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械工业现状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机械工业现状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机械工业现状

机械工业现状范文1

截至目前,我国机械工业废水排放量始终不能得到合理削减,长期以来对流域环境以及人民生命健康造成深刻影响。2011年初,国务院开始公布机械工业综合防治规划条例,希望经过内部工艺创新与合理传承能够将此类治理难题轻松应对。持续到当年年底,又颁布国家环保十二五规划大纲,明确阐述今后五年基础环保控制思想。由此可见,我国对于机械工业废水综合治理事业保留足够高的重视态度。 

1 机械工业废水的来源以及表现形式论述 

机械、汽车工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产业,其生产过程涉及钢铁酸洗、机械切削加工、金属磷化、电泳、喷涂、电镀等,其生产废水中含有各类污染物,处理难度大,治理技术复杂。实际上,机械工业实际生产部件基本上都要经过电镀表层调试,机械运转环节中必然加入大量油脂,如机械加工期间、传动冷却液,部件清洗液以及地面冲刷设备等都会排出一定数量的高浓度有机含油废水。由此便可科学鉴定,机械工业厂区内衍生的含油废水量极为广泛。基本上长期借用浮油、分散油以及乳化油三类形态表现。 

首先,浮油粒度稳定在100μm以上时,静置过后不久便会全面上浮,借助连续相形式在水面形成漂浮层,如机械厂滴漏而混入废水中的、燃料油等。 

其次,分散油粒度基本维系在10~100μm之间,经常会借助弥散形式散布在水相之中,尤其经过足够静置时间和外力作用过户,便可快速凝结形成较大的油滴在水面上浮,严重情况下会逐渐缩小并转化成为乳化油。 

最后,乳化油粒度在0..1~10μm之间徘徊,废水之中具体呈现乳浊状,在油珠表层结构上会借助活性剂分子形成一类薄膜,进一步遏制油珠合并迹象,因此一段时间范围内不会衍生上浮迹象。 

2 我国机械工业废水处理技术规划现状研究 

任何油状物质在水面漂浮一定时间过后都会顺势形成一层薄膜,可以将外部空气内部氧气溶解在水中,令内部溶解氧大面积缩减,令浮游生物快速致死,使得既有水生植物光合作用体系濒临瓦解危机,最终水体自净能力丢失,限制既有水资源利用价值的全面发挥结果。尤其对于鱼虾等长期生存在含油废水中的生物来讲,一旦说油膜蒙在鱼鳃之上就会令其缺氧而死亡;再就是水体表层凝集的油气一旦燃烧,造成的安全危机将不可小觑。有关对应废水治理技术规划细节状况将如下所示: 

2.1 物理法 

首先,膜分离技术。其作为一类全新分离模式,具体联合微滤、超滤以及反渗透方式调节,实际上都是借助液液分散体系内部两相规则与固体膜表层亲和力异质化效应,实现预设分离调试指标。 

其次,粗颗粒化技术。主张利用一类包含粗理化材质的装置进行含油废水过滤,使得内部微细形态的油珠能够由此凝结成为较大颗粒,最终贯彻油水有机分离的技术指标。 

2.2 化学法 

第一,絮凝方式。作为含油废水治理工序中经常出现的技术内容,其经常配合气浮法加以灵活调节。目前经常使用的无机凝剂主要包括铝、铁盐,而后续衍生的无机分子凝聚剂不管在用量或是调节效率方面都相对合理一些,并且使用过程中最佳PH值控制空间相对比较宽阔。 

第二,高级氧化方式。处于超临界体系内部的水氧化技术时刻保留高效、快速调试特征,长期以来深受相关废水治理人员关注和有机改善,任何其余工艺无法全面去除油脂的污染物,只有借助超临界水氧化方式都能够得到比较科学的回应。 

2.3 物理化学法 

首先,浮选手段。此类工艺在我国正在介入系统研究和多元化推广行列之中,其主张将空气或是其余气体借助微笑气泡形态向水体之中注入,使得内部较为细小的固定颗粒、浮游珠能够快速粘结,并且随着气泡快速上浮形成浮渣,此时将油层顺势撇去,就可达到意想不到的乳化油除去效果。 

