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心理现象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分析心理现象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分析心理现象

分析心理现象范文1

关键词:车辆交通事故 不良习惯 思绪漂浮 应对策略 心理学技术

一、车辆交通事故的概述

据各国事故数量统计的报告:全世界平均每年发生的交通事故约在5500万起,其中死亡30万人,受伤800万,其死亡率仅次于心血管疾病而位居第二位。从国内外专家对大量交通事故的分析研究中发现,因驾驶员的原因而导致的交通事故占80%已上,而在人的因素引起的交通事故中,有40%是由于驾驶员的心理素质不良所导致的,所以说,驾驶员的心理素质对交通安全会产生直接的影响。

二、造成车辆交通事故的心理现象分析

2.1侥幸心理。其是指在开车过程中遇到可能发生车祸的情况,驾驶员不是积极采取相应的措施,而依赖偶然因素的出现而消灾免祸的心理。它是由于驾驶员对个别经验的不正确的总结而形成的。

2.2逆反心理。生活中经常出现这样一些现象:当用一定的准则和规范对人们的行为进行引导、控制或偏离目标的行为进行纠正、限制时,有人就会从心底产生一种自发的反向力,并在心理身上构成障区,形成一种对抗情绪。这种逆向思维和反抗控制的情绪,就是逆反心理。

2.3恐惧心理。驾驶员面对实际的或想象中的危险时所体验的情感。这种心理往往使驾驶员的手和眼不能敏捷精巧的配合,难以做到眼明手快,驾驶操作容易出错,也易发生交通事故。

2.4消极心理。其是车辆驾驶操作优化的大敌,也是发生事故的祸根。有些单位的统计资料表明,由于驾驶员消极心理造成的交通事故约占半数以上。

2.5利弊心理。驾驶员遇到事关利益的情况时迅速权衡利弊,采取相应措施的心理称为利弊心理。正确的利弊心理能够在权衡利弊后遵纪守法,顾全大局,先人后己,公私分明,并采取有效的措施确保行车安全。

三、不良驾驶习惯的表现

3.1疲劳驾驶。长时间驾驶会造成驾驶员身体机能和心脏活动能力的降低,头脑反应迟钝,产生厌倦心理。

3.2随心所欲。随心所欲是“无所谓”心理的外在表现形式。“

(1)拐弯、并道、起步、停车时不打转向灯。

(2)强行插队。

(3)夜间不按规定使用灯光。

(4)乱停乱放。

(5)慢车占用快车道。

3.3自我控制力差。自我控制力差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3.3.1侥幸。人往往存有侥幸心理,总觉得发生在别人身上的不幸不一定会发生在自己身上。

3.3.2赌气。驾驶员在行车过程中,很容易为了一些让自己烦心的小事情赌气。

3.3.3英雄主义。有的驾驶员自觉技术高明、头脑灵活,开辆好车就感觉“高人一等”。

3.3.4慌乱。出现异常情况时,表现惊慌失措。

四、对于不良驾驶习惯的应对策略

如果能意识到这种恶性循环的危害,建议试试以下几种应对“思绪漂浮”的策略。

4.1重视交通法规的学习和培训。

4.2合理安排安全教育。

4.3把心理疏导引入安全例会,引导大家如何面对种种压力,让大家各自形成一套适合自己的压力管理模式和应对策略。

4.4做好包括单位、家庭、社会各层面人际关系的交流沟通工作,让自己处在一种和谐、温情的氛围中。

4.5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和行车习惯。充分休息好,吃饭要定时,多参加一些体育活动,保持身心健康。

五、预防车辆交通事故的心理学技术

驾驶员心理素质的高低与心里选拔有着直接的关系,心理选拔是保驾驶员具有较高心理品质的重要步骤。因此,对驾驶员心理选拔的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在实际选拔过程中,往往采用多种方法综合应用。

5.1情景测试。情景测试主要是模拟现实交通中的情况,测定驾驶员的心理状态,并对其心理状态进行评价。

5.2心理测试。心理测试是应用最广泛的一种方法,也被普遍重视的方法。在心理选拔中占据重要的位置,是与其自身的特点分不开的。

5.3面试法。面试法对于选拔者有较高的要求:一是选拔者要经过必要的训练。二是要形成详细的询问计划。

参考文献:

[1]宋传平,刘军民.驾驶员心理训练与事故预防[Z].

