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关于流体力学的问题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关于流体力学的问题范文1
关键词:留学生 教育管理 对策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识码:C DOI:10.3969/j.issn.1672-8181.2014.17.074
由于经济发展,我国综合实力的提高,来华学习的留学生数量也逐年增加。据统计,2012 年的留学生总数已经达到328220名,他们分别从200个国家和地区来到中国,在我国的690所高校中进修、学习。对于当前急速增加的留学生规模,我国各大高校也推出了相应的招生、管理制度,一定程度上促进了留学生的教学管理。然而我国的留学生的教学管理依旧存在很多问题,有待研究者解决。
1 来华留学生教育发展的特点
1.1 留学生教育功能的多元化
过去,我们所有人对于来华的留学生的教育问题只是考虑到了他们来我国学习中国传统文化,但是却没有看到他们也带来了他们本国的文化,这种只注重“给予”,却忽略了“汲取”的交流方式,只关注传播文化功能的来华留学生的教育模式,忽视了其他功能。随着全球经济和教育事业的快速发展,很多国际事务中开始展现出留学生教育的多元化作用,如在教育、文化传播、政治外交和经济发展等方面。所以,我国对于来华留学生的教育方式以及内容不仅仅需要强调中国传统文化的育人功能,还需要结合留学生的生源地的文化传统,在高校内开展各类语言学习的同时,带动相关的政治以及经济外交的发展。当前,很多高校已经逐渐开设了一些小语种专业的学习,这对今后的世界经济、政治、文化交流起到关键的推动作用。
1.2 留学生管理专业化
受我国传统教育影响,我国留学生的管理方式也都采用中央集权式管理,这就带来很多不方便的地方。近年来,教育部、省级教育行政部门和高校这三级管理机构,逐渐将权力下放,并各司其职。过去,高校中的留学生办公室被称为“外事办公室”,现在,很多高校都已经将其更名为“国际教育学院”,将其发展为具有专业管理队伍的办公团队,并且这些团队成员都是通过精心挑选、全面培训、严格考核之后才可以上岗,主要负责留学生的日常管理事宜,同时,教育部还委托北京邮电大学研发了一个全国来华留学生管理信息系统,该信息系统主要对留学生教育实行全方位、专业化的管理,以此来展现我国对留学生教育方面的重视。
2 来华留学生教育管理存在的问题
2.1 留学生教育理念和管理理念滞后
2.1.1 留学生教育理念陈旧
留学生来我国进修,其主要目的不仅仅是为了体验我国的教学模式,也不仅仅是获得我国的语言技能,更多地是为了学习我国的文化,提高自身能力、加强对各国的理解等。因此,我国的教学模式不能单纯的只针对培养教育而开展。
2.1.2 留学生管理理念有待更新
当前,我国高校对于留学生的管理模式主要强调的是科学管理以及精细化管理,但是却不能够做到“以人为本”,这不利于对留学生教育管理理念的升华,也不能够使得留学生管理工作水平得以提升,更加难以使得留学生真正的融入到我国大学生的大学生活中去。
2.2 留学生教育管理部门之间沟通不畅
因为一部分高校不能完全正确理解留学生的教育,没有将其与普通的教育管理置于同等地位,而是依旧将其视为国际交流,导致对留学生教育的管理存在诸多不妥的地方。在高校中,留学生通常不能得到和普通学生一样的待遇,而是区别对待,各种管理、教学的方式都和国内学生不一样,在交流过程中就会产生很多困难。并且在高校中对留学生和国内学生的管理采用两套不一样的管理系统,会增加管理资本,因此而造成资源的浪费。不同的管理方式,使得留学生教育中的各类问题,包括招生、教学以及后勤等,无论事情的大小,都会使得原先小问题变得非常敏感,且难处理,所以相关部门就不愿意处理,出现责任推卸等问题,致使效率下降。
2.3 留学生教育管理和服务投入不足
2.3.1 留学生教育管理的资金投入不够
由于一些高校没有充分理解留学生教育的意义,因此,他们就会为了获取更多的经济利益,而忽视了留学生教育的可持续发展,使得留学生教育的经费分配严重不合理,致使留学生的招生、教育、后勤的计划以及设备都难以跟上时代的发展,严重阻碍了留学生教育的发展。
2.3.2 留学生教育服务投入不够
除了资金投入不足以外,留学生教育的一个问题就是教育服务投入不足,导致很多在华留学生虽然会说一些汉语,但是其水平根本不能满足高层次教学的需求,而高校相关教师的英语水平也不足以达到可以教导留学生的水平,使得教育之间就产生了语言的问题,促使交流不顺畅,阻碍了教育的发展。另一方面,由于国内外的文化的差异性,因此,会给来华留学生带来一定的孤独无助感,感觉自己难以融入国内学生的生活中去,对于这类问题,还需要专业的心理指导老师来进行缓解。
3 来华留学生教育管理的对策
3.1 以留学生为本,引入柔性管理
所谓柔性管理,其实就是将强制的组织意志转化为自觉的“以人为本”的管理模式,它的根本理念就是采用柔性管理原则,根据管理对象的身心以及行为特点来施行软管理。我国高校常年采用制度式管理方式,在短期内虽然有一定的成效,但是却无法体现“以人为本”,“教人自教”的教学理念,在本质上和真正的教学目的相违背。柔性管理主要具有以下几个优点:
3.1.1 适应当今高等教育环境
传统的刚性管理强调计划性、方案性,即需要按照设定好的方案来进行管理,忽略了个人情感以及个体差异。由于近年来,留学生教育逐渐发展起来,越来越多的留学生来到中国学习,交流,也有越来越多的高校接收留学生来华学习,使得留学生对学校也有了更高的要求,高校不仅仅需要给予他们一定的教育,还需要做到以人为本,将留学生设定为留学生教育的主体,给予学生他们所需要的,融合学生的国家文化来进行教学。
3.1.2 适应当代留学生的心理和行为特点
由于留学生来自各个不同的国家,因此他们之间也存在不同的文化、思维等,并且这些文化、思维都可能与中国学生有一定的差异。他们比中国学生具有更强的表现欲望、竞争意识,不满足于单纯的教师辅导,课本教学,他们敢于思考、探讨问题,自己观察生活,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具有较强的自学意识。而这是刚性教学所不能给予学生的。因此,需要采取适当的柔性管理,结合留学生特点给予他们适当的自由,促进其成长。
3.2 完善留学生管理规章制度
所谓完善管理规章制度,也就是说,在教育管理上,对留学生的管理以及教育方式进行改善,使之类似于国内学生的管理方式。在生活方面,对留学生的管理则可以相对比较自由,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就尽量满足他们的需求,使得他们产生一种家的感觉,感觉到自己被高校所认同,所容纳。
3.3 统分结合灵活的教学方式,采取独立开班的形式
由于国内外的教学方式不同,使得留学生的基础水平相较于中国学生还是有一定差异的,而且,不同国家的留学生基础水平也参差不齐,比如说非洲国家的留学生会因为语言系统的不一样而感觉难以适应,语言系统不同,导致他们学习汉语具有一定的难度,所以汉语水平相对较差,无法适应汉语授课的方式,使得教育水平相对比较难提高,而亚洲学生在汉语学习上能力相对较强,导致各国的留学生在水平上会存在一定的差异,如果将这些学生以及中国学生都安排在一个班级教学,会使得教学效果下降,而且教学进度难掌控。因此,需要改革排班方式、教学方式,单独给予学生开班授课的机会、加强对留学生教育的课外辅导、答疑等,同时安排中国学生来帮助学习有困难的留学生,在提升留学生基础能力的同时,给予留学生归属感。这样,统分结合的教学方式不仅仅能够提升学生之间的交流,还可以巧妙的解决留学生的学习问题,提升教学质量。
3.4 完善教育管理制度,畅通留学生教育管理渠道
除了对留学生的教育管理制度进行改革、创新以外,高校还需要对自己的相关规章制度也进行一定程度的强化,使之不仅仅可以满足所有学生、教师的需要,还具有一定的威慑力,拥有较高的执行力度。除此之外,还需要团结管理队伍,使得负责各个部分的团队都能够互相积极配合,提高教学管理水平,促进管理工作一体化。还需要保持与外界相关部门的沟通交流,确保留学生教育顺利进行。
留学生的教育管理工作是一项重要的工作,同时也是一项意义远大的工作,它使得我国与世界各国之间的交流更为密切。但面对新的交流局势,我们还有很多问题需要探讨,需要对留学生的教育管理方式进行更深入研究,形成更加有效的留学生教育管理模式。
参考文献:
[1]林洋.高校来华留学生的管理对策研究[J].产业与科技论坛,2013,(22):247-248.
