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城市空间景观设计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城市空间景观设计范文1
1.1符合人的动视力特点
快速路景观可以说是一种动视力上的艺术。当我们坐在汽车上看到的景观是连续移动的,按照习惯当人们想看清一件东西时就会停下来看清楚,所以人们对于快速路上的景观只会形成粗略的印象,这就使得快速路上景观都是一目了然并且结构简单明了。它不会吸引人们的主要注意力,但同时又达到了景观自身的效果。
1.2尺度特点
快速路的尺度往往取决于快速路自身的体量大小[1]。一般占地面积越大的快速路往往出现在用地情况并不紧张的新开发区,这样的快速路的视野往往比较开阔,两侧设有较为完整的快速路景观。从临近快速路的视野较高较为清晰的地方可以看到快速路景观随着快速路的衬托呈现强烈的连续感。而尺度较小的快速路视野就相对较小,如高架桥快速路这样的快速路景观往往就不会那么显而易见了。
1.3流动特点
我国快速路设计时速大多限定在80km/h,因此我国快速路景观具有独特的线条性并且是符合机动车快速通过时动视力对于优美流畅的捕捉。当机动车在城市内快速路如高架桥上行驶时,快速路的景观就必须呈现一种饱满的流畅感。机动车高速穿梭在城市的快速路上为主要的活动景观。快速路具有了以实体活动的流动特性,与其快速路上的空间景观呈现出来的空间动势是快速路景观所独有的,这也是影响周边城市景观的一个基础要素。
2可持续发展的城市快速路景观空间设计的原则
2.1整体原则
快速路是城市空间体系中的一部分,因此要将快速路的空间作为整个城市空间的一部分进行规划与设计;将快速路景观与城市景观进行有机结合,与城市绿地系统规划和城市系统进行合理规划,为人们提供更多与大自然相处的机会,创造更好的道路空间[2]。因此在设计城市快速路景观时要融入周围的环境,使快速路景观与城市地形、道路和建筑做到统一和协调。现代化城市的交通已经是一个具备多重功能和多重层次的系统路网。功能上的多重性体现在现代路网具备了交通、生活、商业和政治等,层次上的多重性体现在主干路、次干路、区间路、小区路、园林路、滨河路和步行街等[3]。不同的快速路对市政工程施以不同的要求,不同的要求决定着快速路的绿地面积及相关的布局形式。
2.2生态原则
城市快速路景观设计中首先选择的就是形态优美、适宜种植的园林景观植物。园林景观植物因其不同的植物造型、色彩能够搭配出不同的景观效果,使快速路景观具有一定的稳定性。根据城市自身的风格、特点和快速路景观及功能上的要求,采用多品种配合与多种栽植方式来使快速路景观达到三季有花的效果。如一些城市就采用了其市花、市树作为其快速路景观中的主体要素,这样的快速路景观设计会让当地人感到亲切,也会让外地游客对其产生良好的第一印象。通常历史较为悠久的城市都会有着较为复杂的土壤结构,这样的土壤对于所种植的植物范围较小,在选择快速路景观植物的方面限制就会增大。而城市养护管理水平及城市快速路景观的后期管理、维护水平和能力也是影响城市快速路景观设计的重要因素。
2.3人文原则
城市道路快速路景观设计应表现出地方文化特色和历史传统。城市快速路景观的设计要渗入当地的文化气息,表现出该城市的文化品味,展现出一座城市应该的厚重历史与文化底蕴。因为人们在路上行走获得的周围环境信息80%是来自于自身眼睛所看到的,为了创造既生机盎然又优美活泼的城市快速路景观,在设计上一定要注重快速路景观的静态与动态的规划结合。使城市街道景观环境从根本上充满了人性,体现了人对环境改造的本质态度,对环境改造所遵循的尺度原则,既是“以人为本”的重要体现,也是尊重环境的重要内容。
3可持续发展的城市快速路景观空间设计的具体方法
3.1确定快速路景观的主体要素
设计城市快速路景观时,可以将城市内著名的景点或历史故事作为城市道路的主景要素。在城市快速路景观的设计中对不同的道路要采用不同的设计方法,既要注意借景与快速路周围的沿途风光,又要注意展现城市的独特风貌。抓住快速路中各种要素的设计特点,对其进行合理的规划设计以突显出这些设计要素的“共性”,让整个城市快速路有了自己的“个性”。
