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当前畜牧业发展现状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当前畜牧业发展现状范文1
关键词:畜牧业;市场管理;现状;对策
随着国民经济的不断发展,畜牧业在整个国民经济体系方面的重要性日益凸显,加上改革开放以来国家各项惠民政策的出台和实施,畜牧业发展已经成为全社会普遍关注的政治经济综合性问题。受到传统饲养体制管理的约束,加上在诊疗、技术、环境、质量等方面存在诸多漏洞,大大限制和制约了畜牧业向着产业化、规模化、标准化、市场化方向推进,不利于促进畜牧业市场的健康稳定发展。因此加强畜牧业发展现代化建设研究,制定有效的市场管理方法,是一项重要的研究课题,具有时代价值和现实意义。
一、畜牧业发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分析
随着国家改革开放以来各项惠农政策的全面推行,我国畜牧业在饲养总量、畜牧产品产量和规模化生产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畜牧业产值占国家农业总产值的比重越来越高。畜牧业不断向前发展,进一步拉动了劳动力市场就业,增加了畜牧业劳动力收入,为促进畜牧产品供应,保障农民增收发挥了重要的功能,并且随着各个地区对畜牧业的日益重视,越来越多的畜牧品牌不断被创造和提出,大大提升了畜牧业市场竞争能力。但是我们也可以看到畜牧业在不断发展过程中也显现出一些问题,当前畜牧业面临着严峻的市场转型升级的压力和挑战,加上畜牧产品质量、环境、技术等方面还存在一些疏漏,需要进一步完善和改进。当前畜牧业存在的问题主要有:一是畜牧业受到传统的生产管理方式的约束,在生产方式方面还具有较大的随意性,往往都是专业畜牧业场户根据自己的需求和条件随意搭建场地,出现牲畜和人共居的现状,造成粪屎遍布、污水随意排放、畜舍条件简陋,饲养环境大打折扣,加上基层的动物卫生防疫条件不完善,大大增加了防疫难度,不利于促进畜牧业的资源优化配置和效益的提升。二是基础设施投入不足,技术人员素质和能力跟不上发展要求。当前畜牧养殖业在不断进行规模化发展探索过程中,由于基础硬件设施配置不足,不完善,加上技术人员的能力、素质和知识结构不能进行及时更新和提升,培训和管理不规范等,导致畜牧业发展远远达不到规模养殖发展的要求。三是没有形成健全完善的规模化标准化养殖管理体系,导致虽然养殖场不断增加养殖产出,但是在深层次全方位的体系建设方面与实际要求还存在很大差距,在规划建厂、建设维护、饲养管理、防疫技术监督和粪便处理等方面没有形成规范化约束体制,大大影响了推进效果。四是畜牧产品安全质量有待加强。一方面资金投入有限,整体畜禽两种繁育基础设施配置不到位,另一方面由于监管不到位等,导致当前畜牧产品安全质量难以保证,在动物疫病防治方面也存在很多的不足,很难有效管理,不利于畜牧业市场的健康稳定发展。
二、促进畜牧业发展的强化市场管理的具体方法和措施
为更好地促进畜牧业发展,推动畜牧业生产向着规模化、产业化、标准化方向转型升级,畜牧业必须要结合当前的政策优势和发展时机,针对当前发展过程中存在的各种问题,制定有效的管理措施,进一步强化科学发展,规范市场管理,才能全面提升生产效益和管理效能。具体方法和措施主要有:
1.转变生产经营方式,大力推行规模化、标准化养殖模式。当前畜牧业还未全面脱离传统养殖模式,所以需要促进生产方式转变,一方面要充分把握政策机遇,进行政策研究并做好更多惠农政策支持,积极宣传国家相关政策,提高养殖户的信心。二是转变饲养形式,进一步向着集约化、规模化方向发展,探索主导畜牧产业,紧跟牛羊市场价格形势,减少散养农户,扩大单元性饲养规模,从而提升育肥出栏进度,实现畜牧产业进一步升级优化提升。三是健全畜牧业建场审批制度,尤其是对新建、扩建、改建的养殖场,完善相应的审批流程,对场址选取、规模、环保、技术、疫病防控等方面进行严格审查。四是加强招商引资,探索与龙头企业合作机制,争取更多的发展支持。五是加强技术创新,推动畜牧业与环保产业、新农村建设相结合的管理模式,研发更多的实用新型技术,同时加强优质安全畜产品供给功能区规划建设,增强畜牧产品的安全防线。
2.加强动物疫病防控管理,最大限度降低动物疫情发生和蔓延。一方面要健全和完善动物疫情分析评价体系,加强对疫情的监测,建立有效的动物疫情收集、报告、处置、整改和反馈机制,提高动物疫情信息化管理水平。重点建立和完善突发疫情应急处置预案,一旦发现可疑现象,立即启动应急预案进行调查、控制,同时明确责任分工,严格落实疫情防控责任制和责任追究制,出现问题必须追责惩处。另一方面形成综合性防控机制,加强免疫程序管理,推行月度补免举措,严格按照农业部标准提高抗体水平,同时加强疫情防控宣传,加强政企技企联动,从而从根本上提升畜牧养殖户的防疫意识,促进防疫措施的落地。
3.多措并举构建畜牧产品质量安全保护防线。一是要重点监控饲料、兽药等畜牧业生产投入品环节,避免出现违规药物添加等情形,同时严格按照检疫执法程序开展定期市场检查,对发现的病害动物及产品收购、加工和私藏等行为加强惩治处罚力度,确保畜牧产品安全监管到位,加强技术宣传和服务指导,提高畜牧产品质量。二是大力推行畜牧业标准化生产模式,加强对养殖户的监管力度,完善畜牧养殖档案,定期开展服务指导,确保养殖达标,用药规范。三是建立农产品质量安全监测专门组织机构,争取更多的资金经费支持,重点针对可能引发安全风险事故的点源进行排查,形成风险排查长效机制,将例行检查和随时抽查方式相结合,定期通报监测情况,同时加强检测技术研发和创新水平,进一步拓展抽检频率、范围等,从而为畜牧产品质量安全防护增加坚固的防线。
4.探索市场化合作机制,提高畜牧产业组织化水平。一是充分利用当地的自然环境优势,在保证产品质量安全的同时通过提高产业规模,构建线上线下畜产品销售双渠道。同时加强与上下供需企业联动,探索更加有利的合作机制,建立专业合作经济组织,从而形成风险共担、利益共享的合作经营模式,提高市场应对能力和水平。二是提高组织化管理水平,在规划、建设、生产、加工、销售、服务、售后等方面探索一体化、高效化、多元化管理模式,形成强强联动,最终促进畜牧业市场化规模和综合实力的提升。三是加强畜牧产品品牌本土化建设,抢抓政策机遇和产业转型升级关键点,大力发展和培育新型畜牧产品,结合资源优势等形成更多的畜牧产品品牌,进一步开拓市场,确保优质安全畜产品稳定持续供给。总之,新常态下畜牧业发展面临着更加严峻的市场形势,想要全面提高畜牧业市场化管理水平,就需要充分结合畜牧业当前的发展现状,找准存在的问题,进而在技术、质量、安全等方面加强监督防控和提升,才能从根本上提高畜牧业科学化管理水平,进而实现畜牧业可持续发展目标。
参考文献:
[1]谭凤喜.强化市场管理促进畜牧业发展[J].甘肃畜牧兽医,2014,(03):22-23.
