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智慧校园建设的背景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智慧校园建设的背景范文1
为了贯彻中央关于党政机关与所办经济实体和管理的直属企业脱钩的决定,做好市级党政机关所办经营性企业的脱钩工作,经北京市党政机关与所办经营性企业脱钩工作领导小组同意,现对我市市级党政机关移交、撤销企业人员的安置和社会保障工作提出以下实施意见。
一、移交、撤销企业人员的范围
移交、撤销企业的人员应是2000年6月30日前正式录用,并与企业建立了劳动关系的在册人员。
二、移交企业人员的安置和社会保障
(一)移交企业的职工和退休人员随企业一并移交。对于编制在党政机关及其事业单位的人员,原则上随企业去向安置,并与机关脱离行政关系;离休人员由市级党政机关各部门负责安置,不随企业移交;对于编制在党政机关的人员,参照市委、市政府《北京市党政机关机构改革人员分流的意见》的有关政策,符合提前退休、提前离岗条件的,可以提前退休、提前离岗,不随企业移交。
(二)移交企业的职工与企业签订的劳动合同仍然有效。由于企业移交造成企业名称变化的,应变更劳动合同的企业名称;造成职工岗位、待遇变化的,双方应协商变更劳动合同的相关内容,协商不一致的,企业可依法解除劳动合同,并按有关规定支付经济补偿金;职工提出解除劳动合同的,企业可以不支付经济补偿金。未签订劳动合同的企业应根据有关法律法规与职工签订劳动合同。
(三)移交企业尚未参加社会保险的,应按《北京市企业城镇劳动者养老保险规定》(市政府令1998年第2号)、《北京市失业保险规定》(市政府令1999年第38号)、《北京市地方所属城镇企业职工和退休人员大病医疗费用社会统筹的规定》(市政府令1995年第6号)、《北京市企业劳动者工伤保险规定》(市政府令1999年第48号)及有关规定,在企业移交前到企业所在区、县社会保险经办机构办理参加职工养老、失业、大病统筹、工伤保险等手续,并补缴社会保险费用。若企业无力补缴,2000年12月31日前所需社会保险经费由企业原主管单位筹资解决。已参加社会保险的企业,移交后应继续向所在区、县社保机构缴纳各项保险费用,不得因移交而中断或拖延缴费。移交企业中凡编制在党政机关或具有行政管理和执法监督职能事业单位中的工作人员,在首次办理个人基本养老保险和失业保险时,其按国家规定计算的连续工龄,可视同职工个人缴纳保险费的年限。
三、撤销企业人员的安置和社会保障
(一)撤销企业的职工,由企业主办单位本着“统筹安排、积极稳妥”的原则负责安置。
(二)撤销企业应依据有关法律法规及劳动合同的约定处理劳动关系。职工被安置到其他企业就业的,原企业与职工解除劳动合同,同时职工与新企业签订劳动合同。新企业应将职工在原企业工作时间视同现企业工作时间。企业主办单位与职工就重新安置协商不一致的,原企业可以解除劳动合同,同时比照经济性裁员支付经济补偿金。
(三)撤销企业职工自谋职业的,企业可以按照每人一万元的标准一次性发给安置费,安置费由企业和企业主办单位筹措。
(四)撤销企业工伤职工伤残程度为五至十级的,由企业主办单位负责安置。如本人自愿自谋职业,由企业按照市政府令1999年第48号的规定发给一次性伤残就业补助金,伤残就业补助金由企业和企业主办单位筹措。
(五)已参加北京市养老、失业、大病医疗、工伤保险的撤销企业,职工分流安置到其他企业的,社会保险关系随同转移,社会保险的缴费年限合并计算;自谋职业的职工,可将其档案委托存放到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门或人事部门开办的职业介绍服务中心或人才交流中心存档,继续缴纳社会保险费用的,与存档前缴费年限合并计算;终止、解除劳动合同失业的职工,可由企业将档案转到职工户口所在地区、县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门,失业人员进行求职登记,按规定享受失业保险待遇。
智慧校园建设的背景范文2
[关键词]智慧校园;教师;创新意识与能力;提高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5918(2017)06-0005-02
前言
