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征信管理的建议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征信管理的建议范文1
关键词:新公共管理;中国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借鉴意义
一、新公共管理的基本内容
与传统的以威尔逊、古德诺的政治与行政的二分法和以韦伯的科层制理论为基础的官僚制的行政管理理论不同,新公共管理思想以现代经济学和私营企业的管理理论与方法作为自己的理论基础,不强调利用集权、监督以及加强责任制的方法来改善行政绩效,而是主张在政府管理中采纳企业化的管理方法来提高管理效率,在公共管理中引入竞争机制来提高服务的质量和水平,强调公共管理以市场或顾客为导向来改善行政绩效。严格说来,新公共管理尚未形成一种单一的理论,而只是一种理论思潮,所以我们在此将其称为一种“思想”而不是一种“理论”。根据西方行政学者P.格里尔、D.奥斯本和T.盖布勒等人的论述,新公共管理主要有如下思想:
1.政府的管理职能应是掌舵而不是划桨。新公共管理主张政府在公共行政管理中应该只是制定政策而不是执行政策。
2.政府服务应以顾客或市场为导向。新公共管理认为政府的社会职责是根据顾客的需求向顾客提供服务。
3.政府应广泛采用授权或分权的方式进行管理。新公共管理认为政府应将社会服务与管理的权限通过参与或民主的方式下放给社会的基本单元,让他们自我服务和管理。
4.政府应广泛采用私营部门成功的管理手段和经验。如重视人力资源管理、强调成本-效率分析、全面质量管理,强调降低成本,提高效率等。
5.政府应在公共管理中引入竞争机制。新公共管理认为政府管理应取消公共服务供给的垄断性,让更多的私营部门参与公共服务的供给,通过这种方式将竞争机制引入到政府公共管理中来,从而提高服务供给的质量和效率。
6.政府应重视提供公共服务的效率、效果和质量。新公共管理认为政府应重视管理活动的产出和结果,应能够主动、灵活、低成本地对外界情况的变化以及不同的利益需求作出富有成效的反应。
7.政府应放松严格的行政规则,实施明确的绩效目标控制。新公共管理主张确定组织、个人的具体目标,并根据绩效目标对完成情况进行测量和评估。
8.公务员不必保持中立。新公共管理主张对部分高级公务员实行政治任命,让他们参与政策的制定过程并承担相应的责任,以保持他们的政治敏感性。
二、中国行政管理改革借鉴新公共管理的必要性
新公共管理思想是西方社会特定的政治、经济、科学技术发展条件下的产物,体现了西方公共行政发展的趋势和方向。新公共管理改革浪潮在西方国家的普遍展开,已经在相当程度上改善了西方国家的公共管理水平,促进了西方国家经济与社会的发展,满足了更多的公共服务需求,同时也增强了西方国家在国际社会中的竞争能力。
我国是发展中国家,同时也是经济体制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轨的国家。中国市场经济建设虽起步时间不长,却已获得了经济高速增长,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等举世公认的成就。随着全球一体化的发展趋势,如何进一步发挥政府在完善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中的作用,政府如何运用市场的方法来管理公共事务,提高公共行政服务的质量和效率,实现公共行政管理的现代化,这是摆在国人面前的现实而又紧迫的问题,有必要进行深入的研究和探索。而以市场化为导向的西方国家公共行政管理改革的理论与实践,显然可以为我国的公共行政管理改革提供一定的经验,起到一定的借鉴作用。
从我国改革开放的实践来看,自20世纪70年代末以来,我国普遍开始了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科研体制等各个领域的全方位的改革。其中经济体制改革的步伐最快,开创了具有渐进特色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道路。经济体制的改革一方面提出了公共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必要性,另一方面也为这一改革创造了必要的条件。
我国现阶段机构改革的指导思想仍然主要是公共行政的传统准则,尚缺少当前西方各国流行的新公共管理的准则。我们认为虽然以我国国情和公共行政管理实际发展水平,传统的公共行政模式的基本准则在我国并未完全过时,但这并不排斥我们在改革中吸收和借鉴西方新公共管理的某些思想。这是因为,世界各国在公共行政管理改革中面临的许多问题都是共同的,这一点不论在理论上还是在实践上都是如此。因此,了解和吸取西方国家公共行政管理改革实践中取得的经验和教训,对我国公共行政管理改革的实践是有积极意义的。
三、中国公共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对新公共管理思想的借鉴
