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汽车工业的认识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对汽车工业的认识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对汽车工业的认识

对汽车工业的认识范文1

【关键词】FDI 汽车业 技术溢出 效应

在中国巨大的汽车市场背景之下,中外合资企业的发展模式,成为中国汽车工业快速发展的重要基础。中外合作、跨国企业的进入,技术溢出的过程,对于中国汽车工业发展的贡献作用显而易见。本文立足于对FDI技术溢出的认识,阐述了FDI的技术溢出对我国汽车工业发展的贡献作用,并在实证分析中,论述了FDI对我国汽车业技术溢出效应。

一、FDI的技术溢出对我国汽车工业发展的贡献作用

(一)逐步推进我国汽车工业产品结构的优化进程

外商直接投资对汽车工业发展的贡献力,主要在于对汽车工业产品结构的优化,也是外资技术溢出的重要表现。在很长一段时间,我国汽车工业生产以载货汽车为主,占比高达75.7%。但外资的进入,中外合资的企业建立,转变了我国传统汽车工业产品结构,客车、轿车等工业产品的占比逐年增长,转变了传统单一的产品结构模式,并且技术含量逐步得到提高。因此,外商直接投资对汽车工业产品结构的优化,是FDI技术溢出的重要影响及表现。

(二)进一步促进我国汽车工业出口

在外资注入发展的十余年间,我国汽车工业行业的出口额出现快速增长。但是,相比于美国、日本、德国等国家而言,我国汽车工业出口明显存在差距。近年来,随着中国汽车工业的稳步发展,国产汽车品牌的壮大及合资企业的开设,我国汽车出口额实现年均10个百分点以上的增速。在外商直接投资的拉动之下,一方面直接拉动力出口额的增长;另一方面也使得我国汽车业吸收了国外的先进技术,自主品牌的技术壮大、质量提高、产品结构的改善等,都成为我国汽车工业出口快速增长的重要保障。

(三)进一步助力汽车自主品牌崛起

自主汽车品牌的崛起,是中国汽车工业发展的必然需求,也观察技术溢出的内在机制提供了新的视角。实现技术溢出的产生,并集中体现在:自主汽车品牌的核心技术的构建,主要引进合资企业的技术骨干。通过引进合资企业的技术管理人才,提高自主品牌的技术及管理水平;车型设计源于对合资企业产品的学习,并且零部件供应的关系链,强调自主品牌崛起之路的过程中,与中外合资企业紧密合作的必要性。

二、FDI对我国汽车业技术溢出效应的分析

(一)模型设定

本文依据国外实证模型分析,并以我国汽车工业的实际情况出发,先设定如下回归方程(1),并在模型细化与改善之后,(1)细化为(2)、(3),具体如表2-1所示。

参考文献:

对汽车工业的认识范文2

从提出问题的形式看,直问式论述题已被材料式论述题彻底取代;材料式论述题的特点是:在题目的情景设计上,可以是一个或几个具体事实材料,也可以是一组或几组数据图表,也可以是上述材料的交错使用。从题目的设问方式看,可以是明显性设问,也可以是隐含性设问;可以是一题一问,也可以是一题多问;可以是收敛性设问,也可以是扩展性设问。

从提出问题的内容看,高考论述题侧重于考查我国政治经济生活中的重大问题,具有文字少信息多、可比性强等特点。考生要正确解答高考论述题,一方面要能够准确把握一年来的重大时事热点和具备坚实的理论基础,另一方面又必须具备良好的理论联系实际的素质能力。

综观近几年的高考试题,这类题目在高考试卷中所占分值大(约16分到20分之间),但是考生的得分率普遍低。考察考生失分比较重的原因,我以为主要是在审题即如何看懂表格本身直接体现的信息及信息背后所隐藏的本质内容和解题思路方法这两个环节上。本人欲在此文中以高考试题为例,就怎样使用哲学思维进行审题、解题谈一点肤浅的认识。

例:运用经济学有关知识,分析下列图表并回答问题

注:我国目前有115家汽车整车生产厂家,数量堪称世界第一。

(1)这三个图表反映了什么经济现象和问题?

(2)中国加入WTO后对我国的汽车工业会有什么影响?

(3)你认为我国的汽车工业怎样才能提高国际竞争力?

一、利用现象和本质或原因和结果之间的辨证关系以及两点论的观点(注:如果材料给予正反两方面的例子请运用两点论)对材料进行哲学剖析,力求对每段材料和全部材料之间的内在含义及其指示性方向有正确的把握。

首先,找出每段材料的关键词,并根据关键词的指向挖掘出其隐含的内在涵义;并且,在通常情况下,对关键词的内在涵义的了解和把握正是命题者的意图所在。

例如:图表一中,资金利润率是关键词,而其内在涵义是指企业的经济效益;年产量是关键词,而其内在涵义是指企业的经营规模。图表二中,中国汽车产量的逐年增加反映了我国汽车工业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但当材料把中国汽车产量占世界汽车产量的比重与美国汽车产量占世界汽车产量的比重进行比较时,我们可以得知中国仍是汽车生产小国,那是什么原因导致的呢?对待图表二,我们要采取两点论,同时要把图表的内在涵义"是什么阻碍了中国汽车企业的进一步发展"透过图表挖掘出来。图表三把中国一汽与美国通用两大汽车公司的某些具体指标进行比较,考生可先分析数字背后的隐藏涵义,并结合题下注(审读注释有助于把握图表的内在联系及材料的中心观点)可以归纳出企业规模与企业经济效益的内在联系。

其次,把每段材料中的关键词以及全部材料中的关键词进行内在的联系,并利用哲学思维进行剖析,可把其定为原因与结果、现象与本质等具体的联系形式,通过这个步骤,有利于考生明白出题者的意图并根据其意图组织答案。

例如:图表一中,年产量的增加即企业规模的扩大是原因,资金利润率的提高即经济效益的上升是结果。图表二中,1997年中国汽车产量是145.6万辆与图表三中的题下注:我国目前即1997年有115家汽车整车生产厂家,数量堪称世界第一相联系相结合,可以归纳出在我国存在汽车企业规模小、重复建设严重这一现象,而这一现象正是我国汽车企业经济效益差的原因之一,而此处正是命题的出题意图所在;而这一意图正是图表一的本质内容所在。所以,我们可以认为图表二、图表三是图表一本质内容的具体化。

二、迁移设问方式,针对不同的设问方式利用哲学道理进行剖析,并按照哲学逻辑组织答案。通过迁移设问方式,考生可以把千奇百怪的设问方式变成自己熟悉的设问方式,这样有利于考生把自己所学的知识与题目结合起来,以期取得好的成绩。

