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普查调查方案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经济普查调查方案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经济普查调查方案

经济普查调查方案范文1

关键词:沂水经济普查 数据质量统计 质量管理 经济普查项目

一、沂水经济普查数据质量中的问题表现及原因

(一)普查部门协调不通畅,经济普查责任分割难以落实

在经济普查的过程中的小组人员主要来自于各个单位、相关组织及附属机构,就我国目前经济普查情况来看,一部分小组人员来自国家所规定的需要单独进行普查的系统及系统性较强的单位,比如海关和电力。而另一部分则按照行动区域进行抽调。此两种抽调方式,由于相互之间的协调不够畅通,比如邮政保险铁路等机构,与同级普查机构之间的沟通协调较少,基本不会主动向普查机构主动提供本系统的名录,就会变相造成各级普查机构的工作量的增加。此类系统同样与政府普查工作所进行的磋商较少,普查进度明显低于政府复查机构。在具体的普查过程中,隶属于系统性较强或国家要求需要单独进行普查的系统,便存在对普查认识不够、人员专业性不强、轻视是统计系统等行为,尤其一些中央隶属的单位,认为自身的普查数据认为自身的工作不需要受到地方的监管,这就导致地方普查机构屡次上门却无法获取报表,普查工作难度加大的同时,很多无用功也同时存在。

(二)参与普查人员专业度不足,统计部门任务责任过大

由于经济普查本身是隶属于政府行为,需要动员全社会的力量共同进行,政府相关部门和单位都会被抽调为领导小组成员单位,并需要制定相关人参与经济普查。但就实际工作中来看,由于被抽调的各部门人员构成的小组合作性较低,小组本身架构组织也不够合理,尤其部分单位、员工仅仅是在开会时到会,不积极主动参与到经济普查中来,也缺乏建设性的意见,本应该隶属于其自身负责经济普查内容,提交上来的数据却存在数据差别较大、调查口径不够统一、数据缺失等大量问题,普查办对此类数据进行重新梳理时,还需要花费大量的人力物力和时间,而部分部门还认为经济普查暨市统计局的工作,与自身无任何关系,因此配合工作中也敷衍了事,这就导致统计部门的责任过重,在统计部门人员比例较低的情况下,普查任务和自身能力之间不够匹配,就有可能影响到普查的结果,尤其是数据的质量。以沂水经济普查数据统计结果为例,沂水经济普查期间,统计部门正处于年初或年终报表比较多的时期,由于一季度经济普查与日常工作混为一起,在专业科室内容并未相应减少的前提下,统计局各个专业级骨干还要被抽调到普查小组中来,统计局日常工作难度就必然会大大增加。但是由于普查任务分为初期中期和后期,在初期时专业参与度要求并不高,专业骨干级人才从日常工作需要中脱离出来,就有可能造成人员的浪费。经过本次经济普查,统计基层团队力量不足的问题明显突出,专业人员短缺,基于普查需要身兼数职的情况都有大有存在,这就等于变相的增加统计部门的责任和任务。此外由于普查办的工作人员也并非专业全才,业务素质和专业能力都有限,在清查摸底阶段,有可能因为对于行业划分和单位界定的不够清晰,进而影响经济普查数据质量的统计。

(三)普查对象复杂多变,数据处理监管缺乏稳定性

随着沂水经济的不断发展,不同的经济主体的活动方式也具有多样化,在企业日常运作中,其业务核算、统计等方面的形势也具有极大的差别。尽管,沂水经济普查的方法、体系、制度具有统一性,但是在面对诸多调查对象和复杂多样的企业统计方式的情况下,传统统计方式依然在使。比如,经济普查工作时用全面调查方式,大量的非专业人员无法对调查对象进行精准定位,只能地毯式登记和清查。在市场经济体制的要求下,企业存在频繁变动的情况,随着企业规模的不断扩展,调查对象也可能成倍增长,因此在调查的过程中,比如企业法人的所在地确定,企业所在地确定、企业业务形式和企业规模等方面的变动,均需要详实的调查和记录。但是在一些企业发展的过程中,很有可能出现,企业在不同的城市成立分公司,那么按照目前调查原则这要求,如何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对以上因素进行判断和分辨,同样也是难题。此外在调查的过程中,人为的将经济普查按照试点、登记、基础整顿等多阶段进行划分,不但耗费人力和物力,容易造成普查的重复性,还会导致普查难度的大幅度提升。就当前沂水经济普查的情况来看,依然使用自下而上一刀切的报表上报方式,层层的向上递交和汇总同样也会导致数据在此过程中出现偏差和缺失。此外统计方式、制度、体系等方面的不够健全,普查指标的繁琐性同样也会增加普查和企业登记的复杂程度。此外,就普查数据的处理问题来说,数据源头质量的监管不够,程序设计的缺少统筹性和稳定性,数据处理和审核功能不足,尤其在查证核实不到位的前提下,随着数据平台和审核程序的不定时更新,有可能导致数据错位和丢失。

