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乡村旅游发展状况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乡村旅游发展状况范文1
>> 智慧旅游背景下智能手机APP的旅游应用研究 智慧旅游背景下App在定制旅游中的应用研究 “智慧旅游”背景下的京郊旅游发展研究 智慧旅游背景下旅游企业的发展策略研究 分析智慧旅游背景下南昌旅游发展研究 智慧旅游背景下旅游APP大学生用户行为调查 环境友好型智慧旅游APP发展研究 鞍山市智慧旅游背景下智慧营销策略研究 智慧旅游背景下长春市旅游业发展研究 智慧旅游背景下的旅游体验提升研究 浅析智慧旅游背景下博物馆营销策略 智慧城市背景下吉林省延边州体育旅游发展策略研究 “互联网+”背景下徐州智慧乡村旅游发展研究 全域旅游背景下浙江苍南旅游发展研究 新媒体背景下金华乡村旅游营销策略研究 金融危机背景下政府旅游营销研究 智慧旅游背景下本溪旅游资源开发现状及问题研究 智慧旅游背景下城市旅游公共信息服务系统构建研究 智慧旅游背景下长沙市公共旅游信息服务体系构建研究 智慧旅游背景下旅游公共信息服务的建设 常见问题解答 当前所在位置:l.
[3]张凌云,金卫东等.智慧旅游:个性化定制和智能化公共服务时代的来临[J].旅游学刊,2012(2): 3-5.
[4]朱珠,张欣.浅谈智慧旅游感知体系和管理平台的构建[J].江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 (11): 97-100.
[5]第35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EB/0L].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
http:// cnnic. cn/gywm/shzr/shzrdt/201301/t20130115_38518.htm,2015-02-03.
[6]《第36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http:///xwzx/gnsz/gdxw/201507/23/t20150723_6022843_1.shtml.
[7]姚国章.“智慧旅游”的建设框架探析[J].南京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 (6):13-16.
[8]乔海燕.关于构建旅游公共信息服务系统的思考[J].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6(2): 27-29.
[9]刘莉.论手机在旅游信息服务中的应用[J].知识经济,2010,(17) :119-120.
[10]吕兴洋,殷敏.旅游手机网络营销初探[J].旅游学刊,2009,(8): 77-81.
[11]巫宁.手机媒体在旅游目的地的应用[J].人物,2007,(5): 30-31.
Research of Tourism APP Marketing Development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Wisdom Tourism
TANG Jing; ZHOU Bingqin
( Zhongnan University of Economics and Law, Wuhan 430073,China)
乡村旅游发展状况范文2
[关键词]河南省;乡村旅游;特色
中图分类号:F5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0278(2013)08-042-01
旅游业是河南省一项系统的产业,是多项产业的综合。乡村旅游资源的开发将促进乡村尤其是贫困地区经济社会的综合发展,成为脱贫致富的新的有效途径。
一、河南省乡村旅游发展现状
