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植物多样性的重要性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植物多样性的重要性范文1
关键词:生物多样性;重要性;人类;启示
生物多样性是指地球上所有的植物、动物、微生物以及它们拥有的全部基因和各种各样的生态系统,它包括遗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因此,生物多样性对人类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一、生物多样性重要性的体现
没有生物多样性,就不会感受到来自树林的绿意、海洋的蔚蓝,当然,也不会有空气、食物和水。
生物多样性就像一个超级市场。我们所吃的所有食物都属于它。然而由于各种原因,“货物”越来越少。例如,在印尼,超过1500种稻米已经在过去的15年里灭绝了。而且,在世界范围内,474种家禽已变得稀少,617种自1892年起已濒临灭绝。仅在欧洲,11000种高等植物中的2400种已处于危险之中。可以说现在是继650万年前恐龙灭绝后最大的生物生存危机。也许,将来美丽的大自然风景将只会出现在画布上。
二、生物多样性与人类的关系
其实大自然是一个仁慈的“人”,她在每时每刻都给予我们健康和美丽。
当我们生病的时候,我们依赖自然环境去恢复我们的健康。多少年来,人们从自然世界中寻找着疗法。植物为现代医学研究出新型药物提供原料。特别是青霉素的诞生,挽救了一批又一批的人。报道说专家们在太平洋紫杉树和马达加斯加长春花中发现了用于治疗癌症的植物成分,也许有一天我们能发现可以治疗艾滋病、白血病的成分。
然而,正是由于它的魅力,来自人类的威胁也就越来越多:对食物资源和其他自然资源不断增加的需求;缺乏对生物多样性的经济利益进行鉴别;收集大量的珍稀动物做标本等等。
可以肯定的是,如果我们减少生物的多样性,就肯定会减弱未来大自然抵御威胁的能力。
三、生物多样性给人们带来的启示
生物多样性给了我们太多,也忍耐了太多。最近几年到处都发生着奇怪的事情:珊瑚礁突然大批死亡,大型山体滑坡塌倒的泥石流,不寻常的倾盆大雨,一些地区的持续干旱。这其实就是来自大自然的惩罚。无论人类怎样预防,它都会缠绕着我们。毕竟生物多样性问题并不仅仅关系到那些生活在污染区、辐射区附近的人们。
也许,不久的将来,生物多样性的美丽只能出现在画板上,到那时,人类的忏悔将会无济于事。
植物多样性的重要性范文2
关键词:湿地;生物多样性;指标;评价
中图分类号:Q95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9944(2016)06-0128-03
1 引言
生物多样性是生物及其与环境形成的生态复合体以及与此相关的各种生态过程的总和,有基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3个层次。湿地是介于陆地与水生系统之间的过渡生态系统,大量动植物生存其中,生态功能不可替代,被誉为“地球之肾”。湿地生物多样性评价是湿地保护基础工作的热点,张铮等评价了天津古海岸与湿地自然保护区的生物多样性,为优化管理提供了科学的依据;朱京海等研究表明辽宁沿海6地市及其4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生物多样性丰富;刘冰调查分析发现莲花湖湿地生物多样性处于优秀水平,并据此提出了恢复和管理的合理建议。
贵定岩下大鲵自然保护区是典型的喀斯特溶洞湿地,并且是国家二级保护动物大鲵(Andrias davidia-nlzs)的栖息地。目前,对该地区的研究仅见于穆彪等的气候生态资源方面,而关于生物多样性的指标评价尚未见到报道。基于此,本文调查了贵定岩下大鲵自然保护区的动植物资源,在评价生物多样性的基础上提出了保护建议。
2 研究区域和方法
2.1 研究区域
贵州省贵定岩下大鲵自然保护区(以下称保护区)位于贵州省贵定县昌明镇,是两州(黔南州和黔东南州)三县市(贵定县、麻江县、都匀市)结合部,总面积6311.0hm2,湿地面积757.3hm2,地理坐标为东经107°15′~107°33′,北纬26°20′~26°25′。境内以低山和中山地为主,地形起伏,沟谷纵横,山峦重叠,地表崎岖破碎,地理环境复杂多样,是典型的喀斯特地貌。保护区属中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区,垂直气候带明显,四季分明,降雨丰富,年平均气温15.0℃左右。保护区内有众多纵横交错、深浅不一的溶洞和暗河,水质清澈,为大鲵提供了天然的小生境。
2.2 研究方法
2.2.1 动植物资源和人类因素的调查
