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对植物多样性的认识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对植物多样性的认识范文1
中图分类号:K928.7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一、园林绿化中植物配置多样性的意义
1.1植物配置多样性的生态意义
园林绿地的植物配置具备多样性有利于形成具有一定稳定性的局部 生态环境。多样性的植物群落能更好地发挥调节气候、稳定水文、吸收和分解污染物的作用。植物的多样 化可有效改善绿地土壤条件,也可使病、虫失去适宜的生存环境,使病虫害不能迅速大范围蔓延,抑制病虫害对绿化成果的威胁。而植物种类单一、群落结构简单,则会降低绿地系统的适应能力与稳定性,会使地力衰退,爆发病虫害而导致生态灾难。在各类绿化建设中,这方面都有深刻的教训。
1.2植物配置多样性盼景观意义
植物多样化是园林景观多元化的基础。不同植物其尺度、形态、色彩、质地、季相不同。复合的植物群落在不同的视角和不同的时期可呈现出变化多样的视觉效果,并带来 不同的环境空间气氛。而植物种类单一,将造成环境色彩单一、空间缺少层次,园林绿地景观单调乏味。
1.3植物配置多样性的社会意义
园林绿化植物的多样化不仅可以在加强树种选育引种科研、提高园 林设计和施工管理水平、丰富人们对植物种类的感性认识等方面发挥一定的促进作用,同时也能够推动绿 化材料产业的发展,增加经济效益。在这些方面,天津、重庆、南宁等城市进行了一些积极有效的工作。
二、园林绿化中植物配置现状
2.1绿化植物引进制度缺失
近年来,城市园林绿化已经发育成为一个巨大的产业经济,由于新植物具有很强的观赏新奇性及较高商业价值,园林行业的很多单位纷纷涉足该领域,在高额利润的驱动下,竞相引进,大量推广。城市绿化植物的选择和引进是一项科技含量高、技术要求高和生态风险大的工作,应遵循自然生态规律,在进行相应的适应性试验和风险评估之后,方可引进。但目前除了《植物检验检疫条例》外,尚无其他法律和法规可依据,至于园林植物引进的规范性细则更是缺乏。由于制度的缺失,加之高利益的驱使,盲目引进外来植物渐成一种时尚,其背后隐藏了很大的风险。
2.2植物种类单一
尽管各地大量引进外来植物,并没有达到真正丰富园林植物品种的效果,引进主要体现在数量的增加,而不是种类的增多。总体而言,我国城市绿地植物的种类相对比较单一,我国除了个别城市在植物园或者城市周边的自然山林之中园林植物应用的种类超过1000种,大多数城市的物种数量在200~400种,至于能够种植在街道两侧的树种则更少。
2.3植物色彩单一
植物的色彩是重要的观赏对象。在欧洲许多城市,每当不同季节转换的时候,植物叶色变换,呈现出各种绚丽多姿的色彩,非常令人陶醉。而我国选用的植物材料色彩十分单一,几乎清一色是绿色,缺乏色彩的多样性,使人视觉感到十分乏味。
2.4植物功能单一
植物的功能是园林绿化中必须要考虑的最重要的方面。园林植物具有观赏、遮阳、防尘、隔音、净化空气和保持水土等诸多功能。但当前园林绿化中普遍重视观赏功能,而忽略其它功能。例如当前兴起的草坪热中,观赏草坪占主导地位,景观效果好,但是忽略了人们运动休息的需求,挤压了活动空间。又如近年来,许多城市兴起广场热,开阔的广场令人望而生畏,这都是在规划设计中缺乏人性化考虑的结果。
2.5空间利用单一
如草坪中清一色的草坪草,街道两侧仅是行道树,都是单一空间上的利用。人们生活的空间是一个立体的空间,因此,绿化也应该是立体的、多层次的。在园林植物配置中应注意乔、灌、草的综合利用,并同时结合藤本植物和地被植物的利用。
三、园林绿化中植物多样性的对策
城市园林绿化是关系市民日常生活的大事,国家要完善这方面的立法,以保持城市园林的多样性和安全性。同时,在植物选择上对绿化工作者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城市绿化植物选择要综合考虑自然环境、植物特性、本地特色、多样性及与城市性质等多方面因素。
3.1地理环境与植物特性相结合