[2]夏爱国.潜山县畜牧业发展现状及对策[J].现代农业科技,2013,(05):331-333.
[3]雷英,骆洪.对畜牧业产业化发展的几点思考[J].内蒙古农业科技,2013,(S1):276-277+279.
当前畜牧业发展现状范文2
【关键词】畜牧业;发展现状;对策
1978年以后,社会经济快速发展,人民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对畜牧产品需求不断提高,东辽县畜牧业也得到了快速的发展。2011年,东辽县畜牧业总产值175081万元,占农林牧渔总产值的57.7%,与1978年改革开放相比增长16.8倍,虽然畜牧业发展的速度不断加快,但是目前畜牧业的发展速度远远满足不了人民日常生活对高质量畜牧产品的需求,可见,东辽县畜牧业向产业化和区域化发展有着巨大的提升空间。
1.东辽县畜牧业的发展现状
改革开放以后,东辽县畜牧业得到了快速发展,特别是近几年,畜牧业的产量连年增长,其中禽类增长速度最快,2011年比2010年增长4268090只,是2010年的1.24倍;肉鸡是禽类增长速度快的主要原因,2011肉鸡总产量是12505980只,比2010年同比增长了7892730只,是2010年的2.71倍;猪的总产量从2001年465932头增长到2011年755737头,增长了61.7%;牛的总产量从2001年341164头增长到了2011年598642头,增长了57%;羊的总产量从2001年41991头增长到2011年57359头,仅增长了0.73%。
2009年东辽县,全县畜牧产品肉总产量就已经突破10万吨,2011年东辽县畜牧业产片肉总产量是142882.92吨,比上年增长了22923.82吨,猪肉产量是34078.3吨,牛肉产量是51781.39吨,禽肉产量是55950.88吨,其中肉鸡产量是40883.61吨,蛋鸡产蛋量是46016.09枚。2011年同上年相比,每种畜禽的产肉量和产蛋量都有大幅度的提高,这跟东辽县加大对畜牧业扶持力度有这莫大的关系。
2011年东辽县农林牧渔业总产值是303384万元,其中畜牧业总产值是175081万元,占农林牧渔业总产值的57.7%,是2001年畜牧业总产值的3.58倍,农业总产值是115811万元,是2001年农渔业总产值的2.85倍;林业总产值是7121万元;渔业总产值是1691万元。在2001年的时候,东辽县畜牧业给人均带来的收入是450元,而到了2011年畜牧业带给的人均收入增长到了3500元,所以大力发展畜牧业是养殖户希望看到的,也是增长东辽县经济的一项重要的措施。
2.东辽县畜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
2.1资金投入不足和良种繁殖能力差
吉林省粮食产量由年产不足1000万吨上升到2500万吨水平,这和国家大力支持吉林省农业也不开,但是吉林省在农业方面对畜牧业的投入资金和给予的政策都不能很好的提高畜牧业的发展。
2011年,东辽县畜牧业的繁殖能力是仔猪年413760头、仔牛79353。但在选购牲畜幼仔的时候,很难购买到提抗力强,产肉量高的幼仔,目前东辽县牲畜幼仔繁殖大部分依靠散户农民的养殖,所以没有完善的良种繁殖体系。
2.2疫情防治无体系
在冬春和秋冬两个季节交替的时候,是疫情的高发期,也是牲畜幼仔销售的好季节,但由于无合理的防疫体系,在收购和出卖的时候,使病毒进入养殖区域,致使疫情爆发;另一个疫情防治关键就是畜禽死后尸体的处理方式不够规范,是导致疫情爆发的重要原因。
3.东辽县畜牧业发展对策
3.1国家应加大对畜牧业的投入
中国应该加大对“三农三牧”的投入力度。增加农牧业的投入,是提高农牧业基础、发展现代农牧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新牧区的迫切需要。当前要抓住经济发展较快和财政增收较多的时机,推动国民收入分配切实向“三农三牧”倾斜,提高对农牧业和农村牧区的资金投入。我国农牧业基础设施非常简陋,是制约农牧业发展的瓶颈,必须加大投资力度,加快建设步伐,提高农牧业综合生产能力,努力向现代农业方向发展,提高农牧业收入水平。
从东辽县几家规模化养殖场来看,每家规模化养殖场的贷款也就30多万元,而贷款利息高达9-11%,对于一家规模化的养殖场来说这点钱,和场子的实有资产比起来简直是微乎其微,但为什么用养殖场作为资产去银行抵押,而贷不到钱呢?原因是多数银行受“家有万贯,带毛的(资产)不算”等传统观念的影响,使得养殖户在银行当中贷不到钱。
3.2合理运用“以草以饲兴牧”这一理念
“以草以饲”是近几年提出的一种养殖理念,用小草来代替现有喂养畜禽的粮食,这样以来能节约大量粮食,也能降低养殖的成本,而且吉林省是玉米种植的大省,每年都剩余不少秸秆,在农村是废弃物,垂手可得,取之不尽。东辽县是全国商品粮生产基地县,全县粮食总产量每年在84万吨左右,年农作物秸秆126万吨,荒山草坡11万亩,每年草量可达30万吨,这种前提下东辽县更适合运用”以草以饲”这一理念。
目前我省“以草以饲”并没有推广开,因为养殖户受原有的思维影响,怕畜禽吃了草做的饲料,不能正常生长导致出栏期延后,所以东辽县应加大对“以草以饲”这一理念的宣传,挨家挨户进行系统化的指导和讲解,从而为农户带来更大利益。
3.3建设沼气池使资源循环利用
沼气池在南方的农村里,已经得到了普遍的运用,但是在吉林省沼气池貌似还不太流行,农户还不太了解沼气给农业、畜牧业带来的利益,虽然一次性投资大,但沼气池给农户带来的利益是长远的。
建立一个8m3地下水压沼气池需要投资3000元左右,农户修建一个沼气池每年可生产350-450m3的沼气,可以满足3-5口之家农户的炊事用能,每个农户每年实用沼气可节约生活用能开支600元左右,所生产出的沼肥(沼液、沼渣)是优质的有机化肥,用于农业生产每年可节省农药、化肥开支500元左右,而且农户平时饲养的畜禽的粪便也得到了很好的处理,没有沼气池,畜禽的粪便对环境的污染日趋严重。
4.结论
畜牧业在东辽县的今后发展中有这重要的地位,因为东辽县主要的经济发展就是以农业为主,而畜牧业恰恰是带动东辽县农业发展的关键。由于东辽县的地理位置因素,导致东辽县幅员内,自然资源不够丰富,旅游、矿产都不能和其他地区相比,所以今后要想带动东辽县的经济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提高,就要合理的利用这片土地资源,发展畜牧业,随之带动其他附属产业的大力发展。 [科]
【参考文献】
[1]2001年——2011年东辽县统计局.统计年鉴.
