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机械设计培训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机械设计培训范文1
[关键词]公安院校在职培训应用写作教学设计
[作者简介]辜静波(1965-),女,江西南昌人,江西警察学院基础部,教授,研究方向为现当代文学、应用写作;杨瑞清(1966-),男,江西南昌人,江西警察学院治安系,教授,研究方向为公安学、治安学。(江西南昌330103)
[中图分类号]G642.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3985(2012)17-0118-02
公安应用写作能力是公安民警重要的职业能力之一,也是全国在职公安民警培训计划中的必训课程。由于我国的民警培训工作尚处于“全员岗位培训、全方位知识培训”的阶段,教育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不强,理论脱离实际,忽视实战技能训练,教育培训的质量不高,效果不佳。①因此目前在职民警“公安应用写作”培训课程的培训效果并不理想,究其原因,主要是教学设计缺乏科学性。
教育是一项具有明确目的的培养人的社会实践活动,职业教育与学历教育是两种内涵不同的教育活动,二者在教学内容、教学形式和教学方法上都存在着明显的区别。要有效提高在职民警公安应用写作培训课程的教学效果,必须对课程进行科学设计。
一、在职民警“公安应用写作”课程教学设计中应把握的三个要素
1.强调对在职民警学习需要的分析。在职民警的学习需要是指在职民警培训前的学习、能力状况与所期望达到的能力、水平状况之间的差距。对在职民警学习需要的分析,有助于形成课程总的教学目标。通过对学习需要的分析,可以了解和掌握培训民警在公安应用写作学习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其原因,以利于在“公安应用写作”培训课程教学设计中确定解决该问题的方法和途径;分析现有的教学资源以及约束条件,以论证解决该问题的可能性;分析问题的重要性,以确定优先解决的教学设计课题。只有准确、充分地分析了各层次、各警种民警的学习需要,才能准确定位在职民警“公安应用写作”培训课程的教学目标。总之,通过对在职民警“公安应用写作”培训课程学习需要的分析,可以有效提高课程教学的针对性、实效性,避免人、物、财资源的浪费,确保培训质量及目标的实现。
2.注重对“公安应用写作”学习内容的分析。教学系统方法要求根据实际学习需要选择教学内容,为达到教学最优化而保证内容效度。在组织实施培训之前,教师应对各层次、各警种民警的岗位职责、终点能力(即通过教学以后形成的能力和培养的态度),对学习者起点能力(即原有的知识与技能、认识与态度)转化为终点能力所需要的从属知识、技能或能力及其上下左右的关系进行详细剖析,以确定“公安应用写作”培训课程学习内容的广度与深度,揭示学习内容中各项知识与技能的相互关系,为教学顺序的安排奠定基础。美国当代著名的教育心理学家加涅认为,设计教学的最佳途径是根据所期望的目标来安排教学工作。确定学习内容范围的最关键因素是课程目标和学习结果,这两个要素决定了学习内容分析的结果。各层次、各警种民警因其岗位职责和能力的差异,期望通过培训达到的目标各有侧重,因此,应对在职民警“公安应用写作”培训课程的学习对象进行分类培训,教学内容可按工作岗位、工作任务和技能进行分层,以确保学习内容确为受训者所需。