3.2确定快速路景观的环境氛围
城市快速路景观是一个复杂的人工化生态系统,主要体现在它既有城市生态系统的自然属性,也有城市开放空间系统的文化属性[4]。城市快速路作为保护城市历史景观带、体现城市个性的重要角色,展示了一种城市独特的地域文化和当地居民的审美及艺术修养,完美的实现城市道路空间的组合与结构功能。具有艺术的灵魂和价值的景观使得城市变得更加充满生机活力,也实现了城市社会环境的可持续发展[5]。
3.3运用园林艺术
绿色在可持续发展的城市快速路景观设计中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快速路的横断空间主要是通过绿化植物来达到围合的目的,是人们在快速路上行驶最先看到的景观,因此在对快速路景观绿化的整体设计和绿色植物具体的搭配上一定要呈现出一定的视觉美感。在对快速路绿化景观设计时可以采用统一、调和、均衡和韵律这四大中国园林艺术中最为常用的基本原则。
4结语
城市空间景观设计范文2
前言
园路是城市园林环境景观的骨架和脉络,是园林景观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园林路面是游客们在上面行走或者休息停留的地方,景观铺地作为一种铺装形式而存在,在城市园林设计中应该占据重要位置。对园林景观铺地的设计必须从使用者的角度去思考问题,本着以人为本的原则,满足对路面的使用性能和要求,同时要美观和大方,才能设计出满足人们生活需要的铺面设计。然而,现实中很多园林铺面设计不规范、不严谨,很多铺地设计仅仅能够满通使用功能,在稳定性、耐久性以及抗滑能力上没有顾及到,有的也不美观,美学价值大打折扣,我们很少发现铺设精致并且具有独特构思的景观铺地设计,无论是选材方面、设计构思以及文化特色的传达都差强人意,需要设计师们不断去探索和实践。
城市园林空间景观铺地的选材
园林铺地材料选材时景观设计的重要环节,选材方面可有多种选择。
(一)自然草地,在国外很早就在园林设计使用草地进行铺地,近年来我国园林事业不断发展,园林设计中要充分考虑到人们的休憩和停留需要,这时用草地进行铺地,既有观赏性又有实用性。当然在草种的选择上也要格外注意,能够随意践踏的草地需要通过各种途径获得,有的地方将高尔夫球场中的草种移植到园林绿地中,有的是通过实验培育出符合要求的耐践踏型草种,在苗圃中进行生产,然后将其切成块状,直接铺装就可以。
(二)树皮及碎木铺地,随着现代人环保意识的不断提高,都市生活的人们越发向往自然生活,用树皮及碎木铺地充分体现了生态化设计的思想和理念,设计者将树皮或者碎木散铺在园林道路上,让行人充分体验到森林中的最初的物质状态,如果是大块的碎木,要提前用碾碎机将其碾碎。而且用碎木或者树皮铺装地面,随着这些材料的不断腐烂,将会使土地更加肥沃。树皮或者碎木的来源比较广泛,也比较便宜,从一些木材加工厂都可以获得。
(三)砂地,砂地的特点是比较柔软,亲和性比较强,在城市园林中经常有儿童在其中嬉笑玩耍,为儿童设计一些空间环境也是设计师需要考虑的事情,很多海滨城市有很多天然的沙滩,把这些沙滩开发出来让游人走在细腻柔软的沙滩上也是一种惬意和享受。在沙子的选择上,尽量选择比较细腻的材质,有条件的话还要将其中的亚粘土或者其它污垢物清理掉,这样会增加使用的舒适和安全感。
(四)散铺砾石地。砾石是一种既实用、又便宜的铺装材料,在园林设计中经常会用到,例如在日本很多园林景观设计中,经常石宏砾石铺地,表达出一种禅意的境界,设计形式也可以做到多种多样,可以设计成微波形状,也可以设计成蜿蜒等形态。近年来,我国园林设计中也大量借鉴了这种设计思路,有一些园林也用砾石铺地,体现山水意境,增加园林空间丰富度。这里的砾石指的是经过大自然长年累月的雨水冲刷,形成的粒径大小平均的天然砾石。