1.新公共管理强调政府的企业化管理,强调管理的高效率。我国政府机构长期以来一直存在效率低下的现象。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由于长期实行计划经济体制,造成权力过分集中,政府管了许多不该管,管不好,也管不了的事;由于组织机构不合理,机构重叠,从而使得职责不清,互相掣肘;由于行政法规不健全,任意增加编制,从而造成机构庞大、臃肿,人浮于事。新公共管理强调政府公共管理应该像企业管理那样,将效率放在首要地位,将有效改变上述现状。
2.新公共管理把一些科学的企业管理方法,如目标管理、绩效评估、成本核算等引入公共行政领域,对提高政府工作效率是有促进作用的。尽管政府公共管理与企业管理或私营部门的管理在各自的目的、对象和方法上有种种差异,完全采用企业管理特别是私营企业的管理方法来管理公共事务并不完全合适,但企业管理的科学性、重视市场需求和顾客的反馈这些方面则可以为公共管理所借鉴。通过将企业管理的讲求投入和产出、讲求成本核算的精神引入政府公共管理之中,可以提高政府管理人员的责任感,同时还可以更为科学地衡量管理人员的工作业绩。
3.新公共管理将竞争机制引入政府公共服务领域,打破了政府独家提供公共服务的垄断地位。这一方面提高了公共服务的效率和质量,另一方面也缓解了政府的财政压力。为了提高我国政府在公共服务领域,特别是基础设施行业的管理效率和水平,更好地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我们可以借鉴西方的做法,在加强对提供公共服务的宏观管制的同时,将竞争机制引入公共服务领域,开放一些公共服务的市场,在一定范围内允许和鼓励私营部门进入提供公共服务的领域。例如在具有自然垄断性质的电信、电力、铁路运输、自来水和燃气供应等基础设施产业中便可以进行这些方面的改革,从而改变我国长期以来在基础设施建设中存在的“瓶颈”现象。这有利于形成公共服务供给的竞争机制,提高公共服务的有效供给,从而产生更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4.新公共管理从注重遵守既定的法律和规章制度,向注重实际工作绩效,注重提供优质服务的方向发展。在制定法律法规和管理制度时,同时考虑如何将法律法规及管理制度落到实处。这一点恰是目前我国行政管理工作尤其应该加强的一个方面。
5.新公共管理重视政治对行政、对公务员的影响。公共行政管理体制的绩效与政治体制的基本格局有着密切的关系,如果政治体制不能有效地保证健全的政治责任制度,不能使政府保持一定的政治权威,那么公共行政就有政治失控的危险。在一个缺乏政治权威和政治责任的体制里,政府制定政策和执行政策的质量是不能得到制度保证的。因此,尽管政府机构改革的直接目标可以是改善行政绩效,但也要与政治体制改革结合起来。要让行政人员认识到行政工作所负有的政治责任,增强对政治的敏感性,保持对政策的自觉响应性,从而达到忠实地履行行政职责的目的。
征信管理的建议范文2
一、建立征迁管理信息系统的必要性
(一)信息公开的需要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于2012年5月30日发文《关于推进国有土地上房屋征收与补偿信息公开工作的实施意见》,要求推进房屋征收与补偿信息公开。征收基地规模大的涉及数千户,情况错综复杂,补偿、补贴、奖励激励的手段众多,补偿的方式各异,在补偿的同时还有安置的各种信息,而且这些信息要求很强的时效性和准确性,为了达到信息公开的要求,有必要建立征收信息管理系统,将所有的信息一“网”打尽,一“屏”展示。
(二)程序规范的需要
征收程序规范主要从两方面体现,从宏观方面就是根据国务院令第590号文的各项规定,征收工作一定要保证征收程序的公开透明。而从微观层面上,从项目实施的角度还有更细的控制程序。各地在实际操作过程中为了更加规范,制定了各种详尽的操作流程。例如,“两清”资料(面积、人口)的公示、审核和锁定程序,补偿安置管理流程、房源管理流程、财务管理流程等,在每一个流程的关键环节都设置了管控点,从程序上规范了征收工作各个岗位的工作权限、责任范围,避免了“黑箱操作、营私舞弊、贪污受贿”等不法行为,确保了征收工作的公正、公平和准确。
从以上介绍可以看到,不管是宏观程序还是微观程序的规范,没有一个强大的信息管理系统,光靠“人治”是很难做到的。
(三)提高征收效率的需要
由于一个征收基地一般涉及几百户甚至数千户,补偿、补贴、奖励的内容繁杂,涉及到各种条件和限制,而且往往都和时间节点相关,因此涉及大量复杂计算、重复计算和重复输入。如果靠人工逐个地计算、填写、输入是非常困难的,而一旦建立了信息系统,系统按统一补偿标准设定各项参数,自动计算,自动打印补偿协议,可以很大程度上提高工作效率和准确性。
(四)安置房源建设、调配、结算管理的需要
1.系统设置安置房源管理子系统
将安置房源集中管理,提高了安置房源的选用效率,促进征收进程;减少安置房源的不合理积压造成的资金损失;同时也避免“一女两嫁”的错误。
2.系统可以提供“安置房源建设管理子系统”
利用系统的信息,安置房建设可以按需生产;系统又能实时反映安置房的建设进度, 为安置房建设工程款的拨付提供了依据;还可以建立安置房报修和投诉管理模块。
(五)节约成本,财政资金监控的需要
土地房屋征收拆迁工作涉及的财政资金动辄上百亿,利用系统可以带来以下的节约。
1.人力成本节约
系统的数据可以在各个环节重复利用,减少各部门的重复录入的人力以及统计、档案管理等人力。