3.强化对受训对象的分析。对受训对象的分析是公安应用写作培训课程设计前期的一项基础性工作,目的是了解在职民警的学习准备情况及其学习风格,为教学内容的选择和组织、学习目标的编写、教学活动的设计、教学方法与媒体的选择和运用等提供依据。
对受训对象进行分析,要求教师完全从受训学员的现实需要和具体情况出发来确立教学目标及学习内容,科学选择教学策略和教学方式,有效突出受训学员在整个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地位。分析工作主要从四个方面进行:一是分析受训民警进行应用写作培训之初已经具备的有关知识与技能的基础,以及对学习公安应用写作的认识水平、态度;二是分析对受训民警在公安应用写作学习训练时产生影响的社会心理特点,包括年龄、认知成熟度、学习动机、个人对学习的期望、工作经历、生活经验、文化背景等;三是分析受训民警在学习公安应用写作时感知不同刺激并对此做出反应这两方面产生影响的所有心理特性,包括焦虑、习性、对视觉或听觉学习的偏爱等;四是分析受训民警的岗位和职级。
二、在职民警“公安应用写作”培训课程的教学设计
1.科学的教学目标是实现培训目标,准确评价教学效果的保障与依据。根据美国教育界知名学者布卢森对认知领域教学目标的层次分类,一般课程的教学目标应包含以下六个层次:知道、领会、应用、分析、综合、评价。
与公安院校统招生教学目标不同的是,在职民警“公安应用写作”培训课程的教学目标应定位为认知领域较高层次能力的掌握,包括应用、分析、综合、评价能力的获得。对在职民警的教育培训应着眼于专业技能也就是说技能培训重于知识传授。②在设计总的教学目标和单元教学目标时,应充分考虑在职民警的先行知识储备,科学定位通过培训所要达到的应用写作能力。在编写教学目标时应切实关注课堂教学中的生成性目标,其特点是:(1)必须与学生的认知前提相衔接的、需要学生通过新的学习才能掌握的教学目标;(2)必须置于学生最近发展区之内的新的教学目标。③能力要求过低,培训就会成为形式;能力要求过高,民警会因为目标难以实现而放弃努力。笔者认为,仅仅知道与领会公安应用写作的相关理论即是过低的目标,要求所有受训民警熟练掌握公安工作中所有应用文的写作也是不可达到的过高要求。编写教学目标时应注明学习或写作行为的条件以及评定培训民警写作能力、写作水平是否合格的标准,以便于教师或受训学员都能够较为准确地评价教学效果。
2.在职民警“公安应用写作”培训课程教学策略设计。教学策略是指建立在一定的理论基础上,为实现某种教学目标而制定的教学实施总体方案。④主要包括合理安排及选择教学活动序列、教学内容、教学组织形式、教学方法和教学媒体等。
在教学策略的设计方面,应依从总的教学目标和子目标以及从属目标来确定,要符合在职民警先行知识积累、心理特征、岗位职责要求、职级层次、学习时间长短、教学设备等条件来进行。利用学前测试的方法摸清学员的先行知识积累,为制定教学策略奠定基础。通过学员现身说法或工作案例充分展现公安应用写作能力在公安工作中的重要作用,以调动受训学员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增进其学习欲望,增加学习行为内驱力。
在教学组织的设计方面,需认真思考教学内容的呈现顺序。例如,“例文呈现—评价优劣—知识要点—写作素材展示—练习—讨论—评价”与“知识要点—例文示范—写作练习—评价”就是两种不同教学内容的组织形式,适合不同学习条件下的应用写作教学。在职民警“公安应用写作”培训课程教学组织策略,应以自主学习、问题探究为主要教学模式,突出受训学员的学习主体地位;教师引导学员进行学习训练和相关问题的处理,并随着教学内容的深入和学员远迁移能力的增强,逐渐减少直至停止指导,达到教学目标。