其次,吸附手段。其实就是结合吸附剂自身保留的多孔以及大表层面积特性,令机械工业废水内部的溶解油以及其余有机物在合理时间范围内部被吸附完全,最终完成油水分离技术调试指标。 

2.4 生物化学法 

其实就是督促内部技术人员时刻联合微生物化学特性,使得机械工业废水之中的有机物快速转化成为微生物体内的有机成分。至于剩余要素会被微生物自动氧化瓦解形成有机物质,借此完成特定范围废水的自行净化任务。 

联合以往不完全数据调查资料整理校验,如今我国各区域开展机械工业废水综合治理事务的企业数量已经达到数万家,整体竞争趋势日益激烈,几乎任何省份都时刻保留规模大小样式的环保企业机制,特别是江浙沪等发达城市区域,环保已经完全过渡成为地方规模化产业布局准则。从工程设计、施工、设备研发、制造、安装、运营等方面可从事系列服务。近年来在我国北方也逐渐兴起了一些颇具实力的环保企业。 

3 今后我国机械工业含油废水处理技术创新发展前景预测规划 

3.1 磁吸附分离法 

主要借助磁性物质作为载体,利用油珠的磁化效应,将磁性颗粒与含油废水相结合,使油吸附在磁性颗粒上,再通过分离装置,将磁性物质及其吸附的油留在磁场中,从而达到油水分离的目的。 

3.2 超声波法 

超声波一般用来破乳,有研究表明超声波和破乳剂具有良好的协同作用,它可以提高破乳剂的效率,减少破乳剂的用量,特别是对那些用常规脱水方式难以奏效的原油乳状液破乳脱水具有较好的效果。 

另一方面,技术人员希望联合不同阶段最新清洁生产工艺以及异质化部件创新制备途径,进行机械生产环节中不同结构污染数量的压缩。争取从此获取综合治理积极主动权力,相信这也将是今后我国机械工业废水全面治理与生态环境体系保护的特殊适应手段。 

机械工业现状范文2

关键词:机械电子工程;现状;发展趋势

引言:

机械电子工程是一门以计算机为基础,多种技术相结合的综合性的学科,也被称为机电一体化技术。它是社会技术高度发展的产物,是社会发展进步的一个重要标志。伴随着机械电子工程行业的深入发展,在国民经济中所占的比重越来越大,国际竞争力也越来越大,在促进社会发展和提高人们生活水平质量方面都起到无可替代的作用。但在机械电子工程行业全面的发展和壮大的过程中任然存在着一些列的问题,影响着它健康、有序的发展。

一、我国机械电子工程行业发展的现状

我国机械电子工程行业已经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支柱,它作为社会经济和技术高度发展下的产物,是衡量我国对外贸易和国际影响力的一个重要的标志。近年来,机械电子工程行业的全面发展,涉及到我国各个行业领域,成为了我国国家政策和重点扶植的行业。经济全球化的发展更是为我国的机械电子工程行业提供了发展机遇,带动了我国对外贸易总值,成为推动我国经济增长的主要力量。随着我国机电系统的逐步成熟和稳定,在发展和壮大的过程中,更加的多元化,发展方面更加明确,在促进国民经济和对外发展方面都具有巨大的影响。机械电子工程行业的快速发展,技术的不断进步,使我国机械电子工程行业在国际中的竞争力也在不断提升,据数据显示,我国的对外出口机电产品正在逐年的增加,出口总额不断的提升,使我国成为机电出口产品的大国之一,为我国机电行业的提供了更多的发展空间和更广阔的发展市场。

二、我国机械电子工程行业在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第一,行业的关联度减低。我国的机电业发展市场集中,产品结构单一,使机电产品在发展中存在很大的风险性,容易受到影响和波动,特别是从长远的发展角度而言,市场和结构的单一都不利于行业的发展和创新,久而久之,也会导致其国际竞争力的降低。第二,自主创新能力欠缺。我国机电行业以大中型企业为研发主体,但这些企业对于自主创新和产品的研发重视度不够,对于资金的投入不够,使行业发展确定资金保障和创新基础。第三,人才的缺乏。受我国机械电子工程行业发展时间限制,在人才的培养和利用上还存在着很大的问题,人才的缺乏将会直接导致行业发展局限性。人才在机械电子工程行业中是主导者也是实施者,是技术的研发者和创新意识的构造者,对于产业的发展起着觉得性的作用。机械电子工程行业在发展的过程中,各个方面都需要人才的参与,人才是保障其行业持续、稳定发展的基本因素,对于提高产业发展技术,促进产业市场竞争力的提高都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