[2]2001年——2011年东辽县畜牧管理局工作报告.
[3]2011年东辽县牧业管理局,“未来五年发展规划”报告.
[4]2001年——2011年东辽县牧业管理局 牧业生产情况统计表.
[5]张守莉.吉林省发展精品畜牧业的研究:[硕士学位论文].吉林:吉林农业大学,2004.
[6]刘丽红.吉林省发展现代畜牧业的研究:[硕士学位论文].吉林:吉林农业大学,2006.
[7]张林国.延边畜牧业发展研究:[硕士学位论文].吉林:延边大学,2009.
当前畜牧业发展现状范文3
关键词:畜牧业 发展 现状 对策建议
为了切实加强动物防疫和畜产品安全监管工作,保障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和畜牧业可持续发展,国务院适时提出了推进畜牧兽医管理体制改革的若干意见,对基层兽医从原来的单调防疫、医病工作转移到动物防疫及畜产品流通领域安全监管的工作上来,从而彻底改变兽医以往的工作机制。为此畜牧兽医如何适应新的职能的转变,是当前工作的重点和着力点。
畜牧业生产是我乡农村居民家庭经营收入的主要来源之一,在我乡农村经济中占有一定比重,其发展程度直接影响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为此,我乡按照县委、县政府确立的"三大战目标"的发展思路。积极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加快农村畜牧业和生态畜牧业的发展。大力推进畜牧产业化建设,将畜牧产业建设纳入年终考核内容,使全乡畜牧业生产水平显著提高,为乡经济发展、农民增收做出了积极贡献。但仍存在一些需要重视和解决的问题。
一、发展现状
2010年初,全乡各类牲畜存栏3.89万头(只)。母畜比例不足60%,根据这一现状我乡继续狠抓畜种结构调整,稳步提高畜群生产能力,适度提高母畜比例,以适龄母畜比例的提高来带动出栏率、商品率的提高。改变目前母畜比例不足60%的现状。到今年底母畜比例达到并保持在70%以上。使牲畜出栏率达到45%,商品率达到40%以上。充分发挥已建成的养殖小区的积极作用,大力开展牛羊育肥、生猪养殖繁育、黄牛改良、禽类养殖等。进一步提高产业化经营水平。截至目前牛羊育肥户达到200户,育肥牛羊2.01万 头(只);逐步使养殖业成为农业增效和农牧民增收的重要途径。目前规模养殖户逐年增加,以规模养殖户的增加促进我乡畜牧业的健康发展。
二、存在问题
1、缺乏技术指导和科学管理知识,优良品种的推广步伐仍很缓慢。良种繁育工作不能适应当前畜牧业快速发展的要求,绝大多数散养户和部分规模养殖户都是从本乡购进牛、羊、猪品种。且不能保证品种质量。诸如如何降低生产成本,如何进行科学的疫情防治等一系列问题,经常困扰养殖户。急需技术指导和信息传递。
2、发展畜牧业的环境尚需进一步改善。养殖户在自家的宅基内建畜舍进行畜牧生产,不仅污染周围环境,而且无法扩大养殖规模,专业户生产规模仍很偏小,效益不高的问题依然明显,直接影响到养殖效益的提高。同时,养殖户另辟土地修建畜舍扩大畜牧业生产,土地审批和建设审批难度大,阻力多,畜牧业发展过程中涉及到土地和建设问题需要及时协调解决。
3、我乡畜牧兽医站力量薄弱,严重影响全乡动物防疫工作。尤其是村级防疫员业务素质低等原因,畜禽技术指导及防疫无法满足畜牧业发展的要求。
三、加快我乡畜牧业发展的对策措施
大力发展畜牧业,是调整农牧业结构,增加农牧民收入,实现农村剩余劳动力就地转移的一条重要途径与措施。为此,乡党委、政府下大力气鼓励和支持发展养殖专业大户。推行"公司+农户"的生产模式,进一步促进全乡养殖业的发展,使畜牧业成为农民增收的主渠道之一。针对当前我乡畜牧业发展面临的困难和问题,在认真分析畜牧业发展形势和市场需求变化的基础上,采取积极主动的应对措施,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本地优势资源为依托,以现代养殖科技为手段,注重特色,降低成本,提高效益,促进发展。为进一步做大做强畜牧产业,针对存在问题提出如下几点建议:
1.认真组织宣传《动物防疫法》、《畜牧法》、《兽药管理条例》、《种畜禽管理条例》、等相关的法律、法规。首先要进一步明确动物防疫工作是社会公共安全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提高人们对动物防疫和畜产品安全监管工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的认识,各级政府要高度重视,加强管理,乡镇畜牧兽医人员要积极做好政府参谋,建议政府部门要对养殖场(户)通过组织技术培训,提高他们的防疫认识和理论技术水平、并提高他们的法律意识和科学管理水平,要以新技术试验、示范、推广、培训等方法方式引导他们向规模化,集约化方向发展。
2、搞好正确引导,应对市场变化。乡政府和相关部门应引起高度重视,加强市场监测,开展调查研究,把握市场动态,科学判断形势,采取有效措施,积极主动应对市场变化,适时调整畜群结构,降低生产成本,减少亏损,增加收入。一是要全面了解和掌握市场动态,及时向养殖户传递信息,指导生产发展。二是调整畜群结构,淘汰劣质品种,更换优良品种,不等价、不压栏,对育肥牛羊做到适时出栏。三是保护和发展母畜,防止养殖户宰杀良种母畜,加强品种改良,提高良种比重和生产力。四是协调财政、金融、信贷等部门,积极为规模养殖户提供贷款支持,解决资金周转困难等问题。
