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心理疏导主要教育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心理疏导主要教育范文1
大学阶段是学生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是非判断易从感情出发,带有强烈的主观色彩。他们有时很彷徨,有时很偏激,有时很迷惑,有时又很坚定、很明确,这是价值观形成过程的一个常见现象。这个时期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尤为重要。因此借助于心理疏导,可以正确地了解青年大学生价值观迷茫与失落的深层心理原因,探讨价值观教育的规律,帮助学生明确并澄清自己的价值观,端正态度,从而指导我国当代大学生价值观教育的开展。
一、心理疏导促进大学生价值观培育的必要性分析
人类的一切社会实践都是以健康的心理为前提的,良好价值观的形成也同样也需要以健康心理为前提。积极健康的心理必然会为确立正确的政治方向、培养高尚的价值取向提供基础,使大学生价值观教育的内容要求内化为信念、外化为行为;相反,消极地、被动的、扭曲的心理,是不可能使人的价值观达到应有的高度。因此,加强心理疏导,是新形势下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大学生价值观教育的必然要求。
当前,大学生的价值观总体上呈现积极向上的良好发展态势。但在面对现实学习生活中的冲突与矛盾时,一些学生常常感到心理困惑。他们既为三十多年改革开放所带来的发展成就而欢欣鼓舞,又为时代精神的颓废的价值取向偏离而忧心忡忡。他们既渴望公平正义,追求卓越梦想,又逃避不了不良社会风气的侵袭。所以,作为高校教育工作者,应积极关注学生价值观教育的心理疏导问题,把学生价值观的教育作为心理疏导的重要任务,给学生以心灵抚慰和情感的引导,帮助他们健康成长。
二、心理疏导促进大学生价值观培育的可行性分析
1、心理疏导有利于促进提高大学生价值观教育的实效性。传统的高校价值观教育往往采用“灌输式”的教育,很难与学生产生内心深处、特别是情感上的共鸣,教育效果也差强人意。而心理疏导能够深入学生内心了解学生的思想及价值取向的症结所在,能够从情感上激发大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大学生接受价值观教育的动力发自于内心,这为进一步开展有针对性的价值观教育提供了科学的依据,有助于增强价值观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2、心理疏导是促进大学生价值观教育的有效途径。心理疏导是一种心理沟通的技术和方法,主要解决大学生的心理困惑问题,心理困惑与思想意识形态问题往往是交织在一起的,心理疏导技术可以避免学生的逆反心理,使大学生价值观教育能够在“心灵沟通”、“对话交流”的温馨氛围中发挥出最大的效果,增强大学生价值观教育的有效性。
3、心理疏导能够为大学生价值观教育的开展提供科学心理依据。心理疏导是以心理学、心理教育的相关科学理论为依托,采取必要的疏导技术和沟通方法对大学生在人格、能力、性格等诸方面进行心理测量,能够疏导大学生的不良心理认知,强化情感和行为等德育心理,进而准确把握大学生价值观教育症结所在,为实施大学生价值观教育提供科学的心理依据,有助于提升大学生价值观教育的科学性。
三、心理疏导促进大学生价值观培育的有效途径
1、以大学“新生”心理普测数据作为加强学生价值观培育依据。对大学“新生”的健康心理普测是大学生心理健康疏导最基础的方式。通过每年以UPI和SCL―90等心理量表对新入学的“新生”进行心理普测,根据测试数据为学生尽快实现转变、适应大学生活,实现价值理想,培育健全人格提供必要的指导。
2、应积极利用学校校报、大学广播站等学校宣传栏向广大“在校生”进行心理疏导的宣传;通过开展健康心理专题片展播、心理咨询、教育讲座等活动,帮助在校学生了解心理学知识,消除对心理疏导的误解,为大学生接受正确的价值观教育奠定良好的心理氛围。
3、坚持对“毕业生”开展有关“就业和择业心理”等团体心理疏导、心理沙龙等活动。通过相互交流,相互启发与教育,摆脱原有对当前社会思潮和价值偏离的心理困扰,恢复积极健康的心态和价值取向。
总之,新形势要求大学生价值观教育要有新思路、新方法。将心理疏导应用于大学生价值观教育,必将提高大学生价值观教育的科学性、合理性和有效性,让传统的大学生价值观教育焕发出勃勃生机。
参考文献:
[1]杨芷英,王希永。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学[M]。北京: 首都师范大学出版,1999。
[2]于钦明,崔国红。心理健康教育视域下思想政治教育创新研究[J]。中国教育学刊,2012(12)。
[3]刘济良.价值观教育[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 2007,1-101
作者简介:
焦阳(1982-)女,黑龙江哈尔滨人,东北农业大学成栋学院,讲师,硕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
于钦明(1979-)男,黑龙江泰来人,黑龙江中医药大学学生工作部(处),讲师,博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学研究。
课题基金:
[1] 本文为2010年度黑龙江省教育厅人文社科研究项目,项目名称:当代大学生价值观教育研究,项目编号:1155xs410
心理疏导主要教育范文2
关键词:心理疏导;思想政治教育;现实价值实效性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3)35-0393-02