[2]陈瑜.来华留学生教育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科技视界,2013,(35):179.
[3]黄桂芳.对加强我国高校留学生教育管理工作的思考[J].教育探索,2013,(7):82-83.
关于流体力学的问题范文2
关键词:留学教育公司 管理 问题 措施
在我国经济大潮的冲击下,出国留学的教育现象日益增多,很多莘莘学子走出国门欣赏到知识殿堂的另一番风景。然而,在出国留学生中也不乏“滥竽充数”之徒,产生了一些不和谐现象,出国留学问题渐渐成为人们热议的话题之一,“留学教育公司”这一词语开始走进千家万户。
一、留学教育公司的管理职能
首先,留学教育公司在与国外教育机构及学校进行人才培养合作过程中承担招生的具体活动,并肩负维护国家教育的伟大使命。留学教育公司维护出国留学人才培养市场的正常秩序,保障各种人才交流活动的高效展开,为出国留学人员提供优质的服务。
其次,留学教育公司顺应人才培养国际化的世界潮流,以培养高质量的国际复合型优秀人才为己任推动我国由教育大国向教育强国、科技强国的历史性转变,掌控国外人才培养市场的发展动向以及人才供需信息,帮助本国学生快速出国留学去接受世界范围内的优质教育资源和先进国际理念的培养,将国内人才教育体系与世界教育体系接轨,为先进教育理念和人才培养模式进入中国铺设“信息高速路”。
最后,留学教育公司为出国留学人员提供最直接的专业服务,跨境教育作为一种新兴的消费行为而开始进入大众生活,然而,出国留学毕竟是社会大众非常陌生的领域,需要留学教育公司提供足量的辅助信息减少出国留学过程中的意外风险以及节省办理出国留学过程中的相关费用。留学教育公司作为跨境教育消费的承办者,全面整合国外优秀教育资源,科学引导出国留学消费者作出正确的选择,组织各项国际化教育交流活动,帮助国人了解国外教育。
二、留学教育公司管理存在的问题
(一)出国留学人员的素质有待提高
出国留学是社会大众教育消费的新宠,国外教育体系和我国教育体系刚刚接轨,学生评价体系难以协调一致,而且对于学生的评价内容大相径庭,一些素质较差的国内学生有机可乘从而获得了去国外深造的机会,对出国留学的人才队伍的整体质量造成不利影响。而且,许多高校受市场经济的冲击,名利心在学校领导者内心中占据重要地位,从而忽略了教育的严肃性,一味迎合家长送子女出国深造的市场需求而以此为获得经济收入的捷径,对出国留学生的要求尤其是自费出国留学生要求日益降低,使出国留学生的整体素质呈下降趋势甚至出现了将出国留学看做“镀金”的机会,浪费了良好的教育机会。
(二)出国留学毕业生的培训效果差
在教育日益市场化后,出国留学毕业生的培训效果着实令人担忧,这一问题成为国内大众化教育走向国际化进程中必须面对的挑战。我国是人口大国,也拥有庞大的教育机构,而国外高等学校设立的初衷也主要是为本国的教育服务,难以满足以中国为主的“留学大军”的教育和生活需求,使出国留学人员体会到梦想与现实的错位。以澳洲留学为例,新西兰在2001~2002年外国留学生净增大约3万人,增长率超过60%,突如其来的留学大军使新西兰的高等教育系统捉襟见肘,处于疲于应付的状态,许多留学生被安排到以盈利为目的的私立学校中,教学质量难以保障,培训效果非常差,无法让人满意。
(三)出国留学人员出现文化方面“水土不服”
出国留学人员前往陌生的国度去接受另一种文化基础之上的教育,难免在文化方面带来不适感,尤其是在、生活习惯、语言交流等方面。以“黄袍佛国”泰国为例,佛教拥有至高无上的神圣地位,已经成为维持社会稳定与发展的重要推动力,而佛教活动在社会大众日常生活中也占据重要内容。然而在泰国留学的八千多中国留学生(2010年的调查数据)中一般信仰佛教的较少,长时间的知识学习使中国学生对佛教活动知之甚少,难以做到“入乡随俗”,在方面出现了明显的不适感。不同国度的文化差异对出国留学生心理产生负面影响而使留学生的情绪低落,思乡之情使留学生闷闷不乐,而且个人的价值观和世界观只能屈从于新的价值理念,失落感油然而生。
(四)教育管理制度尚待完善
对于刚成立不久的留学教育公司而言,没有足够的经验应对如潮般的出国留学大军,因此,留学教育公司在日常事务管理方面欠缺成功的案例作为效仿的模板,只能在摸索中前进,没有一套完整而科学的教育管理体制为管理人员提供工作行为的具体标准,难以为留学生提供优质的教学管理和生活后勤管理。另外,教育管理制度制定时间较早,这些年来没有多少改进和发展,出现了教育管理制度滞后于管理现状的尴尬局面。处于出国留学教育管理第一线的基层管理人员最了解实际情况,却没有具体问题的决定权,拥有决定权的领导阶层却是远离实际工作岗位的“高端人士”,由缺乏“地气”的领导阶层制定的各项教育管理规划自然摆脱不了“纸上谈兵”,也伤害了一部分一线人员的工作积极性,造成了教育管理与实际工作“两张皮”的现象。
三、留学教育公司管理的新措施
(一)规范出国留学人员的招生程序和标准
出国留学人员应该是高校毕业生中的佼佼者,能够成为优秀人才的杰出代表,也是对努力拼搏、勤学苦练的莘莘学子的一种奖励,只有选派最优秀的学生出国留学才能获得最多的知识和信息,所以,留学教育公司在出国留学人员的招生管理方面要“一碗水端平了”,将人民赋予的权利“完美”地服务于人民,将选择的权利公平地摆在有出国留学意愿的学子眼前,将出国留学的机会留给最能代表中国形象的学生、最能体现东方文明的学生、最具学习精神的学生,坚决杜绝以出国留学为跳板实现个人“镀金”目的现象的发生,使出国留学不成为个人谋取私利的工具。留学教育公司应该明确出国留学的具体数据,如个人学习成绩以及思想觉悟和道德水准,将“品学兼优”这一词语数字化、具体化,能够为在校大学生提供一个可触摸、可效仿的真实榜样,激发大学生再学习、再深造的斗志,充分利用好每一个出国留学的机会,加速我国的大众教育走向国际大舞台,将我国的素质教育进行的更完善、更科学。
(二)整合国外教育信息提高留学专业指导质量