二、基于质量控制的沂水经济普查总体设计

(一)科学规划普查方案,加大宣传增加部门协调性

普查方案的科学设计和规划,必须常规统计这种融合起来,主要在调查方法、统计方式、统计标准、核查原则、调查范围等方面进行相互衔接,以保障数据统计的及时性和连续性,数据质量控制、数据质量处理、数据质量评估的方案必须普查方案的科学规划融合起来,保障质量控制贯穿普查方案始终。按照基层实际工作情况,尽可能调整普查方案,在突出工作重点的同时,尽可能降低基层的工作负担。合理确定普查区和组织模式,是构建协调统一、灵敏高效在经济普查工作模式的基础,就普查方案而言,还需要制定如何选择一个高素质、专业性较强的基层调研和征集队伍基层调研和登记队伍。普查的宣传工作是增强不同部门正确认识普查工作、强化部门之间工作协调性的重要保障,同样也是获得被调查单位认可和支持的有效方法。在具体普普查宣传和推广的过程中,除发动沂水现有各大媒体加强宣传力度以外,还需要在日常生活中和每次经济普查之前,为普查目的、价值的宣传广泛造势。经济普查的对象相对人口普查较少,进行针对性的宣传难度较低,因此可以从此方面出发按照普查对象的种类、参与普查部门的种类进行划分,并进行针对性的科学普查宣传推广,尤其需要借助宣传普查推广引导参与宣传部长的工作人员、部门、组织明确认识到经济普查过程中,增加部门之间协调性、加强部门之间配合、加大信息沟通力度的重要性。通过此种方式以尽量降低经济普查过程中所存在的不配合、虚报、漏报、瞒报等问题,以保证数据质量的真实性。

(二)调整人员选调要求,重新构建普查制度

由于我国当前经济普查的人员选调模式已经国有化,为了进一步保证经济普查项目数据质量,可以考虑公开招聘的方式,选择对经济指标熟悉、具有相关工作经验具有统计和财务相关工作经验人员作为普查员,尤其是从事社会进行公开选招的方式,也可以增加社会人员对经济普查工作的认知度。一旦此类人员被选召在日常工作中需要对其敬业精神、工作能力、专业程度等方面进行统一性的培养。按照经济普查各环节关联度的需要,将经济普查各个环节,如名录库清查、数据调查、数据填报和审核等环节的工作需要,统一就一批人进行整体性的培养,一人可以身兼数职的情况下,人员调配更为灵活,调查的成功率必然提升。专业组织团队的构建,同时可以缓解经济普查时从各个部门选调人员而导致的各部门人员不足的情况所对各部门工作造成的影响。此外,普查制度的重新构建,主要立足在对普查区和普查组织形式清晰划分合理确定的基础上,比如,农村地区的普查对象相对于城市较少,就无需继续在农村划分小区。普查区本身是一个封闭而完整的区域,在普查制度制定时就必须考虑到,不能出现重叠和遗漏等现象。对于农居混杂区的普查制度,具体使用农村结合部方式的普查制度还是乡、镇行政区域划分方式普查制度,还需要立足现实条件进行明确的规划。