河南乡村旅游起步于上世纪80年代中期,90年代中后期进入快速发展阶段。2011年3月公布的全国乡村旅游示范点中,河南省有两个县区及三家单位榜上有名。如河南省郑州市惠济区、宁陵县刘花桥村等(尤瑞玲、于丽丽,2009)。2010年,住房城乡建设部和国家旅游局公布的全国特色景观旅游镇包括:禹州市神厘镇、镇平县石佛寺镇、西峡县丹水镇、淅川县荆紫关镇、郏县广阔天地乡、嵩县车村镇。随着2009年河南省政府在全省推出“百村万户”富民工程,河南的乡村旅游正在进入快速发展的新时期。
二、河南省乡村旅游发展存在的问题
(一)乡村旅游处于初级发展阶段,旅游开发雷同,缺乏特色
多数乡村旅游业的经营者目前对乡村旅游的内涵、本质归属尚不十分清楚,在开发经营中缺少对生态环境营建和对传统文化恢复与保护的意识。不重视对乡村生态环境及文化多样性的保护与建设,只重视经济利益,对旅游资源过度利用。
(二)科学规划缺位,管理不规范,不良经营问题严重
大部分地区的乡村旅游缺乏长期科学规划。法律法规制定滞后以及管理职能缺失,一些乡村地区出现不良经营问题。尚未建立起一元化的乡村旅游行政管理体制,使管理职能履行面临困难。
(三)基础设施不健全,功能不完善
交通设施不健全,饮食卫生、公共卫生及垃圾处理不同程度存在问题,配套设施不健全,这些严重影响了乡村旅游的接待的质量和消费者的满意程度,限制了游客的逗留时间和消费。
三、发展乡村特色旅游的对策及建议
(一)因地制宜科学规划,合理开发
乡村旅游是一个系统工程,规划必须先行。政府应当发挥主导作用,必须根据自身的实际发展状况组织专家对乡村旅游景点实行区域化布局和差异化规划设计。将特色旅游作为发展乡村旅游的重要发展方向,使特色乡村旅游成为品牌,将特色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
(二)挖掘当地资源特色潜力,引入旅游创业产业项目
重视当地特色产业的支柱和引导作用。将产业特色发展成为当地的旅游特色,成为打造特色旅游品牌的要素之一。深度挖掘当地的文化特色。将文化的发展潜力转化为乡村旅游发展的推动力,促使乡村旅游能够可持续发展。在发展乡村旅游的工程中,将旅游创业产业引入到开发旅游产品中,将现有的技术手段和教育平台对当地旅游经营者进行培训与引进较高学历的知识人才相结合的方法,在发展乡村旅游的过程中融入创业产业。实现附加利润和赚取、品牌效应的建立、旅游经营者与旅游消费者的双赢。
(三)发挥政府管理职能,政策导向和市场调节作用
实行政府扶持、企业经营、专家指导、农民参加的运行机制,四者有机结合,形成合力,增强项目生存与发展的活力。制定积极地鼓励政策,支持乡村的基础设施建设,解决当地的交通、文化、卫生、通信等设施问题。按照省、市、县三级建设一批代表地区特色的精品项目,克服旅游成长发育期的无序竞争和重复建设;推行旅游产业标准化和规范化等措施培育出一批具有较强市场竞争能力和发展前景的旅游企业。引入多元化的经营方式,采取合作开发,共同受益的新型开发模式,引入现代企业化的景区经营管理模式,在较短的时间内形成旅游接待能力。
乡村旅游发展状况范文3
【关键词】旅游目的地 战略选择 环京津
一、绪论
旅游目的地是指一定空间上的旅游资源与旅游专用设施、旅游基础设施以及相关的其他条件有机集合起来的是旅游者停留和活动的目的地。①随着“大旅游”的发展,旅游目的地正逐渐代替旅游景区、旅游点等狭义概念,如何更好的建设旅游目的地,也相应的成为研究关注的热点。
根据国际惯例,人均GDP超过6000美元的话,该地区将进入休闲时代。河北环京津地区面临着人口总数为1.06亿的京津冀三大客源市场,京津地区人均GDP已远远超过6000美元,河北省这一数字也接近6000美元,可知三地居民收入早已超过休闲旅游消费产生界限,居民的旅游需求特别是休闲旅游需求,潜力巨大。
本文中,河北省环京津旅游休闲产业带范围界定如下:以环京津的唐山、秦皇岛、承德、张家口、保定、廊坊等市和省会石家庄为主要中心城市,辐射全省11个市。
二、河北省环京津地区旅游休闲产业的发展状况及存在问题
(一)环京津地区旅游休闲产业的发展状况
