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文修养的理解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人文修养的理解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人文修养的理解

人文修养的理解范文1

关键词: 护士人文修养 情绪智力教育 实施策略

首位研究人文关怀的护理学家Leininger提出人文关怀是人的本质需求和自然属性,是护理的本质和重心,主张护理关怀中融入对人的文化和信仰、态度等方面的了解[1]。在护理工作中对患者实施关怀时,要了解患者的处境和焦虑;Watson[2]定义“护理人文关怀”,提出十大人性关怀要素,包括培养自我和他人的认知和敏感,以及增加积极和消极情感的表达,人际交往的学习、提供良好的身心环境等。其中对情感的把握,对他人和自我的认知敏感和人际沟通都是情绪智力的主要内容。显然在护士了解人文关怀的内涵、如何实施和有针对性地培养后,必然对护士的情绪智力产生积极和良好影响。

1.人文与情绪智力

1.1与人文相关概念有人文科学、人文修养、人文关怀等,这些概念相互包含、相互联系、不可分割。其中人文修养的概念和内涵主要包括人文的思想、知识、技能和精神、心理素质等,而人文关怀既是一种思想又是一种能力。随着人类对“健康”概念的认知变化和现代医学模式的转变,护理观念逐渐由以疾病为中心发展为“人的健康为中心”,这些观念的转变需要护士融知识与人文修养于一体。人文修养综合素养因人而异,对人文精神有较好的领悟需要护士具备较高的情商。李筱芹等[3]研究发现情绪智力越高的护士面对压力时,越多使用积极应对方式,并能减轻和释放自己的压力。

1.2护士要提高人文修养,离不开对人文知识的学习、人文技能的掌握和人文精神的培养。护士在关心、鼓励和帮助病人时,能够识别病人的情绪和情感,并使用这些信息指导自己的思维和行动,对提高病人的满意度和促进护患之间的沟通和交流是非常重要的[4]。能够在护患关系中了解到自己的内在关爱情感,控制自己的不良情绪,识别他人的情绪特征就是情绪智力。重视人文教育中护生情绪智力的培养,促进护患关系由技术型向人文型转变,对学生形成持久稳定的人文理念有重要的引导作用。

1.3护理人文关怀能力是护士照护和关怀患者必须具备的个性心理特征,包括关怀体验和行为两种能力。张锦玉等在研究中发现本科护生的人文关怀能力与情绪智力具有相关性,其中在人文关怀能力的三个维度中,满足患者基本需求能力、健康教育、灌输信念和希望与情绪智力相关性最高[5],情绪智力高的护理本科生满足以上三个维度的能力超过情绪智力低的学生。

2.情绪智力

2.1情绪智力的正式概念及结构

“情绪智力”概念的提出者是美国耶鲁大学P.Salovey&J.D.Mayer,进行了定义:情绪智力是一种情绪信息加工的能力,包括准确评价自己和他人情绪的能力,表达和调控情绪的能力[6]。而后经过多次修改后提出沿用至今的定义,即情绪智力是一种能够认识情绪、利用知识解决问题,通过情绪识别认知活动的能力[7]。认为情绪智力是以整体方式进行横跨认知系统和情绪系统的操作[8]。戈尔曼于1995年提出情绪智力包括认识、控制、激励自己情绪的能力、识别别人情绪的能力及处理人际关系的能力[9]。

国外情绪智力的结构模型主要有三种:分别是P.Salovey&J.D.Mayer的能力模型、戈尔曼的混合模型理论和巴昂的理论模型[10]。

2.2护士心理现状及护生情绪智力现状

2.2.1护士心理现状。 调查显示,由于护士工作环境的复杂性,身心耗竭状态的护士比例比其他医务工作者高,日本一医院调查433名护士处于耗竭状态的高达25%以上[11]。国内护士群体中抑郁情绪发生率高达38%,护士在身心耗竭的状态下控制自己的情绪能力、理解他人情绪能力等能力会下降[12],不仅影响护士工作质量,还会影响病人的情绪,给护患关系带来负面影响。Wagner等[13]研究证实病人的满意度与医护人员情商分数有着密切关系,Joan[14]认为与患者密切接触时掌握沟通技巧,可以增进护患关系和提高护患的情商水平。

