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服务管理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信息技术服务管理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信息技术服务管理

信息技术服务管理范文1

[论文摘要]服务已经成为信息技术服务企业的重要竞争优势来源。本文对信息技术服务运作管理中的服务、服务链与服务外包、服务传递、服务质量与服务绩效评价等相关问题的研究与实践状况进行了综述,并提出了未来的研究方向。

1简介

近年来。服务业在全球范围内迅猛发展。已经从制造业下游的“附属物”转变成为重要的主导现代经济的产业。全面、快速地发展服务业也已成为我国“十一五”期间的重要战略目标。随着信息技术(IT)的发展、电子商务环境的日益成熟、国际化运营的深入、企业商务模式的变革、消费者期望的提高以及政府政策的鼓励等众多因素的交互影响。服务需求不断增加,市场竞争也不断加剧。服务企业必须不断进行服务创新,才能赢得竞争优势。IT服务企业是重要的服务组织,包括许多巨型的跨国企业,如IBM.HP、DELL、SAP、Microsoft、Oracle、CISCO等.不仅在服务业中占有重要的比重。更重要的是IT服务企业起到主导经济转型的作用.对传统产业的改造、商业模式的改变以及人类生活水平的提高具有不可取代的驱动作用。我国国务院制定了《2006-2020年国家信息化发展战略》,几乎所有的行业如机械、化工、冶金等制造业,电力、交通运输、金融、保险、连锁酒店、港口管理等服务业,教育、国防、政府管理部门、医院及其他公共管理部门等都需要实施信息化,我国信息化的任务还很繁重,IT服务企业面临着广阔的市场前景。发展我国IT服务业有利于提高国家的整体信息化水平与竞争力。、

对国内许多IT服务企业的调查表明。在IT项目的生命周期中,大约80%的时间与IT项目运作维护有关.而该阶段的投资仅占整个IT投资的20%,形成了典型的“轻服务、重技术”现象。国际咨询调查机构Gartner集团的调查发现,在经常出现的问题中,源自技术或产品(包括硬件、软件、网络、电力失常及天灾等)方面的其实只占了2O%.而流程失误方面的占40%,人员疏忽失误方面的占40%。IT服务管理严重制约着公司的发展。影响着客户的绩效与客户满意度。当前,越来越多的IT服务企业开始关注服务管理,并从单纯提供软件或硬件产品,向提供全面的服务转型。例如,著名IT服务商IBM公司以向商业、政府、科学研究、宇宙空间探索、国防、教育、医学等各个行业提供先进的信息技术服务解决方案为使命。IBM不仅提供信息处理系统、软件、通讯系统等产品.而且还提供全面的IT服务。在服务方面.不仅需要对IT基础架构(包括软件和硬件)、网络环境的管理提供服务.更需要对包括企业资产等在内的业务元素的全方位管理提供服务。IBM服务管理战略由此应运而生IBM公司于2006年了这一新战略,IBM帮助众多企业用户规范其IT服务管理流程。有效控制信息系统成本。简化IT基础架构,有效集成IT与核心业务.简化服务管理体系。无疑。IT服务企业的运作管理具有挑战性.因为产品与服务之间具有许多重要的差异.顾客从服务中获得价值。服务中的无形要素主导了价值创造.顾客参与服务过程,顾客体验成为服务的重要部分同时服务还具有虚拟性与时效性,IT服务企业提品与服务具有交融性与一体化的特点,有些服务通过嵌入式产品来提供.这些服务成为产品的附加模块服务区别于产品的这些特点使得服务企业运作管理具有更大的复杂性与不确定性,适合制造业运作管理的工具并非也适合服务环境。因此,有必要对IT服务企业运作管理的机制及相关主题.如服务的特性与服务需求、服务传递过程、服务质量的评价等进行研究,并建立IT服务企业服务管理系统的模型框架。IT服务企业运作管理的理论可以直接指导我国IT服务企业的服务管理.从而对我国的信息化进程及信息化绩效产生不可估量的作用。

2IT服务企业提供的服务

服务运作是将人力、物料、设备、资金、信息、技术等生产要素(投入)变换为无形服务(产出)的过程。服务运作管理(ServiceOperationManagement)指对服务企业所提供服务的开发设计的管理.对服务过程及其运作系统的设计、计划、组织和控制。IT服务企业包括从事信息、通讯技术及相关服务的组织,其中有的提供硬件产品与服务.有的提供软件产品与服务.有的仅提供咨询服务、实施服务、安装服务、维修服务、信息系统代管服务、其他中介服务,很多研究服务运作及服务营销的学者都对服务给出了相似的定义:一方能够向另一方提供的任何无形的活动或收益.并且不会导致任何所有权的产生服务的提供可能与某种有形产品联系在一起.也可能毫无关联。IT服务企业向顾客方提供的灵活、及时和有效的IT服务是一项经济活动,顾客从中获得价值.但不拥有对服务的所有权。将服务作为服务包(ServicePackage)看待。服务包由实物产品与收益组成,收益包含了感性收益与心理收益感官与心理的收益与提供的服务相联系.服务支持资源的及时到位也是服务的一部分。

