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基础医学概论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现代基础医学概论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现代基础医学概论

现代基础医学概论范文1

【关键词】网络教学综合平台;医学概论;建设

自2010年《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中明确提出“强化信息技术应用,提高教师应用信息技术水平”“鼓励学生利用信息手段主动学习、自主学习,增强运用信息技术分析解决问题能力”以来,我国众多医学院校都推进了网络基础设施建设的力度,深入开展网络教学以提高我国医学教育的水平[1-4]。我校根据招收的各个非医学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针对这些专业学生专门开设了医学综合课程,以便这些学生能够掌握一定的医学相关知识,为他们以后能在医学院校、卫生行政机关、防疫机构、医院、司法机关等部门从事管理、教学或者研究工作等打下基础。为此,于2009年成立了医学概论教研室。教研室成立之初,承担的是《基础医学概论》课程的教学工作,而《临床医学概论》课程的内容由附属医院的临床医生来负责教授。至2013年,这两门课程合并为一门课程,即现在我们教授的《医学概论》。本教研室自成立以来,积极响应学校的大力开展网络教学综合平台建设的政策,先后在我校教务系统网站上对《基础医学概论》和《医学概论》两门课程进行了构建,并不断的优化和完善。目前,在我校教务系统网站的网络教学综合平台上既有《基础医学概论》,也有《医学概论》,现主要以《医学概论》为例讲述本教研室课程网络教学综合平台建设情况。

我校使用的THEOL网络教学综合平台具体到每门课程,主要包括了课程管理、教学资源和教学活动三大版块。

一、课程管理

该部分包括了课程介绍、教学大纲、教学日历、教师信息和课程通知几个方面。

在课程介绍一栏中,我们根据不同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归纳总结出了较统一的主要教学目标和主要教学内容,再加上课程类型、学时和学分、教学方式以及教材和参考书目等,让学生在一接触这门课程的时候能够对《医学概论》有一个初步的大致的了解,做到心中有数。

同时,我们针对市场营销、劳动与社会保障、法学、公共事业管理、统计学、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英语及卫生信息化等每一个非医学专业都制定了相应的符合其专业特点的教学大纲。鉴于我们医学概论课程除了有144学时的理论授课以外,还有60学时的实验课,我们又把教学大纲分为了《医学概论》教学大纲和《医学概论》实验教学大纲。通过从网站上浏览《医学概论》教学大纲,可以使同学们掌握即将要学习到的课程内容的具体到每一个章节的重点和难点,知道哪些知识点是需要记忆的,哪些是需要理解的,这些知识又可以应用到哪些方面。而《医学概论》实验教学大纲则把每一次实验课的内容和目的要求进行了明确的概括,以帮助同学们更好的进行操作实践。

另外,在教学日历一栏中,我们把整个学期的授课安排(理论课和实验课都包括)、每一章节所用学时和授课教师等一一列出,使学生轻松掌握《医学概论》课程一个学期的授课进度,并据此安排好自己的学习计划。我们每位授课教师都在教师信息一栏里认真填写了个人教学和科研情况等,方便学生有针对性地选择教师答疑或讨论科研问题。而和课程教学有关的一些通知我们都在课程通知一栏中,使学生能及时获知理论授课教室及实验室地点和时间等教学信息。

二、教学资源

《医学概论》课程是把医学相关基础课程及临床课程中的核心知识进行了融合和精简优化后,分运动系统、循环系统、内分泌系统、免疫系统、消化系统、呼吸系统、泌尿系统、生殖系统及神经系统等人体的九大系统进行讲授的,授课时也是分教师分系统的,所以在建设教学资源这部分版块时,我们是把每位授课教师负责的那部分的所有多媒体课件和教案收集在一起,按《医学概论》教材上的章节顺序一一上传至网络教学综合平台上,同学们可以很方便的浏览和下载,帮助学生预习或复习课堂讲授的内容。同时,我们还根据每章节的讲授重点和难点,有选择的录制了部分授课视频上传至教学资源版块,使学生可以在课堂授课时间之外方便的听取教师在课堂上的讲授,尤其是课堂上有没听懂的部分,借助网络可以反复的听讲,增强学生对重点难点知识的理解程度。

