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地节约集约利用存在的问题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土地节约集约利用存在的问题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土地节约集约利用存在的问题

土地节约集约利用存在的问题范文1

关键词:城市土地集约利用;城市规划;土地经济

中图分类号:F301文献标识码: A

一、城市土地集约利用的内涵研究

关于城市土地集约利用的含义有很多,国内外许多学者曾尝试对城市土地集约利用的内涵进行界定,但目前还没有统一明确的概念。许燕(2009)认为土地集约利用是指现期条件下满足地区规模适度发展,使地区在获得最大规模效益和集约效益的基础上,以地区合理布局、优化用地结构和可持续发展为前提,通过增加存量土地投入、改善经营管理等途径,不断提高土地的使用效率,并取得良好的经济社会和生态环境效益。王家庭、季凯文(2008)认为所谓城市土地集约利用,是指在一定的自然、经济、技术和社会条件下,根据城市的定位及发展目标,在满足城市发展适度规模、使城市获得最大规模效益和集聚效益基础上;以城市合理布局、优化用地结构和可持续发展为前提;通过适度增加存量土地投入、改善经营管理等途径,不断提高城市土地资源利用效率,以期取得良好的经济、社会和生态环境效益的土地利用模式。

二、我国节约集约利用土地中存在的问题

1、节约集约利用土地认识不到位,意识淡薄

人多地少是我国的一个基本国情,节约集约利用土地是一个永恒的主题,应该深植全体国民心中,并形成共识。但长期以来,深受我国人口众多、地大物博传统教育的影响,使得对节约集约利用土地的观念淡化;另外,普通公民对土地产权认识不清晰,部分领导扭曲的政绩观也使得土地利用的节约化和集约化名存实亡,置若罔闻。

2、规划管理引导、执法监督力度较弱,违法用地屡禁不止

土地管理法明确规定建设项目必须符合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规划实施以来确实对建设项目用地发挥了不可替代的引导和约束作用,但是,多年来由于地方政府急于招商引资,使得土地利用规划形同虚设,加之规划管理引导、执法监督力度较弱,导致未批先建,建而不用,少批多占,巧立名目,以租代征,私下交易,圈地占地,持地不建,伺机套利等违法用地现象,屡见不鲜、屡禁不止;大量优质耕地,弃耕撂荒,造成极大土地资源的浪费。部分县级经济开发区,产业发展方向不明,建设项目审查论证不充分,盲目招商引资,使得建设项目选址、落地后,只建厂、不生产,有名无实,或者有生产无效益,经济效益低下,甚至干脆只圈地不建厂,多年停工、停产,待机转让土地,从中渔利。

3、节约集约利用土地管理机制不健全

奖惩制度、税收制度、项目用地前期评估、供地后定期评估制度、园区企业的退出制度缺失、法规不健全。目前,就我国节约集约利用土地管理而言,绝大多数情况下处于定性、宣导性阶段,部分行业建设用地标准在规划中仅仅作为参考,并未形成定量的严格约束力,特别是部分新增建设项目,难于确切定量化处理的建设项目,在规划、审批占地规模时随意性较大。对新建项目的前期用地节约化评估制度、项目运行中期用地集约化程度评估制度、园区企业的退出制度、企业用地节约集约用地奖惩制度严重缺失。在一定程度上,助长了部分企业或项目圈大建小,多批少建;部分县政府擅自设立开发区,盲目扩张开发区规模,或者同类项目重复建设等气焰的蔓延,甚至一些企业干脆只占地不建设,或者项目建设后,由于产能过剩,市场前景不好,纯粹处于停工、停产状态,致使工厂空心化;土地闲置、废弃、荒芜,造成土地资源大量浪费或利用效率低下。农村耕地撂荒、弃耕现象更值得深思。改革开放后,随着城镇化速度的加快,大量农民工进城打工,致使农村劳动力严重缺乏,务农人员以老弱病残者居多,只能尽其所能,能种则种,不能种则荒。有人调查发现,丘陵山区此类现象尤其突出,严重的地方近五成耕地撂荒,第二次农村土地资源调查也证实这一点。

三、节约集约利用土地的建议与对策

1、强化节约集约利用土地宣传与教育

人以食为天,食以农为本,农以地为根,故而土地是人类立足之地,生存之本。树立保护耕地就是保护自身的观念,树立节约集约利用每一寸土地的观念,教育是关键。保护土地资源,保护环境,节约集约利用土地教育,要从基础教育国情教育做起,通过不断强化保护耕地、节约用地、集约用地的基础教育、国情教育、长期教育及舆论宣导,使珍惜每一寸耕地观念深深植入每一位国民心中,内化在每一位国民灵魂之中,外化于土地利用、开发、保护的决策中或行动中,使每个人都成为土地资源守护者,节约集约利用土地的表率和实践者。

2、强化节约集约利用土地管理与监督

节约集约利用土地是我国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基础,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不仅要树立节约集约利用土地的观念,更要付诸于行动,在相当长的一个阶段内,要依法强化节约集约利用土地。通过规划管理、积极引导用地单位、企业或个人依法、依规、依据行业用地标准,严格规范用地行为、用地规模;通过及时有力的执法监督、媒体监督、舆论监督,使浪费土地、低效用地得以尽快改善和纠正,真正营造一个自觉节约集约利用土地的良好社会氛围,最终实现节约集约用地、科学合理用地目的。