IT服务企业须以服务过程为导向、以客户满意和服务质量为核心建立服务管理的指导框架.需要对服务进行一定程度上的分类.IT服务企业所提供的服务包括客户服务与IT服务客户服务包括客户关系管理与一些事务的服务,涉及客户接触模型.且与IT服务密切关联。IT服务不仅要监控计算机软硬件、网络及数据库等IT部件.而且要收集IT服务质量管理信息以及IT系统满足需求能力的信息客户服务存在不同的顾客接触程度因而.IT服务企业中的服务运作机制势必要比其他服务企业复杂得多研究IT服务企业中的服务运作机制.首先必须对服务进行分类与建模确定核心服务与不同等级的从属服务,采并取相应的策略

2O世纪80年代末,英国商务部为解决“IT投资、采购与服务质量不佳”的问题而组织开发的IT基础架构厍(ITIL:InformationTechnologyInfrastructureLibrary)于2005年5月被国际标准化组织认定为ISO20000标准。ITIL将IT服务管理分为服务支持和服务提供.主要包括1个职能中心服务台以及10个核心流程:配置管理、故障管理、问题管理、变更管理、管理、服务级别管理、IT服务财务管理、能力管理、IT服务持续性管理、可用性管理,以ITIL为核心形成了IT服务资源管理与使用方法体系。IBM公司就是ITIL的贡献者与实践者.ITIL在欧洲和北美等信息化程度较高的国家和地区已经得到了广泛的关注和应用.在我国还处于发展初期1T基础架构库连同下一代Web服务基础架构SOA(ServiceOrientedArchitecture,面向服务的架构)主要针对外部服务供应商、专家和专业技能供应商所提供服务的管理及集成.采用标准化的ITIL.可以方便地创建开放的、关注流程的、以服务质量及客户满意瘦为准绳的IT服务运作机制。但对服务企业的客户服务特征关注不够.与客户业务应用需求集成不够,偏重于IT资源服务将服务组件扩展至应用业务过程层次,业务组件有利于从信息系统规划与分析、设计阶段开始建立通用的信息系统业务组件的概念只是IT服务企业服务概念的一个方面.仅反映了实物产品模块。系统地对IT服务企业中的服务包进行分类及建模的文献并不多见.对IT服务企业的服务包进行分类与建模是服务运作的基础

有形产品的设计需要设计产品及其工艺过程.而服务与服务过程的并发性.决定了服务的创新需要不同的过程设计方法.服务企业需要武装过程的使能器。这些问题将在服务传递过程模型中研究

IT服务企业服务运作中.服务与软件及硬件密切相关.所提供的服务是服务包。既包括了一系列的系统解决方案,又包括给予顾客的感官体验、心理上的收益,对顾客行为的有利影响以及友好的合作气氛等服务包的设计与服务过程的开发同时进行.服务包呈现递增式变化.服务人员(知识型员工)的培训对服务包具有重要影响,服务的运作机制无法形成知识产权。IT服务运作中既包括基于设施的服务业务.也包括基于区域的服务业务,还包括客户支持服务:既有交易前服务,也有交易中服务,还有交易后服务;既有核心服务,又有附属服务:既有客户服务,又有内容服务;既有远程服务。又有现场服务

3服务链及服务外包

企业宏观环境的变化以及竞争的加剧使得IT服务企业运作模式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企业间业务协同在增加,企业更加关注核心能力。IT服务企业借助于服务链.与合作伙伴紧密协同.更好地向顾客提供一系列的服务例如.世界最大的企业应用服务商SAP公司依靠合作伙伴来参与ERP系统集成、实施与传播。SAP公司有4种类型的合作伙伴:专业服务公司作为联盟伙伴、提供硬件及基础结构作为平台、提供数据库系统的技术伙伴、以及与SAP软件相互补充的集成伙伴。SAP的联盟合作伙伴有安达信咨询、CSC、EDS、HP、IBM、毕马威、德勤、普华永道等,SAP中国也将广泛地发展和合作伙伴的协作关系纳入工作重点,从项目管理、质量保证、知识传递三方面全力支持合作伙伴队伍.建立服务链向顾客提供全面的IT应用服务。国内的ERP软件巨头用友、浪潮、金蝶也建立了自己的生态服务链。服务链是将供应链的基本理论和思想引入到服务业.更加强调顾客需求,强调针对需求及服务特征而做的服务延伸

IT服务外包业务在迅速增加。IT服务外包(ITService0utsourcing)是指用户在规定的服务水平基础上,将一部分信息系统业务(主要包括电脑、网络、服务器、各种应用系统等的维护)以固定的价格委托给专业服务商,由其管理并提供用户所需的信息技术服务IT应用系统的运营阶段成为IT应用系统生命周期中的关键阶段.IT服务企业的服务管理将遍及应用系统的全生命周期。对IT服务企业来说.前端服务过程的质量直接影响到公司的服务品牌.前端服务过程的外包可能有利于企业关注核心业务.但必须使顾客获得增值的服务。

提出了识别海外服务外包的复杂性以及识别外包战略给企业带来内在挑战的两个概念模型指出:对于外包前端业务过程的最新供应链动向,现有理论及文献几乎没有提供满意的解释。使用了Sridhar和Balachandran建议的一个模型.确定了服务外包现象的影响因素。提供了识别直接接触顾客的任务是否可以外包的框架.开发了公司选择服务外包的准则的理论框架