例如:设问一,这三个图表反映了什么经济现象和问题可以迁移为这三个图表是什么?针对"是什么",考生要运用现象和本质的原理组织答案。先分析材料中的关键词--现象及其内在涵义--本质,在此基础上进行综合,以挖掘出每段材料以及全部材料的内在联系--本质;此外,针对"是什么",考生要注意两点论的运用,特别是材料中有正反两方面的素材。例如,透过图表二中美国汽车企业的产量这一现象,我们可以得知汽车工业作为美国最重要的支柱产业已经确立--本质;图表二中中国汽车产量的增加说明中国汽车工业取得了极大进步,而与美国及世界产量的比较又说明我国汽车工业的不足--两点论。

例如:设问二,中国加入WTO后对我国的汽车工业会有什么影响可以迁移为加入WTO将对中国汽车工业造成怎么样的影响?针对"怎么样",我们要坚持矛盾分析法中的"两点论"、"两分法",力求全面地看问题。例如,我国汽车工业的现状使得面对"入世"是一种严峻的挑战,将面对残酷的国际竞争--不利的一面;同时也是一种机遇,"入世"将促使我国汽车工业提高效率、降低成本,加速汽车工业产业结构调整和产品结构调整--有利的一面。

例如:设问三,你认为我国的汽车工业怎样才能提高国际竞争力可以迁移为中国的汽车工业要发展该怎么办?针对"怎么办",我们要坚持利用矛盾分析法中的"内因和外因的辨证关系"来组织答案。例如,面对"入世"的挑战,我国汽车工业要提高国际竞争力,必须做到:国家要加强对汽车工业的宏观调控,完善市场经济体制,优化我国现在汽车工业的资源配置,以市场为导向,使汽车制造企业优胜劣汰,创造有利于国有大型企业发展的外部政策环境--外因是事物发展的条件;企业要在国家宏观调控下,以市场为导向,实行企业兼并和大型企业的"强强联合",组建我国的汽车"航空母舰",优化资源配置,实现规模效益,增强国际竞争力--外因通过内因起作用;企业要遵循价值规律,坚持市场为导向,不断提高竞争意识--内因是事物变化发展的源泉;依靠科技进步,采用先进技术,改善经营管理,使企业的经济增长方式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内因是事物变化发展的源泉;提高劳动生产率、降低生产成本,提高产品质量和档次,提高经济效益--内因是事物变化发展的源泉。

注:

对汽车工业的认识范文3

论文摘要:本文综述新经济环境对汽车产业可能造成的影响和冲击。讨论汽车产业嫁接新旧经济的经验,研究探索中国汽车产业进人新经济时代的生存和发展策略。

1新经济是21世纪的主导经济

新一轮世界产业革命浪潮正在悄然迫近。人类社会在经历了采集经济、农业经济和工业经济之后,世界经济已面临一种以全球化、信息化、网络化和知识驱动为基本特征的社会经济形态—新经济(LIVewEconom3)。新经济是相对传统经济而言的新概念。新经济作为21世纪的主导经济,主要表现为持续的高经济增长、高就业和低通货膨胀的“两高一低”特征二新经济将对典型的传统产业—汽车业造成自上而下的大变革。这场变革可能会改变汽车产业的根本性质,诱发汽车产业在组织构造、产业界限、供应链结构、生产模式、产品寿命、市场格局、竞争方式、交易速度和金融制度等方面深层次的革命。新经济崛起将对全球汽车产业的生存和发展带来了危机和风险。

2对汽车产业的影响和冲击

新经济对传统汽车产业造成的影响和冲击十分明显。例如,新经济发源地美国近年来汽车产业产值占GDP比重己逐步下降,经济增长中有27%归功于高新技术产业,而传统支柱产业—汽车业的份额仅占4%左右;;1998年美国三大汽车公司的市盈率平均仅为9,而微软公司却高达52。另外,三大汽车公司的市场资本总值还及不上微软公司。新经济对汽车产业造成的影响和冲击还具体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1)新经济带来了汽车产业新的经济运行模型,更引发了产业的制度创新。越来越多的事实证明,汽车工业生产力发展并没有或并不完全依赖科技进步,企业的制度创新将更重于技术创新。随着发展中国家汽车企业引进先进技术和设备低效使用的例子增多,人们认识到,机制和制度层面的问题将成为制约汽车产业发展的重要瓶颈;

(2)网络经济对传统汽车产业的冲击是多方面和颠覆性的。例如电子商务以极具侵略性的销售模式,瓦解了汽车传统销售的业务组合,改变用户传统的购车经验,动摇传统用户的忠诚度,改变传统汽车市场的固有格局,从而使汽车企业不得不重新构建新的流通体系,制订新的经营战略;

(3)在新经济时代,全球竞争加剧导致汽车产业知识一技术一产品更新周期的缩短,人们将网络年(3个月)”来描述汽车电子技术的发展速度。虚拟电子空间产生的“虚拟现实技术”和“动态联盟”为加快汽车产品创新和开发速度提供了可能。例如,在1991)年轿车由构思到生产出厂要花费6年时间,而现在已缩短为不到2年。

(4)全球汽车供应链及其管理正由“纵向一体化”趋向“横向一体化”。根据新经济时代供应链管理需要,汽车产业将借助信息技术,建立供应链管理运行的支待系统和平台,重新设计组织结构及业务流程,组合资源要素,实现利润最大化;

(5)工业经济时代的效率标准是劳动生产率,而新经济时代讲究的是知识生产率。随着知识对汽车产业增长的贡献度越来越大,汽车产业的附加值已逐渐偏重于研究开发和销售服务两头,呈现“哑铃型”态势(见图1)。例如,50年代一辆汽车成本的85%以上是支付给从事常规生产的工人和零部件及原料供应商,到90年代末,这两部分成本的份额不到60%余部分支付给了设计人员、工程师、规划人员、策略家、金融专家、经营人员、律师、广告商和销售商等一批善于识别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创新者;另外,美日欧发达国家的汽车工业逐渐趋向“空心化”,即将生产企业迁移国外。而这种“空心化”反而使企业竞争力增强;

(6)与工业时代不同的是,新经济时代的市场需求表现为个性化和多样化,汽车生产方式趋向“多品种变批量”的敏捷化柔性化生产。而大批量重复性生产变得不合时宜。如通用汽车公司曾投资30---40a亿美元,建立仅需15管理的高度自动化的未来工厂,但后来因市场原因无法获得预期的效益而只得关闭。事实将证明,在新经济时代,仅仅依靠投资和提高生产规模不能解决企业竟争力问题;

