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保护意识的提升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环境保护意识的提升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环境保护意识的提升

环境保护意识的提升范文1

【关键词】互动式教学 全球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 通识课

【中图分类号】G4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4)6-0098-02

互联网时代对大学通识类课程授课方式及效果的冲击不容忽视,互联网高速发展对现有的教学模式提出了挑战。当手机一按知识即来的时刻,老师如何站稳讲台且使学生有收益是一个挑战。书本的内容学生可轻易从网上得到答案,过去填鸭式教育已被彻底颠覆。如何吸引学生参与课堂,如何提高课堂效果,如何使现在的授课仍然能使学生有所得,是现有教学过程中亟需思考和改革的内容。自2011年春季以来,我们在同济大学开展了《全球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互动式实践教学的探索,以下分别就课程实践中的几个具体问题谈谈思考与体会。

一、实践互动式教学的必要性

学生作为课堂的主体,对课程的参与程度直接标志着课程的效果。目前的课程大多以老师在讲台上讲授课为主,学生的参与度不高。一方面老师的授课任务重,且无法满足互联网时代及学生的需求;另一方面,学生从课堂上的收获有限,导致时间和资源的浪费。因此,开展以学生为主体的互动式实践教学是非常必要的。

二、实施互动式教学的措施

1.学生自主选题,分组演讲和讨论

《全球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这门通识课程是面向全校不同专业的本科生的环境类普适教育的课程,目的是培养非环境专业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以期其在将来的生活和工作中能贯穿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思想。课程从水、大气、固体、能源和可持续发展几个专题向学生进行介绍。原来的教学模式是老师教授各专题的知识,遇到的问题是这些知识比较老套,无需老师讲解演绎,学生均可获得。因此,提出学生自主分组选题,搜集资料整理文档并演讲讨论。将原来老师讲解的内容分给学生。这样,一方面避免了老师长篇阔论地讲述,学生打瞌睡的现象,另一方面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学生在整个过程中,锻炼了搜集资料的能力、整理提炼的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增强了其课堂的主动性及自信心,学生为主体贯穿于整个课程的教学过程中。

2. 互动式随堂练习系统的使用

为了改变期末考试一统分数的客观局限,增加学生平时课堂表现的占分比重,在课堂上选用了互动式随堂练习系统。该系统可随课程进度安排测试练习,师生均可及时考查课堂讲述内容的掌握情况。互动模式增加了趣味性,调整了上课的节奏,使学生能从沉闷不变的课堂节奏中找到兴奋点。同时,互动式随堂练习减轻了学生期末考试的突击压力,加强了过程学习,有助于引导学生关注日常学习的积累。

3. 实践环节的穿插

根据《全球环境问题与可持续发展》课程的专题,设计了三次实践环节,结合课堂教学专题内容,让学生走出课堂,从实践中获取理论联系实践的第一手的体验。针对水污染专题,安排了同济大学三好坞水样采集和水质检测等实践。非环境专业的学生第一次走进环境实验室,了解跟自己身边相关的水污染的问题,巩固了课堂学习知识。针对固体废弃物污染问题,组织学生自己设计废旧电池调研报告,并在学校、地铁及小区进行现场调研,让学生掌握我国公众对于环境保护的认识和认同性,切身体会环保知识的宣传普及的重要性。针对大气污染专题,结合现在公众关注的PM2.5的现状,组织学生在校园、道路边及建筑室内开展PM2.5的检测实践,让学生对于公众关注度高的大气污染问题有了更清楚的认识。实践活动的穿插使得课堂教学内容和形式多样化,其灵活性和专题性得到加强,增强了学生的兴趣,也取得了理想的教学效果。

4.互联网络的应用

让互联网走进课堂是教学改革的另一个尝试点。从大气污染专题入手,针对雾霾话题,让学生随堂搜索网上信息,及时归纳观点,并结合自身的经历和体会,选择一个角度当场讲解、交流。课堂上,每一位同学都被调动起来,手、脑、口同时运转,收集资料分享、综合交流互动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效率;同时即时口头表达也充分锻炼了学生快速获得信息并归纳凝炼信息的能力,应对了互联网时代的"挑战"。

三、 思考

从课堂沟通及评教网页上学生的留言信息可以看到,学生对互动式教学模式给予了赞同和认可,认为互联网搜索的教学模式对学生上课态度和能力提出了挑战。学生是教学改革的主体,学生的反馈直接指示了课堂教学形式创新的方向。以学生为主体的互动式教学模式得到学生认可的同时,教师在交流互动中的引导作用也得以体现,沟通成为老师和学生的桥梁。互动式教学是手段,最终要实现"学生是课堂的主体"这一目标,将老师由授课的角色改变成"导演"的角色,通过安排剧情,让学生根据"剧情"要求主动展现"表演"才能。只有这样的课堂,才可能真正发挥学生主动性,才可能更有效利用有限的教学时间及各项资源。

参考文献

[1]蔡仕鹏. 关于大学互动教学方法的创新思考[J]. 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 2014,1(30):19-20.

