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畜牧业发展方向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畜牧业发展方向范文1
关键词:畜牧;产业;竞争力
中图分类号:F31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3)09-0-01
一、宝清县畜牧业发展现状
目前,宝清县畜牧业初具规模。调查统计,全县有奶牛1.0万头,肉牛存栏18.9万头,生猪存栏53.9万头,山绵羊存栏43.7万只,家禽存栏335.3万只。全县畜禽养殖总量平稳增长,畜牧业生产总体态势良好。全县现有各类规模养殖场156个,各类专业村26个,专业大户3120户,规模养殖所占比重逐渐加大。
近年来,宝清县通过加大执法力度、实施禁牧政策等措施,加快了退耕还草和退化草场改良步伐,草原保护、建设和利用水平有了明显提高,草原生态环境有了显著改善。特别是2012年夏秋,组织开展草原清理,对全县草原实施了详细清查,形成了完整详实的文本和电子档案,基本掌握草原的历史沿革、总体分布和使用现状。
二、影响畜牧业发展的因素
(一)产业发展方向不明。一是缺乏强有力的组织领导工作力度,还没有真正把发展畜牧业作为有效调整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促进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产业来认识,没有列入重要议事日程。二是缺乏科学的发展策略和长远规划,没有制定出台符合当前实际工作需要和产业未来发展的“一揽子”政策措施,既定的政策在贯彻落实的过程中也缺乏连续性和稳定性,产业发展方向有欠精准,导致发展思路不清晰,工作目标不明确,规划措施不具体,制约了畜牧产业的快速发展。
(二)缺乏畜牧业发展动力。宝清县耕地面积广阔,人均耕地较多,农业机械化水平较高,种植业基础条件较好,是当地农民的主体产业。也正因如此,畜牧产业长期以来一直被大多数人当作家庭副业,只是利用闲暇时间、空余房舍、农副产品发展家庭养殖。近年来,随着畜牧业规模养殖的快速发展,畜牧业经济效益的日益凸显,这种情况已经有了很大的改观。但仍有相当多的养殖场(户)由于意识不到位、资金缺乏、政策缺位、场地限制、技术欠缺等原因,导致养殖规模扩张步伐缓。
(三)无法形成产业链条。宝清县畜禽养殖规模和经济总量相对偏小,没有大规模畜牧业龙头加工企业,周边市县相关企业对宝清县产生的实际拉动力也较弱,不能真正起到拉动全县畜牧产业发展的作用。全县畜产品的生产加工和流通基本上仍停滞在初级阶段,利润严重流失。现有的屠宰加工企业生产规模小,技术水平低,缺乏市场竞争力;在畜产品原料采购过程中总是寻找低价区,难以带动当地养殖规模的扩大;由于地处偏远,没有足够规模的养殖基地做后盾来提供深加工原料,企业难以发展壮大,龙头企业和养殖基地缺乏良性互动,加快发展的格局也很难形成,加之养殖业户的组织化程度相对较低,全县距离“龙头企业+合作组织+规模基地+养殖业户”产业链条的形成,还有相当遥远的距离。
(四)服务保障不够健全。宝清县养殖总量不足,基地规模偏小,地理区位偏远,此种情形下,没有强有力的相配套的产业政策环境和综合服务环境做支撑,很难吸引到大的畜牧业龙头企业入住,难以促进规模养殖基地实现迅猛发展。由于缺少健全的社会化综合服务体系作保障,为农民提前的决策、良种的供应、产中的疾病防治,饲料、机械、兽药以及技术服务和产品的销售信息等一系列服务,目前有相当多的农民对畜牧业没有充分的认识,在资金、科技、信息上缺乏有效支撑。
三、提高畜牧业发展水平的总体思考
(一)明确产业发展方向。在整个畜牧产业中,肉牛产业近年来的发展势头特别好。肉牛的价格稳中有升,产品销路畅通,养殖利润增高,处于供不应求的局面。因此,肉牛可以作为宝清县畜牧业的主导品种,成为畜牧产业发展的主要方向。考虑到肉牛生理和生产周期较长,资金需求相对较大,投资回收期较长等因素,在肉牛业发展上宜作长线发展打算,做好长期工作准备,从各项基础工作抓起,形成大产业大发展的格局。