2015年8~10月,基于保护区的档案数据,依据《中国湿地资源调查与监测技术规程》,调查和统计保护区的动植物种类和分布;通过走访和问卷调查的方法,观察和记录影响生物多样性的人类活动。
2.2.3 生物多样性指标体系与评价方法
本文在参照相关湿地生物多样性评价研究的基础上,参考由环保部的生物多样性评价标准,确定了本保护区湿地生物多样性评价标准(表1)。根据贵定岩下大鲵自然保护区的生物多样性调查结果,对照标准表逐项进行打分,累加所得的分数便可得到生物多样性评价总分(TP):
TP=∑(Ai+Bi+Ci+Di+Ei)
式中,Ai、Bi、Ci、Di、Ei分别对应不同的评价因子得分。根据TP值的大小,将湿地生物多样性水平划分为5个等级:TP值介于86~100之间,表明生物多样性水平很好;TP值介于70~85之间,表明生物多样水平较好;TP值介于50~69之间,表明生物多样性水平一般;TP值介于35~49之间,表明生物多样性水平较差;TP值小于等于35,表明生物多样性水平差。
3 研究结果
3.1 保护区动植物资源和人类因素概况
保护区内主要植被是以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为主的次生林。保护区内湿地植物种类共35科58属70种,主要有:红豆杉(Taxus chinensis Rehd.)、乌桕(Sapium sebiferum Roxb.)、杜鹃(Rhododendron simsiiPlanch.)、黄柏(Platycladus orientalis Franco)、水青冈(Fagus longipetiolata)、箭竹(Fargesia spathaceaFranch)、马褂木(Liriodendron chinense Sarg.)、虎杖(Polygonum cuspidatum)、冷水花(Pilea notata C.H.Wright)、水麻(Debregeasia orientalis)、青蒿(Artemisiacarvifolia)等。主要植物群系类型包括:乌桕群系、杜鹃群系、水青冈群系、虎杖群系、箭竹群系、透茎冷水花群系、水麻群系、青蒿群系等。保护区内湿地脊椎动物分别隶属于5纲39目54科种。其中鱼类48种,隶属于5目11科;两栖类动物23种,隶属于2目7科;爬行类动物45种,隶属于2目7科;鸟类128种,隶属于6目10科;兽类35种,隶属于8目18科,属国家Ⅱ级重点保护动物有穿山甲(Manis)、小灵猫(Viverricula in-dica)、斑林狸(Prionodon pardicolor Hodgson)、红隼(Falco tinnunculus)、草^(Tyro longimembris)大鲵、虎纹蛙(Rana rugulosa)、猕猴(Macaca mulatta)等13种。
保护区内共有6665人,区内村民主要从事农业活动,生产生活过程中产生的污染物直接排入保护区内,且时有进入林区砍伐林木、下网捕捞水生动物的情况发生,人类活动对湿地保护区的动植物存在明显干扰。
3.2 保护区生物多样性评价
依据对保护区动植物情况的调查和本文生物多样性评价指标表,逐项评分得出贵定岩下大鲵自然保护区指标得分,各项指标总分TP=55.5,介于50~69之间,故其生物多样性水平一般。
4 保护区湿地保护建议
4.1 加强湿地水文监测与管理
水源是维持湿地生境稳定的关键因素,加强水量和水质的监测有利于针对性地采取保护措施。保护区内的居民生产和生活产生的废弃物直接排入湿地,会使水体富营养化导致水质改变,影响动植物的生存。为此,建议加强保护区的湿地水文监测与管理,并依此采取相应措施保证保护区内的水质和水量,确保野生动植物有良好的生存基础。
4.2 加大资金投入
由于保护区湿地生物资源的重要性,应加大资金的投入,确保湿地自然环境的保护和研究工作顺利展开。借助3S和计算机技术,依据湿地动植物种群数量、分布状况和生态特性等信息,建立贵定岩下自然保护区生物多样性数据库。完善保护区机构建设,增设现代化实验室和标本室,加大与科研院所的合作提高科研水平。
4.3 调整产业结构
保护区的生物多样性水平一般,且属于脆弱的喀斯特生态系统,不能承受高强度的开发和农业生产活动,必须减少人类活动的影响。应加大宣传和政策支持,鼓励和引导居民发展旅游业,减少农业生产对生态环境的破坏;着力发展较高收入的大鲵养殖业,让村民意识到良好湿地环境的重要性。这样可以有效控制居民对生态环境的破坏,进而防止保护区的湿地生态环境功能退化,保持其稳定性。
植物多样性的重要性范文3
一、生物多样性的意义和价值
生物多样性的价值是巨大的,人类从生物多样性中得到了所需的全部食品、许多药物和工业原料。物种为人类提供了食物的来源,作为人类基本食物的农作物、家禽和家畜等均源自野生型。野生物种是培育新品种不可缺少的原材料,特别是随着近代遗传工程的兴起和发展,物种的保存有着更深远的意义。物种是多种药物的来源,随着医学研究的深入,越来越多的物种被发现可作药用。
