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可持续农业实例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可持续农业实例范文1
一、发展农业循环经济是实现开鲁县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
(一)发展农业循环经济是解决农业资源浪费和环境污染的必然选择
目前,在农业生产这个大系统中,存在明显的资源浪费和环境污染。一是大量使用化肥既带来浪费,也导致污染。大量投入化肥导致投入的边际效益降低,生产成本上升;土壤板结,地力下降;化肥的利用率低(只有35%左右),大量的N、P、K营养元素流失,进入地下水造成硝酸盐含量过高,进入地表水则造成水体富营养化;大量消耗化肥的背后是大量能源和矿产资源的消耗。二是大量使用塑料农膜,白色垃圾污染泛滥。以开鲁县为例,每年投入的地膜大约是5000吨,每年的污染面积多达40余万亩,而为了清除这些污染,农牧民每年至少要投40多万个人工,间接经济投入多达500多万元。三是大量使用农药,对农产品造成污染。四是农作物秸秆资源未得到合理有效利用,造成浪费和污染。五是畜禽粪便未能有效利用,对环境造成污染。因此,只有大力发展农业循环经济,才能有效解决资源的大量浪费和环境污染、农产品污染等问题。
(二)发展农业循环经济是增加农民收入的客观需要
作为以种植业为主的传统农业大县开鲁县,农民靠种植业增收的空间越来越小。而与此同时,丰富的粮食秸秆资源优势却没能转化为经济优势,特别是大量的玉米秸秆仍然被白白地烧掉或烂掉,资源严重浪费。只有大力发展畜牧养殖业,把畜牧养殖业当作主业来抓、来发展,这样一方面既解决了消化粮食、消化秸秆这“两个消化”和资源浪费的问题,把粮食、秸秆吃干用净,另一方面又可有效解决农牧民的增收问题。开鲁是典型的农业大县,每年仅农作物秸秆年产就达102万吨左右,实现秸秆的综合利用,不但可以减少对环境的污染,而且可以产生巨大的经济效益。目前全县每年的农作物秸秆被用于饲草、积肥的大约是37万吨,利用率仅为36%。农作物秸秆剩余总量约为65万吨,这些秸秆大部分被焚烧或废弃。我们算过一笔帐:如果把65万吨农作物秸秆按60%青贮、氨化后喂牛羊,农牧民年人均可节约开支60余元。如果再围绕我县的农产品、畜产品搞精深加工,办好龙头企业,形成独具特色的农业产业链,那样产生的效益就更大了。
(三)发展农业循环经济是实施开鲁农业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内在要求
长期以来,开鲁农业经济走的是一条传统的粗放型增长的道路。人口、资源、环境方面的压力越来越大,传统的经济增长方式的增长潜能已逼近极限。而循环经济倡导在物质不断循环利用的基础上发展经济,实现废物的减量化、资源化和无害化的物质循环过程,最大限度地提高资源利用效率,这是一种符合可持续发展要求的新模式。开鲁地上没一块石头,地下资源贫乏、能源少,发展农业循环经济更为迫切。另外,循环经济是用工业的理念发展农业。作为传统农业大县,要尽快改变欠发达的状况,就必须要转变传统的农业生产观念和生产方式,对传统农业进行改造,推进产业的生态转型,深化农业产业结构调整,走各种模式的循环链式发展之路,大力发展生态农业、绿色农业、观光农业,并带动相应的加工业、旅游业的发展。
二、科学规划,合理利用,全力打造开鲁县农业循环经济产业链条
几年来,开鲁县坚持走可持续发展和产业化经营道路,积极推进产业结构调整,大力探索和实践农业循环经济,初步形成了种养加一条龙、产加销一体化的农业循环经济体系,围绕着种植业、养殖业和农副产品加工业的生态化建设了几大农业循环经济产业链条。
(一)建设粮食转化循环经济产业链条
粮食的转化主要有两种:一是利用养殖业转化,走“粮食饲养牲畜―――牲畜粪肥还田发展种植业―――种植业生产的粮食再来饲养牲畜”的路子。实践表明,平均每生产1公斤肉、蛋、奶混合产品,需消耗配合饲料1.61公斤,其中粮食占1公斤,占总量的60%,也就是说每生产1公斤肉、蛋、奶,必须有1公斤粮食做原料保证。而以粮食为主加工的配合饲料,其畜禽产品饲喂报酬率提高2~3倍,通过畜牧业转化成肉、蛋、奶的粮食少则增值1~2倍,多则增值3倍以上。目前开鲁县发展的主导产业之一的生猪产业就是走的这种模式,用粮食养猪,猪产生的粪便还田肥地促进粮食增产,节省化肥减少开支,促进了农民增收。二是利用工业转化。工业转化就是要对粮食进行深加工、精加工。以玉米为例:玉米在粮食作物中既是粮食,又是饲料,还是工业原料。玉米作为工业原料,生产淀粉、酒精等初级产品后产出的废品中含有丰富的蛋白质、淀粉等营养物质和少量的酒精,是经过高温消毒的上好饲料,与秸秆饲料掺在一起,牛羊吃后不易生病,而且长的又壮又快,肉质鲜嫩。同时,再将牛羊的粪便氧化后还田。这样玉米的综合利用率可达到95%以上。开鲁县年粮食产量80万吨,如果全部作为饲料或工业原料转化,并实行闭路循环,可养殖生猪100万口,育肥羊100万只,白鹅1000万只,蛋鸡200万只,育肥牛50万头,奶牛5.7万头。
(二)建设秸秆转化循环经济产业链条
一是建设“农作物秸秆饲养牲畜―牲畜粪肥还田发展种植业―种植业秸秆再饲养牲畜”的链条。以农作物秸秆为粗饲料,搭配必要的精料或优质豆科牧草发展草食牲畜,就可转化为大量的肉、奶、毛皮等畜禽产品。如果开鲁县的102万吨农作物秸秆充分利用起来,用于发展畜牧养殖业可养殖3万头奶牛、12万头肉牛、100万只肉羊,积累粪肥8.3亿公斤,仅此一项农牧民就可人均增收155元。二是建设“秸秆饲养畜禽―粪肥菌类生产或生产沼气―还田肥田”链条。将畜禽粪便由目前的作肥料一次性利用改为生物质能源―肥料两次利用,可一举两得。近年来,随着牛羊养殖业的发展,牛羊粪越积越多,如果把大量的牛粪集中起来晒干,把农作物的秸秆粉碎后与牛粪掺在一起,经过发酵后便成了食用菌的培养基,再把食用菌菌种种入培养基中,就可大量的生产出食用菌来,种一次可采半年。每平方米菌床产的食用菌可卖40-50元,10平方米的效益就可抵上种一亩粮。而且,生产过的培养基也成了优质有机肥料。同时还可用牛羊粪便掺入人及其它畜禽的粪便制造沼气。沼气是做饭、照明的能源,沼渣是优质有机肥,沼液过滤后,是很好的叶面肥,可代替农药。施沼渣、喷沼液的农作物,产量高、品质好、成本低,无化学残留,是市场上紧俏的有机食品。据有关部门计算:建一口8立方米的沼气池,沼气可满足5口之家全年做饭、照明的用能需要,年可节约液化气和电费700余元;沼渣可满足5亩果园或大棚的追施或滴施用肥,节约化肥开支300多元。如果将开鲁县的粮食和秸杆全部进行牲畜过腹转化,年可积累粪污15万吨,如果将这些粪污在全部用作生产沼气可以产生沼气3750万立方米,可供6.4万户农民使用。