诸多出国留学生的尴尬遭遇大多来自对该国教育现状的不了解,对此留学教育公司也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因此,留学教育公司要安排足够的人力物力财力保障国外教育信息的快捷高效,能够为出国留学人群提供最新教育信息作为出国留学的有力参考数据,最大限度地提高出国留学专业指导的服务质量,最大程度地减少负面事件的发生,实现出国留学管理工作的良性开展。另外,留学教育公司要积极安排国外著名教育机构来到中国访问,让中国人了解国外的教育机构,知道国外教育机构的办学特点,提高国人对国外教育机构的认识,降低出国留学的盲目性,有力减轻留学教育公司的工作压力和专业指导难度,逐步摆脱社会大众对留学教育公司的依赖感,能够自主选择个人喜爱的国外学校,通过选择良好的教育环境实现个人再学习的高质量进行。
(三)通过做好思想准备工作提高学生的适应能力
出国留学人员出现文化方面“水土不服”的主要原因是准备工作不足,尤其是没有提前做好思想准备,梦想与现实的落差太大而难以接受,所以,出国留学人员要在出国前就预先了解该国的、生活习惯、思维方式以及风土人情等相关信息,将自己的思想意识提前融入到该国,做到“人未到而心已到”,自然就不会出现“水土不服”的现象了。以泰国为例,泰国民间有火箭节求雨、母猫巡游祈雨等活动,到处都可见到寺庙和僧侣,无时无刻都在说明泰国是一个宗教国家,如果留学人员提前了解泰国的,就不会把他们的行为看做落后和愚昧。另外,留学教育公司要强化为出国留学人员服务的本位意识,组织各项文化活动和社交活动促进不同国度文化的交流与融合,满足出国留学人员的心理需求,最大限度地帮助他们快速适应环境。留学教育公司还要促进中国留学生与外国学生良好人际关系的形成,借助外国学生的引导和帮助提高我国留学生的适应能力,加快中国留学生在语言方面、生活方面和学习方面、思想意识方面的快速融合。
(四)完善教育管理制度促进科学管理体系的早日形成
任何事物的发展都要经历萌芽、发展、成熟和消亡的过程,留学教育公司也不例外。汹涌的出国留学大潮催生了大量留学教育公司,目前出国留学中的一些教育乱象是留学教育公司成长过程中不可避免的现象,随着留学教育公司的日益成长和发展,教育管理体系必将形成,许多问题就会迎刃而解。留学教育公司的领导阶层要做到权利下放,给予基层工作者适当的决定权,让掌握第一手材料的工作人员拥有首先发言权,公司领导阶层还要亲临工作第一线,主动担当先锋官,增强个人工作的实效性,为本公司的重大决策提供坚实的基石。另外,留学教育公司要重视自身涉外教育管理能力的再发展工程,积极构建工作人员业务能力培养体系,打造工作人员的事业心和责任心,不断提高涉外教育管理人员的整体素质,规范涉外教育管理人员的工作流程,促进科学管理体系的早日形成。
(五)树立大市场营销理念
留学教育公司作为一种经济实体,经济效益固然是其必然的奋斗目标,然而,如果留学教育公司只注重经济效益而忽视社会效益,过度追求经济效益的短期行为就会慢慢扼杀社会效益,最后导致留学教育公司走向穷途末路。所以,留学教育公司要树立大市场营销理念,只有“放长线”,才能“钓大鱼”。留学教育公司既要追求一定的经济效益,更要追求较好的社会效益,通过社会效益催生经济效益形成良性循环,才能实现“名利双收”后的经济效益最大化。留学教育公司是教育系统的特殊单位,只有树立良好的社会形象,赢得社会大众的认可,才能获得强大的生命力和竞争力,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获得成功。
总之,留学教育公司敢于面对自身成长过程中的种种问题,大胆探究日常事务管理的科学发展之路,为出国留学人员提供最优质的服务,加速我国人才培养工程的正规化和国际化,为中华民族的快速腾飞提供更多更好的精英人才。
参考文献:
[1] 刘希英. 留学生教育管理模式初探[J].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学报,2002,第01期,第78--79页
[2] 宋卫红. 高校留学生教育管理的问题与对策[J].高等教育研究,2013,第06期,第38-42页
[3] 王冰一. 留学生教育管理工作中的思想教育[J].天津市经理学院学报,2013,第02期,第31-32页
关于流体力学的问题范文3
1.前言
随着我国教育体制改革的颁布,国内教育水平获得明显提高,而当前高校留学生教育已成为国际化教育中所关注的问题,它可以丰富校园文化,显示出文化的多元性。同时由于我国科学技术水平不断提高,我国经济地位获得明显提升,致使各个高校留学生数量持续上涨,这使高校教育与管理面临着极大的挑战。因此,文章就目前我国高校留学生教育和管理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探讨,为提高高校教育与管理提供解决对策,这对加强、提高高校教育和管理工作具备显著意义。
2.当前我国高校留学生教育和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2.1目前高校教育与管理不符合留学生教育的需求
由于国内市场竞争日渐激烈,而我国大部分高校对学生进行培养主要面向激烈的竞争市场,难以与国际市场、教育进行衔接,不能满足当前高校留学生的需求,同时还会影响高校教育与管理的发展。教育期间,先要对各个学科与专业进行着手,而当前学校将各个学科与专业划分太过明细,与国际学校进行比对后存在明显区别。同时在设立课程方面,主修课程较多,选修科目较少,导致学生科目选择较少,较多课程不能和国际课程进行连接[1]。而在教中,大多数学校还是采用传统教学方式进行教学,致使整个教学课堂显得枯燥、乏味,降低学生的学习兴趣,还有部分学校是以教师为整个教学中心,忽略学生,未能充分调动同学学习的主动性与积极性,未能有效引导学生参与教学中,致使整个教学课程无法吸引留学生,尤其是欧美学生。与此同时,教师授课语言基本以汉语为主,而学校多数教师不能使用多种语言进行授课,并且还缺少与留学生相符的外国教材,严重制约高校教育与管理工作。