选择最适合当地气候及土壤的植物是园林建设的根本,只有选对了植物种类,园林建设才能多、快、好、省,否则将会事倍功半,浪费大量的人力物力。城市具有特殊的小气候及土壤条件,对植物的选择要求较为苛刻,尤其是城市行道树选择的要求更为严格,要求既能够忍耐城市街道强烈的辐射热,又能忍耐瘠薄的土壤。
3.2保住地域特色底线
选择的园林植物一定要有地域代表性,这样才能有利于营造具有当地特色的园林风貌,体现出城市自身文化品味。本土植物的使用量及其与外来植物的比例显得尤为重要,如果一个城市的基调树种是外来树种,那么这个城市的园林风貌很难体现其地域特征。
3.3运用植物品种多样性提高生态安全性
单调意味着危险性的增加,多样意味着安全性的提高。适合当地自然地理环境的植物品种越多,其自然生态系统与生态群落越丰富,则其生态系统更具稳定性和可持续性。只有物种多样化,才能保证城市园林具有较强的抗拒外来干扰的能力,构建丰富的园林景观风貌。
3.4与城市性质相协调
城市园林绿化植物引进除需考虑其自身适应性、功能性外,还需要与所在城市的性质与定位相协调。如文化型城市在树种选择上主要考虑物种的景观效果及其对人的适宜性和友好性,而工矿型城市在物种选择上主要需要考虑对特定污染物的忍耐能力和净化能力等。城市园林绿化建设的目标是“城在园中、园在城中”,园林绿化在建设过程中需着力于改善城市自然生态环境,提高市民生活质量和缓解城市热岛效应,因此需要注重植物多样性的保护和建设,创造出多样性的生态系统及物种构成,保证城市园林的稳定性,为人们提供一个层次丰富的既观形又闻香、既赏花又观色的园林生态系统,营造出一个富有地方特色与文化底蕴的现代园林城市景观。
结束语
总之,我们要充分利用大自然丰富的植物品种,不同的植物品种甚至在不同的生长周期都有着各自独特的色彩表现,如绿色就有淡绿、粉绿、浓绿、墨绿之分,红色更是粉红、玫红、橘红、紫红、深红等不胜枚举。我国是“世界园林之母”,有着博大的种质资源库,园林设计工作者应担负起推广和应用植物新品种的使命,在丰富城市的物种、美化环境的同时达到环境生态的平衡。
参考文献
对植物多样性的认识范文2
关键词:园林规划;植物多样性;原则;方法
中图分类号:S68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432(2012)-12-0176-1
城市园林绿化建设水平关系着城市的整体建设水平,很多城市都加强了对城市园林规划的重视,园林植物多样性得到展现。但是很多城市在植物品种引进方面缺乏必要的规范,引进植物品种过多,很多植物品种在引进之前未进行相应的试种,植物的存活率较低,这造成了经济的浪费。各地在园林规划的同时,要尊重地方特色,优先选择乡土植物,提高植物成活率,降低成本。
1 城市园林规划植物多样性存在的问题
1.1 植物种类单一
我国植物种类丰富,蕨类植物、被子植物、裸子植物、藻类、苔藓等植物都极具观赏价值,中国被称为园林之母。因此,城市在进行园林规划时,要加强对乡土植物的规划,引进一定数量的外来品种。但是尽管有大量植物引进,我国园林植物的种类还是比较单一,很多城市的植物品种数量在200种左右,植物引进盲从和跟风现象普遍。
1.2 植物种类特色不明显
城市绿化要加强对本土植物的重视,有序引进外来物种,但是城市园林绿化的过程中,这一顺序被颠倒,城市绿化工作者更青睐外来物种,乡土物种被疏远或放弃。引进的植物品种特色不明显,很多城市园林绿化还存在一定的抄袭,引进植物超过了当地生态系统的调节能力。此外,很多城市的绿化植物引进制度也存在一定程度的缺失,植物引进没有规范可循。
2 园林规划中体现植物多样性的方法分析
2.1 园林规划中植物选择原则
首先,因地制宜原则。园林规划要选对植物,植物生长要和当地的土壤和气候条件相符,节省人力财力和物力。其次,地域特色原则。城市园林规划要打造具备地域特色的园林,确定本土植物和外来植物的使用量比例,城市园林风貌要充分展现地方特征。再次,多样性原则。城市园林规划植物要具备多样性和稳定性,提高植物生长的安全性,满足市民不同的审美需求。
2.2 园林规划中的植物多样性体现
首先,园林绿化中除了要加强乡土植物的栽种,还要引进外来植物品种,外来植物品种的选择要有珍贵的发展前景,加大对常绿和特有植物的推广,园林绿化中可以适当的考虑七叶树、金钱槭、领春木、山桐子、木兰、杜仲、水青树和天女花等植被,还可以加大对山茶、忍冬、海桐、杜鹃、女贞和石楠等的种植。其次,设计人员在园林规划的过程中应该避免随意性和盲目性,乡土植物和外来植物的选择要根据当地的自然环境以及地质水文条件来决定,提高植被的成活率,减少广玉兰、银杏、香樟和雪松等大规格植物树种的移植,强化植被的肥水管理、整形和病虫害防治,降低园林绿化建设成本。
