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信息资源管理的特征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信息资源管理的特征范文1
关键词:公共信息;信息管理;管理机制
中图分类号:G2031 文献标识码:A随着网络、通信技术、计算机技术的迅速发展,我们进入了充满了信息和知识的信息经济时代,信息已经成为国民经济生产的一种重要资源。公共信息资源是最庞大、复杂、人们利用最多的信息资源。对公共信息资源进行有效的管理对优化社会信息资源,改善人们的信息环境,方便人们的信息利用有着重要的作用。
1. 公共信息资源及其管理
1.1 公共信息资源概念
对于公共信息资源这一概念,目前国内外并没有形成共识,只是出现了一些有影响的定义。如美国《田纳西州公共信息法案》指出,公共信息是在法律或法令以及与官方事务相联系下所收集、组织和保管的信息,包括政府部门产生的信息或为政府部门所生产以及政府部门所拥有的信息或有权获取的信息。在联合国《发展和促进公共领域信息的政策指导草案》中定义:“公共信息资源是指不受知识产权和其他法定制度限制使用以及公众能够有效利用而无须授权也不受制约的各种数据来源、类型及信息。”在国内,一些学者从公共信息资源的覆盖范围上对其进行了分析,认为公共信息资源不但指政府信息资源,还包括第三部门(非营利机构)等社会组织及个人以公开的方式所的组织信息(如企业宣传册)、个人信息(如博客)等。夏义堃则强调了其公共性,认为公共信息是一种特定的实用型信息类型,它是指所有发生并应用于社会的公共领域,由公共事务管理机构依法进行管理,具有公共物品特性,并能为全体社会公众共同拥有和利用的信息。
1.2公共信息资源的分类
按照公共产品的两个基本特征可以把公共信息资源分为纯公共信息资源和准公共信息资源。纯公共信息资源是指完全具有非排他性和非竞争性这两个特征的信息资源,例如气象信息、地理信息、公共知识等。这类信息是属于全社会所有公民的。准公共信息资源是指只具备上述两个特征中的一个,另一个不完全具备;或两个都不完全具备的信息资源。准公共信息资源的非排他性不完全主要表现在可以通过收费的手段排除一部分人消费该信息的可能。
按照产生公共信息资源的机构来划分可以把公共信息资源分为:
(1)政府产生和拥有的公共信息资源,这一部分信息资源在公共信息资源占有的比重最大,因此人们常常将公共信息资源与政府信息资源混为一谈;
(2)公益事业单位产生和拥有的公共信息资源;
(3)其他组织产生和拥有的公共信息资源[3];
(4)个人公开发表的弱知识产权保护的信息,例如(个人博客)。
按照内容种类,公共信息资源可分为国家政策法规、稳定的宏观经济环境(包括国内和国外)、经济基础设施(基础科学研究、市政基础设施和公共交通系统)、公共服务信息,也包括技术资源、专利信息和招商信息、企业数据等。
按照地域分布可以把公共信息资源分为:(1)全国性公共信息资源;(2)区域性公共信息资源。
1.3公共信息资源管理的概念和内涵
管理是指为了达到某一共同目标在组织内进行的有意识、有组织的指挥、协调和创新活动,管理具有组织、计划、决策、领导、控制等职能。斯蒂芬·P·罗宾斯和玛丽·库尔塔对管理下的定义是:“管理这一术语指的是和其他人一起并且通过其他人来切实有效完成活动的过程。”这一定义把管理视作过程,它既强调了人的因素,又强调了管理的双重目标,既要完成活动,又要讲究效率。即以最低的投入换取最大的产出。
如何给公共信息资源管理进行概念上的界定?夏义堃指出“公共”是构成公共信息资源管理的最本质的概念。也就是说公共性是公共信息资源管理的基本特征,这其中包括管理内容的公共性、管理主体的公共性和管理客体的公共性。公共信息资源管理是以政府为核心的多元社会行为主体及其网络化组织结构,为了最大限度地促进信息资源的全社会共享和信息资源效用价值的实现,维护社会公共利益,综合运用各种政治的、经济的、文化的、技术的管理方法和手段,在公共参与下实现对公共信息资源的多元管理。[5]因此本文把研究的重点放在"管理"上,从管理的机制和功能出发对我国的公共信息资源进行分析,实现公共信息资源的优化整合,便于公众对信息的利用,合理分配投入和产出,实现公众的公共利益。
2. 目前我国公共信息资源管理存在的问题
目前我国公共信息管理领域存在的主要问题有:(1)对公共信息资源管理的重要性认识不足。目前我国还没有将公共信息资源上升到关键的资源和战略性资源的高度。(2)政策与法律保障不利。我国目前还没有一个专门负责公共信息资源管理的机构,也尚未出台一部全国性的公共信息管理法规或条例,已通过的相关法规太笼统、抽象。(3)政府信息公开困难重重。目前,我国政府信息全部归国家所有,不公开是原则,公开是例外,很多掌握在相关部门手中的信息,公众无法通过正常的途径获得。加上由于技术等方面的原因,政府信息公开难以为普通公众所熟悉,信息成为一些行政机关,甚至是权力拥有者个人谋取私利的工具,造成信息垄断。信息的不公开造成了信息资源的极大浪费,还产生了资源配置失调、经济活动成本增加、腐败滋生等一系列社会问题[6]。(4)政府上网工程普及后不够深入。"政府上网工程"和信息港项目提供的信息量小、陈旧,远不能满足公众对公共信息的需求,普遍存在有硬件无软件、有形式无内容的局面。此外,缺乏统一规划和有效的实施步骤,信息化基础条件比较落后,缺乏公共信息管理人才也影响了公共信息管理的顺利发展。(5)公共信息服务存在着短期行为严重、效率低;浪费严重、个性化服务空白、资源动员能力薄弱;发展不均衡、创新乏力;衙门作风严重、公共信息供给规模不当;过剩与短缺并存、公共信息服务质量低;深度开发欠缺等问题。(6)管理体制条块分割,部门设置交叉重复。我国公共信息资源管理部门设置主要包括图书馆、科技情报所档案馆和政府信息资源管理中心,各有自己的上级主管部门,分别为各级文化部门、科技部门、档案管理部门以及政府信息化领导小组。同时图书馆又分为公共图书馆、高校图书馆、科学院图书馆3个系统,这样使信息资源管理在体制上出现了严重的条块分割、多头管理的状态。各有侧重,功能交叉,势必影响国家信息资源管理政策的有效实施,难以协调统一工作。(7)缺乏统一的协调机构和公共信息资源共享机制目前我国公共信息资源协调职权主要掌握在国家信息化领导小组、地方各级政府信息化领导小组手中,而公共信息资源管理体制又存在多头管理,这就难以真正发挥信息化领导小组的职能作用国家公共信息资源开发利用与管理需要建立一个具有强有力的协调能力和管理职权的管理部门,同时要真正实现公共信息资源的全国范围内的合理流动、合理使用、良性发展,就必须建立健全各级公共信息共享机制。
3. 我国公共信息资源管理机制初探
根据系统论的观点,机制是指系统内各子系统、各要素之间相互作用、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形式及其运动原理和内在的、本质的工作方式。在本文中公共信息资源管理机制是指对我国公共信息资源管理内的各个部门、机构进行协调和组织,使之相互联系、相互制约,实现对公共信息资源的优化整合、对之进行有效管理,为公众提供及时有效的信息服务,尽量充分的满足公众的信息需求,使公共信息资源发挥它该有的效用。
3.1 我国公共信息资源管理机制中的角色定位
在管理学中,管理组织有明确的职能划分,只有分工和职能划分明确,才能实现管理的目标,使整个机构得以有效的运作。在这其中,有两个角色对管理的有效实施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领导者。领导者是指在组织中担任某种职务、拥有某种权力的机构。在公共信息资源管理机制中,领导者就是指对公共信息资源具有宏观上的规划、整合、处理等权力和功能同时也具有约束公共信息资源使用者权限的机构和个人。由于公共信息资源的公共性,所以毫无疑问政府在这个管理机制中应当承担最高领导者的责任。政府负责对公共信息资源的宏观规划,制定相关的信息政策,推动信息共享和公开,同时制定相关法律制度以保证公众获取公共信息的权利。政府在公共信息资源管理中的权力和职能主要有:(1)统筹规划。公共信息资源是整个社会活动的结果。公共信息资源内容具有广泛性和公共性,并且其用户具有公共性和多样性,这样使得公共信息资源的管理纳入了整个社会的范畴,政府作为最大的公共信息资源产生机构和最大的社会公共利益的代表,可以站在社会的高度来统筹规划公共信息资源,制定信息政策,完善信息公开和共享的法规制度,加强公共信息资源管理网络建设,保证每个公民合理的公共信息需求。(2)整合信息资源,优化信息网络。当信息以一种混乱的秩序、错误的规则在流动时,就会形成信息熵,不但不能满足公众的信息需求,反而会使公众获取信息的难度增加,使公共信息资源的投入大于产出,那么这笔信息财富就得不到很好的利用。政府对公共信息资源的整合关系到公共信息资源能否有效利用的问题,所以一定要从全局的观点出发,对所有信息资源进行统一规划,确定其统一标准,使各信息资源之间能够有效交流,尽可能减少冗余或不一致的信息。
