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初中数学教育教学反思笔记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初中数学教育教学反思笔记范文1
首先,作为一名教师,要有责任感,有爱,只有爱学生,爱自己的教育事业,才能够做好自己的教育工作,能够顺利地完成教学任务。要用客观、积极、有爱、发展的眼光来看待学生,培养与学生之间的情感,尊重每一个学生,对待每一位学生都要平等和公正,相信学生,在教育教学中给予学生更多的学习以及成长的机会。然后,教师要具备和储存丰富的教学实践经验,在数学教育教学过程中,要不断地学习,积累教学经验,分析教学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勤于反思,不断地探索,寻找更好的教学策略,完善自己的教学计划以及工作。其次,初中数学教师要具备良好的教育教学设计的能力,因为这样不仅仅可以实现有效的教育教学,还是影响教师专业成长的重要因素之一。在数学的教育教学过程中,能够设计出优秀的教育教学课堂设计,也是课堂教学成功的重要推动力,课件设计得好,也就意味着课堂教学成功了一半。最后,初中数学教师要具有成熟的教学风格和刻苦钻研、执著坚定的教学科研精神。
二、提升学生对于数学课程的认识,增强对于数学的兴趣
初中数学课程的重要性是显而易见的,这一点我们可以从数学课程在考试的时候的分值就可见一斑,所以我们应该更加重视初中数学的教学工作。要想更好地提升数学的教学质量,首先,应该帮助学生了解数学、认识数学,这是激发学生对于数学课程兴趣的第一步。我们可以通过讲授学生通过对初中的数学进行学习之后可以学到什么,初中的数学包括对于数字的分类,正数以及负数的分类,通过对这部分的学习,学生可以学到数学分类的思想;多项式的合并运算,这是贯穿整个学生学习生涯过程中学习,数学必备的技能之一;含有未知的函数的求解问题,以及几何知识的相关内容。通过对于每部分知识的学习,我们都能够切实地掌握到东西,同时这些学习到的知识都是和实际的生活有着极大关系的,可以为我们的学习和生活带来更多的便利,这才是我们进行数学学习的出发点。我们应该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观念,正确地对待数学的学习,激发起学生对于数学学习的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这样才能为我们进一步的数学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在实际中激发学生的兴趣的时候我们有诸多的方法可以采用。比如,在对新的知识进行讲授的时候巧妙地设置疑问,对相似三角形部分的内容进行学习的时候,可以提出问题:“在对一棵树的高度进行测量的时候,不直接地进行树木的高度测量,我们能否得知树木的高度?”因为初中学生的好奇心都是比较强的,所以在课堂上就能够积极地去想要知道这个问题应该怎样解决,这样学生的兴趣就能够得到激发。我们教师在课堂上对于相似三角形的知识进行讲解之后,学生明白不用直接测树木的高度,可以使用相似三角形原理可以更简便地测得树木的高度。再者在对方程组的问题进行讲授的时候,可以用实物来进行模拟,这样通过学生的动手实际的操作对于知识的理解也会更加得透彻,学习的兴趣也就能够大大地提升。数学的学习并不是一个枯燥无味的过程,学习数学其实就是一个系统逻辑增强的过程,在对数学的学习之后我们明显地可以发现我们的思想,解决问题的思考能力得到了极大的增强,作为数学教师,我们应该帮助学生更深入地了解数学,激发学生对于初中数学的兴趣。
三、教学方法的改观
在对学生的兴趣进行激发之后,我们还应该重视教学方法的改变,这样才能够更好地提高教学质量。在传统的数学课堂上经常出现的状况是教师一个人在讲台上讲解,学生单纯地在下面听,师生之间的互动比较少,这样的情况长期产生的结果就是学生的兴趣不能得到有效的激发,慢慢地甚至于产生厌恶数学的态度,这样对于我们的教学工作是比较不利的。所以我们应该采取一些新的教学方法来显著地提高课堂的氛围,增强师生的互动性,提升学生在数学课堂中的参与程度,保证课堂的氛围是比较高涨的,这样才能够有利于教学质量的提高。
四、课后作业的合理设置以及测评反馈
