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旅游发展的建议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乡村旅游发展的建议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乡村旅游发展的建议

乡村旅游发展的建议范文1

一、咸阳市乡村旅游发展综述

咸阳市的乡村旅游具有很强的吸引力,包括优美的风光、宜人的环境、淳朴的民风、独特的民俗。近年来,咸阳市的乡村旅游与民俗文化、休闲农业、等融合发展,既拉动了咸阳旅游市场的整体提升,又让参与乡村旅游的农民增加了经济收入。如今,咸阳市的乡村旅游形成了以礼泉袁家村、兴平马嵬驿、泾阳茯茶镇为代表的咸阳乡村旅游业,不仅成为咸阳经济发展的新增长极,也成为陕西省乃至全国旅游业发展的新引擎。中国社科院舆情实验室2016年《中国乡村旅游发展指数报告》,乡村旅游发展成熟度排名中,浙江、陕西、四川位列三甲。城市排名中,咸阳列杭州之后,排名第二,接着是成都、宁波、洛阳、黄山等18个城市。

二、咸阳市乡村旅游发展现状

(一)发展优势

1.丰富的乡村旅游资源。咸阳是中国农耕文化的发祥地,也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发源地之一,历史遗存灿烂丰富、民俗文化丰富多彩、乡村文化历史悠久,被誉为“中国第一”、“历史文化名城”、“中国金字塔之都”。这些都可以成为咸阳发展乡村旅游的优势资源。

2.有力的政策指导。咸阳市乡村旅游发展比较成功的原因,首先是咸阳市政府通过制定有力的政策,指导发展乡村旅游。制定了三个坚持抓发展;三个到位抓规范;三个培育抓提升的乡村旅游发展政策,全面指导全市的乡村旅游发展。

3.创新的发展模式。坚持市场化带动发展,为了整合丰富的乡村民俗文化资源,通过市场化运作、公司化管理,全面提升乡村旅游的档次,做大做强乡村旅游产业,咸阳市组建了陕西首家乡村旅游专业公司――咸阳乡村旅游发展有限公司,它是陕西省首家服务于乡村旅游产业发展的股份制有限责任公司。

4.提升乡村旅游的档次。咸阳还通过培育典型、培育特色、培育市场来提高乡村旅游的品位和档次。咸阳市旅游局2016年工作思路报告中指出:“我们通过开展旅游特色名镇、乡村旅游示范村、星级农家乐创建、A级景区创建等活动,树立发展典型,以点带面促进全市乡村旅游产品开发上档次,管理服务上水平。”袁家村关中印象体验地和马嵬驿民俗文化体验园,先后创建为国家4A级旅游景区和全国乡村旅游创客示范基地。

5.大力发展优势特色。按照“一乡一景”、“一村一品”、“一家一艺”的原则,咸阳乡村旅游坚持走差异化发展之路,打造了关中印象体验地袁家村、现代农业体验地白村、秦风汉韵体验地大石头村等多个风格迥异、独具特色的乡村旅游示范村,使地域文化、民俗文化、农耕文化产品化,变文化优势和资源优势为经济优势。“关中民俗风情游”、“休闲度假采摘游”及“现代农业体验游”等精品线路受到众多游客青睐。

(二)存在的问题

1.民俗文化旅游同质化严重。近年咸阳市各地区大力发展乡村旅游,民俗村层出不穷,但真正体验过的人会发现,无论是袁家村、马嵬驿还是伏茶镇等并没有突出明显的特色,不论是民俗村的整体建设,还是旅游的各项配套设施都没有自己独特的特色。乡村旅游管理体系不完善,造成村与村、户与户、乡与乡之间产品雷同、资源的文化内涵挖掘不深、特色缺乏等问题。

2.没有特色餐饮。游客前往乡村旅游很多都是冲着美食去的,想品尝一下当地特色的美食,但是经过调查发现,咸阳市乡村旅游的各个景区提供的各类特色小吃几乎完全一样:羊血络、米皮、水盆羊肉、锅盔、油泼辣子……可以说,关色小吃各景区里都有,味道尚可,价格不贵,但如果游客是先去袁家村再来马嵬驿的话,恐怕就会“审美疲劳”了。

3.停车场的问题。咸阳市的乡村旅游在发展过程中各个景区都没有重视景区规模停车场的问题,让游客进得来、出得去、玩得高兴是旅游最基本的要求,但景区提供的免费停车场规模小,停放的车辆有限,旅游旺季根本不能满足游客的需要。附近很多村民看到了停车难的问题,就直接把自家的农田推平做了停车场,景区也没有设立专门的停车场标志指示牌,导致很多游客错认为这是景区的正规停车场。但是将车停在村民的停车场里车辆的安全问题也没有保障,另外游客则需要走较长的路程才能到达景区。

4.季节性明显。咸阳市乡村旅游的客源主要是关中周边各城市的游客,周末自驾游较多,旅游发展呈现非常明显的季节性现象。春暖花开的四、五月,秋高气爽的九、十月,都是乡村旅游的旺季,人们出游意愿高。天气好,乡村景色迷人,游客量很大。而雾霾严重的寒冷冬季和烈日炎炎的夏季游客出游的次数就非常少。这种淡旺季客源量相差明显,导致淡季时景点门可罗雀,旅游设施闲置,而旺季时农家乐人满为患,供不应求,从而导致服务质量严重下降,餐饮卫生无法得到保证,游客体验度也明显降低。天气好的周末各景区人满为患,而周内景区里鲜有游客,景区内的很多家门店都已关门,场面冷清根本无法和周末游人如织相比。这样的场景也减少了游客旅游的欲望,严重影响了游客对旅游目的地的印象。

5.乡村旅游从业人员素质比较低。愉快的旅游经历,离不开优质的服务。当前咸阳市乡村旅游的从业人员大多是当地村民,他们文化水平不高,缺乏系统训练及服务理念,只是注重把东西卖出去,服务技能低,不会普通话导致和外地游客难以沟通,卫生观念差。目前咸阳从事乡村旅游管理的人员,不少是村干部兼任,其经营管理能力和服务能力均有限。