[2]胡智庆.汽车驾驶员安全防护与保健[M].吉林科学技术出版社,1995.

[3]公安部交通管理局.2008年全国道路交通事故情况.2009-01-04。

[4]韦德,塔佛瑞斯.心理学的邀请.第三版.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03。

[5]金会庆,张树林,戴平,等.机动车驾驶员心理素质综合评价的研究[J].中华流行病学杂志,2000,21(5):369-371.

分析心理现象范文2

【中图分类号】 G633.9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6)20―0084―01

足球运动被誉为世界第一运动,是因为足球比赛的激烈程度、比赛过程的千变万化以及许多不可预测因素作用的魅力。中学生足球联赛同样深受广大中学生的喜爱和着迷。要在比赛中取得好成绩,足球运动员的专项智力和心理承受能力尤其重要。而赛前情绪是影响运动员训练水平和比赛水平关系的重要中介变量。

有研究表明,足球运动员的竞技能力越高,职业经验比赛越丰富,心理方面的适应和自我调控能力越强。而对绝大部分中学生足球运动员来说,他们的身体条件、心理、足球专项技能都比不上专业足球运动员,但中学生有其自身的优点,他们的可塑性和发展的空间很大。心理训练追求迁移的效果,即不但使运动员对某个具体的处理和调节能力提高,而且对其他问题的应对能力也会得到增强,这使他们在今后从事其他工作中同样受益。

一、中学生足球运动员赛前心理训练的作用

心理训练是现代运动系统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它影响、制约着运动员身体、技术、战术水平的提高和体现,可促进训练者心理过程的不断完善,形成专项运动所需要的良好个性心理特征,获得高水平的心理能量储备,使训练者的心理状态适应训练和比赛的要求,为达到最佳竞技状态和创造优异成绩奠定良好的心理基础。中学生足球运动员心理训练在培养和提高良好动机、良好的意志品质,增强克服困难的信心和勇气,消除各种心理焦虑和提高自我效能感等方面都有着重要意义。

二、中学生足球运动员赛前常见的心理现象分析

1. 自我效能。(1)成功体验。建立自我效能,中学生足球运动员必须有成功的体验。而在任务特别艰巨的情况下,这个目标就不太现实了。因此,教练要主动降低比赛难度来保证运动员成功。在集训初期找一些水平相对比较低的球队打比赛,让队员品尝赢球的感觉,从而获得成功体验,否则运动员就会丧失信心。(2)感应性实验。中学生足球运动员也都需要有一个模仿的模板或模型,这可以通过去观看关于一个优秀足球运动员表现的录像获得,这一点对激励新队员很有帮助。成功的感应式经验将会为真正比赛中的成功体验奠定一个良好的基础。(3)言语说服及自我暗示。(4)情绪唤醒。

2. 身体焦虑。赛前的身体焦虑主要表现在自主神经系统反应性过强,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常超负荷工作,汗多,呼吸紧张,心跳过快,经常伴有低烧,甚至影响睡眠。学校足球比赛一般情况下分成两个组,专业组和业余组。专业组的运动员比业余组的运动员运动专业技能和心理技能相对比较高,赛前身体焦虑也相对较弱。

3. 个人失败焦虑。中学生足球运动员在赛前对失败的焦虑有他们位置上的区别。比如,前锋队员害怕他们无法进球,甚至怕遭到对方后卫的粗野的拼抢,后卫队员又害怕他们的防守不到位被对方进球,而守门员害怕自己犯低级失误。特别是以前受过伤的运动员又害怕比赛再次受伤等等。个体的失败焦虑会影响到整个队伍的焦虑,为此,教练或教师一定要及时地对运动员加强引导和加强运动员对比赛的理解。

4. 社会期待焦虑。中学生足球比赛不仅仅是代表个人,在很大程度上来说他也代表着整个集体,比如说学校、班级、整个球队甚至是家庭。不同的个性特征对运动员赛前焦虑状态的影响也不同。自卑、自信心不足、胆小怕事、谨小慎微的运动员其竞赛特质和竞赛焦虑状态均高于性格活泼、开朗、豪爽的运动员。前者往往害怕辜负学校,辜负班级,辜负家人和教练对他的期望,他们更会表现出焦虑状态。为此,教练和家人甚至是学校的领导都要做好运动员的思想工作,比如赛前的动员大会,这样就能很好地解决大学生足球运动员焦虑的问题。