在教育教学的过程中,教师为了巩固课堂上所讲到的知识,往往就会给学生布置大量的课后作业,想以此来达到加深记忆和熟练掌握解题技巧的目的。但是这样做的后果,通常都是事与愿违的,不仅达不到理想的效果,还会适得其反,令学生产生烦躁、厌学的后果。数学教师布置太多的课后作业,也是学生不喜欢数学科目的重要原因之一,因此,教师要对学生的课后作业进行合理的布置,可以适当地增加作业的类型,但是要减少作业的数量,不能够以量取胜,记住一定是要质量而不是要数量。在每一次考试之后,数学教师要对学生做错的题型和考试的重点、难点进行归纳和总结,可以要求学生准备一个错题本,把做错的题型做成笔记,再统一地进行讲解和纠正,一定要把学生在作业中出现以及可能出现的问题,强调出来,精炼地讲解,这样会加深学生对错误的印象,避免以后出现相同的错误。同时要对学生交来的作业进行评价,客观地给予学生适当的批评和夸赞,这样可以激发起学生的表现欲和求胜欲,使得学生之间互相较劲,作业会做得一次比一次好,每一次考试都会有进步,知识会掌握得更加牢固。这样就可以直接地提高初中数学的教学质量。
初中数学教育教学反思笔记范文2
一、鼓励学生课前预习
课前预习在培养学生自学能力上的作用早已得到实践证明,这一点毋庸置疑。为此,教师要积极鼓励学生进行课前预习,同时由于处于初中阶段的学生缺乏系统的数学思维,教师要给予适当引导,帮助学生养成课前预习的良好学习习惯。进行课前学习,学生可以对即将所学知识有一定了解,做到心中有数,这对学生自学能力的养成是很有裨益的,所以要注重引导学生课前预习,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首先,指导学生拟定预习提纲,按步骤逐步预习,以免浪费时间和精力。提纲内容应包括:章节重点是什么;本节与之前的哪些知识点有联系,怎样的联系;要掌握的知识点是什么,等等。在老师指导下掌握预习提纲拟定的重点,根据提纲思路开展预习活动,并积极思考,逐步养成课前预习习惯。
然后,要求学生朗读预习内容,无论是数学理论公式还是定理法则,亦或是具体的例题解析,学生都要朗读出来。因为在朗读过程中学生易知道自己对哪些地方不理解,在脑海中对朗读内容留下一定印象,了解课堂学习的重点,听课更有针对性,这对锻炼与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和提高课堂学习效率都有很大裨益。
最后,边预习边做笔记,也就是在学生阅读、思考过程中要习惯于做笔记,正所谓“好记性不如烂笔头”,做笔记的这个过程就是学生自学能力养成的过程。
二、注重课上合作与交流
学生自学能力能否养成关键在于探究式、合作式等教学模式开展的深度和效果,加强学生之间的合作与交流,使学生在讨论过程中碰撞出思想的火花,拓展思维,借鉴同学的学习经验。例如,在讲“平行四边形的性质”一节时,教师就可以让学生通过裁剪自己剪出平行四边形,小组合作、共同推导平行四边形的性质,既锻炼学生思考能力,又可以活跃课堂氛围。尤其,数学作为一门逻辑思维较强的学科,要想学好它,单纯地靠教师“教”是行不通的,还要具备较强的自学能力,对此教师就要想法设法提高学生独立思考与学习能力,积极开展探究式、合作式教学,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合作学习、讨论思考的机会和时间,让学生在一个较为融洽、活跃的氛围下学习,这对学生形成一定自学能力有着巨大的作用。
三、督促学生课后练习
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练习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无论在课上还是课后。因为在练习过程中既可以锻炼学生思维又可以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同时又可以复习所学知识点,所以教师要督促学生进行练习,具体就是进行解题练习。练习解题是对解题过程、解题方法和数学思维的反思。
第一,在练习解题过程中,学生可以回顾类似题型的解题过程,考验一下整个解题过程是否合理、严谨,结果是否正确。通过对解题过程的反思,增强学生独立思考能力,从而培养自学能力。
第二,在练习解题过程中,学生可以对习题的解题方法作一个反思,考验解题方法的便捷性、逻辑性和正确性。一般而言,数学题的解题思路极具多样性,我们往往可以通过不同的方法来得到答案。而进行习题练习的目的就在于拓展学生的解题思路,充分发散思维,养成多角度思考问题的习惯,利于提高学生自学能力。
初中数学教育教学反思笔记范文3
关键词:初中数学;学困生;自学能力;措施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4)23-088-01