另外,在网络教学综合平台上还有课程共享联盟和资源中心,这些共享的网络资源开拓了学生的视野,扩大了学生的知识面,给同学们的自学带来了很大的便利。

三、教学活动

这一版块包括了答疑讨论、课程作业、试题试卷库、在线测试、课程问卷和个人资源等环节。

答疑讨论一栏是采用BBS(Bulletin Board System,电子布告栏系统)的模式,学生可以把学习《医学概论》课程中不理解的问题采用留言的形式进行提交,然后教师再就此问题进行解答。这一栏目的建设是一个长期的、而且必须是持续的过程,需要授课教师付出极大的心血,但它是解决学生学习中遇到困难、加强师生互动的一种很有效的方式,所以必须坚持。在课程作业一栏里,我们跟随着课堂授课内容精心设计了一些课后思考题,以此引导学生查找资料、相互讨论,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科研思维。同时,我们不断地完善试题试卷库里的试题(与期末考试试卷题型一致,包括单项选择题、名词解释和简答题)及在线测试里面的测试题,以方便学生巩固课堂学过的知识,检验自己的学习成果。为进一步了解《医学概论》课程的教学效果,我们在课程问卷栏目中设计了调查问卷表,通过学生的回答,了解学生真实的学习需求,帮助我们提高教学水平。此外,我们在个人资源一栏中上传了与《医学概论》相关的多部电子版教材和一些网络资源,使学生能够获取《医学概论》教材以外的一些相关医学知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建设网络教学综合平台的过程中,我们教师也收获颇多。一方面促进了教研室老师们相互之间的交流、沟通与协作,并且在相互交流中拓宽了视野,激发了教学灵感,提升了教学水平[5];另一方面还促进了师生之间的互动,使授课老师能更好的了解学生的学习诉求和学习状况,并据此调整教学思路和方法,使教学效果得到了提高[6]。但在建设网络教学综合平台的过程中我们同样也认识到了一些不足之处,需要我们进一步的进行完善,从而为提高我校的医学教育水平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 蔡建平,黄素芬.Blackboard平台应用初探[J].计算机教育.2007,(5):59-60.

[2] 梁昌镛.利用网络平台提高生物化学教学效果的探索[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3,(23):144,146.

[3] 邵毅平.关于“天空教室”网络教学平台的建设研究[J].科技信息.2011,(35): 422-423.

[4] 耿学慧,丁穗娟.广西医科大学网络教学平台建设研究[J].企业科技与发展.2013,(12):180-182.

现代基础医学概论范文2

【关键词】建构主义;教学模式;临床课程

我校在非医专业――英语和法学开设必修课程《临床医学概论》,因为这两个专业的学生毕业后既不进入临床,又不考行医执照,所以对《临床医学概论》课非常应付。如何让非医专业的学生喜欢《临床医学概论》课,并且能真正学到一些临床知识,为今后工作中可能遇到的问题做一些全面的准备,是研究《临床医学概论》课程教学模式中首先要解决的问题。

1.建构主义对学习的认识

建构主义认为:世界是客观存在的,但对世界的理解和赋予的意义是个人主观决定的。人类是以自己的经验为基础来构建、解释现实。每个人的个人世界是用他自己的头脑创建的。由于我们的个人经验以及对经验的解释不同,所以我们对外部世界的理解也各不相同。建构主义认为学习是建构内在心理表征的过程,学习者并不是把知识从外界搬到记忆中,而是以原有的经验为基础通过与外界的互动来获取、建构新知识。[1]所以,基于建构主义的教学模式强调学生是认知活动的主体,是知识的主动建构者。

2.基于建构主义的学习者特征、学习内容特征的分析及教学目标的确定

设计建构主义教学模式要把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为了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就必须充分了解所教学生的特征,并进行有针对性的设计――设计适合学生能力与知识水平的学习问题,提供适合的帮助和指导。非医专业的学生在学习《临床医学概论》前已经学习了中医基础理论、中医诊断学、中药学、方剂学等中医基础课程,已经有一定的中医临床基础理论知识,对中医已经有了较全面的把握。

建构主义强调学习要解决真实环境下的问题,在完成真实任务中达到学习的目的,但真实的任务是否会涵盖教学目标所定义的知识体系,这就需要教师认真分析学习内容。其中陈述性知识可通过提供学习资源的方式获得;而策略性的知识,则可通过完成任务的过程自主学习获得。《临床医学概论》是在学完中医基础课程后开设的一门临床课,学生对疾病已经有一定的了解。而且《临床医学概论》课与生活联系非常紧密,在教学设计时,教师可将学生身边的具体病例设计成“任务”,并提供参考书目,让学生自己去探索疾病,最终达到掌握临床基本知识的教学目的。

非医专业的学生在他们的第四学年已经具备了由浅入深、由表及里学习中医临床课的能力。所以,《临床医学概论》课程的教学目标可设定为让学生对临床疾病有更全面的了解和掌握。

3.在真实的学习情景下设计真实的学习任务

学习情景指为学生提供一个完整、真实的问题背景,以此为支撑开展教学。[2]如在《临床医学概论》课程教学中可以常见病、多发病为学习情景,在此问题背景下设计“任务”。

“设计学习任务“是建构《临床医学概论》教学模式的核心,它为学生提供了明确的学习目标。其他辅助设计是为了使任务更加明确具体、使学生解决问题成为可能,最终使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达到教学目标的要求。《临床医学概论》课程的教学可以在第一节课对学生做摸底调查,看学生对哪些常见病感兴趣,将学生感兴趣的病种设计成“任务”,以使学生学有所得。例如可以将常见病痔疮设计成“任务”。

4.提供学习资源

学习资源是指与解决问题有关的各种信息资源,包括文字和影像[3],丰富的学习资源是建构主义学习必不可少的一个条件。如为了让学生了解痔疮,可提供参考书目:荣文舟主编的现代中医肛肠病学、李开泰等编著的中医治疗经验选集――痔疮、王治宽主编的中医临床诊治自学入门、史仁杰主编的痔疮手术、王德昭主编的痔疮、岩垂纯一主编的远离痔疮、沈龙生编著的痔疮防治等书,让学生到图书馆或网上去查阅、参考。

5.教师的管理与帮助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始终处于组织者、指导者、帮助者、促进者的地位。教师可组织学生讨论在完成任务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探讨解决的方法,总结完成任务过程中的经验。

同时,在思路上启发学生,看一看其他同学是如何完成该任务的,在方法上和自己有什么不同。集思广益,开拓思路,鼓励创新,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让学生终身受益。

6.总结与强化练习

教师的总结在教学过程中必不可少,其主要任务是查漏补缺。但总结时不能太细,应为知识体系的串讲,应简明扼要。可讲解一些共同的难点和重点,再给出临床应用中的实例,进一步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如讲解痔疮发作或手术后排尿障碍时所用“通脬汤”的方义、用药特点及临床应用案例。

同时,教师的总结、归纳可使学习能力差的同学或操作有疏漏的同学跟上教师的教学进度,全面掌握知识点,达到教学目标。

为巩固学生对所学习知识的掌握,可给学生一些练习题,进一步加深记忆。如痔疮的中医病因病机是什么?

