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体育管理科学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体育管理科学范文1
【关键词】:教学计划 学新观念 兴趣教学
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现代生产和生活方式的不断提高,导致了人们新陈代谢水平的降低,视觉、听觉、方位觉、灵巧、力量等出现了退化,高能高脂肪食物的过多摄人,学生运动量的减少,使青少年、儿童身体素质有进一步下降的趋势,肥胖型和豆芽型体质不断增多,直接影响着人类作为生物的进化发展。体育课程的现状,亚待体育课程的改革,在此基础上,原有的教学大纲,已不能适应学生发展的需要。因此,怎样上好新时期的体育课,如何才能培养学生对体育课的兴趣,如何才能使学生的身体素质和身体健康进一步提高,是摆在每一位体育教师面前的一个难题。
一、 因地制宜,结合学情,制定合适的教学计划与内容
教学计划是教学的总方向,体育课教学计划应根据不同地区、不同年龄的学生,各地各学校的教学条件,制定出适合学生的教学计划与教学内容,是上好体育与健康课的第一步。
在教学计划中,教材是一堂课的依据内容,而组织教法是如何上好一堂课的重要保证。因此,必须认真钻研教材,研究教法,才能更好地上好一节课,提高课堂教学效果。钻研教材、熟悉教材、研究教法是提高体育课堂教学效果的重要一环,体育教师应认真钻研教学大纲和教材、明确教材的意义、任务、特点、内容及要求,不断总结教学经验,根据教学任务、对象,抓住教学关键,突出重点、难点。由浅人深,由易到难,循序渐进,因材施教,充分发挥教师的主观能动性和学生的积极性。以学生为主体,以愉悦身心为前提,以达到锻炼学生身体,增强学生体质为目的,才能更好地达到完成教学任务和提高体育课堂教学的效果。
二、树立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新观念
学生是主体,是教学对象。
一堂课的教学效果如何,主要是学生的学习情况如何,掌握认识情况如何,而不是教师讲解的情况和示范动作如何,当然正确规范的动作示范和生动形象的讲解也是提高课堂教学效果的最基本、最首要的条件,这就要求教师在备课时要充分考虑到学生的具体情况特点和差异,根据他们的特点,去组织教学,必须想方设法让学生积极参与到体育教学中,认真的练习,才能最终达到提高体育课堂教学效果的目的,要让学生成为教学的核心,在体育教学中,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可如何让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体现,却并非易事,在这点上,我认为必须让学生成为教学的核心,成为学习的主人翁。在教学时,从学生的实际出发,采取形式多样的方法,让学生也体会到自己对教学进度和其他学生的积极影响,让学生真正参与到教学过程中来, 转贴于
三、努力提高学生上体育课的兴趣
怎样上好一堂体育课呢?首先,使学生形成最佳的学习状态,让这堂课充满活力。其次,要开展丰富多彩的体育活动,重视学生的体育兴趣和爱好,给学生创造出生动活泼的教学气氛,全面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体育课所教授的东西,很多是学生本来就会的,不能引起学生的兴趣,教师如果能把错误的动作形象地表演给学生看,让学生看到滑稽可笑的表演,比呆板的公式化示范讲解效果好得多,讲课时的和识性与趣味性结合起来,做到言简意赅,生动形象。
体育管理科学范文2
关键词:中学 体育课 课堂管理
社会在进步,学校在发展,而我们学生的行为、纪律习惯从来没有如此地严峻,作为一名初级中学的教师,总是感到管理和教育学生让人头疼和困难。现实教育环境中,教师如何进行有效的课堂管理?这已经是教育教学很紧迫的问题了,也是我们必须要研究的一个课题。因此,必须抓好体育课堂管理,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一、学生管理
1.对学生的管理是一个长期的、复杂的和琐碎的工作过程,教师要时刻认识到管理也是教育,教育无小事,管理对学生的影响和教育非常重要。教师管理必须体现一种端正的态度,一种自我修养的品质,一种为人师表的责任。教师的管理是一门学问,也是一门艺术,它的成熟来自于对教育教学实践的不断积累、学习和思考。
2.进行学生管理,首先,要了解学生违纪的原因,假如是客观原因,如安排的课堂内容不感兴趣,甚至反感;教学内容进度欠妥偏难,学生无法完成;或偏易,学生觉得无收获,没意思;教师教学不负责,情绪低落,处理问题不恰当或不公平等。其次,是主观原因,如学生学习目的不明确,动机不端正;对老师有成见;怕脏,怕累,恐惧各种比较剧烈的活动,学生或师生之间存在固有的矛盾,等等。
3.面对违纪现象,教师要讲究策略。首先,贯彻课堂常规,在教学轮换之初,教师就明文课堂常规,什么可以做不允许做的行为要求,为了维持良好的课堂教学秩序,体育教师要防患于未然,尤其是刚刚开始上课的时候,一定要狠抓常规的执行,待学生逐渐适应并形成习惯后,再使学生具有更多的灵活性。其次,及时妥善处理违纪行为,如果一个学生只是消极地完成学习任务,教师不必立即公开处理,可采用走近方法处理。如果一个学生的违纪行为已明显干扰整个教学过程,教师必须立即处理,并按情况采取制止、甚至惩罚的方法,如果学生了为吸引教师的注意而出现违纪行为时,教师可以用不予理睬来处理。总之,在处理违纪行为时,尽量不要中断教学的正常进行,尤其是不要频繁地中断教学来处理违纪行。
