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闭学校管理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封闭学校管理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封闭学校管理

封闭学校管理范文1

1、有利于学校落实学校规章制度,创造一个良好的管理氛围;

2、有利于学校落实安全管理规定,营造一个安定的生活环境;

3、有利于学校落实育德养志措施,形成一套适宜的育人机制;

4、有利于学校提升管理水平,打造一个高效的管理体制。

弊:

1、封闭式管理破坏了学生对学校的良好感觉;

2、封闭式管理削弱了社会和家庭的教育功能;

封闭学校管理范文2

关键词:高职院校 学生管理 半封闭

中图分类号:G717

文献标识码:C

D01:10.3969/j.issn.1672-8181.2015.03.185

近年来,国家大力发展职业教育,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的总体规模实现了历史性的跨越。但与此同时,众多职业院校的生源质量则出现了明显的下滑。加之,高职院校学生生源层次复杂,广大职教工已深切感受到来自学生管理方面的巨大压力和严峻挑战。下面就针对高职院校学生特点,结合我院情况,谈几点思考。

1 高职院校学生特点

目前,高职院校学生主要包括高中起点的三年制学生与初中起点的五年制学生。三年制学生、五年制学生与普通高校学生相比较,都具有明显的差异。

1.1 三年制学生与普通高校学生区别

三年制学生基本是未能考入本科院校而被高等职业院校录取的大专学生,与普通本科院校学生相比,其学习能力差,基础知识薄弱,自我约束力较差,不受管教、不够成熟是他们的典型表现。

1.2 五年制学生与三年制学生区别

三年制学生基本属于成年人,整体上心理已经成型,与其相比,五年制学生具有以下特点:第一,年龄小,自制能力弱。在五年一贯制的前三年中,无论是生理还是心理上,都处于快速发展阶段,处于未成年人到成年人的过渡区。这一时期,他们想法偏激,待人接物常自我为中心;抽烟、喝酒等无所不学,情绪亢奋,打架斗殴时有发生。第二,相对经历过高中的三年制学生,五年制学生学习成绩更差,且初中阶段没有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到了高校相对自主的学习环境里,更加放纵自己,学习上应付了事,上课睡觉、聊天、考试作弊,对未来迷茫没有目标。第三,大多数五年制学生都热衷于社会工作,有较强的沟通能力、组织能力、动手能力及创新能力。如果能够采取恰当的方法对他们施以教育,往往会收到预料不到的良好效果。

目前,大部分高职院校采用开放、宽松的,相对依赖学生自我管理的高校模式,这一模式对于三年制学生尚且还行,但对于年龄尚小,自学、自控能力很弱的五年制学生来说,他们就有了放纵的空间。针对学生特点,对学生进行半封闭式管理模式将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学校半封闭式管理,一般是指学校为了加强在校学生的安全管理,创造良好的教育、教学环境,从而制定严格的管理制度,要求学生无特殊情况全天不能随便走出校门,其生活、学习、活动等一律在校内进行,仅在某一特定时间(如星期六、星期日)允许学生出校活动的一种管理模式。

2 基于半封闭模式下学生管理的几点思考

2.1 学生管理制度的规范化及严格执行监督机制

介于高职院校生源层次的复杂性以及学生自身的特点,单纯照办或模仿其他高校或中职院校的学生管理制度远不能满足现代高职院校的实际需要,部分制度虽适合三年制学生,但对于自制能力弱的五年制学生却过于宽松,有些制度适合五年制学生,但相对于有较高自控能力的三年制学生又显得过于约束,导致他们对半封闭模式下的管理更加抱怨,学习积极性大为削减。所以,我们应结合其他院校和本校学生管理工作者的实际经验,迅速、高效地形成一套符合自身发展、行之有效的系统性管理制度,才能最大程度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院校整体教学管理质量。

学生管理规章制度在执行时,也往往由于缺乏有效质量评价与监督制度,尤其如我院建校初期,会不同程度的存在贯彻落实不彻底的现象,造成学生误认为学校制度不严格,渐渐放松对自己的要求,导致违纪升级,学习懒散。因此,对各种学生管理制度应进行严格监督与执行;对学生课堂玩手机、睡觉以及生活作风问题必须常抓不懈。同时,对学生管理人员实行有效的激励、考核及评价制度,十分重要。

