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网络语言与语文教育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网络语言与语文教育范文1
关键词: 网络语言 中学语文教学 教学利弊
网络给我们的学习和生活带来的便利是显而易见的,它让我们的信息交流更加便捷,让我们足不出户便能知天下事,开阔了我们的视野,丰富了我们的生活。然而,网络上特有的语言也在生活中迅速流行,在可能接触网络语言不久的初中生,更有可能普遍流行,这就给初中语文教学带来了挑战。
广义上来说,网络语言一是指和网络有关的专业术语,如主机、硬盘、宽带、病毒等;二是指和网络有关的特别用语,如网吧、网虫等。狭义上来说,即是指网络参与者在网上用来交流的文字、符号、图形等。而我们在这所说的对初中语文教学带来冲击的网络语言仅指狭义的网络语言。
网络语言是通过联网的计算机流传的。网络传播具有不受限制、交互性强等特点。与传统的语言相比,网络语言具有时尚新颖、简单幽默、经济简洁、直白易懂等鲜明的特点。这也是它能得到网民的青睐并且迅速流行的原因,而网络本身的特点就造成了它对初中语文教学的“双刃剑”作用。
一、网络语言对初中教学的积极影响
网络语言有幽默、与时俱进的特点,不仅丰富了现代汉语,而且给初中语言教学带来了好的影响。
(一)网络语言有利于增强初中教学中修辞的丰富性。网络语言的出现很多都是借助于各种修辞手段,如谐音“大虾:指网络中的高手,大侠”,“斑主:指网络中的管理人员,版主”;还有叠加、比喻、仿拟等。丰富多彩的网络语言修辞现象给初中生学习提供了材料,也给初中语言教学带来了生动、新鲜的语料。而这些网络语言的流传使初中生的语言学习具有了生动、活泼的特点,大大提高了学生学习语言的兴趣,同时也激发了他们的想象力和运用语言创新的能力。
(二)网络语言有利于建立初中生学习汉语的主动性。与传统的语言相比网络语言更加生动鲜活,它不讲究文句的修饰,所构成的简单的语句正好契合了学生的心理需求,容易引起他们的学习兴趣,同时它的时尚、流行让学生更容易接受,而这往往能将“要我学”变成“我要学”。这样一来,语言的学习不再是一种负担,而是一种享受。
(三)网络语言能激发初中生学习汉语的创新性。网络语言因其简洁、形象、传神的特点,能使学生在交流时尽情表现自己的个性追求和想象空间,从而天马行空,不受束缚,发挥自己的语言天赋。
(四)网络语言能加强初中生使用语言的逻辑思维能力。在初中生渴望交流,又能在隐性的网络中实现交流的时候,他们在使用语言时会极尽自我所能。轻松的聊天方式便成了锻炼其语言运用能力的手段,而聊天时是否被关注取决于聊天者的语言是否诙谐幽默,这就大大刺激了他们追求严谨的逻辑思维。
二、网络语言对初中语言教学的冲击和不良影响
现代汉语一直是中华民族最重要也是最主要的语言,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是中学生语文学习的主要对象。中学时期是学习语言的最佳时期,这一时期学生不论是在理解能力还是在认知上都处在在不断提高的时期,规范的汉语言教学能让他们打下很好的现代汉语基础,并从学习语言中领略、掌握优秀的民族文化精神。而他们在规范的汉语言尚未学好的时期就过早、过多地受网络语言的影响,必会影响到其语言知识的学习,阅读能力的培养,书面表达水平的提高和对母语的认同,会对语言审美的形成产生负面的作用。目前看来,网络语言对初中生语言教学产生的冲击和不良影响有以下几点。
(一)网络语言影响初中生规范语言的学习。网络语言有谐音、字母加汉字等构词方式,这就使得它具有不合语法、不合逻辑规范性等特点,而如果初中学生长期使用这样的语言往往会把规范的语言忘记,把它作为规范语言使用。不少网络语言是把错字当对字来用的,比如“非常”写出“灰常”,“奋发图强”写出“粉发涂墙”,“的”变成了“滴”等。如果长期使用这样的错字,就像谎话说了千遍就成了真理一样,错字也会被当成对字来使用,非常不利于初中语言教学的规范化。
(二)网络语言不利于初中生阅读能力的提高。网络语言的特点是感性直白、浅显易懂,而用规范语言来写的文章一般比较含蓄、凝重、典雅。对初中生来说后者就会显得枯燥乏味,深奥难懂。如果长期接触的是网络语言,他们会不自觉地远离有深度的文章而追求浅显的文字,久而久之就失去了阅读有深度的文章的能力,甚至会不自觉地扭曲经典,颠覆经典。比如说网上广为流传的《大话西游》,备受网民的推崇。如果是那些还没读或者是阅读不下去原著的初中生,往往就会以为《西游记》本来就是这样的,这就大大削弱了初中生的阅读能力,也不利于他们身心的健康发展。
(三)网络语言影响初中生的书面表达能力。网络语言比较口语话,而且其中还用有很多字母来替代文字,使用时有多用短句、少用长句等特点。这类语言往往缺乏逻辑性,结构松散,很难经得住推敲。受到这样的影响,初中生往往在作文等需要使用书面表达的文章中出现口语化、逻辑性差,甚至用字母代替汉字和错别字连篇等问题。有个初中学生甚至在作文中写道:“偶今天下楼买东东,知道了一件非常寒的事情。原来邻居家青蛙GG是我非常稀饭的一本IN时尚的主编。”类似这样的句子普遍出现在初中生的作文中,情况令人堪忧。
(四)网络语言影响初中生的语言审美品位。网络语言中有很多的庸俗废话,其中不乏下流、肮脏的垃圾语言。由于初中生正处于自身规范化语言还没真正形成时期,好奇、模仿心强,理性思维辨别能力差,再加上网络的自由传播与迅速流行等原因,使得很多初中生把这些网络语言奉为圭臬。这些粗俗浅薄、低级下流的网络语言使得初中生的语言素养下降,败坏了他们的语言审美品位与能力。比如“我靠”,“TMD”,“WBD”等这样一些粗俗没有内涵的词语势必影响初中生学习规范语言的热情和能力。而这样的网络语言不仅仅影响他们的语言审美能力,还会对他们的身心健康造成很大的影响。
网络语言对中学语文教学有利有弊,教师应该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使学生能够从中汲取营养,而不能一味批判,禁止使用。因此中学语文教师不仅要了解网络语言,融入到网络语言中去,而且要善于利用网络语言活跃课堂,因材施教,促进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以取得更好的课堂学习效果。
参考文献:
[1]温朝秀.网络语言利弊说.素质教育论坛,2007,(2S).