(三)及时更新普查对象资料,完善数据质量控制体系

针对沂水经济普查中所存在的普查对象多变化的问题,在经济普查之前务必进行对中小企业现有资料的核查和整顿。以普查对象的差异性,进行相关类别的划分,并设定针对性的个体经营户的调查表、产业活动单位的调查表,法人单位的调查表等;按照普普查对象行业的差异性,设定批发零售行业调查表、房地产企业调查表、电信企业调查表、行政单位调查表以及铁路、银行、证券行业等的针对性调查。按照普查对象种类的复杂性,准确按照其具体情况设计调查表是经济普查项目数据质量控制的基础。针对包含个体经营户在内的普查对象可以使用“地毯式”摸底登记,具体调查普查对象的行业、单位情况、规模大小,并在此基础上完成与相关部门的信息沟通和核对及与常规统计目前现有数字的对比和核对,以此为数据质量控制体系的完善奠定基础。就数据质量控制体系的完善工作来看,不但需要数据采集环节的质量监控,比如进行普查登记的科学组织,按照工作流程的需要对数据采集工作进行专业性的指导,加强对执法检查和工作监查,增强对普查表的审核等,还需要在数据处理阶段,进行及时的、严格的、数据质量评估,以保证数据的准确性。

综上,经济普查对于我国国民经济的发展有着无法预估的作用,但在具体的普查过程中,还存在大量影响普查数据质量的问题需要调整,但此调整需要一个长期的过程。此外,由于经济普查过程中不同的普查对象在不同专业性操作人员的具体调查中所提交上来的数据质量都会有明显的差别,他们的数据之间既有矛盾冲突又有密切联系,其有效性和准确性可能会存在成冲突,因此在统计的过程中必须就各方面数据具体情况进行从整体层面的把握,寻求最佳平衡点,来满足经济普查的预期目标。

参考文献:

[1]陈鹏.大庆市经济普查项目数据的质量控制研究[D] .东北石油大学 2013(06)

[2] 李锋.关于经济普查数据质量控制的相关思考[J] .现代经济信息.2012(10)

经济普查调查方案范文2

一、2009年主要工作汇报

(一)、努力提高数据质量

1、加强统计基础工作。提高数据质量,基础在源头,关键在各村(社区)、企事业单位统计人员。为加强数据来源的准确性,督促各村委(社区)、企事业单位进一步夯实基础,确保各项统计任务顺利完成,镇人民政府根据实际情况,调整了镇信息统计中心的分管领导和成员,村委会统计人员也随着换届选举做了相应调整,进一步巩固和提高了统计基础。

2、加快探索统计方法。统计调查方法的科学性,直接关系和影响着统计数据的质量。镇信息统计中心严格按照国家统计方法制度的目标要求,严格执行统计管理制度,积极探索符合我镇的调查方法,用科学的统计制度来规范统计工作,并对各种调查方案的执行情况进行检查督促,进一步提高数据质量。如服务业个体户调查,我镇将调查任务分解到各村委会(社区),由各村委会选聘调查员入户调查取得数据,力求将工作做细致,做全面,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个人发展观心得体会

3、加强业务培训工作。在统计工作中除了采用科学的统计方法,还应学会创造性地开展统计工作,要建立起一支素质较高的统计调查队伍。一年来,镇信息统计中心对村级统计员、企事业单位统计人员通过以会代训及专项培训提高其业务能力,为我镇统计工作的开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4、依法统计。利用各种会议和检查、指导等方式,继续学习贯彻《统计法》、《统计法实施细则》,建立并完善历史台帐、进度台帐,为统计数据质量的提高打下了一定的基础。陪同区统计稽查小组一起就我镇3家工业企业和2家劳动工资单位进行了统计工作的督查,对发现的问题及时指出并责令改正,进一步宣传和学习了《统计法》。

(二)、积极配合区统计局搞好报表上报工作,做好我镇2008年的基本情况统计。工业、农业、服务业、科技、能源、固定资产投资、劳动情况各个专业均能保证数据质量及时上报月表、季度报表,接下来也将做好各专业的年度报表。

(三)、扎实有效地开展经济普查工作

按照区经普办和《第二次全国经济普查实施方案》的要求,扎实有效地推进我镇经济普查清查摸底工作: 2、全面动员,认真培训。8月11日,以参加xx区经济普查工作会议为契机,全面动员并部署经济普查工作;9月18至19日,23至24日,分别参加了市、区两级经济普查清查摸底业务培训会,并于10月10日组织了镇级普查员培训,通过对普查方案、清查实施细则及步骤、单位划分规定及有关问题的处理办法以及清查表的填写方法的系统学习,使我镇30余名普查员真正担负起经济普查清查摸底工作的重任。