2.2 加强校同“家文化”与“半社会化”建设

根据学生自身特点实行半封闭式管理,学生外出会受到一定的限制,对处于青春期好动心、好奇心较强的学生来说,一定程度上存在着这样那样的抱怨,十分正常。如何既能让学生遵守校纪,又能让学生感觉管得不是苛严,更能让学院总体教育水平得到提升,这就应该让学生体验到“家”的感觉,感觉到自己是在一个社会化校园中生活。所以,我们应加强校园基础设施建设和后勤服务建设,满足学生各种需要;支持学生各类社团的建设,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在活动中加强学生间互帮互助、互相关爱的情感交流;坚持老师走访宿舍,关心学生生活,树立校同“家文化”意识,让学生感觉到在半封闭管理下依然有“家”的感觉。

适应高职院校学生热衷社会工作的特点,广泛开展校内实训,校内勤工俭学,组织学生参加社会调查、生产劳动、志愿服务、公益活动、科技发明等社会实践活动。这样,既使学生感觉到半封闭校园中社会仍然与他们无限接近,又可以培养学生的责任意识,在社会实践活动中受教育,长才干,作贡献。

2.3 加强希望教育,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

高职院校实行半封闭式管理,学生未来的三年或五年基本都在校园,与外界沟通变少,加之学生人生目标原本模糊,随着年龄增长进入学习后期,对未来更加不知所措,从而增加了进入社会前的忧虑与恐慌,学习积极性下降。因此,学院应拿出一套详细的学生培养方案,使学生进校之后,对未来三年或五年的学习过程有一个详细的了解,避免出现走一步看一步、总感茫然的状况。学院应积极联系相关企业,尽快形成实际合作机制,满足学生想实训、要实践的心理需求,增加对学院与自身的信心;加强学生党团组织生活,举办研讨会、心得交流等丰富多彩的教育活动,让学生及时了解形势发展,引导和教育学生完成从要我学到我要学的转变;不定期邀请专家、学者为学生作报告,紧紧围绕学生关注的热点问题,组织专题辅导讲座。通过一系列的希望教育,让学生在半封闭式管理下更加自觉地学习,树立正确的就业观。

职业院校的学生管理是一门学问,也是一门艺术。目前,我院也正处于开办初期,学院半封闭管理模式正在积极探索中,我们相信,经过全体师生的共同努力,一套完善的高职院校学生管理模式一定会应运而生。

参考文献:

封闭学校管理范文3

关键词:学校管理;高中;问题;变革

随着我国教学水平的不断提升,学校工作的重点不仅仅放在教学上,还有对学校的管理上。现阶段高中学校所使用的仍然是传统的学校管理方法,但传统的学校管理方法已经不适用于现阶段的高校内部的情况,不仅会降低管理效率,也会降低高校内部管理控制力。虽然高中学校的管理上也发生了一定的改革,改革也围绕着现阶段高校的管理现状,但力度不够,还是无法脱离原有的传统学校管理方法,换言之,改革和发展也是在传统管理方法之上进行的。由于各种因素的影响,高中学校管理变革面临着种种挑战和问题,因此,如何推进高中学校管理的改革是当前一个值得探究的问题。

一、当前高中学校内部管理存在的问题

(一)管理体制

在管理体制上侧重于对学生的管理,忽视了社会环境对学生的影响。从很多高中学校的管理上来看,其大多采用的是“封闭式管理”,这种管理方式侧重于管理学生,却没有利用学校的特点对学生进行管理和教学。从学生的未来发展角度上来看,封闭式管理是不利于学生的未来发展的。封闭式管理主张采用封闭式的环境对学生进行管理,这种管理方式只是单纯地把学生关在学校这个牢笼里,虽然看起来管理效率很高,但学生无法与外界接触,只停留在校园里,不能锻炼学生的能力和素质,甚至会让学生产生抵触心理,造成学生对学校管理的抗拒。由于封闭式管理中存在种种问题,因此,在学校管理体制改革中,对这一问题应予以重视。

(二)管理内容

在管理内容上学校没有相应的决断权。从学校管理的内容上来看,不难发现,学校对教育内容并没有相应的决断权。这一问题体现在教学过程中,学校没有权利决定相应的教学目标、教学使用的教材等,而这些本应是学校根据学生的情况进行酌情选择的。