2.3 植物特性与地理环境的结合
城市园林绿化不仅关系到园林植物的多样性和安全性,更关系到居民的日常生活,绿化工作者要重视园林规划中植物多样性的体现,绿化植物的选择要和当地的自然环境、本地特色、城市性质相结合。只有选择合适的植物品种,植物的生长才能和当地的自然环境相结合,园林建设才能更快更好地完成。此外,园林植物的选择要具备一定的地域代表性,营造具备当地特色的城市园林,彰显城市自身的文化品位。
2.4 充分利用植物品种多样性
城市园林植物品种的多样会提高植物群落的安全性,适当的引入外来品种可以丰富当地生物群落,提高园林生态系统的可持续性和稳定性,增强植物抵抗外来干扰的能力,丰富城市园林景观风貌。此外,园林规划和植物多样性体现要和城市性质相结合,文化型城市和工矿型城市在植物的选择上是不同的,工矿型城市的植物要更加具备净化能力和忍耐能力。因此,园林绿化工作者要尊重当地乡土植物品种,构建多样性生态系统,为人们提供可以赏花观色、闻香观形的园林生态系统,打造富有文化底蕴和地方特色的现代园林景观。
3 结语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愈发重视城市园林绿化,园林植物多样性得到展现。但是很多城市在植物品种引进方面缺乏必要的规范,引进植物品种过多,很多植物品种在引进之前未进行相应的试种,植物的存活率较低。各地在园林规划的同时,要尊重地方特色,优先选择乡土植物,提高植物成活率,降低成本。
参考文献
[1] 周多良.城市生态环境与园林绿化的可持续发展[J].甘肃科技,2009,(10).
[2] 傅凡,李红.中国园林植物的文化性格与多样性保护[J].中央民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02).
[3] 唐艳红,代永贵.浅析城市景观园林与乡村园林景观[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1,(11).
对植物多样性的认识范文3
关键词:园林园艺;植物景观;设计;规划
园林植物景观设计与规划的目的是创造出美丽舒适的游憩和生活环境,在对园林园艺植物景观设计规划过程中,不仅要体现艺术美感,还要满足人们良好休闲、娱乐的需要。
1 植物景观设计与规划的必要性
城市园林绿化是一项重要的环境建设工程,是社会发展和城市化发展的需要,园林绿化不仅可以美化城市,陶冶人们的情操,还能防灾避难;同时能调节城市的温度、湿度,净化空气、水体,又能防风降噪,对改善城市环境,维护城市的生态平衡起到巨大的作用。在园林绿化中,园林植物景观扮演着极为重要的角色,是城市建设不可缺少的内容之一,具有美化、保护、改善城市环境的作用,具有明显的环境效益、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随着我国建设生态型园林城市,实现城市建设可持续发展工作的部署,园林植物景观在城市建设中的作用更加突显。在园林建设工作中,不仅要重视视觉美感,还要促进环境质量的优化,在多样化的植物景观中,利用园林植物具有的美化、净化等特性,营造优美舒适的生活旅游环境,体现不同的地域特色,实现生态环境的改善与保护作用。
2 园林园艺植物景观设计的注意事项
园林园艺植物景观的规划设计不是简单地对植物进行栽种和布局,在实际设计过程中还应该注意植物景观的美观性、艺术性和实用价值,设计者应尽量以较小的成本获得最大的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所以在实际设计过程中应该注意以下问题。
2.1 应遵循科学性与艺术性的统一。园林植物生态学是园林园艺植物景观设计中最为基本的条件,不同气候地带和地区的植物的生长习性是不同的,如果忽视了植物的生长习性,在推广与应用过程中,是一种不科学表现。所以在植物景观设计过程中,在体现设计的空间艺术美感的同时必须考虑不同植物的生长习性,即植物生长必需的光照、水分、土壤、温度等立地条件,充分分析植物的耐性和适应性,科学栽植,才能形成良好的植物景观。植物景观设计规划需要遵循四个原则:统一性、调和性、均衡性以及韵律性。统一性的形成不仅要保证相似性的实施原则,还需要促进多样性发展,保证不同植物形状、线条以及比例的和谐性与统一性。主要的调和方法为互补色与冷暖色,所以,需要对植物进行对比分析。并且,还需要按照周边环境的实际情况,利用不同的设计手段促进其均衡性,这样不仅能保证景观设计的稳重性,还需要促进一定的韵律性。
