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工业的发展史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汽车工业的发展史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汽车工业的发展史

汽车工业的发展史范文1

[关键词] 汽车制造企业 供应物流 第三方物流 零库存

自上世纪80年代开始,中国的汽车市场有了迅速发展并且势头强劲。2008年中国汽车产量冲击1000万辆大关。按照保守估计,到2010年,中国家用轿车保有总量将达到1466万辆,其中,城镇居民家用轿车保有量约1400万辆。到2020年,中国家用轿车保有量将达到7200万辆。但是,随着汽车销售价格的不断下降和产能的不断增加,汽车厂商不得不面临巨大的成本挑战,仅仅靠生产工艺的改进、不断开发新产品的投入、廉价的劳动力已无法拉开与竞争对手之间的距离,企业开始把目光转向物流这一“第三利润源”上来。据统计,目前汽车制造企业通常要拿出销售额的60%至70%进行采购,而供应物流成本又占采购成本的20%至30%,供应物流组织得好,可大大缩短产品的生产周期、降低物流成本,提高供应链的敏捷性和柔性化,它是汽车制造企业增强竞争力的重要环节,因此对我国汽车制造企业供应物流的现状及其未来的发展趋势进行研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我国汽车制造企业供应物流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

1.局部“零库存”突出,供应链并未得到优化。汽车制造厂所谓的“即时供货”和“零库存”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即时供货”和“零库存”,他们只是将库存战术性地转向了一级供应商,其实质是牺牲供应商的利益以减少汽车制造厂的成本总额,但库存成本仍然存在于供应链中。尽管制造厂从表面上实现了即时供货供应,但却导致汽车零部件供应商的运输和仓储成本大大增加。一方面汽车制造厂实现了库存的下降、成本的节约和利润的增长,另一方面汽车零部件供应商须长期应付制造厂不断更改的生产计划和不断增加的库存成本,这一增一减使整个供应链并未得到优化。

2.汽车零部件供应商自营物流效益低下。我国汽车零部件物流大都采用供应商自营物流,其物流效益低下。具体问题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汽车零部件企业自身对汽车零部件包装、放置、在途保管等的不专业性和重视不够,造成实际运输过程中货物质损率较高;大都采用简单的运输,没有开展服务功能,如货物跟踪功能,在这种状况下整车生产商要做到准时生产是几乎不可能的;运输路线上两点式运输居多,没有科学的运输规划方法,迂回运输、重复运输、对流运输经常发生,根本不能达到整个运输网格的整体优化;运输管理手段上没有先进的信息技术基础设施,管理水平落后;由于若干公里以外的汽车零部件供应商通过在整车厂附近自建仓库、租用整车生产厂仓库或社会第三方仓库等方式,构造自己的仓储系统,这些仓库的条件、管理人员素质各异,业务流程各不相同,大大增加了仓储管理的难度,占用大量的人力和物力资源,从而加重了汽车零部件企业的负担;整车生产厂由于要面对许多仓库,其配送管理的难度很大,配送的质量、效率和及时性大打折扣。很显然,这种汽车零部件供应商自营物流的方式不仅增加了流程时间和物流成本,也大大降低了系统的柔性,这使整车厂原本不畅的物流供应链处在负压状态,导致高库存、高成本、资源利用率低。汽车物流供应链流程长,导致我国汽车供应链效率不高,无法“增值”。

二、我国汽车制造企业供应物流的发展趋势――外包给第三方物流

鉴于我国汽车制造企业供应物流存在的问题,迫切需要引入第三方物流进行优化。第三方物流对于汽车制造企业改善物流环境,提升企业核心业务竞争力具有显著效果,具体表现在:

1.降低物流成本,提高运输安全度和效率。外包给第三方物流一方面可以减少汽车制造企业和汽车零部件供应商大量的人、财、物投入,另一方面第三方物流企业可以依托其先进的物流理念和强大的网络优势,实现汽车零部件运输资源的整合,从而大大的提高运营车辆的利用率,降低成本,节省车辆的在途时间。实时跟踪、信息服务。通过铺设高效的信息平台和配置先进的GPS等系统,第三方物流企业可以对在途汽车零部件运输进行实时的跟踪,通过建立应急事件的处理流程,可以较为高效的处理运输或保管过程中发生的意外事件,保障汽车零部件的安全,满足整车生产商准时生产的要求。

2.提高物流效率,实现零库存管理。汽车制造具有很强的专业性,需要专业化、个性化的物流服务。第三方物流企业拥有完善的物流基础设施和先进的信息平台,具有丰富的物流管理和运作经验以及运营网络,可以帮助汽车制造企业提高物流效率。尤其在汽车零部件供应的环节中,通过第三方物流企业的协调功能减少甚至取消供需双方的库存,实现库存水平的合理化,提高库存周转率,真正实现企业的零库存管理。

3.有利于供应链的协同。引进第三方物流,有利于优化供应链管理,提高供应链的竞争力,使其在竞争中获胜。供应链企业之间实现协同是供应链管理的关键,是供应链企业的生命。汽车零部件供应链中零部件的需求表现为产品种类繁多,体积重量不一,导致包装规格难以统一,总体需求批量大,零部件协同性要求高。汽车生产受市场调整、供求变化以及内部设备等因素的影响,对零部件输送质量、准时化以及可变性要求高。未来供应链的竞争力决定了供应链上相关企业的繁衍生息。引进第三方物流,有利于企业主动适应市场变化,迅速从驾轻就熟的企业单干的经营理念转变到协同供应链运作的经营理念上来。引进第三方物流,引导企业根据自己的利益目标,以及供应链的总体追求目标,相关汽车零部件企业依据联盟协议组成利益共同体,在供应链的各环节,互相配合,互相协调,按照供应链运作的节拍完成价值创造及价值增值的工作,并有利于汽车和汽车零部件的制造、新产品的开发、销售、产品质量的提高等,从而能构建自身的核心竞争能力。

汽车工业的发展史范文2

首先介绍一下进入美国市场的挑战:对于想要进入美国的外国企业来说,他们面临的挑战主要存在于以下几点:一是法律法规方面了解不足,例如市场规矩、法律法规等。二是在目标市场的商业实践理解不足,三是产品在目标市场的出现率不足,四是可持续发展的保证率不足,五是语言和文化认知不足,六是问题的解决效率不足,七是对客户需求的理解不足。

从坎坷中走来的美国汽车业

从2008年,中国市场开始上扬,预计到2020年可以达到3000万。在中国,汽车市场已经十分复杂,拥有全世界最多的汽车品牌。第二大汽车销售大国则是美国,它现在正在恢复,今年预计有1500万辆销售,还将继续上涨。

在中国市场发展的人们都知道,中国的汽车有五大品牌,上汽、北汽、广汽、一汽等。美国有三大汽车公司,这三巨头在近一百年的时间里都处于此起彼伏的竞争之中。在20世纪30年代的经济大萧条之前,美国曾有1800家汽车制造商。而在大萧条期间,这些制造商很多都纷纷倒闭或是被其他企业收购。短短的几年间,美国汽车工业的繁荣就几乎不复存在,只剩下几家依然屹立,其中就有福特、通用和克莱斯勒这三巨头。至于三大汽车的历史,以福特来说,它的历史从1903年开始,美国人亨利·福特创造了这一品牌。最开始的车型是1908年问世的Model T,它也成了福特标志性的车型之一。到1911年,福特的经营扩展至英国,并以此为起点酝酿着继续扩张。短短八年时间,福特就从一个初出茅庐的小公司成长成了跨国企业并在国外生存扎根。1913年,福特开发的世界上第一条流水线投入运营,这使得汽车的制造成本大幅降低,并使大批量生产同一款车型成为了可能。那个时候的车型非常简单,可供选择的余地很小,这样的大批量生产无需花费更多开销来研制新车型,因而大大降低了成本。从1925年开始,福特已经开始经营德国和澳大利亚市场。到1927年,Model T正式宣布停产,据统计这款车型总共售出了1500万辆,时至今日它也被称为是20世纪最有影响力的汽车。