国内研究服务外包的文献大都集中在世界经济与国际贸易领域,如,指出:发展国际服务外包可以提升我国现代服务业的发展水平.提出了我国发展国际服务外包的若干思路。对服务外包贸易的概念、特征及其发展前景进行了研究.并尝试提出若干政策建议

总之.针对IT服务企业服务链及服务外包这一服务运作模式的新变化.可参考的文献十分缺乏。运用企业扩展理论。建立IT服务企业的服务链运作模式.构建其服务外包决策准则框架等服务运作战略问题直接关系到IT服务企业使命及目标的实现.关系到我国IT服务行业的生存与发展

4服务传递过程的设计

服务过程的研究最早可追溯到服务营销理论诞生的初期.主要是从服务定义的角度来刻画服务过程,如麦克卢~(Mcluhan)曾经指出:“服务过程就是产品。服务是一种过程而非实物”;格鲁诺斯(ChristianGronroos)定义服务为:“一般是以无形的方式……可以解决顾客问题的一种或一系列行为”。后来.从服务分类的角度研究服务过程美国亚利桑那大学教授蔡斯(RichardB.Chase.1978)依据顾客和服务体系的接触程度。把服务过程划分为高、中、低3个层次;施曼纳教授(RogerW.Schmenner)提出服务过程矩阵.根据服务性企业的劳动密集程度、顾客和服务人员相互交往程度、服务定制化程度来认识服务.过程矩阵中的不同企业,其面临的管理问题各不相同:克里斯托弗.H.洛夫洛克(ChristopherH.Lovelock,1984)以“标准化”和“顾客化”来定义服务过程的两个极端以肖斯塔克的研究为代表,标志着服务过程研究进入深化阶段肖斯塔克(1987)撰文“通过结构变革进行服务定位”指出:服务过程是结构元素.服务过程应考虑“复杂性(complexity)”和“歧异性(divergence)”,通过降低服务过程的复杂性和歧异性改变服务过程结构。认为服务过程的标准化以及服务过程中技术水平的提高能够带来服务创新而建立服务过程模型有助于降低服务过程的复杂性与歧异性,也有利于服务的创新。服务过程建模的文献较少,服务过程建模多采用服务蓝图法.通过识别服务过程,标记可能出现服务失败的环节。及早提出服务补救措施.并为每个过程设立时间标准.直观展示服务全景。然而.服务蓝图法对服务的表示都是基于图形的手工建模.随着服务系统流程日益复杂.服务所需资源的增多,服务提供过程的跨组织化(服务链,后文要提及),以及服务运作与顾客的接触、互动性的增加等.单纯依靠服务蓝图已经不能满足需要。在服务蓝图中运用了结构化模型.中提及CongramC与EpelmanM采用结构化分析设计技术建立了服务过程的形式化模型.但是结构化模型仅适合建立静态的模型除了基于流程图的建模工具之外,质量功能展开(QFD)tE有助于服务过程的创新与改进。

顾客需要的不仅是企业的软件或硬件本身.而是整体的服务解决方案.且整体解决方案的实施往往是分阶段、分模块滚动进行的服务过程势必伴随着顾客体验过程(尽管也存在独立的顾客体验)。如很多ERP服务商向用户提供“会议室驾驶舱”的体验.让用户充分体验ERP系统的运行特点与操作.借以形成良好的培训基础。对顾客体验理论进行了研究,指出:不同的服务业.或同一类服务业中不同的服务提供商.带给顾客的体验也会不同。lT服务企业的顾客体验过程有很大的行业相似性.顾客体验融于服务过程,顾客体验的不仅是产品.也是服务.顾客体验对服务品牌的影响很大。成功的IT服务企业需要集成化的服务过程管理.需要融人顾客体验过程,需要考虑企业变革因素,考虑顾客行为与顾客现状.并影响顾客行为,推动企业变革因此根据IT服务企业特点.建立融合顾客体验的基于服务链的集成化服务传递过程是IT服务企业运作管理的重要课题

5服务质量的管理与服务绩效评估

詹姆斯·A·菲次西蒙斯(JamesA.Fitzsimmons)从服务质量角度分析服务过程的控制。通过建立一种反馈控制系统.将系统输出结果与标准相比较来控制过程。对服务过程质量管理的忽视会造成服务失误,服务质量具有较强的主观性.服务质量难以保持稳定和一致,服务传递过程中员工与顾客的沟通.员工的态度、技能等都会影响服务质量,进而造成服务失误。服务质量取决于服务过程质量.服务质量会带来卓越的业务绩效。运用质量回报法,针对财务指标衡量服务质量改进的绩效.提出了指导餐饮业改善服务质量的框架。分析了服务质量及其评价标准特征,通过服务补救提升服务质量.介绍了服务补救策略实施的具体运作技术。