在教学程序的设计方面,对公安院校统招生的应用写作教学,赫尔巴特学派的“五段教学法”比较常用,而对在职民警“公安应用写作”培训课程教学来说,由于受训学员已经具备一定的先行经验储备,因而布鲁纳、杜威等人提出的“问题教学法”更为适合。“问题教学法”,即问题—假设—推理—验证—结论,更加注重培养学员的创新思维能力,其教学难点在于需要教师根据已掌握的受训学员的学习现状创设一个认识上的困难情境而不是仅仅呈现经过处理后的简单文字材料,使受训学员在诱发性的假设中激发学习兴趣,产生解决问题的愿望,并提出各种写作思路,形成殊途同归的应用文,并在验证、结论阶段获得认可和感悟。当然,教学程序的设计应服从教学目标的完成,没有一种教学程序可以最有效地达到所有的教学目标,因此应根据具体的教学目标和教学条件选择恰当的教学程序。教无定法,贵在得法。
在教学方法的设计方面,在职民警“公安应用写作”培训课程可供选择的常见教学方法有讲授法、讨论法、练习法、实习练习法等。由于在职民警个体的知识储备差异较大,适当讲授学科理论知识、讲解写作思路等是必要的,“度”的把握是关键,“够用”即可。试图通过一个讲座就能显著提高在职民警应用写作能力的想法是不切实际的;基于在职民警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应用写作素养,讨论法可作为在职民警“公安应用写作”培训课程的主要教学方法,应用于真实的案例分析点评、写作提纲的拟定、习作的评价等;练习法是应用写作课程最有效的教学方法,可利用多媒体提供多种形式的写作素材,亦可结合情境教学法,根据受训学员工作和生活实际,把要解决的问题显现在情境中,让学员在模拟的情境中按虚拟身份设计应用写作提纲,完成写作内容。重复训练非常适合时间有限的在职民警培训,这种重点突破而不是贪大求多的方法有利于促进受训学员的记忆和迁移能力,切实提高受训学员的应用写作能力。对在职民警的应用文习作应杜绝铸模式的学习评价,充分调动受训学员参与评价的积极性,要特别尊重在职民警的情感特征、个体体验,高度评价受训学员的创造性思维,通过拓展写作思路,实现教学相长,力争教师和每一位培训民警都能有所得。有条件的情况下,也可运用实习练习法,待培训学员培训结束回本单位后,根据工作实际,完成一个“自主选择式”习作再回寄,以获得该课程学习效果的终结性评价。
3.在职民警“公安应用写作”培训课程教学媒体设计。恰当使用媒体辅助教学是提高在职民警“公安应用写作”培训效果的重要手段。然而,各种媒体都有自身的劣势与不足。教学时应根据不同的教学情境选择不同的媒体,“使用不当的媒体辅助教学往往比不用媒体辅助教学的情况更糟”④。
公安应用写作教学常用的媒体主要有板书、纸质材料、图片、幻灯片、网络、影像资料、影碟、多媒体等。教科书、卡片、报刊、黑板等主要作用于人的视觉器官的媒体,收录机等听音设备主要作用于人的听觉器官的媒体,DVD、大屏幕、投影仪、PPT、影视资料等主要作用于人的视听觉器官的媒体,在培训时应依据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对象、各种媒体的特性和功能教学条件以及培训时间的长短加以慎重选择,不可将媒体的重要功能简单图解为电子板书,应充分发挥媒体在提供事实性材料、创设困难情境、典范示例、引导受训学员拓展思维空间等方面的重要作用。当然,媒体的选择关键在于教师对媒体教学目标、教学内容的深刻领会和基于对受训学员学习状况的深入了解,也受制于教师对各种媒体的运用能力,更需要公安应用写作教师加强这方面的职业素养。
[注释]
①孙洪波.警察职业教育培训的创新与思考[J].中国成人教育,2008(12):94.
②王桂胜.公安院校对在职民警教育培训的几点思考[J].教育论丛,2007(4):64.