经济普查调查方案范文3

普查需要通用平台

2003年12月2日,国务院下发的《国务院关于开展第一次全国经济普查的通知》掀开了中国第一次全国经济普查筹备工作的序幕。国家统计局早在2000年以前就开展过六七次全国普查活动,包括人口普查、工业普查、基本单位普查、第三产业普查和农业普查等。而从2000年开始,工业普查、基本单位普查和第三产业普查逐步统一合并为经济普查,并且从2005年1月1日起正式开始第一次全国经济普查,成为几大类普查合并后开展的第一次大规模普查活动。

在以前的历次普查中,都是一次普查开发一个系统,并且基本上都是用完以后就扔掉了。所以此次的经济普查面临一个重要的工作,就是开发一个新的普查系统来支撑经济普查工作。究竟这一次的普查系统该怎么做呢?国家统计局计算中心的上上下下都在思考着这个问题。是否还能像以前那样做一个针对此次经济普查的专用系统呢?

从信息化投资回报的角度讲,以前的做法确实有些浪费,因为每次做的普查系统基本上都只用了一次就扔掉了。而从另一个角度讲,由于每次普查都可以说是和平时期的最大社会动员,比如一次全国人口普查动员的直接参与调查人员就达600万人,因此每一次重新设计、开发普查系统,都需要针对新的系统进行大规模的基层人员的技术培训。这不仅增加了基层统计工作的负担,也增加了每次普查的成本。因此,无论是从信息化建设的投资回报角度,还是从用户的工作负担角度考虑,统计局计算中心都需要彻底改变普查系统开发的传统做法,建立一个能为各种类型普查工作进行数据处理的通用平台,从而让针对经济普查而设计、开发的平台在以后的普查中仍能发挥作用。事实上,建立一个普查工作的通用平台也正是整个国家统计局多年来的夙愿。

除此之外,还有一个更加现实的难题也迫使计算中心必须开发出一个通用平台。因为如果要开发一个经济普查专用的系统,计算中心就得对用户有非常全面的了解,但是,从2003年12月2日到2005年1月1日正式开始经济普查,留给整个统计局的时间只有一年多一点。而在这一年多的时间里,统计局既要做经济普查的普查方案设计,还得做数据处理系统的设计、开发工作,特别是两项工作必须基本上同步进行,这也就是说,计算中心只能将用户需求调查的阶段与数据处理系统的设计、开发阶段的工作基本同步推进。最终结果是,计算中心无法针对经济普查做一个专用系统,因为他们无法全面了解用户的需求,他们惟一的选择就是必须设计、开发出一个功能足够强并且能随需应变的系统,即一个各种类型普查都能用得上的通用平台。

双项目组长管理制+倒计时

由于无法全面了解用户的需求,开发人员是否具备从事普查的数据处理的经验就显得尤为重要,他们最好能对普查中可能发生的问题做出预测。这就意味着没有任何一家公司能够独立承担该系统的开发和设计任务,因为统计局无法找到一个具有丰富的普查数据处理经验的公司。国家统计局只有以计算中心为核心,充分调动用户、统计系统内部和社会力量来打这个攻坚战。最终,统计局成立了包括统计局、各省市县相关用户、三个合作公司在内的共约50人的开发小组,并最终决定采用非常规的开发方式――封闭式开发,以确保开发小组能在不到一年的时间内如期完成任务。

开发小组在2004年3月14日一进入封闭开发现场,就面临一个紧急任务,必须在5月份做出一个初步的产品来对经济普查方案进行综合试点,让用户到现场去填经济普查表,看指标填写的难度和指标设计的合理性。为此,开发小组采取了一系列的独特措施:根据个人的特长重新进行任务分工,设立了双项目组长管理制,设置了倒计时牌,提出了“建设一流沟通团队”的口号,作息表甚至严格规定开发小组成员每晚至少加班到九点半。