从历史上可以看出,福特是从零开始慢慢成长起来的,而其他的公司则是靠收购其他公司来慢慢扩大。通用和克莱斯勒就是这样的例子,它们收购其他品牌,并逐渐向英国、德国、澳大利亚等地扩张。直至今日,除了三巨头以外,美国当前的其他汽车主机厂共有31家。

汽车工业的发展史范文3

1汽车电子技术的发展阶段

目前比较先进的汽车电子技术就是把汽车工业技术和电子技术结合起来,这样就包含两个方面的内容。在汽车发展史上出现很多技术性的革命,其中汽车电子技术就是其中比较重要的一次革命,一直到现在汽车电子技术都是衡量汽车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从汽车电子技术的产生到现在一共可以分为四个阶段,接下来我们详细的分析以下四个阶段。(1)第一个阶段是20世纪50年代初期一直到20世纪70年代中期。在这一阶段中汽车电子技术产生和发展的重要时期,主要是用汽车电子技术来代替机械部件,其中包括汽车的电子点火器,发电机、调节器、闪光器等等,这一系列部件也是汽车所必须的部件。这个阶段也是把电子技术融入到汽车中的第一步也开启了电子技术应用到汽车上的大门,为电子技术在汽车工业中的发展奠定了基础。(2)第二阶段是20世纪70年代中期到20世纪80年代初期。在这个阶段汽车电子技术发展相对较快,同时也找到了发展的目标和方向。一些汽车企业开始利用电子技术来研制特定的部件来实现汽车中的某种特定的功能,这种技术依靠先进的电气化技术和理论支持。在这个时期比较典型的电气化设备是集成电路和微处理器,集成电路和微处理器的诞生迅速的推动了汽车电子技术,同时也使得汽车集成电路在汽车上广泛的应用。除此之外,一些技术人员还根据汽车上的特定功能研制出了各式各样的汽车电子系统,包括气囊系统、刹车系统、电子喷射系统等等,这些系统都融入了汽车电子技术。(3)第三个阶段是20世纪80年代初到20世纪90年代中期,汽车电子技术在这个阶段的发展非常迅速,汽车上的很多控制系统都在这个阶段开始向现代化的控制系统转变,同时也为现在的智能控制技术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在这个阶段中最突出的贡献就是计算机控制系统,这种系统与传统的控制系统相比具有多功能性,同时可以控制多个项目,在其中主要是以计算机为核心,如此强大的系统应用范围不断的扩大。同时也出现了一些其他的系统,包括电子舒适系统、传动电子系统等等,这都为汽车工业的发展做出了非常大的贡献。(4)第四阶段是从1995年到现在,这个时期的汽车电子技术主要是智能控制系统,这种系统要比传统的计算机控制系统更加灵活可靠,并且这种技术到目前为止已经在各大汽车厂商中广泛的应用,其中主要的产品包括导航系统、无人驾驶系统、电子地图等等。

2汽车电子技术的发展趋势未来汽车电子技术应从以卜几方面进行突破

2.1传感器技术

目前汽车电子技术已经发展到了一定的高度,在未来汽车电子技术主要向传感器技术转变,这种技术要求更高。因此为了能够充分的满足客户的需求,传感器的发展应该朝向智能化、多功能化、集成化等。也就是说在未来的汽车更加智能化,充分的体现出人机交互的功能,同时还具有信号的处理功能,具有较强的抵抗外界干扰的能力,只有这样才能保证传感器技术在汽车电子技术应用中的可靠性。

2.2微处理器技术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不断发展,汽车电子控制系统稳定性不断的提高,其中起到主要作用的是微处理器,微处理器摆脱了传统功能单一的控制系统,比如现代汽车的仪表盘会融合更多的技术,向智能化的方向发展。