(三)建设绿色生态型循环经济产业链条
一是建设绿色无公害蔬菜生产产业链,即完善粮食(秸秆)―畜牧养殖―畜禽粪便―有机肥还田―无公害蔬菜产业链条。近年来,开鲁县不断提高农牧民发展绿色无公害产品意识,在全县范围内建立起了总面积达40万亩的无公害标准化绿色蔬菜产品生产基地,并通过了农业部的认定。这些基地严格执行农药等农业投入品的禁用和限用标准。目前,全县无公害绿色蔬菜产品生产基地的农牧民已自觉停止使用高毒、高残留农药,大量使用秸秆过腹转化产生的有机粪肥,大力推行标准化、无害化生产。农药、化肥的总体投入量明显减少,绿色无公害蔬菜发展势头强劲。二是建设林――草――牧――菌――肥的生产模式,大力发展林下经济。目前,发展林下经济可分两个阶段,即幼林阶段和成林阶段。在幼林阶段主要有五种模式:林草型,即林间种植紫花苜蓿等牧草,年均亩产青干草可达300公斤,亩效益可在200元以上;林禽型,以养鹅为例:亩养鹅80只,综合效益可在1600元以上;林油型,主要是种植花生、大豆、芝麻等矮棵油料作物,平均亩效益可在300元;林粮型,即种植作物为小麦、谷子、绿豆等,平均亩效益可在200元;林经型,主要种植作物为药材、南瓜、西瓜等经济作物,药材亩效益可达1500元、其他作物可达800元。在成林阶段主要有两种模式:林菌型,在林间搭棚种蘑菇,因林下有荫,利于蘑菇生长,并可延长收获期,而且在树下搭棚种菇,增加了土地的温度、湿度和肥力,又促进了树木的生长。一茬菌菇收完后,其培养基又变成了优质有机肥;林养型,林下草地养鹅、鸡等禽类,这种模式正好可以利用林下的牧草资源,不仅不会对林木造成危害,而且还可为林木除草,节省人工,肥土养林,同时还能够在不影响主业生产的前提下,获得一笔额外的收入,实现林业长期效益与养殖短期效益的有机结合。通过林下经济开发,可以实现以短养长,短期得利,长期得木的目的。并可促进林业的发展,达到施肥、蓄水、除草、防虫的目的,实现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可持续发展。
三、提高认识,创新机制,加大投入,全面推动开鲁县农业循经济的大发展
(一)提高认识,加强领导,强化发展农业循环经济的责任感
要站在贯彻落实十六大精神,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高度,把发展农业循环经济摆上重要日程,作为促进农业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切实加强领导,通力协作,集中精力、人力、财力,推进农业循环经济快速发展。并立足当地、着眼市场,立足当前、着眼长远,科学规划发展目标、发展重点、发展步骤和发展措施,确保农业循环经济建设有序运行,科学发展。
可持续农业实例范文2
论文关键词:水资源 可持续发展 利用
论文摘要:随着水资源短缺的加剧和全球人口的增长,农业水资源利用不仅要实现节水目标,更重要的是在节水的前提下实现产出的高效益。但是目前我国水资源短缺对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制约已经越来越严重了,已经成为限制农业和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所以强调了发展水资源高效和可持续利用道路,建立节水型社会对我国经济、社会可持续的发展有着重要意义。文章就农业水资源的高效利用与可持续发展进行探讨。
1 我国水资源的基本现状
水资源是指可资利用或有可能会被利用的水源,可以用的水源必须具有足够的数量和较高的质量,并且必须是可以定期更新补充、可持续利用的。但是事实上,我国是一个水资源比较短缺、旱灾频繁的国家,如果按人均水资源量来计算,我国人均占有量仅仅有2500m3,大约为世界人均水量的1/4,已经被联合国列为13个贫水国家之一。建国以来,我国虽然在水资源的开发利用方面都做了大量的工作。然而,随着工业和城市的迅速发展,需水不断增加,出现了供水紧张的局面。水资源的保证程度已成为某些地区经济开发的主要制约因素。
2 我国农业水资源利用所存在的问题
2.1 水资源利用的效率比较低,并且浪费严重
目前,我国水资源短缺与浪费的情况并存,同时由于我国对水资源的利用属于粗放低效利用,所以这就又加剧了水资源短缺程度。
2.2 农业资源管理体制的滞后
目前我国现有的农业资源管理体制已经不能适应市场经济发展对农业资源利用和保护的要求,这是造成目前我国水资源短缺以及低效利用、水资源污染等问题的主要原因。
3 解决农业水资源问题的建议
3.1 建立完善的水资源管理体制
水资源管理要想实现一体化,就必须有相应的管理体制作为前提,建立完善的水资源管理体制,是促进水资源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但目前,我国水资源的管理体制非常不合理,这就造成了在水资源的开发利用中出现许多问题。概括来说主要存在如下问题:(1)水资源短缺与水资源浪费现象明显;(2)现行的水资源管理体制和政策对于形成有效的水资源保护机制比较难,同时水资源管理也缺乏一定的积极性,这样显然是不利于节水的;首先,必须将保护水资源的思想深入人心,使得每个公民有节约用水的理念。另外无论产业结构布局或是结构调整,还是各项政策的制定和落实,政府都必须考虑到有关水资源的制约因素,从而建立节水型社会。在管理方面,改变原有的管理方法,由供给管理转向需求管理与供给管理的有机结合,进而逐步实现需求管理。
3.2 面向国内市场,开展水资源贸易
市场是资源配置的重要手段,向国内市场开展水资源贸易,是解决21世纪水资源的重大方略之一。对于开拓国内市场,主要包括两个方面。(1)建立节水型经济激励机制,包括:补偿奖励机制,即国家或政府根据节水的实际情况,给予供水单位适当的补偿奖励;惩罚奖励机制,即对于完成节水指标的用户给予适当的奖励,对于没有完成的用户,给予适当的惩罚,奖励与惩罚相结合。(2)建立科学的水价体系。科学的水价体系是水资源相关经济运行正常的重要前提,同时也是合理利用水资源的保证。
3.3 加强水资源管理