经过两个月的鏖战,开发小组终于不辱使命,在5月20日做出了一个产品。但是,开发小组最终收获的却是用户对产品的否定和对小组开发能力的怀疑。因为四个试点用户认为,他们需要的是全过程的数据处理系统,包括了录入、编辑、审核、汇总四个环节,而目前的系统虽然具备这些功能,性能和效率却都不是很高,特别是汇总的性能较差。而这一功能在整个数据处理系统中占据非常重要的地位。对开发小组而言,时间又少了两个月,而两个月的鏖战也使整个开发小组人困马乏,系统的失败更让小组成员的情绪非常低落,有人甚至开始怀疑自己的能力。惟一让开发小组成员感到庆幸的是,通过与用户的面对面沟通,开发小组成员对开发的目标有了更加清晰的认识,同时也开始反思最初的设计思路是否正确。围绕设计问题,在开发小组内部爆发了一场激烈的争论:是推倒重来,还是坚持原来的思路?大家最终达成一致:推倒重来!

巧妙设计修成正果

从2004年6月1日到7月1日,开发小组做了一个大胆的决定,所有的工作停下来,重新做设计,重新调整人员。而与此同时,统计局更是做了一个让开发小组成员备感压力的措施:为数据处理系统做了个备份,让另外一家公司开始开发经济普查的数据处理系统。因此,从7月1日起,封闭开发现场就出现了两拨人,二者将在后面的几个月里,决一雌雄。

经过一个月的努力,开发小组的新设计方案在2004年7月初正式出炉。由于要做的是普查的通用平台,故所设计的系统可以根据普查业务的变化,通过二次定制来适应业务需要。而其实现的关键就是在设计思想上希望通过对业务规则的描述,来驱动数据处理系统工作,即如果普查类型变了,则其普查的业务规则也变了,这时候就需要相应的业务描述随之改变,这样数据处理系统在业务规则描述驱动下,处理数据的方式也就变了。所以,事实上,经济普查数据处理系统可以划分为两个系统:第一个系统是支撑业务规则描述系统,又叫统计制度管理系统,需要将统计调查方案转化为电子化的方案,并把方案描述加载到数据处理系统中去,来指导系统工作。比如对统计来讲,有两个指标有关联关系,就需要在统计制度管理系统中把这种关联关系描述好,这样在数据处理过程中就会监测这种关联关系,如果关系不符合要求,系统就会报错,这是保证数据质量的措施。第二个系统是真正意义上进行数据处理的系统,叫数据处理系统。两个系统合在一块,就叫数据处理系统。这样,通过两个子系统的协作,开发人员针对不同的普查,只须把统计制度系统中的业务规则描述改变一下,就能支撑相应的普查数据处理要求。同时,也正是基于这样的设计机制,开发小组在对用户需求不很清楚的情况下开发出的经济普查数据处理系统,也可以随着经济普查方案的逐步细化和用户需求的不断清晰而逐步修改、完善。技术方案的巧妙设计为成功完成经济普查数据处理系统的开发工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同时也奠定了普查通用平台的坚实基础。

经济普查调查方案范文4

一、“在地普查”的含义及意义

“在地普查”是指按照现行行政区域,对该行政区域范围内的各类单位(军队、武警、铁路、银行、证券和保险六个部门的单位普查工作执行部门与地方普查机构共同完成的方式),不论其行政隶属关系、所有制性质、经营方式,均按法人单位主要经营活动所在地(建筑业按法人单位注册地进行普查登记)普查机构负责进行调查,经济普查工作均由其所在地的普查机构组织实施。经济开发区(工业园区)按“在地普查”的原则组织实施;各普查单位必须纳入所在地的普查区,切实搞好清查、填表登记、资料上报等工作。

实施“在地普查”是贯彻执行《全国经济普查条例》规定,确保普查单位不重不漏的重要保证,是各级政府全面了解和掌握本区域经济发展信息的需要。搞好“在地普查”,对于科学制订区域发展规划、发展政策,优化经济布局,改进城市管理体制,改革统计调查体系,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需要,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二、“在地普查”的职责分工

(一)市经济普查机构统一负责全市“在地普查”工作的总体部署和组织实施。主要负责统一制订全市“在地普查”的实施方案和问题解答;进行综合协调,并协助镇乡(街道)、市经济开发区对中央属、省属、市属单位的清查工作;负责镇乡(街道)、市经济开发区普查工作的指导、规范和检查等工作。

