固废污染治理措施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固废污染治理措施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固废污染治理措施

固废污染治理措施范文1

关键词:固废拆解;土壤污染;污染修复

DOI:10.16640/ki.37-1222/t.2016.14.100

0 引言

本文是以固废拆解对土壤所造成的污染及采取的治理方法为研究对象。首先我们以台州市路桥区固废拆解集中区域作为我们的实验基地,对该区域进行了长时间的调查研究,了解了固废拆解的现状,并对土壤进行了监测,了解了固废拆解对土壤所造成的主要污染物及污染程度,然后提出治理方案,并通过分析比较确定了土壤污染的修复目标、修复方法,随后进行了土壤修复实验,达到预期效果。最后针对治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改进建议。

1 土壤污染状况监测情况

1.1 布点设置

我们对已污染的选定区域表层土壤进行了调查筛选,通过网格法均匀布点取样检测,确定重点区块,并重新根据污染源调查情况,采取污染源为中心的放射状布点,对每个重点区块进行布点采样分析。

1.2 现状监测结果

根据监测分析结果,路桥区表层耕地土壤镉超标率最高,超标率达到41.7%;其次为铜,超标率达到32.3%;铅和锌的超标率分别达到20.5%和15.0%。在各乡镇街道中,超标情况最为严重的是峰江街道,其次为新桥镇,再次为主城区(包括路桥、路北、路南三个街道)。各乡镇街道及重点区域土壤重金属浓度如下:

2 污染土壤修复

2.1 修复方法

污染土壤的修复,不同污染类型的污染土壤具有不同的修复方法。针对有机污染土壤,国内外采用较多的方法有化学淋洗技术、热脱附技术、生物堆制技术、原位生物修复技术、热解焚烧技术等;针对重金属污染土壤,采用较多的技术有淋洗/浸提技术、生物修复技术、固化/稳定化技术等[2]。

本实验对选定区域土壤修复采用原位生物修复(动物、植物强化复合工艺)工艺为主,生物处理(化学淋洗)为辅的工艺技术。高浓度的地块预先采用化学淋洗的措施,达到中度或轻度污染浓度后再采用动物修复;修复动物为“大平二号”蚯蚓;中度和轻度污染采取作物试种,选择的植物修复品种为超积累植物芥菜。

2.2 修复实施效果

土壤污染修复后重金属浓度见下表3。

根据上表:第一阶段修复后植物修复区和动物修复区土壤中重金属铬、铜、铅的浓度均低于第一阶段修复目标值,达到了第一阶段预期目标;动物修复区,动物修复后蚓体中的重金属铬、铜、铅的浓度含量较高,修复后土壤中重金属铬、铜、铅的浓度明显降低,说明“大平二号”蚯蚓对重金属的吸附效果比较明显,在中度污染的地块采用动物修复技术是比较成功的。

3 结论

本研究通过对台州市路桥区固废拆解业的调查与了解,选定了主要拆解基地作为试验基地,对他们的土壤进行了监测,在全面了解台州市路桥区固废拆解业对土壤造成的污染现状的前提下,我们提出了生态修复方法,目前均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参考文献:

固废污染治理措施范文2

关键词:工业;固体废弃物;管理

中图分类号: C93 文献标识码: A

一.工业固体废物

1.1工业固废分类及特点

工业固体废物按毒性划分可以分为有毒和无毒两种。欧盟则将其分为七类:食品、木质、废纸、化工废渣、无机矿物、金属和其他。

由于工业固体废弃物来源于工业生产,因此其污染具有以下一些共同特征:第一,工业固体废弃物污染不易转移和转化,性质相对稳定,不易挥发,长期污染,且容易引起二次污染。第二,工业固体废弃物污染具有间接性,一般不会对环境构成直接威胁,而是通过物理化学等多种途径对环境造成污染和破坏。第三,由于其污染的间接性,故其具有隐蔽性和潜伏性,使人较难发觉。

1.2污染特点

每个行业产生的工业固体废弃物的组成比较单一。当工业固体废弃物混合堆置时,其种类繁多,对环境污染较大。工业固体废弃物的毒性远高于城市生活垃圾,污染物浓度高更集中,危害程度更大。

1.3工业固废危害

工业固体废弃物对大气、水体和土壤均造成污染。对大气的污染主要是固体废弃物中的颗粒物随风进入大气中,增加大气中PM10和PM2.5的浓度,直接对人体构成威胁,并降低大气的能见度。对水体的污染主要表现在:工业固体废弃物的随意丢弃与倾倒,在物理化学和微生物的综合作用下会产生大量的有机污染物,这些有机污染物将重金属等有毒物质溶解进入水体,对水土造成严重污染。固体废弃物对土壤的污染主要表现在有毒有害物质杀死土壤微生物,破坏土壤结构。

