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生动植物的保护措施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野生动植物的保护措施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野生动植物的保护措施范文1

关键词:卧龙;热水河;保护;策略;探讨

中图分类号:X36 文献标识码:A DOI:10.11974/nyyjs.20160230065

2015年3~11月期间,SC08课题在卧龙自然保护区热水河区域实施,笔者以收集的相关数据为基础,对热水河区域野生动植物资源及保护管理现状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并提出了热水河区域野生动植物资源保护管理的相关策略。

1 研究区域概况

卧龙自然保护区是以保护大熊猫等珍稀动植物和高山森林生态系统为主的综合性保护区;辖区有高等植物217科,814属,1898种,其中珍贵濒危植物24种;区内有脊椎动物82科,450种,其中重点保护珍稀动物57种。

热水河区域位于保护区银厂沟中上部,与四姑娘山保护区的海子沟接壤,流域面积达4255hm2,海拔高度为2755~5021m;热水河区域涵盖了亚高山暗针叶林、高山灌丛草甸带、高山流石滩稀疏植被带等3种植被带谱;热水河区域属于典型高山峡谷地貌、海拔落差大、可到达性差,所以生态系统保存相对较为完整,是卧龙保护区生物多样性最为典型的区域之一;根据SC08项目开展9个月以来调查收集表明:热水河区域有雪豹(Uncia uncia)、羚牛(Budorcas taxicolor tibetana)、大熊猫(Ailuropoda melanoleuca)、绿尾虹雉(Lophophorus lhuysii)、胡兀鹫(Gypaetus barbatus)、岩羊(szechuanensis)、小熊猫(Ailurus fulgens)等珍稀濒危保护动物以及红豆杉(Taxus chinensis (Pilger) Rehd)、独叶草(Kingdonia uniflora Balf.f. et W. W. Sm)、四川红杉(Larix mastersiana Rehder & E. H. Wilson)等珍稀保护植物;特别是大型猫科食肉动物――雪豹的存在,更能说明热水河区域生态系统的完整和健康,因此具有极其重要的保护和科学研究价值。(卧龙自然保护区热水河区域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植物种类表见表1、卧龙自然保护区热水河区域位置示意图见图1)

2 热水河区域野生动植物资源保护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2.1 人为干扰强度仍然较大

2.1.1 采药等直接破坏野生动植物资源事件偶有发生

因热水河区域有丰富的野生动植物资源,如贝母、红景天、雪莲花、羌活扭角羚、岩羊等,加之特殊的地理位置(与小金县交界),导致采药、盗猎等直接破坏野生动植物资源事件的发生,其中7~8月份采挖贝母、8~11月份采挖红景天等药用资源植物现象尤为突出;由于采挖持续时间长、人员多并较为集中,这又诱发砍伐(柴火)、盗猎事件的发生,其人员主要来自保护区交界的小金县。

2.1.2 违规穿越屡禁不止

四姑娘山的海子沟属于旅游开发区,每年有大量游客前往,由于管理方式粗放,目前形成了一条经小金横穿卧龙保护区的穿越线路:小金―四姑娘山海子沟―卧龙热水河―龙眼―正河(或卧龙关)―卧龙,每年都会吸引大批游客、背包客前往,其中6~11月是高峰期,通常由小金县当地群众充当向导,穿越人数少则6~8人,多则20余人,几乎都在热水河温泉周边休整住宿,遗留了大量的生活垃圾并存在砍伐树木等行为(主要用于取暖、做饭),对热水河区域野生动植物资源保护与管理构成了较为严重的威胁。

2.1.3 放牧强度有增大趋势

热水河区域的二沟、十八脚等地常年由小金县牧民放养有牦牛200余头、马20余匹,对高山灌丛草甸等植被造成了一定破坏,并且与岩羊、羚牛等食草类野生动物形成直接竞争。

2.2 本底资源不清楚、科学研究缺失

因热水河区域地形地貌较为特殊,可到达性差,一直处于较为封闭的环境中,加之相关“本底”调查、“专项”研究等处于空白,导致野生动植物本底资源不清楚,无法制定针对性的保护措施

2.3 巡护道路等基础设施十分落后

热水河区域目前仍然处于“原始”状态,没有巡护道路、防火通道、网络等基础设施,加之泥石流、崩塌等自然灾害频发,人员进出十分危险;热水河区域目前仍然没有进行勘界立桩(界碑),外来人员进出热水河区域仍然较为频繁;电力、宿营房屋等设备设施也处于空白,也是制约保护管理、科学研究工作开展的重要因素。

3 热水河区域野生动植物资源保护管理策略

3.1 加强宣传引导,提高法律意识

大力加强宣传舆论引导,提高法律法规意识。广泛利用流动宣传车、LED显示屏、固定宣传栏、宣传手册、横幅等形式,通过辖区两乡镇、学校、保护站、资源局、旅游局等多部门加大《野生动物保护法》、《森林法》、《自然保护区条例》、《草原法》等法律法规的宣传讲解力度,让区内外群众知法、懂法、用法,从思想意识上知晓破坏野生动植物资源的违法性和严重性,进而在群众中营造良好的法制管护氛围。