信息技术在各个领域中都有着深刻的应用,教育信息化进展快速,信息技术对教育的影响正逐渐凸现出来,智慧校园应运而生。智慧校园是“互联网+”教育的重要校园建设模式,其能够将计算机网络的信息服务与校园各个应用服务进行融合,实现了校园的智能化。在智慧校园建设的背景下,如何提升教师的创新能力和创新意识对于促进智能教学的发展有着积极的意义。
一、“智慧校园”的含义
“智慧校园”是互联网信息技术与校园生活的结合,由传统的校园环境向更加多元化、信息化的方向发展,其目的就是为了创造一个安全、稳定、美好、和谐的校园环境。在“智慧校园”的规划中,学生们的学习以互联网教学为主、智能化的教学设施、丰富多彩的校园生活,学生与教师共同创造了一个和谐的校园环境。
“智慧校园”是以计算机技术为核心的项目,所以,它可以为广大师生提供一个信息交流与服务的平台,根据不同性格的人物提供不同的服务,就像是“智慧校园”对老师开放的权限与学生的权限就有所不同,为了保障学生的学习不受到外界因素的干扰,所以,对于学生使用互联网的权利学校会做一定的限制,既能为学生提供一个优秀的信息资源平台,又能够对学生的权限进行限制,防止学生使用互联网为所欲为。
二、智慧校园学习环境的主要内涵
(一)智慧学习环境的内涵
教师在以个智慧校园学习环境下进行学习,可以有效地提高教师的创新意识,同时还包括了相关技术设备构成的物理环境、学习方式、教学方式、课程资源等多种因素。同时这个智慧校园的学习环境并不是独立组成的,而是根据每个特定系统构成的,因此,建设智校园过程中需要将这些因素育学习活动发生一系列的联系,从而提高教师的创新能力与学生的学习效率。
(二)智慧学习环境的特征以及技术基础
在建设智慧校园的同时,还需要对智慧学习环境进行充分的了解,现阶段,智慧校园的主要学习环境有以下几种特征:(1)感知学习情境:教师可以与学习伙伴进行活动,根据场景制定出对应的学习方案;(2)记录学习过程:记录学习过程,对学习数据进行分析,通过有情感的计算、动作捕捉等过程中将其应应用在教学课堂中,从而提高教师的创新能力;(3)提供较为逼真的学习经验:建立一些逼真场景,模拟教师情境,使教师在这个全新的情境中制定出全新的教学方案;(4)联接学习社群:建立对应的联接学习社群,使更多的教师进行交流,并使教师之间互帮互助,提供支持,从而激发教师的思维逻辑能力;(5)提供智慧型学习活动:根据教师的创新能力、教学能力、教学任务等相关数据信息进行简单记忆、低水平操作等,再将其发送给计算机等相关智能工具,只有这样才能有效地增加智慧校园环境而产生的全新机遇,让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投入更多的精神进行教学。
(三)智慧学习环境与传统学习环境的区别
智慧校园的教师教学环境与传统教学环境之间相比存在着很大的差距,主要表现在教师的教学目的、教学场所、教学方式等方面。
教学目的:传统的教学时常会收到教学时间和学生人数的影响,同时学生还没有足够的机会进行自主探究,教师也没有足够的时间去了解学生对知识的认知能力;建立智慧校园,学生在这个智慧校园的环境中进行学习可以有效地提高学生智慧的发展,为学生打下良好的学习基础。
教学场所:在传统的教学过程中,学生们只能在教室中学习,教师也很少开展一系列的课外教学活动,学生在上课过程中对于一些具有实质性的教学物品也很难进行应用,使学生处于一个枯燥、乏味、单一的课堂中;在智能学习环境中,教师的教学场地不会受到任何的限制,其教学资源丰富,在教学过程中会使用到越来越多的先进素材,并为学生提供较为先进的学习机会,同时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还可以利用一些增强现实的先进技术,在教学过程中模拟教学情境,从而激发学习积极性,提高课堂效率。
教W方式:在传统的教学过程中,教师主要以讲解为主。智慧学习环境的出现,使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利用多种的先进设备进行教学,并发挥出其中的主要优势,为学生制定出一个全新的教学方案。同时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还可以根据学生对应的学习来了解学生的学习现状,从而解决学生中的不足。
三、智慧校园建设与教师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之间的关系
智慧校园建设下,学习方式越来越多样化,越来越个性化,教师传统的教学方式很难满足数字校园下的教学需求,难以对学生行为进行预测,难以实现智慧校园下因材施教的要求,如何使教师的教学更加“智慧”,更加符合智慧校园的特点值得探究。