二、体育委员管理
体育委员要配合和协同教师完成基本的课堂组织管理,及时反映班级和学生的情况,随时主动地配合教师管理好课堂纪律。体育委员要把教师管理的思想影响到学生中去,同时也要把学生的思想动态反映给教师。体育委员起到一个“桥梁”的作用。
三、小组长管理
每个组都有一个小组长,小组长是体育教师和体育委员选出来的,主要任务是管理好本组小组成员的站队列队纪律和承担分组练习时的组织工作。小组长要把小组内部具体的问题反映给教师,有目的地配合好教师和体育委员的工作。小组长起到一个“酵母”的作用。
四、课前管理
课前管理是十分重要的。我经常会在轮换后会通过适当的方式,将本次课的内容和应准备的教具告知体育委员和小组长,由他们协助教师做好准备,同时应将上课的地点告知学生,具有危险性的教具应指定专人管理,以防发生意外。如在课前遇到突发问题,我都是冷静分析,泰然处之,予以“冷处理”。比如,上课铃响后,带好麦克信心十足地走进等候区,却发现各班队形十分混乱,有的交头接耳。即使他们看到老师来了,有的还沉浸在刚才的嬉戏追逐之中,有的则陶醉在课间休息时的趣谈中尚未清醒。这时教师不宜马上讲课,更不要大声呵斥。因为上节课刚结束不久,课程轮换后,学生需要一个短暂的放松时间以重新调整身心倾向。上述行为可姑且看成是学生卸下某种心理负担、接受新课的准备。你可以采取“以静制动”的办法,你走进班级整队区,只用一声口哨或者一种平静的目光扫视学生一周,形成一种力量,把他们“散放的心”吸引到课堂上来,或者上室内课时在黑板上板书大大的醒目的课题或者是分值,转移他们的注意力,学生转瞬就会各归原位,安静下来,恢复教学秩序。
五、课中管理
1.课中管理的好坏决定课程的成败。我会采用激励信任原则,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因为我知道从管理的角度来看激励信任学生是最有效的办法。课堂上,我会让学生成为集体的主人,大胆利用学生来管理学生。我把全班分成若干小组。考勤组长2名(男、女各一名),负责体育课、课间操的出勤,有记录。器材组长4名(男、女各一名),负责带领值日组长借本课所需器材和器材的的归还。纪律组长4名(男、女各一名),负责上课时的课堂纪律。体育组长总负责监管集体整队、带队等方法,效果很不错的。总之,给学生的信任越多,管理的效果就越好;说到做到,认真落实、对待每一件事。教师的行为对学生有潜移默化的影响,教育者本身就是一本非常珍贵的教科书,大到世界观、人生观,小到一举手一投足,都渗透在整个教育过程中,如果我们能以自己的人格品质和言行一致的心理与行为吸引学生令学生钦佩,那么我们的教育就已经向成功迈进了一大步。所以,我们说到做到,认真对待每一件事的心理与行为,就会让学生觉得你做事有始有终,能说到做到,自然也就会以你为尺度而服从你的教育和管理了。
2.俗话说,“罚其十,不如奖其一。”当学生的积极行为得到奖励后,这种行为将得到巩固与强化。体育课中的奖励方式通常是非物质的,如口头赞扬、口头表扬――为了维持纪律,一定的惩罚是必要的。惩罚是体育教师有意识通过使学生经受不愉快的体验,以影响和改变学生行为的一种手段。惩罚的目的是为了制止或阻止违纪行为的产生和重现。在体育教学中,惩罚的方式有两种:一是挫折型,即暂时中止违纪学生参加体育学习活动的权利;二是否定型,即当众批评、教训,课后留下来,罚做俯卧撑、跑步等。在运用惩罚时,教师必须让学生明白,惩罚的是违纪行为而不是人。
六、课后管理
体育管理科学范文3
然而,公共管理学科几年来的发展也遇到了对公共管理学科涵盖范围的困惑,究竟什么是公共管理,它应当包括哪些领域?这是公共管理学科进一步发展的关键问题,只有在这个问题上取得共识,公共管理学科才能得到健康、快速发展。
按照我国目前研究生专业目录(1997年),公共管理一级学科下设:行政管理、社会医学与卫生事业管理、教育经济与管理、社会保障、土地资源管理等5个二级学科。在本科专业目录中则是行政管理、劳动与社会保障、土地管理、公共事务管理等四个二级学科。这两个专业目录有相同部分,也有不同部分,其差异并没有得到很好的解释。在教学实践中,教师们也感到上述专业目录没有能全面、准确地覆盖公共管理领域。因此,不清楚地回答什么是公共管理这一问题,不利于公共管理研究生教育和本科专业的发展,不利于科学系统地培养不同层次的学生。从我国目前的学科划分看,公共管理是管理学的一个分支,所以,我们首先从管理学的研究领域来探讨公共管理的范畴®〇
一般认为,管理是人类对自身从事的各种社会活动进行计划、决策、控制的过程。以人类从事的各种社会活动所产生的事务来划分,管理学的研究对象可以划分为三个领域,即私人事务、公司事务和公共事务。公共事务是人类进入文明时代的产物,它是随着国家的产生而产生的。公共管理就是基于对公共事务的管理。
公共事务存在于人类社会发展的不同阶段,存在于各个国家。但是,公共事务会因为社会发展的不同阶段,会因为国家体制、政治体制、意识形态的不同而表现出不同的管理模式和管理范围。一般而言,以下经济与社会发展的领域都属于公共事务管理的范围,例如经济发展、促进就业、社会保障、国家安全(国防与外交)、公共安全(食品、交通)、公共卫生与健康、基础教育、公共资源管理(土地、水、能源、道路)、城市发展(市政设施)、公共环境(污染防治)等。
