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武术基本功教学设计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武术基本功教学设计范文1
摘 要 补偿性体能素质理论是南通市地区体育与健康课程课堂教学研究的成果,本文针对高中武术套路教学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运用补偿性体能素质理论作用于高中武术套路教学实践,试图矫正武术套路教学存在的现实问题,提炼有效教学的路径,探究高中武术套路教学的高效课堂。
关键词 补偿性体能素质 高中 武术套路 有效教学
一、补偿性体能素质的理论阐述
“补偿性体能素质”是南通市教研室主持的江苏省第八期教学研究课题“中小学生补偿性体能素质有效教学设计的案例研究”研究成果,它是“与体育课堂学练内容有内在联系并与之互为匹配的、与健康相关和与动作技术相关的各种素质练习或活动”。该理论主要体现体育课堂的素质练习要与技能学习在学练形式上具有相似性,在技能的发展上要具有针对性,在内容择选上应该是服务于技术技能的学习进程,有利于技能的形成和掌握;反之,技术技能的形成的同时,促进体能素质的发展。
二、高中武术教学现状分析
武术拳术套路是高中武术教学模块必修选学内容之一。课程标准要求高中学生“提高民族民间体育类项目中某一或某些项目(如有一定难度的武术套路或对练等)的运动技能水平”。但是,纵观目前高中武术教学,不难发现存在着以下的问题:
(一)学段间的武术技能学习的不连续
这里指的武术技能学习的不连续,并不是指教材内容安排的断层或不连贯,而是指学生在进入高中之前,武术套路的学习没有形成系统,导致后继的学力脱节,造成武术技能基础薄弱的现状。具体表现为,小学武术基本动作和基本功教学的缺失、初中组合动作或组合套路的学习的不到位。
(二)学习内容的线性排列,影响学生对套路学习的整体感知和掌握
在现状高中武术拳术套路教学中,往往遵循着这样的古训:“入门先学基本功,打好基础练拳术,学好拳术学器械,最后才能学对攻”来组织高中武术的教学,以“基本动作、基本功―拳术套路―器械套路―对攻”的线性排列模块学习内容。这种排列本身并没有错,但它忽视的是学生学习的兴趣点和兴奋点,影响了学生对武术学习的兴趣,不利于对后继套路学习的整体感知和把握。
(三)学时素质手段与套路技能学习内容设计分离,未能形成体能与技能的同步发展
武术套路的教学一般以技术教学为主,具有密度大强度小的课堂教学特点。因此,教师本着促进学生体能全面发展的原则,在武术套路学习之余,选择形式多样的素质练习,促进学生体能素质的发展。但是,这些素质练习安排与教材学习之间的互不包容,互不促进,甚至根本就没有关系的课堂设计与教学,往往造成课堂教学的耗时低效。
(四)学生认知上的误区,影响学习的进程
高中学生对武术功能和价值的认识还存在一定的误区,他们往往受到传媒或文本教材的影响,给武术运动蒙上一层神秘的面纱。在选项学习的初期,由于没有真正认识到教材本身蕴含的民族文化和健身价值,学习中往往存在急功近利,重套路表现轻基本功练习、重攻守技法轻武德修为、重外在动作规格展示轻内在意识精神和呼吸的配合等现象。这些认识上的误区,往往牵制着学生学习进程。
三、高中武术与补偿性体能素质理论有机结合,构建高中武术有效教学课堂
(一)重构高中武术拳术套路教学内容体系,组织有效教学
1.高中武术套路技能在遵循由简到繁、由易到难的学习同时,要立足于学生的兴趣,把套路技能的整体感知和把握作为教学的切入点,将学习过程中涉及到的基本动作和基本功贯穿于模块学习内容之中,在教会与掌握套路技能相关的基本功和动作后,开展组合动作或套路的学习,以套路的技法和特点为学习主线,在实际的练习中强调形正(基本动作、基本功和套路中单个动作)神似(意、气、神、力的合一)的教学效果,进而把握“内外合一,神形兼备”的武术精髓。