分析心理现象范文3

【关键词】卫生人力资源 现状分析

中图分类号:R197.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5-0515(2010)12-334-02

卫生人力资源是指受过不同教育与职业培训,能根据人民的健康需要提供卫生服务并贡献自己才能和智慧的人[1],乡、村卫生院(室)是我国农村实施初级卫生保健,是人人享有卫生保健全球目标的基层卫生组织[2]。为了解同心县乡、村卫生院(室)人力资源的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于2010年2月25日-3月7日对同心县10所乡镇卫生院和42个村卫生室进行了调查,现将调查结果分析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资料来源于2010年2月25日-3月7日对同心县乡镇卫生院和村卫生室的调查。本次调查采用随机抽样方法,抽取同心县10所乡镇卫生院和42个村卫生室作为调查对象。

2 结果与分析

2.1 卫生人力现状 本次调查10所乡卫生院,42个村卫生室,共有卫生人员229名,其中乡卫生院在岗人员(包括编内和编外)185名,村医44名;卫生专业技术人员193名(乡卫生院149名,村卫生室44名),占总卫生人员的比例为84.28%,其他人员36名,占总卫生人员的15.72%。

2.1.1 卫生人力的年龄、性别分布 卫生人员小于25岁组者较少,占13.10%,25-至45-岁居多,占75.99%,55岁组以上占10.91%。其中村卫生室人员小于25岁组者占11.36%,25-至45-岁占61.36%,55岁组以上人员占27.28%;乡卫生院人员小于25岁组者占13.51%,25-至45-岁占79.46%,55岁组以上占7.03%。(见表1)

表1 卫生人员年龄分布

本次共调查男性111名,女性118名,男、女性分别所占比例为48.47 %和51.53%,女性多于男性。其中村卫生室的卫生人员男性高于女性,乡卫生院卫生人员以女性较多。(见表2)

表2 卫生人员性别分布

2.1.2 卫生人力的学历分布 在所调查的229名卫生人员中,初中及以下有32名,高中生有21名,中专生有98名,大专生有69名,本科及以上有9名,学历构成比依次为13.98%、9.17%、42.79%、30.13%、3.93%。(见表3)

表3 卫生人员学历结构分布

本科生及以上学历全部集中在乡镇卫生院,中专生在乡镇卫生院所占比例较高,为45.95%,而村卫生室初中及以下学历为主,占54.55%。

2.1.3 卫生人力的专业分布 将所有卫生人员按照临床(西医)、护理、中医、检验、药学、药剂、口腔、公共卫生、其他(包括中西医结合、社会医学、中药学、会计、财务管理、无学历人员、非医学类中专毕业生)大体分类,其比例分别为41.92%、17.47%、2.62%、3.06%、1.75%、1.75%、0.44%、2.62%、28.37%。卫生人员以临床为主,公共卫生专业比例较低,为2.62%。(见表4)

2.1.4 卫生技术人员现状及其职称分布 调查的乡卫生院和村卫生室共有卫生专业技术人员193名,占全部卫生人员的84.28%。其中乡卫生院有卫生专业技术人员149名,占其卫生人员的80.54%。在调查的193名卫生专业技术人员中高级职称、中级职称、初级职称、待聘(无职称)所占比例分别为1.55%、12.44%、29.53%、56.48%。高级职称偏低,无职称人数最多,其次是初级职称。其中44名村医都无职称。(见表5)

表4 卫生人员专业结构分布

3 讨论

3.1 年龄、性别分布较合理 卫生人员的年龄呈宝塔型分布,以25-至45-岁组居多,占75.99%,结构比较合理;总体上性别分布女性多于男性,亦较符合行业的特点。但村卫生室的女性明显少于男性,可能是同心县是一个民族聚集的地方,农村居民传统的宗教观念深刻,还有教义上对女性的一些限制,使女性从医行为和动机减少。因此政府要加强农村卫生知识的宣传,运用相应政策鼓励农村女性从医,让农村女性担当村卫生工作的重任。