3、加强养殖创新,改进生产方式。要认真总结本地成功经验,学习和借鉴外地先进经验,明确发展思路和方向,因地制宜,指导农民改进传统生产方式,创新养殖模式,适应市场经济和现代畜牧业发展要求。在发展方向上,结合本地的特点和优势,应坚持稳定发展,提高质量和效益,发展草食畜牧业,提高草食畜牧业的比重和增长率。在发展模式上,要因地制宜,突出特色和优势,发展适度规模养殖。同时农民在发展农业生产中,养殖业和种植业紧密交汇在一起,种植业为养殖业提供饲料来源,养殖业为种植业提供有机肥料,使粮食产量提升、增值。增加现金收入,改善农民生活。当前应引导农民进一步改善饲养条件,改良畜群品种,适时扩大规模,发展绿色、无公害和生态养殖。要大力提倡和发展适度规模养殖,改进生产方式,创新养殖模式。鼓励有条件的农户兴建养殖小区,促进规模化、标准化发展。
4、科学制定激励政策,抓好以点带面。要围绕农业经济的发展制定、落实优惠的激励政策,调动农民自觉地投资、投产,不断改善畜牧业生产环境。同时狠抓养殖大户的建设,通过大户带动和辐射作用,促进畜牧业养殖的快速发展。改变原有思想理念,深化自身整体素质,要紧紧围绕中央“十一五”提出的建设新农村这一主题,坚持党的十六大精神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畜牧兽医体系改革为契机,为改革创造良好的环境和基础条件,在职广大畜牧兽医工作者要认真切实改变原有的工作思想理念,不断优化自身的整体素质,大力发挥团队精神,不断提高自己的理论水平和业务水平,认真结合本职工作实际,积极探索,大胆创新,敢于人先,适应工作重心转移,适应改革潮流。为了强化基层畜牧兽医基础工作,我们应充分挖掘自身潜力,培养依法办事风尚,弘扬无私奉献爱岗敬业的精神,树立求真务实奋发有为的形象,以素质优良,业务精湛,作风过硬为目标,建立和完善畜牧兽医长效工作机制,促进农村稳定、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和畜牧业新的可持续发展。
当前畜牧业发展现状范文4
关键词畜牧业;发展现状;对策;宁夏泾源
中图分类号F326.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1007-5739(2011)02-0384-02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畜牧业取得了辉煌成就,一举扭转了畜产品供应长期短缺的局面,并且承担起了新的历史任务。在增加农民收入、促进农村经济发展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1]。当前我国人民正在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而努力奋斗,建设现代农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也全面展开,这些均为畜牧业提供了机遇,同时畜牧业的任务也更加艰巨。
1泾源县畜牧业发展现状
近几年,泾源县畜牧业发展的速度很快,由过去在生产中占比重较小的副业变为如今增加农民收入的主导产业之一,但在畜牧业快速发展的同时也应该看到,泾源县畜牧业发展还存在以下几方面问题:一是人均粮食长期徘徊在400 kg以下,没有富余的粮食用作饲料。据测算,目前作为饲料用粮的比例不到5%,从长远看,比例有可能增加,但绝对量十分有限,尤其是蛋白饲料资源更为紧缺,只有少量的胡麻饼,大量的蛋白饲料依赖于外购。二是饲草资源并不十分充足,尽管拥有草原2.16万hm2,但90%以上的草原已封育,基本上得不到利用。可利用的农作物秸秆随着农作物种类结构的调整也随之减少,饲料作物面积比例更低;1.42万hm2多年生牧草由于管理和收割技术不规范,其产量低而不稳,质量低下,达不到预期的理想的数据。据最新统计,目前泾源县农民人均牧业收入630元,占农民纯收入的22.5%,相对较低,牧业对农民收入的增长贡献率并不是很高。其主要原因之一就是资源性限制。因此,资源制约将是泾源县畜牧业今后要面临的主要问题。但是,随着城市化、工业化的推进、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畜产品的需求还将大大增加。农民脱贫致富奔小康需要发展畜牧业来促进,农业现代化需要畜牧业推动,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发展畜牧业产业化经营。一方面是资源制约,一方面是需要发展,如何解决这一矛盾,关系到泾源县畜牧业的前途,对解决泾源县“三农”问题有着重要影响。
2对策
树立科学发展观,将泾源县畜牧业的发展建立在科学的基础上,强调立足科学、和谐发展至关重要,是泾源县畜牧业的根本出路。所谓立足科学、和谐发展,就是要坚持以人为本,统筹畜牧业与资源、农业、农村经济甚至国内国际市场,通盘考虑,协调好各方面的关系,走协调发展、健康发展、可持续发展的路子。
2.1正确处理关系
畜牧业作为农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发展既要受到外部环境的影响,也要受到内部结构的影响,处理好内外各方面关系,才能实现和谐发展,需要用科学发展观解决问题。就其外部而言,主要包括畜牧业服务的对象和赖以生存的条件,处理好畜牧业与这些方面的关系,等于改善了畜牧业的外部环境,拓展了生存空间。
(1)处理好与畜产品消费的关系。就目前的畜产品生产数量而言,仍然处在低水平,据最新数据表明,泾源县人均肉类占有量为31.72 kg。但必须看到,随着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日益推进,城市化水平的提高,对畜产品的需求仍在增加。特别是农村市场的消费增加,对整个畜产品的需求有很大拉动作用。从品种结构看,也有很大的需求空间,特别是内需空间更大。