(7)魔”成为新经济时代企业竞争模式,竞争合作关系将取代传统汽车工业的单纯竞争关系。汽车工业全球战略联盟的案例层出不穷。例如,美国三大汽车厂商合资成立了电子商务网站.并号称要将这个网站对全世界所有汽车制造厂商和零部件供应商开放,成为世界上最大的虚拟采购市场,从而创造“上午合作,以便下午竞争”的奇迹。

总之,过去100车改变了世界,未来将进人世界改变汽车的新经济时代。在新经济时代,汽车工业、汽车产品和汽车企业的概念将发生根本性变化。现在,汽车是装有计算机的轮子,在新经济时代的未来.汽车将是具有轮子的计算机。预计到2014高度成熟的汽车产品将转变为建立在新型轻质材料、新能源和新型混合动力基础上的消费类电子产品,汽车产业也将改造成为高新技术产业。

3汽车产业嫁接新旧经济的经验

24世纪初,汽车的规模生产使美国和西方发达国家进人了以汽车工业为支柱产业之一的工业化时代。然而,近年来新经济正成为美国等国家经济长盛不衰的支住力量,汽车工业作为典型的传统经济产业出路何在,汽车产业如何嫁接新旧经济体系,成为汽车界的重大研究课题。美国和其它发达国家汽车工业界通过研究探索,对此作出了成功的努力。

(1)面对日本汽车工业的竞争,美国汽车产业不是在世界市场的价格竞争中坐等淘汰,而是由政府引导,组成以企业为主体的“PNGV”国家创新系统,向传统汽车注人高新技术,从而争回世界汽车第一生产大国的地位。在新经济时代,由于信息革命涉及新旧产业众多领域,因此.政府对推动汽车产业高科技化的作用日显突出;

(2)美国及发达国家现代轿车上的电装部件价值占整车比重已超过所有钢材费用的份额,平均达到30%(其中电子装备价值达220)。通过汽车电子的大量应用(见图?),新经济成分已成功地与传统经济实现了对接;

(3)产业界限模糊、产业相互结合是新经济时代的趋势之一。汽车产业与信息产业具有互动互促的关系(见图3)4美国汽车产业为信息产业提供巨大的应用市场,信息产业通过推进汽车产业信息化进程,为汽车产业实现辅助作业、重组作业、技术创新和产品增值的可能,从而提高了美国汽车产业的竞争力。

4中国汽车产业争取“生存权”的策略

近100年来,发达国家汽车企业的竞争焦点经历了规模经济一成本价格一质量性能一品种多样化等竞争历程,目前又进人了高新技术的更高层次竞争。由于新经济时代的来临和加人从飞的临近,中国汽车工业将迅速与世界汽车产业全面接轨。在新形势下,中国汽车工业不但要补市场经济的课程,还将要承受新经济竞争环境的考验。因此根据中国经济发展所处阶段的定位和对21世纪发展的预测,必须考虑争取新经济时代中国汽车产业“生存权”策略。

4.1面上实行“井行”发展策略

目前汽车产业面临的问题是当规模经济这一课尚未补完,劳动力价格优势又在逐步消失,产品质量仍是困扰企业的顽症,再遇上产品换代加快的市场竞争压力。在竞争环境下,中国汽车工业不可能亦步亦趋,串联式走完传统汽车产业的发展历程,必须充分利用信息技术,按照“并行工程”思想解决以上一系列问题;

4.2点上实行“跨越式”发展策略

当前世界汽车产业正面临新技术革命和新一轮产业调整的发展契机,新经济时代创造了汽车工业在全球范围内重新洗牌的机会。因此无论是发达国家汽车企业还是发展中国家汽车企业可能将打破传统工业的“坛坛罐罐”,重新处于新的起跑线上。我们必须发挥利用发展中国家“后发效应”,及早对“新一代汽车电子装备”、“汽车新材料”、“新能源汽车燃料电池、复合动力及氢能源汽车)”、“电子商务”、“虚拟现实(VR)技术”、“智能交通汽车系统(邢)”和“超级汽车”等未来技术进行跟踪、研究和探索,以便选择重点,制定对策,并寻找契机,适时投人,以实现新经济时代汽车工业“跨越式”发展;

4.3推行“企业为主与政府引导相结合”策略

“创新”是新经济的灵魂。根据国外汽车工业的经验,创新的主体是企业,汽车公司应成为技术创新的需求者、开发应用者和主要投资者。政府也扮演十分重要的角色。在当前我国汽车企业技术创新能力薄弱的情况下,政府应发挥“助推器”作用,牵头建立“国家汽车创新系统”,组织官产学研,对汽车工业“竞争前基础技术”进行联合攻关,以增强中国汽车工业整体竟争力;

对汽车工业的认识范文4

关键词:汽车工业 创新

随着我国加入WTO,给整个汽车工业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汽车产业的大发展,给其营销也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各大汽车厂商为了维护其企业的品牌和利益,对汽车经销企业提出更高的要求。在竞争日趋激烈的形势下,汽车工业在营销理念、模式、管理各方面需要不断创新,才能巩固企业在市场中的地位,发挥其应有的作用。本文将主要论述中国汽车工业营销模式的创新。

我国汽车工业营销模式创新的必然性

企业客观环境的变化

随着国内经济发展的提速,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汽车消费已成为国民消费的主要支柱之一。因为国内外资本、国外各大汽车集团大举抢滩国内市场。现在中国已成为世界第六大汽车生产国,第四大汽车消费国。国外汽车各大巨头纷纷寻找国内合作投资机会。中国汽车业正处于“春秋战国”时期,群雄逐鹿、鹿死谁手的精彩演义正在进行。它给汽车物流企业的营销模式、理念、交易方式带来了深刻的变化。汽车经销商的生存与发展与汽车生产厂的命运密不可分,物流企业重新洗牌和布局在所难免,厂商对物流企业的要求进一步提高,营销企业的服务内容进一步拓展。

微观环境的变化

随着国内汽车市场的地位由弱到强,汽车市场已经出现了非常大的变化:汽车市场由封闭走向开放;汽车市场由卖方转到买方;汽车产品由贫乏变得丰富;汽车价格降速加快,与国际市场接轨;汽车消费方式从利用储蓄购车转到利用贷款买车;汽车市场发展由慢到快;汽车车型从以商务车为主转为以代步用车(经济型轿车和微型车)为主;市场主体由进口变为国产;消费主体由团体变化为私人。汽车产品的升级换代速度加快(厂家平均每年产出2-3款新车型),客户的选择余地加大,厂家之间,经销商之间的竞争加剧,经销商的盈利空间压缩。因此按照传统的、单一的以产品为主的营销模式,物流企业的生存和发展将受到严重制约。