2.3多媒体娱乐与智能通讯系统

现阶段,汽车在移动通讯技术和计算机网络技术发展的支持下已经可以向司机和乘客提供各种丰富的多媒体设施环境和远程汽车诊断(紧急时能够引导救援服务赶到故障或事故地点等功能,把汽车变为移动办公室和移动的家庭影院,并且能够把汽车道路和其他远程服务信息结合起来,构建出未来的智能交通系统。

汽车工业的发展史范文4

一汽大众成都工厂捷达生产线繁忙运转,与之相邻的川汽野马热闹不已。吉利专为成都项目建立的高原汽车有限公司一派忙碌,而就在其旁边选址的沃尔沃正待破土动工……

在成都经开区汽车产业园里,整车企业、配套零部件生产厂家已连成一片。

而沿成龙路出三环向东十余公里的汽车园区,几年前却还只是一片农田。在人们感慨汽车业发展的同时,也赞叹着这个历史舞台上的时代精英和他们所创造的产品。

本土“夜明珠”一度成为神话

在四川汽车发展史上,“夜明珠”是一个难以磨灭的名字,而她的制造者李君佑,则是一个无法回避的人物。“夜明珠”的故事更是一度成为稍为年长的蓉城人茶余饭后的谈资。

如今,汽车产业被定为战略新兴产业。

但早在23年前的1988年,成都人李君佑就“制造”出了第一代国产“夜明珠”轿车。而1989年,一汽新建轿车装配线组装出首批奥迪轿车。1988年,日产能力200辆的轿车总装线在上海大众公司落成。

上个世纪90年代初,四川造“夜明珠”轿车曾经风靡四川、东北、西安、深圳等地的家用、出租车市场。国产轿车的后来者如李书福、尹明善等当时都纷纷到成都拜访李君佑。

尽管风光无限,但牌照问题却一直困扰着“夜明珠”。 “我们这个车取名夜明珠,顾名思义就是适合晚上行动。”李君佑曾调侃说。尽管李君佑最初的想法是“洋气,高档,夜明珠是宝贝嘛”,但没有料到这个名字竟成宿命,暗喻了李君佑的结局――“夜明珠”轿车很多时候只能在夜间悄悄上路,成为真正的“夜晚发光的明珠”。

一直为“夜明珠”的“准生证”奔走的李君佑,1991年5月25日从中国汽车工业总公司得到答复:“夜明珠”编入汽车产品目录的申请被否。

但是,这并没有阻挡“夜明珠”在市场上的走红,2.85万元的价格以及良好的安全性能对市场上的买家而言太有诱惑力了。

“那个时候厂区里排满了夜明珠轿车,两、三百辆,那架势……周边的旅馆住满了前来提车的客商,还要排队。”曾是李君佑的员工的张永福说,“我们有技术、做得也早,但没有足够能力让产品进入国家汽车生产的目录。没办法……”。

公司在最“辉煌”时曾有五六百人,甚至在西安还有一家分公司。李君佑的老员工李先生介绍说,公司曾经研发过一款类似SUV的车型,“而那时市场上还没有SUV这个概念。”

1998年,国家严格实行上牌照的光盘制度,如果没有进入光盘目录,任何企业、任何车型都无法上牌照。

1998年,中国汽车市场颇为热闹和喜庆,而这些却离李君佑越来越远。政策和市场的大门都向夜明珠无情而彻底地关闭。几经周折的“夜明珠”终于在1998年的冬天彻底停产。

神话轰然倒塌,后来者却纷纷奋马扬鞭,轰轰烈烈地成就了一番事业。

“沃尔沃”将给成都带来什么?