2.总资金成本节约
资金的节约可以体现在资金按实拨付、征收效率提高以及杜绝贪污不法行为带来的资金节约。
根据2012年上海几个区的不完全统计,采用了信息管理系统后,财政资金实际占用与计划比,平均降低了10%左右,尽管其中的原因很多,信息系统的采用带来程序的规范化管理功不可没。
(六)行政监督检查的需要
土地房屋征迁工作涉及居民成百上千户,涉及的环节数十个,涉及的数据难以计数,如何有效地进行监管,能将事后的监管,变成事前的制度流程设置,事中的实时检查和过程控制以及满足监察审计法院等部门监管,系统提供了很好的手段。
(七)档案管理的需要
不利于征收拆迁补偿信息的公开;通过建立征迁管理信息系统,可以设置专门的档案管理子系统,将征迁工作中产生的各种资料,忠实地、实时地、分门别类地、全面完整地、系统地保存下来,方便后期检索使用,也利于政府监管部门以及司法部门的监管和利用。
(八)宏观决策管理需要
满足宏观决策管理需要主要通过在信息管理系统中提供两方面的子系统,那就是区(县)土地房屋征迁安置信息管理子系统和领导综合查询子系统。这两个子系统为土地房屋征迁工作的宏观决策提供了现代化的先进手段。
(九)建设统一的房地产管理信息大系统的需要
土地房屋征收拆迁工作不是单纯的拆房工作,它与我国的住房保障、低收入困难群体的托底保障等都相关。因此,需要将征迁安置补偿信息与政府的房地产管理信息大系统有效地对接,以保证这些信息能及时、准确地归集,便于政府管理部门掌握全面的信息做出正确的决策;也避免了一些人钻空子,重复获得不当的补偿利益。
总之,建立和有效地运行征迁管理信息系统,对于建立诚信政府、效率政府的新形象,对于征迁工作真正做到“阳光征收、诚信征收、和谐征收、效率征收、规范征收、廉洁征收”具有重要的意义。
二、目前存在的问题
目前在推广征迁管理信息系统的实践中,还存在种种阻力、困难和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认识错误,排斥采用信息系统
1.认为信息系统束缚了手脚,使征迁人员失去了“自由裁量权”
这种观念大量地存在于操作层,特别是征收事务所(拆迁单位)的工作人员。从本质上来说,系统的建立本身确实可以规范征迁工作人员的行为,防止暗箱操作、营私舞弊等不公正、不公平的现象出现;系统的使用在避免被征迁户的缠扰时有了很好的依据;系统的采用对征拆工作人员也是一种保护,避免犯不必要的错误;系统的采用,减少了大量重复计算、解释政策的工作量,提高了工作进度和效率,相应地也提高了他们的收益。
2.认为建立信息系统是浪费钱
从前面的介绍中我们已经看到系统的采用对财政资金节约的效果。建立系统的投资效益可以说“一本万利”。另外,建立信息系统,提供全程的信息服务,从目前的收费情况来说,最多就是一个区域几十万,或者平摊到每个征迁户约一二百元,这些费用与数十亿的征迁资金或者相对每个征迁户几十万和数百万的补偿款来说“九牛一毛”。
3.认为传统的方法也能将人迁走,将房拆平,不需要信息系统
传统的人工方法在征迁规模小的情况下是可以做到上述要求的,但是在应付大规模的征迁工作时就困难了,如果要强调效率、效益、公正、公平、公开就更难上加难了。何况征迁信息还必须满足财务管理、房源建设安置管理以及信息的后期利用和与政府的房地产信息管理的大机系统实时对接,而人工的方法就难以做到了。
4.认为采用信息系统工作,需要高科技人才,现有的征拆人员多数不会用
这是对系统的使用不了解产生的主观猜想。一个完善、功能强大的征迁管理信息系统在使用上是按照权限层级分层管理的,在操作上都是最简便的。从各地的实践来说,经过简单培训,不存在不会用的情况。
5.认为采用信息系统,增加了征迁工作人员的额外负担
这种认识主要是对信息系统的功效不了解所造成的。众所周知,信息系统的应用就是减少日常工作中的大量的重复劳动,一次信息输入,可以在任何阶段自动调用。另外,由于采用信息系统进行信息公开,被征迁户通过系统可以了解各种其所需要的信息,大大减少了征迁工作人员的用于解释的工作量。在全国各地数百个项目的实施过程中,征迁工作人员感受最大的就是工作量的大大减轻。
(二)认识局限,未能正确地认识、建立和应用信息系统
1.认为只要用上电脑就是建立信息系统
在我们的实践工作中,经常碰到一些单位自称也建立了征迁信息管理系统,而实际上只是将原来纸上的内容输入电脑,所谓的信息系统就是一些简单的excel表格罗列,这样的信息系统不仅不能应付复杂的系统管理的需要,没有减轻工作量,而且也大大地损害了信息系统的声誉。
2.认为只要花少量的钱购买一个软件就可以
征迁管理信息系统的建立并不是购买一个软件这么简单。首先,每个地方的主管部门、实施部门不一;各地政府部门管辖的范围不同;各地的补偿方案、补贴奖励政策不同;各地的流程控制程序不同;资金来源和管控方法不同;各地信息化管理要求的程度不同,如此等等。需要信息服务公司提供定制的系统并提供全方位全过程的信息服务。
3.将信息系统的应用仅用于签约阶段,没有对整个征迁工作作全面、全方位、全过程建立信息系统管理
这是一种缺乏全面规划、全局考虑的做法。结果是造成后期的房源管理、财务管理、补偿决定管理等缺失或者不配套,不能充分发挥现代化信息管理系统的强大功能,既不利于土地房屋征迁工作顺利健康高效的进行,也一定程度上影响征迁管理信息系统的推广。
4.没有将安置房的建设、分配、结算等纳入管理信息系统