(二)镇乡(街道)、市经济开发区经济普查机构按照市经济普查机构的统一部署和要求,负责本行政区域内“在地普查”的具体组织实施工作。主要负责本行政区域内各类单位的清查摸底、业务培训、报表布置、填表核查、收表审表、数据录入、数据处理、上报等工作;负责指导居(村)委会(普查区)以及基层单位的普查工作。市经济开发区经济普查机构行使普查职能,普查地址编码按照“在地普查”原则纳入兰江街道及其相关普查区和普查小区。

(三)镇乡(街道)、市经济开发区经济普查机构根据市经济普查机构的要求,以居(村)委会(社区)为单位划分普查区,绘制普查区地图,采用地毯式扫描的方法进行全面清查、报表布置、普查资料的采集、审核和上报等工作。

(四)各镇乡(街道)、市经济开发区经济普查办公室将中央属、省属、市属全部单位名单与普查区清查摸底的上述单位名单相互核对、查实,形成普查区、乡(镇、街道、开发区)、市三级普查单位名录,以确保普查单位的不重不漏。

(五)各有关中央属、省属、市属企业、事业、机关、社会团体等单位,要按照“在地普查”的要求,参加所在地的乡(镇、街道、开发区)普查区的单位清查、填表登记,如实报送普查资料。

三、“在地普查”单位划转的基本原则

(一)中央属、省属、市属单位,先由市普查机构按法人单位实际生产经营所在地划归相应的镇乡、街道、开发区普查机构,然后由镇乡、街道、开发区普查机构划归相应普查区;产业活动单位由其归属法人单位进行普查;多经营地单位按法人总部所在地进行普查,报表按要求双重报送。

(二)法人及其所属的下级法人分别作为法人单位单独填报普查表,划归所在地进行普查,其各项指标只包括本级法人及其所属的产业活动单位的数据。

(三)乡(镇、街道、开发区)、居(村)委会(社区)所属单位以及无主管部门的单位、个私企业(经营户)等参加所在地的镇乡(街道)、开发区及普查区进行普查。

四、特殊行业的普查办法

根据第二次全国经济普查方案规定,第二次全国经济普查共有六个部门承担相应的普查任务。军队系统、武警系统的第二次经济普查工作由中国人民、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经济普查机构负责组织完成;铁路运输业的第二次经济普查工作由铁道部经济普查机构负责组织实施,铁路运输业活动以外,铁路系统从事第二、三产业活动的企业和单位的普查工作,由地方人民政府经济普查机构负责组织实施;银行、证券、保险及其他金融业(不包括典当业)的普查工作,由中国人民银行、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中国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与各级人民政府普查机构共同组织完成。

五、实施“在地普查”工作的要求

(一)加强领导,各负其责。“在地普查”是一项涉及范围广、工作难度大的系统工程,需要得到全社会的密切配合与大力支持,特别是各级政府、有关部门和单位要高度重视,加强领导,全力支持当地普查机构“在地普查”工作的推进。各级普查机构必须服从统一领导,各负其责,确保此项工作的顺利进行。

经济普查调查方案范文5

一、统一思想,提高认识,扎实开展第二次全国经济普查工作

第二次全国经济普查工作,是一次重大的国情国力调查。目的是为了全面调查了解第二、三产业发展规模及布局。进一步夯实统计基础,对于全面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深入落实科学发展观,促进国民经济科学发展,又好又快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参与、支持和配合。我们必须站在讲政治的高度,认真负责,扎实开展此次全国经济普查工作。

二、广泛宣传,营造良好的普查氛围

我县经济普查已进入全面实施阶段,我们应立即启动宣传程序,运用会议、广播、街道宣传、专栏、传单、标语等多种形式对广大普查对象进行经济普查相关精神的宣传。让他们主动参与、积极支持、密切配合。为我们此次经济普查工作营造一个宽松、良好的舆论氛围,确保工作顺利开展。

三、普查工作内容及技术要求

(一)普查对象、范围和方法。

1.普查对象:在本行政区域内从事第二产业、第三产业活动的全部法人单位、产业活动单位和个体生产经营户。

2.普查范围:经济普查具体包括的行业有采矿业;制造业;电力、燃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建筑业;交通运输、邮政和仓储业;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批发和零售业;住宿和餐饮业;金融业;房地产业;租赁和商务服务业;科学研究、技术服务和地质勘查业;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居民服务和其他服务业;教育;卫生、社会保障和社会福利业;文化、体育和娱乐业;公共管理和社会组织;农林牧渔服务业。