由于初中数学教材与小学数学教材内容相比,难度系数较高,导致初中学生在数学学习中困难重重,其中,又以学困生为主。这一阶段学生无论是从年龄、接受能力及心智发展水平都存在不足,这就对初中数学教师的教学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学包括教育工作者对于知识的讲授和学生对于知识的学习这两个方面的内容,教与学是一个整体,两者相互制约,密不可分。教育工作者在数学教学中,应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注重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促进初中学生的全面发展。在这一背景下,深入对初中数学学困生自学能力的培养进行分析势在必行,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和意义。
一、学困生独立获取知识能力的培养
自学能力的养成并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建立长远的学习目标,并经过坚持不懈地努力,才能养成良好的自学习惯,从而能独立获取知识。因此,为了培养数学学困生的自学能力,初中数学教师应为学生设定四个“坚持”:坚持做好每堂课的课前预习,养成课前预习的习惯;坚持做好每堂课的课堂笔记,养成学习摘录的习惯;坚持做好每堂课的要点归纳,养成自我总结的习惯;坚持做好每次作业的错题分析,并归纳到“错题本”上,养成自我分析与及时反馈的习惯。数学学困生最大的自学困难是不知要自学哪些内容,也不知该如何自学,数学教师应当帮助学生制定自学计划,确立自学目标,并且落实督促检查工作,学困生的自学能力自然会得到提高。
二、学困生系统整理知识能力的培养
大多学困生学习质量不高的重要原因是自学方法不当,因此,必须要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方法,让学生在获取知识以后能将知识进行系统性的整理,才有利于下一步的学习。教师在教完某一章节的内容之后,要及时布置系统性的复习任务,并且鼓励学困生参与到讨论环节中,与全体学生一同总结所学知识的重难点内容。同时,要结合学习小结,引导学生抓住所学知识的内在联系,在反复训练中培养学生系统整理知识的习惯。通过这种方式,不仅能培养学生的动脑、动手、动口能力,还能有效提高学生的概括能力,并促使学生更加系统地、深刻地理解并掌握所学内容,形成知识网络结构。
三、学困生灵活运用数学知识能力的培养
初中学生解题的能力主要来源于平时的反复练习和积累,从易到难,层层递进,逐渐提高。首先,教师在数学课堂中,应引导学生独立思考、积极探讨、独立解答,并在数学课堂上完成数学习题;其次,针对数学复习题,应有效采用分层教学法,让学生分别在课堂中和课后独立完成复习题,针对难度较大的题目,可先布置学生课后思考,并在下一节课前,引导学困生说出疑点和难点,教师加以适当指导和点拨,培养学困生自主解答问题的能力。由于学困生学习基础较为薄弱,知识接收速度较为缓慢且被动,教师应充分结合学困生的特点,采取巡视辅导的教学方式,消除学困生解题的思维障碍,增强其客服困难的勇气,有助于增强学困生的学习动力,促使学生在无形之中牢记知识重点。
四、学困生自学意识的加强
持之以恒是学困生在自学过程中的先决条件,可有效提升学困生的毅力,促使学困生执行学习计划,有效保障自学的持久性。初中学困生严重缺乏意志力,仅凭兴趣去学习,遇到难题就放弃,甚至产生厌学情绪。部分学困生接受能力并不弱,但由于没有坚定的意志,学习成绩始终得不到提高。针对学困生的这一弱点,数学教师应给予帮助,引导学困生加强自主学习学习,充分激发学困生的潜能,有效调动学习积极性,使其全身心投入到数学学习中。例如,某数学教师在批改数学作业时发现,最初,某学困生态度较好,学习十分认真,上交的数学作业中,练习题书写十分规范且篇幅很大,可惜错误较多,反复几次后,该学生几乎放弃了数学作业中的所有练习题。该教师发现这一情况后,及时与学生进行谈话,学生觉得自己做与不做都是一样的结果,虽然在课堂上听懂教师讲解,而自己在练习时却是频频出错。教师语重心长地告诉学生“在自主学习中,必须要有克服困难的勇气和毅力,锲而不舍,才能成功。”后来,这位学生坚持在《集错本》上将做错的题目进行反复练习,正确率得到了有效提升。
此外,学困生的学习动力大多来自于教师的评价,而其自我评价能力较低。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多采用制定教学目标与要求、考试测验、小组评价等方式提高学生的自我评价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自信心。并且在开展评价的过程中引导学生进行自我反思,不仅要强化正确的思维方式,还要纠正错误的思维习惯,逐渐改善学生的学习策略,达到更高的自学效果。