营销创新成为我国汽车工业的必然选择

在长期市场环境中,绝大多数企业都形成了一套自己的产品推销模式,尽管这种传统的营销观念为企业创造过辉煌的业绩,但是它难以适应今天的市场。由于市场竞争与变化,客户需求不断提高,这种营销模式受到了极大的挑战,主要表现在:

理念的错误。推销观念假定被哄骗购买了某产品的客户会喜欢使用该产品;或即使他们不喜欢该产品,他们也可能忘记自己的失望,以后还会再次购买。

方法的缺撼。推销观念采用“由内向外的工作方法,它从企业出发,就企业现有的产品大力进行推销和促销,实现企业的盈利。它强调的是征服客户,即取得短期的销售量,而非关注购买者是谁以及为什么购买。

短暂的客户关系。由于与客户的关系主要保持在买卖期间,此外企业也无需经营客户在买卖之后的利益,因此企业与客户的关系是不可持续的,当然也谈不上业务的可持续性。

恶劣的市场效果。大多数市场研究表明,一般客户会告诉其他三个人有关其愉快的购物体验,而客户会将他糟糕的购物体验告诉其他十个人。

我国汽车工业营销创新的主体

营销观念的创新

营销大师科特勒认为,企业目标的实现有赖于对目标市场的需求和欲望的正确判断,并能以比竞争者更加有效的方式去满足消费者的要求。市场营销的观念改变了传统的推销观念“从内向外”的视角,而采用“从外向内”的视角。它从明确的市场出发,以客户的需求为中心,协调所有影响客户的营销活动,并通过建立基于客户价值和长期客户关系来取得利润。换句话说,企业在市场营销观念指导下,提供客户所需要的服务,通过满足客户的需要而获利。

营销模式的创新

营销模式的战略思想是:以人为本,注重社会、企业、消费者三者利益的有机结合。企业将自己和客户作为利益的共同体,通过高效有序的管理方法和先进的信息技术,识别、吸引、获得、留住和发展有价值的客户,与其保持终身的互动关系,了解并有计划地满足其需求,最终实现企业与客户双赢。具体地说,汽车流通企业应通过有序的管理和信息技术建立功能齐全的“四位一体”(“4S”:整车销售、售后服务、零部件供应、信息反馈)的营销管理模式。

这种通过提供舒适的购车环境,专业健全的售前、售中、售后全程式产品终身服务,真正实现了“以消费者为本”的市场营销理念。新型的“4S”汽车专卖店,通过其服务的延伸:整车售前服务,提供汽车产品的技术性能、价格咨询、整车销售的“一条龙”服务(上牌、缴费、保险、汽车的装饰等);售后的回访、车辆保养、零部件供应、车辆维修、24小时车辆救援服务;汽车更新服务(处理老年、更换新车的服务),最大限度地满足了客户的需求,也拓展了企业的盈利空间。

建立新的营销服务体系。为了适应新的营销模式,必须建立新的营销服务体系。以客户为中心,市场为导向。客户需要就是我们的选择,市场发展趋势就是我们的目标。

规模化、规范化、专业化。通过一定规模连锁店的经营,降低成本,扩大销售;加强对员工的培训,规范接待、售前、售中、售后全过程服务的程序和员工的行为以及业务的协调和应急机制。

完善客户和业务信息系统,建立汽车电子商务。通过调查、收集、统计、汇总客户和业务资料,分析客户群、客户的分布、乏味户的需求,指导业务的发展,确定营销公关的目标。

完善的人力资源培训和激励机制。通过定期、专项的培训计划,向员工灌输营销理念,转变工作作风,勤奋工作,培训良好的学习时尚,提高业务技术水平,并明确激励机制,达成以目标为导向(业绩、客户满意度、平均生产力等),以金钱、荣誉、参与感激励个人和团队,金钱激励又以单车提成和效益提成结合,调动员工的积极性和责任心,维护企业和品牌的形象,连接营销服务体系各个环节。

营销组织创新

市场营销组织是指企业内部涉及市场营销活动的各个职位及其结构。营销组织创新是营销创新的保证。企业应结合自身的条件和特点,及时灵活地调整相应的战略和策略,动态地设计相应的营销组织结构形式,进行营销组织的再造,提高企业的市场竞争力。

减少管理层次。在新的营销战略模式上,需要充分利用基层员工的知识和智慧。营销组织的设计要适合这一变化特点,向扁平化发展,减少中间管理层次,向员工进一步分权。营销决策者必要时可直接授权或指挥一线营销人员,采取有效措施,把握市场主动权。这样可以使企业对市场做出快速反应。同时,还能解决企业内部因营销管理层次过多而产生的、效率低下等弊端。

组建多项目的营销管理团队。企业根据特定的营销问题和任务从营销组织或其他职能部门抽调具有相应专业技能的人,组织临时性的“营销专业团队”,接受营销决策层授权,全权负责特定项目,起到成员共同攻关,解决问题。在使命完成后,团队即告解散。

营销沟通创新。企业各业务部门间经常进行信息的交流和沟通,交换意见,有助于彼此,缩小认识分歧,化解种种不协调。营销组织主动发挥营销沟通职能,通过营销组织的设计,创新信息交流方式,建立信息沟通的主要渠道,促进信息的横向流动,消除部门之间的营销不协调。

我国汽车工业营销模式创新前景

笔者认为,未来中国汽车工业营销模式将有如下特点。

市场营销主体:在大批量生产的车型中,以生产制造企业为核心的营销体系将成为销售组织的主体。经销企业服从和实施制造企业的总体市场战略。

战略伙伴关系:制造企业寻找唇齿相依、荣辱与共的战略伙伴,大多数经销单位将分别与大型汽车企业集团结成长远、牢固关系的战略伙伴。

区域集团组织:在一定的地理范围和用户密度条件下,销售商将形成区域性集团,每个集团中建有仓储、维修、配件,形成多种功能。以区域集团为基础,形成全国性经销集团。

市场补充体系:小型独立销售单位和一些汽车修理作为销售补充,为其他企业和部分关系用户提供服务。

新兴销售方式:百货店销售方式,作为一个区域集团的延伸和摊点存在。而电子商务首先将与传统方式结合它的后期影响,目前尚无法估量。

在中国谈汽车营销模式的走向,必须立足现实的国情,未来的汽车市场只能是土洋结合、多元化的、有区域特色的、符合消费者不同层次需求的多种模式长期并存。

同志指出:“一个没有创新能力的民族难以屹立于世界先进民族之林”,那么对于汽车销售企业而言,没有创新能力的企业,也就难于永远立于不败之地。在国内市场处于“春秋战国”时期,只有不断改革创新,改变陈旧的经营观念,推行新的市场营销理念;以客户为中心,以服务为根本,顺应市场大趋势,与国际先进的汽车营销模式、体系接轨,企业才能重获生机,蒸蒸日上,取得更大发展,树立企业的民族品牌。市场营销创新是汽车工业发展的必然选择。