(二)提升畜牧业发展动力。一方面,宝清县是传统的农业生产大县,却不是现代化的农业生产强县;另一方面,畜牧生产需要的饲料在本地得不到完全解决,饲料成本增高,造成养殖效益下降,影响畜牧生产规模和养殖总量的扩张速度,推进现代化大农业产业化发展进程上步伐十分缓慢。解决这一问题的根本出路是实施“农牧结合”战略,确立“以牧为主,以农养牧、以牧促农”思想,即种植业生产为养殖业生产提供充足饲料,通过畜牧养殖实现“过腹增值”,增加综合效益,提高畜牧产业发展的动力。
(三)努力构建畜牧产业链条。龙头企业一头连着市场,一头连着生产基地和千家万户,起着承前启后、联动引导的枢纽作用。实践证明:只有加快龙头企业建设,推进畜牧业产业化,才能真正有效地促进宝清县畜牧业实现可持续发展。在畜牧龙头企业建设上,一要加强组织领导,提高重视程度,把加快龙头企业建设作为推进畜牧产业化的重中之重来抓;二要依托资源优势,创建畜产品深加工龙头企业,特别是生猪、肉羊屠宰深加工企业。三要坚持引建标准,龙头企业要力求做到有规模、有效益、有发展、有较强的辐射带动力。
(四)提高畜牧综合服务水平。搞好畜牧综合服务,要紧紧围绕产前、产中和产后,对规模养殖场和养殖户开展全程服务,并做好牵线搭桥工作,促进产销对接;要着力培育畜禽繁育大户,提倡自繁自养,降低疫病风险和经营成本;要建立健全重大动物疫病防控责任体系,构建疫病防控长效工作机制,把好各关键技术环节,落实综合防控措施,切实抓好免疫、消毒、监测、检疫等基础性工作,提高对动物疫病的综合防控水平。
参考文献:
[1]方健,司可.畜牧业推行健康养殖研究[J].中国牧业通讯,2010(24).
[2]李卫东.朝阳市畜牧业科学发展的新思路[J].中国牧业通讯,2009(19).
[3]陆建平.现代畜牧业发展模式初探[J].山西农业,2008(7).
畜牧业发展方向范文2
对畜牧业进行科学规划
目前,畜牧业还没有完全摆脱传统的生产方式,特别是规模较小的专业场户,生产的随意性比较大,只是根据自身的条件,想在哪建场就在哪建,想怎么建就怎么建,人畜混居,畜舍简陋,场址选择、场区布局不合理,饲养环境复杂,缺乏基本的卫生防疫条件,不仅给防疫带来很大隐患,而且不能使有限的资源合理配置,综合效益不高。因此,要实现畜牧业的可持续发展,必须进行合理规划,从生产方式上进行改革,逐步减少饲养场户,扩大单元饲养规模,进一步向集约化、工厂化、现代化的方向发展。要逐步实现建场审批制度,对新建的畜禽养殖场,应经畜牧部门统一审核、审批,凡场址选择、饲养规模、环保条件、技术力量、疫病控制、布局结构等达不到标准的,一律不允许兴建;对于小规模的养殖场户,要坚持“三退、三进、三结合”,即退出散养、退出庭院、退出村庄,进入规模、进入小区、进入市场,与龙头企业相结合、与沼气工程相结合、与新农村建设相结合,大力发展标准化、生态化、园林式养殖小区,促进散养户向养殖小区集中,改变传统的生产模式,改善农民居住环境,提高畜产品质量。
提高畜牧业的科技含量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是畜牧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推动力量。推动畜牧产业结构的战略性调整,增加畜牧业效益,提高农民收入,需要强有力的科技支撑。新的时期,决策、管理、服务部门和生产主体要牢固树立科技是畜牧业发展的第一生产力的思想,建设一支强有力的科研和技术推广队伍,不断提高农民科技素质,提高畜牧业生产的科技含量。要进一步调整畜牧业科技发展目标,逐步从保证畜产品供给向保障畜产品质量转变,从增加产量向增加收入转变,从单项技术向综合配套技术转变,从基础性研究向应用型研究转变。大力发展降低成本与节约资源的技术,大力发展标准化和生态环境保护技术,大力发展生物技术、信息技术,建立畜牧业高产、优质、高效、安全的技术体系。进一步扩大先进适用技术应用水平,加大技术推广力度,加强生产过程中各项技术的综合运用和产前、产中、产后技术的组装配套,提升畜牧业生产经营水平。要完善科技推广体系建设,坚持国家主导与社会参与相结合,动员各方面力量壮大科技推广网络,积极发展科技推广事业。
实行产业化经营