3、完善节约集约利用土地的法律、法规

节约集约利用土地是一项具有长期性、复杂性、综合性的系统工程,对我国保持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来讲,具有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战略意义。当然,节约与集约利用土地也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既不能寄希望于仅仅通过单纯的宣传教育即可解决积垢已深的土地浪费、低效利用问题,更要着眼于长远发展,立足于长期持之以恒的依法管理、科学管理;要尽快完善、制定节约集约利用土地管理制度和相关的法律、法规以及相关制度,如税收制度、园区企业的退出制度、项目用地前期评估制度、供地后项目节约化与集约化程度定期评估制度以及奖惩制度等。在充分发挥市场决定性作用的基础上,通过制定增收土地使用增值税制度,园区占而不建、建而不用的土地利用低效企业的退出制度,节约集约利用土地的定期评估制度,形成倒逼机制,促进用地单位、企业或个人,改变多批少建、撂荒、废弃、闲置,持机转让渔利的错误思想;依法严厉打击、遏制、土地投机的行为,使其自觉转向节约集约利用土地的轨道。

4、充分发挥信息技术在节约集约利用土地方面的综合评价与监督作用

随着计算机应用技术的快速发展,土地资源管理的数字化、网络化、系统化以及3S技术,即地理信息系统技术(GIS)、遥感技术(RS)、全球定位技术(GPS)的推广和应用,为节约集约利用土地的综合评价与监督奠定了坚实的技术基础,为实时监察、取证,高效执法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手段。近年来,通过采用3S技术,大大加强了土地违法用地查处力度,在一定程度上,遏制了违法占地的势头,但是并未从根本上解决节约集约利用土地中存在的问题,如多批少建,建而不用,闲置、废弃,农田荒芜等一系列浪费土地,低效利用土地的问题。建议尽快建设以土地利用现状数据库为基础的,与实时更新土地利用现状数据对比的土地节约集约利用的综合评估系统,结合相关统计数据进行土地利用现状与实际产出效益进行评估、综合判断土地节约集约利用程度,进行分类指导用地布局调整,为土地资源优化配置,查处浪费土地、低效用地,建立级差土地增值税制度,园区企业退出制度以及土地节约集约利用奖惩制度的实施提供科学依据。

结束语

我国既是一个农业历史悠久的大国,也是一个发展中大国。土地作为人类社会生存与发展的物质基础,直接关系国家的生态安全、粮食安全、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随着我国工业化、城镇化的快速发展,人地矛盾日趋突出,土地利用结构性矛盾日益显现,土地利用中浪费现象、粗放经营、低效用地现象更是令人触目惊心。本文旨在通过作者自身工作实践中的观察、了解和思考,进一步结合现行土地利用中实际情况进行剖析我国土地节约集约利用中存在的共性问题,并提出建议和对策,以供决策者或研究者参考,共同使我国土地节约集约利用向深度和广度推进。

参考文献

[1]刘清俊,常疆,邓思远,张超.基于新型城市化的湖南省城市土地集约节约利用评价[J].科技视界,2014,02:151-152+157.

土地节约集约利用存在的问题范文2

关键词:土地利用;节约集约

提高现有工业建设用地的土地利用效率切实保护耕地, 大力促进节约集约用地, 走出一条建设占地少、利用效率高的符合我国国情的土地利用新路子, 是关系民族生存根基和国家长远利益的大计、必须长期坚持的一条根本方针。为此切实提高现有工业企业节约集约用地模式尤为重要。

一、加强存量挖潜,着力提高土地开发利用效率

受多方面因素的影响,我省在较长一段时期内对土地资源的消耗处于放量增长,一些地方和单位习惯于大手大脚用地,存量建设用地比较多,低效粗放、闲置浪费的现象较为突出。为此,近年来我们采取了一系列措施,花大力气推进存量建设用地深度开发利用、节约集约利用。大力推进批而未供土地消化利用。把加快批而未供土地消化利用作为推进节约集约用地的重要任务来抓,出台了进一步加快批而未供土地消化利用、批而未供土地转用指标盘活管理、批而未供土地核销管理等一系列政策措施,全省组织开展加快批而未供土地消化利用专项行动,通过“落实项目供应一批、异地置换盘活一批、完善手续补办一批、查清情况核销一批”等方式,加快已批准农转用城市分批次建设用地尽快形成有效供应。

二、我省节约集约用地存在的不足

1.节约集约用地理念有待进一步强化。在政府层面,部分地方政府“集约发展、创新发展”的意识不强。少数市、县仍然未能改变过多依赖土地资源、获取招商引资和城市建设政绩等眼前局部利益的冲动,仍然没有从追求发展速度向追求发展质量、从追求发展的规模扩张向追求发展的效益增长转变。面对土地供需矛盾,仍然强调土地要素外延扩张的保障方式,而忽视存量建设用地的内涵挖潜。在用地主体层面,缺乏节约集约用地的主动性、积极性。由于土地资产在保有环节成本偏低,加上土地具有“资源、资产、资本”三重属性,在经济发展、物价上涨等过程中呈现了较强的保值增值陕,部分企业“借项目占地、占多用少、占而不建、建而不用”以及低效利用土地、坐等土地资产升值,以达到利益最大化的现象依然存在,引导用地主体增强节约集约用地的主动意识需要下更大的工夫。

