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污水循环利用的意义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污水循环利用的意义范文1
工业用水循环利用系统是企业根据生产实际和用水的不同目的,建立给排水管网,通过给—冷却水(冷凝回收)循环使用和给—排—回收处理(雨水收集)—再使用的两大循环利用子系统,来满足企业生产、生活用水的需要,(见图1)。工业用水指:在工业生产过程中,制造、加工、冷却、洗涤、锅炉等处使用的水及厂内员工生活用水的总称。主要有间接冷却水、工艺用水、锅炉用水、生活用水。
1.1给—冷却水(冷凝回收)循环利用系统该系统是与生产设备相配套的设施,主要用于冷却水冷却或冷凝回收后的循环使用。(1)间接冷却水指:在生产过程中,为保证生产设备能在正常温度下工作,用来吸收或转移生产设备的多余热量,其不与产品直接接触,从冷却设备中流出,又进入冷却设备中。该冷却循环系统广泛应用于机械加工制造企业,如热处理、空压机等设备。(2)锅炉用水指:为锅炉给水和锅炉水处理用水。锅炉一般在机械加工制造企业中采用较少。锅炉的冷凝水回收系统是将系统中冷凝水所具有的能量大部分通过一定的回收设备直接回收到锅炉里,可最大限度地利用冷凝水的热量,达到节约用水,节约燃料的目的。该系统的初始投资相对较大,其广泛应用于发电、石油、化工、印染等企业中。
1.2给—排—回收处理(雨水收集)—再使用循环利用系统该系统是将生产过程中产生的污水和生活污水(雨水)进行回收,经处理后输配加以利用。(1)工艺用水指:在生产过程中,用于工艺目的(如:机加冷却、清洗等)的用水。一般来讲该类设备自身携带冷却(清洗)循环系统,给企业节水提供了一定的基础条件。(2)生活用水指:厂区和车间内员工生活用水及其他用途用水(洗手、冲厕、绿化等)。(3)再生水指:污水经处理后水质达到相应水质标准,可在一定范围内重复使用的非饮用水。其广泛用于冲厕、绿化等方面。现多数中小型企业由于规模小、资金有限等原因,没有能力建设污水处理站。地方政府应引导有条件的企业或依据规划集中或分区建设污水处理站进行集中式管理,一是可以有效保护环境、防治水污染;二是有利于提高当地水资源综合利用的经济效益。(4)雨水利用指:经工程化收集于处理后达到相应水质标准,可以直接补充水资源用于非饮用水,可用于调节污水处理站的沉淀池和清水池、绿化、冲厕等。雨水利用工程在我国是一项新的技术,目前正处在示范和发展阶段。德国可谓是这个领域里的先驱,1989年德国就出台了雨水利用设施标准(DIN1989),如今许多国家也都开展了相关的研究并建成了一批不同规模的示范工程。
2节水管理
建立企业节水和用水三级计量管理体系,对夯实企业节水工作基础,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和管理水平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2.1建立企业节水管理体系建立公司、车间、班组三级节水管理体系,实行计划用水,定量考核,可使各用水单位之间、车间之间、班组之间及个人之间增强节水竞争意识,跑冒滴漏现象也得以到根治,其社会和经济效益更是无法估算的。
2.2建立用水三级计量管理体系建立公司、车间、班组或主要用水设备三级计量管理体系,可准确获取可靠的水资源消耗数据,做到消耗“来有影、去有踪”。实行水资源分级计量是企业实现水资源消耗定量化管理的一种节水管理方式,也是企业实现科学化管理的前提条件。
3节水实例
某企业根据自身生产特点,在建厂之初就自筹资金建设了污水处理站和冷却循环水站房,并在生产运行中不断引入和总结先进经验,逐步建立和完善了工业用水循环利用管理系统。2014年该企业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达到98.46%,中水回用3635立方,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比2013年下降22.58%,取得了较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4结论
污水循环利用的意义范文2
关键字:电厂废水循环利用
中图分类号:F407文献标识码: A
1废水处理概述
1.1废水处理原则
电厂工业废水处理遵循各类工业废水分类收集、分质处理、分质回用的优化设计原则。
1.2.废水来源
常规火力发电厂工业废水主要来源于锅炉酸洗废水、主厂房冲洗地面水、含油废水、凝结水精处理再生废水、锅炉补给水处理及循环水排污水处理站排放废水、辅机循环水排污水、脱硫废水、含煤废水、生活污水等。
1.3 废水处理概述
各种废水分类收集后,送至各类废水处理站处理,水质合格后进行综合利用。
脱硫废水在脱硫岛内单设脱硫废水处理站,处理达到国家GB89781996《污水综合排放标准》的(第二类污染物)一级标准后直接回用,脱硫废水不进入工业废水集中处理站;含煤废水和生活污水分别设置了相应的处理系统;其余工业废水均排至工业废水集中处理站进行处理。
2废水的分类处理
2.1含油废水处理
含油废水处理系统主要处理油罐区油罐脱水、事故油池等排出的含油废水。
含油废水处理工艺:含油废水隔离池检测池经废水管道送入工业废水集中处理站的含油废水池油水分离装置非经常性废水池。
经油水分离装置处理后的出水含油量≤5mg/L,然后进入非经常性废水处理系统进行进一步处理。油水分离器分离出的污油汇集至废油收集桶送至污油回用系统。
2.2含煤废水处理
含煤废水处理系统主要处理输煤系统冲洗废水。
含煤处理工艺:含煤废水混凝沉淀池过滤池清水池。
经混凝沉淀、过滤处理后,处理后清水水质为:SS ≤ 10mg/l。
2.3 脱硫废水处理
脱硫废水主要是由脱硫系统产生的少量废水组成。根据脱硫工艺的要求,脱硫系统需要连续排放一定量的废水以维持吸收塔浆池适当的Cl-离子浓度。石膏浆液旋流器溢流中的一部分作为脱硫废水,排入废水箱后用泵送入废水旋流器进一步浓缩,废水旋流器的底流经废水箱返回吸收塔,溢流经废水泵送至脱硫废水处理系统处理。
一般脱硫废水水质:pH值:5-6,Cl-:20000mg/L,F-:100mg/L,SS:6-10g/L,微量重金属(飞灰带入)。
脱硫废水处理工艺:脱硫废水(酸性废水)中和槽(加入石灰浆液调节至9~10,配扰动搅拌器,沉淀部分重金属;石膏沉淀至饱和浓度)沉淀箱(加入聚合铁和有机硫,完全沉淀重金属)絮凝箱(加入辅助絮凝剂,使沉淀颗粒长大)澄清池(分离沉淀的悬浮物)出水箱(调整PH值)出水输送泵输煤系统喷洒水(干灰系统)
电厂脱硫废水处理系统处理后的排水执行国家GB89781996《污水综合排放标准》的一级标准。
序号 污染物名称 单位 GB89781996
控制指标 检测点
1 pH - 6~9 总排放口
2 悬浮物 mg/L 70 总排放口
3 COD mg/L 150 总排放口
4 总镉 mg/L 0.1 脱硫废水处理系统出口
5 总汞 mg/L 0.05 脱硫废水处理系统出口
6 总铬 mg/L 1.5 脱硫废水处理系统出口
7 总镍 mg/L 1.0 脱硫废水处理系统出口
8 总铅 mg/L 1.0 脱硫废水处理系统出口
9 总铜 mg/L 0.5 总排放口
10 总锌 mg/L 2.0 总排放口