产业化经营能有效地实现小生产与大市场的对接,是畜牧业发展的必由之路,也是畜牧业实现专业化、标准化、现代化的必然选择。目前本市畜牧业已经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要在不断总结经验的基础上,积极探索和创新畜牧产业化新的经营模式和运作机制。要积极培植壮大龙头企业,增强其在带动畜牧业发展、畜产品开发、新技术引进和示范带动等方面的作用。要大力发展畜产品精深加工,实施名牌战略。畜产品精深加工,科技含量高,附加值高,是整个畜牧产业链中经济效益最高的一个环节,不仅能够拉长产业链条,有效配置资源,提高经济效益,而且可以带动其它产业的发展,扩大就业,增加农民收入。要鼓励和支持畜产品加工企业加快开发具有自主产权的名牌产品,扩大国内外市场的占有份额。
全面提高畜产品质量
安全水平无污染、无残留和无公害的绿色、安全、营养食品日益成为食品生产的发展方向,食品质量安全问题已经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要以无公害农产品产地认定和产品认证为契机,大力推行畜牧业标准化生产,规范产地环境、饲养、用药、防疫标准,控制农残、药残;要加快畜产品质量检测检验体系建设,加强对畜产品产地环境、投入品、生产过程、包装标识、市场准入等的全程监管;要切实搞好畜禽疫病防治工作,健全动物疫情测报网络,对重大动物疫病防治实行计划免疫和强制免疫,强化产地检疫,规范屠宰检疫,建立和完善口蹄疫、禽流感等重大动物疫病的快速扑灭机制,尽可能减少畜禽疫病的暴发和流行。
畜牧业发展方向范文3
关键词:畜牧业 发展 问题
中图分类号:S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0745(2013)06-0259-01
一、引言
随着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不断深入,畜牧业在农业产业结构中的比重越来越大,所占地位也越来越突出。在畜牧业发展不断壮大、效益渐好的今天,畜牧业服务体系建设出现的问题也日益凸现,为保障畜牧业稳步快速发展,完善和健全畜牧兽医队伍建设对保障农村畜牧业的持续发展显得尤为迫切和必要。用科学发展观谋划畜牧业,可以更科学地配置农业资源,有效转化粮食和其他农副产品,带动种植业和相关产业发展,促进农业结构调整,实现农产品多次增值。按照科学发展观要求,客观分析当前畜牧业发展现状、发展特点和发展优势,前瞻性、全局性地科学谋划发展定位和发展重点。如何把科学发展观的要求转化为谋划畜牧业发展的正确思路,转化为促进畜牧业发展的政策措施,转化为驾驭畜牧业发展的实际能力,是每位畜牧科技工作者必须思考的问题。
二、目前畜牧业存在的问题
1.生产方式滞后
个别农村地方畜牧业还没有完全摆脱传统的生产方式,特别是规模较小的专业场户,生产的随意性比较大,只是根据自身的条件,随意建场,人畜混居,畜舍简陋,场址选择、场区布局不合理,饲养环境复杂,缺乏基本的动物卫生防疫条件,不仅给动物防疫带来很大困难,而且不能使有限的资源合理配置,综合效益不高。
2.技术和知识更新问题
规模养殖发展的要求与滞后的基础设施改造投入、技术人员知识更新之间的矛盾日趋明显,一些基层的兽医工作者,很多没有经过专业学校系统培训。而从畜牧专业学校毕业的人员,多数在县级或较大的乡镇工作,由于缺乏进修和技术更新,知识严重老化。目前,乡镇防疫技术力量薄弱,很难承担繁重的疫病防治工作任务,堵、防、检、控等综合措施的落实缺乏应有的人员和技术支撑。
3.规模养殖标准不高
相当一部分规模养殖场虽然存出栏量上去了,但规划、建设、饲养管理、防疫、粪污处理和规范化要求有一定差距。
4.基础设施及畜禽产品安全问题
由于投入不足,畜禽良种繁育等基础设施总体薄弱,畜产品安全问题突出,畜牧业饲养方式落后,使用违禁饲料添加剂和兽药的现象还时有发生,畜产品质量难以保障;动物疫病防治问题仍然存在,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畜牧业持续健康发展。
5.队伍建设问题
个别基层单位防疫组织和队伍不稳,经费得不到保障,防疫工作的机制问题需不断解决。