1.旅游资源开发状况。河北省自然旅游资源丰富,人文旅游资源品位较高。目前,河北省有4A以上景区110个,居全国第四位;世界遗产3个;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73个,居全国第三位。
以4A及以上景区为代表,其呈带状集中分布于以下三大区域:以石家庄、邯郸、保定为中心的冀中南太行山沿线区域;以张家口、承德为中心的坝上高原与冀北山地区域;以唐山、秦皇岛为中心的环渤海区域。总体上看,这些景区环绕京津,呈环带状分布。
2.旅游经济发展状况。近十年来,除去2003年“非典”对旅游业严重的影响和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影响,河北省旅游业基本保持了平稳增长的良好发展态势。相比入境游,国内游是河北省旅游业重要组成部分,国内客源市场是河北省重要旅游客源市场。2012年,河北省旅游总收入达到1588.33亿元,旅游人数达到2.3亿人次,比上年分别增长30.5%和22.94%。其中国内旅游收入1553.91亿元,国内旅游人数为2.29亿人次。
但是,旅游者在河北省的人均花费较低,停留时间较短,作为国内游的目的地,河北省缺乏旅游吸引力,旅游产业发展较不成熟,亟待完善与提升。
3.旅游服务质量状况。根据中国旅游研究院的全国主要旅游城市游客满意度调查,河北省三个旅游样板城市游客满意度普遍不高,处于全国中下水平。
以省会石家庄为代表,2010年与2011年,在50个样板城市中分别位列45与36位,2012年和2013年第一季度,在60个样板城市中,位列53和58名,基本处于倒数后十名的位置;河北省旅游业较成熟的承德,从2010年到2013年第一季度,游客满意度排名呈下降趋势(排名:20、44、43、51),从全国中上水平跌入中下水平行列;河北省滨海旅游主要承载者秦皇岛游客满意度也不甚理想,平均处于全国中下水平(排名:36、49、45、38)。
(二)环京津地区旅游休闲产业的主要存在问题
1.旅游交通与旅游资源分布不匹配。河北省虽然有环渤海、环京津的“两环”区位优势,以北京为中心的放射通网络穿越河北全境的交通优势,但是,交通的放射状格局与旅游资源的环带状分布不适应,资源分散,区域分割,环首都旅游资源未得到有效整合。
2.旅游经济效益与旅游资源存量不一致。与周边省市相比,河北省旅游资源数量丰富,品位较高。然而,从旅游接待人数、旅游收入、旅游者人均花费和旅游者平均停留时间等方面来看,河北省却处在相对劣势地位,国内旅游收入甚至垫底,而且这种落后差距呈逐年递增趋势。
3.游客满意度低,旅游服务质量差。由全国旅游样板城市游客满意度调查报告可知,河北省整体旅游服务质量较差,排名相对靠后,三个样本城市排名均处于全国中下水平,省会石家庄更是基本处于倒数十名行列。因此,旅游服务质量是制约河北省旅游业发展的一个重要短板,旅游服务质量急需完善与提升。
三、发展河北省环京津旅游休闲产业带的战略选择
(一)旅游产品差异化战略
根据河北省旅游资源特色,将其划分为京西沿太行山地区、京北张承地区、京东唐秦地区、京南平原地区四个区域,实施产品差异化发展战略,培育京西太行山山地生态旅游区、京北张承高地草原生态旅游地区、京东唐秦滨海度假旅游区、京南保石邯红色旅游区。
京西太行山山地生态旅游区主要包括保定、石家庄、邢台、邯郸四市在内的河北省西部太行山沿线区域,依托太行山山地资源,主要开展山地休闲旅游;京北张承高地草原生态旅游地区主要包括张家口、承德两市,依托河北省北部高地的森林、草原、滑雪、温泉资源,主要开展生态度假和康体休闲旅游;京东唐秦滨海度假旅游区主要包括唐山、秦皇岛两市,依托河北省沿渤海海洋旅游资源,主要开展海洋休闲度假旅游;京南保石邯红色旅游区主要包括保定、石家庄、邢台、邯郸三市东部和廊坊、沧州、衡水三市在内的河北省中东部平原区域,依托平原生态农业资源,主要开展红色旅游、乡村旅游和生态休闲旅游。
(二)旅游产品一体化战略