三、我国机械电子工程行业未来发展的趋势

随着科技水平的提高和社会经济的发展,我国的机械电子工程行业的发展也取得了长足性的进步,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在未来发展中重视专业深度的培养,摆脱发展的局限性和单一性,积极的培养复合型的人才,为机械电子工程行业在未来的技术发展和科学研究中提供更多的人才支撑,以适合未来对机械电子工程行业发展的需求,满足市场的变化,提高市场经济的发展和国际市场的竞争力。近年来,随着计算机技术的深入发展和广泛应用,带动了机械电子工程行业的发展,促进了电子工程行业向智能化发展方向的转变。科学技术作为电子工程行业发展创新的根本,在发展中,将计算机网络技术与电子技术相融合,成为了机械电子工程行业在未来发展的必然趋势。机械电子工程是机械技术和电子技术的结合,在改变了传统的机械技术生产模式的同时,将虚拟的电子技术应用在生产中,带动了生产的发展,在社会经济发展和人们日常生活中都具有重要的影响。机械电子工程行业作为国民支柱行业,在未来发展中具有更多的可能性和发展空间,这就要求我国在发展机械电子工程行业过程中,要加大技术的研发,解决其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有效提高机械电子技术的制造水平。结束语:我国机械电子工程行业的发展经过了多个发展阶段,在不断的摸索和探究中,不断的壮大和发展,逐渐成为了影响国民经济的一个重要的因素。机械电子行业作为时展下的产物,具有相当乐观的发展情景。在未来的发展要加强技术的创新和突破,加强对人才培养,提高产业的关联度,提高机械电子技术水平,促进机械电子工程行业持续、稳定、高质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孙建民;机械电子技术的发展及其对产业的作用[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4年23期.

机械工业现状范文3

【关键词】工程机械;液压节能;现状;发展

一、工程机械液压节能技术的现状

当前实现工程机械液压节能技术的主要途径分为电液比例控制、变量泵控制以及混合动力等,而以上几种节能方式并不是各自独立的,而是存在共通性,只有将其合理结合,才能实现更为优质的节约效果。

(一)变量泵控制方式

当工程机械处在难度较大的施工空间时,变量泵可利用控制排量来解决相关问题,通过控制压力感应、发动机功率以及切换节流调速等方法,减少能源的消耗;正是因为其具有诸多优点,所以在当前工程机械液压节能工作中被推广普及,并且取得了良好的节能效果。变量泵仅能控制排量,随着控制手段的不同,其输出性质也会发生变化,所以根据不同的空间应该选择针对性的控制方式,进而使控制输出适当。变量泵的主要控制途径包括排量控制、LUDV控制和LS负载敏感控制,下文将围绕这三点详细说明。

首先,排量控制从字面来理解,就是对排量的直接控制,通过调整控制压力来取得预期的排量值,主要包括正、负两种流量控制方式,正流量控制即用节流调速替代容积调速,从而增强系统的工作效率,最早用于液压挖掘机当中。就挖掘机来说,一般是使用先导式三位六通多路阀,特点是泵排量和先导操纵压力有变化上的一致性,但是也存在缺陷,即梭阀组使系统更加复杂,也降低了系统的响应速度。而负流量控制系统能有效改善六通多路阀中可能出现的空流及节流损失,属于负荷传感系统的范畴,最早应用在PC系列挖掘机中,在后来应用范围逐渐拓展。例如,日立建机以及卡特彼勒等挖掘机制造商在许多机械生产中都是用了负流量控制系统。