三、发展对策
1.科学转变经营方式
目前畜牧业还没有完全摆脱传统养殖模式,从生产方式上进行改革,逐步减少散饲养户,扩大单元饲养规模,进一步向集约化、工厂化、现代化的方向发展。对新建的规模养殖场,必须经畜牧兽医部门审核、审批,凡场址选择、饲养规模、环保条件、技术力量、疫病防控、布局结构等达不到标准的,一律不允许新建。坚持与龙头企业相结合、与环保相结合、与新农村建设相结合,大力发展标准化、生态化、园林式养殖小区,促进散养户向养殖小区集中,改变传统的生产模式,改善农民居住环境,提高畜产品质量。
2.科学谋划畜牧业的发展策略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这是畜牧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推动力量。新时期决策、管理、服务部门和生产主体要牢固树立科技是畜牧业发展的第一生产力的思想,要从战略高度统筹畜牧业,摆脱目前困境,实现畜牧业可持续发展。加大畜牧技术推广应用,通过“阳光工程”、“科技进万家活动”不断提高农民科技素质,提高畜牧业生产科技含量。全面积极推行“布局合理、规模适度、防疫严格、设施齐全、治污达标、管理科学”规模养殖的畜牧业,鼓励有条件的养殖户联合建设养殖小区。坚持试验、示范、推广相结合的工作方针,加强实用技术推广,建立一批科学养殖技术示范区和合作社组织,并实行产、加、销一体化经营。加大畜牧业技术推广,完善畜禽良种繁育体系。强力抓好畜禽良种的引进和繁育,良种普及和推广,提高良种覆盖率。重点推广青贮种草养畜技术、标准化养殖技术、无公害畜禽生产技术、高效养殖技术、发酵床生态养猪及瘦肉型猪配套饲养技术、优质肉兔生产等实用技术。建立健全畜牧信息收集、分析和制度,加强对畜牧业生产的预测预警,及时市场信息,指导生产者合理安排生产。
3.全面提高畜产品质量
3.1加大投入品监管,大力推行畜牧业标准化生产,规范产地环境、饲养、用药、防疫标准,控制农残、药残;要加快畜产品质量检测检验体系建设,加强对畜产品产地环境、投入品、生产过程、包装标志、市场准入等全程监管;强化产地检疫,规范屠宰检疫。
3.2加大疫病防控,降低养殖风险。科学地建立健全动物疫病防控体系,完善县、乡(镇)、村动物防疫机构,加强基层防疫队伍建设,增加动物疫病防控的投入,提高畜禽免疫密度,增强重大动物疫病防控能力,避免疫病给畜牧业带来风险。
3.3加强生态环境保护良好的生态环境是畜牧业可持续性、连续性、可再生性发展的前提。要节约发展、清洁发展、安全发展、可持续发展,就是促进人、畜禽与自然的和谐,实现畜牧业发展和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就必须遵循生态经济学原理,以保护自然、保护生态、创造优美环境、实现畜牧业健康发展为目标,促进畜牧业与环境的良性循环,实现畜禽养殖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和污染零排放。
四、畜牧业发展方向
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发展、保护、监管、创新”的工作要领,实现畜牧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以围绕“保护环境、生产优质无公害畜禽产品”为中心,以“畜禽品种改良、生态养殖”为切入点,抓好动物疫病防控、畜牧业投入品监管和畜牧产业化龙头企业,实现畜牧上台阶工程目标。
畜牧业发展方向范文4
随着我国畜牧业的发展和产业结构的挑战,畜牧业养殖中的环境污染问题已经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尤其是坚持社会发展走可持续发展道路,就必须集中精力治理畜牧业养殖中的环境污染。本文主要从畜牧业养殖工作中环境污染的特征出发,从而探究出有效的治理措施,为畜牧养殖业可持续发展提供充分的保障。
关键词:
畜牧业;养殖;环境污染;特征;治理
1畜牧业养殖中环境污染的特征
1.1化学污染