总体而言,世界在迅速地前进、变革,我们的思想认识也在实践中不断地提高,在不可逆转的经济大潮中,每个制造企业都要不断确立和调整营销战略,选择符合市场规模的营销模式,每个经销企业更要把握好时机,选择自己的命运。目前,中国营销企业一个最大特点是:数量众多,组织分散,状态混乱。但是,就中国汽车工业而言,现有经销单位在资金、资产、人才、知识、技术资源、用户关系等多方面,形成了一个巨大的资产,利用好这部分资产,是国家的幸事,也是汽车工业的幸事,更是制造企业抢滩市场的捷径。许多企业已经成为外国厂商看好的伙伴。

在新世纪来临之际,中国汽车工业无疑会有一个较大的发展,而对国际汽车集团竞争的压力,中国汽车企业面临着全新的危机,既是危险,又是机会。每一个企业都需要迎接挑战,抓住机会,确定自己的地位,寻求自身的发展。

参考资料:

1.康荣平,大型跨国公司战略新趋势,经济科学出版社,2001

2.邵海忠,WTO与汽车营销,湖北人民出版社,2001

3.北京亚运村汽车交易市场,在全球经济一体化条件下汽车营销模式的比较和分析,中国汽车维修市场,2001

4.秦远建,从系统的角度分析中国汽车工业的发展,汽车工业研究,2001

对汽车工业的认识范文5

1

电子商务在汽车工业中应用的机会与困难分析

1.1

机会分析

电子商务是指人们利用电子手段所进行的商业、贸易等商务活动,是商务活动的电子化、网络化和自动化。它不仅指互联网上的交易,而且指所有利用电子信息技术来解决问题、降低成本、增加价值和创造商机的商务活动。传统的汽车工业存在诸多问题,这给电子商务带来了巨大的发展空间。首先,通过开展电子商务可以降低企业的常规营运费用,这是由于:①电子商务节省邮寄和打印的费用;②顾客自助式销售减少服务费用;③协作降低了旅行和交流的费用。其次,通过实施企业内部信息平台建设可以大大提高企业内部信息资源共享利用率,从而提高决策效率和R&D能力,缩短产品开发周期,增强企业的凝聚力。最后,通过开展电子商务活动可以迅速缩短企业的供应链,改善供应关系,这将大量节省耗费在中间商的交易费用,降低交易成本。通过顾客“拉动”式的供应链,可以使企业更及时、更全面地掌握顾客的需求,根据顾客的定制进行生产,这样不但可以为顾客提供及时的个性化的服务,从而大大提高顾客的满意度,还可以减少库存甚至实现零库存,降低库存成本。同时,零部件供应商可以通过网络了解到汽车生产商的零部件需存情况,及时准确地供货。据福特公司统计,通过网络采购,每笔交易的费用已从原来的150美元下降到15美元,只占原来交易费用的10%,因此网上采购节省的交易费用相当可观。

可以看出,网络经济对传统的汽车工业冲击最大的是网络营销部分。在电子商务活动中的电子网络系统在满足顾客需求与欲望、降低商业成本、减少交易环节、便利沟通方面有着传统营销渠道无可比拟的优势。

1.2

困难分析

尽管网络经济具有改造传统汽车工业的巨大潜力,电子商务具有传统营销渠道无可比拟的优势,然而由于旧体制的根深蒂固,所以用网络经济改造传统汽车产业的道路不可能一帆风顺。其困难主要来自以下几方面:其一是汽车工业传统的组织运作方式与电子商务的组织不兼容。前者运作速度慢,而后者追求的是速度,战略调整快,反应敏捷。其二是传统的汽车公司业务周期是以年为单位,业务流程按部就班;电子商务是分秒必争,以小时、日、周为时间计算单位,其业务周期为1—3个月,循环递进,在业务流程设计上采取并行的业务模式,以便争取速度上的领先。因此传统的汽车营销方式与电子商务要建立全新的互动式业务模式,即速度优先的循环战略。其三互联网所倚重的企业文化与传统企业文化有很大的不同。前者具备更多的激励创新和快速反应特性,遵循速度优先的原则,运营更加灵活。除此之外,进入电子商务的企业面临的挑战还来自货物的及时配送和服务质量问题,如果配送和服务跟不上,电子商务的效果会大打折扣。网上直销模式将夺去部分汽车经销商们的饭碗,这势必会遭到他们强烈的反对和阻挠,客户定制生产模式也将与传统的大批量生产模式发生激烈的冲突。

1.3

趋势分析

通过对电子商务在汽车工业中应用的机会和困难分析可以看出,用电子商务改造和提升传统的汽车产业势在必行。电子商务代表了先进生产力的发展方向,与传统汽车产业组织和运作模式相比具有无可比拟的优势,凭借传统资源优势,依托电子网络技术,整合、改造自身的业务与管理,是传统汽车工业走向网络经济的必由之路。目前,世界汽车工业巨头们正在为实施网络工程而努力,2000年5月,福特、通用、戴姆勒—克莱斯勒三大汽车公司宣布联合建立一个电子商务市场,实现通过网络来进行零部件的采购,如今三大汽车公司将通过Covisint网站同他们的5万家供应商联网,雷诺、日产公司也称将加入这个网站。有资料表明,通过全面实施电子商务活动,每辆车可以节省大约14%的生产总成本,福特公司每年因此能节省80亿美元的采购费用,并从人头开支、办公纸张费用以及其它高效的交易中节省将近10亿美元的费用。现在经销商们不得不开始接受互联网,据统计,美国22600家汽车经销商中的65%已经设立了一名专职的互联网销售人员,61%设立了自己的网站,40%参与到了在线购买服务。据业内人士分析,美国的网上汽车销售额将从2000年的4亿美元增加到2004年的166亿美元。所有这一切表明:网络化将是汽车工业的又一次革命。本就落后的中国汽车工业要及时清醒地认识到网络革命的到来,积极投身到网络革命的浪潮中去。

2

用电子商务改造中国汽车工业的初步探讨

随着我国加入WTO和汽车产品关锐的逐步下调,汽车市场的开放性和竞争性越来越强。提高整个汽车产业的生产效率,降低原材料的采购成本及产品生产、销售成本就成为当务之急。而要提高汽车产业的效率,电子商务则是必由之路。