然后,LS负荷敏感控制能够使输出压力、流量与负载需求保持一致,以增强液压设备工作效率。其存在的缺陷主要为当阀开度过大,或者泵的供油输出法没有达到系统规定的流量标准时,其负载元件的速度会受到不良影响,最终导致液压系统整体的稳定被打破。因此在系统流量较高时不宜使用LS控制系统。

最后,LUDV系统是单泵单回路系统,主要为了弥补LS负载敏感系统的缺陷,与一般负载传感系统不同的是,其将压力补偿阀设置在节流阀的后部,另外梭阀的极限压力决定负载压力信号,适用于负载大小差异不明显的设备中,例如小型挖掘机。

(二)电液比例控制的智能化

电液比例技术能够优化繁复的液压信号传递管道,通过电信信号传送液压数据参数,大大缩短系统的响应时间,也便利了挖掘机的的操作。计算机技术的不断进步为电液比例控制的智能化提供了技术支撑,体现在利用计算机能够检测液压系统以及柴油机的压力、柴油机转速等运行数据,以数据为调整挖掘机动力系统的凭证,确保系统的工作状态保持高效、节能。总的来说,以计算机技术为支撑,实现电液比例控制的智能化是未来技术发展的主要趋势。

(三)多路阀多方式组合控制

四、六通道多路阀是工程机械中最常采用的系统形式,多路阀系统中的优先回路可由直通供油路组成;并联回路在中位时能够由直通供油路以及并联供油路共同组成,同时能够反馈压力、功率以及流量的变化情况,使其负荷传感阀的控制功能更为全面。比如在通用阀中组合进油联,从而体现流量负荷传感控制系统。总的来说,多路阀组合的智能化与液压系统的节能效果成正比。

(四)混合动力系统

目前混合动力系统已经被用于工程机械以及汽车制造中。例如公交车以及液压挖掘机。混合动力系统主要分为电能以及压力两种类型的储能方式。

一方面,以电能为储能方式的混合动力系统又分为串联式混合动力系统、并联式混合动力系统以及混联式混合动力系统。串联式混合动力系统指发动机不与动力传动系统直接接触,保证在高效率区域内运行。电动机能够随着负荷的改变自动调整自身的转矩以及转速,发电机以及蓄电池是电动机运行主要的能量供应设备。此种方式能够保证发动机的运作稳定,所以排放以及能量效率都较高,缺陷是电动机额定功率决定了系统的负载能力,所以电动机转速的高低控制是关键。并联式混合动力系统的动力来源主要是发动机以及蓄电池和电动机,相互之间利用转矩合成器和动力传动系统连接,发动机能够为机械行驶提供转矩,同样可由两者共同驱动。当运行速度低、负荷不高时仅依靠电驱动即可。此系统的优点是将电动力和发动机结合驱动,因此动力供应充足。其对控制系统的要求较高,能够避免串联系统的发电机,当机械制动时电动机替代了发电机的功能,并且能够收集制动的能量。混联式混合动力系统是以上两种系统的结合,可分为助力型、双模式型及续驶里程延长型。

另一方面,以压力作为储能方式的混合动力系统分为Cumulo驱动系统、二次调节静液驱动系统以及CPS系统。Cumulo系统主要用于公共汽车制造,其特点是汽车的液压泵与传动轴向连接,汽车制动时传动轴会作用于液压泵,使备罐里的油液泵入压缩器,压缩器再使氮气进入两个高压容器中,汽车启动时气体又会返还到系统中成为驱动的动力。此种方式能够大大降低汽车的燃料消耗,并且其制动器的使用寿命更长,并且缓解了汽车尾气对环境的不良作用。二次调节静液驱动系统,此系统的优点是柴油机仅提供车辆的恒转速行驶能量,或者弥补系统中漏掉的液压,能够保证柴油机在正确的工作区域内。CPS系统的结构简单,并且具有较高的运行效率,所以也是当前汽车回收能量的主要方式,利用发动机以及飞轮的联合驱动产生动力,在利用定压源液压驱动系统实现能量的传送,并且实现汽车的速度控制功能。