(五)天然木材铺地,木材有软木和硬木两种形式,在景观园林设计中应用木材进行铺地比较常见,,木材本身带有天然和古朴的味道,无论是布置在小型挺远还是大型场地上都相得益彰,起到很好的装饰效果。但是从承载和防腐性能上讲,木材肯定不如石材适用,因此在一些园林车行道路上就不能适用木材铺地,在选择木材时要选择耐久度比较高的材质,一些好的木材耐久性可以达到25年以上,有些木材比较容易腐烂,适用年限大约在5年以下,这种就不要选择。在使用前还要进行防腐处理,将防腐剂注入木材里面,以达到要求的耐久度。
园路铺地的色彩搭配
“色彩”是大自然赋予人类最丰富也是最简单的礼物,在景观园林中,色彩也是极其重要的一项景观设计元素, 色彩不同给人们的感觉 也不同,例如暖色给人兴奋、热情的感觉,冷色使人感觉宁静和平淡。随着铺地材料使用的越来越广,铺地材料的颜色也日益丰富起来,给了设计师很多可以选择的空间。需要注意的原则有:一是突出园林的自然美,铺地材料的颜色选择应该体现出对大自然的尊重,越是自然的颜色越受行人的欢迎,例如岩石的灰褐色,水体的蓝色,特别在一些优美的园林风景区,铺地颜色要与周围颜色相协调,既不能过于呆板也不能太鲜艳和刺激,要做到和谐统一。二是延续地域历史文脉原则,就是根据不同地域历史原有的文脉、传统色调来进行铺地色彩的设计。不同地域的色彩是经由历史积淀形成的,例如西北的黄色、东北的白色、北京的红色、苏州的灰色、云南的绿色等等。在城市中的园林空间景观铺地应该考虑到地域性的色彩,一般应与其地域的地域性色彩适应、协调或形成适当的对比与衬托关系,打造富有地域特色的园林空间景观铺地。三是与园林的功能相适应。例如有些园林具有纪念意义,是人们对某一人物或者某一事件的纪念而建设的,因此这样的园林铺地设计就应该体现出凝重庄严的氛围,而活动、娱乐空间的色彩应该明快,例如采用颜色欢快的混凝土铺地体现出活泼的氛围。
城市空间景观设计范文3
关键词: 城市公共空间 景观设计 青岛市即墨温泉公园设计
前言:
当前我们国家的基础建设步伐加快,随着城市功能的逐步健全,以公园、绿化广场、生态廊道、市郊风景区等为骨干的城市公共空间的景观设计愈加成为城市的现代标志,成为提升城市环境质量、改善生活品质和满足文化追求的必然。
笔者在多年的工作过程中,主持和参与了大量的城市公共空间的景观设计项目,成功地将艺术引入城市公共空间当中。其中有些已竣工的工程获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获得了七项国际、省、市级优秀奖,参与设计的2014青岛世界园艺博览会规划方案也喜获二等奖。
概念探讨
所谓城市公共空间意指城市内所有公众可以任意到达的外部环境空间形式的综合,这种空间关系以不同的规模和层次,几何地联系在一起。从早期都市狭窄的街道、集市和码头到后来的社区花园、广场、公园,以至今天的城市开放空间系统,都属于城市开放空间的范畴。比如古罗马集会广场、巴黎塞纳河、纽约中央公园、上海外滩等。
城市公共空间的优良景观能带动产生丰富的城市生活,但国内的建设现状表现出一些不足,不利于景观设计工作进程的程序化与系统化。景观设计师有责任以专业的参与,引发对城市公共空间景观的重视,把停留在物质意义上的试题演化成链接人与自然的艺术场地,从而合理有效地争取分配和享用公共空间的权利,并且对公众社会生活产生影响和推动。
城市公共空间的景观特征
1、城市公共空间的第一个重要特征是它的公众参与性。
一切城市文明的标志和现代化的进程,都是由公众共享城市公共资源开始的,共享本身是有平等的立场,城市公共空间的营造指向是满足大多数人的向往和需求。
2、城市公共空间的第二个重要特征是它的人性化。
每个城市公共空间都是由若干小空间构成的空间组合体,其人性化的设计直接关系到整体空间的品质和氛围。同时一切城市公共空间都是有形的物质空间,因此应该从人的行为心理考虑人性化的空间环境,符合人的感官需求,同时还注重使用者的欣慰和心理感受。高效有序、尺度宜人、安全舒适的城市公共空间环境是设计追求的目标。
3、城市公共空间的第三个重要特征是它的文化性。
