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块链技术意义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区块链技术意义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区块链技术意义

区块链技术意义范文1

【关键词】“一带一路” 区块链技术 国际金融合作

一、导言

伴随着比特币的发展,作为根基的区块链技术也因其安全、便捷的特性也逐渐得到了银行与金融业的关注。人类社会不断进步与发展,但我们如今依然沿袭着数百年前诞生的金融交易体系,而其弊端正日益暴露。代替现金流通的有价证券的票据近年来屡次出现丢失的现象,运营着世界级的金融电文网络SWIFT CODE也多次遭受黑客袭击造成巨大损失。尤其是现阶段“一带一路”背景下,我国金融体系将要面临跨国结算、金融监管等难题,传统的技术已经无法满足现阶段和未来的需要,而区块链技术的应用可以在很大程度上保障资金安全、信息不可更改。区块链技术在金融领域的应用也逐渐走向成熟,纳斯达克在2015年首次使用了基于区块链技术的Nasdaq LINQ交易平台,提高私人股权交易的效率;Visa也开始开发一个基于该技术的App,以彻底变革汽车购买流程。毫无疑问,未来区块链技术将在金融交易领域发挥巨大的作用。因此对区块链技术在金融交易领域的研究是非常必要的。本文将从“一带一路”下的金融需求角度出发,从国际支付结算、证券交易、银行征信、金融监管四个方面进行分析论述区块链技术在金融交易领域的应用,并对区块链技术在我国一带一路中的应用提出政策建议。

二、应用领域分析

“一带一路”战略是中国社会经济发展和对外开放的重大战略,在这一战略中,金融不仅要起到先行的作用,更要在各领域起到支撑作用。金融在“一带一路”中的应用包括政策性银行信贷支持、跨国交易与结算、跨国投资和贸易投资保险等领域。我们选取了国际支付结算、证券交易、银行征信、金融监管四个重要方面,探讨区块链技术的应用。

(一)国际支付结算

传统的跨国结算方式主要有:托收、承汇兑和委托收款三种形式。而这三种形式都需要借助银行的服务。传统的支付结算通过中介进行交易,要经过开户行、对手行、央行、境外银行。在此过程中每一个机构都有自己的账务系统,彼此之间需要建立关系,确立有授信额度;每笔交易需要在本银行记录,还要与交易对手进行清算和对账等,导致交易速度慢,成本高。大量人力的介入加大了信息的危险性,各银行依赖的SWIFT CODE在近年来频频遭受攻击更是暴露了这个问题。而相对来说,区块链系统在结算中具有高安全性、隐私保护和高冗余储存的特点。区块链系统是由大量节点共同组成的,不存在中心化的硬件或管理机构,且任一节点的损坏或者失去都不会影响整个系统的运作。区块链带有时间戳,由多个节点同时验证和记录,每个参与节点都能获得一份完整数据库的拷贝。一旦信息经过验证添加到区块链上,就会永久地存储起来, 除非能够同时控制整个系统中超过51%的节点,否则篡改和伪造的发生可能性几乎不存在。另外节点间无需公开身份,只有掌握了私钥的人才能开启自己的“钱包”,保障了交易方的隐私。因此我们可以看到区块链技术在支付结算领域具有巨大的应用价值和前景。

(二)金融交易

在当前以美元为主的国际金融体系中,“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以美元为国际结算的主要货币,大大加剧了成本,同时汇率波动风险、信用风险和贬值风险等风险也加大了金融交易的不确定性。加之体制上存在着的帮助美国向国际转嫁其金融危机的“特里芬悖论”,使“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金融互联互通难上加难。在此时区块链技术便显示出其去中心化、方便快捷、高安全性、记账速度快、成本较低、互相监察验证和资料公开透明等优点,在推进“一带一路”建设的巨大作用。通过建立一个虚拟货币支付系统,为各国提供一个高度透明的互联网国际交易平台以及安全、可靠的交易环境。届时该平台可基于各国的共识与协商而建构,这样不仅可以免去银行、国际支付平台等机构的复杂操作程序,提高交易的效率,还可规避因国家间不同法律、风俗等差异而带来的不便与交易限制。

(三)银行征信

目前,商业银行开展跨国信贷业务,最先要审查借款主体的金融信用。各个国家银行分别建立借款主体的信用征集信息,需要查询时,再向有合作关系的他国银行、他国信用保险机构、银行在他国行分行等调取信息,流程诸多,且需要多重审核,以致信息不完整、数据不及时、使用效率低、使用成本高等问题。而这些问题在跨境征信合作中尤为突出。跨境征信合作是“一带一路”金融合作的重要内容。要实现“一带一路”国家金融合作就必须加强与“一带一路”国家和地区征信管理部门在培育征信市场发展、征信机构监管、建立共同信用评级体系和标准、防范信用风险、保护信息主体合法权益等方面的沟通。同时加强征信机构、评级机构之间的交流与合作。而区块链技术可以依靠程序算法自动记录征信信息,并存储在区块链网络上,使信息透明、篡改难度高、使用成本低并可以实时更新。各商业银行得以以加密的形式存储并共享客户的信用状况,在客户申请贷款时不必到央行申请查询征信,即去中心化,贷款机构通过调取区块链的相应信息数据即可完成全部征信工作。

(四)金融监管

随着“一带一路”的推进,我国在金融监管方面面临的挑战也日益加剧,对外经济发展同时也带来了资金外流与金融风险的增加。而影子银行与地下钱庄无疑起了推波助澜的作用。据德意志银行估计,中国影子银行业2012年规模约为21万亿元人民币,相当于国内生产总值的40%。盲目生长的影子银行会导致信用过度扩张,而且这部分信用扩张亟待有效监管,如果不加以控制,可能会重蹈美国金融危机的覆辙。而非法地下钱庄对中国金融市场与实体经济的影响与冲击也十分巨大。其不仅会加剧资金外流,大量外资不正当的进入中国,还会严重干扰中国的货币政策。而区块链技术可以为我国加强金融监管提供新的途径。基于区块链,各金融机构将收集和验证的客户信息数字化后,上传至相应的区块;同时,为交易中的实体提供电子身份证明信息(私钥),并将二者联系起来,任何交易的发生都需要经过该私钥银行手中的公钥验证,并由用户地址进行,这就决定了区块链上数据的可追溯性。并且监管部门可以通过设置检测程序,自动剔除异常交易,提高监管效率。

三、结论与建议

上文就区块链技术在一带一路下国际支付结算、证券交易、银行征信、金融监管四个方面的应用进行了论述,并进一步探讨了区块链技术的应用可能会面临的问题。要真正实现区块链技术在“一带一路”中的广泛应用,必须加强我国与沿线各国的金融机构合作,建立高度透明的互联网国际交易平台以及安全可靠的交易环境,以提高交易效率。

同时,基于区块链技术高度依赖于其网络效应,我国在探索区块链技术时,应尽快展开与各大国际金融组织的合作。并且鉴于我国区块链技术的发展正方兴未艾,中国区块链技术创新与应用联盟也正式成立。各大金融机构应尽快在实践区块链技术的基础上尽早形成行业规则,以实现制度化、标准化,提高其安全性,为日后的法律制度建立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蔡钊.区块链技术及其在金融行I的应用初探[J].中国金融电脑,2016,02:30-34.