网络语言与语文教育范文2
关键词:中学生 网络语言 现状 态度 措施
21世纪是网络的时代,电脑进入千家万户,网络无所不在,许多关于网络的新事物随之出现,如网络文学、网络语言等,而它们的使用范围正越来越广,甚至从网络走进了现实生活。青少年学生作为网民的主要群体,使用网络语言已经成为他们的时尚,甚至使用在课堂上、作文中。网络语言的渗透冲击着中学语文教学已经是不争的事实,以下对中学生的网络语言调查问卷表足以证明这一点。
一、中学生使用语言的调查
我们对山东省济宁市实验中学高一105名学生作了问卷调查,调查的内容涉及中学生使用网络语言的第一领域、对网络语言的熟悉度、对网络语言的态度等问题,兹将调查结果列表如下:
网络语言的熟悉度是被调查者对网络语言是否熟悉的自我判断。52.3%接受调查的学生认为自己非常了解或基本了解网络语言,没有人认为自己不知道网络语言。可见,大多数受调查者在主观上认为自己对网络语言是有一定认识的,当然,这种认识多数都是感性的。在随后的调查中,我们列举了一些网络用语和词语,让被调查人说出网络语言的含义或用法,62%的人都能较准确说出含义或会使用这些网络语言。客观地说。中学生对网络语言的熟悉度还是比较高的。
调查发现大多数中学生喜欢上网,虽然学生80%来自农村家庭,经济条件相对落后,但超过51%的学生了解并经常使用网络语言,高达92%的学生在日常用语和网上聊天时使用网络语言,有46%的学生在写作文时会经常或偶尔想起网络语言。学生大多住校。但住家的学生有超过52%的人会去上网,有5%的学生在学校用手机上网。多数学生认为上网已经成为他们日常生活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几天不上网感觉像少了什么似的”。调查发现,上网聊天、手机短信、网络游戏等是网络语言的主要使用领域,占到近90%的比例,娱乐仍然是中学生上网的最主要目的之一。
值得注意是7.5%这一数据(作文+周记:0.9%+6.6%),这是网络语言实用化的一个重要体现。在平时的教学中,我们也观察到,不少学生对于一些网络语言已经是习焉不察,在语言中自然使用网络词语。特别是,在同学之间的戏谑玩笑时。网络语言甚至占据了主角的位置,网络语言正在无形地影响中学生的语言。
网民对网络语言的态度,决定了网络语言的使用面、发展方向和前途。调查中,44.76%的学生对网络语言持一种理性的态度,认为网络语言有适应现代社会生活的好的一面,也存在不规范的地方。因此,在使用中要区分语境,合理使用有必要对网络语言进行规范。11.42%的学生则是网络语言的坚定支持者,他们认为网络语言丰富了汉语的表现力,是一种好的语言形式,没有必要规范。值得注意的是43.80%这一部分人,在网络语言的规范性上,他们既不肯定亦不否定,主张顺其自然。这固然表明他们的态度,但也从另一个方面说明网络语言对生活的影响。不可否认,网络语言在影响着我们每一个生活在这个时代的人,不管你是喜欢还是不喜欢。
二、中学语文教师的应对态度
(一)采取宽容的态度。
1.有什么样的社会生活,就会有什么样的语言现象。既然有那么多网民在聊天室和BBS上聊天、“钓鱼”、求刺激,那么就需要网络语言来沟通、来交流。中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还没有确立,觉得一些网络语言新鲜、好玩儿,因而使用是可以理解的。
2.在城市,中学生网民不少,学习成绩中等以下者尤多,这部分学生网络生活有余,网络语言掌握得多,通用词语掌握得较少,两相比较,他们当然喜欢用网络语言。
3.传统作文教学呆板,难以激发学生的作文兴趣;学生阅历浅,用于写作的素材较少。害怕作文。网络生活能让学生开心,反映其网络生活的网络语言频见于作文之中,也是不难理解的。
(二)坦然承认网络语言中有积极的成分。
1.网络语言具有创新性
与传统书面语言相比,网络语言减少了外来的束缚,使作者的思维可以自由驰骋、天马行空。他们往往想象丰富,语出惊人,普通平常的字眼被赋予新鲜丰富的含义。如:“灌水”原指向容器内注水,在网络中则表示在网上发表长篇大论而又内容空洞、“水分”含量极高的文章;“青蛙”指网上的男性公民;“水母”则指在BBS上极能灌水的女性网民,等等。
2.网络语言具有形象性
网民们充分利用键盘上的符号。创制了许多极为生动形象的表情和动作,用以表达自己的喜怒哀乐。描模现实生活图景。如:“(-_-)”表示神秘笑容;“*<…|-)”表示圣诞快乐;“Zzzzz……”指睡觉的样子。有些网络词语还借用动物名称,利用谐音、对比、反讽、双关等修辞手法,充分调动网民的感官,激发想象力,使网络语言显得风趣形象。如:“爬虫”(初级网虫,有点水平的网络新手)、“菜鸟(网络新手)”、“恐龙”(丑女)等。
3.网络语言具有幽默性
网民的相对年轻化使网络语言充满了活力。他们苦心构思出许多生动有趣的网络语言,营造出轻松活泼的阅读氛围。如:“菌男”“霉女”是指相貌丑陋的男女。这两个词一方面与“俊男”“美女”谐音,反其义而用之。另一方面,“菌”“霉”使人立即联想到过期变质的食物,具有很强的反讽效果。又如:“版猪”(版主,电子公告版管理员)、“飞鸟/老鸟”(超级网虫,网络高手)、“食肉性恐龙”(长相丑陋的泼妇)、“食草性恐龙”(长相丑陋但稍温和的丑女)等,不仅形象生动,而且幽默诙谐。
(三)谨慎对待,不盲目乐观,更不放任自流。
1.网络语言存在不规范性
从规范的汉语表达形式来看,网络流行语中汉字、数字、英语、字母。以及文本符号混杂,使用怪字、错字、别字层出不穷,病句成堆。一些青少年学生缺少辨别力,盲目模仿导致周记。作文中出现五花八门的别字、胡编乱造的成语、莫名其妙的新潮词语等,严重影响了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对形成健康规范的语言文字习惯必定会产生不良的影响。更何况。学生面临考试、升学的压力,在这样的现实条件下。如果一味地使用网络语言只会给自己带来“不安全因素”,毕竟在网络语言规范化之前,阅卷老师对网络语言一般都不会接受,这样会直接影响他们的分数。
2.网络语言存在粗俗性
无孔不入的网络充斥着粗俗、轻佻的语言。百度一下,发现包含“狗屁”的相关网页约有465万篇;被鲁迅讥讽为“国骂”的“他妈的”则约1010万篇,其中直接以“他妈的”作标题的约有949000篇。对于青少年来说。网络在很大程度上成为了一片没有传统藩篱、没有师长管束、崇尚自我和 可以标新立异的地方,极易把人性深处的各种丑陋和罪恶因素诱发出来并恣意张扬,严重影响青少年的身心健康。