畜牧养殖过程中会使用到很多化学饲料,但是一般畜禽对于蛋白质的利用率都比较低,饲料中含有的氨、磷都会随着粪便排出体外,氨和磷挥发到大气中会增加大气的氨含量,为酸雨的形成提供了有利条件,对农作物生长造成了极为不利的影响。养殖户将畜禽粪便用于农作物生长,会增加土壤中的氨、磷含量,造成土壤污染,再通过土壤冲刷和渗透作用对地下水形成污染,人们生活中使用地下水,就会对人体健康产生威胁[1]。所以,在畜牧业养殖过程中,饲料中的氨、磷含量会对大气环境和地下水造成污染,对农作物生长和人体健康都会造成极为不利的影响。
1.2自污染
畜牧业养殖过程中,自身会对生态环境造成污染,主要是因为畜禽养殖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粪便,粪便中含有很多会对生态环境形成污染的物质,如果没有对这些粪便进行有效的处理,就会散发出难闻的气味,会对周围居民生活质量造成极为不利的影响[2]。畜禽长期处于低度氨环境中,随意焚烧畜禽粪便会污染空气质量,甚至可能引发火灾,造成生命、财产损失。
2畜牧业养殖中环境污染的因素
2.1缺乏环保意识
目前,大部分畜牧业养殖户还未意识到畜禽养殖对生态环境产生的不利影响,认为工业和生活才是造成生态环境污染的关键性因素。在畜牧养殖过程中,缺乏环保意识,没有对养殖场进行合理布局,也没有配置相应的畜禽粪便池,粪便直接输送到种植业中,通过土壤和挥发对地下水和空气造成了污染,导致生态环境污染的情况出现。
2.2资金投入力度比较低
在我国大部分小规模养殖户都是贫穷农民,没有充足的资金投入到基础设施建设上,一般采用的露天养殖,缺乏科学的管理规范,随意性比较强,容易造成生态环境污染。
2.3养殖模式转变
经济的快速发展推动畜牧养殖业的发展,现阶段我国养殖业逐渐向规模化、集约化方向发展,造成大量粪便累计,粪便不能及时用于农作物生长中,就会对生态环境造成极为不利的影响。除此之外,随着医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各类抗生素和激素类药品频繁出现在生活中,在畜牧养殖过程中,养殖户为提高畜禽的成活率,会使用这些药品防治疾病的出现,促使畜禽快速成长,药物残渣对生态环境造成了污染,也对人畜健康造成极为不利的影响作用。
3畜牧业养殖中环境污染的治理
3.1提高环保意识
当前,在畜牧养殖业发展过程中,要实现可持续、稳定发展目标,就必须使养殖户认识到科学养殖的重要性,坚持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不断增强养殖户的环保意识,合理布置养殖场的布局,加强养殖业和种植业的联系,及时将畜禽粪便投放到农作物生长中,避免粪便大量积累,在挥发作用和渗透作用下造成生态环境污染。通过增强养殖户的环保意识,使其在养殖过程中尽可能避免对生态环境造成污染,为环境污染治理工作奠定坚实的基础。
3.2加强基础设施建设
当前,全面推进小康社会建设过程中,要使更多贫穷的农民富起来,可以鼓励农民小规模养殖畜禽,但是,也要树立环保意识,在畜牧养殖过程中,注重基础设施建设,配置相应的粪便处理池,相关部门加强监督,帮助养殖户解决畜禽养殖中出现的问题,对于基础社会建设不齐全的养殖户,应该督促其快速完善基础设施建设[3],始终坚持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为畜牧业实现长远发展目标提供充分的保障。
3.3养殖方式转变中避免造成环境污染
在畜牧养殖业转变发展方向的时候,要保护生态环境,避免畜牧业对生态环境造成污染,就必须加强环境治理工作,将种植业和养殖业联系起来,使畜禽养殖中产生的粪便可以技术投放到农作物生长中,一方面,为农作物生长提供养分;另一方面,避免畜禽粪便堆积造成生态环境污染。最后,在畜禽养殖过程中,要尽量避免使用抗生素和激素类药品,主要是因为这些药品会对人畜健康造成极为不利的影响,药品残渣也会造成生态环境污染。
作者:蒲文娟 单位:贵州省遵义市汇川区板桥镇农业服务中心
参考文献:
[1]田发荣,田玉屏,杨光,等.山区畜禽规模养殖环境污染原因分析及对策探讨[J].湖北畜牧兽医,2013,34(6):92-94.