智慧校园背景下,社会对于教师的要求出现了巨大变化,对教师教学质量、教学素质的要求越来越高,这就需要积极提升教师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以此来适应智慧校园建设下的教学环境变化。
四、基于智慧校园建设下提高教师创新意识与能力的建议
(一)强化智慧校园建设,构建“数字教师”培养模式
应当积极利用云技术、大数据技术等,实现对当前教学方式和教学流程的创新,以此来帮助教师提高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以信息化平台为基础,促进教学信息、科研信息的开放性,促进各种信息的高速流转,帮助教师积极的吸收新知识、新信息,为创新意识的培养和创新能力的提升奠定基础。学校应当积极建设教师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培养的智慧教师,对教师进行3D打印、虚拟实验以及录播教学等方面的培训,构建智慧校园下“数字教师”的培养环境,促进教学方式、评价方式的数字化,让教师能够充分体验并享受智慧校园所带来的变化。
(二)重构教师研修体系
应当积极构建教师研修的公共服务体系,对信息化教学能力提升课程进行积极研发,围绕教学标准和教师日常工作需要,积极开发教师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培训课程,研发信息技术实用课程,以此来形成教师教育课程资源开发的标准流程,通过信息化的研修平台来提升教师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利用教师研修平台双向互动优势,促进网络研修的发展,以此来促进教师对资源的整合能力,例如对学科知识内容的整合,对教学方法的整合等,通过智慧校园的建设来营造一个时时刻刻可以学习的教师培训环境。通过在线研修活动、教数学实践活动等来让教师适应智慧校园的发展,培养创新意识,提高创新能力。
(三)提升信息技术的使用能力
智慧校园建设以信息技术为基础,这为教师创新意识和能力的培养提供了契机,同时也是广大教师面临的挑战。在教学的过程中如果不能掌握信息技术相关教学技能就难以适应智慧校园建设的发展趋势。首先,教师应当积极了解信息技g的本质和其发展趋势,了解信息技术在智慧校园中的应用现状,以此来奠定教师信息能力的基础;第二,教师应当从操作层面加深对互联网及计算机的认识,提升对信息技术的使用能力,加强对智慧校园建设中对各种硬件设备和教育软件的认识和应用,积极探索教学资源的网络探索渠道,学会如何优化信息,整合信息,以此来更好地开展教学活动,让教师通过信息技术来提升自身的创新意识和能力,以此来适应智慧校园的发展,提升科研能力。
(四)加强协作
智慧校园的建设拉近了校园中个体之间的距离,促进了信息的流通和整合,在这样的背景下,教师应当积极培养协作精神,促进资源共享。任何人都不能完全依靠自身来构建知识结构,因此教师应当充分利用信息时代的优势,通过与其他教师的协作来实现自身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和提高。
(五)注重整合实践
智慧校园建设中以信息技术为基础,智慧校园中的教师应当在教学情境中加强信息化教学实践,提升自身信息素养,注重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以此来形成有自身个性化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方式,将个性化的实践知识转化为教师自身的专业知识,注重创新、敢于创新、学会创新,以此来改善教学行为,提升教学水平。
智慧校园建设的背景范文3
在问及学校未来的愿景时,李校屹┵┒谈。未来三年,温州大学将依托“互联网+”时代背景,充分利用移动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和智能感知新技术,全面推进智慧校园的智能感知层、学习环境层、基础数据层、综合应用层、精准服务层和安全运维层等建设,形成支撑智慧型人才培养、智慧型科学研究、智慧型管理决策、智慧型生活服务、智慧型社会服务和智慧型文化传承创新的智慧教育环境。
主动对接“信息丝绸之路”,推进信息化深度应用