[2]董屹,唐华云,张东.近期国际金融基础设施机构区块链技术研究进展及重要观点[J].债券,2016,07:46-51.

[3]周立群,李智华.区块链在供应链金融的应用[J].信息系统工程,2016,07:49-51.

[4]周逸文.区块链技术及在金融行业的应用分析[J].科技展望,2016,27:115.

区块链技术意义范文2

区块链,这个听起来有点艰涩的名词,简单地说是一种通过去中心化的方式集体维护一个持续生长的数据库。从本质上来说,是一个用于维持信息共享来源的分布式计算机网络(distributed network of computers),是支持比特币流通、交易的基础技术。网络中的每个节点(node)便是一个用户,通过保存一个完整的交易历史数据库的副本,参与并维护信息的安全性和准确性。通过加密(encryptlon)确保安全――所有交易会以加密形式登陆,包括时间、日期、参与者等。交易一旦入账,不可被删除、撤销或修改。

“区块链这一颠覆性的技术作为当下多种热门概念的交集,将在可预见的未来深刻地影响金融业在内的多个行业。”德勤中国华东区主管合伙人曾顺福说,“对区块链的积极应对或是被动接受,也将导致各行业内部的重新洗牌。”

如今,这项基于比特币而生的技术,正在金融、医疗、车辆信息、食品供应链等场景化的领域体现自身的应用可能。

改变

区块链对于金融业的意义在于将重望金融业的基础设施,从而带来应用的改变。它所构建的信任生态系统可以在信息不对称、不确定的环境下所生存,而在这样一个网络之中每个人能够将货币资产(实体或虚拟)精确地进行价值和信用转移。

此前,巴克莱银行、瑞士信贷集团、摩根大通等42家全球顶级银行已加入一个由金融技术公司R3领导的组织,着手为区块链在银行业中的使用制定行业标准和协议;2015年12月30日,纳斯达克完成了基于区块链平台的首个证券交易,也对全球金融市场的去中心化有着里程碑的意义。2009年比特币区块链的上线,被视作价值互联网正式诞生的元年。

金融机构的互联网化和互联网公司的金融化是近年来两者融合的主题。然而一个金融公司是否互联网化并不是靠是否做电商或者使用社交媒体而决定的。中国万向控股有限公司副董事长兼执行董事肖风认为,现有的传统金融机构应该利用价值互联网的工具来改善内生的很多业务流程,改善附着在金融体系上的应用场景,将其互联网化,从而将自己变成互联网公司。

从这个角度来看,区块链是传统金融公司借势转型为互联网公司的最佳利器。利用区块链改造传统金融机构核心的生产系统,同时把整个金融企业架构在互联网上,这是金融业的发展方向。

比特币上线以来已经运行了7年,这个试验系统在传统金融行业之外运行,没有出现宕机,而且运行在这个网络上的所有比特币账户也没有被黑客破解过。这使得欧美主流金融机构都在建立自己的区块链实验室,也设立风投基金投资区块链的创业公司。这意味着区块链这项技术,具有用来改变传统金融机构基础架构的巨大潜力。据Magister Advisor分析,2017年,银行在区块链开发的经费将超过10亿美元――是所有企业软件板块发展速度最快的。

肖风觉得,“互联网金融的终局是点对点、端对端、P2P的金融服务”。不过,他也指出,“迄今为止,这项技术还处于实验阶段,其成熟度相当于1995~1998年之间的互联网技术。那时我们也不认为互联网能够像现在这样改变我们的世界。”

落地

“与美国、爱尔兰的黑客马拉松相比,中国的开发者更为关注应用场景,这说明中国开发者的创新更为‘接地气’。”德勤亚太区投资管理行业领导合伙人秦谊如此总结中国区块链黑客马拉松。

基于区块链的“货物链”(CargoChain)在比赛拔得头筹,它能够让国际贸易更为环保和省时;二等奖的项目“智慧财产”(Smart Property);三等奖的项目BitMEDI,基于区块链保存医疗记录以及食物链、随机数生成器、信用记录分享系统等,都体现了区块链在各个行业的应用。

不过,黑客马拉松仅是一个开始,一项技术从演示到真正的商业化、产品化仍需很长的过程。作为主办方之一的德勤也保持着对这项新兴技术的高度关注,其全球加密电子货币从属于德勤全球数字化团队(Deloltte Digital),团队人数超过100人,研究如何运用技术提高现有服务以及探索建立在区块链上的解决方案,并与多家全球顶级工程技术类高校和全球区块链不同类型的开发供应商建立战略合作伙伴关系。

区块链技术意义范文3

这是每一个区块链行业从业者都在关心的问题,而最近“BATJ”几家头部互联网公司的技术进展,似乎可以回答这个问题。

今年8月份,深圳基于腾讯区块链技术,开出全国首张区块链发票。

2018年8月17日,京东宣布推出首个企业级专票电子化区块链应用。而在同一天,蚂蚁金服的区块链医疗电子票据服务也已经悄然上线。

百度早在今年6月份已经“超级链”公链技术,基于区块链技术的图片版权保护平台“图腾”也在今年4月份上线应用。

这些信息似乎都在预示着,BATJ等大公司的区块链技术研究,正在从外围试水,走向核心技术研发。

1

抢占“开票”市场

2018年8月10日,全国首张区块链电子发票在深圳国贸旋转餐厅开出。

区块链技术的这次应用,被全国各大网站报道,新华网甚至认为这“宣告着深圳成为全国区块链电子发票的第一个试点城市,也意味着纳税服务正式开启区块链时代”。

腾讯开出的全国首张区块链电子发票

“交易即开票,开票即报销”,这是区块链技术给“开票”带来的真实改变。

在区块链电子发票出现之前,人们在开发票过程中,往往会面临开票慢、开错票等问题。应用区块链技术之后,消费者结账后即可通过微信一键申请开票、存储、报销,且报销状态实时可查,免去了繁琐的流程。