据笔者的不完全了解,很多大城市和县市都没有将安置房建设、分配、结算纳入征迁管理信息系统。这是建设征迁信息管理系统的一个重大缺憾。就如前面必要性中相应分析所说,这是目前大多数征迁单位没有重点考虑的一个方面。
5.未重视对系统积累的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等后期利用
多年来,各地土地房屋征迁工作中积累了大量的征迁过程中的宝贵资料,这些资料除了极少数单位对此资料进行分析统计再利用以外,多数单位没有对这些资料进行后期的再利用。因为信息系统的建立已经为信息的检索、分析提供了相当便利的基础。在此基础上,我们可以获得很多的宝贵信息,利于今后的决策和工作的改进。
6.未将国有土地的房屋征收和集体土地的拆迁工作合并建立统一的系统
许多中小县市,包括大城市的远郊区县,由于国有土地和集体土地分属不同行政部门管理,因此,在国有土地房屋的征收和集体土地的拆迁工作也分成互不相干的两条线,有的分别建立各自的信息管理系统。这样带来的问题是:一是各自的信息割裂、不相通,不便于地方政府部门掌握全局情况,进行通盘考虑;二是建立两个系统,重复花费了信息系统建设的资金。
三、对策和建议
(一)提高各级土地房屋征迁领导部门现代化信息管理的意识,为土地房屋征迁管理信息系统建立提供强有力的组织保证
从以上必要性和问题的分析来看,各级征迁管理部门的领导需要统一的认识为:建立土地房屋征迁补偿管理信息系统是一件必要的,急需尽快上马的事情;管理信息系统建设资金的投入是完全必要的,是一件“一本万利”的事情;管理信息系统的建设不能仅满足于签约,应该是全面、全过程、全方位的总体考虑;管理信息系统的建立要与本地区其他房地产管理信息系统接轨,充分利用宝贵的信息资源。
(二)安排必要的系统建设资金(信息服务经费)
在征迁工作中要像考虑征收事务所服务经费、房地产估价所估价服务费,档案管理建设费一样将征迁工作中的信息服务费用计入征迁工作的管理费用中去,从资金中保证信息系统的建设,使用和维护。
(三)选择适宜的信息系统开发建设和服务单位
在确定开发征迁信息管理系统后,对开发服务单位的选择至关重要。它将涉及到能否真正按时、按需提供一个真正满足需要的产品和服务。在这方面一定要选择那些有类似的成功开发经验和良好服务声誉的公司,而且一定要看到成功案例的演示,因为软件产品的一个重要特点就是它的无形性,编码和程序的好坏不在使用中是看不出来,也无法进行比较鉴别的。
征信管理的建议范文3
一、各地证券交易中心清产核资和业务分流工作结束后,请各有关省、市人民政府对清理工作完成情况进行检查,并就以下事项向我会报送书面报告。
1.对所在地证券交易中心清产核资结果和改组后产权关系的意见。
2.对清理非法股票、股权证、原有投资基金和国债期货欠款等事项,说明是否已按国务院有关文件的要求处理完毕。
3.对原证券交易中心的会员,不能实行法人结算或者我会不予换发机构许可证的,说明是否已清理完毕;对个别股票业务较大,投资者开户数量较多的营业部,说明是否已采取由证券交易所会员担保、提供临时席位等措施,并保证业务分流工作平稳过渡。
4.对所在地证券交易中心与其会员和其他单位的债权债务处理结果的意见,并说明该处理结果是否由当事人认可、符合法律规定。
5.在清理所在地证券交易中心过程中,是否发现其有涉嫌严重违法违规的行为。
二、各地证券交易中心在完成清产核资、业务分流和非法股票、股权证、原有投资基金等事项的清理后,可以向上海、深圳证券交易所提出验收申请,上海、深圳证券交易所应对各地证券交易中心的业务分流工作进行检查、验收,以确保交易通道安全畅通和登记开户业务的正常运行。证券交易中心在完成业务分流工作,并与上海、深圳证券交易所妥善处理相关债权债务后,上海、深圳证券交易所应出具包括以下内容的验收通知书:
1.联网席位已全部转移或尚未转移但已采取集中报盘方式解决。
2.双方认可的有关上市证券登记托管业务的处理方案。
3.证券交易所与证券交易中心之间的债权债务关系已得到妥善解决或已签订双方认可的处理方案。
未经上海、深圳证券交易所验收合格的证券交易中心,我会将暂缓受理其改组为新机构的申请。
三、挂牌原有投资基金尚未清理完毕和业务分流工作尚未完成的证券交易中心,应当按照有关要求,抓紧制定实施方案。
征信管理的建议范文4
【关键词】实证主义;心理学影响
一、实证主义的起源
19世纪30年代,第一次技术革命给欧洲的生产力带来巨大进展。自然科学也有了实质性的发展,到达了新的发展境界。实证主义作为一种哲学思潮,在这样的社会背景之下产生了,顺应了历史的发展潮流。实证主义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分别是孔德的实证主义,马赫和阿芬纳留斯的实证主义、维也纳学派的逻辑实证主义。这三者对西方心理学都产生的深远的影响。
实证主义来源于经验主义。它的主要代表人物有笛卡尔、霍布斯、洛克、贝克莱和休谟。其中洛克建立了第—个唯物主义经验论的认识论体系。贝克莱是主观唯心主义的鼻祖,对心理的本质作主观主义的解释,主张心理是主体精神世界的产物,存在也是人心理作用的结果,提出了“存在就是被感知”这样著名的公式。休漠作为英国的不可知论的哲学家,历史学家和经济学家,否认知识是客观实在的反应,这里的知识可以指因果联系,因而把客观存在解释为主观观念的联合或者联想。
二、实证主义与心理学