2.2 应遵循功效性与实用价值的统一。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要想确保生态文明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一定要促进生物的多样性发展,保证城市生态系统的稳定性,这与植物景观设计存在较为密切的关系。在上个世纪的一段时期内,人们为了追求更高的经济效益,在植物景观设计过程中,刻意减少观赏性植物的栽植,改为种植经济类蔬菜、果树等经济价值较高的植物,过度的单一植物品种的栽植导致了生态发展不均衡。随着居住环境的不断破坏,人们认识到了生态问题的严重性,植物景观设计才逐渐向改善生态环境的良性方向发展。科学人员指出,城市中不同程度的热岛效应与城市的绿色空间、地表植被设计等存在密切关系[2]。每种植物对废气、扬尘、化学物质、水体等都有不同的吸附和净化能力,在植物景观设计时不能为追求某些植物的个别功效而单一种植某种植物,而应该科学考虑植物的功效性和实用价值,多样性栽植才有利于生态环境的建设。
3 进一步加强园林园艺植物景观的设计和规划措施
在城市建设中,园林绿地是居民游玩和休息的重要场所,对人们的观感体验产生着重要的影响。在我国城市建设逐渐走向国际化的过程中,应该积极探索和创新适应城市发展的园林园艺植物景观设计和规划方式,引入开放的、以人为本的设计思想,保证所设计的园林园艺植物景观能够得到受众群体的广泛认同,为城市建设和发展提供坚实的保障。
3.1 尊重居民的生活需求,在O计规划中引入以人为本的思想
在城市建设中,园林园艺植物景观的规划和设计主要是为城市中的居民服务的,景观设计质量对城市居民生活和工作质量产生着重要的影响。基于城市居民作为园林园艺植物景观审美主体的客观性,在对城市园林景观进行设计和规划的过程中必须充分考虑城市居民的需求,坚持以人为本的设计和规划原则,保证所设计和规划的植物景观能够满足人们休闲和游览需求,从而获得城市居民的认同。在具体操作方面,结合各地不同的地域特点和风俗习惯,在进行园林园艺植物景观规划设计的过程中适当的融入与当地风土民情相关景观元素,增强城市居民对景观的认同感,达到植物景观最大限度的为人服务的目的。
3.2 适当的增加乔灌木的栽种比例
城市园林园艺植物景观的规划和设计仅仅依靠“见缝插绿”是无法完成的,要想保证设计和规划质量,还应该坚持开放性原则,对城市园林园艺建设进行系统的规划,保证城市园林园艺植物景观设计用地的供应量,切实解决城市绿化问题。同时,在景观设计和规划过程中,适当的增加乔灌木的栽种比例,形成群落性的植物景观,使城市整体生态效应得到有效的强化,对提升城市绿化水平将产生积极的影响。
3.3 因地制宜,选择乡土树种
在园林园艺植物景观设计和规划过程中,为了保证植物的成活率,在实际设计和规划时还应该注意结合不同地区的实际情况尽量选择乡土树种,以最小的成本获得最大的生态效益,突出植物园林园艺植物景观的规划设计效果。如针对满洲里地区建设“自治区级园林城市”的发展要求,在园林园艺植物景观的规划和设计工作中就可以适当的选择栽种榆叶梅、丁香、樟子松和糖槭等适应当地环境植物,并对植物栽种进行合理布局,形成高低错落有致、生机盎然的景观设计效果,为将满洲里逐步发展成为国际化城市创造良好的生态条件。
4 总结
加强植物景观设计不仅能促进城市建设的可持续发展,还能促进生态的多样化发展。近年来,随着生态环境建设被越来越多的人所重视,植物景观规划设计在城市建设中发挥的作用越发突出。在未来发展中,要促进植物景观设计的综合性发展,遵循适用、经济、美观的植物景观设计原则,保证在为人们提供优美、舒适环境的前提下,促进植物景观设计工作向生态性、艺术性、服务性方向良好发展。
参考文献:
[1]赵永广.园林园艺植物景观的设计与规划分析[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2015,5(31):1969-1970.
