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积极心理学的观点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积极心理学的观点范文1
【关键词】问题学生 习得性无助 自我效能感 强化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810(2013)12-0168-02
标签理论认为,“越轨行为是应用规章、法律等对于‘冒犯者’标定的结果。越轨行为者,就是被成功地贴上了这种“标签”的人。被贴上“标签”的人会不知不觉修正“自我形象”,逐渐接受社会对其的不良评价并开始认同他人的观点。“问题学生”无疑是被贴上这个耻辱性“标签”并在无意识修正自己行为使之符合这个“标签”的学生。
中职班级以大家认为的“问题学生”居多,存在纪律差、学风差等问题,使教育和班级管理进展困难。
问题一:班级信任危机——信任的“习得性无助”
中职的班集体建立和形成尤其困难,这个困难存在两个方面:一是师生信任危机;二是生生信任危机。这两个信任危机形成了班集体建立的困难,尤其给有爱心和责任心的老师带来了极大的伤害、困惑和失望,甚至导致一些老师的信心缺失并最终放弃。而学生信任的缺失则导致不能形成一个有良好氛围的班集体团队,不利于工作的开展和良好班级氛围的形成。
习得性无助指个体在经历了某种学习后,在情感、认知和行为上表现出消极的特殊心理状态。在应试教育的环境下,因为学习不好或者“问题行为”不被重视和关注的经历导致了对老师的偏见和消极情感。进入中职后,他们的认知没有随外界的变化而变化,长期的信任缺失导致他们在新形势下建立信任出现困难。
大部分中职生在情感上无法和老师建立起应有的信任和亲密,在认知上一直存在一种错误印象,这种情感和认知体现在行为上就是对老师的不信任和不配合,从而造成了班级建立和工作开展的困难。很多年轻教师决心去感化和转化学生,开展工作后却举步维艰收效甚微,并最终放弃。导致了社会自我实现效应:学生证实了老师就是在虚情假意,老师也证实了这些“问题学生”真的有问题,无可救药。
应对策略:树立信心,行动证实与感化
在班级建立与教学工作开展中老师应该转化思路,换位思考,树立信心。他们经过了10年的时间和数百人验证建立的认知会不会因为一个人或几个人一两个月的时间的行为而改变。如果老师多从学生的角度去看待和处理问题,而不是只从自己善意的行动和辛苦的角度去考虑,端正心态,行动也会更有力量。无数教师的经验和事实证明,越是后进生,越有人情味。老师的付出和辛苦他们不是没看到,也不是没感觉,而是他们需要时间和事件来证实。
树立工作信心,转变工作思路,调整工作心态,用行动去证实自己的能力和善意的出发点,成就学生的成功和未来。
问题二:学风差——低自我效能感
长时间过多的失败体验造成了他们缺少成功体验而形成了低自我效能感,对任何事都缺乏信心而不去尝试,在学习中就表现为厌学。
自我效能感是指对自己能否成功地进行某一成就行为的主观判断。影响自我效能感形成的因素主要有两个,一是个体成败的经验,一是个体的归因方式。
很多教师无视厌学背后的原因去抱怨学生厌学行为。中职生在学习中较少能体会到学习的成功和乐趣,过多的失败导致他们形成了避免失败的自我价值保护倾向,避免去尝试与努力的同时也失去了可能的成功体验与自信,最终导致了厌学与低自我效能感。
应对策略:鼓励尝试,逐步塑造成功,巧用强化
认清形势,改变认知。对于学生的这种无形的心理障碍,老师如果不及时给予疏通会影响后续的工作开展。认清形势发生的变化:从升学到就业的变化;参照群体的变化;考评标准的变化,教师群体的变化。鼓励他们从新起点开始新行动。
疏通心理障碍后尝试以下方法改变学习态度:(1)尝试鼓励。鼓励学生学习知识与技能,讲解内隐记忆和外显记忆的区别。鼓励去主动参与,前期多注重行动和态度,多鼓励与积极关注。制订合理的鼓励措施和制度督促,制度兼顾行动、态度和结果三个方面。(2)逐步塑造成功。教师要熟悉学生现有的知识水平,制订既有一定难度又不失挑战性的目标,让学生逐步体验到奋斗的成功和乐趣并逐渐接近成功。前提是教师要熟悉学生并能适时调整目标。(3)巧用强化。操作条件反射中,强化指正确反应后所给予的奖励或免除惩罚。强化结果是使正确行为出现频次大幅增加和固定下来。在塑造行为的过程中应多奖励、少惩罚。灵活应用强化的几种形式,在最初的时候及时强化,为了更好地使其行为固定下来适时运用连续强化和间隔强化。
问题三:纪律差,偏差行为多——尊重、爱与关注的缺失
中职生存在上课不学习、玩手机、说话、吵闹等问题。教师要从根源上弄清问题的成因,标本兼治。
应试教育导致教师对优等生给予了过多地关注、尊重和爱,而这些关注、尊重和爱是每个认知健全的孩子都需要的。长期缺乏教师的关注和爱的学生就会通过其他途径或者方面去获得。根据马斯洛的层次需要理论,人有归宿和爱的需要、尊重的需要。一些学生因为在功利的价值标准的团体里得不到关爱和尊重,没有归属感,所以他们也不会有强烈的集体荣誉感和进取心。他们游离在群体边缘,这些边缘化的群体便形成了一个亚群体,他们可能会用不被常规的价值标准所认可的社会偏差行为来引走大家的注意。因为他们没有被尊重,所以他们也不懂的如何去尊重别人。他们玩世不恭的背后隐藏的其实是一个更敏感与脆弱的自尊心。
应对策略:平等交流,人格尊重,积极关注
刻板的条文和规则对中职生的约束力不强,且无法从根源改正,应弄清原因,从源头解决,做到疏与通结合。