(2)处理好与农村经济的关系。目前泾源县畜牧业为农民创造的现金收入虽然已达到20%以上,成为农村经济的支柱产业,在发展农村经济中扮演了重要角色,但同时应该看到这个水平还较低,同样在一些经济发达地区、畜牧业主产区,这个比例已超过50%,四川省近10年来,农民现金收入中来自畜牧业的部分达到65%以上,挑起了农民增收的大梁。因此,在农民收入方面,泾源县离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还有很大的距离。要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解决农民增收这个难点问题,畜牧业应发挥更大作用,以充分挖掘其增值空间。
(3)处理好与农业现代化的关系。畜牧业作为农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发展程度、在农业中的比重,对农业现代化进程有举足轻重的影响。有专家指出,畜牧业是农业现代化的重要推动力量,畜牧业产值在农业总产值中的比重是农业现代化的基本标志。纵观世界经济发达国家,无疑已实现农业现代化,其畜牧业产值比重普遍超过50%,有的达到70%~80%,甚至更高。而我国目前的水平是33.7%,泾源县仅为28.3%,就农业现代化程度来看就更低。到2020年要基本实现农业现代化,那么畜牧业比重就必须有较大幅度提高,起码要达到40%以上。根据泾源县生产现状,在以后的12年增加12个百分点、年均增加1个百分点是较为合理的规划。可以看出,要使农村全面实现小康、农业实现现代化,畜牧业应有更快的发展。
(4)处理好与国内国际市场的关系。目前,泾源县畜牧业市场发育还不是很完善和健全,畜产品在贸易经济中比例很低,几乎为零。但当今经济全球化的发展,竞争是全方位的,既然有充足的农村劳动力、低成本的畜产品,就应该积极参与竞争。积极参与国内或国际竞争,可以拓宽市场,减轻市场压力,增加农民收入。如泰国靠进口粮食发展畜牧业,再出口畜产品。如果能开拓国外市场,泾源县也可以引进这一发展模式,这是解决农民就业、增加农民收入的一种有效途径。
(5)处理好与畜牧业资源的关系。人多地少,耕地人均占有量少是不可逆转的事实。同时如果粮食总产量没有大的增长,也不可能生产出充足的肉、蛋、奶,饲料粮缺口更大。如何处理好资源制约这一问题,是泾源县畜牧业得以持续发展的关键所在。这就要求必须在饲料资源开发、节约、种植业结构上下功夫,当然,适量利用国内市场的资源也是可行的。畜牧业内部环境包括生产、加工、销售诸多环节,每个环节中还有许多关键因素,如生产结构、动物疫病控制等,对畜牧业影响很大,处理好内部各方面关系,有利于畜牧业自身“肌体”的健壮,更好地去适应外部环境,是实现和谐发展的前提条件[2]。
(6)处理好与动物疫病控制的关系。当今,动物疫病已成为全球关注的热点问题。1985年WHO评价畜禽染病而致人发病的达90余种,病源包括病毒、细菌、支原体、寄生虫等。除传统的疫病外,新的传染病不断发现,疯牛病、禽流感对世界造成很大影响,不仅影响消费者的安全,在经济上也造成巨大损失。英国疯牛病波及10个国家,给肉牛业造成沉重打击。1997年我国台湾暴发家畜口蹄疫,造成1 000亿台币损失。我国既受到外来病的威胁,也受传统疫病的影响。据专家统计,近20年从国外引种带入的疫病达15种,传统的结核病、猪瘟、鸡新城疫仍未得到有效控制,每年因疫病造成的经济损失近1 000亿元,在民间还在流传着“不怕养、怕病、怕死”的说法。如果畜禽疫病得不到有效控制,会对畜牧业造成巨大损失,甚至是灾难性的打击,农民遭受经济损失,事实上是在浪费畜牧业资源,更重要的是影响生产者的积极性,影响畜牧业的正常运行。可以说,动物疫病是影响畜牧业和谐发展的重要因素,必须认真加以解决。
(7)处理好畜牧业生产与畜产品加工的关系。长期以来,由于受计划经济时期部门分割的影响,将畜牧业生产的全过程割裂开来,谈畜牧业生产专指畜产品初级生产,计算畜牧业产值也是初级产品产值,将畜牧业生产链条中的各环节人为地分开,出现了加工业滞后的现象。发达国家畜产品加工品产值均大于初级产品产值,有的国家高出几倍,而我国目前加工品产值与初级产品产值的比例不到50%,泾源县就更低,不到5%,加工业对畜牧业的带动作用不足。在推动畜牧业发展的过程中,有很多深层次的问题值得深思。回顾牛奶生产发展的历程,可以看出加工业对生产的巨大带动力。20世纪80年代末曾出现过倒奶现象,就是因为加工业不配套。而今由于大型加工企业纷纷兴起,结果出现了到处争奶源的局面,拉动了牛奶生产,近几年每年以25%以上的速度发展。东三省之所以成为我国畜产品新的生产基地,由粮仓变为肉仓,与加工业的贡献是分不开的。吉林省2005年出栏生猪1 500多万头,大型加工企业就能消化1 000多万头,黑龙江、辽宁2省同样发展很快。双汇集团加工企业几乎遍布全国各地,可以说一家建厂,八方受益。加工业是畜牧业发展的重要支撑。畜产品加工业可以通过开发品种,拓展消费范围,增加消费,还可以延长产品保存期,缓解初级产品销售压力,更主要的是通过加工增值,企业产生了效益,反过来稳定了与初级产品生产者的购销关系,这在企业加农户的经营模式中体现的最充分。通过延长产业链,通过产品加工增值,盘活了整个畜牧业生产,总体效益增加,农民受益的渠道也增多,既可以通过养殖得到实惠,也可以通过在加工环节就业得到收益,还可以亲自投资办厂,从事加工业,这就是现代畜牧业的模式,也是统筹城乡、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客观要求。因此,畜产品加工业是泾源县畜牧业得以持续发展的“火车头”,必须重视和支持加工业的发展[3]。