2.基于学生基础薄弱的现状,模块整体设计时,根据学生学习兴趣和现有学力,进行科学、合理地重组教学内容。以组合动作(是武术套路的主干)为主要内容,以套路技能和技法的学习为教学重点,以基本动作和基本功为补偿性体能素质内容。在学练中,通过学习和掌握套路技能为学习主线,同时加强相关基本功和动作练习,确保学生体能与技能同步发展和提高。
3.对于基本功和基本动作的补偿性体能素质内容的处理和安排,应力求体现教材处理的生活化、练习形式的游戏化、练习手段的多样化;素质练习手段与技能学习手段在学练结构和发力顺序上遵循相近性;补偿素质内容穿插于整个模块技能学习过程中要体现全面性(速度、力量、耐力、柔韧和灵敏等)和系统性。
(二)抓住学习重点,突破难点,设计有效教学
1.补偿性体能素质理论中补偿性体能素质的安排,是为技术的掌握和技能的形成而服务,是针对学生掌握学习重点和技能学习过程中某一技术环节完成时体能缺陷或不足所安排的身体练习手段。对在技术技能的学习时,该素质练习在运动形式、运动线路、发力特征上对于主教材的学习具有明确的指向性。它的课堂设计价值是为了学生掌握技术形成技能。例如,在教学实践中进行眼法教学时,教师除了强调“目随手走、目随势注”和“以眼传神”的要求外,还可以设计新颖、独特的眼球操,配合“左顾右盼、上瞻下视、左右环视”的口令来训练学生眼球的灵活性。再如在准备活动中采用直臂绕环练习时,要求学生松肩活腕,一则是提高学生肩关节的灵活和运动幅度,同时又为套路学习中抡臂型动作做好铺垫和补偿。
2.教学本质是教会学生学习,学习过程是由认知上的冲突通过启发诱导到达成共识的过程,是学生突破学习难点掌握技术技能重点的过程。这就需要教师在设计教材、教法和学法时,用补偿性体能素质的认识论,对课堂学习内容进行抽丝剥茧,抓准技能学习的重点;根据学生现有学力和体能,定准学程中的难点;依据技能形成的最近发展区,选准补偿性体能素质练习手段,科学、经济、高效的达成教学目标。高中武术教学应抓住套路动作的形成和演练中技法表现为学习重点,实践中把握分动施教,串联组合,整体形成的教学思路,将套路演练的技法和特点贯穿于教学实施的各个环节,辅助于补偿体能素质发展,让学生在具备一定的学力基础后,结合教师指导解决学练中的认知冲突,探究符合自身实际的学习方法,从而学会学习。
(三)突破陈旧的教学形式,发挥学生主体能动,形成有效教学
高中课程标准倡导的是自主、探究、合作的新型学习方式,教学的最高目标是教会学生会学习,武术套路的学习也不例外。“授以鱼,不如授以渔”,因此强调在高中武术教学中,应让学生整体把握武术教材的价值、武术套路运动的表现形式及其技法要求,基于该要求设计有利于技能形成的具有代表性组合动作(是套路形成的主干)或套路学习模型,使得学生在实践中或基于这种模型的学习中去掌握套路学习的方法(识图、线路、精气神表现),再运用学得方法自主、合作、探究新的套路学习,甚至达到自编拳术套路创新水平,这种学习方法到运用方法的过程,反应出的是学生主体发展的过程,是一种真正体现学习质变的过程。这种由学会到会学的过程才是有效教学形成的本质呈现。
武术基本功教学设计范文2
2015年迎来了新一届的全国中小学体育观摩课,与以往不同的的是我从“耳闻”到了“目睹”,作为年轻教师的自己为可以有这个机会感到万分感激,因此便显得异常激动,身体不适加上路途遥远也没能阻止我来学习的决心,我想看看究竟好的课是如何形成的。
23日的开幕式可以说是一场“盛世豪门”,全国各地的体育老师占满了整个看台,耳旁时不时传来了带有各地口音的普通话和不断的拍照咔嚓声,让自己彻底沉浸在全国人民的怀抱中。