[2]程露. 刍议大学互动性课堂的发展[J]. 课程教育研究. 2014,2:14.

环境保护意识的提升范文2

一、在高中生物教学中融入环境教育知识的意义

在素质教育的影响下,可以有效地提高学生的道德意识与水平,帮助学生实现全面发展,尤其是在高中生物教学中融入环境教育知识,可以增强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提高学生的知识与技能,同时还可以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到环境保护活动中。作为高中生物教学中的组成部分之一,渗透环境教育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不仅增强了学生的责任感,还加强了学生与自然之间的联系,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与价值观,通过以环境保护知识为发展思路,可以在提升学生环境保护意识的同时,促使学生参与到实际活动中。

二、在高中生物教学中渗透环境教育的措施

1.深化教材中的内容

作为教学活动中的参考工具之一,教材有着十分重要的影响,以实验教材为主线,教师可以让学生更好地参与到实际活动中。在教材的引导下,教师要为学生提炼出教材中与环境问题相关的知识,尤其要将环境元素知识提取出来,这样才能实现生物与环境教学内容的统一,同时也能培养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如,学生在学习光合作用的过程中,教师就可以向学生介绍温室效应,让学生明确保护环境的重要性。通过在生物教学中融入环境教育问题,可以有效地提高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为后期的学习奠定基础。

2.通过教学活动培养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

教师在开展课堂教学的过程中,要明确自身教学方法的重要性,这样才能充分利用好教学资源,实现高效的教学活动。所以在实际教学中,教师要利用好教学资源,同时还要在课堂教学中利用多媒体等辅教学工具为学生播放一些有关于环境污染的视频,这样可以通过学生自己的直观感受让学生懂得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从而让学生明确进行环境教育的重要意义。

3.开展与环境教育相关的活动

在高中生物教学中,生物教师可以积极地与其他教师进行交流,通过与其他人进行探讨来丰富自身的教学经验。或者可以在教学中与学生针对某一问题进行探讨,吸引学生的目光,促使学生参与到讨论中。通过组织与环境教育相关的互动可以让学生对环境问题有更深层次的认识,同时也能不断地增强自身的环境保护观念。此外,在教学中,由于高中生处于身心发展最为重要的阶段,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不断地向学生渗透最新的与环境有关的生物知识,组织学生进行探讨,通过让学生对环境问题进行分析与探讨,可以增强学生对环境问题认识的准确性,这样可以有效地提高学生的环境保护能力。

4.积极开展实践教学

环境保护意识的提升范文3

高中地理教学中渗透环境教育是新课改理念下的重要教育教学手段。教师通过对地理教材内容的深度挖掘,将有关环境教育的元素同课堂教学有机融合,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够深认识到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即人类社会的发展必须要同自然和谐共处才能共存、共发展。对开展可持续发展教育,体现教育价值意义重大。高中阶段学生正处于对新事物接受能力较强的时期,教师应充分利用这一特点,加强在高中地理教学中渗透环境教育,培养学生环境保护意识。这对学生将来步入社会树立良好的环保意识有着积极的影响。