关于服务企业服务质量方面的研究文献并不多见.IT服务企业服务质量研究文献更少美国信息系统审计与控制基金会(InformationSystemsAuditandControlFoundmion.ISACF)以及信息技术管制学会(ITGovernanceInstitute.ITGI)开发了IT管控目标模型(ControlObjectivesForInformationandRelatedTechnology.COBIT)。该模型对信息资源进行管理与控制.模型的主体部分是模型框架.它解释了IT流程传递业务需求信息和控制IT的机制。给出了度量信息系统全生命周期各过程安全、可靠与有效的指标体系,指标体系可以评价信息系统的性能.帮助用户了解信息系统的运行状态、系统的薄弱环节,能够有针对性地确定解决方案。但该模型并未涉及IT服务企业事务服务方面的服务质量.如果说它涉及IT服务企业提供的产品.也只是涉及通用的信息系统与信息资源。定义了IT服务的服务质量数,以度量整体服务的质量特性,完善了IT服务质量参数.但只是提高了IT服务的粒度而已。也未涉及IT服务企业事务服务方面的服务质量IT服务企业服务提供过程一般是按照阶段里程碑方式.每个环节都需要严格的质量控制服务过程的评价与改进更是离不开服务质量的研究。:

服务承诺度(SGS)是服务质量管理的关键概念.服务质量对业务绩效有重大影响。针对IT服务企业的行业特点.开发IT服务企业服务承诺度体系。将IT服务、客户服务结合起来,以服务过程为主线,关注顾客、员工.建立基于服务链的服务绩效评价模型.以实现对服务过程的改进.获得卓越的业务绩效

6结论

服务具有虚拟性、时效性、体验性与伴随性等许多重要的不同于有形产品的特征.那么针对制造业的生产与运作管理理论与方法就不能完全适用于IT服务运作管理。IT服务企业的服务较一般服务更加复杂.以下问题使IT服务运作管理面临挑战:

(1)适应服务包的特性与变型创新.构建IT服务企业动态、柔运作机制:

(2)识别服务运作过程中的不确定因素。及其服务外包决策的权衡:

(3)IT服务企业服务传递过程的标准化与柔性化的问题.以及顾客行为、顾客接触与沟通、顾客体验要素对服务传递系统的影响:

信息技术服务管理范文2

在这个对信息技术需求越来越广泛的时代,图书馆也面临着一个问题,那就是怎样可以高效的给读者提供所需信息与服务。数字图书馆的发展建设也就给系统管理人员带来了很多问题,需要一个能将系统管理、应用服务管理、服务监测等动能集于一体的服务管理系统。当前,图书馆的工作人员也已经认识到了服务与管理的重要,在数字时代需要不断的探索与运用信息新技术,争取改革开发出一套完善的服务模式和管理模式。

1.信息技术与数字图书馆

近几年以来,基本上的图书馆都实行了数字化的转变,这不单让图书馆的资源得到了增加,同时,也让信息技术得到了不断的发展与更新。信息技术使用到了数字图书馆中,大大提高了数字图书馆的服务效率、服务方式、管理效率等。在信息技术下的数字图书馆用户可以直接购买需要软件的使用权,还可以直接在“云端”购买软件的虚拟应用。信息技术系统作为一个虚拟资源库,数字图书馆可以通过网络直接购买云服务商所提供的IT外包管理服务,保证数字图书馆的用户能够随时访问云平台并获得即时检索的信息。

2.在信息技术中图书馆服务的变化

2.1服务的面向性扩大

传统图书馆在服务中受到时间、空间、载体等原因影响,提供的服务群体稳定、地域范围小、拥有不小的局限性,读者也只能选择在规定时间内就近阅读。随着信息技术时代的到来,在信息技术下的图书馆将不再受到时间、空间等因素的影响。信息存取与网络传输技术的广泛使用和各种新技术的不断应用与探索,让图书馆为读者提供了无限延伸地域,无时间间隔的服务,而且还可以将互联网功能用到应用了信息技术的图书馆中,这可以让读者到达任何地方获取信息[1]。总体说来,在应用了信息技术的数字图书馆中服务的群体范围将由小地域扩大到整个互联网。

2.2服务形式多变

在传统图书馆服务中纸质文献借阅是作为最基本的服务形式[2]。在如今借书、还书、现场翻阅的这种单一服务形式已经无法满足广大读者的需求,所以,图书馆想跟上信息时代的发展,图书馆使用新技术、新服务形式已经是事在必行了。目前,大多数图书馆都已经成功转型成了数字图书馆,把传统借阅与数字文献综合起来形成新型的图书馆服务模式。在信息技术下的图书馆服务模式也逐渐变得多样起来,读者可以根据自己的喜爱选择不同的阅读。比如,提供最先进的电子设备阅读、提供休闲区阅读、提供电子阅览室阅读等。这些种种的新服务方式都来自于信息技术和新服务理念。

3.图书馆在信息技术下的服务管理系统转变

3.1服务与应用管理的转变

应用管理是建立在系统管理之上的,应用管理着模块管理中的每一个应用信息。比如,

HTTP应用、FTP应用、关系数据库应用、Z39.50应用、全文搜索引擎等相关应用[3]。经过记录每个应用的安装、版本、配置、备份、数据等信息,达到对信息的快速查询。然而,服务管理则是建立在应用管理之上的,一个服务将由一个或多个应用组成,可以独立的对外进行服务。比如,数字图书馆门户服务就可能由统一认证、资源调度、统一检索等应用组成,其它整合了文学论文、教学参考、参考导航等诸多服务。建立起合理的应用与服务之间的相互对应和依赖关系,对管理维护有着不小的帮助。