公共管理的实施主体是政府和非营利组织(NPO),其中NPO是近年来随着“小政府、大社会”的政府改革而逐渐在世界各国发展起来,并日趋受到重视的。从政府角度讲,公共政策是政府实施公共管理的重要手段,公共财政是政府实施公共管理的资本资源,公务员是政府实施公共管理的人力资源。所以,公共管理不等同于我国一些学者所讲的行政管理,其涵盖的领域要宽得多。从上述判断出发,公共管理的教学与研究应当包括两大部分,一是研究公共管理实施主体及其运行机制的部分,简称“基础模块”;二是研究公共管理具体职能的部分,简称“职能模块”。我们分别论述如下:
一、研究公共管理实施主体及其运行机制的部分(基础模块)包括以下领域:
1、行政管理,主要研究作为公共管理实施主体的政府机构的组成、运作方式、治理机制、绩效管理等;
2、非营利组织(NPO),主要研究NPO的组成方式、运行环境、管理模式与方法等;
3、公共政策,主要研究公共政策的制定、执行、检查、反馈机制,提高政策制定的科学性和执行的有效性;
4、公共财政,主要研究公共财政的收支机制,包括税收、政府预算、公共支出管理等;
5、公共人力资源,主要研究公共组织中的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宏观人力资源政策等。
二、研究公共管理具体职能领域的部分(职能模块),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经济发展领域:包括宏观经济管理的有关方面,特别是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宏观经济调控手段;特殊行业的管理;工商注册管理等,可以称为国民经济管理;
2、社会发展领域:包括就业与劳工关系、社会保障、人口管理、教育(特别是基础教育)管理、文化事业等,可以称为社会发展管理
3、公共卫生与医疗领域:包括公共卫生、医疗、食品安全等,可以称为公共卫生与医疗管理;
4、公共安全领域:包括国际事务与国家安全、公共安全管理(交通、治安)、公共危机管理等,可以称为公共安全管理
5、公共资源领域:包括对土地、水资源、环境、能源的管理,可以称为公共资源管理。
可以看出,上述两个部分正好构成了两个纬度,以基础模块为X轴,以职能模块为Y轴,正好构成公共管理学科的矩阵结构。公共管理实施主体是落实公共事务管理的基础,公共职能部分是公共事务管理的具体体现,两部分在任何一个具体的公共事务管理中都可以实现有机结合。
特别需要强调的是,根据中国的现实,在现阶段,国民经济管理中的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宏观经济调控都是公共管理应当大有作为的领域。因为,中国尚处在经济体制转轨时期,20多年改革的实践已经证明,政府在市场经济体制的建设中有着不可替代的推动作用。这可能是中国公共管理的特色之一。
另外,由于在现代社会,公共管理的大部分职能是在城市中落实的,同时,不同发展阶段的城市有不同的特点。我国正处在城市发展的关键阶段,缺乏城市发展规划和管理的人才,因此,可以考虑在公共管理下面设立“城市管理”二级学科。
同时还需要指出的是,公共管理虽然是管理学,但是,由于它涉及领域的特殊性和内容的复杂性,它需要政治学、经济学、社会学、法学等众多的人文社会科学学科做基础和支撑。特别是政治学和经济学,对公共管理学科建设和发展具有特殊重要的意义。
根据上述分析,公共管理一级学科的研究生教育可以按照上述领域设置十个二级学科,即行政管理、非营利组织、公共政策、公共财政、公共人力资源管理、国民经济管理、社会发展管理、公共卫生与医疗管理、公共安全管理、公共资源管理。在十个二级学科的基础上还可以设置三级学科的研究方向,鼓励教师和研究生在上述领域进行深人研究。
上述十个领域,特别是职能模块的五个二级学科领域中的问题,还有许多其它学科在研究,并且,对于这些公共事务的问题,也必须是多学科共同研究才能提出科学的解决方案,不是任何一个单一学科能够独立解决的。对于上述领域,公共管理主要是从管理学角度进行研究,也就是说,公共管理需要解决的是,如何在既定的体制、社会环境、可用资源等条件的约束下,通过选择管理模式和制定管理手段实现对公共事务的有效管理。或者说,公共管理不仅要回答“为什么”,更重要的是要回答“怎么办”的问题。可以看出,由于公共管理涉及的范围十分广泛,任何一所高校想覆盖全部研究领域都是十分困难的,应当各有侧重。
从公共管理专业培养的学生层次上看,也应当各有侧重点。公共管理的博士研究生是培养在公共管理领域研究和教学的人才,所以,应当鼓励学生在系统掌握公共管理学科基础知识的基础上,在公共管理二级学科内细化研究方向。公共管理的硕士研究生分为学术型和应用型两种,学术型是博士生的前期预备阶段,只应占硕士生的一小部分。应用型硕士研究生是主体,对于没有过就业经历的硕士研究生,应当以二级学科为基础进行培养,以利于学生毕业后寻找就业岗位。对于那些在职学习的硕士研究生,例如MPA,应当考虑三级学科的特色,使得学生可以更密切地联系实际。在这方面,目前中国人民大学设立的17个MPA专业方向就是一种很好的尝试。
公共管理专业的本科生则要体现宽口径、厚基础的原则,可以按照一级学科招生。对于研究和学习公共管理的本科生而言,“基础模块”是教学的基础,其中的课程是从事公共管理所必修的,要让学生了解公共管理实施主体及其运行机制的要求。在基础模块中,社会对NPO、公共财政、公共人力资源方向的毕业生也许会有一定的需求量。“职能模块”是本科生的专业方向,随着公共管理重要性的提高,社会上的需求会增加,它们将是公共管理专业毕业生就业的主要领域。我们应当面向不同时期、不同地区实际工作需要,既可以按照公共管理职能划分专业方向,也可以将有关公共管理职能加以综合,形成“城市管理”等专业,以扩大学生的就业选择空间。