河北省旅游资源丰富,名气景区较少。同类型景区宜采取战略联盟的策略。以山地景区为例,根据山地景区相对分布率(即山地景区数量占全省A级景区总数百分比),河北省属于第二级别,山地资源品位在全国处于中上等。以苍岩山、抱犊寨、五岳寨、嶂石岩、天桂山、野三坡、白石山、狼牙山、祖山、角山、景忠山为代表的分布于太行山、燕山的山地综合景区,资源品位较高,知名度却相对较低。各景区独立存在,资源的相似程度高,竞争远对于合作,加之部分地区交通便捷性不高,很难形成高影响力品牌。不如打破行政区划的限制,结成区域战略联盟,整体整合、规划、营销,依托燕赵文化,重点突出各景区独有特色,特色互补,形成合力,提升河北山地景区竞争力。
(三)环线旅游交通战略
根据河北旅游资源区域环状分布特点和河北境内现存交通线路体系,建立河北省环线旅游交通体系,承接京津,连通河北。环线旅游交通分三个层次:分别为环首都旅游可进入通、环首都大环线交通和环首都区域环线交通。环首都旅游可进入通体系是指以北京为中心的放射河北境内的交通线路,目前该交通体系基本完善,北京居民可以通过高速公路、铁路自由顺畅地进入河北境内主要市县,尤其是随着京沪高铁的全线通车,北京居民进入河北的时间大幅度缩短;环首都大环线交通体系是指以北京为中心,连结秦皇岛、唐山、承德、张家口、保定、廊坊的环线交通线路,环首都区域环线交通体系为以上城市之间的交通线路。
注释
①保继刚,旅游地理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
参考文献
乡村旅游发展状况范文4
一、乡村生态旅游的内涵
“十三五”期间是中国经济转型变革的深化年,对于旅游业的发展来说亦是如此,旅游地位的不断提升使旅游业名副其实的成为中国战略性支柱产业。而现如今强调的“5+2”旅游发展模式给中国的乡村带来了光明的发展前景。
乡村生态旅游作为近些年新兴旅游产业,无论是在国外或者是国内都受到青睐,现在已经发展为旅游行业的重要部分之一。我国乡村地区的生态旅游发展起步较晚,发展较为不成熟,虽取得了一定成就,但存在着许多难题。
关于乡村生态旅游的定义有较多的认知,综合以往的研究,我们可以理解为乡村生态旅游是在相对少干扰的地区提供当地自然和文化的旅游经历;为当地居民和经营者带来经济利益。乡村生态旅游的基本功能是自然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保护自然区域、地方文化、教育,并且维持他们在可持续发展的体系内。
二、发展乡村生态旅游的重要作用
我国拥有大量资源条件优越的乡村地区,所以乡村地区的旅游业的发展具有很大的潜力。发展乡村地区的生态旅游业对乡村的经济发展有着非同凡响的意义。
(一)增加就业岗位,拉动经济整体增长
产业发展与生态旅游项目相互促进,协调、健康、平稳发展,致力于打造出一批颇具乡村景观特色的景区。以此增加就业岗位,吸引外出务工人员返乡就业的同时,能够借助乡村旅游产业拉动整体经济增长,提高村民的幸福指数。
(二)优化产业结构,促进乡村和谐发展
我们应当认识到大力发展乡村生态旅游是新农村适应时展需求,推进新农村建设,使得乡村生态系统进一步完善和恢复的有效途径。乡村生态旅游合理的将农业生产、生态保护与乡村旅游结合在了一起。
(三)改善乡村环境,促进可持续发展
以保障原有的生态资源不受破坏为准则而进行的乡村生态旅游的合理规划,改善了原有的生态环境条件,营造了一个健康优美的人居环境,促进了乡村经济和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三、乡村生态旅游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城市化倾向,追求形式主义
传统乡村旅游受人工化、城市化以及商业化的发展影响,景区内大量旅游资源,如树木被肆意地砍伐,更有甚者,在景区内开山炸石,建设旅店、餐馆等旅游设施,景区内的碳排放量直线上升,给景区带来环境污染的同时,严重违背了低碳生活方式的“低消耗”原则。
如果盲目模仿城市旅游的规划方式,而忽略了乡村现状和实际发展要求,违背乡村生态发展原则,一味追求形式主义,就不可避免的带来一系列的问题。
(二)缺乏规划,盲目开发