2.节约集约用地制度体系有待进一步完善。现行的土地管理政策,对节约集约用地是软要求多、硬约束少。体现在土地供应管理上,现有的土地供应政策缺乏对土地需求的药束和引导,缺乏土地需求合理性、节约集约科学性的更效的评价机制和管理措施。由于供需环节衔接不够紧从源头上加大了土地供需矛盾,加大了耕地保护压力,加节约集约用地管理难度。在土地保有环节,土地保有成低,多占少用、浪费土地现象缺乏经济制约措施,使得土用者难以在主观上形成以节约集约用地促进转型升级的动力。在工作推进机制上,节约集约用地齐抓共管的局面还未形成,部门之间的工作合力还不够强,节约集约用地共同责任机制有待进一步完善。

三、节约集约用地模式(以威远建业集团建设天科煤化工业园为例)

1.以龙头企业为中心,走工业集中发展之路。天科煤化工业园是在四川威远冶金化工有限公司的基础上逐渐扩展而成的。2003年,县政府把威远冶化公司及其附近区域规划为严陵镇工业集中区,并提出以威远冶化公司为中心,建设冶金化工分园区的构想,从而催生了天科煤化工业园。在开发建设中,改变过去粗放用地的方式,充分利用空闲土地,提高土地投资强度、容积率和建筑密度,在满足社会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的前提下,达到“因地制宜”地实现“地尽其用”的目的,实现“产业集聚、布局集中、用地集约”的目标。

2.天科煤化工业园节约集约用地在环境环保方面取得的成效。公司投产以来,特别是近几年来重视和加强环保工作,先后投入1000余万元资金用于污染治理。建成了废水处理设施2套;废气治理设施2套;煤气净化脱氨、脱硫、脱苯装置5套;消烟除尘装置2套;COD、氨氮自动在线监测装置已通过省环保局验收。2004年又投资1751万元对难以治理的焦化废水进行彻底治理,通过了由省经贸委、省环保局联合组织的废水达标验收。焦炉配套硫铵装置工程。投资850万元,利用喷淋式饱和器新工艺,用H2SO4吸收煤气中的氨,以替代洗氨工艺,大量削减废水中COD及氨氮含量,使焦化废水在原处理系统得到更有效的净化处理。产品:①硫铵,产量4350t/a;②煤气,干煤气量16000Nm3/h、煤气处理率100%,③废水量由原来的45 t/h 减少为9t/h;大大的减少了焦化废水量。

四、依法推进工业建设节约集约用地的对策

1.开展建设用地普查评价。国务院要求各地要在第二次土地调查的基础上, 对现有建设用地的开发利用和投入产出情况做出评估, 并按照法律法规和政策规定, 处理好建设用地开发利用中存在的问题。今后各项建设要优先开发利用空闲、废弃、闲置和低效利用的土地, 努力提高建设用地利用效率。

2.严格执行闲置土地处置政策。土地闲置满两年依法应当无偿收回的, 坚决无偿收回重新安排使用; 不符合法定收回条件的, 也应采取改变用途、等价置换、安排临时使用、纳入政府储备等途径及时处置、充分利用。土地闲置满一年不满两年的, 要按照出让或者划拨土地价款的 20%征收土地闲置费。

3.积极引导使用未利用地和废弃地。积极复垦利用废弃地, 对因单位撤销、迁移等原因停止使用, 以及经核准报废的公路、铁路、机场、矿场等使用的原划拨土地, 应当依法及时收回重新安排使用; 除可以继续划拨使用的以外, 经依法批准由原土地使用者自行开发的, 按市场价补缴土地价款。国务院规定要严格落实被损毁土地的复垦责任, 在批准建设用地或发放采矿权许可证时, 责任单位应当依法及时足额缴纳土地复垦费。

4.鼓励开发利用地上地下空间。对现有工业用地在符合规划、不改变用途的前提下, 提高土地利用率和增加容积率的, 不再增收土地价款; 对新增工业用地要进一步提高工业用地控制指标, 厂房建筑面积高于容积率控制指标的部分, 不再增收土地价款。财政、税务部门要严格落实和完善鼓励节约集约用地的税收政策。

五、结束语

如何准确、科学、客观地评价工业企业用地效益,是实行土地节约集约利用的基础和前提,对促进土地的可持续利用乃至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有着十分重大的作用。

参考文献:

[1]姚丽. 工业用地节集文章怎么做 [ N ]. 中国国土资源报, 2008.02.15.

土地节约集约利用存在的问题范文3

关键词:节约集约利用;土地资源;问题;措施

中图分类号:C93 文献标识码: A

一、关于土地节约集约利用的概述

(一)相关概念

中外很多相关学者都从很多角度对土地节约集约利用的内涵和概念进行过相关论述。一般意义上讲,学者认为土地节约集约利用,首先是节约土地,合理利用土地,提高土地的利用率;其次就是要通过调整土地利用结构来有序地置换土地,达到集约程度的目的,增加土地有效利用面积。还有学者认为从动态和静态两个方面解释土地的集约利用,土地集约利用是相对于传统粗放的土地利用模式提出的;除此之外,土地集约利用的含义是会随着时展更变的,不是静态的概念。随着国民经济的高速发展,人们就会越来越依赖自然资源,这就也使得土地的承载能力得到了提升,也就致使土地的集约程度在不同的时间段会有相应的不同。只有真正深刻理解了土地集约利用的内涵,才能正确地确立土地集约节约利用的相关理念。因此在理解其内涵的过程中,就可以从广义和狭义两个方面入手进行相关的分析。