二、工程机械液压节能技术发展趋势

功率匹配是工程机械液压系统节能技术的核心,只有改变传统的局部功率匹配,实现全面的功率匹配,才能使节能目的得到实现。局部功率匹配在实际操作中必须要控制泵排量才能使发动机与泵相匹配,同样要调节泵排量才能实现泵与负载的匹配,因此在调节中容易出现相互影响的情况,必须要统筹考虑才能保证正常运行。变量泵以及负载敏感系统是挖掘机主要的液压节能方式,首先通过负载敏感系统中泵有随负载压力和流量做出相适应调整的特点来实现泵和负载之间的匹配,再以两者的匹配功率为前提选择发动机的工作地点,最后调控发动机油门的数值,确保发动机在运行过程中不会偏离最佳工作点,如此便可以实现全局的功率匹配。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由于工程机械呈多样化发展趋势,那么工程机械在使用中对环境产生的不良因素就更多,而环境问题已经成为制约工程机械进一步发展的主要障碍。因此开发具有环保、节能性质的工程机械产品很有必要,工程机械产品的开发要秉承与生态环境和谐相处的理念,而这一理念也将成为未来工程机械发展的主要方向。使工程机械设备符合目前环保节约型社会理念的具体方式有:减少发动机排放、增强液压系统工作效率、减少噪音以及减震等等,而节能技术主要由液压、控制两个系统体现,所以也是节能技术优化的关键部分。

参考文献

[1]贺义军.浅谈工程机械液压技术的发展[J].中国机械, 2013(12).

[2]王有儒.工程机械液压节能技术的现状及发展趋势[J].科技致富向导,2013(24).

机械工业现状范文4

一、2015年建设类院校机械类专业学生的就业情况――以沈阳建筑大学为例

1.行业特点

在建筑行业整体就业形势下滑的情况下,从统计的各项数据来看, 2015届毕业生就业情况与2014年同期相比略有降低。2015届毕业生就业依然主要集中国有大中型企业,以建筑业、装备制造业、租赁服务业为主,占毕业生总数的57.82%。

2014年,中建系统整体用人需求下降,33人签约了中建系统企业。与此同时,中铁、中交、中冶等中字头企业需求增加,共签约41人。丹东港集团、鞍钢集团、马钢集团、葛洲坝集团等部分大型国企共签约17人。以上建设行业国有大中型企业接收毕业生总数的30.95%。

装备制造业主要以汽车制造厂和电梯制造企业为主,如长城汽车、华晨宝马、江铃汽车、三菱汽车、华晨集团、迅达电梯、三洋建机、国机重工、富士康等装备制造业企业共接收了毕业生总数的21.43%。

租赁服务业主要为塔基租赁行业,均为学院长期建立的就业基地,其中北京正和装备、北京庞源、上海华兴达丰、山东中建物资、永茂建工等企业共接收了毕业生总数的5.44%。

2.地区特点

从毕业生就业地点分布来看,毕业生就业遍布全国,选择了在省内就业的占毕业生总数的43.54%。这与我院辽宁生源人数比例相符;到京津冀地区就业的学生占毕业生总数的19.73%;到华东地区就业的学生占毕业生总数的13.60%;而到西南、西北地区就业的学生仅有15人,占毕业生总数的5.1%。

二、2015年毕业生就业工作存在的问题和特点

2015年我院毕业生就业工作在取得较好成绩的同时,也存在着一些问题和不足。

1.男女生就业不平衡,女生就业难问题仍然突出。在就业过程,多数单位用人时直接表明不要女性,或者是对女生设立了门槛,虽然招聘女性,但是必须签订“禁孕条款”。另外,在就业后的工作安排、职务迁升等,女性也要付出更多的努力才能获得和男生一样的待遇和职位。

2.就业地区不均衡,学生就业主要集中在东北华北等大中型城市。西南西北地区及二线城市就业人数占比较低。部分毕业生择业观念有待进一步转变。对专业对口、单位性质、薪资待遇的期望依然较高,与社会需求、政策导向还有一定距离。这一点在研究生中尤其表现明显,部分学生有多家单位接收而不签约,还在等工资待遇等条件更好的单位,存在等、看等情况。应该进一步加强有针对性的择业观教育,引导学生到西部去,到二线城市去,创造更多地将就业机会。