对植物多样性的认识范文4
???让我们保护“她”
西溪,古称河渚,“曲水弯环,群山四绕,名园古刹,前后踵接,又多芦汀沙溆”!如今的西溪国家湿地公园坐落于杭州市区西部,占地面积10.08平方公里,分为东部湿地生态保护培育区、中部湿地生态旅游休闲区和西部湿地生态景观封育区。
西溪集生态湿地、城市湿地、文化湿地于一身,堪称中国湿地第一园. 西溪湿地以独特的风光和生态,形成了极富吸引力的一种湿地景观旅资源;湿地内河流众多,水渚密布,温度适宜、雨量充沛,植被繁多,大面积的芦荡,众多飞禽走兽,到处鸟语花香,空气清新啊!!!
在西溪,你可以泛舟湖漾港汊,可以垂钓河塘柳荫;秋风中可以观柿听芦;冬日里可以探访梅花,也可以在初春时踏青漫步;在夏日下采菱赏荷,其中的野趣妙意,真是令人流连返忘 !
西溪之胜,独在于水。水是西溪的灵魂,园区约70%的面积为河港、池塘、湖漾、沼泽等水域,正所谓“一曲溪流一曲烟”,整个园区六条河流纵横交汇,其间分布着众多的港汊和鱼鳞状鱼塘,形成了西溪独特的湿地景致;西溪之重,重在生态。为加强生态保护,在湿地内设置了费家搪、虾龙滩、朝天暮漾三大生态保护区和生态恢复区。入口处设湿地科普展示馆,园区内有三个生物修复池和一块湿地生态观赏区。西溪还是鸟的天堂,园区设有多处观鸟亭,给游客呈现出群鸟欢飞的壮丽景观;西溪人文,源远流长。西溪自古就是隐逸之地,被文人视为人间净土、世外桃源。秋雪庵、泊庵、梅竹山庄、西溪草堂在历史上都曾是众多文人雅士开创的别业,他们在西溪留下了大批诗文辞章。深谭口百年老樟树下的古戏台,据说还是越剧北派艺人的首演地;西溪民风,淳厚质朴。每年端午节在深谭口举行的龙舟胜会,历史悠久,形式独特,被誉为“花样龙舟”。烟水渔庄附近的“西溪人家”、“桑•蚕•丝•绸故事”重现西溪原居民的农家生活劳动场景,让更多的人认识和了解水乡典型的民俗!
杭州西溪湿地是在自然湿地基础上,并在一千多年农渔耕作用下形成的城市边缘次生湿地。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它的面积急剧萎缩,植被受干扰,生态脆弱,不久前成立的西溪国家湿地公园已经将保护提上日程。
何种小生境利于保护本地和湿地植物多样性呢?入侵种在各种小生境中的影响如何呢?那么怎样防控?
根据调查,将西溪湿地草本层的小生境分成5种类型:强光高基、弱光(有树遮光)高基、强光低基、强光高渚和强光低渚。采用分层和随机取样相结合的方法调查这5种小生境下的植物群落组成,以重要值作为变量来计算物种多样性指数并排序;共26个地点,约234m2的样方;结果显示在农渔耕的背景下,水位高低及光照等自然因子对植物组成具有一定的选择作用;强光高基生境物种丰富度最高,其中本土、木本和豆科植物数量最多,而入侵种、湿生物种数量最低;强光低渚生境的情况正好相反;强光高基生境有利于保持本土植物多样性,降低入侵种的竞争能力,但不利于湿地植物的存在;强光低基有中度本土植物多样性及抵御入侵种的能力,有较大的草本比例和湿地植物比例,是一个保持良好的湿地环境;有利于湿地植物的低湿生境目前在西溪比例较低,湿地植物偏少,这主要与西溪先前人类从事农业和渔业活动有关;在去除影响景观、影响本土物种多样性的入侵种的同时,可考虑增加低湿的生境,并补种湿地物种。
对植物多样性的认识范文5
关键词:城市绿地;园林绿化;植物配置
Abstract: as China's urban landscape of rapid development, the construction of urban green plant configuration has become an increasingly important issue. This paper briefly describes the current urban green space community of some problems existing in the construction of urban landscape plant arrangement on the important significance of modern urban development and key technologies.