2.高中地理教学中如何渗透环境教育的方法

(1)立足于地理教材,渗透环境教育高中阶段地理所涉及知识范围广,学科深度较浅,容易被学生理解和接受。在地理教材中有很多关于环境方面的知识,比如,大气、温度、海洋、陆地、矿产资源等等,此外还包含农业、工业、城市以及交通等人文环境方面的知识,可谓是对环境知识阐述的较为详尽。广大高中地理教师应善于发现地理教材中的环境元素,通过课前备课巧妙地将环境教育融合到课堂教育教学中,让学生在学习地理学科知识的同时不自觉地树立环境保护意识,激发他们对环境保护的热情。例如在课堂教学中对于大气环境保护章节的学习,教师应对课本知识内容进行拓展,引导学生发现生活中哪些是对大气环境破坏的行为,哪些是保护大气环境的良好习惯,让学生在课堂共同探讨大气环境保护问题中明白保护环境的重要性,引发他们保护环境的欲望,树立环境保护意识。此外,地理教材中关于人口问题等方面的知识涉及的也比较多,教师应根据生活实际,通过组织学生开展人口调查活动,让学生从人口调查活动中切身感受到人口危机问题,可有效促进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及价值观;综上我们可以发现,高中地理教材中同环境教育相联系的知识内容较多,教师应善于发掘教材中的环境教育元素,同学生生活实际相联系,充分地利用地理学科特点,让学生在学习中理解环境同人类社会发展关系。

(2)采用多元化教学手段,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在新课改的大背景下,对于学生教育逐渐从传统的单一文化知识传授的教育模式向培养学生综合素质能力教学模式转化。就目前高中地理环境教育而言,地理课堂教学教师不仅要将地理课本基础知识内容传授给学生,而且还应帮助学生在掌握课本基础知识内容的同时能够树立环境保护意识,让学生能够在学习地理知识的同时能够积极发现环境问题产生的原因并提出解决方法,从自身做起,加入环境保护队伍行列,养成爱护环境、保护环境的生活习惯。在高中地理教学中,教师应想尽一切办法,利用一切可利用的教学设施优化改进教学手段;随着多媒体技术的发展,教师应以多媒体为平台,为学生营造生动活泼,图文并茂的课堂教学氛围,通过放映幻灯片或者视频的的方式让学生领略到大自然之美,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大量的教学实践表明,学生在宽松愉悦的课堂氛围中能够有效激发其学习的兴趣,让学生快乐学习;更能牢固掌握地理学科知识,加深记忆,提升教学效果。此外,高中教师应打破传统高中地理教学理念的束缚,深刻理解新课改理念的重要内涵,积极创新地理教学新方法和新模式,充分将环境教育融合到地理课堂教学中。尊重学生课堂主体地位,让学生充分地融入到课堂中,让他们成为课堂的主人公,充分发挥他们的思维及创造能力,对地理学科知识尤其是关于环境保护方面的知识进行共同探讨,共同解决环境问题的办法,这样可有效地增强他们参与环境保护的意识。

环境保护意识的提升范文4

安全工程专业通过开设《环境工程》课程旨在提高大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提升他们的环境管理水平。由于教学内容抽象繁杂、学时不足、学生基础薄弱等问题的存在,学生理解和掌握的难度大,探讨如何提高该课程的教学效果具有重要意义。从课程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考核方式等方面对《环境工程》课程进行了改革研究。结果表明:教师应科学设计好教学内容,多引用案例进行启发讨论式教学,并采取闭卷笔试、课后作业考核、出勤考核、知识点回顾提问考核、案例分析讨论考核等相结合的多元化考核方式,对提高《环境工程》课程的教学质量有一定借鉴意义。

【关键词】

安全工程;环境工程;教学改革

0引言

环境保护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随着社会的不断前进,环境保护工作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心和重视。但是在社会发展过程中,仍然伴随着各类事故和环境问题。例如,2015年8月12日,天津市瑞海国际物流有限公司危险品仓库发生特别重大火灾爆炸事故,造成165人遇难,8人失踪,798人受伤,304幢建筑物、12428辆商品汽车和7533个集装箱受损,直接经济损失68.66亿元。该事故除了导致大量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外,对局部区域的大气环境、水环境和土壤环境造成了不同程度的污染,事故中心区大气环境污染较严重,爆炸产生的二氧化硫、氰化氢、硫化氢、氨气超过标准值1-4倍,最远的污染物超标点出现在距爆炸中心5公里处;事故对爆炸中心周边约2.3公里范围内的水体造成污染,氰化物浓度高达421毫克/升;事故还对中心区土壤造成了污染,氰化物和砷浓度超标。近年来,诸如全球气候变暖、臭氧层破坏、酸雨或酸性降水、生物多样性减少、土壤沙漠化等环境问题已受到世界各国的普遍关注[1]。我国的国情决定了我们必须坚持可持续发展战略,协调人们与环境的关系,促进经济、社会、环境协调发展[2]。对大学生进行环境保护方面的教育是实施科教兴国和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措施之一,为此安徽理工大学安全工程专业很早就开设了《环境工程》课程。通过该课程的学习可以提高安全工程专业大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培养学生在安全评价基础上具备一定的环境质量评价能力,提升他们的环境管理水平。但是该课程含有丰富的专业知识,对于非环境工程相关专业的学生而言,内容较抽象,难以理解和掌握,且大四学生出勤率低,因此探索和思考如何提高学生学习《环境工程》课程的积极性和学习效果就显得十分重要。本文从科学设计教学内容、多引用案例进行启发讨论式教学、采用多元化方式考核等方面进行了教学改革探讨。