11 硫化物 mg/L 1.0 总排放口
12 氟化物 mg/L 30 总排放口
2.4 生活污水处理
厂区内的生活污水由生活污水处理站负责处理,生活污水水质按《火力发电厂废水治理设计技术规程》中的电厂生活污水水质设计,主要指标为:
BOD5=150~200mg/l, SS=200~250mg/l ,COD=200~400mg/l , NH3-N=30 mg/l。
生活污水处理站的出水水质按CJ25.1-89《生活杂用水标准》中的洗车、绿化用水标准,主要指标为:
BOD5≤10mg/l,SS≤5mg/l,COD≤50mg/l , NH3-N≤10 mg/l。
处理工艺主要流程为:生活污水格栅调节池一沉池厌氧池接触氧化池二沉池过滤消毒池清水池
2.5 工业废水集中处理
2.5.1工业废水水量及水质
火力发电厂集中处理的废水有锅炉补给水及循环水排污水处理系统排放的废水、凝结水处理系统排水、锅炉清洗废水、主厂房地面冲洗水、含油废水等,各种废水分类收集后送至工业废水集中处理站,处理达标后进行综合利用。各类废水水质见表2-1。
表2-1 各种废水水质
项目 废 水 名 称 排 水水 质 频率
PH SS (mg/L) Fe (mgL)
经常性废水 超滤排水 同进水 20~80
反渗透浓水 4-6 0
离子交换器再生排水 2~12 200~500
凝结水精处理装置再生排水 2~12 1~10 5~100 次/10天
非经常性废水 空气预热器清洗废水 2~6 3000 500~5000 1~2次/年
锅炉水侧化学清洗废水 2~12 100~200 50~600 1次/4~6年
含油废水 6~9 50 轻油
500 mg/L 不经常
主厂房地面冲洗水 6~9 150 油
2.5.2工业废水集中处理工艺
对于经常性的、仅需调整pH值的废水,经各自的收集系统收集后输送至废水集中处理站,在经常性废水池中贮存和水质均和后,用泵送至最终中和池。中和池设有进行pH调节的酸碱中和系统和电动搅拌机,水质合格后流入清净水池,经过滤处理后加以回收利用。具体工艺流程:
盐酸、碱液
经常性废水收集池废水输送泵管道混合器 (pH值合格回用;如pH值不合格,则返回经常性废水收集池)纤维过滤器 服务水池
非经常性排水的处理工艺为:收集的废水排至非经常性废水池贮存,经曝气处理后,混合均匀的废水经pH调整、氧化反应等处理,然后用泵送至絮凝澄清处理系统,澄清器的清水排至最终中和池,进行最终中和处理后排入清净水池,经过滤处理后加以回收利用。具体工艺流程:
空气、碱酸、碱 杀菌剂、絮凝剂助凝剂
非经常性废水贮存池废水输送泵管道混合器絮凝反应槽
酸、碱
斜板澄清池经常性废水收集池废水输送泵纤维过滤器
排泥 泥浆池服务水池
澄清池的泥渣排至泥浆池,然后用泥浆泵送至原水石灰处理系统的脱水机脱水,脱水泥渣饼用汽车送至厂外贮灰场。具体工艺流程:
泥浆池泥浆泵 浓缩脱水机 经常性废水收集池
泥饼
螺杆输送机 泥斗 外运至灰场
锅炉清洗废液排至酸洗废液收集池,经PH调节后,进行回用。
经工业废水集中处理站处理后的排水达到国家GB89781996《污水综合排放标准》的(第二类污染物)一级标准,其主要指标:
pH值:6~9;悬浮物:70 mg/L;生物耗氧量(BOD5):30 mg/L;化学耗氧量(CODcr):100 mg/L;石油类:10 mg/L。
3. 废水的循环利用
3.1 废水的循环利用
对经过处理的废水进行二次利用,是实现电厂节水、减排的关键,目前火力发电厂各类废水的循环利用方式:
1)含煤废水经过滤处理后由冲洗水泵提升供给输煤系统冲洗、喷雾抑尘及煤场喷洒等用水;
2)脱硫废水处理后回用于煤场喷洒及干灰系统;
3)生活废水经处理后供厂区冲洗道路及绿化用;
4)工业废水处理站处理后的废水用于脱硫系统制浆或泵输送至煤场用于喷洒;
5)对于辅机循环冷却水系统采用开式冷却的,其排污水直接送往脱硫系统用于制浆。
上述废水的回收利用,可节约电厂直接用水的45%,大大降低了电厂的耗水指标,为企业的节能减排做出了贡献。
3.2 存在的问题
废水的循环利用综合考虑了废水水质、水量、对回用系统产生的影响等多方面因素。在实际生产中,废水的循环利用还受到季节、生产运行条件、水量平衡、等因素的制约,会出现废水无法回用的情况:
以脱硫废水为例:脱硫废水的特点是高含盐量,高氯离子含量,电厂内能够使用此种废水的用水点很少,经过处理的脱硫废水一般回用于煤场喷洒及干灰系统,如电厂干灰外卖或者综合利用,则无法使用脱硫废水进行干灰拌湿;同时,煤场的喷洒有季节性,北方冬季不需要喷洒。此种情况下脱硫废水的回用遇到了问题,针对此种情况,一些电厂采取脱硫废水外排的方式。
类似的情况还有辅机循环水排污水、反渗透浓水的循环利用等,此类水的特点:高含盐量,废水回用方式受限;针对这类水除了特定的回用方式外,目前只能采取浓缩、蒸发结晶,但成本过高。
4. 总述
污水循环利用的意义范文3
关键词:水资源安全 可持续发展 循环利用 对策
中图分类号:TV21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5)08(c)-0135-02
水是生命之根本,任何动植物的生存均离不开水,对于人类而言同样如此,水资源已经成为人类生产生活必不可少的一部分,是最基础、最重要的自然资源和环境要素。不仅如此,水资源也被当作战略性经济资源和社会资源,因为经济社会的发展、人类文明的进步同样离不开水资源,水资源安全已经不仅仅关乎生态问题,其也是影响经济问题、社会问题和政治问题的重要因素之一。依常识可知,地球是一个蓝色星球,表面大部分覆盖着水,覆盖水的面积达到70%,但是这其中更多的海水,无法给人类直接使用,全球只有不到3%的水资源是人类生产生活可以直接使用的淡水资源,但这部分水资源中又绝大部分处在南极冰盖里或深层的地底下,人类很难方便取用,剩下不到1%的淡水资源存量是人类可以方便取用的,相对于70%的水资源而言,人类可以直接取用的不到1%的淡水资源是非常有限的。从工业经济时代开始,世界人口急剧增长,1900年,世界人口仅为16.5亿,但是到2013年,世界人口增长到70亿,增加了3倍多,人口剧增导致水资源需求更加大,同时随着国民经济的进一步发展,水资源需求更加旺盛,在可使用的水资源如此有限的情况下,水资源的需求却愈加旺盛,水资源安全问题变得异常重要和十分迫切。中国拥有960万km2国土面积,13亿多人口,是一个当之无愧的大国,水资源的安全问题更加突显。
1 我国水资源现状剖析
我国各种资源总量相对丰富,这是不争的事实,但是人均匮乏更是不容忽视的重要因素之一,对于水资源而言同样如此。
1.1 水资源人均匮乏
世界上淡水资源储量是非常有限的,尤其是能被人类生产生活所方便使用的淡水资源极其稀少,我国的水资源也逃不出相对匮乏的结局。我国拥有淡水资源总量为28000亿立方米,占世界水资源总量的6%,居世界第4位,但是从人均拥有淡水资源量来看却只有2200 m3,仅为世界人均的1/4,世界排名仅121位,相对靠后,我国已被列入世界仅有的13个人均水资源最贫乏的国家行列。从我国水利监测部监测情况来看,全国平均年降水量折合总量62610×108 m3,平均年河川泾流量27243×108 m3,平均年地下水资源量为8697×108 m3,其中存在重复计算的大约有7679×108立方米,以此来看我国平均年水资源总量为28261×108 m3,加上13亿人口平均,人均水资源非常匮乏。