2.1

我国汽车行业电子商务的现状

我国汽车行业的电子商务应用已逐步展开,但现状不容乐观。目前,进行汽车信息的网站有30家,网站建设水平参差不齐,较好的厂商网站在利用互联网进行信息的基础上开始尝试营销调研,而较差的网站只单设了一个内容简单的网页,用户甚至难以从中获取信息,大多数网站缺乏明确的设计思想和统一的界面风格,只是图形加文字的简单堆砌。网站主要内容包括公司简介、产品展示、销售和售后服务、供求信息5项。其中公司简介、产品展示的内容30家网站都有;含有销售内容的有19家,含有售后服务内容的有17家;而含有供求信息内容的只有1家。与国外汽车厂商相比,我国整车生产厂商在产品介绍上只是信息的简单堆砌,而没有从用户的角度考虑如何突出产品的特点,缺乏说服力,且竞争意识不强,几乎没有一家网站将自己的产品与其它竞争产品做过性能价格比较。大多数网上订单只是简单的信息录入加上电子邮件,真正的需求还依赖于供求双方的网下会谈。在售后服务的栏目制作上,大多数整车厂商显得漫不经心。

不可否认,我国汽车工业的信息化总体应用水平还相当低,尤其是企业间的数据交换,企业集团内部位于不同地理位置上的分公司之间的信息交流,企业之间的数据确认等等。除了极少数企业应用了EDI系统,更多的则还是以传真加电话的方式进行联系和沟通,数据交换、商业合同等多以书面或其它介质为主,同时辅以E—mail。企业之间设计信息的传送更多的仍以最原始的图纸传送方式为主,配备CAD系统的企业则以数据磁带的方式进行传递,只有少量的信息借助互联网进行传送。资源共享率低、运作成本高和产品开发周期长的问题没能得到很好的解决。

2.2

用电子商务改造中国汽车产业的整体思路

建设国内汽车产业的电子商务系统,既要借鉴国外汽车行业的做法,还要结合中国汽车产业的国情。因此,中国汽车产业的网络化改造必须遵循三点:一是要实现电子商务的联合开发。目前,中国汽车企业数量众多,超过了美、日、欧企业数量的总和,但企业规模却很小(年产量仅相当于GM的1/6左右),企业自身缺乏全面开展电子商务的实力。通过联合开发,可以增强开发实力,实现资源、信息共享,降低开发成本,实现多赢战略。世界汽车工业巨头福特、通用、戴姆勒—克莱斯勒和雷诺—日产尚且联合开发电子商务,中国汽车工业就更有必要实行联合开发。另外,汽车制造企业与信息产业巨头结盟共同开拓电子商务也不失为一条好的路径。二是要实现电子商务与传统模式的结合。由于我国电子商务的发展与发达国家相比还存在较大差距,不可能迅速实现网上交易。因此,目前较为理想的操作模式应是电子商务与传统模式的有机结合。各企业要建立产品数据库、技术信息库以支持销售,方便各级客户查询;建立以品牌为龙头、网络为手段、产品为纽带、仓储和配送力量为支持,发展包括配件经销商、汽车修理厂、汽车养护中心在内的连锁体系。在开放式信息平台的支持下,更大范围地联合行业内的企业,借助各自资源共享市场,共同获益。三是要大力开展汽车电子商务的配套服务,如网上拍卖、网上租赁、二手车市场和网络金融服务等。网上拍卖是汽车销售的一种特殊形式和有效补充,著名的德尔福汽车系统到目前为止已经进行了100多次交易,交易金额超过10亿美元,节省开支1.4亿美元。网络金融服务可以为消费者提供购车信贷、保险等服务来鼓励消费,在这一点上丰田公司做得就比较好,丰田公司为购买者提供金融服务,让他们一朝选中丰田车,终生享受各种相关服务。二手车市场可以提高汽车的更新率,从而间接刺激了新车的消费。网上租赁为特殊消费者提供了便利,比如说那些身在异地的人和那些没钱购车却又急需用车的人等等。所有这些配套服务都直接或间接地刺激了汽车的消费。

2.3

电子商务开发的具体步骤

电子商务的发展应遵循这样四个阶段:④构建企业的网络基础设施;⑤办公自动化(OA);⑥建设企业核心的业务管理和应用系统;⑥建立针对企业经营的客户关系管理、供应连管理以及产品开发管理系统。

2.3.1

网络基础设施准备阶段

网络基础设施是企业搭建电子商务系统的基础,没有它电子商务一切无从谈起。

2.3.2

办公自动化阶段

有了网络基础设施,接下来就是要建设在此基础上的应用。最初的应用当然是办公自动化。通过办公自动化,一台电脑的资源可以被网络上其它电脑所共享,通过群件系统还可以进行群组的邮件处理,实现及时的上情下达和协调工作。当离开本地时,还可以实现移动办公。

2.3.3

建立企业核心业务管理和应用系统阶段

这是建设电子商务的很关键的阶段。在这个阶段中,一是企业向外企业信息,实现双相互动的外部网站;二是企业内部实施ERP(企业资源计划系统)。

外部主页既是企业对外进行品牌宣传、信息和产品的窗口,也是进行电子商务的必需工具。办事处、经销商或用户不仅可以从网站获取信息,同时也能通过网站向企业提供信息,从网上下订单,对订单进行跟踪,获取发货和信用信息等,大量的订单从网上传递,大大减少了订单错误和审核的时间、精力,提高了信息传递效率。

ERP基于完善的管理思想和工作流程之上,将企业内部原材料采购、生产计划、制造、订单处理与交付等环节有机地结合在一起,是企业对供货流程的管理更加科学、规范和高效,同时由于它能够对库存的数量、金额进行及时监控,对于领导决策以及财务核算都带来更高的效率,因此,它是企业实施电子商务最基础、最核心的支撑系统。这个资源计划系统是开展业务的基础平台,用户、办事处、经销商的订单在经过业务科审核后进入这个系统。当然库存数据也要输入本系统。输出结果是:一份生产计划,一份送车计划。其中购车订单确认结果将直接反馈到每一个订单办事处、经销商和用户,告诉对方能不能供货、供货的确切时间、地点和配送方式等信息,这些信息是系统根据预先制定的供货优先次序模型和一定的边界条件计算出来的。

2.3.4

电子商务直接增值阶段

如果把上述这些都还算作是电子商务的基础平台的话,那么真正的电子商务就是针对企业经营三个直接增值环节来设计的客户关系管理(CRM)、供应连管理(SCM)和产品研发管理(PLM)。