2.2高校对留学生教育不给予重视,缺乏科学性规划
我国刚开始引入学生时期,只将留学生当成一项政治工作,着重于其教育对我国社会、政治所造成的影响,并忽视了留学生对给我国社会经济带来的作用,对其教育工作不给予重视[2]。改革开放后,这一想法虽然获得明显改善,但还是只将留学生教育问题当成高校学校自身问题,并为未把提高其教育问题给予重视,缺乏科学性规划,忽略高校教育与管理的重要性。
2.3教育管理资源配置缺乏科学性
高校实施教育管理是结合相应原理,通过一些合理方式、方法,对高校中事物、空间、人、信息、财等事项实行组织,对其进行控制、调节一项过程,主要是在有限的时间内更快更好的达到目的。所以,无论是哪一种教育管理方式都可以在相应的资源管理中运行。但凡离开了管理资源,不管哪一种管理方式、方法也无法独自开展,两者是相互并存的,最终目的也无法实现。
目前我国正处社会发展阶段,这一发展阶段对国内教育的使用以及投入造成了直接影响。当前我国对非重点学校以及重点学校的资金投入极不平衡,从而出现了“211”等各个高校得到国家更多的政策、资金的支撑,而对普通学校所实施的政策与资金明显比重点高校所投入的较少,从而导致高校内部留学生住宿环境较差、实验设备匮乏、师资力量薄弱、图书资源缺乏、辅助设备过于陈旧等等[3]。并且由于国内西部、东部经济发展不平衡,各个地区经济存在明显偏差,更加突显出高校与高校之间资源、资金发展极其不平衡的特点,除此之外,由于多数高校任然实施扩招政策,导致校内教师、学生比例严重失衡,严重影响高校教育质量。
2.4生活习惯与语言给高校教育管理带来阻碍
①留学生远离他乡来到陌生地区学习,难免会对其心理造成影响,大部分学生是首次远离自己的人际关系、国家,来到陌生、不同语言的国家,会使其在生活过程中碰到较多问题,如未能及时获得解决会影响留学生的生活质量,并且会引发不同程度的心理障碍等。②高校留学生来自不同国家,而其信仰的宗教也会有所不同,不同的会阻碍高校教育管理。高校进行日常管理期间,难免会遇到留学生因庆祝宗教节日出现旷课的现象,在不做违法事情的情况下,高校要怎样进行科学管理,是当前高校所面临的一项重要难题。③我国教育模式差异带来的难题,留学生来自各个不同地区、国家,并且各个国家的教育方式、教育方法存在较大区别,教学风格各有不同,而学生自身学习能力以及认知水平也存在不同区别。当前,国内大部分高校还在沿用传统教学方式,依照不同专业、科目实施统一的教学方式,多数留学生会不适应我国教学方式,影响教学质量。
3.完善高校留学生教育和管理的解决措施
3.1重视留学生教育问题
高校要对留学生教育问题给予重视,并加强校内教育工作,结合学校、留学生的特点制定留学生教育体制以及发展策略,要将学生教育放在首要位置,进一步确定高校教育教学目的,全面提高高校留学生教育管理质量。将留学生教育发展工作当成国家与各国之间相互交流的桥梁,加强、完善高校留学生教育机构,为提高教育管理力度制定相关管理方案,并重视对留学生教育管理进行检查。同时还应构建高校教学管理体系,完善留学生招生制度,提高学生整体质量,保证留学生身心、体质等获得健康、快速、有效的发展,为构建我国与邻国之间的关系奠定基础。
3.2合理调节教育资源,完善资源机制各个高校要对教育资料进行合理调节期间,应从资源机制着手,首先要构建、完善资源管理机制,此外,在构建资源机制过程中,要明确内部各个管理部门的职能,利于帮助学校体节约教育资源,提高教育质量以及提高学校处理事情的能力。与此同时,学校应为各种有效资源进入高校构建一个良好平台,利于吸引更多科学、有效资源。如:根据校内饭堂环境问题,学校可根据这一特点,把校内饮食、饭堂经营权转让给企业去经营,然后在使用年限满后,再由企业将学校饭堂经营权转回学校手中,此时按校内饭堂环境这一问题就迎刃而解了,企业为从学生获得较好收益会不断完善饮食环境、改善学生饮食,这样不仅可以改企业增加收益,还可以改善学生饮食以及饮食环境。除此之外,资源获得合理分配后还需构建资源机制,加强校内资源管理,对学生、教师等进行合理监督,避免部分权力过于膨胀。
3.3提高高校教育管理人才队伍
随着我国生活质量不断提高,当前社会经济获得快速发展,高校教育越来越受到人们重视,我国对高校教育管理人才的要求逐渐增多,主要为培养高素质、高涵养、高技能人才奠定基础。而就目前高校教育管理人员现状来看,高等学校急切需要利于学校教育管理、提高教育质量的人才。但与发达国家教育管理进行对比,我国高校教育管理经验尚浅,因此需参考发达国家在实施教育管理过程中的经验以及相关的管理措施,同时还应对其新的教育模式、方式、科学技术、理论进行探讨,并结合我国实际特点,树立符合目前高校发展的教育管理理论,为提高管理质量、加强管理机制提供科学理论。高校教育管理部门可根据校内实际情况邀请经验丰富的教育管理人员对校内工作人员进行培训,向其传授教育管理经验,并结合留学生自身特点、当代经济变化形式等设置培训内容,利于提高高校教育管理人员的工作经验。
3.4构建“学生为本”教育管理理念,注入人性化管理
高校教育管理构建“学生为本”教育管理理念,注入人性化管理,教育管理工作本身是围绕学生开展的,而不是让留学生被动接受教育。应在心理、学习、生活给予学生更多关心与支持,让学生认识到学校对他们的关心与爱护。首先要在教育管理中注入人性化管理,构建师生沟通交流的桥梁。
4.结束语
总而言之,高校教育与管理只有加强教育管理师资队伍,在教育管理中注入人性化管理,并结合留学生自身特点以及当代社会发展形式建立科学的教育管理体制,才能提高高校留学生整体教育管理质量,才能有效发展来华留学生的教育事业。
【参考文献】
[1]冒大卫.浅析高校留学生管理工作的理念与机制创新[J].思想教育研究.2011(01):120-135.