平等交流与人格尊重。与师道尊严相比,平等交流更利于沟通。要学会倾听,平等交流,真正弄清了他们的想法和原因后再解决。教师只有尊重了他们的人格和顾及了他们的尊严,他们才可能会慢慢地接受这个老师和服从班级管理,最终成为班级忠实的一员。
积极关注是指对他们思想、言语、行为中的闪光点、积极面及他们的潜力和长处给予有选择的关注,通过这种关注使他们拥有正确的自我形象、价值观和人生态度。并给予积极的引导,逐步改变他们对自己和周围事物的看法,并有目的地改变和塑造他们的行为方式,最终使他们的行为偏差得以矫正。每个学生都有闪光点,教师只有善于去捕捉并强化才能使的他们的闪光点发挥作用。苏霍姆林斯基说:儿童进学校的第一天起,就要善于看到并不断巩固和发展他们身上所有的好的东西。
苏霍姆林斯基说:“没有爱就没有教育。”如果所有的教师,能从职业倦怠和压力中走出来,学会多运用一些心理学的知识,透过他们叛逆的行为看到他们渴望爱和关注的内心,走近他们,中职生班级管理中的难点也会迎刃而解。
参考文献
[1]〔美〕H·S.贝克尔.局外人:越轨社会学之研究[M].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63:9
[2]陈琦、刘儒德.当代教育心理学[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
[3]郭念峰.心理咨询师[M].北京:民族出版社,2012
[4]彭聃龄.普通心理学[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
[5]李伯黍、燕国材.教育心理学[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3
[6]刘守旗.当代青少年心理与行为透视[M].合肥:安徽人民出版社,1997
[7]王鹰.班主任要善于解读和应对学生的问题行为[J].辅导员,2002(2)
积极心理学的观点范文2
【关键词】 财务管理; 教学创新; 多元化教学方法
《财务管理》是中北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以下简称“我院”)管理类专业必修的专业基础课之一,深入研究和探讨本课程教学内容的调整与教学方法的改进,进一步讲好《财务管理》的基础理论和基本方法、规范和强化实践教学,培养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不仅符合教学计划与教学大纲的要求,也可为培养既有理论知识又有实践技能的新型财务人员打下坚实的基础。为此,笔者根据多年的教学经验与成果,对《财务管理》教学的创新提出以下观点。
一、财务管理理念的树立
知识经济时代一系列的变革使财务管理的研究内容和工作内容也发生了较大变化。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首先应引导学生树立新的财务管理观念,以适应知识经济对财务管理的挑战要求。这些新观念包括:人本理财观念、共赢理财观念、风险理财观念、融智理财理念、信息理财观念、战略理财观念等。
(一)人本理财观念
人是企业发展的主体和动力,也是发展结果的最终体验者,企业的每一项财务活动均是由人发起、操作和管理的,其成效如何,也主要取决于人的知识和智慧以及人的努力程度。因此,财务管理教学首先应引导学生树立以人为本的理财理念,使学生明确这是企业顺利而有效地开展财务活动、实现财务管理目标的根本保证。
(二)共赢理财观念
在知识经济时代,合作成为投资的一种手段,因为信息的网络化、科学技术的综合化和全球经济的一体化,必然要求各企业之间相互沟通和协作。教学中应引导学生树立合作与共赢理念,培养学生处理和协调与各方关系以及在各方经济利益达到和谐统一的基础上实现企业理财目标的能力。
(三)风险理财观念
知识经济时代,受各种因素的影响,企业经营风险不断加大。对企业来说,价格风险、汇率风险、利率风险、担保风险、偿债风险等无处不在。随着市场竞争的日趋激烈,这些风险对企业的威胁也日益加大,很多企业正是由于抵挡不住这些风险而陷入困境,甚至破产。因此,在教学中,应培养学生的风险意识,提高学生分析、预测系统风险和非系统风险的能力以及风险防范意识,以便适应市场的新要求。
(四)融智理财理念
在知识经济时代,科学、技术、能力、管理已成为现代企业最主要的生产要素和最重要的经济增长源泉。在现代社会,企业发展必须依靠人力资源开发。“融智”就是重视人在决策中的知识含量,全方位地挖掘内、外部潜力,调动一切可以调动的人力资源,为企业的发展创造机遇和条件。为此,在教学中,应对学生做适当引导,使学生认识到只有具备充分的知识储备,才能适应社会发展的新需求。
(五)信息理财观念
现代市场经济的一切经济活动都以信息为导向,信息成为市场经济的重要媒介。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以数字化技术为先导、以信息高速公路为主要内容的新信息技术革命使信息的传播、处理和反馈的速度大大加快,这就决定了企业财务管理人员必须牢固地树立信息理财观念,充分利用现代通讯、网络技术等电子商务手段,从全面、准确、迅速、有效地搜集、分析和利用信息入手,进行财务决策和资金运筹。因此,在教学中,应引导学生树立信息理财理念,掌握搜集、利用信息资源的能力,使未来所服务的企业能在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学生在学习理论基础时,只有树立新的理财观念,才能在知识经济的大潮中与时俱进,以备将来为决策层提供科学的决策依据和经营方案,更好地为企业服务。