(三)管理形式

管理形式过于古板生硬。传统的高中学校通过规范和约束等方式,依靠学校指定的相关管理制度对学校内部以及学生进行相应的管理和控制。而相关的管理制度一旦确认,在实行过程中就显得古板生硬。因为在学校的管理过程中,有很多未知因素会对学校的日常管理造成影响,同时,在发生问题的时候也会是多种问题复合形成的,所以在处理时需要灵活处理。现阶段,不仅需要知识储备充足的学生,还需要能够独立思考和有创新意识的人才。而如果一味使用制定好的规范制度,会对学生产生很多约束,不利于学生未来的发展。

二、如何推进高中学校管理改革

(一)高中学校管理理念的变革

学校管理的有效性决定了高中学校管理的质量,所以对学校管理理念进行有效的改革可以推进高中学校内部的管理改革。高中学校管理理念的改革可以在三个方面入手。

1.管理贯彻以人为本的理念。现阶段,要更加注重人的全面发展的理念,在管理活动中把人作为管理的核心。这里的以人为本的观念是指以学生为本、以教师为本、以家长为本。第一,以学生的想法为管理重点,结合社会形式和学生特点进行有针对性的管理,以培养学生能力和进行基础教育为管理的着眼点和出发点,充分鼓励学生说出自己的想法,更好地进行学生管理。第二,以教师为本重点突出了教师对学生的引导作用。通过教师参与课程设计来调动教师的积极性,促进教育教学工作的开展。同时,教师要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教师不仅是知识的传授者,更是他们学习的引导者和促进者。第三,以家长为本,实现家长的参与管理。家长既是学生的启蒙者,又是学生的管理者。家长参与管理有利于家长了解学生、了解学校,也有利于学校很好地了解学生,形成家校合作,共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以学生、教师和家长三个主体进行充分的观念改革,才能真正达到想要的效果,推动整体改革。

2.充分发挥民主效果完善内部管理。第一,将管理权利进行分散,多人公平民主的进行管理。少数人管理使权利过于集中,不利于学校的民主管理和监督。实行民主管理,要转变管理理念,在管理过程中应该充分发挥民主的权利,在遇到重大决策问题的时候应该结合多人的意见进行考虑,完善管理的效果,调动他们积极主动的参与到学校管理中来,共同进步。第二,从学校管理转变为激发学生的自主性,进行自我监督和自我管理。强硬的管理方式只会在表面上达到管理效果,但学生自发进行自我管理可以真正达到想要的效果。教师指导下的学生自我管理以学生的自我管理为主,同时要求教师用人文关怀的精神关心学生并对学生产生一定影响,要注意培养学生自我管理的意识,提高学生自我管理的能力。第三,加强学校民主课堂的建设。在学校的民主课堂教学中,给予学生的不仅是知识、技能的传授,更重要的是对学生能力的培养和对问题思考的思维锻炼,这些能力的培养不仅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学习,也能让学生在当下的社会更好地生存。教师要尊重信任学生,帮学生树立信心,用积极的方式促进学生由被动学习向主动学习转变。

3.质量管理观念。第一,校本管理观。校本管理观要求从实践出发,以学校为主体进行管理。学校可以根据自身特色确立办学理念,设计发展蓝图,但必须遵循教育规律,不能脱离学校教育规律而发展。学校内部应加强管理和控制,保证学校内部的管理控制力,由内而外进行更好的管理,提高学校的核心竞争力。第二,整体管理观。学校的全面管理观强调不仅重视德智体美劳的全面发展,还要鼓励学生发展自己的个性,在不断学习中发现自己的优势和缺点,并学会直面问题的方式,从而解决问题,达到更好的教学管理效果。只有在实践中践行整体上的管理观,才能在根本上看到学校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并予以解决。第三,采用科学管理方法进行管理。采用科学管理方法要求树立全面提高学生素质的理念,抛弃传统的优等生才是人才的观念,发现学生身上的闪光点,在鼓励的促进下发现学生身上的长处,鼓励学生进行多元化的发展,不用成绩的标尺来衡量所有学生,培养学生的自信心。第四,创新理念的贯彻。现阶段学校管理者需要具有创新意识,根据学校工作中出现的新问题,完善课程设置,丰富教学内容,调整不利于学习管理工作的制度,在工作中不断创新,提高学校管理的效率,真正提高办学质量。

(二)高中学校内部改革的方式和途径

学校内部的管理决定了学校的办学能力,在改革过程中需要结合学校的现实情况,对问题进行针对性的改善。针对于现阶段的高中学校内部的管理而言,学校在日常教学过程中并没有充分的决断权,这会直接导致相关的教学方法和大纲可能不适合学校的学生使用,同时决断权全权掌握在政府手中也不利于学校未来的发展,而校长的选拔也可能存在一定的不公平问题,对校长权利的监督,是完善校长负责制的重要环节。