3.2 学历分布不合理 本科及以上卫生专业人员所占比例太低,本次调查,大专以上学历者共占34.06%,仍不到现有卫生人员的一半。同时,由于历史的原因仍有23.15%的无学历或非正规学历人员工作在卫生战线上,与社会的发展和人民群众的健康需求似乎存在着一定的差距,这一结果提示我们在用人上应加大高学历人才的引进工作;同时创造条件提高现有无学历或低学历的学历层次,加大对他们在职医学专业技能的培训和教育,以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政府应建立待遇从优的激励机制,向艰苦边远地区倾斜,鼓励医学院校毕业生和城市在职或离退休卫生技术人员到乡镇卫生院工作。

3.3 专业分布失衡 在调查的229名卫生人员中,卫生人力主要集中在了临床专业,其比例为41.29%,其次是护理,占17.47%,而公共卫生只有2.62%。随着人类疾病谱的变化,人们对疾病观念的改变,对公共卫生工作越来越重视,因此做好预防保健等公共卫生领域的工作已成为首要任务,而现有的公共卫生专业的人力远不能满足所肩负的任务。因此要加大对公共卫生领域的投入,强化公共卫生机构和人才队伍建设,提高卫生人员的福利待遇,稳定发展卫生人员总体数量,提高整体素质,提高服务效率。

3.4 职称分布不合理 在调查的193名卫生技术人员中,高级职称仅占1.55%,中级职称占12.44%,初级职称和无职称人员分别占29.53%、56.48%。高职称人才严重缺乏,无职称人员过多,卫生人力资源配置明显不合理。调查的44名村医全部无职称,其中95.45%的资质为乡村医生,有4.55%的资质为妇幼保健员。造成职称分布不合理的原因与卫生技术人员学历低、工作生活条件艰苦等原因有关。这一局面的扭转,首先要加大农村的卫生投入,改善农村卫生基础条件;其次应放宽职称晋升条件,加大农村卫生人员技术培训力度,为农村卫生人员提供更多的进修、深造的机会,提供进一步发展的平台。

在调查的乡卫生院185名(包括在编内和编外)卫生人员中,在编人员有113人,占61.08%,非在编人员72人,占38.92%。有执业医师或注册护士证人员80人,占43.24%,105人无执业医师或注册护士证,占56.76%。无证上岗人员过多,对此应加大对在职卫生人员的培训和考核,鼓励他们参加在职医学教育、执业医师或注册护士考试,对无证人员更应加大专业技能的培训,以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和工作效率。

总之,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开发和建设一支稳定的人才队伍是乡镇卫生院(室)发展的关键环节。要积极探索并完善人才培训、引进和用人的激励机制,畅通人才进出渠道,制定落实优惠政策,加大农村卫生投入,深化职称评定体制改革,营造良好待遇、制度留人的氛围,才能最终有效解决乡镇卫生院(室)人才短缺的问题。

参考文献

分析心理现象范文4

 

关键词:电视新闻 娱乐化 利弊 原则 

 

电视新闻娱乐化最早可追溯到20世纪70年代初,美国广播公司ABC的地方台曾聘用演艺明星沃尔特斯到现场播报新闻,并且收到了很高的收视率,从此引得其他节目纷纷效仿,新闻娱乐化在外国逐渐兴盛。20世纪90年代受市场经济影响,中国电视新闻娱乐化现象开始风行,并呈现泛滥之势。新闻娱乐化为受众提供了轻松愉悦的接受氛围,同时新闻娱乐化又使得新闻与娱乐之间的界限变得日益模糊,主流的严肃新闻受到冲击,传统意义上的新闻价值亦有被颠覆的危险。我们要采取理性、辩证的态度,清醒地认识新闻娱乐化的利与弊。 

一、电视新闻娱乐化的积极意义 

由于电视是先进的电子传播技术的实际应用,是一种集声音、图像、色彩于一体的大众传播媒介,具有直观形象、逼真立体的特点。电视新闻与广播、报纸等其他大众传播媒介相比较,它的娱乐化程度处于领先的地位。“电视这一现代传播媒介与生俱来的具有对娱乐的亲和力,它继承了广播和电影在这方面的特性,加上它分别弥补了广播和电影在表达和传播方面的缺陷,这使得人类在视听和接受上的要求基本得到满足,而这种要求首先是娱乐方面的。”[1] 

(一)为电视新闻提供了新的报道样式——说新闻 

在我国,传统的电视新闻的样式就是以《新闻联播》为代表的“朗诵式”播报形式,好像只有采用这样的报道方式才能起到宣传、教育的作用。特别是我们党的传媒,新闻更多地承担宣传的功能。宣传与教化功能的不断强化,传统的宣传报道内容单调、形式僵化,引起收视率的降低,不能吸引受众欣赏和接受新闻。 