把心理疏导融入思想政治教育,是思想政治教育发展的内在要求。心理疏导是我党在进一步剖析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后提出的,标志我党对如何进一步做好新时期的思想政治工作有了新思路,也为高校进一步有效开展思想政治工作指明了方向。
一、心理疏导的科学含义
疏导一词在我国早已有之。疏导原指古代治水上的疏通和引导。大约起源于大禹时期。《孟子・滕文公上》载禹“凿龙门,疏九河,导洪水,入东海”,就是指大禹按照水流通的规律进行疏通和引导,从而取得了治水的成功。思想政治工作和治水一样要想取得成功,必须遵循人的思想形成发展的规律,必须采取疏导的方法。
疏通引导的思想是无产阶级理论家、革命家一贯倡导的重要思想的总结和升华,是思想政治教育实践中提倡的重要工作方法。恩格斯早在1876-1878年所写的《反杜林论》中就曾指出:“我不知道有任何一种权利能够强制那处于健康而清醒的状态中的每一个人接受某种思想”。说服的方法上升为疏导方针,是改革开放年代思想政治教育发展中的一个重要成果,标志着思想政治教育把教育的内容和对象的矛盾进一步深化到了对象的思想、心理中的堵塞和疏导的矛盾层面。
心理疏导作为一种工作方法,它的提出借鉴了西方国家提出的“心理咨询”的理论和模式。心理咨询是指:咨询师和来访者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在心理学的有关理论指导下帮助来访者解决各类心理问题,帮助其自强自立。”从心理角度出发,更能把握今天人们的内心思想的变化,深挖思想发生变化的根源。
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心理疏导就是指遵循人的心理活动规律,运用心理学理论与技巧,通过解释、说明、共情、支持和相互之间的理解,运用语言和非语言的沟通方式,使疏导者和来访者之间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来形成健康的心理状态,改善或改变人们的认知、情感、信念、态度和行为等,提高心理健康水平和社会适应能力[3]。疏和导是辩证统一的关系。疏通不等于引导,引导也不等同于疏通,二者是相互区别的。但疏通是引导的前提,开展疏通是为了进行引导,而引导又是疏通的目的,又为下一阶段的疏通提供了依据。二者相互联系,相互促进,统一于心理疏导中。
二、心理疏导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现实价值
价值就是指客体满足或多大程度上满足了主体某种需要的一种关系。所谓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是指作为客体的思想政治教育活动能否满足作为价值主体人的全面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的一种关系。思想政治教育价值概念中的客体是指主体的需要对象,并且与思想政治教育过程发生联系。按需要的对象的内容可以划分为物质的和精神的。物质的就是指思想政治教育的手段和条件,精神的即思想政治教育内容需要[4]。
心理疏导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手段之一,心理疏导对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我们就可以理解为心理疏导已经实现或正在实现的价值,它能使人们感受到心理疏导的有用性。
1.促进身心和谐,协调人际关系
人际关系是一个人心理健康的晴雨表。大学生在学业困惑、情感、前途和失眠问题,表面上看是这些因素造成的,追根溯源,却都与不善处理人际关系息息相关。卡耐基和丹尼尔・葛儿蔓都曾说过成功15%取决于专业素质,85%取决于情商,而一个人情商的高低主要表现在与人相处过程中的融洽与否。而在现实生活中,当大学生与人交往遇到困难、失败时,往往出现心理失调现象,如多疑、敏感、顾虑多、以自我为中心等,因此这时很难再与别人形成良好的互动交往。久而久之,脱离群体生活,出现心理错乱严重时可导致人格交往障碍。
心理疏导是实现心理和谐的重要途径。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方法重宣讲,灌输,着重从思想领域塑造人,改造人,而心理疏导则通过耐心倾听,合理宣泄,让大学生的不良情绪得以释放,恢复心理平衡。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的心理疏导是从大学生的认识、情感、意志全过程入手,充分考虑了学生的不同心理特征和需求,以一种润物细无声的方式潜移默化地对大学生进行适时地点拨、疏通,消除其心中的疑惑、不安和恐惧,以健康的心态面对生活。通过心理疏导可以促进大学生人与人精神的交流,心灵的沟通,以宽容的心态接纳不同的观点,学会换位思考,建立和谐融洽的人际关系。
2.激发精神动力,营造接受氛围
良好的心理认知是做好心理疏导的前提和基础,心理疏导是改变心理认知的有效方式和途径。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期的关键时期,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社会原有的价值观念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利益格局的不断调整使各种各样的矛盾摆在了大学生的面前。在这个不同观念相互交织激荡的年代里,面对社会环境的急剧变化,大学生无法客观的、正确地认识自己,出现了种种心理问题,如自我封闭、悲观厌世、情绪波动、抑郁等,严重还会发展成心理障碍,如人格障碍、精神病等。通过心理疏导,可以帮助大学生分析对社会生活形成的错误认知,改变其对事物歪曲的认识,形成对事物合理的、科学的认知,从而重新认识和发现自己、重新认识和评价他人,找到个人与社会的结合点,找到生活的目标和动力,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积极地面对生活,朝着自己心中的理想而奋斗。