3.入校招聘的研究生就业单位相对较少。应该挖掘更广阔的研究生就业渠道,提供更有效就业的信息。进一步调动全员力量,充分挖掘校内外资源,加强与校友的联系,积极为学生寻找就业岗位。

4.就业指导力度不强。目前就业指导课虽然已列入教学计划,但实施效果并不明显。一方面缺乏教师资源、教材资源,另一方面学生不够重视。就业指导课可尝试改革,除传统的授课模式外,可以尝试邀请校外资深就业指导专家入校授课或者邀请本行业工作的校友现身说法。

5.就业辅导员在开展就业工作的初期缺乏专业的知识储备,对就业政策、就业市场、行业现状等缺乏必要的了解。存在边指导、边学习、边认识的情况,辅导员对工作了解后,就业工作也接近了尾声。对于有条件的高校和学院应该设立就业工作专职辅导员。

三、新常态下,如果进一步做好毕业生就业工作

1.深入开展校企合作计划,根据行业需求合理设置教学课程

给学生提供更多实习的机会,尤其是建筑机械行业的生产实习,一方面提升他们的实践能力,另一方面也能让他们在自己的专业之余了解更多的机械行业的现状,同时具有企业生产实践的经历,也会大大提高学生的就业竞争力。结合行业现状,优化课程设置,把现在前沿的知识介绍给学生,课程设置和专业培养方案多参考往届毕业生工作后的实际需求。

2.帮助学生确立正确的就业观念,进行有针对性的推荐工作

学院通过年级大会、座谈会、交流会等活动,通过个别谈话、网上交流、电话沟通等多种方式帮助毕业生树立正确的就业思想,正确选择职业,认清当前的形式和专业优势适应各行业的人才需求,进行就业择业观教育。了解每个学生的具体情况,做到信息心中有数、指导有的放矢。

3.动态监测,科学统计,做好毕业生就业跟踪服务工作

把毕业生就业跟踪服务工作作为完善毕业生就业信息管理系统和监测体系的重点工作来抓,及时了解毕业生动态,加强与企业和学生的沟通,及时处理毕业生在刚踏入工作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对存在的问题对学生进行逐一反馈,让学生把在校的理论与工作的实践有机的结合起来。积极回应企业的反馈,通过用人单位的反馈,我院及时调整了专业设置和教学计划。在回访中我们广泛征求用人单位对我校学生在单位的各方面的意见和要求,以及对教学、学生管理等方面的建议和意见。

机械工业现状范文5

近年来,在全国机械工业发展的带动下,福建省机械工业取得了较快发展。全省工业主导产业作用日益突出,高新技术产业快速发展,以临港重化和装备制造业为主体的产业结构逐步形成[1]。“十五”期间,福建省确立了机械设备制造业、电子信息产品制造业和石油加工和化学产品制造业为该省经济发展的三大主导产业。截止2011年,全省装备制造业总产值已经达到4471.2亿元,比2010年同期增长24.2%,占全省工业GDP的17%。其中出货值942.0亿元,比2010年同期增长19.7%。虽然机械工业作为福建省三大支柱产业之一,极大支持了全省经济的发展。但是外部世界经济环境严峻复杂,同时福建省机械产业也处在产业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的艰难阶段,因此有不少问题亟待解决。如机械工业结构不合理,中低端产品供过于求,高端产品却无法满足实际需求;在组织结构方面,小型企业比重过大,多数企业尚处在产业链的低端,对高端装备的研发能力不强;发展模式较为粗放,产业建设重复性较高,缺乏核心竞争力;自主研发基础性产品力量不足,导致超高压变配电设备、高度轨道列车等主机产品过度依赖进口,大大增加了成本[2]。因此,福建省应进一步规范机械工业生产,细化工作流程,提升产品质量,方能提升企业、行业市场竞争力。