城市公共空间景观设计要充分体现选择和包容的现代意念、地域文脉,在符合整体城市生态环境要求的前提下,通过现代生态与科技造园手段,充分挖掘物化因素和文化内涵,使场地空间焕发自身的生命力。
4、城市公共空间的第四个重要特征是它的时代性。
城市公共空间景观设计在尊重文脉、强调地域文化的同时,要把握时代特征,合理应用科学技术和先进理念,使营造的空间环境具有个性化,形成特有的当代景观文化。用进步的场地物质环境积极推动社会意识的进步,通过场地的人性化设计,实现城市公共空间的功能性,取得文化和公民本性的回归,为未来的传统继承提供多样性的选择。
改善城市公共空间的切入点
1、注重空间系统布局
公共空间的建设应纳入城市系统来考虑,一个城市是否运作顺畅,景观是否舒适美观,关键在于它的城市公共空间系统的大小、多少、分布是否恰当。利用城市中的自然生态要素对净化空气、改善小气候、平衡生态环境起着重要的作用,是开辟城市公共空间时应十分珍惜的资源。
2、创造空间个性特色
在城市公共空间的开发与利用中应尊重历史,延续文脉。考虑与该城市的传统文化、社会经济以及地貌、环境、风俗习惯相协调的因素。运用形式、色彩、光影、地形、风貌等综合手段建构城市公共空间的个性。比如笔者主持设计的青岛市即墨温泉公园,采用不对称的布局,分为水上公园和旱地公园两部分,通过景观小品、河道、小桥、铺装场地和绿地的有机结合,渗透出当地的文脉气息,突出了温泉这一难得的自然资源,并充分结合即墨市悠久的历史文化典故,富有鲜明的空间个性和地域特色。
3、塑造空间的“人性化”
“以人为本”是当今社会一切活动的基础城市是人创造的,也是为人而建造的,因此我们在塑造城市公共空间环境时,应满足人们的生理、心理、行为、审美、文化等的需求,达到安全、舒适、愉悦的目的。注重宜人的尺度,增强空间的亲切感和认同感。四、工程实例
笔者有机会主持并设计了大量的城市公共空间的景观设计工程,在实践过程中不断加强理论学习,不断总结经验,逐渐对城市公共空间的景观设计形成了行之有效的工作方法,并遵循“因地制宜、巧于因借”的设计理法,对不同的项目采取不同的设计定位,进行人性化的设计,突出时代性,在尊重文脉、强调地域文化的同时把握时代特征。
现将其中的两个设计获奖项目进行回顾和简要分析:
1、青岛市流亭机场扩建工程室外环境设计
青岛市流亭机场扩建工程是青岛市重点工程之一,室外环境设计做为其延伸,同样具有相当重要的地位。该工程占地面积52730平方米,以自然式园林绿化造景为主,环境布局合理,形式自然、生态、大方。形成了有水、有树、有坡的大景致,为进出港的旅客提供良好的视觉欣赏效果,并得到了社会方面的一致好评。
(1)、设计定位:该环境以景观性为主,以通透有致的空间特色来造景。
(2)、设计主题为:“空港绿肺、生态景观、和谐共生”,整个环境设计紧紧围绕这个主题展开,以亲近、生动、富有活力的景观打动游客。
(3)、绿化规划旨在创造完美的植物景观,在科学性与艺术性两方面高度统一,既满足植物与环境在生态适应上的统一,又通过艺术构图原理体现出植物个体及群体的形式美以及人们在欣赏时所产生的意境美。
(4)、布局手法:“占边让心”和“让心占边”相结合, “稀疏处疏可跑马,致密处密不透风”,疏林草地与植物群落相结合。平面布局有疏密、有进退、收放开合,富有节奏变化;立面布局林冠线或平缓或起伏,形成有韵律感的立面效果。
(5)、设计特色:
一是突出文化品位,如 “岁寒三友”、“市树市花”、“海洋文化”的使用,体现高品位、高档次的空港绿化;
二是大规格树木的使用。据专家分析,大树的释氧量为草坪和地被的5倍,又美观大方,管理费用也比较低;
三是达到绿化与净化,绿化与美化,绿化与香化有机的结合。构成机场的供氧“氧吧”,形成大的生态圈,融入青岛市流亭机场的生态环境。
该工程于2004年6月竣工,现已被中国国际绿化博览会组织委员会评定为“2004CIGE中国优秀绿化工程奖”,工程设计获得“二OO五年度青岛市优秀工程设计二等奖”,并在“青岛市优秀规划、建筑方案”评选中获得环境类三等奖。
2、青岛市即墨温泉公园设计