生物多样性的生态价值也是巨大的,它在维系自然界能量流动、物质循环、改良土壤、涵养水源及调节小气候等诸多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生物多样性也是维持生态系统平衡的必要条件,某(些)物种的消亡可能引起整个系统的失衡,甚至崩溃。丰富多彩的生物和它们所赖以生存的无机环境共同构成了人类赖以生存的生物支撑系统。同样,千姿百态的生物也给人以美的享受,是艺术创造和科学发明的源泉。物种多样性对科学技术的发展是不可或缺的,如仿生学的发展离不开丰富而奇异的生物世界。甚至,人类文化的多样性在很大程度上起源于生物及其环境的多样性。
二、生物多样性的现状
随着环境的污染生物多样性正遭受着前所未有的毁灭破坏,目前世界上每小时就有一个物种消失。这是地球资源的重大损失,因为物种一旦消失,就永不再生。消失的物种不仅会使人类失去一种自然资源,还会通过食物链引起其他物种的消失。据估计,地球上生物约在3000万种以上,但至今有案可查的仅150万种,经人类研究或加以利用的则更少,只占其中一小部分。无数的动植物在人类还没认识它们之前就随着原始森林的砍伐、污染、围湖、填海等原因提前从地球上消失了。如果不立即采取有效措施,人类将面临能否继续以其固有的方式生活的挑战。生物多样性的研究、保护和持续合理利用亟待加强,刻不容缓。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国际社会逐渐意识到保护生物多样性的重要性,并制定了一系列的国际公约。
我国是生物特别丰富的国家,但由于多方面的原因,我国的生物多样性也长期遭到破坏。致使中国成为生物多样性受到严重威胁的国家。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采取各种措施,对生物多样性进行保护,但是,面对全球范围内的生物多样性危机,仅仅依靠政府和有关组织的努力是远远不够的,还需要全体国民的重视尤其是对青少年的教育。
三、我国中学生物多样性教育的现状
在我国现行的基础教育中,与生物多样性教育相关的教材有九年制义务教育课本《生物》、《科学》和高级中学课本《生物》等。但是,在这些本应该包含生物多样性教育的教材中甚至连生物多样性这一词汇都很少出现。尽管这些教材中都设置了生物与环境、环境保护、保护珍惜生物等章节,但作为业已引起国际社会广泛关注的全球环境问题的热点,生物多样性的内容并不突出,青少年,作为国家的未来和希望,缺乏这方面的教育和认识,对生物多样性的重要性将缺乏了解和认识。这对今后深入开展保护工作是不利的。虽然现行的基础教育课程存在这方面的不足和缺陷,但是我国在保护生物多样性方面所取得的成绩是有目共睹的。我国政府于1993年1月15日批准了《生物多样性公约》,成为世界上率先批准该《公约》的少数几个国家之一。鉴于生物多样性保护工作重要性和紧迫性,作为中学生物教学,应该把生物多样性教育纳入正式课程。
四、如何在教学过程中渗透生物多样性保护意识
1、在中学生物学必修课中,通过生物多样性相关章节进行生物多样性教育。在初中生物学教材第一册绪论中有这样一节内容,标题为形形的生物。当老师上课引用自然界中各种珍惜动植物来解释这一现象时,不妨引申出生物多样性这一概念,使学生对生物多样性有一个初步的认识,为以后的进一步讲解埋下伏笔。这一教学思路同样业可以运用在高中教材的绪论中,当然其深度和广度应有所差别。同理,在讲到生物的遗传和变异,遗传变异对生物的意义时,也可以适当引申生物多样性特别是遗传多样性的内容。另外,由于地球生物多样性是由地球上所有的生物――植物、动物和微生物共同构成的。
2、在选修、研究性课程和知识讲座中进行生物多样性教育。通过选修课、研究课和讲座等形式进行生物多样的知识教育会收到一定的效果。通过互联网、书刊和教学影片等各种媒体收集到教学素材,通过组织整理,再运用现代化的多媒体教学设备进行教学,这样的教学生动,直观,可以使复杂深奥的科学概念变得通俗易懂。也可在老师的指导下,让学生自己去探究生物的多样性,进行研究性学习。应组织学生开展课外兴趣活动,进行野外调查、参加竞赛等。
3、把生物多样性教育渗入与其有关的科目中。在我国的基础教育课程设置中与生物多样性相关的课程除了生物学之外还包括地理、自然常识、综合理科,在有些省市还包括环境教育。在这些课程中渗透生物多样性保护意识,可以使生物多样性得到更广泛的重视和认识,从而达到更好的教育普及效果。
植物多样性的重要性范文4
【关键词】野生植物资源 保护 问题 发展对策
一、野生植物资源保护的重要性