2.2.2护生的情绪智力现状。 护理学生作为护士的后备力量,情绪智力将影响今后护理工作的质量。国内研究表明,护生的情绪智力水平受到性别年龄、是否独生子女、城乡等因素的影响。 2011年廖晓春[15]对不同学历层次的护理专业学生情绪智力进行调查,研究发现,总体得分呈正态分布,总体水平不高,不同层次总分比较得出护理专业学生的情绪智力专科护生大于本科护生,本科护生大于中专护生,其中情绪运用能力方面得分最低。2013年张小青等[16]对护生情绪智力现状再次进行分析,得出情绪智力总分高低受到家庭、学历层次、年级、学生干部等因素的影响,总体水平有待提高。国内外许多护理专家都认识到在以患者满意度衡量护理服务质量的今天,在校护生情商培养尤为重要,在重视护理人文课程教学改革的同时,期望提高护生情绪智力在内的各项综合素质。

3.护士人文修养教学与情绪智力培养的结合

《护士人文修养》是一门针对提高护理学生人文素质和修养的课程,是护理人文素质教育的导入课,在培养护理学生综合素质方面起到核心和引导作用[17]。当前“加强人文精神”是护理教育改革的重要方向之一,让人文渗透到护理专业中,人文教育与护理专业教育的结合,加强对护理专业学生人文素质培养,已经在护理教育界成为共识。人文素质的培养是一个潜移默化的过程[18],因此我们特别重视该课程教学过程,由于该课程将护理相关人文课程如美学、礼仪、人际沟通等进行整合,结合教材特点,在教学方法上注重灵活多变、教学内容上注重趣味性和知识性相结合。虽然人文课程在很多院校均有开展,教学内容和学时不免有所出入,但基本教学目标还是比较相似的。

3.1 教学目标

《护士人文修养》课程目标主要是教育护生如何成为一名合格护士,如何处理与患者、同事间的关系[19],培养学生遵守职业道德规范,了解护士承担的责任。在教学过程中采用灵活的教学方式将人文知识内化为学生的人格和修养,培养学生对自身的认知能力、对他人的人文关怀能力和情绪控制力等情感。

3.1.1知识目标。 使学生掌握人文修养有关概念、护士审美素质、人际关系策略、人际沟通技巧和护理礼仪等主要内容。

3.1.2能力目标。引导学生掌握人文修养有关概念、护士审美素质、人际关系策略、人际沟通技巧和护理礼仪等内容,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职业道德、健康心理和良好沟通能力。

3.1.3情感目标。 在教学过程中,以案例教学法和PBL教学方式探讨学习课程内容。对于绪论和人际关系这些章节,采用现在网络和媒体报道过的典型案例和学生身边的事情。人际沟通章节分为理论课和实验课,理论课通过观看录像、课堂讲授常用的沟通技巧等学习护患沟通技巧,实验课上以情景剧形式让护生分别扮演病人及病人家属、护士,指导学生自编、自导、自演,将每幕剧情生动表现出来。学生切身体会每个角色心理的变化,扮演病人时感受到病人身体和心理的不适,充分理解护患沟通的真正内涵,有助于学生了解自我、理解他人情绪等情绪智力培养与提高。

3.2教学过程

《护士人文修养》教学过程主要包括理论课和实验课。其中理论课程22节,实验课程计划学时10学时,分组教学后实际是30学时,理论课与实验课程相结合。为保证实验课的质量,两种教学之间没有严格界限。

理论课程主要包括:①人文基本知识:人文相关概念、人文关怀能力、科学与人文关系等;②社会学基础知识:护士主要社会工作范围、对象等;东西方文化与护理文化;③美学基础、护士审美修养、人际交往理论、护患沟通、护士礼仪规范等。

实验课程主要包括:①护士仪容修饰(包括对护士着装要求,面部肌肤保养、化淡妆和微笑的艺术);②护士体态礼仪训练(包括站姿、坐姿、行姿、下蹲拾物、推车、端盘、持病历夹)等基本姿势的美学要求;③实践演练(让学生分角色练习特殊情境下的沟通技巧及学生自编自导自演情景剧)。

4.结语

从以上内容可得出对护生提高人文素质和培养情绪智力完全不冲突,在该课程中融入情绪智力教育,使学生不仅学会为人处世,还能促进护生人文技能和人文知识掌握。同时从该课程教学目标和教学过程中可以发现,该课程能强化学生人文知识,培养人文技能并结合学生个人情绪智力具体情况,针对性地引导学生领悟人文修养的核心要素人文精神,培养学生人文素养和人文关怀能力。

本研究希望以情绪智力为中心,探讨护士人文修养对护生情绪智力的影响,对其他护理人文课程在共同提高护生综合素质方面提供借鉴和研究方向。

参考文献:

[1]Leininger M . Caring : An essential human need[M]. Thorpfare,NJ: Charles B,Slack, 1981:24.