结束语
综上所述,初中数学教师应结合学困生的实际情况,选择正确的教学方式,并在反复的实践中不断改进与完善,认真倾听学生的心声和反馈,以探索出更具适用性的教学模式,进而培养初中学生的自学能力和创新能力,推动初中学生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初中数学教育教学反思笔记范文4
关键词: 高效课堂 初中数学教学 教师主导作用
课堂教学高效性是指在常态的课堂教学中,通过教师的引领和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思维,在单位时间内高效率、高质量地完成教学任务,从而实现课堂教学效率最大化。如何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使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获取最多的知识,是每一位数学教师必须认真钻研的问题。在高效课堂中教师应如何发挥主导作用呢?我认为,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抓起。
一、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1.培养学生课前预习、课后整理笔记的习惯。
高效课堂要求学生必须预习,只有经过充分的预习,学生在课堂上才能带着问题有目的地听课,才能取得最佳的学习效果。在高效课堂背景下,教师必须培养学生良好的预习习惯,并且指导学生养成记笔记的良好习惯。课堂笔记不一定要记得很工整,可以记在草稿纸上,课后整理。这样可以使得知识再现,进一步思考可能就会产生创造性思维的火花,然后写下自己的学习心得。这样一来可以使知识系统化、网络化、结构化,心里也会感觉实在、踏实。有些学生从来不整理笔记,笔记记得一团糟,下课后就束之高阁,不闻不问,反倒花大量的时间在做题上,题目做了不少,可心里还是有一种空空的感觉,就是因为他们的知识基础不实在,没有形成系统的知识结构,已有知识之间缺少联系。
2.养成规范解题的习惯。
数学的解题是很讲究格式的,所以我们在课堂教学中应要求学生注意规范解题。在平时的课堂教学过程中,要求学生认识到解题的“三观”:①审题观;②思想方法观;③步骤清晰,层次分明观。即在认真审题目中的条件、数量间的关系,以及题目意图后,通过思考形成解题方法,然后清晰规范地书写解题过程。养成良好的解题习惯是提高课堂学习效率的重要保证。
3.培养学生合作交流讨论的习惯。
高效课堂不局限于师生之间的双向互动,还强调学生之间的多向互动。现行的初中数学教材贴近生活,在充分体现数学有趣、有用的同时,还提供了丰富的数学情境,其中就有许多既动手又动脑的实践活动。对这些内容可要求学生进行小组活动,并通过讨论加以总结,以探索出未知的数学规律,让他们经历探索、猜想、发现的过程。
4.培养学生及时归纳总结的习惯。
同一类型的问题要做到及时地总结归纳,形成知识系统,使得所学的知识更清晰,也更容易理解掌握。养成及时归纳总结的习惯,可使得知识系统化与网络化,通过联想和想象,知识的掌握也能更牢固。
二、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
古今中外,大量的教育教学实例表明:凡是愉快的、有效的、成功的、精彩的教育活动,都离不开受教育者的参与。教学中学生参与的热情与程度直接影响教学效果。巴尔扎克说:“打开一切科学大门的钥匙都毫无疑义的是问号。”实践也证明,疑问、矛盾、问题是思维的“启发剂”,它能使学生的求知欲由潜伏状态转入活跃状态,能有力地调动学生思维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是开启学生思维的钥匙。“问题是数学的心脏”,以问题为出发点,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是上好一节课的关键,也是激发学生自主学习兴趣的关键。
高效课堂要求教师创设出使学生有兴趣探索的问题情境,变学生被动地接受知识为主动地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教师应该始终把自己定位在学生学习过程中的引导者和合作者,在课堂教学中创设问题情境,为学生提供活动的时间和空间,引导他们积极地参与各种思考和操作活动中去,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使学生产生学习的欲望,从“要我学”转变为“我要学”。