1科学设计教学内容

作为非环境专业的课程,在教学内容的安排上,应根据安全工程专业自身知识结构合理选择教学内容,侧重普及环境保护教育,加强环境道德素质教育,并着重培养学生的环境质量评价能力。为此,以桂和荣教授主编的《环境保护概论》教材为蓝本,结合战友主编的《环境保护概论》(第二版),将安全工程专业《环境工程》课程的主要教学内容设计为:绪论、生态学基础与可持续发展、环境与健康、大气污染及其防治、水污染及其防治、土壤污染及其防治、固体废物的处理和利用、噪声污染及其防治、其他物理污染与防治、矿区生态环境破坏及其防治、环境管理、环境质量评价。由于授课章节内容较多,涉及知识面很广,内容繁杂分散,所以教师必须紧抓重点内容,删繁就简,合理分配学时,并将环境管理与安全管理知识相结合,环境质量评价与安全评价知识相结合,培养学生具有环保意识,了解环保知识,具备一定环境质量评价能力。

2多引用案例进行启发讨论式教学

案例教学具有较强的针对性、时效性和目的性,以实际问题带动教学,以兴趣带动学习,以案例引发思考,在大量的实际环境问题中提升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和道德素质。在各类环境污染介绍中选取经典且有代表性的案例为主,如日本水俣病事件、水葫芦之灾、英国伦敦烟雾事件、大连新港输油管爆炸、岳阳垃圾爆炸、切尔诺贝利核电站泄露等事件。在讲解案例之前,先给学生提出一些问题,诸如“这起事件发生的直接原因和间接原因有哪些?”、“这起事件造成哪些方面的环境问题?”、“可采取哪些措施以避免类似事件的发生?”等,然后让学生带着疑问观看案例视频,案例播放结束后,将几个学生分为一组进行讨论,培养他们运用所学事故致因理论、安全系统工程、安全评价等知识深入分析问题的能力,最后教师进行案例总结剖析。这种启发讨论式案例教学方法既可以扩展学生的知识面,了解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又可以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采用多元化方式考核

一次性闭卷笔试是大部分课程所采用的主要考核方式,难以真正达到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的目的,也不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环境工程》这门课程采用了多元化的考核方式,课程成绩包括笔试成绩和平时成绩,笔试成绩占70%,平时成绩占30%,其中平时成绩又由课后作业考核、出勤考核、知识点回顾提问考核、案例分析讨论考核等部分组成。平时成绩以作业成绩为主,出勤情况、课前知识点提问答复情况、案例讨论分析情况都在作业成绩基础上加分或减分。通过增加出勤考核、课堂提问考核、案例分析讨论考核,可以有效地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4结语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环境问题、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愈来愈受到人们的关注和重视。为了提高当代大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提升他们的环境管理水平,安徽理工大学安全工程专业开设了《环境工程》课程。要讲授好这门课程,教师应科学设计好教学内容,多引用案例进行启发讨论式教学,并采取闭卷笔试、课后作业考核、出勤考核、知识点回顾提问考核、案例分析讨论考核等相结合的多元化考核方式,以提高课程的教学效果。

作者:江丙友 施书磊 单位:安徽理工大学能源与安全学院 安徽理工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

【参考文献】

环境保护意识的提升范文5

[关键词]环保意识;环保行为;教育培养

[DOI]10.13939/ki.zgsc.2015.40.078

人类社会进入了21世纪,经济快速发展,物质文明建设取得辉煌成就,但伴生的环境污染问题也日渐严重。环境保护不再是超前意识和“奢侈品”,已演变成关乎人类生存的“自我救赎”了。五年制师范生是未来的中小学教师,在中小学生教育中将发挥重要作用,他们接受环境教育的程度,不仅对他们自身,而且对未来中小学环境教育质量有直接的影响。重视对师范生进行环境保护的相关教育,于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1 当前职校师范生的环保意识和行为情况调查