开幕式节目安排得紧凑富有韵味儿。鼓乐队的《国歌》奏乐声荡气回肠;“共享雅教育,托起中国梦想”这些字体屹立在草坪正中间;韵律操简单而富有节奏感,完全突出小学生的活泼性格特点;中小学生的大众健美操及甩绳球(忘记名称)表演体现了武汉小学生的素质及功底;大课间活动是以竹竿舞、踩高跷、名族舞、花样跳绳等名族传统项目为主的具有名族特色的新型大课间活动;器材展示活动让我们重新对器材有了新的认识。
下午总共观摩了两节课,第一节是在体育馆负一楼,内容是快速跑,是由一位年轻美丽的湖南女老师进行授教,王雯老师清晰的语言指示加上优美的示范动作使得孩子们能够在欢乐中学习,体操棒一物多用,从准备活动的器械操、幻影移位抢棒到基本部分的发展步幅步频、练习跑道设置,体操棒与快速跑的结合大大地提高了孩子们的学习兴趣。个人觉得该位老师美中不足的是整堂课涉及的点较多,没有抓住一个重点,快速跑的步幅、步频还有反应都是这位老师在课中都呈现的,其实三点都是相辅相成的,可以让学生明白这节课我们主要要改进的是哪一点,然后再围绕这一点进行推进,解决重点。在主体部分的第二个内容(上肢锻炼)教学中,老师主要是以一个赛龙舟的活动进行,赛龙舟的“赛”给我们呈现的只是用梯举过头顶来回走了一趟,既然是赛就应该:emoji:这个气氛,也要有锻炼上肢的手段及方法,可以尝试将梯套好然后把器械棒进行来回划锻炼上肢,再进行尝试与比赛,这样更能体现赛的过程。
第二堂课是由河南省的金燕小学的赵亮老师上的篮球的行进间运球,乍一眼发现,老师带的是自己的学生,从语言及下达的口令可以看出,老师对学生的课堂教学常规是相当重视的,当然孩子们的篮球基本功也是相当扎实的。整堂课,孩子们都是在老师的带领下积极练习,孩子们的学习积极性很高,动作学习的效率也很好。准备部分是队列练习、球操(主要是为熟悉球性)、原地运球练习过渡到行进间,花样多,语言简练,口令下达准确,孩子们不会感到乏味。基本部分是由行进间直线运球开始教学,通过引导、总结、对比、观看展板、自主练习、集体练习和游戏等多种教学手段让学生明确手触球的部位在球的后上方及球的落点在侧前方,层层递进,进入行进间曲线运球教学阶段,通过学生小组练习方法进一步让学生掌握触球部位。最后的环节是让学生尝试运球接力与运球突破,小组间的相互合作防守突破练习方法能够让孩子们将运球技术运用到实战中,将课中学习更贴近教学,最后的课课练也是现在课堂的一大亮点,短时间让孩子们在每课中都能有所体现身体专项练习整堂课赵老师的思路非常清晰、教学设计也是层层递进,使孩子们一步步往上提,而且在教学中除了技能的教授还有知识地运用,比赛规则的加入不仅解决孩子们运球时看球的问题而且增长了知识。假如平时的课堂能够像赵老师一样,那学生的综合素质就能大大提高,让孩子们真正体会到体育课的快乐,同时身体也会越来越健康。
第二天上午8点半,首先开始的是由上海外国语大学附属外国语小学史芳颖老师展示的《小小宇航员的太空梦想》教学展示,主要是以情景教学为主要手段来进行支撑与悬垂的教学,抓住孩子们对宇航员的崇拜及火箭升空的向往心理,史老师能够精妙的将其运用到教学中,用了很多太空语言如“航天器”“太空球”“发射塔”“星球保卫战”让孩子们沉浸在太空世界中,使得孩子们的学习积极性非常高。一堂课最重要的是看是否达到目标,目标的设定又要与该课次的重难点相符,史老师在说课环节中提到,最先她尝试了很多的方法试图去解决直体、立腰的重点,但效果都不明显,就是一次女儿在玩瑜伽球爬上去的时候看到女儿的动作一下子豁然开朗,于是便有了这堂课的“载人航天器”一说,说明她是一个能积极思考,善于将生活与工作结合的有心人。(虽然在后面评课环节中专家老师提到这个教学手段要时刻注意安全,而且该手段与课的内容悬垂有待思考。)史老师的这种情景思维是值得自己去学习的,也能时刻提醒自己要做个生活中的有心人。还有史老师善于在体育课中用英语下达口令也是一个较新颖的方式,孩子们也会快速回过神与老师进行较好的互动与交流。专家点到,史老师的课好在她的教学方法是有支撑与爬行的结合、跪与俯卧撑的结合、垫子形成高度与学生自身水平结合、自由选择与自身有效结合等。该堂课的设计巧妙,如果在课的设计中能够在结束部分的“美丽的太阳系”上再投入点,删掉可有可无的一个部分,让孩子们能够尽情的在太阳系中享受美妙的感觉灰让这样课看上去更加完美,不会让我们有“虎头蛇尾”的感觉。