3.塑造健全人格,促进成长成才
大学生是历史发展和社会前进的重要力量,他们的综合素质的高低关系到国家和民族的未来。健全的人格品质是提高综合素质的关键,高校培养人才的目标是使学生在学习知识、培养能力、塑造人格三方得到全面、健康、协调的发展,服务于社会,但实际上在相当一部分大学生中,出现了不同的人格缺陷,如自卑、偏激、孤僻、多疑等,不但不能成为栋梁之材,还可能会给国家和社会带来负面影响,因此,健全的人格品质是大学生成长成才的基础。心理疏导是一种专业的服务,以平等交流、相互商讨的方式和大学生一起探讨对客观世界和人的认识,获得客观、科学的认识,逐渐纠正问题学生人格上的缺陷,调整其心理状态,促进人格的健康发展。
三、加强心理疏导,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
1.加强心理健康教育,提高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
心理健康是一种良好的积极持续的心理状态。它表现为个体情绪稳定,具有良好的社会适应性,能够与人和谐相处,能够自我认识和自我接纳。高校的培养目标是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人才,学生心理健康与否直接关系高校目标的实现,因此高校要切实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就是面向全体学生,根据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有计划、有目的地运用有关心理学的方法和手段,对受教育者的心理施加影响,以提高学生良好心理素质,开发学生心理潜能,促进身心全面发展为目的的教育活动[5]。要在全校范围内通过各种途径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比如开展专题研究,利用校刊、校园广播等传播媒介来普及心理健康知识,举办心理讲座、心理健康训练等活动使学生在活动中提高适应社会和心理自我调适的能力,促进心理健康,实现自己的全面发展。
2.抓好大学生心理咨询工作,提升心理疏导的实效性
心理咨询主要针对有心理困扰和强烈心理冲突与矛盾的学生,通过鉴别、诊断和干预等心理咨询的理论与技术,帮助来访者消除心理问题和障碍,恢复健康心理。咨询是一种具备较高专业心理知识,专业化程度较高的工作,也是一门科学。在高校中开展心理咨询,能够为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提供健康心理的标准或内涵,帮助学生了解人的全部心理过程,进而了解自己的心理现状,学会用一些简单的心理学方法解决其在学习和生活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增强心理健康,充分发挥自身潜能,适应社会。高校应通过多种形式积极开展心理咨询工作,如面谈咨询、电话咨询、书信咨询、网络咨询,给学生提供及时、有效的心理指导与服务,帮助他们疏导思想,促进心理的健康发展。
3.心理疏导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相结合,培养合格人才
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在不断给社会带来巨大进步的同时,也带来了引发思想动荡的诸多因素,这对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开展提出了新的工作要求,新形势下,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有效开展必须更多地从关注受教育者的心理问题开始。在高校进行心理疏导是一个需要全员参与、共同协作完成的系统工程,需要各部门的配合。思想政治教育是培养学生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能力,关乎民族和国家的未来,在思想政治教育活动中融入心理疏导更加重要。高校要着力于心理疏导与思想政治教育紧密结合起来,共同发挥作用,为社会培养合格的人才。首先作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为更好解决学生心理问题,达到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需要掌握心理咨询的有关理论与技术,提高自己的业务能力同时将爱融入到工作中去。其次在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活动时,具体来说思想政治教育应吸纳心理学的研究成果,针对大学生不同的心理特征和典型问题进行针对性教育;在对大学生进行心理疏导时,把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和心理疏导方法有机结合起来,根据需要采取相应的方法对大学生的心理产生影响,引导其向健康方向发展。
参考文献:
[1]马克思恩格斯选集[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125.