同时,也可以根据社会经济发展的具体时期的社会需要,在上述二级学科的基础上,设置一定时期社会需求量较大的三级学科,如食品安全管理、社会保障管理等专业。但是,从本科生未来职业发展的角度看,原则上不应当鼓励本科生设置的专业过细。或者,可以根据中国高校分层的特色(教育部直属高校、地方学校)和地方差异的特色,在地方院校中突出专业细分的特色,以利于本科生学生就业。
体育管理科学范文4
1.1重教学,轻科研,科研意识薄弱
据调查,有90%以上的教师认为教学能力和组织能力是体育教师教学工作最基本的能力,绝大部分体育教师更注重实际工作能力和水平。只有66.79%的教师认为科研能力是21世纪体育教师的必备能力,体育科学研究是提高校体育教师专业素质,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途径之一。这种现象说明,当前大多数体育教师科研意识薄弱,他们目光短浅,只看到眼前的即得利益,不愿把精力投入到具有长远效益的体育科研中来。体育科研成了体育教师的一根软肋,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到体育教师的个人成才与可持续发展,也严重制约了体育学科的建设及在学校的学科地位。
1.2体育教师知识结构相对缺陷
体育教师的知识结构不仅包括本专业的基本理论知识,还要有一定的写作知识、人文、社科知识、心理学、教育学等相关专业知识,由于知识结构的缺陷,不少体育教师开展科研活动有一定的难度,导致不会或盲目选题,不会分析问题,更不会针对问题去做调查或实验、再撰写成文了。体育教师知识结构的单元化也严重影响了体育教师科研能力的提高。
1.3科研队伍学历层次不高,水平较低
高校体育教师在学历层次上较其他学科相差较大,缺乏以博士硕士学历为精英,以研究生、本科生为骨干的高层次研究人员,缺乏具有传、帮、带特色的体育学科创新梯队,缺乏导向性或针对性的科研计划和相应措施,没有明确的研究方向和主攻课题,与相关科研部门及其信息部门联系较少,科研动态和信息沟通阻滞,存在许多低水平的重复研究。
1.4科研动机不纯
从广东省普通高校体育教师科研能力调查情况分析得出,“评聘职称”是绝大部教师进行体育科研的首要目的(占70%),“提高学术水平”是体育科研目的的第二选择(占39.70%),“完成学校任务”排在第3位(占35.15%),只有4.85%的教师是因为兴趣而进行的科研活动。,这说明教师已意识到体育科研重要性,意识到进行体育科研是提高自身综合素养的重要手段,但从目的和动机来看却显得有些急功近利,往往目的达了,压力没有了,科研活动也同时停止了。
1.5投入经费太少
大学体育是一门公共基础课程,受传统思想的影响,学校管理者对体育课程建设不够重视,,不仅体育课程工作量系数低,对体育科研的扶持和投入力度与其他研究型学科相比差距较大,这大大打击了高校体育教师教学和科研的积极性。使科研与教学实际相脱节,科研流于形式,缺乏研究深度,缺乏实用性。具体表现为科研仅为满足于鉴定结果和论文的发表,脱离体育教学创新与改革的实践,脱离成果转化和实际应用。由于体育科研经费投入少,体育科技情报网络现代化建设滞后,信息不充分,时效性较差,体育教师获取体育科技信息渠道不通畅,往往造成盲目立项、重复研究或研究成果得不到及时推广等现象,挫伤体育教师的科研热情。
2.实现“科研型”体育教师转变的有效途径
2.1加强科研意识
每一位有事业心和使命感的体育教师,理应成为有研究头脑的科研型、创造型学者,这是现代教育对体育教师的迫切需求。周登嵩教授曾经说过:“研究与创新首先应该成为每位教师(包括体育教师)的生存方式之一,其前景是在研究中学习,在探索中前进,在创造中成长。教师的专业成长在现代社会中已经不再局限于学历提升和多种培训,更重要的是参与科研活动之中。”随着世界经济、文化的迅猛发展,社会对人才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过去那种“辛苦型”、“经验型”、“技能型”教师已不能适应现代多元化发展需求。于是“学者型教师”、“科研型教师”、“专家型教师”等,成为师资队伍建设的新目标。为顺应时展潮流,更为实现人才目标的可持续发展,体育教师应树立以科研为先导,以科研为动力,以科研促教学,向科研要质量,向科研要效益,向科研要发展的思想理念,加强自身科研意识,为实现体育教师由“技能型”向“科研型”的转变做好心理准备。
2.2重视继续教育
要提高体育教师科研水平,一个先决条件就是建立合理的知识结构。教师应站在科学发展观的高度重新审视自己今后的发展道路,积极参与在职培训或继续教育,努力提高自己的学历层次和综合素质,并树立终身学习意识。除牢固掌握本学科系统知识以外,体育教师还要及时了解和掌握国内外教育改革的成果和动态,加强现代体育理论知识、写作知识、人文知识以及相关学科知识的补充,不断充实新知识、新理念,掌握新方法,使自身知识结构应呈现多元化态势。学校也应为体育老师的在职培训、外出进修、继续教育提供机会,并建立起一套完整的科学化、规范化和法制化的培训体系,形成高效的师资培训平台;从一般要求变为鼓励与约束相结合的分类管理和系统管理体制。在进行继续教育时,还应重点组织教师学习体育科研理论和体育教改理论课程,使之掌握体育科研的一般原理,基本步骤、主要方法及选题技巧等,从而为今后的科研工作积蓄能量。