3.2 加强巡护、打击力度

建议成立由保护站、资源保护管理局、森林公安、森林武警等为主的综合执法巡护队伍,在每年6~11月,加强对热水河区域放牧、穿越、采药、盗猎等破坏野生动植物资源行为的巡护、检查及打击力度,最大程度控制、减少热水河区域的人为干扰强度;加强与日隆镇、达维乡等小金县接壤乡镇的协调、协防工作,形成群防群控、高压管护的态势,确保热水河区域野生动植物资源的安全。

3.3 摸清本底、加强科学研究

建议保护区有关科研经费、课题、项目向热水河区域适当倾斜,尽快通过“本底”调查、专项研究等方式,全面的摸清热水河区域野生动植物资源的家底,特别是雪豹、扭角羚、绿尾虹雉、金雕、独叶草等国家珍稀濒危重点保护动植物的种类、数量、分布等情况,然后根据保护级别、受威胁程度、更新能力等具体情况制定针对性的保护管理策略;不断提高热水河区域野生动植物资源的编目、监测及研究水平,为更好保护、深入研究提供基础信息。

3.4 不断完善热水河区域的基础设施建设

在保护区功能区建设、国家生态恢复转移支付等专项建设资金内,向热水河区域的基础设施建设倾斜。重点用于热水河区域的巡护监测道路、桥梁(溜索)、防火视频设备(远程不间断视频监测)、防火通道、科研住宿基地、通讯、电力、勘界立桩等基础设施方面,创造基本的工作、生活、科研条件,促进热水河区域可持续的保护。

3.5 加强保护管理队伍建设,不断提高业务技能和管理水平

人是决定野生动植物资源保护成败的决定性因素。应该正视野生动植物保护目前面临的严峻形式,把卧龙自然保护区科研、保护、管理、执法队伍有效的进行优化整合,建立一支责任心强、专业技能水平高、年龄结构合理的新型保护管理队伍,并且在巡护装备、科研仪器等方面给予倾斜;借助“请进来、送出去”、学术交流、进修、培训等多种形式,加大对工作人员有关技能、知识的培训,提高人员综合素质。

3.6 注重社区经济发展,彻底扭转辖区群众对野生动植物资源的依赖

目前区内外群众对野生动植物资源依耐性仍然较强,经济因素是其主要原因。因此应该结合辖区生态旅游、精准扶贫、产业结构调整、中药材种植、牲畜圈养、种草养畜等综合措施,不断加大劳动技能培训,转移剩余劳动力,不断提高辖区群众经济收入水平,从源头上减轻对野生动植物资源的依赖。

参考文献

[1]卧龙自然保护区,南充师范学院编著.卧龙自然保护区动植物资源及保护[M].成都,四川科学技术出版社,1992.

[2]解超杰,薛小峰,文亚林等.陕西韩城黄龙山褐马鸡自然保护区野生动植物资源现状及其保护对策[J].陕西林业科技,2014(2):52-54.762.

野生动植物的保护措施范文2

【关键词】 中药资源保护;野生中药资源;可持续发展

野生中药资源是中药产业得以存在、发展的物质基础。我国拥有丰富的野生中药资源,随着人类“回归自然”呼声的日益高涨,社会对天然药物的需求与日俱增,野生中药资源面临巨大压力。一些中药材如甘草、麻黄、银柴胡、肉苁蓉、雪莲、红景天、冬虫夏草、川贝母等由于过度采挖或掠夺式开发,资源量逐年萎缩,已开始影响到中医临床用药及制药企业的生产。历史教训告诉我们:只有合理地保护、开发利用,才能保证中药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1 野生中药资源的开发现状

据统计,传统中医所用药材达13 000种之多,包括动物、植物和矿物三大类。其中植物药占绝大多数,约为11 146种,其中野生种类约占80%。随着对中药材需求的急剧增加,我国药材资源尤其是地道药材资源受到了严重破坏。在1992年公布的《中国植物红皮书——稀有濒危植物》(第一册)收载的398种濒危植物中,药用植物168种,占42%还多,其中稀有种38种,渐危种84种、濒危种46种。如何拯救濒危的药用植物,更有效地保护现有中药资源,成为我国面临的一个紧迫问题。

1.1 野生中药资源利用的历史和现状

随着对中药材需求的急剧增加,我国药材资源尤其是野生药材资源受到了严重破坏。近年来,由于人们对天然药物的需求量剧增,仅出口十年间就翻了三番,为我国带来了丰厚的经济利益。据统计,中草药的对外贸易已发展到120多个国家和地区,种类达400~500种,其中低加工、低附加值的原料药材出口占了很大的比例。