关于流体力学的问题范文4
从中国科技馆获悉,中国科学院力学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中国科学院院士、力学研究所学术委员会主任李家春日前在中国科技馆开办主题为“身边的流动”的讲座,通过唐代诗人李白和张继的名诗《早发白帝城》和《枫桥夜泊》解释古人观察到的流动现象。探寻日本“3・11”海啸与福岛核泄漏、2011年极端气象灾害和美国航天飞机退役等事件当中的流体力学的原理。
我们身边存在着很多流体现象,也许看不见、摸不着,然而它们就像空气和水,是一种重要的存在,影响着我们的生活。气象灾害、日本海啸、美国航天飞机的退役等均与流体力学有着密切的关系。由此可见,身边的流体现象无处不在。日前,中国科学院力学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中国科学院院士李家春来到了中国科学技术馆与广大市民面对面,为我们详细讲解“身边的流动”。
李家春说,2011年,人们遭遇了众多极端事件:日本海底地震导致海啸和福岛电站核泄漏;澳大利亚飓风、我国干旱与洪水灾害等异常气候问题,而它们的预测、预警都是流体力学的前沿问题。同样是在这一年,美国航天飞机历经30年,共飞行130余次,而后全面退役。在其退役的种种原因中,防热系统不可靠等安全问题,成为流体力学工作者需着力解决的重要课题。
日本海啸与流体有关
“日本‘3・11’地震海啸灾害伤亡惨重,并导致了福岛第一核电站的核泄漏。海啸灾害的发生需要几个条件,其中包括6.5级以上的海底地震、震源深度小于50公里、海底板块垂向运动等。传播到浅海海湾和海滩地区,因水的积聚和涌升而致灾,在夹带杂物以后冲击力更强。利用地震波与海啸传播的速度差,可以预警防灾。”李家春说,“为什么日本这次没有做好呢?原因有两个,一个是震源很近,离海岸线仅133公里,时间差很短;第二在于日本没有预见到九级地震会造成如此大海啸,防波堤设计标准低。如果核电站建在西海岸就要好得多。”
气候异常缘于大气环流非常不规则
2011年气候的异常使人类遭受很多损失。澳大利亚百年难遇的“雅斯”飓风;韩国首尔百年一遇的暴雨;包括北京城区内洪水也相对严重。气候异常究竟缘由何在?李家春对此解释:“由于海陆分布、地形高低、植被覆盖、土壤干湿等因素,还有诸如地球自身的公转和自转、日地关系、太阳活动、火山爆发等自然原因,大气环流是非常不规则的。近百年来,还有温室气体排放等人类活动的干扰,导致全球变暖,大气活动增强,表现为平均值缓慢上升,在平均值上下幅度的变化也增大。”
美国航天飞机退役,因为防热系统没有设计好
美国航天飞机退役原因也是瞩目的焦点之一。我们知道,航天飞机的好处是运送量大,把人和物资运到空间站去,所以人能够长期地在空间站进行科学活动;可以多次往返,似乎可以节省费用;还有一个好处就是回地落点比较准确。李家春说:“航天飞机退役最重要的原因是,防热系统没有设计好,维修费用很高,失事率高。两次失事,一次是挑战者号,一次是哥伦比亚号,牺牲了14个人,这样就不经济、不安全了。所以在2011年的2月、5月、7月,发现号、奋进号和亚特兰蒂斯号最终退役。两架失事,三架放到博物馆。”
诗词里的“流动”
有谁想到古人的诗词中蕴藏着丰富的流体现象呢?在讲座上,李家春先以大家耳熟能详的七言绝句《早发白帝城》为例,“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这首诗将诗人遇赦后愉快的心情以及江山的壮丽多姿融为一体,描写的淋漓尽致,而“轻舟已过万重山”这顺水行舟的流畅轻快则体现出了一种流动现象。
李家春说:“为什么三峡建成前后,船的航速不一样?没建三峡之前可以轻快如飞。三峡工程建成以后,‘高峡出平湖’,流速就大大减缓了。实际上,这是由于河道的比降不同,也就是说水面的坡度不同所致。河水流动的动力,来自于重力沿着底坡的分量,比降大,该分量也大,所以流速也就增加了。”
此外李家春还举出《枫桥夜泊》里的一句“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从表意来讲,是说苏州城外的寒山古寺,半夜敲响的钟声传到了诗人的船头。那为什么晚上寒山寺的钟声能传过来?“这里面反映了一个科学原理,”李家春说,“声波在大气当中的折射现象。到了晚上,大气的密度处于稳定层结,上轻下重,这样声音就会全反射回来,而白天的分层情况不同,所以可能听不到钟声。”
延伸阅读
现代流体力学具有先导作用
什么是流体力学?在讲座上李家春通过解答流体和固体的差别、流体的相态以及流体运动的表现形式等问题,说明了流体力学是研究流体介质的对流、扩散,以及相伴的物理、化学、生物过程,导致质量、动量、能量输送的现象。
流体力学既是一门经典学科又是一门现代学科。在17世纪,牛顿基于前人的天文观测和力学实验,发明了微积分,并总结出机械运动三大定律和万有引力定律,发表了著名的《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一书。由于原理是普适自然与工程各个领域的规律,从而使力学成为自然科学的先导。
自20世纪60年代以来,由于超级计算机、先进测试技术的发展和应用,力学进一步凸显宏微观结合和学科交叉的特征,并进入现代力学发展新阶段。李家春说:“现代流体力学在航空航天、海洋海岸、环境能源、生物医学、材料信息等诸多工程领域都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因此,现代流体力学不仅是一门重要的基础学科,而且在同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相关的各个工程技术领域仍具先导作用。”
流体力学的发展历程
流体力学历史悠久,它发展的过程可以分成四个阶段:基于实践经验的古代流体力学,基于严密数学理论的经典流体力学,基于物理洞察力的近代流体力学,以及基于现代高新技术的现代流体力学。
西方的古代力学,最早的有阿基米德的浮力原理和提水机,达・芬奇的扑翼机和降落伞,以及哈根・泊肖叶的管流实验。这些也都是流体力学,而且西方关于定量化的研究做得好,并上升为规律和理论。经典力学则以牛顿力学体系的建立为代表,主要推广到连续介质――就是像水、空气这样的介质。李家春说,经典力学可以得到很多理论公式,但是也面临困难,比如说解决不了飞机的问题。而近代力学靠的是物理思想,在1904年,普朗特在海德堡数学会上提出了边界层理论,解决了阻力和飞机设计问题。如果没有这个理论,到现在为止,我们不可能坐飞机在十几个小时到达纽约。
“中国古代的流体力学有很多好成就和贡献,最重要的一个贡献,就是2000多年前的都江堰水利工程。”李家春说,“鱼嘴分水堤严格控制内外江的水沙量,飞沙堰溢洪道控制洪水量,宝瓶口起着一个水库的作用,这些都是流体力学原理。”
专家答疑
疑问:要解决比如说航天、海洋、能源、环境问题,是用数学模式、物理思想、现代的超级计算机,还是兼而有之?