“十三五”教育信息化,将深入贯彻创新发展理念,以应用为核心,在深度融合基础上强化创新,提升教育信息化效能,释放信息化巨大潜力,利用信息技术有效促进教育服务供给方式、教学和管理模式变革,使信息化成为推进教育现代化的催化剂和加速器,实现信息化与国际化“两化”融合。
通过开辟网络平台,分享教师和学生留学情况,帮助其他师生直观形象地了解国际化背景下的学习、生活及专业实践;通过建设国际化在线开放课程平台,通过学分银行制度,使多种学习成果和认证互通,推广温大特色课程;通过互联网技术催生教育国际化的新模式,改变教师、学生、课程和环境四个要素,实现教师从全球选聘,在当地为学校工作;学生来自全球,在当地接受学校提供的教育服务。优质课程可以在在线课程平台上进行选择,也可以通过网络平台找到合适的教师进行一对一教学。在“世界是平的”和“世界是开放的”的新形势下,实施拓展学生国际视野、国际科研战略合作、师资队伍国际竞争力提升和留学温大梦,在国家“一带一路”战略机遇背景下,积极助推温州城市国际化发展。
建设全生命周期的主干业务系统
通过10个具有“一站式”和“全生命周期”理念的业务系统建设,实现目前40多个业务系统底层数据互联,中间层功能互动,展示层服务一致,安全运维层一体的大融合,解决信息孤岛现象,优化与再造业务流程,提供基础大数据,适应精准服务、个和综合服务的新需求。一方面针对包含教师、学生、职工、管理人员等几大角色,覆盖生活、工作、教学、科研等诸多方面内容,整合原有分散孤立系统,建设全生命周期的服务系统;另一方面根据学校业务发展的需要,建设“一站式”的业务系统,提高包括实验教学、实验室管理、大型仪器设备共享、图书馆特色资源与信息服务、校园统一支付等服务水平与管理效率,为学校管理与师生服务提供支持。
建设校园大数据分析与决策系统
随着信息化从IT时代走向DT时代,基于“大数据”理念的资源挖掘与资源推荐,实现智能化的决策、管理与控制是高校建设业务与应用系统的最终目的,也是实现信息技术深度应用与服务的核心。实现这一转型,一方面将多个业务应用系统积累的各类数据进行整理与清洗,提升数据质量,进一步建立单体业务系统之间的关联,构建数据分析模式,通过大数据分析与决策系统,对这些数据进行挖掘和综合分析、可视化呈现,为不同用户角色提供数据决策支持与服务;另一方面,运用云技术,对校园数据中心进行云化改造、基础云平台搭建和业务系统数据集成,降低校园网运行成本与能耗,保障校园网络信息数据安全,增强校园数据中心的可靠性等。
温州大学将通过建设基于全校财务数据的财务信息驾驶舱,监测统计各类财务数据,并对异常指标预警和挖掘分析,为学校和各部门提供财务决策与精细化管理服务。通过建设基于全校公共数据库的数据分析与决策系统,对数据进行建模、挖掘和综合分析。采用直观图表方式呈现数据结果,为学校、学院、部门、个人等不同角色,提供“一站式”决策支持和精准服务。
智慧校园建设的背景范文4
>> 基于智慧教育的专业教学模式探索与实践 智慧的思考与实践 浅谈班级教育智慧的实践与思考 ICT技术融合背景下高职院校通信类专业建设的思考与实践 基于现代农业实践教育的思考与实践 智慧管理的实践与思考 智慧校园建设的思考与实践 “智慧课堂”建设的实践与思考 基于ICT的高职计算机专业英语教学理论与实践研究 基于“互联网+”的图书馆智慧服务实践与思考 基于教育博客下校本教研的实践与思考 基于体验的环境教育实践与思考 基于“如春教育”理念的课程建设思考与实践 基于中职教育实践的研究与思考 基于创造教育的创业指导实践与思考 基于“美润教育”的思考与实践 ICT促进高职外语实践性课程教学的几点思考 从数字教育到智慧教育的探索与思考 激活教师群体智慧的思考与实践 镇海智慧城市的建设模式实践与思考 常见问题解答 当前所在位置:.
[2]国家教育部.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年)[EB].
[3]顾明远.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解读[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10.
[4]祝智庭.以智慧教育引领教育信息化创新发展[J].中国教育信息化,2014(5).
[5]钟绍春.教育云、智慧校园和网络学习空间的界定与关系研究[J].中国教育信息化,2014(3).
[6]刘三女牙.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创新[J].中国教育信息化,2014(5).