二.工业固废的处理处置原则

国际上之前对固废的治理只注重末端治理,提出了“三化”原则,即资源化、减量化和无害化,简称“3R原则”。近年来由原来的“3R原则”逐步转向“3C原则”,即清洁生产clean、循环利用cy-cle、妥善控制control,这些原则已经成为国际公认的原则。

三.工业固体废弃物管理的现状分析

工业固体废弃物管理体现着一个国家工业化发展的程度以及法律是否健全,我国在固废物管理与污染治理方面起步较晚,环境治理以及废物综合利用水平还处于摸索阶段,各项管理体制也还有待完善。目前,在工业固体废弃物的管理利用方面还远不能满足工业化发展的需要,无论是在固废物的处理还是高效利用上,与发达国家相比,水平都还很低。国家在工业固体废弃物管理中主要存在如下问题:

3.1工业固体废弃物治理缺乏合理、有效的策略

我国对工业固体废弃物的治理一般采取处理、处置、综合利用相结合的治理策略,对于一般工业固体废弃物进行利用,而不能利用的则采取其他处置方法,如填埋、焚烧、投海等,对于一些简单的、有价值的工业废弃物如粉煤灰、煤渣、尾矿等已开展进行了循环利用。然而,限于我国在工业固废物处理手段上的落后,对于部分有害的工业废弃物仍然采取以消极堆放为主的管理处置方式,并且至今仍然没有合理、有效的转化解决策略。

3.2固体废物管理分散,技术欠缺,资源可利用程度低下

在固体废物的管理方面,国家还未形成一个统一的、全面的、有机高效的管理体制,全国各省份、各地区在环境治理、工业废弃物管理方面存在脱节,部门与部门之间沟通协作不畅,对于工业企业的监管存在一定的盲区,环保部门、工商部门、质量监管部门等交叉管理,效率不高,监管十分乏力。同时,各地区在工业排放标准方面存在不统一的现象,导致地区工业固废物管理分散。另外,在固废物的综合利用层面上,技术比较欠缺,一般固废物大多用于筑路、回填、生产建材等低技术含量的再利用方面,而对部分有害固废物缺乏配套的处理处置技术,如微生物技术、化学转化技术、高层次循环利用技术等,资源可利用程度仍然较低。

3.3城市工业固体废弃物污染源管理与处置能力十分薄弱

由于我国的工业固废物利用率不高,其堆存量十分巨大,不仅占用大量的土地,而且还对工业的发展极为不利。低回收利用率造成了资源的高消耗,使得企业生产经营成本不断上升,资源浪费大,经济效益低下。另外,由于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城镇工业与人们的生活互相融合,工业固废物以及生活垃圾排放设施难以满足城镇发展的要求,各种废弃物的回收仍然只是出于起步阶段。

四.加强工业固体废弃物管理的对策

4.1我国工业固体废弃物环境管理的契机

我国在工业固体废弃物管理方面虽然起步较晚,但随着《固废法》的颁布与实施,以及后续相关规章制度的逐步完善、相关国际公约的签订,对国内工业固废物的管理将会越来越有利,管理力度也将逐步加强。同时,我国在社会建设、经济建设以及精神文明建设方面不断加强科学理念的普及,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生态可持续型社会的发展方向,将节能减排纳入了循环经济建设大纲之中,极大地推进了我国工业固体废弃物管理工作进程。

4.2针对工业固体废弃物管理的措施

我国在工业固体废弃物管理方面主要存在管理不善以及技术落后的问题,对此,国家与地方各级环保部门、工业管理部门必须精诚合作,共同落实《固废法》的相关规定,提高环境治理成效以及资源综合利用效率。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修订)。

(1)加快制度建设,不断完善管理体制以及相关法律法规,统一固废物排放与治理标准。目前,我国对工业固体废弃物管理体系的建设主要形成了部(环境保护部固废管理中心)、省/自治区/直辖市(固废管理中心)、市固废中心、县固废中心等自上到下的管理体系,加之与环保部门共同形成工业固废管理体系。不过,由于工业固废排放物种类繁多,且新型排放物也不断出现,因此,各级环保部门与固废管理中心要加强与地区高校、科研院所等开展合作,从工业管理到土壤、水体、机动车以及能耗大的加工工厂等入手,建立全面的监控治理网络。并且,国家要加强引导和扶持,利用政策导向与税费导向,鼓励企业建立规范的固废排放管理制度,从而将工业固废污染程度降至最低。