公园分为水上公园和旱地公园两部分,占地面积23.5公顷,紧紧抓住即墨市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突出历史文化和地标特色,同时与现代生活相结合,符合现代审美情趣,体现现代生活和现代审美情趣。
(1)、水上公园突出水景特色,继承优秀传统文化,结合时代特色,形成了全新的文化特色,采用中国传统文化中“笔断意连”式的中轴序列,融于自然“天人合一”的环境通道,创造一个与现今时代感相符合的城市园林。构筑人与水更加亲密的景观关系。
围绕“水为万物生命之源”的主题,充分发挥水与生态植物、微生物、岩石、园林构筑物及水体自成循环的生态关系,以自然传统园林的理水理念,加之现代营造手法,展开现代都市景园的营造,也启发人们珍惜水资源。
(2)、旱地公园以城市游憩学和生态学理论为指导,以再现自然、提高居民的生活质量为宗旨,以“人与自然共生”为目标。提倡生活与居住分离,让居民走出家门来共同享受自然性、社会性的户外生活,加强人与人、人与自然的交流。达到生态效益、社会效益的高度统一。设计架构为“一轴、四区、多节点”。
(3)、设计的特点、亮点如下:
一是突出历史文化品位,体现高质量、高品位、高档次的城市景观带,利用轴线景观和林下漫步道,将地域文化以生动活泼的形式展示在游人面前。
二是强调各个不同景区的主题与个性。结合各组团分区的特点分别形成特色组团景观空间。
三是强调步移景异的场所空间。在组团设计中突出景观良好、绿意盎然的空间环境,通过绿色通廊、中心绿地的设置进一步的使生态景观渗透到公园的每个角落。
四是植物造景以自然式植物群落为主,体现生态造景和四季造景,风格自然,因地制宜地创造完整植物群落。
该工程于2006年10月竣工,工程设计获得“二OO七年度青岛市优秀工程设计一等奖”,并获得“二OO七年度山东省优秀工程设计二等奖”。
结语
我们处在一个难得一遇的伟大的变革时代,景观设计学科的不断创新与发展需要我们在中国城市化进程中担当重任。城市公共空间构成了城市环境组织型态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景观设计的意义应该在于改进城市的生态、创造具有生态美学的自然环境景观。
城市空间景观设计范文4
【关键词】 水;城市;滨水地区;景观设计
引言:
水与人类文明的起源和城市的发展密切相关,古今中外,城市大都是依水系而发展,现代城市中,水又是景观中不可缺少的元素。城市滨水区作为城市中人类活动与自然过程共同作用最为强烈的地带之一,对其进行合理地规划设计,在改善城市环境,提升城市固有特色方面有非常积极的意义。
一、关于水
水者何也?万物之本源也,诸生之宗室业……
――管子
1、水的作用与特性:水是生命的源泉,她为生物提供生存之地;水来自于大自然,她带来动的喧嚣,静的和平,还有韵致无穷的倒影;水是所有景观设计元素中最具吸引力的一种。
2、水的哲学意蕴:“上善若水,水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悟,故几于道”。水既是一种说明事理的喻体,更是作为人性的象征,水的人格性、人性化所呈现出的德性、仁性、柔性、义性、公正性和勇敢精神,使水被赋予了人的生命性。
3、水与城市:城市中的水体象征着文明与灵性。城市不仅起源于滨水区,它的未来的发展也直接受到水的制约。
4、水与人:
(1)人对环境的心理需求:心理学家马斯洛的“需要层次”学说认为人有生理、安全、交往、尊重以及自我实现等需求。最下面的需求是最基本的,而最上面的需求是最有个性和最高级的。
(2)城市滨水景观中人的心理需求
对滨水景观来说,首先是人在场所的使用功能上得到需求和满足,然后从整个场所的精神层面上得到审美、心理上的人文关怀。满足人的需要是城市滨水景观设计的原动力;人对城市滨水景观的心理需求:人们除了维持生命需要水之外,还有观水、近水、亲水、傍水而居的天性。
二、关于城市滨水地区
1、内涵
“滨水地区是城市中一个特定的空间地段,指与河流、湖泊、海洋毗邻的土地或建筑、城镇临近水体的部分。”与城市其他地段相比,滨水地区是城市居民基本的公共空间,是表现城市形象的重要节点。