[2]Watson J.Nursing: the philosophy and science of caring[M]. Boston: Little Brown and Company , 1979:254

[3]李筱芹,胡红娟. 护士情绪智力与工作压力的相关性研究调查[J].护理研究,2011(9): 2370-2372.

[4]杨辉,宋丽萍等. 护士情商的研究进展[J].护理研究,2007,21(1):194-196.

[5]张锦玉,姚萍等. 中医护理本科生人文关怀能力与情绪智力的相关性研究[J].中华护理教育,2015,12(3)179-182.

[6]Salover P, Mayer J D. Emotional Intelligence . Imagination, Cognition ,and Personality,1990,9(3):185-211.

[7]竺培梁. 情绪智力的概念、结构和测量[J]. 外国中小学教育,2008(11):38-43.

[8]Mayer J D, Salovey P &Caruso D R . Emotional intelligence as Zeitgeist, as personality and as standard intelligence .Handbook of emotional intelligence.New York:Jossey-Bass,2000.92-117.

[9]Goleman D.Emotional Intelligence .New York:Bantam Books,1995.

[10]王静.大学生情绪智力、人际关系与应对方式的关系研究[D].云南:云南师范大学,2014:1-64.

[11]Cole A . Stress high anxiety[J]. Nurs Times[J].1992,88(12):26-29.

[12]郑洁英.影响护士“情商”因素分析及对策[J].护理管理杂志,2002,2(2):43-45.

[13]Wagner P J. Moseley G C. Physicians’emotional intelligence and patient satisfaction[J].Fam Med, 2002,34(10):750-754.

[14]JoanM.Innovative leadership through emotional intelligence[J].Nursing Management,2003,34(10):30.

[15]廖晓春. 护理专业学生情绪智力现状及分析[J]. 护士进修杂志,2011,26(3):214-215.

[16]张小青,刘桂萍,潘玲. 护生情绪智力现状调查分析[J].全科护理,2013,11(6):1716-1717.

[17]陈瑜,翟惠敏等. 《护士人文修养》课程特色与改革实践[J].南方医学教育,2009(3):21-22.

人文修养的理解范文2

关键词:人文因素 初中语文 教学 培养

语文作为一门集工具性和人文性于一体的基础性学科,从义务教育阶段开始就得到了充分的重视。但是往往工具在语文教学过程中过多的被凸显,而人文素养则被相对忽视甚至是被磨灭。从语文课程的性质和特征来看,语文课程的基础性与特殊性要求人文因素在教学中得到充足的体现并在学生中产生影响、共鸣的效果。新课标在关于初中语文教学理念的阐述中明确指出需要“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这其中就强调了诸如审美情趣,思想道德修养,健全的个性与人格等诸多人文素质的培养。同时,新课标也指出“语文课程丰富的人文内涵对学生精神领域的影响是深广的”,在注重对学生进行有效正确的价值观引导的同时,鼓励学生通过语文学习发展思维,充分体验,构建属于学生自身体验的“经验内容”、“生本课程”。所以人文因素的渗透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是极为必要的。

诸多教育理论在进行观点阐述之时都强调了人文因素培养的重要性。人本主义理论首当其冲。人本主义学习理论以马斯洛,罗杰斯等为代表,从反对行为主义的角度出发,认为“教育应该为学生创造一个良好的环境,让其从自己的角度去感知世界,发展对世界的理解,进而达到自我实现的最高境界。”人本理论从全人发展的视角阐述了学习者整个人的成长过程,以发展人性为目标,注重对学习者的潜能和经验的启发与引导,进而实现自我认知和自我实现。这是对人文因素的深刻阐述和反映,是对教育教学现状的有力鞭策。同时,建构主义也在一定程度上对人文观点,社会文化互动提出了主张,以皮亚杰,维果茨基,冯·格拉塞斯菲尔德等为代表。他们认为认识是一个主动解释并建构个体知识表征的过程。它强调知识的动态性,强调学生对知识的主动建构性,社会互动性以及学习的情景性,作为教师应该避免成为单一的知识的传授者,而应该激发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突出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学生与课本等之间的交流与互动,倡导合作学习,注重情感体验与人文氛围的营造,从知识传授,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等方面立体式的建构课堂活动。此外,教学最优化理论,杜威的教育理论等也都通过不同角度介绍了人文因素在教育中的渗透。

实际教学过程中,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充分体现人文因素,让语文教学从单纯的“教书”拓展至更好的“育人”,主要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处理:

教师修养

教师的个人修养程度直接影响了语文课教学的质量和人文氛围的营造与熏陶。教师的个人修养体现在教师欣赏的水平,语言谈吐的表达,情感的丰富程度,知识的储备与应用等四个方面。教师的欣赏水平包括对教材的鉴赏与处理,对其他语言作品的欣赏,对学生的欣赏等。欣赏水平的高低对于教师能否艺术性的感知和处理教材及其他作品的内容,能够树立正确的学生观,以“全人”的培养目标去看待教育教学工作具有重要影响;语言谈吐的表达则较为直观的反应出教学的艺术水平和教师的人文品味。贴近大众,幽默生动,准确清晰的语言表达是教师作为培养人的角色的基本技能要求;情感的丰富程度则是教师表达人文情怀,塑造人文品质的最好标杆。教师以其丰富的情感体验可以让学生更为深刻的理解课文所表达出的含义和背后的隐喻,从而培养学生对语言和对人文的理解;对学生的欣赏则是教师“以人为本”教育理念的本质体现,是对教师教育观,学生观的考验和要求。教师的教育对象是“人”,贯彻人本思想是育人工作的基本点,也是教师个人修养的集中体现。

教学评价

教学评价的实施是对教学成果的总结和对学生学习效果的反馈,是开展反思性教学的途径。语文课教学评价的实施不仅要合理的体现语文基础知识的学习程度,更要给予学生开放,发展性的评价,将人文因素融入评价的过程和结果当中,发挥出语文教学的本真功能和实质成效。要做到对人文因素的合理运用,首先要注重教学评价量化与质化的有机结合,在量化成绩的基础上根据对学生语言表达与组织能力,阅读能力的具体表现有针对性的给予开放的,个性化的评价;其次需要注意教学评价语言的灵活性与人文性,尤其是对作文,对阅读文章后的感想类的作业,要站在学生的角度去理解,在保证价值观引导的前提下鼓励学生创新思维的发展;最后不能忽视教学评价师生双方的互动性与生成性。师生双方要以平等的地位,采取适当的方法,在人文的氛围中多交流,多沟通,把教学评价看成是师生双方促进各自进步的平台和机会。

教材处理及语文能力的培养

教师对语文教材的处理需要考虑语文能力的培养重点,语言基础知识的掌握程度等课程标准中的规定。新课程标准中规定“阶段目标从‘识字与写字’、“、‘阅读’、‘写作’(第一学段为“写话”,第二、第三学段为“习作”)、‘口语交际’四个方面提出要求”。这四个方面需要充分给予人文精神的培植和熏陶。在阅读教学方面,语文教师应当抓住时机来引导他们努力把模范人物的优良品格移植到自己身上,借助教材中这些得天独厚的育人因素,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 ;作文教学方面要鼓励学生用自己的方式,用人文的精神去感受,表达,解读个人对世界,对社会,对人的看法,在作文选材上也要有浓厚的人文气息和生活色彩,让话题贴近学生生活;通过课堂上构建生活情境锻炼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既是课程标准对教师的要求,也是学生实现自我提升,培养人文精神和实践能力的要求与途径。

人文修养的理解范文3

[论文摘要]美术课程是一种人文课程,是人文主义精神的集中体现。美术是人类文化最早和最重要的载体之一,运用美术形式传达情感和思想是人类历史中的一种重要的文化行为。美术并不是单纯的技艺,而是人类文化的积淀和人类想象与创造力的结晶。

教育的人文主义是以人的和谐发展为目标,希望人的本性、人的尊严、人的潜能在教育过程中得到最大的实现和发展。在我们提倡素质教育反对应试教育的今天,人文主义教育观对我们现行教育有很好的指导作用。美术教育作为一门学科教育,它有自己的独特性,它主张以学生自身的发展为目的,强调发展人的天性,发展人的个性,发展人的潜能。因此,用人文主义教育观来指导美术教育是顺应时代的潮流,是未来教育的一个发展趋势。

美术课程是一种人文课程,是人文主义精神的集中体现。人文主义指的是一种高度重视人和人的价值观的思想态度。它注重人的自由与平等,人与社会、自然之间的和谐。美术是人类文化最早和最重要的载体之一,运用美术形式传达情感和思想是人类历史中的一种重要的文化行为。美术并不是单纯的技艺,而是人类文化的积淀和人类想象与创造力的结晶。它记录着不同时代的文明,闪烁着人类的智慧、代表着人性的深度。美术是人类情感和精神生活的创造表现。任何美术表现形式都包含着一定的情感和思想。学生通过美术学习与自己情感生活的连接和相互作用,学习用美术方式表达和交流情感,使学生的不良情感情绪得以释放和宣泄,恢复他们心理的平衡,从而获得创造、表现和交流的能力,达到健全人格,陶冶性情的目的。因此,通过对美术的学习,将使学生的审美情趣和能力不断提高,性情不断得以陶冶,从而增强对自然和生活的热爱和责任感,形成尊重和保护生命和自然环境的态度,以及创造美好生活的愿望与能力。可以说,美术已经成为人文教育的核心学科。