然后是由内蒙古的杨虎老师以一堂花式跳绳-双脚车轮跳诠释了他对花样跳绳教学的专研与热爱,具介绍,杨虎老师在7年的小学教学生涯中一直专研花样跳绳,目前跳绳已经成为了该校的校本教学。这次给我们展示的是他在花样跳绳教学中的车轮跳,在课堂中首先让孩子们学习了两个辅助练习,为学习车轮跳做铺垫,在我们看来很难的车轮跳在杨老师的教学下孩子们能够顺利的掌握车轮跳动作方法,孩子们的学习积极性也非常高,这堂课符合了五年级学生爱挑战的心理特点,使得课堂气氛很活跃。个人认为,杨老师在课堂中应再给孩子们更多的时间体会练习,以达到课堂练习密度,一味的讲解会浪费太多的时间以致于学生蠢蠢欲动的活动心被压制。
武术基本功教学设计范文3
[关键词]体育教学;现状;对策
一、目前农村体育教学的现状分析
(一)学生对体育课的兴趣不高
由于受环境、家庭的影响,很多农村学生只注重自己的想法,想做什么就做什么,对体育课不感兴趣,这需要教师用自身的人格魅力去感召学生,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提高学生对体育课堂的兴趣。一部分农村学生家长虽然在家务农,但农忙时早出晚归,闲暇时又多参与一些娱乐活动,不能引导学生认识什么是正确的体育运动;还有一部分学生,家长常年出外务工,把孩子留给爷爷、奶奶等亲人,孩子成为留守儿童,没有更多的精力去思考自己爱好什么体育运动。
(二)体育教学重视程度不够
学校领导对体育教学的重视程度不够。体育被列为考试科目以前,有不少校领导不愿在体育教学上投资,体育教学意识淡薄,课程紧张时把体育课删掉,也没有严格的考试规定。由于领导对体育重视不够、体育教师地位低下等原因,造成体育教师工作的积极性不高,天热不上、天冷不上、阴雨天气更不用说。一上课,操场上绕着跑两圈,然后,排球、篮球或足球操场上一扔,这就是上体育课。
二、体育课堂教学应采取的对策
(一)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观念
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观念,就会对学习内容感兴趣,就会有学习知识的愿望。那么如何才能使学生端正学习态度,热爱体育课堂呢?经过长期农村任教的历练,我发现只有走近学生、了解学生,时刻掌握他们的思想动态,和他们交朋友,因人而异地和学生讲解学习体育的重要性才能使学生爱上体育课。从什么是体育、体育的作用、对身体的促进作用讲起,让学生明白体育不仅仅是玩,体育的种类很多,也不仅仅只有球类、武术、健美操以及一些相关的理论知识,让学生正确认识体育。在学篮球时,可介绍姚明、乔丹是怎样打篮球的,你们也想像他们一样吗?那我们一起来练习篮球吧!这样可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帮助学生正确学习体育技能。
(二)培养教师良好的职业素养
从现实情况看,一些体育教师的综合素质不高,在课堂教学活动中仍采用陈旧的方法,把他们以前所学的那点知识和对知识浅薄的理解向学生进行灌输,这种教育根本不能适应现代体育教育的需要。体育教师过硬的基本功会给学生一定的感召力,定期对体育教师进行培训,有利于教育事业的发展,使教师掌握最新的体育动态,第一时间内接受新的思想。体育教师要有极大的爱学生之心、爱体育工作之心,使学生既学到过硬的体育知识,又使得他们心情愉快,从而健康快乐地成长。