从狭义上进行探讨,就是要通过增加土地投入来做到土地集约利用的目的,最终也能够获得土地报酬的最大化。

广义上来讲,就是要通过先进有效的指导思想来做到土地集

约利用,通过改善经营管理模式,增加存量土地投入量等方式来提升土地的经济效益和使用效率,使社会、经济、环境生态等效益达到最大化。所以土地集约利用的实际效果和具体各方面的投入量并无明显的关系,同时土地集约利用的评价过程时动态的,因此其标准也比较模糊。集约利用土地的目的就是在最佳集约度的基础上达到土地利用的各方面效益的综合统一。因此,从这个角度来看,广义上的土地集约利用更具有科学的发展思想,因此也就比狭义的概念就显得更加科学准确。

(二)实施的目的

实施土地节约集约利用的目的就是要将土地利用各方面的效益进行综合统一,并在此基础上实现土地的可持续利用预计相关资源的优化配置,对于城市土地来讲,均是追求城市土地利用效率的最大化,节约用地,以实现土地可持续利用为最终目标。研究土地节约集约利用就是要研究其余土地资源优化配置的联系。首先,两者之间的研究的理论基础基本上是类似的,都是以可持续发展、系统控制、土地经济等理论为依据。其次,两者的实现途径相似,主要包括宏观调控、科学预测与评价、相互制约机制。第三,从范围上来讲,土地可持续利用的概念范围大于土地节约集约利用的概念范围,而土地集约利用的涵盖范围又大于土地资源优化配置。

二、当前土地资源节约集约利用中存在的问题

由于长期受到“地大物博”错误观念的束缚,一些干部和群众对土地国情认识不到位,缺乏土地节约集约利用的观念,思想上没有引起高度的重视,甚至认为土地问题是阻碍经济发展和项目上马的制约因素,一些领导干部在发展社会经济的统筹布局中,没有把土地利用问题作为重要的指标和因素加以综合考虑,导致在落实节约集约利用土地上造成很大的被动局面。一些项目缺乏节约集约用地观念,摊饼式发展,星点式建设,造成土地资源的闲置浪费、低效用地现象。

(一)规划管控不到位

长期以来形成用地结构和布局不合理 , 土地利用效率低的状况,土地利用的综合效益没有实现最优化。城市城镇开发建设中盲目占地、上项目、搞开发,导致规划用地、规划管控受到冲击。一些城市过高追求建设标准,无原则地拉大城市框架,形成大量的耕地被蚕食。一些农村建房没有严格按照城乡建设规划进行统一规划,居民建房随意性较大,布局散乱,土地利用率低,少批多占和“一户多宅 ”的现象没有得到完全控制。

(二)土地供需矛盾仍然突出

近年是经济社会转型跨越发展的重要时期,许多地方对土地资源的需求依然十分旺盛,特别是一些地方在招商引资过程中,把土地的足量供应作为一个基础条件,土地供应无原则地服从于项目上马,导致土地资源的供需矛盾十分突出。长期以来,这个供需矛盾始终没有得到有效缓解。

(三)土地的集约利用程度不高

土地利用十分粗放,利用率不高,存在大量闲置低效用地。有的存在批而未供土地的情况,粗放浪费现象比较严重;一些项目贪大求洋,使用土地宽打宽用,布局不紧凑,不能严格执行集约用地的控制标准,土地利用率和单位土地投资强度偏低;有的项目由于种种原因,边干边停,干干停停,或者长期停产停业,造成土地长期闲置浪费或低效使用。在农村,新建住宅不断向生产生活更加便利的区域无序扩张,农民住房零星分散,浪费土地较严重。

(四)后备资源少,土地开发空间严重不足

目前,土地开发潜力十分有限,土地后备资源少,分布不均衡,而有些潜力根本不可能变成现实的耕地资源。从当前耕地占补政策的执行上看,占优补劣的情况在很多地方不同程度的存在,新开发复垦的耕地在使用价值上打了折扣。

(五)闲置土地盘活难度较大

一些项目由于资金、市场、政策等因素导致停工停产,对这些闲置低效用地亟待盘活利用,但由于这些项目往往存在复杂的债权债务纠纷,所以处置起来有很大难度;一些新上项目,由于受市场因素影响,资金不足或资金投入放缓,导致工期延长,也造成了一些土地的闲置。尽管相关土地法律法规对闲置土地明确了一些处置办法,但可操作性不强,实际工作中情形复杂,工作难度大。

(六)违规违法用地现象仍然比较突出

一些地方打着发展的旗号,不计土地成本地进行招商引资;有的突破土地法律红线,占用耕地甚至基本农田破土动工,大肆建设;有的以“先上车,后补票”为借口,在没有依法取得建设用地审批手续的情况下,先行施工建设,导致村企纠纷、村民上访,引发了大量的社会矛盾;有的私设各类开发区、高新技术区、产业示范区等,圈占土地,蚕食耕地。