2、设计特点
(1)滨水地区的共享性。滨水地区往往是一个城市中景色最优美、最能反映出城市特色的地区。在城市设计中,利用连续的公共空间如林荫带、步行街、广场群和绮楼等沿整个滨水地带布置是保证滨水地区共享性的好办法。
(2)从整体城市设计出发,力求把握在全地段层面上的风格特色。
(3)滨水地区与全市的关系。规划滨水区规划要把市区的活动引向水边,以开敞的绿化系统、便捷的公交系统把市区和滨水区连结起来,带动城市的发展,。
(4)滨水地区开发与防洪设施的关系。在规划前,应充分调查洪水周期、淹没范围等防洪资料。在规划处理上,较多采用不同高度临水台地的做法。
(5)视线走廊分析。沿滨水地区利用空间轴线,控制建筑物的位置,形成视线走廊,充分体现滨水地带的景观优势。
三、实例分析
1、概况
杨凌地处陕西关中平原的西部,交通便利,其中国务院批准的杨凌农业高新技术示范区位于杨凌行政区的东部。经过多年的建设,示范区社会经济、城市环境等方面有很大的进步。但由于城市建设受社会经济结构、城市腹地和城市职能层次等方面限制,城市建设缺乏现代都市应有的文化、设施与人气。因此,依托渭河自然条件,营水纳绿、构筑特色是杨凌强化城市职能、提升城市品位、形成城市特色的关键。
“一河两岸”片区位于杨凌示范区的南部,渭河之侧。本次景观规划的范围为:东起渭河大桥,西到规划的渭河二桥,总长9000米,河堤内外50米的范围。是体现本片区风貌特色、环境魅力、城市品位和城市吸引力的关键地段。现状建成区存在诸多的问题,急需改善。
2、景观设计
滨河空间是游憩观光的首要空间,还要与城市联系方便。规划采取如下对策:
增人减车、还路于人:增加滨河两侧人行道宽度,消减车行道宽度,拓展步行空间。
内托外挑、外游内憩:河堤路依据河道景观分区和河堤路线形变化,按照一定间距设置小型外挑式观景平台以及设置休息场所。在线性空间中,点缀若干珠状驻足空间,丰富空间层次。
节点强化、滨水渗透:设置三处较大型平台――可拾梯而下、到达河床,使空间连续。该三处分别为:水上运动中心滨河入口处;杨凌体育运动广场处,和西侧“禾湖”滨河公园入口处,作为滨河游览活动的集中点和点。
打开窗口、内外联通:将水上运动中心主入口向南开放,强化滨河在城市中的地位、将滨河空间引入城市。
设置障碍、人文关怀:各珠状节点处设置立体式“斑马线”,优先行人横穿、限制车行速度,体现人文关怀。
3、景观组织:
景观序列:线性景观序列,犹如一首完整的乐章,由东至西,构成起点、序章、鼓点、悠扬、主旋律、协奏、敲击、尾声―一幅完整的乐章。
四、城市滨水区景观规划设计的思考与建议
城市滨水区景观设计的目的是为了改善城市的环境质量,树立城市形象,满足人们休闲游憩的需求。
(1)尊重自然水体,实现可持续发展
因势而成景的自然水体边界,有助于减小自然灾害。曲折多变的自然河道有利减缓水流速度,削弱洪水的破坏力,又加长了亲水界面的长度。
(2)形成与整个城市有机地结合的开放空间
开放的滨水区要有便利的交通可达性。完善滨水区和周边的交通网络,构筑通往城市内部的景观联系通道,使滨水空间与城市内部空间形成视线走廊,相互渗透。
(3)创造立体的景观视点和多样的亲水空间
滨水区规划设计应考虑人们亲水的愿望,满足人们的活动及精神需要。除了要与整个城市的景观和谐,还要在纵向、横向、竖向上具有丰富的层次感,相互穿插,静动结合,创造人与生物共生的滨水开放空间。
(4)注重保护地方特色和历史文脉
景观设计主题应与城市整体文化特色定位相协调,注意尊重地域特点,创造具有地方认同感和归属感的城市滨水空间,使城市的历史记忆得以延续。
(5)合理搭配植被种植,形成富有当地特色的生态空间
每个城市都有不同的特色,植物的种植可以体现出一个城市的特色和品位。在树种选择上应遵循长生树种与速生树种相结合的原则,既能近期满足一定的景观需求,又能随着时间的延续逐渐形成自身的景观特色与文化积淀。
结语:
城市空间景观设计范文5
1.1生态遗留地保护原则
滨水区通常是城市的命脉,对整个城市的生态环境具有重要作用,所以在设计中要保护滨水区的自然格局,并且保护水体不受污染,延续其防洪功能。