(一)孔德的实证主义与心理学。孔德的实证主义原则是把知识局限在主观经验范围之内,不讨论经验之外是否有事物存在,规律是属于经验现象中的东西,是“经验的”。实证主义能够向人们提供精确的和有用的知识,是一种超出任何形式的神学和任何形式的形而上学的新理论,他是反对神学和形而上学的。孔德的实证主义还可以被称为是实证主义的社会学说,对社会心理学学的发展也起到了一定的推动作用。1879年,冯特在德国莱比锡大学创立了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意味着心理学摆脱了哲学,成为了一门真正的独立的学科。当时冯特就是受到了实证主义的影响,是在实证主义方法论的指导下,从而得以在黑暗中找到了一条光明的道路。韦伯、费希纳同冯特一起运用实验的方法,在可观察的基础上来追求数据的精确性,从而想进一步巩固心理学的科学地位。冯特将心理学的研究对象限定为可内部观察的直接经验,主张运用实验内省法来研究心理现象,竭尽全力的想把心理学往自然科学靠拢。
孔德的社会实证论只承认社会资料的可证实性否认意识的能动性,强调对行为结果的观察以及对有机体所依赖的机体条件的精确性的确定,心理学时摒弃一切主观的意识内容、心理事件和心理过程,只研究客观的外显的、在人的经验范围之内的可证实的的外部行为。就是一系列的外显行为和诸如声带振动之类的器官运动。
(二)马赫的实证主义与心理学。第二代实证主义的代表人物有马赫和阿芬纳留斯。他们继承了孔德的观点并且有作了相应合理的改造。两人都主张“批判经验”,但是在澄清的过程中只是对事实的概要性描述不是理解和解释。他把实证论的含义由世界观转向了方法论。第二代实证主义更加容易被心理学所用。马赫强调实验与观察,要求重视科学提供的材料,但是这其中人的认识是不能超过人所拥有的经验范围的,这些都与孔德的实证原则一脉相承。孔德由此出发,用“要素”代替了贝克莱“物是感觉的复合”,它是只局限于感觉经验范围之内的“中性要素”。铁钦纳的构造主义心理学深受其影响,在“要素说”的基础上提出了心理要素说。马赫还否认因果关系的存在,他认为人们的各种感觉组合在一起,从而有了世界,在各个感觉之间只有先后关系而不存在任何的因果联系。实证主义片面夸大了可证实性和客观性在科学中的作用,把两者作为科学研究中的唯一的至上的目标,致使构造主义心理学家为了达到这一目标,构造主义是主观的原子论,但是构造主义对于分析这方面是过于偏颇了,完全的忽视了心理现象的整体性原则。
在所有的心理学流派中,行为主义受实证主义的影响是最大的。行为主义还分为激进的行为主义和温和的行为主义。激进的行为主义主要是华生的古典行为主义和斯金纳的操作主义。华生的古典激进行为主义主要是受了孔德的影响,现在探析一下斯金纳的行为主义。斯金纳的行为主义比华生的行为主义更加的激进,是他把行为主义推向了极端。他的行为主义接受了孔德和马赫的实证主义以及物理学家布里奇曼的操作主义。在斯金纳看来,行为具有可操作性,能够在一定的条件下进行实验分析。他认为心理学研究只探索实验框架中相关变量的函数关系,而不讨论因果关系,心理学的任务只是随某一现象结果做出一定的描述而不作出任何的解释,一切概念都是有直接观察的结果给的定义。斯金纳所处的年代正是华生拒绝意识渐渐受到非议的时代,在一定程度上他必须对意识这个问题有自己独特的见解。因此他坚持只研究可观察的行为,反对任何不以感觉观察为基础的研究方法,这样,他在保留以行为为心理学的研究对象的同时,有在一定程度上研究了有机体的内部条件。在一定程度上是犯了还原论的错误。
(三)逻辑实证主义与心理学。20世纪20年代,石里克、卡达纳普等人构成了实证主义的第三代——逻辑实证主义,逻辑实证主义的主要观点有:第一,它认为科学哲学的根本原则是经验证实原则。第二,科学哲学的中心问题是意义问题。第三,科学是有两类性质完全不同的命题构成的,分别是综合命题和分析命题。第四,它认为经验世界是统一的,但最难统一于物理学的语言是心里学的语言。第五,强调一切综合命题都是以经验为基础的。逻辑实证主义传人美国后对以赫尔和托尔曼为代表的新行为主义产生的深远的影响。新行为主义者冲破了早期行为主义的因为有机体内部不能直接被观察证实而不给于研究的局限,开始面对意识这个心理学中不容忽视的问题,并且在一定程度上作出了解释。
征信管理的建议范文5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总面积1 66万平方公里,人口总数为2298.47万人,截止2014年底,新疆高速公路总里程达到4312公里,位列全国第12位,居西部第3位(四川和陕西之后)。目前,除和田地区外,其他所有地州均已通高速。
二、新疆交通建设管理体制沿堇