机械设计培训范文2
关键词:高职院校 高技能人才培养 实训平台建设
引言
广州民航职业技术学院(以下简称“我院”)是隶属于中国民用航空局的唯一一所独立设置并实施高等职业教育的全日制普通高等院校。2010年6月,通过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项目国家级验收。为适应民航飞机维修事业快速发展的新形势,满足民航对飞机维修工程专业人才日益增长的需求,我院2010年新开设了飞机部件修理专业。飞机部件修理作为飞机维修工程的重要专业领域,主要从事飞机机械部件修理等深度维修工作,需要大量具有较高综合素质的一线专业技术人才。目前,国内航空院校还没有专门开设飞机部件修理专业,民航企业从事部件修理的技术人员基本都是由飞机整机维修人员改行而来或由社会上其他行业直接招聘,对飞机部件修理的深层次知识掌握非常有限,不能很好地满足我国民航部件修理工作的需要。
根据民航局的定位,我院的学科建设重点是优先发展机务维修专业,培养飞机维修生产第一线高技能应用型人才。新开设飞机部件修理专业,是这一定位的自然延伸,是适应国内高等职业教育发展趋势和民航飞机维修工程发展需要的正确抉择。作为该专业的重要组成部分,飞机机械部件修理实训项目的建设已提到议事日程,成为一项需各方密切合作、统筹推进的重要工作。我院是高等职业教育的示范单位,实训教学条件有了质的飞跃,但随着民航维修技术的不断进步和教学改革创新的不断推进,原有专业的实训教学资源仍需要不断进行更新和完善。建设飞机机械部件修理实训平台,不仅能满足新专业的教学需要,而且能丰富学院教学资源,为老专业提供更好的实训教学条件,是一举多得的创新之举。
1.实训平台建设的有利条件
1.1 内部条件――可借鉴现有专业实训平台的成功经验
我院飞机维修专业历史较长,在民航业内有很好的声誉。2007年,飞机机电设备维修专业及其专业群和飞机结构修理专业均被评为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重点建设专业。这些重点建设专业经过多年实践和不断完善,成功开发了许多维修实训项目,为飞机机械部件维修实训项目建设提供了宝贵的借鉴经验。
学院拥有较完善的实训设施,建有5栋实验实训楼,两栋建筑面积为10000平方米的机务训练楼(大型机库)和基础实验室,一个国内一流的大型校内实训基地。校内实训基地占地236亩,配有大中小型飞机31架、各型发动机140余台、飞机零部件4万多台(件)和一大批专业设备,飞机结构修理实训基地被评为广东省示范性校内实训基地。
1.2 外部条件――可寻求多方的支持与帮助
我院与民航局、民航中南管理局及南航等单位关系密切,合作领域广阔。一直以来,这些部门和单位在办学经费、实验实训基地建设、航材和设备调拨等方面给予我院大力支持,我院实训基地的飞机、发动机和飞机零部件大多是由民航总局调拨和民航企业无偿援助。在飞机机械部件修理实训项目上,也可以谋求他们的支持和帮助。
2.实训平台建设的基本构想
2.1 指导思想
高职教育要培养高素质高技能人才,必须重视实践教学。实训平台是实践教学的基础条件,其建设应紧紧围绕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目标,从满足教学需要的角度出发,针对飞机部件修理专业人才培养要求,明确建设思路和实训室规划,完善软硬件设施,确保做到“三个有助于”(有助于学生获取“知识”――必备的基础理论知识和专业理论知识;有助于学生练就“能力”――专业的实际工作基本能力和基本技能;有助于学生培养职业“素养”――良好的职业道德和敬业爱岗精神),从而提高毕业生的整体素质,使其更好地适应现代社会环境。具体到飞机机械部件维修实训平台,要通过实训,使学生巩固理论知识,掌握飞机机械部件维修的基本方法,增强学生的实践技能和专业能力,同时,更好地培养创新意识和提高创新能力。
2.2 建设思路