而电视新闻娱乐化的出现,恰恰提供了一种新的新闻播报的方式——说新闻或者叫“侃新闻”。“说新闻”不像传统的新闻样式侧重于“报”,而是侧重于“说”,主持人采用轻松幽默的语言、丰富的肢体语言、亲切自然的态度、独特犀利的新闻观点,和受众仿佛是朋友般的平等关系,以聊天的方式来传播新闻,使电视新闻的娱乐功能得到了淋漓尽致的发挥。 

(二)实现了电视新闻功能的本质回归——以新闻为本 

电视新闻改变了传统意义上的宣传说教的本位,由宣传为本转变为新闻为本。多年来,由于我国特殊的媒介生态环境,我国的新闻事业担当着、政府的喉舌的功能,由此决定了在传播的方式上,更多是采用单向传播,以完全灌输的方式来传播新闻,传播哪些新闻的标准依据宣传价值,传播主体传播什么,受众就得到什么。随着信息化进程的加快,特别是在当前“地球村”的宏观背景下,随着受众获知新闻的渠道的增多,受众的主体意识和民主意识的不断增强,原来的传播新闻的方式远远不能满足受众的信息要求。而新闻娱乐化将目光更多地投射到普通的受众身上,把受众日常生活中的原生状态作为报道的重点,报道休闲、娱乐、通俗的新闻,实现了新闻传播由宣传本位向新闻本位一定程度的回归。 

(三)提高了电视新闻的关注度——收视率上升 

新闻娱乐化给新闻带来的最直接的变化就是在新闻内容上偏向软性或尽力使硬性新闻软化。除了《新闻联播》和各地方的黄金时段的新闻播报以外,似乎其他所有的午间、晚间的新闻都是围绕社会新闻大做文章,除了内容偏向软性外,方式也采用讲故事的口吻,吸引了越来越多的受众的眼球。比如湖南卫视的《晚间新闻》,“晚间新闻作了最大程度的跳跃,首先是打破‘八股腔’,追求自然美。从导语到正文到标题甚至到署名,信手拈来,只怕想不到、不怕做不到,为的是让观众叫好。导语的幽默和悬念,正文的通俗和实在,标题的风味和意趣,这些都成了老字号的特色菜。”[2] 

二、电视新闻娱乐化的消极影响 

在看到新闻娱乐化的积极影响时,也要看到新闻娱乐化存在着很大的弊端,一味追求收视率和经济效益,大量降低严肃新闻的比例,在政治新闻、经济新闻等严肃新闻中挖掘娱乐因素,将名人趣事、奇闻轶事以及带有刺激性、煽动性的非常态事件作为报道的重点,过度的娱乐化导致了受众的视觉疲劳,造成了目前电视新闻娱乐化现象的泛滥。 

分析心理现象范文5

电解质紊乱一直是心力衰竭患者治疗中容易忽视的问题。随着临床医生对电解质紊乱诊疗意识的提高,电解质紊乱特别是钾的失衡问题得到了广泛的重视,但作为电解质中钠的降低及与其相关的限钠问题同时日益显露出来。本研究旨在探讨心力衰竭患者限钠与难治性心力衰竭的关系。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2000年1月至2003年12月,在本科住院的186例心力衰竭患者,以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慢性收缩性心力衰竭治疗建议》标准,入院时心功能按NYHA心功能分级法为Ⅱ~Ⅳ级。其中经1周以上正规利尿、扩血管、强心治疗后心力衰竭症状明显改善者入选一般心力衰竭组(A组);经1周以上治疗心功能仍为Ⅲ~Ⅳ级的心力衰竭患者入选为难治性心力衰竭组(B组)。A组142例,男76例,女66例;年龄54~83岁,平均68.7岁;B组44例,男17例,女27例;年龄56~82岁,平均69.4岁。再根据患者是否明确表示已限制钠盐摄入1周以上分为限钠组68例和非限钠组118例。