畜牧业发展方向范文5
现代畜牧业 发展 问题和对策
1 现代畜牧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目前,我国现代畜牧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较多,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①畜牧业的基础设施不健全,生产方式仍比较落后;②畜牧业的增长方式仍以数量为主,饲料管理大多较为粗放,整体经济效益较低;③畜牧业的动物防疫体系薄弱,动物疫病的预防和控制能力不强;④畜牧业科技水平和创新能力十分弱,支撑和引领畜牧业的能力也不强;⑤畜牧业经营者对畜牧兽医方面的专业知识掌握较少且其组织及管理水平较低;⑥饲草饲料供给在数量和质量上还不能满足动物的营养标准,饲草饲料的质量安全体系仍有待于进一步提高;⑦环境保护意识淡漠,养殖场的粪污处理技术落后,从而严重污染环境;⑧畜牧业的流通加工体系发展比较滞后,消费者的消费观念也急需提高。
2 推进我国现代畜牧业发展的对策
2.1 加快发展现代流通和产品加工 发展畜产品加工流通业,是扩大畜产品市场需求、实现畜产品转化增值、带动畜牧业结构调整、增强畜产品市场竞争力和提升畜牧业综合效益的重要举措。因此,要大力发展各类畜牧市场营销主体,扶持一批畜牧兽医行业的龙头企业、农业专业合作社和其他营销组织,并按照现代营销业的要求,大力发展产销直挂、连锁经营及电子商务交易等流通方式;大力支持动物养殖基地在所属区域建立动物产品交易市场,发展冷、鲜动物产品交易,推行“禽类定点屠宰、白条禽上市”等交易方式;支持动物养殖企业和动物产品加工企业开展动物产品营销推广活动,支持动物产品出口企业参加国外动物产品交易会、展销会和推介会等,努力扩大动物产品出口量。
2.2 加强科技培训和教育力度 政府必须加强对相关专业人员及农牧民的科技培训和教育力度,并要保持投入的持续性和稳定性,通过系统的畜牧兽医科学技术培训,可以使其具有扎实、系统的理论知识。
2.3 实行依法治牧 要尽快制定和完善各类动物卫生标准和规范体系, 以实现与国际兽医制度的接轨。各级政府应依照畜牧兽医行业的法律法规认真做好相关工作。要持续加强畜牧兽医行业的执法能力,建立健全畜牧兽医法律的执法体系。 进一步加强畜牧法制的宣传和推广工作, 逐步完善相关法律的执法环境,提升其执法效率。
3 我国现代畜牧业的发展趋势
3.1 结构调整 首先,要对品种结构进行调整。 建立健全现代畜牧业相关品种的遗传育种和繁殖体系,并加大其推广利用力度,来不断提高动物优良品种的量,从而进一步增强动物的生产能力。 其次,要对当地饲养的动物品种结构进行调整。 根据不同地区的地理环境和消费特点,有计划、有目标地选择适应该地区饲养环境的动物品种, 积极推进畜禽养殖的规模化、机械化和集约化水平,逐步形成具有当地特色、规模适宜、优势明显、经济效益高的动物品种结构。 最后,要对动物的群体结构进行调整。 根据不同类型动物的遗传繁育特征, 合理确定动物群体的比例和结构,如种母畜、种公畜和后备畜等的比例,逐步形成结构合理、周转速度快、经济效益高的动物群体。
3.2 转变模式 主要表现在以下 3 个方面:一是动物养殖模式的转变。 要将千家万户的分散饲养模式尽快转变为具有规模化、标准化、集约化和机械化的现代养殖模式,并持续加快畜牧兽医行业标准化和集约化建设的步伐,扶持一批畜牧兽医行业的龙头企业和在当地具有影响力的养殖户。 二是增长模式的转变。 将以依靠数量为主的畜牧业增长模式尽快向依靠质量和经济效益并重的方向转变,形成以依靠现代畜牧兽医科学文化知识和扎实的专业技能为主的内涵式增长模式。 三是资源利用模式的转变。 将传统的以饲养耗粮型畜禽(猪、鸡)为主的养殖方式尽快向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的畜禽(牛、羊)养殖方式转变,最终实现畜牧业与环境的友好发展。
畜牧业发展方向范文6
关键词:乡镇;畜牧兽医;技术推广体系;问题;对策
中图分类号: S8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0432(2013)-16-84-1
现代农业的发展,主要以畜牧业为主,以种植业为辅,运用先进的科学技术,朝市场化方向发展。畜牧业发展的好坏,影响着一个国家的现代化发展程度。因此,畜牧兽医推广体系在我国农业推广中占据着重要的组成部分。自从我国加入WTO以来,采取的西部大开发、调整农业结构战略,更加突出了畜牧业的地位和作用。畜牧业的快速发展,对于我国广大农民的增收、农村经济的发展以及社会稳定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和意义。所以,大力加强畜牧业的快速发展,进行畜牧兽医技术推广体系是目前农业发展的首要任务。