——管理者。管理者的一般定义是指指挥别人行动的人。许多管理学书籍中把管理者比喻成一位交响乐的指挥,具体而言,所谓管理者是指担任某一职务,具有相应的权力、责任,为实现预定目标,使组织活动有效进行的人员。管理者是管理活动的主体,在管理系统处于核心和主导的地位,管理的成效有无或大小,管理者起着重要作用。在公共信息资源管理中,公共图书馆、档案局等公益单位以及政府信息部门充当着管理者的角色。但是缺乏统一的协调机构和公共信息资源共享机制。目前我国公共信息资源协调职权主要掌握在国家信息化领导小组、地方各级政府信息化领导小组手中,而公共信息资源管理体制又存在多头管理,这就难以真正发挥信息化领导小组的职能作用。国家公共信息资源开发利用与管理需要建立一个具有强有力的协调能力和管理职权的管理部门,同时要真正实现公共信息资源的全国范围内的合理流动、合理使用、良性发展,就必须建立健全各级公共信息共享机制。
——公众参与。建立公众参与式的管理模式兼顾效率与公平。传统意义上公共资源管理属于政府管理的范畴,这种以政府为中心的单一化的管理体制和模式,已经远远不能适应现代信息社会的发展要求,又加之政府作为利益集团从本质上具有自利性,在公共信息资源管理的过程中已经产生了不少问题,甚至存在、损公济私的行为。由于局外人式的监督很难真正发挥效用,这需要公众和其他一些社会机构共同参与到公共信息资源管理的过程中,协同政府进行管理。
3.2建立一套适应多元化发展战略的公共信息资源管理评价体系
社会对公共信息资源的消费和使用取决于所提供的公共信息资源的数量、质量和服务水平。在传统的公共信息资源管理模式下,公共信息资源的控制权和使用权大都掌握在政府手中,政府是公共信息资源管理的唯一主体,缺少有效的动力机制和约束机制。在多元化的公共信息资源管理模式下,不同主体从事公共信息资源管理的能力和专业化水平通常存在很大差异,并且追求利润的最大化是每个竞争主体的最终目标。"评价"是一种有效的监督机制。公共信息资源管理评价体系的建立一方面可以从资源建设水平、共享程度、综合利用程度、服务质量以及带来的社会效用等多个方面对每个竞争主体的管理水平和管理能力进行科学的评价,从而保证公共信息资源管理的有序进行;另一方面还可以为不同的社会组织和机构参与公共信息资源管理提供一个公平的、开放的竞争平台,并可从宏观引导公共信息资源管理的合理化和科学化。
3.3构建公共信息共享机制
在我国构建完善的信息共享体系,应充分协调各类公共信息资源管理机构的利益,以市场机制和经济补偿机制为信息共享的推动引擎,达到信息共享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并重。
公共信息资源是重要的信息财富,但是信息只有成为有效的信息流才能为人所利用,起到它应有的作用,随着信息革命的深入、知识经济的发展,各国在资源配置上的竞争日益激烈。公共信息,作为一种国家战略资产,也日益成为各国政府管理的优先目标。完善公共信息资源管理机制,明确公共信息资源管理中的各项职能分配,才能使公共信息资源管理实现其目的。
参考文献
[1]戴艳青,龙朝阳.公共图书馆参与公共信息资源管理的理性思考[J].图书馆论坛,2009,29(2):58-60.
[2]蒋永福.论公共信息资源管理——概念、配置效率、政府规制[J].图书情报知识,2006(3):11-15.
[3]杨秀丹,白献阳.公共信息资源管理研究[J].图书馆论坛,2005,25(6):211-213.
[4]夏义堃.公共信息资源属性、分类及管理结构分析[J].图书情报工作,2007,51(5):59-62.
[5]夏义堃.公共信息资源管理的多元化视角[J].图书情报知识,2005(2):20-24
[6]何其宝,范培珍.公共信息资源管理的多元化策略研究[J].皖西学院学报.2007,23(2):38-41.
[7]莫力科,王沛民.公共信息转变为国家战略资产的途径[J].科学学研究,2004,22(3):263-265.
[8]牛红亮.关于公共信息资源管理的探讨[J].情报理论与实践,2007,30(2):164-167..
信息资源管理的特征范文2
的集合。
关键词:特征 产生背景 前途
1 信息资源管理特征
1.1 网络信息资源是传统的文献信息资源所无法比拟的,无论在规模上、分布上,还是更新速度等方面都是如此。所以,如何对网络信息资源进行有效的组织管理,按照网络信息的特点和网络用户的信息需要来进行,是网络信息资源建设过程中十分迫切的重要问题。
1.2 与传统的文献资源相比,网络信息资源具有明显的不同,它是以数字化形式记录的,以多媒体形式表达的, 作为知识经济时代的产物,网络信息资源也称虚拟信息资源,存储在网络计算机磁介质、光介质以及各类通讯介质上,主要表现在它以电子数据作为主要的承载形式,通过计算机网络通讯方式进行传递信息内容的集合。既可以是视频、音频等多媒体形式,又可以是文本信息、图像信息。
2 信息资源管理的产生背景
促进信息资源管理产生的主要因素有三个:“信息爆炸”,三个应用学科的发展,信息资源地位的提高。
2.1 信息爆炸。直观上,经济管理问题大多是由现实世界中的多(复杂)样性和稀缺性引起的。表面上信息资源管理产生的直接原因,也是源于“信息爆炸”与“信息匮乏”的矛盾。在网络时代许多人有这样的体验:一方面人们面对的信息(数据)如此丰富(信息爆炸),另一方面当人们做决策的时候,却经常会陷入矛盾、虚假信息(污染)的海洋中,有用的信息却如此的贫乏(信息匮乏)。这一信息“多”与“少”的矛盾在政府文书记录和图书情报管理的发展史上,体现得尤为显著。事实上,政府信息资源管理和图书情报(公共)信息资源管理是信息资源管理产生、发展和深度应用的最重要的两个领域。1980年美国国会通过《文书消减法》(Paperwork Reduction Act of 1980,PRA),第一次明确提出“信息资源管理”的概念。把记录管理扩展到信息管理。2.2 三个应用学科的发展。信息技术渗透应用到社会的方方面面,贯穿于信息过程的各个环节。来自三个独立学科的工作,对信息资源管理的产生有着重要影响,它们是数据库、记录或文献管理和数据处理管理。数据库管理的基础是计算机学科,随着数据库和DBMS应用日益广泛,出现了数据库管理和数据库管理员,以便从技术角度解决数据库集成、变化、应用所带来的数据管理问题。记录和文献管理源自于信号管理或图书情报领域,它们有很强的应用背景,首先它把记录、文献、报告等统一视为信息,从信息管理角度,提出了描述和管理记录、文献类信息的一整套方法,并率先用信息资源管理概念和思想描述数据管理活动。许多思想方法被用到了信息资源管理中,如信息主管(CIO)机制。这三个学科相对独立的工作,从不同侧面为信息资源管理提供部分的解决方案,进入20世纪80年代,在反思技术解决方案的基础上,人们提出了与技术相融合的新管理理念,以解决日益突出的信息管理问题,信息资源管理应运而生。
2.3 信息资源地位的提高。使信息资源管理破茧而出的根本原因是,随着社会信息化深入,信息资源在社会中的作用日益重要,地位不断提高。现代社会一切都与信息相关联,它不仅造就了新兴的信息产业,同时,信息技术渗透到各行各业,信息化也带动着工业、农业等其他区行业走向现代化。数字化世界所出现的数字化企业、数字化政府、数字化个人生活,彻底改变社会面貌,这一切都源自信息资源,其重要性反映在信息的功能上。美国前总统在演说中说道“信息是人类智慧的火花,它照亮了面向未来的道路。”“信息,像我们呼吸的空气一样,是国家资源,准确而有用的信息对国家和个人来说,如同氧气对我们的健康幸福那样必要。”
3 信息资源管理的前途
信息资源之所以在当今社会受到人们的青睐,得到普遍的重视和广泛利用,其根本原因在于它对人类社会的生存和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信息作为构成客观世界的三大要素之一,其基本作用就是消除人的认识的不确定性,增强世界的有序性。对于现代的企业来说,信息资源也是一个企业赖以生存的重要因素之一。而信息资源管理的核心内容就是信息资源的合理配置。信息资源的充分开发和有效利用则是信息资源管理的基本目标。在社会的多元开发与多层次组织中,信息资源的形态呈多样化趋势,各种形态的资源在形态转化中相互作用,成为一体,由此形成社会的信息资源结构,在企业中也是如此。
因此,信息资源管理对企业或者对网络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有着更为广阔的发展空间,我坚信,信息资源管理在以后会更加普及并会有更深一步的发展。
参考文献:
[1]信息资源管理.ISBN:730211583清华大学出版社.