(2)加强技术优先扶持政策,利用技术提高工业废弃物的转化率,减少管理难度。有效的技术能够提高企业对资源的利用效率,减少废弃物的排放,从而实现降低管理压力的目的。各地区在执行废弃物管理措施时,要将最新技术优先纳入固废处置管理之中,依靠技术的进步,为工业固废的综合利用提供有力的技术支撑,突破原有仅仅依靠堆放、填埋、焚烧、直接投放入海洋等被动措施。同时,要选择部分具有广泛前景的技术进行市场推广,并加大社会宣传治理力度,动员全社会、各行业的全体公民,自觉成为固废管理的一员。

(3)借鉴国外固体废弃物处理先进技术,结合我国实情来实施综合治理,推进科技创新,发展循环经济,注重治理的有效性和可持续性,实现固体废弃物处理处置产业化、资源化。

结束语:

工业生产自然产生固体废弃物,工业固废是错置的资源,选择适当的处理方式对其管理有重要的意义。工业固废的产量和种类与经济及行业有关,经济发达的地区固废产量大、增长速度大、组成复杂,且不同行业的固废也有区别。固体废物对环境危害大,加重了污染防治的难度。

参考文献:

固废污染治理措施范文3

    关键字:矿区 生态环境效应 生态恢复

    由于矿藏的不可移动性,以致矿山开采长期占用、破坏、污染土地,改变了区域水系结构,破坏了动植物区系,引发一系列社会经济与生态环境问题,成为全球环境与发展面临的焦点问题之一。我国矿区土地复垦工作起步较晚,土地复垦率较低,迫切要求探索适合我国国情的土地复垦技术,提高土地复垦率和生产潜力。本文将在系统分析矿山开采生态环境效应的基础上,总结适合我国矿区土地复垦的典型技术,以期推动全国土地复垦工作的进一步发展。

    一、矿山开采的生态环境效应

    (一)诱发地质灾害。由于地下采空,地面及边坡开挖影响了山体、斜坡的稳定,往往导致地面塌陷、开裂、崩塌和滑坡等频繁发生。而矿山排放的废渣堆积在山坡或沟谷,废石与泥土混合堆放,使废石的摩擦力减小,透水性变小而出现渍水,在暴雨下也极易诱发泥石流。

    (二)水文地质条件发生变化与水质污染。矿区塌陷、裂缝与矿井疏干排水,使矿山开采地段的储水构造发生变化,造成地下水位下降,井泉干涸,形成大面积的疏干漏斗;地表径流的变更,使水源枯竭,水利设施丧失原有功能,直接影响农作物耕种。 同时,矿山开采过程中产生的矿坑水、废石淋滤水等,一般较少达到工业废水排放标准,严重影响水生生物的生存繁衍与人畜生活饮用。

    (三)土壤退化与污染由于表土被清除采矿后留下的通常是新土或矿渣,加上大型采矿设备的重压,往往使土壤坚硬、板结,有机质、养分与水分缺乏。而地面塌陷导致地下水位下降、土壤裂隙产生。土壤中的营养元素也随着裂隙、地表径流流入采空区或洼地,造成许多地方土壤养分短缺,土壤承载力下降。

    矿山固体废渣(煤矸石等)经雨水冲刷、淋溶,极易将其中的有毒有害成分渗入土壤中,造成土壤的酸碱污染(主要是强酸性污染)、有机毒物污染与重金属污染。而土壤的纳污和自净能力有限,当污染物超过其临界值时,将向外界环境输出污染物,其自身的组成结构与功能也会发生变化,最终导致土壤资源的枯竭。并且,土壤污染在地表径流和生物地球化学作用下还会发生迁移,危害毗邻地区的环境质量,受污染的农产品则会通过食物链危害人体健康。

    (四)水土流失加剧。矿山开采直接破坏地表植被,露天矿坑和井工矿抽排地下水使矿区地下水位大幅度下降,造成土地贫瘠,植被退化,最终导致矿区大面积人工裸地的形成,极易被雨水冲刷;由于排土场和尾矿占地,形成地面的起伏及沟槽的分布,增加了地表水的流速,使水土更易移动,冲刷加剧。

    (五)生物多样性损失。植被清除、土壤退化与污染、水土流失,对矿区生物多样性的维持都是致命打击,严重威胁了动植物生存。

    二、矿区生态恢复的典型技术

    (一)矿区土壤污染的治理

    1.矿区土壤重金属污染的治理。国内外矿区土壤重金属污染治理主要包括物理、化学和生物治理技术三类。其中,生物治理技术包括微生物修复技术、动物修复技术与植物修复技术。设施简便,投资少,对环境扰动也少,被认为是最有生命力的。

