劳动经济学研究方法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劳动经济学研究方法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劳动经济学研究方法

劳动经济学研究方法范文1

【关键词】经济学;西方经济学;研究方法;差异性

一、经济学研究方法

经济学是研究“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以及和它相适应的生产关系和交换关系”,以“解释现代社会的经济运行规律”。经济学是研究资本主义生产的特殊规律,在这个过程中,经济学所采用的研究方法在《资本论》中得到了完整而系统地显现。第一,唯物史观作为经济学的哲学基础。恩格斯指出,经济学在“本质上是建立在唯物主义历史观的基础之上的”。马克思“把经济的社会形态的发展理解为一个自然史的过程”,他认为,“不管个人在主观上怎么超脱各种关系,他在社会意义上总是这些关系的产物”。在《资本论》中,马克思运用唯物史观的基本原理,深入分析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内在机制,揭示资本主义的产生、发展的历史规律。第二,抽象分析的方法。马克思在《资本论》中指出:“分析经济形式,既不能用显微镜,也不能用化学试剂。二者都必须用抽象力来代替。”经济学不同于自然科学,不可以用化学或物理实验去研究,不能靠单纯地感性直观,只能借助思维的抽象力去分析。马克思的抽象分析方法不是一种先验的或纯粹思辨的,而是历史的,他揭示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特殊性、历史性和暂时性,深入分析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的一般规律。第三,研究与叙述相统一的方法。马克思在《资本论》中说到:“叙述方法必须与研究方法不同。研究必须充分地占有材料,分析它的各种发展形式,探寻这些形式的内在联系。只有这项工作完成以后,现实的运动才能适当地叙述出来。”这种研究与叙述相统一的方法和抽象与具体相统一的方法又是统一的,研究的方法就是从感性具体上升到思维抽象;叙述就是从思维抽象到思维的具体,这两种方法在形式上有差异,但在本质上是统一的。第四,逻辑的与历史的相统一的方法。逻辑的方法是从最简单和最抽象的概念范畴出发,在思维中具体化,即就是从抽象到具体;历史的方法是从事物的实际发展顺序去研究,把握事物发展的内在规律。在经济学中,逻辑与历史是相统一的。

二、西方经济学研究方法

西方经济学的主要研究对象是稀缺资源的优化配置问题,研究个人、厂商、政府或其他组织如何进行现实生产的选择,使得资源高效利用,以较少的投入获取最大化的回报。西方经济学方法论的哲学基础是科学主义,在实际的经济学研究中主要采用的方法有以下几种。第一,规范分析与实证分析的分析方法。规范分析和实证分析法是西方经济学的最基本的研究方法,规范经济学是以价值判断为基础,研究经济活动“应该是什么”,在具体的经济活动行为过程中会依据价值判断来做出理性的经济行为选择。实证经济学是采用像自然科学的研究方法,把经济现象之间的关系看作是具有一定数量关系的函数关系,构建一定的经济模型,通过这种模型进行一定分析来证明经济活动选择的可行性。第二,均衡分析法。在西方经济学中,均衡分析法分为局部均衡和一般均衡。局部均衡分析是假设其他条件不变,去分析某一时间点、某一特定市场中的某一商品供给与需求达到均衡时的价格决定;一般均衡分析是分析所有商品和生产要素的供给与需求同时达到均衡时的所有商品的价格决定。考虑到分析方法的可行性,在现实经济活动分析中常采用局部均衡分析法。第三,静态分析与动态分析。静态分析是分析经济现象的均衡状态,完全抽调时间及其相关的变动因素,静态地进行经济现象的分析;动态分析法与静态分析法相反,是对经济活动变动的过程进行分析,比如分析某一时间内有关经济总量的变动以及相关经济总量在变动过程中的相互关系。第四,经济模型分析和边际分析法。经济模型分析法就是运用经济现象中的数量关系来建立一定的经济模型,然后去分析经济量之间的相互关系。边际分析法就是运用微积分方法去分析经济活动中的某一经济增量的变化,用以说明经济变量之间的相互关系以及变化过程,其结果可以用因变量的变化率与自变量的变化量的比率来表示,可以分析出不同经济变量之间的依赖程度。

三、经济学与西方经济学研究方法的差异比较

劳动经济学研究方法范文2

民族经济学作为一门新兴的学科,随着学科的不断发展,其研究方法还处于不断创新、完善之中,我们在进行民族经济学理论研究之前应该对其研究方法有系统的认知,并将这些研究方法运用到自己的研究之中,从而使自己的研究更加具有理论价值。学习民族经济学研究方法的目的在于运用其做研究,这就要求我们在系统掌握民族经济学研究方法之后,要将其融会贯通于自己的理论研究之中。