二、教学内容的适度调整
近年来,《财务管理》在内容体系和理论方法上逐步同国际接轨,形成了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财务理论和理财方法。为适应市场对学生所学知识和能力的需求,我院老师在教学中对《财务管理》教学内容做了适当的调整:
(一)关于资金的时间价值
理解资金成本和资金结构是学好财务管理的基础和关键。在教学中,我院教师适度加大资金时间价值中一次性收付款的终值和现值、年金终值、年金现值、资金成本、资金结构和财务杠杆等财务基本原理的讲授力度并结合具体实例讲清楚基本原理,为学生学习投资、融资管理方法和理解具体理财方式打好基础。
(二)关于流动资产管理
我院教师细致讲授现金、应收账款、存货持有功能、持存成本最佳现金持有量和存货的经济采购批量;根据学生的基础情况和教学时数,对应收账款管理中的信用政策、信用评估方法以及存货ABC控制法、逐步测试法做了一定的删减。
(三)关于资金的筹集管理
我院教师重点讲授资金需要量预测中销售的百分比法、因素分析法以及借入资金集中的商业信用资金成本计算、发行债券份额的确定、融资租赁的租金确定,同时适当增加相应的技能内容。对于权益资金的筹集资金需要预测中的回归分析法,由于学生的高等数学基础差,加之理解、认知能力有限,作了适当的删减。
(四)关于外汇资金管理和企业并购与控制资产重组的管理
这部分教学内容由于在实际工作中应用较少,因此,我院教师采取可略讲或学生课后自学方式进行,也可适量删减部分内容。
在教学过程中,各主讲教师根据学生的专业特点和实际需求,随时对课程的其他内容进行必要的整合和删减,得到学生的认可,取得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三、教学方法的不断创新
现代教育的一大特征就是教学的网络化、多媒体化。在新的教育环境下,财务管理教学必须转变思想、更新手段,探究新的方法,推动学科内容之间的调整与整合,致力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此,我院教师尝试采取了以下教学方法:
(一)任务驱动教学
任务驱动教学是就某一个问题发动学生共同参与,可以分组,组际间可以交流。任务驱动教学法要求在教学过程中,以完成一个个具体的任务为线索,把教学内容巧妙地隐含在每个任务之中,让学生自己提出问题,并经过思考和老师的点拨,自己解决问题。
学生在完成任务的同时,也培养了创新意识、创新能力以及自主学习的习惯,学会如何去发现问题、思考问题、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任务驱动教学要求学生带着要完成的“任务”,或者说带着要解决的问题去搜集资料、阅读资料、进行实验或实践,使学生的学习活动与任务或问题挂钩,通过探索问题或完成任务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带着任务或问题自主地进行学习,通过解决问题或完成任务建构起自己的知识经验,充实和丰富自己的知识和能力。
(二)研究型教学法
研究型教学以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为目的,强调培养学生主动探究的能力和创新能力,着眼于学生终身的发展,是网络信息时代教育改革的必然选择。研究型教学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从学习、生活及社会中去选择和确定研究课题,主动地去探索、发现和体验。网络环境下的研究型教学是教师和学生共同借助于网络来进行和完成的。教师选择合适的课题在网上,学生在网上选择课题和指导教师,然后在网上与指导教师进行交流,确定课题的研究范围和成果形式。经过网上的资料收集,并通过分析和判断,再加上自己的思考和认识,以论文的形式在网上。同一课题的学生在网上成果后,教师再组织进行讨论。这样,学生在这个过程中学到了如何去获取知识、应用知识和解决问题的方法。
这一教学方法的实施可通过财务管理学科内容及当前上市公司财务管理研究热点问题建立一个研究型课程学习网站。该网站可设置课题管理频道、资源检索频道、提交作业频道、网上交流频道、成果评价频道在线帮助频道、学生注册频道等。
另外,根据《财务管理》课程的特点和我院教学工作的实际情况,我院教师以启发式为主,并综合研讨具体情况,依据教学大纲的规定,对《财务管理》课程的教学有如下几点具体做法:
1.尝试多元化的教学方法
过去,教师在财务管理教学中大多采用的是讲授法,其特点是以教师为中心、以黑板和粉笔为工具、注重教学内容的讲解与呈现。这种单项信息传输方式的最大弊端是缺乏双向交流、轻视学习环境与学习活动的创设,因此不能充分发挥学生的能动性,束缚了学生的积极性,其结果必然是无法满足社会对应用性财务管理人才的需求。为克服讲授法的缺点,不断推进财务管理教学方法的创新,我院教师尝试多元化的财务管理教学方法。例如采用比较教学法、案例教学法、创设情境法和实验法等。这些方法以其实践性、综合性和交互性的特点和优势,逐渐被学生接受,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2.充分利用计算机互联网络以及财务软件等现代化工具
