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路运输的发展史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水路运输的发展史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水路运输的发展史范文1

问道:积极探索,转变观念,走向市场

2003年是大冶有色运输发展史上的一个重要分水岭。当年公司销售收入仅2900万元,已连续多年亏损。职工们认为,公司作为大冶有色金属公司(国内五大铜原料生产基地之一,湖北省100家重点支持发展企业之一,以下简称“集团公司”)辅业生产单位,依赖集团公司母体生存天经地义。殊不知,平静的表象下,往往掩藏着巨大的危机。2003年,公司铁路运量急剧下降,汽车运输市场竞争日益激烈,主产品磨料原渣失去部分老市场,重型汽车修理业务量不断减少,公司面临着生产资金匮乏、设备陈旧、市场萎缩和人才短缺等重重困难。在这种光景下,部分职工觉得本企业效益不如别的单位,纷纷想往外调。

破冰之旅往往是从自我否定开始。经过多次调研,在总结企业发展经验和教训的基础上,在分析企业发展优势和劣势的过程中,大冶有色运输新班子成员认识到:公司要获得长远发展,就必须确立科学发展战略;要增强赢利能力、保持发展活力,就必须大胆破除旧观念的束缚;要充分参与市场竞争,在竞争中锻炼自己、壮大自己。运输企业的出路在于搞活运输,壮大物流,公司班子成员统一思想认识,作出 “市场是导向,效益是动力,让车轮转出大冶有色,进一步海阔天空”的企业长远发展决策。公司党委要求全体党员特别是干部一定要树立“等不起”的紧迫感、“慢不得”的危机感、和“坐不住”的责任感,争做市场开拓先锋,在建立市场化运营的现代物流企业中再立新功。

在实施市场化战略的过程中,大冶有色运输在巩固公路运输、磨料销售、修车等原有市场的同时,确立 “以点带面”,逐步开发新市场,重点抓好第三方物流“零”突破的工作目标。举办中层干部企业经济管理培训班,每年至少安排一次中层管理人员外出考察学习,并作为制度固定下来。几年来,先后赴江苏、浙江、广东、江西、大连、铜陵等地学习考察,不断增强两级班子经营管理和适应市场的能力。同时,鼓励各单位在服务好内部生产经营的基础上,积极寻揽外部货源,“向市场要效益”。很快,这些措施取得成效:2007年通过客户中介方式,公司水路运输单位成功开拓水路对外运输第一块市场运回磷矿石5000吨,实现了水路第三方物流“零”的突破;公司铁路运输单位机务段与黄石市某单位谈判成功签下500吨方解石对外运输协议,改写了铁路对外货物运输“零”记录的历史;公司汽车修理单位经过努力揽下某知名水泥生产商省外大型矿用工程机械修理业务,标的金额达数十万元;危险品运输汽车队在危化品运量急剧下降的情况下,通过改造和添购专用加油车,拓宽了经营渠道,实现了“运、销”合一;黄石转运站发挥灵活运作的优势,成功开发球团矿、生铁、卷板装卸等业务,转运量不断创历史新高。

开道:整体谋划,积累经验,全面出击

2007年,大冶有色运输的铁路、公路、水路运输都呈现出规模化运营的特点,市场营销单位磨料分公司、经贸分公司、危险品运输汽车队也在摸爬滚打的过程中形成了各具特色的竞争优势。公司班子成员认为,企业全面走向市场的时机已经成熟,只有通盘运筹市场开发重点、企业生产经营方针和物流发展方向,制定明确的目标和任务,才能保证企业健康有序地发展。面对今年大幅加码的利润承包指标,公司改变以往经济承包方式,全面推行绩效考核管理办法,将利润指标和市场创收任务一并下达至各单位,实行分类考核。各单位完不成对外创收指标就无法完成全年利润任务。另一方面,对黄石转运站等部分单位实行经营权改革,推行集体风险抵押承包经营,建立适应市场竞争的经营机制。对重点工程、市场开发任务设立单项奖,定人定职责、定形象定进度,完成的 “毫不吝惜”地奖,没完成的 “毫不留情”地罚。以上硬措施一出台,便在公司内掀起一阵 “思想风暴”,每名职工都真切地感受到外部市场的空前压力。

