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区块链技术总结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区块链技术总结范文1
区块链是一种新兴的具有特殊数据结构的信息基础设施,为经济活动和社会创新带来效率的控制与生产性的增长。区块链技术提供了全新的信任机制,影响社会的各个专业领域。它的去中心化、集体维护、可追溯、不可篡改等特征,给人们带来生动且多样的社会生态以及价值观念的更新。艺术教育是一项基础教育,培养人的认知能力和创造能力。艺术教育具有鲜明的特色,以感性思维来支撑社会公众的想象,满足社会公众的需求,以意识情景来为想象和需求构建起联系的桥梁。从基础层面看,区块链能够延伸艺术教育的作用和影响;从特征角度看,区块链将为艺术教育带来更完善的生态系统和进一步塑造想象力的空间。
一、区块链应用与艺术教育特征
区块链是一种特殊的数据库结构,是带有时间戳信息的分类账。其本质是分布式存储、点对点传输、共识机制、智能合约、加密算法等计算机技术集合的新兴信息技术。区块链技术正为信息化社会带来巨大的变革,能够推动教育信息化改革不断深入。“区块链+教育”已经在资源共享、学历认证、终生学习等方面展开了一系列卓有成效的应用实践,这些新的应用使得教育体系更加智能化和多元化。分析对比国内外关于“区块链+教育”的研究成果,可以大致将教育领域区块链应用分为三个方向:学习成果的区块式存储(包括学历认证)、教育资源的链上开放共享以及基于区块链学习概念的终生学习体系。例如,麻省理工学院2015年开始针对学历认证开发了一项电子证书的移动应用程序。除了传统的学历认证外,毕业生还可以选择使用移动应用程序Blockcerts获得学历证书[1]。2017年6月,麻省理工学院向该校媒体艺术与科学学院以及斯隆商学院的两组学生颁发了由区块链技术担保的学历证书[2]。学历认证不再是相对静态的,区块链能够为学习成果提供长期有效的存储和持续性的认证。这类区块链应用能够大幅度降低存储、管理及认证的执行成本,并且在安全问题上有着显著的提升,无需花费更多的资源去为每一个学生作审核评估[3]。李新等提出需要应用区块链技术构建开放教育资源新生态[4];刘丰源等研究探讨了基于区块链的教育资源共享框架[5]。这些研究为“区块链+教育”的信息化基础建设提供了理论方向,能够推动教育资源的有效传播和利用。Devine于2015年提出了区块链学习的概念,提倡教育机构或教师可以将教育资源放入区块链,学习者可以将学习成果视作获取区块链内流通的教育资源的货币[6]。Alexander等进一步研究了区块链技术对学习与工作实践的影响,为每一位学习者构建“LearningPassport”,通过区块链技术将人们的学习轨迹系统地描述出来,从真正意义上实现终身学习的目的[7]。以上列举的研究成果以及实践应用,表明了区块链对教育领域的影响。区块链将教育组织机构、学习者以及教育资源串联起来,构建出相对完整的“区块链+教育”的应用场景,但这并不能完全涵盖和适用所有的专业教育方向。艺术教育既是专业教育,又是基础教育。艺术资源中的教育资源也是最为基础且被公众广泛需求的。艺术教育需要在参考已有的“区块链+教育”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根据自身特色来融合区块链技术。特别是相当一部分艺术教育资源的本质就是艺术作品,许多相关研究都本能地趋向于艺术品交易或艺术金融这类已取得了一定发展的领域,从而忽略了其作为教育资源的属性和作用。因此,“区块链+艺术教育”的应用需要在艺术教育资源与艺术品之间找到平衡。“区块链+艺术教育”的理论研究需要分析区块链技术如何作用于艺术教育的发展以及对其组织结构所产生的影响。
二、区块链+艺术教育引发的技术治理问题
艺术教育对区块链技术的需求是艺术教育资源与区块链相结合所要面对的根本问题,我们能够对区块链技术相关知识了解到什么程度则是首要问题。区块链技术在数字货币、金融等领域的应用相对成熟,但是艺术领域自有其独特性。互联网时代的艺术创作与研究在方法论上已经不再“单纯”,这反映了艺术作为一个跨学科领域的现状。艺术与多学科的融合使得知识生产所凭借的方法与工具也呈现出与传统的极大差异。我们无法否认区块链技术有可能在很大程度上改变艺术教育,而且这样的改变是由外而内发生的,这也提醒了我们需要认真思考艺术教育与区块链之间的可能性。尽管区块链已经在金融领域进行了许多实证研究[8],但在艺术领域中对区块链的调查、统计或分析更倾向于阐述对这项技术的应用或当前人们对它的态度,“区块链+艺术教育”的技术治理研究则相对匮乏。对于区块链与艺术教育结合的预测,人们大都倾向于两个方向:首先,区块链技术使艺术教育资源的获取更加自由便捷,并能够加速艺术教育资源在社会公众中的传播。两者的结合也为艺术教育及其创新提供更广阔的平台。