6.对外省宣传力度小。咸阳市乡村旅游项目,目前相对知名度不高,宣传力度也比较小,客源主要是本地居民,外地居民对其了解甚少。目前,咸阳地区只有礼泉县袁家村――关中印象体验地获农业部首批10个中国最具魅力休闲乡村称号,并成为第一批“全特色景观旅游名镇(村)”,其他的乡村旅游在国内外名气甚微,吸引的客源主要是咸阳附近及西安的游客,这无疑给咸阳乡村旅游的后续发展带来较大影响。

三、咸阳市乡村旅游发展的建议

(一)处理好关系

乡村旅游发展需要处理好本地村民间的利益关系,处理好本地村民与外来经营者的关系,以及与当地政府间的关系。

(二)挖掘文化

文化是乡村旅游的灵魂,各种乡村旅游项目是文化的载体,没有文化的乡村旅游项目缺乏生命力和持久性。

(三)注重特色

我国的乡村旅游正从同质开发向差异发展、从单体经营向集群布局进行转变。因此,乡村旅游项目一定要注重“品质提升”。人们选择乡村旅游,不是为了低廉消费,更多更重要的是出于精神文化的需要,是一种高层次的旅游行为。

(四)丰富内涵

未来观光旅游、休闲旅游和度假旅游将成为主流,乡村旅游经营者一定要通过调整产品结构、渠道结构、营销结构,做足文章,从体验经济入手,多研发出个性化、随意性、自选式的旅游产品。

(五)与时俱进

乡村旅游也要讲究与时俱进,把握住旅游发展的航向。发展电子商务旅游。电子商务近年来在我国发展势头迅猛,网络消费已逐渐成为人们的一种生活常态。利用互联网宣传成本低、信息传播快等优势,通过“互联网+”模式将乡村旅游产业延伸到网络平台,将线上营销与传统营销结合,能够有效整合资源,快速推动其发展。通过已经成立的咸阳市乡村旅游网,建立一个以咸阳市乡村文化和民风民俗为主题的网络平台,不断强化平台的信息检索和实时互动功能;利用网络优势为游客提供个性化服务,让游客自主选择旅游产品,自由定制旅游线路;构建线下和线上相结合的支付方式,并及时根据游客的需求制定或调整营销策略,以个性化、零距离的服务方式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占得一席之地。另外,利用微信平台,开发并不断增加互动模式和内容,将景区的实时动态展现给游客群体,并进行实时互动。

四、结语

乡村旅游发展的建议范文2

【关键词】 海南;乡村旅游;存在问题;发展思路;建议

20世纪90年代末,海南开始发展乡村旅游。从早期开始零星的一些以自然生态风光和农村生活体验为主的旅游产品,如海口的绿枫农庄、澄迈万嘉果园、万宁兴隆热带植物园、文昌的渔家乐等,到2000年9月,海南正式启动文明生态村的建设活动,这标志着海南乡村旅游开始朝着规模化方向发展。至2007年为止,全省已有6个市县、30余个村庄开展乡村游。文明生态村的建设使得海南乡村旅游由点到片、有片到线地逐步发展。

总体来看,海南乡村旅游尚处在起步阶段,乡村旅游的规模不大、热点不多、种类不全、层次不高、产业地位不明。还存在一些需要着力解决的问题。本文就此作一分析并提出对策建议。

一、存在的问题

1、政府引导不够,管理机构不健全,管理权责不明确

乡村旅游的规划和建设涉及到的方方面面非常广,如农业结构的调整、农村社区的改造、旅游业发展、保护等部门和内容,这些都需要权威的协调管理机构进行统一的管理。从当前许多乡村旅游地出现的利益纠纷事例中看到,政府宏观管理力度不够,主导作用没有充分发挥,各自为政,问题协调方面没有相互配合、相互推诿。由于政府的角色不到位,导致乡村旅游经营的无序状态。

2、认识不到位,盲目开发、产品缺乏特色及品牌

表现在乡村旅游经营者和地方政府对本地资源的分析和调查分析不够,乡村旅游区开发缺乏总体规划,区域内乡村旅游资源无法实现有效整合。许多经营者既不做市场调查,也不做产品规划设计,把乡村旅游简单地与渔家乐或农家乐等同起来,简单利用现有农田、果园、养殖场等资源发展旅游,开发模式、开发思路单一化。

3、配套设施不齐全,功能单一

配套设施不齐全依然是海南发展乡村旅游存在的一大问题。虽然部分文明生态村做到了村内道路硬化,但通往交通主干道的道路却未能硬化,一些景区道路凹凸不平,狭窄难行,缺乏必要的标示,可进入性差;客房、餐厅等食宿设施条件差、卫生状况难以让人接受,区域范围内缺少必要的医疗点和医疗设施。

4、经营管理不规范,旅游服务水平低

乡村旅游的部分经营者和服务人员是本地乡村居民,从业人员自由散漫,素质相对较差,部分乡村居民从业意识淡薄。另一方面,卫生习惯难以改变也影响服务水平。此外,海南教育比较滞后,农民的文化水平、普通话水平、服务技能不高,旅游服务能力相对较弱,影响了乡村旅游服务质量整体水平。

5、旅游环境资源破坏严重,生态、文化脆弱

随着游客以及游客乘坐的交通工具的大量进入,乡村原有的清新、自然、带泥土气息的空气品质在日益下降。盲目的建设,不合理的开发,游客的任意践踏和采摘等在一定程度上给乡村旅游地的植被造成破坏,旅游垃圾物#生活垃圾,建筑垃圾,破坏了环境卫生。经营者为了迎合游客的需要,人为地将当地的民俗节庆文化舞台化、商品化,这种商业性加工扭曲了乡村文化,失去了原真性的乡村文化的价值也就大打折扣。