李家春:关于研究手段,比如气候预报,需要的计算量非常大,单纯靠手算是不现实的。100年以前曾有一位天文学家预测一个天体运动,推导了100多项,后来发现计算错了,结果算了一辈子都白算了,所以没有计算机不行。但是现在有另外一种趋向,就是年轻人不爱学数学、物理,单单学计算机,而且公式不推了,程序也不编了,为什么啊?因为有软件。人家编好程了,他只需要输进去数据,结果就能出来,挺不错啊,就是他不了解里边的含义,错了也没法改,这是不行的。只有学习了数学、物理中基本的知识以后,才能了解算出来东西对还是不对,了解里边的规律是什么,才能做到创新。
疑问:如果某些力学问题解决了,它能够带动哪些技术,解决人类的哪些问题?
李家春:我举个例子――湍流,这是一个百年的难题。湍流是1883年雷诺发现的,实际上在我们周围到处都是,水流里边、大气里边到处是湍流现象。但解决它又非常难,因它是无规则运动。20世纪以来有很大进步,第一条,就是把它的发生原因、转变过程、统计规律以及它的结构弄清楚了,但现在要预测它,对飞行力学、空气阻力、传热这些现象十分重要。另一方面,因为它的尺度非常小,计算机能力还不行,现在十的七次方已经很多了,它可能要算到十的十五次方,现在做不到,所以还要靠大脑的智慧。大家要知道,不必要把所有物质都分辨到原子、分子,这不可能,只有依靠物理思想对小尺度的现象建立模型,进行简化,计算量就大大减少了。所以还要学普朗特的精神。如果这个问题解决了,实现了减阻,每年都能省很多石油,可以把环境污染问题做得更好。
另外,污染处理问题。流水不腐,户枢不蠹。水流动起来了就不会发生污染,这是非常简单的原理。但是处理污染事件时,做环境的人往往只用化学的方法,或者只用生态的方法,而不用流动的办法。实际上处理苏州河的时候,做流体力学就考虑利用潮水涨落把污染物带出去,这能提高效率、节省费用。昆明的滇池到现在为止也没有解决好。所以光靠化学不行,一定要用流体力学原理,利用或产生流动,使得水活起来,污染就可以治理好了。
关于流体力学的问题范文5
【关键词】 水力学;土建类;现状;改革
《水力学》(或《工程流体力学》)课程是土建类专业培养方案和大纲中规定必须开设的一门专业基础课程,相比该专业的其他力学基础课程而言,该门课程学时数少,对结构课程的支撑性较弱,课程教学多是为了满足培养方案的要求,教学效果不甚理想。作为一名长期从事土建类专业水力学学课程教学的老师,有必要对水力学教学的现状进行反思,提出合理的解决办法。
1 土建类专业水力学教学现状
1.1 课程地位不高。本校的土建类专业以工业民用建筑为主要方向,在课程设置中固体力学占据着非常重要的基础地位,流体力学与水力学课程基本上处于可学可不学,学好学坏一个样的地位。在专业培养中也较少重视流体力学或水力学的应用,学生学习以应付考试为主。授课和学习的积极性都不高,课程整体上来说不受重视,据了解很多学校建筑类专业的水力学课程基本上都面临着这样的窘迫地位。
1.2 教师队伍建设不足。大多学校土建类专业不一定同时具有水利类专业,水力学教学主要是为了满足专业培养目标中单独一门课程的需要,一般该课程的师资力量一般不强,数量较少,教学科研和实验教学环境较差,大多数流体力学或水力学专业的硕士研究生或者博士研究生基本不原意来校做教师,因此该类专业的流体力学老师一般专业出身的少,很多学校的流体力学老师是建筑专业或其他专业通过培训后任教该门课程的。在土建专业中,流体力学课程的老师队伍建设严重不足且整体素质和同专业的其他教师相比不同步。
1.3 学生学习积极性不高。土建类专业学生毕业主要从事工业与民用建筑的设计和施工等方面的工作,老是认为水力学课程与这些工作联系不大,应用不广,认为一般应用没有必要单独学习水力学,只需要按照规范来做就可以了,相比其他几门力学课程而言,学生学习积极性不高,水力学学习基本上是在临近考试的时候才进行。学生的积极性不高,教学效果肯定大打折扣。
1.4 课时较少,内容较多。土建类专业开设的水力学课程在一般院校中课时不高,一般在40-60 之间,由于教学改革的要求,课程门数增加,重点课程的学时比例增大,水力学课程的学时数有降低的趋势。在比较少的课时中,水力学教授内容包括水静力学,动力学,流动阻力和能量损失,孔口管嘴出流和管路流动,明渠流动,堰流和渗流等内容,有些专业还需要学习气体射流等内容。分理论和工程应用两大部分,内容较多,涉及的基础知识较广,有些数学知识还需要在课程中进行补充,学时显得紧迫。
1.5 教材建设没有特点。如上所述目前水力学教学内容主要包括理论部分与工程应用部分,目前各个学校所使用的教材内容基本上按照上面列举的内容来布局,采用的教学顺序也是先理论(静力学,动力学,能量损失)后应用(孔口管嘴出流和管路流动,明渠流动,堰流和渗流等)的顺序。这个顺序和内容的布置是所有的非流体力学专业的水力学课程采用的一般方式。没有针对土建专业课程进行专门的布局,在理论部分的习题中基本上仍旧以水力工程的例子为主,在应用部分,没有结合土建类专业,比如给排水,通风,防渗,供暖改革课程内容。采用的基本上的水利类专业的课程体系和教材体系。
1.6 课程理论抽象,实验教学困难,教学方式比较单一。 水力学基本理论建立在复杂的物理分析和数学推导的基础之上,讲解起来比较抽象,数学基础比较差的同学较难接受,加上通过理论推导的结论和规律与现实的实际例子有一定的差异,对于同学们接受起来非常抽象,因此水力学课程往往成为土建类专业同学不以为然而又敬畏的课程之一。多数结论需要通过实验过程来进行验证,而水的运动过程受实际的条件约束较多,不同的工程条件会形成不同的结果,常规水力学实验主要用来验证流体力学基本理论以及一些典型的工程例子(如基本方程,能量损失,堰流等),验证一个规律需要较大的实验投入和准备工作,加上土建类专业实验中水力学的地位问题,实验教师的配置问题,水力学实验课程一般很难开全。实验过程中由于学生人数众多,实验分组一般都是5人-10 人一组,实验过程中动手能力以及实验效果均较差。
水力学教学过程一般采用理论教学和实验教学相结合的方式进行,理论教学一般采用介绍概念,提出问题,分析推导得出结论的步骤进行,这个步骤过程中采用传统的板书推导的方式是常用的教学方法,近年来许多学校的课堂教学过程也在尝试使用多媒体教学过程,但从效果来看不甚理想。
2 教学改革与探索
上述水力学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说明,土建类专业的水力学教学目前已经处于一个比较困难和尴尬的地步。在教学过程中必须采用多方面的手段,改变教学思路,改进教学手段,更新教学内容,改善教学条件,提高教学质量。