自1995年以来,新疆先后利用世界银行贷款,采用菲迪克条款管理模式成功实施了吐乌大、乌奎、奎塞等公路项目;利用亚行资金成功实施了库库高速公路项目,并在交通部的大力支持下,打通了塞里木湖到伊犁的高等级公路,改善了常年阻扰乌鲁木齐至伊犁的瓶颈路段。2010年,新疆采用设计施工总承包模式成功实施了库阿高速公路项目,该项目是当时全国路线最长、投资规模最大的一条采用设计施工总承包模式建设的高速公路,在公路项目建设管理模式上取得了重大突破,得到了交通部的充分肯定,并获得了国家科技示范进步奖。同年,对代建制模式从企业代建、政府援建代建进行了有益的尝试和探索,并获得了有关部门的肯定和认可。上述公路建设模式的成功实施,对新疆交通事业的发展起到了积大的推动和促进作用,为新疆自治区提出的跨越式发展与长治久安发展战略的实现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由于受到新疆建设项目融资体制的制约,类似设计施工总承包模式、企业代建模式在后续的项目建设过程中没有得到推广和运用,新疆公路项目建设仍然停留在传统的统贷统还,行业办交通的层面。致使目前项目融资渠道单一,加上自筹资金建设未能纳入交通运输部国高网的部分地方高速公路,造成了巨大的还贷压力。此外,在项目管理方面,由于管理模式简单、粗放,人为设置市场准入门槛,妨碍疆外优秀大型企业入疆从事公路交通市场活动,严重影响了新疆公路市场的良性发展。现有体制具体特征如下:
(一)融资渠道单一:
一是新疆交通项目建设资金主要以交通运输部补助、银行贷款、政府交通专项资金为主,资金来源渠道非常单一;
二是缺乏灵活的直接和间接融资手段。目前,银行贷款覆盖短期、中期、长期融资,资金成本较高;
三是以公路收费为唯一投资回报方式,公路存量资产、特许经营权、预期收益均处于沉淀状况,未能得到充分利用,统贷统还掩盖了收费政策的不公平和低效率;
(二)管理机制僵化:
一是交通运输厅对公路建设项目全过程直接管理,承担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初步设计、施工图设计、招投标、征地拆迁、交竣工、筹融资等几乎所有方案研究、技术审查、行政审批和项目执行,自我循环、内部循环带来责任集中、权力集中、风险集中;
二是对建设项目以政府刚性的行政控制为主,以事业单位的管理模式为主体,缺乏市场化、法治化的责任机制、管理机制和激励机制。
(三)发展模式难以持续:
一是国道主干线交通运输部补助比例已达高位,难以在短期内进一步增长;在我区国省道主干线改造重点任务还将持续多年的情况下,随着国家财税体制改革的推进,为防范债务风险,国家对政府债务总体上处于消化吸收的状况,难以通过大量新增政府债务用于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因此,如继续维持目前的交通建设管理模式和筹融资模式,交通建设投资额不仅难以增长,维持基本稳定也面临很大困难。
二是今后一段时期,新疆交通项目将随着丝绸之路经济带、中巴经济走廊带战略的实施和地方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在相关利好政策的引导下持续发展,现有模式难以满足以上国家战略实施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
三、当前新疆交通建设管理面临的新形势
(一)外部需求:
一是国家实施一带一路战略,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交通枢纽中心作为丝绸之路经济带核心区五大中心之首,已成为新疆交通运输发展的首要目标,迫切要求在综合运输大通道建设、干线交通网络、推进向西开放的互联互通建设、提升综合运输服务水平等方面为核心区建设发展提供支持和保障;目前,自治区交通运输厅已建立了2014年2016年的滚动项目库,项目库内估算总投资1655亿元的项目正在有序推进前期工作。主要包括北通道的明水伊吾木垒段高速大通道,中通道的吐鲁番一乌鲁木齐大黄山高等级公路改扩建、乌鲁木齐奎屯高速大通道改扩建项目,南通道的依吞布拉克若羌和田高速大通道、和田喀什高速大通道、南北疆大通道的若羌库尔勒巴仑台乌鲁木齐高速大通道,以及G219、G331國边防公路新疆境内段。其中,国家发改委已将乌奎、吐乌大高速公路改扩建高速公路项目列为2015年的工作重点,其他项目也均需要尽早开工建设。
因此,交通运输在当前和今后相当长的时期内,仍是国家和自治区深化改革和经济发展的重点领域,仍然是发展的先行官。交通运输改革只能深化,不能停滞,交通运输发展只能加快,不能滞后。
(二)内部需求:
一是交通运输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要求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围绕交通运输行业事权和支出责任,一方面发挥地方政府统筹负责本区域内综合交通运输规划、建设、管理与服务职能的职责和作用,另一方面发挥交通主管部门统筹综合运输发展的职责和作用,加快形成大交通管理体制和工作机制;围绕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要求进一步简政放权,减少对交通建设投资、生产经营活动的行政审批,实现审批、管理、监督相分离;围绕加强公共服务职责,要求进一步扩大政府购买服务范围,在交通运输服务领域积极引入竞争机制。
二是国家财税体制改革特别是对地方政府债务管理的进一步规范,倒逼交通投融资体制改革。目前,新疆必须改变以往单纯依赖政府债务拉动交通发展的做法,实现以政府投资为药引子,以少量的政府投资撬动大量的社会资本,并通过社会资本的广泛介入,优化投资机制,改善投资方式,提高投资效益。
四、改进和完善新疆交通建设管理体制机制的几点建议
(一)紧跟国家发展战略,抓住投资带动经济发展的良好时机