1.让学校拥有教学相关事项的决断权。学校的发展不仅需要学校的决断权,还需要政府的管理,所以政府在进行管理的时候应该采用间接管理,不直接管理和控制学校内部的运行,从整体上来把握,与学校进行互动而不是命令。学校办学自的落实应注意以下三点。第一,学校要改善管理方式,提倡参与决策。在学校管理中,权力是整个学校的,学校应该鼓励教师、学生、家长参与学校管理。第二,学校应该明确自身价值,以教学为主要工作目标,努力提高教学质量,完善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第三,加强学校与社会的联系。对于学校的发展而言,学校需要培养高质量全能型人才,这样的人才才能适应社会的发展。所以在学校期间要加强学校与社会的联系,让学生明白现阶段的社会形势,提高学生的能力。

2.完善校长的监督机制。校长对学校的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意义,学校的未来发展和决策方向多数出自于校长的管理之中,校长的选择是由地方政府所决定的,在对校长进行选择之后,学校相关管理人员需要对校长进行充分的监督管理,从而保证校长决策的正确性,并且对校长进行评估,对校长的能力进行判断。

(三)高中学校文化的重构

学校文化的重构是高中学校管理变革的目的。学校文化对学校的发展有着直接影响,同时,学校文化也会给学生营造一种独特的学习氛围,由此可见,学校文化对学生和学校都有着重要意义。所以在改革中,也要进行学校文化改革,推动学校文化优良建设,保证学校可持续并更好地发展。学校文化的建设可以从多个方面进行,建设特色学科,鼓励学生创新,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推动整个学校的持久发展。

1.以人为本的观念文化。学校的主要任务是对学生进行教育,而教育的重点也是让学生更好更全面的发展。所以在发展过程中应贯彻以人为本的观念,鼓励学生进行自主学习,掌握相应技巧,提高学生的素质和能力。学生素质和能力的培养对学生未来的发展也有着重要意义,并且能力和素质也体现了学校的办学水平。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教师在一旁进行引导,鼓励学生明确自身主导地位,强化学生的学习意识,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行为习惯。建立起平等合作、互尊互爱的新型师生关系。重构以人为本的观念文化本质在于关注人,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提升人的生命价值。

2.民主规范的制度文化。学校的制度文化体现了学校的办学理念。学校管理应该确立从关注生命的方向来鼓励学生对生命意义进行思考,发挥人文关怀,结合学生的特点和现阶段社会发展形势对管理制度进行完善,使学校各项工作有章可循,让广大教师可以参与到学校管理的工作中来,用制度来实现学校的可持续发展。

3.特色开放的课程文化。将科学素质和人文修养相结合,加强学生与老师之间的交流,增强师生的感情。在充分交流之后,学生可以更好地与教师进行探讨,了解相应的内容和知识,形成批判性辩证的思维,对事物有自己的判断,形成良好的学习氛围和学校文化。

4.和谐发展的学习文化。师生之间充分交流,营造良好的学习气氛,形成和谐发展的学习文化,促进师生共同进步。重构以教师发展为本的教师学习文化,以促进教师专业发展为根本,努力形成相互尊重、和谐合作的文明氛围;重构以学生发展为本的学生文化,使学生能够自主的学习,培养良好的人格,让他们在学习、成长、发展中享受学习。

三、结语

高中学校管理的变革不仅是在整体上进行改革,还要在细节上进行完善,这样才能使改革过程更加深入,改善现阶段存在的不好现象。改革的方向也需要更加全面,在全面改革下,推动高校更好得发展,提升学校内部的核心竞争力,提高学校的社会影响力。高中学校管理变革已成为当务之急,在学习变革的道路上还会遇到很多的问题需要教育工作者来共同面对,只有冷静理性的面对这些问题,并努力解决问题,才能在这条道路上越走越远。

作者:蒋玉中 刘涛 单位:江苏省连云港市东海县房山高级中学

参考文献:

[1]董公亮.谈高等学校管理人员的服务意识[J].辽宁师专学报,2009(4).

[2]何旭明,廖才英.高等学校管理的特性[J].江苏高教,2003(2).