其次,人们可能会质疑区块链技术能否为艺术教育领域带来真正信任的管理和流通模式;已有的网络社交媒体和拥有大量艺术资源的组织机构是否会在流通链中逐渐成为新的中心;分散的个人是否只能被迫依赖于具有强大技术支持和组织能力的管理部门所建设的区块链基础设施。技术治理,成为了我们不得不面对的一个专业性问题。艺术教育与区块链技术相结合所产生的技术治理问题有两个方面比较迫切:首先是要将治理问题与艺术教育的实践相融合,特别是艺术类专业院校的教学实践。因为信息技术不是艺术教育注重的领域,但是在信息技术基础建设蓬勃发展的新形式下,必然要求我们面对大量技术性的问题以及快速变化的信息。只有做好技术治理才能对抗结构调整中出现的不适性。其次是要将治理问题融入社会实践。区块链是一个潜在的前沿结构,承载着社会公众的自觉行为,我们有责任去理解它;区块链也是一项新兴的信息基础建设,意味着在艺术研究与交流中容易忽视它,但忽视并不能让问题消失。忽视它只会让艺术尤其是艺术教育领域在这场技术变革中被排除,而最终被动地承受其影响。技术治理渗透艺术教育应用实践的三个步骤:
(一)具有广泛参与性的议程设置,以预见性为关键要素,满足社会公众的艺术教育需求。DavidYermack曾就区块链和博物馆机构撰写过关于公司治理方面的文章,图源网络区块链上的生成艺术(图片网络)突出了区块链作为一种分布式技术,它的治理机制对整个系统运作的重要性[9]。这些技术治理机制决定了在区块链技术应用过程中遇到问题时,给出的解决方案是由中心化组织机构决定的还是由无需信任的既定程序来处理的。在初级阶段,尚未稳定的技术治理机制看起来更像是抽象作品,而艺术教育又是为人们所期待的、真实的以及需要普遍参与的领域,因此相关领域的从业者都对区块链应用于艺术教育负有研究的责任,公众对艺术教育资源的需求提升也意味着我们对这个新兴领域的研究需要更加深入。
(二)基于价值的应用设计和标准化研究,以方向性为关键要素,关注艺术教育资源的价值流通。区块链技术使艺术教育资源在社会传播的场景里显得更数字化、更具备可见性。传统的传播模式中,艺术教育资源面临着以下困境:可见性低、出处不明确、权威性难以保证、价值评估混乱以及缺乏拓宽流通路径的技术手段。无论是实体教育资源还是数字教育资源其评估都会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每个因素都将对其价值评估产生根本性的影响。一些艺术教育资源的价值难以评估也是限制其在社会公众中流通的重要原因之一。艺术教育资源是被公众普遍需要的知识资产,因此,艺术教育资源的增值属性和价值认可对于当今社会来说是必不可少的。只有在出现一种普遍受信任的价值体系可以评估大多数艺术教育资源的前提下,艺术教育资源的流通才会真正得到普及,其对知识服务的作用才能达到前所未有的高度。
(三)共同创建和测试基于艺术教育的平台,以包容性为关键要素,促进艺术教育的创新。艺术教育资源作为一种基础的社会性知识资产,公众对其需求是对感性需求的根本反馈,突出了艺术教育的重要性。随着社会不断地发展,人们需要持续学习新的技能,终生学习成为了现实。施密特研究发现传统的学习成果认证体系限制了我们教育创新的能力,特别是对于缺乏获取教育资源途径的人们而言[10]。区块链技术将会加速传统体系的终结,将学习与工作实践融合,使学习者也能够参与教育资源流通,并以自身的技能和经验来提供知识服务。区块链技术为人们在数字驱动的现实世界里提供具有建设性的学习方法,从某种程度上为公众接受艺术教育提供了更灵活的方式和更便捷的途径,符合艺术教育以人为本的理念,并为建立新的学习体系提供助力。
区块链技术总结范文2
在方超强看来,在数字作品的版权案件中,区块链存证的特点体现得更为明显:对于这类案件,以往法官主要看的是谁最早、上传,但如果通过区块链技术解析,发现有其他作品不仅内容一致,而且时间更早、数据并未篡改,那么最终的判决结果可能就会不一样了。
以往,当事人需要自行取证,通过复杂的公证等形式,形成线下资料再提交法院;不过,若区块链技术得以深入应用,会在更深层次改变已有的证据收集以及诉讼举证方式。
以下为报道全文:《互联网法院背后 区块链存证的机会和隐忧》
9月9日,北京互联网法院挂牌成立,这是继2017年杭州互联网法院成立后,我国成立的第二家互联网法院。
两家互联网法院的先后运行,给电子证据和数字存证带来了发展机会。北京互联网法院成立后的第一案——"抖音短视频"诉"伙拍小视频"信息网络传播权纠纷案中,第三方取证平台通过电子签名、国家授时中心可信时间、区块连等技术保障进行电子取证、存证。
值得关注的是,区块链技术也在此次案件中得以应用。而此前,区块链技术应用于电子存证领域也正式获得了最高人民法院的司法解释认可。
9月7日,最高人民法院的《最高人民法院关于互联网法院审理案件若干问题的规定》(以下简称《规定》)首次认可了通过区块链形式存取的电子证据,在符合真实性的条件下,可以作为有效证据采纳。
互联网法院给电子数据存证带来了更多的发展机会,而区块链技术应用其中,又可能催生怎样的机会?这是否意味着,区块链技术在司法领域的应用也获得了法律认可?