1.2 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
从我国水资源分布情况来看,南多北少,东多西少的特征十分明显。我国地貌较广,降雨不均,不同地方干旱、洪涝现象频发,人口相对集中在东南部,西北部却地广人稀,从而水资源需求在地理位置上相对不均,水资源调配困难重重。水资源在地理位置上分布不均匀,比如:浙江、福建等河流降雨丰富,径流量较高,长江、珠江等河流也超过500 mm,但是黄河、海深河、辽河、黑龙江等却相较较少,只有100 mm左右,而且内陆的河流年轻径流更少,据此可以看出我国各流域水资源分布极不均衡。20世纪末,据相关统计全国600多座城市中有400多个城市存在供水不足问题,问题比较严重的城市数量达到110个。当前我国城市水资源使用以地表水或地下水为主,但是个别城市因水资源短缺而采取过度开采,造成地下水位下降,影响未来当地人类水资源取用,甚至个别城市形成大漏斗,使海水倒灌数十公里。分布不均的水资源已经严重影响到了人们的生产生存,必须引起关注。
1.3 水生态环境恶化
随着工业经济的快速发展,水污染问题日益严重,其已经成为影响水资源生态环境的重要因素之一。就拿浙江的一个县而言,该县荣获“中国水晶之都”称号,几年前水晶产业末整治时,全县遍地是加工水晶的企业作坊,水晶水直排河流遍地都是,全县境内没有几条河流是清澈的,严重影响了人们的干净水资源需求。当下水污染已经严重影响到我国的水资源安全,据统计全国工业和城镇生活废污水排放量每年高达445×108 m3,其中近80%左右的污水直接排入水域,直接或间接导致大面积水体污染,水环境严重恶化。近年来,浙江省大力开展“五水共治”,大力宣传“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这就是在向水资源污染宣战,这就是要以更加可持续的发展模式来保障水资源安全。根据环保局组织专家对黄河水污染状况及危害进行的量化分析,得出现今黄河流域污染比20世纪80年代多了一倍,水质退化到劣Ⅵ类水质的河流段明显增长,占比超过整体黄河流段的40%,黄河水资源的生态系统受到严重挑战,而且黄河流域的生态环境恶化带来其流径领域的附近地表人、地下水受影响。因而相关各方必须充分重视水资源安全问题。
1.4 水资源浪费严重
一是节水意识淡薄,尤其是在水资源相对丰富的地区,人们普遍没有节水意识,对于生活条件较优越而不缺少水资源使用的家庭,相对于生活条件艰苦点的家庭而言更易产生水资源浪费行为。二是供水利用率低下,对于现有的可利用的水资源,我国供水能力相对不足,总体水平还比较低下,尤其是农业灌溉水利用率不高,随意性较强,造成水资源浪费,存在大漫灌现象。同时,我国城市自来水管网损失率较高,达到20%~30%,加上人们节水意识不强等因素,每年浪费的水资源非常可观。三是水循环利用率偏低,从当前我国现状来看,我国的废污水处理回用率仅为24%左右,而且废污水不能有效回收处理,导致水污染加重,这也加剧了水资源安全危机。
1.5 水资源保护压力巨大
主要体现在:一是湿地保护面临威胁。我国是世界上湿地资源大国,伴随着人口急剧增长,经济高速发展及湿地过度开发,我国的湿地面临巨大威胁,数量骤减,功能弱化。二是经济发展带来压力。伴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废污水排放增加,水生态环境急剧恶化,同时因水资源开发影响局部水环境的纳污能力,这一定程度上影响水资源的保护。三是水资源不合理开发利用。我国水资源开发利用程度不高,仍需多快好省地继续开发和利用,同时不合理性的开发利用存在,严重忽视对水生态环境所产生的负面影响,甚至造成湖泊萎缩、湿地功能弱化、生物多样性受到威胁等问题,制约了水资源的可持续发展。
2 水资源安全的对策思考
面对着如此严峻的水资源现状,为进一步确保我国水资源安全,现提出以下几方面的对策思考。
(1)更新水资源保护观念。水资源是不可再生资源,具有自然有限性,我国虽然总量相对较大,但人均却十分匮乏。我们要通过更新水资源保护观念,强化水资源安全认识,来确保水资源安全,观念更新是解决水资源安全问题重要和有效前提。我国应该大力宣传水资源现状、水资源保护措施,以及节水技能等,通过不断强化人们在日常生产生活中去节约水资源,使水资源保护成为一种习惯。加强水资源管理,旨在确保水资源的安全,以及水资源可持续利用,人类社会对水资源的开发利用必须充分考虑水环境容量和水资源承载能力范围等因素,实现经济、社会、水环境等多方协调发展。
(2)提升废污水循环利用效率。众所周知,我国经济社会发展速度,尤其是改革开放后30年,我国人均GDP增速基本保持在两位数,即使在世界金融危机影响下的近两年,我们经济增速依然保持在7%以上,经济的快速增长带来的是水资源需求的急剧增加,在此宏观背景下,我国应该大力开展废污水循环化利用,走水资源集约化发展之路,同时兼顾水资源节约与水环境污染,创造双重经济效应。工业废水是重要的污染源,对其进行处理和回收对于保障水资源安全非常有必要,这在某种程度上来看也是增加水资源可利用量,缓解水资源供需矛盾的一条重要途径,目前我国城市对工业废污水的重复利用率仅为20%,与发达国家的70%相比差距很大,说明我国在这方面还有较大的改进提升空间。
(3)加强水资源统筹规划和管理。对于有限的水资源利用量而言,加强对水资源的统筹规划和管理十分有必要。一般而言,水资源保护与开发应从我国经济建设的整体利益出发进行综合考虑权衡,并结合当前水资源能力和供水状况进行全面规划。我们知道,不同的生产部门对水质的要求是不同的,即不同的水质能满足不同的生产要求,有些生产要求需要高水质,有些却不一定要求高水质,因而可以根据生产水质需求情况来加强水资源管理,切实做到合理用水。
(4)优化或更新供水系统。先进的供水系统是保证水资源得到高效利用的重要途径,对于当下我国水资源利用情况而言,必须不断优化或更新供水系统,提倡分质供水。如利用新材料、新技术进行更新改造,降低或消除水资源输送过程中的浪费现象。在经济欠发达且水资源相对紧张的地区,推行双管线分质供水,减少单一管线供水造成的优质水源浪费。
(5)加强生态环境营造。主要有两方面:①加强植被保护,通过植被来涵养水源。森林、植被等对于水源涵养而言意义重大,它能减少或节制地表水的径流、防止土壤侵蚀,对于水生态环境具有十分重要和积极的意义。②强化湿地保护,我国是一个湿地大国,湿地对于水生态环境的意义不言而喻,但是现今我国湿地破坏严重,数量骤减,功能弱化,急需进行保护,确保实现湿地在水资源安全问题的积极意义。
(6)落实跨流域调水工程战略。目前我国实施南水北调工程,还有长江三峡等大型工程,这些都是为了确保全国水资源均衡。当前我国水资源分布不均,为更好地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实现共同富裕目标,跨流域调水成为一种必然趋势,是解决日趋尖锐的淡水供求矛盾的重要途径之一。
(7)加强生态环境需水调控。在经济社会发展的同时,更好地实现可持续发展战略已经成为迫切需要,水资源可持续利用战略也是如此。生态环境有其需水需求,只有满足生态环境需水量,人类才能拥有更好的生态环境,才能更好地营造水资源生态环境。因而,合理配置和调控现有水资源,提高水利用率,满足水生态环境需水量意义重大。
参考文献
[1] 王忠福.我国水资源利用中的问题与可持续利用对策[J].西安邮电学院学报,2011(5):122-127.