紧跟国家发展战略,充分利用丝绸之路经济带、中巴经济走廊带的战略机遇,在国家迫切需要加大基础设施投资应对经济下行压力的大环境下,创新建设模式,破除按部就班因循守旧的发展观念,加强与国家相关部委的沟通与协调,加快项目前期的审批工作;同时,运用EPC、PPP等国家相关鼓励政策,引入交通领域具有优势的企业,利用其资金、人才、管理、技术、产业链优势发展区域交通。此举一方面应对了经济下行的压力,另一方面也促进了区域交通的快速发展。达到了交通快速发展、保持经济稳定发展、维护区域社会稳定的多赢局面。
(二)改变行业发展格局
一是由行业办交通变为党委、政府抓交通,在推进四个全面的战略布局、实施一带一路战略部署、促进新疆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的大格局中,找准交通运输行业发展的切入点、着力点和关键点,充分体现先行官作用。
二是由
家办交通变为社会办交通,通过合理的利益机制,调动各级地方政府发展交通运输的积极性,拓展交通运输发展的资源基础;同时,可积极借鉴贵州、辽宁等省份交通项目建设的成功经验。据我们了解、分析,面对资金压力,内地较多省份采取省市(州)共同出资、建设以市(州)为主、运营全省统一的模式,由省市共同筹集资金,充分调动各方积极性,加快交通建设。
(三)以筹融资体制改革促建设管理体制机制改革
一是放开市场,高度重视市场配置资源的决定性作用,在市场化、法治化的原则下,充分吸引各类市场主体,特别是有良好信誉和资源优势的大企业、大集团,通过多种灵活方式促进交通建设发展。同时,下大力气整理新疆交通市场环境,坚决杜绝公路市场围标、串标现象,保证新疆公路建设市场透明、公正、合法、有序的从业环境。
二是盘活存量,既要盘活交通厅现有的包括固定资产、特许经营权、预期收益等在内的公路资产的存量,还要争取和鼓励地方政府在更广的范围内拿出有效存量资产和开发收益投入交通项目建设。体量大的,可以分解、分期,收益低的可以补贴、捆绑,方案复杂、难度高的可以引入大企业、大集团统筹开发建设。要按照以存量换增量的思路,按照有序推进、依法合规、风险同担、利益共享的原则,吸引社会增量资金投入交通建设。
(四)切实转变政府职能
征信管理的建议范文6
关键词:新农合;覆盖范围;基金管理机制
一、新农合制度的发展以及基金管理机制现状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市场化改革的不断推进和工业化、城市化的快速发展,我国农村原有的集体经济条件下建立起来的曾惠及大多数农村居民的合作医疗制度迅速衰落,仅在少数地区得以残存。原有的农村卫生服务系统不再能够满足农村居民的健康需求,基层卫生服务机构、特别是乡镇卫生院陷入生存困境。
面对如此严峻的农村卫生形势,党和政府一度为改善农村卫生工作进行了相关探索并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也在上世纪90年代以来试图重建和恢复农村合作医疗。但实际上由于种种因素的影响这项制度的重建始终是步履维艰、收效甚微,农村缺医少药的状况也始终未能得到根本改善,与此同时,广大农民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的问题却日益突出,其医疗保障问题亟待解决。
2003年以来,按照中央部署,各级政府及其他有关部门积极推进新农合试点工作。到2010年,我国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基本覆盖全国农村居民,随着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规模的不断扩大,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不断继续发展和完善,农民的基本医疗卫生需求的达到了一定程度上的保障,使得长久以来困扰农民的基本医疗保障问题得以初步解决,大大缓解了农民看不起病的压力,减轻了农民的负担,提高了农民抵御疾病风险的能力,有利于农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生活质量的改善,同时农村地区的医疗卫生条件也得到了很大程度的改善,农村的卫生事业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
新农合的基金管理环节是新农合的供血环节,管好、用好新农合基金,充分发挥基金效益,搞好搞活这条新农合的供血通道,就能使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充满活力,更好的为广大农民群众的健康服务,是巩固和发展新农合制度、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关键所在。
现行的新农合基金管理主要采用三种模式,即分别由卫生、社保部门和商业保险公司来经办基金补偿业务。
我国绝大多数新农合试点县市都是由政府来组织筹资、财政部门管理资金,定点医院提供医疗服务,设在卫生行政管理部门的新农合管理办公室负责医疗补偿款的支付及审核,可称其为“卫生部门主管模式”。据卫生部门统计,全国采用这种管理模式的县市比例为94%。由卫生部门来对新农合行使行政主管职能,这种“上下一体”的模式便于上级部门的管理、各项政策的落实和信息沟通。卫生部门既管理合作医疗,同时又对医疗机构进行监管,综合运用行政和经济手段,在规范医疗机构行为和控制医疗费用方面具有优势。但同时这种管理模式也存在一定的弊端。