2机械工业标准化工作现状及问题

近年来,随着机械工业的发展,机械工业标准化工作也取得了一定成效,就标准制定的数量来看,相关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超过上万个,机械工业企业也纷纷制定了符合自身发展的相关企业标准,以满足总体市场发展的需求,在行业内初步建立了与国际市场同步发展的机械工业标准体系。从福建省层面来看,近年来也加快了研制机械工业地方标准的工作进度。然而,应该看到的是,随着国际贸易和市场经济的进一步发展,高新技术和国际市场的培育对机械工业标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已实施的标准无法及时、快速地针对其作出反应。现行标准在总体结构、内容等方面均存在缺陷,存在如下问题:(1)总体水平低,不适应机械工业发展需要主要表现为标准总体结构不合理,在制定标准中,多数都是针对中低端的机械产品,而目前急需的高新技术标准严重缺失,包括能加速发展机械工业的高新技术产品标准、重大技术装备标准,以及专用基础设备标准等,许多机械工业的先进科研成果未及时应用于标准研制,是导致高新技术标准不足的重要原因;现有的标准更新滞后,某些机械产品已应用了高新技术科研成果,对应的标准却未能及时修订。据有关数据显示,已实施的机械工业标准中,实施时间长达10年以上的国家标准高达46%以上、而行业标准则高达30%。由于标准化工作总体水平偏低,过分迁就现有机械产业技术水准的标准大量存在,导致市场领域流通的许多机械产品虽达到标准要求,却不具备竞争实力,本土的机械产业面临严重威胁。(2)未能与国际接轨,不利于提升机械产业的国际竞争力相对其他行业而言,机械工业标准采用国际标准和国外先进标准(以下简称采标)比例偏低,在多达1.3万以上的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中,采标数量仅达4462项,采标率为32.5%,其中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的采标数量分别为2735项、1727项,采标率分别为60.4%、18.8%;此外,采标更新滞后,采标标准未能随着国际标准和国外先进标准的修订或废止而作出对应调整[3]。(3)服务能力有限,标准化工作效能偏低标准只有推广实施才能发挥其真正作用,因此,只有用户获取标准、解读标准、实施标准,标准的作用才能落到实处。然而机械工业行业标准化工作总体服务水准不高,服务手段落后,服务效能偏低,缺少便捷、公开、实时更新、真实可靠的标准化信息资源服务平台,大量标准化科研成果无法在合理的时限内实现推广应用,难以实现及时、有效、准确的标准化服务。综上所述,由于缺乏机械工业标准整体发展框架,标准之间协调性、标准制定的水准和标准管理都相当混乱,因此,构建科学、合理、系统的标准体系势在必行。机械工业标准体系构建是标准化工作的基础,充分体现出该领域各标准之间的系统性和完整性,并清晰展现出标准与标准之间的内在关联。科学的标准体系有利于掌控工作全局,也有助于站在战略的高度上规划标准制修订工作。

3福建省机械工业标准体系构建

机械工业现状范文6

关键词:机械工业、制造、高效生产

引言

机械工业目前是经济发展的主要产业,近年来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发展,机械工业已经具备相应的发展规模,也得到了较为普遍的发展。世界经济形势的不断变化对机械工业生产产生了相应的影响,许多不同的理念相互碰撞。机械工业的制造和生产中,高效已经成了主要的发展理念。机械工业隶属于传统工业内,是发展最早的工业行业。机械制造以及机械生产对人们的生活和生产会产生重要的影响,在建筑行业施工中需要机械产生产品,高质量的机械产品是安全施工的重要条件。社会的快速发展给机械制造提出了高效率、高质量的要求,在机械工业制造中要加入高效生产的理念,满足社会和市场发展的需求。

一、机械工业制造和生产的内在关系

从内在关系的角度出发,机械工业中机械制造属于机械设计的深入发展。在保证机械工业设计完成的背景下,要对机械产品的构架和功能、外观形状以及设计的过程实现可视化生产,这就是机械的制造。机械工业生产属于流水线的方式,是对机械产品进行批量生产。在机械生产的过程中会更重视产品的流水线以及质量。生产是在商品投入市场之前的时期,只有保证产品的质量水准,这是进行批量生产必不可少的条件。同时生产和制造之间的联系密不可分,制造是产品已经达到了相关规范之后进行生产,然而机械生产是属于在制造方面符合相关规范然后进行批量生产的产品。由此可见,两者的关系相互联系和独立。在市场经济背景下,机械产品的制造和生产都要有期限和质量的相关要求。目前机械工业制造中如何实现高效生产已经是主要的研究内容。要想保证机械工业制造能够符合高效生产的需求,首先要确定机械工业中制造和生产是区别很大的理念。以这一基本角度出发,要想保证高效性,要注重制造和生产的联系。在当下社会发展中,高效生产是保证机械工业进步的重要动力。