机务段在过去是以“铁老大”自居的单位,职工的思维长期停留在计划经济时代,大家片面地认为:铁路运输只要服务好公司冶化生产就行,搞不搞市场无所谓,单位火车每年都有富余运力闲置。然而2008年伊始,该段职工就体会到什么是 “走向市场的阵痛和喜悦”。当段长金勤兵带着与总经理签定的承包协议书黑着脸回到段里时,许多人从他异样的表情中读到了点什么。“对内要完成利润676万元,对外货物运输量要突破7.5万吨,这简直是霸王条款嘛!”金勤兵一连几天都觉得难以适应,“本来自己估计最多签1万吨的量,没想汪总竟然给我们下了7.5万吨的量,搞得我们措手不及”。“开始我们想对内的货运还好说,对外的部分,我们上哪弄那么多货源呢?我们都急得整夜睡不好觉。”金勤兵笑着对我们说,“我们找老总诉苦,说为了对外开发市场连觉都睡不着,老总却说:那就好,你们如果都能睡好觉的话,那我就睡不着了”。

说归说,做归做,军令如山。金勤兵和段其他班子成员一起,逐渐接受了现实,积极想对策,利用职代会、交接班会等形式,向职工有奖市场信息征集通知,鼓励全体职工发扬“四千”(千辛万苦、千方百计、千山万水、千言万语)精神,去找客户、接任务、拿运单,同时多方利用人际关系、网站等途径发出铁路货运信息。“功夫不负有心人”,一本地客户通过中介找上门来。首批委托发运1万吨矿石料至河北境内,但是要求十分苛刻:首先货物堆物每次装运后必须冲洗干净,其次火车车皮必须清理干净,车门缝必须采取防渗漏措施,货物装载必须与车皮地平等高。长期与铁路打交道的人,才会知道这其中的工作量有多么大。“客户就是上帝”,上帝来了不能让他走,更何况还是一个有着巨大潜力的客户。为此班子成员冒着大雨组织党员开展突击,用了整整3天时间才将铁路货场清理干净。为了不让货物在装卸中受损,他们买来彩条布垫在车皮周围。在车门缝塞上布条后,又冒着车厢内35℃以上高温给布条贴上防水胶带。第一次装车,该公司老总应邀来到现场,看到发运单位将所有细节都考虑得十分周全时,非常满意。

为了确保铁路外运不与冶化内部运输相冲突,该段充分利用每天早上机车整备空档,争分夺秒装运货物,做到货物随到随发,保证了公司内部货物正常过磅运转和铁路外运顺利进行。铁路车辆是按每车63吨计重收费,以往装车是靠肉眼估装,准确性较低。有市场远见的机务段耗资7万多元,为铲运设备装上计重仪,既解决了装货计量不准需反复补装的问题,减少了劳动强度,又降低了客户成本,起到长期稳定客户的作用。截至6月中旬,对外货运量已突破1.4万吨,金勤兵也习惯了每天“早请示”(向铁山火车站求车皮)、“晚汇报”(向客户报告货运进度情况)的工作方式。“目前,我们都是实行程序化运作,正在着手建立规范统一的业务流程。虽然我们对外市场开发时间不长,但发展十分迅速,要实现全年利润目标和完成7.5万吨市场开发任务,大有希望!”金勤兵满怀信心地告诉我们,“据粗略预测,仅该笔业务一项,机务段今年就可以增加纯收入100多万元”。

康海洲,修造分公司经理。面对修车市场业务量大幅下滑的严峻形势,这位不服输的汉子带领班子成员和技术骨干到处找市场。2006年,他和支部书记刘福明带领16名技术人员远赴江西万年,在气温高达40℃的某公司矿山生产工地忍着夜间蚊虫的叮咬,大干42天,提前将修好的电铲交付到客户手中。优异的服务水平和吃苦耐劳的精神令客户感动至极,验收当日厂方当即与修造分公司签下长期服务协议。

正是有了这样一支“拼命三郎”的队伍,公司近年来先后开发了矿用工程机械、船用发动机、发电机维修、磨料生产线改造、汽车空调安装和结构件制作等新业务,并确立了大力开发高附加值的矿用康明斯发动机和一汽“解放”系列产品业务,搞好危险品车辆修理、年检和其他业务的中长期发展思路。今年,公司在广东佛山铜业公司恢复性生产的过程中创立了品牌,成功揽下了铜管、铜业两个分厂53台工程机械,运输车辆的大、中修、三级保养以及一般维修、季审和年审等项目。如今,由新市场创造的产值占公司总产值已达70%以上。