Key words: urban green space; Landscape; Plant configuration
中图分类号:K928.73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一.引言
由于现代城市化建设的需要,绿化用地往往被城建用地挤兑。因此,如何在有限的土地上发挥绿地最大的生态效益成为今后城市绿地发展的主要方向,而发展以乡土树种为主,乔、灌、草、花相结合的生态稳定性群落,建设功能良好的立体式绿化环境,再现自然植被,成为提高城市绿地生态功能、促进城市绿地可持续发展的必要途径。
二.植物的选择和配植
(1)根据功能选配
绿地系统规划中,植物种类的选择对于科学构建生态系统起决定性作用。要达到生物多样性的目的,除了提倡乔、灌、草结合,常绿落叶兼顾,速生慢长共存,以及适地适树等基本原则之外,应重视植物在生态系统中所能发挥的功能,即能否为鸟类、昆虫、食草动物等消费者提供食物,以维持生态系统的正常运行。然而目前很多城市在绿化建设过程中关注的只是植物种类和配植模式的多寡,却很少关心依附于这些植物的各种昆虫、鸟类以及其他动物的多样性,忽视了提高城市生态系统整体生态功能这个城市绿化的核心问题。因此,在树种选择时,要考虑到观花植物的数量和花期的分配能否为蜜蜂等益虫提供蜜源;观果树种的数量和挂果季节分配能否为城市留鸟提供正常的食物。通过科学设计生态系统营养结构达到增强生态系统功能的目的。
(2)根据生境类型选配
生态学中有“群落生物多样性导致群落稳定性”的原理,也就是说,通过增加物种多样性能有效提高群落的稳定性。然而常常被人们忽略的是物种多样性对生态系统稳定性的作用可能随不同地区的生境不同而改变,如炎热干旱的沙漠气候区形成一个稳定群落的所需要的物种数肯定比高温湿润的热带雨林区少很多。因此,根据生境类型选择适生树种,对构建稳定的绿地系统具有重要意义。
根据光照、水分和土壤3个自然因素,城市的生境类型进行分类,将城市绿地归为喜光—耐旱—耐瘠薄型、喜光—耐旱—中性土型、喜光—耐旱—喜钙土型、喜光—中生—喜疏松土型、喜光—耐湿型、半日照—中生—喜肥沃型、半日照—喜湿润—喜酸性土型、耐阴—中生型、耐阴—喜湿型9个生境类型,运用生境因子分析方法,按园林植物配置的“适地适树”原则,将园林植物归入相应的类型中,再根据群落学原理进行配植,有效提高了生态系统稳定性,这对促进绿地系统天然更新,降低植物养护成本,保护生态环境具有重要意义。
(3)古树名木和乡土植物
古树名木和乡土树种代表了自然选择或社会历史选择的结果,是与本地气候和周围环境相适应的地区性植物。古树名木对当地气候环境的长期适应能力可作为树种规划的参考依据,大力利用乡土植物,可构建具有城市地区性特征的城市生物多样性格局,同样有助于营造具有当地特色的园林景观风貌。
三.群落的构建
(1)人工群落
在生态系统中,由于受遗传、受粉及物种间相互作用的生物机制的影响,物种的多样性只有在群落的水平上才能得到很好地维持和保护。研究表明,由乔灌草组成的立体式群落结构具有较好的生态效益,能有效提高生态系统稳定性,同时也为昆虫、鸟类等野生动物的引入提供良好的条件。然而当前多数绿地系统所谓的乔、灌、草复层混交林模式往往只是三者的简单组合,物种单一,群落结构单调,难以实现群落正常的生态过程。人工植物群落构建应参考当地自然植被类型、生活型谱分析,确定城市树种规划中乔、灌、草的比例;依据群落树种的重要值高低,确定拟建人工群落中建群种、优势种和伴生种,使拟建人工群落中各树种的数量比例更加合理,在此基础上,依据当地自然植被中群落类型的多寡,提出城市绿地系统可以构建的人工群落类型数量。
(2)自然群落