二、机械工业制造的高效分析

1.机械产品设计理念要符合高效机械产品制造的第一步就是进行产品设计,产品的设计中会涉及到产品的市场分析和定位分析。机械产品进行市场调查相对来说很容易,完整的市场调查对于机械制造的高效生产是首要条件。从另一方面来说,在进行产品设计之前,要保证机械产品能够具优势实际应用性能,这是所有产品在设计之前要保证的条件。在明确产品的市场定位之后,开展产品生产的相关设计工作。机械产品的设计通常强狂下都是应用CAD制图,这是属于产品的最初设计。机械产品具有较高的材料要求,并且要求设计过程中要严格注重对细节的管理。要想能够保证机械工业制造设计工作实现高效性,就要实现设计过程的高效精准的特点,在设计过程中深入的理解产品的定位和理念,确保设计工作能够准确进行,防止由于设计过程不够仔细而出现的质量等问题。2.机械产品制造过程要符合高效理念在进行机械产品设计之后,开展的则是产品的制造过程。这一制造过程是指机械产品从理论设计到实际生产的制造过程。在机械产品制造过程中,要确保每一个环节和步骤都按照相关的要求和理念进行,保证制造过程每一步骤的精准,在保证效率的同时要注重质量,不要因为节省时间而忽略质量。机械产品在制造过程中可以被叫做样品,这种样品在完成之后要经过严格的检测,同时也要进行质量把关等等工作。在这一过程中要重点关注样品的制造过程要和成品质量的要求一致,然后才能够进行测试和检验。由此可见,保证机械产品制造过程的严格生产,是实现机械工业制造高效生产的重要途径。3.机械产品的制造检验要符合高效理念样品在制造成功之后都要进行严格的检测和质量检验,机械产品的质量检测会涉及到众多方面,具有复杂性的特点,通常情况来讲都要进行实际的质量检验。在机械产品进行测试的过程中,要确保关于产品的受力、耐磨以及硬度指数等有一个完整的方案,这是在测试之前要做的充分准备。产品在完成之后,可以直接的运用设计方案进行质量检验,产品通过质量检验过后就可以投入生产过程,相反如果产品出现相关质量问题,要根据发现的问题尽心质量检查,对产品的设计和制造进行重新检验和工作。

三、机械工业制造高效生产方式

首先机械生产前期准备过程中,首要条件就是达到质量要求,以确保在机械制造过程中可以进行批量生产,以满足市场发展的需求。一些产品生产过程中要保证具有严谨的流水线计划,并且相关细节的生产也要保证符合规定以及要求。在前期准备工作中,要确保生产车间、生产流程等。机械产品属于大型产品,一般都要进行组装工作,要确保每一个工作流程能够保证质量。其次机械生产之后的检查工作也是实现高效生产的重要方式,产品在进行批量生产和市场投放之前,要经过完整的检查和测验。机械工业生产的高效不仅仅是指时间,是在保证经济效益最大化的同时,在适合的时间完成生产,以此来在市场中占据主导地位。

总结

总而言之,机械工业制造的高效发展是当前社会进步的在需求,机械生产制造业的快速发展,促进了机械生产产品的需求量增加,这时就要保证机械工业制造的高效性。在生产中,要进行合理的规划和严格的管理,以此来保证机械产品的质量和效率。

参考文献:

[1]沈进.机械工业制造与生产的高效分析[J].煤炭技术,2013,10:20-21.

[2]李舟.机械加工中的振动消除与利用[J].建材发展导向,,:.

[3]单忠德,战丽.机械工业节能减排工艺技术及创新联盟构想[J].制造技术与机床,2008,04:67-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