三、中学语文教师的应对措施
(一)教师必须改革教学方法,改变传统教学中所扮演的主导者的角色,以与学生平等的身份参加教学活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把课文内容当成是必须遵从或者完全接受的,而是把它们当作需要修改或创造的东西来对待。积极地去探究作者的语用经验,然后带着作者的语用经验,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加以运用,把作者的语用经验转化成自己的经验,实现对课文内容的修改或创造。教师作为学习活动的参与者。应尽可能地创设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的情境和氛围,让学生在优化的语境中,获得深刻的语感体验,学得语用经验,实现语用体验的传递和语感的迁移。
(二)教师必须转变语文教学理念,拓展语文学习的空间,加强语文实践活动的教学,增加学生自主实践活动的机会。“语文教学的外延等于生活的外延”。只有在开放的生活空间里。真实的语言环境中,开展这样一些有效的语文实践活动,才能提高语文能力,形成语文素养。因为在生活中学习的语文,既是学的过程,又是使用的过程。真正实现了学以致用。也只有在生活环境中学习语文,才符合学生学习语言的规律,才能真正提高语文学习的效率。语文实践活动是以语言交流活动为中心内容的文化活动,是师生共同营造、注入激情的真实开放的“语言文化场”。针对网络语言的负面影响,教师可以开展演讲报告会、主题辩论会、作文比赛、个人文集展示、社会访谈(规范语言的使用状况、网络语言调查)、网上作文、网上书信往来比赛等语文实践活动,营造使用规范语言的“文化场”。学生在这样的“文化场”中,在这样的丰富生动、充满生机的言语内化与言语交际活动中获得语言实践的经验,把使用规范语言变成自己的习惯,也使“语言学习是学生自己的事”(叶圣陶)真正变为现实让语文教育具有文化的活力,使学生语文素养得到真正的提高。这样,当学生回到家庭、社会这些运用语言文字进行交际的“自由天堂”、语境不是很优化但却是学生社会化活动的终点时,能继续使用在优化语境里习得的准确规范的语言,杜绝网络语言等所有不规范语青的负面影响。
网络语言与语文教育范文3
关键词:网络教育Internet(互联网)CERNET现代远程教育网络学校
美国思科集团总裁约翰·钱伯斯访问中国期间发表演讲指出"互联网和教育决定了人类的未来。"钱伯斯说,作为推进社会经济发展的两个核心动力,互联网和教育将深刻地改变一个民族的历史和命运,改变一个国家、企业、个人在未来时代的竞争力。在方兴未艾的大潮中,谁把握了互联网,谁就把握了未来,谁开创了面向未来的现代教育体系,谁将具有持续发展的能力!
而作为互联网与教育结合点的网络教育,在这场大潮中更是首当其冲了。教育部长陈至立早几年前就指出网络教育是世界教育发展的潮流和方向,要大力发展网络,提高教育现代化、信息化水平。为此,教育部开始着手实践怎样将互联网与中国教育结合起来。1995年开通的中国教育科研网(CERNET)和今年提出的中小学"校校通工程"便是几年来教育部采取的典型举措。
几年来,由于国家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中国的网络教育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由于经济和科技等方面的原因,同世界发达国家特别是美国相比,仍然存在很大的差距。"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既如此,从网络教育的发展历史等几个方面比较两国网络教育的异同,寻找两国网络教育的差距,并探索为发展中国网络教育以资借鉴的成功经验,以便更好地为中国的网络教育服务,实乃当务之急了。
一、中美网络教育的发展历史
计算机网络的发展起源于美国国防与教育的需要。60年代美国国防部加强了计算机的研究,其结果便诞生了世界上第一个网络--APPANET。APPANET问世之后,便陆续有企业、高校等机构研究如何将其应用于教育当中,但进展比较缓慢。网络在教育中应用的快速发展时期是在90年代克林顿总统上台之后。
1992年,克林顿在竞选美国总统时提出了"信息高速公路"的设想。第二年政府正式拟定了"国家信息基础设施"(NationalInformationInfrastructure,简称NII),俗称信息高速公路的方案,计划在2000年以前建成一个全国范围的信息高速公路,通过它向全美国人迅速准确地提供各种信息。
在政府的鼓励下,美国各地的学校纷纷开始采取行动。最有影响的是"网络日(NetDay)"活动。第一个"网络日"(1996年3月9日)开始时的计划是一天之内把加利福尼亚州12万所学校全部联上网,到现在为止,在"网络日"活动和其他活动的推动下,几乎所有的大学和绝大部分中小学都建立了校园网并联上了Internet。
1996年,克林顿总统提出了"教育技术行动"(EducationTechnologyInitiative)纲领。该纲领指出:到2000年,全国的每间教室和每个图书馆都联上信息高速公路,每个孩子都能在21世纪的技术文化方面受到教育。美国政府为此制定了投资预算政策,美国的企业界对此也表现出了极大的热情,1/3的投资都投在了信息技术方面。
经过这些年的努力,美国现在已发展成了世界上网络教育规模最大、水平最高的国家。一个覆盖全国主要教育机构的网络业已形成,几乎全国所有的学校都能开展网络教育。在高校,网络教育所开设的学历、学位课程已超过5万门,基本覆盖了美国高等学校所有的学科和专业。
同美国相比,中国的网络教育起步较晚。直到90年代中期,中国才开始开展网络教育。其标志便是1994年底开始建设的"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CERNET)"示范工程。1995年CERNET初步建成并投入使用。1996年清华大学校长王大中率先提出发展现代远程教育。1997年,湖南大学第一个建起网上大学。同年,第一个面向中小学的教育网站--101教育网站正式开通,随后便出现了大量的中小学教育网站。1998年,清华大学推出了网上研究生进修课程。同年,教育部正式批准清华大学等四所高校为中国现代远程教育第一批试点院校。1999年教育部制定了《关于发展我国现代远程教育的意见》,首次阐述了发展中国现代远程教育的指导方针、目标和任务。同年9月,CERNET高速主干网建设项目立项。