[2] 赵洪武.浅析我国水资源现状与问题[J].才智,2012(16):280.
污水循环利用的意义范文4
大家好!
水是生命的源泉。水资源短缺已成为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制约经济和城市发展的突出因素。节约利用水资源,是保障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客观要求。去年8月,我部与、水利部、国家发改委联合颁发了《关于加强节水型社会建设宣传工作的通知》,全面部署节水型社会建设系列宣传工作。
建设部作为指导全国城市供水、节水、排水、污水处理及再生利用工作的主管部门,坚持“资源开发与节约并重、把节约放在首位”的方针,持续深入地开展城市节水工作。近年来,建设部推行严格的节水制度,推进节水技术和供水管网改造,统筹考虑区域污水处理和再生利用,优化城镇污水处理设施建设布局,推动中水回用设施建设,组织制定城市污水再生利用政策、标准和规范。同时,与有关部门共同研究制定有利于节水、污水处理和再生利用的价格政策和财税政策。近年来,建设部与国家发展改革委共同开展创建“节水型城市”的活动,北京、上海等18个城市先后被授予全国节水型城市。以上这些措施有效地推动了城市节约用水工作。20*年全国城市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达到80.3%,城市节约用水量达到39.3亿立方米。
今年是全面落实“十一五”规划的开局之年,我部要求各地建设部门要切实加强领导,把节约用水纳入经济社会发展统计和评价体系,结合本地实际情况,制定具体的工作目标、任务和措施,建立健全节水责任制。20*年底之前,基本完成对运行超过50年,以及老城区严重漏损的供水管网改造工作,“十一五”期末,缺水城市要实现再生水利用达到20%以上。要求严重缺水城市以及南水北调工程沿线受水城市,要力争在“十一五”期间,达到节水型城市的标准。
今天,也正值“全国城市节水宣传周”活动期间,今年全国城市节水宣传周”的主题为“推进循环用水,建设节水型城市”。“节水中国行”采访报道活动在此期间启动,有利于全方位开展城市节约用水的宣传报道工作。为此,建议此次采访报道把城市节水的重点放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加强城市节水的相关法律、法规、政策,以及城市节水规划的宣传。宣传价格、税收等经济手段的调节作用,推进水价改革,全面开征污水处理费。
二是使全社会认识到城镇污水再生利用,是城镇水循环利用的重要环节,是节水的重要举措。科学引导工业、农业、城市绿化、市政环卫、生态景观和洗车等行业使用再生水等非传统水源。推动公共建筑、小区和住宅节水,促进建筑中水和生活小区再生水的循环利用。大力倡导科学、合理的消费观念和行为,鼓励一水多用。
三是加强对有关节水的标准、规范的宣传,加大节水型设备和器具的推广力度,促进工业企业加快技术改造,提高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加快淘汰或改造现有房屋建筑使用的不符合节水标准的用水器具。
四是宣传和总结18个节水型城市的特点、经验和做法,进一步推进节水型城市创建工作。
污水循环利用的意义范文5
1对策
1.1把节约用水放在解决我国城市水资源问题的优先地位,并作为一项国策,大力加强节水宣传教育,增强全民节水意识
以节水为先,即将节水作为解决城市水资源问题的基本出发点和首要对策。从水资源可持续利用高度看,节约用水是一项具有战略意义的长期任务,应通过坚持不懈的节水宣传教育,在全民中树立对水资源的忧患意识,使节水成为全民行动和社会风尚,使我国逐步成为节水型社会的国度,其潜在作用是深远的。
应特别注重对儿童和青少年的节水教育,开展多种形式生动活泼的宣传教育活动。
1.2加强全国城市与工业节水工作统一领导与管理
城市与工业节水是一项涉及面广、情况复杂、政策性与技术性极强的工作,应实行在全国水资源主管部门统一领导下的各有关行政与行业主管部门分工负责的管理体制。以克服目前存在的政出多门、管理松驰、无序状态,使节水工作纳入科学的、以全局利益为重的统一协调的管理轨道。
1.3全面制定和实施城市与工业节水规划与计划
在科学分析评价全国、各地区和城市水资源条件与用水(节水)状况的基础上,结合社会经济发展要求、城市和工业生产用水特点,自上而下地制定全国及各地区的城市与工业近远期节水规划。规划应明确水资源供需平衡情况、节水目标、节水指标、节水计划与措施。更为重要的是应将节水规划纳入相应的国民经济规划或经济建设发展计划、分步实施。节水规划目标或计划指标应列入相应国民经济统计序列,定期审查公布。
1.4加强立法,统一制定有关节约用水的法律、法令和条例规定等,建立相应的节水技术法规体系
依法治水管水,是依法治国的重要组成部分。节水的统一立法,是改变目前“多龙治水”、政出多门而又无法可依、管理松驰的无序的状态,将节水工作纳入法制轨道的重要步骤。随节水工作的深入发展,原有技术法规在数量和技术上已日显不足,为此须从我国国情、城市与工业行业实际情况和节水实践经验出发,制定一系列有关节水的技术法规体系,包括标准、规范、规程、方法、指标、规定等,使之与节约用水的有关法律、法令和条例等配套实施,以便将节水工作纳入科学化、制度化的轨道。其中至少应包括:
(1)基础性节水技术法规,如名词术语定义,节水考核指标定义、计算方法,节水指标体系等;
(2)节水统计数据与考核指标的上报、审核规程及分析评价制度;
(3)水量平衡测试方法、规程;
(4)企业用水合理化分析评价方法及实施办法;
(5)循环用水和冷却塔使用管理规定;
(6)城市与工业废水回用(包括中水回用)规定;
(7)冷却塔、循环冷却水系统及废水回用(包括中水回用)系统水质指标;
(8)节水装置、器具使用规定;节水装置、器具质量审查标准、方法及审查办法。
1.5水资源市场化,建立科学合理的水费体制
水资源市场化是推动节水工作最直接、最有效、最便捷的对策之一。水资源是国有资源,但从市场经济观点看,作为一种特殊商品,应有偿使用。为此应改变传统计划经济用水模式与状态,发挥经济杠杆的作用。其关键是,建立科学合理的城市与工业水费体制,以促进水资源的合理开发与利用。