    2.矿区土壤培肥改良技术。土壤培肥改良技术就是对土壤团粒结构、pH值等理化性质的改良及土壤养分、有机质等营养状况的改善,这是矿区生态恢复的最终目标之一,具体包括:(1)表土转换:在采矿前先把表层及亚表层土壤取走并加以保存,待工程结束后再放回原处,这样虽破坏了植被,但土壤的物理性质、营养条件与种子库基本保持原样,本土植物能迅速定居。(2)客土覆盖:废弃地土层较薄时,可采用异地熟土覆盖,直接固定地表土层,并对土壤理化特性进行改良,特别是引进氮素、微生物和植物种子,为矿区重建植被提供了有利条件。(3)土壤物理性状改良:土壤物理性状改良的目标是提高土壤孔隙度,降低土壤容重,改善土壤结构,短期内可采用犁地和施用农家肥等方法。(4)土壤pH值改良:对于pH值不太低的酸性土壤可施用碳酸氢盐或石灰来调节酸性,增加土壤中的钙含量,改善土壤结构。(5)土壤营养状况改良:主要包括化学肥料、有机废弃物、固氮植物、绿肥、微生物等。

    (二)矿区植被的恢复。根据矿区的气候和土壤条件,植被筛选应着眼于植被品种的近期表现,兼顾其长期优势,植物品种的选择首先要根据生物学特性,考虑适地适树原则,尤以选择根系发达、固土固坡效果好、成活率高、速生的乡土植物。

    在配置植物时要考虑边坡结构、种植后的管护要求、自然条件等,以决定种植的形式和品种。同时要考虑与设计目的相适应;与附近的植被和风景等条件相适应。

    (三)水土流失的综合治理

    1.固体废弃物拦挡工程。在堆弃场地建设挡渣墙、拦渣坝和排水工程等,进行拦挡与防漏处理。

    2.坡面排水工程。对影响矿山安全的坡面,根据坡长分段布设截流沟、排洪渠等工程,并配以防护林草带,增加植被覆盖,减少坡面径流对地表的冲刷,保证矿业生产安全运行。

    3.边坡防护工程。矿山开采形成的各类边坡,除尽可能采取措施恢复植被外,根据边坡稳定程度及对周围的影响,采取相应的工程措施进行防护。坡面防护根据坡度不同而采用石砌护坡或植被护坡。

    4.土地整治工程。对矿山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大量废石堆、废弃工业场地及尾矿库,采取排蓄结合的办法,排水拦渣,有效解决“三废”污染。同时对服务期满的弃渣场、尾矿库采取复垦措施,提高土地利用率。

    5.植被恢复工程。对各类裸露面,分别采取不同的措施,加速植被恢复。

    三、结语

    矿山开采极大地改变了原生景观生态系统,导致矿区生态退化与环境污染。针对矿区生态环境特点。我国当前矿区生态恢复的典型技术体系主要包括矿区土壤污染的治理及土壤环境质量的改善,矿区植被的恢复,水土流失的综合治理等。

    必须强调的是,矿区生态恢复不仅仅是一个技术工程层面的问题,而且与矿区的社会经济发展密不可分,是一项耦合了社会、经济、资源与环境的系统工程。因此,矿区土地复垦是以人类发展为核心,对土地自然、经济与社会属性的综合整治,在消除环境危害的同时重建生态平衡。

    参考文献:

    [1]夏星辉,陈静生.土壤重金属污染治理方法研究进展.环境科学,1997,18(3):72~76.

    [2]彭建,蒋一军,吴健生,刘松.我国矿山开采的生态环境效应及土地复垦典型技术.地理科学进展,2005,24(2):38~42.

固废污染治理措施范文4

[关键词] 安平桥 水环境 现状 防治对策

1 前言

安平桥始建于800多年前的南宋时期,坐落于大盈溪与安海湾的入海口处,连接南安市水头镇和晋江市安海镇两个镇区。桥长约合5华里,因而又称为“五里桥”,享有“天下无桥长此桥”之誉,闻名中外。1961年,安平桥被确定为全国第一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3年确定为泉州十八景之一,2004年又列入泉州市16个重点景区,作为全市旅游发展重点景区之一。

2 安平桥区域地表水系及周边水环境现状

安平桥以上河段水域主要为大盈溪及其支流。大盈溪源于石壁水库,自西向东横贯水头镇北部,而后向南经双溪水闸、安平新桥水闸汇入安海湾,全长11.3km。主要支流有星辉溪、埕美溪、邦岑溪、南侨溪、文斗溪、湖内溪、外曾溪、朴里农灌渠和埕边溪。

大盈溪及其支流规划为工业用水、农灌、景观等,水质目标执行GB3838-2002《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Ⅲ类标准。安海湾海区规划主导功能为养殖、盐业、纳污,执行GB3097-1997《海水水质标准》中的第二类水质标准。