二、海南发展特色乡村旅游的思路与建议

1、政府主导,多方支持

为使乡村旅游持续、协调、健康发展,各级政府及相关行业主管部门应发挥主导作用,制定各项优惠政策给予政策和财力上的支持。同时加强多方渠道筹资,形成以企业投资为主、银行贷款为铺的资金筹集方式,促使农村旅游地基础设施的改善。各级职能政府要明确责任,相互协调,研究并制定旅游管理制度,对乡村旅游的规划审批、环境卫生、经营管理、安全管理等进行规范与监督,引导其逐步走向行业法制化、规范化健康发展。

2、规划到位,合理布局

发展乡村旅游,应做到规划先行,杜绝盲目开发,做到有计划、有步骤、有重点、分阶段进行。在空间布局上,乡村旅游规划应充分考虑到地理格局东西差异、南北异同,以及各地区自然资源、人文资源的差异,要结合当地实际,突出地方特色,体现个性,保护旅游镇、村原有风貌和乡村生态文化环境的真实性和完整性。使旅游业在当地生态环境容量、农业生产容量、居民日常生活环境容量范围内可持续发展。

3、打造旅游品牌,创新营销模式

乡村旅游应重点体现“真味”、“原味”,开发乡村旅游项目要立足于自身的生态农业特色,保持农村原始风貌及当地传统社会风尚。在规划设计中,按照一村一品的要求,依据各地资源优势,挖掘富有个性和内涵的乡村旅游品牌,充分调动游客的感观,有效强化体验心理,打造乡村旅游品牌,也是解决乡村旅游产品和服务同质化趋势的重要途径。乡村旅游品牌的打造要着重于充分挖掘乡村资源的文化内涵,开发适销对路的产品,提高旅游活动的参与性和知识含量性。开办海南乡村旅游网站,设置自助游、自驾游服务栏目,实现游客与景点随机互动。

4、建好配套设施,改善旅游环境

加大资金投入,加强道路、水电、通讯等基础设施改建的力度。对旅游村的环境污染进行综合防治,加大旅游村周边环境垃圾和污水处理,对农村环境污染进行综合防治,加大旅游村镇改水改厕及周边环境垃圾和污水处理,优化乡村旅游环境。改善旅游村内公共厕所卫生状况,完善景区指示牌等。实现配套设施现代化,开通有限电视、农村宽带网、卫生服务站等。加强原生态植被的保护,按照景观标准改造农房,保留农村景观生态化。加快交通便利化,采用政府补贴、企业运营的方式,开通海口、三亚等城市直达乡村旅游景区点的公交路线。

5、规范接待服务标准,提高服务水平

政府要出台统一的乡村旅游住宿、餐饮、娱乐、购物等主要消费环节的服务规范和安全标准,建立旅游服务质量统一标准,逐步健全乡村旅游接待服务体系,针对当地实际情况,切实加强人才队伍建设,邀请相关部门和旅游院校对乡村旅游服务人员进行分层次、分岗位学习培训,使其尽快掌握旅游管理和旅游服务基本知识、基本技能,提升乡村旅游服务质量,改善乡村旅游产品品质。倡导诚信经营、文明服务,加强对乡村旅游从业人员的职业道德和社会公德培训,提升从业人员的文明素质,营造让游客舒心的具有亲和力的淳朴民风。加强对各地乡村旅游理念的宣传,有目的、有计划地培训一些类似于导游人员的乡村旅游目的地的当地人,适当推广学习一些简单普通话、外语,提高接待档次,吸引国外游客。

乡村旅游发展的建议范文3

【关键词】网红乡村;乡村旅游;娱乐节目

随着社会经济水平的进一步发展和不断提高,娱乐节目种类众多,节目录制的地点也成了大众旅游的“网红乡村”。但是网红乡村的旅游管理模式与治理结构也亟需创新与变革。传统的乡村旅游管理模式弊端丛生,已经不能为现代化经济发展体系提供优良的制度保障和环境基础。如今的乡村旅游产生的经济效益,证实了乡村旅游现今的管理策略的发展存在优点,但是我国的乡村景点旅游管理方面经验尚浅,因此,乡村旅游的管理策略推进过程中也存在许多问题,主要有系统设计不完善、管理体制不健全、人员配置结构异化等问题。因此,本文运用旅游管理学相关理论对乡村旅游管理进行了论证,拓宽了乡村旅游管理和建设的理论发展截面,丰富了乡村旅游管理的实践经验,具有较高的价值。

1现今网红乡村旅游管理存在问题

1.1管理模式陈旧

自娱乐节目热播乡村旅游兴起以来,大部分的旅游收入来源相对固定,主要是来源于景点产品门票收入和政府补贴,但目前乡村的管理要求越来越高,尤其是对乡村旅游点的安全保卫、卫生保障、日常检查等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多方限制,自乡村旅游热以来,业态几乎无大的变化,乡村旅游的突然兴起,管理者没有及时推出推陈出新的商业方案和模式,本地居民对乡村的商业氛围感到厌倦,本地人的人流量一直在下降,同时,因部分的乡村地处偏僻,周边的交通、停车等各方面制约因素较大,影响了外地客流,大大影响了乡村景点地的商业氛围。

1.2专业人才制约

目前,部分的乡村地点较小,管理团队人员较少,人才队伍整体素质一般,且大部分员工无专业技术职称,旅游地管理的负责人在之前一直为政府体制内人员(村委会成员),后调整为职业经理人模式,但乡村旅游的相关运营管理和企业管理能力仍有待进一步加强。

1.3考核激励不够

乡村旅游管理没有一个具体的绩效考核办法,对员工的管理侧重点还是放在日常业务是否有差错,年度工作目标和成果难以量化,运营重点长期放在日常管理,没有根据形势发展优化调整,尤其是对市场这一块的探索和投入不够,相关从业人员的争先意识不强,因为乡村的文化观念较之落后,导致员工有银饭碗的想法,在日常工作开展中只求无过,主要心思放在确保稳定运行上。