智慧校园建设的背景范文5
关键词:智慧校园 云计算 物联网
中图分类号:TP391.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9416(2016)04-0000-00
随着高校教育信息化的推进,信息化建设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智慧地球、智慧城市、智慧校园、智能医疗、智慧交通、智能家居的建设都如火如荼的进行中,智慧校园成为教育信息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高等学校也应该抓住机遇,围绕“智慧”理念,打造智慧、平安、和谐的校园。智慧校园,重在智慧,是在数字校园的基础上逐渐演变出来的,数字校园以数字化信息和网络为基础组建的数字资源优化共享的虚拟教育环境。随着各方面投入的逐渐增多,数字化校园在给广大师生带来便利的同时,实际应用尚未达到预期的效果。因此,智慧校园从数字校园基础上进一步升级,充分利用原有平台,同时又有自身特点,即:要有统一的基础设施平台,能保证有线和无线双网覆盖;要有统一的数据共享平台和综合信息服务平台。
1 智慧校园概念及特点
智慧校园是近几年的一个新概念,传承了数字校园,智慧城市的新方案。严格意义上讲,国内高校尚未真正实现智慧校园,但是随着投入力度的不断加大,高校也正逐步想智慧校园迈进,以期提供更好的校园环境。智慧校园的应用要依赖云计算和物联网等技术的广泛推广,以此为依托将教育成果,图书资源以及科研项目等进行整合,从而在全校范围内实现教职工,学生的交流以及学校内部资源的交互,使得各项应用灵活便捷,实现了智能化的校园服务管理模式。具体的应用过程中,需要在教学楼、图书馆、实验楼、食堂等与师生密切相关的场所按照智能传感器,通过网络连接形成“物联网”,最终实现系统互联,资源整合。智慧校园在特征上讲,有三个核心亮点:一是作为一个综合信息服务平台,它提供的是个性化定制式服务;使广大师生能全面感知智能服务;二是信息服务通过互联网的桥梁,能更便捷地融入到各个领域,各部门实现互联和协作;三是智能化的服务平台,让每个体验者都能以全新的模式体验智能服务,同时能为学校和外界提供相互交流和相互融合的平台。
2 智慧校园的关键技术
2.1 云计算
云计算是一个近几年定义的新概念。从技术层面来讲,云计算有创新但不是全新的概念,它整合网格技术、数据虚拟化以及并行运算等多项技术,重新定义的一种新模式。云计算的定义可划分为很多种,但是从基本原理上讲大致相同, 云计算是利用网格技术使计算可以分布在大量的分布式计算机上,而非本地计算机或远程服务器中,企业数据中心的运行将与互联网更相似。这使得企业能够将资源切换到需要的应用上,根据需求访问计算机和存储系统。简单的来讲,就是用户只要可以联网,就可享受服务,任何联网的应用,都具备成为云计算平台的潜力;多个用户可以分担超级计算机成本,大大节省开支;用户利用云计算平台所提供的计算能力,并且充分计算机的计算能力,开发个性化的应用。由此延伸的云物联、云安全以及云存储等可以在校园建设上大显身手。
2.2 物联网技术
物联网,从字面上讲是万物相联的互联网。它是利用局部网络或互联网等通信技术把传感器、控制器、机器、人员和物等通过新的方式联在一起,形成人与物、物与物相联,实现远程管理控制和智能网络。物联网是互联网的延伸,它包括互联网及互联网上所有的资源,兼容互联网所有的应用,但物联网中所有的元素(所有的设备、资源及通信等)都是个性化和私有化。
物联网具有普通对象设备化、自治终端互联化和普适服务智能化3个重要特征。在具体的物联网应用上主要依靠三项关键技术:(1)传感器技术,通过计算机处理把模拟信号转换为数字信号;(2)RFID技术,它融合了无线射频技术和嵌入式技术,在自动识别、物流管理中应用广阔;(3)嵌入式系统技术,综合软硬件技术,集成电路技术和电子应用技术为依托,接受到信息后进行快速处理。物联网技术实际用途主要在智能标签和智能控制,实现远程操作和控制。在物联网中,存在能力超级强大的中心计算机群,能够对整合网络内的人员、机器、设备和基础设施实施实时的管理和控制,在此基础上,学校可以以更加精细和动态的方式管理日常教学工作,达到“智慧”状态,提高校园工作水平,改善学校服务管理能力。
3 结语
智慧校园的发展依靠云计算和物联网技术,为学校的日常教学和管理服务工作提供了很多方便。它在数字化校园的平台上提供更加丰富的资源,为移动互联校园资源提供了良好的技术支持。由于智慧校园属于新技术的探索和学习,就学校而言则是机遇与挑战并存。随着时代的进步,云计算和物联网技术的研究将日臻成熟,在学校中已经建设好的数字化校园的基础上,分步骤的建设,最大限度地节约成本,提倡绿色节能减排的风气,为学校师生和管理者的个性化需求提供相应的应用。使智慧校园争取早日成为教育教学领域特色的信息化旗帜,开创新时代教育新篇章。
参考文献
[1] 胡钦太,郑凯,林南晖.教育信息化的发展转型:从“数字校园”到“智慧校园”[J].中国电化教育,2014(1):35-39.