大泽雅彦根据人为活动对植被影响的程度,把城市植被分为人工栽培群落、残存自然群落和城市杂草群落3个类型人工栽培群落是指人为引入城市区域的群落类型,主要有市区的花坛、绿地以及郊区的农田和人工防护林等。残存自然群落指人为活动影响之前就已经存在,在城市化过程中未被清除的原生或次生的自然群落,如寺庙周围的风水林。城市杂草群落是城市化后,不受人的意识支配而出现的植物群落,主要包括归化植物和当地的乡土植物。其中,后两者在城市中所占比例已经不多,但是在生物多样性的维持方面却能发挥很大作用。过去,城市自然遗留地和自然植被有时被看作是视觉差、景观低劣的荒芜地,但它们常具有地带性群落特征,含有丰富的乡土植物,与野生动物也有较好的生态关系,生物多样性潜力很大。
在城市生物多样性规划中,应更多考虑如何恢复和重建城市自然生态景观,在确保景观美学需要的前提下,使它们更好地发挥生态功能,丰富城市景观,增加城市的生物多样性。自然绿化在我国尚属于探索阶段,但是在发达国家,“近自然”群落建设的理念和技术已被广泛运用和推广,以草坪为例,人工草坪不仅维护费用高,而且农药化肥的投入会给环境造成一定程度的污染。即便是在拥有几十年甚至上百年草坪建设经验的欧美发达国家,最终放弃了人工草坪建设,重新选择低养护成本的野草作为自然绿化。既保护了环境,又能吸引昆虫、鸟类和其他小动物来栖息,能很好地增加城市的生物多样性,同时方便市民在草地上休闲娱乐,真正体现“以人为本”的设计宗旨。
四.展望
当今,生态环境问题日益成为城市可持续发展的“瓶颈”,因此,加强城市绿化建设,营建城市生物多样性植物群落成为提高城市植被的数量和质量,维护城市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构建节约型城市绿地已经成为现在城市绿化发展的必然趋势。关于近自然城市绿地构建的理论研究现在已经比较成熟,但是在实际应用方面的经验和实例很少,因此,在今后的城市绿地构建中应该注重以下几点:
(1)注重实际的应用,做一些成功的模式,积累丰富的经验,为城市现状植被恢复提供方法和技术支持;
(2)注重乡土植物的引种驯化:为了增加城市绿地的生物多样性,应当在现有乡土植物的基础上,继续开发乡土植物资源,加强对异地植物的引种驯化工作,以达到增加适合本地区生长的植物种类;
对植物多样性的认识范文6
一、城市园林绿化植物多样性存在的问题
随着城市品位的提升,城市绿化植物引进呈现许多新特点,如引种推广数量增多、规模增大;引种方式上,从以往的种子、枝条等繁殖体发展到多种径级的植株;驯化间隔明显缩短,甚至出现不经试验直接引进的现象。尽管短期内有利于满足城市绿化发展对新优植物的迫切需求,但这种无序的植物引进存在诸多问题。
1.绿化植物引进制度缺失
近年来,城市园林绿化已经发育成为一个巨大的产业经济,由于新植物具有很强的观赏新奇性及较高商业价值,园林行业的很多单位纷纷涉足该领域,在高额利润的驱动下,竞相引进,大量推广。城市绿化植物的选择和引进是一项科技含量高、技术要求高和生态风险大的工作,应遵循自然生态规律,在进行相应的适应性试验和风险评估之后,方可引进。
2.植物种类单一
尽管各地大量引进外来植物,并没有达到真正丰富园林植物品种的效果,引进主要体现在数量的增加,而不是种类的增多。总体而言,我国城市绿地植物的种类相对比较单一,我国除了个别城市在植物园或者城市周边的自然山林之中园林植物应用的种类超过1000种,大多数城市的物种数量在200~400种,至于能够种植在街道两侧的树种则更少。
3.植物种类特色不明显