2.3从体育教学研究起步
体育课堂是体育教师常年耕耘的地方,最熟悉学生兴趣爱好和心理特征,最了解本专业的发展动态,最清楚体育教学中的问题与困惑,作为教学一线的体育教师,要做教学中的有心人,要以敏锐的眼光、科学的态度、研究者的视角去关注教学实践与改革中出现的问题,如学生体育行为、心理健康、教学模式等,就一定能找到有研究价值的课题。科研活动应当成为体育教师的一种专业生活方式,自己创造自己的专业生活质量,这才是体育教师在专业工作中自主性和自主能力的最佳表现形式。高校体育教师还应充分利用高校学科门类齐全的优势,联合其他学科教师进行学科交叉性研究。同时,进一步加强跨校区、跨国界的学术交流与合作,通过与其他高校、国内外同行在学术科研等诸多领域的交流与合作,推动我国高校体育学术科研工作向更广更深层次的发展。
2.4加大学校体育科研管理力度,增加体育科研经费
各学校科研管理部门应积极落实“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科学发展观,及时转变管理观念,切实解决体育教师待遇问题,合理折算体育教师工作量,让体育教师能享受和其他学科教师同等的工作酬金;尽快建立有效的体育教学科研评估体系,引入竞争激励机制,严格教师评聘制度,实行全员竞聘,择优上岗,以充分调动体育教师科研活动的积极性,保障其持续性。同时积极督促体育科研团队的组建,充分发挥现有骨干力量,组成具有传、帮、带特色的科研梯队,帮助教师尤其是青年教师尽快进入角色,完成向学者型的过渡。此外,学校在人才引进、师资培训、科研立项、科研经费上也要适当向体育学科倾斜,扶持和帮助体育教师教学科研水平的提高及科研成果的推广应用,从而实现学校整体科研水平和学科建设的全面提高。
3.结束语
体育管理科学范文5
要]:高校教学管理的科学化是高校教学工作、教学管理工作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高校提高教育质量的基本保证。本文对高校教学管理科学化的作用、内容、基础、关键、保障等方面进行了粗略的探讨。
[关键词]:高校
教学管理 科学化
教学工作是高等学校的中心工作,而教学管理工作则是高等教育管理中的重要工作之一,如何保证中心工作具有科学的运行机制,既是我们广大高校从事教学管理工作者普遍关心的问题,又是一个值得探讨的研究课题。要想提高教学管理工作的有效性,就必须充分认识到教学管理工作的内在规律,深刻理解教学管理工作的根本任务、目的与基本方法。高校教学管理工作的根本任务与目的在于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合格的高级专门人才。而要保证这一任务与目的顺利完成与达到,就必修建立符合高等教育发展与高等教育管理的科学化体系。因此,科学的教学管理应是符合客观教学规律的高效管理,而探讨高校教学管理科学化问题,也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教学管理科学化的作用
教学管理科学化的形成过程,符合人们对事物的内在规律的认识过程。教学管理工作者首先在大量实践的基础上,获得了对教学管理的感性认识,形成了一定的理论总结与分析。但是在理论分析过程中,教学管理工作者又常常会发现原来初始实践中某些内容的缺陷,这就促进教学管理工作者对教学管理工作的某些内容进行再认识、再分析和归纳实践的结果,并把这些认识成果补充到原来的认识之中,完善教学管理从感性认识到理性思维的过程。经过多年的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逐步建立起了教学管理科学化体系,这种在理论指导下的高校教学管理工作,可以在以下几方面明显发挥作用:
1、使高校教学管理走上制度化、规范化、现代化的轨道。教学管理工作者应围绕教学管理科学化体系,建立健全教学管理机构,明确管理职责,科学制定教学规章制度,加强各项教学工作规范建设,使教学的各个环节有章可循。
2、教学管理科学化形成的过程,也是提高各层次教学管理工作者素质的过程。教学管理队伍的素质水平,是实现科学化、现代化管理的关键。在教学管理科学化体系形成的过程中,教学管理工作者应加强科学化意识,主动依靠和利用现有的科学方法、现代化科学手段,提高教学管理的有效性。教学管理工作者还应学会运用科学的方法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不断地学习社会科学的理论,掌握现代化管理方法,认清教学管理的内在规律,在实践中学会科学管理,并从经验管理的模式中解放出来。
3、教学管理科学化可以大大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这主要是因为在科学化体系的保证下,教和学双方均可以按照有序的活动方式进行,而且活动的双方可以充分有效地发挥其主观能动性,这也就充分发挥了教学管理的有效性,从而提高了管理的效率。
二、教学管理科学化的内容
高校教学管理科学化的内容主要是:遵循高等教育的基本规律,以教学管理基本原则为指导,运用现代科学方法,建立起教学管理决策系统、教学状况信息反馈系统、教学过程监控系统,进而实现对教学管理全过程动态的有效管理。