封闭学校管理范文4

游戏精神与学校管理变革的契合

游戏具有公平、自由、开放、体验等基本特征,它在教育中的重要价值,早已被人们所认识并付诸于实践。而游戏中所体现的内在品质,即游戏精神,对于学校管理更有价值。

所谓游戏精神,首先,是指自主与平等的精神。游戏是从游戏者兴趣出发而不受强制的自愿活动。在规则面前,游戏者是人人平等的主体。在游戏中,人与人之间发生的是真正意义上的平等交流与对话。其次,是指“超功利”的精神。游戏活动不是工具,其本身就是目的。它不受任何外在目的的支配,是“超功利”的活动。再次,是指“规则自守”的精神。游戏是一种“为活动而活动”的行为,它要求凡参与者均须遵守游戏规则,但参与者并不会感到“限制”或“负担”,反而还会认为这是活动得以顺利进行的前提条件。

将游戏精神引入学校管理,可以使学校管理改革获得一种新的运作方式。管理者与被管理者,以游戏者的身份参与学校管理。他们同时出场、共同参与。这种开放、自由的态度,使传统意义上的上下级、同事和师生关系发生变化,使学校管理的建构过程与实施过程趋于同一。

将游戏精神引入学校管理,可以打破学校管理运作过程中“无我”的传统模式。在已往的学校管理改革中,改革方案的制订和选择权往往掌控在管理者手中。这种主体缺失的学校管理改革,很难唤起被管理者的共鸣和参与热情,这在很大程度上损害了学校管理的实效性。随着知识来源的日益丰富与开放,在传统意义上占有学校管理信息优势的学校管理者,其优势地位越来越不明显。在学校管理改革中引入游戏精神,可以使学校的所有利益相关者都能平等参与,“我”的意志在学校管理改革中受到尊重,学校管理的效率得以提高。

游戏精神对学校管理变革的启示

游戏精神对学校管理变革的启示,可从以下几方面来理解:

1.平等与尊重。游戏精神中的平等与尊重,是寻求学校管理变革的重要前提。大家以平等、民主的身份参与学校管理变革,自我尊重且尊重彼此的主体地位、人格尊严、生命情感,以及利益的独特性、差异性和多样性。

2.对话与理解。游戏的过程就是领会、理解与沟通的过程。学校管理变革的过程,实质上也是对话的过程。对话是对话语霸权的消解;对话意味着言说与倾听,要求对话者敞开心扉,充分、自由地表达自我,并以谦恭的、真诚的态度倾听对方;对话的过程是一个相互理解、相互认同的过程。通过对话,学校管理者可以理解被管理者,了解其个性特点,尊重其生命情感与人格自由,关注其生存状态;被管理者也可以理解管理者,包括理解其意图、目的、动机、情感和态度,接纳并尊重管理者。

3.合作与共享。游戏活动必是在合作中完成的,大家共享其趣。学校管理改革也离不开合作。美国教育学家博耶尔在1995年发表的《基础学校:学习共同体》中提出,21世纪的学校应当是教师和学生这两类主体“交互作用”而形成的“学习共同体”。在“学习共同体”中,不仅要求师生合作,也要求学校领导者与被领导者合作、学校与社会合作。同时,“教师与学生的‘我一你’关系,毋宁看做是一种共享,共享精神、知识、智慧、意义等,共享人际之间所召唤来的一切精神的东西”。学校是“学习共同体”,而“共同体的生活是相互占有和享受,是占有和享受共同的财产”。

封闭学校管理范文5

关键词:农村中学管理;管理理念;文化建设;管理体制

中图分类号:G63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2851(2011)04-0051-01

一、农村中学管理现状

农村中学管理缺乏应有的科学性,同时还忽视了人文性的管理,这一点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一)学校缺乏应有的管理自。农村学校的管理被动,缺乏应有的管理自,导致学校的改革受到极大的束缚,长远发展更是受到严重影响,不利于管理水平的提高和办学质量的进步。学校的管理自是在上级部门,还是在校长的手里,究竟能不能像城镇学校那样,实行校长负责制的自主管理,对于充分挖掘学校的自身潜力有很大意义。

(二)缺乏先进而科学的管理理念。长期以来,受传统教育体制的束缚,农村的学校管理与经营,更像是小作坊式的管理与经营。缺乏先进科学的理念的指导,对来自于其他办学力量所形成的竞争压力和冲击不闻不问甚至是视而不见。