纵观全国的乡村生态旅游景区,许多地区的有关部门在开发旅游资源时,为了追求片面的经济效益,缺乏深入的考察研究和科学合理的规划,盲目的探索式、粗放式开发,忽略了旅游规划与乡村发展的统一协调发展,未能从整体上、可持续发展的角度进行思考,导致旅游资源屡屡受到严重破坏。
(三)管理滞后,游客超载
传统乡村旅游中服务人员大多没有经过系统的培训,服务意识淡薄,缺乏必要的管理经验和规范化的服务知识技能。同时一味地追求经济效益,对接待游客量和车流量没有明确的限制。尤其是节假日里,大量游客自驾来此,车流量和人流量大大超过景区承载量,噪音污染、乱丢垃圾、随意涂鸦、高消费高浪费、一次性产品使用过多以及行李没有计划等等问题也随之出现,导致二氧化碳的排放量增加,对景区环境造成了严重的破坏。
四、我国乡村生态旅游发展的对策
(一)因地制宜,合理规划,带动乡村旅游连片发展
乡村生态旅游发展应以人为本,充分调动起村民参与村庄建设的积极性,尤其要加强对村庄村域范围内绿地的建设与改造。利用现状条件,因地制宜地选择场地,根据需要及不同地形特点适当进行改造。要坚持经济型原则,在满足舒适的同时,符合现阶段村庄的经济发展状况,切忌不切实际的构想。乡村生态旅游要与园林景观设计相结合,立足于美丽乡村,利用村庄特有的景观资源发展生态农业主题产业链,同时结合周边地区景观资源和文化资源,带动乡村生态旅游连片发展。
(二)突出乡土特色和文化特色
在努力建设舒适优美的乡村绿化环境的同时,切记避免过度开发建设和盲目的模仿城市化的建设和规划方法。过度的城市化和商业化是对乡村绿地建设和未来乡村旅游发展的严重破坏。进行乡村旅游规划,就要把握当地的本土资源,要始终牢记“好作品”是从乡土环境中生长出来的。而文化特色是乡村建设与发展的灵魂,乡村绿地系统规划只有突出其文化特色,才能体现出村庄独具魅力的乡村风光和乡土人情。
乡村旅游发展状况范文5
【关键词】休闲农业;乡村旅游;旅游发展
前言
休闲农业同乡村旅游的发展需要建立在农村生活的基础之上,同时充分运用好地区内的文化资源与自然资源。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既可以独立发展,同时也能够建立起密切的合作关系。在最近几年来,伴随着城镇一体化速度的不断加快,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均得到了更大的发展空间与更多的发展机遇,同时对于农民就业率的提升也带来了一定的促进作用,为我国农村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与建设工作打下了夯实的基础。
1.发展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的重要性
经过了较长时间的发展实践后可知,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一方面可以让农村地区的生活环境变得更加美丽和谐,另一方面还能够从根本上提高农民群体的生活质量,开拓他们的眼界,拉近城市与乡村之间的距离。毋容置疑的是,休闲农业的快速发展可以让农民获得更多的收入,在满足现代农业发展需求的基础之上拉动内需。首先,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可以将生产和休闲巧妙的融合在一起,让农村地区中的生态环境与自然条件可以发展的更加优越。此外,伴随着这两个行业的高速发展,还能够为农村居民提供更多的就业选择,建立起可供大家交流互动的平台。其次,我国是处于发展中阶段的农业大国,无论是和谐社会的顺利构建还是经济水平的稳速提升,农业问题均是当下亟待解决的一项重要任务。大力发展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能够让农村地区中的居民更加快速的富裕起来,让他们可以将更多的时间里与精力都投放到美化农村环境中。再次,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还十分有利于城乡地区的统筹发展。由旅游业所带来的人员流量能够带动起农村地区的物流与信息流发展。让当地农民可以享受到更多实际的发展权利,从而在潜移默化的过程中摸索到富农、强农的有效路径。