2000年,是中国网络教育阔步前进的一年。7月教育部颁布了《教育网站和网校暂行管理办法》,表明了教育部对教育网站和网校的领导权。不久,教育部批准了15所高校开展现代远程教育。紧接着,教育部将现代远程教育试点院校的范围扩大到31所。旋即又颁布了《关于支持若干所高等学校建设网络教育学院开展现代远程教育试点工作的几点意见》。7月31日,31所试点高校在北京成立了"高等学校现代远程教育协作组",以加强试点高校间的交流与合作,促进教学资源的建设与共享。9、10月间,部分新试点院校相继开通了网上大学。10月,教育部出台了中小学"校校通工程"。自此,中国的网络教育开始加速发展。可以预言,未来中国教育将因网络的深度介入,面貌为之焕然一新。
二、中美网络教育的组织方式
美国的网络教育经过三十多年的发展,特别是近几年的发展,基本上形成了如下几种稳定的组织方式:
1、传统教育增强型
这是当前美国最普遍的一种网络教育方式,是在传统校园教育基础上增设网络教育课程而形成的。在这种方式下,接受教育的学生一般都是由学校正式录取的。学生要注册学校常用的课程,由同一学校的教师授课,全职或花大部分时间来学习。这种方式的教育与在校教育的区别是,学生和教师不在同一地点,主要靠教师通过计算机网络来完成。它特别适合校园外的全职或兼职学生。
2、学校联合型
这种方式的网络教育是由两家或多家学校联合办学,共同管理来开展的。在这种方式下,多家学校联合起来开设全国、全州或地方性的网络教育,但各学校保留自己的学位和学分授予权,而不移交给联合体。在美国的高等教育中这种形式普遍采用。
3、经纪人型
这是一种由学校和有能力举办网络教育的其它组织如企业等通过签约共同办学的形式。在这种形式的网络教育中,其他组织作为经纪人,学校只负责传送网络教育课程,而不授予学位、学分,学位、学分的授予权归签约的其他组织。这种形式的网络教育在美国常用来进行职业技能等的培训。
4、虚拟学校型
虚拟学校是在计算机网络的基础上通过虚拟现实、系统仿真等技术创建。虚拟学校能提供传统学校全部或大部分教学,学生完全通过网络学习,它一般归传统学校管理。这种形式的网络教育,由于技术含量很高,投资巨大,当前较少采用,但由于本身所具有的优势,特别是随着技术的飞速发展,必定将是最有前途的一种。
中国的网络教育发展迅猛,短短几年,网络学校出现了很多。然而,由于学校缺乏运作经验,加上教育管理部门缺乏规范管理,网络学校良莠不齐,网络教育还没有形成美国那样鲜明的几种组织管理形式。大致说来,中国的网络教育可分为两种类型:一种是学校举办型,其特点是对教育理解深刻,教育资源丰富,这种形式当前占主导地位;另一种是企业举办型,其特点是有良好的市场意识,投资力度大,但教育资源不丰富,对教育理解不深刻。至于结合学校和企业的优势联合举办的网络学校,目前在中国比较少见,这不能不说是一大遗憾。
庆幸的是,随着中美交流的日趋频繁,在网络教育的组织管理方面,中国加快了改进的力度。今年7月份教育部颁布的《教育网站和网校暂行管理办法》,便预示着中国的网络教育必将很快走向规范化组织和管理的道路。
三、中美网络教育的应用模式
著名的教育技术专家何克抗教授指出在当前的网络教育中存在如下几种教学模式。
1、讲授型模式
网络教育中的讲授型模式突破了传统课堂中人数及地点的限制,其学习人数可以无限多,
其学习地域可以无限广。这种模式又可以分为两种:一是同步式,通常是教师通过网络将文本、声音、动画、图形、视频等多媒体形式的教学内容以Web页面同步向学生传送,在Web页面中,内嵌表单等程序,供学生输入提问及反馈信息,教师根据学生的反馈信息再作进一步的解释和应答;另外一种是异步式,通常是教师事先将教学内容编制成WEB页面,存放在服务器上,学生通过个人电脑等终端浏览这些页面,当学生遇到疑难问题时,便以电子邮件、网络电话等方式询问教师,教师再通过电子邮件等方式对学生的疑难问题给予解答。
2、个别辅导模式
这种教学模式是通过基于网络的CAI课件以及教师与单个学生之间的通信来实现的。在网络上应用CAI课件主要有三种方式:一种是各种CAI课件以资料库形式存放在网络上,供学生下载学习;另一种是直接在网上运行用Java等跨平台语言编写的CAI课件;第三种是基于网络的协作学习系统。
3、讨论学习模式
这种教学模式通常有两种实现方式:一种是利用BBS系统,由专业教师在网络上建立相应学科的主题讨论组,学生登录网络,在特定的主题区内发言或讨论;另一种应用得较广泛,利用基于图形用户界面、操作简单、方便,且具有超媒体特点的WWW网络,在WWW的平台上实现讨论学习。
4、探索学习模式
该模式一般是事先在网络上设置一些适合特定学生对象解决的问题,然后向学生,要求学生解答。一般同时提供大量与问题相关的资料供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查阅。另外,也给学生学习过程中的碰到的疑难问题提供适当的启发或提示。这种模式彻底改变了传统教学过程中学生被动接受的状态,而使学生处于积极主动的地位,因而能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造性。
5、协作学习模式
网络协作学习是指利用计算机网络,由多个学习者针对同一学习内容彼此交流和合作,以达到对教学内容的比较深刻理解与掌握的过程。在基于网络的协作学习过程中,基本的协作方式有四种:竞争、协同、伙伴与角色扮演。基于网络的协作学习系统具有非常广泛的应用前景。
在美国,五种教学模式应用得都比较广泛。而在中国,由于受传统的应试教育影响太深,前两种教学模式应用较广泛,而后面几种教学模式则很少应用。但近年来也有这方面应用的例子,如由全国著名的教育技术专家李克东教授主持的DISCO试验项目和COMTOWN试验项目。中国的网络教育具有巨大的发展空间,当前,中国教育正面临着一次跳跃性发展的重大机遇。中国应当抓住机遇,重新理解、构架教育体系和教育结构,努
力探索网络教育的新模式。
四、中美网络教育的应用效果
网络教育所具有的优势是显而易见的,它强烈地冲击着传统的教育模式,同时加速推进新型教育模式的诞生和成长。它最终会使人类的教育方式得到一次彻底的革命和解放。