信息资源管理的特征范文3
我国的电子商务信息化建设在取得了显著进步和成就的同时,你有许多问题是必须面对的。比如:网络自身局限性、交易的安全性、电子商务的管理等,这些都是电子商务信息资源管理所面临的问题。那么,如何做好电子商务信息化建设呢?其中,信息资源的有序管理是其必备的基础和先决条件。
一、电子商务和信息资源管理
电子商务,ElectronicCommerce,通常是指在全球各地广泛的商业贸易活动中,在网络环境下,基于浏览器/服务器应用方式,买卖双方不谋面地进行各种商贸活动,实现消费者的网上购物、商户之间的网上交易和在线电子支付,以及各种商务活动、交易活动、金融活动和相关的综合服务活动的一种新型的商业运营模式。“中国网络营销网”Tinlu相关文章指出,电子商务涵盖的范围很广,一般可分为企业对企业(Business-to-Business),或企业对消费者(Business-to-Consumer)两种。另外还有消费者对消费者(Consumer-to-Consumer)这种大步增长的模式。
电子商务提供企业虚拟的全球性贸易环境,大大提高了商务活动的水平和服务质量。新型的商务通信通道其优越性是显而易见的,其优点包括:1.降低成本,增加销售;2.提高工作效率;3.扩展市场范围;4.与客户良好沟通;5.提供全天候的服务;6.为顾客提供个性化服务等。
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把信息作为一种资源管理的需求日趋增强,产生了信息资源管理IRM(InformationResourceManagement)的概念,它起源于美国政府部门,随后迅速扩展到工商企业、科研机构和高等院校等部门,经过20年来的发展,已影响和扩散到世界上许多国家和地区。企业信息资源的管理需要从全局出发,用系统的观念和系统的方法科学地管理宝贵的信息资源,最大限度地发挥企业信息资源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也是企业进行信息化建设必须关注的重点。
信息资源管理机制是信息时代组织管理的重要思想,为组织信息资源管理提供了一种全新的理论方法,使信息成为企业的财富并为企业的总战略目标服务。IRM思想的基本特征包括综合性、经济性、系统性、决策性和技术性等。
二、电子商务环境下企业信息资源管理机制的构建
机制,泛指一个工作系统的组织或部分之间相互作的过程和方式,如市场机制。机制有多重含义,例如用机器制造的;机器的构造和工作原理;有机体的构造、功能和相互关系。泛指一个复杂的工作系统和某些自然现象的物理、化学规律等等。与我们常说的机制相近的含义是指做事情的方式、方法。但又不等同于这个意思。简单地说,机制就是制度加方法或者制度化了的方法。
电子商务信息资源管理由许多环节构成,而这些环节之间相互联系、互为因果,它们之间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方式和原理就构成了电子商务信息资源管理机制,良好的管理机制是实现电子商务管理的基本条件。电子商务管理机制的基础是各构成要素的联系方式。
电子商务下的信息资源管理主要是管理过程各环节充分利用信息技术手段去搜集、加工、开发利用各种电子信息资源,从而创造信息增值做出新的决策。实质上是对电子信息资源生产,信息资源建设与配置,信息整合开发,传递服务,吸收利用的活动全过程各种信息要素(包括信息、人员、资金、技术设备、机构、环境等)的计划、组织、指挥、协调、控制,从而有效满足企业商务活动信息需要的过程。
电子商务信息资源管理机制可以改善企业的运作模式,增加企业收入,提高企业运作效率,并且降低经营成本,帮助企业与企业、企业与客户,以及企业和中介机构建立更密切的合作关系。
通过以上分析,可以看出,在电子商务环境下,信息资源是企业实现产品营销的主要手段,应加强对企业信息资源管理机制的研究。企业的信息资源管理机制可分为企业对企业(BtoB)、企业对消费者(BtoC)、企业内部等。不同方式的管理机制具有不同的组织和管理模式。
笔者认为,应以企业对企业的信息资源管理机制为主体,以企业对消费者的信息资源管理机制为重点,以企业内部的信息资源管理机制为辅助来构建电子商务下的企业信息资源管理机制,推动电子商务信息资源管理系统由低级向高级发展。
三、电子商务信息资源管理机制的分析
1.企业对企业(BtoB)的信息资源管理机制
企业与企业之间的电子商务将是电子商务业务的主体,约占电子商务总交易量90%,所以,要注重对合作伙伴信息资源的收集。企业生产经营所需要的原材料、辅助材料、设备、动力等物资资料的提供部门都是企业的合作伙伴,来自这些领域的信息均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和制约了企业的生产经营行为。因此,任何企业都必须关注这类信息,加强对这类信息的收集和管理。
在电子商务环境下,面向合作伙伴的信息资源管理,必须引入供应链管理理念,即在Internet操作平台上,将各个有关联的企业看作是经济循环链上的各个节点,加以虚拟化,这样,经济活动的有效运行需要各个节点的相互配合与合作,上一个节点的产品是本节点的原材料,本节点的产品又是下一个节点的原材料。那么,如何保证经济活动的有序运行,或者说,如何确保原材料的及时供应呢?这就需要利用Internet这一虚拟环境及时交流信息,了解需求方的需求信息。一般情况下,企业不需要再派人外出采购和定货,只是允许自己的供应商、配送商通过企业的外联网了解企业的生产、库存、配送等实时数据,以便让供应商或配送商来准确确定它们的供货或配送的时间、地点、内容和数量,保证原材料的及时足量供应。这种管理方式大大提高了企业生产经营的运行效率,既不会造成原材料缺货或供应不足,也不会带来原材料的大量积压,实现合理的库存管理或零库存管理,从而节约了企业的经营费用,降低了成本,提高了经济效益。
2.企业对消费者(BtoC)的信息资源管理机制
从长远来看,企业对消费者的电子商务将最终在电子商务领域占据重要地位。随着生产的扩大,社会产品日趋丰富,市场竞争日益加剧,在此情况下,顾客选择的空间显著增大,客户需求越来越呈现出个性化特征,为了适应这种经营环境的变化,企业经营的管理理念需要进行重新定位:即由过去的“以产品为中心”转变为“以客户为中心”;生产管理也从“推式”模型向“拉式”模型转变,即企业生产首先是由客户的需求和交易信息所拉动的。由此可见,这种生产经营管理理念的变化,更加突出了企业对客户的信息资源管理,在现代企业管理中所处的地位。Internet技术的出现和电子商务的兴起,使得这种“以客户为中心”的经营理念变得更加现实和可行。
在电子商务环境下,企业对客户的信息资源管理,主要是在Intranet操作平台上,运行CRM(ConsumerResourceManagement)系统。CRM系统首先是在企业Intranet上建立一个客户数据库,数据库中的各种原始数据来源于企业与客户交往的一切运营过程和运营管理过程,通过与客户的交往,使客户信息源源不断地输入到企业的客户数据库中,其中包括客户的基本情况、收入来源及支出去向、受教育程度,以及对本企业产品和服务的需求和购买意向等;然后需要对数据库中的数据进行集成,以便综合管理和决策应用,这将用到数据仓库技术,通过对数据仓库的数据整理、数据分析和数据挖掘,把数据转换成关于客户的有用的信息和知识,并应用到企业销售、服务等日常生产经营活动中,形成对客户信息的收集、加工、分析、应用等一个完整的管理过程。CRM系统最主要的优势就在于实现了企业内部人员信息资源的共享性以及与客户沟通的实时性、互动性和低成本性。
3.企业内部的信息资源管理机制
针对企业和客户的信息资源管理都属于企业外源信息的管理,这类信息资源的管理必须与企业内源信息的管理相结合,或者说,外源信息的管理必须建立在内源信息管理的基础上,因为企业内部信息的有序流动是企业信息管理的核心,是企业物流、资金流的基础和前提,是企业对外输出信息的主要来源。因此,必须加强对企业内部信息资源的管理。