在区块链在票务领域的应用领域,作为技术提供方的腾讯,显然在自己的大本营——深圳迈出了第一步。

阿里在这方面也不甘落后。

阿里旗下蚂蚁金服,在2018年8月17日宣布上线区块链医疗电子票据服务系统。该系统的应用范围则在阿里大本营。

据蚂蚁金服透露:“过去两周,已经有近60万张医疗电子票据主动发送给患者或被患者扫出。”

而除了票务方面的应用,阿里早已将区块链技术应用在跨国转账、产品溯源、爱心捐赠、信息保护等领域。

“区块链技术不是泡沫,但今天的比特币是泡沫。”在今年5月份的第二届世界智能大会上马云这样说。

如果一项技术没有任何应用,只是在炒作概念,那无疑就是泡沫。也许正是这些应用,保证了区块链技术与“泡沫”无关。

在阿里区块链医疗电子票据推出的同一天,京东推出运用“智臻链”落地“区块链增值税专用发票电子化项目”,并展示了中国第一张区块链电子化增值税专用发票。

运用腾讯区块链技术开出的中国第一张区块链电子化增值税专用发票

京东大数据与智能供应链事业部总裁裴健表示:“智臻链的推出就是为了解决区块链技术在落地中的问题,帮助企业用最小成本部署区块链。”

既然是帮助中小企业部署区块链,那可能就意味着需要高效、方便。那么需要多久呢?

“京东的速度是30秒”,京东集团副总裁裴健表示。

无论是税收票据,还是医疗票据,在区块链新新世界里,可能还会诞生很多第一。

这些第一,也许正在逐渐印证《区块链革命》这本书中,塔普斯科特父子对未来“小政府”的构想,“政府正在创建新的流程,区块链可以帮助他们实现系统升级。”

在系统升级过程中,票据可能是民众能够接触到的最广泛,最直接的领域。BATJ几家头部互联网公司在这些领域的探索,在创造一个个第一的同时,也在助力区块链技术应用落地。

在票据之外,他们还在探索哪些领域?

2

票据之外

“区块链和互联网在未来20年将重构世界金融系统。”8月18日,马云在接见马来西亚总理时谈道。

区块链天生与钱相关,这是区块链行业从业者的共识,从比特币、以太坊再到莱特币,这些加密货币动辄上千刀的价格,也从从侧面印证了这个共识。

2个月前,一位来菲律宾自马尼拉的香港家政服务人员Grace,用3秒钟时间完成了一笔跨国转账,而传统情况下,这样的转账需要一周左右的时间。

该笔转账发生在基于蚂蚁区块链上。这是港版支付宝与渣打银行合作,推出的跨国转账业务。

跨国转账业务模式对比

在“谈币色变”的这侧面前,港版支付宝是如何完成跨国转账的呢?

与 Ripple、Circle 这样的基于加密货币进行转账的区块链跨国转账形式不同,港版支付宝通过与渣打银行合作,结算由渣打银行进行,联盟链技术参与记账,全程不接触任何代币,不存在合规风险。同时,还对客户最隐私的信息进行哈希处理,确保关键信息的安全性。

在区块链技术应用这条路上,百度也不甘落后。

今年4月份,百度正式了区块链图片平台“图腾”。该平台通过版权登记,记录作者及图片信息,用于为用户提供原创作品时间证明、内容确认。

对于百度而言,图腾并只将目光放在图片上。一位百度内部员工透露:“图腾始于图片,但不止于图片,未来,图腾将面向图片、文字、视频、音频等更多的原创内容领域开放。”

看来,百度所要建造的,是一个区块链相关的内容保护“帝国”。

图腾平台发行的图腾积分

同时,值得注意的是,图腾平台会发放图腾积分,但是官网对该积分的使用只做了较为笼统的解释。

有人会问:“积分与代币有什么区别?是否与国家政策相违背?”,当然,目前图腾项目相关的白皮书还未,并不能断定这种积分就是所谓的代币。

从最近频频发声来看,百度在区块链领域的大动作远不止“内容保护”。

2018年6月份,百度在苏州举行的2018链谷大讲堂开幕式上,了一个新的区块链项目,百度的新一代区块链网络操作系统“超级链”。

“单链支持10万+并发。”这是百度官方宣传的区块链性能。这样的性能秒杀了市面上能见到的所有的公链项目。

中国计算机学会区块链专委会委员于佳宁对笔者表示,“百度推出超级链,既是战略转型的尝试,而对区块链产业发展也是有帮助。”

“如果回避了 Token,那还算是公链吗”?

对此,于佳宁表示:“严格意义上不符合公链的定义,因为很难使得任何人都有机会成为记账节点,但是仍然可以作为区块链 3.0 时代的重要信息基础设施。”

但是,目前百度并未公链相关白皮书,这一点并不好判断。

无论是阿里的跨国支付业务,亦或者百度的图腾项目,这些都是区块链技术在传统领域的真实应用,已经在“远离泡沫的道路上越走越远”。

近两年,BATJ在区块链领域的布局盘点

如果回顾过去几年的发展 BATJ 在区块链领域的发展,一幅关于区块链技术的画卷,正被徐徐展开。

作为百度,这家全球最大的中文搜索引擎,早在区块链领域不断布局,2016年曾经投资了区块链支付公司 Circle,2017年百度金融推出区块链开放平台BaaS以及中国首单场内公募ABS,而在今年4月则上线了区块链原创图片平台——图腾,5月份百度百科使用区块链技术可以通过时间戳、哈希算法对百度百科上的每次编辑进行确权。

阿里在区块链领域似乎具备先见之明,这家公司是全球申请区块链专利最多的公司。

2016年7月,蚂蚁金服将区块链技术应用于支付宝爱心捐赠平台,这被认为是阿里在区块链领域的第一个落地应用。此后的两年时间,阿里数次,先后与普华永道合作,打造可追溯的跨境食品供应链,与江苏常州市合作开发基于医疗场景的区块链应用“医疗+区块链”试点项目。通过菜鸟物流与天猫国际,宣布启用区块链技术跟踪、上传、查证进口商品的物流全链路信息,等等。