1、高校教学管理的核心结构是教学管理决策系统,教学管理决策系统指挥着教学管理系统的运行。通常说来,教学管理决策是指参与教学工作的领导者,在实践基础上形成的一定认识的指导下进行的选择目标和行动方案的活动。由于教学管理所依靠的主要是教学过程中知识信息的传递、交流、加工和制造,因而教学信息的管理又成为教学管理决策系统的基础。此外,在有了科学的教学管理决策系统作指导,畅通的教学管理信息为基础之后,还需要有有效的教学管理控制系统为保障,才能使整个教学管理大系统合理地运行。我校在实际工作中建立了学校教学工作例会制度,这是由主管校长主持,教学管理各职能部门的负责人及全校各院系主管教学行政负责人参加的两(三)周一次例会制度。实践证明,这种例会制度可以较好地形成学校教学管理决策系统的中枢,可以有效地领导全校教学工作的正常运行。
2、教学状况信息反馈系统主要包括教学巡视员制度、学生教学联络员制度等。正确的决策依赖于可靠的信息,而可靠的信息必须经过畅通的信息网络才能获取。教学状况信息反馈系统要求及时得到利于决策执行的准确和有力的信息,以便使决策部门在充足准确的信息下,有效调整和控制教学的顺利进行。信息反馈系统的科学化管理主要体现在教学信息的收集、教学信息的浓缩、教学信息的筛选、教学信息的提取反馈四个方面。实践证明,我校建立的两种信息反馈制度,形成了科学的信息网络系统,通过执行这些制度,教学管理决策部门就能汇集大量的有关人才培养目标、层次、知识结构以及教学过程中反映出的教风、学风等各类信息。
3、教学过程控制系统是以教学质量为核心,以各类教学检查为手段,以教学过程中各类教学环节为中心而形成的。主要内容包括:教学质量评估制度、学分评估制度、教学检查制度、作业和试卷抽查制度等,通过在教学过程中运作这些制度,就能有效地控制住影响教学质量的各个关键点,使人才培养全过程得到优化,确保人才培养质量。
三、教学管理科学化的基础
要使教学管理符合教学规律,就必须在探索、发现、认识规律的基础上,总结归纳体现教学规律要求的各种教学管理规范,建立健全系统的教学管理制度。因此,建立完善的教学制度体系,加强教学制度建设,有利于实现教学管理的规范化、科学化。可以说,科学的教学规章制度体系的建立是实现教学管理科学化的基础。
根据高校教学管理的情况,至少应建立以下三个方面的教学规章制度体系:一是包括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教学计划)以及学校、学院、系反映教学管理体制的各种规章制度;二是包括教学大纲以及有关授课、实验、生产实习、考试、毕业设计、成绩管理、学籍管理的课程管理制度、规定等文件;三是包括有关师资、学生、教材等教学管理要素的制度与规定。
值得我们注意的是,在所有关于教学管理的制度体系中,有一条基本的链:即教学计划--教学大纲--授课与考试管理制度,这一链反映了人才培养目标和教学过程的基本要求,是教学管理中最重要的管理制度。因此,科学的教学管理,应首先根据培养目标和教学过程的要求,建立健全以上教学规章制度体系。只有规范的教学系统,才能从根本上克服教学管理的随意性,提高教学管理科学化的程度。
四、教学管理科学化的关键
规范的教学规章制度体系的建立,只是为科学的教学管理提供了指导原则和工作基础,而有效的科学管理是在教学过程中实施的。因此,实施科学的指导与控制是教学管理科学化的关键。
1、 坚持严格管理
严格执行教学规章制度是有序化教学管理的基本要求,而严格教学管理必须做到以下几点:一是要以培养目标和教学规章制度作为管理的基本依据,严格制度办事,坚持原则,不循私情,实现教学管理规范化、制度化;二是坚持管理的经常性和连贯性。教学活动是动态连续的过程,因此,教学管理工作也应该是连续不间断的,不应该时紧时松。
2、 实行激励机制
高校的教学活动是一种智力型的高层次活动,同时教学活动的参与者,老师和学生都具有较高的素质,因此,教学管理不能一律追求严厉,而应在严格管理的同时,有效运用激励机制,以调动师生的积极性和自觉性。首先,在教学管理中应运用行为科学的理论,认真调查了解师生在教学过程中的各种心理需求,并创造条件尽力满足其合理需求,并注重引导将这些需求同教学目标有机结合起来,使搞好教学、努力学习成为老师、学生的最高层次的需求。这样就从内心深处产生了教与学的自发动力,从根本上提高了教学管理的质量和效率。其次,要在保证教学规章制度有效实施的基础上,尽可能给师生留有一定的自由度,尽可能使教学过程的管理由外在的强制性控制转化为内在的自我控制,以最大限度地调动师生的积极性,发挥师生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
3、 加强考核与评估
对教学实行卓有成效的管理,完全依靠过程控制是不够的,还应加强教学考核与教学评估工作。科学的教学考核与教学评估可以有效地促进教学工作水平和教学质量的提高。首先,应强化常规的教学检查与监督,如实行期初、期中教学检查,这是实施有效教学管理的必要手段。其次,要根据不同层次和类型的教学工作要求,制定科学合理的评估指标体系,采用切实可行的评估方法,对各层次和类型的教学管理工作进行评估,以客观地评价工作状况,肯定工作成绩,发现存在问题,为改进工作指明方向。最后,通过客观公正的教学考核与评估结果,运用各种精神和物质手段,对优秀者加以奖励,对工作质量达不到要求甚至造成教学事故者进行必要的惩罚,这种鼓励先进、鞭策后进的奖惩手段会在教学管理领域中形成积极向上的良好氛围。
五、教学管理科学化的保障
要实现教学管理的科学化,就必须采用现代管理方法和手段,逐步实现教学管理的现代化和高效化。