不知是巧合,还是宿命。

1998年,轰动一时的“夜明珠”停产,而称李君佑为“李老师”的李书福却生产出第一辆吉利轿车。

13年后,2011年的初春,收购了沃尔沃的李书福选择成都建立沃尔沃汽车在中国的第一个制造工厂,成为沃尔沃汽车的西部基地,实现全年10万辆的产能。

这位被称为有着极高商业天赋的汽车“疯子”,立志要把沃尔沃这位“落难公主”重新推向高档车制造商主流阵营。

对李书福而言,下一步就是要塑造更全球化、更加豪华的沃尔沃。

沃尔沃承诺向成都的工厂项目投资54亿元。这意味着将有数千个直接就业机会、可观的财税收入、多达千亿的工业产值在等待实现。

成都经开区常务副主任李桦介绍说,沃尔沃成都工厂选址就在经开区吉利高原汽车工厂旁边。沃尔沃在成都的项目是按一个整车厂进行规划的。

早在2007年12月22日,吉利成都龙泉基地正式破土动工建设,2009年10月28日,吉利首款SUV车型――全球鹰GX718正式下线,成为继捷达、野马后第3款在成都经开区生产的汽车。从破土动工到整款车下线,共用了250多天,除去地震和雨季,实际时间仅用181天,“181高地”称谓由此而来。

李桦说,当年181天内完成了吉利汽车在蓉项目工程建设。经开区同样有信心实现这种高速度,以保证沃尔沃在成都实现本土化。

沃尔沃成都基地落户后,标志着成都拥有了目前西部地区最高端的品牌汽车制造能力。谈及沃尔沃落户的意义,李桦称沃尔沃的豪华、安全品质将进一步增强成都汽车产业向高端发展的基础,提升成都汽车产业在西部乃至全国的竞争力。

“我家就在沃尔沃附近,到时找个工作应该没问题。”对于学汽车工程的王力来说,想的问题更为具体,“以后成都人买车应该要便宜些吧?运费都少了好多嘛。”

从未被放弃的汽车梦想

纵然有过低迷,但成都的汽车梦想却从未放弃过。

也许是因为有着汽车制造的“基因”,何况上个世纪90年代末留下来的汽车配套体系和技术人员,依然为一些大规模的汽车厂家服务,这些成为了成都重振汽车工业的基础。

1998年,丰田公司在中国的第一家整车合资企业――四川丰田汽车有限公司成立。这是四川第一家跟上时代步伐,甚至是当时国内领先的现代汽车生产企业。

川旅厂和丰田的合作,引来了一汽的关注。

2002年10月21日,成都一汽揭下盖头。2003年9月5日,成都与一汽联姻后的第一个孩子――霸道呱呱坠地。

一汽和成都的更深接触,明显加速了四川汽车工业的发展。

汽车工业的发展史范文5

一、用高技术改造传统

传统工业是相对于信息工业、新材料工业、新能源工业和生物工程工业等新兴工业而言的,主要包括钢铁、造船、汽车、纺织等部门。在新经济时代,高技术正在对传统工业进行改造,使传统工业内部如结构、功能等方面都正在发生变化,从而引起工业体系的变革。

在工业发达国家,自动化成为改造传统工业和发展新产业的基本目标。它们正在利用技术与机械技术的结合把工业机器人用于生产,使机械化转向自动化,从而大大提高了生产率,降低了成本,增强了竞争能力。日本装备有机器人的工厂生产一辆汽车只要9小时,而美国不装机器人的工厂生产一辆汽车要花31小时;用机器人生产的每辆日本汽车的成本,要比美国低一二千美元。在1963年时,日本的汽车工业还落后于美国半个世纪;而现在,日本的汽车工业无论在产量或质量上都已经超过美国,居世界首位了。日本汽车工业之所以能把美国汽车工业打败,很重要的原因是日本的汽车工业在生产线上使用的机器人多。,机器人的已从汽车行业推广到重型机械、金属。电气机械等许多部门。

一些发达国家已出现一个趋势,要把高技术用来改造传统工业的装备、工艺,从而产生了新的生产和新的产品。如在纺织工业中不仅用高速工艺,而且还用气流纺、无梭织布和无绽纺织等新的工艺。钢铁工业发展的连铸、炉外精炼工艺;有色工业发展的富氧熔炼、闪速熔炼、大型预墙糟炼铝等工艺;建材工业发展的水泥窑外分解技术、平板玻璃浮法工艺;铁路运输业发展的重载列车运输、提高行车密度等工艺技术,都是新技术革命对这些产业的渗透结果。