本文为全文原貌 未安装PDF浏览器用户请先下载安装 原版全文
2.2抓住重要环节
要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畜牧业的和谐发展,就要根据我国的实际情况,统筹兼顾,突出重点,抓住关键环节,整体推进。
(1)调整畜牧业结构。畜牧业结构调整是提高畜牧业整体效益和资源利用效率的有效途径。内容包括畜禽生产的比例结构、加工品的比重、优质畜产品的比重等。在畜禽结构方面,泾源县坚持发展草食畜产业的路子是十分正确的,但要尽快改变畜产品加工业滞后的局面,如果在10年内将加工业产值增加到与畜牧业产值同等水平,畜牧业的整体效益、现代化水平将上一个台阶,对农民、农村乃至整个经济的带动力大大增强,成为名副其实的农村经济支柱。当前泾源县的畜产品中大宗产品居多,优质产品和满足不同层次消费产品的不足,今后必须在这方面下功夫,要以市场为导向,生产出适销对路的产品来,这也是畜牧业生产的方向。
(2)推进产业化经营。畜牧生产规模小而分散,农民的产品与市场有效对接有许多障碍,往往造成产品实现不了价值,收益不稳定,利益得不到有效保护。通过发展产业化经营,将初级产品生产、再加工、销售有机地联系起来,各环节利益统一起来,形成了良性循环。更主要的是通过加工拓宽了市场,增加了系统的整体效益,企业发展,农民收益稳定,消费者满意,这是畜牧业科学发展、和谐发展的客观要求。通过发展产业化经营,实行企业带基地,基地连农户的模式,促进畜牧业规模化、标准化的发展,形成小规模大群体,是转变畜牧业增长方式、推动畜牧业现代化的重要途径[4]。
(3)有效控制动物疫病。动物疫病无论是国外还是国内,目前仍然是影响畜牧业健康发展的重要因素。尤其国内的家庭小规模分散饲养的状况,动物疫病威胁大,控制起来难度大,一旦出现问题,对农民造成的损失也大。因此,有效控制动物疫病的危害是今后很长一段时期内绝不能放松的工作,也是实现畜牧业和谐发展的保障措施。按照泾源县2007年的畜禽饲养量计算约60万个羊单位,每年畜禽因病死亡率每降低1个百分点,就等于多饲养6 000多只羊或者1 200头牛,多生产牛肉至少240 t,以目前的市场价格计算,可增加收入816万元。由此可见减少的损失和节约的资源是显而易见的。因此,要研究制定动物疫病防控计划,有计划、有步骤、有措施、有效地控制动物疫病的发生与流行。对传统的对畜牧业生产危害大的疫病,也要列出时间表,严格按照计划开展工作。同时要加大对动物疫病防控工作的投入,尤其是对基层动物防疫部门的投入,强化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工作条件,保证工作经费。
(4)加大资源保护和开发力度。第一是利用好现有的耕地,进行“三元”结构调整,合理划分出饲草料用地,并实施与种粮农民同等的政策优惠。第二是加快草原保护和开发利用步伐,发展人工种草,提高草原生产能力。第三是继续开发利用秸秆等农副产品,变废为宝,增加畜牧业生产中可利用资源量。
2.3做好几项工作
(1)加强法制建设,完善政策,增加投入。法治、公平、诚信是畜牧业和谐发展的前提,务必要加强畜牧业法制建设,规范和维护畜牧业经济运行秩序。要建立健全执法队伍,充实人员,完善手段,提高执法水平。要继续制定和完善畜牧业的扶持政策,在财政和税收上予以倾斜。原有的优惠政策要稳定,有的还要不断完善,如良种补贴,应在总结经验的基础上扩大补贴范围。要加强草原建设力度,不断增加投入,逐步扭转草原退化的局面。要增加对畜禽良种繁育体系、草原管理服务体系等畜牧业支撑体系的投入,改善畜牧业基础设施条件。
(2)加强科技推广,推动畜牧业科技进步。目前泾源县畜牧业生产中科技进步的贡献率不到30%,低于国内的50%,远低于发达国家70%以上的水平,对于一个资源相对短缺的地区,科技水平低下会造成资源和资金更多的浪费。目前泾源县畜牧业科技方面主要存在着畜禽品种生产性能低、饲养管理水平低、饲料报酬低等问题,应该重点解决以上几方面的问题,同时还要针对泾源县饲养规模小而分散的特点,研究推广科学技术的有效途径。特别要加强对农民的科技知识培训,不断提高他们接受科学技术的自觉性和能力。科技推广投入少,推广队伍不健全是目前泾源县畜牧业科技水平低的重要原因,应下大力气改变这种局面。
(3)努力提高生产者的组织化程度。提高生产者的组织化程度有几种途径,主要有公司加农户、专业协会、生产合作社等。目前在泾源县公司加农户的形式初步得到认可,但在运行机制上还不够完善。现在缺的是专业协会和生产合作社,但形式和内容上与发达地区和国家的协会有很大差别,协会应有的功能发挥不出来。发达国家的协会分工很细,一般以生产的产品来划分,像欧共体国家仅猪就有若干个协会,每个代次均有协会,还有专门的仔猪协会。专业协会进行专业服务,包括技术、产品购销、信息服务、标准制定实施等。组织化程度高的国家,畜牧业生产基本都是按计划进行的,特殊产品如牛奶实行国家配额,而其他产品如猪肉、仔猪,协会给会员配额,配额范围内协会保销、保收益。建议政府出台政策,鼓励和扶持成立畜牧业专业协会和生产合作社,并规定要有明确的章程,要以服务生产者为己任,架起生产者与市场的桥梁。
3参考文献
[1] 许林敏,赵杰.壮大畜牧经济,促进畜牧业发展[J].中国畜禽种业,2010(9):35-36.
[2] 宋老六.加快河北省保定市发展现代畜牧业生产的建议 [J].畜牧与饲料科学,2010(8):97-98.
[3] 张永贵.加快推进云南省元阳县现代畜牧业发展的思考 [J].畜牧与饲料科学,2010(8):102-103.