1.2方法

所有患者在入选时及治疗1周后进行心功能分级和外周静脉血钠浓度测定。凡血钠130~145mmol/L为正常血钠,血钠<130mmol/L为低血钠[1]。

1.3统计学处理

采用χ2检验。

2结果

2.1两组心力衰竭患者低钠发生情况比较

见表1。表1两组心力衰竭患者低钠发生情况(略)注:与A组比较*P<0.005

2.2限钠与非限钠发生难治性心力衰竭情况比较

见表2。表2限钠与非限钠组发生难治性心力衰竭情况(略)注:与非限钠组比较*P<0.05

2.3两组疗效比较

A组患者在正规利尿、扩血管、强心治疗后,症状很快缓解,心功能明显改善;B组31例低钠患者在纠正低钠后,有26例症状得到缓解,心功能进步I~II级,症状无缓解、自动出院3例,死亡2例;13例非低钠者有8例经相关治疗后病情得到缓解,症状无缓解、自动出院2例,死亡3例。

3讨论

难治性心力衰竭(RHF)是指虽经常规抗心力衰竭药物治疗,心力衰竭症状依然存在,需要特殊干预的心力衰竭[2]。RHF以顽固性水潴留为突出特征,且多伴有稀释性低钠血症。导致难治性心力衰竭的原因很多,如风湿活动、感染性心内膜炎、贫血、甲状腺机能亢进、摄盐过多、电解质紊乱及酸碱平衡失调、洋地黄过量、反复发作的小面积肺栓塞等,或者有与心脏无关的其它疾病如肿瘤等。其中低钠血症是临床上极易出现和忽视的一个导致难治性心力衰竭的原因。

心力衰竭患者低钠的原因有:(1)低钠饮食是心脏病患者特别是心力衰竭患者治疗中重要的一环,也是心内科医生饮食指导的重要内容。临床实践和研究均证实,水潴留是继发于钠潴留[3],除某些极严重的心力衰竭有原发性水潴留外,如体内无钠潴留,就不可能有水分的潴留。心力衰竭患者如不限制钠盐摄入,可使水肿加重,单纯增加饮水量,常并不加重水肿。因此限制钠盐的摄入是防止体内水潴留的关键,是治疗心力衰竭的重要措施。较多的心脏病患者认识到低钠饮食的重要性,而有些医师在指导时一味地教育患者盐要吃得少,而未指导患者到底要少到什么程度,导致不少患者极少吃盐或基本不吃盐,结果造成患者钠盐的摄入严重不足。(2)病情严重的住院患者,一般均予以输液治疗。医师为了减少钠的潴留常使用葡萄糖液而不是用含氯化钠的葡萄糖盐水,导致水入量不少,而钠含量相对减少。(3)利尿剂是心力衰竭治疗中最常用的药物,通过排钠、排水对缓解瘀血症状、减轻水肿有十分有效的作用。电解质紊乱是长期使用利尿剂最容易出现的副作用,临床医生一贯比较注意钾的平衡,而对低钠血症不够重视。(4)强心甙可直接作用于肾小管,抑制肾小管细胞的Na+—K+—ATP酶而降低钠、水的重吸收,产生利尿作用。应用强心甙后,心肌收缩力加强,心排量增加,肾血流量增加,可使醛固酮分泌减少,起到排钠利尿的作用。

对于血钠过低者,应谨慎区别是由于血液稀释还是体内钠不足。前者又称难治性低钠血症,患者水、钠均有潴留,而水的潴留更多,实验室检查患者尿少而比重低,严重者可产生水中毒。水中毒又称稀释性低钠血症,系指机体的摄入水量超过了排水量,以致水分在体内潴留。液体潴留及血钠下降的形成机制很复杂,与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抗利尿激素、交感神经系统激活有关,肾脏交感神经系统和血管紧张素Ⅱ影响近端肾小管对钠的重吸收,醛固酮促进集合管对钠的重吸收,均能促进水钠潴留,抗利尿激素促进肾脏皮质、髓质集合管对水的重吸收,导致水潴留超过钠潴留,形成稀释性低钠血症。