[2]杨芷英.浅谈心理疏导对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现实价值[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09,(4):104-106.
心理疏导主要教育范文3
关键词:大学生 思想政治教育 人文关怀 心理疏导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C DOI:10.3969/j.issn.1672-8181.2013.13.004
思想政治教育的人文关怀作为高校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大学生健康成长不可缺少的重要内容,而心理疏导也是现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一项重要策略。党的十七大报告首次提出的“人文关怀”“心理疏导”为思想政治教育指明了方向,为高校辅导员进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和日常生活管理工作注入了新鲜血液。
重视人文关怀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也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自身发展的内在要求。思想政治教育视角下的心理疏导更能体现人文关怀,帮助人们解除思想困惑、疏导情绪,有助于缓解人的心理压力、促进人的心理健康和心理平衡。[1]因此,在新的历史时期,对大学生思想教育进行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具有重要价值。
1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注重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的作用
1.1 有利于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
当前五彩缤纷的世界,快节奏的步伐,充满压力的竞争,转瞬即逝的机会,高速流动的信息,使得大学生对这个眼花缭乱的社会,充满诱惑和生机,同时又充满困惑、彷徨。他们一方面对未来充满美好的憧憬,同时又容易迷失自我。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正是立足于大学生,在尊重大学生、关爱大学生、指引大学生成才的基础上,对大学生的精神需要和合理的物质需求进行引导,促进了大学生的身心健康和自由发展,以实现人的个人价值和社会价值的有机统一,最大程度的发挥思想政治教育作用;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还有利于建立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思维的模式,找准工作的切入点,理清工作思路,提高其实效性。
1.2 有利于培养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思想政治工作是做人的工作,主要是解决人的思想问题,只有坚持以人为本,真正使受教育者从感情上接受、从心理上信服、从行动上表现出来,才能达到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一些大学生在生活和学习中存在的心理问题和心理疾患影响着他们的成长成才。比如,有些大学生存在较强的依赖心理、自律能力较差;有的学生性格孤僻、耐挫能力差、自卑、抑郁及厌学等。面对这些现象,我们思想政治教育者必须结合大学生的身心特点和实际需求,在思想政治的日常教育过程中坚持从实际出发,通过各种各样的教育教学活动和社会实践活动,使思想政治理论内化为学生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而在实施这些活动的过程中必须注重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只有这样才能够达到“亲其师,信其道”的效果,从而使思想政治教育落到实处,取得实效。
2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注重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的优化路径
2.1 创新活动载体,促进心理和谐
优化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要充分利用各种活动载体,促进心理和谐。积极利用班委这个最基础的活动载体,引导他们对同学倾注更多的关怀,发现不良现象及时进行沟通、疏导,解决不了的情况迅速反映给心理委员,心理委员利用在心理中心培训的知识和平时收集、积累的心理知识对思想或心理上有困惑的同学进行关怀和疏导。他们解决不了的由所在班级辅导员和本院系心理辅导老师有针对性的进行团体疏导、教育。个别问题严重的由心理中心的老师输导。同时充分发挥学校党、团组织的作用,积极开展有效活动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在新生入学,毕业生离校等特别时期由专业心理老师举办心理健康知识讲座,并针对学生群体比较关注的话题开展讲座,这样有助于他们更好的适应初来的新环境和将要离去时的失落感。学校还可以组织家长进行定期或不定期的活动,宣传大学生心理发展特点知识,以便家长更好的与孩子沟通,经常对孩子进行有效的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促进大学生心理和谐。