2.1 课程内容改革和教材建设探讨。目前的水力学( 工程流体力学)课程基本以水利类专业为背景,介绍和研究的主要对象为水这种液体,对于土建类专业而言,笔者以为,水只是其专业背景下的一种流动工质,和建筑相关的流体种类还有很多,比如空气,燃气等,这些流体的流动过程本身与水运动的基本规律差别不大,应该能够在水力学课程中加以辅助介绍,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我们在介绍水动力学基础中加入了气体运动规律(如可压缩流动的连续性方程,气体流动的能量方程以及压强线的概念等);在介绍流动阻力和能量损失的时候补充了通风管道的阻力和能量损失的计算方法,在介绍孔口的时候联系到窗户等通风口的淹没出流问题,介绍管道流动计算的时候与建筑给水排水系统联系,在介绍渗流的时候结合建筑井和基坑的排水问题。并且在例题和作业中有意识的和建筑物中的流动问题相结合,通过这种调整使学生在学习的时候,不再觉得水力学是一门与建筑行业无关的课程,同时了解了建筑中的流动过程,而这些内容是他们可能在其他课程中无法了解的,认识了流体力学与建筑以及人类的生产生活过程息息相关之后,逐渐培养出学习流体力学(水力学)课程的积极性。
关于教材建设的问题,笔者长期以来使用两种教材,一种是以建筑设备工程专业使用的流体力学与流体机械类(多种流体,以空气主);另一种是以水力工程,土木工程为代表专业使用的水力学或工程流体力学教材,这类教材一般以不可压缩水流为研究对象,水力工程应用比较丰富。通过长期的使用来看,应该以水力学(工程流体力学)为基本教材内容,适当的加入前者中关于气流运动,建筑工程中流动问题,并在二者结合的基础之上增加适当的工程问题作为例题和习题。建设土建类专业普遍实用的一本教材。目前的教学中内容已经进行了改变,但教材的编写和建设比较滞后。
2.2 教学手段的改革。关于多媒体教学在逻辑性强的含有较多的数学公式的推导内容的课程教学中的应用与效果问题,历来在高校中颇有争议,但不管怎样,为了适应学生的厌倦传统教学方式的要求,为了适应课堂教学时间缩短而内容增加的形势,传统的黑板教学方式必将被新型的教学手段所代替,这好象不值得讨论了,事实上并不是幻灯片方式不适用于公式推导的教学过程,问题在于我们的多媒体手段是不是能够解决和克服这样的问题。也就是说就是如何利用多媒体技术,以及应用怎样的多媒体技术。
水力学和流体力学研究的对象是流动的物质,研究的是流体的流动规律和状态,动画和录象是在教学中必不可少的元素,使用动画软件可以形象的描述出流体在压力变化的时候的体积变化,流动的迹线和流线,层流和紊流的特征和现象。使用PPT自带的动画功能也可以将每一步推导过程按照顺序播放和演示出来,这种变化的动态效果和流动的特征在本性上是相容的,从这个意义上讲流体力学是最适合使用多媒体技术讲授的。
对流体力学的抽象认识甚至可能因为多媒体的应用而改变,在没有多媒体技术之前,抽象的理论要被消化,往往是需要在实验过程中才有可能变的具体一些,而有了图象动画之后,在课堂上也可以一目了然,提高了教学效率,同时也吸引了大部分同学的积极性。在有了尽可能多的感性认识之后,对于数学推导以及原理的应用也比较容易接受了。
网络和信息技术的发展,为流体力学的教学提供了一个新的平台,笔者通过使多年的水力学教学过程中同时发现了不是课程本身的问题,许多同学不会主动的和老师沟通关于学习的问题,近年来我主动公布了自己的电子邮箱地址,QQ号码,个人博客和网站。意外的发现和同学的联系不断的增加,课程教学的问题也更多的通过网络来解决和消化了,当然更好的利用网络是建立网络课程,但笔者现在仍旧坚持采用这些一对一的网络方式。
多媒体技术与网络教学是流体力学教学手段进步的一种标志,除此之外借助于流体力学自身发展的技术来促进课程教学也不可忽略,计算流体力学的飞速发展和应用,使得在计算机上模拟流动的过程和结果变的非常容易,尽管在本科教学中,不必讲解计算流体力学,但使用它可以直接显示出一个具体流动的特征和规律。在多媒体的制作过程中这也是一个不可忽略的途径。
2.3 实验实践环节改革。水力学实验,所需场地面积大,设备投资高,单个实验时间长,土建类专业水力学课程实验环节一般比较少,实验个数少,实验参与度低,一般一台实验设备进行实验时往往有5、6人之多。很多同学实验过程中基本上是看其他同学做,实验效果较差,在实验条件受限的条件下,笔者认为可以采取以下的一些手段改善实验效果。
增加实验组数,我校的实验室有10台综合实验台,如果50个人一起做实验,5人一组,分成两组,就2-3人一个小组了,有了实验条件参与度自然提高,有些实验仪器只有2台套,这就要合理的组合了,将几种实验放在同一个时间段里进行,不同的小组进行不同的实验,然后依次进行轮换,这样的过程既防止了多人做一个实验,又避免了实验过程变成演示实验,提高了设备的利用率 。当然这样的结果带来的后果就是增加了实验老师的工作量,同时要求学生在课前的准备要足够的充分。
采用多媒体实验教学,有些实验仪器实验室中没有,我们就借鉴其他学校的实验录象或者自己使用动画制作了一些实验过程,在课堂上演示并讲解。达到实验目的明了,原理清楚,熟悉过程,知道结论的目的。
采用计算流体力学计算,根据工程的流动现象,自己设计流动过程的边界,条件,流体种类。通过计算机计算和数图显示,掌握流动规律,获得流动结论,由于计算机模拟是实质上的计算机实验,这一过程可以很好的代替实际的实验,可以模拟任意复杂的实验环境。同时也便于同学们自己设计实验,达到开拓视野,提高创新能力的目的。
2.4 考核方式和效果评价。传统的水力学教学方式基本上都是采用闭卷考试来评定学生成绩以及衡量学生是否结业,现行的水力学教材上基本上只有问答和计算两种形式,考试中一般多采用这两种题型。笔者在教学中结合本课程在专业中的地位问题,做如下的尝试:
考核不仅仅由考试来决定,在每章甚至在有些比较重要的小节或一个知识点介绍完之后,不定时的给学生布置小论文任务。要求学生就该内容去找日常生活或工程中有关的例子并进行说明,作为平时最重要的成绩。
考试的题型不限于计算和问答,采用更多的方式要求学生掌握基本规律,计算题在结业考试中的比重低于30%。但一定要是需要综合能力才可做的。前面的一些诸如选择,判断,作图,分析的体型考察基本规律和概念,既考查基本知识又考察应用能力。
考试的内容不全由教师决定,在每章作业之后布置一个特殊的任务,自己出一些本章内容有关的考题并上交,考试的时候一部分内容就是学生自己出的考题。这个过程由于学生比较重视,也很认真,同时也刺激了进一步学习的兴趣。
总评成绩的评定根据学校的规定,考试、实验和平时成绩各居一定比例。综合平定效果,这个问题我想大多数教师都是采用相同的方法来进行的。其实撇开教育的规范性来看,笔者认为,学习成绩的评定中应淡化考试成绩,而注重平时的学习和应用能力。
3 结语
水力学(流体力学)课程作为土建类专业的一门基础课程,在结构专业中的地位较弱,同时课程在教师队伍,教材建设,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以及同工程实际相联系的过程中,也还存在诸多问题。作为该门课程的一名普通教师,笔者认为,当前应该改革课程内容,土建工程实践紧密结合,加快教材建设改革;改进教学方法,提高多媒体教学效果,使用网络教学平台;利用计算流体力学的成果促进课堂教学和实验教学;改变成绩评定和考核方式,使考核过程更加科学与合理。