野生植物资源不仅仅是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维系着整个野生生物种群、生态系统和人类社会之间的物质循环,能量流动和生态平衡。而且它也是整个人类社会生存和发展的基础。野生植物资源因为具有生态性、多样性、遗传性和可再生性等特点而区别于其他的自然资源,同时也正是由于这些特点使得野生植物资源在我国的社会发展中占有了非常重要的位置。首先,野生植物在在维系生态平衡、改善生态环境方面有着巨大的作用,是生态系统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的基础。同时野生植物资源也是保障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可以满足经济发展和人民群众物质生活多样化的需求。而且野生资源具有种类繁多,有丰富多样的基因的特点,有巨大的开发潜力。
野生植物作为绿色植物,是有机物质的第一生产者,可以有效地利用光能和水分直接或者间接的为异能生物提供所需要的物质和能量,正好可以满足自然界物质的能量循环的需要。野生植物不仅在提供食物、药用和工农业生产方面有重大的作用,同时对于生态系统的平衡,提高人类科技方面的进步都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可以说,对野生植物资源的保护和发展对维护生物的多样性和维护生态的平衡,促进社会的可持续发展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二、我国野生植物资源保护存在的问题
人们对野生植物资源的重要性认识不足,保护意识有待提高。一般的野生植物资源大部分都分布在较偏远的地区,然而在当地的居民的文化素质都较低,对于野生植物资源的认识不够,保护意识很淡薄,加上相关部门对保护野生植物资源没有普及教育,没有在各种传媒上进行反复的宣传教育,在这样的情况下,大部分人对野生植物资源保护的认识严重不足。由于经济利益的驱动和法律观念的缺乏,再加上大部分人都认为野生植物是没有人管理的,可以随便的采挖,因而存在着严重的乱采乱挖,甚至是多度采挖的现象。同时大量的野生植物资源的生长地被其他用途所侵占,直接导致了我国的野生植物资源的大量减少,生长环境严重退化,分布地区减少,物种濒临的危险更加的严重。
一些领导对野生植物资源的保护工作没有足够的重视,在资金方面的投入也不足,对野生植物资源的保护人员严重缺乏,并且业务水平还需要很大程度的提高。同时很多人对野生植物资源的概念认识不清,单纯的把野生植物资源认为是几种花草树木嘛,对我们的生活没有多大的用处,不需要特殊的保护。而且在我国专门从事野生植物资源保护的工作人员很少。野生植物资源的主管部门在执法能力方面还有很大的欠缺,在业务能力和整体素质方面都不能适应管理保护工作的需求,需要进行专业的培训和学习。
对野生植物资源的家底认识不清给科学保护管理野生植物资源增加了相当大的难度。虽然相关部门组织过对于国家重点保护的野生植物资源的普查工作,但大部分也都因为资金不足等原因,只是调查了其中很少的一部分,与我国繁多的濒危灭绝的野生植物资源相比实在是收效甚微。总之,我国对于野生资源的保护工作起步相对比较晚,缺乏相关的保护管理方面的经验,没有形成一套有效的保护管理系统。
三、野生植物资源保护的对策
从源头抓起,转变人们对野生植物资源认识的错误观念,加强野生植物资源保护的重要性的认识,树立科学合理的保护观念。对于野生植物资源的保护工作要未雨绸缪,对生态和社会生产有重要价值的野生植物资源的严格管护,能够防止更多的物种濒临灭绝,不但可以减少管护的难度也可以减少成本的投入,是保护野生植物资源的有效对策。在充分认识到野生植物资源重要性的过程中,各级主管部门要转变观念,不能够只重视对濒临灭绝物种的保护工作,要认识到很多物种濒临灭绝都是由于森林和草原等过度开垦和破坏造成的,所以在资源开发和利用的过程中,要进行合理的控制,引导人们研究和开发可替代的能源,这样就可以在不破坏生态环境的情况下,创造出更大的经济价值。
相关部门要通过各种途径和方式向大众宣传保护野生植物资源的重要性,让人们认识到野生植物资源是人类生产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提高公众保护野生植物资源的认识,让公众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国家资源保护和生态环境改善工作中来,主动成为保护野生植物资源的生力军,共同承担起保护野生植物资源的责任。同时要使得野生植物资源的保护工作成为一种自觉的行为,就要从青少年的教育抓起,将生态环境和自然保护的常识纳入到日常的课程中去,从小就树立起保护环境、保护资源的意识,从根本上扭转人们对野生植物资源保护意识不强的局面。
遵守相关的自然规律,才能让野生植物资源更好地为人们所利用,根据野生植物资源的特点以及在保护管理工作中存在的弊端,在保护的管理工作中可以进行适度大胆的改革,既能满足人们生产生活的需要又能达到可持续发展的目的。建立健全相关的法律法规,并且制定出保护与开发利用的有效机制。各级野生植物保护管理机构以及森林公安机关要密切配合,积极采取有效的措施加强执法的监督,依法严厉地打击破坏野生植物资源的违法犯罪行为,促使野生植物资源保护工作向良性和健康方向发展。