2.2 丰富疏导形式,优化疏导效果
在对大学生思想教育过程中,利用课堂教育提高他们的思想政治素养;运用贴近现实生活的案例分析,设置富有意义的教育情境,使他们逐步实现自我完善,在思想上警钟长鸣,逐步实现自我完善;充分利用广播、电视、学院学报周刊、社团公益活动、爱国主义教育专题讲座等,使他们长期处于良性熏陶和自我提升的氛围之中,帮助他们培养和提高思想政治素质;在信息化、网络化已经成为社会发展主趋势的今天,手机短信和微博使师生交流不再受时间、空间的限制,在广度、深度、频率上得到更大的推进,学生的需求和意见得到更大程度的反馈,也使得学生作为受教育者的主体地位更加凸显。通过手机短信和微博可以宣传正确的价值观念,[2]引导学生克服不正确的价值取向,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使他们成为学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有力补充。手机短信和微博可以发老师筛选、整理的思想政治教育、事件通知、活动信息、就业信息、意见反馈、家校联系、心理问题求助等多项内容。对个别学生的困惑和不愿向外人透露的隐私,可随时与老师交流和沟通,以便老师及时对他们进行关怀和疏导,避免不测事件的发生。
2.3 深化教育内容,提高时效性
传统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注重培养大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及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社会主义精神,我们要根据大学生思想和实际需要,对思想政治教育做进一步的深化与细化,从而更好的体现老师对学生在思想教育过程中的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的作用。工作中老师要多关注学生在学业、就业、人际交往、生活保障以及民族自尊心与归属感等方面的思想和行为,多引导、举办贴近大学生实际、贴近大学生生活、贴近大学生思想的思想政治教育活动。对他们在学业、就业中出现的不解和迷惑及时引导和解决;对他们在人际交往和情感方面出现的困惑和迷茫要进行恰当的沟通和疏导,这样有利于思想政治教育针对性和实效性的提高。
参考文献:
[1]岳丽娜等.坚持以人为本创新企业思想政治工作[J].华章,2012.
心理疏导主要教育范文4
一、概述
(一)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的概念
人文关怀的内涵极为丰富,其与人的价值观、个性、生存及其理想命运等息息相关。人文关怀即关怀人的生存现状,并积极肯定人的尊严及其生活条件,对人类天性的解放和自由的追求。总体来说,人文关怀即为对人生存和发展的关注,标志着社会文明发展的不断进步,反应了人类自觉意识的提高。
心理疏导主要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
1 从思想政治工作角度上来看,心理疏导是一种外延。采用说明、解释、相互理解、支持等方式,合理运用语音和非语言的沟通方式,逐步影响对方的心理状态,从而有效改善患者心理疾病人群的认知、信念、情感、行为和态度等,以去除其心理障碍。
2 从医学角度上来看,心理疏导是它的本意。其是一种合理运用心理学知识,通过转变人类的意志、行为和心理认知,从而消除心理症状、治疗心理疾病的一种有效手段。
(二)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的联系
为了提高思想政治工作,加强对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的重视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这一过程中,应准确理解两者之间的内在联系及其涵义,实现两者之间的统一,才能共同进步。
1 人文关怀是以理解人、关怀人等为核心要素。现阶段,思想政治工作的开展主要是以维护社会稳定和推动社会发展为主要目标。针对人的思想问题进行解决,侧重于体现思想政治教育的功能,直接导致人文关怀有所欠缺。思想政治工作应深入人的心灵,秉持着人文关怀的理念,对其进行心理抚慰,是在传统的思想政治工作上的一大进步。
2 政治思想工作中,心理疏导是一项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其实现了内容和方法的有机统一。从方法上看,其主要防治泛心理化,主要以教育人和培养人为思想导向;而从内容上看,基于心理疏导自身所具有道德价值和人文关怀思想,重视将其包含的人文精神传递给各教育对象。
3 人文关怀是以关心、尊重和爱护人为主。而心理疏导是在遵循人的心理状态的基础上,通过各沟通方式,开导人们的心理障碍。两者都是一个创新性工作理念和方法。在思想政治工作中,人文关怀包含心理疏导,而心理疏导体现着人文关怀,两者都是为了提高人的思想政治觉悟为目标,相互统一,相互促进。