腾讯也早在2016年就开始布局区块链项目。

2016年5月31日,腾讯就参与建立金融区块链合作联盟(深圳),2016年9月底,微众银行与上海华瑞银行宣布共同开发了国内首个基于联盟型区块链技术的银行间联合贷款清算平台并上线试运行。2017年春节,开始内测的黄金红包已经开始应用区块链技术进行数字资产的并行记账。2017年6月,中国银行与腾讯共同成立了“中国银行——腾讯金融科技联合实验室”。腾讯加入加拿大区块链研究所,等等。

京东进入区块链领域的时间稍晚,但是这并不影响这家公司在区块链领域的布局速度。

2017年2月,“暖东”京东金融互联网公益资金募捐平台,使用区块链技术。2017年3月,京东金融成立区块链实验室。2017年4月,京东金融上线区块链平台——京东金融区块链平台。2017年5月,京东金融营销云系统接入了区块链平台。 2018年1月,京东金融、银联、万达、招行四方联盟链商业应用成熟度验证完。2018年3月22日,京东集团《京东区块链实践技术白皮书(2018)》。2018年7月11日,京东对测试企业开放“智臻链”区块链平台,支持Fabric、Ethereum等主流底层链

面对区块链技术,在这些互联网巨头如此凶猛的布局面前,有人这样认为:“有这样的巨头在前面,真要在区块链方面创业的,做垂直小而美才是最好的选择,最后最好的出路是被巨头投资或收购,才是出路。”

但是,按照这样的逻辑,巨头岂不是“万年不死”?

这是否行得通呢?

3

创业公司求生路

如果一个行业存在先入为主,垄断为王的现象,那么这个行业一定不是充分竞争的。

区块链领域从互联网生根发芽,当然符合互联网领域充分竞争的特点。从这个角度来说,即便BATJ这样的大公司存在先发优势,但是企业发展过程中,还存在“船大难掉头”的窘境。

以百度的“超级公链”为例,在目前国内的政策环境下,没有代币,如何建立完善的生态系统呢?

以太坊生态的建立,一定程度上归功于以太币的激励作用。否则,以太坊矿工从何谈起?

同样比特币生态的建立直接归功于比特币。

同样在创业过程中,“术业有专攻”也是个很明显的道理。EOS的缔造者Block.one公司,在开发EOS公链过程中虽然饱受争议,但经过一年多的发展,EOS社群却是积累了一大批活跃的开发者,而作为区块链公链项目,这些活跃的开发者与社群治理者,也是一条公链的灵魂。

同时,作为初创公司,Block.one 目前市值320亿,这家公司市值从0到目前,只用了一年半时间,而百度发展到目前,用了19年。可能在不远的未来,前者的EOS共链技术已经在完善落地,而后者的“超级公链”还在“夹缝中求生存”。

站在技术发展的角度,新生区块链公司“弯道超车”不是没有可能。

而与区块链相结合的Token经济,是要创建一个全新的财富分配机制。巨头要主动打破自己的既得利益,拥抱新的分配方式,必定会困难重重。

无论如何,任何一种形式的技术探索,都会推动技术向前发展。

就如历史上反复出现过的场景一样,一旦技术的小精灵被从瓶子里面召唤出来,随之而来的影响将会深远而持久。

区块链技术意义范文4

1人事档案管理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作为一项系统工程,人事档案管理是很复杂的一项工作。首先,人事档案管理需要各部门的配合才能完成,档案管理的相关工作人员需要一定的专业能力[9]。其次,人事档案的文件量很大,涉及每个被记录者。就当今的现状观察下,绝大部分的企业都在使用纸质人事档案管理方式,管理人员的工作量没有得到适当的削减,工作量巨大,在统计人事档案的时候也很不方便[10]。按照对人事档案管理方式的研究和分析,人事档案管理方式存在很多问题,企业对于档案的管理意识很薄弱,对于档案的统计也在工作前后难以匹配,各个企业部门之间的管理不够专业,这些都是目前可以观察到的不足之处;在管理人事档案时,最重要的是要保证档案的完整性,不可收录被破坏和攻击过的档案。档案在共享时出现了技术上的困难和瓶颈,这些问题不但会降低人事档案的作用,也会限制人事档案的公开性。现今,管理人事档案的工作人员水平有限,对专业能力的掌控高低不一;除此之外,绝大部分的企业在管理人事档案时,所聘用的工作人员一般都没有专业的技能和培训,对档案管理的知识知之甚少,管理经验也不够充足。有些企业会对管理档案的人员进行较为短暂的统一锻炼培训,通过之后就可以成为档案管理专员;其次,很多企业的人事档案管理人员不仅只有这一个工作要做,还有其他的职位和工作需要完成,没有办法把全部的精力投入到管理档案的工作中去。以上的种种问题导致了人事档案的不完整,所记录下来的信息出现丢失,存放数据材料不合理,导致记录出现遗漏和缺失,使得人事档案信息的真实有效性大打折扣。一般来说,人事档案属于企业资产,由企业自己保管和维护,不向公众开放,仅在企业需要时提供一定的信息参考。这主要是考虑到人事档案信息的安全性,但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档案的发挥。目前,还缺乏一种合适的技术手段来解决人事档案的安全性和有效性问题。随着电子档案信息和电子数据的增多,对人事档案数据的安全性要求越来越高。现如今的企业档案信息管理系统中,人事信息的档案储存还有很多弊端,一方面是管理水平和管理人员缺乏管理意识;另一方面在于网络中的攻击手段层出不穷,其破译能力飞速进步,使得人事档案信息更轻易就会被网络外界因素所攻击破译,档案被篡改或直接丢失不见,再加上没有其余的节点对档案信息做出备份存储,所以在数据被篡改或丢失之后很难恢复,人们对人事档案数据的管理可信度直接降低。

2区块链技术应用于人事档案管理中的必要性

在档案管理中,人事档案的管理就是对于管理技术的一种应用和突破。一方面,大数据时代推动的档案载体正在从传统的纸质向各种非结构化的电子存储转变;另一方面,管理模式的转变,人事档案管理在储存收集,以及其使用的过程中,使用区块链技术可以在绝大程度上提升工作的有效性,可与此同时也带来了一定的不确定因素。档案管理收集信息的方式与纸质档案有所不同,基于区块链的人事档案管理生命周期包含了档案形成和管理的过程。如若档案管理的部门只收集记录人事本身的信息数据,这样就会有很多的背景信息没有被录入,这些丢失的信息被称为信息的元数据。档案的全部管理流程,以及档案的内容架构和背景都是人事档案元数据中的一部分,这些数据存在的意义在于验证人事档案的真实性和完整性,可以将这些记录作为证明所提供出来。元数据采集在目前还存在着很多问题,其类型较为复杂,数据的格式也比较繁琐,管理程度和管理方式也较为分散。在存储方面,国内一般都会采用较为常见的“双套制”,这项制度是指人事档案的信息一般由纸质版和电子版同时保存。人事档案在使用中具有便于运输、便于查找的优点,因为网络环境下档案信息的用户可控不仅包括传统档案的用户,也包括不可控的专业用户和受益于各行各业、用途复杂的对象,而使用环境给人事档案的安全带来了挑战。