三、土地资源节约集约利用的对策与措施

(一)宏观调控,规划引领,重点突出,提高土地使用效益

要切实加强政府的宏观调控作用,要把土地资源的节约集约利用纳入经济社会发展的大盘子中统筹考虑,全盘规划,从严把好土地闸门。要把规划引领、规划用地放在经济社会发展的突出位置,要不折不扣地执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规范用地分区,控制供地总量,优化利用效益,逐步建立以供给引导、制约需求的土地供应机制。要做好建设项目用地的预审工作,不符合产业政策,不符合土地规划的坚决不予通过;要把土地投资强度和土地利用详细规划等列为项目用地的准入指标,在项目用地审批时,按照用地控制指标及单位面积的投资强度的要求,确定是否供地或供地的数量,从源头上提高土地使用的效率。优先保障重点项目、重点工程土地供给;优先保障自主创新、科技型项目土地供给;优先保障解决民生问题项目土地供给。

(二)完善机制,严守红线,确保耕地占补平衡

要严格落实土地管理和耕地保护责任制,层层签订耕地保护目标责任书和基本农田保护责任书。把耕地指标和基本农田保护指标落实到地块,落实到农户,严格按照“依法依规、确保数量、提升质量、落地到户”的要求,科学划定永久基本农田。将基本农田保护图、表、册的内容纳入数据库管理,及时维护,实时更新,实现基本农田管理的信息化和网络化。

通过采取有力有效措施,千方百计控制耕地总量不减少、质量不降低。要盘活挖潜,复垦开源,确保耕地占补平衡。将土地复垦整理工作与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等工作相结合,大力实施项目工程,要加强废弃低效用地的复垦管理,将废弃矿地纳入土地整治规划范围大力实施。在复垦实施过程中,要以科学选址为龙头,以项目化管理为手段,严把工程项目的申报、立项、施工、监理和验收等各个环节,坚持项目公告制、法人制、监理制、招投标制和合同制等制度,确保新增耕地的数量和质量。

(三) 加大力度,全面清查,盘活资源,科学合理处置闲置低效用地

要全面清查,摸清底数,在掌握基本信息的基础上,组织开展闲置、低效建设用地调查评价,要认真分析形成土地闲置浪费的主要原因,分门别类提出处置的办法;要对现有建设用地的开发利用和投入产出情况进行综合评估,切实掌握本区域土地利用的效率;要把空闲、废弃、闲置和低效利用的土地作为土地开发利用的重点,努力提高建设用地利用率;要把工作重点转移到加快处置方面,积极盘活存量建设用地。对一些达到收回标准的闲置土地,要坚决收回,统一纳入政府土地储备库,重新进行资源的市场化配置,有效提高土地利用和产业发展的集约化水平。

(四)抓住重点,调整布局,多管齐下,积极稳妥地推进农村住宅用地规范化

农村村民住宅普遍为低矮建筑,占地面积大,容积率低,且布局分散凌乱,配套设施滞后;加之近些年,农村人口向城市转移,出现了大面积的“空心村”、“无人村”,土地闲置、低效、浪费的现象比较突出,因此,必须要加大对村民住宅用地的整治整合利用力度,采取布局调整办法,引导城中村、空心村改造,促进城乡建设由低效变高效,通过拆旧建新、整村搬迁、移民并庄,旧村复垦,积极推动“空心村”改造,既缓解了用地压力,又保障了新农村建设;大力推动城中村改造,通过异地安置等措施,进一步拓展用地空间,提高土地利用效率。

(五) 强化责任,落实制度,加强督查,全面推进土地资源节约集约利用

要建立和完善节约集约用地的责任化管理机制,特别是强化节约集约用地的共同责任机制,着力构建“政府统一领导、国土部门牵头、相关部门配合、全社会广泛参与、齐抓共管”的责任体系。要建立健全保障土地节约集约利用的长效机制,从根本上转变土地利用方式,增强土地资源对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保障能力。批前要严格依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国家产业政策和土地供应政策的规定,对项目用地各项指标进行审查并提出预审意见,项目没有达到集约用地规定的,预审不通过,不予安排用地计划;批中要加强建设用地定额管理,严

控新增用地总量,依据省规定的定额指标及市规定的单位面积投资强度等因素,综合确定供地数量,坚决核减超指标的用地,制止浪费土地、粗放用地行为;批后要加强日常监督检查,逐步建立建设项目竣工后的建设用地复核验收制度,特别是加强对投资强度的跟踪管理。对不按照合同约定条件使用土地的,要追究土地使用者的违约责任,给予一定处罚。跟踪督促用地单位按集约用地的规定开发利用土地。

结束语:

总之,土地是城乡发展空间扩张的首要载体。现阶段是建设全面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城镇化、工业化、国际化以及市场化的速度都在不断加快,因此资源的利用消耗也不断加快,由于受到土地供给总量的限制,城镇发展用地的空间增量已达底线,土地的供需矛盾意境成为现阶段我国经济发展的主要影响因素,因此要健全相关的法规制度节约集约土地以及保护耕地。约集约用地是保障国民经济发展的前提,可以在很大程度上缓解我国土地的供需矛盾。

参考文献:

[1]付钦太. 新型城镇化进程中节约集约利用土地资源问题探析[J]. 学习论坛,2014,01:36-40.

[2]蓝颖春. 节约集约利用土地,将“有法可依”[J]. 地球,2014,07:61-63.

[3]刘广田. 加强国土资源管理 节约集约利用土地[J]. 黑龙江科技信息,2013,11:136.