[2] 吕倩.基于云计算及物联网构建智慧校园[J].计算机科学,2011(10A):18-21.
[3] 林成.智慧校园及其相关技术探析[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下旬刊),2013(3):210-211.
智慧校园建设的背景范文6
关键词:校园文化 美化环境 人文关怀
著名学者袁振国指出:“学校是一个文化场所,但是文化场所并不一定有文化。学校自身不会自动生成文化,它需要校长带领大家有意识地建设。”校园文化是师生员工共同创造的,一所理想的有特色的学校因为拥有了它,会成为有魅力的强校,可以这么认为,校园文化是一所学校综合素质的体现,也是综合竞争力的表现。在新课程逐步实施的背景下,能否建设起与新课程相适应的校园文化,已成为新课程能否顺利实施的关键,新课程背景下的校园文化建设,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做起。
一、美化校园环境,让学校成为师生的花园。
学校是文化单位,承担着继承人类精髓的高尚使命。因此学校必须将营造一个优良的学习生活氛围作为第一要务。我们相信,优良的校园环境能熏陶人,一个良好的环境在思想意识、精神风貌、心理氛围、思维方式等方面会对学生产生重要的影响。在现实操作中,我们要形成一种理念,把美化环境渗透到我们的工作和学习中。美化环境要做到“四化”,即绿化、美化、净化、静化,学校要尽可能为学生建设舒适、健康和积极向上的校园环境,要在有限的条件下,充分利用校园空间植树、栽花、种草,将学校办成“园林式单位”。无论是教室、阅览室、实验室、室外阅读场还是图书馆,都要在“整”、“洁”、“静”、“雅”四个字上下功夫。要进一步规范校园语言文字,在教学楼、公寓楼等各显眼墙体,布置“文明礼貌”用语,名人名言等。给每位学生发放文明礼貌用语,以及教师的文明常用语,努力建设良好的语言环境。美丽的环境让学生获得身心的愉悦和审美的享受,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的情操。物质和自然环境之美是人创造的,它能唤起师生的爱美之情,激发师生共同创造美丽校园的欲望,因此,在营造优美的校园环境时,我们应创造机会让学生参与。把绿化草地,公共卫生场地分到各班,落实责任制,有计划地组织学生拔除杂草,浇水施肥,修剪花木,天天打扫公共场地,使校园里地面无纸屑,厕所无臭味,墙壁无涂污。另外,还可以让学生进行一些创造性的劳动。譬如学生宿舍是他们经常进出的地方,也是他们的家,何不让他们自己去设计,去起一个有文化色彩的温馨的名字,去做一些有个性的装饰,张贴一些他们喜欢的明星照片……有了这些自己参与的文化建设活动,学生在生活中真正了解学校,更加热爱学校,把学校作为自己学习生活的花园。
二、重视第二课堂活动,让学校成为师生的乐园。
积极开展第二课堂活动,培养学生的各种兴趣和特长,以良好的文化活动占领校园文化阵地,努力使学校成为学生的乐园。比如,语文课完全可以要求学生在某段时间里,去收集一定数量的民间故事,或者去街头巷尾收集一些优美的广告词语,甚至一些好的店面名称,做出说明,编成集子……还可以经常性地围绕学校中心工作或时事形势开展演讲、辩论、征文等比赛活动,既能提高学生的思辨及写作能力,促进了校园文化建设。还可以利用一些有利契机,特别是重大的节日、纪念日开展各种活动,如利用图文宣传、播放电影、电视宣传片、实地参观等,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还可以按照学生的兴趣、爱好和特长,开展舞蹈、合唱、礼仪、体操、技能等活动。在多种多样的活动中,对学生进行政治、道德品质、身体心理、文化专业和综合能力等方面的培养和训练,充分挖掘和发挥他们的天赋,促进他们德、智、体全面发展。学校应该有自己的文化艺术节,让有各种才华的学生大显身手。另外,我们也要精心运用校园文化载体,就是要抓好校园三大文化阵地的建设:黑板报、校园广播、校园刊物。通过发挥校园文化载体的作用。让艰苦创业、吃苦耐劳、脚踏实地、勤学苦教等优良作风深深印在了每一个师生的心里,在这种厚重的校园文化环境下,学校优良的校风就得以迅速形成。随着学校的校园文化不断地推进,这种文化积淀肯定会融入每一个师生的血液,我们认为这也是新课程的重要内容。
三、重视人文关怀,让学校成为师生的家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