水费体制的建立是水资源市场化的核心,应兼顾水的经济、环境与社会效益。水费体制包括水费类别、标准(基准)系列及收费制度。应改变目前简单化的水费类别、比较单一的水费标准,建立各种水费类别与标准,全面推行浮动、累进收费制度。水费体制的建立,应在国家有关领导部门统一领导下有计划地逐步推行,应采取系统优化与社会公平原则,应考虑不同地区及其城市的水资源特点,应有利于提高城市供水部门的自我发展能力,促进城市供水事业的发展、水资源利用和水污染防治的良性循环。水费体制的建立是一项社会性、政策性、技术性极强的综合性课题,应专门立项研究。
1.6在工业节水中,研究引入节水机制——激励机制与制约机制
目前,在我国绝大多数工业生产成本中用水成本不及1%,因此在经济杠杆尚不能充分发挥作用之前,在工业节水中引入节水机制具有特殊重要意义。
对生产者运用节水鼓励性对策,以激励其节水积极性和创造性,增强其节水的主人翁观念;对生产管理者,通过运用经济杠杆和实行节水计划目标责任制等,以加强约束。这样,可以补充用水(节水)计划管理的不足。工业节水的激励机制和制约机制具有丰富而深刻的内涵,应作为节水管理科学课题,加强研究。
1.7提高工业用水效率
提高用水效率是工业节水的核心。从广义上讲,它体现了从提高用水系统的重复利用率、企业改革、发展生产经济规模、生产工艺技术进步、到实行清洁生产和科学管理等所产生的全部节水效果。因此,提高工业用水效率是一项涉及面广、科学技术性强和影响深远的系统工程。它与一个国家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同步,不可能一蹴而就。从总体上讲,提高工业用水效率,近期应侧重于系统节水和管理节水,以后应逐步把节水工作的重点转向工艺节水。有关技术措施后述。
1.8鼓励和提倡利用城市污水(处理回用水,包括中水)、其它低质水和海水
回用水、低质水和海水的利用,均会在不同程度上受到水质、可利用范围、地点或地域等客观条件的限制,应因地制宜地判别其适宜的技术经济条件,解决好有关技术、经济、政策、管理以至社会问题,应在取得经验的基础上逐步推行。
1.9控制污(废)水对水环境的污染,改善水源水质
1.10以科技为先导,加大城市与工业节水的科技与资金投入
城市与工业节水具有丰富的科技内涵。从发展观点看,不加强节水的科技导向和投入,将难以推动节水工作向深入持续方向发展。另一方面,单纯依靠目前节水技术力量也难以承受日益复杂的综合性很强的节水任务。因此,必须提高节水人员素质,加强科学技术力量的横向联合,此外必须加大节水资金投入,注重节水技术经济分析,以提高节水经济效益。
上述各项对策是互相关联的整体,采取这些对策是我国城市与工业集约化发展的必由之路。
2关键技术
2.1加强节水技术基础工作
技术基础工作薄弱,至今仍是全国、各城市和工业节水系统的突出问题,而加强节水技术基础工作又是作好城市与工业节水工作不可逾越的首当其冲的重要环节。其主要内容有:
(1)提高节水基础数据质量
节水基础数据直接关系到节水统计、分析、评价是否正确和判断的准确性。这方面须迫切解决的问题是:
·按“国民经济行业分类标准”和相关统计口径,严格进行节水统计中的行业分类;
·统一节水名词术语、节水考核指标、指标计量单位与计算方法;
·通过统一的统计、上报、汇总和审核,确保统计资料的正确性、完整性和连贯性;
·分析、筛选、审定各水平年(1985、1990、1995、2000年)的基本节水考核指标数据与节水水平。
(2)建立较完整的基础数据库
其中应包括有关水资源开采利用数据、相关宏观经济指标、城市和工业行业生产经济技术指标、用水节水统计数据、节水考核指标等,使资源共享。
(3)建立各城市、各工业行业和企业的用水、冷却水、回用水系统技术资料库、冷却塔技术资料库。
2.2完善并加强水量平衡测试工作,开展企业用水合理化分析
水量平衡测试是开展企业节水工作的基础。原来的水量平衡测试成果已逐渐失去实际应用价值,应在新方法和规程指导下定期开展水量平衡测试工作,并切实进行用水合理化分析,判定实际用水效率与节水潜力,为开展企业节水工作提供科学依据。
2.3提高冷却水循环利用率和冷却效率
提高冷却水循环利用率和冷却效率是系统节水的主要途径。
应根据有关法规对冷却水循环系统和冷却塔实行科学监督管理,以提高冷却水循环利用率和冷却效率。按文献规定目标,我国各类城市的有关指标如表1所示。
我国各类城市冷却水系统效率指标表1
指标
Pr(%)
Pcy
冷却效率(%)
浓缩倍数
城市类别
2000
2010
2000
2010
2000
2010
2000
2010
一
75
85
85~90
95~97
65~75
75~80
2.6~3.0
3.1~3.5
二
70
80
80~85
92~95
55~65
6~75
2.1~3.5
2.6~3.0
三
65
75
≥80
≥90
≥55
≥60
1.5~2.0
2.1~2.5
注:城市类别:一类为直辖市、开放城市、重点城市;二类为省会城市,日供水量大于40×104m3/d的城市;三类为其余城市
为实现上述目标,须采取的主要技术措施有:
·扩大冷却水循环利用范围,这对大量的小型企业尤为重要;
·关停或改造一批质量或性能不合格的冷却塔;
·开发、推广使用新型、高效(冷却效率>65%、吹散损失<0.2%~1.0%)、低噪音(<50dB)冷却塔;
·推行循环冷却水处理,提高冷却水处理率,这是提高冷却效率和浓缩倍的关键;
·全面监测不同地区不同季节冷却塔运行情况,加强运行管理;
·研究开发适合于不同水质条件、气象条件下的水质稳定、杀生和旁流处理技术——处理方法、设备与水处理剂,并分析确定其优化运行技术经济条件;
·研究推广冷却水系统(包括空调系统)的清洗技术,提高冷却效率;
·研究运用高效热交换器及其优化组合技术。
2.4因地制宜地研究推广各种节约循环冷却水量的其它技术
如空气冷却、汽化冷却、人工制冷冷却、大气冷源技术和物料换热技术。这些技术在一定条件下可大量减少冷却水量或不用水冷却,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2.5提高废水回用率
对于工业企业,废水回用是仅次于冷却水循环利用的另一个主要节水途径。
目前我国废水回用总水量不过5×108m3/a,实际回用率很低,为此应采取以下技术措施:
·提高工业废水的回用范围,例如将其用作冷却补给水、锅炉补给水、空调除尘水、洗涤水、清洗水、冲渣(灰)水、熄火降温水和厂区部分生活杂用水等。从一定意义上讲,在工业企业内部进行废水回用比外部污水回用经济可行。
·研究开发一系列经济实用的工业废水或其它废弃资源的减污排放、处理回收或回用技术。
·研究开发经济适用、高效的中小型工业废水处理装置,特别是含油、重金属、有毒物质和高浓度有机污染物的废水处理装置,提高这些废水的回用量,以减少环境污染负荷。
·研究开发工业回用水系统水质稳定、杀生技术。
·对工业回用水系统的运行情况实行监控,加强运行管理。
·扩大城市污(废)水处理回用规模和范围。
扩大城市污(废)水处理回用范围和规模的关键技术措施是:
·结合不同地区和城市的具体情况,进行城市污(废)水回用的技术经济条件分析,确定污(废)水直接回用的范围和规模,作为制定污水回用发展规划的依据;
·制定不同回用水水质标准,研究确定回用水(特别是与人体接触的回用水)安全评价方法;
·研究开发适用于不同地区和条件的适用经济的污(废)水处理特别是深度处理技术及装备;
·研究、推广安全可靠的中水处理技术和设施;
·研究、建立城市、小区和建筑物的分质供水系统,其中城市分质供水系统应与工业企业、市政设施与农业灌溉分质供水系统相配套;
·污(废)水回用系统的监管技术措施。
从我国城市与工业废水回用发展情况看,除受到废水处理率(包括合格率目前二级生化处理i<5.6%)低和一些客观条件限制外,归根到底将受到经济条件的限制,估计回用率的年递增率会远低于20%。在考虑废水回用时,应考虑对人体健康和生产的影响。
2.6扩大海水、低质水可利用范围,建立各类分质供水系统
据估计,我国1995年海水利用总量约为100×108m3/a,2010年预计达350×108m3/a,后者还远低于目前日本、美国海水利用水量。为此,要研究经济、有效、安全可靠的海水利用技术,如管路、冷却系统防腐、海生物防治、水质稳定技术及海水淡化技术。应积极研究开发海水循环冷却专用技术以取代海水直流冷却系统,同时应加强相应专门技术研究,如专用水质稳定剂、海水冷却塔等。此外,应开展海水冲厕污水处置问题的研究。
2.7开展工业生产工艺节水技术研究
近期可结合工业企业改革、结构调整和技术改造,加快工艺节水步伐。从长远考虑,应注重下列因素对工业节水的影响:
(1)经济规模与劳动生产率的提高;
(2)生产工艺方法、技术、流程与装备的发展进步;
(3)原料路线与政策的改进或改变;
(4)清洁生产技术的实施;
(5)工业生产的科学管理水平提高;
(6)市场因素变化。
以上因素都可对工业生产用水情况产生深远影响,而且从发展趋势看绝大多数因素的变化都会在不同程度上不断地促进水资源合理利用,减少水污染,致使单位产品(或产值)用水量、取水量逐渐减小,使水环境得以改善。对此,应按行业开展专门研究。
2.8研究开发性能优良的节水器具采用节水器具,一般可节水10%~30%。
我国目前节水器具多处于低水平、盲目、重复研制开发状态,近10年来几无进展,质量低劣,因此有必要有组织地进行研究开发,其重点是应用范围广、使用频繁、易造成浪费的用水器具。例如,开发推广小容量(6L)或无“介质”的成套卫生洁具、限压节流水龙头、延时自闭水龙头、冷热水洗浴水龙头等。应坚持对节水器具的基本要求。
2.9加强对重要节水问题的技术经济分析、研究,提高节水工作水平和节水效益
节约用水是关系到资源、环境、人民生活和社会经济的大事,属跨行业(专业)的综合技术领域。很多节水问题的决择,都须从技术、经济、社会以至政策等方面权衡利弊、得失,而技术经济方法则是在这类问题的多方案比较中取得最佳效果的重要方法和手段。
当前,对下列有关节水问题的分析研究具有普遍意义,例如:
·地区或城市范围内,水资源的优化配置;
·地区或城市在长距离调水与节约用水之间的权衡;
·地区或城市节水潜力分析、节水目标的确立、节水基本对策的制定及其定量评价;
·城市节水规划的制定;
·地区、城市或企业范围,循环用水、污(废)水回用及低质水或海水利用中的利弊权衡;
·循环冷却水系统状态优化控制;
·污(废)水回用方式——直接回用与间接回用的选择与协调;
·污(废)水直接回用范围规模与水质指标;
·城市群污(废)水回用与流域污染控制技术经济分析;
污水循环利用的意义范文6
关键词:农业科技旅游园区;生态循环;蟹岛
在发达国家,农业科技旅游园区已经具有相当规模,并且走上了规范化发展的轨道。由于城市建设导致耕地不断减少,农业的发展以追求高科技和高产量为主,从20世纪80年代起,新加坡政府开始重点建设现代的农业科技园,不仅承担了城市公园的作用,而且也实现了农业高产等目标。经过多年的发展,我们国家在农业科技旅游的发展上也取得了不少的成绩,也形成了一定的模式。
1 生态循环农业科技旅游园区的内涵
1.1 生态循环农业科技旅游园区的概念
生态循环农业是在传统农业的基础上,融入可持续发展、循环经济和生态工程等思想,以自然资源的节约、生态环境的保护、经济收益的提高为目的,以生产过程的无害化、废弃物利用的资源化、资源投入的减量化为手段,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环境效益的全面提高。[1]
生态循环农业科技旅游园区是以生态循环农业为基础,依据可持续发展思想、循环经济理论和生态工程方法,运用现代科技,将农业、畜牧业、能源、水资源、旅游业在内的不同的主体连接起来,形成“生产-消费-分解”的循环闭系统,通过资源的互为利用,提高了资源的使用率,减少了整个系统向内的资源输入和向外废物排放。[2]
1.2 生态循环农业科技旅游园区发展模式
通过对生态循环农业科技旅游园区情况分析,可以发现尽管各个地方由于自然条件或生产目的不同,具体地方的发展具体形式有些许不同,但总体上还是形成了一个共同的发展模式。
农业科技园区实现了两个系统的生态循环多功能联动。首先是农业、科技与旅游大系统的复合型循环互动。该模式的实质就是以科技发展农业,以农业带动旅游,以旅游创建品牌,以品牌致富农民,利用循环经济理论,实现农业由单向式资源利用向循环梯级利用,通过科技运用和旅游开发,拓展和延伸农业产业链条,推进农业生产清洁化、农村废弃物资源化,不仅实现了生态保护与农村发展的“双赢”,还带动了农村经济持续发展。其次是生态农业子系统的循环,多功能联动的生态循环模式既是农业发展新的理念和策略,更是一种可持续发展的增长方式。通过科技的助推,实现了农业生态子系统中物质和能源的良性循环利用。