企业内部的信息资源管理,无论是采用何种系统,都强调了围绕企业的核心业务进行信息资源管理,对于生产制造性企业来讲,以生产控制管理模块为核心,将计算机辅助设计(ComputerAidedDegisn简称CAD)、计算机辅助工艺规程设计(ComputerAidedProcessPlanning简称CAPP)、计算机辅助制造(ComputerAidedManagement简称CAM)集成在一起,形成产品数据管理系统(ProductDataManagement简称PDM),对企业的人、财、物等资源信息;生产、供应、销售、成本、质量等业务信息,以及整个产品开发生命周期内的设计、工艺、分析、计算、仿真、加工、更改和维护等数据信息有机的集成在一起,构成企业生产制造的信息资源库,这样,不仅解决了产品设计和制造过程中的信息传输和共享问题,而且还能为企业设计部门、制造部门、人财物管理部门,以及产供销管理部门等搭建一个信息交流的平台,实现信息的有序流动。对于经营性企业来讲,以进销存业务管理模块为核心,借助于信息技术建立一套集成的进销存管理系统,实现采购、销售、库存三模块间完全的信息共享和畅通的数据交流,根据销售预测确定经营规模,进而制定科学的商品采购计划,同时,通过供应链与供应商结成利益共同体,优先采购管理,通过Internet/Intranet技术适时收集销售业务信息,如市场占有率、销售利润、客户满意度等,并借助于相关管理软件,进行必要的数据分析,从而实现对销售活动的有效控制,销售战略的动态调整,优化销售管理,通过信息技术手段,动态掌握企业与市场、供应商的供求关系,保持合理库存,优化库存管理。在对核心业务流程信息实施管理的基础上,再辅助于财务管理模块、人力资源管理模块、办公自动化系统、客户关系管理模块等,建立各个模块之间的接口,从整体上优化企业内部的信息资源管理,实现信息资源的充分共享和广泛交流。
信息资源管理的特征范文4
[关键词] 电子商务 信息资源 管理机制
人类社会进入到21世纪之后,随着计算机网络技术、通信技术的日益发展和融合,企业信息化建设迅猛发展,作为企业信息化的高级形式――电子商务已悄然兴起,面对日趋激烈的市场竞争,这种新型的营销方式,必将越来越拥有巨大的市场功能和广阔的市场空间。并对该领域中传统的观念和行为产生着巨大的冲击和影响,使企业模式、企业的组织和管理方式,以及经营和业务形式都在发生着深刻的变化。
我国的电子商务信息化建设在取得了显著进步和成就的同时,你有许多问题是必须面对的。比如:网络自身局限性、交易的安全性、电子商务的管理等,这些都是电子商务信息资源管理所面临的问题。那么,如何做好电子商务信息化建设呢?其中,信息资源的有序管理是其必备的基础和先决条件。
一、电子商务和信息资源管理
电子商务,Electronic Commerce,通常是指在全球各地广泛的商业贸易活动中,在网络环境下,基于浏览器/服务器应用方式,买卖双方不谋面地进行各种商贸活动,实现消费者的网上购物、商户之间的网上交易和在线电子支付,以及各种商务活动、交易活动、金融活动和相关的综合服务活动的一种新型的商业运营模式。“中国网络营销网”Tinlu相关文章指出,电子商务涵盖的范围很广,一般可分为企业对企业(Business-to-Business),或企业对消费者(Business-to-Consumer)两种。另外还有消费者对消费者(Consumer-to- Consumer)这种大步增长的模式。
电子商务提供企业虚拟的全球性贸易环境,大大提高了商务活动的水平和服务质量。新型的商务通信通道其优越性是显而易见的,其优点包括:1.降低成本,增加销售;2.提高工作效率;3.扩展市场范围;4.与客户良好沟通;5.提供全天候的服务;6.为顾客提供个性化服务等。
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把信息作为一种资源管理的需求日趋增强,产生了信息资源管理IRM(Information Resource Management)的概念,它起源于美国政府部门,随后迅速扩展到工商企业、科研机构和高等院校等部门,经过20年来的发展,已影响和扩散到世界上许多国家和地区。企业信息资源的管理需要从全局出发,用系统的观念和系统的方法科学地管理宝贵的信息资源,最大限度地发挥企业信息资源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也是企业进行信息化建设必须关注的重点。
信息资源管理机制是信息时代组织管理的重要思想,为组织信息资源管理提供了一种全新的理论方法,使信息成为企业的财富并为企业的总战略目标服务。IRM思想的基本特征包括综合性、经济性、系统性、决策性和技术性等。
二、电子商务环境下企业信息资源管理机制的构建
机制,泛指一个工作系统的组织或部分之间相互作的过程和方式,如市场机制。机制有多重含义,例如用机器制造的;机器的构造和工作原理;有机体的构造、功能和相互关系。泛指一个复杂的工作系统和某些自然现象的物理、化学规律等等。与我们常说的机制相近的含义是指做事情的方式、方法。但又不等同于这个意思。简单地说,机制就是制度加方法或者制度化了的方法。
电子商务信息资源管理由许多环节构成,而这些环节之间相互联系、互为因果,它们之间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方式和原理就构成了电子商务信息资源管理机制,良好的管理机制是实现电子商务管理的基本条件。电子商务管理机制的基础是各构成要素的联系方式。
电子商务下的信息资源管理主要是管理过程各环节充分利用信息技术手段去搜集、加工、开发利用各种电子信息资源,从而创造信息增值做出新的决策。实质上是对电子信息资源生产,信息资源建设与配置,信息整合开发,传递服务,吸收利用的活动全过程各种信息要素(包括信息、人员、资金、技术设备、机构、环境等)的计划、组织、指挥、协调、控制,从而有效满足企业商务活动信息需要的过程。
电子商务信息资源管理机制可以改善企业的运作模式,增加企业收入,提高企业运作效率,并且降低经营成本,帮助企业与企业、企业与客户,以及企业和中介机构建立更密切的合作关系。
通过以上分析,可以看出,在电子商务环境下,信息资源是企业实现产品营销的主要手段,应加强对企业信息资源管理机制的研究。企业的信息资源管理机制可分为企业对企业(B to B)、企业对消费者(B to C)、企业内部等。不同方式的管理机制具有不同的组织和管理模式。
笔者认为,应以企业对企业的信息资源管理机制为主体,以企业对消费者的信息资源管理机制为重点,以企业内部的信息资源管理机制为辅助来构建电子商务下的企业信息资源管理机制,推动电子商务信息资源管理系统由低级向高级发展。
三、电子商务信息资源管理机制的分析
1.企业对企业(B to B)的信息资源管理机制
企业与企业之间的电子商务将是电子商务业务的主体,约占电子商务总交易量90%,所以,要注重对合作伙伴信息资源的收集。企业生产经营所需要的原材料、辅助材料、设备、动力等物资资料的提供部门都是企业的合作伙伴,来自这些领域的信息均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和制约了企业的生产经营行为。因此,任何企业都必须关注这类信息,加强对这类信息的收集和管理。
在电子商务环境下,面向合作伙伴的信息资源管理,必须引入供应链管理理念,即在Internet操作平台上,将各个有关联的企业看作是经济循环链上的各个节点,加以虚拟化,这样,经济活动的有效运行需要各个节点的相互配合与合作,上一个节点的产品是本节点的原材料,本节点的产品又是下一个节点的原材料。那么,如何保证经济活动的有序运行,或者说,如何确保原材料的及时供应呢?这就需要利用Internet这一虚拟环境及时交流信息,了解需求方的需求信息。一般情况下,企业不需要再派人外出采购和定货,只是允许自己的供应商、配送商通过企业的外联网了解企业的生产、库存、配送等实时数据,以便让供应商或配送商来准确确定它们的供货或配送的时间、地点、内容和数量,保证原材料的及时足量供应。这种管理方式大大提高了企业生产经营的运行效率,既不会造成原材料缺货或供应不足,也不会带来原材料的大量积压,实现合理的库存管理或零库存管理,从而节约了企业的经营费用,降低了成本,提高了经济效益。