而同样也是由政府来组织筹资、财政部门管理资金,定点医院提供医疗服务,与多数新农合试点县市所不同的是,一小部分地区把新农合管理办公室设在了当地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门。而河南省新乡县创新的实行各县区政府拿出新农合基金总额的1%,购买中国人寿保险公司的服务,由其承担新农合基金支付业务,新农合管理办公室专门从事对定点医院的医疗服务及保险公司的支付服务进行监管。
二、新农合制度面临的问题和弊端
在充分肯定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实行成效的同时,也应该看到制度的实践存在很多问题和弊端,如宣传不够深入、农民对制度的认识不够到位、受益面和保障水平不够高、补偿范围有限、补偿标准较低、理赔程序繁琐、社会满意度不够高、具体制度运行中基金的管理机制存在种种弊端等方面。
其中基金的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主要有四:一是定点医疗机构管理存在薄弱环节。部分医疗机构没有严格执行诊疗规范,过度放宽住院标准,将门诊转化为住院,导致住院率上涨过快。部分医疗机构存在不合理用药、不合理检查、不合理治疗现象,导致部分基金低效使用并加重了参合患者的经济负担。二是基金出现透支,产生潜在风险。据了解,2009年,部分地方新农合基金透支占年度总支出的比例已超过15%。有的因基金透支而动用风险基金,导致基金抗风险能力减弱。三是部分定点医疗机构服务能力不强,医疗水平不高。有些定点医疗机构特别是偏远山区小镇的医疗机构设施陈旧,医技人才匮乏,导致“小病当成大病治,大病不能就近治”,增加了基金支出。不能满足新农合医疗服务需求。四是新农合基金对患重大疾病特别是进行转诊治疗的参合患者补偿比例偏低、保障水平有限。
三、新农合管理中资金筹集与安全运行体制建设建议
1.在重复参保方面应扩大信息的共享范围
在新农合制度的实施过程中存在部分人员既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险又参加城镇医疗保险的情况。按照国家的政策,在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系统以及城镇居民医疗系统中对于每一个参保者政府都有相应的补助,但是重复参保并不会给参保者带来更多的收益,因为医院只可能开出一张费用单,报销的话也就只能报一次,无非是哪里报的多去哪里报。但是从社会资源方面考虑,政府给重复参保的人补助了两次,对社会资源造成了一定的浪费。
重复参保主要集中在两部分群体,未办理户口迁出手续的农村户口大学生以及外出打工的农民参加所在地的城镇居民医疗保险,这在政策上是允许的。这部分人群的年龄多集中在20岁到40岁,是属于低患病人群,又增加了基金本身抗风险的能力,所以将这部分人群划分到哪一个系统对基金安全都是有利的,当然哪个也不愿意失去这一部分群体。
存在重复参保的原因有:一是政策的不完善,这两部分群体重复参保不能算是违规。在城镇居民医疗保险中规定允许在城镇上学的学生以及当地打工的农民参加城镇居民医疗保险,这就是政策的重叠造成的。另一个原因是信息系统统筹水平,即是在两个系统中不能实现部分信息的共享,各自在各自的领域按照各自的办法实行,互相之间没有联系,当然就不知道哪些用户是否参加了其他类型的社会医疗保险
针对该问题产生的原因考虑解决问题的建议:建立城镇居民医保和新农合医保两大系统的部分统筹,即在参保的人员信息方面实现共享,可以与公安局的人员身份系统建立联系,这样就可及时发现一个人是否以及在哪里参加有何种类型的社会保险,有效避免重复。
2.统一基金管理部门,降低行政成本
新农合基金运行具体事务方面工作内容,是由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办公室来管理,行政方面设有新型农新村合作医疗管理委员会,其下属机构由于地方性的原因被设置在不同的机构,有的是在卫生部门,有的是在人保部门,这样不同的职责划分为全国的统一管理带来了不便,徒增很多成本,这里建议由卫生部门统一管理。
由卫生部门管理的优势也就是内行人管理相对于外行人管理的优势,卫生部门对于医疗机构的内部运作更为清楚,包括医生的用药,治疗程序是很了解,并且可以有效的依据如执业医师法、护士管理办法、医疗机构管理条例等相关法律对医疗机构及其相关人员进行管理,并可直接以行政命令的方式约束医疗机构。与其他部门相比确实更有优势。
3.加大宣传力度,促进门诊统筹向好的方向发展
大多数农民对于门诊报销制度并不是很了解,在生小病的时候不会选择到正规定点医疗机构,而是自己买药或者到附近的私人诊所,普遍认为到村卫生室或者镇卫生院看病花销会很大。总结起来,门诊统筹的实施还是反映出一些问题:部分农民不了解门诊报销具体是怎样的,都只是知道住院的话可以得到适当报销,但是生小病的处理办法就不会选择去看门诊了,而是自己买点药应对。即使是一些知道门诊统筹的也很少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