图1 多功能联动的生态循环农业科技旅游园区
2 模式分析
2.1 经济范畴
科技、农业与旅游三者结合使得园区实现了盈利双渠道,不仅强化了农业与旅游的附加值,提高了双方的收入,而且降低了风险。高科技产品、绿色产品与旅游商品的叠加,产生了一定的溢价效果,园区销售的绿色农产品的价格远远高于市场价格,给园区带来了较高的经济收益。现场采摘和消费降低了农产品储存和运输的成本,农产品的促销成本也得到降低。系统构建的子系统中,生态链上一环节的“废物”成为了下一环节的原料,减少了“废物”处理成本,又减少了原料投入成本,而子系统间“代谢”和“共生关系”形成的物质循环,也降低了生产成本。
2.2 社会范畴
农业科技旅游园区取得成功间接的反映了其一定程度上满足了社会的需要,具有一定的社会价值。
首先,农业科技旅游园区的产生给国民,尤其是城市居民,提供了旅游休闲的好去处。城市居民面对日益紧张的生活压力和城市砖瓦林立的生活环境,与大自然近距离接触的休闲方式,较好的满足了他们心理和生活的需求。农业、科普、体验等系列元素的结合,使得亲子游、科普游等旅游产品兴盛,打造了园区和游客双赢的局面。
其次,现代高新技术在农业产业以及生态循环中的运用起到了科技示范和科普教育的作用。农产品的高科技种植和培养,物质资源、水资源、可再生能源等生态循环的科技运用,不仅给农业生产者提供了参照,其在旅游上的延伸,为生态循环经济起到了推广的作用。
此外,农业、科技与旅游的多功能联动,带动了新农村建设,农民收入、农民素养、农民生活水平等得到提高,农村环境得到改善,农村文化得到挖掘,传统的农业生产方式得到改变。
2.3 环境范畴
多功能联动的生态循环农业科技旅游园区实现了生产过程的无害化、废弃物利用的资源化、资源投入的减量化,减少了生产经营对环境的影响。首先,生产过程的无害化是生态型园区必不可少的环节,园区生产过程产生的有害物质若不妥善处理,就会对自然环境造成严重污染,而生产过程的无害化处理不仅避免了自然环境的破坏,而且还减少了有害物质处理的成本。其次,废弃物利用的资源化是生态循环的重要手段,减少了向循环系统之外废弃物的排放,实现了资源再循环。此外,废弃物利用等减少了生产投入端的自然资源输入,实现了资源利用的减量化。这种模式的构建使得系统内各子系统之间的以及子系统本身实现了闭环式流程,通过不间断地经济循环、物质循环、能源循环等,所有的原料和能源实现了充分利用,从而使生产经营活动对自然环境的影响降至最低。通过多功能联动的循环利用,有效地利用资源和保护环境,实现生产和消费“污染排放最小化、废物资源化和无害化”。
3 北京蟹岛模式
3.1 蟹岛基本情况
蟹岛隶属北京市朝阳区金盏乡,是一家大型的知名的生态循环农业科技旅游园区。蟹岛占地3180亩,其中:农业用地2,700亩,水面350亩,旅游度假用地130亩。[3]蟹岛以生态农业为轴心,将种植、水产养殖、畜禽养殖、沼气能源、水资源利用、旅游开发等产业构建成为多功能联动的循环闭系统,实现种养系统、沼气系统、水资源系统的循环利用,成为一个环保、高效、和谐的生态循环农业科技旅游园区。[4]蟹岛开辟了一条“以园(农业)养店(旅游),以店(旅游)促园(园)”的经营模式,在布局上采用了“前店后园”的方式,“店”包括住宿区、娱乐区、餐饮区和购物区,是游客消费的场所,“园”包括种植区、养殖区、再生能源区,不仅塑造了绿色的旅游环境,提供了消费产品,而且为生态循环提供了技术支持。
图2 蟹岛多功能联动的生态循环系统[5]
3.2 蟹岛多功能联动的生态循环模式
蟹岛生态循环模式是以农业为表,以旅游为里,以科技为魂,实现多功能联动。
3.2.1 种养循环系统
在种养循环系统中,种植农作物产生的有机农产品以及养殖产生的鸡鸭鱼肉等不仅供旅游系统消费,而且也实现了种养系统的内部循环。种植与养殖互为原料,实现循环。如以稻蟹为主体的种养系统中,蟹岛每亩水稻投入600只蟹,水稻为蟹遮阴,为其提供了一个天然的遮阴场,蟹不仅可以代替人工进行土壤和水稻根部的疏松,而且可以充当天然的农药和肥料,有效地促进水稻的生长,实现水稻科学增产,水稻收割后,晒干的稻草铺于温室大棚上,用于保温防寒,稻谷经过加工后,大米供旅游者食用,稻壳、稻糠酿制成酒,酒糟喂猪,猪肉也供旅游者食用,猪粪进入沼气循环系统,产生有机肥,温室大棚种植的蔬菜水果以及花卉苗圃等,不仅可以供旅游者食用,而且可以开展采摘、旅游观赏等旅游体验活动。
3.2.2 沼气循环系统
在沼气循环系统中,蟹岛将种植系统产生的农作物秸秆、养殖系统产生的畜禽粪便,以及旅游系统产生的人粪尿、可利用的垃圾等装入沼气池后,经过高温发酵,产生沼气、沼液和沼渣。沼气用于园区生产、生活用能及发电,沼液和沼渣部分用作农作物肥料,这种有机肥料,即保证了农作物的增长,而且也替换了农药和化肥,实现了真正的无公害,部分用作养殖饲料,减少了饲料用粮。沼气技术带动了蟹岛农业与旅游的发展,实现了从污染负效益变为资源正能量。
图3 蟹岛沼气循环利用图[6]
3.2.3 水资源循环系统
在水资源循环系统中,蟹岛一方面充分利用地下温泉水资源,从源头节约资源,另一方面大力发展污水处理技术,蟹岛污水处理厂日污水处理量为2,000立方米,能够对园区内旅游系统和种养系统产生的污水进行无害化处理,实现水资源的循环利用,真正实现节水节电。
蟹岛通过园区挖井,引入地下温泉水,地下温泉出水温度65℃,先供冬季采暖以及游泳池和洗浴中心使用。水温降至40℃左右时,通过管道输送,一部分用于温室大棚和沼气池,代替电能实现加热、增温,一部分用于蟹宫。当水温降至20℃左右时,用于鱼塘养鱼和农田灌溉。污水处理厂则对系统产生的生活及农业污水进行无害化处理并实现资源化循环利用。处理后的水通过氧化塘中的水生植物和微生物,实现进一步的生物进化,然后通过沙床再次过滤,沙滤后的水引入种养系统,用于灌溉农田、菜地、养殖鱼塘和饲养家畜家禽。
图4 蟹岛水资源循环系统
3.3 效益分析
由于蟹岛采取了多功能联动的生态循环模式,借助“以园养店、以店促园”的“前店后园”的经营方式,通过种、养互动,以污水处理、沼气循环为纽带,以农产品加工、旅游开发为动力,实现农业、科技、旅游协调发展,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