3.2管理系统的采用的转变

在信息技术下的图书馆服务管理系统中以IBM的TIVOL和HP的Open View这两个软件管理为主,其中包括了系统管理、资产管理应用管理等模块[4]。HP是使用智能收集关键服务系统的性能数据,然后对日志记录、时间标准等数据进行集中分析与出来。LCF与HP的方式不同,它是通过提供服务来维护被管理节点上的管理环境,当新的管理需求以管理策略的方式分发到被管理节点上,再由LCF服务解释管理需求,并且回到Gateway上申请完成此功能所需要的产品代码,再下载到本地的缓存进行执行。在数字图书馆的服务管理系统中下载安装好后,可以很好的保证监测系统的安全,进而免去服务器的性能的损失。通过软件的模拟系统管理员可以对服务器实施远程诊断,给出有故障服务器原因以及当前服务性能,保证服务好所期望的可行性与运行状态,从而保证图书馆能给更好的为广大读者提供信息阅读。

信息技术服务管理范文3

[关键词]电子信息化;政府管理;行政

doi:10.3969/j.issn.1673 - 0194.2015.18.119

[中图分类号]D630;TP3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0194(2015)18-0-01

面对信息技术和信息社会的挑战,世界各国均致力于发展政府信息化的政策,希望借助电子化政府提高国家竞争力。我国政府的上网工程也于1999年开始启动。政府上网不仅涉及技术,更触及了一种以信息为标志的崭新的管理方式,我国行政信息化建设过程中还存在很多问题,鉴于此,本文对电子信息技术在我国政府管理与服务中的应用问题进行了有效探索。

1 政府行政信息化的含义

行政信息化应当包括对行政工作人员的信息技术和知识的普及。行政机关要考虑如何达到对于法律和公众要求的行政信息公开问题,这一过程的实现实质上从另一个层次要求行政机关及时收集、处理并利用与其职权相关的信息。而在行政信息活动中必然要求公务人员普遍掌握信息技术和信息处理、分析、利用的有关知识。

2 政府行政信息化的基本内容

行政信息化的基本内容就是在行政机关普及信息,包括信息的硬件建设和软件建设。行政信息化的硬件建设指与行政信息化有关的信息设施设备的普及。这些信息设施设备包括了计算机及其联网设施设备、通信设施设备等信息技术设施设备的建设,以及相关信息技术的引进等。行政信息化的软件建设指与行政信息化有关的人才建设,不仅要会信息技术操作,还要会用科学思维来收集、处理、分析和预测信息。行政主体在行政信息化建设中应重视行政公务人员的信息化能力建设,这种能力实质上包括了行政信息的收集、处理、分析和决策能力,是行政信息化过程中的软件资源,是实现行政信息化的重要而又关键的保障。

3 我国电子信息技术在政府管理与服务应用中存在的问题

从我国政府全系统信息化建设情况看,存在的主要问题,一是基础差、起步晚、投入少;二是网络不互通,信息孤岛现象严重;三是未能妥善处理建与用的关系;四是重复投资、重复建设的现象依然存在。尤其是应用系统采用不同的标准和技术规范,未能形成全国性的通用业务软件。这些都制约了我国全局行政系统信息化建设整体效益的发挥和建设工作的进展,需要我们在今后的工作中认真研究解决。

4 我国电子信息技术在政府管理与服务中应用的有效途径

4.1 进一步深化政府行政管理信息化工作重要性的认识

政府信息化既是一项基础性工作,也是一项全局性工作,体现在政府行政管理工作的各个方面,贯穿政府行政管理工作始终,因此必须全员重视,全员参与,相互协作,共同推进。只有真正做到信息化与业务的融合,将技术与业务融为一体,我们的信息化工作才有成效,业务工作水平才能得到提升,才是真正意义上的国家行政管理信息化。信息化不与政府业务充分融合,信息化就没有生命力;政府业务不与信息化充分融合,政府业务就没有发展力。

4.2 提高信息化应用水平

以政府网站建设为重点,进一步提高公共服务能力以提高政务信息公开的规范性和及时性、保障在线服务的有效性和实用性、增强公众参与和互动效果等为重点,加强政府网站建设,建立健全网站内容保障工作机制,进一步完善服务功能,丰富服务内容,创新服务方式,扩大服务范围,不断提高为社会公众服务水平。

以内部管理平台建设为重点,进一步提高工作效率。加强政务信息系统建设,深化日常办公、公文流转、财务及资产管理、人事管理、档案管理、局务公开等内部工作的信息化应用,积极推行无纸化办公,规范工作流程,降低行政成本,提高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

4.3 加强对信息化工作的统筹协调和指导

按照国家信息化发展总体部署,立足我国行政管理事业改革发展,根据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合理规划政府业务信息化发展总体目标,明确不同时期、不同阶段的工作任务和工作重点,科学设计总体技术方案和实施方案,统筹协调不同地区、不同业务、新旧系统之间的关系,加强分类指导,分步实施,整体推进。

建立健全由总局负责制定、各地方局积极参与的全系统统一的政府行政管理系统信息化标准体系。建立政府行政管理信息化标准体系应用制度,加强在信息化建设工程的各个环节的标准化审查,建立标准执行监督检查机制和标准符合性测试环境,为实现系统互联互通、保障政府行政管理信息化稳步发展打好基础。

5 结 语

借助信息化系统,及时建立新型行政管理系统,对于贯彻党的各项指导方针,促进政府行政管理行为的廉洁高效,规范统一行政管理行为,进一步提升行政管理水平,无疑具有重要现实意义。因此,本文主要探索了实现政府行政信息化的有效途径,以进一步推进政府行政管理方式的改革。

主要参考文献

[1]郭志,赖伟中.世纪末的聚集――信息时代的文明变迁[M].兰州:甘肃科学技术出版社,1998.