[4]车艳玲. 节约集约利用土地资源的相关探讨[J]. 吉林农业,2013,02:58.

土地节约集约利用存在的问题范文4

[关键词]节约集约用地 影响因素 措施

[中图分类号]F30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2)06-0059-01

随着经济的发展,我国城镇化进程不断加快,土地供给与需求之间的矛盾不断深化,成为阻碍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为此,我们必须充分认识到土地节约集约利用的重要性和必要性,积极采取有效措施提高国土资源管理的水平,缓解土地供需之间的矛盾,在保护生态环境的基础上促进我国经济和社会的健康长远发展。

一、节约集约用地的主要影响因素

(一)粗放型的经济增长模式

当前我国经济实行的依然是粗放型的经济增长模式,具有产业层次低、企业规模小、产品档次低等特点,而附加价值高、占地规模小的服务行业起步较晚,发展还很不成熟。同时,随着产业经济的发展,大量经济开发区以及基础设施等的建设,使得土地需求量急剧增加,再加上资金和资本的限制,使得土地的节约集约利用面临重重困难。

(二)土地产权制度不完善

我国土地所有权主体模糊,土地产权制度不完善,无法有效培养用地主体的节约集约意识。一般,城市土地的开发利用以及出让转让由政府实施,而土地收益也是归政府所有,这就导致政府对土地的利用缺乏一定的责任感。而农村土地虽然规定的是集体所有,却没有明确归哪一集体所有,因此容易导致土地不法利用情况的出现。

(三)工业用地的出让价格机制不合理

在市场经济环境和条件下,各个地区为了加快招商引资的步伐而给予一定的优惠政策,使得工业用地产生恶性竞争,工业用地价格往往低于征地的开发成本,造成企业对节约集约用地无法产生紧迫感,直接对土地的节约集约利用产生不利影响,扰乱了土地市场秩序。

(四)空间规划体系不健全

我国现有的空间规划体系不健全,处于群龙无首的状态,没有一个能够协调和领导各空间规划的区域规划,导致节约集约用地无法从根本上得到落实。具体来说就是由于各空间规划的方法、目的、管理主体以及编制时限有所不同,容易造成规划内容重叠交叉,再加上管理上各自为政,使得土地集约利用水平较低。

二、政府提高国土资源管理水平的措施

(一)严格落实基本国策

人多地少决定了我国土地供需之间的矛盾无法从根本上得到解决,这就需要政府从节约集约用地的角度出发,积极采取有效措施,尽可能地缓解两者之间的矛盾。首先,要做到两个集中,即农民住宅向中心村的集中以及工业向园区的集中;其次,要坚持开源和节流工作的并举,在允许开发土地资源的同时,加大对土地的整理和复垦工作,增加耕地资源的面积;此外,要强化对用地审批过程的管理,对土地使用进行严格管制,减少违法用地情况的发生。

(二)积极发挥市场在土地资源配置中的作用

土地是自然资源的一种,因此在市场经济环境下,为了实现土地的节约集约利用必须积极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作用。这就需要政府积极发挥宏观调控的作用,控制土地市场并放开房产市场。同时,还要协助建立公正规范的市场运作机制,充分了解和掌握土地市场运作规律,使征地商实现要土地找政府向要土地找市场的转变。

(三)维护广大农民的根本利益

土地问题一直是广大农民最为关心的基本问题,因此在征地的过程中以及土地使用的各个环节,政府要着力解决好广大农民的基本生活问题以及以后的养老保障问题,并且要处理好农业生产发展问题,保证不会对我国农业发展产生严重的不利影响。同时,在推动城市化和工业化的过程中,政府要将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放在首位,避免危害群众利益的情况发生,做好征地补偿工作,维护社会的稳定。

(四)优化土地利用的结构和布局

在深化节约集约用地的过程中,提高国土资源管理水平的一项有力措施就是要优化土地利用的结构和布局,提高土地利用效率,减少土地浪费现象的发生,为此政府要努力做好以下几点:首先,要发挥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作用,严格按照合理布局、集约发展原则编制土地控制标准,实现土地利用、经济发展以及环境保护之间的协调。其次,要根据城市发展目标和发展规划,尽可能地控制建设用地的规模,进行正确的城市定位。此外,要重视对农村建设用地的管理,对土地利用不合理状况进行优化和调整。

(五)创新国土资源的基础管理工作

土地节约集约利用存在的问题范文5

【关键词】土地资源;集约利用;可持续发展

在经济发展日益迅速的今天,人地矛盾也日益尖锐,不合理的土地利用和布置格局,不仅浪费了我国土地资源,更制约着我国经济的发展,所以充分认识到节约集约利用土地尤为重要。作为土地管理部门,一定要培养每一位公民节约集约用地的意识,落实节约集约用地责任,保证我国土地资源可持续发展。实现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即实现土地生产力可以持续增长,保护土地资源生产潜力和防止土地退化,最终实现良好的经济、生态和社会效益,进而达到生态合理、经济有效和社会可接受的目的。所以我们要树立正确的用地观,从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高度,积极推进节约集约用地,保持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

一、我国土地资源利用存在的问题

我国虽然地大物博,但是人均资源却很少,而日益增加的人口更对土地尤其是耕地进一步的增大需求,人增地减的矛盾将会进一步加剧。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1.土地利用结构、布局不合理