参考文献
[1] 裴国霞.水力学课程教学模式的改革与实践[J].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200,2(3);39-41
[2] 向文英,程光军.水力学教学方法探讨[J].高等建筑教育,2001,39(2):47-48
关于流体力学的问题范文6
【关键词】人才培养模式 高层次人才 教学改革 转型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31-0233-01
一、引言
流体力学是一门基础性很强和应用性很广的学科,它涵盖自然科学的诸多领域。我校于1980年获得流体力学学科硕士授予权,是全军最早的流体力学硕士点,具有深厚的历史积淀和成果积累,承担了我校气象学、海洋学和环境工程等专业流体力学基础教学培训任务,和流体力学硕士生的培养任务。经过30多年的建设与发展,根据部队人才岗位需要,在人才培养中融合了大气、海洋、军事等多学科理论体系,具备了明显区别于国内流体力学学科的特色和优势,在国际或国内流体力学领域具有较大影响力。随着军队综合性大学训练任务和人才培养模式的根本转型,流体力学作为基础性突出、作用面广、应用性强的专业基础学科,对于培养相关专业高素质新型军事人才的重要性也日益突出。
二、军队转型条件下基础学科如何求发展
在军队改革的关键时期,我校传统的人才培养模式也面临着适应新的转变,教学方法也不断创新[1],探索有特色的流体力学人才培养新模式,对于提高学科的自身建设和促进人才培养,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1.创新教学理念,注重信息化手段的应用。我们针对流体力学学科特点,在人才培养上提出的教学思路是:强化理论基础,注重专业应用,理论联系实际,达到学研结合的目标[2]。流体力学的特点是概念多、逻辑性强、理论上较难理解,但流体力学的很多现象却与生活和生产实际密切相关。在讲授的过程中要理论联系实际,同时将生活中的例子和他们熟悉的概念引入流体力学课堂,利用生活中的流体力学引导学生学会思考。我们以流体力学学科专业网站为平台,建立并正在完善网络教学应用系统,包括教学公告、课程标准、教学计划、学习方法、学习重点、参考资料和一系列微课等信息资源,学生可以在该网站上了解流体力学最新研究动向和研究热点问题,作为知识的拓展和延伸。同时拟进一步完善和学生讨论交流的相关板块,给学生营造一个全方位、直观的信息空间。教学与网络技术的完美结合是现代信息社会中教学手段的根本性改革。通过网络进行教与学的互动,不受空间和时间的限制,是一种社会性、全民性的学习形式,为加强学生的自主学习提供了现实可能。
2.教学方法改革,完善考核评价体系。借鉴国内外高水平院校在流体力学研究生课程教学上的先进做法和成功经验,以“学为主体”的教学理念指导教学方法改革,采用“小班化”教学模式,贯穿启发式、研讨式、研究式的教学方法,因材施教。在授课过程中一方面强化基础理论的教学,打牢基础;一方面渗透实践的环节、前沿的要求、方法的意识。完善考核评价体系,改变传统的单一题目解答的课程作业形式,布置计算模拟和实验报告等相关作业,实现学研结合。建立课程笔试和日常考核相结合的考核机制,注重过程考核,综合评定成绩。笔试成绩属于总结性评价,又称事后评价,信息来源是课程结束后的考试,主要功能是对教学质量作出评价。日常考核属于形成性评价,这是一种发展性评价,注重对学习过程的关注,以及评价结果对教学的反馈,信息来源主要是学生学习过程中的表现、参与和动手能力的考核。对教学内容、组织形式、考核方法、任务设计等课程教学模式实施整体改革,提高学员的科学素质和学习能力。
3.优化研究方向,紧贴部队需求。学科建设与研究生教育是研究型大学建设的重要任务,二者相辅相成[3]。依托流体力学学科,在前期的几个研究方向的基础上,我们紧贴部队的需求和发展,凝练和优化了几个具有鲜明的军事特色和优势的学科方向,形成了舰潜分层流体动力学与海洋环境适应性研究、湍流机理及数值模拟研究等稳定的特色研究方向。建成了军内领先国内先进的现代流体力学实验室,具有先进的实验仪器设备和关键技术,成为我军新型军事人才培养和高水平科技创新的重要实践基地。
4.探索教学、科研和部队实践相结合的培养模式。近几年,我们一直在思考基础学科如何在军校改革的中求机遇、促发展,如何发挥大作用。近两年我们制定了体现流体力学学科特色的最新研究生人才培养方案、包含专业课程标准12门和教学实施计划;以流体力学基础实践平台为依托,开展研究生课程的实践教学,激发研究生的自主创新意识;大力加强研究生课程和教材建设,完成《高等流体力学》研究生教材编写等工作。
在研究生培养计划中,要求研究生学员参加导师的科研项目和参加辅导授课等实践活动。近几年来,本学科培养的研究生学员都参与了导师的科研项目,部分学员还参与了教材编写工作。部分研究生还参加了南海海区海洋调查任务,紧贴部队需求,为以后尽快融入部队适应岗位需要打下基础。我们还积极与国内外高水平院校或科研院所联合培养研究生,为部队培养了许多适应一线岗位任职需求的高质量人才,在研究生创新实践能力方面取得了突出的成绩。毕业的研究生综合素质高,创新能力突出,适应部队能力强。
三、结论
研究生的培养是一个学科点生存和发展的基石,我校流体力学学科在研究生教育方面有着多年的经验,前几辈的老教授和专家为研究生的人才培养付出了毕生的心血,促进了基础学科的内涵建设,使科研层次上台阶、学科队伍创新能力增强、教学成果有效转化、学科文化精神得到传承。在军队院校人才战略工程转型的新形式下,我校传统的流体力学人才培养模式必须面临着适应新转变的改革,探索具有理工大学特色的流体力学人才培养新模式,不仅对于提高学科的自身建设,而且对于促进学科在军事科技创新和培养高质量符合当前军事斗争需要人才方面,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刘全忠,王洪杰,宫汝志:关于工程流体力学课程教学改革的探讨,《教育教学论坛》,2014年第1期:41-42.
[2]关晖,魏岗,曾文华:军队院校流体力学“小班化”教学模式改革的探索与总结,《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年6月,Vol.17(1):116-119.
[3]齐昌政,郝书会,赵弘,汪志明:论学科建设与研究生教育的协调发展,《研究生教育研究》, 2014年第3期:66-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