[2]孟庆国,樊博.电子政务理论与实践[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6.

信息技术服务管理范文4

关键词: 信息技术 班级博客 知心Email 班级QQ群 主题班会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与普及,以多媒体为辅助手段的现代教育技术普遍被应用于各学科的教学之中,并展现出了巨大的优越性,同时它也为新时期的班主任管理工作搭建了新的平台。班主任工作繁杂琐碎,常常忙得身心疲惫。那么如何利用信息技术提高班级管理水平呢?近年来,我在班主任工作中积极应用信息技术辅助班级管理,大大节约了时间成本,有力提高了班级管理水平,达到了良好的教育效果。

一、班级博客,让学生成为班级管理的参与者。

通过与学生沟通交流,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是班主任工作中最重要的一项内容。而时间与空间上的限制,让我感到力不从心,但又找不到合适的解决方法。在一次查阅资料的过程中,看到了一位教师利用网络进行班级管理的经验,我突然眼前一亮:何不建立一个班级网站,把班里大大小小的事情通过这个平台进行管理呢?考虑到高中生的实际情况,我将个人的QQ空间做了班级博客,动员学生都加关注,还邀请了几个学生管理。

起初,我只是将一些事务性的工作写到博客日志中,无法引起学生的兴趣,学生参与的积极性不高。后来我逐步将自己上学时的一些学习方法,以及对班级、学校和社会上发生的一些事情的看法,尤其是学生最关注的一些事情也写到博客中,邀请学生发表见解,逐渐地参与的学生多了起来。再往后,我发现有学生主动就班级中某些现象、关心的问题在博客中进行讨论;班干部开始主动利用博客进行工作;课代表将近期要完成的作业也到博客中;每次月考后总有学生要在博客上写上几句话的总结或感言,跟帖的学生蜂拥而至;慢慢地博客中出现个别家长的声音……今年高考结束后,我及时通过博客开导、鼓励落榜的学生,使他们快速地摆脱高考失利的阴影,重新找回自信。

班级博客,打破了空间和时间的限制,增强了学生的集体意识和班级凝聚力,实现了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乃至教师与家长之间的相互交流、共同进步。

二、“知心Email”,让班主任成为学生的大朋友。

进入青年初期的高中生,独立心理、逆反心理增强。他们中有的人情绪不稳定,多变化,不易控制,可以说软硬不吃;他们自觉不自觉地向老师关上心扉,这给高中班主任的教育工作带来一定的难度,而网络的一个很重要特点是隐藏身份。通过网络,感受不到压力,在平等的气氛下学生才愿意将自己内心的真实想法、真实感受说出来,和老师交流,方便我们了解学生、帮助学生。

在利用博客进行班务管理的过程中,我发现有些学生不愿把自己对某些事情的想法发表在博客中,让全班学生都看到。于是我在班里公布了我的电子邮箱,并给它起了个好听的名字:“知心Email。”我告诉学生:不论有什么问题或困惑,都可以给我写信,可以匿名,只要你写信给我,我一定及时回信。于是,每天上完课回到办公室,第一件事就是看看有没有学生给我写信,并抽出时间及时给学生回信。从一开始的“怎么学好数学”,到“老师,我对你有意见”,到后来的“老师,我早恋了”、“老师,如果考不上我该怎么办”……一封又一封发自肺腑的感人信件,让我真正了解了学生内心的真实想法。不论收到什么内容的信,我都站在学生的角度去理解,真诚地给学生回信,为学生保密,对于匿名信我从不问是谁写的。

从开通“知心Email”后,学生与“老班”的距离越来越近了,班里过去许多“疑难杂症”治好了,学生对待班级事务更热心了,班级管理比以前轻松了。“知心Email”为网络环境下的班级管理提供了情感保证,为创建良好班集体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三、班级QQ群,让学生成为班级事务的决策者。

现在学生大多喜爱上网、喜欢在QQ上交流。充分利用网络的交互性是信息技术参与班级管理的一大特色。为了及时与学生交流,我通过QQ设立班级群,利用学生课余时间,和学生进行一对一、一对多和多对多的交流和互动,学生可在群上发表自己的观点,与大家一起讨论。学生在生活、学习中遇到各种困难,也可随时与同学、老师交流。这种网络交流的双方身份具有隐蔽性,教师不会给学生造成居高临下的心理压力,即使胆小、内向或害羞的学生也乐于参与网上讨论与交流,可以使受教育者大胆说出自己的想法和观点,方便教师了解学生的内心世界,及时调整教育措施。