一、科学理论思维方法

任何一门科学都具有自己的研究方法,研究方法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研究的深度、广度以及效率,同时也体现着本学科理论研究的特质和侧重点。事实上,一门学科的研究过程是否科学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研究方法的科学性。民族经济学作为一门新兴的学科,其研究方法还处于不断创新、完善之中。但是,无论采取何种具体的研究方法都要以科学的理论思维方法作指导。因此要将科学的理论思其贯通于民族经济学的理论研究、方法创新等学科研究的全部过程中,以此来指导民族经济学这一学科的不断发展。在对一门新兴学科进行研究方法探讨时,在结合本学科的具体特点的同时,还应该将研究方法加以分类。民族经济学研究方法的结构层次可以分为三个不同层次,即理论思维方法、基本方法和具体研究方法。传统的民族学的基本研究方法,突出对研究对象进行系统的观察与分析,由此而形成了传统民族学的研究特色。然而,传统民族学的研究方法与唯物辩证法是基本排斥的。只有将唯物辩证法这一科学理论思维作为民族经济学方法论的指导,才能使民族经济学研究方法更加趋于科学、完善。这是民族经济学对传统民族学研究方法的补充和发展。科学的理论思维方法是由具体到抽象再从抽象到具体的严谨的思维方法。要想在理论思维中全面的把握事物及其事物的各个方面,就必须遵循从具体到抽象,再由抽象到具体的研究方法。要全面把握事物运动发展的整个历程,就必须遵循由简单到复杂以及从低级到高级的研究方法。将这两种方法辩证统一于理论研究中,才能达到科学理论思维的层次,从而也才能对民族经济学其他具体的研究方法具有指导意义。科学的理论思维方法是民族经济学研究方法中的指导方法,始终将这一研究方法贯穿到我们的理论研究、方法创新等全部研究过程中,才能保证民族经济学方法论的科学性,进而促进民族经济学这门学科不断地创新、发展。

二、田野调查方法

民族经济学是真正立足于中国的现实,紧密联系民族地区的田野调查的具体探讨。田野调查方法是在科学理论思维指导下的民族经济学的基本研究方法。任何理论均来自于实践,田野调查方法作为民族经济学的基本研究方法,就是要深入民族地区进行实地调查研究,进而通过实地的田野调查来进行理论研究。进行田野调查的目的是了解民族地区的实地情况和掌握第一手资料。田野调查方法对于民族经济学的研究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田野调查方法有助于我们深入地了解我国民族地区的经济发展状况,通过进行田野调查不仅能够增加我们对少数民族地区的感性认识,更重要的是能为我们的理论研究提供详尽的资料。

三、政治经济学方法论对民族经济学研究方法的启示

民族经济学作为一门交叉学科,也可以运用经济学的方法论来指导民族经济学的发展,借鉴政治经济学方法论来探讨民族经济学的研究方法可以使民族经济学的方法论不断得以丰富和创新,从而使民族经济学的研究方法更加系统化。首先,明确主体。在做研究时首先应该做到的就是明确主体,明确主体就是明确研究者代表的阶级利益,不同的阶级都会根据其主体的需要通过其思想代表将本阶级的阶级利益和意识概括为政治经济学理论从而来表达本阶级的利益。马克思的政治经济理论是以工人阶级为主体来概括其阶级利益和意识,从而揭示资本主义的经济矛盾的。民族经济学也要明确以各民族有自主意识的劳动者为主体。其次,重视矛盾。矛盾是主体之间的联系,在研究矛盾时要分清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抓住主要矛盾是辩证思维的关键,同时,在做研究时要体现主要矛盾和矛盾主要方面。再次,概念运动。概念运动是《资本论》研究方法的核心,马克思在《资本论》的写作中,以概念运动为核心,通过概念的规定、展开、改造和完善、转化等概念的运动来构造《资本论》的论述体系。民族经济学的研究也要注意概念的运动。概念体系的建立是民族经济学的形成的标志。概念是不断运动的,伴随着概念运动,概念体系也会随之不断进行演化。民族经济学作为一门新兴学科学科不可能只是某一个学说的概念体系,而应该有若干个概念体系相互支撑和补充。研究就是要创新,就要在对既有和新的现象材料进行实证的基础上不断抽象,进而规定新概念,改造和完善旧概念,充实已有的概念体系,甚至创建新的体系。最后,构造体系。《资本论》的体系并不是杂乱无章,而是非常严谨的,马克思将概念按照从抽象到具体,逻辑与历史相统一的原则来构造《资本论》的论述体系。在其论述体系中聚合了概念运动各个环节的研究成果,从而使《资本论》的逻辑思维更加严谨。对于民族经济学的研究而言,在进行理论研究时也要通过民族经济概念的运动来构造民族经济学的论述体系,使自己的研究有一个逻辑严谨、论述清晰的体系。