3.普查方法:经济普查对法人单位、产业活动单位和个体经营户采用全面调查的方法。

(二)普查表式、主要内容和标准。

1.普查表式:经济普查按照对象的不同类型,设置法人单位调查表、产业活动单位调查表和个体经营户调查表。

2.普查内容:单位基本属性、从业人员、财务状况、生产经营情况、生产能力、原材料和能源消耗、科技活动情况等。经济普查采用国家规定的统计分类标准和目录。

3.普查标准:经济普查法人单位、产业活动单位普查的标准时间是20*年12月31日,时期资料为20*年度;个体经营户普查的标准时间为20*年9月30日,时期资料为20*年预计数。此次普查在地原则按县级行政区域组织实施。对跨县(市、区)的产业活动单位采取双重报送原则:一方面由法人单位组织填报本地和异地产业活动单位普查表;另一方面,异地产业活动单位按所在地普查机构的要求向当地报送产业活动单位普查表。地方普查机构对本地法人在外地的产业活动单位以及外地法人在本地的产业活动单位应分别进行汇总,以满足地方统计的需要。

四、普查进度安排及交表时间

(一)普查进度安排。

第二次全国经济普查工作自2007年8月起,到2010年底基本结束。分三个阶段开展工作。

一是准备阶段(20*年12月31日前)。主要工作是:成立各级政府普查机构、落实经费和物资保障;完善普查方案、人员培训、社会宣传、清查摸底等基础工作。全面部署实施普查方案。

二是普查登记及数据处理阶段(2009年1月至9月)。主要工作是:入户登记(1—3月)、数据处理(3—6月)。县级普查办在2009年6月底前完成普查表的入户登记、整理、审核、录入、订正和普查数据上报工作。

三是数据、资料开发和总结表彰阶段(2009年10月至2010年)。主要工作是:普查数据,编辑出版普查成果,以普查资料为基础,修订和调整历史统计数据,做好分析研究工作,建立健全覆盖国民经济各行业的基本单位名录库、基础信息数据库和统计电子地理信息系统,开展普查总结表彰工作。

(二)交表时间。

单位清查摸底表的上报时间为11月3日前,个体经营户的上报时间是11月7日前,普查区域图的上报时间是11月26日前。

五、普查人员及工作纪律

经济普查调查方案范文6

按照国务院的统一部署,今年全国将统一开展第三次经济普查工作。上级主管部门多次下发文件对经济普查工作作出部署,提出了具体要求。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此项工作,今年3月份下发了《县人民政府关于认真做好第三次全国经济普查工作的通知》,成立了第三次经济普查领导小组,对我县开展经济普查工作进行了具体安排。今天我们又专题召开动员会议安排部署,刚才柳局长通报了前一阶段我县经济普查工作进展情况并就做好下一阶段工作讲了很好的意见,县经济普查领导小组与乡镇签订了责任书,经济普查工作的任务、要求已经非常明确。下面,为了切实做好我县第三次经济普查工作,我再强调几点意见:

一、充分认识经济普查的重要意义

经济普查是一项重大的国情国力调查,是全面摸清“家底”的有效途径。我国已分别于2004年、2008年成功开展了第一、第二次经济普查,对研究制订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优化经济结构,改进宏观调控,开拓新的就业渠道,提高人民生活水平,推进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发挥了重要作用。就我县而言,开展好第三次经济普查,可以全面掌握我县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的发展规模及布局,了解产业组织、产业结构、产业技术的现状以及各生产要素构成,进一步查实服务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和小微企业的发展状况,摸清各类单位的基本情况。通过开展经济普查,有助于我们进一步夯实统计基础,健全统计工作的部门协调机制和信息共享机制,为加强和改善调控,加快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科学制定中长期发展规划,提供科学准确的统计信息。各乡镇、各部门要充分认识开展经济普查工作的重大意义,务必高度重视,按照“统一领导、分工协作、分级负责、共同参与”的原则和部门职责分工,密切配合,严格按要求做好基础性工作,确保各项工作有人抓、有人管、有人促,推动我县经济普查工作顺利开展。

二、全面、准确、客观、真实地摸清“家底”