当前畜牧业发展现状范文5
关键词:现代畜牧业;发展;畜牧技术;提升
1 现代畜牧业发展中的畜牧技术推广现状
1.1 实用技术与标准化生产技术的缺失 自上世纪80年代开始,畜牧技术推广主要是围绕畜禽品种改良、提升畜禽生产水平的一系列单项技术开展的,在一定程度上加速了我国畜牧业的发展。但是,30年的畜牧技术开展也存在着诸多缺失,如畜禽品种质量较差、采用简陋的畜禽舍、科学饲养管理技术未被全面利用、没有严格的卫生防疫制度等,这些都说明了现代畜牧发展没有将实用技术全面整合利用,导致肉、蛋产量不高,畜牧发展受到制约。另外,畜牧业发展环节中的品种选择、饲料应用、饲养管理、环境控制、实验推广等一系列标准化生产技术没有落到实处,也导致畜牧业不能全面发展。
1.2 标准化畜牧小区与污染治理技术的缺失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生产方式的转变已经成为当下畜牧业发展的重要动力,但是的县、乡两级由于资金短缺、小区布局不合理等问题,并没有将畜牧小区科学规范化的特点体现出来。畜牧业的生产范围扩大及生产方式的转变,促使其污染的量与质已经达到了工业污染的水平,在危害与治理难度方面甚至已经超过了工业污染程度,而我国对畜禽污染防御及治理的水平正处于刚刚发展的地步,技术还没完全得到开发与施展,于是,县乡中的畜牧区的畜禽粪便等污染物对周边的空气、河流的污染影响日益加剧,致使我们不得不考虑创新污染治理技术的实施。
2 现代畜牧业发展中的畜牧技术提升方案
2.1 推广实用技术是基础
2.1.1 重视畜禽品种质量 选择仔畜禽时,应该从正规的有种畜禽生产许可证的场家引种,这样可以优化整个畜牧环境,降低畜禽死亡率,提高畜禽出栏率。
2.1.2 采用先进的畜禽舍,引进带有先进设备的畜禽舍,让畜禽能够在舒适的环境中成长 尤其是在寒冬季节,更应该确保畜禽舍内的保温设施齐备,保温效果得到提升,畜禽生产性能也会随之提高,其生产周期会随之缩短。
2.1.3 使用正确科学的饲养管理技术进行科学管理 把握创新管理技巧在其中发挥的作用,认识畜禽饲养与饲料应用之间的关系,引进优质饲料,让畜禽更好的长肉、产蛋,提升饲料转化率,促进畜禽质量不断提升。
2.1.4 建立严格的卫生防疫制度 在生产中不仅要抓住重点,还要通盘考虑预防问题,将治疗与预防两个重要的内容重视起来,加大防治费用的投入,不断提升畜产品质量。
2.2 推广标准化生产技术是重点 采取标准化的生产管理方法,从环境控制、饲养管理、卫生消毒、疫病控制等重要环节入手,促进畜禽生产在量与质上实现新的突破;在蛋鸡、肉鸡、肉羊等养殖小区实行综合性的生产技术规范,发展现有技术的创新之处,对于各省、市、县、乡进行标准化生产试验的推广,将其中存在的产品污染与药残等突出问题进行全面总结,及时做出调整,加大试验过程中的改善力度,使新的生产技术能够获得大家的公认;建立省、市、县、乡畜牧业信息服务网站,将新型的畜牧业技术发展试点中的问题及其解决策略进行总结与交流,并在专门人才的帮助下将畜牧技术广泛地应用到实处,促进标准化生产技巧的完善。
2.3 推广标准化畜牧小区是核心 改变畜牧业生产方式,让畜牧生产小区化的生产方式变为农村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的主要动力,使更加完备的小区化畜牧管理技术能够渗透到县、乡的畜牧业发展中去,改善人们的生存环境,并促进畜牧业生产向规模化、产业化方向发展。要达到这一目的,就应该对小区化的畜牧业生产建设标准与创新实施方案认识清楚,选取的小区地址应该与周边的公路干线、农村居住区的距离适中,尽量符合现代病害防疫的要求,在布局方面,要将生产区与生活区分开,净道与污道分开,并且配备粪污无害化处理场所及相关设备,将畜牧小区中的联动式的管理技巧顺畅地运用到细节中去,确保管理者能够将卫生防疫与严格的畜牧管理技术结合起来。
2.4 推广污染治理技术是保障
地方性的污染危害主要是由于畜牧业发展导致的,尤其是畜禽粪污与有害气体,都严重影响着周边的空气、水环境,所以加大污染治理力度,刻不容缓。
2.4.1 从生产源头上来减少粪污及有害气体的生产量与排放量 必须推广先进的生产工艺,提升饲料的转化率,降低氮、磷及其他恶臭气体的排放量,对粪污等污染物进行有效分离,采用雨污分流、干湿分离、粪尿分离的办法,将畜禽产生的粪污进行一次性处理,不给周边环境带来危害。
2.4.2 推广先进的粪污处理工艺 对液体分级沉淀的污水处理技术、强制通风防渗静态垛堆肥等固体粪便处理技术、沼气技术、干燥技术等进行应用,提高污染废物的利用率,给民众带来更多的经济实惠。
2.4.3 将畜禽粪便中的可用微量元素提炼出来,制造有机、无机复合肥 因为畜禽粪便中多含有丰富的氮、磷、钾等可用的微量元素,制成肥料对农作物生长有很好的帮助,所以增强提炼技术,改变现有模式,是当下的一个重点。
3 总结
通过对现代畜牧业发展进程中我国各地存在的整体缺失现象进行了总结,将发展过程中经常出现的预防性、施治性的技术缺失点呈现出来,然后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将畜牧小区建设中的畜禽生产、生活促进标准重视起来,提升污染治理技术,保证畜禽养殖在最优良的环境中进行,只有这样才能够确保我国在现代化的畜牧业发展进程中走在世界前列。
参考文献:
[1] 刘春燕,黄国桢,周培. 都市畜牧业功能定位与可持续发展新路径――以上海市为例[A]. 生态环境与畜牧业可持续发展学术研讨会暨中国畜牧兽医学会2012年学术年会和第七届全国畜牧兽医青年科技工作者学术研讨会会议论文集――T04家畜健康养殖模式专题[C]. 2012
当前畜牧业发展现状范文6
关键词:草食畜牧业;现状;思路及对策
1产业发展现状与特点
2006年,甘肃草食畜产值达到57.23亿元,占畜牧业总产值的42.21%,比2002年增加近10个百分点;牛羊肉产量达到28.69万吨,较2002年增长79.31 %,占全省肉类总产的30.78%;奶产量达到36.43万吨,较2002年增长110.94%。据效益测算,育肥1头牛收入300元以上,1只羊收入80元,1头奶牛1 500元,而且牛羊消费需求增长快,市场前景广阔,草食畜牧业已成为畜牧业中增长势头最强、发展潜力最大、最具前景的优势产业之一,对农民增收、农业增效和农村稳定发挥了积极作用。