但这种以牺牲生态为代价的出口也为资源的枯竭埋下了隐患。长期以来,由于对合理开发利用野生中药资源认识不足和经济利益的趋使,一些地区不同程度上对资源进行了掠夺式的采收,加之违反自然规律的不适当垦殖和其他一些原因,使一些药用植物丧生了合适的生态环境,减弱了资源的再生能力,许多种类趋于衰退或濒临灭绝。据调查,药用植物资源中甘草、光果甘草、羌活、单叶蔓荆、黄皮树、肉苁蓉、银柴胡、紫草等100多种中药材的资源量普遍下降,影响到60多个药材品种的医疗用药。八角莲、杜仲、见血封喉、野山人参、黑节草、小勾儿茶、凹叶厚朴等30多种药材因野生资源量稀少,处于濒临灭绝的边缘,而无法提供商品或只能提供少量商品。以野生甘草为例,上世纪50年代我国的野生资源蕴藏量为200万t,而目前不到35万t;许多地方野生甘草的覆盖度从90%以上降到零星分布。对珍稀濒危药用资源的保护迫在眉睫。

许多中医药专家已经开始了对濒危药用植物的保护工作,并取得了一些成效。据初步统计,几十年来由野生转为家种的药用植物不下60种,引种国外药用植物约30种;在46种常用珍稀濒危药用植物中,有天麻、黄芪、明党参、北沙参等13种植物经过系统的研究,已具有了成熟的人工栽培技术。这些都一定程度地减轻了对野生资源的压力。

但即使有成熟的栽培技术,如果不对野生资源进行有效地保护,随着物种的分布区域和面积的继续缩小,种质资源的大量流失将是在所难免的,甚至有可能出现象当归等一些有长期栽培历史的药材一样,难以找到野生资源。近些年的研究表明,栽培植物遗传基础狭窄的问题日益突出,如果不保护好野生物种,则不能根本解决药用植物的濒危问题。

1.2 野生药材资源濒危的原因

造成野生药材资源减少的原因是多方面的,除了少数物种本身的一些特殊原因之外,主要是人为因素。

一是人口增长过快,人们对资源的需求量也越来越多。但是,自然资源的储量是有限的,过度的开发必然导致有经济价值的野生植物资源大量减少,甚至濒危灭绝。

二是在资源开发中,没有处理好保护与利用的关系。在经济利益的驱使下,野生中药材资源乱采滥猎状况严重,致使一些品种出现衰退甚至濒临灭绝。特别是90年代以来,国际市场比较热门的药用植物提取物的大量出口,造成了对野生中药材资源新的更大的破坏,如甘草、草麻黄、红豆杉、冬虫夏草、肉苁蓉等等。

三是毁林开荒、过度放牧,以及城市建设破坏了生态环境和资源分布。自然资源是人类赖以生存的环境,随着工农业生产和城市建设的不断发展,人们对土地、森林、草原的不合理利用,导致生态环境失衡,从而威胁到药用植物的生存和繁殖。

四是全民药用资源保护意识和法制观念薄弱。长期以来,由于人们意识不到保护资源的重要性,认为我国“地大物博,资源丰富,取之不尽,用之不竭”。对野生植物资源的保护往往是先破坏后保护,这也是致使有经济价值的药用资源短缺,甚至濒临灭绝的原因之一。

1.3 濒危等级划分的三大误区

保护等级是以物种受威胁的情况为基础,同时兼顾人类对其保护的目标。长期以来,药用植物一直没有特定的濒危和保护等级划分标准。《中国珍稀濒危保护植物名录》和《中国植物红皮书》中均将收载的药用植物分为濒危种、渐危种和稀有种三类。在国务院颁布的《野生药材资源保护管理条例》中,将保护等级分为三级,一级:濒临绝灭状态的稀有珍贵野生药材物种;二级:分布区域缩小、资源处于衰竭状态的重要野生药材物种;三级:资源严重减少和主要常用野生药材物种。因而,药用动植物濒危及保护等级划分标准始终没有形成统一、独立的体系,在认识方面也存在亟待澄清的三大误区。

1.3.1 濒危等级不等于保护等级

濒危等级是对现有环境下一个物种绝灭的危险性评估,评估绝灭危险性的目的是对分类单元绝灭的可能性做出定量的估计。而保护等级划分是评估保护行动优先权的问题。因此,评估绝灭危险和确定保护行动优先权是两个相关但又不同的过程。绝灭危险的评估一般在优先权确定之前,而评估保护行动优先权除了考虑绝灭危险,另一方面也涉及到其他许多相关的因素,例如:经费开支、开展保护行动的人员、受威胁物种保护的法律框架或一些物种相对于其他物种的生态的、系统发生的、历史的及文化的优先考虑。

1.3.2 地区性濒危不等于全球性濒危

在地区或国家水平上使用濒危等级划分时,必须认识到对于一个特定的分类单元,其全球性的受威胁等级不一定与其他地区或国家的等级一致。这里存在一个地理尺度的问题,在全球被定为无危的一个分类单元,在某个特定区域,由于其数量很少或正在衰退,或许仅仅因为它们处于全球分布区的边缘,而可能被划为极危;反之,根据数量和分布区存在全球性衰退的资料被划分到易危的分类单元,可能因其在特定地区种群数稳定而被定为无危。因此,地区或国家特有的分类单元在任何地区或国家的标准应用上都需要进行全球评估,避免出现认识上的误区。