三、营造和谐、宽松、愉快的课堂氛围,为学生学习创造良好环境。
教师在课堂上应该注意营造宽松、民主的环境,引发学生的好奇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想象力,鼓励他们大胆质疑,发散思维。这样学生才能形成独特的思想,进而有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自主性和独立性。
只有营造这种融洽、和谐的软环境,同学才能放开自我,大胆探索,思维也才能更活跃。整个课堂在一种平等、和谐、民主、宽松、愉快的氛围中进行,师生相互信任,相互了解。也只有师生相互了解和信任,学生才能敞开心扉,大胆交流,不怕犯错,能力也才能逐渐提升。这样我们的课堂教学就能提高全体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教育也就取得了实实在在的效果。
四、在课堂上留给学生足够的时间和空间
初中数学教育教学反思笔记范文5
【关键词】数学;衔接;反思;内容;方式
多年来,我一直承担七年级至九年级的数学教学工作,我常看到一些学生在小学成绩很好,而升入初中后就大不样了。有相当部分初中学生对初中数学的内容多、抽象、理论性强、难度大而不适应,这就使学习数学感到困难,从而产生畏惧感,动摇了学好数学的信心,甚至失去了学习数学的兴趣。而作为一名中学数学老师,我们也常埋怨:小学数学内容少,学生练习常常机械重复,把学生的大脑都搞呆板了,这样的学生到了初中需要多长时间的磨合期啊?叫我们怎么教?……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最主要的根源还在于小学和初中数学教学上的衔接问题。如何搞好中小学数学教学的衔接,实现平稳过渡?这一问题值得我们每一位数学教师认真探究。
反思造成以上问题的原因,我觉得有以下几点:
1、初中教育教学与小学缺乏协作、交流。以我校为例,我校是一所完全中学,初高中教师之间的交流,是非常频繁的。虽然附近就有几所小学,但是学校之间从未组织过教师间这方面的交流活动。我本人也从未积极主动地了解过小学的教育教学方法。
2、从内容上来看,小学数学教材比较通俗易懂,难度不大,且大多研究的是常量,侧重于定量计算,而初中数学教材较多研究的是变量,不但注意定量计算,而且还需要作一些定性研究,与小学相比教材难度较大。
3、从教学方法来看,小学老师常常充分利用直观教具,形象化的语言启发,学生自主探究和创新的意识开发不够,致使学生对教师的依赖性强。中学教师多半授课较快,思维跨度大,习题类型多,且比较灵活。因而也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学生的学习难度。
4、从课堂管理来看,小学教师的管理比较细腻、周到。而进入中学以后,课前预习,课内做好笔记,课后预习等方面,教师一般放手让学生独立完成,因此,那些自觉性较差、比较懒惰的学生便逐渐开始掉队。
由此作为一名中学数学教师,要做好中小学数学教学的衔接问题,我认为应做好一下几点:
1、加强与小学教师之间的交流与协作,认真研究中小学教材内容,上好七年级的第一堂数学课。初一代数的第一堂课,一般不讲课本知识,而是对学生初学代数给予一定的描述、指导。目的是在总体上给学生一个认识,使其粗略了解中学数学的一些情况。如介绍:(1)数学的特点。(2)初中数学学习的特点。(3)初中数学学习要求。(4)中学数学各环节的学习方法,包括预习、听讲、复习、作业和考核等。
2、做好中小学数学教学内容上几点的衔接。
(1)算数数与有理数
为搞好过渡,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应注意:有些概念不宜讲得过死,如“整数”的概念“自然数和零都是整数”,不应说成“整数包括零和自然数”。另外,小学里的算术四则运算要求熟练。进入初中后,引进了新的数--负数,把数的范围扩充到有理数域,数的运算也相应地由加、减、乘、除四则运算又引进了乘方、开方运算,实现了由局部到全局的飞跃,这次过渡,负数的引入是关键,这就要求教师必须讲清有理数的特点。我们可以安排初一新生适当复习一些算术数的概念和运算,这对有理数的教学是有好处的。对发展了的概念必须向学生交待清楚。例如,在小学计算中,减数不能大于被减数;在中学引入负数后,减数是可以大于被减数的。
(2)数与式