加强水资源管理,必须形成城乡水资源统筹管理的制度。水资源管理是一个涉及人与自然关系、产业关系、生产生活关系、政府市场关系等在内的系统工程,必须运用系统的思维和方法进行管理,从而加强流域水资源统一规划、配置、调度,加快城乡水务一体化进程。必须改变城乡分而治之、部门“多龙治水”的局面,努力实现从供水管理向需水管理,从过度开发、无序开发向合理开发、有序开发进行转变。 加强水资源管理,要积极引入市场机制。所以应该积极探索水权流转,不断健全水资源管理制度,同时鼓励民间投资办水、兴水、护水,保护投资者合法收益,充分利用市场机制,优化配置水资源。同时,充分运用价格杠杆,完善水资源价格机制使得水企业和居民节约用水、高效用水、科学用水。
4 结束语
水是人类生存不可替代的物质,但水资源的状态和使用方式是可以替代的。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同时必须考虑水资源的承载能力,要考虑农业水资源的可持续发展。水资源不可能像能源等通过寻找替代来解决其贫乏危机,水资源的可持续道路有其自身特点。水资源的高效与可持续利用是包括水工程安全、水污染控制与治理技术、水资源利用与合理配置、水污染控制与治理技术必须时时刻刻地与水资源的可持续发展相结合。
参考文献
[1] 王乐财.农业水资源高效利用的探讨[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09,(24).
何俊仕,曹丽娜,逢立辉.现代农业节水技术[J].节水灌溉,
可持续农业实例范文3
关键词农林院校;植保专业;改革;培养模式
在我国农业发展的各个历史阶段,植物保护工作都发挥了重要的、不可替代的作用。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植保工作为粮食增产、农民增收和农业可持续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在新的形式之下创造了新的机遇,更提出了新的挑战。对植保工作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但需要懂得植保专业对植物病虫害防治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而且还要懂得运用生态学的观点,整体把握,制定环保、高效、全面、系统的防治策略,不能为了防虫而治虫,忽略了农业发展的生态效益,这不符合可持续发展的要求[1,2]。为此,要牢固树立“公共植保理念”和“绿色植保理念”,用新理念催生新思路,以新思路探索新举措,以新举措促进新发展,不断开创植物保护工作新局面[3]。
高等农业院校是培养农业类人才、促进农业发展的重要机构。仲恺农业工程学院经过专业重组,建立了由农学和植保2个专业组成的农学院,使本校的资源得到更加优化地配置,资源得到更充分地利用。在此背景之下,植保专业近年在各个方面均得到了长足的发展,为广东植保领域输送了大批人才。但近20年来,由于市场经济的发展,市场经济结构的调整,植物保护专业本科毕业生的就业形势发生了重大的变化,以农业部门、植保站为主要就业方向的传统就业单位需求由大变小,而非传统就业市场却在悄然兴起,本科教育由精英教育转变为大众教育,本科招生规模由萎缩转变为扩张,招生与就业的矛盾日益突出,特别是农业类毕业生面临的就业问题更加严峻。为了扩大学生知识面,提高学生专业技能,以便更好地适应就业市场,农业院校植保专业的方向设置,植保课程教学的课程体系、教学内容、教学方式、教学手段等都必须进行改革,以便更好地满足和适应新形势下农村经济改革和发展的需求。为此,根据仲恺农业工程学院的实际情况和植物保护专业的特点,对植保专业的方向进行延伸,并对课程的设置进行了改革探索。
1专业方向就近延伸
以往仲恺农业工程学校植保系培养的学生毕业后主要是到各地植保站和农业部门工作,就业方向比较固定,而且就业需求也比较大,一般不存在供过于求的情况,因此也没有必要再将专业进行细分。而且社会就业市场对仲恺农业工程学校植保系培养出来的学生的反映都比较满意,说明该校植物保护的课程设置和培养方案是可行的,符合当时的就业市场需求。
在大学教育从精英教育向大众教育发展和改革开放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制度的逐步完善的新形势下,传统专业农业类人才的需求逐渐饱和,毕业生面临的就业压力也逐渐加大。由于社会对人才的需求从本科水平向研究生水平更高级更专业人才转变,因此积极鼓励学生考研,一方面可以满足社会对高水平人才的需求,促进高科技的发展,另一方面也可以减轻毕业大潮所带来的就业压力。此外,本系在2000级专业方向设置上作出了调整,决定除保留一个传统的植物保护专业外,新增一个植物保护专业城市植物保护方向。
与传统植物保护专业相比,城市植物保护培养的目标有所改变,其目标在于培养具有城市植物保护科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能在城市园林绿化、高尔夫球场、公园及物业小区、文物及图书档案等部门或单位从事有害生物控制工作,具备城市植保技术与设计、推广与开发、经营与管理、教学与科研、植保企业经营管理等知识和技能的高级科学技术人才。通过专业方向的延伸,为城市绿化和卫生建设输送一批新型的专业技术人才,同时也拓宽了植保专业学生的就业面,为植保专业的学生提供了更多的就业选择。
自加入WTO至今,中国市场正在逐步开放,与世界各国商品贸易变得更加频繁,跨国的货物运输将会增多,对各类有害生物的检查把关也将面临新的挑战,各地海关港口及动植检等有关部门所肩负的任务会加重,对于这方面人才的需求将会有所增加。同时为了使植物保护专业的生命线延续地更长,更好地适应社会对人才的需求,这两年,经过多方面的调查研究和实地考察,学校申报了2个新的专业方向:植物保护专业生物安全方向和植物保护专业动植物检疫方向。
由于扩招受到各方面的影响,目前植物保护专业生物安全方向和动植物检疫方向仍然在积极准备和筹办之中,还没有招生指标。根据学校的具体情况,2010年将实行分步走的战略,先集中精力筹建植物保护专业动植物检疫方向,并向学校提出了申报。
2教学内容更新与重组
为了配合专业方向设置的调整,对植保和城市植保2个专业方向课程的设置作出新的调整。2个专业方向的课程设置在宏观上不做调整,只是在主干学科和主要课程的设置上做出相应调整。
在专业课程设置上,传统植物保护专业继续按原教学计划进行教学,只在专业选修课设置上做些调整。为使毕业生能够更快适应农药厂家和销售部门的工作,提高竞争力,增加了一门农药销售学。考虑到果、蔬、花卉植物种植面积在不断扩大,且病虫种类多,从2001级开始增加了一门必修课园艺植物栽培学。同时要求本系的教师,尤其是农业昆虫学和农业植物病理学的原有教师要根据生产实际不断调整授课内容,以往以稻、麦、玉米等为主要农作物生产的农业局面已逐渐变成由果树蔬菜、花卉苗木、园林草坪以及经济油料作物与之并存的新的农业格局的转变,不断提高课程实用价值。