1.4战略发展重视不够

纵观乡村旅游管理的内部管理结构,基本围绕着节目的游戏做出安排,新业务、新活动开展不多,并且节目的不断录制,开发的网红乡村越来越多,许多的网红乡村的差异越来越不明显,同时,乡村旅游开发受政府政策影响较大,目前对乡村旅游的开发和管理没有最新的一个政策导向,如何在同质化中发挥本地的特色,如何在全国这么多的乡村中发挥各自特色的发展战略还不够多,制约了乡村旅游的未来发展和经营收入。

2提出建议

2.1优化组织构架

建立明确的组织架构,进一步完善部门与岗位的责任,首先,依据组织架构与部门职能,进行实施业务流程管理,把乡村旅游管理部门的职责进一步明确,按照商业化模式运营。其次,要完善内部管理的标准,各个部门和岗位要职责清楚、职务分明、步调一致,可以大大提高乡村旅游负责机构的应变能力和竞争能力,建议可以进一步优化部门的设置,设置市场部用于市场的开发,商旅部则侧重于与政府、旅行社的对接,增加旅游团队的收入;同时,进一步强化办公室的职能,主要是加强队伍建设、人才引进等方面,为乡村旅游的可持续发现打好基础。

2.2引进高端人才

首先,拓宽人才引进企业管理,紧密联系各大著名高校,在实际条件可以达到的情况下,与相关人才进行一对一对接。其次,优化人才引进程序,可以举办“招才引智”项目专题人才交流会,现场办公,现场办理相关调动、入编手续,为留住人才下真功夫,下真力气。

2.3优化考核机制

建立完善的奖惩机制,充分调动人员的积极性。首先,要建立系统化的考核工作体系,乡村旅游管理的管理和建设,要想达到理想的效果,考核工作和相应绩效指标的确定是必不可少。同时,考核还能对乡村旅游管理推进起到一定的监督作用。

2.4升级发展战略

建议乡村旅游要重点放在长期的发展战略这一方面,继续发挥非遗传统特色,把运营的重点放到优化乡村旅游内产业结构,大量引进新的项目展现乡村的独有的特色,烘托人气,提升竞争力。

3结论

网红乡村旅游兴起以来,在管理方面的问题日益显现。主要是未来管理发展不清晰、人才引进力度不够、管理团队不够强大、同质化竞争严重等问题,我们更多的是应该反思、总结、改进。立足于更宽广的视角,着力分析其背后的深层次原因,因此,本文提出了相关的对策,优化组织结构,引进专业技术人才,建立有效的保障措施及奖惩机制,升级发展战略,提高乡村旅游管理的运行效率,以促进乡村旅游的健康良好发展,更好的服务于社会公众的生活和工作。

参考文献

[1]杨文华.基于城乡统筹的乡村旅游发展——以四川省南充市高坪青莲镇城乡统筹实验区为例[J].经济论坛,2016(2):95-99.

乡村旅游发展的建议范文4

(一)生态资源优势独特。

(二)陈化店地下水水质优良。

鄢陵县陈化店镇地下水储量丰沛,富含多种人体必需的矿物质,其中微量元素锶和偏硅酸等含量均高于国家优质矿泉水标准。长期饮用,具有软化血管、降低血压、调节神经等功效;以之泡茶饮用,具有清爽止渴、消疲提神、促进代谢、消脂去腻、降血脂、降血压的功效。

(三)地理区位优势明显。

二、鄢陵乡村游发展采取的措施

(一)科学制定乡村游发展规划。

聘请省内有关专家和教授对全县的农家乐旅游资源开发、线路组合、宣传定位、发展步骤等进行全面规划设计,编制出《中国鄢陵农家乐旅游开发总体策划》。规划以“一花(鄢陵花卉)、一木(鄢陵苗木)、一水(陈化店水资源)、一草(草坪生产)、一果(樱桃、蟠桃等杂果)”五大资源特色为支撑,深入挖掘“彭祖养生文化、许由文化、三国曹魏文化、茶文化、鄢国古城文化”等文化资源,提升乡村旅游的文化品位,把美丽田园风光、独特的自然资源和悠久的历史文化、民俗风情结合起来,达到人文景观与自然景观完美结合、和谐统一。

(二)加快乡村游精品景区建设。

景区(点)是乡村旅游业发展的基础。近年来,我们严格按照“深入挖掘旅游资源、全力打造精品景区”的思路,切实加强乡村游景区建设,为乡村旅游业快速发展提供了坚实的硬件支撑。

2、柏梁花乡农家乐。该景区以柏梁镇蒋庄村为依托,以农村城镇化和景观建筑为载体,统一规划,分步实施。计划建中欧结合式建筑110栋,积极开展农家乐旅游,让游客入农家院、吃农家饭、干农家活、体验农村生活和花乡风情。目前,已建成布局考究、古朴美观、各具特色、风格迥异的中欧结合式建筑70余栋,农家乐接待床位400多张。

3、姚家村。该村花木种植历史悠久,品种众多,以蜡梅最为著名,素有“蜡梅冠天下”、“花园第一村”的美誉。历史上有名的“姚家花园”就座落于该村。近年来,该村积极适应市场需求,大力发展花卉生产,成为带动全镇乃至全县花木产业迅猛发展的专业村、示范村。目前,全村2743亩耕地全部种植花木。同时,姚家村人充分利用房前屋后、自家庭院的空闲地种植花木,建成了一个个各具特色、风格别致的花园式庭院,不仅美化了环境,又发展了“庭院经济”,增加了收入。

6、南坞清流河休闲景区。该景区以清流河为依托,两岸种植有蟠桃2000多亩,绵延20余公里,每年三月,两岸桃花都引吸着周边城市大量游客前来观光、旅游、休闲、度假,为长期居住在闹市里的人们营造了一个休闲娱乐、踏青赏花的“世外桃园”、绝世佳境。同时,清流河沿岸青年湖水面面积500余亩,大闸蟹养殖规模发展,每年秋季都吸引大量游客来此游玩品蟹。