城市的绿化应当因地制宜,在绿化植物种类选择上要首先要适应当地的土壤、气候等自然条件;其次要服务于城市总体规划、城市品味及其功能划分。可现在城市园林绿化中出现了一种可怕的抄袭现象,各城市之间的园林绿化存在惊人的雷同和相似,在绿化植物的选择上表现更为明显,省会城市选择引进的某些品种,几年后则会漫延到中、小城市。如果自然条件相近的城市相互借鉴还情有可原,但气候、土壤条件根本不同的城市间照搬照抄,只会造成植物生长不适,导致极大浪费。这种盲目跟风引进植物品种还易造成城市自身特色和城市品味的弱化。
4.对本地物种重视不足
城市绿化是新兴产业,市民、城市绿化工作者常常过分欣赏和青睐外来物种,不注重乡土植物的引种驯化,从而有意或无意地疏远甚至放弃乡土物种。外来种的无序引进可能会导致一些不利的后果,如排挤本土植物、微生物和小动物,使其生存环境发生变化,对野生生物缺乏友好性,不利于丰富生物多样性格局的形成和构建地域特色的绿地景观,异种花粉可能导致过敏症等。而同时,许多本地物种并没有在城市绿化中得到普遍应用,乡土树种,特别是其中的建群种和优势种,在营造高效、稳定的生态绿地中具有不可替代地位。
5.植物引种缺乏安全性认识和措施
由于各种形式的国际间植物材料交流相当频繁,使城市绿化植物引种成为最有可能造成生物入侵的途径之一。绿化植物引种所带来的入侵生物不仅包括植物,植物材料可能携带的危险性昆虫和微生物更具隐蔽性,危害更大。目前在植物引种上,不仅在引种安全上意识薄弱,也缺乏科学有效的措施,不利于生物入侵的防范。
二、对策
城市园林绿化是关系市民日常生活的大事,国家要完善这方面的立法,以保持城市园林的多样性和安全性。同时,在植物选择上对绿化工作者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城市绿化植物选择要综合考虑自然环境、植物特性、本地特色、多样性及与城市性质等多方面因素[4]。
1.地理环境与植物特性相结合
选择最适合当地气候及土壤的植物是园林建设的根本,只有选对了植物种类,园林建设才能多、快、好、省,否则将会事倍功半,浪费大量的人力物力。城市具有特殊的小气候及土壤条件,对植物的选择要求较为苛刻,尤其是城市行道树选择的要求更为严格,要求既能够忍耐城市街道强烈的辐射热,又能忍耐瘠薄的土壤。
2.保住地域特色底线
选择的园林植物一定要有地域代表性,这样才能有利于营造具有当地特色的园林风貌,体现出城市自身文化品味。本土植物的使用量及其与外来植物的比例显得尤为重要,如果一个城市的基调树种是外来树种,那么这个城市的园林风貌很难体现其地域特征。
3.运用植物品种多样性提高生态安全性
单调意味着危险性的增加,多样意味着安全性的提高。适合当地自然地理环境的植物品种越多,其自然生态系统与生态群落越丰富,则其生态系统更具稳定性和可持续性。只有物种多样化,才能保证城市园林具有较强的抗拒外来干扰的能力,构建丰富的园林景观风貌。
4.与城市性质相协调
城市园林绿化植物引进除需考虑其自身适应性、功能性外,还需要与所在城市的性质与定位相协调。如文化型城市在树种选择上主要考虑物种的景观效果及其对人的适宜性和友好性,而工矿型城市在物种选择上主要需要考虑对特定污染物的忍耐能力和净化能力等。城市园林绿化建设的目标是“城在园中、园在城中”,园林绿化在建设过程中需着力于改善城市自然生态环境,提高市民生活质量和缓解城市热岛效应,因此需要注重植物多样性的保护和建设,创造出多样性的生态系统及物种构成,保证城市园林的稳定性,为人们提供一个层次丰富的既观形又闻香、既赏花又观色的园林生态系统,营造出一个富有地方特色与文化底蕴的现代园林城市景观。
参考文献:
[1]刘卫国,吴森.张家界市省级园林城市建设的初步探讨[J].湖南农业科学,2009(3):127-129.
[2]杨金凤,王玉宽,生物多样性价值评估研究进展[J].安徽农业科学,2008,36(26):11491-114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