四、结语

劳动经济学研究方法范文3

关键词:新制度经济学;研究方法;经济学

新制度经济学之所以有别于其他经济学而成为一门新的学科,关键不取决于它的研究对象,而是它的分析方法。与旧制度主义者一样,新制度主义者也是从批判流行经济理论“过于抽象”人手,但降低抽象程度意味着要完全或在很大程度上放弃建立在确定性和无限理性基础之上的古典和新古典理论的基本假设。放弃这一基本假设的方法论无论是从整体上还是局部上说都是意义巨大的。本文首先分析新制度经济学研究方法与古典经济学研究方法的关系,进而讨论新制度经济学研究方法的特点,最后对新制度经济学与经济学方法论进行比较。

一、新制度经济学研究方法与古典经济学研究方法的关系

诺思指出:“我们应注意不断地把传统正规新古典价格理论与我们的制度理论结合起来。我们的最终目的不是试图去替代新古典理论,我们的目的是使制度经济学成为对人类更有用的理论。这就意味着新古典理论中对我们有用的部分——特别是作为一套强有力分析工具的价格理论应与我们正在构建的制度理论很好的结合在一起。”新制度经济学是在批判新古典经济学的基础上产生的,但这种批判并非全盘的否定,而是在批判的基础上加以继承、发展和扬弃。新古典经济学的基础是一些有关理性和信息的苛刻假设,它隐含地假设制度是既定的,更多地关注经济的效率而忽略经济制度对经济绩效的影响。思拉恩·埃格特森指出被新古典经济学忽略的三个问题:(1)各种可供选用的社会法规和经济组织如何影响经济行为、资源配置和均衡结果。(2)在同样的法律制度下,经济组织的形式为什么会使经济行为发生变化。(3)控制生产与交换的基本社会与政治规则背后的逻辑是什么,它们是如何变化的。而这些问题恰恰是新制度经济学研究的重点。威廉姆森认为,新制度经济学的研究方法从本质上说和微观经济学是一致的。新制度经济学在一些方面对古典经济学进行了继承,但新制度经济学的“新”也表明在方法论上有所突破:(1)新制度经济学给出了充分假设,即制度有深刻的效率因素。(2)资本主义经济制度的重要性不仅在于技术本质,也在于其独特的管理方式和结构。后者带来了不同组织类型中信息传递和激励的区别。(3)新制度经济学使用的比较方法是两种可行形式之间的比较,而不是将可行形式与抽象无摩擦形式进行比较。总之,新制度经济学和古典经济学的关系可表述为:新制度经济学是在把制度作为内生变量的条件下,用古典经济学的方法去分析制度问题,是对古典经济学关于制度变量假设部分的进一步发展。

二、新制度经济学研究方法的特点

新制度经济学流派在研究和发展过程中逐步形成了制度分析的路径和传统。新制度经济学更注重从生活的实际问题出发,通过对现实生活的详细考察,寻求解决问题的答案,表现出鲜明的特点:第一,重视制度对经济绩效的影响。以经济制度的产生、变迁及其作用为主要的研究对象。交易费用的存在必然会对制度结构及人们具体的经济选择行为产生影响。显然制度的产生和使用需要投入真实的资源,这里就不可避免地涉及交易费用,然而这样显而易见的问题却经历了很长时间才被认识到。不仅是古典经济学和新古典经济学,即使是他们的批评者也都想当然地把这些制度和交易费用看成黑箱或无摩擦状态。这与他们在经济研究过程中舍弃制度变量紧密相关。第二,试图从文化、心理、历史、法律的角度寻找制度产生的原因和存在的基础。制度的一种产生方式是通过人类的长期经验形成的。当一种经验或习俗被足够多的人采用时,这种规则就会逐渐变成一种传统并被长期地保持下去,锁定为一种行为方式或传统习俗。因此,在日常生活中占有重要地位的规则多数是在社会中通过一种渐进式反馈和调整的演化过程发展起来的。并且,多种制度的特有内容都将渐进地沿着一条稳定的路径演变。学者称这样的规则为“内在制度”。凡勃仑把制度形成的基础归于思想和习惯,“制度实质上就是个人或社会对有关的某些关联或某些作用的一般思想习惯”,而思想习惯又是从人类本能产生的。加尔布雷思则认为,现实的“经济制度”(私有制、货币、商业、利润等)只不过是心理现象(风俗、习惯、伦理、道德)的反映和体现,起决定作用的是法律关系、人们的心理及其他非经济因素。注重对包括习惯、思想在内的内在制度的研究是新制度经济学研究方法的鲜明特点。第三,新制度经济学一个重要特点是经验和案例的研究。在新制度经济学的研究中,案例研究非常普遍。案例研究对经济现象的解释具有一定的说服力,同时,对制度变迁的路径依赖问题的研究,必须注意这样的事实,即小概率事件可能使制度变迁的路径依赖发生改变。在新制度经济学的研究中非常关注“微观”问题,同时将个案研究提升到“一般化”的层次。阿尔斯通指出:“借助关于制度的理论知识和现有成果,案例研究方法常常是推动我们积累关于制度变革理论知识的唯一方法。”