今年6月,修造分公司接到江西宜春某矿业公司十几台m11发动机大修业务。现在的康海洲在紧张筹备工程预算业务标书的同时,每天的必修课就是研读一本本艰涩难懂的《m11系列发动机维修手册》。“我每天都要在早会上对职工们说,要牢固树立市场意识,天上不会掉馅饼,收入要靠自己创造。我自己都五十好几的人了,没办法,为了拿下这块陌生的市场,我还得硬着头皮学。”他笑着解释说。

拓道:雷厉风行,抓住机遇,拓宽市场

市场机遇稍纵即逝,需要企业有高度的敏感和果敢的作风。大冶有色运输凭着锲而不舍的精神和对市场信息“捕风捉影”的敏感,深入分析公司内外形势和客户需求,从研究市场到制定对策,再经过准确决策,果断抓住几个难得的机遇,促进经济效益的快速增长。

进入21世纪,物流产业在国民经济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2007年,集团公司决策层作出了“以大冶有色运输有限公司为主体,以大物流为主攻方向,大力发展物流业板块”的产业结构调整战略。随着产业布局由单极增长向多极增长转变,尤其是“一厂四公司”的组建,增加了汽车运输量,拓展了物流板块的发展空间。大冶有色运输解放思想,突破传统运输模式,打造现代物流。在坚持做好运输设备改造的同时,努力探索物流市场化运作模式,积极拓展公路长途运输业务,提高公路设备配载率,服务网点遍布上海、江苏、广东、江西、河南、湖南等十几个省、市,做到集团公司的业务发展到哪里,大冶有色运输的物流服务就延伸到哪里。目前,公路长途运输已成为公司物流板块的重要组成部分。汽运分公司实现了由小到大、由弱到强的转变,现拥有各类大车50台,年运输能力达200万吨。赢利由过去的100万元变为现在的170多万,其中新开发市场(含设备租赁、劳务输出)的利润占分公司总利润较大比重。“在市场竞争中,我们壮大了自己,仅黄石本地的大、中客户就有几十家,并建立了长期友好的经济合作关系”,汽运分公司经理孔晓斌自豪地说,“2000年以来,我们的固定资产从当初的150多万变为现在的1000多万,没要公司投入一分钱,就完成了几十台大型运输设备的更新换代”。

2005年,大冶有色运输迎来了国家、省、市不断加快长江“黄金水道”建设的大好机遇。公司抓住时机,在实现长江航运,第三方物流“零”突破的同时,围绕大冶公司冶炼生产规模提升战略目标,不断拓展延伸外部市场运输业务,西至宜昌、荆州,东至上海、南京等,成为活跃在长江航运上的一支生力军。

今年,公司水路运输单位物流分公司的赢利任务是156万元,这个利润指标较去年几乎翻了一番,不采取超常措施是无论如何也完不成任务。为此,该公司打破常规,将各项业务“分块承包”,落实到个人,让人人都带着任务“走出去,找市场”,同时认真推行物流标准化管理,做好“一站式”物流服务工作,带动大冶公司阴极铜、硫酸等主产品的销售。2008年6月,公司开通洞庭湖、沅江等水路运输航线,拓宽了硫酸销售渠道,打开了湖南、四川、贵州等地市场。公司还通过与石油公司签协议方式,成功了本地区数十艘船舶统一加油业务。1-6月份,物流分公司销售收入已突破四千万元,利润同比翻番,水路运输经济规模显著提升,其中由外部市场创造的产值占总收入的60%以上。“唯有抓住市场机遇,奋力开拓新业务,全力创造效益,水路运输才有真正的出路。”物流分公司经理阮清华谈起了自己的体会。

得道:遵循规律,科技兴企,领先市场

实践证明,现代物流企业只有严格按照经济规律办事,才能够紧跟市场节拍,提升核心竞争力。

刘文华,大冶有色运输有限公司磨料分公司经理。他每月必做的一件事就是花上大量的时间拜访客户,摸清市场行情,及时召开炉渣专题会。2007年,磨料分公司在保持磨料市场销售局面稳定的同时,积极寻找经济合作伙伴,与浙江某企业联合建成了铜炉渣选矿厂,使铜金属回收率明显提高,并高于同行业水平。根据炉渣市场价格变动情况,逐步形成“炉渣直销水泥厂,炉渣选铜、炉渣加工磨料”等三种销售方式,极大地增强了市场竞争力。根据价格变化先算后干,适时调整销售结构和策略,使三者之间保持营销平衡,实现了磨料效益最大化。“只有重视价格行情,注重市场营销,我们才能做到百战不殆,才能在市场上获取更大的效益,”刘文华兴奋地说,“近年来,我们通过找商联合销售,开订货会的形式,积累了一定的市场营销技巧。由于我们的品牌做得好,许多客户甚至以前和我们打过官司的旧客户都找上门来要我们的产品!”