1.3.3 栽培品种不能代替野生品种

由于药用植物有较为悠久的栽培历史,加之国家对中药材栽培基地建设的重视,因此,对有大面积栽培的药用植物,强调濒危植物的保护不容易引起人们的重视。这里存在一个对濒危物种概念的认识问题。在世界自然保护盟(IUCN)红色名录中明确提出物种濒危等级标准只适用于在自然范围以内的野生种群和由良性引种而产生的种群。因此,在药用植物濒危及保护等级的划分时,应该只以野生种群的数据为依据,不能因为该物种有大量的栽培种群而降低其濒危和保护的等级。相反,有大量栽培面积的物种,其野生资源的保护应该更有优先权。其原因有以下3个方面:首先,从种质方面考虑,栽培种群不具备野生种群所蕴涵的诸多优良特性,如高产优质、耐寒抗旱、抗病虫害等等。其次,栽培种群并不能全面有效的缓解野生资源的压力,栽培人参与野山参价格的天壤之别极好的说明了在中药材特别是名贵药材的保护上,栽培品的多少有时并不能减轻野生资源的压力。再则,具有成熟栽培技术的药用植物种类有限。目前,我国可以人工栽培的药用植物仅有492种,而其中只有13种具有成熟的人工栽培技术。

2 加强野生中药资源的保护是大势所趋

2.1 野生中药资源的保护具有重要意义

由于生物多样性的保护具有重要意义,野生中药资源作为生物多样性保护的重要组成部分更应当加强保护。

地球上的每一个物种都是独一无二的基因库,具有无法估量的现实和潜在价值,目前所知的药用价值只是其价值的一部分。如果只顾眼前利益,对药用资源过度利用而导致物种的灭绝,将会对全人类造成不可估量的损失。也许若干年后人类所遭遇的某一疾病正需要依赖这些物种来治疗,而它们却已经灭绝了。因此,保护野生生物就是保护人类自己,这是包括中医药界在内的全社会的责任。

2.2 濒危野生动植物保护已引起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

近年来,传统医药——主要是传统中医药使用野生动植物的问题日益受到关注。1997年6月召开的《濒危野生动植物国际贸易公约》第10次成员国大会上,英国和美国分别提出关于传统医药和《濒危野生动植物国际贸易公约》的文件,对东方医药进行全面的评价。主要的观点和意见是:传统医药利用大量濒危物种是导致犀牛、虎等野生动物濒危的重要原因之一,对其它野生动植物的生存和地球生物多样性构成严重威胁;承认人工繁殖和栽培野生药用动植物的作用,但认为其对缓解野生资源面临的压力效果较小;大量传统医药进入国际贸易反过来加剧了对资源的压力;提出限制传统医药的使用和贸易,要求加强国家立法和执法等措施,对传统医药利用野生动植物进行检查和管理等。由此可见,传统医药利用野生生物尤其是野生动物的问题正逐步成为国际社会的敏感问题。

3 野生中药资源保护与合理利用之间存在的问题

经济发展与资源保护是我国经济发展中长期存在的一对矛盾。从经济发展的角度来看,资源应以利用为主;从环境保护角度来看,资源应以保护为主。如何正确处理野生中药资源保护与合理利用之间的关系,已成为世界各国关注的焦点问题。在我国药用植物保护与利用矛盾的客观现实,也严重阻碍了中医药产业的可持续发展进程。

3.1 管理部门不协调

野生动植物的行政主管部门是国家农业部和林业总局,中药材生产经营和使用主管部门有国家发改委、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卫生部等多个部门。由于保护管理部门与生产经营部门的相互矛盾和不协调,缺乏有效的沟通和信息交流,没有形成保护管理与经营使用的统一机制,从而造成了国家颁布的野生动植物保护法律、法规,在实施中难以贯彻执行。

3.2 相关法律法规有矛盾

中药行业的生产经营活动有法难依现象是客观存在的。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往往一方面符合国家药品生产经营法规;另一方面却又违反了野生动植物保护法规。有的法规相互冲突或已不适应当前形势,有的法规可操作性不强,必然使中医药生产经营企业无所适从。

3.3 市场需求与政策导向不一致

中药出口与资源保护之间的矛盾非常突出。以杜仲为例, 1986年以来,有关杜仲的开发性研究获得了许多专利,国外的需求也很大,人们看到杜仲潜在的经济效益后,开始大面积种植。但1997年,我国为保护杜仲,对其出口实施濒危管理并征收高额费用,湖南等地的农民就开始挖了杜仲当柴烧。这种资源的破坏与国内外出口环境的恶化有很大的关系。

4 野生中药资源可持续发展的措施与对策

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加入WTO,国内外贸易活动的增多,经营活动与法规以及法规与法规之间不相一致的问题也会越来越多。面对中药行业普遍存在的濒危药材资源短缺问题,只有从中医药行业的长远发展和人类健康的整体需求出发,通过国家政策法规的补充和完善,在保护自然和生态环境的前提下,依法保护企业的合法权益,才能实现中药产业与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