三、新制度经济学的理论基准和理论工具

新制度经济学最重要的理论基准就是科斯定理。科斯定理是以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罗纳德·科斯的名字命名的,其核心思想是交易成本。在《新帕尔格雷夫经济学大词典》中,罗伯特·d·库特对“科斯定理”做出如下解释:“从强调交易成本解释的角度说,科斯定理可描述如下:只要交易成本等于零,法定权利(即产权)的初始配置并不影响效率。”科斯定理是认识产权功能的理论基准。科斯定理说明,在交易成本为零的条件下,就所有制来说,无论它是国有或非国有,谁拥有财产对效益并不相关。而在现实生活中,产权的所有是同效益密切相关的。科斯定理的力量在于,它指出寻找答案的路径:究竟是现实生活中的什么因素与科斯定理的前提假设恰恰相反,导致产权与效益无关。

新制度经济学的理论工具是交易费用理论,交易费用理论是整个现代产权理论大厦的基础。1937年,著名经济学家罗纳德·科斯在《企业的性质》一文中首次提出交易费用理论。该理论认为,企业和市场是两种可相互替代的资源配置机制。由于存在有限理性、机会主义、不确定性与小数目等条件,使得市场交易费用高昂,为节约交易费用,企业作为代替市场的新型交易形式应运而生。交易费用决定了企业的存在,企业采取不同的组织方式的最终目的也是为节约交易费用。他指出,市场和企业都是两种不同的组织劳动和分工的方式(即两种不同的“交易”方式),企业产生的原因是企业组织劳动和分工的交易费用低于市场组织劳动和分工的费用。一方面,企业作为一种交易形式,可把若干个生产要素的所有者和产品的所有者组成一个单位参加市场交易,从而减少交易者的数目和交易中的摩擦,因而降低交易成本;另一方面,在企业之内市场交易被取消了,伴随着市场交易的复杂结构被企业家所替代,企业家指挥生产,因此,企业替代了市场。由此可见,无论是企业内部交易还是市场交易,都存在着不同的交易费用。而企业替代市场是因为通过企业交易而形成的交易费用比通过市场交易而形成的交易费用低。所谓交易费用是指企业用于寻找交易对象、订立合同、执行交易、洽谈交易、监督交易等方面的费用与支出,主要由搜索成本、谈判成本、签约成本与监督成本等构成。企业运用收购、兼并、重组等资本运营方式,可将市场内部化,消除由于市场的不确定性所带来的风险,从而降低交易费用。科斯这一思想为产权理论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但科斯的思想在很长时间内一直被理论界所忽视,直到上世纪60年代才引起经济学家们的广泛重视。尽管交易费用理论还很不完善,存在很多需改进之处,但交易费用这一思想的提出,改变了经济学的传统面目,给呆板的经济学增添了新活力。它打破了(新)古典经济学建立在虚假假设之上的完美经济学体系的一统天下,为经济学研究开辟了新的分析视角和新的研究领域。它的意义不仅在于使经济学更加完善,而且这一思想的提出,改变了人们的传统观念。正如科斯本人所说:“认为《企业的性质》的发表对经济学的最重要后果就是引起人们重视企业在现代经济中的重要作用那就错了。在我看来,人们极有可能产生这种想法。我认为这篇文章在后来会被视为重要贡献的是将交易成本明确地引入了经济分析。”也许,该理论目前应用于现实生活中还有距离,但我们不能因此而否定其对经济理论的巨大创新意义。