8、陈化店茶文化一条街。该景区位于陈化店镇,陈化店茶史源远流长,茶文化相伴而生。景区以陈化店优质水资源为依托,已建成各类高、中、低档茶馆、茶舍100余家。

(三)加大乡村游宣传营销。

一方面,把鄢陵乡村旅游作为全县旅游宣传的重点进行整体包装推介。几年来,通过新闻媒体刊发宣传稿件200余篇;在河南电视台、许昌电视台以及周边地区电视台制作专题片30余期;在中国旅游报、河南日报、许昌日报等报刊开辟广告专版;在国际互联网上以图文并茂的形式进行全方位的宣传;开通鄢陵旅游网站,全面介绍推荐鄢陵乡村旅游资源和旅游产品。另一方面,牢固树立强烈的市场宣传营销意识,变“等”客上门为“请”客上门。积极组织人员组成促销团到各地进行面对面的宣传营销;连续多年参加全国旅游交易会和全国北方旅游交易会,并积极参加“河南风”推介活动;极力邀请知名专家、学者、记者、旅游界同行来鄢实地考察、踩线,推介旅游线路。通过以上措施极大地提升了鄢陵乡村旅游的知名度,打响了鄢陵乡村旅游的品牌。

(四)加强乡村游规范管理。

乡村游虽然起源于农民的生产生活实践,但并不说明乡村游给人的印象就是住房档次差、环境卫生脏、经营管理简单粗放。我们通过评选星级农家乐,引导农家乐经营业主完善配套设施,改善卫生条件,提高服务质量,农家乐旅游整体水平明显提升。同时,旅游部门联合工商、公安、卫生、消防等部门为农家乐经营者讲解服务规范、交际礼仪、饮食卫生、人身财产安全、消防安全、文明诚信经营等方面的知识内容,定期不定期对农家乐环境卫生、餐饮质量、收费标准进行检查。积极组织经营者先后到栾川、四川等地进行实地考察、学习、培训,开扩眼界和学习经验。通过以上措施,有效地提高了从业人员的服务素质,确保了农家乐的服务质量和食品卫生安全,使农家乐经营者逐步向正规化、规范化方向发展。

三、鄢陵乡村游发展存在的问题

虽然目前鄢陵乡村游的发展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我县乡村游发展起步较晚、基础较差,还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

(一)组织管理不够规范。我县乡村游发展正处在起步阶段,完善的发展机制还未形成,有关政策、制度建设相对滞后;“农家乐”接待点的数量多但规模小,档次较低,接待大规模的旅游团队少,旅行社为其提供客源少。

(二)基础设施建设滞后。由于资金投入不足等原因,目前景区基础设施建设相对滞后,道路两侧路灯、各种指示牌、景区内排水、排污设施及停车场、休闲娱乐场所等基础设施还不完善,制约和影响了农家乐的发展。

(三)缺乏文化内涵,对民俗文化深度挖掘不够。“农”的特色、“家”的感觉、“乐”的功能没有得到很好的体现。真正由“农家乐”提供的具有浓郁民俗文化特色的旅游项目少,参与性强、健身绿色休闲项目的开发力度不够。大多数“农家乐”经营项目类同,产品单一,缺乏“农”的特色和风格;设施简陋、内容单调,很大程度上还只是一个饭馆、一家旅店,缺乏个性化、多样化、参与性强的游乐项目,吸引力不够强。

(四)从业人员素质不高。经营管理人员相对较少,从业人员缺乏系统有效的培训。在实际操作中,当地农民既是管理员,又是服务员,处于较为粗放的经营层面,服务质量和档次不高,严重制约农家乐旅游业的加快发展。

四、对策与建议

(一)强化对发展乡村旅游的组织领导。

紧紧围绕如何把发展乡村旅游与解决“三农”问题相结合,切实加强对乡村旅游发展的组织领导,通过大力发展乡村旅游,带动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推动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不断提高农民的收入水平和文化素质,加快推进新农村建设步伐。一是把乡村游工作作为重点,对在乡村游发展工作中需要解决的问题加强协调和指导。二是制定发展乡村旅游业发展规划,对乡村游发展重点乡镇制定工作目标、明确发展方向,提出具体要求。三是进一步加大旅游景区(点)开发的项目招商力度,打造景区(点)与乡村旅游项目结合的有效平台。四是出台发展乡村游的相关扶持政策,特别在基地建设、基础设施完善、人员培训、品牌宣传等方面给予扶持和奖励;重点扶持和发展几家乡村游休闲旅游示范点,作为全县乡村游发展的典范,切实起到示范引导作用。四是立足于长远发展,注重对旅游人才的培养,有计划、有重点地加快旅游人才队伍建设;同时不断提高广大村民特别是农家乐从业者的文化教育和文明素质,增强文明意识和开放意识,培养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行为方式,促进乡村精神文明的建设,营造文明、和谐、有序的旅游环境。

(二)完善发展规划,突出特色资源优势。

在省、市“旅游立省”、“旅游立市”战略决策的指导下,按照鄢陵“旅游强县”建设的具体要求,进一步修订和完善乡村游总体发展规划,认真抓好实施和落实。一是注重乡村旅游规划的整体性和连续性,做到因地制宜,突出优势,抓住重点,分步实施。二是科学规划、合理布局,充分考虑到当地的自然资源、文化特性、市场需求和发展趋势,有序推进,逐步完善。三是加大政府扶持力度,尽快纳入地方经济社会发展计划;

(三)提升服务质量,打造鄢陵乡村游品牌。

一是进一步建立健全规范的乡村旅游接待服务体系,提高乡村旅游的综合服务质量和水平。二是不断规范农户乐接待服务标准,进一步提高接待服务质量和水平。三是切实加强乡村环境整治和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为游客提供愉悦、舒适、安全的旅游环境。四是加大鄢陵乡村游宣传营销力度,通过参加促销会、推介会及在各类电视台、报刊、信息网站等新闻媒体制作专题、刊发稿件等方式,加强宣传推介,扩大乡村游的影响力。同时,将乡村游、休闲旅游列为旅游节庆活动的一项重要内容,纳入旅游线路,举办形式多样的乡村休闲旅游专场推介活动,全面打响鄢陵乡村旅游品牌。