2.企业对消费者(B to C)的信息资源管理机制
从长远来看,企业对消费者的电子商务将最终在电子商务领域占据重要地位。随着生产的扩大,社会产品日趋丰富,市场竞争日益加剧,在此情况下,顾客选择的空间显著增大,客户需求越来越呈现出个性化特征,为了适应这种经营环境的变化,企业经营的管理理念需要进行重新定位:即由过去的“以产品为中心”转变为“以客户为中心”;生产管理也从“推式”模型向“拉式”模型转变,即企业生产首先是由客户的需求和交易信息所拉动的。由此可见,这种生产经营管理理念的变化,更加突出了企业对客户的信息资源管理,在现代企业管理中所处的地位。Internet技术的出现和电子商务的兴起,使得这种“以客户为中心”的经营理念变得更加现实和可行。
在电子商务环境下,企业对客户的信息资源管理,主要是在Intranet操作平台上,运行CRM(Consumer Resource Management)系统。CRM系统首先是在企业Intranet上建立一个客户数据库,数据库中的各种原始数据来源于企业与客户交往的一切运营过程和运营管理过程,通过与客户的交往,使客户信息源源不断地输入到企业的客户数据库中,其中包括客户的基本情况、收入来源及支出去向、受教育程度,以及对本企业产品和服务的需求和购买意向等;然后需要对数据库中的数据进行集成,以便综合管理和决策应用,这将用到数据仓库技术,通过对数据仓库的数据整理、数据分析和数据挖掘,把数据转换成关于客户的有用的信息和知识,并应用到企业销售、服务等日常生产经营活动中,形成对客户信息的收集、加工、分析、应用等一个完整的管理过程。CRM系统最主要的优势就在于实现了企业内部人员信息资源的共享性以及与客户沟通的实时性、互动性和低成本性。
3.企业内部的信息资源管理机制
针对企业和客户的信息资源管理都属于企业外源信息的管理,这类信息资源的管理必须与企业内源信息的管理相结合,或者说,外源信息的管理必须建立在内源信息管理的基础上,因为企业内部信息的有序流动是企业信息管理的核心,是企业物流、资金流的基础和前提,是企业对外输出信息的主要来源。因此,必须加强对企业内部信息资源的管理。
企业内部的信息资源管理,无论是采用何种系统,都强调了围绕企业的核心业务进行信息资源管理,对于生产制造性企业来讲,以生产控制管理模块为核心,将计算机辅助设计(Computer Aided Degisn简称CAD)、计算机辅助工艺规程设计(Computer Aided Process Planning简称CAPP)、计算机辅助制造(Computer Aided Management简称CAM)集成在一起,形成产品数据管理系统(Product Data Management简称PDM),对企业的人、财、物等资源信息;生产、供应、销售、成本、质量等业务信息,以及整个产品开发生命周期内的设计、工艺、分析、计算、仿真、加工、更改和维护等数据信息有机的集成在一起,构成企业生产制造的信息资源库,这样,不仅解决了产品设计和制造过程中的信息传输和共享问题,而且还能为企业设计部门、制造部门、人财物管理部门,以及产供销管理部门等搭建一个信息交流的平台,实现信息的有序流动。对于经营性企业来讲,以进销存业务管理模块为核心,借助于信息技术建立一套集成的进销存管理系统,实现采购、销售、库存三模块间完全的信息共享和畅通的数据交流,根据销售预测确定经营规模,进而制定科学的商品采购计划,同时,通过供应链与供应商结成利益共同体,优先采购管理,通过Internet/Intranet技术适时收集销售业务信息,如市场占有率、销售利润、客户满意度等,并借助于相关管理软件,进行必要的数据分析,从而实现对销售活动的有效控制,销售战略的动态调整,优化销售管理,通过信息技术手段,动态掌握企业与市场、供应商的供求关系,保持合理库存,优化库存管理。在对核心业务流程信息实施管理的基础上,再辅助于财务管理模块、人力资源管理模块、办公自动化系统、客户关系管理模块等,建立各个模块之间的接口,从整体上优化企业内部的信息资源管理,实现信息资源的充分共享和广泛交流。
四、结论
在电子商务时代,企业信息资源在企业的发展中将日益占据主导地位,企业信息资源的管理水平将直接影响到信息资源的合理利用,只有对企业信息资源进行有效的管理,才能使企业信息环境变为有序的信息空间,实现信息资源效用的最大优化,提高企业自身的竞争力,对建立现代企业制度,适应市场经济体制的要求,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不容忽视。
参考文献:
[1]刘 跃:电子商务下的企业信息资源管理新模型[J].2006年9月,89~90
[2]王兴泉:如何建立电子商务时代的企业信息资源管理体系[J].兰州学刊.2003年第6期,117~118,151
[3]张贵荣:论企业电子商务的信息资源管理.情报杂志[J].2003年第6期,59~60
[4]袁 红:从消费者信息成本看电子商务信息资源管理[J].情报杂志,2006年第2期
信息资源管理的特征范文5
论文摘要:信息资源管理(IRM)在本质上具有人文管理的特征,并已形成一个较为完整的研究领域框架。本文侧重时其中的信息法律与政策、公共信息管理(PJM)两大领域的研究进展做了简要梳理与讨论。
信息资源管理(IRM)作为信息管理的高级阶段,在本质上具有人文管理的特征。经过近半个世纪尤其是近20年的突出发展,已经形成了由信息法律与信息政策、公共信息管理、知识管理、信息经济所构成的人文范畴框架。本文侧重对前两类的研究进展做一简要的梳理与讨论。
1信息法律与信息政策
20世纪60年代以来,多种信息高新技术被迅速地运用到了信息管理,建立了各类现代化的信息系统与网络。但是信息技术的高度发展和广泛应用并没有像过去人们所期望的那样,可以一劳永逸地解决信息的有效管理与利用问题,相反,却带来了许多始料未及的、用纯粹技术手段无法应付的问题。在顾及信息的高速处理、传播、利用和共享的同时,信息安全(包括计算机安全、系统安全、数据安全、国家、文化安全、个人隐私等)和信息利益(包括知识产权、跨国数据、信息收费、信息成本等)这两大问题已变得越来越棘手。于是,自20世纪70年代,世界各国着手利用法律的、行政的、经济的手段,从微观与宏观的结合上协调社会信息化进程中的各种矛盾、冲突和利益关系,妥善处理信息管理中人与物的复合关系,这样就逐渐形成了以人文管理为基本取向的IRM思想与观念。
信息法律与信息政策属于信息管理领域的典型人文范畴,因为其主要功能是规范信息活动中的人的行为和规定利益主体的利益关系。显然,信息法律作为信息管理的种人文手段有着更长的历史。从1624年英国的《垄断法》、1709年英国的《安娜女王法》走过来,由专利权、商标权、著作权构成的知识产权法已逐渐形成世所公认的法理原则与体系。这些法律体现了利用法律手段解决知识生产和利用中矛盾冲突的一种管理上的努力。信息政策则是20世纪70年代以来为适应信息活动的宏观调节和管理需要而兴起的,很快即成为一个新的受到各国关注的重要领域。今天,信息政策和信息法律一样,也已形成一个比较完备的庞大的体系。一般说来,信息法律、信息政策都具有明显的地域性,不同的国家和不同的地区有各自的信息政策与法律,采用不同的行政手段进行信息宏观管理与调节,这是因为信息政策和法律深受不同的国家、地区文化背景、社会经济发展水平、意识形态等人文因素的影响与制约。
我国正在热议与制订中的“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以及新近由中央两办颁布实施的《关于加强信息资源开发利用工作的若干意见》,就体现了我国政府在以政策法规手段规范信息行为方面的正在表现出的积极姿态。
2公共信息管理