(三)农村学校的人文管理缺失。农村中学在人文管理方面严重缺失,对于学校文化建设的重要性认识不到位,难以形成具有凝聚力、向心力和号召力的文化氛围,教师的工作积极性不高,参与学校建设的意愿和程度不是尽如人意,优质生源被名校、强校瓜分,优秀的教师人才流失严重。

二、农村中学管理问题的原因分析

(一)区域经济的发展不平衡。城乡经济发展不平衡导致资源配置不均,进而导致城乡文化的不平衡。尤其是落后地区的农村的经济、文化等社会环境的发展和农村中学的发展是各自孤立的,即使是有联系,这种联系也是被动的。由于农村经济的落后,农村的社会文化环境就缺乏凝聚力、号召力、向心力,难以带动当地中学的发展,而农村中学的资源分配、人事任免又是直接受制于上级主管教育部门和地方政府,因此,学校和乡村社会之间难以形成有效的良性互动。

(二)学校管理体制管理相对落后。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的影响下,作为学校的上级主管部门,地方政府和教育行政部门,对农村中学具有绝对的领导权。社会经济形态的转型、商品市场因素对教育的介入、办学力量的多元化等,使得原有的管理体制落后,学校难以根据自身的发展需要作出调整,从而导致了这样看似是相互悖反的现象:一方面是教育资源的奇缺,另一方面是教育资源的大量闲置。

(三)封闭而落后的文化环境。学校的发展水平和当地的经济文化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经济条件好的地方,文化会相对发达,人们的心态也较为开放,愿意接受新鲜事物,然而落后地区恰恰相反。客观地说,农村中学管理水平不高,是有其主观方面和客观方面的原因的。从客观方面来讲,农村中学是置身于农村地区这样的一个封闭而落后的文化环境中,信息闭塞、交通不发达等,难免学校的发展会相对滞后。

三、有效解决的途径和措施

农村中学管理要走改革创新之路,是农村中学走出生存困境、走向发展的必由之路。

(一)改革落后的学校管理体制

学校行政与后期的分工缺乏科学的明确的界限。教学、行政与后勤的分工没有科学的明确的界限,导致学校教学资源的浪费与不合理利用,导致学校管理水平低下。有的老师身兼数职,精力不能也不够去专注于教学,而有的老师却因为分工不明确而闲置。学校内部以经验式的刚性管理为主。学校内部以经验式的刚性管理为主,在管理中强调管理的规范性,而对于教师的个性、主动性、积极性认识不足,从而使管理变得被动而且简单粗暴。为此,学校在内部管理上,更应建立长期有效的激励机制,充分调动全体师生的积极性,留住最好的老师,留住最优的学生,从而提高学校的管理水平和教育质量。

(二)引进先进科学的管理理念。切实加强农村学校的科学管理,要突破原来的封闭和落后状态,引进先进的学校管理经验,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在学校的管理上努力做到实事求是,向科学要效益。以科学的态度对待管理,用科学的方法实施管理,严禁杜绝凭经验主义、主观主义或本本主义的错误管理方式来指导学校的工作。

(三)注重学校人文管理。这就要求学校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落实人文管理的管理理念:

1.注重领导自身形象建设。领导者的自身形象是进行人文管理的先决条件。较为典型和突出的是作为学校最高领导者的校长,校长自身的文化素养往往是体现学校的人文氛围的灵魂。校长踏实勤恳的工作态度,朴实的工作作风、公平公正的态度,往往是学校优秀的人文管理的生动说明。以校长为首的农村学校领导阶层的自身形象建设,为学校成为一个健康、文明的育人环境,为农村学生的身心发展和健康成长提供了一个广阔的天地。

2.加强农村中学的校园文化建设。学校的文化是学校的一张名片。传统农村中学对于校园文化不够重视,致使办学缺乏特色,造成农村学校处于竞争劣势的被动局面。因此,加强学校文化建设对于学校管理层次的提升和教育质量的提高很有必要。

总之,农村中学管理水平的落后不是一天两天造成的,有它经济的、历史的、文化的原因,要想提高和赶上也并非一朝一夕的事情,但是在认清现状并分析原因之后,再针对现状和原因,去寻找其管理方法和发展策略,对于农村中学的长远的发展是不无裨益的。

参考文献

[1]李玉艳.农村中学改善教研组常规工作管理的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0.