(四)加大对乡村游发展的政策资金扶持力度。建议省政府和省直有关部门拔付一定资金用于支持乡村游项目基础设施的建设与完善。如:道路、污水排放及处理、公共照明、停车场、洗手间等公共基础设施。同时对乡村游项目的立项进行倾斜,使更多的旅游项目能够得到上级项目专用资金、贴息贷款、无息贷款的扶持,进一步完善现有景区设施,提升景区档次。

乡村旅游发展的建议范文5

高铁时代正式向我走来。距离京沪高铁正式开通运营还有一个多月的时间,随着5月11日京沪高铁的试运营。市召开这次高规格的全市“迎接高铁时代,加快旅游产业发展”大会,反映出市委、市政府对高铁重大发展机遇的科学掌握和对高铁旅游的高度重视。这是省五个高铁沿线乡村和三个跨线乡村第一个召开高铁旅游大会的乡村,谨代表省旅游局表示热烈祝贺。下面,就市高铁旅游发展谈几个问题。不当之处,请批评指正。

一、高铁旅游的特点

以及京沪高铁即将通车,国高铁建设进入全面收获期。高铁作为一种现代高速交通工具,对旅游的影响十分广泛,归纳起来可以用10个关键词来诠释。第一个关键词:高速度”速度是高速铁路技术水平的主要标志,各国都在不时提高列车的运行速度。法国、日本、德国、西班牙和意大利的高速列车的最高运行时速,分别达到300公里、300公里、280公里、270公里和250公里。武广高铁运行时速达到350公里,广州到武汉最快仅用2小时57分。京沪高铁运行时速将达到300公里以上,随着武广、郑西高铁的相继通车。不到5小时即可实现京沪陆路通达。第二个关键词:公交化”各国高速铁路几乎都能满足4分钟一列(日本为3分钟)最小行车间隔。京沪高铁平均每8分钟一趟车,每天5个始发站平均发车150班次,年双向流量1.6亿人次,济南站的人流量将达到2000万人次,实现了高密度”公交化”运行。第三个关键词:同城化”高铁的建成运营实现了大城市之间或大城市与卫星城市之间的资源共享和功能再划分,两城或多城变为“一城”即“同城化”高铁把山东变成了北京和上海的近郊。早上从北京、上海动身,中午到山东旅游、休闲、吃鲁菜,变得触手可及。同时,京沪高铁的建成将在山东省内形成围绕济南、青岛两地若干个“小时旅游圈”以济南为中心,1小时旅游圈”将覆盖淄博、泰安、莱芜、德州、聊城、滨州、枣庄等;2小时旅游圈”可达东营、青岛、烟台、日照、临沂等;以青岛为中心的1小时旅游圈”将覆盖潍坊、烟台、威海、日照,实现了省内各乡村同城化。第四个关键词:目的地”山东地处京沪两大旅游中心乡村相互吸引、辐射的交叉地带,连接中国人口最稠密、经济发展最快、旅游消费能力最强的经济区域。借助京沪高铁的开通,山东作为高铁沿线的旅游目的地,旅游客源地辐射半径将大幅扩展,客源流量与市场规模将呈现增长态势,有可能出现“爆棚”效应。第五个关键词:度假仓”即旅游综合体的概念。度假仓式的旅游目的地要素齐全,行、游、住、食、购、娱全部包含在内,一站式解决游客的多种消费需求。近年来,各重要旅游目的地都在积极适应这一需求,从抓单体项目时代转向集群式、集约型发展时代,把大项目装进旅游度假区,或者将旅游度假区打造胜利能完备的综合性度假仓。第六个关键词:过境地”京沪两大国际都市综合优势突出,将会对沿线乡村形成“虹吸效应”游客对沿线旅游产品有所选择,同质化旅游产品许多可能会被过滤掉。特别是旅游基础设施落后、缺乏特色旅游资源、综合实力与竞争力较弱的地区,极易出现游客“过而不入”现象,区域旅游竞争格局中沦为“过境地”第七个关键词:零换乘”即在高铁站区内实现高铁与城市公交、轻轨、出租车、旅游大巴等交通工具的对接。高铁站区内规划建有完善的公交、客运、出租车以及通往机场的大巴、通往景区(点)旅游巴士停靠点和出入口,实现乡村各类交通与高铁的无缝对接”乡村轻轨、地铁的规划设计也都充分考虑到与高铁的有效衔接,预留通道和出入口。第八个关键词“一条龙”行、游、住、食、购、娱一站式服务。重点推广联动发展模式,使景区、旅行社、旅游交通、娱乐场所、餐饮业等相互间联动合作,形成“景区+旅行社”景区+旅行社+旅游交通+购物”景区+旅行社+旅游交通+娱乐场所+餐饮+购物”发展模式,延伸产业链条,使各方利益达到最大化,游客得到最大的旅游价值。第九个关键词:自由行”旅游者不再主动地接受旅行社的安排和服务,而是以高铁为主要交通工具,什么时间走,看什么、吃什么、玩什么、买什么,完全由个人决定。旅游产品的设计相应地能够满足高铁自由行游客的要求。第十个关键词:周末游”过去,周末只能在乡村近郊休闲旅游。高速铁路的发展为旅游带来了全新的出行方式,周末到数百公里以外的旅游目的地旅游成为可能。周末以家庭游、个人游为主的自助方式将逐渐取代组团式出游,周末游”将成为高铁旅游的主要出游方式。

二、充分认识高铁对旅游产业发展带来的重大机遇和挑战

京沪高铁沿线24个站点之一。京沪高铁开通后,京沪高铁在设曲阜东站。年单向旅客输送能力可达到8000万人次,将对的乡村发展带来巨大影响。京沪高铁与京台高速、104国道和日东公路等形成的高速交通体系,将大大提升的可进入性,游客的数量和层次将会大幅提升。高铁开通后,巨大的客流将会产生强大的购物、餐饮、休闲、商品和服务消费能力,直接带动旅游产业链条的完善和提升,高铁经济”必将成为市今后经济发展的引爆点。同时,也面临着严重的挑战。