在城市里,建筑用地不够集中,盲目的批地和上项目,导致结构失衡,整体的集约利用程度不高,而在农村,闲散土地大量的存在,低效利用,导致土地浪费非常严重。

2.土地供需矛盾日益突出

经济的发展对土地资源的依赖程度越来越高,随着工业、建筑用地的增加,耕地数量越来越少,可以耕地的面积也越来越少,虽然一些土地为潜力土地,但是要根本变成耕地是不可能的,所以这将日益加剧土地的供需矛盾。

3.不合法用地

部分地区为了GDP的增长,盲目的进行招商引资,为了项目可以尽快落地,不惜违规违法,使用农用地搞非农建设;私自突破开发区的范围,并以各种名义设开发区,最后就是没有依法取得建设用地的审批手续,就擅自征地和供地用于施工建设。

二、我国土地资源节约集约利用和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措施

1.合理规划,总体调控

只有规划才能有计划,才能使得土地在一定程度上适度的利用,才能保证土地的利用强度和收益水平可以达到最佳的状态,而且其影响也是长远的。但是目前土地利用方式、结构不合理,这些都是土地利用效率低下的原因,所以只有从整体上规划好和统筹协调好,才能充分发挥好土地资源的利用价值。作为土地管理部门,一定要做好年度土地利用计划,严格控制用地总量,尽可能的使每一个项目都做到用地合理,布局合理,每一寸土地都得到节约,大力提倡集约用地势在必行。

2.建立节约集约用地制度

出台《关于节约集约用地试点的实施意见》,推行土地管理制度的改革,推动城乡规划、建设等相关制度和政策的创新,形成促进节约集约用地的氛围和改革创新的政策环境;其次就是要完善用地指标项目管理,试行的土地利用年度计划“差别化”管理,试行“集中下达、一次审批、分期执行”新机制。最后就是要优化征地报批程序,完善好失地农民的保障体系,深化土地有偿使用制,扩大土地有偿使用面,试行地下空间有偿使用制度。

3.提高土地利用效率

节约集约用地,不能一搞建设就使用新的土地,要想方设法将废弃的、闲置的和低效的土地作为重新利用的研究对象,对这类土地进行全面的清查,并加以处置,起初处置起来肯定有困难,所以一定要制定详细的方案,以此为突破口,进而带动整个闲置土地,闲置土地一般成因是比较复杂的,所以在执行法律法规的时候一定要多考虑历史因素,重在问题的解决上,进而最大程度的发挥土地的效益,不同的闲置土地要区分对待,收回确实是一项比较强力的措施,但真正的目的不在于收回,而在于重新建设,让闲置的土地真正的发挥其应有的效应。总之,闲置土地处理的整个程序一定要加强监管和规范审批,让土地和开发利用状况清晰明了,新开工项目不要再出现闲置现象。

4.发挥市场配置作用,完善建设用地储备制度

目前,我国土地的现状正处于政府配置向市场配置转化中,为了增强政府对土地调控的能力,解决土地市场早期出现的总量失控,促进土地市场可以健康发展,建立起来土地储备制度。通过土地储备,使政府具有掌握土地的“统一收购权”,确保土地供应合法性,减少违法用地的出现,为建立一个公开、公平、公正的高效土地市场打下基础,这样既可满足城市发展和市场的需求,还可以有计划的适时适量的供应土地,更为重要的是政府对土地市场的调控能力大大提高。

5.提高公众参与程度

土地的开发利用涉及各行各业,所以有必要吸收社会公众参与土地规划制定,这样不仅可以提高规划的科学性,还可以增强社会意识,更有利于规划的实施。虽然公众参与会浪费一些时间和金钱,但是这样的举措充分体现了民主意识。从社会角度、社会公平和提高规划科学性的角度分析,提高公众在规划制定中的参与程度是必然的趋势;具体做法就是首先要建立民主科学的规划程序,让公众参与成为不可缺少的环节,在编制的过程中一定要多听取广大市民的意见,取得共识;其次,在土地规划中要考虑弹性,以便于依法修改,尽量做到不损害广大群众的利益;最后就是在实施的过程中,一定要加强监督,建立起公众监督的制度环境和渠道,从而保证规划目标的实现。

在以后的工作中,加强工业化和城镇化的发展,占用大量的土地是不可避免的,而且我国的人口还在增加,供需矛盾日益尖锐,所以开展节约集约用地不可动摇,而且要保证发展必须是科学、协调和可持续的,所以我们一定要建立起正确的用地观,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高度,积极的推进节约集约用地,保证用地可持续发展。

三、结语

综上所述,要坚持完善耕地保护制度,切实的实行最严格的节约用地制度,最大程度的维护土地的合法权益,推行;尽管此项任务责任重大,但是关于我国节约集约利用土地现状和发展前景的思考要继续进行,不能间断。

参考文献

土地节约集约利用存在的问题范文6

关键词:破解;经济发展;土地制约

中图分类号:F12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3)35-0011-02

土地的有效开发利用成了当前社会备受关注的问题之一,其主要原因是它具有不可再生性以及有限性,并且它还是发展经济的重要前提条件,由此可见,土地资源的保护和合理利用具有重要性与必要性。