二、思想政治工作中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的重要意义
(一)是社会历史发展的必然要求
现阶段,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时期,各组织、群体和成员的文化需求不断增加,并逐步朝着多样化发展,人们的价值观也发生了转变。以教育工作为例,教育工作者只有秉持平等的思想,才可避免与被教育者之间距离和隔阂的产生,从而使被教育者信服,这也是人文关怀的重要举措。除此之外,国家相关部门强调了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在有效改进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性,其是社会历史发展的必然条件。
(二)适应新形势变化的创新要求
随着个体思想动态的日益复杂、各项利益要求的提高,传统的说教式思想政治工作已不能满足新形势的需要,而通过心理疏导来提高思想政治工作是一种有效手段,适应这一形势下思想政治工作的创新型要求。
(三)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体现
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人文关怀旨在确立人的主体地位,实现人的自由和全面发展,从经济和政治上实现人的整体价值。心理疏导也是以人为主体的审视工作。两者都是建立在以人为本的基础之上,其符合科学发展观的核心内容。
三、思想政治工作中加强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的对策
现阶段,在思想政治工作中,应将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摆在重要位置,正确认识到“五化”原则的重要性。
(一)注重人性化原则
人在思想政治工作中处于主体地位,思想政治工作的是为了引导人自我认识、自我提高的一个过程。在该过程中,应注重平等意识,尊重人格,做到以理服人。应将传统的灌输式思想政治工作转变成换位思考、互相探讨的沟通方法,从而实现两者之间相互信任和相互理解。
在思想政治工作者,管理人员应转变居高临下的姿态,严禁以权压人,尊重下属,平等待人。不定期对人员生活、工作、家庭、安全等方面进行关心与问候,这也是体现人文关怀的有效方式,以使员工全身心投身到工作中。
(二)注重个性化原则
由于个体知识、兴趣、修养、生活环境及受教育情况各不相同,导致对同一事物有不同的看法。这就要求在思想政治工作中,应遵循个性化原则,避免用同一标准来衡量人员的思想观念和思维方式,应在全方位了解人员心理状态基础上,采用具有针对性的方式来开展疏导工作,有效提高思想政治工作效率。
(三)坚持生活化原则
思想政治工作应根据广大群众的需求,着力于群众关心的热点、实事,从最直接的问题入手,提高工作实效。应全面贯彻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及时了解群众所关心的问题,将其作为工作重点,帮助他们解决生活、工作中的矛盾和思想困惑,积极有效的将思想政治工作与群众工作、文化和生活中。
(四)遵循人本化原则
人的感情是人文关怀的重要对象,而其也是思想政治工作中的重要枢纽。这就要求在思想政治工作中,应充分尊重人的主体性,将群众反馈的热点、难点问题作为研究和调查对象,并制定出具有针对性的解决措施,处理好各矛盾之间的关系,从而有效保障群众的合法权益。
(五)坚持科学化原则
心理疏导主要教育范文5
关键词:心理效应 思想政治教育 高校学生 实效性 心理问题
现阶段,国家高度重视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这在很大程度上关乎到未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能否顺利实现。针对市场经济条件下价值观念的多元化,高校学生正凸显诸多心理问题需要得到调适。本文先介绍心理效应提升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的意义,并着重论述用心理效应提升思政教育实效性的方法。
一、应用心理效应提高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的意义
1、用心理效应提高思政教育的实效性是解决高校学生心理问题的法宝
如今的高校学生都是改革开放新时期的一代人,特别是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确立后,社会观念更加多样化,年轻一代也面临着多种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然而,从另一个方面来说,社会进步也使生活节奏不断加快,为数不少的学生难免出现一些心理困惑。集中表现在高校学生承受挫折的能力较弱、责任意识不强、适应陌生和复杂环境的能力较差、沉湎网络致使精神世界较为空虚、对未来的人生缺乏科学、合理的规划。
上述问题的出现包括多方面因素,高校学生大都为独生子女,走上社会才发现与主流观念相差甚远;另外,学校、家庭和大学生三者之间缺乏有效地互动与沟通,影响个人的进步与发展。近几年来,党和国家高度关注高校学生的思想政治工作,强调要对高校学生开展人文关怀和生本教育。诚然,要想达到好的预期效用,则要加强大学生的心理认知,以心理效应提升思政教育的实效性,逐步帮助大学生克服各种心理问题。