对物流企业来讲,市场信息多一点、快一点,就意味着多一份业务、多一份收入。2007年,大冶有色运输经贸分公司经理朱卫东偶然间找到黄石一家知名网络公司,花100元钱在网站上了本企业康明斯发动机销售相关信息。不久就有一大客户找上门,要求为其上海码头订购4台发动机设备,采购总额达120万元。 “我们只花100多块钱,就得了这样大的一笔业务,这个交易实在划得来。足不出户就可以完成交易,这就是信息时代的优势!”朱卫东这样赞叹道。

今年,大冶有色运输不断加快物流信息系统建设,成立了生产信息部,专门负责对市场信息的采集、传递、分析和利用,引进先进的管理模式,突出生产调度中的信息调度,改变物流信息条块分割的现状。另外,公司不断完善物流信息平台,与武汉蒲公英软件有限公司联合开发 “大冶有色运输有限公司生产信息管理系统”,建成新的物流信息网站,促进公司的物流服务朝更加快捷、高效的“一站式”目标迈进。相信在不久的将来,该公司信息化变革将迎来丰厚的市场回报。

水路运输的发展史范文2

1 降本增效,江海直达优势明显

所^江海直达,是指货轮从江上到海上直接通达,中途不经其他港口中转货物。江海直达能大大提高运输效率,降低运输成本。

我国的长江、珠江等河流深入大陆腹地,通过出海口,近可与沿海各省、香港、澳门、台湾和海南两岛,远可与俄罗斯远东地区、朝鲜、韩国、日本及东南亚诸国通航,具备了江海直达运输的条件。但这些水域多属天然浅水航道, 限制了江海直达运输的发展。

长江黄金水道是我国重要的经济通道、战略通道、生态廊道。长江航运是流域工农业生产生活、城镇基础设施建设、外贸等物资运输的主要承担者,流域所需85%的铁矿石、80%的煤炭和85%的外贸货物运输依靠长江航运来实现。但长江的运输效率比较低。由于南京长江大桥建成后净空高度不足,在洪水期“3000吨”成了海轮通过长江的极限。多年里,直航武汉的海轮没能超过2000吨,小吨位江海直达船由于载货少,成本高、效益差。

从船的角度,江海要求不一样。江船的要求比海船要低一些,江船不一定能适应海洋的大风大浪。海船吃水比一般江船深,海船进江,船舶稳定性、强度、安全等没问题,但是内河水浅,航道狭窄曲折,船多,与海上的条件不一样。因此一般从海上运输散货到内河中上游,要换3次,分别是大型海船, 中小型海船,内河船,运输方式较为繁琐,运营成本过高而且安全性低。

创新、突破,多年来,长江江海直达运输一直在不断地发展变革中。原武汉创新江海运输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彭忠洲告诉记者:“发展江海直达运输的最大瓶颈在于没有能够满足海进江、江进海的船型,创新江海公司从二十世纪八十年代末期开始涉足江海直达运输,九十年代中期开发大吨位、变吃水的江海直达运输。公司在发展的过程中不断地创新,船型从突破5000吨到8000吨再发展到12000吨,江海直达运输带来的经济效益是十分明显的。”

江海直达运输减少了运输环节,缩短了运输周期,降低了物流成本。据测算,与传统的中转方式比较,江海直达能使每吨矿石运输费节约10%-20%。同时,拓展了贸易市场,为运输企业拓展市场、地方政府发展外向型经济创造了条件。

上海国际航运研究中心港口研究室主任赵楠认为,实施长江运输的江海直达,能促进长江水运量的快速增长,有了江海直达船型,可以减少装载次数,降低成本,吸引陆路货运转到水运上。

据了解,近年来,随着长江沿江地区工业化进程的加快对外能源原材料的需求量快速增长,带动了大宗干散货江海运量的持续增长;外向型经济的快速发展,推动了集装箱运量的快速增长。特别是长江口深水航道治理及其向上延伸工程的实施,为江海直达运输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2016年江海运输量完成13.2亿吨,“十二五”以来保持年均9-10%的增速,占比一直保持在50%以上。