1 我国乡镇畜牧兽医技术推广体系存在的问题
近年来,我国乡镇畜牧兽医推广体系在建设过程中存在着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1 基础设施不健全
由于我国乡镇畜牧兽医站的性质是属于全民所有制单位,在经济上是自收自支的状态。为此,我国相关部门对其并不重视,没有对其进行基础设施建设。另外,各级部门对乡镇基层站没有足够的资金投入,进而导致农村畜牧兽医基础设施比较简陋、不健全,缺少专业设备,技术水平不高。
1.2 缺乏高技术人才
从乡镇畜牧兽医的发展历程可以了解到,乡镇畜牧兽医站是在民间兽医、煽畜兽医组建兽医协会的前提基础下建设的。因此,乡镇畜牧站的大多数职工是通过子承父业或者拜师学艺的方式进入的,专业技术水平不高。另外,受到乡镇畜牧站自身经济发展水平不高,基础设施条件差的影响,很难吸引畜牧兽医专业的毕业生去乡镇站就业。
1.3 防疫工作没有保障
根据我国相关的动物防疫法律制度可以了解到,对于具有危害养殖业生产、人体健康的动物疫病要实施计划免疫制度,强制免疫。在实施该制度时,要得到上级政府的批准后方可进行。但是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县级实施了该计划,大多数乡镇畜牧兽医站没有落实到实处。其原因在于:乡镇政府重视度不够,思想存在麻痹现象,并且人们的防疫意识不高。
2 加快我国乡镇畜牧兽医技术推广体系的对策
针对在乡镇畜牧兽医技术推广体系建设中存在的问题,需要采取以下几个方面的对策进行解决:
2.1 健全完善基础设施建设
为了促进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和提高农民的收入,就要加快畜牧业的发展。在促进畜牧业的发展过程中,要加快乡镇畜牧兽医技术推广体系建设。另外,在畜牧兽医推广体系建设过程中,需要各级政府部门加强对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因此,各级政府部门需要加大对乡镇畜牧站的资金投入,健全完善基础设施建设,有利于保障乡镇畜牧兽医技术推广体系的建设。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首先,制定相关的政策,加强政策的投入;然后,增加科技的投入力度,通过聘请国内外的知名畜牧兽医专家,或者畜牧经验丰富的工作人员,定期的组织相关的培训工作,提高畜牧兽医站工作人员的技术水平。另外组建一个科技顾问团队,专门负责回答在畜牧兽医技术推广过程中出现的疑难问题。其次,乡镇畜牧站加强与科研单位、专业院校的联系,收纳专业技术人员,积极引进先进科研技术、成果,以推广乡镇畜牧站体系、提高畜牧生产的科学技术水平和生产水平为目的;最后,健全完善投融资机制,以财政投入为发展方向,吸引广大业主或者企业单位积极投入资金,建设信贷、民资、外资等多元化的投入机制,加快畜牧兽医推广体系的建设。
2.2 全面提高畜牧兽医工作人员的自身素质
全面提高畜牧兽医工作人员的素质,建设一支专业水平高、素质高的畜牧兽医队伍,有利于促进畜牧经济的发展,实现畜牧生产的跨越发展。首先,调整工作人员的比例,转变非专业人员人数多的现象,引进畜牧专业毕业生,加入到乡镇畜牧兽医建设队伍中;然后,通过组织业务培训班、岗位培训班等,加强对畜牧站工作人员的培训,着重于对饲料饲养、禽畜产品加工以及防疫检疫等内容进行培训,以提高畜牧站工作人员的整体素质。另外,对于高中以上学历的工作人员进行教育,使其业务能力水平得到明显的提升;其次,让广大畜牧兽医工作人员能够具备适应市场经济的能力,对其进行市场经济理论、畜牧兽医技术推广政策以及畜牧业发展等方面的培训。
3 结语
通过对我国乡镇畜牧兽医技术推广体系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对于加快畜牧生产方式的转变,使其朝标准化、区域化、产业化方向发展以及提高畜牧业的市场竞争力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杜友敏.我国乡镇畜牧兽医技术推广体系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科技创新导报,2009,01(19):54-56.
[2]张振锋,银光荣.加强乡镇畜牧兽医技术推广体系建设的对策[J].中国农业信息(上半月),2012,10(2):33-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