飞机机械部件修理实训项目应充分体现职业性、生产性和示范性,项目建设要以培养高素质高技能型人才为目标,以培养学生技术应用能力和职业素质为宗旨,以行业科技和社会发展的先进技术水平为标准,以学院发展规划目标和新设专业的实际需要为依据。
基于行业标准进行高技能人才培养,是行业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的主导方向,是推动行业高职院校可持续发展的根本保障。秉承我院基于行业标准办学的一贯思路,飞机机械部件修理专业实训教学项目的建设主要以民用航空器部件修理项目培训大纲为依据和参考,结合我院现有资源的实际情况,基本涵盖大纲要求的主要技能点,有针对性和有选择性地安排实训项目,从而取得比较理想的教学效果。
实训平台建设首先要形成飞机部件修理实训教学能力。飞机部件修理的一般工艺流程为:分解、清洗、故检、修理、装配、测试。原来的飞机机电设备维修专业的实训教学,重点训练的是学生的拆装技能,而部件修理专业,不仅要训练学生拆装技能,还要培养学生故检、修理和测试的技能。在训练学生拆装技能方面,我们已经有丰富的教学经验,建设的重点是通过完善教学软件、硬件和加强师资培训来满足培养学生“故检、修理和测试”三项技能的需求。
其次要完善原有专业实训教学资源。一方面要补充不足的实训设备,另一方面要适应民航维修技术的发展,开发新的实训项目,培训学生掌握新的技能,逐渐淘汰落后的设备和实训项目。
2.3 跨专业共享实训资源
飞机部件修理专业与飞机机电维修、发动机维修以及结构修理专业,实训内容既有交叉又有分别,维护对象相同,只是侧重点不一样,可以共享实训教学资源。比如维修基本技能(如工具使用、保险等)部分完全一样,可使用现有成熟的教学资源。而对于即将开发的新课程,如飞机起落架部件修理实训,可在原有的起落架系统实训基础上增加“故检、修理和测试”三项内容即可。项目建设完成后,机电维修专业的学生可以了解更多起落架修理方面的知识,更好地掌握起落架的维护技能,而部件维修专业的学生也可以通过现有的教学资源掌握起落架的使用和维护特点,加深对维修对象功用的认识。
飞机部件修理专业的建设是对我院现有实训教学资源的完善和发展,项目完成后大部分资源可以跨专业共享,不仅丰富了我们的教学内容,而且会促进其他专业的建设和发展。
2.4 校企合作共建
实训基地的建设水平将直接影响高技能型人才和创新型人才的培养。由于经费紧张,高职院校的实践教学基地建设受到制约。充分利用校企现有人力和物力资源共建校外实习基地,培养适应企业需求的技能型与应用型人才,这是解决资源短缺问题,同时又实现校企互惠双赢的有效途径。
飞机部件修理专业的校外实习基地,为南方航空集团公司各分公司维修厂、广州飞机维修工程有限公司等符合《维修单位合格审定的规定》(CCAR-145R3)的民航维修单位。本专业的学生按照人才培养方案,在毕业前有一个学期的时间到校外实习基地顶岗实习。学校与校外实习基地共同制定生产实习计划,在校外实习基地人员的指导下完成整个生产实习任务。本专业带队教师巡回指导,使学生在实际的维修工作环境下完成实习实训。这种做法不仅能促进学生将所学的理论知识用于解决实践问题,培养实际操作能力,掌握先进的维修技术,而且还能弥补学院教学基地的不足。学生还能更好地了解飞机维修行业的发展趋势,提高综合职业素质和能力。
3.实训平台建设的总体目标
由机部件维修专业的技能点与传统的机电维修专业有很多不同之处,所以我院校内实训基地现有的设备还不能完全满足飞机部件维修专业实践教学要求。目前的实训项目主要是拆装维护方面的训练,且主要侧重更换飞机部件的拆装,修理、测试设备的数量较少,无法系统开展部件修理方面的实训。
飞机机械部件修理实训平台项目建设,能够填补空白,形成开展部件修理实训的能力。建设内容包括建立起落架系统、液压系统、气动系统、飞行操纵系统等附件修理实训室,通过引进技术资料,配置必要的拆装工具、测量仪器、测试设备,从而形成对飞机各系统的典型机械部件开展修理实训教学的能力。