四、新制度经济学与经济学方法论的比较

新制度经济学与经济学方法论上的区别在于:前者采用微观、个体主义的研究方法;后者采用宏观、整体主义的研究方法。前者以科斯定理和交易费用为理论基准,后者以劳动价值论和剩余价值理论为参照系。新制度经济学的基本方法论是以个人主义、功利主义和自由主义为主。个人主义的方法论意味着所有的经济绩效最后必须由个人行为来解释。新制度经济学派对主流经济学的“经济人”的假定予以继承,而不同意其理性人的假定,在现实世界中由于人所处的经济制度环境的复杂性及人自身能力的限制性,信息是稀缺的资源,因此总有意识地想把事情做得最好的人可能会导致:想达到理性意识,但又是有限的。所以经济人行为的有限理性就成为新制度经济学的第二个基本假定。在其基本假定之后,他们仍继承了古典的个人主义方法论,同时就不可避免地使用与这一方法论相一致的经济学的概念和分析方法。如,效用、效率、边际、成本收益分析、均衡等概念。新制度经济学对新古典经济学关于人的理性和人所面对环境的理想化假定做出了更加切合现实的修正,并借助交易费用概念论证了在存在交易费用的现实世界里,产权制度与资源配置效率之间的相关性,得出了经济人活动其中的市场制度有改进的必要而不能被理想化和永恒化的结论。其对市场现实分析得出的产权理论,成为支撑其整个制度变迁理论大厦的基石。但其整个学说仍是建立在斯密的功利主义、个人主义和自由主义等经济人命题之上的,其研究方法本质上仍是新古典主义的。经济学的制度理论以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为基本方法论,把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看成是一个自然发展的、不以人的主观意志为转移的客观过程,它既阐明了经济发展过程中制度的产生、发展及变迁,揭示了制度的动态性、历史性及其演变规律,又从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角度阐释了制度创新与技术进步、生产力发展之间的辩证关系。既分析了微观层面的制度,又分析了宏观层面的制度及其相互关系,体现了宏观与微观、抽象与具体的辩证统一。在理论分析中,坚持了从具体到抽象、再从抽象到具体的逻辑演绎分析方法。在理论和史实的分析中,坚持了逻辑与历史相统一的分析方法。马克思制度经济学的理论背景是他的社会历史哲学观。马克思的社会系统观、结构观、发展观、动力观和社会经济形态的演化观,为其制度研究提供了有力的哲学工具,使其制度经济学形成了一个系统的、动态的、宏观的理论体系。

新制度经济学与经济学方法论相似处在于:第一,都注重逻辑分析与历史分析相结合,都对制度进行了系统的结构分析。新制度经济学家、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诺思曾说过:“在详细描述长期变迁的各种现存理论中,马克思的分析框架是最有说服力的,这恰恰是因为它包括了新古典分析框架所遗漏的所有因素:制度、产权、国家和意识形态。马克思强调在有效率的经济组织中产权的重要性,以及在现有的产权制度与新技术的生产力之间产生的不适应性。这是一个根本性的贡献。”新制度经济学明显地受到经济学基本方法论的影响,主要表现在新制度经济学把制度作为分析对象,分析制度的产生、发展和变迁,提出制度的动态性和历史性,这是借鉴经济学对人类社会经济制度产生、演变规律的分析。第二,都强调制度在社会和经济发展中的作用。马克思定义的“制度”即经济关系与竖立其上的上层建筑,它的变更不是人自由意志选择的结果,而是生产力发展的客观要求,它有自身的运动规律,不以人的主观意志为转移。但制度对生产力有反作用,与之相适应的制度安排能极大地促进生产力发展与社会进步,反之则阻碍发展。新制度经济学则认为制度在社会和经济发展中起决定作用。在1971年发表的《制度变迁与经济增长》一文中,诺思明确提出制度变迁对经济增长十分重要的观点。他说“制度安排的发展才是主要的改善生产效率和要素市场的历史原因。”在1973年出版的《西方世界的兴起》中进一步指出:“有效率的经济组织是经济增长的关键。有效率的组织需要在制度上做出安排和确立所有权以便造成一种刺激,将个人的经济努力变成私人收益率接近社会收益率的活动。”也就是说,新制度经济学更强调制度的决定性作用。按照新制度经济学的观点:技术创新、规模经济、教育、资本积累等各种因素都不是经济增长的根本原因,它们不过是由制度创新所引起的某些变化,以及这些变化最终推动经济增长的表现而已,对经济增长起决定作用的只有制度因素。

五、结论

劳动经济学研究方法范文4

成本-效果分析(cost-effectiveness analysis, CEA)是一种常用的计量性经济学评价方法,它起源于成本-效益分析(cost-benefit analysis, CBA),也是起源于经济学、实用工程学和运筹学的结合。CEA用效果-成本比率来表示被评价项目的经济效率,即应用这个比率来表示各方案投入单位成本所取得的效果大小。

随着药物经济学研究的不断成熟和发展,CEA开始应用于医疗卫生领域并有了新的定义:CEA是以特定的治疗目的或临床效果为指标,比较不同治疗方案单位治疗效果的成本高低的分析方法。其结果以单位治疗效果所需成本来表示。 其中成本用货币单位表示,结果用某种特定的临床治疗指标,如白细胞降低数、血压降低值、治愈率、死亡率等生理参数来表示。目的在于寻找在达到某一治疗效果时费用最合理的方案。