制作各种《财务管理》课件,以减少教学画表等板书的工作量,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财务管理》课程教学涉及的表格、数字、公式较多,以往教师每次讲课,要么课前或课中在黑板上先画好表格讲授,要么学员打开书按书讲。通过运用财务会计课件,能形象地展示出各种表格,边讲边用键盘、鼠标输入各种数据,这样既给学生以直观感受,使其系统掌握财务知识,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又减少了教师的板书工作量,提高了教学工作效率。
3.教学中的举例力求源于日常生活,形象直观,深入浅出
财务管理源于经济生活和生产实践,但其理论及方法又高于经济生活和生产实践。在校学生既没有参加过生产实践和理财工作,更没有对企业或公司日常财务管理活动的感性认识,学习财务知识具有一定难度。为了使学生更好地掌握财务管理的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我院教师摒弃了《财务管理》中纯理论的讲授,辅之以理论与日常实例相结合的教学方式,在教学过程中掺入日常生活中的具体例子,列举一些通俗易懂又与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经济现象。如,讲到财务风险、资金时间价值时举“个人存款”之例;讲到财务杠杆正负效应时举“借鸡生蛋”之例;讲到现金流入量中的现金节约额时,举“某人买同样商品时比别人少花钱”之例等。通过列举生活实例使学生对《财务管理》课程中的抽象理论有一个形象、直观的理解。
4.增大启发式教学的比重
《财务管理》的教学以往多采用注入式教学方法,虽然完成了教学内容,但学生的学习效果并不很理想,尤其是没有充分发挥学生本人的思维能力和创造性学习精神,学生的学习潜能没有完全启动。在今后的教学中,要采取注入式与启发式并用的教学方法,并且在对难点、疑点的教学过程中,多采用提问启发式的教学方法;然后由主讲教师根据学生回答问题的情况逐一肯定正确的回答或否定错误的认识,将学生的认识引导到正确的观点和方法上来,从而进一步提高本课程教学质量。
5.适时进行章节内容的总结,并引导学生阅读相关资料
每章节前创设疑问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启发学生深入思考。在各章节讲授结束后,由主讲教师进行系统总结,并对重点、难点内容进行简单学习,以此来提高学生对教学内容的掌握程度。同时,要求主讲教师每隔两周利用自习时间在班级进行答疑,专门回答学生学习中未弄懂的内容,进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对理财知识的感知认知能力。每章课后,引导学生阅读相关资料,了解学科发展历史和前沿动态,以拓宽学生的视野和知识面。
【主要参考文献】
[1] 鲁静.财务管理教学改革浅析. ,
2007,(9):17.
积极心理学的观点范文3
论文摘要:针对新经济时代支持社会经济增长的核心生产要素的变化以及社会经济发展的战略资源重点已经转向人的显著特点.对人力资源管理在新经济时代表现出的特点进行论述。
新经济一词在20世纪末尤其进人21世纪后开始被人类广泛使用。其含义就广义而言是指用来描绘工业化后期的经济属性,类似的名词还有知识经济、网络经济、信息经济等;从狭义上讲则指依靠高新技术特别是信息技术发展起来的如信息网络、生物工程等高科技产业:新经济区别传统经济主要在于支持经济增长的核心生产要素在变化,即由从前的以自然资源劳动力为主或以资本为核心转变为知识含量高、信息量大的技术与创新;同时,企业竞争模式、成长速度都会发生很大变化,传统经济中企业依赖的成本管理能力、品质管理能力‘开发创新能力在新的环境下要加人新的内容,社会经济发展所依赖的战略资源重点已转向人因此,对于人力资源管理在新经济时代所表现出的特点进行研究对社会各方面发展都有着特殊意义本文将从以下几方面进行论述。
一、人力资源管理的重心是知识型员工
新技术革命使社会经济基础从资本密集型转向知识、智能和技术密集型。高新技术产品的高效益主要来自其高附加值,知识已成为重要的生产要素,这里的知识正是包括信息技术专利、技能等对企业生产经营活动产生积极影响的智力要素,人力资源在满足高新技术的高智力方面当之无愧、不可替代。因而,知识创新者与职业企业家理所当然地成为企业价值创造的主导要素。同时.未来社会中越是高素质、稀缺、热门的人才越容易获得选择工作的机会,其报酬也越高。人才的稀缺性、巨大的增值空间和人力资本的高回报性使得资本疯狂追逐人才,人才选择资本、知识与人才雇佣资本成为必然。所以企业必须承认知识型员工的贡献与价值,资本单方面参与利润分享的历史已经结束,知识创新者和职业企业家具有对剩余价值的索取权在这种环境下,人力资源管理必须关注知识型员工的特点,对知识型员工采用不同的管理策略、主要从以下几方面考虑:
第一,知识型员工由于其拥有知识资本,在组织中具有很强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因而一方面要授权给员工,给员工一定的自主权、另一方面又要防范由于授权而带来的风险;同时,知识型员工具有很强的成就欲望、专业兴趣,如何确保其成就欲望、专业兴趣与企业所需目标一致也成为新的课题。
第二,知识型员工具有较强的流动意愿,终身为一个组织工作不太可能,因而,员工忠诚被赋予新的内涵。在流动成为必然的情况下、如何建立企业与员工之间的忠诚关系成为人力资源管理的难点。由于流动的加强,企业人力投资由谁承担成为企业面临的选择,企业还要面对流动过频‘集体跳槽所带来的危机
第三,由于知识型员工的工作往往是团队与项目合作.其工作模式是跨专业、跨职能、跨部门的,有时并无固定的工作场所,而是通过信息、网络组成的虚拟工作团队与项目团队,因而要对知识型工作进行重新设计对传统的工作模式加以改变。
第四,知识型员工的工作过程难以直接监控,工作成果难以衡量,个体劳动成果与团队成果的确定、报酬与绩效的相关性、工作定位与角色定位等一系列问题使得价值评价体系变得复杂和不确定。
最后,在知识创新型企业中,领导与被领导的界限模糊,知识代替权威。一个人对企业的价值不再仅仅取决于其管理职务的高低,更取决于其拥有的知识与信息量.领导与被领导之间的信任、沟通、承诺学习成为新的互动方式。
二、人力资源管理的关健是在企业与员工之间建立一种新型关系
新经济社会中,由于以信息网络为工具虚拟工作方式不断增加,员工由追求终身就业饭碗转向追求终身就业能力,通过流动实现增值。与传统经济相比,过去仅仅依靠市场法则确定双方权力、义务、利益关系的劳动契约或合同在新经济社会中已远远不足.还必须融人心理因素,即要求企业与员工一起建立共同愿望与憧憬,并在此基础上关注员工对组织的心理期望、培养员工的职业道德、实现员工的自我发展,使企业与员工之间的相互期望达成默契,在企业与员工之间建立信任和承诺关系.最终建立起一种个人和组织共同成长与发展的双赢的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在这种情况下,在企业和员工之间建立一种新的“游戏规则”就显得十分重要:企业要以新的思维来对待员工.以营销的视角来开发组织中的人力资源从这个意义上讲,人力资源管理也变成一种营销工作,即企业要站在员工需求的角度,通过提供令员工满意的人力资源产品与服务来吸纳、保留、激励、开发企业所需人才。
三、人力资源管理的核心是人力资源价值链
人力资源管理的核心是使人力资本价值得以实现及其价值的增值。因而,价值链本身就是对人才激励和创新的过程。这个链条上主要有3个环节,即价值创造、价值评价.价值分配。
价值创造强调创造要素的吸纳与开发,肯定知识创新者和职业企业家在企业价值创造中的主导作用,尽管他们人数占不到企业人员总数的20%,但他们却创造了企业80%以上的价值,同时这部分人还能带动企业其他80%的人,因此企业要注重吸纳一流人才,同时注重通过开发提升员工的价值。价值评价问题是人力资源管理的核心问题,它强调建立科学的价值评价考核体系,主要包括个性特质评价.职业行为能力评价、关键业绩指标考核,通过这3方面分别对员工是否具备某一职务所要求的卜性特质、是否具备某一职务所要求的职务行为能力与胜任程度、是否使其工作达到该职务所要求的关键指标来评价员工,从而在企业中形成凭能力与业绩吃饭而不是凭政治技巧吃饭的人力资源管理机制,使人才的贡献得到承认,使真正优秀、为企业所需要的人才脱颖而出。价值分配不仅包括工资、奖金、红利、股权,还包括职权、信息、机会等,用以满足员工不同层次的需求,从而有效地激励员工。除此之外,企业还应该注重对员工的潜能评价,向员工提供面向未来的全国各地资源开发内容与手段,提高其终身就业能力
四、人力资源管理在组织上将成为整体增长型组织
在新经济社会中.人力资源管理出现从人本型管理转向战略型管理的新趋势,人力资源成为企业真正的战略性资源,人力资源管理要为企业战略目标的实现承担责任、提供帮助,人力资源管理不再单纯是其管理职能部门的责任,而是全体员工及全体管理者的责任。人力资源管理正由传统的行政权力型转向服务支持型,其权力淡化,直线经理的人力资源管理责任增加、员工自主管理的责任增加,将管理委托到最底层,使更多的员工参与。同时,由于权力下放,将从根本上改变企业文化,低层员工参与创新,被授予决策权,并对业绩改进负责。信任与对过错的宽容成为核心文化,硅谷中不乏一些对具有经营失败经历的员工在招聘时受到青睐的例子。
积极心理学的观点范文4
关键词:学校;管理;心得
中图分类号:G6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2851(2012)-12-0089-01
古代著名思想家老子说:“图难于其易,为大于其细。天下难事必作于细。”学校管理亦是由一个个细节所组成,并由细节来实现培养人与完善人的教学目标。因此,学校管理必须注重细节管理,逐步形成特色,不断提升品位,细节管理成就优秀的管理思想和到位的执行,是一个学校崛起的必备条件。现结合自身实践谈几点体会,与大家共勉。
一、加强学校制度管理,实现科学化、人性化、规范化