实训平台项目建设还要有前瞻性、引领性和示范性,此次项目建设将注重融入飞机部件修理领域的先进技术,不仅要满足我院飞机部件修理专业实训教学的要求,而且要满足所在区域内航空部件修理企业员工培训的需要,将来还要达到民航总局“飞机部件维修执照培训和考试单位”的相关标准。基于行业标准的高技能人才培养的对象,不仅包括高职院校的在校生,而且包括行业企业的在职人员,保证了行业企业积极参与到人才培养的全过程中来,并且实现了以需求为导向,为产学深度融合奠定了重要基础。
随着企业在职员工培训任务的增多和教学改革和课程开发的不断推进,尤其是随着民航维修技术更新的日新月异,我院现有实训设备的不足问题也有所显现。在对飞机机体系统实训教学资源完善方面,我们不仅要补充急需的教学设备,而且要开发新项目,加强内涵建设,通过广泛采用主流机型作为教学载体,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努力把飞机机体系统类课程建成在全国具有重要影响的精品课程。
4.实训平台建设的主要内容
飞机机械部件维修实训平台建设,主要包括实训设备,工具和相关器材的购置等硬件方面的建设,同时也包括维修资料、工卡等教学软件的建设。硬件建设是在现有的基础上,新建5个部件修理实训室,以满足新老专业飞机机械部件维修实训的需要。实训平台建设项目采取一次规划分批实施,计划在五年内完成,边建设、边使用、边完善,这样既减轻压力,也减少投资风险。
5.结语
飞机机械部件维修实训平台能够满足学生顶岗实习、工学交替等生产性实践教学活动的需要,为培养高素质、高技能型人才创造了条件。
该项目建设同时为开展飞机部件维修职业技能鉴定提供场地、设备和材料上的支持;为飞机部件修理开展各种培训服务;也是进行课题研究、技术服务的重要平台,为专业教师提供了科研和技术研发的有利条件,对促进“产学研”结合将发挥重要作用。
参考文献:
机械设计培训范文3
工信部联合11部委下发了《关于促进工业设计发展的若干指导意见》指出“工业设计产业是生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发展水平是工业竞争力的重要标志之一。”可见,工业设计在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的进程中,必将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本文从工业设计教育的发展现状、学科设置、师资建设以及实践教学等三个方面探讨西北地区地方院校的工业设计人才培养模式。
西北地区工业设计教育的现状与特点
西北地区拥有数量较多的地方高等院校,然而西北地区经济发展相对迟缓,对工业设计重视不够,导致工业设计教育的发展不本文由收集整理尽理想。其主要原因归结起来有三个方面:生源,师资和培养模式。主要表现在:①生源主要来自本地艺术类考生,不仅录取分数较低,生源素质相对较弱,而且理工科基础薄弱;②设计专业教师既要有良好的艺术鉴赏与造型表达能力,又需要具有熟练的工程实践能力,但是有实践经验的工业设计师仍然属于稀缺资源,地方院校要引进这样的人才具有一定的难度;③工业设计是一个文理交叉的新兴专业,东西方经济状况与教育模式存在差异,无法照搬国外的办学经验,国内的培养模式仍在摸索当中。
工业设计师必须兼具艺术和技术表达的实践应用能力,并且能够与各类工程师进行良好沟通。然而,西北地区很多的地方院校多为师范学院的转型,偏重对艺术类的设计人才培养,导致毕业生不能适应企业对于工业产品创新人才的与日俱增的旺盛需求。以地方院校西安文理学院为例,学院艺术设计系成立于1986年,筹建初期率先开设了平面(视觉传达设计)和造型(工业设计)两个设计方向,是西安地区唯一被德国daad(德意志学术交流中心)收录并得到德国公立高等院校承认的专业。但是,受西部地区经济发展迟缓、缺乏工程基础教育的师资以及艺术类生源条件的限制,2000年以后,逐渐调整了人才培养计划和大纲,侧重于平面设计人才的培养。同时,在艺术设计专业的学科基础平台上,增设了陶艺、纤维艺术和影视动画方向专业模块,而对于工业设计专业建设踯躅不前