3区块链技术在人事档案管理中存在的难点

在档案管理领域中,区块链技术也算是小有成果,可该项技术并未在实践中得以多次尝试,缺乏一定的稳定性,还需要更深一步地研究和探索。一般情况下,导致档案丢失的原因在于区块链技术在档案管理中的集成。现有技术在一定程度上限制和影响了档案管理,降低了其管理的准确性和可靠性。除此之外,在档案管理的实践应用中,区块链技术并不能解决数字档案的应用问题。各种各样的信息可以通过区块链技术得到处理,支持现代技术的可以更好地实现共享信息资源,可是由于缺少较为全面的数据,区块链技术的实际阅读环境等多种因素都成为了诱因,这就造成了人事文档不可读的问题,降低了人事档案中的信息,使得文件丧失实用性。所以需要整理和合并分散的技术,对区块链技术做出合理的整合也是关键考虑的问题之一。在人事档案信息管理中,应用区块链技术必须要确保基础设施的配备完整,以及管理信息的专业能力,如果缺失这些东西,将耗费很多的资源。但是,制约区块链技术全面推广的问题有很多,在发展过程中,若是相关档案部门的资源受到一定限制,将不利于区块链技术的进步,阻碍其推广应用。基于区块链技术的档案管理在研究探讨的过程中还存在些许的风险,这种档案开发和管理模式还处于起步阶段,在工作过程中受到许多不同因素的影响。许多单位目前还在人事档案信息建设的第一个阶段,还不具备基于区块链技术对档案进行管理的专业强度。区块链技术本身主要靠数字逻辑的采集,以及网络中存在的逻辑来管理各类档案信息,这就给档案带来了风险,因为网络黑客可以按照逆向计算的方法入侵档案信息库,这就使得该技术具有一定的生态风险,要确保网络环境的严格要求,对硬件和软件这类基础设施更需要重点观察。可是目前的网络环境稳定性一般,软硬件设施相对滞后,导致了区块链技术被应用的不合理,假使私密钥匙意外丢失,归档的人事数据也会随之不见,由此,利用区块链技术解决人事档案管理中存在的问题还存在一定的困难。

4区块链技术在人事档案管理中的应用

针对以上分析的人事档案管理现状与问题,结合区块链技术的应用难点,提出了区块链技术在文件档案管理中应用的改善方法,具体如下所述。

4.1按照不同区块链中数字对象划分人事档案类型

区块链技术在一般情况下会按照不同区块链中的数据对象来划分,在管理中可分为镜像类型、数字文件类型和资产证书类型三种。首先,区块链中不存在的电子文件一般都被散列地存储在各个角落,而这些文件就属于镜像区块链,镜像模块的主要目的就是保护人事文档不受侵害。然而,区块链技术的访问大多数只存储文件哈希值,不储存文件会对效率等因素造成影响。数字文件可以在智能合约中进行区块链储存,该类型不仅具有数字文件哈希值一种表现形式。在最后一种资产凭据类型中,编码是录入文件的资产重要内容,属于文件的凭据,其余的文件内容数据和哈希值存储在区块链上。人事档案管理的复杂程度和组织性都是由档案的凭证价值决定的,为保证高安全性的档案存储,使区块链技术得到更高的稳定性,提高档案管理的质量,可以实现准确且高效的管理。在档案管理和服务中有效地融入区块链技术,使两项融合越来越稳定才能充分发挥其作用和意义所在。

4.2基于区块链的人事档案管理分层

对人事档案管理的实际情况做出区块链技术的需求分析,按照技术基本设施要求提出基于区块链的分层人事档案管理构架层次,其中数据层包括了模块数据和其余的相关数据网络,网络层包括P2P网络,数据安全验证包括人事档案管理各个节点的共识机制;激励层包括档案管理与区块链运行维护过程的机制,逻辑和算法代码支持人事文件管理的自动执行过程,契约封装各种可编程代码业务,应用层主要是对人事档案的应用场景进行管理。依照在实际工作中人事档案管理的应用需求,基于区块链技术的人事档案实施流程如图1所示。(1)确定人员链的成员,包括人事档案、档案部门、企业机构、政府部门是关键问题之一;(2)确定访问链数据,包括人员简历、业绩表、学历信息、学历证书、党员或党员信息等,根据信息内容设定范围期限,当主体查看信息时可获得访问的权限范围;(3)人事档案部门根据员工的日常表现实时上传至区块链,节点一致后将信息记录并共同维护,确保信息的真实性和可溯性;(4)提供档案信息自动解密时间、自动审核文件访问、自动认证文件等内容,合同签订时自动执行获得权限,可随时查看调用链上信息。

5结论

区块链技术意义范文5

关键词:区块链;财务会计;“会计消亡论”;公开透明

区块链技术在近年来被推上了各行各业的风口浪尖,因其所具备的分布式结构、公开透明、不可篡改等优点,为传统财务会计行业的变革提供了方法。区块链技术自身天然的分布式账本结构以及去中心化、公开透明、不易被篡改等特性在传统财务会计体系的变革与创新中拥有巨大的应用潜力,因此,在国内外区块链技术的研发与应用受到了各行业的高度关注。本论文旨在研究区块链技术与财务会计之间的联系和可应用前景,提出区块链的本质和特征,通过分析区块链技术在财务会计方面的优势和可优化应用的方面,研究区块链技术在财务会计方面的应用前景和可能出现的弊端问题,为未来发展提供一定的解决思路。

一、区块链技术的概念

区块链的本质是一个公开的分布式账本,在分布式账本这个模式下,每个节点的权限皆平等,节点之间不需要授权,依靠共识机制维持运行,自发地、诚实地遵守预先设立的规则,形成了独自完成、自我完成的结构,并且通过数学算法、时间戳等技术,最大程度上降低风险,提高可靠程度并实现资源共享。