1、 大力采用先进的管理方法
目标管理是现代管理方法之一,为有效管理教学过程,应推行教学工作的目标管理。即在教学过程开始之前,通过上下结合的方式,合理制定各种教学工作目标并尽可能量化,然后将目标交给执行者,充分尊重其意见,发挥其才智,实行自我管理,以便有效实现预定教学目标,最后进行评估,依据教学目标实现程度作出客观公正评价。
实行教考分离也是实现教学管理科学化的管理方法之一。所谓教考分离,就是教师只负责授课环节,不负责所教课程的考试与阅卷工作。教考分离要求教师必须严格按照教学大纲组织教学,学生也必须全面掌握所学课程的内容,通过教考分离,充分调动教与学的积极性,从而达到真正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教考分离制度操作严格规范,也是目前完善考试制度、提高考试信度的一项有效措施。
2、 努力实现教学管理的微机化
要对教学过程及教学成果进行科学的分析和评价,进而进行正确的决策,就必须收集和处理大量信息,这是手工操作无法完成的。因此,在高校教学管理中,应广泛运用计算机等现代技术设备,以实现教学管理的微机化。在高校教学管理中,计算机有以下功能:一是存储教学数据,如对有关授课、试题、成绩管理、学籍管理等大量资料进行存储与统计;二是分析与评估教学状况,如运用计算机分析处理教学过程中的有关动态状况,以及教学成果、质量等问题;三是支持教学决策,高校应充分发挥计算机的职能优势,研究开发教学领域中的决策应用软件,尽可能运用计算机提供决策支持系统,以促进教学决策的科学化。
六、结束语
体育管理科学范文6
【关键词】课堂管理;有效教学;效率
通过观察发现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低效的表现主要体现在按照教案上课“照本宣科”,忽视学生主体缺少灵活性;错误理解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的本质,活动流于形式;单一 ,简单缺乏系统性;教学时间不合理,,时间浪费现象严重;现代信息技术使用不恰当等几个方面.
课堂管理对于每一位教师来说都至关重要,如何组织课堂教学管理学生;如何利用教室空间,为学生创设一个激发他们学习潜力和学习欲望的氛围;如何根据教学目的管理好课堂的物理空间、社会空间和认知空间,这都是课堂管理的其中内容。以物理空间来说,课堂管理包括课外管理和课内管理两个部分。课外管理主要有:
1.用班规约束学生的行为
俗话说:“不以方圆,不成规矩。”国有国法,班也要有班规,这样才能有效地管理学生。教师要充分、深入地争取学生的意见,让班规变成“学生自己的班规”,学生才会乐于并严于遵守,让外力限制变成内在需求,这样的班规才会更有效果。拟定班规的过程,其实就是学生自我教育、明辨是非的过程。当一份由学生亲自拟定的班规呈现在大家面前,学生不再有陌生感,学生的抵触的情绪也随之消减,不会再觉得班规是禁锢自己的紧箍咒,学生会珍视自己创造的精神财富!课堂纪律有了保障,教学活动才能正常进行。
2.重视常规训练
众所周知,良好的课堂秩序是课堂教学顺利进行,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条件。然而在我们的日常数学教学中,却时常缺少这种保障。学生的思想不成熟、自控能力较差,他们常常会身不由己地违反课堂秩序。我们都曾遇到过这样的情形:交头接耳、左顾右盼、做小动作,高声喧哗;你回答你的问题,我说我的话,做自己的事;游戏时热热闹闹,教学任务却落不到实处……因此,课堂秩序的问题自然而然地摆在了教师面前。让学生在课堂上能够遵守纪律,善于思考,主动参与,积极发言,营造一种宽松、自由的课堂氛围,才能实现有效的教学。
良好的课堂秩序是课堂教学得以顺利进行的有力保证。如果一个班级的风气好,学生的精神面貌佳,回答问题有条不紊,物品摆放井然有序。在课堂中的举手投足都能规范化、程序化,有如列队检阅的士兵一样,那么老师的教学就能指挥若定,学生也能如沐春风,教与学都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反之,班级的风气差,学生纪律自由散漫,坐姿花样百出,整个课堂出现“满塘青蛙叫”,学习提不起兴趣。那么,任凭你在讲台上如何声嘶力竭,讲得唾液四溅,无论何等的精彩,也只能事倍功半。如何才能形成良好的班风、整齐划一的课堂动作呢?关键就是抓好班级的课堂常规训练。课堂常规是学生在课堂上的规范要求,它具体体现在学生上课能坐姿端正、听讲专心、发言积极。课堂上的言行举止规范标准等方面。它是班级常规管理的基础和中心,是衡量班级管理水平的标尺,也是有效提高学生听讲质量,进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关键。课堂常规是学生在课堂上的规范要求,它具体体现在学生上课能坐姿端正、听讲专心、发言积极,课堂上的言行举止规范标准等方面。这就要求求教师平时要做好常规训练。 三、课前充分的准备工作
课前要做好充分的准备,“不打无把握之战”。有的教师把备课变成教案的“克隆,网上资料的“拼盘”,不重视备课,不重视教法的研究,不重视教学效率,学生的学习效率自然就很低。科学处理教材, 精心设计教学过程,研究教学方法,重视学习。要给学生一碗水,教师必须有一桶水。因此,教师自身学识水平的提高是关键。只有不断学习,才能圆满完成教学任务。