与CBA不同,CEA不需要将所有的健康效益转变成货币,它将治疗效果用临床结果来表示,为将健康结果的货币值两难分析提供了一种方法,因此应用较为广泛。据统计,国内各种刊物上发表的药物经济学研究型文章中,90%以上都应用了CEA分析方法,每年大约有100项关于CEA的研究。当然,CEA并非适合所有经济学评价,研究人员在应用这一方法进行评价的时候,存在着很多不当之处。

1 成本界定问题

成本和效果是 CEA 的两大基本要素。要对疾病治疗方案进行准确的药物经济学评价 ,首先就要对成本和效果进行准确定位和计算。

药物经济学研究中的成本确定与研究观点和研究角度密切相关,研究观点不同,角度不同,获得的成本也不同。

从某种观点出发确定的成本相对于另外一种观点来说,可能就不是成本,而是费用或一项收入,或者根本就不能纳入成本。药物经济学上的成本指的是卫生服务过程中所投入的人力和物力的价值。以卫生服务过程中所投入的药品来说,从医院的观点来看,其药品成本应该是药品的采购价格加上医院相关人员在采购中付出的劳动价值;而从患者的观点来看,药品的成本就是医院出售药品的价格。

药物经济学从不同的角度出发,成本的计算也应不同。从病人的角度出发 ,成本应当包括直接成本、间接成本和隐性成本; 从医疗机构的角度出发 ,应当包括从医院内部核算得出的直接医疗费用以及医院为实施治疗方案而付出的其他非帐面费用,并不应当包括病人家属陪护、食宿、交通费用等非医疗费用、间接成本和隐性成本; 从国家医疗卫生支出的角度出发 , 则需要考虑的是该治疗方案消耗的整个社会的医疗卫生资源,以及病人缺勤和劳动力下降或丧失给社会带来的损失 ,计算显得更加复杂。

因此 ,研究人员在进行药物经济学研究时,首先要明确研究的观点和角度,这样才能正确界定成本。

2 临床指标的选取与合并

药物对机体的作用是多方面的,一种医学干预会产生多个临床效果,再高明的研究者甚至病人自己也不可能考虑到每一个方面。因此,研究人员应该选取几种主要的治疗结果。例如,药物的副作用是最常见的一种临床结果,几乎任何药物都会对机体产生一定的副作用,其严重程度因用药量、药物性质和病人个体差异而有所不同。即使某一药品对某种疾病具有强效治疗作用 ,如果其不良反应发生率很高 ,或不良反应的后果严重 ,也很难被病人接受。另外,不同治疗方案对于某些可能复发的疾病的复发率、治疗周期、治疗后的生活质量等的影响,也都是与效果相关的,这些因素在对治疗方案评价时不应忽略。

研究人员在选取不同治疗方案与几种主要的治疗结果之后,要将多个效果合并在一起来考虑,使其发展为一个共同的效果。每种主要治疗结果对病人的影响程度不一样,因此通常情况下,研究人员根据他们的特点,将临床结果分配效用或者值的权重后,合并不同的临床结果。权重是病人健康状况或者是一种干预的效果的偏好衡量。

在国内各种刊物上发表的药物经济学研究性文章中 , 研究人员在进行 CEA 分析时,几乎全都以某一单个临床指标来代替效果 ,这是不够全面的。

这里以口腔鳞癌4 种新辅助化疗方案的成本-效果分析[1]举例说明 ,其简要情况见表 1。

其中 ,成本包括了药品成本、住院成本、病人劳动力损失成本、不良反应预防和治疗成本及其它成本; 治疗有效率根据“WHO 肿瘤化疗标准”计算;毒副作用按WTO化疗毒副反应评价标准,主要为恶心、呕吐、血细胞减少和发热。癌症病人化疗结果主要包括有效率和药物产生的毒副作用发生率,并且两者对病人的作用刚好相反, 其中有效率更为重要。因此, 可在评价时根据具体情况设定有效率的权重为 0.9(该权重值是否合适有待讨论 ,这里只提供一种方法) ,不良反应发生率的权重为 0.1。药物毒副反应是消极治疗结果, 不能直接用于评价, 可将其视为负值 ,这4种新辅助化疗方案的 CEA 分析见表 2。

其中 ,效果 ( E) = 有效率×0.9 - 毒副反应发生率 ×0.1。

由分析结果来看(敏感度分析略去),CF方案疗效最好,而成本效果比最低,因而CF方案是4种辅助化疗方案中的最佳合理方案。

3 治疗效果的修正

在药物经济学中,效果指的是健康效果,是指所关注的特定药物治疗方案的临床结果,常用某特定的治疗目标或直接用卫生干预后的效果指标表示。

大部分文章采用有效率作为效果,先按照疗效评定标准把治疗效果分为几个级别,例如痊愈、基本痊愈、显著进步、进步、显效、有效以及无效等等,在计算有效率的时候是将这些除了无效的其他病例数简单相加,也就是说对进步、显效,有效等这些临床效果采取平均权重进行相加,得出有效率作为最终的效果,这样显然是不合理的。应该对不同水平的临床效果采用不同的权重进行加权相加,对总有效率进行调整。