一、莱芜市土地资源的利用现状

经调查显示,莱芜市在2005年底测得的总面积为224 621.16公顷,其中,钢城区面积33 953.95 公顷,莱城区面积为19 0 688.80 公顷,农用面积为14 830.71公顷,占66.1%,林地面积37 102.55公顷(占16.5%),耕地面积68 700.33公顷(占30.6%),园地面积15 208.86公顷(占6.8%),其他农用地面积27 418.97公顷(占12.2%),建设用地面积32 514.89公顷(占14.5%)。

莱芜市在山东省的面积最小,并且人口的增长速度较快,再加上城市化、工业化的进程加快,使得土地资源严重短缺。由此可见,在这种地少人多的情况下,土地资源面临着严峻的管理问题。

随着人口数量的增加,使得耕地保护的问题更加的严峻,在2010年,对全市的人口进行预估,可达130万人,预计在2020将达到150万人。这样,就使得全市的人口密度将达534人/平方公里,人均用地0.18公顷,而耕地仅占0.055公顷,在全市人均水平以下。

部分土地资源的利用效率不高,节约集约用地水平需提升,2005年全市单位建设用地产值为73.17万元/公顷,为全省平均水平的1.17 倍,与淄博、青岛相比,在建设用地的集约利用水平上差距较大。

基于以上情况,该市破解土地制约因素必须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推动经济发展。

二、以创建为契机,强化领导,形成合力

土地是发展的根本,而促使其呈可持续发展的路径就是开展土地节约集约。基于莱芜市当前的现状,开展土地节约集约创建活动组长由市长担任,副组长由常务副市长担任,领导小组成员包括劳动保障、交通、环保、国土、招商、水利、 发改等部门的领导。其宗旨是,将各项工作贯彻落实,将市政和市委的职能充分发挥,进而缓解土地资源紧张问题,实现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发展,推动经济的发展。

三、明确目标,分解任务

对政府的一系列范性文件进行印发,进而对创建的指导思想、程序、要求以及任务明确指出,并创建专项资金用于土资源节约集约的创建,确保专款专用,促进活动的顺利、有效开展。并且对工作情况进行定期汇报,做好相关的指挥、督查和调度,进而形成新的工作格局。

四、强化宣传,营造氛围

为了保证莱芜市土地资源节约集约创建工作的有效开展,必须加强宣传,使其具有形式多样性与内容丰富性,提升人们的土地资源节约集约意识,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1.成立宣传小组,在全国土地日以及世界地球日上进行土地节约集约创建活动的宣传,并进入学校、 社区、 企业和农村等进行宣传,以提升全民意识,进而形成人人支持和参与的活动氛围。

2.以媒体为宣传的平台,围绕土地资源紧缺问题进行宣传,并在当地电视台播放,提升人们的土地资源节约集约意识。

3.该市在进行招商引资的时候,将土地资源节约和集约的相关标准、原则以及政策作为基本要求,并进进行严格的监督,保证贯彻落实。

4.将土地资源的创建内容作为党校培训计划的重要内容,并使其具有针对性,提升全民的土地资源节约集约法制观念。

五、优化资源配置机制,提升节约集约利用水平

开展土地资源节约集约活动,是促进土地资源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因此,莱芜市必须重视该问题,并将其作为工作的重点,促进土地的合理开发和利用,提升用地水平,促进经济的稳定和可持续性发展。

1.对土地利用方式予以创新。在对国土资源节约集约利用进行大力宣传的基础上,进行正确的引导,并遵循合理布局、集约和节约的原则,对城市用地规模进行严格控制;具体化土地利益调整机制,对土地管理绩效、土地利用状况等评价体系进行深入研究,并将评价、考核产业集聚区的用地情况作为工作的重点;同时,以此为依据,对产业集聚区的升级、用地指标配备进行合理化分配。对土地使用标准与条件严格执行,使用和建设多层标准厂房,保证土地资源利用的合理性。

2.优先发展产业集聚区。这样既能够促进产业集聚区的经济发展,同时,也能够使土地资源的到节约集约利用。具体的实施手段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是实施园区集约用地机制。其次,是将约束机制进一步强化,如地产开发严禁在此处进行等,提升产业集聚区的发展水平。最后,是对土地利用进行合理编制与规划,预留产业集聚区发展空间。

莱芜市具有极强的城市竞争力,目前市政以及市委已经充分的认识到,而强劲的发展园区则是提升城市竞争力的重要依托。当新一届的领导班子成立之后,就将工作的重点转移到了园区建设方面,同时将其作为一项长远和关乎城市发展全局的工作,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创建莱芜市钢城经济开发区、泰钢不锈钢生态产业园区、莱城工业区以及高新区的计划,对莱芜市的土地资源利用进行了合理的分配和科学的定位,将该市未来3—5年的规划目标确定。

同时,在市委的工作会议上还明确提出了在下半年引入40个以上10亿元的大项目以及200个以上过亿项目。并将613工程实施,使莱芜市企业在3—5年内新增数量能够达到600家以上,大规模企业总数量达到1 000家以上,同时拥有10家以上销售收入过百亿的企业、30家以上销售收入在30亿元以上的企业,形成全市的重要经济台柱。并且,为了使企业的发展环境一流,对土地资源进行集约,对产业布局进行了调整和优化,对各个行业进行统筹处理,对建设用地结构进行优化,确保土地资源的合理开发和利用。同时,将工业园区建设作为新增建设用地的重点,为创建莱芜市四大平台区域提供充足的用地,同时确保土地资源的高效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