对城市植保方向,专业基础课设置了园林植物栽培学,专业课程开设了城市植物病理学、城市昆虫学、草坪病虫害及其防治、资源微生物及其应用、昆虫饲养技术与应用和资源昆虫及利用等一些与专业方向有关联的新的课程。
在院系重组的大背景下,应充分利用教学资源,将果树、蔬菜、园林草坪、观赏花木等植物的病虫害等内容充实和完善到植保教材中,并逐渐成为其主要教学内容,并且要配有完整的实验实训指导、实物标本、图示、多媒体教学等,不断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增强学生动手能力和实践操作能力。
通过不断的教学实践和市场调查,在完善两专业方向设置的同时,积极做出调整,以为正在申报的植物保护动植物检疫方向课程的开设做好充分准备。
3实践教学的适时调整
实践教学是高校教学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学生综合能力的重要途径。搞好实践教学工作,首先要根据人才培养要求,对专业实践教学体系和运行机制进行总体筹划和设计,实现实践教学的整体优化。植物保护作为传统农业类专业要着眼市场经济和社会发展需要,坚持“能力本位”教育观念,在抓好通识教育的基础上,突出实践教学的地位,完善实践教学体系,深化实践教学改革,提高实践教学质量,着力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根据学校制定的多元教学目标,及实践教学内容和环节的不同特点,采取多样化的教学方式,具体包括以下5个方面:①理论实践一体化模式。将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融为一体,在特定的专业教室或技术实训中心,讲中练,练中学,边讲边练,讲练结合,达到能力、素质同步培养的目的。②网络教学模式。围绕一定的教学目的,充分利用网络资源,采集生产或管理实践中的真实例子,加以典型化处理而形成特定的教学案例,以供学生分析、思考、讨论,有助于启发学生思维,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也可以提高学生自学的能力。③产、学、研结合模式。通过边生产、边教学、边科研,使实践教学更贴近社会、贴近市场、贴近生产,实现产、学、研一体化,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造能力,增强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④加大综合性、设计性实验的开设力度。目前各高校为培养实用型、创新型人才,都大力进行了实验教学改革,积极开设综合性实验,因为它能提高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理论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激发和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培养学生认真、严谨和科学的工作作风。综合性实验是对学生进行实验技能和方法的综合训练,其实验内容须满足下列条件之一:涉及本课程的多个知识点,涉及多门课程的多个知识点,多项实验内容的综合。针对综合性、设计性实验的特点,原来全系只开设1个综合性实验,现在要求每一门有实验课的必修课及重要的选修课都必需开设至少1个以上的综合性实验,使综合性、设计性实验的开出率达到90%以上。⑤积极推行开放性实验。特别是高年级学生,要积极鼓励他们根据课程设计要求,亲自设计实验,同时将实验时间延长,以使学生有自主选择权,自主完成实验过程,教师则可以进行必要的启发、引导和评价,充分体现以生为本的教学理念。在实施方式上,根据本专业实验室的条件和特点,选择了预约开放的方式,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与实验教师协商,预约做实验的时间和项目内容。
实习教学是十分重要的实践教学环节。根据就业市场的改变和专业方向变动,也对实习教学进行了相应的改革。以前植物保护专业本科生是面向农业推广部门,所以生产实习安排在县级植保站,实习内容是病虫监测预报和大面积防治,时间为2个月,分2次进行。2003年,分析毕业生就业形势,考虑到广州省农业推广部门5年内对植保专业毕业生不会有大的需求,而考研和在农药行业就业则是毕业生的主要出路,决定将实习地点改在科研单位和农药生产厂家及销售部门,应实习单位的要求,将生产实习和毕业实习合并,并将时间延长到24周。
时代在不断变化,社会对人才的需求也在不断改变,培养出符合社会要求的具有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的人才,将是高等教育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责任。科教兴农要靠科技进步,科技进步必须依靠农业教育。社会需要高素质的农业科技植保人才,仲恺农业工程学院应继续坚持本校的办学宗旨,弘扬仲恺精神,突出仲恺的农、工办学特色,不断提高植保专业的竞争力,而延续植物保护专业的生命线,唯一的出路将在于教学改革,不断调整专业方向,对教学内容进行改革、重组,加强学生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的训练,以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同时,增强学生的社会实践经验,争取做到一毕业就能适应本专业相应的工作,提高竞争力[4,5]。
可持续农业是未来农业的发展方向,有害生物可持续控制是可持续农业生产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植保科技人员在其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高等农业院校作为培养高素质植保专业复合型人才的阵地,随着生物技术、信息产业等新技术在植保中的应用,有害生物可持续控制面临新的机遇和挑战,合理构筑高等农业院校植保专业人才素质,将使植保工作提高到一个新的境界。
4参考文献
[1] 刘长江.植物保护保障粮食生产安全的关键[J].新农业,2009(7):4-6.