美术课程的人文性开始受到广泛的关注和重视。美术教育作为一门基础学科教育,它没有应试教育的功利性和目的性,能更好地贯彻人文主义教育思想。即使在高等教育阶段,美术教育作为艺术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其教育目的和作用也开始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1997年5月,北京大学隆重宣布成立艺术学系,并明确表示:希望通过在全校开展艺术教育,培养学生的艺术感受力与理解力,用艺术生动的表现形式陶冶他们的情感,使他们具有更高的精神境界、更开阔的胸怀和眼界、更丰富多彩的生活经验和人文修养、更健全的人格,成为21世纪合格的人才。我们知道,当下的美术教育不再是传统的素描、绘画、版画、雕塑课程及欣赏课,它有了更宽泛的内容。在欧美很多国家,开始用视觉艺术教育来代替美术教育,它超越了传统的“纯艺术”范畴的教育,为学生提供了更广阔的艺术教育。美术教育的对象不是针对那些对美术感兴趣的少数学生,而是面对全体学生的,倡导全面发展的人文主义教育理念。强调通过直觉、推理、想象、技巧以及表达和交流的独特形式过程逐渐形成丰厚的文化修养。美国的《艺术教育国家标准》在强调美术学科结构特点的同时,始终贯穿着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思想,内容标准是根据学生达成目标来制定的,注重学生在参与美术活动时的感性体验,发展美术创造的基本能力。中国现行的美术教学也开始以强调美术学科体系转向激发学生创新意识和创造精神,强调以学生发展为本的精神。因此,用人文主义教育观来指导美术教育,成为对现行教育进行改革的一个重要理论依据,开始受到更多的关注。

人文修养的理解范文4

关键词:高职语文;课程目标;内容整合

【中图分类号】G723

随着高等职业院校的蓬勃发展和教学改革的逐渐深入,高职语文作为高职学院开出的一门基础公共课程,经历了曲折的发展历程。当前,很多高职院校已开始意识到高职语文课程开设的重要性,并重新思考这门课程在人才培养和课程体系中的地位与作用,对它的教学目标和内容有了新的认识。

一、高职语文教学目标的重新定位

长期以来,人们通常把高职语文课定义素质课,但简单地把语文课说成是人文素质课,不论从理论上还是从实践上都有些不妥。

首先,从理论上看,人文素质和语文是两个不同的概念:人文素质指的是一个人成为人和人才的内存与主体的精神品格,也就是人文知识的内化。而"语文",按照叶圣陶先生的解释,是指书面语言与口头语言的总和。两者固然有相通之处,也有着必然的联系,因为语言是文化的载体,是思维的物质外化,是人际交往的媒介,人文性是语文的显著特点,但把语文课等同为人文素质课,不论从内涵还是外延,都是不对的。

其次,从教学实践看,以人文素质教育作为课程名称会导致大题小做。因为人文素质内涵远远大于语文素质,人文一词,最早出现在《易经》中,有教化、规范之义,应该说,大凡文学、史学、哲学、艺术等均属于人文范畴,因此,在教学实践中,为了使开设的课程与内容相符,可能会走入了"无边无际"的境地,在非常有限的课时里,开设这样一门涵盖面极广的课程,会使得教学内容难以确定,教学目标较为分散,尽管用课时强行地框定了教学内容,但仍然难以明确此课程的教学目标。

第三,从课程层次看,高职语文的学科层次有着较为明显的特殊性,它应更注重学生的语文兴趣培养,开阔学生的知识视野,使高职学生在运用语言文字的同时,提高文学修养。与大学语文相比,在层次上应相对降低,弱化理性思辨的内容,突出其实用价值。当然,高职语文与职高语文在学科结构和体例编排方面可以有相似之处,但内涵建设方面应进行调整,应更注重人文教育和知识的深度与厚度。

基于以上分析,在课程定位上,不能以大学人文素质修养等这样大而泛之的名称来代替高职语文,高职语文的教学目标应定位为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提高高职学生的人文修养。人文教育具有基础性地位,科学教育只有与人文教育相通融,才能使受教育者的科学素质与人文素质浑然一体,培养出"全人"。当前,高职院校的学生较少接触人文科学方面的知识,很少受到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教育,不少大学生对人类的文化遗产知之甚少,对中华民族的悠久历史文化缺乏应有的了解,特别是缺乏中华民族所特有的文化艺术和情操品格的熏陶,致使学生的整体文化修养下降。