按照国内学者孟广均等人的说法,信息资源管理(IRM)的早期经典领域可分为企业信息管理、政府信息管理、社会信息资源管理三大板块。世纪之交,随着社会信息化、电子政务、政府职能转变、数字城市、公共信息权益等重大时代主题的凸显,以社会信息资源管理领域为主,兼顾另两大领域深度整合的公共信息管理(PIM)作为一个全新的研究范畴和领域开始异军突起。
美国图书馆与情报学全国委员会在2001年公布的《公共信息传播的综合评估》中认为,公共信息是指联邦政府所创造的、搜集的以及管理的信息,公共信息的所有权是属于民众的,政府受民众的信赖进行管理,民众可以获得法律限制外的任何信息。b]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一位高级官员在2004年的一次国际会议上作题为《发展与促进政府公共信息的政策指导方针》的报告,将“公共信息”界定为:“公众不受版权限制或者不侵犯隐私权而可以获取的信息。”我国一些学者认为,“公共信息包括政策法规、经营环境、商情以及政务等方面的信息,由政府部门生产、编辑和维护,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为公众所使用。”
“一般地说,政府部门宏观调控下有效传播的社会信息资源统称为公共信息。”"]在广泛的意义上还应包括衣食住行、教育、医疗、文化、娱乐、就业、社会保障、治安、灾害、疫情等各种与公众利益密切相关的信息。
笔者认为,由政府部门直接面向公众提供的“公共信息”,在技术形态上主要为电子产品或网络、媒体服务形态,在信息时空属性上偏重于共时性、即时性信息,在信息“源”“流”二重性上更偏重“流”。从理论上分析,它显然不应是“公共信息”的全部。当然,从另一个角度看,它也不是政府信息的全部。
不论在国内外,从事PIM研究的人员都有不少是来自传统的图书馆行业。他们的相关研究往往带给人们另外一种更具历史传承感的启示。例如英国著名的信息资源管理学家马丁不但更多地关注“社会信息资源”的相关问题,而且把信息资源管理理解为“图书情报领域早已熟悉的挑战的更为复杂的变体”而前引那个著名的“公共信息”定义也是由美国的图书馆学情报学行业组织提出来的。在国内,对PIM研究贡献较多的学者亦有不少来自传统的图书馆行业,著名的如张欣毅、李广建、夏义墼、王伟军、周毅、吴钢华等。不过,他们当中的大多数人仍然循着IRM的思维定势,太多地关注电子政务范畴的“公共信息”或“公共信息资源”概念,惟有张欣毅、吴钢华、李广建较为关注传统图书馆行业向公共信息资源建设与利用的社会机制的人文本体论转型这一理论命题。2003年以来,张欣毅连续发表了一系列以“公共信息资源及其认知机制”为本体论框架的理论文章,不但在国内图书馆行业引起广泛关注,也受到了人文科学领域和一般意义的PIM领域的重视。李广建、吴钢华则在探讨公益性信息服务的价格机制方面直接将图书馆、信息所引为了最基本的机构文本。
笔者认为,图书馆行业视角的PIM概念在内涵上显然较电子政务视角的PIM概念来得更为丰富和深刻。它在本质上是“在对相对时空意义上的公共的基本社会性文化利益、文化权利、文化义务认定基础上,旨在提供公共文本利用(认知)的社会信息资源集合及其相关社会机制。”
信息资源管理的特征范文6
1.1概念厘定
信息资源管理是20世纪70年代在美国起源并在全球范围内得到广泛认可及发展的一门学科,它是在以计算机技术和现代通信技术为核心的现代信息技术的推广应用下诞生的一种新型信息管理理论。“信息资源管理”概念有狭义和广义之分,狭义的信息资源管理是指对信息本身进行管理,广义的信息资源管理是指对信息及与信息相关的资源和信息系统进行管理。高校开设的信息资源管理专业通过信息分析、信息检索、信息服务、信息描述、信息构建、信息安全等课程的设置,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管理科学、经济科学等理论和系统工程方法,并灵活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掌握信息资源管理的基础理论与方法,把握信息资源管理的内涵与外延,并能在实践中运用相关知识解决现实问题。
图书馆学是研究图书馆的起源、发展、组织管理以及图书馆工作规律的科学,其目的是总结图书馆工作和图书馆事业的实践经验,建立科学的关于图书馆学的理论体系,以推动图书馆事业的发展,提高图书馆在人类社会进步中的地位和作用。高校开设的图书馆学专业通过文献学概论、电子文献检索、现代图书馆学、数字图书馆、JAVA 程序设计、新型程序设计方法、图书馆业务实践、信息系统技术与管理、信息咨询与信息服务、分布式数据库、数据库与知识库、高级软件工程、高级数据库理论、高级计算机网络、图形学与可视化、现代信息检索等课程的设置,旨在有针对性的培养图书馆方面的专业人才,挖掘图书馆作为文献储存库的价值,进行更有深度的情报交流与知识交流。
档案学是探索档案、档案工作和档案事业的发展规律,研究档案信息资源的管理与开发的理论、原则与方法的学科。它的应用有助于提高档案管理和档案事业管理的科学水平,更有效地开发和利用档案信息资源,最终达到为人类社会进步服务的目的。高校开设的档案学专业通过档案学概论、档案管理学、中国档案史、档案保护技术学、档案网站建设、科技档案管理、档案法规学、档案文献检索、专门档案管理学、档案文献编纂学、档案计算机管理、外国档案管理等课程的设置,旨在培养档案专业人才,希望学生借鉴国外档案管理优势与经验,结合国内档案发展现状,运用专业技能管理档案文献,加强档案工作理论和实践研究,为建设档案室、档案馆等文化事业机构做出贡献。
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是集信息技术与管理科学于一体、实践性和创新性很强的交叉学科。其研究重点是计算机软件的维护管理与信息系统的规划、分析、设计、开发、实施、管理和评价,但在学科发展过程中也开始逐渐强调面向信息分析与决策的管理信息系统的研究设计,同时也注重与企业信息管理方面的研究相结合。高校开设的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通过管理类专业课程,诸如西方经济学原理、管理学原理、市场营销概论、财务管理、基础会计学、统计学、运筹学、市场调查与预测等,以及计算机类专业课程,诸如数据库应用、面向对象程序设计(JAVA)、信息系统分析设计、JSP基础教程、数据结构、计算机硬件技术概论、计算机网络、管理应用软件开发等的设置,目的是让学生受到系统和设计方法以及信息管理方法的基本训练,具备解决计算机技术问题的基本能力。
从以上分析可看出,信息资源管理、图书馆学、档案学、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有着自己的研究领域和研究重点,四大专业在高校中的开设也各具特色,培养学生不同方面的能力与素质,突出人才发展的专业性。
1.2概念辨析
信息资源管理、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两者紧密又有区别。信息资源管理专业是从传统的图书馆学发展而来的,它偏重于对文献信息的研究,还涉及信息资源的相关法规政策等问题。而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是伴随信息化而发展起来的一门学科,它偏重于计算机技术的应用。从高校课程设置来看,两大专业有很多重合或者相似的科目。但不能因此认为信息资源管理是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的子学科,更不能将二者混为一谈。
2.国内部分高校信息资源管理、图书馆学、档案学、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的对比
2.1北京大学