从2014年3月开始,课题组成员在学校五年制师范生班级教室发放“环保意识与行为”的调查问卷共200份,收回问卷195份,其中有效问卷 187 份,五个年级各占20%,定向生和非定向生各占50%。同时对部分学生进行了访谈,结合数据和访谈,初步界定五年制师范生在环保意识和行为方面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1.1 有环保意识,但理解不深

调查显示,有75%以上的学生,知道环保概念。但对必要性理解不深,停留在口号支持层面,没能深化到自觉行为层面。比如95%的同学知道和支持应该节约用水,但在我们这个地区,因为水资源很丰富,对节约用水的原因不知道,或不太说得清楚为什么。

1.2 相对于环保意识,环保行为滞后

对很多的环保行为,知道哪些是正确的,但常常没有按照正确的去做。如“你会为了抄近路,从草坪穿过去吗?”,“会”的占 43%,“从不”的占 21%,“视情况而定”的占 36%;在回答“请问你处理废弃物有分类吗?”,回答“经常”的仅占 11%,回答“很少”的竟占 72%,回答“偶尔”的占 17%;在“看到有人随手丢垃圾,你会如何做?”中,“劝他捡起来”仅9%,10%表示会帮他捡起来,81%表示只能做好自己,不多干涉。

1.3 非定向生的环保行为比定学生差

数据显示,定向培养的师范生在环保意识和环保行为方面,表现明显优于非定向师范生。

2 问题分析

从学生访谈和调查研究的情况看,之所以出现以上问题的原因主要在于以下几个方面。

2.1 环保意识重口号宣讲,轻深化理解

环境保护讲了很多年,各种媒体、课堂教育、标语等已经将口号灌输到了学生中去了,但也仅仅停留在口号层面。对学生而言,对环保知识理解不深,“知其然,不知其所然”,意识深处也就以“同化”。日常行为中违背环保理念的行为,比比皆是,大多数同学认为,“踩踩草坪”、“洗个30分钟的澡”、“垃圾不分类”等这些行为在我们这个三线城市,完全是“无伤大雅”和“无关紧要”的,因为我们这里水资源丰富、花草茂盛、垃圾分了类最后环卫工也是一并拉走。这说明,环保意识的深化,不能仅仅还停留在口头宣讲上,而是要深化,让学生理解这些环保行为的全面、系统、先行的意义,才可能让学生将些环保行为内化到自觉行为中去。

2.2 对环保行为缺乏激励措施,学生环保行为实践的动力不强

在校园日常学习生活中,学生不环保的行为随处可见,但学校管控不太注重这方面,更没有充分采用奖罚机制来强化学生的环保行为,学生环保行为随心所欲,完全看个人素质。

2.3 环保意识教育和行为未细化、未做到因材施教

定向师范生普遍素质稍高,环保意识比较能自觉贯彻到日常行为规范中,从教室卫生、寝室卫生检查等数据也印证了这一点。但非定向生在这方面表现就差一些。学校和教师在环境意识和行为教育方面,没有区分对待,只是把责任推到个体素质面,就难有更大作为。

3 途径思考与建议

3.1 在常规教学活动中培养和深化学生环保意识

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善于充分发掘教材中可进行环境教育的元素,有目的、有计划地培养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比如在化学相关课堂实验的时候如果产生了气体,除了讲试验,还可以要求学生思考产生的气体或者是物质对环境是否有影响;在物理课程中,在讲大气运行与雨水的形成时,可以结合南北地域差异、影响的相互性、南水北调来解释,为什么南方也要节约用水;在语文课堂上,讲解古诗美丽的景色和意境时,将这种景色和意境与景点现如今的状况结合,培养学生对破坏环境的抵触和抵制思想。通过深层的分析和讲解,让学生深化对环境保护的认同,并能够运用相关知识,解释破坏环境的后果和表现,将环境保护意识植入学生认知客观世界的过程中,使学生在认识和探索世界的同时,具备环境保护素养。

3.2 通过课外活动,提升学生环保实践的能力

组织学生开展一系列环保社会实践活动:如组织创建“绿色环保”协会,在世界环境日、世界水日、世界人口日等宣传日开展宣传活动、举办“环保知识”知识讲座和知识竞赛、环保小报制作比赛、环境保护网页或动画制作比赛、手工环保制品展览赛等活动,通过活动使学生在进行环保的过程中实现自我体验;可以每年度组织和指导学生进行环保专题调查,了解并记录本地的空气、水质、气候温度、绿化等情况,按期在校园网,使全体师生养成关注当地环境的习惯;学生会组织在校园定期举行倡导开展拒绝食用野生动物、一水多用、拒绝使用泡沫快餐盒和一次性筷子等“绿色行动”等等。通过学生的实践参与,使环保活动影响面扩大,提升师范生的环境保护实践能力。