(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每个人都希望被他人认可赞美。教师应发现学生的优点和长处,了解每名学生,对学生怀着高度负责和关爱之心,尊重学生,转变观念,用多元智能的理论和发展的眼光观察学生,通过语言、情感刺激等多种方式去激发学生在各种机会中充分展示。
如在学习广播体操时,可让学生到前面领操,这样既培养了学生在同学面前展示的勇气,又锻炼了学生的自我表现能力。在学习武术时,选优秀的学生做示范,带领学生练习。在分组练习时,让表现优秀的同学指导其他学生练习,这样即锻炼了学生的组织能力,又提高了学生学习的兴趣。
(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结合教育实际,适当组织体育活动,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利用体育课和课间时间组织学生进行游戏,如跳绳比赛、踢毽子比赛、集体舞等。通过理论课的形式教育学生,体育无处不在,不仅仅是在学校的体育课上,我们平时上学骑自行车、帮家里做农活也是体育的一种方式,要熟悉各种体育活动方式以及它的价值,还有运动中的保护方式。
如,学生骑自行车上学,这就是一种运动。在骑车时要注意,先慢骑等身体适应之后可以加快速度,但速度要掌握适度,分配好体力,这是体育的注意事项。到学校后也不要急于进课堂,可在操场器械中进行一下柔韧或力量的练习。通过生活的实例讲解,拉近体育与学生的距离,充分调动学生学习体育的积极性。
在农村体育教学中,教师应教给学生体育知识,教给学生运动技巧,真正提高学生身体素质。体育教师在教学中应根据不同的教学对象、教学内容,大胆地让学生自由发挥,挖掘其潜在因素,依据新课程标准,优化教学设计,从而达到农村中学体育教学的满意效果。
参考文献:
武术基本功教学设计范文4
关键词:全国中小学;体育教师;教学技能;比赛评析
中图分类号:G633.9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2410(2017)01-0006-02
日前,全国中小学体育教师教学技能测评暨第三届全国中小学体育教师教学技能比赛在广州体育学院隆重举行。十年前,在总结各级各类体育教师教学技能比赛经验的基础上,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确立了“全国中小学体育教师教学技能比赛”的定位和宗旨,即创建一个国家级的赛事平台,展示体育教师的教学技能,提升全国中小学体育教师教学水平,增强体育教师的核心竞争力,引领体育教师的职业发展方向。从2011年到2016年,比赛已经连续举办三届,它是否按照当初的理念在发展,它到底产生了怎样的影响?六年后的今天,需要进行回顾、总结,以便能更好地理清思路、看清方向。
一、全国中小学体育教师教学技能比赛再认识
1. 坚持方向引领,搭建中小学体育教师的交流展示平台
六年来,全国中小学体育教师教学技能比赛得到了各省(区、市)的积极参与和大力支持,在较大范围内为体育教师提供了交流展示的平台。通过比赛,各地体育教师提升了教学技能,点燃了发展职业能力的热情,一大批体育教师脱颖而出。