图书馆学硕士旨在培养具有扎实的图书馆学专业基础、能够掌握现代信息资源管理理论以及熟悉信息资源管理技术与方法的高素质专业人才。档案学本科意在培养拥有系统的档案学文化知识与基础知识,熟练掌握现代信息技术的基本技能,能在党政机关、社会团体和企事业单位的档案部门或资料信息中心、办公厅(室),各级各类档案馆(局)、图书馆、情报机构、史志部门等从事档案管理与档案信息服务、行政管理、文献信息资源管理、办公自动化、文秘、编史修志等工作及档案学理论研究的应用型、复合型的档案学高级专门人才。而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本科是要培养具有比较宽厚的专业背景,掌握比较扎实的计算机实际操作与应用技能,掌握信息资源管理及分析的理论与方法,能够适应当代信息社会对信息资源管理的现实需求,从事计算机信息资源管理及计算机系统管理的实用型专门人才。
2.2中国人民大学
信息资源管理硕士意在培养信息技术基础扎实并具有良好管理基础的高级应用型信息资源管理人才,培养对象应具备从事科学研究工作或者能够独立承担实际管理工作的能力,较为熟练掌握信息资源管理及信息资源开发利用等方面知识、技能与方法,可以胜任国家机构、党政团体和各种企、事业单位信息资源管理工作的复合型、应用型人才。图书馆学硕士旨在培养能够在图书馆以及其他信息管理机构从事信息资源管理、开发及利用工作的高级管理人才。档案学本科重在培养从事档案管理及档案行政管理、档案资源开发及档案学教学与科研工作,以及能够胜任办公室科学管理及信息系统的系统规划、维护和技术开发工作的高级专门人才。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本科是要培养可在国家机关、工商企业部门、金融机构及科研单位等从事信息管理、网络系统管理、信息系统开发设计与维护等方面的管理人才。
2.3武汉大学
信息资源管理本科旨在培养适应信息社会多元化需要、掌握信息基础技能,具有较好信息素养、可胜任各类政府机构、企业、事业单位、公共信息工作部门的信息咨询、信息处理、信息服务尤其是电子信息服务等部门工作的应用型、复合型的高级专门人才。图书馆学本科重在培养具有系统的图书馆学基础理论知识,熟练掌握现代信息技术、计算机技术和管理科学知识,具备灵活地运用现代化技术手段检索、组织、描述、分析、评价和开发利用信息的能力,能够在各类图书馆、信息服务机构和企、事业单位的信息部门从事信息服务与管理工作的人才。档案学本科意在培养具有系统的档案学基础知识与政务信息管理方面的基本知识,具备良好的文化素质和修养,掌握熟练应用现代信息技术的基本技能,能够在国家机关、企业、事业单位,以及各种信息机构从事档案管理、信息管理和信息服务的复合型、实用型高级人才。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本科是要培养具有信息管理学基础、具备良好的信息素养,掌握系统思想以及信息系统设计与开发方法等方面的知识与能力,能够在国家各级管理部门、工商企业、金融机构、科研单位等部门从事信息管理以及信息系统分析、设计、实施管理和评价等方面的高级复合型、创新型人才。
2.4南京大学
图书馆学本科重在培养拥有扎实理论基础、宽泛知识面、深厚文献功底、能够从事知识资源研究和管理工作的高级专门人才。档案学本科意在培养拥有扎实理论基础、宽泛知识面、较强的专业能力、能够从事档案和行政管理工作的高级专门人才。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本科旨在培养拥有扎实理论基础、宽泛知识面、较强的技术能力、能够从事信息管理和信息技术工作的高级专门人才。
2.5苏州大学
信息资源管理本科旨在重点培养在国家机关、企业、事业单位及其他社会机构从事信息组织、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管理与咨询服务等工作的高级复合型人才。图书馆学本科是要培养具备系统的图书馆学基础理论知识,掌握现代信息技术、管理科学知识和计算机技术,具备熟练地运用现代化技术手段组织、检索、分析、评价和开发利用信息的能力,能从事图书馆学研究,并能担负图书馆、信息资源管理、知识管理及其他信息管理和咨询工作的人才。档案学本科意在主要培养能适应现代信息社会和市场经济需要,能在党政机关、企业、事业单位以及各种信息机构从事档案信息化建设与管理、信息资源开发与利用、档案专业教学与科研等方面工作的高级人才,胜任信息化社会中各类社会组织的文秘、档案管理、行政事务管理、信息处理、信息安全与管理、电子政务网站建设与管理、数字档案馆建设的高级专门人才。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本科重在培养系统地掌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包括计算机硬件、软件与应用)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与方法,具有在计算机科学与技术领域进行科学研究的初步能力,能从事计算机科学研究、软硬件开发、设计和管理的高级专门人才。
综合上述介绍不难发现,几所高校的这几个专业都强调信息资源管理的能力培养,反映出四大专业在学科范畴上的交叉性。目前,信息资源管理专业在国内是新兴专业,很多高校都没有设置此本科专业。信息资源管理是对信息资源以及信息活动进行组织、规划、协调与控制的一门学科,它要求专业人才掌握一定的计算机科学基础,但更多是对信息资源的开发和应用,加强对信息的敏感度,及时准确、完整地获取信息。档案学专业和图书馆专业在部分高校的专业设置中并没有明显的界限,有些高校甚至将二者合并设为一个专业。档案学专业人才主要从事档案资源的管理,是一种“社会记忆”工作,而图书馆学专业人才主要研究图书馆事业及其构成要素。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作为一个相对而言对计算机科学技术要求比较高的专业,重在培养技术型人才。
3.信息资源管理、图书馆学、档案学、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的相互渗透与交融
3.1创意档案
2001年,一个叫做“创意档案(Creative Archive)”的BBC姊妹创新开放了部分BBC大容量的档案文件――这个档案囊括了世界上最大的电视图书馆。公众可以按照他们的喜好免费享用这项内容,当然是非商业用途。
从此案例中可看出,档案文件包含了图书馆的内容,而这种对数字图书馆的内容进行整合必须依赖信息技术。同时,“创意档案”内容的处理与开放则是对信息资源的管理,公众对此种信息资源的享用是以用户的角色参与信息服务过程的体现。在这个案例中,我们清晰地看到四大专业的紧密联系。
3.2图书的数字化整合
像Google这样的公司,以及哈佛、牛津、斯坦福这样有影响力的机构的图书馆馆员,他们几千本几千本地迅速扫描这些书并将其数字化。与各种各样的传媒一起,这些电子书会被整合在一起进入知识与文明的图书馆。当这个全新而真实的亚历山大图书馆成熟了,它将为合作、学习、创新提供一个共享平台,将使现在的因特网看起来像个二手书店。
从此案例可总结出,这样的亚历山大图书馆其实就是一个数字图书馆,将图书数字化然后提供共享平台的过程实则体现了对信息资源管理方式的改变,具体而言就是图书馆馆员对馆藏纸质信息资源的管理的创新。而这样一个过程无疑需要计算机技术的支持。而从这个案例中,我们很容易想象档案纸质资料也可以相类似地被进行数字化整合。
3.3图书馆学、档案学、信息资源管理的渊源联系与区别
无论是从学科研究对象和研究内容上的交叉重复性来看,还是从历史渊源、现实发展状况以及未来发展趋势的共性来看,图书馆学与档案学、信息资源管理都有着同族的关系。