第二,增强综合素质,提高职业能力。语文教育作为人文素质教育的主干课程,一方面通过文学欣赏,美感熏陶、思维训练等提高基本素质和应变能力,进而提高学生的职业能力;另一方面通过应用文写作、提高文字理解能力,写作能力等直接服务于职业需要。

第三,强化基础知识,提高语文能力。高职语文应该充分考虑学生对象的特殊性,把握好兴趣、知识、能力之间的关系,以及学科的深浅度、难易度。在此基础上,我们把高职语文课的教学目标定位为除了突出听、说、读、写四种能力外,还应结合学生的专业特点,进行有针对性的读、写、听、说训练;还可带领学生走出课堂,走向社会,在社团活动中、交际中学习、捕捉、筛选和加工语言,在生活中了解和吸收生动丰富的语言文化,以此来强化语文知识的学习、理解和运用,提高学生的语言修养。

第四,开阔知识视野,发展学生个性。高职语文是一门包容性极强的学科,它既有思想教育、人格教育的功能,又有知识教育、技能教育的效果。高职语文也应体现多元化的教育实质,对教学篇目涉及到的语言、文学、哲学、历史学、思想教育等都不能忽略,突出语文课内涵的丰富性。同时在教学中也要注意发展学生的个性,要善于发现学生某方面的语文能力优势,在教学中自觉地培养和发展学生的个性,更好地激发学生学习语文和发展语文能力的兴趣。

二、课程内容的重新整合

根据其目标定位,对课程内容进行了重新整合,内容分为三个板块:第一版块旨在提升学生人文素养,以主题为单元组织篇目,紧扣高职学生感到困惑和难以抉择的敏感和热点话题,围绕话题选择篇目,让学生在文质兼美的作品里通过领悟、讨论或实践,潜移默化地得到爱国主义、忧患意识、道德观、责任感、使命感、奋斗精神等人文精神教育,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社会主义道德观,培养学生良好的法律意识、爱心意识、诚信意识、责任意识,用正确观点认识社会,融入社会,为社会服务。第二版块为职场人生,着重培养的是学生将来步入职场中应具备的一些素养,包括敬业精神、合作意识、诚信品质等,为把学生打造成"职业人"奠定基础。在这一版块中,尤其考虑了我院医护专业学生特别多的现状,特别强化了医卫类专业学生职业能力的养成,极具针对性和实用性。第三版块是应用文写作,一个生活在现代社会的人,总免不了要和应用文打交道。应用文写得是否规范、得体、顺畅,直接反映写作者的业务能力、文化水平和人文素质修养水平。本版块旨在让同学们掌握一般常用应用文写作方法与技巧,能够选用适当的应用文种写出合体的应用文,以适应现代社会生活与工作的需要。

总之,高职语文教学必须把人文素质教育和语文训练和谐地统一起来,既要坚持和遵循语文教学的基本原则和规律,又要根据实际需要整合课程,深化改革,让人文性和实用性统一协调,相辅相成,才能适应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的需要,对高职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和实际应用能力的提升产生积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张国强.文安乐《大学人文素质修养》长沙:中南大学出版社,2006.8

[2]李霞芬.文安乐《大学生人文素质修养实用教程》湘潭:湘潭大学出版社,2008.9

人文修养的理解范文5

论文关键字:英语课堂 人文素质 培养方案

论文摘要:英语教学作为一门语言教学,它的教学内容除语言的基础知识外,还会涉及到各种题材的文章,而这些文字都是人类共同创造的精神食粮,对大学生的人文素质培养有一定的意义。本文将英语教学与大学的人文素质培养结合,阐述二者的内在联系,及达到最佳结合的方法。

大学是一个培养人才的摇篮,教师是教书育人的园丁,把大学生培养成为一个德才兼备的栋梁之才是每个大学教师身担的重任。特别是在外语教学中,利用所教授的内容更能很好的对学生进行人文素质的培养。

一、人文素质

人文素质,从广义来说指一个人成其为人和发展为人才的内在精神品格。这种精神品格在宏观方面汇聚于作为民族精神脊梁的民族精神之中(爱国);体现在人们的气质和价值取向之中(气节)。从狭义来说指人文(文史哲艺)知识和技能的内化,它主要是指一个人的文化素质和精神品格。人文素质是关于“人类认识自己”的学问。“做人的根本在于品质培养”,发展人文素质就是“学会做人”,引导人们思考人生的目的、意义、价值,发展人性、完善人格,启发人们做一个真正的人,做一个智慧的人,做一个有修养的人。人文素质的培养起始于人性的自觉,注重人的心灵自悟、灵魂陶冶,着眼于情感的潜移默化。良好的人文素质表现为:追求崇高的理想和优秀道德情操,向往和塑造健全完美的人格,热爱和追求真理,严谨、求实的科学精神,儒雅的风度气质等。