[2] 肖国学,冯跃华,易勇.植物保护与农业可持续发展关系分析[J].广东农业科学,2009(7):143-145.
[3] 蒲崇建.对做好新时期植物保护工作的思考[J].植物保护,2009(23):24.
[4]樊东,赵奎军,张伟新.世纪植物保护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J].高等农业教育,2002,(3)41-44.
[5] 李平.中学体育改革初探[J].新西部,2009(12):215.
3实践教学的适时调整
实践教学是高校教学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学生综合能力的重要途径。搞好实践教学工作,首先要根据人才培养要求,对专业实践教学体系和运行机制进行总体筹划和设计,实现实践教学的整体优化。植物保护作为传统农业类专业要着眼市场经济和社会发展需要,坚持“能力本位”教育观念,在抓好通识教育的基础上,突出实践教学的地位,完善实践教学体系,深化实践教学改革,提高实践教学质量,着力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根据学校制定的多元教学目标,及实践教学内容和环节的不同特点,采取多样化的教学方式,具体包括以下5个方面:①理论实践一体化模式。将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融为一体,在特定的专业教室或技术实训中心,讲中练,练中学,边讲边练,讲练结合,达到能力、素质同步培养的目的。②网络教学模式。围绕一定的教学目的,充分利用网络资源,采集生产或管理实践中的真实例子,加以典型化处理而形成特定的教学案例,以供学生分析、思考、讨论,有助于启发学生思维,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也可以提高学生自学的能力。③产、学、研结合模式。通过边生产、边教学、边科研,使实践教学更贴近社会、贴近市场、贴近生产,实现产、学、研一体化,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造能力,增强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④加大综合性、设计性实验的开设力度。目前各高校为培养实用型、创新型人才,都大力进行了实验教学改革,积极开设综合性实验,因为它能提高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理论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激发和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培养学生认真、严谨和科学的工作作风。综合性实验是对学生进行实验技能和方法的综合训练,其实验内容须满足下列条件之一:涉及本课程的多个知识点,涉及多门课程的多个知识点,多项实验内容的综合。针对综合性、设计性实验的特点,原来全系只开设1个综合性实验,现在要求每一门有实验课的必修课及重要的选修课都必需开设至少1个以上的综合性实验,使综合性、设计性实验的开出率达到90%以上。⑤积极推行开放性实验。特别是高年级学生,要积极鼓励他们根据课程设计要求,亲自设计实验,同时将实验时间延长,以使学生有自主选择权,自主完成实验过程,教师则可以进行必要的启发、引导和评价,充分体现以生为本的教学理念。在实施方式上,根据本专业实验室的条件和特点,选择了预约开放的方式,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与实验教师协商,预约做实验的时间和项目内容。
实习教学是十分重要的实践教学环节。根据就业市场的改变和专业方向变动,也对实习教学进行了相应的改革。以前植物保护专业本科生是面向农业推广部门,所以生产实习安排在县级植保站,实习内容是病虫监测预报和大面积防治,时间为2个月,分2次进行。2003年,分析毕业生就业形势,考虑到广州省农业推广部门5年内对植保专业毕业生不会有大的需求,而考研和在农药行业就业则是毕业生的主要出路,决定将实习地点改在科研单位和农药生产厂家及销售部门,应实习单位的要求,将生产实习和毕业实习合并,并将时间延长到24周。
时代在不断变化,社会对人才的需求也在不断改变,培养出符合社会要求的具有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的人才,将是高等教育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责任。科教兴农要靠科技进步,科技进步必须依靠农业教育。社会需要高素质的农业科技植保人才,仲恺农业工程学院应继续坚持本校的办学宗旨,弘扬仲恺精神,突出仲恺的农、工办学特色,不断提高植保专业的竞争力,而延续植物保护专业的生命线,唯一的出路将在于教学改革,不断调整专业方向,对教学内容进行改革、重组,加强学生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的训练,以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同时,增强学生的社会实践经验,争取做到一毕业就能适应本专业相应的工作,提高竞争力[4,5]。
可持续农业是未来农业的发展方向,有害生物可持续控制是可持续农业生产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植保科技人员在其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高等农业院校作为培养高素质植保专业复合型人才的阵地,随着生物技术、信息产业等新技术在植保中的应用,有害生物可持续控制面临新的机遇和挑战,合理构筑高等农业院校植保专业人才素质,将使植保工作提高到一个新的境界。
4参考文献
[1] 刘长江.植物保护保障粮食生产安全的关键[J].新农业,2009(7):4-6.
[2] 肖国学,冯跃华,易勇.植物保护与农业可持续发展关系分析[J].广东农业科学,2009(7):143-145.
[3] 蒲崇建.对做好新时期植物保护工作的思考[J].植物保护,2009(23):24.