1.2人性化设计原则
首先要注重人文方面的设计,其次要合理规划滨水空间的交通问题,最后要满足人们亲水的愿望,亲水空间要给人舒适、愉快的感觉,兼顾美观与实用。
1.3植物多样性原则
在滨水植被设计方面,应增加植物多样性,依据景观生态学原理,模拟自然江河岸线,以绿为主体,创造自然生趣。
2国内外滨水空间的成功案例
2.1查而斯顿水滨公园
查而斯顿水滨公园是美国南卡洛莱纳州查而斯顿半岛最后一块进行规划和开发的滨水地带。整个公园的规划设计是为人们创造一个接近水面,集观景、作息、漫步、垂钓等多种功能为一体的滨水开放空间。
2.2日本东京LaLaportToyosu码头休闲区环境景观设计项目
在填海的场地上,建立绿色、水和地球3个渐进式的景观主题,并设置咖啡厅、电台等布置于场地中,场地中白色泡沫状、珊瑚状的长凳则散置在模拟海浪起伏的场地当中。游客在场地中可以感受航海旅行的感觉,自由通行,且能发现不同以往的惊喜。
2.3沈阳市新开河带状公园
沈阳市新开河带状公园,包含12个游园绿地,同时进行了服务设施规划、纪念广场、文化设施等规划,以全线中心地段的联合路桥为界分为上游地段和下游地段,建立13条绿带,丰富了沈阳市的园林绿化景观,同时为市民提供了休闲游憩的好去处。
3城市滨水空间园林景观设计的新思路
3.1打造立体亲水空间
在保证滨水景观安全性的基础上,应逐步拉近人与水体的距离,实现人与水资源的亲密接触。亲水性设计主要体现在河堤沿岸或湿地周围的立面处理上,利用景观节点打造复合岸线结构,满足人们的亲水需求。以往的设计师注重平面构成原则,但对于人的视觉来讲,垂直面上的变化远比平面上的变化更能引起关注与兴趣。滨水景观设计中立体设计包括软质景观设计和硬质景观设计。软质景观如在种植灌木、乔木等植物时,先堆土成坡形成一定的地形变化,再按植物特性种类分高低立体种植;硬质景观则运用上下层平台、道路等手法进行空间转换和空间高差创造。
3.2植物元素的多层次选择
滨水空间植物造景可将水边植物、驳岸植物、水面植物等进行多层次组合。水边植物的作用在于丰富岸边景观视线、增加水面层次、突出自然野趣。在北方,常植垂柳于水边,或配以碧桃、樱花等韵味无穷。南方水边植物种类更丰富,如水杉、水蒲桃、榕树类、羊蹄甲类、木麻黄、落羽杉、乌桕、椰子等。在驳岸植物选择上,除了通过迎春、连翘等柔长纤细的枝条来柔化岩石混凝土砖的生硬线条之外,还能在岸边栽植一些花灌木、地被、宿根花卉等。水面植物的栽植不宜过密,要与水面的功能分区结合,预留出游人的观赏视线。
3.3与景观照明、雕塑小品等现代元素相结合
在滨水景观设计中植入景观照明系统,可一定程度上延长滨水景观的观赏时间。除了考虑水体自然流动造成的声音效果,更多时候,设计师们倾向于塑造一种随环境改变的智能声音控制体系,再配合河堤沿岸、水面的景观照明,使得整个滨水景观尤其是在夜晚呈现出一种立体动态的综合性艺术效果。景观小品是滨水景观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其设计中注重地域文化的植入,可以直观地反映出城市的历史文化风貌和形象特征,呈现原生态的生活面貌,折射出滨水城市的历史文化底蕴。
4天然环保建筑材料的应用
城市空间景观设计范文6
关键词:散步空间;空间结构类型;组成元素;心理学
散步空间越来越得到人们的喜欢和肯定,在城市空间系统中占特殊的空间构成形式,城市的散步空间可以加强生活公共绿地,提供舒适安静的室外环境,体现当地文化城市的特点,还可以连接不同空间类型,形成城市空间的连贯性。即是人们户外活动集聚的场所,又是城市公共空间游憩的重要组成部分。
1、散步空间的形态
1.1散步空间组成形式。散步空间将不同性质定义的道路空间统一结合,形成散步的公共空间体系,根据人流的数量、人们的心理需求、空间的尺度、散步道路的位置等形成散步的空间类型。散步空间多为步行者的天堂,通过人们在其中来感受散步空间氛围。散步空间多以安静舒适的环境为主,富有一定的起伏感和形式美感,而空间内不同的道路形式和空间的组成的气氛的不断转化和变换是散步空间具有趣味性的关键。空间内的立足点是环境感受很重要部分,从立足点向四周不同的观望,形成不同的视觉感受,符合空间组成形式带来的不同的感受。