互联网法院带来机会,区块链可解存证痛点
相比一般的法院,互联网法院的审判效率提高了不少。截至2018年8月底,杭州互联网法院共受理互联网案件12103件,审结10646件,线上庭审平均用时28分钟,平均审理期限41天,比传统审理模式分别节约时间3/5、1/2,一审服判息诉率98.59%。
依托互联网平台审判,互联网法院对电子数据特别重视。而在日益增多的涉网案件审判中,电子存证的作用和意义逐渐凸显出来。
在这方面,杭州互联网法院积累了不少经验。6月28日,杭州互联网法院电子证据平台正式对外上线,目前该证据平台存证总量已超过190万条。该平台在证据和审判之间建立起专门的数据通道,可以对接第三方数据持有者、数据服务提供商等多个电子数据来源接口。
浙江垦丁律师事务所联合创始人麻策律师近年来与杭州互联网法院打过许多交道。他注意到,针对电子数据的有效性认定,杭州互联网法院已经相关审查标准,对各类不同来源的电子证据的三性(真实性、合法性、关联性)认定总结了经验。
麻策也指出,杭州互联网法院自建的上述电子存证平台,通过和各大交易平台及存证平台的连接,可以一键调取电子数据,并可实时对生成的电子数据进行一致性校检,确保电子数据的真实性,这些均能指引实务以及提升当事人的举证能力。
不过,电子存证也存在一些痛点,这导致在以往的司法实践中,电子证据被采信比较困难。
国信嘉宁数据技术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毛立明长期从事电子数据保全和司法鉴定服务,在他看来,可篡改、可删除、可复制的特征导致电子数据作为司法证据时,可能被破坏、被污染、被修改,从而影响到对事实的判断,这也进一步导致电子数据第三方存证市场一直不温不火。
麻策表示,由于电子数据天然具有可篡改、可伪造的特性,而且司法实务中的取证及固证严重依赖于“持牌”的公证机关,法院在认定电子数据的效力方 面,对新生的取证、固证技术并没有深入考究,各地司法机关亦没有统一的审查标准,所以一系列因素导致电子数据的存证市场很难快速获得司法部门的全面认可。
不过,这些痛点有望通过区块链技术的应用来解决。
6月底,杭州互联网法院对一起侵害作品信息网络传播权纠纷案进行了公开宣判,首次确认了采用区块链技术存证的电子数据的法律效力,并在判决中较 为全面地阐述了区块链存证的技术细节以及司法认定尺度。此前,区块链技术作为电子存证防篡改的一种手段,在图文作品侵权案例中已多次采用,并得到了很多法 院的认可。
根据杭州互联网法院的观点,区块链作为一种去中心化的数据库,具有开放性、分布式、不可逆性等特点,其作为一种电子数据存储平台具有低成本、高效率、稳固性的优势,在实践审判中应以技术中立、技术说明、个案审查为原则,对该种电子证据存储方式的法律效力予以综合认定。
区块链存证的前景和隐忧
比实际案例更重要的是,最近最高人民法院首次确认,通过区块链形式存取的电子证据在符合真实性的条件下,可以作为有效证据采纳。
最高法于9月7日公布的《规定》第11条规定提到:当事人提交的电子数据,通过电子签名、可信时间戳、哈希值校验、区块链等证据收集、固定和防篡改的技术手段或者通过电子取证存证平台认证,能够证明其真实性的,互联网法院应当确认。
北京盈科(杭州)律师事务所方超强律师告诉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记者,举证难是法院诉讼中的一个突出问题,但在很多案件中,电子数据不能即时固 定,而区块链技术在存证领域的应用,可以完整记录电子数据的生成时间,并且保证其真实、不可篡改,可以方便当事人、律师举证,也方便法官做出更加贴近事实 的判决。
在方超强看来,在数字作品的版权案件中,区块链存证的特点体现得更为明显:对于这类案件,以往法官主要看的是谁最早、上传,但如果通过区块链技术解析,发现有其他作品不仅内容一致,而且时间更早、数据并未篡改,那么最终的判决结果可能就会不一样了。
以往,当事人需要自行取证,通过复杂的公证等形式,形成线下资料再提交法院;不过,若区块链技术得以深入应用,会在更深层次改变已有的证据收集以及诉讼举证方式。
据麻策介绍,应用区块链技术,可以通过URL(统一资源定位符)等方式一键获取完全的电子数据,包括时间源、抓取日志、源文件等,当事人不用再 像以前那样,进行复杂的举证,甚至可以直接通过法院的区块链节点,拉取特定时间段的电子数据,通过哈希一致性校验后,直接推送至法官庭审电脑上,减轻当事 人举证压力。
不过,区块链技术也并非万能的。麻策指出,区块链技术只是实现电子数据存证阶段的保证,在此之前,电子数据仍然需要取证,而大部分电子数据之所以效力存疑,也往往是因为取证技术及取证环境不可信。
在他看来,区块链存证的另一个短板在于,有公链、私链等不同形式,其中私链的节点质量虽然比较高,但节点设置可能不一定会被司法或行政部门所包容,且节点数据过少往往带来更多的不可信风险。所以实践中仍建议通过私链锚定公链等方式,提升区块链存证的可信度。
毛立明注意到,业内有些观点认为,《规定》及一些司法案例证明,司法部门已经认可区块链的技术能力,但实际上这样的说法不够准确。区块链等存证技术获得司法部门认可的前提是能够证明电子数据的真实性,“所以并不是说某一个技术就一定要采信,而是要有证明力”。
区块链技术总结范文3
笔者最近阅读了Clayton Christensen教授所著的《创新者的窘境》,本文将对其中颠覆创新的观点进行总结。
颠覆创新、持续创新和高效创新之间有何不同?为什么包括Uber和金融科技领域里的很多企业创新都不具颠覆性?不妨赶紧来看看吧。
何谓颠覆创新?