政府要从政策方面和资金的投入方面来采取相应的对策,加强野生植物资源的保护工作。并且要转变保护的对象和模式,以前在野生植物的保护方面都是只注重对较大型的木本类植物的保护,经常忽略草本和灌木类植物的保护。实际情况是草本植物因为生活能力较弱,对于自然环境尤为的敏感,加之在人类活动的影响下,极易走向灭绝的边缘。所以在野生植物的保护方面要注重对草本类植物的保护工作。
四、总结
综上所述,野生植物不仅在提供食物、药用和工农业生产方面有重大的作用,同时对于生态系统的平衡,提高人类科技方面的进步都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因此要加强野生植物资源的保护工作,促进生态系统的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植物多样性的重要性范文5
关键词:鄱阳湖;湿地植被;保护
中图分类号:P96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9944(2010)09-0035-02
1 引言
湿地被誉为“地球之肾”,是陆地和水域的过渡地带,是水陆两种界面交互延伸的区域,是地球上具有多种功能独特的生态系统,是自然界生物多样性最丰富的地域之一,保护湿地是实现我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一项重要任务。鄱阳湖是生物多样性丰富的国际重要湿地,对全球生物多样性保护和利用、确保长江中下游地区生态安全及人民生命和财产安全等方面都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然而近年来,鄱阳湖湿地资源不断遭受破坏,与20世纪50年代更不可比,因此,对鄱阳湖湿地植被的现状及保护的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
2鄱阳湖湿地基本情况
鄱阳湖位于江西省北部,距南昌市东北部50km,地理位置北纬29°05′~29°15′,东经115°55′ ~116°03′,以九江市永修县吴城镇为中心,纵横都昌、永修、星子、新建等县,管辖鄱阳湖内的9个湖泊,总面积3150km2。鄱阳湖是国际重要湿地,是长江干流重要的调蓄性湖泊,地处鄱阳湖西北部的鄱阳湖自然保护区,成立于1983年,1988年晋升为国家级,1992年被列入“世界重要湿地名录”,是我国首批列入之一的重要湿地,在中国长江流域中发挥着巨大的调蓄洪水和保护生物多样性等特殊生态功能,是我国10大生态功能保护区之一,也是世界自然基金会划定的全球重要生态区之一,对维系区域和国家生态安全具有重要作用。
鄱阳湖流域多年平均年径流量1 457亿m3,流域面积16.22万km2,占长江流域面积的9%,但年径流量却占l5%,是长江流域水资源最丰富的地区之一。鄱阳湖上接赣、抚、信、饶、修5江河(下称“5河”),下通长江,湖区水位受控于“5河”及长江的双重影响。湖面面积在洪水和枯水期最大可相差22倍,容积相差55倍。鄱阳湖每年4~9月为汛期,10月至翌年3月为枯水期,年最大洪水多出现在5~6月,占汛期的75%,7~9月受台风影响,也会出现较大洪水。鄱阳湖地处中亚热带温暖湿润气候区,具有光照充足、雨量充沛、无霜期长、四季分明的特点。年均降水量1 570 mm左右,年均气温约17℃,7月份月均温29℃左右,绝对最高温40.8℃,1月份月均气温4.5℃左右,绝对最低温为-11.2℃。年均无霜期265d左右。
鄱阳湖是我国湿地生态系统中植被类型以植物资源最丰富的地区之一。分布高等植物75科200余属350余种,浮游植物54科154种、浮游动物24科112种;软体动物55种、贝类32种、鱼类25科122种;在高等动物中有爬行动物48种、兽类45种、鸟类5l科280余种,鸟类中水禽有115种,属国家一类保护的鸟类有l1种,二类保护的有40种,其中有l3种鸟类被国际鸟类保护组织列为世界级的濒危鸟类,尤其是列人世界严重濒危物种的白鹤,曾观测到2 800余只,为世界瞩目的一大奇观,对保护我国重热带生态环境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3鄱阳湖湿地植被类型
3.1 水生植被
主要分布于内、外湖及池塘、沟渠水域环境中的水生植物.水深一般在1~6m范围内,组成水生植物群落的种类以水鳖科、眼子菜科、茨藻科、睡莲科等沉水垂和漂浮垂的水生草本植物为主.构成了22个群系。
3.2沼泽植被