2.加快发展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的措施建议
2.1制定完善的科学发展规划
首先,各个地方上的相关管理部门需要结合自身的发展状况来做好整体规划工作,为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的发展建设打下良好基础。农业与旅游管理机构应严格按照国家所制定出来的城乡统筹要求来合理分配职能权力,认真的撰写符合地方资源特色的旅游发展规划。其次,管理者可以在全国范围内广招专家学者,运用它们的专业知识与先进管理技术来针对休闲农业的产业定位、乡村旅游的建设风格展开全方位设计论证。确保将两者的发展路径同地方上的经济建设紧密的关联到一起;最后,应当着重体现出农业资源与乡土文化的地方特色,积极开展农业科普活动、文化交流、景点观光休闲以及工产品开发等活动,吸引地方上的农民朋友参与到发展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的队伍中来。
2.2彰显生态,展现风情
笔者在这里借用孔子的一句话:“知者乐水,仁者乐山。”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一定要打好绿色生态这副牌,要同人工化的旅游类型明显的区分开来,突出属于水乡园林的独有特色。乡村旅游需要讲究的是“青山清我目,流水静我耳”,为生活在繁忙都市环境中的人们提供一方身体与心灵上的乐土,将诗中的小桥流水与画中的幽径瑶池呈现在人们眼前,以此来达到一种天人合与返璞归真的独特享受。除此之外,休闲农业还要将地方上的民族风情表达出来,通过巧妙的设计来将当地的民生、饮食、农耕文化融入到农事活动中。从事休闲农业的商户可以让游客切实的体会到参与农事活动的满足感,让他们居住农家小院、动手做农活、吃农家的加长便饭。值得一提的是,农家乐还应保留自己古朴典雅的特色,在建筑风格的设计上仍然要大量突出民族特点,在保证美观性的同时做到经济实用。
2.3突出地方特点,创立地方品牌
如今,可供乡村旅游所选择的发展主题有很多,比较具有代表性的包括生态、娱乐休闲、体验、观光、养生等等,各个地方上的管理部门要结合自身的资源优势来合理化的选择发展定位,争取在较短的时间内打造出知名度较高的旅游品牌。首先,旅游管理部门要充分发挥出自身的资源特色,积极打造特色景区,开发出极具代表性与文化内涵的特色产品。在当前的行业发展中,特色才是提高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的核心竞争力,地方上商户需要深入挖掘文化内涵,着重表现出旅游项目与旅游产品的生态特色,向游客展示出独一无二的资源差异与文化差异,给人带来一种榴莲忘返之感;其次,地方管理部门需要全面把握当地行业市场的需求导向,将休闲农业、景点观光、生态环保等元素巧妙的关联到一起,全方位的了解地方农民的生活需求,打造出符合自身民俗文化特色的旅游体系;最后,要提高游客的自主参与度。地方上的农业与旅游部门应借力于媒体、互联网以及博览活动等方式来宣传自身的旅游特色,要为游客尽可能多的提品选择,在整个行业中形成良好的舆论氛围。值得一提的是,管理部门还可以抓紧打造出一批典型商户,让农民群众可以切实看到由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所带来的经济效益,将他们的想法从最初的“要”逐渐转变为“我要干”。
参考文献:
[1]金倩平,金一平,黄玉成.国外乡村旅游市场与经营研究综述[J].企业经济,2013(6):100-102.
[2]郑昭佩.生态旅游农业及其在我国的发展[J].中国生态农业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10(1):6-7.