4.1 正确对待国际社会的批评和意见

我国中医药记载和曾经使用过被视为野生动植物保护的旗舰物种如犀牛角和虎骨等,招致了国际社会不同层次、不同来源的各种批评,乃至抨击。这和中医药界与野生动植物保护组织之间缺乏沟通、未能有效的宣传自己有关。对于中医药与野生动植物保护的关系,我们的态度是:我们加入和遵守《国际濒危贸易公约》,我们现有的12 000多种中草药中,有80%以上系以植物原料为基础制作而成,并且常用的种类均有栽培品种,仅有一小部分中成药含有动物药成分。在利用及保护之间寻求一种平衡已成为我国传统医药事业发展的动力之一,野生动植物的保护已经成为中医药发展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

4.2 客观评价珍稀濒危中药材的疗效

由于古代科技发展水平的局限以及目前条件的限制,部分珍稀濒危中药材缺乏必要的科学研究,对前人记载的功效不能进行客观评价。因此,我们应通过科学研究正确区分哪些是传统中医药中的精华,哪些是确有疗效、应当加以开发;哪些是因受眼前利益驱动,或悖谬误传,将会对未来的用药基础构成威胁的。只有搞清这些问题,才能切实遵循“保护与利用并重”的原则,才能为濒危物种替代物的研究提供客观标准。

4.3 加强科研,为保护立法和强化管理打下坚实的基础

为了加强珍稀濒危中药资源的保护立法,健全相关的法制法规,加大执法力度,急待开展以下的科研工作。

4.3.1 本底资料的调查工作

在全国范围内有针对性的调查濒危中药材的种类、数量,分析种群区系的分布特点(包括广布种与濒危种),绘制地理分布图,了解当前保护现状等,这是濒危程度评价的前提。

4.3.2 珍稀濒危程度的量化标准

评价标准除充分考虑动植物分类学特点外,还应考虑药用价值对物种、族群的影响,应从分布特点、野生资源量、栽培状况、保护现状、开发利用、药典收载等方面细化量化标准。评价时需特别注意影响因素间的权重系数、交互作用。据此标准划分濒危程度、确定保护等级和主管机构、制定具体的保护措施及奖惩办法等。

4.3.3 中药材致濒原因的研究

要对濒危物种及其遗传多样性进行有效保护,必须查明中药材致濒因子。如查明濒危物种的种群动态、繁育系统、极端环境压力下的抗逆性、人为干扰对物种的影响等,从而可以揭示濒危中药材生活史薄弱环节,区分致濒的内在机制和外部原因,为物种保育、人工栽培或驯养提供科学依据。

4.4 加强药用濒危资源保护与利用研究的科技支撑

国家医药主管部门应对中药企业使用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药材情况进行全面调查统计,在基本掌握我国药用资源底数情况的基础上,建立资源监测网络。同时,加强科研工作,重点研究和掌握重要药用野生植物物种的遗传育种、人工繁殖、养殖和栖息地条件改善等技术,为有效保护和合理利用野生动植物资源提供有力的科技支持。如野麝“活捕取香”在理论上完全有可能,在实践上也很有可能做到在不伤害野麝生存的基础上获取麝香,国家应大力支持类似的科研项目。

4.5 成立野生中药资源管理委员会

成立行业委员会是加强濒危药用资源保护与利用的重要保证。根据我国目前药用濒危资源保护与利用的实际情况,成立药用濒危动植物种养委员会,起到协调保护与利用之间的矛盾,加强政府与企业的沟通联系,发挥服务、协调、指导、监督的作用,促进药用濒危资源种、养行业的繁荣与发展。在保护的基础上,合理利用我国的药用濒危资源。

4.6 严格管理药用濒危资源的生产经营

根据国家生态环境保护和濒危动植物管理的有关法规和国际公约规定,对濒危动植物的经营要严格管理,有效控制,实行许可证管理。由国家医药行业主管部门指定专业中药经营机构实行限量收购、定向使用、专业经营和规范化管理,其他任何单位和个人(含药材专业市场)不准收购经营濒危动植物药材。对国家和地方重点保护的野生动植物药材实行国家和地方两级专营管理。

野生动植物的保护措施范文3

一、德国自然保护区管理和环境科普情况

根据德国联邦自然保护法,各州自然保护法及有关国际协议,德国已建立的保护区主要是自然保护区、国家公园、景观保护区、自然公园、生物圈保护区、原始森林保护区、湿地保护区和鸟类保护区。在德国,自然保护区和国家公园的面积占国土总面积的11.5%,由环境保护和生活部及国家公园和自然保护区管理局共同管理。1970年德国建立了第一个国家公园——东巴伐利亚森林国家公园。1978年立法规定了国家公园的目的是保护生态环境及野生动植物;不影响环保的情况下对当地居民进行宣传教育,开发旅游和疗养业;不以盈利为目的。并且在国家公园的职责中明确规定,国家公园管理处要保护、养护国家公园的动植物,执行推广保护措施,向公众进行宣传教育等职责。同样在其它保护区类别中几乎都有相关的环境保护科普宣传的规定。