3.3 学校牵头制定环保行为规范,采取强化措施引导学生积极参与环保

不再是将环保停留在观念和口号宣讲上,而是具体到行为细节上。如节水为荣――随时关上水龙头,别让水空流;保护水源――不到水源地游泳;一水多用――重复使用真省钱;阻止滴漏――检查维修水龙头;减少水污染――多用肥皂少用粉剂;节约用电――随时开关、用节能灯、空调26度; 做“节能族”――以乘坐公共为荣,争当“自行车英雄”。并将这些行为规范有区分地纳入定向与非定向班级的考核系统中去,并对每周、每日的学生日常行为结合,区分考核,奖优罚劣,在一定范围通报、评比,强化激励使学生行为规范符合环境保护原则。

总之,“百年大计,教育为本”,要保护环境,得从教育着手。尤其是对师范类学生环保意识和环保行为的教育培养,意义深远。学校可以要通过课堂教学延伸、课外活动组织、行为规范检查等方式方法,来深化师范生的环境保护意识和实践能力,以使环境保护更快更好地落实到更多的群体、更广泛的地域中去,使环境保护事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参考文献:

环境保护意识的提升范文6

一、领导重视,精心组织

我局高度重视环境宣传工作,始终坚持把“65”世界环境日宣传活动作为年度环境保护宣传工作的重点。为确保今年的环境宣传工作取得扎实成效,我局成立了以局长为组长的宣传活动领导小组,并制定了《xx县环境保护和林业局6.5世界环境日宣传活动方案》,积极做好今年的“65”世界环境日宣传工作,进一步提高广大群众的环境保护意识。

二、围绕主题,多种形式开展宣传

我局以“65”世界环境日为契机,紧扣“加强环境综合整治,助推xx美好家园建设”主题,开展了形式多样的宣传活动。

一是利用媒体宣传。6月4日至6月6日,在县广播电视台进行环境保护宣传,对新修订的《环保法》进行亮点解读。为了使《新环保法》得到更深入的宣传,按照法律七进的的工作方案,分管领导带领环保工作人员进机关、进校园、进企业、进社区、进医院、进寺庙开展新法的宣传。

二是积极开展“65”世界环境日主题宣传活动。6月5日,在xx县休闲广场设立宣传点,宣传条幅2个,内容涉及环保节能、污染防治。现场设立咨询投诉台,接受群众投诉及建议。并向社会各界人士发放了《新环保法》六大亮点、全球十大环境问题、日常生活节能环保小常识、《新环保法》小册子等宣传资料,共发放宣传资料2600余份。

三是结合即将到来的中高考,积极宣传绿色护考行动。积极宣传我局出台的《关于中高考期间严格控制环境噪声污染的通知》,倡议广大群众、企业、单位在中高考期间,少开一天车,尽量不鸣笛,考场周围不得大声喧哗等,对考场周围500米以内加大监管和执法力度,严格执行22:00 - 6:00禁止各种形式的夜间施工的规定。

2016年“65”世界环境日,我局通过开展一系列环保宣传教育活动,既增进了社会各界对环保工作取得成绩的了解,又宣传了环保法律法规,宣传力度较往年进一步加大,广大群众的环保意识进一步增强,公众参与环境保护的热情持续高涨,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三、活动开展的不足及今后努力方向

本次世界环境日宣传活动,在全局上下的共同努力及广大群众的积极参与配合下,这次环保宣传活动取得了良好的成效,群众环境保护意识得到巨大提升,但也存在一定的不足。一是本次宣传活动重点放在县城,对乡、镇、场的环保宣传力度略有不足,今后乡镇环保宣传有待进一步加强。二是学校这个重要阵地还有待进一步挖掘,在校学生尤其是青年团员的宣传动员作用发挥不够。

环保工作是一项长期性的工作,我们要长抓不懈,继续落实环境保护工作,进一步完善环保管理制度,加强环境保护警示教育,加大环境保护的宣传力度,通过学生的宣传,带动群众的环保意识,努力开创我县环境保护工作的新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