封闭学校管理范文6

众所周知,良好的秩序是任何一所学校得以顺利并有效开展教育教学工作的前提。德国教育家赫尔巴特认为:“不注意儿童不守秩序的行为的教育,连儿童本身也不认为它是教育。此外,如果不坚强而温和地抓住管理的缰绳,任何课的教学都是无法进行的。”然而,学校有了秩序并不等于有了好的教育,秩序只是开展教育的前提而已。同时,维持秩序也不应成为学校管理者的终极追求。

秩序虽然是开展教育的前提,但同时教育也要求秩序的获得应该体现出应有的教育特征,即符合“管理育人”的要求。任何一种秩序的获得,既可通过刚性的外部控制来达到,亦可借助内部柔性的教育、引导来实现。良好秩序需要通过良善的举措来获得,应是任何一位学校管理者的行动准则。从教育的立场出发,我们可以认为,形成一个良好的秩序,虽然它是学校教育开展的前提,但这并不意味着可以不计手段、不问方式地去实施维护秩序的目的。孔子曾说:“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这里讲的是在社会管理中,教育对于秩序维护的价值远胜于仅仅依靠外部强制的手段。学校作为教育机构,其维护秩序的方式、手段本身更应体现教育性,这是由学校机构的性质所决定的。然而,在当下中小学教育管理的现实之中,常常将秩序视为高于一切价值的行为,简单化、封闭型、高压式的管理模式似乎在诸多学校颇受青睐。在“这样做最终都是为了学生好”的名义下,诸如“手机禁令”“自杀免责书”等冷漠而暴力的规定屡见不鲜,而像男女生“不能一对一单独玩”、同学之间包括同性之间交往不可过密,甚至周末不准看湖南卫视、生日不可请同学一起过等不近人情,无视学生权益,甚至有悖学生身心发展的“奇葩”校规竟然也堂而皇之地出台亮相。殊不知,高压之下获得的管理秩序和规范,大多只是表面的顺从和短暂的宁静而已。在这种“惰政”式的管理模式之下,却隐藏着巨大的教育危机,最直接的恶果便是激起学生的逆反心理,将本应结成和睦民主的师生关系,扭曲为一种监督者与被监督者的关系,有时甚至变成一种敌对的仇人关系,如一些教师所抱怨的:“现在有的学生觉得自己就是生产线上的产品,对老师没有感情”。2013年9月相继发生在江西抚州临川某中学和山东枣庄某中学的弑师命案,便是这种紧张的师生关系走向极端的典型案例。

师生关系走向极端,原因固然很多,诸如“超级学校”人数众多使得教育者无暇顾及每位学生的情感需求,或基于升学的“压力山大”而导致教育者难以平心静气地去做深入细致的教育工作,或缘于部分教育者“恨铁不成钢”而没有耐心开展说服教育工作。但毋庸置疑的是,在这些教育者、管理者的心目中,学校秩序的维护是完全服务于知识学习甚至成绩的提升,与学校教育工作是两种性质完全不同的行为。相当多的学校管理者自认为在“好心”的旗号下所采取的禁止性甚至惩罚性的管理举措,并没有什么不妥,而其根本目的乃是要求处于成长中的学生能够“听话”,能够循规蹈矩地沿着管理者设计好的要求去行事。殊不知,这些“去教育化”甚至“反教育化”的管理举措,完全消解了学校教育者所应该扮演的教育者、引导者、示范者的角色形象。在这些管理行为的背后,不仅反映了部分学校管理者的懒惰、傲慢和自我中心,而且反映出这些管理举措的制定者们,只是将管理作用局限于惩戒,即将学生视为规训和惩罚的对象而非可以塑造、可以教育的孩子。叶圣陶先生曾说:“教育者绝不该跟学生对立,一对立就没有教育可言。”又说:“教师当然须教,而尤宜致力于‘导’。导者,多方设法,使学生能逐渐自求得之,卒底于不待教师教授之谓也。”当学校管理者、教育者满足于采取高压手段和封闭式管理之类的管理方法时,“管”代替了“教”,学校便不成其为学校,教师的身份亦从塑造灵魂的教育者转变为刚性秩序的维护者,“导”当然也就无从谈起。

值得一提的是,依靠高压手段维持学校秩序,不仅有引起师生关系极端对立的可能,而且存在导致受教育者习惯于被管理、被包办的危险。当听到进入大学不久的新生怀念过得非常“充实的”高中生活,抱怨大学生活异常迷茫、自己不知如何安排学习生活时,你以为这是教育的幸事,还是教育的悲哀呢?■

(作者系南京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副院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