在《创新者的窘境》一书里这样写道,颠覆创新会采用新技术和新商业模式,以更低的价格,提供质量较低或较简单的产品,服务新客户或低端客户,
颠覆创新会扩展市场,与持续创新(开发更好的产品)和高效创新(降低成本,让相同的产品价格更低)不同,后两种创新只会让现有市场变得更好。
传统银行之所以被颠覆,是因为他们只专注高端盈利客户,结果低端客户就被其它公司给挖走了。对于公司高管来说,在存量市场里挖掘盈利指标似乎更明智且合理。
成功的颠覆创新者会利用更低的价格和不断优化产品维持早期优势,并价值曲线上一路走高,逐渐挖走传统银行的核心客户资源。
Uber是颠覆创新者吗?是,也不是
Uber vs.出租车
Uber是持续创新者,起初它即没有从出租车低端客户开始;也没有把不是自己的客户转化成自己的客户,更没有提供低质量产品,他们提供的出租驾乘体验其实比传统出租车还要好。
Uber vs豪华轿车
UberSELECT是颠覆创新者,它价格更加便宜,而且为了吸引不预订豪华汽车的消费者,他们甚至创造出了一个全新的市场。
这种差异性为何重要?
传统出租车和豪华车行业要找到不同的解决方案应对颠覆创新,比如出租车行业可以通过加大投入持续创新,专注改善自己的核心产品;豪华车行业可以提供低端汽车服务对抗挑战。
颠覆创新四要点
1、颠覆是一个过程
颠覆,一开始往往被忽视,最后却成为主流(比如早期个人电脑)。颠覆需要时间,传统企业起初并不重视颠覆者,直到被颠覆之后,才发现一切已经来不及了(比如Netflix颠覆了音像巨头Blockbuster)。
2、颠覆者的商业模式完全不一样
通常,传统企业并不理解颠覆者,而且认为颠覆不会影响自己的核心业务或市场——直到颠覆者变成主流。颠覆者的标志,其实就是被传统银行看作是“他们不构成真正的威胁,他们走的是低端路线”。
3、成功的产品或公司不要太在意创新是否具有颠覆性
很多路径和策略都能让你获得成功。举个例子,Uber和iPhone都获得了成功,但Uber专注于提供一个比出租车更好的产品(持续性创新),苹果则专注于开发者生态系统(iPhone对笔记本电脑是颠覆创新,对智能手机是持续创新)。
4、颠覆或被颠覆,显得有些“油嘴滑舌”
传统企业要回应颠覆创新者的挑战,除了持续创新之外,还要强化维系核心客户,或是在核心业务之外创造分支业务,用低端产品服务低端客户。
关于传统企业的两个现实
创新成本
1、业务基本由最能带来利润的客户驱动,他们倾向于在持续创新上投资,而不会挑战创新者,也不会开发低利润的劣质产品。
2、传统企业的内部流程禁锢了他们创新,个体员工,甚至高级经理都不能自主分配资源尝试颠覆创新。
···因此传统企业很少能有效应对外部颠覆创新的威胁。
创新周期
1、颠覆创新是持续创新的基础,也能为持续创新提供资金。
2、持续创新是高效创新的基础,也能为高效创新提供资金。
3、高效创新将资金“回流”到颠覆创新里进行在投资,创新周期完成。西方资本市场这种创新周期极为少见,因为人们总之追求“毛利润率”这样的短期利益。
所以,当人们想要更快的投资回报,资金便会受困于高效创新阶段,最终无法获得长期经济效益,只有颠覆创新才能扩大市场规模。
我是一家传统金融公司,需要知道些什么?
传统金融公司普遍在持续创新上做的很好,比如开发复杂的新金融产品。持续性创新对于高端、高价值客户来说是好事,但不要忽视底层低端客户。
传统金融公司可能不会投资高效创新,这样会导致受困于高成本客户群,最终无法释放资金用于颠覆创新。
举个例子,谷歌最近新成立了控股母公司Alphabet,从核心搜索业务中拆分出了颠覆创新业务。到目前为止,行业分析人士对谷歌此举赞赏有加,公司股价也一路走高。
传统金融公司要有能力识别外部威胁,对不同类型的颠覆者做出不同类型的回应。识别步骤如下:
步骤一:判断对你构成威胁的金融科技创新是什么类型。
步骤二:识别这些创新是威胁,还是机遇。
步骤三:合理部署应对策略。
传统金融企业要明白,投资颠覆创新需要大量资金支持,继而公司业绩指标(比如内部回报率和毛利率)会受到影响,可能要花五到十年才有回报,高效创新的回报周期则相对较短。
我是一家金融科技初创公司,需要知道些什么?
金融初创公司需要明白自己属于什么类型的创新模式,还要明白传统金融公司会如何应对,再根据实际情况制定出解决策略。
如果你采用的是持续创新模式,比如给传统银行客户开发出新金融产品,那么银行的应对手段将会是积极保护自己的核心客户,相应的,你的策略就要考虑如何从传统银行那里挖走客户。
如果你采用的是高效创新模式,比如你销售的产品是能够节约成本的技术,传统银行就成了你的客户,相应的,你的策略就要考虑如何让自己的技术产品更适合银行现有的技术和监管框架。
如果你采用的是颠覆创新模式,比如为新客户开发新产品,或是开发出价格更低、或低端产品,并拓展了市场。之后,传统银行会忽视你,认为你无法构成威胁,实际上这就是一种“创新者的窘境”。此时,你的策略应该是专注于低端客户市场。
我是个风司,需要知道些什么?