7.教学评价

教师要依据客观的教学目标对于一些基本的教学要求进行评价,但这还不是评价的全部,更多的应该包括学习任务的整体性评价、学习参与度的评价等。评价通常包括形成性评价和总结性评价两种方式。

形成性评价是在某项教学活动过程中,为了能更好地达到教学目标的要求,取得更佳的效果而不断进行的评价。[4]它能及时了解教学效果和学生学习情况、存在问题,并可据此及时调整和改进教学工作。进行形成性评价时要注重学生个体过去和现在的比较,看重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相对独立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提高,而不是简单的分等排序。形成性评价可采用日常检查法、纸笔测验法和表现性评价法。

日常检查可包括课堂提问和课下写小论文等,如让学生尝试总结内痔、外痔和混合痔的异同。

纸笔测验中要注意命题反映学生知识应用能力、思维能力、语言概括和组织能力的差异,适当拉开档次。如让学生写出痔疮熏洗法和敷药法的常用方药。

表现性评价是指学生通过完成任务来表现知识和技能成就的评价,学生每完成一次任务都应得到一个成绩。

总结性评价又称“事后评价”,一般是在教学活动结束后进行的评价[5],如期末考试。最后要将这几种成绩结合,给出这门课的总成绩,这样更有利于全面培养学生,发展学生的个性和特长,有助于学生的健康发展。

总之,评价的目的在于促进课堂教学的改进、促进学生的进步,职能是诊断教学中和学生学习中存在的问题,提出改进的措施,从而提高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周明亚.试论建构主义课堂的创设与建构主义教师的教学行为[J].西安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11(3):93.

[2]余胜泉,杨晓娟,何克抗.基于建构主义的教学设计模式[J].电化教育研究,2000(12):7.

[3]郭婧娟.建构主义下的研究性教学方案设计[J].北京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10(1):100.

[4]辛自强,池丽萍,张丽.建构主义视野下的教学评估[J].教育研究,2006(4):55.

[5]陈亮.建构主义教学理论视野下的教学评价体系研究[J].西南科技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25(4):24.

基金项目:国家质量工程中医特色建设项目(TS2067);北京市高等学校特色建设项目;北京市优秀教学团队建设项目。

作者简介:

张煜(1968―),女,北京人,北京中医药大学基础医学院养生康复系讲师,主要研究方向:中医养生学,中医学。

现代基础医学概论范文3

一、开设生物医学工程专业的必要性

生物医学工程专业是一门跨医学和电子工程、计算机技术的综合性学科,主要培养医疗仪器设备公司所需的设计、生产、调试和售后维修服务的技术人员,也可以向医院提供从事影像技术和设备维护的技术人员。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目前国内医院都在进行医疗设备的更新换代,拥有大量现代化高技术含量的医疗设备成为医院达标的重要指标。医院正需要掌握这方面技术的人员。同时,卫生部已下达文件,到2010年大医院实现医学图像数字化管理,中小型医院要逐步实现数字化管理。而我们开办的生物医学工程专业突出了影像技术和计算机课程的教学,为学生掌握医学图像的获取、传输、处理打下了良好的基础。与此同时,国家正在加大医疗仪器设备国产化的力度,扶持和发展医疗仪器设备生产的民族企业,一大批从事医疗仪器设备生产的民营企业纷纷建立,它们需要大量的生物医学工程专业的中级人才。

从以上的分析可以看出,社会对生物医学工程专业的专业人才需求还有很大的空间。我校开设生物医学工程专业,既有利于江西医疗仪器设备工业的发展,又能满足周边省份对这类人才的需求。通过我们对厂家和医院的调查,以每年招生50人计年2月中算,5年内仍不能满足人才市场需求,毕业生就业形势看好。

二、生物医学工程专业培养目标

培养目标是一个专业规定的人才培养方向和标准,是培养人才模式的重要内容。根据社会需求和我院的实际情况,我们将生物医学工程专业的培养目标定为:培养具备医学基础知识、电子技术、医疗仪器设备技术和信息系统的基础知识,掌握医学影像技术、计算机技术和各种医学仪器设备的专业知识,能在各企业从事各类医学仪器设备系统的设计、制造、调试、维修及销售的工程技术人才和在医院从事医疗设备管理、维修和应用的技术人才。要求学生主要学习医学基础知识、电子技术、计算机技术、信息科学的基础理论和基础知识,接受电子技术、信号检测与处理、计算机技术在医学中的应用等技能的基本训练。毕业生必须具有以下几个方面的专业技术和能力:掌握电子技术的基本原理及设计方法,掌握信号检测和信号处理及分析的基本理论,具有生物医学的基础知识,具有微处理器和计算机应用能力,具有医学影像诊断方面的应用能力,具有生物医学工程研究与开发的初步能力,掌握医学电子仪器和影像设备维护与管理技术,具有医院信息化管理、医学图像传输和处理、医院办公自动化、远程医疗技术,了解生物医学工程的发展动态。