根据安平桥周边地表水和海水水质监测结果显示,安平桥周边水域各项评价因子除pH外,均普遍超标,水环境质量较差,无法满足环境功能区划要求。其中,大盈溪干支流均污染严重,水质均劣于Ⅴ类,控制断面安平桥的主要污染因子依次为悬浮物(SS)、生化需氧量(BOD5)、溶解氧(DO)、高锰酸盐指数(CODMn)和总磷(TP)。海水水质除pH外,其他评价因子均超标,主要的污染因子依次为CODcr、BOD5、氨氮和溶解氧。该流域底质中均存在不同程度的铜、锌和铅污染,有机污染严重。

3 主要污染源

3.1 工业污染源

工业污染源是造成安平桥周边水体污染的主要污染源,污染负荷比为54.87%。区域的水污染型企业主要有19家造纸厂、90家石材厂和10家陶瓷厂。

3.2 生活污染源

生活污染源的排放也是区域水环境恶化的主要原因之一,污染负荷比为40.22%。主要为南安市水头镇文斗村、水头居委会、新营村、大盈村、朴山村、南侨村、西锦村、埕美村、邦岑村、上林村、星辉村、朴三村,晋江市安海镇曾埭村和水后村。

3.3 畜禽养殖污染源

畜禽养殖业污染负荷比为4.91%,对水质中总磷和氨氮的影响较大,是水体中总磷、氨氮超标和河道底质中铜超标的主要原因。区域的主要畜禽养殖污染源为:下洪村零散养殖户、黄栋梁养猪场和安海洪兴农牧场,累计比为84.15%。

3.4 固体废物污染

工业固体废物普遍未作妥善处置,随意堆放,特别是向安平桥周边水体倾倒现象比较普遍,成为周边水体污染的一个重要来源。

水头镇及安海镇区的生活垃圾部分得到处置,但垃圾处置场普遍存在环保措施不完善,基本无防渗、截污和覆盖等环保措施,露天堆放。现有垃圾处置场的处理能力不能满足需要。大量垃圾堆放在大盈溪及其支流附近,造成二次污染。

环卫专用设施数量不足、处置手段落后,垃圾转运存在二次污染,人工装卸劳动强度大;现有环卫队伍的规模已无法保障统一处置镇区垃圾的要求,更无法满足清理各村庄生活垃圾及工业固废。

另外,农业污染源对环境的影响也较大,对安平桥周边水环境的影响不可忽视。

4 安平桥周边水环境综合整治措施探索

4.1 近期整治措施

4.1.1完成工业污染源及牲畜养殖业的整治工作

4.1.1.1深化造纸企业污染整治。19家造纸厂通过“一控双达标”及“零点行动”的环保风暴后,均安装污染运行设施,目前污水处理设施经不同程度扩建改造,暗管都被挖掉,规范排污口,污水通过“物化+生化”处理,出水水质满足稳定达标排放要求;锅炉烟气通过“水膜除尘法”处理均通过环保“三同时”竣工验收。

4.1.1.2进一步开展石材专项整治。(1)坚决依法关闭“三无”(即无工商营业执照、无环保审批手续、无用地审批手续)石材企业和染板加工石材企业(2)限期整治未达标排放的石材企业,采取强硬措施责令企业停产整治。(3)进一步规范污染治理设施。所有的石材企业产生的废水全部实现循环回用,不外排;石粉石渣等固体废弃物实现统一清运,集中填埋处理。(4)强化政策导向,引导石材行业向规模化方向发展。要以集中建厂、规模发展、整合提升的模式从根本上改变石材行业污染状况,引导石材行业的健康发展。大力引进石粉、碎石综合利用企业。

4.1.1.3开展畜禽养殖业综合整治。加快畜禽养殖业粪便污水的无害化处理和资源化利用步伐,完成畜禽养殖业发展规划和污染治理规划,全面拆除禁建区划定后禁建区内在建的畜禽养殖场及划定建设的治理未达标的畜禽养殖场,完成禁建区外规模化畜禽养殖场的治理达标工作;制定规模化畜禽养殖发展规划,形成可持续发展的农业产业体系;对新建的规模化养殖场及养殖小区实行申报备案及选址审批制度。

乡镇政府和村委会要积极关注、引导农民依法进行畜禽养殖,研究制定污染防治措施;加强对畜禽粪便和污水的科学处置,化害为利、造福农民和农业;加强对农民环保法律、法规的宣传教育,提高养殖户的环保法律意识;严格执法,依法查处违法行为。