乡村旅游发展状况范文6
关键词:绿道旅游;低碳;可行性
中图分类号:f5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4117(2011)06-0305-02
一、绿道旅游的发展阶段
各个国家和地区的绿道旅游发展历程各不相同,所经历的形式各种各样,但依据各个国家发展绿道旅游中的共性,可以大致的概括为一下几个阶段:城市和国家公园建设热潮;城市开放空间规划;乡村旅游、生态旅游、自行车旅游热潮;绿道旅游。
二、结合武汉市的发展情况就当地发展绿道旅游的基础和限制因素进行了分析
(一)武汉市生态旅游发展状况
为进一步吸引周边游客,武汉引入多个主题公园落户,包括蔡甸区“世茂嘉年华”项目,硚口竹叶海“未来世界”主题公园以及东湖“欢乐谷”主题公园等。其中,“欢乐谷”公园将凸显生态环保和为公众服务的理念,注重休闲娱乐概念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由主题公园、独立水公园、开放式的都市娱乐休闲区和主题社区等组成。
(二)武汉市城镇旅游发展状况
武汉农业观光游开始步入有序发展阶段,农业科普游、农事采摘体验游。武汉乡村休闲游的升级,还引来了新一轮远城区投资热。宋城集团宣布投资60亿元在东西湖区打造“水乡旅游城”;华侨城集团总投资46亿元的巴登城旅游项目落户江夏区;世茂集团则瞄中蔡甸区,决定投资14亿美元建设生态嘉年华项目。
(三)武汉市发展绿道旅游的限制条件
道路规划不合理,可以说是完全没有规划;行人乱翻栏杆、红灯乱穿马路的现象异常突出;出租车和公交车是公害;占道经营、随意停车的现象特别严重;各个景点分散经营,难以统筹。
三、结合武汉市的发展情况,武汉市同样具备发展绿道旅游的基本条件
以下是我们提出的相关建议:
(一)在政策法规制定实施方面。要严格执行国家旅游管理条例及相关的法律法规,深入广大群众,了解群众心声,制定本地绿道旅游的服务管理条例,绿道旅游经营单位应与绿道产权单位签订经营协议并报送武汉市旅游局备案。以便更好地开展绿道旅游,也更好地保障相关人员的合法权益。同时也为绿道旅游的可持续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在绿道旅游规划开发方面,由政府策划、规划;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及其它有关部门负责。1、在规划中,要把握好绿道网建设的基本要求,每个地方都有绿点。要明确绿道本质要义是非机动化的慢行系统,而是为百姓提供休闲健身的地方。因此要因地制宜,就地取材,简繁结合。2、在开展建设中,要加快建设进度。要及时协调有关部门解决绿道建设中的困难和问题。各地、各部门要科学分工、明确责任,同时要发挥群众和社会力量参与绿道网建设。3、过程中要体现生态化建设。在绿道的建设过程中,要重视保护自然风貌、水源、土地、森林,注重节水、节地、节能,少大拆大建,少土方开挖,多采用本地植物和建筑材料,多选用易维护的建筑材料,防止对生态水土的破坏,防止出现太多人文景观。4、要体现建设水平。人工建筑一定要体现设计新颖,保证质量,疏密有致。服务配套设施要体现人性化。
(三)在绿道旅游的展开发展方面。从政府到绿道旅游的相关从业人员要通力合作,加强沟通,各个环节做到井井有条。
1.优化绿道旅游区的消费环境。相关的必备设施必须建设达标。公用电话,邮政服务、银行、公共厕所等等场所必须建设到位,同时广播、电视、报刊、网络等公共媒体也要加大宣传力度,扩大其影响力,提升经济效益。
2.加强基础设施和配套设施建设。
(1)绿道旅游停车场应有与绿道旅游的游客接待规模相适应的停车面积,场地平整。地面经过处理,车场出入方便,停车标志明显。停车场生态、环保。停车场应设有标记清晰的残疾人停车位。