沼泽植被是指分布于湖缘、池塘、沟渠或低洼地段水域周围的浅水区域季节性积水区,土壤则为淤积沼泽土或草甸沼泽土,由莎草科、禾本科为主的植物群落,沼泽植被和水生植被之间有着一定的联系,一些植物种类往往互有分布,而且在一定条件下可以发生演替关系。该类型群落在鄱阳湖区范围的洪水季节被淹没,枯水季节出露,约占湖区总面积的18%。
3.3草甸植被
分布于湖滨高低水位消落地段及入湖5河尾间而形成的洲滩。土壤多为沼泽草甸土及浅色草甸土,多以中生、湿生及湿中生的莎草科、禾本科、蓼科、菊科、毛莨科、千屈菜科、堇菜科、玄参科植物为主.可划分为湖滨低地草甸及湖滨高滩地三角洲草甸两类。位于湖滨海拔17m以上的高滩地、河流三角洲,一般紧靠围堤或傍近山冈。由于人为干扰严重,天然植被多遭到破坏,多呈不连续的块状、条状分布,以生长湿中生和中生禾本科植物为特点,同时双子叶植物分布增多。
3.4沙洲植被
分布在入湖三角洲及湖滨沙地,高程多在16m左右,洪水季节有短期淹没,夏季地面酷热,以冲积沙土为主,在都昌、永修、南昌、波阳等地约有0.6~0.7万km2
4鄱阳湖湿地保护中存在的问题
随着地方经济的快速增长,工业规模的不断扩大,工业废弃物排入湖体,其水质已开始了富营养化的趋势,造成湖泊水质恶化,水生生态系统结构遭到破坏;湿地植被的实际分布面积逐年减少和生物量逐年下降严重,从20世纪30年代到80年代50年间,共减少面积300多km2,相对面积减少1/3,鄱阳湖湿地较常见的水生、湿生和沼生植物,正在消失或严重退化,据调查,在20世纪60年代有119种,80年代只有101种,20多年时间减少了18种,物种消失的速度很快。
5保护及可持续利用的对策
有效地保护鄱阳湖湿地生态环境,合理利用湖区湿地植被和生物资源、不仅对于发挥湖泊的调蓄功能,减少洪涝灾害,而且对于保护湿地生物多样性,恢复渔业资源,发展湖区畜牧业,保护我国南方最大的候鸟越冬栖息地,振兴扛西旅游业都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5.1控制湿地开发规模,保护野生动物栖息地
盲目扩大开发规模的行为,是导致湿地功能下降、生态环境恶化的一个主要原因。因此,“适度规模”应是鄱阳湖湿地未来开发利用中必须遵守的一条基本原则。多年来,郡阳湖湿地的开发已达到了一定的规模,今后应严格制止对较高生态位的湿地的开发,对改变自然景观和利用途径的开发项目应进行环境影响评价,提供生态恢复、重建替代方案,并确保实施。同时,工农业生产的发展和城市化的扩张要逐渐形成合理的用地布局,改变用开发湿地的方法来补偿耕地面积减少的局面,对于野生动物的重要栖息地,要严格禁止任何形式的开发活动,以确保湿地生物有足够的栖息、觅食和活动空间。
5.2 加大资金投入,加强生物多样性的研究
由于鄱阳湖湿地生物资源的重要性,因此应该采取各种行之有效的筹资措施,加大资金投入,重视鄱阳湖湿地生态环境的保护和研究,特别是利用现代高新技术,对湿地动植物资源种群数量、生态习性、繁殖规律等进行动态监测,建立鄱阳湖湿地生物多样性信息系统,使鄱阳湖湿地动植物的遗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生态系统多样性的调查、收集、保护、鉴定、评价等方面获得的数据库进入数据管理和服务,并据此建立鄱阳湖湿地野生动植物的繁殖和保护中心,利用先进的繁殖技术,不断扩大鄱阳湖湿地野生生物的种群数量,走出一条保护――开发――利用的新路子。
5.3 合理开发鄱阳湖湿地资源
(1) 坚决平圩行洪,退田还湖。恢复鄱阳湖湿地面积,并逐步恢复湿地生态系统。
(2) 要有组织、高层次地发展利用湖区名优野生植物资源,引进优良品种,建立人工栽培基地。
(3) 保护水域环境,对排入湖区的工业污水,矿渣粉尘、农药化肥、灭螺药剂,都应严格按国家允许标准管理、控制和防止污染。
(4) 要严格保护和封育湖区沙洲天然植被,绝对禁止在沙洲上放牧樵伐,毁林垦荒。要合理布局、植树种草,建立防风治沙林体系。
(5) 保护5大入湖河流的天然林植被,全面实施长扛流域天然林保护工程,防止水土流失是保护鄱阳湖湿地生态的关键。
5.4 开展宣传教育立法工作,提高公众的参与度
湿地生物多样性的保护有赖于当地广大群众的理解、支持和参与。目前,鄱阳湖湿地生物多样性保护的宣传与教育还处于滞后状态,普及广度、力度、深度都不够,造成公众对湿地生物多样性的保护意识薄弱,乱砍滥伐、乱捕滥猎现象时有发生。今后应加大宣传力度,加强与保护区周围居民的交流与沟通,让当地居民了解生物多样性保护的重要性,提高全社会的保护意识,同时加快专项立法工作,使湿地保护有法可依,使湿地保护利用走上法治轨道,只有这样才能促进鄱阳湖湿地生物多样性的综合利用和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 王江林,万慧霖.鄱阳湖湿地植被的生物多样性及其保护和利用[J].环境与开发,2000(4):162~164.