经济普查的核心要求是:全面、准确、客观、真实。做好第三次经济普查工作,要突出重点、依法办事、确保质量,掌握全面准确客观真实的普查数据。这里需要强调的是,2014年1-3月份完成普查登记,4-5月审核验收,6月份国务院经普办、国家统计局将向社会公布初步数据,因此,县、乡产生综合数据要比国家提前。在具体工作中,重点要抓好以下几个方面:

一要抓好普查方案的学习研究。国家第三次经济普查方案已经公布,各乡镇、县直相关部门要根据我县实际和本行业情况,重点学习研究,将普查方案的共性与当地的个性相结合,既要增强普查方案实施的可操作性,又要使普查结果全面、客观、准确地反映本地经济发展状况,满足县委县政府科学决策的需要。

二要抓好普查准备工作的落实。经济普查是各级政府的一项重要任务,是一项系统工程,这既是一项重要工作任务,又是对各级各部门执行力的一次大检查。普查登记前的基础工作,直接关系到普查工作效率和普查结果质量。最近,国务院七部门下发了关于共同做好基本单位核查工作的通知,要求做好普查单位的统计基础整顿工作,各乡镇、各有关部门要采取扎实有效的措施,不折不扣地抓好贯彻落实,努力把本辖区、本行业的情况搞清楚,把行政登记资料及时准确地向县经济普查办公室提供。在普查机构、人员、经费、办公场所的落实上,目前乡镇工作进展不平衡,县经济普查办公室要专门开展督促检查,按照普查方案的要求精心准备,打牢基础,争取主动,务必取得明显成效。

三要抓好普查内容的社会宣传。经济普查工作量大面广、要求严格,需要各方的全力配合,因此,宣传动员尤为必要。宣传、广电部门和各成员单位要积极主动做好经济普查的社会宣传动员工作,通俗易懂地宣传好普查工作重大意义,普查的内容和方法,普查对象的权利和义务,要教育引导大家认真配合普查,不虚报、不瞒报、不拒报、不迟报普查资料,为普查营造良好的社会舆论氛围。

四要抓好普查登记前的各项业务工作。经济普查工作时间跨度长,业务流程复杂,每个阶段的工作都有很强的时效性,各项工作环环相扣。从现在开始,各乡镇、相关部门就要对业务工作制定进度表,有条不紊地推进各项业务工作。首先要开展单位比对,做好普查区绘图。单位比对、普查区绘图是经济普查中最重要的两项工作,要提前规划、提前做好准备。县经济普查办公室、县编制、民政、税务、工商和质检等部门共同开展单位名录的比对和核查工作。其次要选聘好普查员和普查指导员。要通过扎实的业务培训,及时准确采集和上报数据。在实际工作中,各乡镇各部门一定要选聘责任心强、素质较高的普查员,希望用更少数量、更高水平的人完成普查,有利于控制数据质量。特别需要强调的是,第三次经济普查坚持属地原则进行普查登记,县直及驻单位的普查工作由城关镇人民政府统一组织实施,县经济普查办公室作好协调,各单位要自觉服从工作安排,做好本单位普查登记工作。

三、切实加强对经济普查工作的组织领导

第三次经济普查是全国组织的统一行动,要求各地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普查各项工作,时间性很强,如果哪个乡镇、哪个部门工作不到位,就会影响全县、乃至全市、全省普查大局。各乡镇、各部门一定要统一思想、提高认识,统筹安排、精心组织,全力做好经济普查工作。

一要加强组织领导。各乡镇、各部门主要领导要亲自过问,分管领导全程参与,及时研究解决普查中遇到的问题,确保机构到位、人员到位、经费到位、培训到位。今天的会上,县政府经济普查领导小组与各乡镇签订了目标管理责任书,今后将严格按照责任书兑现奖罚。各乡镇也要层层落实领导责任,积极推进普查工作落实。

二要强化协作配合。各部门要通力协作、密切配合,共同做好普查工作。财政部门要按要求尽快落实经济普查经费,在财力和物力上对经济普查给予支持和保障,工商、税务、民政、编制、质监、国土资源等部门,要积极主动做好基本单位调查及统计电子地理信息系统建设等工作。9月15日之前要准时、完整向县普查办报送单位核查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