4.1.2完成河道沿岸垃圾和危棚简屋的清理工作。清理整顿大盈溪和安平桥边的拾荒者、垃圾回收站和岸边的危棚简屋,清理大盈溪上游呈美桥下河道中的生活垃圾和大盈村、上林村、埕边村周边的工业固废,清理河道零星分布的小型垃圾堆放点。

4.1.3着手规划新的垃圾处置场所和建立固废处置系统。设置便于投放、易于清运、外形美观的分类垃圾箱,加强垃圾收集、运转等基础设施建设。政府应从政策上鼓励、支持相关企业将回收的废物转化为原材料,实现生活垃圾处理处置“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

4.2 远期整治措施

4.2.1进行大盈溪流域(包括埕边溪)的环境容量研究和总量控制。严格推行排污总量控制制度,贯彻落实省政府下达的“十一五”二氧化硫和水污染物总量削减目标,按照“管好排放总量、严控废物增量、扩大环境容量、用好资源存量”的基本原则,科学合理地分配排污总量指标,全面实行排污许可证制度。有选择地发展适合本地资源优势和环境容量的特色产业,加强村镇工业污染治理与监管,控制工业和农业面源污染。

4.2.2完成区域固体废物处置场所及各村垃圾中转站的建设。实施农村环保计划、绿色家园行动,重点村镇必须按规范编制、实施村镇建设规划和环境规划,建设一批环境优美乡镇、生态示范镇,至2010年全市至少建成12个省级以上环境优美乡镇。城镇和周边乡(镇)、村的生活垃圾纳入县(市、区)统筹实施治理,实行“村收集、乡(镇)中转、县(市、区)处置”的处理模式。

4.2.3扩大环卫队伍的规模,建立完善的垃圾处置体系。乡镇人民政府应当具体负责统筹规划并组织建设生活垃圾收集设施、处理设施、集中存放点和中转站,鼓励村民委员会根据本地实际规划本村的垃圾处理,并给予财政补助和支持。

4.2.4完成区域污水处理厂的建设。运用市场机制推进环保基础设施建设,提高污水处理产业化水平。规划部门负责制定城镇污水建设规划,市政公用部门负责全面推进污水处理产业化,开发推广污水再生利用途径,各地政府要加大资金投入,重点解决污水管网的配套和完善。

5 结语

环境问题关系到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和未来的生存发展。发展经济决不能以牺牲环境为代价,这要作为一条重要原则,作为一条必须把握的底线。在环保工作中,我们必须强化三个责任:一是强化企业主体责任,全面加强生产管理和工艺管理,切实落实目标责任,对不依环保法,我行我素的企业要追究责任;二是强化政府责任,加强考核和监督,强化政策措施的执行力,建立健全节能减排工作责任制;三是强化社会主体责任,提高各类社会主体的意识,全面提升全民的环境意识,在全社会形成节能和环保的良好风尚。

安平桥周边地表水和海水水质现状堪忧,各级政府、各有关部门应分工负责,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共同完成安平桥水环境综合整治工作。各有关镇政府要对安平桥周边各自辖区水环境负责,并重新调查核实、落实整治各项工作;环保部门要加强对工业污染源及规模化畜禽养殖场的选址、污水排放、粪便处理的监督管理,负责指导协调;水利部门要加强小流域的整治,管理好河道;农业部门应加强对农业污染源治理,科学施用农药和化肥。通过各方努力落实综合整治措施,可望在不久的将来,改善安平桥周边地表水和海水水质。

参考文献

[1] 武书彬.造纸工业水污染控制与治理技术[M].环境科学与工程出版中心.

[2] 蒲恩奇.大气污染治理工程[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

[3] 程晓燕,朱群.环保行政强制执行制度的反思与重构[J].环境监测管理与技术,2003,15(2): 7-8.

固废污染治理措施范文5

关键词:工业固废;污染现状;管理对策;河北省

一、引言

近年来,由于钢铁、电力、煤炭等固体废物污染的重点行业规模较大,河北在经济发展的同时,产生了大量的工业固废和再生资源。到2013年底,河北工业固废产生量居全国第一,工业固废产生量排名前十的城市,河北占有三席[1]。其中,冶炼废渣和尾矿年产量分别为7394.4万吨和2.4亿吨,占全国冶炼废渣总产量的20.1%和尾矿总产量的22.8%[2]。

工业固废除了具有量大面广、管理难度大、处理成本高等特点,由于受到历史、资源利用等因素的制约,如若处理不当,还容易造成二次污染。所以,基于循环经济视角,降低工业固废的产生量与排放量,加强其综合利用,是河北省走可持续发展道路的重要举措和经济转型发展的内在要求。