以下是以4种方案治疗脑梗死的成本-效果分析。

此例中,效果评价:根据 1995 年“全国第 4 次脑血管病会议”制定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及生活状态标准进行评分。所有入选病例治疗前和治疗1疗程 (21 d) 后均测定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并计算治疗前、后的积分差值,依据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积分值的减少 (功能改善程度) 及治疗后的生活能力状况 (病残程度)分为: ⑴基本痊愈――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减少 91%~100%,病残程度为 0 级;⑵显著进步――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减少46%~90%,病残程度为1级~3级;⑶进步――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减少 18%~45%;⑷无变化――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减少或增加在 17%以内;⑸恶化――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增加 18%以上; ⑹死亡。

总有效率 = 〔(进步例数 + 显著进步例数 + 基本痊愈例数) / 总病例数〕 ×100%。

表4 为此例的成本-效果分析,其中效果是用总的有效率表示,比较不同方案的成本-效果比,并以成本最低的D组为参照,其它几组与之比较,得到增量成本-效果比。

由此例的疗效评判标准可以看出,恶化、无变化、进步、显著进步、基本痊愈对药物效果总有效率的贡献是不同的,计算采取平均权重的相加是不合理的,因此在计算效果的时候需要将等级赋予不同的权数。将进步、显著进步、基本痊愈的权数分别设定为1、2、3,对总有效率作出修正,得到修正有效率(见表5)。

上表中的最后一列为修正后的效果,修正后有效率=(进步例数×1 +显著进步例数×2+基本痊愈例数×3)×100%×3/6/每组病例数。(修正前总有效率计算时各疗效等级权数之和是3,修正后指标权数之和为6,因此乘以3/6得出修正后的有效率。)

劳动经济学研究方法范文5

有鉴于此,我们必须从我国实际情况出发,遵循教育学理论、经济学理论,探索出一条有中国特色的教育经济学研究路径,从而构建符合我国国情的教育经济学理论体系、研究模型和分析工具,为我国教育管理、经济管理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方法,进而促进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刘志民编著的《教育经济学》是一本别开生面的教育经济学理论研究著作,也是将经济学原理应用于教学研究的专著。作者以经济学和教育学原理构筑教育学理论模型,从经济学的角度对教育学进行系统性研究,阐述教育经济学的核心问题。内容涵盖教育经济学的形成、发展、增长、人力资源、规模经济、制度、投入与收益等。本书也是我国教育经济学理论的前沿论著,作者采用实证分析与规范分析相结合、定性研究与定量研究并重、理论分析与模型构建兼顾的研究论证思路,构建出基于我国教育实践的经济学研究模型,对我国教育经济学发展、教育学发展和经济学理论完善均具有积极意义。

很多人认为,教育是教育,经济是经济,二者是完全不同的独立学科,其实不然。笔者认为,教育本身就是一种特殊的经济活动,我们可以通过类比的方法找到教育的经济属性。教育需要一定的硬件和软件支撑,以高校为例,教育活动的展开至少需要教室、教师、教材、学生四个要素,这四个要素就是教育活动能够顺利展开的必备资源。这些要素均可以通过一定的标准进行经济学上的计量与评估,建设一间教室需要耗费一定的资源,招聘一名教师需要支付一定的薪酬,编写和印刷一本教材需要一定的费用,培养一名学生需要投入必要的人力和物力。建设教室、招聘教师、编写教材、培养学生与货币资金要素流入市场具有相似性,因此教育活动的展开就是各项要素流入教育领域的过程,概括来说,就是教育领域的“投资”。但是教育领域的产出并不直接以经济要素的形态呈现,它是一种知识形态或其他形式的隐性产出。

当前,我国的教育活动主要包括两个方面:分别是教育任务和科研任务。但是无论教育成果还是科研成果均无法直接转化为经济要素的形式进行计量,例如,教育任务的直接目标是人才培养,接受教育的学生以成绩为标准实现毕业,对于成绩我们无法以经济学标准进行计量。但是学生毕业后能够通过转化为劳动力的形式参与到经济发展中。科研成果需要经过一系列的复杂转化,成为实际的生产力,进而对经济发展做出贡献。因此从某种意义上看,教育领域的教育成果和科研成果最终均会经过一定形式的转化,形成经济要素,这就是教育领域的“产出”。