2 特定航线,江海联运模式新突破

4月19日,国内第一艘江海直达2万吨级江海联运散货船“江海直达1”号在浙江舟山开建,预计建造工期10个月,建成后主要营运舟山-马鞍山直达航线。

“江海直达1”号的开建为什么称为首艘呢?长江航运发展研究中心有关人士向记者介绍,这是今年3月中国船级社公布实施《特定航线江海通航船舶建造规范》和国家交通运输部海事局公布实施《特定航线江海通航船舶法定检验暂行规则》以后,国内开建的第一艘江海直达船,是舟山市将拥有“海进江”“江出海”特定航线江海直达的“舟山船型”。

据了解,“江海直达1”号具备“宜江”、“适海”、“先进”、“经济”等特性,船总长154米、宽24米、吃水9.1米,造价约6600万元。据测算,该船型比同类海进江船舶造价降低约10%,载重量增加13%,能效提高约12%,是我国水路运输发展史上的重大突破。2018年建成后,届时,我国将首次拥有“海进江”“江出海”特定航线的江海直达船,海船难进江、江船难出海的矛盾将迎刃而解。

舟山拥有深水海岸线,接近深水国际航道,拥有港域仓储、货运等优势条件,同时舟山也是一个重要的油储和转运基地。2016年4月,国务院批复同意设立舟山江海联运服务中心,作为舟山江海联运服务中心的港口主体,宁波舟山港是长江经济带重要的出海通道。2016年宁波舟山港货物吞吐量完成9.22亿吨,成为全球首个货物吞吐量突破9亿吨的港口,其中江海联运货物吞吐量超2.2亿吨,其“国际一流的江海联运综合枢纽港”地位不断凸显。

舟山市市长温暖表示,江海直达首制船开建,是舟山江海联运服务中心的核心大事,是探索江海联运模式的实质性突破。舟山将充分发挥多重国家战略“叠加效应”,加快把舟山打造成为面向国际、联通江海、辐射长三角的国际一流的综合枢纽港。

据悉,目前宁波舟山“海进江”货物吞吐量承担了长江经济带45%的铁矿石、90%以上的油品中转量、三分之一的国际航线集装箱运输量,20%以上的粮油运输量,已成为长江经济带重要的战略物资保障基地。长江-舟山江海直达运输体系的建设,对完善综合运输体系新格局,降低物流成本,加强沿江沿海港口资源整合,提高长江黄金水道运输效率,无缝对接“一带一路”具有重要意义。

记者从交通运输部长江航务管理局了解到,近年来,长江沿线城市对接舟山江海联运国家战略,马鞍山市、武汉市等先后与舟山签署了《舟山江海联运服务中心对接长江经济带战略共识》,沿江城市对接舟山互动合作更加紧密;长江沿线包括重庆、宜昌、武汉、南京、泰州等港口和舟山港共同江海联运港口联盟《舟山宣言》,双方围绕“船港货”一体化开展了广泛的业务合作和交流。同时,在江海联运信息共享方面也实现了突破,搭建了江海联运信息化平台,长江航运物流公共信息平台与舟山江海联运公共信息平台进行了港口、船舶等30余万条江海数据交换共享测试,实现了基础数据的定期交换和物流数据的实时交换。

3 协调、规范、绿色发展

当前我国经济发展已经进入沿海经济与内陆经济共同发展的新时期,江河海航运一体化已经成为长江航运发展新的常态。长江江海直达运输的市场前景越来越广阔,为提高货物的运输效率,促进物流业降本增效,发展江海直达运输已是当务之急。

4月12日,交通运输部《关于推进特定航线江海直达运输发展的意见》(简称《意见》), 为江海直达运输的发展指明方向。《意见》明确,坚持创新发展模式,优化运输组织,促进船舶、航道、港口协调发展;坚持示范引领,开展江出海直达运输示范,逐步扩大示范范。

在特定航线方面,根据特定海域、特定航线的实际情况,制定实施长江经济带特定航线江海直达船舶(船长65米至150米)法定检验暂行规则及建造规范。完善京杭运河等长江水系江海直达过闸船舶主尺度等船型技术要求。