(一)京沪高铁对市旅游产业发展带来的机遇。一是加快推进市旅游目的地建设。京沪高铁将缩短客源地与市之间的感知距离。使更多的境内外游客选择来旅游,也将有更多机会参与北京、上海、南京等地入境游客的二次分配”高铁效应带来的大量游客的涌入,将对乡村旅游目的地建设形成“倒逼机制”加快推进市旅游目的地体系建设进程。二是加速市旅游区域合作进程。京沪高铁的开通运营,肯定引起高铁沿线旅游乡村以及旅游产品的重组,这为市融入高铁旅游时代,不时深化与相关城市的旅游合作发明了条件。三是促进市优化客源市场。京沪高铁沿线国内生产总值占全国的43.3%2010年,北京市民出游率达到2.1次、上海达到2.5次,江苏达到1.7次。高速铁路网的形成将使更多的高端客源来休闲旅游,同时将进一步激活商务、美食、会展旅游市场,形成更具消费能力的中高端旅游消费群体。四是推动旅游产品提档升级。高铁旅游将带动休闲游、体验游、养生游、修学游等新兴旅游产品发展,直接促进酒店住宿、餐饮娱乐、旅行汽车、特色购物等各要素产业发展。

(二)京沪高铁对市旅游产业发展带来的挑战。京沪高铁是一把“双刃剑”对旅游业发展有促进作用。游客会流向设施完善、产品独特和服务优良的旅游目的地。单纯依靠门票收入的旅游目的地将极有可能成为高铁旅游经济的中转站”无法分享客源增加带来的更大效益。市如果不能加快旅游产品由中低端向中高端转变,丰富旅游产品结构,推进旅游产业优化升级,就会在不知不觉中落伍。二是对市旅游交通体系的挑战。从地理位置上看,市正好处于至北京2小时、至上海2.5小时的黄金分割点”上,这一优势将会推动市成为区域性游客集散中心。因此,主要景点之间道路状况、旅游交通网络、交通工具的多样化水平,成为旅游发展的重要因素。三是对市旅游接待设施建设的挑战。高铁游客对高端住宿设施、餐饮设施、娱乐设施、综合服务设施等要求较高。市目前酒店规模档次较低、旅游演艺项目缺乏、旅游购物欠发达、集散中心功能不完善,高铁对市旅游接待设施形成了考验。四是对市旅游服务和人才的挑战。高铁旅游”使沿线乡村间的合作与竞争加剧。这种竞争不只是旅游产品的竞争,更是人才的竞争。包括旅游规划人才、市场营销人才、旅游管理人才、旅游服务人才等。目前,市还没有做好充沛的准备。

三、有关建议

做好高铁旅游工作是经济社会发展的一件大事。从旅游的角度提出以下建议。

(一)加快实现高铁与城市交通的零换乘”迎接高铁时代到来。实现高铁与城市交通的站内“零换乘”一是加快推进乡村交通与高铁的站内衔接。要在高铁站区内规划建设完善的公交、客运、出租车以及通往机场的大巴、通往景区(点)旅游巴士停靠点和出入口,真正实现乡村各类交通与高铁的无缝对接”使不断涌入的游客及时分流到市区、景区;要与周边乡村做好交通衔接,开通旅游直通车,提高市的可进入性。二是加快游客集散中心建设。有关资料显示,自助游散客已经占到游客总量的80%以上,成为旅游者的主体。市要积极适应这种新趋势,充分考虑高铁游客、自驾车游客等散客的需求,高铁站区、火车站、汽车站等人流相对集中区域,建设信息化水平较高,咨询、预定、服务功能完善的乡村旅游集散中心。

(二)加快实现旅行社对高铁游客的一条龙”服务。旅行社是旅游产业的龙头。必需充分发挥旅行社的作用,做到旅行社对高铁游客的一条龙”服务。一是加快推进旅行社向高铁站点聚集。要协调铁路部门,支持重点旅行社在站内设立经营点或柜台,实现旅行社与高铁游客的零距离”对接。二是深入推进旅行社与旅游要素的有效衔接。借鉴枣庄市的做法,引导和推动旅行社与景区、宾馆、餐饮、汽车公司、购物商店等捆绑经营,共同推出打折优惠活动,让利游客。三是为旅行社“一条龙”服务提供条件和支持。主要是租用场地、税费等方面给予政策支持。

(三)打造高铁特色旅游产品。一是推出有竞争力产品。要充分挖掘文化资源。有价格、品质双重竞争优势的一日游”周末游”旅游产品,真正形成市场优势。二是加大特色旅游产品的宣传营销。省旅游局正在组织编写《山东不可不去的一百个地方》山东不可不吃的一百种美食》和《山东不可不买的一百种旅游纪念品》高铁开通后,将在高铁沿线乡村投放。市要抓紧整合包装外地特色旅游产品,积极参与推介,抢占市场先机。

(四)加强区域旅游合作。一是加强乡村间的对接。要主动加强与北京、上海、济南、泰安、青岛等其他高铁沿线及跨线城市的对接。共同打造适应市场需求的跨地区产品组合。建议重点加强与泰安的合作,联合打造最具竞争力的高铁世界遗产旅游板块”

乡村旅游发展的建议范文6

关键词:沈阳;乡村旅游;扶持体系;产品体系

中图分类号:F1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4)06-0-01

乡村旅游是指在农村地域内,利用乡村自然环境、田园景观、农林牧渔业生产、农耕文化、民俗文化、农家生活等自然条件,通过科学规划、开发设计,为城市人们提供观光、休闲、度假、体验、娱乐、健身的一种新的旅游活动。发展乡村旅游不仅给当地增加了财政收入,还为当地农民创造了一定的就业机会。因此,乡村旅游已经成为各地发展地方农村经济的一种新途径。