网络教育下,教育内容全方位多层次,学生能按自己的兴趣在网上遨游浩瀚的知识海洋,学生的学习实现了个性化和自主化,学生成了学习的主人,实现了真正的"因材施教"和"教学相长";网络教育下,工作与学习完全溶为一体,每个人都可以在任意时间,任意地点通过网络自由地学习,这是真正意义上终身教育;网络教育下,学生多感官并用、立体化接受信息,对需要掌握的知识,既易于理解,又便于巩固;网络提供的教育资源远大于以往任何教师、教材乃至图书馆的信息量,拓宽了学生的知识面;网络教育可在很大程度上解决跨区域的师资优化组合分配,在依托传统学校的前提下有效组织学习资源,可节省师资,更好地发挥教师、教材的优势;网络教育的交互性可以及时、迅速地反馈教学效果,可使多种观念得以沟通和交流,可改变单一的传统的教师满堂灌、学生边听边记的学习方式,学生能借助因特网与老师及其他同学交流,大大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启发式教育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学习资源的多样性与共享性使得学习者与传授者随着知识的发展不断变换学习的主体,教师既可将自己的新知识、新技术通过网络教育别人,又可作为一名学生,从网络上学习新知识、新技术,因而网络教育促使教师提高自身的素质;网络教育能节省传统教学方式的多项开支,没有校园的学校能更好地发挥教育的优势,具有低投入、高产出的特点。
总之,网络教育对教育目标、教育内容、教育结构、教育形式和教育手段等都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它对整个教育的发展,对人类社会的进步都将产生不可估量的影响。
时至今日,美国的网络教育已发展得相当成熟。每一个网络学校都是由许多相关的教育部门或公司建立,而各网络学校之间又有非常广泛的联接,整个体系呈网状结构,无论你想学习什么知识和技能,你完全可以到网上找到你所需要的资料和帮助。既有专门针对基础教育的、又有专门针对师资培训的、高等教育(包括成人教育、继续教育和职业教育)的、还有其它的教育形式和教育信息等。其中每一方面都涉及到各门各类学科和全套的服务设施。
其实,美国网络教育的成功并不完全依赖于网络教育自身的优势,更重要的是在于校企结合和"人"的能动作用的发挥。正是因为校企优势互补和"人"在整个系统运行中认真、负责、创造的工作,才使美国的网络教育拥有了众多优点:良好的交互反馈机制;严格的课程制定和课件编写体制;严格的质量保证体制;丰富的网络资源;多重导航的搜索机制;多网校的联合机制;良好的管理、运行机制等。另外,美国所有的网校都蕴涵着一个同样的机理:"宁缺毋滥",永远将质量摆在第一位,而不盲目建网。
中国的网络教育,高等教育部分发展很快,并产生了有影响的一批网络学校,如清华大学,湖南大学。但在基础教育领域,尽管面向中小学的网络学校已有好几百所,但真正在教育界产生影响的为数不多。其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包括现行教育体制与教育观念的制约,办学者经济实力与办学宗旨的局限,以及国内教育软件开发水平、网络带宽、传输速度和使用成本等各种因素的制约。但更重要的是,网校基本上没能摆脱教案加题库的教学模式,因而不可能有旺盛的生命力。就办学模式而言,网校在很大程度上还是照搬普通中小学的办学模式,从办学目标、课程设置,
到教学组织形式、教育评价和管理等都缺少网络教育的特色。
象美国那样,学校和企业结合起来并充分发挥"人"的能动作用,中国的网络教育才能有真正的突破,这正是问题的关键。网络教育是一个很特殊的产业,一方面要求对现代教育有深刻的理解,另一方面,又要有敏锐的市场眼光和营销策略。说到底,这是一个产业化的问题。网络学校应当立足于产业化的道路。网络学校要想真正发展起来,一定要有实力雄厚的企业参与市场运作,形成产业模式,这是网校发展的重要保证。可喜的是,今年,中国在这方面终于有了进展。如科利华公司与北师大附中合作开通的"科利华北师大附中网上学校"就在这方面作了一些有益的探索。
当然,美国的网络教育也不是尽善尽美,也存在着很多缺憾:如缺少理想和完备的在线考试机制;学生的身体健康问题;网络安全问题;国民在泛滥的信息面前变得麻木和弱智等,这些,都是美国以及中国在开展网络教育中应该加以足够重视的。
五、中国网络教育的前景展望
中国地域宽广,人口众多,教育发展很不平衡,存在着教育资源不能满足教育发展需求的矛盾。国家要振兴,要迎接知识经济的到来,要面临即将加入的世界贸易组织,需要大量的专门人才,需要进行大量的职业、继续教育。要实现全民教育、终身教育,光靠现有的教育规模很难胜任。因此开发利用学校已有的教育资源及全国四大网络,建立网上学校,开展各种学历教育和非学历教育,实现全国大范围大规模的资源共享,已成为发展教育事业的一项战略抉择。它可有效地缓解中国
教育资源不足和巨大的社会需求之间的矛盾。
经过几年的努力,以四大网络特别是CERNET为主的全国主干网络系统已经建成,主干网--地区网--校园网组成的全国性教育网络系统正在形成。另外,随着计算机硬件费用的逐渐下降,计算机进入学校和家庭已成为时尚。截至今年六月三十日,全国上网计算机数有六百五十万台,上网用户达到一千六百九十万。这些都为网络教育的实施提供了硬件基础,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保障。可以预测10年后的中国,网络教育会发展成为一项规模巨大的新兴产业,它所带来的巨大的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会使人们终身受益匪浅。
当然,我们不仅要敏锐地洞察网络教育的优势,更应对其负面影响给予高度重视。"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为使迈向21世纪的网络教育走出一条健康发展的道路,我们应以实事求是的态度审视网络教育,防患于未然,采取相应的对策,克服以下常见的倾向:重信息轻实践、重吸收轻创造、重智商轻情商、重智力轻体力、重现代轻传统,把网络教育的负面影
响限制在最小范围。如此,中国网络教育的明天必然是一片阳光灿烂!