客户关系管理是通过构筑客户信息数据库建立企业与每一位用户之间的界面,用户的每一次访问都被记录下来,用以分析使用需求和访问习惯,以便于个性化地定制产品和制作网页;企业内部的人员对用户的拜访也被记录下来,用以了解用户的需求。客户的咨询服务只要拨同一个电话就会自动转接到相关人员那里,而且能够立即获取购车用户以前的服务和维修记录,便于向客户解答。

供应链管理是在ERP基础上通过构筑客户、经销商、办事处的互动系统来实现产品供应的通畅、合理、高效,既能满足供应,又不增大库存量而造成积压,保持供应的高弹性。比如经销商可以通过企业电子商务平台了解到当前各个产品的供货周期、订单的执行情况、资金状况,而企业可以及时了解经销商、办事处的库存情况、销售情况,通过分析做出新的市场决策,大大提高了决策的准确性和时效性,同时使有限的资源得到更加合理的调配,缩短整个供应链的运作周期,降低交易成本。

产品研发管理就是通过构筑产品信息数据库建立一个统一的产品研发系统平台。在这个平台上,所有参与设计的人员通过浏览器就可以共同完成某种产品的开发设计工作。系统可以根据不同需求及时提供个性化的技术信息咨询服务。不但企业员工之间,而且企业的最终用户和合作伙伴都可以跨越时空的限制,参与到该技术中心产品研发设计中来,使其产品一开始设计就能够真正体现用户要求。同时,产品的设计信息将直接进入企业的生产制造系统,与供应链自动连接起来,从而简化工作流程,大大缩短了新产品从创意到上市的时间。

参考文献

1

王立军,张云.迎接汽车工业的网络时代——福特与丰田汽车网络化经营研究.世界汽车,2001(6)

2

明目.英国的汽车零销业.世界汽车,2001(1)

对汽车工业的认识范文6

提示过剩强化政府预警职能

不久前,国家发改委产业协调司司长陈斌在中国汽车产业发展国际论坛上谈及汽车工业发展时指出,受市场需求的拉动,一些企业纷纷采取增加投资、扩大产能的措施,汽车产业出现了产能过剩的苗头。在国家采取扩大内需政策,倚重于以汽车产业推动工业增长以带动整体经济之际,上述讲话引起各界的普遍关注,不少人担心是否国家会对汽车工业采取调控性措施,还有一些人认为这一说法可能与现行的政策有冲突。

笔者在此查阅了陈斌的讲话,原意是说,鉴于目前汽车工业出现产能急剧扩大的苗头,如不加大调控和引导,未来几年汽车产能利用率将出现下滑态势,产能利用率有可能低于70%,出现产能过剩的局面。原中汽公司总经理陈祖涛也进一步表示,现在中国汽车行业确实已经出现了产能过剩的苗头。我以为,这一表达与现行政策并不矛盾。这是因为现行的国家扩大内需中针对汽车的政策主要是刺激消费,而目前的汽车厂家所纷纷采取的措施是扩大产能;由于汽车生产企业普遍存在扩大产能的势头,不免形成产能过剩的隐忧。

从生产角度来看,目前国内汽车的销售火爆,引起各类厂家扩大产能。根据统计资料,由于刺激政策的实施,1-8月汽车产销分别为825.07万辆和833.13万辆,比上年同期分别增长26.55%和29.18%,总体产销增速继续加快。根据各方推算的结果,我国今年汽车销售量有可能达到1200万辆,超过美国的1050万辆,成为名副其实的世界第一汽车消费大国。在汽车消费数量扩大,汽车企业利润增加的同时,汽车企业纷纷扩大生产规模。以微型车来说,华晨绵阳基地于去年年底投产,其中包括微车项目;2009年5月份,海马推出首款微车福仕达;5月25日,浙江吉奥萧山微车基地投产;力帆汽车首批微车产品将于10月下线;陕西重汽计划投资30亿元新建微车基地;北汽打造湖南株洲微车基地,预计2年后投产;奇瑞拟于河南建微车新基地;吉利也有发展微车的计划。与此同时,原有微车企业也在扩产。上汽通用五菱今年产能将扩张到90万辆;长安汽车在重庆投资25亿元建微车新基地,预计2012年总产能提升至100万辆。中汽协数据显示,2008年前,微车企业主要有上汽通用五菱、长安、东风、哈飞、昌河5家,2009年微车企业增至12家。值得注意的是,一些跨国公司最近也明确发出扩大产能的信号。大众汽车宣布,2009至2012年间,大众汽车在华投资计划将从20亿欧元增加到40亿欧元,投资范围包括研发新车型和以及扩建成都和南京的生产线。

在这种情况下,如果各类汽车生产企业普遍扩大产能,未来几年将存在产能过剩的问题。这是因为,中国汽车工业的此次供销热是在2000年以后出现的,更新换代的高峰期还没有到来,在刺激性政策推动市场热销的情况下,已有的供求缺口很快会得到弥补,新的需求群体还没有形成,汽车供销有可能出现“结构性断裂”,有能力购买汽车的消费者已经实现了购买愿望,没有能力消费汽车的人将在一定时期内不需要购买汽车。如果居民收入结构没有大幅度的提升,新增城市人口购买汽车的欲望并不强烈的话,未来生产能力闲置的趋势极有可能出现。与此同时,应该看到,目前扩大汽车消费的政策是在遭遇全球经济危机的情况下,中央政府需要寻求一个刺激经济的兴奋点,以扩大国内市场消费,带动整个经济增长。但中国刺激汽车消费的政策,绝不是要把中国变成像欧美那样的“轮子上的国家”,而是保持国民经济增长、民众福利增加与社会发展关系的协调。值得注意的是,汽车消费规模扩大,也会产生一定的负效应。汽车消费猛增,会对道路、汽油消费产生规模性的需求,加剧资源紧张的态势;汽车消费还会产生拥堵和废气排放等负外部性问题,不利于两型社会建设。一旦全球经济复苏,刺激汽车消费的政策可能会有调整,居民购买愿望也会随之降低。站在企业的决策层面看,企业不应该有不切实际的预期,以为中央刺激汽车消费的政策会长期维持下去。如果不对未来的市场变化与政策变化有超前性的认识,极有可能使整个行业出现产品的需求远远小于供给的格局。正是因为看到未来的隐忧所在,有关方面未雨绸缪地提醒业者,2010~2013年的汽车业规划产能将大大高于汽车市场需求,如不及时加以调控和引导,汽车业的产能利用率将迅速下滑至70%以下,出现产能过剩的局面。