可持续农业实例范文4
2.农场规模和有机耕作对瑞典一个景观区域内鸟类、传粉者和植物多样性的影响KristinaBelfrage,JohannaBj(o)rklund,LennartSalomonsson,梁虹
3.黄油中多氯二苯并二恶英、二苯并呋喃以及相关污染物的世界性调查JanaWeiss,OlafP(a)pke,(A)keBergman,丁莉
4.欧洲乳制品的高氮成本:集约化导致的恶化MarinaAzzaroliBleken,H(a)vardSteinshamn,SisselHansen,张秋英,李发东
5.喜马拉雅中部药用植物的商业评估CarstenSmithOlsen,王胜,徐化成
6.海啸后的重建:选择正确方略StephenBloyeOlsen,WilliamMatuszeski,TiruponithuraV.Padma,H.J.M.Wickremeratne,林宝法,胡恩和
7.红海亚喀巴湾约旦海岸表层沉积物的环境质量MohammadI.Badran,MohammadK.AlZibdah,张秋英,李发东
8.21世纪的化石燃料StephenF.Lincoln,张秋英,李发东
9.波罗的海雌性灰海豹(Halichoerusgrypus)的照片辨识、恋地性和在聚群地点之间的迁移OlleKarlsson,LexHiby,TorkelLundberg,MartJüssi,IvarJüssi,Bj(o)rnHelander,梁虹
10.全球捕捞船队的燃料问题PeterH.Tyedmers,RegWatson,DanielPauly,林宝法,胡恩和
11.科伦坡供水工程影响的社会理解AsitK.Biswas,RamaniJayatilaka,CeciliaTortajada,门宝辉
12.源自车辆的微粒磁性与Ficusinfectoria(一个关键种)对它的改善SudhirKumarPandey,B.D.Tripathi,SantoshKumarPrajapati,VirendraKumarMishra,AlkaRaniUpadhyaya,PrabhatKumarRai,AtulPrakashSharma,王胜,徐化成
13.加尔各答市政固体垃圾中杀虫剂的转化:堆肥的效果R.Pal,P.Bhattacharyya,K.Chakrabarti,A.Chakraborty,王胜,徐化成
1.由树木年轮推断北美驯鹿迁移、野火和Nunavik猎手之间的长期相互作用SergePayette,StéphaneBoudreau,ClaudeMorneau,NadiaPitre,王胜
2.巴芬湾及其邻近海域中顶级食肉动物的无冰水面栖息地范围的缩小MadsPeterHeide-J(ф)rgensen,KristinL.Laidre,许天虎
3.德国北部苍鹰(Accipitergentilis)卵中有机氯残Ambio-人类环境杂志 留减少(1971~2002)和卵壳指数增加WolfgangScharenberg,VolkherLooft,杨陈
4.农业景观生物多样性下降和农业环境计划效果FrankBerendse,DanChamberlain,DavidKleijn,HansSchekkerman,孙会首
5.坦桑尼亚Vikuge地区一处农药库废旧农药清除后污染仍然严重SaraElfvendahl,MatobolaMihale,MichaelA.Kishimba,HenrikKylin,赵军
6.生态影响的人类驱动力足迹EugeneA.Rosa,RichardYork,ThomasDietz,宁恕龙
7.将保护区管理与地方需求和愿望相结合MichaelP.Wells,ThomasO.McShane,梁君
8.保护区保护覆盖范围的全球化和多维发展趋势(1980~2000)KarlS.Zimmerer,RyanE.Galt,MargaretV.Buck,梁君
9.全球尺度过量氮元素输入的土壤功能响应MarkAdams,PhilIneson,DanBinkley,GeorgCadisch,NaokoTokuchi,MaryScholes,KevinHicks,孙会首
10.细菌、生物矿化和生物标记物分子--生命进化中的生物地球化学以及生命对地球的影响RolfHallberg,PhilipA.Meyers,张国梁
11.矿物在生命起源前合成中的作用的审视MartinSchoonen,AlexanderSmirnov,CoreyCohn,张国梁
12.微生物在温泉的硅化中的作用KurtO.Konhauser,BrianJones,VernonR.Phoenix,GrantFerris,RobinW.Renaut,张国梁
13.微型浮游生物应为湖泊中的方解石沉淀负责吗?MariaDittrich,MartinObst,张国梁
14.海洋中的颗粒有机质:成分之谜CindyLee,StuartWakeham,CarolArnosti,林宝法
1.应对不确定性:呼吁建立新的科学政策论坛AnnKinzig,Davidstarrett,KennethArrow,SaraAniyar,BertBolin,ParthaDasgupta,PaulEhrlich,CarlFolke,MichaelHanemann,GeoffHeal,MichaelHoel,AnnMariJansson,Bengt-OweJansson,NilsKautsky,SimonLevin,JaneLubchenco,Karl-G(o)ranM(a)iler,StephenW.Pacala,StephenH.Schneider,DomenicoSiniscalco,BrianWalker
2.亚马孙河流域汞的生物地球化学研究JulioCesarWasserman,SandraHacon,MariaAngélicaWasserman
3.马托格罗索的毁林控制:减缓巴西亚马孙森林损失的新模型PhilipM.Fearnside
4.所罗门群岛的雨林组成与人类干扰的历史TimBayliss-Smith,EdvardHviding,TimWhitmore
5.珊瑚礁估价--大堡礁的旅行费用分析LiamCarr,RobertMendelsohn
6.采用过乙酸对化粪池及粪坑污水进行消毒HelviHeinonen-Tanski,RitvaSavolainen
7.控制卡塔尔居民生活用水量:评价HassanI.Al-Mohannadi,ChrisO.Hunt,AdrianP.Wood
8.非洲的土地生态:农业发展的机遇和障碍RoelfL.Voortman,BenG.J.S.Sonneveld,MichielA.Keyzer
9.瑞典沿岸水域濒临消失的大叶藻(ZosteraMarina,L.)SusanneBaden,MartinGullstr(o)m,BengtLundén,LeifPihl,RutgerRosenberg
1.沿海和海洋生态系统与人类人口系统间的相互作用:关于消费如何调解这种相互作用的看法SaraCurran,AnuradhaKumar,WolfgangLutz,MerylWilliams
2.当代经济发展是可持续的吗?ParthaDasgupta
3.人口学和消费形式的变化对所罗门群岛罗维安纳泻湖海洋保有权制度影响评价ShankarAswani
4.萨尔瓦多红树林管理问题中的补贴办法SarahGammage,ManuelBenítez,MelanyMachado