三、生物医学工程专业课程设置

学科的高度分化和高度综合是现代科学技术发展的重要特征之一。生物医学工程是运用工程技术的理论与方法解决医学中的实际问题。因此,生物医学工程应在现代医学理论和工程技术理论及相关学科的基础上,建立起自己的专业学科课程)体系。要培养复合应用型生物医学工程人才,使之适应当前社会的要求,就必须对传统的教学模式进行改革。而我们教学改革的原则是“拓宽专业、加强基础、增多方向”,正确处理规模、结构、质量、效益的关系,从变革和发展内涵入手,在扩大专业基础面的同时,分类加深加细应用型人才的培养,主动适应社会的实际需求。

生物医学工程专业在我国开办较晚,没有现成的培养模式,也没有配套教材。为了达到培养目标,确保培养规格,我院对生物医学工程专业课程设置和教材选用十分慎重,尤其是课程设置方面。经过近十年的探索和实践,我系已初步形成了一套科学完整的课程体系,其中学分为170分,学时为2500个左右,课程有40多门,主要课程如下:

1.通识课模块。主要包括政治、体育、大学英语、大学物理、高等数学、计算机基础、C语言程序设计、线性代数、大学物理实验等课程。这些课程的设置是为学生的德智体全面发展和进一步学习专业基础课及专业课奠定基础。

2.医学基础课模块。主要包括基础医学概论含人体解剖学、组织胚胎学、生理学、生物化学)、临床医学概论含诊断学、内科学、外科学)等课程。通过上述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较系统地掌握基础医学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为学生今后进一步学习专业知识,向医学交叉学科方向发展提供知识储备。

3.专业基础课模块。包括模拟电子技术基础、数字电子技术基础、电路分析基础、电子测量与工艺、单片机及其应用、汇编语言、微机原理与接口、医用传感器原理、工程制图、Matlab应用等课程。通过上述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能够掌握电子技术、计算机技术、信号检测和信号处理的基本原理及应用,为进一步学习专业课奠定牢固的基础。

4.专业课模块。主要包括超声诊断仪器原理、X射线设备、医用检验仪器、医用电子仪器、医用电动仪器、现代医学影像技术概论、医学图像处理、医用制冷设备、生物信号处理、临床医学工程技术等课程。通过这些专业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能掌握医学影像技术和各种医学仪器的专业知识,能成为在各企业从事各类医学仪器的设计、制造、调试、维修及销售的工程技术人才和在医院从事医疗设备管理和应用的技术人才。

5.实贱模块。实践教学环节包括了军训、生产劳动、社会实践、科研训练、毕业实习和设计。其中军训2周,社会实践、科研训练各安排1周,毕业实习和课程设计各安排10周。

现代基础医学概论范文4

1传统教学模式的弊端及往届毕业生和基层医师的现状分析

1.1传统教学模式的弊端

目前专科临床医学教学模式存在的问题:(1)本科课程压缩版。“三段式”教学,存在着重理论,轻实用,重专业教育,轻人文素质教育倾向[1]。各学科课程相对孤立、封闭,缺乏衔接与融通,内容存在重复、脱节现象;基础与临床、理论与实践分离[2];(2)职业能力培养不足,教学重点仍以传授知识为主,实践技能训练不够。学生的动手能力较弱,课程安排不能早期接触临床,与患者交流沟通的能力较差[2];(3)课程结构单一。缺乏综合性课程,而医生面对患者的时候,需要的是从基础到临床的综合知识结构和以器官系统为主体的综合临床思维,这就要求学生自己将所学的原有各学科知识在头脑中重新整合[3]。此课程模式培养出来的学生很难适应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工作,不能实现集疾病治疗、预防、康复、保健为一体的服务[4];(4)课程设置不能完全反映基层卫生服务的实际需要,学生毕业后所学的专业知识和专业能力与农村卫生岗位需求不相适应的问题较为突出[5]。

1.2毕业生调查结果分析

我校委托重庆市教育评估院调查临床医学专业2008~2013年传统教学模式培养的3届毕业生,结果显示:学习效率低、学习理解能力较薄弱,临床基本技能掌握较为薄弱,缺乏创新精神和自主学习能力;最认可案例教学方式、问题探究学习方式;最希望获得关于专业技能的基本知识、临床基本操作技能、人际交往等基本工作能力。说明传统教学模式过分强调教师的主体作用,轻视了学生在教学中的作用[6],而器官系统教学模式能引导学生主动学习,培养出来的学生动手能力、自学能力明显增强,学习效果显著提高[7]。