风司要考虑哪种类型的创新值得投资,是否匹配投资理念和退出机制。不同的创新模式有不同的客户和市场准入策略。
风投要明白市场上很多创新都和颠覆无关,大多是噱头。事实上,其他类型的创新也能带来很大价值,说到底,风司要根据初创公司是否有更好的业绩表现,做出投资决策。
区块链技术会算哪个创新模式?
区块链(Blockchain)是比特币的底层技术,像一个数据库账本,记载所有的交易记录。这项技术也因其安全、便捷的特性逐渐得到了银行与金融业的关注。自银行行业里,区块链是高效创新。大多数人认为区块链技术能为传统银行节约成本,在这种情况下,传统银行如果想要提高效率和节约成本就应该采用区块链创新技术,而不该觉得这个技术是一种威胁。
不过,这种技术是否算是颠覆创新呢?从长期来看,虽然区块链技术能够产生新业务,也可能会取代传统金融模型。但这并不意味着它算是一种颠覆创新。
然而在此技术上发展出的数字货币应用,比如比特币,则是一种颠覆创新。比特币是一种新规范(不依靠单一信托实体,也无需注册登记账户信息,就能实现价值转移),它的体验也不够“高大上”,同时服务对象都是新客户——非传统银行客户。比特币是否能长期存在,一直都是人们不断争论的话题。
总结
区块链技术总结范文4
同时,中国消费者的行为方式也正发生转变。埃森哲预计,在2010至2017年间,中国消费者网上支付交易量的复合年增长率将达51%,移动支付的增长率更是高达114%。消费者越来越期待随时随地获得银行服务,然而目前在这方面,传统银行尚无法满足客户的需求。而支付宝、微信等嗅觉灵敏的互联网巨头们却已趁势而入。它们凭借对消费者的精准洞察和创新技术,不断加深与客户之间的互动,开始提供无缝化的银行服务。预计到2020年,银行业超过30%的收入将被这些新生的数字竞争者和全新业务模式收入囊中。
互联网金融服务日益获得消费者的青睐,而目前在中国市场中,这些服务却大多由高科技巨头们来提供。这无疑将中国传统银行带到十字路口:要么沦为纯粹的交易处理服务提供商,眼看着自己的市场份额被逐渐蚕食;要么拥抱新兴的创新金融技术,开启数字化转型之路,构建一个完善的数字生态系统,从而打造与客户无缝衔接的数字化体验。
事实上,全球领先银行已经意识到,方兴未艾的创新金融技术在促进业务增长和推动数字化转型方面的潜能。他们不再把技术创新公司看成打破平静的“闯入者”,而是希望能充分利用创新技术,从根本上重新定义自身的业务和运营模式。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埃森哲通过与全球25家创新银行企业的访谈,总结了它们在利用创新技术进行数字化转型中的三条宝贵经验,为欲在数字时代打造全新竞争力的中国传统银行提供参考。
推动技术开放式创新
以开放的心态,推动开放式创新将是银行企业启动数字化转型的起点。对于大型银行而言,这意味着他们可以在创新过程的早期阶段就与外部的技术解决方案、知识资本和资源展开互动。通常情况下,银行企业需要向其他创新者开放自己的知识产权(IP)、资产和专业知识,以此催生创新的理念,识别和吸收最新技能,并且发现新的增长领域。
目前,开放式创新已融入在众多全球领先银行的运作当中。例如,德国Fidor银行建立了一个带有开放式应用编程接口(API)的中间件――FidorOS,通过连接至现有的核心银行业务平台来提供一系列新型服务,包括借钱给朋友、通过社交媒体推特(Twitter)汇款,以及申请24小时紧急贷款等。这一开放式应用编程接口还允许第三方访问银行系统的所有部分、将相关业务加以分拆,并且建立基于银行平台的新服务,由此显著促进了创新。
法国农业信贷银行则早在2012年就推出了开放式应用编程接口,支持开发者在自身服务之上构建应用程序。如今,这类应用多种多样,为客户提供着开支管理、社交支付和财务分析等一系列工具。西班牙对外银行也紧随其后举办了名为“Innova Challenge”的创新挑战赛,吸引软件开发人员基于来自银行的匿名客户数据,打造新型平台和应用程序。
眼下,开放式创新的最大机遇很可能潜藏在区块链技术当中,这种通信协议支撑着比特币的分布式架构。目前,各种电子加密货币仍处于发展初期,尽管它将会给金融服务业带来哪些长期影响尚不可知,但是显然,如果传统银行机构希望从这一革命性的金融技术中有所斩获,就必须在远超以往的范围内,与本企业之外的技术专家和开发者展开合作。
跨机构共同创新
在金融服务和科技行业中,“共同创新”变得日益重要。埃森哲的调查显示,五分之三的受访银行高管都支持对未来情境进行“数字化重新构想”,通过不同参与方之间形成的互补联盟,来拓展金融服务的目标市场。