二、人文素质培养与英语教学的内在联系

教育部在全国52所高校开展的试点工作基础上制定了《关于加强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的若干意见》,明确指出文化素质教育,重点指人文素质教育。主要是通过对大学生加强文学、历史、哲学、艺术等人文社会科学方面的教育,通过对文科学生加强自然科学的教育,以提高全体大学生的文化品位、审美情趣、人文素养和科学素养。由此可见,在大学阶段的素质教育就是要通过大学阶段的学习使学生掌握一定的有关各个学科的知识,在此基础上去提高个人的文化修养,提高个人的道德品质,做一个有崇高理想、优秀情操、完美人格、求实精神和儒雅风度的良好素质的人。

大学英语教育也担负着培养学生的人文素质的重任,但却是很多英语教师忽略的部分,我们大部分的精力都投入到了语言本身的教授中,帮助学生们在听、说、读、写、译五大技能方面有所进步和提高,这些的出发点是完成教学计划和实现教学目标,更明确的目的是学生的四、六的通过率。把英语分割成一个个知识点,一个个不同用法的词汇和短语以及一个个包含了生词的例句。完全的把英语教学看成是语言能力的训练,而忽视了英语本身所带有的文化性,忽视了通过英语教学的大学生人文素质的培养。实际上语言是各种不同文化的载体,文化要靠语言去表达出来,二者是相辅相成的关系“只学习语言,而不了解其赖以自下而上的文化就等于无本之木,无源之水,就永远掌握运用不好语言。”英语语言的学习,就是英语文化的学习,也就是人文素质提高的过程。

作为一名合格的英语教师,除了要对课文本身的内容及涉及到的词汇、句法和语用进行必要的讲授外,还要对与课文相关的其他内容进行必要的讲授。这些内容包括事件的因果,语言现象产生的背景等。对其如不进行解释或解释不清就会影响学生对教学内容的正确理解。在大学英语的教学中对其课文涉及的相关内容进行必要的讲解,既有助于加深学生对教学内容的理解,活跃课堂气氛,而且还扩大了学生的知识面,提高了学生对英语语言学习的兴趣,也能使大学生在学习英语的过程中受到人文素质方面的教育。当然如何去进行学生的人文素质培养要靠教师把握,切忌本末倒置,总的原则是课文教学为主。

三、大学英语教育中进行素质教育的途径和方法

1话题课堂讨论

英语教学中遇到很多值得同学们去思考文章,师生们可以通过课堂上的讨论来共同挖掘课文内深层次的含义。例如在大学英语新理念综合教程中,第一单元college life 中介绍了作为一名大学生在开始新的大学学习之初要如何去做好准备去迎接新生活,如何去学习,如何去交友,如何去处理遇到的问题。这个话题对于新生来说很有意义,每次我都会在课前让学生们讨论你理想的大学生活,本单元结束后还会问一些关于新的大学生活你的计划之类的话题。

2 开展系统的文化讲座

英美国家的人文知识,仅仅依靠英语课堂上教师讲授的内容毕竟是有限度的,为了能够让学生们更好的理解英美文化,可以采用讲座的形式,对于大学综合英语教程的每一个话题可以在学期之初分配给不同的英语教师,按着课程的顺序,在课余时间以讲座的形式讲授。仍以第一单元为例,在讲校园生活时,可以介绍英美国家的大学,大学的类型包括两年制、四年制、公立大学、和私立大学。对于学生们十分感兴趣的著名的学府,可以重点介绍一些内容。然后让学生们通过对于英美国家学校的认识,对我国的高等教育与西方的高等教育进行对比。

3 多媒体辅助教学

多媒体教学可以以影音的形式给学生提供大量的信息,运用计算机多媒体技术进行外语教学,不仅在形式上改变了传统的教学方法和教学环境,而且有利于人文素质的培养。多媒体教学中所提供的文化背景及社会的文化内容较为丰富多彩,而且“视听资料”都是“原汁原味”的精品佳作,语言材料的真实性强,更贴近生活、自然,使学生在不同领域、不同角度领略异国文化,品味地道英语,在轻轻松松的声像并茂的学习环境里去领悟目的语的妙趣及所含的文化内涵。通过多媒体教学手段,在输入语言、文化信息的同时,输入文学艺术修养内容。