参考文献
1、《基于INTERNET的教学模式》余胜泉何克抗《中国电化教育》(1998.4)
2、《信息时代的产物--网络教育》王锂平林春秋《广西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9.4)
3、《美国教育技术现状掠影》刘雍潜《中国电化教育》(2000.7)
4、《当前国内网校建设状况的调查及思考》胡小勇张川《中国电化教育》(2000.10)
网络语言与语文教育范文4
关键词:高校;大学生;网络安全;思想政治教育
2017年1月22日,中国互联网中心(CNNIC)第39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 《报告》显示,截至2016年12月,中国网民规模达7.31亿,相当于欧洲人口总量,互联网普及率达到53.2%。截至2016年12月,我国网民规模达7.31亿,普及率达到53.2%,过全球平均水平3.1个百分点,超过亚洲平均水平7.6个百分点。与此同时,网络安全也成为制约我国互联网产业发展的要素之一,仅 2016 年上半年,遇到过钓鱼网站或电脑病毒攻击的网民为3.86亿人,占网民的54.4%。有过 ID或密码被盗经历的网民达到2.53亿人,占网民的35.6%。电子商务平台的发展也滋生了网上诈骗等问题,而且,这种现象在逐年递增,严重危害到社会的安定以及公民的切身利益。
当前高校大学生作为“90”后有着自身鲜明的特点,这些大学生中长期依赖网络、抗压能力减弱和实际交往能力不强的数量也在扩张。虽然他们具有一定的网络操作技能,但是在现实中缺乏人生经验和社会阅历,同时普遍缺乏网络安全意识,对维护网络安全的法律、法规、条例甚少了解,网络安全防范意识相对淡薄,导致他们在使用网络的过程中出现许多问题。
一、高校网络安全教育存在的问题
1.高校对网络安全教育认识的滞后性
我国教材中的网络安全教育内容远不及快速发展的网络技术,跟不上大学生使用网络的步伐。现行的网络安全教育多是在网络安全事件发生以后,根据事件发生的起因、经过、结果及社会影响,通过典型案例分析的形式对大学生进行教育,这种传统的网络安全教育方式,虽然形象生动,学生也易于接受,但是由于这种教育模式的时效性相对滞后,当网络安全事件发生侵害时,危害已形成,没有形成预防的目的。所以仅在案例上的事后讨论来起到教育的作用,已难以适应日趋严峻的网络安全问题。
2.高校网络安全教育内容的片面性
高校专门给大学生安排网络安全教育课程几乎没有,所谓的网络安全教育基本上是在其他课程里面穿叉讲授而已,并没有形成系统的教学体系。这是远远不能满足大学生网络安全教育的需要,也应对不了网络中层出不穷的安全问题。在大学生的网络安全教育内容中不断丰富网络安全知识,增强网络安全操作实践技能,增加网络安全教育实践环节,才能有效提高网络安全教育质量。
3.网络安全教育队伍建设有待加强
网络资源的开放性,使教育者在网络安全教育中的主体地位受到了削弱。在网络安全信息的使用上,教育者失去了传统安全教育中对教育信息和资源的支配权和先导权,而是与受教育者同样的共享网络资源,很难再通过过滤和灌输的形式把教育内容强加给受教育者。在网络安全教育教学中上,教育者受到年龄、精力与固有思维模式的影响,接受新鲜事物的敏锐性往往落后于学生,网络操作的技术水平和信息搜集整理等方面的能力甚至不及学生,这在一定的程度上制约了网络安全教育实践,使教育的主体的权威性受到了挑战。
二、高校网络安全教育的有效策略
1.增强高校网络安全教育的组织性
网络安全教育作为校园安全工作的重点,决定了高校应在日常管理和教学中重视大学生在网络安全方面的教育,学生管理部门以及与网络安全教育相关的部门应结合自身的各高校自身的实际情况,通过多类方法的综合应用,来将网络安全教育贯彻在学生的整个大学学习期间。在日常的学校管理中,应关注对学生和教师等的思想引导与心理疏导,协助高校学生能够有着积极健康的心理状态,有效的克服自身在成长过程中所面临的各类心理障碍,进而避免学生在遇见问题时产生自暴自弃等负面行为,从根本上降低大学生出现网络安全事故的可能性。
2.加强对网络安全教育的认识
高校应从自身大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加强学生对网络安全教育的认识。高校要求计算机专业专任教师在传授知识时,要把有关网络安全的相关知识渗透进去;而高校的非计算机专业任课教师在授课的过程中,也应该把自己了解到的有关网络违法犯罪的现实案例及时地告知给大学生,切实做好网络安全教育方面的领导、组织与实施工作,以达到有效提高学生对网络安全教育认识的工作效果。还可以通过大学生网络安全文化建设的推进,来提高学生对网络安全教育的认识。进而在增加大学生对网络安全教育认识的同时,提高校园关注网络安全教育的文化氛围。
3.建设高水平的网络安全教育队伍
对于高校来说,建设一支高水平的教育队伍,对网络安全教育方面有着关键性的作用。尤其是在大学生网络安全事故不断增加的背景下,应加强学校安全教育教师作用的发挥。这就需要高校应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定期对承担网络安全教育的教师进行培训,强化网络安全教育教师在知识结构,提高实践经验方面的专业化技能。网络安全教育中教师专业化的推进,能够为大学生网络安全教育提供必要的专业知识基础,进而有效的发挥教师在大学生网络安全教育领域中所具有的作用。教师是高校教育的智力保障,网络安全教育的教师需要具有更强的与时俱进的能力和更娴熟的实践拓展能力,才能在网络安全教育中“传道、授业、解惑”。
参考文献:
[1]王爱华、杨文武.高校德育与校园和谐[M].武汉大学出版社,2011.
[2]吴军.刍议大学生网络安全教育[J].南昌教育W院学报,2011.
[3]秦中彤.论新时期高校的安全教育[J].中国大力教育,2009.
[4]陈联娇、温金英.浅谈当代大学生网络安全教育的策略[J].法制与社会,2008.