二、区块链技术的特征

第一,去中心化。传统的会计信息系统是一个高度中心化的结构,其容易出现信息泄露、被篡改等方面的问题。而在区块链的分布式结构下,无传统会计上的只有一个中心的情况,各个节点互不干扰,享有同等的权利与义务,能实现多个中心协作,降低了交易过程中信息的不对称情况,各个节点均遵循底层协议,无需人工接入,仅依靠机器更加可靠安全,同时可以有效地改善“拜占庭将军”问题,省略了中介机构的介入,保障了更大的稳定性与可信赖程度。第二,匿名性。为了保证各个节点的隐私,区块链技术采用密码学中的手段,而不是依靠第三方机构,减少了信用风险等问题,在数据完全公开的前提下,同时保障了私人隐私的安全性,有助于帮助企业在保护账户信息私密性的同时建立于外部信息系统的联系。第三,开放性。因为区块链技术的去中心化,所有节点都可以参与,所以面向的范围十分广泛,也最大程度上体现了信息的透明度,每一个数据的更新随时同步于其他节点,每一个节点都享有所有的信息。因此,只有保障数据的开放才能保证所有节点的参与性。第四,难以篡改。区块链上的内容需要采用密码学原理进行复杂的运算后才能记录上链,在通过验证后该信息将会被永久储存,并且在区块链上,后一个区块的内容会包含前一个区块的内容,造成篡改的难度非常大,从而使得信息更加安全,增强了数据的可靠性。

三、区块链技术在财务会计领域中的发展现状与应用前景

区块链技术所展现的诸多优点使得其应用范围格外广泛,其应用前景必然是全球性的。以太坊的创始人Buterlin提出区块链是一个神奇的电脑,旨在给世界带来一个创造新机制,说明了区块链是创造经济和社会制度的技术。2016 年区块链财团R3CEV了首个分布式账本实验,使用了以太坊和微软Azure的区块链服务连接了11 家成员银行,真正实现了无第三方参与的交易。“数学经济之父”Tapscott认为区块链在将来会成为一个完整的系统并发挥巨大作用,我们应该鼓励支持,企业也应当顺应当前趋势,才能为产生更多创意。加之Linux基金会、微软、谷歌等行业持续加大资金投入更加证明了区块链技术可应用的前景。而国内近年来区块链技术迅速发展,应用范围逐渐拓展。此前,招商银行在2007 年完成了一笔跨境人民币汇款任务,标志着业内首个区块链跨境清算平台上线。目前,中国人民银行、中央网信办、公安部相继出台了区块链相关监管规定,国内监管机制逐步建立,国内区块链应用将更加广泛。在未来,区块链技术应当加大对财务与会计活动的改变,改善财务会计信息系统。减少传统会计行业中心化的问题,减少人为的管理干预,建立自主管理的信息系统,让信息系统自动获取并自动处理信息,旨在提高会计信息系统的可靠性、自主性,实现真正的自主记账。传统会计行业存在投入大量人力物力,消耗大量的时间,仍然存在失误与疏漏,难以降低审计风险。由于区块链技术中的哈希算法有助于发现会计活动中的违规行为,从而大大规避了风险进而提高了安全性,其中注册会计师渎职的行为也会得到约束。将来在区块链技术下,可以完全实现每笔交易的可追溯性,在会计核算方面引入此技术,改造分布式账本系统,最大化区块链技术中去中心化这一特性,实现每一个节点都能参与其中,交易信息透明化、公开化,真正实现每一笔交易可追溯,便于审核时核对与检索,大大改善徇私舞弊等行为的发生。

四、区块链技术下会计人员面临的挑战

近年来,区块链技术逐渐渗透会计领域,在优越的区块链技术下,大大降低了财务风险,处理海量的数据具有更大的优势,因此会计人员所面临的挑战是巨大的,需要从多个方面提升自己的专业知识与素养,否则在未来将会面临淘汰的风险。

(一)计算机水平落后

互联网时代的背景下,会计人员不能仅仅局限于纸质账本,更需要优良的计算机知识储备。计算机技术与区块链技术相结合,兼顾了大量数据的储存与安全性,这些主流的技术需要会计人员熟练掌握,只有具备完备的计算机知识才能解决未来工作中面临的一系列问题,这需要会计人员加强对计算机知识的深入学习,企业也应当加大培养和提高对聘用会计人员计算机水平的要求。

(二)专业素养不够完备

区块链技术的不断地发展,会计人员相较于计算机技术而言被替代将成为隐患,准确性的不断强调对会计人员的专业素养也在不断提高。区块链技术下的分布式账簿有别于传统的总账账簿,要求全面掌握数据的来龙去脉,实现传统账簿与分布式账簿的对接,不断优化业务系统,保障数据的传输、分享、调取的熟练性,这些都需要会计人员具备深厚的专业素养,需要学习更多的数据分析方法,判断环境的变化并采取预先措施。

(三)对风险预测的把控不足

虽然目前区块链的技术还不算成熟,但是会计人员要有对未来行业主流思想的感知力,对未来风险加以衡量,加快自身转型,复合型人才才是未来市场所需要的人才。区块链技术能代替基本的计算与审计问题,但是具有对未来风险判断和综合分析的会计人员是不能被替代的,会计人员要对风险具有灵敏的洞察力,综合评估风险与价值等各方面再做出决策,只有对区块链技术下产生的海量信息有很强的处理问题的能力,才能不被变革的浪潮所淘汰。

五、财务会计行业未来应对措施

(一)加快人员转型

未来在区块链技术逐渐应用的趋势下,企业应加强会计人员转型,打造更加适合未来发展的综合型人才。引导会计人员深入理解区块链技术,以便于提升工作价值,根据业务需要重新梳理业务,对数据加强分析,将区块链技术更好地运用到未来的业务处理工作中,以便大量数据的提取、共享、输送等。与此同时加强与思想较先进企业的交流学习,不断提升企业素养与追求。

(二)会计监督创新

区块链技术所具备的难以篡改与时间戳等功能,从而保障了会计信息的可信度与安全度,对于会计人员滥用权力等行为有据可依,对于虚假交易与试图违法等行为将会被扼杀在摇篮里,企业应当把握好区块链技术中这一优势,完善审计监督系统,实现会计监督创新,政府完善法律监督体系加以一定的行政监督,充分发挥内部审计机构的作用。这将为审计大大降低时间与成本,也将提高企业管理中的震慑力。