事实上,金融服务企业与业内其他机构一直以来就保持着良好的合作关系,比如分享“非核心”的流程或服务,这有助于所有协作方削减成本并创造新的市场机遇。在资本市场和零售银行业务中曾出现过许多此类合作案例。例如,一批银行于1966年联合创立了万事达卡组织,旨在支持消费者进行跨行的卡片支付。
尽管这些协作由来已久,但其仍需要在未来更进一步。要想在当今变革的时代保持和推动价值增长,传统银行机构应当想方设法,与其他行业机构建立更为紧密的协作关系,分享彼此的动产,进而明确创造价值的新方法。
与初创企业的协作将帮助传统银行获得创新的活力,从而在未来打造新的业务高地。埃森哲在全球各地发起“金融技术创新实验室”,将多家领先银行召集在一起,共同为初创企业提供指导,帮助他们开展业务。无独有偶,今年2月,澳大利亚多家银行出资200万澳元,在悉尼成立了一所非盈利性的初创企业中心,为新注册的金融科技企业提供支持。
同时,跨行业协作对于企业未来的价值创造也至关重要。通过结合数字技术和金融两大行业的优势资产,孕育更具吸引力的产品与服务,无疑将引领银行企业茁壮成长。例如,德国商业银行集团和波兰第四大数字通信企业Orange Polska去年共同组建了mBank,开始联手针对手机和平板电脑提供白标银行服务。mBank正着力推广一款移动银行应用,通过智能手机和PIN码实现全面的在线银行功能。
投资创新技术企业
当前,传统金融服务企业正以从未有过的力度,通过积极投资创新技术企业,驱动业务创新。在埃森哲针对全球银行高管的调研中,三分之一的受访者表示已使用了企业风险投资工具,另有三分之一的银行机构将在未来两年中计划开展此类行动。
美国运通、西班牙对外银行、汇丰银行、桑坦德银行和俄罗斯联邦储蓄银行都已在过去四年中开发了企业风险投资工具,而且每家机构的投资额至少为1亿美元。今年2月,保险与投资管理机构――法国安盛成立了规模达2亿欧元的基金,在自身的各个业务领域内为初创企业提供资金支持。
事实情况是,锐意进取的初创企业具有很高的创新能量,但需要资金支持;而历史悠久的传统银行企业拥有大量资金,却亟待提高自身的创新能力。面对这一局面,我们不难理解,为何当前各方对金融技术公司的投资热情如此高涨,并一直有持续发展之势。这些投资项目最终是否能反哺出资方,目前仍有待验证。
对于有计划进行金融技术投资的银行企业而言,区块链、云计算和网络安全技术应成为他们的关注重点。区块链是一种支持加密电子货币和加密金融资产交易的分布式分类账技术。作为一项独立技术,区块链可以帮助银行、信用卡公司和清算机构通力协作,减少对手方风险和交易延迟,创建更安全快捷的记账方式,并且优化资本使用效率。
区块链技术总结范文5
网友A:“没生病,钱就白花了。”
网友B:“大病医保报上去半年无音讯,病人等着用钱呢。”
W友C:“太贵,以后的事情谁知道呢?”
“吐槽”离不开几个核心诉求:价格贵、性价比不高、理赔难。
针对传统保险的诸多现状,从2015年开始,互联网上兴起了一种被称为“互助保障”的互联网保障新模式,只要缴纳9元钱成为会员,即可享受最高30万的大病保障。
该模式显著的特征是:一人患病,众人均摊。会员数量越多,每个人单次分摊得就越少。每次分摊不超过3元,一年大约需要缴纳50-100元。只要账户里的余额高于1元,保障关系就一直存续。
听起来让人很有冲动,但这靠谱吗?
数据显示:截至2016年10月份,已经有100家类似的互助保障平台相继上线,有14家获得总计2亿元人民币投资。其中,由美团第十号员工沈鹏创建的水滴互助,成立仅五个月,就吸纳了160万用户,成功入选由清科集团和投资界举办的“中国最具投资价值企业新芽榜50强”。
水滴互助这样的新兴互联网保障模式会有怎样的商业前景?
互助的核心:人与人的匹配
沈鹏刚落座,就一脸兴奋地对《中外管理》说:“今天又成立了一家公司,昨天也刚成立一家。”
互助保障仿佛正在成为那只风口上的猪。
由于父母从事相关工作,沈鹏一直对保险行业的互联网化程度保持着密切的关注。但是,互联网如何改造保险行业,难道仍然仅仅作为渠道吗?
他在日本发现一种“奇怪”的保障性产品,每个被投保人最终赔付的钱是一样的,但被保人的保费却不尽相同。后来,他仔细琢磨背后的逻辑到底是什么?
事实上,类似的保险形式将人分成不同级别,但不同类型的人之间,其发生事故的概率是不一样的。例如:一个世界五百强公司高管和工厂普通工人的风险概率肯定不能一概而论。
沈鹏意识到:互助保障的核心理念,是将人与人之间按照风险概率进行匹配。而这种匹配也正是互联网对于传统保险的最大意义。
互助模式的两个方向
如何匹配?目前,在已有的产品中,沈鹏尝试通过年龄来对人群进行划分。例如:中青年抗癌计划、中老年抗癌计划等产品。仅仅是这样的匹配,是不是也太初级了?