1.3基层医生岗位工作任务和职业能力调研分析

本校于2010~2012年,对国内7个地区86个基层医疗机构1245名医生开展专业调研,结果显示:基层医生主要承担基本医疗与公共卫生服务,基本医疗服务主要包括常见疾病诊治、常见症状诊治、慢性病管理、社区康复、社区急救;公共卫生服务主要包括居民建档、妇幼保健、老人保健、计划生育、计划免疫、健康教育等[8]。88.67%的医生曾因缺乏诊断、治疗技术转诊过病人,50.00%农村医生连最基本的诊断技术尚未能正确掌握,如测血压、看眼底等,无执业医师或助理医师资格证的人员分别达84.18%、75.66%[9]。这说明有必要改革传统教学模式。同时也提示专科层次临床医学专业教育中加强对学生临床诊疗技术水平和基本操作技能培养至关重要,教学改革应结合国家医师资格考纲。

2构建器官系统课程体系及课程开发与教材编写

2.1构建器官系统课程体系

本校在借鉴国内外器官系统教学改革经验基础上,通过对基层医生工作任务和职业能力调查分析,并结合医师资格考试大纲,归纳出学生需要掌握的医学综合知识和实践技能。建立了以人体器官系统为中心的课程体系:职业素质课程(军事理论、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计算机应用基础、英语、体育、职业指导、形式与政策);基础课程(医学基础、病原微生物学、生物化学、免疫学基础、药理学总论);器官系统课程(消化系统疾病、呼吸系统疾病、循环系统疾病、血液系统疾病、运动系统疾病、神经精神系统疾病、泌尿生殖系统疾病、内分泌系统疾病);基本操作技能课程(手术基本技能、诊疗护理技术、急救技术、全科医师应诊技术、实用康复技术、实用中医技术、妇幼保健技术等);职业发展能力课程(遗传与优生、传染病、性病与皮肤病、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卫生法规、人际沟通、医学生人文修养、文献检索)。把医学人文素质培养、器官系统为主线的专业教育、临床技能训练为重点贯穿于3年教学中。

2.2院校合作共同开发课程及教材编写

组织基础医学、临床医学教师及附属医院行业专家,以系统性、知识性、实用性为原则,整合、重建教学内容,制定器官系统课程标准及教学计划。编写器官系统疾病教材8本,即呼吸、消化、循环、内分泌、泌尿生殖、血液、神经精神、运动系统疾病诊疗技术,并由重庆医科大学和第三军医大学呼吸、消化、血液、神经、泌尿等专业的教授审定。分别由中国科学出版社和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出版发行。自编教材克服了传统教材理论性过强、知识面过于宽泛,内容过于庞杂的弊病,以够用、实用为出发点,并增加病例分析、临床问题导入、知识链接等内容,体现教材特色。

3器官系统教学模式的实践探索

3.1强化组织保障能力

学校成立了器官系统教学模式改革领导小组,负责对教改工作的全面实施,在政策、管理、经费和后勤保障等方面给予了大力支持。下设专家工作组:负责器官系统教学模式人才培养方案审定,师资队伍建设,器官系统教材的审定;每2周进行教学总结,及时对各系统教学内容进行研讨和调整。教学管理协调组:负责协调基础医学教研室和临床医学教研室的关系,下达教学任务,编排课表、教学进度表,以及组织教学检查、考试等,确保教改工作的稳定有序运行。

3.2组建院校合作、专兼结合、跨专业、跨学科的课程组

器官系统课程模式对教师自身知识的广度和深度提出了更高要求,以前我们老师是从以学科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学习过来的,授课过程中基本上是从本学科的角度出发,讲好本学科知识,很少注意研究与本学科知识相关的其他学科知识及其相互联系。现在要以器官系统的课程来授课,教师本身就有很多的不适应。器官系统课程教学团队由10~14名成员组成,医院的行业专家5~7名,涉及专业包含内科、外科、妇产科、儿科、五官科、检验科等。学校专任教师5~7名,涉及学科包含解剖学、生理学、病理学、药理学。主讲教师选拔师德高尚、治学严谨;执教能力强,教学效果好,从事临床和教学多年的高年资教师担任。3.3实施器官系统教学方式教学安排上,把某一器官系统的解剖、生理、病理、病生、药理、诊断、治疗及其疾病预防在一个学期讲完。例如,在消化系统讲“胃”这一器官时,先介绍胃的形态结构,接着是它的生理、病理,然后就是胃的常见疾病病因、临床表现、诊断、治疗及预防。使学生对胃从正常到异常再到用药有一个系统完整的知识框架[10],减少重复,避免遗忘,印象深刻[11]。

3.4改革教学方法

教学方法采用案例导入、临床问题导入,作为加强基础与临床联系的切入点。教学场地多样化,在“课堂里设病区,病区中开课堂”,实现“教、学、做”一体化;加强实践教学,减少理论课,学生进校后以实验、实训、见习3个环节反复交替,每周集中安排半天时间在医院见习,进行床旁教学,在真实的医疗环境中感受医生的工作及责任、医患沟通的重要性;这既是医学知识的学习,也是医德品质和医生素质的培养过程,激发学生学习动机[12]。加强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团队合作意识的培养,提高临床思维能力[13]。

3.5调整考核内容

器官系统8门课程参照医师资格医学综合考试大纲,考核基础医学综合(解剖学、生理学、病理学、药理学)和临床医学综合知识,题型采用A型和B型题,按照各学科在总论和各论中所占的学时数分配比例命题组卷,如消化系统,成绩按百分制考量,解剖学占8%、生理学占10%、病理学占12%、药理学占16%,疾病占54%;操作技能课程,基础知识50%,操作占50%。新的考核内容突出了解决临床实际问题的能力,强调了医学整体观和临床思维[14]。