(三)出台相关制度

区块链技术尚处在初期发展阶段,未来虽然具备较深的发展潜力,但是现在相关法律制度仍然不够完善。如果缺少相关制度,在未来交易过程中出现矛盾或重大问题时很难得到解决,没有设立统一的标准,监管上也将出现难度,区块链技术也将很难继续得到推广与认同,财务会计行业应当加快制度化,通过立法与政府指导规范市场,发挥区块链技术的更大优势。六、结语随着行业对环境更加高效、透明化的追求,区块链技术应运而生。区块链技术所涵盖的主流思想必将影响各个行业,伴随着国际会计准则重制,区块链技术对财务会计行业的影响是巨大的,在这其中,会计人员有更多的机会从事富有挑战性的工作,作为会计人员更需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充分掌握与运用其所带来的优势,对自身也可以重新审视,不断提升自我,增强职业竞争力,在技术变革的当下努力转型成为复合型人才。企业也不应当停滞不前,面对大环境做出积极的转变,注重人才培养和提高企业自身素质,努力创造价值,做足准备以便于在未来占得先机。

参考文献

区块链技术意义范文6

资产价格决定“风口”来临

在资产价格变动加快尤其是快速上涨时期,金融机构可以“短平快”方式获得较高收益,特别是在科技跨越式发展下,几乎所有类型机构都在努力寻找并试图抢得站在下一个“风口”的先机,如移动互联网时代的科技类企业。过去多年,中国资产价格的持续上涨,帮助包括金融在内的多个行业获得了丰厚收益。资产价格上涨应主要得益于经济的持续、大幅增长,此外,信用(主要是货币)因素对资产价格上涨也产生不可忽视的影响。而正是资产价格的上涨为中国银行业“黄金十年”创造了“风口”,银行信贷投向实体经济、投向优质资产,在投向的资产价格大幅上涨(如房地产)中,银行获得了较好的投入产出,体现在过去十年中规模、利润和坏账等指标的持续优化。

而随着全球经济增长普遍低迷、新兴市场光环基本消失,以及各类被认为经济增速较快的代表性国家(如各种“某某几国”)失去期待,资产价格或普遍将面临较大下降风险。当然,在货币超发、汇率体系变动异常(如英国“脱欧”对全球汇率的 急速冲击)等因素影响下,国际市场资产价格变动也将呈现分化态势,在创造短期套利机会的同时,对银行业的风险冲击也将增多。一方面,分化和波动的价格走势将对银行体量巨大的存量资产收益带来负面效应;另一方面,银行业从资产价格震荡中获得的“投机”收益,远不如更为灵活的其他类型金融机构所获,如对冲基金。实际上,资本金比例极少的银行业,长远发展之路是从稳定的资产价格走势中获得风险系数低的收益,而维持稳定的资产价格走势需要稳定的宏观经济运行和货币价值信心等诸多因素。

在“经济增长――资产价格――银行收益”这一链条外,目前还没有对银行盈利增长的较好系统性解释。最近两年,全球市场资产价格变动加剧,原油、大宗商品等主要资产价格经历暴跌;国内市场,房地产价格上涨波动强烈,而作为重要价格体现的股市则暴涨暴跌,当前仍停留低位。综合来看,目前影响资产价格变化的因素更为复杂,资金、增长、信心与价格的关系更不明朗,因而不会出现新的银行业增长“风口”,更何况国内普遍态势是“资产荒”。

区块链对资产价格几无影响

影响资产价格的因素很多,经济、政治、社会因素(如货币、汇率、人口等)都与资产价格变动紧密相关,资产价格变动要素也是经济金融研究的重点和市场努力找寻之所在。在诸多影响资产价格变动要素中,科技或技术对资产价格的影响几乎不存在有效逻辑,实践中也很少见到相关案例。实际上,科技和技术进步带来的更多是对资产交易或资产价值实现的便利性,而非创造或过多增加资产价值及价格。当然,技术进步增加“无形资产”是另一问题,如在会计层面;而最近几年兴起的“互联网+”对经济金融体系中“资产”价值也无太多影响,大浪淘沙后依然更多体现为增加交易行为的便利。

区块链作为科技进步的重要最新成果之一,在技术层面的稳定性已经通过运行近七年的比特币得到体现。作为理念先进的技术,区块链的深入、完善及转化落地,必然对未来科技尤其在互联网技术层面产生重大影响甚至“颠覆”效应,借助技术进步,也必然影响到经济、金融体系等宏观层面,进而对实体经济参与者、金融机构等微观主体带来变革,这也是区块链被认为“颠覆”包括货币金融体系在内的现有经济运行系统的逻辑。一方面,区块链被认为将对货币体系、金融监管、宏观经济运行产生重大影响;另一方面,区块链被认为对微观银行业运行带来十分可观的正面效应,如创造新的金融产品、大幅提升运行效率、有效防控风险、提升资产交易质量等。对于前者,比特币基于区块链技术已产生并运行七年,这被视为区块链可应用于未来虚拟货币研发的技术成熟性之证据,换句话说,区块链可以提供“数字货币”以替代现有实物货币。同时,借助区块链及数字货币,金融监管将更加精准,例如对特定资金划拨的编码将使资金只能被投向规定主体。对于后者,是区块链在银行微观层面的具体应用设想。例如,第一,点对点交易,类似基于P2P的跨境支付和汇款、贸易结算以及证券、期货、金融衍生品合约的买卖等;第二,安全记录交易信息,区块链可信、可追溯特征使其能被作为可靠的数据库来记录各种信息,如存储反洗钱资料及交易记录;第三,验证并确认各项权利,如土地所有权、股权等合约或财产的真实性验证与转移;第四,自动智能管理,如自动检测下一交易节点是否具备生效的各种环境,若满足预先设定的程序,交易会被自动处理,如自动付息、分红等。