在船型研发方面,优先推进长江干线至宁波―舟山港2万吨级江海直达散货船和长江干线至上海港洋山港区700TEU、长三角地区至上海港洋山港区124TEU和64TEU江海直达集装箱船等船型研发及应用。稳步发展长江5000吨级、10000吨级、15000吨级散货直达系列船型和长三角地区集装箱直达系列船型。开展江海直达商品汽车滚装船等前期研究。

在港口航道等基础设施建设方面,加大长江干线及长三角地区高等级航道网建设规划实施力度,加强航道整治,加快推进苏北地区、苏锡常、杭嘉湖等地区江海直达集装箱运输通道建设。

在市场培育方面,优先发展长江干线至宁波―舟山港干散货、长三角地区至上海港洋山港区集装箱江海直达运输,积极推动直达运输班轮化发展。

水路运输的发展史范文3

从此,郑和这个熠熠生辉的名字就永远镌刻在了太仓的历史上。太仓,这个郑和七下西洋的起锚地,从此具有了航海探险的历史传统,成为中国航海家的摇篮。

在太仓市委书记浦荣皋眼中,这段不寻常的历史积淀对于太仓今天的发展,同样具有非同一般的意义:“郑和当年辟波斩棘七下西洋,为的是放眼看世界。今天,太仓同样处在开放的前沿,需要我们承袭先人的勇气和智慧,在经济全球化浪潮中成为搏击风浪的弄潮儿。”

昔日锚地今大港

也许是巧合,刚刚隆重纪念完郑和下西洋600周年,太仓港就一下子火了起来。浦荣皋兴奋地告诉记者,得益于郑和下西洋等一系列活动带来的知名度和影响力,以及众多国际航线和洋山深水港内支线的相继开通,2006年太仓港的货运量突飞猛进,8月份单月出口货运量首次突破十万吨大关,接近2005年全年太仓港出口货运量的一半。

600多年前郑和七下西洋的起锚地太仓港,如今正在打造“东方大港”,已开通了34条海内外贸易航线。自2006年四月份开辟东南亚航线以来,太仓港又连续开出了俄罗斯、日本等外贸航线,台湾航线增加到了周双班,有九个航班专门把外贸货物输送到洋山港,另有14条内支线活跃在长江沿线各口岸。浦荣皋介绍说,2006年5月太仓港实现了海关、国检、海事、边防等口岸机构服务前移,海关实施了提前报关、上门验放、24小时预约加班等高效率服务,8月份太仓港二期工程4个泊位又通过了江苏省级验收,10万平方米保税仓库、出口监管仓库通过了南京海关验收,9月份韩国航线实现首航。太仓正以其独一无二的港口资源,和紧邻上海、背靠苏南的区位优势,成为“上海国际航运中心的干线港”。

浦荣皋告诉记者,太仓枕江控海,是江海联运的最佳结点。在太仓38.8公里长江岸线中,适宜建造万吨级以上泊位的优良深水岸线就达25.5公里,是长江岸线唯一能停10万吨船的港口。太仓港岸线平直,不淤不冻,既有海港水深的优势,又有内河港口不怕大风浪的优势。依照规划,到2010年,太仓港将建成大小泊位114个,其中万吨级以上泊位61个,吞吐能力将达到1亿吨,集装箱吞吐能力达565万标箱。“全部建成后,太仓港将成为中国最长最大的集装箱码头,”浦荣皋自豪地说。

浦荣皋向记者透露了一个“秘密”:上世纪90年代初,交通部组织专家考察北起辽宁大连港,南至广西防城港,全国各沿海港口,结果太仓港被称为“全国最优良的黄金岸线”。正是依靠这个独一无二的资源,太仓吸引了大批企业投资落户,以港兴市带动了社会经济全面发展。

“郑和热”和“黄金岸线”,这两种优势资源在太仓交集,难怪浦荣皋谈到太仓未来发展前景时,那么有底气,那么信心十足。

港口经济重对接

记者来到2005年4月刚刚正式启用的太仓港务大楼实地踏勘。不仅江苏太仓港口管委会进驻办公,而且海关、国检、海事、边防等口岸查验部门也已全部迁移到大厦底楼的2000多平方米大厅内,将服务前移,为港口企业和货主提供“一站式服务”,实现了从报关、报检到放行的“一条龙”。