3.3.1 经济效益
实施农业科技旅游多功能联动的生态模式后,蟹岛的年产值和利润都有大幅度的增长,与1998年建设初期相比,增长幅度惊人。蟹岛良好的经济效益呈现两个特色:
一是旅游产业作为盈利主体,农业与科技、旅游相结合为其创造了较好的经济效益。
以住宿、娱乐、餐饮、购物为一体的“前店”(旅游度假中心)是蟹岛利润中心,旅游业产值在蟹岛总产值中的平均份额达到一半以上,是蟹岛的主要盈利产业。科技丰富旅游体验、旅游带动农产品销售这一发展的模式大大地提升了蟹岛的经济效益。
二是多功能联动的循环系统成为蟹岛获利的主要原因,蟹岛高年产值和高利润的主要原因来自于蟹岛自身循环系统的建立。
一方面是系统内部循环,实现了废弃物循环利用,极大地节约资源,降低了成本,提高了蟹岛获利水平。蟹岛沼气池年产沼气7.3万立方米,若将这些沼气全部作为炊事燃料,每日可节省煤气20罐,一年可节省燃料费近100万元。沼肥方面,如果将蟹岛现有的2700亩农用地全部用沼肥代替常规化肥,按现今每亩使用常规化肥的费用约为250元/年计算,则可节省60余万元的支出。[7]此外,水循环系统的利用,使得水资源利用效率非常高,有效的降低了成本。地下温泉水的使用节约了电费,而污水处理大大的降低了水资源的消耗。种养系统互为原料的循环体统,不仅降低了原料采购费,同时也省去了废弃物品处理的费用。
另一方面,系统生态循环提高了园区的品质,促进了农产品质量的提升和游客旅游体验的满意度,给蟹岛带来了良好的经济效益。首先,与常规农产品相比,用沼肥这一有机肥料种植的农产品的价格比其高一倍以上。其次,循环系统的再次开发不仅丰富了游客的旅游活动,而且也给蟹岛带来了额外的经济效益,氧化塘娱乐项目的开发1年可以实现200-300万元的收入。[8]
3.3.2 社会效益
首先,蟹岛多功能联动的生态循环农业科技旅游的发展,不仅开辟出一条农业产业化持续发展之路,而且很好地协调了农业生产、旅游与环境保护之间的平衡关系,为中国休闲农业和循环经济的发展进行了积极的探索,也为当代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寻求到一条极具参考意义的有效途径。尤其是在物质循环、再生能源循环、水资源循环等方面的利用,开拓了一条循环再利用、能源多级优化的新途径,对社会具有很大的推广价值。
其次,蟹岛的成功使得其成为北京市朝阳区的纳税大户之一,而且为当地解决了部分剩余劳动力的就业,同时也从社会上吸收了大量的劳动力。
此外,蟹岛为北京城区市民提供了假日休闲、娱乐场所的同时,通过观光与体验,使人们对生态农业和环境保护有了更深的认识,实现了科普教育的功能。
3.3.3 环境效益
蟹岛多功能联动的生态循环模式不仅解决了蟹岛产生的可能对周围环境造成影响的废弃物的排放,如畜禽和人的粪便、生活污水和垃圾等,而且变废为宝,取得了良好的生态效益,同时资源利用率也大大提高了。
蟹岛每天产生的粪便、生活污水和垃圾若不进行处理,势必对环境造成极大的压力,沼气池和污水处理系统的投入使用,将蟹岛每天所排的废弃物全部进行资源化利用,每年可大量减少向环境排放COD 。蟹岛不仅实现了自身污染物的零排放,而且还每年消纳了北京市区大量的粪污。农业和旅游业排放出的废弃物经过沼气池发酵,为种植业提供了大量的优质有机肥,改善了土壤的理化性质。更为重要的是通过农业废弃物的循环利用,实现了化肥、农药的零投入,减少了由此带来的农业污染,提高了农产品的品质。沼气、太阳能、地热等可再生能源的利用使蟹岛每年节约大量燃煤和电力,减少了SO2的排放,大大改善了园区村的空气污染程度。
4 总结
多功能联动的生态循环园区模式的产生改变了传统观光农业经济效益低、循环利用差、环境污染重等缺点,不仅给农业园带来了较高的经济效益,而且创造了极高的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但是,该模式的发展也遇到了一些瓶颈。农业旅游创新不足、农业科技投入成本高、农业季节性强等问题,限制了农业科技旅游园区的发展,如何由表及里地解决这些问题是该模式可持续发展的重点。
参考文献:
[1] 郑水明.浙江省发展生态循环农业的实践和思考[J].浙江现代农业,2010( 4) : 16-17.
[2] 王春艳.贵州省农业循环经济发展模式研究[J].知识经济,2010(1) :60.
[3] 李胜,梁淑敏,付秀平,路明.北京蟹岛都市循环农业模式分析[J].中国农村经济,2008(12):62.
[4] 李晓伟.北京蟹岛:再造“循环农业”新模式[J].中国农业科技,2008,11.
[5] 赵剑锋.北京蟹岛创新的循环经济发展模式分析[J].世界农业,2006(9):13.
[6] 邹统钎.基于生态链的休闲农业发展模式[J].第二外国语学院学报,2005(1):66.
[7] 路明,专家纵论循环农业与新农村建设[N].农民日报,2006-05-17.
[8] 赵剑锋.北京蟹岛创新的循环经济发展模式分析[J].世界农业,2006(9):16.
[9] 陈洁,倪晋仁,路明.蟹岛循环经济发展模式的能流及效益分析农业现代化研究[J].2005,26(5).
[10] 黄锡富.广西西江流域农业循环经济发展模式研究[J].广西师范学院学报,2010,10.
[11] 路明.在农业产业化过程中建设循环经济[C].2006年中国农学会学术年会,2006,4.
[12] 陈燕.循环经济在乡村旅游资源开发中的应用研究[D].成都理工大学,2008.
[13] 陈文杰.循环型乡村旅游园区的初步研究[D].南昌大学,2007.
[14] 张晨,彭伟.兰州现代农业模式构建[J].中国集体经济,2008,3.
[15] 彭伟.基于循环型生态农业基础上的兰州现代农业模式构建[J].甘肃理论学刊,2008,7.
[16] 韩冰.北京蟹岛集团展循环经济调查[J].再生资源与循环经济,2008,1(10).
[17] 朱珍华.北京蟹岛生态度假村生态模式及效益分析[J].农业环境与发展,2005,8.
[18] 罗广妍,史亚军,杨为民.北京蟹岛生态农业经营模式研究[J].北京农学院,2006,2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