网络语言与语文教育范文5
要:网络语言的产生和运用是新时期语言生活的重要现象。网络语言借用图象、数字、符号、颜色、声音和文字等多种工具,形成了其特有的一些特点。网络语言的不规范对中学语文教学既提出了挑战,有带来了机遇。
关键词:网络语言;
影响;
教学
Language under the influence of the network language teaching in secondary schools
Chen Jian-bo
Abstract:Production and use of Internet language is an important phenomenon in the New Language of life。Internet language borrowed images,numbers, symbols, colors, sounds and text and other tools to form some of the features of its unique。Internet language is not standardized language teaching in secondary schools both challenges, opportunities have brought。
Key words:Internet language;
Influence;
Teaching
科技的进步带来网络的流行,也导致了人们,尤其是广大中学生在语言使用上显现出新的变化,出现了时下流行的网络语言。网络语言的盛行对中学语文教学产生了很大的影响,本文就网络语言的一些现象及其对中学语文教学所形成的影响作了一些分析,并就中学语文教学中的应对策略作了一些粗浅的论述。
一、网络语言现象
网络语言的出现是与科学技术的发展、人们生活节奏的提高紧密联系的,它在日益频繁的联系交流中能占有如此重要的地位,是因为它与传统的语言相比,有着明显的特征。
1.多样性
我们先来看两个案例:
⑴“周末,读大学的GG(哥哥)回来,给偶(我)带了很多好东西,都系偶(是我)非常稀饭(喜欢)的,就酱紫(这样子),偶(我)答应陪他去逛街吃KPM(肯德基、比萨饼、麦当劳)”
⑵女儿日记:“没想到偶(我)最好的朋友竟然欺骗偶(我),TMD(他妈的,7456(气死我了),偶(我)恨不得一脚TST(踢死他)。”
从这两个简单的事例,我们可以看出,网络语言最大的特点就是丰富多彩,它为了表情达意的需要,很好的将字母、数字、符号、颜色、图象及文字语言,甚至声音融合在一起,还结合了语言运用中的借用、缩略、变异知等手段,这对于正处于趋向成熟阶段的中学生来说,既达到了表达交流的目的,又符合他们所崇尚的个性追求。所以,这样的语言在他们在这一群体中极受欢迎。
多样的网络语言充斥着我们的视听,有的中学生不仅在网络交流中使用诸如词此类的语言,还在口头交流甚至是作文中出现这样的语言,这无疑是对中学语文教学提出的一大新的挑战。
2.便捷性
网上交流遵循效率原则,不仅要求言简意赅,同时要求输入简便,浏览迅速。因此,与相对冗长的书面语言相比,网络语言在表达交流中有其自身的优势。首先是它远远比我们常用的书面语言简单,有时候一个词语就能将许多种情绪融入其中。如“呵呵”,这两个字在网络交流中出现时,可以有“赞成、无奈、无话可说、不屑一顾”等多种含义。又如“郁闷”,这可能是网络交流中出现的又一高频词,但是它的意思远不止“心情不愉快”这么简单,它很可能是双方交流过程中的一个暂停意义而已,而今,这个词已经成为绝大多数中学生的口头禅之一,甚至许多时候没有任何意义;其次,网络语言便于表达,它不需要很高的文化素养,哪怕你是只有几岁的孩子,或者你根本不会输入法,但是,你可以在网络上和别人畅所欲言,一组数字、一行字母、一个手势或一个图象足以表达你的全部心情。如“2012000”即爱你一万年,“GG,MM”即哥哥,妹妹,“{}”即拥抱。此外,那些难以用语言来表达的喜怒哀乐等不同的心情,可以在网络交流中选择已经制定好的图象来形象生动的表达。如此便捷的网络语言难怪时下的中学生乐此不疲
网络语言的便捷还体现在它可以在极短的时间内让对方浏览到自己的信息,与传递过程较长的书信相比,它更省时;而与比较昂贵的电话联系相比,它又是大多数中学生能够承当的一种消费方式。它既不受距离远近的限制,可以让海角天涯成为咫尺,在内容上又可以丰富多彩,而且可以同一时间和很多个交流对象谈话,所以,它理所当然的成为中学生首选的交流方式。
尽管网络语言的便捷深受中学生的喜爱,但它的盛行却对中学语文教学形成了较大的冲击。这从平时的作文训练和我们在找学生谈心时可以得到明显的在证明。在批改学生的作文时,我们总会碰上这样的问题:正常的语言表达中夹杂着数字、字母、英语单词及一些方言词,对此,我们常感到头疼,因为我们没法理解这些部分的含义。除此之外,学生的作文中常出现一些莫名其妙的语法现象,或者说是语病。也许是因为在网络交流时,没有人会注意他们的谴词造句是否符合语法规则,因而养成了这样的用语习惯。我们在找学生谈心时,总会有这样的困惑,现在的学生越来越不愿意和老师交流了,也许是网络交流中的“身份丧失”使他们在面对老师时,觉得无话可说。又或许是在面对老师时,他们认为,平时上网时流畅的语言表达一下子变得笨拙了,所以只好沉默。
3.娱乐性
网络语言之所以受中学生欢迎的最重要的原因可能是其本身所具有的娱乐性。因为夹杂着数字、字母、符号、图象、颜色、声音等多种元素,它可以在交流时根据表达的需要随意的选择自己想要的形式。而且传达的意义远比书面语言或口头语言要来得丰富。对于正处于崇尚个性和自由的中学生来说,在这里,他们可以找到施展自己才华的机会,可以尽情的抒写自己的情绪,甚至可以获得在现实生活中所不能获得的认同。
使用网络交流可以在很短时间内实现资源共享,从而在共同的快乐体验中找到更大的乐趣。比如我发现一首好听的歌,我马上可以上传给在线的朋友,并且可以在同一时间来欣赏这首歌曲。一个很不错的音乐网站或电影网站,我们可以很快地将其地址链接,传给天南地北的朋友。套用网络上的一句化来形容:“一组字母,可以邀您畅游世界。”这是网络语言娱乐性的第二个方面。
网络语言的娱乐性还体现在它可以承载各种情绪,也就是说,可以进行发泄。当在现实生活遇到不顺心的事情,身边又缺乏听自己倾诉的对象时,就可以在网络上尽情的宣泄这种苦闷,无论相识不相识的人,你都可以找到足够多的听众。同时,别人那些幽默的语言或画面等,也可以在较短时间内让你的愁绪雾散云开。
二、中学语文教学的应对策略
网络语言的这些特性从它一出现就与相对正式、规矩、甚至严谨的中学语文教学是相冲突的。那么,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我们应该如何处理好网络语言和文字语言教学的关系,并使之与教学相融呢?