二、河北省工业固废产生、处置与利用现状

(一)产生量变化趋势

河北省工业固废产生量在逐渐增大[1-2],由2000年的7028万吨,增加到了2014年的41928万吨,15年来增加了496.59%,给河北工业固废处置、利用和监督管理带来了许多新的问题和挑战。如图1所示。

(二)处置与综合利用现状

由图1可知,2000年至2009年河北工业固废利用率是逐渐提升的,从2010年开始工业固废的综合利用率呈现急速下降的趋势,到2014年时综合利用率仅为43.47%。而我国近几年来工业固废的综合利用率均在60%左右,河北省的工业固废利用水平远低于全国平均水平。

图1河北工业固废产生量和综合利用情况

近年来,河北省工业固废综合利用情况一直没有得到有效提升,这主要和整体经济环境下行、综合利用成本高、效益低、消不抵涨等因素有关。目前河北省工业固废综合利用方式主要还是停留在技术含量低的层次上,缺少深加工和高附加值的产品生产技术。例如:煤矸石和冶炼废渣用于生产水泥等,粉煤灰用于建材领域和建筑工程等,而处置方式仍然主要依靠填埋[3]。因此,做好工业固废综合利用技术的研发和推广是河北省工业固废处置和综合利用的工作重点。

三、河北省工业固废污染控制及管理存在的问题

近年来,河北省工业固废持续呈现出消不抵涨、综合利用效率低、堆存量庞大的,环境持续恶化的局面,使得对工业固废的再利用显得越来越迫切。通过对一些学者的调查进行研究,发现河北省对于工业固废的综合利用在技术上和管理上存在着如下问题:

(一)对工业固废污染控制意识不强

一方面,企业环保意识不强,缺乏责任感,只顾眼前利益,没有将环保落到实处。堆放和填埋依然是很多企业对工业固废的处理方式。另一方面,工业固废的管理部门,特别是特别是基层管理部门,对工业固废污染的监管重视不够。在一些欠发达地区,有些产生工业固废的企业是当地重要的支柱产业和主要财政收入来源,所以部分政府重经济轻环保,基层环境监管能力相对薄弱。

(二)工业固废污染控制与管理水平较低

一方面,工业固废污染治理成本高昂,综合利用企业没有国家专项资金的扶持,缺乏资金,综合利用技术水平也不够成熟。受技术经济条件的限制,工业固废污染控制不当易造成二次污染,市场前景不明等问题一直没有得到较好的解决。另一方面,由于各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工业固废产生量、堆存量及综合利用情况的差异性,使得利用量大的地区供不应求,产生量集中的地区却大量堆积,企业众多,但分散,没有形成综合利用的产业群。此外,与废水废气污染不同,工业固废种类繁多,产生面广、点多,处理难度也比较大,其产生、处置和利用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在现有条件下,信息反馈渠道不畅和信息化管理手段的缺乏都使得动态跟踪管理较难实现。

(三)人才缺乏、科技投入少,成果转化效率低

由于河北省经济的发展较多依赖于钢铁、电力等传统产业的发展,多年来,河北省重点引进与传统产业相关的人才和技术,而工业固废综合利用行业的人才与技术相对匮乏。人才的缺乏、资金的短缺、技术推广力度的不足使得较多科技成果难以转化为现实的生产力,也无法将工业固废综合利用转化为具有较好市场前景的高附加值产品。

四、河北省工业固废污染控制及管理对策与建议

(一)加强工业固废管理队伍建设,有效落实生产者责任延伸制度

随着工业固废产生量的急剧增加,要增加与提高管理机构及队伍的数量和质量,加强对企业工业固废的全过程监管力度。生产者责任制度一种是以政府为主体,由政府或立法机关规定生产者和消费者的责任;一种是以企业为主体,由生产者自愿从源头上减少排放,从过程中控制排放,产品使用后回收处理[4]。河北省应该结合两者,在政府强制实施的基础上,企业主动予以配合。首先,河北省政府需要制定并不断完善相关政策,并强制企业执行,如若企业违规,则对其进行处罚;其次,政府应给予工业固废综合利用企业财政上的支持和税收上的优惠。由此,激发工业固废综合利用市场的活力,推动工业固废产业的稳步前进。

(二)加大科技投入,培养技术人才,充分发挥科技动力作用

为了推动工业固废综合利用,必须加大资源化综合利用技术的科技研究投入,建立创新体系,加快培养工业固废资源化利用的技术与管理人才,建立产学研合作平台,将自主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结合起来,逐步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同时促进生态效益、社会效益的不断增长。

(三)加强对工业固废综合利用基地的建设

2011年,河北成为了工业固废综合利用基地建设试点之一。在基地发展过程中,河北省应大力发展循环经济,转变发展方式,建立生态工业园区,研究和开展工业共生项目,形成多渠道、多方式、多次利用废弃物的资源化利用模式,实现对工业固废的“点石成金”,“变废为宝”。

(四)制定工业固废污染控制规划,有计划地逐步减少其产生量和排放量

在摸清河北省工业固废数量、种类、处置技术和处理能力,发展变化情况等情况下,制定相应的法律法规、政策扶持、污染控制规划和防治措施,根据省情,合理进行工业固废污染控制与管理战略布局,有计划、有目标、最大限度的实现工业固废的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部.2014年全国大、中城市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年报[J].中国环保产业,2015(1):4-11.