区块链包括最近两年火热的“互联网+”本质都是去中心化。如上,区块链被认为将“颠覆”包括货币金融体系在内的现有经济运行系统的两个层面中,宏观层面的数字货币依然遥远,金融中介进而金融监管去中心化不仅目前进展不畅,甚至金融监管中心化加强的趋势“若隐若现”,如国内市场所揣测的“一行三会”将改革且方向是合并,则我国的金融监管将在适应市场变动形势下更加集中和中心化。全球层面,各国央行对可能削弱监管的区块链在宏观经济金融的运用都实为谨慎。微观操作层面,在诸多设想场景中,银行短期内还无法替代对资产、资金转移和交割的传统式审查及监控,更何况交易运行系统的研发投入巨大,区块链技术全面改造银行业系统还十分遥远。而最关键的原因有二:一是区块链作为一项技术,本质上是去中心化的数据库,也可以被理解为一种互联网应用协议,离不开互联网技术基础,虽然创造了比特币等“新型货币创造”实验,但新型货币长期内不会取代现有货币,因为这不仅是经济问题更涉及社会、政治等综合方面;二是区块链技术还处于非常早期的阶段,不仅尚未形成统一技术标准,而且各种技术方案还在快速发展中,对区块链技术的可扩展性,还没有经过大规模的实践考验,现在还主要停留在原型设计阶段。从微观主体角度,对技术进步最敏感的银行业也只将区块链作为信息传输工具而研究,并不传输金融资产的价值,金融资产仍要在线下结算。综上,区块链从属性和对宏微观经济的影响层面,都几乎不对资产价格产生影响。

金融与科技难以实质融合

科技是第一生产力,金融是经济的核心,理论上科技与金融“高大上”主体的结合将产生“1+1>2”的良好效果,这也是国内理论与实务届一直致力推进的重大课题。在2013年“互联网+”概念盛行前,“科技金融”的概念在中国已经被重视和实践推进了多年,从国家部委到科研院所和金融机构等都大力推进科技金融在我国的发展,如政府科技金融发展规划、银行科技金融分支机构、高校科技金融研究杂志及成果等。在多年的研究和实践中,科技金融被认定属于产业金融范畴,主要是科技产业与金融产业的融合,落脚点是强调科技产业的发展需要金融强力助推,因而科技产业与金融产业的融合更多是科技企业寻求融资的过程。在“互联网+”出来后,金融领域“互联网金融”的概念被迅速提出并成为热点,大量机构声称自身具备“互利网金融”属性。银行等传统金融机构也努力拓展在此领域的研究和实践,如各类网上商城等,但仍然被市场认为在此领域的进展缓慢,不符合“互利网+”时代的快速发展精神。从“科技金融”到“互联网+”的演进时间轴上,“金融科技”的概念随后出现并炙手可热,被称之为“金融圈的科技革命”,体现出市场对金融与科技已然紧密结合的某种肯定性判断。

金融科技英文为“FinTech”,即Finance加Technology的缩写,FinTech是目前金融圈、互联网圈最为风靡的概念,被认为核心是用技术驱动金融创新,维基百科(Wikipedia)对其的描述是:一种运用高科技来促使金融服务更加富有效率的商业模式。无论从字面还是具体定义来看,金融科技强调科技对金融服务的帮助,且落脚点是成为一种商业模式,而此前的“科技金融”更多强调金融对科技企业提供融资。金融科技被认为通过利用云计算、大数据、移动互联等新兴技术对传统金融进行改造、革新乃至颠覆,从而提供更为普惠的金融服务,可被应用于金融领域各方面:借贷、财富管理、支付、保险、众筹、征信,甚至零售银行和房屋中介。“互联网金融”及归属于其的P2P都可被划定到金融科技概念之下,而目前区块链正是金融科技话题中“热度最高”的一个。在金融科技尤其区块链应用上,包括:美国证监会(SEC)批准在线零售商通过区块链技术在互联网发行股票计划、纳斯达克在个股交易上使用区块链技术进行发型与管理、商业银行内部成立区块链实验室(花旗银行、瑞银、纽约梅隆银行等相继成立研发实验室,重点围绕支付、数字货币和结算模式等方面测试区块链应用);在中国,平安银行加入成立于2015年9月的全球区块链联盟R3,2016年4月、5月,国内分别成立了中国分布式总账基础协议联盟和金融区块链合作联盟(深圳),合作开展区块链在金融中可能的应用研究,但距离形成有效盈利模式仍为时尚早。

实际上,从“互联网金融”火热开始,都带有市场对科技与金融实质融合、进而产生新的商业模式和盈利模式的深刻期许,就像科技与制造业的实质融合将带来新的“产业革命”一样,但效果不达预期。从金融本质属性来看,是资金融通以便利交易达成与价值实现,而金融创造的价值广义上永远无法成为社会价值创造的主流。从“科技金融”到“金融科技”,虽然侧重的主体不同,但并不能代表科技与金融的实质融合,如果前提是定义“实质融合”的核心是创造全新、持续和不断增长的商业模式。因而科技进步对金融业发展的“革命性影响”缺乏依据且言之过早,区块链同样不会带来银行业营运模式的彻底性变革。

仍要保持对区块链“憧憬”

在科技与金融寻找实质融合的过程中,区块链更多体现的是一种技术属性,其“颠覆”意义的社会属性拓展,还需要在社会认知层面和自我技术层面的不断调整和突破后,要在理念与实践皆切实达到被很多观点期许的那种“革命性”转变基础上。抛开“数字货币”等依然长远的话题,从微观层面的现实运用来看,区块链作为一项很好的中心化数据库和互联网协议,在银行业目前运营中是具有较好应用前景的,如在区块链技术成熟下对客户信用信息的确认将更为便利和准确,银行间业务合作的清算、对账可以实时并显著提升效率,由此一些因技术手段受限于T+1类规则的交易可以做到实时交易,高效率带来的将是交易收益的增长。作为对科技最为敏感的行业,银行业研究和试验区块链技术也是自然,更何况区块链概念自流行伊始就更多与金融业联系在一起。

但也如上文所述,银行业运行的基本逻辑,如风控理念与成熟业务模式,具有很强稳定性,这也是长期积累和投入布局的结果,虽然银行业应对市场变化作出应对的速度越来越快,如最近几年迅速布局和拓展“投资银行业务”、开展区块链合作研究,但其运行体系及逻辑并未有重大乃至根本性改变,银行业传统业务内核依然稳固。如果区块链仅是从“技术属性”角度为银行业运行提供更好的技术服务,而不是从“颠覆货币金融体系”的宏大愿景出发,则区块链将不会带来银行运行模式的变革及收益模式或商业模式的重大革新,但却有助于获取效率收益。或许,作为一项互联网协议,区块链目前首要的任务也正是从技术角度提升银行现有业务模式的效率与安全系数,而在此过程中衍生出的“商业模式”也更多是由第三方技术服务商作为主体,由其承担银行业区块链应用的“技术升级外包”工作。当然,效率和安全层面的优化也会为银行带来收益,只不过相较银行从“资金融通”的核心商业模式中获得的收益,区块链目前带来的更多是一种“”收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