由于传统工业结构的变化,工业系统正在出现大调整、大变化。这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为高能耗、高物耗向低能牦、低物耗变化众所周知,传统工业是劳动力密集型、资本密集型的工业,是需要大量能源和材料的工业。钢铁工业就是一种需要大量材料的传统工业,生产周期长,投资大,耗能高。过去,钢铁业、汽车业和建筑业能成为美国三大支柱工业,那是以消耗掉全球4/10的战略物资为代价的。随着新技术革命的发展,传统工业已经“中气”不足,需要注入新的能量;而新兴工业群的出现正是满足这个需要。例如用微处理机控制的低压汽油喷射系统代替传统的汽化器,可节油10%以上,并能降低污染。把微电子技术和传统的机械、电器、仪表技术相融合,发展成机械——电子一体化产品,可以把传统工业产品的功能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拿数控机床、柔性生产线、机器人、智能化仪表来说,这些产品不但具有信息处理的功能,还有控制、判断等功能。机械工业使用它们能提高产量,节约能源,降低成本。2.用新材料工业改变传统工业功能

这些新材料有耐高温、抗腐蚀、高强度等特殊功能,用于制造汽车发动机,既可以减轻汽车净重,又可以节省用油,还可以使发动机所需要的能源发生巨变。因此,美国和日本汽车业对汽车发动机陶瓷化的研制竞争激烈,并且都在碳纤维增强塑料做汽车壳体,比重只有钢的1/5,而强度和弹性模量(刚性)分别为钢的7倍和3.4倍。就这一项改进就可节省油20%以上。

3.由“重厚大”型产品向“轻薄小”型产品变化

钢铁、船舶、肥料等这些“重厚长大”型的产品的生产,是在消耗大量能源、资源的基础上,依靠“泰勒式企业管理”体制下生产的。今天,随着新技术革命的发展,人们能以信息、软件技术之长弥补资源、能量不足之短,通过小型化、智能化使产品向“轻薄短小”方向发展。近来畅销的微型机、轻型轿车和袖珍录音机等,都是“轻薄短小”型的产品。即使巨型喷气机。冰箱等产品虽然还是越大超经济,但零部件、电耗量也是在向“轻量”和“微型”化发展。这种发展趋势,日本国内货运量的变化是一个很好的例证。1965一1972年的经济年增长率为10.1%,货运量年增长率为12%;1972一1982年的经济年增长率为4%,货运量年增长率只有0.2%。日本1973年出口贸易每赚回100万日元,需出口5.6吨货物;而1982年出口贸易赚回100万日元,只需出口人4吨。这是因为日本出口“轻薄短小”商品增多的缘故。

人们对生产品的观念变了,不是越大越好。大家知道,第一台数字积分机象一座房子那样大,装有18000个耐温的真空管,耗资300万美元。现在,同类的计算机却只有一台打字机那么大,耗资少,只值300美元,功能反而高。据说1977一1982年,美国福特汽车平均重量减少近30%。即使是那些逐渐走向衰落的传统,它们所生产的产品也在逐渐向轻小型变化。产品减少重量是用新技术改造的成果,是生产力的一种体现。

4.从大型化生产向小型化、专业化生产变化

工业向小型化、专业化发展也是当前发达国家的一个重要趋势。在发达国家,一方面有大批原来规模较大的企业在紧缩和分散,甚至倒闭;另一方面又有大批中小型企业在开业。1992年,美国就有25000多家较大的企业倒闭,而同时又有566000多家较小企业开业。美国过去大企业比较多,现在大企业在分化、减少、小企业逐年增加。美国的小企业在50年代每年增加不到10万家,而90年代每年要增加概万家。日本过去对小企业就比较重视,小企业也比较多,中小企业占全国企业总数的99.4%,职工占总数的sl.4%,总产值占52%。西欧国家现在也产生了大量的专业化的小企业。这些中小企业经营灵活,技术先进,应变能力强,因此富有生命力。