国家公园的管理机构中,专门设立有与行政管理部、发展管理部、自然保护与科研部并列的公共关系和游憩宣教部。公园将公众休憩和环境教育视为最重要的工作之一,在管理局中有接近一半的员工直接参与此项工作。每月通过媒体告知公众公园组织的休憩活动,如由护林员带领的夜间步行活动,公众可通过网络或电话方式报名参加。拟到公园参加休憩的团组也可以通过网络或电话方式,向公共关系和游憩宣传部预约护林员作为参观向导。当所有护林员预约完毕后,游客只能自行参观。前来休憩的游客可以在信息中心免费参观野生动植物标本,了解野生动植物和生态系统知识。针对学生团体,护林员会通过游戏、讲解等方式,让学生通过听、看、闻、摸等多种途径全面了解自然保护知识。

德国自然公园的历史要比国家公园更久远一些,可以追溯到1909年。这一年成立了吕内堡灌木丛林自然公园协会——德国第一个自然保护组织,该组织协调和管理着位于汉堡、不莱梅和汉诺威之间的吕内堡灌木丛林自然公园。随后,1963年德国自然公园协会宣布成立。为了实现自然公园内自然或文化景观的保护、抚育和永续发展,人与自然关系的和谐发展,依据法律法规,在自然公园内实施:自然和景观的保护与开发建设;利于环境保护的土地利用模式;可持续的区域发展模式和休闲娱乐的旅游模式;环境意识的开放性宣传和教育等建设措施,并依据“联邦自然保护和景观抚育法”的具体条款执行。同时,自然公园还承担着自然和景观保育与发展、保护自然资源、保护文化历史遗产等一系列任务。其中自然公园也承担着通过环境宣传和教育、信息交流和展示,培养公众环境意识的任务。在德国,自然公园会与教育和科研机构协作,利用公园的有利条件,如动植物资源、生态特征、历史演进和文化特色等,对公众和游览观光者进行环境意识教育。他们也从自然体验中获取自然知识,接受保护自然的理念,建立起自然保护意识。这种环境意识教育的形式,不仅针对自然公园内的居民,也针对外来的游览观光者。采取的形式可以是多种多样的,如自然、森林的体验性教育活动;建立观光信息中心,如展览、电影、录像和演讲报告等;网络展示;出版自然公园的小册子、景观导游书、步行交通图、电影、影碟以及发行自然公园行业报纸等。

二、英国自然保护区管理和环境科普情况

野生动植物的保护措施范文4

同学们:

早上好!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动物保护法》规定,每年十一月为全国“保护野生动物宣传月”。早在100多年前,意大利传教士圣·弗朗西斯就倡导在每年的10月4日“向献爱心给人类的动物们致谢”。为了纪念他,人们把10月4日定为“世界动物日”。每年的这一天,世界各国的人们都会以不同的形式开展爱护动物的各种活动。

人类进化的每一步都离不开我们身边的动物。不幸的是,随着城市的扩张、环境的污染、人类对自然资源的无度开采,动物的家园被侵犯了,它们的生命正受到威胁。从娱乐项目中作为活靶子的野兔,到身体里永远插着管子被活取胆汁的月牙熊;从顷刻间轰然倒下的百年老林,到可可西里依偎在母亲尸体旁取暖的小藏羚羊……无不记着人类对动物、对大自然犯下的罪行。

在这个孤寂的星球上,动物是我们的芳邻,大自然是我们的家。爱护动物、保护环境就是爱护我们自己。同学们,一个人保护动物的能力有限,如果大家联合起来,力量就会无限!让我们每个人从“不吃野生动物;做动物的好朋友,不残害动物;用实际行动宣传和落实动物保护措施;对残害动物的行为予以谴责和举报”做起,以实际行动去抚平动物们流血的创口;构筑一顶屋檐,为那弱小的生命挡风遮雨;生出一对翅膀,插在地球背上,让她能够飞翔!

同学们,让我们提高自己的生态道德文明意识,为进一步营造保护野生动植物、保护生态环境的良好氛围而努力吧!

野生动植物的保护措施范文5

关键词: 水利水电工程 施工环境保护措施

1、水利水电工程施工对环境的影响

规模大、工期长、强度大、机械化程度高是水利水电工程施工特点,机械施工高峰人数可超过万人。

1.1对水质的影响

a.化学试剂的排放

接缝灌浆材料与主体工程的固结,一般以水泥灌浆为主,特殊情况需采用丙凝、甲凝和环氧树脂,并附加部分固化剂和稀释剂,这些化学试剂材料的外溢部分和少量残余,很可能会进入水体。

b.生产废水的排放

大坝、电站、船闸等基础的开挖与骨料冲洗、混凝土保养,以及施工初期大面积的围堰填筑、场地平整、隧洞排水等,尤其是人工沙石料的加工和采掘的浑水排放量极大,可能增加旌工区江河水质的悬浮物质和混浊度。

c.生活污水的排放

施工人员生活污水、粪便,尤其是施工初期的厕所多系简易式的,极易使清、污水造成混流而污染水质。

1.2对大气的影响

飘尘、工区粉尘等污染物主要来自爆破、钻孔、开挖、散装水泥作业和围堰填筑,以及基坑出渣、开挖、大型汽车的运行等。另外,前方各施工企业、工厂车间及生活区各类炉、灶燃煤煤烟排放也会对大气造成一定的污染。