精心设计教案,是上好课的关键。教案设计是课前准备中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一步。编写教案是个复杂而辛苦的工作,教案是上好课的关键,教案设计的如何,对教学效果有直接的影响,所以把这个基础打好,才能让四十分钟发挥最大的功效。首先要钻研教材,对教材有深入的了解,将知识系统融会贯通,做整体的把握。对局部知识要吃透。
课内管理主要指教学活动一节课(40分钟)中的管理行为。
主要有:
3.利用多媒体教学
在教学实践中,恰到好处地利用电教媒体进行教学,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优化课堂教学过程,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运用多媒体计算机辅助教学,可以激发学习兴趣,调动学习积极性,改善教学手段,突破教学难点,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和效率,生动逼真的音响效果,色彩鲜明的动态视觉,灵活便捷的交互手段构成了计算机辅助教学的鲜明特征。计算机的辅助教学功能在课堂教学中的具体应用,是各种教具和教学仪器在课堂教学中的补充和提高。 多媒体计算机辅助教学可以实现图、文、声、色并茂,形象鲜明,再现迅速,感染力强,打破时空限制,进一步提高学生多种感官的最大潜能,从而加速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接收和记忆过程。所以尽管课堂上老师提供的信息容量较大,学生也能充分愉快地接受。比如:教学《数学广角》中“等量代换”的内容时,从媒体出示:曹冲称象的教学视频,引出等量代换的课题。生动逼真的图象、音乐,深深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达到了有效教学的目的。
4.要有高深的专业知识
首先,善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前苏联大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在每一个年轻的心灵里,存放着求知好学、渴望知识的‘火药’。就看你能不能点燃这‘火药’。”激发学生的兴趣就是点燃渴望知识火药的导火索。设置悬念,激发兴趣,这确实是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秘方。在平时的教学中,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方式方法有很多,如“开端引趣”、“谜语引趣”、“悬念引趣”、“故事引趣”、等等,不胜枚举。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把激趣贯穿始终,要用心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
其次,课堂要让每个学生都动起来,课堂语言要充满活力和感染力,要抑扬顿挫,要风趣幽默。这需要教师自己的感情投入,要进入角色,眼睛有神,动作有力。课堂要像相声演员那样设计些“包袱”,让学生在张弛有度的环境下学习。如果仅用某一种教学方法,容易造成学生听觉、视觉上的疲劳,从而分散学生的注意力,降低课堂效率。课堂要面向全体学生,加强课堂教学中的培优补差工作。在课堂中加强“快速提问”,增加提问的密度,把一些略简单的问题让程度较差的学生回答,让他们形成一定的自信心;同时,尽量给他们板演的机会,让他们养成良好的练习习惯;还有,课堂作业要堂堂清,教师要严格监督,不给他们拖拉的机会;再者,还不能让他们有抄袭作业的机会,一经发现及时进行批评,并严格处理。要给学生以积极参与的动力与适当的压力,生生之间(组组之间)可以引入恰当的竞争机制,以调动学生快速高效的学习情绪。
5.处理忽发状况的能力
教师不仅要有高深的专业知识,还要有较高的课堂操控能力和课堂应变能力。课堂上有效防止突发事件的发生并迅速化解矛盾,这也是一门艺术。
课堂上遇到突发问题,教师应冷静分析,泰然处之,予以“冷处理”。课堂上学生出现做小动作、接话茬、喧闹、过分放肆等违纪现象,教师理应当机立断处理。教师课堂上视野所及,可以眉目传情,促进学生专心听讲。偶尔有学生面朝窗口,思想“跑马”,教师可运用目光注视,将自己的愿望、态度、思想感情和言语迅速传递给学生。淡漠、严厉、责备的目光使学生触目知错,立即醒悟。
6.合作学习
高效课堂当然离不开学生的有效合作。我们可以根据学生的学习成绩按照不同的层次(好、中、差)搭配划分学习小组,让学生结成学习对子“一帮一”、“一促一”,共同学习,共同进步。合作学习是指学生为了完成共同的任务,有明确的责任分工的互学习。合作学习鼓励学生为集体的利益和个人的利益而一起工作,在完成共同任务的过程中实现自己的理想。利于研究性学习的认知、情感和技能目标的均衡达成,利于全体学生主动参与研究性学习,开发每一位学生的创造潜能,提高教学效率。
参考文献
[1] 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建议》教育科学出版社2000年1月版
[2] 张平《教育的智慧》上海教育出版社 2009-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