在制定班级规章制度时,我将所有拟定好的制度,先放在QQ群中,让学生讨论,在充分听取学生的意见后,形成最终班规。因为制度是学生共同讨论制定的,所以在执行的时候得到学生的一致认可。有一次周末,班里的两名学生为了一点小事争吵起来,进而导致动手打架。得知此事后,我非常生气,立即将两名学生叫到办公室,准备通知家长协助处理。当两名学生站到我面前时,我一肚子的气好像全没了,并且想出了一个好主意。我让两名学生回去继续上课,放学后,我在QQ群上就此事发起了讨论,让全班学生都来发表意见,应该如何处理。在学生激烈的讨论后,对两名学生形成了处理意见,两名学生也心悦诚服地接受了。还有很多事我都利用周末时间和学生在QQ群上讨论,一起决定。

班级QQ群,让学生充分参与班级重大问题的决策,更好地促进班级建设和学生成长,增强了学生的主人翁意识,使班级形成了健康向上的舆论,促进了良好班风的形成。

四、多媒体环境下的主题班会,让学生尽情展现才华。

班会是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的主阵地。好的主题班会对学生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和良好习惯的养成具有重要意义。但是传统班会课模式呆板,教育内容枯燥,学生参与的兴趣不浓。将多媒体辅助手段引入班会课后,极大地提高了学生对班会课的兴趣,班会课的质量也显著提高。

信息技术服务管理范文5

[关键词]现代;电子信息;新技术;水利;管理;服务

doi:10.3969/j.issn.1673 - 0194.2016.18.124

[中图分类号]TV22-3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0194(2016)18-0-01

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世界面临水资源紧缺的问题,因此合理开发和利用水资源成为各国经济发展需要解决的问题。实现对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需要转变原有的水力资源管理理念及管理模式,合理借助现代电子信息新技术,在应用现代电子信息新技术的前提下实现对水资源的信息化管理,保障水利资源的有效开发和利用。

1 现代电子信息新技术在水利信息管理服务中的重要性

1.1 实现对水利信息管理服务的科学判断

通过现代电子信息技术能够实现对水利资源信息的合理采集、输送以及存储,并对采集的信息进行科学判断,进而做出重要的决定。传统的水利资源信息管理具有信息收集的滞后性和不准确性,由此很可能会加重水利灾害。而应用现代电子信息新技术能够实现对水利信息资源的科学准确判断,加强对水利资源信息的有效传输、应用。另外,现代电子信息新技术还能够实现对水利资源的信息化管理,在合理分析、判断的基础上制订出有效的水利信息管理方案。

1.2 实现对水利资源的优化配置

水利资源信息管理工作的重点是实现对水资源的合理开发和利用,但是伴随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水资源紧缺的情况日益严重,因此要求有关人员要在开发水资源时注重对水资源的合理优化配置。应用现代电子信息新技术能够富有效率地完成对水资源信息的收集和操作。

1.3 实现水利资源行政管理服务现代化发展

现代电子信息新技术通过计算机网络平台实现对水利信息资源的整合,在水利资源信息采集、运输、存储等各个方面全面实现自动化管理,有效避免原有水利资源信息人工操作管理的弊端。

2 现代电子信息新技术在水利信息管理服务中的应用

2.1 物联网技术在水利信息管理服务中的应用

物联网技术在水力资源的建设管理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是现阶段水利信息采集、传输和管理的重要手段。随着水利资源管理系统的不断完善,我国水利资源管理部门基本构建了完善的信息管理平台,通过信息管理平台能够对我国各地区水利信息进行查询,实现对各个部门水利管理,把握最新的水利信息管理动态。物联网技术在现阶段水利信息管理中应用的主要功能表现在以下几方面。第一,通过应用物联网技术能够在水利信息管理系统中设置传感器节点以及RFID设备,从而实现对水利信息的智能化采集和感知,在了解水利情况的基础上制定出水利信息的合理采集措施。第二,物联网技术能够实现对水利信息的智能化处理,进而更好地实现对水利信息的管控。物联网技术相关的云计算能够模拟出水资源的调度、受气候变化影响以及市场共发展情况,进而构建一种灵活性的水资源应用开放平台。

2.2 遥感技术在水利信息管理服务中的应用

遥感技术主要是指应用对地表物体的发射感知以及发射电磁波获取有关信息,遥感技术在水利资源管理中的防洪、执法等工作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尤其是在防洪抗灾中得到广泛应用。通过遥感技术能够对洪涝灾害地区进行宏观的监测,并能够对受灾面积、洪水可能持续的时间等灾情做出及时的反馈,为有关防洪减灾决策部门提供必要的决策依据。在现代电子信息新技术的发展下,遥感技术在水利信息管理中的应用发展趋势日渐突出,体现了多种特点。第一,集成化特点。表现为遥感技术能够对获知的数据信息进行集合,并在和其他技术系统结合的同时有效实现遥感技术和外部系统之间的对接。第二,数字模型化特点。在遥感技术的应用下能够对水利信息管理制作图像来进行分析,这种分析往往需要借助模型来实现。为了充分发挥出遥感技术的数字模型化特点,在应用的时候需要设定统一的标准要求,充分发挥出遥感技术的自身优势。

2.3 GIS技术在水利信息管理服务中的应用

GIS技术对于实现水利信息的自动化管理具有重要的作用,突出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能够反映出水利资源信息管理所在的地理坐标,对水利资源所处地区的地形、地貌等信息进行反映;第二,能够展示水利专题信息,在专题信息平台上能够充分反映水库、水闸和测站等水利工程信息;第三,能够充分发挥统计分析功能,应用GIS技术能够对复杂的水利信息进行精确化计算,包括水情预报、水灾预警等。