[2] 林 波,林燕芳.鄱阳湖水质污染对湿地生态系统功能的影响[J].地质灾害与环境保护,2004(3):72~74.
[3] 朱海虹.鄱阳湖湿地结构、功能及保护[C].中国湿地研究[M].长春:吉林科学技术出版社,1995.
植物多样性的重要性范文6
关键词:鄱阳湖;湿地;植被
中图分类号:P96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69X(2010)01-0001-03
1 引 言
湿地是陆地和水域的过渡地带,是水陆两种界面交互延伸的区域,是地球上具有多种功能独特的生态系统,是自然界生物多样性最丰富的地域之一。保护湿地是实现我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一项重要任务。
2 鄱阳湖湿地系统概况
鄱阳湖位于江西省北部,距南昌市东北部50km,地理位置29°05′~29°15′N、115°55′~116°03′E。它以永修县吴城镇为中心,纵横都昌、永修、星子、新建等县,管辖9个湖泊,总面积224km2。鄱阳湖是国际重要湿地,是长江干流重要的调蓄性湖泊,地处鄱阳湖西北部的鄱阳湖自然保护区,成立于1983年,1988年晋升为国家级,1992年被列入“世界重要湿地名录”,是我国首批列入的重要湿地之一,在中国长江流域发挥着巨大的调蓄洪水和保护生物多样性等特殊生态功能,是我国十大生态功能保护区之一,也是世界自然基金会划定的全球重要生态区之一,对维系区域和国家生态安全具有重要作用。
鄱阳湖流域平均年径流量1457亿m3,流域面积16.22万km2,占长江流域面积的9%,但年径流量却占15%,是长江流域水资源最丰富的地区之一。鄱阳湖上接赣、抚、信、饶、修5江河(下称“5河”),下通长江,湖区水位受控于“5河”及长江的双重影响。洪水季节,水位升高,湖面宽阔,烟波浩渺,一望无际;枯水季节,水位下降,洲滩显露,湖水归槽而形成“洪水一片、枯水一线”的独特水文景观。湖面面积在洪水和枯水期最大可相差22倍,容积相差55倍。鄱阳湖每年4~9月为汛期,10月至翌年3月为枯水期,年最大洪水多出现在5~6月,占汛期的75%,7~9月受台风影响,也会出现较大洪水。鄱阳湖地处中亚热带温暖湿润气候区,具有光照充足、雨量充沛、无霜期长、四季分明的特点。年均降水量1570mm左右,年均气温约17℃,7月份月均温29℃左右,绝对最高温40.8℃,1月份月均气温4.5℃左右,绝对最低温为-11.2℃。年均无霜期265d左右。
鄱阳湖湿地处于高低水位消落地域及附近的浅水区,包括入湖河流三角洲、湖滨滩地、堤垸沟渠、池塘沼泽、冲积沙洲、港汊水道,形成了我国亚热带湿地生态系统的特殊地理景观,是我国湿地生态系统中植被类型以及植物资源最丰富的地区之一。分布高等植物75科200余属350余种,浮游植物54科154种、浮游动物24科112种;软体动物55种、贝类32种、鱼类25科122种;在高等动物中有爬行动物48种、兽类45种、鸟类51科280余种,鸟类中水禽有115种,属国家一类保护的鸟类有11种,二类保护的有40种,其中有13种鸟类被国际鸟类保护组织列为世界级的濒危鸟类,尤其是列入世界严重濒危物种的白鹤,曾观测到2800余只,为世界瞩目的一大奇观,对保护我国亚热带生态环境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3 鄱阳湖湿地植被
鄱阳湖湿地植被依其生态环境和群落特征可划分为水生群落、沼泽、草甸、沙洲群落4大类型60余个群系。
3.1 水生植被
主要分布于内、外湖及池塘、沟渠水域环境中的水生植物。水深一般在1~6m范围内,组成水生植物群落的种类以水鳖科、眼子菜科、茨藻科、睡莲科等沉水类和漂浮类的水生草本植物为主。构成了22个群系。
3.2 沼泽植被
沼泽植被是指分布于湖缘、池塘、沟渠或低洼地段水域周围的浅水区域季节性积水区,土壤则为淤积沼泽土或草甸沼泽土,由莎草科、禾本科为主的植物群落,沼泽植被和水生植被之间有着一定的联系,一些植物种类往往互有分布,而且在一定条件下可以发生演替关系。该类型群落在鄱阳湖区范围的洪水季节被淹没,枯水季节出露,约占湖区总面积的18%。
3.3 草甸植被
分布于湖滨高低水位消落地段及入湖5河尾间而形成的洲滩。土壤多为沼泽草甸土及浅色草甸土,多以中生、湿生及湿中生的莎草科、禾本科、蓼科、菊科、毛莨科、千屈菜科、堇菜科、玄参科植物为主。可划分为湖滨低地草甸及湖滨高滩地三角洲草甸两类。
位于湖滨海拔17m以上的高滩地、河流三角洲,一般紧靠围堤或傍近山冈。由于人为干扰严重,天然植被多遭到破坏,多呈不连续的块状、条状分布,以生长湿中生和中生禾本科植物为特点,同时双子叶植物分布增多。