这个问题直击痛点。沈鹏坦承,现在水滴只是1.0版本,仅仅是一个低成本连接用户的标品。
面对《中外管理》追问,他终于决定第一次向外界公开水滴的未来发展战略。互助保障未来会朝着两个方向发展:一是做人与人之间风险概率的深度匹配;二是重度垂直社交。
前者是最理想的状态,但是实现起来并非一蹴而就。很多平台都声称依靠大数据、区块链技术,能够做到最精准的匹配,然而在沈鹏看来,国家的医疗数据开放程度,第三方创业型公司的收集数据能力,以及区块链技术的发展,都远远没有达到那一步。
如何找到风险概率相当的人?目前沈鹏从水滴的推广方式上进行尝试,例如:水滴曾和女性健康管理软件大姨吗合作进行互推。水滴给对方的要求是,不希望全员曝光,而是希望优先推送给经期更稳定的50%人群。
从医学角度来讲,经期越稳定的女性,越不容易患宫颈癌。未来,沈鹏打算联合大姨吗推出两款产品:一款是经期稳定者的互助产品,另一款是经期不稳定者的互助产品。而他推测,后者一定会成为爆品。
与此同时,他认为相比人与人之间的深度匹配,重度社交的模式似乎会更早来临。因为这种模式在美国已经发展得相当成熟。
如何找到160万会员?
众多互助保障产品几乎大同小异,“一人患病、众人均摊”、“9元保30万”,“每人分摊不超过3元”,甚至连定价和产品模式都颇为相似。水滴也难逃这样的同质化竞争。
在沈鹏看来,两个要素决定水滴成败:一是获客,是否能低成本、大规模快速获客。二是风控。而获客是水滴此阶段的重点。五个月之内,水滴的用户量就快速地增长到160万。这是如何做到的?
刚开始,沈鹏将邀请返利并提现的方式,运用到了水滴早期的用户邀请中。但有返利,就一定有薅羊毛的。沈鹏以前在美团专门负责刷单和风控,他料到会有这样的情况发生。
在实施的第二天,他就开始用最土的方式反作弊――让客服抽调回访,看每一个人的渠道来源。如果这个电话打不通,就证明是一个假号。当进行到第三天、第四天的时候,他发现为公益目的来的人非常少,薅羊毛的占了大多数。后来他意识到,提现这个事,可能还不适用于公益行业。
沈鹏带领团队,立马快速调整推广文案,基于原来诱导式的“人脉、钱脉”等字眼,修改成“慈善有两种:一种给别人,一种给自己”。
经过了提现的试错,沈鹏开始将公益性作为水滴推广的主线。虽然仍然采取邀请返利,但是5元钱只能为自己投保,或者只能捐给他人。
“让认同的人去宣导,接受者能快速理解我们的业务模式。”沈鹏总结道。
让观察期更有效率
大规模拓展用户的同时,如何让这六个月观察期更有效率,让用户尽早看到水滴平台的价值,也是需要沈鹏思考的问题。
恰逢有一天,沈鹏得到消息:美团点评的一个优秀员工得了癌症,他虽然已经成为水滴互助的会员,但是还没有过观察期,而现在急需一笔钱。
经过团队研究,水滴推出了“水滴爱心筹”。该产品针对没有过投保期会员、非平台会员、已经获得互助金但是仍然需要筹款的会员。沈鹏将它定位为公司的辅助产品。但水滴爱心筹怎么和轻松筹之类的产品竞争呢?
沈鹏的解释是,从完善用户体验的角度而言,爱心筹仅仅是一个辅助产品,主打产品仍然还是互助,两者并不冲突。
在他看来,重大疾病的筹款不会是一个持续性现象。首先是低频,一个人不可能老是在筹款。其次,I款是很难用标准化衡量的。而互助恰好是可以被标准化的,并且保障关系存续的前提是帮助他人,用户的频率能够得到保障。
赔付能力?风控是关键
受一些P2P跑路的影响,人们对互联网金融产品的质疑还未消除。虽然保费不多,但还是有人会担心:当患病者大量密集出现时,平台是否有足够的资金赔付?
传统商业保险产品设计的核心是通过保险精算来确定保费金额、赔付金额,并确定保单的最低销量,以确保足额保障。那互助保障是否也需要精算呢?