劳动经济学研究方法范文6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选择2006年10月~2008年1月在我院门诊治疗的泌尿系统感染的患者为研究对象。排除严重心、肝、肾、造血系统损害者、对喹诺酮类药物有变态反应者和有变态反应性疾病者、孕妇、哺乳期妇女以及18岁以下患者,共88例,其中男36例,女52例,年龄21~68岁,平均47.5岁,随机分为二组,每组各44例。两组患者临床资料具有可比性(P>0.05)。

1.2治疗方案左氧氟沙星组每次给予左氧氟沙星注射液(商品名:左克,扬子江药业集团有限公司,规格2ml:0.1 g)0.2 g,静脉滴注,bid。依诺沙星组每次给予依诺沙星注射液(商品名:的星力,山西普德药业有限公司,规格2 ml:0.1 g)0.2 g,静脉滴注,bid。疗程均为5 d,如症状或尿常规检查未改善者,可再给予5 d剂量。

1.3 疗效判断标准 临床疗效按卫生部1993年颁布的《抗菌药物临床研究指导原则》分为痊愈、显效、进步、无效4级标准评定,有效率(%)=(痊愈例数+显效例数)/总例数×100%。细菌学评价标准按清除,未清除判断,并计算细菌的清除率[1]。

1.4 成本的确定 成本是指所关注的某一特定方案或药物治疗所消耗的资源的价值,成本用货币单位表示。药物经济学的成本不仅指药物费用,还包括治疗费用、实验检测、仪器损耗、劳动力损失等一系列费用。因本实验中接受治疗的病人其它费用基本一致,故只计算两种治疗方案中每位患者应用上述药物的总费用。为了使分析结果具有一定的参考意义,药物的费用按照2008年2月的价格计算,左氧氟沙星注射液14.2元/支;依诺沙星注射液33.0元/支,二者的平均用药天数分别为7.1d和5.9d,故左氧氟沙星注射液和依诺沙星注射液两组治疗的药品费用分别为403.28元和778.00元。

1.5效果确定效果系指所关注的特定药物治疗方案的临床结果,以某种特定的临床治疗目标或非货币单位来表示。本试验以泌尿系统感染治疗的有效率作为二种治疗方案的衡量标准。

1.6统计学方法利用药物经济学的研究方法进行成本-效果分析,比较效果间差异是否存在显著性。

2 结果

2.1临床疗效评价两组疗程结束对有效率、细菌清除率、不良反应发生率进行统计,分别进行比较,经χ2检验,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见表1。

2.2 成本-效果分析 成本-效果分析的目的在于通过分析寻求达到同一治疗效果的最经济有效的治疗方案。两组治疗方案治疗泌尿系统感染的成本-效果分析结果见表2。从表2可以看出,左氧氟沙星组比依诺沙星组更具成本-效果优势(P<0.05)。

2.3敏感度分析药物经济学研究中所用的数据具有不确定性,每个治疗方案在不同的人群或不同的单位中的成本费用或效果可能不同,很多难以控制的因素对分析结果也有影响。敏感度分析就是为了验证不同的假设或估算对分析结果的影响程度。为此将两种治疗方案的药品费用分别下降10%(随着医改的深入,药品招标采购机制的推行,药品价格下调已成必然),则左氧氟沙星组和依诺沙星组的费用分别为362.95元、700.20元,进行敏感度分析,结果未发生变化。

2.4不良反应评价药物经济学研究的目的之一就是促进合理用药,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因此有学者认为,在药物经济学研究中,测算成本时,总成本=直接成本+间接成本+不良反应成本[2]。故一个好的治疗方案不仅要求效果好,成本低,还要求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低。本研究中,两种治疗方案中,左氧氟沙星组出现不良反应4例,依诺沙星组出现不良反应3例,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9.1%和6.8%,两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且不良反应均可耐受,不影响继续用药,所有病人均无肝、肾功能损害,患者依从性良好。

3 讨论

左氧氟沙星和依诺沙星的抗菌谱相似,其有效率、细菌清除率、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均无显著性。两种方案在疗程结束时,成本-效果比显示疗程总费用在有效率每升高1个百分点所需增加的费用:左氧氟沙星组为4.55元,依诺沙星组为8.35元。说明要达到同样的疗效,左氧氟沙星相对价廉,成本-效果优于依诺沙星。在保证疗效的前提下,使用价格相对低廉的药物对有效降低医院药品费用起到积极作用,并可有效减轻患者负担,增加患者的用药依从性。

参 考 文 献

[1]许筱,周云芬,叶菊芬,等.氧氟沙星与氟罗沙星治疗下呼吸道感染的疗效与药物经济学分析[J].医药导报,2004,23(7):507-5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