2、依靠心理效应保证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是培育“四有”新人的客观需要
心理效应的产生自始至终都离不开心理疏导。高校在教育学生的同时,也要注意塑造其健全的人格和良好的心理素质。社会越是进步、国家越发展,思政教育就越要深入。学校有义务和责任对学生开展心理疏导,以便于教化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真正成为社会主义建设的“四有”新型人才。
3、借助心理效应提高思政教育的实效性是应对新时期素质教育改革的内在要求
素质教育最鲜明的特征就是促进人才的全面发展。思政教育作为一种精神力量,能在关键时刻转化为物质力量,极大地提高生产力,同时,还能为学生提供正确的人生航向,克服心理弊端和不良情绪对行为的影响,重寻生命的真谛,进而增强对党、对祖国的热爱与拥护;有利于坚定自己远大的志向与抱负;心理效应还会促使大学生摆正个人的位置,在认清自我的同时,掌握建设国家必备的心理素质,展示新一代大学生良好的精神风貌。
二、应用心理效应提高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的对策
1、创新心理疏导的形式,有效解决心理顽疾
心理疏导,重在用“心”,在高校这样一个大的学术环境中,高校教师要树立以学生为本的新理念,自觉地站在学生的视角上看问题,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打破师生之间的隔阂与芥蒂,搭建彼此心灵沟通与互动的坚固桥梁。高校教师特别是辅导员要经常在课余时间与学生们谈心,了解学生的内心世界,不断想方设法解决学生个人的心理障碍,顺利地完成心理疏导工作。
心理疏导的方式实现根本性创新后,高校应聘请专业的心理咨询师,每周开展一定的心理辅导课,使学生们都能大胆地说出自己潜在的心理顽疾,从根治症结出发,以心理疏导和教育为主要方式,学生们在敞开心扉后,定会获得不错的心灵体验。
高校学生在树立良好的、健全的心理品格后,接受思想政治教育的热情也会有所高涨,更重要的是,学生们不会把思政教育作为形式主义的工作,而是要下决心加快落实,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落实进度,使思政教育的理论和精神都能在学生一点一滴的实践中得到贯彻和落实。
2、运用互动体验的教育方法,引领学生在实际环境中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在高校,由于思想政治教育长期以说教为主要形式,思政教育的实效性也就很难保证。基于此,要注重思想政治教育的环境配置和形式创新,可组织学生离开校园,去周边社会环境中去实地调研,从这些活动中,大学生的思想信念、政治觉悟和道德标准等也会直接展现出来;此外,在校园内部还可进行各种有益于身心健康的文化活动,帮助学生丰富精神生活,提高心理素养,进而推进大学生全面发展。反过来也增强了学生对思想政治教育理论的理解,将思政教育落实到位。
3、借助网络的力量搞好思想政治工作,提高思政教育的效果
高校作为人才培养的摇篮、科学教育的基地,理应运用先进的技术手段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网络的发展正顺应了思政教育与时俱进的新趋势。高校要有针对性地构建融合政治性、创新性和科学性于一身的高校思政教育主题网站,将心理疏导工作延伸到网络上,鼓励学生在网上倾诉自己在学习生活中遇到的难题,对这些问题要进行汇总,以便了解学生真实的心理状况,最大限度地告知学生克服心理问题的方法与技巧;此外,在网络上也可介绍一些加快推进思政教育实践性的经验做法,请学生们多浏览,号召学生们带着问题学理论,学好理论后要强化落实和行动,进而解决思政教育的实践问题。
结语:
面对当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严峻性和复杂性,高校教育工作者必须密切结合学生实际的心理状况,应用心理效应强化对学生的关怀与呵护,将教育的精神与理念做到实处,从而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
参考文献:
[1] 宋大力. 采用心理效应的方法提升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实效性[J]. 黑龙江教育(高教研究与评估), 2012(07)
[2] 刘长华. 思想政治工作如何注重人文关怀与心理疏导――由一次调查问卷引发的思考[J]. 中国职工教育, 2012(08)
心理疏导主要教育范文6
关键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健康教育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2)17-066-01
大学生处在人生成长的关键时期,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只有准确把握不同类型、不同层次大学生的思想、心理特点等差异,做到有的放矢,充实教学内容,注重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是提高思想政治教育教学质量和推进教育教学改革的有效措施。