1.1草食畜养殖及产品产量位居全国前列,天然绿色畜产品已成为甘肃特色“品牌”。2006年全省牛、羊存栏达到431.03万头和1 573.40万只,分别居全国第13位和第9位;出栏达到139.20万头和908.44万只,较2002年分别增长45.91%和52.86%。草食畜产品来自于天然草场和对农区粮草的转化,是典型的节粮型畜牧业,符合人们崇尚自然食品的发展趋势,并以其原始“风味”和地方“特色”日益被市场看好。如牦牛、藏羊、滩羊羔羊肉市场货紧价扬,“临夏手抓肉”、“东乡手抓肉”、“靖远羊羔肉”和“天祝白牦牛”系列产品已被市场认可,成为甘肃特色佳肴和陇货精品。
1.2产业化发展步伐加快,龙头企业带动力不断增强。目前,全省各类畜牧产业化经营组织达到721个,带动农户80万户,其中在省重点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中,畜牧企业有19个,占36%。全省具有加工较高档次牛肉的标准化屠宰生产线7条,具备年屠宰22万头牛的生产能力,3家企业已取得了对港出牛证书。在羊肉餐饮和加工方面,有800余家“靖远羊羔肉”餐馆,“德赛”、“首曲”已成为甘肃品牌羊肉产品。全省已形成了庄园乳业等44个乳品加工企业,年产值达到7.40亿元;以玉门大业公司等20多家龙头企业不断发展壮大,实际加工草产品25万吨,部分草块、草颗粒已打入国际市场,已成为农民增收的新途径。
1.3产业带的形成和规模养殖的发展为现代畜牧业的建立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全省已初步形成了以平凉、甘南等5市为主的肉牛基地,年出栏量占全省的70%;形成了以甘南、临夏、白银、定西肉羊产区和河西肉羊产区,出栏羊和羊肉产量占全省的85%以上;形成了以兰州、酒泉为主的奶牛基地,年存栏近6万头,占全省的75%以上。从养殖生产方式看,2006年,全省规模养殖户达到80万户,出栏畜禽2 800万头只,占出栏总量的35%。各类畜禽规模养殖场达到4 800个,出栏畜禽280万头只,占出栏总量的6%。据调查统计,全省有人畜分离、分户经营的畜禽养殖小区1 130个,参与农户3万多户,生产水平普遍高于散养水平,比2005年新增242个。
1.4省委省政府适时提出将草食畜牧业发展成战略性主导产业,效应明显。各市、县根据省委省政府要求,陆续出台了加快草畜业发展的意见,草畜业发展政策环境进一步得到改善,投入渠道越来越多,成为农业经济结构调整中最具活力的新兴产业,发展势头强劲。国家和省上先后实施了牧区示范工程、畜禽良种工程、动物保护工程、世行畜牧业综合发展项目和龙头企业补贴等一批重大项目,有力地改善了草食畜牧业生产条件。农区畜牧业基本实现了种草养畜、草畜平衡、协调发展的良好局面。牧区积极推行禁牧、休牧、轮牧制度,生产环境得到进一步改善。
当前,草食畜牧业还存在着很多问题。一是企业集约化和产业化水平低,市场开拓不足,品牌带动效应不强,规模小,加工工艺落后,加工深度不够,没有健全的产品分级分等标准,产品质量参差不齐。二是牛羊饲养规模小和养殖集约化程度低,工厂化、规模化养殖的比重不足30%,单产水平低,经济效益不高,既难以满足市场需求,也无法确保畜产品安全,又增加了防疫工作的难度。三是种畜场结构不合理,品种老化与种质资源保护不力并存,数量锐减,不利于新品种的选育与开发。四是动物防检疫和产品质量监测体系薄弱。五是全省中度以上退化草原面积达2亿亩,占全省可利用草原面积的83%,重度退化、沙化、盐碱化草原面积占可利用草原面积的33%,而且每年还在以近150万亩的速度扩大。
2指导思想与战略目标
根据国民经济和农村经济发展的需要,以科学发展观统揽全局,以加强畜牧业综合生产能力、推进产业结构调整和生态环境建设为契机;以农民增收为目标;以特色化、区域化、规模化、优质化、科技化发展为方向,转变牧区、农区及半农半牧区生产方式,努力扩大饲养规模和提高出栏率;实施以优取胜的产业化发展战略,打造知名品牌,把市场和效益做大做优,使牛羊产业的发展步入生态、社会、经济效益兼顾的可持续发展的良性循环轨道,全力推动草食畜牧业向现代化方向迈进。
草食畜牧业的发展要紧紧围绕总体发展思路、规划目标、主要任务和区域布局,从建立健全草原保护与饲草料生产、良种繁育与供应、优质畜产品生产、畜产品质量安全监测、畜产品精深加工与营销、畜牧业服务与动物保护、现代信息与市场建设等7个体系上全面推进,把优势草食畜牧产业的综合效益做强。2010年,全省畜牧业产值占农业总产值的比重达到30%,其中草食畜牧业产值占畜牧业总产值的比重达到50%;全省牛羊饲养量3474万头只,牛羊肉产量38万吨,奶牛存栏15万头,牛奶产量44万吨。
3政策措施及建议
甘肃草食畜牧业发展势头迅猛,各级政府要加强宏观指导,及时研究解决牛羊产业开发过程中的新情况、新问题,按照“特色、优质、标准、安全、高效”的要求,制定出切实可行的实施方案,形成发展合力。
3.1努力增加投入,建立有效的融资体系。组织筛选一批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导向、对加快畜牧业发展影响较大的关键项目,全力落实规划支撑项目中的改良站点建设、动物保护工程、养殖小区建设、龙头加工企业建设补助资金和畜禽良种补助资金。创造良好的投资环境,积极推行信贷支持,吸引外资和民间资本、民营企业投资草畜产业,夯实产业基础,增强发展后劲。
3.2做大做强龙头企业,推进产业化经营。按照“扶优、扶强、扶大”的原则,支持有条件的龙头企业,进行技术改造和资产优化重组,通过参股、控股、兼并、合并、租赁等形式,扩大规模,发展成为大型龙头企业集团,支持龙头企业发展牛羊产品精深加工,促进优势产品转化增值。组建和完善奶业协会、肉牛协会、肉羊协会等中介组织,发挥他们在产销衔接、技术服务方面的桥梁作用。
3.3努力转变生产方式,推进集约化生产。按照统一规划、统一设计、统一建设、统一技术服务、分户经营的要求,建设养殖小区,注入品种改良、科学饲养管理、程序免疫、适时育肥出栏等项技术,在规范化生产上求突破。产业开发重点由牧区向农区转移,在农区种草养畜上求突破,千方百计加快人工草地建设和加强草地资源和生态环境保护。
3.4推进标准化管理,加强行业监管体系建设。力争5年内制定天祝白牦牛、藏羊、滩羊、早胜牛等优良地方品种及其产品标准和打出品牌,成为畜产品市场上的无公害安全卫生食品。企业以创建产品品牌为契机,从源头抓起,完善质量标准、认证体系和市准入制度,力争在兰州市率先示范,全面推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