建章立制是加强和规范管理的前提。学校的管理制度有助于提高教师的工作热情和职业道德水平,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良好习惯和基本素养,有助于推进整体教学工作向前发展。坚持依法办学,教师依法执教。学校必须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以制度管人,以制度育人。比如,学生班级制度管理已成为现代学校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是实施学校一切教育,体现班主任工作成效,培养学生法制观念以及建立建全正确的人生观。只有不断建立和完善规章制度,不断强化和规范管理,教学质量才能得到提高。
制度建设要结合校情,针对师生工作、学习、生活的实际,制定出较为科学、合理、人性、规范的管理制度,既能充分体现制度的约束性,又能有效发挥其激励作用。当然,管理制度要避免走入“重制度建设、轻制度执行”“重头布置、轻落实检查”等误区。学校制度要从管理实际出发,严肃而不失人文关怀,求实不乏创新,制度落实要奖惩分明,公平公正。
二、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不断提高教师职业道德和业务水平
拥有教育理念超前、业务素质过硬的教师团队是学校发展的前提,也是学校管理中的“重头戏”。要坚持以师风师德建设为重点,努力打造教师队伍。学校领导班子高度重视教师的师德师风工作,应将将师德师风情况作为教师考核、聘任的重要依据,以达到优化队伍、提升素质的目的。笔者认为,要从各个细节处着手为进一步提高教师队伍素质打下基础,主要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是加强教师职业道德建设,加强德育工作,积极引导广大教师确立“敬业博学、律已开拓”的教风。号召全体教师争做“学生爱戴、家长信赖”的教师,培养全体教师“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一切”的责任意识和质量意识。二是在学习的基础上,通过开展以“学”养师德,以“规”约师德,以“标”导师德,以“情”化师德,以“案”警师德等形式的活动,组织教职工讨论,进行爱岗敬业,为人师表的教育;进行教师资格、权利、义务、责任的教育。三是开展师德师风公开评议活动,即教师间互评、学生评教师、教师评校长、家长评教师、社会评教育等形式的民主评议活动;公示监督电话,定期反馈意见,建立长效的社会监督机制。并组织开展主题教育活动,将其内化于心外化与行。四是充分体现人文关怀,学校定期给教师体检,及时慰问生病和有困难的教师,依法保护教师的合法权益,每学期能从师德表现、工作态度、专业发展、工作量、工作难度和工作实绩等方面科学评价教师工作。
三、加强学生管理,着力推进素质教育
对学生必须要科学管理,不能走入“重教学、轻德育”的误区。在管理上要注重细节的针对性,教育的连续性。德育在青少年的全面发展教育中,起着定向的作用。它所包括的政治态度、道德品质、世界观及思想等方面的教育,是解决为谁服务问题的。它保证人的各方面发展沿着一定的政治方向前进。德育在青少年的成长中起着灵魂的作用,它是青少年全面发展的动力,也是推进素质教育的重要保障。笔者认为,首先学校管理目的是培养学生自主管理的意识和能力,学生在校的生活、学习的方方面面都有学生管理,学生是“自己的管理者”,校内要实行“团员”管理模式、“学长”管理模式、“自律管理”模式、“互助协作学习”管理模式、“班干部”管理模式、“科代表”管理模式;校外实行“路队制”管理模式、志愿者路队监督岗管理模式,让学生自主管理得到全面的开展,做到事事有学生自主管理,时时有学生自主管理。其次,学生的管理行为、人格塑造,需要营造大教育环境。例如提炼人生格言上墙,通过人生格言促进学生整体素质的提高。旨在为每位学生的学习和生活找到一个选位端正、积极向上、简洁实用的行为坐标,使德育和素质得以延伸。再比如,通过举办黑板报、手抄报促进学生和校园文化的丰富多彩,“让每一面墙壁都会说话”,让学生在无形的文化氛围中受到熏陶,得到锻炼。
四、提高课堂教学水平,创新教学模式
积极心理学的观点范文5
[关键词] 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创新能力是指一个人具有的运用一切已知信息产生某种新颖、独特、有社会或个人价值的能力。它是构成人的基本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种主动改变自己和改变环境的应变能力,是一种智力特征,是一种精神状态。2011年政府工作报告指出――要“注重引导和培养孩子们独立思考、实践创新能力”。学校是人才培养的摇篮,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理应从学校抓起。学生创新能力的提高与教师的教学观念,教学过程和学生的学习过程有关。
一、转变思维定势,启发创新思维