一、沈阳市发展乡村旅游的现状

1.乡村旅游规模不断壮大

最近几年,沈阳市乡村旅游发展迅速,苏家屯、沈北、于洪、新民、法库、东陵、辽中等地生态农业旅游、水果蔬菜采摘、农事体验等特色旅游得到较快发展。2012年沈阳市农家乐接待游客人数343.5万人次,同比增加74.7%,农家乐旅游收入超过6亿元,同比增加248.5%。2013年,全年实现乡村旅游总收入40亿元,乡村旅游人数超过1100万人次,比上年增长均超过30%。

2.乡村旅游的产品体系不断健全

目前沈阳市相继开发以绿色景观和田园风光为主题的观光采摘型模式;利用农户自家的房院、自家种的蔬菜、自家饲养的家禽等开发的集餐饮、住宿于一体的“农家乐”旅游模式;以农庄或农场为主题,将农业生产和科学教育相结合的的教育型乡村旅游模式;以乡村民俗、乡村民族风情以及传统文化为主题,乡村旅游与文化旅游紧密结合的民俗文化旅游模式。

3.乡村旅游的功能不断完善

通过发展乡村旅游,加强了城乡之间的人员流、物流、信息流和资金流,增加了农产品附加值,加速了农民从第一产业向第三产业的转移,进一步促进了城乡一体化发展。

二、沈阳市开展乡村旅游存在的问题

1.认识不足

虽然乡村旅游是集经济、社会、生态于一体的新兴产业,潜力巨大,但有些政府部门对发展乡村旅游的作用和潜在影响认识不足,没有从统筹城乡发展、推进“三农”问题解决的战略高度来认识和对待,缺乏有效而规范的管理手段,指导和引导不力。

2.扶持力度不够

目前虽然设立了乡村旅游专项发展资金,但数量较少,扶持力度不够,导致旅游基础设施建设尚不完善,区域发展不均衡,乡村旅游产业的潜力尚未得到充分挖掘,已成为制约沈阳市乡村旅游发展的瓶颈。

3.旅游产品缺乏科学规划

目前,沈阳市农业旅游区农业资源开发利用不足,乡村旅游产品单一、同质化现象比较普遍,产业化程度比较低,一些乡村旅游项目还处于无序开发、无序建设状态,使乡村旅游资源得不到综合利用。

4.从业人员的素质有待提高

乡村旅游的从业人员结构、素质参差不齐,缺乏足够的市场竞争意识和营销手段,对外来游客漫天要价,拉客、宰客现象等不良、不法经营时有发生。作为乡村旅游的提供主体,农民缺乏相应的经营管理经验。

三、加快沈阳市乡村旅游建设的对策建议

1.加强认识,完善乡村旅游扶持体系

乡村旅游涉及农村经济、社会和生态发展等多个方面,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工程,因此,必须加强认识,统一思想,发挥各级政府开展乡村旅游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完善乡村旅游扶持体系,乡村旅游扶持体系重点应包括建设法律保障体系、健全政策扶持机制和完善涉及乡村旅游的法律法规。从宏观调控的角度,政府应该建立长效的政策扶持机制,政府旅游主管部门应协同其他相关部门对乡村旅游项目在投资、审批、税收、土地、贷款、融资等方面给予更多的优惠政策,形成鼓励乡村旅游发展的政策环境。

2.创新乡村旅游产品

依托乡村旅游的资源,根据旅游市场需求的变化,有针对性地开发乡村旅游产品,因地制宜,突出特色。从产品的形式、产品类型、产品功能等方面入手,创新乡村旅游产品,深入开发农业体验、游览观光、休闲度假、民俗风情、特色农业和专题旅游等多元乡村旅游产品体系。挖掘乡村文化内涵,加强对乡村生态环境、文物古迹、民俗文化等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挖掘,在建筑形式、设施设备方面,可以设计蕴含乡村文化寓意的环境造型,增加仿古牌坊、农家小院、古式家具等元素,以文化氛围吸引游客;在餐饮产品方面,可以用乡村独有的原料或烹制方法制作具有浓厚乡土特色的餐饮产品,给顾客以乡村饮食体验,增强乡村旅游活动吸引力,拉长消费链条,实现产业发展可持续化。

3.提高从业人员的素质,完善乡村旅游经营管理模式

乡村旅游是一个新兴产业,包涵一、二、三产业的经营内容,涵盖农业、生态环境、旅游、休闲、文化等多学科知识,因此,需要在政府的支持和协助下,加大培训力度,通过宣传和培训来提高农民的经营管理水平,提高业务素质和服务水平,使其成为具有系统知识的专业人才。实施多元化营销策略,利用电视、广播、旅游杂志、宣传册、海报、户外广告等传统营销方式开展旅游宣传,提高乡村旅游目的地的市场知名度和市场影响力,利用网络营销、微博营销、手机营销、影视营销等新型营销手段,创建具有较大知名度和影响力的乡村旅游网站,不仅要有丰富的乡村旅游资源、旅游产品、旅游线路、旅游企业介绍,而且还要有即时信息查询、预订、互动交流等功能。和知名网站合作,建立乡村旅游网站的链接,既可以提升网站的点击率,又能够扩大宣传覆盖面。利用一切宣传媒介,进行立体式营销推广,打造一批知名乡村旅游品牌,进一步营造推动乡村旅游发展的良好氛围。

乡村旅游是一项新的产业,在不断的完善和发展中,存在一些问题是必然的。只要我们对此有清醒的认识,进行理智分析并找出相应的对策,沈阳市的乡村旅游一定会沿着健康的轨道发展。

参考文献:

[1]迟明.沈阳乡村旅游发展分析――以沈阳小韩村为例[J].旅游纵横,2013.10.

[2]辛明翰.沈阳地区乡村旅游发展研究[J].经营管理者,2014.15.

[3]王慧,吕同猛.辽宁沟域乡村旅游发展途径探析[J].农业经济,2013.11.

[4]范秋梅 辽宁乡村旅游发展问题研究[J].商业时代,2007.8.

[5]徐晨.关于农家乐发展的几点思考[J].农业经济与科技,201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