3.4 沙洲植被
分布在入湖三角洲及湖滨沙地,高程多在16m左右,洪水季节有短期淹没,夏季地面酷热,以冲积沙土为主,在都昌、永修、南昌、波阳等地约有0.6~0.7万km2。
4 保护及可持续利用对策
鄱阳湖是大自然镶嵌在江西大地上的一颗璀璨明珠,为江西人民提供了丰富的湿地资源。有效地保护鄱阳湖湿地生态环境,合理利用湖区湿地植被和生物资源、不仅对于发挥湖泊的调蓄功能、减少洪涝灾害,而且对于保护湿地生物多样性、恢复渔业资源、发展湖区畜牧业、保护我国南方最大的候鸟越冬栖息地、振兴江西旅游业都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4.1 控制湿地开发规模,保护野生动物栖息地
盲目扩大开发规模的行为,是导致湿地功能下降、生态环境恶化的一个主要原因。因此,“适度规模”应是鄱阳湖湿地未来开发利用中必须遵守的一条基本原则。多年来,鄱阳湖湿地的开发已达到了一定的规模,今后应严格制止对较高生态位的湿地的开发,对改变自然景观和利用途径的开发项目应进行环境影响评价,提供生态恢复、重建替代方案,并确保实施。同时,工农业生产的发展和城市化的扩张要逐渐形成合理的用地布局,改变用开发湿地的方法来补偿耕地面积减少的局面,对于野生动物的重要栖息地,要严格禁止任何形式的开发活动,以确保湿地生物有足够的栖息、觅食和活动空间。
4.2 加大资金投入,加强生物多样性的研究
由于鄱阳湖湿地生物资源的重要性,我们应该采取各种行之有效的筹资措施,加大资金投入,重视鄱阳湖湿地生态环境的保护和研究,特别是利用现代高新技术,对湿地动植物资源种群数量、生态习性、繁殖规律等进行动态监测,建立鄱阳湖湿地生物多样性信息系统,使鄱阳湖湿地动植物的遗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生态系统多样性的调查、收集、保护、鉴定、评价等方面获得的数据库进入数据管理和服务,并据此建立鄱阳湖湿地野生动植物的繁殖和保护中心,利用先进的繁殖技术,不断扩大鄱阳湖湿地野生生物的种群数量,走出一条保护――开发――利用的新路子。
4.3 保护和恢复鄱阳湖湿地生态环境
在有利于湿地保护和维护生态平衡的前提下,综合利用开发鄱阳湖湿地资源。
(1)坚决平圩行洪,退田还湖。恢复鄱阳湖湿地面积,并逐步恢复湿地生态系统。
(2)利用湖区名优野生植物资源,有组织地、更高层次地发展要引进优良品种,建立人工栽培基地。
(3)保护水域环境,对排入湖区的工业污水,矿渣粉尘、农药化肥、灭螺药剂,都应严格按国家允许标准管理、控制和防止污染。
(4)要严格保护和封育湖区沙洲天然植被,绝对禁止在沙洲上放牧樵伐,毁林垦荒。要合理布局、植树种草,建立防风治沙林体系。
(5)保护5大入湖河流的天然林植被,全面实施长江流域天然林保护工程,防止水土流失是保护鄱阳湖湿地生态的关键。
4.4 积极宣传教育,提高公众的参与度
湿地生物多样性的保护有赖于当地广大群众的理解、支持和参与。目前,鄱阳湖湿地生物多样性保护的宣传与教育还处于滞后状态,普及广度、力度、深度都不够,造成公众对湿地生物多样性的保护意识薄弱,乱砍滥伐、乱捕滥猎现象时有发生。今后应加大宣传力度,加强与保护区周围居民的交流与沟通,让当地居民了解生物多样性保护的重要性,提高全社会的保护意识,只有这样才能促进鄱阳湖湿地生物多样性的综合利用和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 王江林,万慧霖.鄱阳湖湿地植被的生物多样性及其保护和利用[J].环境与开发,2000(4).
[2] 林波,刘燕芳,等.鄱阳湖水质污染对湿地生态系统生态功能的影响[J].地质灾害与环境保护,2004(3).
[3] 朱海虹.鄱阳湖湿地结构、功能及保护[A].中国湿地研究[C].吉林:科学技术出版社,1995.
[4] 徐聪荣.鄱阳湖湿地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思考[J].中南林业调查规划,2004(11).
Poyang Lake Wetland Vegetation Status & The ProtectionAnd Utilization
Wen Qiyun, Tang Yemao
(Jiu Jiang Vocational University, Jiang Xi, Jiu Jiang 332000, Chin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