代数知识是在算术知识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其特点是用字母表示数,使数的概念及其运算法则抽象化和公式化。初中一年级刚接触代数时,学生要经历由算术到代数的过渡,这里的主要标志是由数过渡到字母表示数,这是在小学的数的概念的基础上更高一个层次上的抽象。字母是代表数的,但它不代表某个具体的数,这种一般与特殊的关系正是初一学生学习的困难所在。
为了克服初一新生对这一转化而引发的学习障碍,教学中要特别重视“代数初步知识”这一章的教学,它是搞好中小学数学衔接的重要环节。数学中要把握全章主体内容的深度,从小学学过的用字母表示数的知识入手,尽量用一些字母表示数的实例,自然而然地引出代数式的概念。再讲述如何列代数式表示常见的数量关系,以及代数式的一些初步应用知识,由一般到特殊。
(3)由列算数式到列方程解应用题
小学里的应用题大部分是用算术法去求解,是把未知量放在特殊的位置,用已知量求出未知量。初一讲授列方程解应用题教学时,要重视知识发生过程。因为数学本身就是一种思维活动,教学中要使学生尽可能参与进去,从而形成和发展具有思维特点的智力结构。要让学生始终参加审题、分析题意、列方程、解方程等活动,了解列方程解应用题的实际意义和解题方法及优越性,这其中审题应是最为关键的一环。要想法弄清题意,找出能够表示应用题全部含义的一个相等关系。找不出相等关系,方程就列不出来,而找出这样的等量关系后,将其中涉及的待求的某个数设为未知数,其余的量用已知数或含有已知数与未知数的代数式表示出来,方程就列出来了。要教会学生通过阅读题目、理解题意、进而找出等量关系、列出方程解决问题的方法,使之形成“观察——分析——归纳”的良好习惯,这对于整个数学的学习都是至关重要的。另外,在教学中还要告诉学生,有些问题用算术法解决是不方便的,只有用代数解法。对于某些典型题目在帮助学生用代数方法解出后,同时与算术解法作比较,使学生有个更清晰的认识,从而逐渐摒弃用算术解法做应用题的思维习惯。
(4)从实验几何到几何推理论证
小学数学里学习的几何初步知识,是通过让学生量一量、画一画、拼一拼、折一折得到一些几何概念,基础是属于实验几何的范畴,往往侧重于计算,缺少逻辑论证。学习中学平面几何的关键在于需要逻辑推理论证的能力。小学要教好几何初步知识,为中学作准备。就要加强让学生经历观察、操作、推理和想象等探索过程,注意形象思维与逻辑思维的有机结合。教学中应认真进行操作性练习,重视观察物体、认识方向、制作模型、设计图案等活动,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培养学生初步的空间想象力。
3、做好教学方法上的衔接。从小学起就要抓紧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自学一般包括四个环节:课前预习 ——课内自学——课后复习——课外阅读。中学教师也应该在课堂上,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导地位,凡是学生通过动脑、动手能自己解决的就尽量放手,这些能力方面的渗透与训练,从某个角度来讲比知识的渗透更为重要。
初中数学教育教学反思笔记范文6
本学期我担任九年级3、4两班的数学教学工作,主要是继续抓好两个班的日常教学,努力提高课堂效率。根据移民学生的实际情况,我精心编写好教案,设计教学方法,并在教学中随时加以修改,课后做好简单笔记反思,积累经验。
一、在平时教学过程中,贯穿德育思想,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引导学生动脑思考。九年级的数学内容多,是初中数学的综合运用阶段,又面临中考压力,而学生数学基础相当薄弱。因此,我在课堂上采取实例教学,主要强调基础,适当复习碰到的以前的知识点,设计一些适合各层次学生的作业和与练习,采用多样化教法,让学生想动脑多动手练习。本学期我主要以提高后进生成绩为目的,对学生进行培优补差工作,分层次教学只是一小组成部分,此外对选中的目标学生进行辅导,每次课前要求先温习旧知识,培养学习兴趣,提高其学习效率。基础较好的个别几个同学,鼓励他们努力通过自学争取提前完成学习任务,引导学生课余扩大知识面;同时对后进生降低习题的难度和作业量,促使其学有所得。
二、服从年级工作安排,利用课余时间,开展第二课堂活动,为学生培优补差,但成绩还是不够理想,有待于继续努力。
三、重视业务进修,不断改进教学方法,学习各种新知识,积极参加海南师范大学周末流动学院的交流,虚心向他人学习,提高自身水平。
工作中存在不足之处:
一、对后进生的情况了解不够,造成成绩提高不明显,这一点需要在下学期加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