现代水利水电工程旋工的动力主要为燃油,各类大、中型机械设备中,土石方工程机械设备占多数。

1.3对噪声的影响

水利水电工程工区噪声源主要分为两大部分:一是系统为主的固定、连续式的噪声源,另一个是以砂石料系统和混凝土拌。

1.4固体废渣的问题

水利水电施工会产生大量废渣,主要包括开采后不用的石渣、弃土、砂料和淤泥等,如果不能及时清理,这些废渣会对当地生态造成一系列的危害。

2环境保护措施

2.1加强水质的保护

处理砂石料加工系统生产废水。经沉砂池沉淀,生产废水去除粗颗粒物,在沉淀池后设置抽水泵以及调节池,采取废水回收循环重复利用,损耗水从河中抽水补充,将经过处理后的水进入调节池储存,与废水一并处理再用。在沉淀池附近安置干化池,经干化后运往附近的渣场。

生产废水和混凝土拌集中后经沉淀池二级沉淀,充分处理后回收被循环使用,沉淀的泥浆定期清理被送到渣场。治理生产、生活污水,按要求对生产污水设置挡板、水沟塞、沉砂池等净化设备,按要求达标。

施工场地修建给沉沙池、排水沟,减少泥砂和废渣进入江河的量。施工前要制定施工措施。

2.2防止污染和扰民

要在工程开工前详细编制生活区和施工区的环境保护措施计划,尽可能减少施工方案对环境产生不利影响。采取合理的预防措施以避免扰民施工作业,主要防止公害的产生。 采取一切必要手段防止运输的物料进入场区道路和河道并安排专人及时清理。

2.3加强噪声控制

合理布置施工场地,隔音降噪。 严格选用符合国家环保标准的施工机具。尽量选用低噪声设备,提前对工程施工中需要使用的运输车辆以及混凝土振捣棒、打桩机等施工机械进行噪声监测,使其设备达到要求。

2.4保护空气质量

a.水泥、粉煤灰的防泄漏措施

在粉煤灰以及水泥运输装卸过程中应保持良好的密封状态,并从罐车由密封系统卸载到储存罐,储存罐安装警报器,并定期对其密封性能进行维修和检查。

b.减少开挖过程中产生的大气污染的防治措施

尽可能采用凿裂法施工。工程开挖施工中,可以用一般常用的挖掘机械直接挖装砂卵石和表层土覆盖层,尽量对岩石层的开挖采用凿裂法施工。减少钻孔和爆破过程中粉尘污染的具体措施。钻机安装除尘装置,减少粉尘:运用产尘较少的爆破技术。正确运用预裂爆破、深孔微差挤压爆破技术等都能起到减尘作用。

c.混凝土拌和系统的防尘措旌

在混凝土拌和楼中安装了除尘器,在拌和楼生产过程中,除尘设施同时运转使用。制定除尘器的维护、使用和检修制度及规程,始终保持其良好的工作状态。

2.5固体废弃物的处理

施工后期对渣场顶面以及坡面进行整治,使场地平顺,利于覆土绿化以及复耕。做好弃渣场的综合治理。要采取工程保护措施防止渣场弃渣流失和边坡失稳。按照批准的弃渣标准执行剥离,并合理堆存剥离表土。确保开挖和渣场边坡稳定,完善渣场地表给排水规划措施,保证下游居民的安全。保持生活区以及施工区的环境卫生,在旋工区和生活营地设置足够数量的临时垃圾贮存设施,定期将垃圾送至指定垃圾场,防止垃圾流失,按要求进行覆土填埋。

2.6生态环境保护

在施工场地内外发现正在使用的动物巢穴或鸟巢及受保护的动物,妥善保护,并及时报告给有关的部门。尽量避免在工地内造成不必要的砍伐树木或生态环境破坏,严禁在工地以外砍伐树木。在工程完工后,按要求清除施工区和生活区及其附近的的施工废弃物,拆除有必要保留的设施外的施工临时设施,完成环境恢复。在施工过程中,加强对全体员工保护野生动植物的宣传教育,提高保护生态环境和野生动植物的认识,注意对动植物资源的保护,尽量减轻对现有生态环境的破坏,创造一个新的良性循环的生态环境。

2.7水土保持

施工活动中采取设置给排水沟和完善排水系统等措施,防止水土流失,防止破坏植被和其它环境资源。按设计和合同要求合理利用土地。不因堆料、运输或临时建筑而占用合同规定以外的土地,临时施工完成后,恢复原来地表面貌或覆土。

参考文献:

野生动植物的保护措施范文6

基本情况

祁门县平里镇胜丰村距县城22公里,该村东与塔坊乡相接,南与祁红乡毗邻,西与我镇双程村交界,北与平里村相连,平里至胜丰油路竣工,交通十分便利。全村林地面积16558亩,森林覆盖率85.7%,茶园2251亩,拥有农业人口683人,其中劳动力393人,水田178.3亩,旱地59.8亩,2006年农民人均纯收入3872.9元。

指导思想

紧紧围绕全面推进“331”行动计划,精心打造“全省生态经济强县”总体目标,树立生态兴村意识,以全新理念,强力抓好生态村建设工作,在全面、稳妥地做好各项基础性工作的同时,着力加快林业产业化发展为重点,动员和组织社会力量,进一步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推进经济、社会发展和生态保护协调健康发展,实现生态兴村的目标。

创建规划

要在原有丰富森林资源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大力度,引导林农建设科技示范基地,分别为胜丰村千亩油茶示范基地、千亩毛竹示范基地、千亩有机茶示范基地。

实施内容

(一)科学编制建设规划,建设好“三个基地”

胜丰村独特地理优势,秀丽的山水风光,丰厚的文化底蕴给胜丰人民带来更大的发展机遇。05年,新一届村委会班子提出了三年任期发展规划,围绕全县“331”、全镇“221”行动计划和打造全省生态经济强县的总体目标,将组织实施“134”建设工程,利用平里塘坞油路的开通,对塘坞至张家的公路进行拓宽;建设好“三个基地”,一是千亩油茶基地,通过对老油茶林进行垦复、换冠等措施改造,提高质量和产量。二是有机茶基地,提升全村茶叶产品的质量档次。三是依托原有的毛竹资源发展千亩毛竹。为民办四件实事,一是整修村中心小学;二是鼓励和发展传统的中药材种植;三是整修二条水渠,使基本农田成为旱、涝保收的良田;四是发展和巩固好村林场和绿茶厂,并努力招商,发展村级企业,壮大集体经济。

(二)调整产业结构,促进经济发展。

以建设“千亩油茶、有机茶基地和千亩毛竹”的有利机遇,加快林业产业化进程,村两委带领全村人民继续封山育林,退耕还林,以提高全村绿化率,做到绿化区内林木整齐,大力发展毛竹、油茶等特色经果林,使林种结构渐渐趋于合理,有较好的综合经济效益。村将设立护林哨卡,聘请二名护林员,负责日常山林管理,杜绝乱砍滥伐现象发生。

(三)加强生态环境资源的保护和合理利用

认真宣传国家有关政策、路线、方针,提高广大村民的利用和保护土地的意识,坚决制止奸污占有耕地和林地的现象发生,提高生态环境意识,制定水土保持措施,防止水土流失,同时制定村规民约,保护森林资源和野生珍惜动植物,成立护林防火小分队,配备必要的防火器材,竖立防火警示牌,有效地抑制火灾的发生。

(四)珍惜水资源,做好水土保持。

胜丰村水资源十分充沛,一条小河贯穿整个村,给村民的生产生活带来方便。今年将进一步加大对水土保持工作,对小河两侧进行封山育林,制定封山护林,凭证采伐,建立绿化村庄规划和规章,配合林业部门,严厉打击乱砍乱伐、私收乱购行为,保护森林资源,同时加大对“胜丰村林场”的投入和经营,确保这一绿色银行发挥更大效益。

(五)改善饮水质量,保障人民健康。

实施农业用水和饮用水分离,大力推广有机肥使用。要求村民饮用水从山泉水引用,管线到户,改善村民引水安全,并以筹工、筹劳方式,实行零星用水户并网,确保村民正常用水。

(六)加强动植物保护,维护生态平衡。

积极配合双平林业派出所工作,一方面严厉打击捕杀破坏野生动植物等犯罪不法行为;另一方面从保护野生动物植物生存和生活环境入手,改善和保护、栖息、繁衍环境。村两委要从自身做起,制定相应野生动植物保护措施,严禁加工、销售、捕捉、食用珍惜动植物。回归大自然生态平衡。

(七)推广节能项目,方便一方百姓。

结合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工作,在该村开展沼气转化为燃气的节能项目,培养沼气示范户、通过示范带动作用,发展更多的沼气使用户,从而有效遏制因长期利用烧柴炊食而造成破坏环境和浪费资源局面。积极开展新能源项目,在条件成熟村民组建立太阳能供应站,进一步改变群众生产生活方式。

(八)制定村规民约,树立新农村风貌

村两委根据不同时期、不同要求对村规民约进行修改,增加现代社会内容,为美化生活环境,抵制不良风气,贯彻国家方针政策,邻里和睦,社会交通、社会风尚道德良好,呈现出欣欣向荣的新农村风貌。

措施保障

1、村两委班子成员高度重视生态村创建工作,提高认识,团结一致,思想统一,将创建工作落到实处,深刻领会创建工作给全村改善生态环境,带动农村经济发展,提高农民人均纯收入,带领全村奔小康,构建小康和谐胜丰的重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