5.果阿:旅游业、人口迁徙及生态系统转化LigiaNoronha,AlitoSiqueira,S.Sreekesh,LubinaQureshy,SaltanatKazi
6.共同财产制度、移民和沿海生态系统SaraR.Curran,TundiAgardy
7.加拉帕戈斯群岛移民和海参危机实例研究JasonBremner,JaimePerez
8.泰国和越南的产业改革和养虾业通向生态、社会及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道路LouisLebel,NguyenHoangTri,AmnuaySaengnoree,SuparbPasong,UrasaBuatama,LeKimThoa
9.非洲的小规模渔业、人口动态和资源利用--以加纳莫里为例CatherineM.Marquette,KwameA.Koranteng,RagnhildOvera,EllenBortei-DokuAryeetey
10.技术、知识体系、人口动态及沿海生态系统MerylJ.Williams
11.密克罗尼西亚联邦科斯雷岛上的人口迁徙、市场及红树林资源利用RosamondL.Naylor,KimberlyM.Bonine,KatherineC.Ewel,ErickWaguk
12.1979~1996年期间泰国沿海各府造成红树林减少的经济学和人口学因素EdwardBarbier,MarkCox
13.人口迁徙、汇款、生活轨迹及社会应变能力W.NeilAdger,P.MickKelly,AlexandraWinkels,LuongQuangHuy,CatherineLocke
14.印度尼西亚沿海村庄中的人口迁徙和捕捞活动RandallA.Kramer,SahatM.H.Simanjuntak,ChristopherLiese
15.市场、人口动态和沿海生态系统SaraR.Curran,MariaC.Cruz
16.人口、消费和环境:关于沿岸和海洋生态系统的反思和未来研究圆桌讨论会TundiAgardy,ChonaCruz,SaraCuran,ParthaDasgupta,AnuradhaKumar,WolfgangLutz,MerylWilliams
1.Ambio-人类环境杂志 受多氯联苯污染的淡水湖泊野生鱼类的组织病理学KariKoponen,MarkS.Myers,OssiRitola,SirpaE.Huuskonen,PirjoLindstr(o)m-Sepp(a),李康民
2.人类活动对瑞典中部低地湖泊所造成的威胁之量化分析Anna-KristinaBrunberg,PeterBlomqvist,李佩珍
3.波罗的海三个深水盆地沉积物表面的地球化学特征HenryVallius,HelmarKunzendorf,沈萍
4.墨西哥圣金廷海岸资源的可持续利用AlfonsoAguirre-Mu(n)oz,RobertW.Buddemeier,VictorCamacho-lbar,JoseD.Carriquiry,SilviaE.Ibarra-Obando,BarbaraW.Massey,StephenV.Smith,FredrikWulff,高启辰
5.科学家们推测:SvanteArrhenius现在如果在世,可能会做些什么工作?FredPearce,闵庆文
6.印度卡纳塔克流域开发项目的社会成本效益分析K.N.Ninan,S.Lakshmikanthamma,高启晨
7.北美热带树线的400年年轮年代学FrancoBiondi,王胜
8.退化土地的森林覆被恢复:立体造林VikramSoni,王胜
9.以生态系统为基础恢复海洋生物量生产KennethSherman,AlfredM.Duda,王胜
1.人为干预强度及海象的短期和长期生存:阐述和量化研究对野生动物的影响CliveMcMahon,JohnvandenHoff,HarryBurton,胥宁HttP://
2.在南极野生动物中寻找人类相关的细菌病原体:来自6个经常被旅游者光顾的企鹅群落的报告JonasBonnedahl,TinaBroman,JonasWaldenstr(o)m,HelenaPalmgren,TainaNiskanen,Bj(o)rnOlsen,罗春清
3.波罗的海生态系统的概念化模型:用于环境决策的跨学科研究工具CeciliaLundberg,李四海
4.法国西南部一些小型淡水鱼类的同现格局:给鱼类保护及环境管理带来的启示RégisCéréghino,FrédéricSantoul,ArthurCompin,JordiFiguerola,SylvainMastrorillo,李康民
5.基于GIS的区域性人身安全建模方法:以柬埔寨为例TaylorOwen,OlavSlaymaker,雷莹
6.经济改革背景下中国城市用地扩展的时空格局及其驱动因素分析刘纪远,战金艳,邓祥征,JiyuanLiu,JinyanZhan,XiangzhengDeng
7.1990~2000年加拿大泥炭开采产生的温室气体排放:一个生命周期分析JulianCleary,NigelT.Roulet,TimR.Moore,孙会首
8.巴西亚马孙流域热带森林的开垦与大豆生产:以朗多尼亚州维列纳市为例J.ChristopherBrown,MatthewKoeppe,BenjaminColes,KevinP.Price,潘韬
9.墨西哥两个水文封闭型高原湖泊沉积物记录到受人类活动影响的敏感度SarahJ.Davies,SarahE.Metcalfe,FernandoBernal-Brooks,ArturoChacón-Torres,JohnG.Farmer,A.B.MacKenzie,AnthonyJ.Newton,李四海
10.兼性幼体发育的蹼足蝾螈Triturushelveticus种群的栖息地分割MathieuDenoёl,孙会首
11.洪水是否在增长?OlliVaris,孙会首
1.大型动物的种群恢复:大象种群增长的生态学效应ChristinaSkarpe,PerArildAarrestad,HarryP.Andreassen,ShivcharnS.Dhillion,ThatayaoneDimakatso,JohanT.duToit,DuncanJ.Halley,H(a)kanHytteborn,ShimaneMakhabu,MosesMari,WilsonMarokane,GaseitsiweMasunga,DitshoswaneModise(+),SteinR.Moe,RapelangMojaphoko,DavidMosugelo,SekgowaMotsumi,GosiameNeo-Mahupeleng,MphoRamotadima,LucasRutina,LettieSechele,ThatoB.Sejoe,Sigbj(o)rnStokke,JonE.Swenson,CyrilTaolo,MarkVandewalle,PerWegge
2.大型食肉动物与人类的安全:综述JonnyL(o)e,EivinR(o)skaft
3.乌萨盆地(俄罗斯欧洲部分东北部)的多年冻土和基础设施:全球变暖的可能影响GalinaMazhitova,NankaKarstkarel,NaumOberman,VladimirRomanovsky,PeterKuhry