2.4 卫星定位技术在水利信息管理服务中的应用

卫星定位技术是在原有的空间技术、计算机技术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新技术,能够对水利信息服务管理所在位置进行正确定位。卫星定位技术在水利信息管理中的主要应用在抗洪抢险、防洪减灾等工作中,实现对水利灾情的准确定位。通过卫星定位系统能够将洪涝灾害险情及时汇报给有关人员,从而使其有效采取措施及时控制灾害的影响范围。

3 结 语

现代信息新技术的发展对我国水利信息管理工作具有重要的作用,能够对水利信息进行快速的采集、收集、存储和管理,推动水利信息化管理工作的快速发展,实现我国水利信息管理的电子化发展,因此,需要引起有关人员的重视,加强对各种信息新技术的开发和应用。

主要参考文献

信息技术服务管理范文6

【关键词】图书馆 移动信息服务平台 设计 应用

1.泛在图书馆理念的概述

泛在图书馆这一词汇是近年才出现的,目前对于该词汇还没有一个明确的定义。

1.1特点

相对于传统图书馆,泛在图书馆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特点:第一,即时性和全天候的信息服务。第二,快捷且方便的个性化服务。第三,具有良好的交互性和开放性。

1.2服务模式

第一,移动图书馆,该模式主要是通过手机短信与WAP网站来实现其服务的。利用手机等移动设备来进行图书馆资源的访问。第二,基于云计算所实施的服务,用户通过云计算虚拟平台不仅可快速完成其工作,同时还可实现数据的共享。

2.图书馆移动信息服务平台的设计与应用

2.1图书馆采取移动信息服务平台的价值

第一,宣传渠道的扩大,具有效率高、实时性和互动性强以及受众广等优势,打破了传统的服务模式,有利于图书馆的宣传。第二,人性化的服务。这种服务方式不会受到时空的限制,可使用户在任何时间和任何地点获取信息,提高了图书馆的服务质量。第三,促进了大众阅读,便于数字化服务的拓展。第四,图书馆通过移动信息服务平台,根据不同人群的实际需求为其提供相应的信息资源,以此提高大众的文化素养以及思想道德品质。

2.2图书馆移动信息服务品台的设计与应用

(1)用户需求的分析

在构建移动信息服务平台时,除了要基于科技进步和图书管自身服务的发展情况以外,还应认识到用户的需求才是其产生的真正动因。

(2)设计原则

在设计移动信息服务平台时,应遵循以下原则:第一,界面友好,且具有良好的扩展性与兼容性。第二,可提供互相交流的功能。第三,支持非结构化的补充数据业务、手机短信息服务以及无线应用协议等各种接入方式。

(3)移动信息服务平台

用户利用手机运营商所提供的数据链接将其手机接入到Internet,通过手机浏览器来直接进行WEB网站的访问,该系统平台除了包括数据库、图书馆WEB门户网站、WEB服务系统、电子资源以及其他集成系统外,同时还包括手机WAP服务系统与手机短信服务系统,其平台框架如下图所示。

该系统平台是在B/S架构的基础上设计的,该平台主要分为三个层面,即表现层、核核心层与业务层。

第一,表现层。该层是管理员与读者访问的门户界面,主要包括两个系统,即手机短信服务系统和手机WAP服务系统。其中手机短信服务系统是由短信后台管理、手机注册、短信推送以及短信服务的定制等所构成的。在应用过程中,用户通过手机注册来定制相应的服务,将读书信息和管理员审核注册进行有效地结合。在手机短信服务系统中,通过系统和图书馆集成管理系统交互数据,将读者所定制的内容进行存储,接着再从读者在系统中所注册的信息数据库中获得其手机号,将其定制信息发送于读者手机上。手机WAP服务系统作为图书馆WEB门户网站的延伸与扩展,通过Internet与手机移动通信系统的连接,使读者能够利用手机WAP来访问网站。

第二,业务层。其主要是由图书馆电子资源数据库、图书馆集成管理系统以及WEB门户网站所构成,利用协议访问,对核心数据库中的数据进行整合,从而提供图书馆所需的服务,进行信息资源的保存、查找、删除以及修改等。

第三,核心层。该层主要是由馆藏电子资源、馆藏文献数据、WEB网站数据与用户信息所构成,在移动信息服务平台中该层主要是为读者提供相应的信息、资源以及数据等。

该平台的设计合理、使用方便且功能全面,在实践应用过程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其适应性较强。根据不同图书馆的需求,可对其进行简要地扩展或者修改,便于二次开发。随着移动通信技术的不断发展,手机功能的完善,图书馆在今后发展过程中,还应该构建一个多层次、开放式、更全面且效率高的服务信息平台。

参考文献:

[1]茆意宏.我国图书馆移动信息服务的现状与发展对策[J].大学图书馆学报,2012,30(2):35-41

[2]郑秋焕.泛在图书馆理念下的图书馆移动信息服务研究[J].中国校外教育(基教版),2013,(1):27

[3]茆意宏.面向用户需求的图书馆移动信息服务[J].中国图书馆学报,2012,(1):76-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