地方院校工业设计的办学思路
为了响应国家经济发展战略需要,地方院校的工业设计专业设置必须结合自身情况办出特色,还要满足服务于地方经济发展的需要。可以从以下几点考虑:
1.学科设置中的借鉴与资源互补
工业设计专业一般是文理科兼收,分艺术类和理工类两个培养方向,分别授予艺术学学位和工科学位。可以借鉴其他工科院校近十几年在工业设计专业建设中的成功经验,尽可能利用地方院校已有的资源联合申办工业设计专业。例如,要恢复和发展西安文理学院的工业设计,可以联合艺术设计系与机械电子工程系的教学资源联合培养。根据教育部工业设计教学指导委员会的师资和教学要求,工业设计专业在主干课、必修课的课程设置上需要至少包括:设计概论、人机工程学、计算机辅助工业设计、设计基础、工业设计工程基础、设计表现以及实践性教学环节。地方性院校的工业设计教育在课程设置上应当以此为基础,建立适合自己的课程体系。但是由于缺乏理工科背景的师资,课程设置往往避重就轻,实践环节课程设计薄弱,导致毕业生不能适应企业对具有独立设计实践能力人才的迫切需要。两系联办可以发挥各自的资源互补优势,在一定程度上解决工业设计教育存在的师资缺乏问题,可以共享软硬件设施,如实验室、人才培养基地、相互借鉴已有的成功教学经验和实践技能,走出自己的特色。
2.建立复合型的专业师资队伍
依照工业设计师的培养目标,师资队伍建设的特色必须着重强调分析和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即工业设计师资应具有三方面的能力:①要有高的理论水平和教学以及科研能力;②要有工程技术人员的专业实践能力以及科技推广能力和生产经营能力;③要有引导学生创业的能力。地方性院校工业设计教育的师资建设应坚持以自身培养和调整为主,引进为辅,补充校企合作培养方式。以西安文理学院为例,师资培养方式应当以两系已有的师资为主,对师资队伍的建设重新规划和调整,适当补充工业设计专业的硕士、博士毕业生。同时,结合西安市属院校的地缘优势,联合西安市企业和工业设计产业园,通过横向和纵向课题,使一批教师参与科研、技术开发等,提高实践技能。此外,有针对性地在企业物色和聘请经验丰富的专业设计人员担任实践教学导师,承担部分教学实习、实验性课题设计、毕业创作与设计等任务,强化学生实际应用与操作能力。
3.结合生源特点设置工业设计课程体系
课程体系的规划是工业设计人才培养的关键环节。地方性院校必须重基础、显特色,并结合生源特点设置工业设计课程体系。例如,西安文理学院艺设系的生源为艺术类二本考生,文化基础相对薄弱,而机电系的生源为理工类二本考生,数理基础相对较好,需要加强艺术实践与创意能力。因此,可以考虑在不破坏原有教学体系的基础上,增设专业模块试点,待形成特色后,分别开设工业设计专业(艺术类)和工业设计专业(理工类),依托各系自有特征(如分别以陶瓷产品或者汽车产品)作为研究方向,补充完善西安文理学院设计学科的建设。艺术类方向是在艺术设计专业的现有学科体系中,增设艺术类工业设计方向模块,加强工程基础与实践的课程设计。例如,专业必修课包括设计数学基础、机械制图、产品效果图、机械基础、产品设计、计算机辅助工业设计、人机工程学、模型设计与制作、工业设计综合实验等课程;理工类方向是在机械设计与制造专业设置中增设工业设计模块,专业课增强艺术造型能力的培养,如开设素描色彩设计、平面与立体造型、视觉传达设计、产品效果图、产品设计、设计材料与工艺、计算机辅助工业设计等。专业选修课可根据学生的兴趣选择环境艺术设计、家具设计、广告与展示设计、网页设计与制作、包装与装饰设计、产品语义学、家具与照明设计、设计心理学等。
4.强调工业设计专业的实践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