1.2散步空间的组成类型。根据不同的空间环境性质和功能散步空间可分为以下几种。1)根据空间周边环境的特征划分。分为城市游憩广场、滨河地带、居民区道路空间、绿地空间等。2)根据空间形式来划分里与外、上与下、前与后的空间维度,因此,空间的形态更加的多姿多彩。
1.3散步空间组成元素散步空间组成的元素有很多方面,比如说人流的估算,根据周边的实际人流情况进行实地调查,并对使用的人群的职业、年龄阶段、内心需求等方面进行了解。第二,空间场地的安全性,在空间内易形成半封闭半开敞以及开敞空间,很多的散步空间容易吸引很多的流浪的人,并且他们选择长期在期间活动,很多的空间环境遭到破坏,使人们无法正常进入空间,造成一定的非安全空间。散步空间无法正常使用。第三,空间元素的归属感,很多的散步空间具有很强的文化气息,包括植物的搭配,多采用本地的植物种植,并且与周边的环境具有很强的联系性。
2、散步空间的心理学
散步的道路穿插在各种的空间环境当中,但是人们选择的空间位置是不一样的。根据心理学专家研究发现,在散步的公共空间中,人们喜欢选择边缘来坐下休息,即“边缘效应”。边缘空间可以带来更多的视觉空间的享受,视线更宽广,景色更加的丰富。当人们步行散步时,很难选择在空旷的场地中穿过,宽广的空间给步行者带来极大的不稳定的心理因素,所以在空间选择上更趋向于相对比较小的空间。对于散步空间来说,道路的设计是非常重要的,道路空间的设计性质会给人们带来最直接的视觉感受,如果道路是平直的,在视觉上没有任何的美感。如果在道路的设计上增加曲线的设计,或者更多的遮挡元素在里面,会使散步空间变得更加的有趣味性,空间会更加的耐人寻味。
3、散步空间的社会属性
随着散步空间的日益发展,必定是城市空间中人们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而散步空间的发展趋向必定是健康的,积极向上。散步空间独有的空间格局给人们的身心健康带来了益处。增加了人与人之间的交流。
4、现在城市散步空间现状
例如布法罗河道散步空间设计,此散步空间最大的特点就是灵活的连线性空间,这种连接包含着空间内部与河道之间的可视性,利用减缓坡度来增加河道的可视性,另外与外界的联系则是设置多个台阶,具有特色入口和标示性很强的大门,并将散步道与休斯顿城市中心相连接。布法罗河道散步空间设计第二大的特点就是在空间维度上的连接,不断是横向的连接,还有竖向的连接。植物的种植也给道路增加了很多的色彩,种植的乔木以及现有的高架桥在休斯敦炎热的夏季提供了很好的遮阴效果。对于大多数的散步空间来说存在很大的问题,比如后期植物维护和基本设施的护理问题,有的散步空间环境没有得到及时的清理,使用率可想而知。空间环境的安静程度必定是人们选择的基础,空间周边环境噪音过大,不适合久待或者步行散步。
5结论
城市散步空间虽然在城市整个空间中所占比重不大,但是麻雀虽小却五脏俱全,是人们生活中必不可少的空间形式。虽然人们对游憩的道路空间重视程度越来越高,但还有很多的不足,在我国的大多数城市中主要表现为:城市游憩道路空间数量不多,且分布及其不均匀,缺乏系统化设计;与城市空间的关联性较弱;文化内涵与空间形象缺乏地域特色;人性化的设计还不足,空间环境清理程度不够等。大多数设计将散步空间与人文历史环境分离,只是抽象化的景观布局与形式设计,忽略了本身的空间需求,造成了更多的相似性。
作者:王雅丽 单位:大连工业大学
参考文献:
[1]张凯化.丘陵城市居住区步行交通规划模式与设计研究[D].长沙:湖南大学,2007.
[2]欧力.城市中心区步行系统规划方法研究[D].武汉:华中科技大学,2008.
[3]魏晓云.厦门市步行系统规戈Ⅱ研究EJ].城市交通,2008,6(6):21—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