从本资料所观察的186例患者情况可以发现,稀释性低钠在难治性心力衰竭中发生率较高;病史提供说明有不少患者是由于过度限钠,而在就诊时就出现了程度不等的低钠血症,有些是在入院后由于病情的进一步加重或治疗中的一些疏忽而继发了低钠血症[4,5]。同时还发现严重的低钠血症常伴发其他电解质紊乱及酸碱平衡失调,而严重的电解质紊乱和酸碱失衡已被证实是心力衰竭致死的一大重要原因。李裕舒[6]研究表明,转变传统常规严格限钠治疗的观点,适当补钠在CHF治疗中起到了积极作用。魏宇森等[7]在难治性心力衰竭伴低钠血症患者中使用高张盐水配合强化利尿,可有效减轻水钠潴留,改善心脏功能,并有效纠正低钠血症,其机制可能与高张盐水增加有效循环血量,改善肾脏灌注,抑制神经内分泌激活,增加利尿剂在作用部位浓度等有关。由于病例数较少,随诊时间短,其远期效果及确切机制还有待于长期随访和研究。

【参考文献】

1朱元珏,陈文彬,主编.呼吸病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438~439.

2HuntSA,AbrahamWT,ChinMH,etal.ACC/AHA2005GuidelineUpdatefortheDiagnosisandManagermentofChronicHeartFailureintheAdult-SummaryArticle:AReportoftheAmericanCouegeofCardiology/AmericunHeartAssociationTaskForceonPracticeGuidelines.Circulation,2005,112:1825~1852.

3叶任高,陆再英.内科学.第6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155~176;843~848.

4孙爱华.米力农治疗巨大心脏顽固性心力衰竭32例的近期疗效.岭南心血管杂志,2000,6(2):32~33.

5杨绍明.多巴胺多巴酚丁胺治疗顽固性心力衰竭32例.现代医药卫生,2001,17(12):975.

分析心理现象范文6

【关键词】通信工程;项目风险;目标;管理

1.通信建设工程项目风险管理目标

1)准确识别通信建设工程项目建设运营过程中所包含的各种可能的风险,取科学方法蹄选出一系列对通信建设工程项目产生重大影响的风险, 并由此构建通信建设工程项目风险因素表;

2)系统分析通信建设工程项目建设运营过程中所面临的可能产生重大影响的风险(风险因素表,并深入探讨各种风险对通信建设工程项目可能造成的危害;

3)针对通信建设工程项目建设运营过程中所面临的可能产生重大影响的风险(风险因素表) 给出防范方法和措施,从而尽量避免或减少损失。

2.通信建设工程项目风险管理的特点

1)系统性

通信建设工程项目风险管理一般包括项目风险识别、项目风险分析、项目风险评价和项目风险控制等要素具有很强的系统性,因而需要综合运用各种科学方法来实现项目风险管理与控制目标。

2)多样性与复杂性

通信建设工程项目风险种类繁多,诸如政治风险、经济风险、法律风险、环境风险、经营风险、合作者风险等,这些风险之间又存在着复杂的内在联系,由此导致了通信建设工程项目风险管理的复杂性。

3)阶段性与全程性

通信建设工程项目风险管理具有阶段性及全程性,随着通信工程项目建设运营进程的发展,各类风险相继出现,从而使得通信建设工程项目风险管理具有较为明显的阶段性。同时,由于通信建设工程项目的各类风险存在于项目建设及经营的全过程,因而通信建设工程项目风险管理也将存在于从项目建设始到项目竣工并交付运营的全过程。

4)成本效益性

通信建设工程项目风险管理需遵循成本效益原则,以选择最低成本、最大效益的方法来制定风险管理策略,即在选择制定最佳的风险管理方法时,要权衡成本与效益的相互关系, 从最经济合理的角度来防范控制风险。

3.通信建设工程项目主要风险因素

3.1项目组织风险

通信建设工程项目的组织管理中十分强调项目团队的组织与建设和按照团队作业的方式去开展工作,这使得项目团队及其建设,成为项目组织管理中的一项十分重要的内容。但是,在项目团队组建过程中也有很多不确定性和风险,

3.2质量风险

通信建设工程项目的质量即项目建成后是否满足客户的满意度,以及质量管理工作在整个项目实施过程中要受到许多因素的影响, 同样存在着一定的甚至是严重的不确定性,所以必须开展相应的风险管理。在进行风险管理工作之前必须先确定存在哪些质量风险因素。

3.3进度风险

由于完成任何一个项目活动或任务都可能遇到不确定性事件, 所以任何项目活动都存在有不确定性和风险。主要包括四个方面:其一是进度控制标准制定方面出错的凤险,其二是进度实施绩效度量方面出现信度和效度问题的风险,其三是进度实施条件发生意外变化的风险,其四是项目纠偏措施或控制方法或手段出现问题的风险,它们同样会威胁项目的实施。