3.6调整实习科室轮转

为实现实习科室与器官系统课程延续,达到有效的对接,第3年临床实习安排在三甲医院,实习时间共36周,必修科室32周:消化8周(消化内科、普外科)、呼吸8周(呼吸内科、胸外科)、循环4周(心血管内科)、泌尿生殖8周(泌尿外科、妇产科)、儿科4周;选修科室4周:急诊、血液、内分泌、神内、脑外、骨科。

3.7激发学生主动学习和提高学习兴趣

阶段性教学反馈信息表明,教师逐步适应了器官系统课程教学,得到了学生的普遍欢迎,教学效果明显提高。通过2012级器官系统教学的学生与传统教学的学生在学习态度、专业热爱程度进行比较,主动学习、学习兴趣及课程兴趣优于普通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本校临床医学专业器官系统教学模式是一个创新、探索的过程,没有固定的模式可以遵循,从观念到实践都需要不断地学习和探索。因此,在改革实践的过程中还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教师的教学观念还比较落后,所需的人力、物力和财力较多,教学难度较大[15]。但改革的方案本身具有科学性、可行性。只要针对问题,根据其产生原因,进一步优化教学内容、改革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就能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培养高素质技能型医学人才。

参考文献

[1]高分飞,陈海波,石刚刚,等.系统整合课程体系改革实践的思考[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10(1):103-104.

[2]王俊林,冯修猛,张春芳,等.高等医学教育改革刍议[J].西北医学教育,2010,18(4):673-676.

[3]马建辉,冯友梅.构建以器官系统为基础课程模式的实践与探索[J].中华医学教育杂,2011,31(4):193-195.

[4]舒放,郭伟.改革传统医学教育模式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的研究进展[J].中国医药导报,2012,9(29):145-148.

[5]杨美玲,哈学军,梁金香,等.三年制临床医学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与实践[J].卫生职业教育,2013,31(19):7-8.

[6]乔文达.论医学教育中的教学模式创新[J].继续医学教育,2010,24(4)23-26.

[7]张金波,周秀芳,李晓蕾.“以器官系统为中心课程体系改革”在医学生创新能力与实践动手能力培养中的作用[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10(10):61-62.

[8]何坪,姚安贵,邓宇,等.重庆市社区医生在职培训的需求分析及对策研究[J].中国全科医学,2012,15(4):421-424.

[9]张冬青,何坪,邓宇.农村医生岗位职业能力调查分析[J].重庆医学,2014,43(23):3048-3054.

[10]曾静,卿平,左川,等.临床医学专业系统整合课程改革初探[J].中国询证医学杂志,2013,13(5):548-552.

[11]高音,姚丽杰,张舂晶.浅谈对“以器官系统为中心”教学模式的认识[J].中国现代医学杂志,2002,12(15):105.

[12]卢王英,刘晓静,季晓辉,等.医学教学的重要原则之一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10(1):26-27.

[13]耿景海,文民刚,周增桓,等.医学教育改革热点及发展趋势[J].医学研究与教育,2012,29(4):86-89.

[14]李红玉,卢祖洵.以器官系统为中心教学模式在高等护理教育中的实践研究与评价[J].中华医学教育杂志,2008,28(2):33-36.

现代基础医学概论范文5

1医学信息学及其发展趋势

近几年来,计算机在医学领域的应用已发展成了一个具有系统理论及专业方法的学科——医学信息学。医学信息学是用系统分析的工具对医学知识进行过程管理、过程控制、制定决策及科学分析的一门科学,根据Kroch2002年所下的定义,它包涵三个方面:应用信息学、研究医学信息与决策支持医学信息学、基础医学信息学。应用信息学主要研究如何开发用于医学领域的计算机信息应用系统。从20世纪90年代中起,面向对象的信息系统开发技术、计算机网络技术极大地推进了医学领域的计算机应用,医院开始进入以HIS(医院信息管理系统)、CIS(临床信息管理系统,以电子病案为中心)和PACS(医学图像归档与传输系统)3个部分为基本特征的数字化建设时期,其中,HIS主要面向医院管理,CIS与PACS主要面向临床医务人员及患者。医生可通过PACS系统网络随时随地查询CT、MR、US、CR和病理等各种检查结果。类似的应用还有:实验室信息系统、结果通知服务系统、临床数据存储系统及远程诊疗等。特别是近两年,医院信息系统向着以患者信息为中心的方向发展[1],更多地为临床医疗工作服务。总之,信息技术把所有的患者与强大的医疗资源日益紧密地捆绑在一起。决策支持医学信息学主要研究如何用信息学的方法发现关于疾病过程及其规律的新知识。多数临床医生一直习惯于用传统的模式分析疾病,很少意识到借助于现代系统分析方法能更快地发现新的医学知识,更科学地制定决策。近年来,许多公司和各医疗科研机构推出了各种决策支持系统或智能诊断知识库,如美国Massachusetts总医院的Dxplain,GE公司的放射医学信息系统(RIS),它们能提供强大的病案分析功能,对年轻医生的培养能起到很好的帮助作用。可以预料,在不久的将来,随着计算机技术及医学信息学的发展,临床诊断决策支持系统在医疗服务中将占据十分重要的地位。需要特别提出的是,诸多的决策支持系统是由国外一些著名医院组织开发的,临床数据存储、PSO(PatientSignout)系统及电子病案等多数临床数据库应用系统的开发更离不开医生。基础医学信息学主要研究医学信息学本身的理论与方法。