5.从第一、弟二产业向第三产业转化

由于传统工业生产下降,开工率低,工人失业,必须向以服务、信息为核心的第三产业寻找出路。现在,发达国家的第三产业在中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大,已开始取代从事农、牧、矿业和产品制造业的第一、第二产业,而成为整个经济的最大部门。

在近代传统工业发展史中,各国的主要工业中心,基本上都属于煤铁复合型和沿海型两种。煤铁复合型是指在盛产煤的地区附近,发展钢铁业、汽车业和其他机械制造业。如英国的杜汉一克里佛兰工业区,美国的大湖一宾洲工业区,德国的鲁尔工业区,俄国的克里弗洛一顿巴斯工业区,都属于这种类型。沿海型是指一系列重化工业集中于海洋沿岸,港口附近,形成大规模的临海工业地带。日本战后靠船舶从国外运进煤、铁等燃料和原料,加工出口的产品又靠船舶输往海外,形成的工业大部分都是属于沿海型的。因此,长期以来,日本工业生产发展形成畸形,大量集中在沿太平洋带状地区。

今天,新兴工业的发展将不再象传统工业那样依靠资源决定命运的生产布局,而更多的依靠智力和,以大学、机构为核心,形成新产业区。美国最大的电子工业中心——硅谷就是如此。硅谷之所以能从一个不起眼的小果园,一跃而成为美国的最大的电子工业研究和制造中心,决不是那里有什么丰富资源,而是那里有一所著名学府——斯坦福大学。硅谷的崛起与斯坦福大学的贡献密不可分。斯坦福为硅谷的发展提供了科研人才和科研设施,使科研的成果迅速于生产实践,为社会创造财富。硅谷是一个熔教学、科研、生产于一炉的高级技术工业区。

日本工业布局已由临海型向“临空型”发展。日本的半导体、大规模集成电路、微型机生物工程等新型产品,体积轻,附加价值大,运量少,单位产品承担运费能力高,运费对生产的不大,加以这些产品的商品机会、交货日期比较重要,也特别适合于利用航空运输,所以航空运输成为尖端技术产品工厂“传送带的延伸”,使这些产业正在逐渐向机场周围聚集,形成“临空产业”集中区。

二、用高技术改造传统农业

1.用生物技术加速品种改造和更新

汽车工业的发展史范文6

“1.5万亿元投资助推新型工业化发展,必将改变重庆、改变生活!”昨日,市发改委主任杨庆育接受重庆晚报记者独家专访,阐释了他心目中的非常6+1。

“《意见》的出台,是贯彻落实市第四次党代会"科学发展,富民兴渝"总任务精神的重要体现。”杨庆育说,“在党代会报告中,明确将工业放在经济工作首位,在近几次党代会报告中还是第一次。”

杨庆育进一步介绍,从直辖以来到去年,我市工业发展保持着年均21%的高速增长,工业产值接近三年翻一番。去年,全市人均GDP达到5400美元,按照钱纳里工业发展论阶段观点,基本步入工业化中期阶段经济水平,但我市仍然处于欠发达阶段。

杨庆育指出,在工业化中期阶段,呈现三大显著特点:速度增长快、居民需求变化快,就要求工业结构调整必须加快。因此,要保持工业经济良性发展,转型和升级势在必行。与此同时,我市工业发展站在新起点,进入了新的历史阶段,面对严峻复杂的国际国内经济形势,《意见》的出台,显然对我市工业发展稳增长、调结构、促转型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长远的战略意义。在相当长一个阶段,是我市工业发展的纲领性文件。

“从经济学上讲,工业发展不应该是被规划出来的,但建立在遵循市场经济规律和结合重庆实际情况的方针政策,就具有很强的指导意义。”杨庆育说,新型工业产业蓝图是一个符合经济规律、市场规律和社会发展规律的指导性文件。