一、当代大学生的主要心理特征及心理健康状况
当代大学生的心理特点主要有以下方面的表现,一是他们渴望了解社会,但缺少辩证思维能力;二是他们追求理想,但动机功利化;三是他们的智商发展达到高峰,但缺少相应的情商;四是自我设计愿望强烈,但自我评价片面;五是他们情感丰富而强烈,但波动性较大;六是他们有强烈的独立意识,但又存在依赖心理。当今社会迅猛发展,竞争越来越激烈,作为拥有较高智商的大学生有远大的抱负和追求,因而承受着巨大的心理压力与冲突,“天之娇子”变为了“天之焦子”。面对大学生存在的严重心理健康问题,学校、家庭和社会应合力拯救,特别是思想政治工作者更应有所作为。
二、心理健康教育是思想政治教育不可缺少的内容
健康的心理能起到巩固和促进良好思想道德素质的作用。心理健康的人一般都有美好的心灵、高尚的情操、积极向上的追求。正是基于此,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必须担负起培养大学生心理健康的责任,发挥塑造大学生高尚的思想素质的作用。
三、思想政治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的融合和提升
1、发挥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的主渠道作用,改革和充实课程内容,把心理健康教育有机融合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中,提升心理健康教育的实际教育功效,主要途径:
(1)提升人文精神,实现心理健康教育;(2)培养高尚的道德情操;(3)培养大学生深厚的爱国精神;(4)培养积极向上的进取精神;(5)让大学生具有良好的团队合作意识;(6)使大学生具有无私的奉献精神。
2、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通过加强心理疏导,实现心理健康教育。(1)心理疏导和人文关怀是以人为本的教育方式。在新的历史条件下重新解读“人文关怀”,它在强调人的价值、人的尊严和人格完整以外,又增添了新的时代内容。特别是把“人文关怀”和党的思想政治工作联系起来,延伸到正确妥善和谐地处理人际关系,这就使“人文关怀”的内涵得到了扩展,也更易于落到实处。“心理疏导”注重运用心理学的知识和方法,帮助人们解决思想困惑与矛盾,疏导情绪,保持心理平衡和内心和谐,寻求精神归宿。因此,有效的心理疏导常常可以使工作效果事半功倍。(2)建立健全心理疏导的教育机制和方法。加强大学生各种心态的监测、评估和预警,健全完善大学生心态疏导、调适与平衡的工作机制,促进交流渠道畅通,避免不良心态积累恶变,引导大学生心态良性变化,帮助人们在潜移默化中达到心理和谐。要培育大学生的心理放松与自我调节,使他们树立自信、自尊、自强的心态,培养其吃苦耐劳、坚忍不拔与关爱心灵、珍视生命的品质,并能够正确处理人际关系。通过积极开展心理疏导,加强对大学生的情感慰藉和心灵关怀,不断提高服务大学生的成效。在这一过程中,需要学校、家庭和社会各方面合力进行,为大学生成长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并且需要加大投入、完善机制、建立健全心理卫生服务机构,切实为大学生心理卫生,促进其身心健康和谐。
3、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通过改进教育方法,促进心理健康教育。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大多成因是社会外部环境所致,特别是社会的意识形态方面的影响。思想政治教育必须在观念上、理论上进行创新。
(1)树立新的“成人、成才、成功”观念。比如,我们一般人的价值观倾斜,原因就在于过分看重所谓的“成功”,千军万马走独木桥。树立正确的“三成”观念,在目前我们面临严峻的就业形势和严重贫富悬殊时,对大学生心理压力会有所缓解,有助于健康心理的形成。(2)正确引导学生,克服不良社会风气影响。思政教育的过程中,要注意对学生做积极的引导,让学生能正确认识社会的一些丑恶现象,明确当今社会总体情况和主流意识是良好的,对整个社会做出全面准确的认识和分析。(3)提高大学生的挫折容忍力,树立新有幸福观。有些大学生一旦受挫,因无思想准备,便难以承受,心灰意冷,不思进取,甚至自我摧残,攻击他人和社会,个别还出现极端的自杀行为,这些是大学生挫折容忍力较低的表现。
他们之所以受挫能力差,主要是对现实世界缺乏正确的认识,缺少科学理论特别是唯物辩证法思想,因而看问题要么一叶障目,要么盲目乐观,其结果很容易产生心理问题。因此,在对大学生进行心理辅导时要辅之以科学理论的教育,在科学理论教育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
面对目前大学生中普遍存在的较为严重的心理健康问题,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必须将心理健康、和谐发展作为一个重要的课题和使命,努力探索教育方式方法,主动在教育教学、心理咨询和医疗,以及各个层面的思想政治工作之间建立起良性互动的应对机制,营造培育和谐心理的氛围,为构建健康和谐心理提供良好的育人环境和人文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