在沈鹏看来,不需要。与传统保险行业相比,互助保障的定价是从用户角度倒推的,它挑战的是创业团队对社会、人性、医疗体系的了解。虽然精算行业在保险公司扮演的角色很重,但它的作用是帮助保险公司做对赌,以保证保险公司永远盈利。
而水滴是如何计算定价的?例如:现在水滴有150万会员,只要将会员数量、会员规模、每一笔赔付额、自然发病概率等条件放在一起,就能算出每个用户一年需要花多少钱。虽然水滴也有精算师,但其技能是用来做用户的基础定价,而不是帮助公司赢过用户。
在沈鹏的规划里,水滴互助不是靠会员均摊的互助金来盈利,而是期望做成一个服务电商。例如:给用户做一些推荐性的销售。之后,链接医疗行业上下游,对接基因检测等服务机构。当然这可能只是设想。
沈鹏承诺五年内不盈利。现阶段,水滴靠边边角角的小生意,也能养活自己。关键问题是,能不能服务好用户,将用户规模做到千万级以上。
而另一个重要问题是,如何防止骗保的情况发生。沈鹏认为,在科技上远远没有达到绝对靠谱的时候,创新的互助保障行业依然要学习传统保险公司那套被验证过的东西。从核保理赔上来说,水滴使用了三道风控,第一道:内部的公估团队和外部签约的公估公司。第二道:委托中国社会福利基金会。第三道:接受水滴群众的监督。
但如果深究,也依然可能存在造假空间。内部员工篡改数据的情况在很多公司并不鲜见。在沈鹏看来,区块链和大数据是最终解决手段,所以他们很早就开始在一些技术领域进行相当比重的投入。
在质疑中前行
尽管这个新兴行业貌似风头正足,但互助保障这种模式从一诞生,就面临各种质疑。
水滴互助以及其他互助平台相继被保监会约谈,被质疑其风险隐患、经营资质等问题。对此,沈鹏认为,除了术的层面以外,归根结底在于企业的自律。
区块链技术总结范文6
结合当前工作需要,的会员“qizhicong”为你整理了这篇应急管理局2020年工作总结及工作亮点情况汇报范文,希望能给你的学习、工作带来参考借鉴作用。
【正文】
应急管理局2020年工作总结及工作亮点情况汇报
一、安全生产工作方面
1.危化品及烟花爆竹方面。一是坚持企业全面自查,全面组织辖区内所有危化品、化工企业开展安全生产风险隐患自查自纠,深入全面查摆安全风险和隐患;二是坚持清单管理,逐条逐项帮助企业制定整改措施,指导企业抓好隐患整改,实施隐患整改闭环管理;三是聘请高水平专家,坚持高水平、“四到达”、严整改,对重点化工危化品企业、烟花爆竹公司进行检查指导服务。
2.工矿商贸方面。一是严格做好疫情防控期间工矿商贸企业安全生产工作,确保企业疫情防控到位,安全生产平稳有序;二是扎实开展集中整治、百日攻坚和拉网式大排查等专项执法检查行动,聘请专家重点对煤矿、非煤矿山、涉氨制冷、涉爆粉尘、有限空间等重点企业开展专项执法检查;三是狠抓宣教培训,针对疫情特殊时期,依托省厅安全生产智慧平台,采取线上线下培训相结合的方式,扎实开展培训工作。
3.县安委会办公室综合监管方面。一是持续推进全县安全生产隐患排查治理全覆盖,开展全县安全生产集中整治行动、全县安全生产“百日攻坚”行动、全县安全生产拉网式大排查集中行动、以及全县安全生产专项整治三年行动计划等;二是开展专项行动,突出重点行业领域安全生产隐患排查治理。如开展全县沿街商铺安全隐患排查治理工作、燃气安全专项整治、施工领域安全生产专项整治、临建板房安全专项整治、流动灌装液化气安全专项整治、电气焊等动火作业安全管理工作等;三是不断完善体制机制建设,全面把控全县安全生产工作计划。制定出台我县《安全生产党政领导责任制规定》、印发《2020年嘉祥县安全生产工作要点》、每月全面调度、排查风险隐患,建立全县各行业领域风险隐患排查清单、推行企业隐患挂牌公示警示制度等。
2020年来,县应急局共出动执法人员720人次,检查各类生产经营单位575家次,查改各类安全隐患3226项,立案72起,处罚261万元。
二、应急管理工作方面
1.应急管理体系建设。一是应急管理体制基本理顺。按照“统一领导、分类管理、分级负责、条块结合、属地管理”的原则,基本建立健全了嘉祥县应急管理体制,成立了嘉祥县突发事件应急管理委员会。二是应急预案体系基本形成。及时修订整合我县突发事件总体应急预案、各镇街(开发区)应急预案、30余个生产安全类及5个自然灾害类专项应急预案。三是应急处置能力基本符合。整合应急信息资源,利用区块链、大数据、感知网络、融合通信等现代化信息技术,在应急局辅楼三楼,建设了嘉祥县应急指挥中心(安全生产类和自然灾害类)。
2.防汛抗旱防台风工作。一是建立健全防汛抗旱防台风体制机制。防汛抗旱指挥部由应急局、水务局、住建局各指派一名分管领导和一名业务人员组成专班,在县应急局联合办公,14个镇街(开发区)防指办均调整到应急办,构建了上下贯通、分工明确的指挥体系和职责体系。二是组织开展防汛抢险应急救援综合演练。5月23日上午,县防指组织各镇街和相关成员单位在金屯镇小王河105国道桥西侧开展了防汛抢险应急救援综合演练。三是健全基层抢险队伍,强化物资保障。县防指对全县各镇街(开发区)和成员单位抢险救援队伍进行摸排,共有1130余人,各类物资490余项,其中吨袋740条。
3.森林防火工作。一是提前谋划,周密部署。针对防火重点时段,县森林防火指挥部提前召开专题会议,切实解决森林防火工作中的突出问题和薄弱环节,有效防范森林火灾事故发生。二是分片包干,责任到人。由7名县级领导对我县6个镇街的23处重点区域进行包保,同时对23处重点区域明确了镇街、部门及村级责任人。三是多措并举,广泛宣传。利用多种形式大力宣传森林防火的重大意义,采取粉刷标语、拉条幅、发放宣传材料等形式,宣传森林火灾防范和扑救知识,不断增强广大群众森林防火意识。
三、工作亮点
1.以“安全生产月”活动为契机,开展“主播走现场”直播活动。6月16日,县应急局借助济宁邮政抖音直播平台,由局执法人员担任主播,采取“主播走现场”的形式,开展“安全宣传咨询日”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