2我国医学院校计算机教学不能满足医学信息学发展的需要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将来的医疗活动是信息管理与处理的过程。医学生不仅要掌握医学知识,还要掌握与医学信息学相关知识才能很好地使用成熟的医学信息系统进行医疗服务。因此,医学院校的计算机教学应该顺应当今医学信息学的发展趋势。美、德、英及荷兰等许多国家医学信息学发展比我国领先10年,这些国家许多著名的医学院校早已开设医学信息学相关的课程。美国Wisconsin医学院开设了医学信息学概论、数据库结构与处理、数理统计及医疗卫生决策支持等多门选修课程,Stanford大学、Rochester大学及Columbia大学等院校都开设了精心设计而又新颖的医学信息学课程,授课对象是医科学生及将来有志从事医学信息系统开发的医学工程学生。而国内只有首都医科大学开设了医学信息学及医学模糊决策两门课程,其他院校仅有计算机应用基础文化课,在当今,这样的教学目标明显落后,课程设计只达中学水平,没有体现医学专业要求,未能跟上医学信息学的发展。

3计算机教学改革新思路

综上所述,医学院校计算机教学改革势在必行。而改革应从调整教学目标开始,根据新的教学目标设置新的课程体系。

3.1更新教学目标

初级目标:坚持全国高校非计算机专业一级等级考试要求的计算机应用基础文化标准,使学生掌握操作计算机的基本技能。基本目标:以应用为主系统掌握主要的医学信息系统所需要的基础理论知识,培养用系统分析的工具进行医学知识的管理、决策制定及科学分析的思维能力。高级目标:鼓励部分有能力且有兴趣的学生学习创新医学信息系统的入门知识。

3.2明确课程设置原则

采用灵活的方式实现初级目标,针对中学计算机教学水平的提高,医学院校应将基础文化教学的重点放在数据库基础知识及网络基础知识方面。在这两方面,应根据医学信息系统的应用实际要求,对自治区统编教材进行重点补充,加大信息量,加深内容,加开或完善在医院之间及其内部网络操作方面的实验,包括网络拓扑结构设计、C/S和B/S结构、各种网络硬件设备的操作(服务器、交换机、调制解调器、各类传输介质)、各种网络操作系统(Win2000、UNIX)的操作、网络地址转换(NAT)实现等。实现基本目标需要开设全新的课程。学生首先需要了解医学信息学的全部概貌、它研究的对象及当今发展情况,包括医疗卫生环境与其文化、电子病案、临床信息系统、决策支持系统、临床研究与健康评估系统、技术评估与医疗卫生业务处理、主要的国际技术标准(DICOM、HL7)等,因此增加的第一门课程是医学信息学概论。学生应学习三门主要的医学信息学课程:①数据库设计和临床数据存储:介绍目前主要的数据建模技术、数据库设计原则、规范化技术,培养建立E-R模型的能力,了解关联一致性的重要性、应用编码设计技术及学习临床数据存储的建模范例。②数理统计:提供用以数据挖掘及基于实据的医学所需的数据分析工具,还用于评价信息系统的性能和决策支持。③数据仓库医学应用理论:除了介绍数据仓库基本理论外,重点学习目前主要用到的及将来占据主要地位的临床和操作决策支持系统(DSS)。临床DSS涉及电子病案、计算机化医生OrderEntry、疾病管理系统、专家系统、神经网络、自动文本、Bayesian网络、临床词汇库。操作DSS包括可执行的信息系统、消费者信息库及协议建模。只有让学生深入地研究正在实际运行的医学信息系统并参加信息系统的设计才能实现高级目标。

现代基础医学概论范文6

关键词:临床医学概要;教学质量;课程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13-0186-02

《临床医学概要》是为医学类非临床医学专业学生开设的一门课程,我校开设这门课程的专业有:药学、医学检验技术、康复治疗技术等,教学任务主要由内科教研室承担,平常称为“临概”。这门课程内容繁杂、枯燥,且涉及面比较广,加之学生对解剖、生理、病理等基础医学知识的欠缺,造成了学生囫囵吞枣式的理论学习,故使学生产生畏学心理。教师对于多数知识点不能深入讲解,而学生则很少能进一步钻研,进而造成虽然学的东西不少,但真正能熟练掌握并能在将来应用于专业的知识更是少之又少。另一方面,高职高专医学专业的学生认为,自己以后不会从事临床诊疗工作,学这门课程对今后工作用处不大,逐渐地丧失了学习兴趣。所以,如何进行《临床医学概要》的教与学成为教师与学生的一大难题。笔者结合这几年自己的工作实际,认为要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这门课程的教学质量和教学水平,可以从以下四方面入手。

一、合理分配,共同承担

不同非临床医学专业都有自己特定的“临概”教材,内容主要包括:诊断学、内科学、外科学、妇产科学、儿科学、传染病学等。它的内容几乎覆盖所有的临床学科,在短短的教学过程中,要将临床诊断和防治的思路、原则、方法以及临床各科常见病、多发病的诊治原则和要点传授给非临床医学专业学生,无疑是对“临概”教师的一个巨大挑战。鉴于这样的情况,可以由不同的教研室来按照教学大纲,合理分配学时,共同承担教学任务;同时各教研室也可以有针对性地派出语言组织灵活、临床实践丰富、讲课富有激情魅力的双师型教师分担具体内容的讲解任务。这样一来,可以减轻相应“临概”教师的负担,同时又受到了学生的欢迎,而且还更有益于提高本门课程的教学质量,何乐而不为呢!