3.4成本风险

通信建设工程项目的成本风险最主要的是项目成本超支和浪费的风险以及项目价值低下的风险,根据项目的实施过程可以将成本风险划分为四个方面的内容,分别是项目资源计划编制中的风险、项目成本估算中的风险、项目成本预算中的风险和项目成本控制和预测中的风险。

4.通信项目风险评价

4.1通信项目风险评价的作用

通过项目风险评价工作,可以确定风险的先后次序和各风险事件见的内在联系, 更清楚的认知工程项目中的风险, 在此基础上, 把握风险事件间的相互关系,将风险转化为机会,并进一步认识已估计的风险概率和引起的损失降低风险估计过程中的不确定性。

4.2通信项目风险评价的步骤

1)确定项目风险评价标准。工程项目风险评价标准就是工程项目主体对不同的项目风险, 确定可以接受的风险率。

2)评价工程项目风险水平。其包括单个风险水平和整体风险水平。比较。即将工程项目单个风险水平和单个评价标准、整体风险水平和整体评价标准进行比较, 进而确定它们是否在可接受的范围之内,或者考虑采取什么样的应对措施。

4.3风险评价的方法

对通信工程项目风险进行评价, 基本方法有综合评价法、层次分析法、模糊分析法、风险图法等。综合评价法,又称主观评分法,是一种最常用、最简单,又易于应用的风险评价方法。首先,识别和评价对象相关的风险因素、风险事件或发生风险的环节,列出风险检查表然后,请有经验的专家对有可能出现的风险因素或风险事件的通信工程项目风险管理实施方案研究重要性进行评价最后, 综合整体风险水平,得出评价结果。综合评价法的可靠性主要决定于专家赋分的客观性和评价标准的合理性,若专家赋分和评价标准比较客观,则其结果基本可信若专家赋分不能比较客观地反映实际,或者评价标准不合理, 则评价结果的可信度是比较低的。

5.项目风险处理及监控

任何项目都会有风险。我们应该承认风险的存在,做好前期的准备工作。当风险真正发生时,需要有项目组织中相应级别的人员对其进行处理,并定期进行监控。

5.1风险处理

在项目前期就可能产生的风险进行识别、评估并做出风险计划后,要根据具体的情况采取对策, 在项目实施中对风险进行处理, 以减少损失,增加收益。风险的处理是指跟踪可能引起风险的因素,采取安全有效的措施来对付各种风险, 尽可能改变或清除风险因素, 降低风险发生带来的损失。风险管理技术分为两大类控制性技术和财务性技术。

5.2控制性技术

控制性技术主要作用是避免、消除和减少风险事故发生的机会, 限制已发生的损失继续扩大,包括风险回避和损失控制。在工程项目中, 风险和收益总是并存的,它们是矛盾和对立的统一体,没有脱离风险的纯利润,也不可能存在无利润的纯风险, 因此风险回避是一种消极的办法,在实践中应尽量少用,只有当风险发生机会的概率很高,并且造成的损失很大时,可以考虑采用风险回避。损失控制包括预防措施与减少风险的方法,损失控制是一种积极的做法, 其局限性是要么在技术上难以达到,要么技术上可行但不经济。

5.3风险监控

风险的监控是指执行完风险处理的对策后应及时对执行效果进行检查评价,并不断修正和调整对策以适应新的变化。通信项目的风险监控主要是通过对项目的建设管理过程实施监控。

风险监控包括两个层面的工作其一是跟踪己识别风险的发展变化情况, 包括在整个项目周期内,风险产生的条件和导致的后果变化, 衡量风险减缓计划需求。其二是根据风险的变化情况及时调险应对计划, 并对已发生的风险及其产生的遗留风险和新增风险及时识别、分析,并采取适当的应对措施。对于己发生过和已解决的风险也应及时从风险监控列表调整出去。

6.结语

通信建设工程项目具有项目周期长、投资大、影响因素多、决策复杂、难度大等特点。在实现预期目标的过程中,通信企业往往会面临由外部或内部因素产生的不确定性和可能发生的损失,由此决定了通信建设工程项目的高风险性。因此,加强通信建设工程项目的风险管理具有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陆璐,通信工程项目风险分析与管理,北京邮电大学 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