思维方式和水平是影响创新能力的主要因素。我国传统教学过程中,教师在学生心目中具有绝对性的权威,体现在回答问题时,老师就是标准答案的化身。教学按部就班、因循守旧,所以大大抹煞了学生思维的多样性及创新的本性,压抑了学生学习的创造性和积极性,造就了学生思维的单一性和定势性。在这种教育观念下,创新能力很难培养。因此,要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教育者首先必须转变陈旧的教育观念,打破单一、定势的思维模式,培养独立自主、求新求变的创新性思维,如逆向思维、发散思维、求异思维,形象思维等。在教学过程中在已有知识经验的基础上,尽可能地为学生提供一个独立思考、自由发挥的空间,营造一个宽松开放的环境,允许挑战,从而引导和启发学生发现问题,并创造性地分析和解决问题,充分发挥自己的创造潜能,特别是综合分析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和判断归纳能力。这就需要我们更新教育观念,树立创新教育观念,改单一传授式教育为启发式教育,改教条式教育为探索式教育,引导学生在掌握现成知识的同时,努力发现新知识;在了解责成结论的同时,有所突破、有所发展。只有这样,才能激发学生潜在的创造欲望和创造热情,使其逐步形成创造性思维,为创新能力的培养提供不竭的动力源泉。
二、营造宽松氛围,改善师生关系
创新是一种高度复杂的智能活动,只有在轻松、自由、民主的氛围中,人们才会产生好奇心,萌发求知欲,才会有创新的意向和行动。心理学研究告诉我们,凡是因为求知好奇而受到奖励的学生,往往愿意继续进行试验和探索,从而促进智能的发展,产生创新的思想。因此,要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就必须极大地改善师生关系,充分尊重学生的思想、情感、意志和行为方式,使学生能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下表现并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情感。一个优秀的教师应该是能够营造一种生动活泼的教学气氛,培养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帮助学生自主学习,独立思考,保护学生的探索精神和创新思维,营造崇尚真知、追求真理的氛围,使学生形成探求创新的心理愿望和性格特征,形成一种以创新的精神吸取知识、运用知识的性格,且帮助学生能够创造性地应对环境的变化。
三、提高教学能力,激发学习兴趣
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朱熹说过:“教人未见意趣,必不乐学”。对于学生在课堂上出现的“小动作”、“阴阳怪气”、“扰乱课堂秩序”甚至厌学等现象,教者应从自身找原因,应该清醒的认识到学生注意力分散的重要原因很可能就是你的教学缺乏吸引力。一个有经验的教师总是能用生动准确的语言,异样顿挫的语调,惟妙惟肖的表情,把学生凝聚到自己的周围,利用各种教学手段,如语言、挂图、图片、录像、新闻等创设一个形象、生动的情境,把较复杂的问题简明化、生活化,抽象的知识形象化,使学生乐于去探究、主动去探究,并能根据学生的年龄和心理认知特点,通过多种教学方法和手段营造出研究型课堂氛围,使“教”与“学”产生的共鸣,使学生产生创新激情,从而激发和逐步培养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四、加强实践教学,提高创新能力
创新不仅是一种复杂的思维活动,而且是一种需要创新技能的实践活动。因此提高创新能力必须重视实践教学。通过实践,可以让学生利用理论课中学到的有关知识和方法实现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以培养学生创造性解决问题的能力。对于应用性较强的内容,可以考虑用自学、写小结、学生讲课和教师总结相结合的办法,以培养学生的创造性学习能力;再定期地组织探索课,教师可以提出一些学生力所能及的问题,让学生自己去探索,形成探索问题解答策略的良好习惯,以便开启学生智慧,激发学生创新欲望。
课外科技活动为主体的第二课堂是在不影响正常学习的前提下,提供一些教师研究项目的课题,供他们在课外时间去做,既巩固了理论课上所学的基础知识,又锻炼和培养了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并使学生认识到科学研究与一般的教学实验的区别和联系,领其入门科研。实践表明:学生理论课所学知识在实践课上得到补充和实践,不仅能使其基础知识得到运用,而且能扩大知识面,并能在实际工作中灵活运用,培养学生独立研究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新实践能力。
五、培养创新精神
积极心理学的观点范文6
关键词:小学生;心理健康;思考
一、前言
心理健康教育作为小学阶段德育工作的重要内容,是培养小学生具备良好思想品德的基础工作。而心理健康教育涉及到小学生成长阶段的“动机、兴趣、情感、意志、性格”等要素,小学生良好的心理品质的培养需要完善的心理健康教育体制,需要各个学科协同起来,重视小学生个性心理教育,培养小学生良好的心理品质。下面接着分析小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成因,结合问题提出针对性的心理教育策略。
二、小学生心理健康问题成因分析
2.1家庭的因素
有相关的研究分析得出这样的结论,在整个小学校园学生所承受的最大心理压力是来源家庭背景条件方面,由于经济上的拮据,学生没能获得正常需摄入的营养,相当一小部分学生由于这个患上不同程度的营养性疾病,从而对自己的生活和学习造成严重的阻碍和影响。这些学生还在为自己日常生活的开支所苦恼,他们所有的爱好兴趣、学习用品都受到家庭经济条件的牵制。而这样的情况会随着经济状况得不到改善或者持续地紧张而不断往差的方面进行发展,进而对学生的成长产生不可弥补的消极影响,不利于正常的发育和身心健康的发展。