记者注意到,“对接”是浦荣皋经常放在嘴边的一个词。这种“一条龙服务”,在浦荣皋眼里就是一种观念对接,即引进现代港口经营理念,并尽快使之形成生产力。

浦荣皋告诉记者,“以工兴港、以港兴市、接轨上海、服务苏南”,是江苏省委对太仓新一轮发展的热切期望,是太仓提升地区竞争力的现实选择,更是应对港口经济时代的科学定位。随着上海洋山港的正式开港,位于北翼的太仓港,正面临着新一轮的发展机遇。如何利用好这一机遇?他的建议是,以最快速度让太仓全市各级干部真正接受“港口经济”的新理念,掌握经营港口的新知识,拥有对接世界港口发展的新视野。

为实现这个目标,浦荣皋亲自带头,四处“取经寻宝”。2006年春节一过,浦荣皋就组织全市大批干部参观考察上海洋山港,直面感受上海国际航运中心的勃勃生机。4月初,他又专门邀请上海海事大学的港口专家讲授港口经济的最新理论,给太仓800多名中层以上机关干部和企业干部“补课”,实现观念上的对接。

观念跟上之后,下一步就是服务对接,用浦荣皋的话来说,就是太仓要“打造国内一流的物流通道”。2006年是太仓港发展史上全面提速的关键一年。记者从当地码头公司了解到,太仓港二期四个集装箱泊位建设进展迅速,2005年7月和年底前陆续有两个泊位投产,其余两个也在2006年7月和10月投产。太仓港还将继续投巨资增加堆场吊运设备,一批桥吊、场地龙门吊即将到货投入使用,二期集装箱码头四个堆场等辅助设施也将分阶段逐步启用。05年以来,太仓还加快了疏港体系建设步伐。继沪嘉浏高速、沿江高速后,苏昆太高速公路又拉近了苏州、昆山到太仓的距离,锡太一级公路也大大方便了无锡一带企业的货物进出太仓港。经过太仓的这些高等级公路网串起了整个苏南地区的所有县级市,苏南地区任何一个县级市都可以通过这一网络快捷地抵达太仓港。一条长三角经济腹地最便捷、低成本和最快速的物流通道,已经初现雏形。

要使太仓港真正成为“东方大港”,浦荣皋认为还要实现功能对接,即把太仓港打造成上海国际航运中心的坚强北翼。太仓港枕江傍海,距上海市中心约50公里,距苏州市区约75公里,具有呼应上海、接轨上海浦东和苏州工业园区的联动优势。“十一五”时期,国家将加快以上海洋山港为中心,以宁波港和太仓港为两翼的国际航运中心建设。2005年底,上海洋山港正式开港,一期工程投入使用。而洋山开港对于太仓港,意味着拥有了依托龙头、合作双赢的机会。

浦荣皋在记者面前算了一笔账:一只集装箱从苏州运往洋山港,通过太仓港水路运输的费用要比陆路运输费用便宜500至700元,这可以为企业大幅度降低物流成本,也给太仓港带来了现实的发展空间。

如何抓住这一千载难逢的机遇,建设和发展太仓港?浦荣皋认为,必须跳出太仓港是地方港的观念,要把太仓港的建设和发展放到促进地区经济发展,提升地区投资环境的高度上研究,把太仓港的建设和发展放到参与上海经济圈合作分工,促进长三角开放型经济发展的大背景下谋划。

目前,太仓港正在全力抓住洋山港开港和上海世博会机遇,实施差别化发展,形成以集装箱、石化产品为主的特色,把江海中转、近洋支线集装箱运输功能充分发挥出来,努力引进国际、国内船公司开辟航线航班,建立货源保供体系,全面服务苏南,服务长三角,充

分发挥出太仓港口的巨大潜力。

借船出海美名扬

郑和下西洋极大地促进了海外贸易,太仓更是得风气之先,从“田畴半辟,居民尚不满百”的沿海村落,发展成拥有“万家之邑”的“六国码头”,其盛衰荣辱系于海运一身。如今,太仓的发展同样借助对外开放的东风,外向型经济成为太仓重新崛起的重要支点。

浦荣皋告诉记者,在太仓陆渡镇有一条著名的“自行车出口街”,汇聚了40多家台资自行车企业,从车把、踏脚、链条到整车装配,形成了完整的产业链,年出口自行车达200余万辆,被媒体称为“世界最集中的自行车零部件生产基地”。世界最大的自行车链条生产商“桂盟”在全球市场的占有率达70%,年产自行车链条9000万条,而其中的4000万条产自太仓分公司。外向型经济对太仓经济增长的贡献越来越大,不仅在税收方面外税已占半壁江山,外资企业还吸纳了太仓近一半的就业人口。