二、优化内容,突出重点

“临概”内容具有综合化、融合化的特色,教材内容多与课时少的矛盾十分突出。目前,高职高专院校医学专业大都沿袭普通本、专科高校同专业的课程体系,与自身办学定位不相适应。卫生职业教育以能力为本位,强调人才培养的实用性、应用性。高职高专医学专业要根据自己的培养目标,开发出具有职业特色、属于自己的课程体系。在教学内容上坚持以相关医学类专业岗位为导向,提高各专业毕业生的基本理论和实践技能,及时增加新的知识点和实用性内容。非临床医学专业《临床医学概要》教学,不能完全照搬临床医学本、专科相应内容的教学大纲,应该合理优化各部分的教学内容,突出重点。在教学内容上重点应强调临床常规、基本概念、常见病的诊断和治疗原则,提高自我保护和保健能力,同时学会向周围的人传播常见疾病的预防方法以及健康规律的生活方式等。

三、积极进行课堂教学改革

灵活运用教学方法,最大限度提高教学效率,在教学中应努力做到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注意知识连贯,旁征博引。在课堂讲授时既精于化繁为简,又注意突出重点和难点,语言流畅、旁征博引,恰当地联系临床和基础的知识,让学生温故知新、融会贯通。在课堂教学中,注意运用一些幽默的语言,列举生动的病例,给学生创造一个宽松、有趣的学习环境,使学生带着愉悦的心情参与学习过程,轻松地获得知识和技能。其次,掌握好节奏,采用明快的教学节奏、环环相扣地授课,精讲多练、递进式提问。在课堂教学中,对实践性较强的教学内容,适当联系生动的临床实例,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使他们更容易理解和消化所学知识。这样既有利于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又有利于发展学生的潜能。第三,改革实验课教学模式,打破理论课与实验课的教学界限。对于高职高专非临床医学相关专业,《临床医学概要》课程的教学时数非常有限,实验课时更是缺乏,因此,可打破传统的理论课和实验课的界限,将部分实践性较强的理论课内容放在实验课上讲授,使理论与实践教学有机结合起来,达到理论―实践一体化。最后,引进现代化的教学模式。多媒体作为一种新的现代化教学手段,是医学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充分利用多媒体技术在教学手段方面的辅助作用,使抽象的概念形象化,加深学生印象,提高课堂教学质量。例如心肌梗死一节,可利用多媒体把患者发作时的表现演示给学生看,学生记忆深刻,对于理解心绞痛的典型表现效果非常好。

四、合理量化考核,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学生成绩考核工作是做好教学工作的重要环节,如何在培养实用性人才的教学过程中比较真实全面的对一个学生成绩进行考核,是一个较复杂的内容,也是一个较难掌握的工作,为了更好地提高教学质量,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临床医学概要》课程提出综合量化考核办法。综合量化考核分为基本理论知识、基本实践操作技能和学习态度三个结构组成,考虑到学生还是要以掌握基础知识为主,三个结构的量化标准分别定为理论知识为50分,实践操作为30分,学习态度为20分,满分100分。基本理论知识又分为期终测试占70分,平时测试占30分,共计100分,其中平时测试可包括课堂提问、作业、考勤等。基本实践技能又分为实验操作规范70分,病例分析30分,共计100分。学习态度可分为能否积极参与教学活动,自觉预习,复习30分;实验操作认真主动性强,爱护公物30分;遵守课堂纪律,衣着整洁,乐于助人,文明团结,健康向上40分,共计100分。此项较难掌握,可采用将这几项列成表格由班组学生相互评分或集体评分的方式进行。为了使学生较全面地掌握所学知识,理论测试命题主要以每章目标检测为主加之少量的当前临床新进展内容,让学生在较短时间里掌握本学科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把握好以上几方面的衔接,做到各个环节的和谐统一,克服传统教学中的不足,努力使该门课程的教学更加具有针对性,更加富有兴趣化、生动化、实用化,从而提高《临床医学概要》的整体教学质量和教学水平。

参考文献:

[1]朱明德,石应康.临床医学概要[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3.

[2]钱会南.高等中医药院校非医学专业临床医学概论课程建设的思考[J].中医教育,2007,26(2):6-8.

[3]孟繁坤,孙国平,段中平.非临床医学专业临床医学概论中超声检查教学的体会[J].西北医学教育,2009,17(3):626-627.

[4]刘亚莉,刘剑辉,姜涌,等.临床医学概论?摇教学探讨与实践[J].辽宁医药大学学报,2008,10(9):187-188.

[5]刘琼,邹佑云.非医学专业开设临床医学概论选修课的教学实践[J].医学教育探索,2008,7(9):945-946.

[6]王婷婷.高等卫生职业技术临床医学概论课程改革方案与实施[J].卫生职业教育,2007,25(9):137-1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