2.2文化氛围的因素
一些小学生学生的成长一直都是笼罩在不良文化氛围当中,久而久之便让他们养成了较为固定且与众不同的生活习惯、行为方式。往往因为家庭实实潜藏着较多的消极情绪,例如在想法观念上的传统破旧、家庭放松对学生的教育,相当一部分的学生在学校时期依旧会带有实际家庭情况给自己的烙印,与当前积极乐观、热情开放、具好奇心的小学生心理不同,不同的家庭文化氛围给孩子从小的影响是巨大的,与其他孩子接触往往会显得较为闭塞,心理失衡问题的出现。
2.3环境的影响
小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同样会受到环境因素的影响,而这能够从家庭、学校以及社会三种环境进行分析。首先,家庭环境的影响。通常父母亲的综合素质、对子女所采取的教育方法和途经以及整个家庭的生活氛围都会直接和间接给孩子的性格养成以及各方面的素质形成至关重要的影响。一些经济条件较差的家庭,父母亲往往在巨大的压力下形成严重的心理扭曲问题,从而对孩子的心理健康形成潜移默化的消极影响。
其次是学校环境的影响。在目前学生的生活和学习上经常会出现相互攀比的不良风气,一些学生因为受限于经济问题不能很好地参与进去,进而无法找到真正的心理归属感,从而导致严重的心理问题;同时,是社会的影响。在当前整体经济迅猛发展的时代,社会的贫富差距是越拉越大,学生需要承受由于家庭条件差距无止境的拉大而给自己形成的巨大的心理压力,这些都在一定程度上带给学生带来了不安和焦躁的不良心理因素。
三、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对策
3.1结合学生心理特点,对症下药
小学的心理健康教育需要充分结合学生心理和个性发展特点,对个别同学的心理障碍对症下药,只有先找到造成学生心理障碍的原因,才能在心理健康教育中找到突破口,家长和教师加强沟通,保护孩子的自尊心,教育过程中改一改耐心,讲究教育的方法,择机而教。
3.2养成良好的学习生活习惯,磨练个人意志品质
小学生心理方面的问题往往是生理方面导致的,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一大目标就是培养学生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缓解学习的压力。所以学习生活要有节奏,讲究“积极的休息”以及“饮食有节,起居有常”。形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后,学生的压力和心理状态就会逐渐趋于平和,把注意力专注于学习或是个人兴趣上,慢慢享受生活和学习的时光,这种自觉性的形成有赖于心理较快教育课帮助学生形成的良好作息规律。这是一个良性循环。其次,培养健全的人格目标的达成需要学生增强信心,树立起面对困难不抛弃、不放弃的个人精神,提高面对挫折的能力是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内容,学习和生活中会遇到意想不到的困难,面对失败不气馁,这是学生时代需要慢慢培养起来的个人品质。往往有着积极失败管的学生往往更加乐观和开朗,心理问题会越少。无论是家庭还是学校都尽量培养孩子独立完成的习惯,不要果断的干预和限制,反而会激发孩子的逆反心理,这是健康心理教育极力避免的问题。
3.3满足孩子正当的要求
家长和老师往往给孩子过多的要求和自由的限制,使得他们的意见得不到尊重,往往会产生逆反心理。老师和家长应该加强与孩子的沟通与交流,能够倾听孩子的心声,了解他们在学习和生活中的不如意,及时针对问题进行适当的心理辅导。培养小学生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取得的效果不会立竿见影,面对问题家长和教师也应该要善于等待,把健康的心理观念潜移默化、春风化雨传达给学生,同时在实践中不断探索,以提高自身心理健康教育的水平,这是当前提高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途径。
结束语
总的来说要想真正对小学生的心理健康情况给予良好的改善,需要长期坚持的扶持行动。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不断改革和转型,小学生群体会暴露出越来越多新的心理健康问题,而这要求每一个教育从业者都能够切实投入到其中,在小学中慢慢养成一种健康的学习环境。给予小学生时刻的关注,尤其是心理健康存在问题的小学生群体,采取必要的措施,才能及时改变当前小学心理健康的问题。
参考文献:
[1] 肖梅玲. 浅谈小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J]. 小学时代(教师) 2011年01期
[2] 仝云花. 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三条途径[J]. 甘肃教育 2011年10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