4.20世纪气候变化情况下的斯匹次卑尔根群岛景观:南角地WieslawZiaja
5.中国几个农业区的氮肥、土壤氮积累以及政策推荐巨晓棠,刘学军,张福锁,MarcoRoelcke
6.中国小三江平原大规模农业开发土地利用变化对湿地的影响刘红玉,张世奎,李兆富,吕宪国,杨青
7.围湖造田和退田还湖活动对洞庭湖区近70年土地覆盖变化的影响赵淑清,方精云
8.利用寿命周期评估(LCA)进行的鲑科鱼饲料的环境影响评价EliasPapatryphon,JeanPetit,SadasivamJ.Kaushik,HayoM.G.vanderWerf
9.量化沿海海域中背景营养盐的富集:波罗的海城市港湾的实例研究KaarinaWeckstr(o)m,SteveJuggins,AtteKorhola
10.土地利用和理化环境对莫比尔-亚拉巴马河系中水甲基汞含量的影响Jean-ClaudeJ.Bonzongo,W.BerryLyons
11.旅游对尼泊尔珠穆朗玛峰国家公园步行道的影响SanjayK.Nepal,StellaAmorNepal
12.中国的生态市建设王如松,叶亚平
13.高纬度地区的可持续发展OlaUllsten,JamesGustaveSpeth,F.StuartChapinIII
14.北极苔原和森林地区的稳定性及脆弱性与社会和环境变化F.S.ChapinIII,G.Peterson,F.Berkes,T.V.Callaghan,P.Angelstam,M.Apps,C.Beier,Y.Bergeron,A.S.Crèpin,K.Danell,T.Elmqvist,C.Folke,B.Forbes,N.Fresco,G.Juday,J·Niemel(a),A.Shvidenko,G.Whiteman
15.北方高纬度地区生态系统动态、生物多样性管理及社会政策ThomasElmqvist,FikretBerkes,CarlFolke,PerAngelstam,Anne-SophieCrépin,JariNiemel(a)
16.加拿大北方森林过去、当前和未来的火灾频率:对于森林可持续经营的意义YvesBergeron,MikeFlannigan,SylvieGauthier,AlainLeduc,PatrickLefort
17.全球变化和北方森林:阈值,移动态或逐渐变化?F.StuartChapinIII,TerryV.Callaghan,YvesBergeron,M.Fukuda,J.F.Johnstone,G.Juday,S.A.Zimov
18.可持续力的制度框架:俄罗斯和波罗的海国家林业部门的Ambio-人类环境杂志 比较分析LarsCarlsson,MariusLazdinis
19.将高纬度地区生态系统的反馈与恢复力引入公司决策GailWhiteman,BruceC.Forbes,JariNiemel(a),F.StuartChapinIII
20.人为因素对社会-生态系统脆弱性和恢复力影响的地理差异BruceC.Forbes,NancyFresco,AnatolyShvidenko,KjellDanell,F.StuartChapinIII
1.《Ambio》专刊<酸化水体的生物恢复--北方湖泊恢复研究>前言JohnM.Gunn,SteinarSandφy
2.酸化湖泊水生生物恢复的理论框架构建NormanD.Yan,BrianLeung,Wendel(Bill)Keller,ShelleyE.Arnott,JohnM.Gunn,GunnarG.Raddum
3.欧洲地表酸化水体恢复--未来展望BritLisaSkjelkvale,ChrisEvans,ThorjφrnLarsson,AtleHindar,GunnarG.Raddum
4.对加拿大东南部湖泊从酸沉降效应中恢复的评价DeanS.Jeffries,ThomasA.Clair,SuzanneCouture,PeterJ.Dillon,JacquesDupont,Wendel(Bill)Keller,DonaldK.McNicol,MichaelA.Turner,RobertVet,RussellWeeber
5.酸沉降作用的降低和安大略省基拉尼湖泊的化学恢复Wendel(Bill)Keller,JocelyneH.Heneberry,SushilS.Dixit
6.安大略基拉尼公园及实验湖泊区浮游生物群落对酸化的响应及其恢复过程DavidL.Findlay
7.大气酸化和实验酸化的北方湖泊中石生藻类群落的复原能力RolfD.Vinebrooke,MarkD.Graham,DavidL.Findlay,MichaelA.Turner
8.1971~200O年间安大略省基拉尼公园里的甲壳类浮游动物群落从酸化水体中得到恢复:pH6作为恢复的目标CatherineHolt,NormanD.Yan
9.加拿大地盾湖泊中的沿岸小型甲壳动物(枝角目和桡足亚纲)酸化指示种BjφrnWalseng,NormanD.Yan,AnnKristinSchartau
10.一个从酸化和金属污染中恢复的湖泊历史悠久的水蚤属(Daphnia)群落的重现HeatherG.Pollard,JohnK.Colboume,Wendel(Bill)Keller
11.幽蚊幼虫对紫外辐射(UVR)的敏感性AnuraniD.Persaud,NormanD.Yan
12.酸损害湖泊中底栖无脊椎动物(Stenacroninterpunctatum,Stenonemafemoratum和Hyalellaazteca)的再集群现象EdSnucins
13.向挪威南部艾于德纳河中施加石灰:底栖无脊椎动物恢复的大规模试验GunnarG.Raddum,ArneFjellheim
14.探索挪威西部奈于斯特流域酸化的复原GodtfredA.Halvorsen,EinarHeegaard,ArneFjellheim,GunnarG.Raddum
15.利用修复试验了解在酸化压力下的鱼类种群的恢复动态EdSnucins,JohnM.Gunn
16.加拿大安大略省基拉尼湖酸化恢复的动态模拟ThorjφrnLarssen,ChristineBrereton,JohnM.Gunn
1.活性氮:多多益善?JamesN.Galloway,EllisB.Cowling,SybilP.Seitzinger,RobertH.Socolow
2.活性氮和世界:200年的变化JamesN.Galloway,EllisB.Cowling
3.欧洲的氮状况KlaasvanEgmond,TonBresser,LexBouwman
4.亚洲氮循环案例研究郑循华,符聪斌,徐星凯,延晓冬,黄耀,韩圣慧,胡非,陈冠雄
5.Ambio-人类环境杂志 美国1961~2000年氮使用量的变化及未来趋势预测RobertW.Howarth,ElizabethW.Boyer,WendyJ.Pabich,JamesN.Galloway
6.氮与自然PeterM.Vitousek,StephanH(a)ttenschwiler,LydiaOlander,StevenAllison
7.水生生态系统中的氮NancyN.Rabalais
8.氮沉降的全球化:对于陆地生态系统的意义PamelaMatson,KathleenA.Lohse,SharonJ.Hal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