[2]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部.2014年环境统计年报[R].北京: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部,2014.

固废污染治理措施范文6

关键词:环境会计;核算;分析报告

随着产品生产过程的发生,企业内、外部出现环境污染治理问题是不可避免的。企业环境会计不是环保专业企业的会计业务,而是所有生产企业都需要进行的与环境污染治理有关的成本、费用的记账、算账,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完善与改进的意见。

一、环境会计核算

(一) 费用归集。环境会计核算的是为恢复、改善、治理以前生产中所发生的环境污染所造成后果和为维持环境现状不致恶化而发生的人工、物资消耗等的费用。废水达到可排放标准的处理、空气污染防治和固废处置的费用,环境监测、控制和消除污染设备的折旧费及维护费在“制造费用”科目核算,付社会上污水处理企业的费用在“制造费用”科目核算,环境质量检查及测试费、环保行政、生产管理费、环境污染罚款在“管理费用”科目核算。环保设备或设施视同固定资产,通过“在建工程”、“固定资产”等科目核算。发生环保收入(如收到国家环保补助资金),应作“补贴收入”入账,也可另外登记备查账簿,登记、考核专款专用情况。

(二) 费用分摊。间接费用如何分摊是环境会计核算的难点。企业应对所耗用自然资源和破坏生态环境付出一定的代价,但在实务上很难找到一个合理的分配标准在不同部门、产品之间分配。有些环保费用,按在研发、检验部门产生的情况分配到 “管理费用”科目与按车间产生的情况分配到 “制造费用”科目的计量比较模糊。企业生产两个以上产品,污染物在同一计量的管道输出,而每个产品产生的污染物及其污染程度各不相同,用简单的平均分摊显然不够公平。例如:某产品的生产产生大量污染物,但产量、产值又比较低,而要它负担全部污染成本,产品成本过高,但由其他产品承担,不符合成本计量要求。企业支付的环境治理费用,有的项目的治理效果立刻就能显现出来,有的项目的治理效果需经几年以后甚至更长的时间才能显现出来,所以使用一次性分摊方法或递延分摊方法都是不确定的。解决这些问题,最重要的是建立健全成本会计基础工作,特别是各种完整详细的基本记录,确保对环保费用的跟踪、计算、分配有可靠的依据。由企业环境监测人员、质检、研发部门人员、车间技术人员或聘请外部的专家通过对产品工艺流程、现场理化数据的研究,及时提出各个产品产生的污染量在整个污染量中的比重,尽管仍然带有主观色彩,但是毕竟靠谱多了。

(三) 费用汇总。在“制造费用”或“管理费用”科目内设置环保子目,环保费用能记入子目的就记入子目,不能记入子目的(如折旧费)记入相应的子目,但须在“摘要”栏内注明“环保”字样。正常情况下,按照规定的成本核算办法每月末将其结转到产品成本中去。在需要单独考核环保费用时,将两科目“环保”子目的“月计”或“累计”数与 “摘要”栏内有“环保”字样的借方发生数相加,就是当月、年初迄今或年度的环保污染治理的全部成本、费用。

二、环境会计报告

(一) 采用复合计量以便充分说明问题。环境会计报告揭示企业环保收益、成本费用与周围自然环境的关系,单纯用货币单位来分析许多专业情况不能表达清楚,往往能在分析过程中掺杂人为因素和主观色彩。环保涉及内容的特殊性 决定了其计量形式的多样性,企业环保成本费用和社会效益的计量单位可采用会计常用的货币单位,各种环保项目状况只能采用具体实物的自然单位。两种计量单位统一在环境会计的分析体系内,互相补充,互相印证,自成一体,无需转换。譬如:企业环保成本费用的支付金额对环境资源的维护和修复不能完整地清晰地表达,只能凭着货币价值估计与客观现实往往差距很大,具体说明企业生产对土地、水源和空气等的破坏和采取治理措施将其恢复、改善到的状况需要用数量单位来表达,或者说明环保设施或设备将“三废” 由原来多少质量单位的处理成了现在达到多少质量单位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