4 突出教师作用

教师应该以自己的人格魅力和个人修养来感染学生,以自身的人文素质去吸引学生。作为教师要提高自身素质,不断学习。俗话说:“要给学生一碗水,教师就得有一桶水”。因此,教师除精通英语语言的形式外,还应熟悉西方文化,自身的人文素质要高。这就要求教师在课余时间要注重继续学习,提高自己的文化修养。

四、结束语

大学生的人文素质教育不是一朝一夕的工作,更不是哪一个人就能单独完成,需要所有的教师在日常教学中以潜移默化的方式促进大学生的人文素质。教师的工作除了教书更重要的是育人。

参考文献:

[1]龚献静,大学英语教学与人文素质的培养,[J]山西农业大学学报,2004,1

人文修养的理解范文6

关键词: 美术教育 美术教育者 素质培养

美术教育在培养人的道德修养、审美情趣和创新精神等现代社会生存必备的人才素质方面有着十分重要的地位和作用。而作为美学教育中的知识授予者,美术教育者的主要任务是使受教育者成为全面发展的人,成为心理结构完善发展的人,审美的人,成为与自然、社会和谐统一、协调前进的人,即马斯洛所说的“自我实现的人”。而面对新世纪美术教育不断改革进取的新方向,美术教育者应如何提升自己各方面的素质,才能胜任新时代赋予我们美术教育者的使命呢?笔者结合自身的在美术教育岗位上的实际经验,有以下几点心得和体会:

1.美术教育者必须注重提高自身的学术修养

美术教育者的学术修养是衡量他们是否胜任现代美术教学的首要因素。它具体要求:美术教师必须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较高的文化修养和宽广的知识。美术教师必须有学术精神。学习精神对教师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从有限的师范教育学习跨入广阔的社会环境中,面对的是众多的信息资源和视觉文化,一个教师必须学会终身学习,才能给自己补充新鲜营养,把握住时代的脉络,更好地服务于教学;美术教师一定要掌握教育学和心理学的知识和规律,因为美术教育有着自身的独特性。美术教育学和艺术心理学是在普通教育学和心理学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交叉学科,有着较强的针对性,可以很好地指导教学。

在具备这些要能的基础上,美术教师还要把学术素养灵活地体现在自己的教学实践中。教师在教学中要善于全面了解学生,并能帮助学生了解自己,帮助学生树立学习的自信心,使学生的潜能得到发展,从而为学生创设自由、宽松、和谐的学习氛围,使他们对美术产生兴趣。这就要求教师要以情感教育为纽带,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为学生创设自由、宽松、民主的学习氛围。实践表明,当学生处于情绪愉快的状态时,视觉、味觉、嗅觉、听觉和触觉都会更灵敏,记忆力会大大提高,联想也会更加丰富。在这样的状态下,学习效率会大大提高,学习潜能可以得到更大的发挥。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把学生作为主体,这是因为,按照学科分类的不同,自然学科强调理性,强调实证的研究方法;人文学科强调的是以人为主体的体验、理解为基础的认识方法。他们对世界、自然和人生的认识是两种不同的方式和途径。美术学科的意义在于它将培养健全和完整的人格放在首位,它关注教育所培养出来的人是否全面和谐的发展,是否具备独立的人格。

2.美术教育者应注重提高自身的审美素养

审美修养是人的一种非常珍贵的心理品质。这种艺术修养的规定将直接影响个体人格素质与生存质量的高低。高品位的审美修养其实质是高尚审美人格的建构。一个有着高品位审美修养的教师必然具有美的师德,这是审美化人格的外化力量。有着高品味审美修养的教师,会在他教书育人的每个环节都表现出潇洒自如的风范。所以说真正具有高品位审美修养的教师,能在他的举手投足、一言一行中透出卓而不群的魅力,并影响一代又一代的学生,使之受到感染和熏陶。

同时,教师加强审美修养,提高审美素质的过程,也是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的过程,而且教师自我完善的最终目的,是为了能够按照美的规律,塑造一代新人。这就要求教师应系统地学习审美教育学的基本理论,认识审美教育的价值和意义,明确审美教育的任务和途径,掌握正确的审美教育方法。比如,在美术教学实践中,采取体验的教学方法,通过自身的审美素养去引导学生求知、求美,体现师生对审美追求的互动和交流。这是因为学生与艺术作品的互动程度关系到对艺术作品领悟的深度。

3.美术教育者必须注重提高自身的人文素养

人文素养是人在言行中表现出的以人为对象、以人为中心、对人无限关爱的思想倾向,是对人类生存意义的终极关怀的一种人文精神。加强美术教育的人文性是以提高学生人文素养为主要目的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