1.正视网络语言出现的必然性的。网络语言的出现是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尤其是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和普及而出现在语言使用中的一种新型的交流手段。它一方面反映出人们思想观念、审美情趣和行为准则的巨大变化,带来了鲜活的时代气息,丰富了语言现象;另一方面,也反映了时下的中学生对网络技术的熟悉程度,这是有利于他们将来在社会中的发展的。所以,对于网络语言,无论是他们在网络交流中使用,还是在平常的语言交流甚至是作文是出现,我们都不能一概否认。
尽管它对我们的教学产生了许多负面影响,尤其是网络语言的不规范现象,对我们的教学提出了严峻的挑战,但是,我们应该看到它出现的必然性,一种新的技术的产生和普及,必然伴随着许多附加物的衔生,网络语言正是在科技这一土壤中扎根发芽的。只有承认它的存在,才能逐渐使之走向规范化。
2.了解学生使用网络语言时的心理。我们常说:要对症下药,病才能好得快。对网络语言使用中的不规范现象,我们也是首先要找到症结,即找到学生使用网络语言的心理,然后才能有的放矢,逐渐使之规范。
在了解学生使用网络语言的心理时,最好的方法是我们自己去体验一下,不难发现,学生之所以对网络语言乐此不疲,甚至舍弃规范的汉语语言和文字,一方面是由于追求时尚,因为在他们这一群体当中,不上网,不会使用网络语言,就有可能被视为另类,即使是在上网聊天时,如果你说话太正而八经,别人就会觉得你太正经就不会与你聊。正因为如此,许多中学生才努力学习和使用“规范”的网络语言,好让自己入流;另一方面是觉得这样“搞怪”更能显示他们的个性。心理学上的知识告诉我们:他们这个年龄,正处于人生第二次叛逆期。在他们看来,规范的文字和语言是不值得一顾的,与众不同才是个性,才是美。
针对他们这样的心理,我们首先应该尊重他们,承认网络语言在他们的语言实践中的作用,然后“晓之以理,动之以情”,给他们讲解语言运用能力是人进行社会实践活动的基本能力之一,也是构成人的整体素质的一个重要方面。人的语文素质提高了,对整体素质的形成、发展和发挥具有内在的作用。告诉他们,普通话和规范汉字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结晶,教育他们无论任何场合,都要正确使用祖国的语言文字,培养他们的爱国主义情操。
3.利用好网络语言,使之为语文教学服务。对于当代中学生而言,网络无疑是他们较经常的语言训练舞台之一,既然我们不能阻止,那么,就应该想办法合理利用好这方舞台。毕竟,网络语言的多样、快捷、和趣味性,给早已枯燥乏味的语文教学注如了一些新鲜和活力,我们可以在日常的教学中引入网络语言使用中的一些事例,来让学生分析其与规范汉语的区别,这样既投其所好,调动了他们参与课堂,主动学习的积极性,又在学生的不知不觉中纠正了他们在网络交流中的语误。不过,这样做的困难在于我们要事先去网络上收集整理有用的典型事例,课堂教学中我们也要善于引导,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接受规范的语言和文字。
我们还应当看到:网络语言是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一个好舞台,在这个虚拟的世界中,许多学生会想法设法让自己受到别人的关注和认同,为了满足这种心理,他们必然会在网络语言上力求创新,他们会将所有能够利用的语言元素都拿来使用。我们可以在教学中利用好他们这种心理,将一些设计型或者创新型的语言问题,让他们在网络上完成,并让他们与网友交流,从而达到语言训练的目的。当然,他们这种思维更是我们应当发掘的,比如引导他们将这种语言上的创新思维运用到写作的创新中来,或许就会有意想不到的效果。这与新课程改革中提出的培养学生的素质和能力的目标是相契合的。
网络语言与语文教育范文6
关键词:初中语文;网络教研;建议
目前,就初中语文教学来说,尽管随着教学观念和教学改革的不断发展,教学活动越来越丰富,教学内容也越来越多样,语文教学取得不俗的成绩。但是,在实际教学中仍然存在很多问题。对于学校来说,部分学校由于管理不当和教学设备的落后,限制了教师教学活动的实施,教育资源不能优化,导致其不能充分发挥实际的价值。而对于学生来说,初中生处于青春叛逆期,情绪波动大,易受周边环境的影响和牵动,好奇心强,精力集中差,这就对教师的教学活动造成了诸多影响,怎样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如何克服学生的心理波动,成为教师首要解决的问题。对于教师来说,教授方式单一,教学内容陈旧,无法满足学生观念的更新,更无法跟上新时代教学教育发展的步伐。面对新局面、新要求,初中语文教师要熟练掌握现代教学设备的掌握,改变教学理念,提高职业技能和素养,全面应对教育发展的新瓶颈。随着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发展,新课程实验的深入实施,必然初中语文的教研活动的方式也跟随着发生变化,网络教研这个全新的教学方式应运而生。
传统的教研活动,往往由听课、评课、主题研讨等环节组成,由专家、领导或同行主讲,其他教师参与讨论,这样的教研方式虽然是面对面进行的,不过很多人往往碍于面子,发言时的思想表达容易造成人云亦云的虚假教研。而网络教研一般由专家或同行通过网络交流沟通,老师们就不会有所顾忌,都是坦白直言,这更有利于引起对教学思想和方法的思考,这样可以从很多层面让老师了解到教学中的不足以及需要改进的地方。久而久之这样活动的开展会形成专家与教师、教师与教师、教师与学生之间更加民主化、真实化的教研活动。网络教研对于初中语文教学也是一种全新的挑战,通过网络教研可以解决学生对语文价值认识的盲区,也可以改变教师教学方法的呆板陈旧、教学手段落后等问题。
在初中语文中开展网络教研,教师可以通过公共、开放的网络平台,比如:新浪、搜狐论坛等,可搜索到多种多样的教学课件和教学理念,多种选择可以取其精华,扬长避短。这样网络教研在初中语文中具有很重大的意义,教师能够接触到不单单是新奇的教学理念与方法,更多的是来自精英老师的思想,让教师不必只局限于传统的教学,利用学校有限的资源设备,对学生传授机械式的教学方式。网络教研可以让老师体会到活动内容教学理念与教学思想,教师可以不必再受于地域因素、城乡因素、发展因素等因素的限制,随时随地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分析与疑惑发表评论发帖到论坛,或与专家、同行共同探讨、吸收、分享,使得教研活动能够全范围地介入教学全过程,贯穿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教学实施以及教学反思等环节。
网络教研依托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开发和利用网上教育资源,建立开放、交互动态的网络教研平台,实现资源的交流与共享,以教育消息化推动教育现代化。在初中语文中运用网络教研可以让教师更多地吸取成功的教案、案例、课件等,可以促进教研行为的变革,提高教师学习的反思以及良好学习习惯的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