众所周知,我市历史上是一个传统重化工业城市,机械、冶金、化工、轻纺和食品,是传统的五大支柱产业。其中的重化工业,有典型的高能耗、高污染特征。

“结构不合理和高能耗高污染,制约了我市工业可持续发展。”杨庆育说,如今《意见》确定的6+1产业,从量和质两方面都作出了部署:

其一,强调产业集群化发展,无疑从量上将助推汽车等优势产业的规模扩大;其二,优化产业结构追求科技含量更高、经济效益更好、资源能耗更低、环境污染更少的新型工业,则是在质上下功夫。双管齐下,向高、好、低、少转型,无疑将迈出重庆工业发展史上科学而重要的一步。

杨庆育指出,从国际国内的工业发展新形势,也要求我市工业必须尽快转型升级:从国际上看,欧美再工业化进程加快,高端制造业呈回流趋势,新兴经济体利用资源要素成本优势不断吸引传统制造业转移;从国内看,也面临着外需拉动经济增长不可持续、内需增长不快,综合成本要素上升,部分行业产业过剩。这就要求我市工业必须尽快转型升级的脚步。

在杨庆育看来,新型工业化非常6+1项目的选择,也是精心考量和科学抉择的结果。电子信息产业、汽车工业、装备制造业、综合化工业、材料工业、能源工业以及消费品制造业,无一例外都是实体产业。

“实体经济是工业发展的根本,这是2008年美国金融危机给全球给我市带来的警示!”杨庆育说,在工业发展中,实体经济和虚拟经济同时存在、互为补充。但在工业化的中初级阶段,实体经济的抗风险能力和实际效力,要远大于虚拟经济,堪称命脉和根基。“虚拟经济和实体经济,就好比价格和价值的关系。一个锅铲可以把价格炒上几百元,但它的实际价值并未改变。”杨庆育说,虚拟经济的泡沫,最终受损的是民众。“我们汲取了金融危机的教训和警示,大力发展新型工业化产业,是脚踏实地的实体经济,不是玩虚的,是玩的更实在、更安全可行的。” 工业总产值突破3万亿

新增150万人就业

杨庆育表示,按照《意见》精神,未来3年,我市新型工业将累计实现1.5万亿元投入。到2015年,工业总产值将突破3万亿元。“与此同时,各种产业集群的形成和扩张,也将提供大量的就业机会,解决各市民就业问题,带动全市经济的提升和劳动者增收。同时,新型工业的大发展,也将有力助推农业现代化和服务业的大发展。”

据市经信委相关人士介绍,全市工业总产值将突破3万亿元。高科技产业增加值占比30%、工业净资产回报率达10%,工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达到50%,工业从业人数占城镇就业的比重达到35%。预计到2015年,工业领域从业人员将达390万人。其中,从事研发和管理的工程师、管理骨干将超过30万人,还将新增150万人就业。

“水电气等能源建设,直接涉及千家万户日常生活,是我市推进新型化工业发展的重头戏。”杨庆育重点介绍了我市未来3年内的天然气、页岩气和电力的供应保障。

根据规划,到2015年,我市38个区县村村将开通天然气,哪怕是偏远区县乡村的村民,都能用上天然气。

我市页岩气储存量超过2万亿立方,接近全国10%,开采的页岩气用于出租车行业,缓解加气难。

我市新开工在建电站规模容量超1200万千瓦。3年后,相当于我市电力保障系数增加一倍。

杨庆育介绍,在渝的知名品牌笔电整机生产商,正在拓展创新。既有走高端科研路线,也有走低端普及路线。

其中,面向西部农村地区孩子们的低端笔电正在研发中(具备上网、打字、学习等常规功能),预计零售价两三百元。其极高性价比优势和对农村教育工作的帮助普及,具有社会公益性和责任性。

按照《意见》精神,我市将开建全国最大汽车工业制造基地,不仅是整车,还包括汽车零部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