(2)绿道驿站经营场所入口处适当位置应设置标志牌。包括工商营业执照、税务登记证、旅游投诉、旅游咨询、报警电话等指示牌,并保证其证件的合法有效。入口处适当位置设置咨询服务台。绿道旅游线路指引牌设置要完善,方便游客游览。分属不同镇街绿道的经营业主之间应主,沿途也要设置游客咨询服务中心,加强协调配合,建立出租自行车的对接保管、回程工作,为游客骑行提供方便条件。同时要积极探索智能化的路子。
(3)租车经营场所设施设置,应符合相关规划要求,布局、排列合理,装修大方、得体。柜台、货架工整、规范,服务说明等标志牌醒目,中英文对照,翻译准确,无错别字。自行车出租要明码标价,有价目表和诚信公约牌。要有自行车变速使用说明表。设有低位收款台。
公共信息图型符号应使用国家标准。公共信息图形符号应保持其完整、无褪色、无污染、无灰尘、金属部分光亮。
(4)绿道沿线及驿站(码头)绿化设置,应有一定数量的美化经营环境的绿色植物和与之相应的花草植物,达到绿化、美化、艺术化与净化、人性化相统一。绿化物修剪效果好,无枯枝败叶,无灰尘和杂物,无乱堆乱放,无影响游客通行安全隐患的障碍物。
(5)在规则内,绿道旅游沿线及周边应有一定数量的农家乐餐饮休闲设施和方便快捷烘烤食品的经营摊点,满足游客需要。沿线应保护生态环境,要有提醒游客不损坏农民果树、植物的提示牌。沿线应保护和利用好古树、文物古迹,开发好乡村民俗旅游产品,要树立科普知识宣传牌。
(6)公共休息区域应设置与经营场所的经营面积相适应的旅游团队(者)公共休息区域,并保持整齐、干净、卫生。绿道出入口应有残疾人无障碍通道和盲道。
(7)绿道驿站附近应交通便捷,有公交车或客运班车到达。驿站之间要努力采用先进管理设备,加强互通衔接,方便游客骑行和经营者对车辆的保管。
(8)自行车休闲健身游绿道范围要有边界警示线,禁止汽车、摩托车等机动车通行。要有机动车禁行警示标志牌。
(9)卫生设施应注意绿道区域的环境整洁和保养。要求绿道旅游经营场地干净、整洁、卫生。经营场地设施无破损、无污迹、无杂物、无水迹(潮湿)、无异味。垃圾箱(桶)布局合理,间距恰当,分类设置,外观、造型应美观、整洁、完好。
(10)绿道旅游安全设施应齐备。应设有必要的防火、消防用具及设备;危险路段应划有警示线、警示牌予以警示。绿道旅游自行车出租经营者每天应对出租自行车进行安全检测,每次要做到出租前和收车后都有安全检查记录。
(四)在绿道旅游的后期管理方面
1、要加强绿道建设和后期管理宣传力度,让广大游客自觉维护绿道。同时要加强绿道区的节能减排,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发展循环经济,体现绿色环保,让绿道旅游真正成为低碳、环保、健康的旅游方式。2、同时绿道旅游经营单位应主动接受市旅游局、市旅游协会的管理,积极参加市旅游局、市旅游协会组织的各种会议,按规定报送旅游统计报表。绿道旅游经营单位应有品牌经营意识,有形象标志和旅游宣传口号。应设立专门网站,开展网络营销。要纳入旅游线路推介,与旅行社建立业务合作。3、加强绿道旅游特色商品的开发。在绿道旅游发展过程中,要加大发展区域的各种特色产品开发。这种特色产品不仅仅局限于土特产,还可以是体验式的消费品。例如大力发展乡村体验式旅游、特色农业观光式旅游,让城市居民体验真正的农家乐。当然在特色产品发展方面也要加大力度,更好突出当地特色,备齐适应绿道旅游需要的休闲商品和食品。4、加强对绿道旅游从业人员的素质培养。绿道旅游经营者要提升自身的服务水平、服务意识,有良好的职业责任感,想方设法为游客解决问题和困难,以友善、热情、诚恳的态度一视同仁地对待每位游客。同时要大力推广绿道品牌。经营人员应统一一致,服务应优质高效,以标准化为手段,健全绿道旅游标准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