图书馆学、档案学以及信息资源管理的对象都是信息资源,档案文献和图书文献都是知识载体。我国早期的图书馆工作与档案工作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其理论研究都是围绕文献如图书和档案的生产、采集、评价、组织、存储、传输、检索和传播等过程,技术方法上都是围绕索引技术、集成技术、数据挖掘技术、文献缩微技术等核心技术开展的。信息资源管理是一门新兴的学科,它与图书馆学、档案学有着密切关系。图书馆学和档案学为信息资源管理的产生和发展提供了很多必要条件,诸如大量的实践经验、理论原则与工作方法,它们在信息资源管理的很多领域进行了有价值的探索和总结,从而对信息资源管理形成学科体系架构产生了有利影响。图书馆学研究中广泛运用社会学、行为学、心理学等学科的理论和方法,研究读者阅读需求和阅读过程中的心理活动,有利于图书馆更有成效地开展读者服务工作,为读者提供个性化服务。这与信息资源管理中的用户研究有很大的相似之处,随着信息资源管理理论研究实现了以信息系统为中心到以信息用户为中心的转变,用户的角色力量在增强,信息管理越来越重视用户的指向性。
图书馆学、档案学与信息资源管理由于各自研究对象具有其特殊性,因而在管理制度、原则和技术方法上各具特色、彼此独立,学科性质和学科研究也有着显著的差异。
图书馆学一直以来都注重知识的传播、共享和利用,近年来,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更多的图书馆学工作者都将研究的视角集中到数字图书馆建设和高效信息检索、信息共享等领域。图书馆的服务对象是社会大众,其开放程度高,几乎所有的公民都可获得图书馆的资源。档案学最广泛的应用即是在档案室和档案馆内管理档案文献的实践。档案在一定时间内有着较强的机密性,因此,建立保密制度和开放制度是必要的。档案多数为原稿,档案室和档案馆都建立特殊的利用制度,规定档案文献一般不能外借出馆。档案的存毁也有相应的鉴定制度,不同的档案文献归属永久保存、定期保存和销毁三种形式。近年来,信息管理学派与信息系统学派互相融合,两个领域的研究内容交叉性越来越显著,文献互引现象也愈加明显,这种变化一方面说明信息技术、信息系统、信息管理都是密切相关的概念体系,都可以集中在信息资源管理这个母学科下,另一方面也说明随着这些基础学科的发展与完善,信息资源管理理论体系和研究架构也正趋于成熟。
4.信息资源管理、图书馆学、档案学、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的发展趋势
4.1信息资源管理重要性将会越来越突出
信息资源作为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构成要素,作为政府行政内容的重要部分,因此信息资源的有效管理成为企业和政府管理工作的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甚至是改善企业管理和政府职能的核心。随着电子政务和电子商务在我国的开展,信息服务以及对信息活动要素的管理被给予越来越多的重视。尤其对于企业而言,信息资源在企业发展中有着战略意义,信息资源的有效管理有利于发挥信息的社会效益和潜在的增值功能,为实现企业信息化和提高企业经济效益发挥作用。
信息资源管理实践起源于美国政府的文书管理领域,随后又扩展到企业管理和图书情报领域,并形成记录管理、信息系统管理和信息管理三大学派。在理论发展过程中,随着跨学科研究的增强,三大学派逐渐走向融合。近年来,信息资源管理研究方向开始向战略管理和知识管理方向演进。知识管理的产生与发展对信息资源管理学科的完善有着举足轻重的意义,它是一种全新的管理理念与管理方法。知识管理主要包括知识运营即利用知识资产创造价值、知识资源管理以及知识共享机制的建立。在针对知识管理的研究过程中,IT部门和IT员工的激励和学习问题受到了研究者的特别关注,同时随着企业联盟合作的加强和跨地区项目的增加,供应链管理和虚拟团队管理也逐渐成为研究的热点。此外,国内学者借鉴国外信息资源管理协会会议提出的相关研讨课题,开始加强对电子商务、电子学习、虚拟组织、语义网以及Web服务等方面的研究。这些无一不体现了信息资源管理内部多学科融合的趋势日益明显。
信息系统和信息技术是组织开展信息资源管理活动的基础。如何选择、实施、应用信息技术和信息系统,哪些因素会影响最终的成功,如何将“人机”和谐化带来最大效益,这些都是信息资源管理的核心问题。这也从侧面反映出信息资源管理对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学科的依赖。
4.2有效快捷地检索、利用数字图书馆资源将成为重点
利用图书馆获取知识和信息,已然成为人们生活的一种方式。当今社会中,图书馆分为纸质图书馆和数字图书馆,而随着网络的普及,数字图书馆将成为图书馆的主角。因此,图书馆学专业将更充分深入地揭示有关收集、组织、检索和利用文献、信息和知识的规律,尤其是对数字化资源的处理与利用。
国内对于数字图书馆的研究始于上个世纪90年代,所进行的研究主要集中于三个方面。一是基础理论研究,包括数字图书馆的概念、特征、功能、作用等;二是相关技术研究,包括XML语言、元数据、数据挖掘、数据仓储、知识信息导航、数据异构封装等;三是建设研究,包括数字图书馆与传统图书馆的联合与衔接、对馆员素质的要求、数字图书馆新型服务以及所涉及的知识产权问题等。在纯技术和纯理论方面,国内都已经取得较大的进展,但如何将技术与理论相结合,继而运用到资源建设和用户服务中,是国内学者面临的难题。
数字图书馆最富有创造性和里程碑式意义的趋势即是创客空间将与数字图书馆相辅相成。创客空间是具有相同兴趣或爱好的人们将各种想法或创意转变为现实的场所,它是创新2.0模式的典型范例。创客空间顺应了时展要求,可以更好地促进数字资源的共享与利用,它将推动数字图书馆的发展甚至影响数字图书馆发生深刻变革。
4.3将更多的“社会记忆”数字化
档案是历史的原始记录,而随着信息技术的大规模覆盖,档案学研究将更加侧重于如何将文献数字化,即将文献集成、整合到网络上并供人们查阅。电子档案的收集整理、鉴定评价在档案管理中占据越来越重的分量,如何将现代信息技术运用于档案文件管理已然成为相关学者的研究重点。企业档案也成为近年来的研究热点,如何划定企业档案的范畴,如何使企业档案上升到企业文化的高度并得到企业内部员工与社会的认可,成为研究中的主流问题。而企业档案又与知识管理密不可分,两者有着共同的动机和目标,即是实现企业的知识传播、共享与创新。在实践过程中,如何平衡档案资源的共享机制与其自身特殊的保密性之间的矛盾是档案学今后的研究重点。此外,档案研究必定会借鉴相关学科的高端先进技术如数据挖掘技术、3G网格等以促进自身的发展。
4.4复合型人才培养成为主流
随着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网络的发展,全球经济一体化形势的发展,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培养的将不再是纯粹的技术型人才,更需要信息化建设的复合型开发和管理人才,以便进行企业事业和部门的应用系统的开发、维护,进行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换言之,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将更多的致力于培养新型高端的管理人才、IT人才及其综合型的复合人才。
从国内外研究方法来看,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尤其重视技术手段和系统规范的数学模型。但西方研究者注重实证方法,而国内研究者主要依赖于理论研究方法。信息技术的管理会对信息系统的功能产生影响,而信息系统的功能发挥又对信息技术提出了新的要求和标准,两者之间的关系是双重的。信息系统的项目管理和安全管理将成为今后的研究重点,而其依赖的信息技术也势必会产生结构化开发方法、原型开发方法、面向对象开发方法、软系统开发方法之外的新的技术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