应该说,汽车业产能的一定剩余,是市场经济体制下的正常现象,有利于形成良好的市场竞争格局,促进行业的健康发展。但若产能大量过剩,则是因为过度进入所致,也带来资源的不合理配置,会导致大量的投资沉淀和投资浪费、生产能力闲置、产业整体效率不高的结果。因而,从单个厂商角度来看,如果看好未来产业的成长空间,积极投资是无可非议的。但从中央政府的角度,对行业有可能出现的过剩现象有必要加以预警,通过披露行业信息的方式提醒投资者扩大规模需要谨慎或者新的投资者进入市场时应防范风险,也是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职能的应有之义。除非新的进人者在产品创新、技术创新等方面能够出奇制胜,否则应考虑回避投资风险,防止盲目进入。

新能源汽车发展需要规范和引导

汽车工业发展的一大亮点,就是新能源汽车正在成为全球关注的热点。至少在中美两个国家,新能源汽车已经成为政府推动汽车工业振兴的重头戏。根据2009年3月20日正式公布的《汽车产业振兴规划》的目标,到2011年,我国要“形成50万辆纯电动车、充电式混合动力和普通型混合动力等新能源汽车产能,新能源汽车销量占乘用车销售总量的5%左右”。在大洋彼岸,美国总统奥巴马2009年3月19日参观洛杉矶近郊波莫纳市的电动车测试中心时,强调要将技术从实验室转向消费者,并明确“2015年,要有100万辆充电混合动力汽车上路”。中美两大国不约而同地押宝于新能源汽车,显示新能源汽车必定会在未来的竞争中发挥重要作用。不过,发展新能源汽车对于中美两国的意义是略有差别的。在美国,推动新能源汽车发展主要是基于技术创新的需要,一旦新能源汽车在关键技术上取得重大突破,将会导致整个汽车业的革命,促进汽车的消费,以新的消费需求的扩大来推动经济增长。对于我国来说,发展新能源汽车主要是基于跨越传统能源供给的瓶颈约束,实现技术的跨

越式创新,使中国能够在新一轮技术竞争中处于领先地位,缩小中国与世界创新强国在新兴汽车产品方面的技术差距。据保守估计,到2030年若我国的电动车保有量占20%到30%,我国石油进口就有可能减少20%。因而,发展电动汽车有可能在较大幅度降低对国外石油依赖和温室气体排放的前提下,圆中国人的汽车梦。

目前,国内争议的一个重要问题是,新能源汽车的技术标准是否确立。新能源汽车与传统汽车的最大的区别应在于其驱动系统、传动系统和控制系统的不同。根据工信部文件,新能源汽车的核心体系包括整车控制技术、电机驱动系统技术、电池系统技术、动力耦合技术、发动机及变速箱控制技术等,而续驶里程、电池容量、充电模式以及充电站项目建设都是研发体系内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科技部的观点是:我国新能源汽车标准体系已经初步建立。根据发改委有关官员在9月5日的演讲,新能源汽车的评价标准和检测体系还不完善。从政策文件上看,汽车产业调整与振兴规划是由国家发改委等部门参与制定的,但行业管理职能应主要在工信部。6月25日,工业和信息化部正式了《新能源汽车生产企业及产品准入管理规则》,成为引导和规范新能源汽车的重要政策基础。而根据科技部有关官员的讲话,我国在政府政策、电动汽车关键零部件的材料资源、电动车核心技术、市场和成本优势方面具有四大优势。电动车的发展绝不会落后于世界上任何一个国家。由上述部门的表态可见,新能源汽车发展不仅涉及到技术标准确立和行业发展水平判断问题,也还涉及到部门之间管理权限划分、规范、协调和职能行使问题。

根据《汽车产业振兴规划》,今后三年在新增中央投资中安排100亿元作为技术进步、技术改造专项资金,发展新能源汽车及专用零部件。而据中国政府网2009年2月5日的消息,财政部、科技部决定,在北京、上海、重庆、长春等13个城市开展节能与新能源汽车示范推广试点工作,鼓励在公交、出租、公务、环卫和邮政等公共服务领域率先推广使用节能与新能源汽车。另一方面,业界的新能源汽车热已经出现。目前,国内汽车企业在混合动力、纯电动等技术方面出现突破,上汽、奇瑞、长安、比亚迪、福田等分别推出了混合动力和纯电动汽车。在发展氢能汽车方面,许多企业也开展了一些探索。

新能源汽车符合产业发展方向与我国国情,应该给予大力支持。但是目前也存在着一定的投资过热现象。从国家政策走向来看,需要协调政府相关部门之间的关系,及时出台新能源汽车的技术标准和相关配套政策;同时,应该加强政策引导,及时将市场的供求状况提供给各汽车厂商,鼓励企业进行技术创新,防止出现低水平过度竞争的现象。已有专家指出,在现有政策下,为获得国家财政补助资金,有的企业不是加紧研发积累自主知识产权,而是迫不急待地购买国外的电池关键部件和控制系统进行拼装,美其名曰系统集成。可见,国家需要对扶持性政策加以细化,坚决制止市场投机行为和政策投机行为,防范以往在传统汽车生产中低层次进口配件拼装模式在新能源汽车热中重演。

增强创新能力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关键

根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提供的有关数据,2009年1-6月,我国累计出口汽车160648辆,同比下降58.22%;7月,国内共出口汽车2.24万辆,比6月下降26.76%,比上年同期下降61.19%。出口汽车2.18万辆,比上月下降2.63%,比上年同期下降50.80%。但与此形成对照的是,全球汽车消费市场已经出现回暖趋势。数据显示,欧洲新车销售在连续14个月下滑后,7月和8月分别上升了2.8%和3%,德国在这两个月中增加了29.5和28.4%。这显示,汽车产销旺盛的格局只是在国内刺激性政策的激励下形成的,汽车工业的相对繁荣并没有带来汽车国际竞争力的提高。甚至也不排除这样的状况,一些生产厂家把原来面向国际市场的生产能力转向国内市场。

实际上,综合各方面的信息,中国汽车工业虽然已经有了很大发展,但是还缺乏国际竞争力。根据有关调查,俄罗斯是中国汽车出口的重要市场。不过,在俄罗斯市场上,中国汽车在品牌认知度、认证、市场进入、销售、市场推广、质保等诸多方面,都与欧洲汽车存在较大的差距。因而,不能因为国家实行鼓励消费的政策,就放弃了提升创新能力的努力。尤其是,目前国内汽车生产厂家离真正的自主品牌车型还很遥远,既缺乏核心技术,也缺乏自主知识产权。这导致汽车工业的竞争力不强,汽车不能像轻纺工业品那样大规模地进军国际市场,汽车在国际市场上的影响力与中国制造业大国的地位很不适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