记者从浦荣皋那里还了解到一个不足2平方公里开发区落户65家德企的故事。从这个故事,浓缩了太仓近年来筑巢引凤的宝贵经验。

克恩里伯斯是第一家落户太仓的德资企业。1993年,该企业决策层决定要到中国投资。在先后考察了上海、南京、大连等多个城市后,邻近上海的太仓意外地被选中了。当时,太仓有三个条件特别吸引人,一是江苏省与德国巴符州是友好省市,双方交流频繁,较为了解,有地方政府力藕二是离上海特别近,企业所需的人才、资金、物流、信息流都能够有效接受上海大都市辐射;三是地处长三角腹地中心位置,前可进,后可退,有广阔的市场空间。

浦荣皋认为,引进克恩里伯斯是太仓迈出的第一步,尽管这家德资企业初来时投资并不多,有一定的尝试性质,但重要的是让太仓从中看到了自身可以挖掘的巨大潜力。1993年至今,太仓抓住时机,先是把自身的资源优势放大,构建高速公路网,发展自己的港口,开辟自己的航线,使得与国际间的交流往来越来越密切。以此为契机,太仓又在区域经济合作的大框架下,想方设法,把上海的资源优势转化为自己的招商强势。用浦荣皋的话来讲,在太仓办厂,既有大城市的方便,又有小城镇的宁静,商务成本不高,生活环境很好,随着德资企业的不断增多,精明的德国商人随之跟进,把酒吧、香肠店、洗衣店一一搬到了太仓,如今,生活在德资小区里的德国人,下班后已能够体会到德国小镇的有滋有味。

如今在德国,只要问起中国的上海边上有什么城市,很多德国老百姓会回答:太仓。如此高的知名度,是太仓人借船出海换来的。浦荣皋说,太仓借船出海,主要有两条途径,一条是借企业之船,另一条是借成功商人之船。

企业之船,就是通过已经在太仓投资的德资企业,请他们现身说法,达到以外引外的目的。自从开发区有了德资企业入驻,太仓几乎每年要到德国召开推介会,而为推介会打前站的,无一例外地是在太仓投资的德国大公司、大财团。以克思里伯斯为例,这家1888年成立,在德国汽车零部件生产行业中出类拔萃的大公司,有一大批知名企业跟着它移动,也正是因为有了他们实事求是、恰到好处的宣传,一个又一个企业相继来到了太仓,目前入驻太仓的65家德企中,至少有10家是克恩里伯斯引来的。

至于成功商人之船,被称为“招商大使”的克罗斯特先生就是其中的典型代表。鼻梁高挑、满头白发的克罗斯特出生于德国中南部凯泽斯劳滕一个小镇,现年68岁,曾在太仓担任过依纳(中国)公司七年的总经理,65岁那年退休后,老人完全可以回德国去颐养天年,但他却没有回去,留在太仓,创办了克罗斯特业务咨询(太仓)有限公司,当上了专门在德国企业和太仓之间穿针引线的“红娘”。在两年左右的时间里,克罗斯特用一个德国老人特有的方式,为太仓引进了10多家德资企业。

浦荣皋说,通过借船出海这条捷径,太仓不仅走近了德国,走向了世界,而且借鉴吸收了许多欧美国家的先进招商理念:不求最大,但求最好;不求面面俱到,但求标新立异;不求数量多,但求质量好。

洋凤凰飞来了,太仓人种好梧桐树,为这些企业发展提供肥沃的土壤和良好的环境。浦荣皋告诉记者,投资太仓的德资企业整体规模都不大,65家企业只用了1200亩土地,但在生产、市场、技术领域都有着自己独到的优势。这些企业经过家族中几代人集中全力的研究开发,生产的专业产品都具有世界级的领先水平,如克恩里伯斯是专门生产汽车安全带卷簧的,小产品看上去不起眼,却是全球最好的,占领了全世界60%的市场份额。克恩里伯斯刚到太仓时投入不多,生产车间不足200平方米,最近几年,公司通过4次增资,扩展到了6个工厂,4大系列产品。舍弗勒1995年到太仓投资时不足3000万美元,现在总投资达到了2亿美元。依纳轴承、托克斯冲压、慧鱼建筑锚栓、瑞好聚合物等企业,全都是借鸡下蛋,滚动发展。据不完全统计,进驻太仓的德资企业,如今已有80%以上增资扩产,企业亩均投资强度50万美元,总投资超过5亿美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