但在坚持初衷的同时,由比赛带来的负效应也逐步显现。对比三届比赛不难发现,各省(区、市)的参赛方式,已经从各位参赛队员的独立作战变成团队作战,各代表队有多位指导教师,进行“一对一”甚至“多对一”的指导和训练。因此,在一定程度上,比赛从体现体育教师个人的教学技能水平变成了体现教学团队的教学技能水平。这种转变,一方面确实对于参赛教师的教学技能有较大的提升和帮助,另一方面,过度的指导、“手把手”的教授有可能抑制了参赛教师本身的创造力和主观能动性。更令人担忧的是,团队作战的背后是一些省份对于名次和奖项的追逐。针对这一现象,大赛组委会也采取了一些方法,如:在进行规定项目的微课教学时,参赛教师在参赛前10分钟抽取教学内容。从知道教学内容到教学设计再到实施只有10分钟,这种做法是希望尽可能地考查参赛教师“个体”的经验积累和临场应变能力,体现个人的真实水平。
2. 保持比赛内容的稳定性,强调体育教师教学技能的全面发展
纵观三届比赛,每一届比赛的项目和内容基本保持稳定。包括基本功、运动技能(自选项目)、教学能力(规定项目)、教学设计和评课以及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展示等五个部分。相比前两届比赛,仅有的一些变化,是为了增加教学的真实性。如:第三届比赛的教学能力部分由原来的模拟上课,没有授课对象,变成本次比赛增加6名学生志愿者作为授课对象,更能考查参赛教师的教学组织和临场应变能力。通过保持比赛内容的相对稳定,将体育教师教学技能发展的核心要求贯穿比赛始终,以此希望体育教师通过比赛明确自身职业能力发展的要求和方向。应该清楚地认识到,体育教师的教学技能是体育教学的根本,不管教育改革如何推进和发展,过硬的基本功、运动技能、教学能力和教学理论知识是学校体育教学对体育教师一贯不变的要求。
3.构建层层开展的比赛体系,推动全国中小学体育教师教学技能水平的整体提升
六年来,全国中小学体育教师教学技能比赛构建了从学校到区、县,到省、市,再到全国,层层开展的比赛体系,希望通过这种比赛体系让全国更多的中小学体育教师能参与到交流和展示当中,并建立起科学有序、层层选拔的参赛队员选拔机制。但是,据对本届参赛队员的了解发现,基于这种层层开展的参赛体系进行参赛队员选拔的设想并没有得到全面落实。由于种种原因,部分省市的参赛组队方式由省级教研部门直接委派到某个省属区域教研单位进行组队参赛,甚至出现了重复报送前两届参赛教师的现象。笔者认为,有诸多方面的原因导致了这种现象的出现,但是,这种参赛的组队方式,大部分一线体育教师不能得到层层参与、脱颖而出的平等参与机会,在整个活动中受益的只有极少数几人。这种做法不利于推动中小学体育教师教学技能水平的整体提升,也与组建这个全国性赛事平台的初衷相去甚远。
二、全国中小学体育教师教学技能比赛中存在的问题分析
1.测评和比赛内容设计的科学性问题
从内容来看,自选项目和规定项目的测试都包括了田径、球类、体操、武术和韵律操舞蹈五大类10个项目,规定项目又分为小学和中学,五大类10个项目各有三项内容可供抽取,因此小学和中学各有30个教材内容。这些内容是依据《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及《高中体育课程标准》,参照经国家审定的义务教育和高中体育教材中的共性内容选定的。仔细分析可以发现,这些项目的内容以个人技术为主。笔者认为,对于教学技能的测评应该包括个人的运动技术和技能,目前这些项目和内容安排确实是考查了个人的运动技术水平,且具有可操作性,但是对于球类(足球、@球、排球)这种团队项目而言,协作配合以及战术运用等方面的内容也是运动技能当中非常重要的部分。今后的测评和比赛是否可以考虑在个人运动技术测评的基础上,适当增加一些环节,如篮球比赛等,能充分考查参赛教师的运动技能。
2.测评和比赛的评价体系有待完善
对比三届比赛,测评和比赛评价体系的有待完善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
第一,评分体系尚缺乏完善的可操作的评价标准和评分办法。通读第三届测试和比赛的竞赛规程和细则,笔者发现,在每一比赛项目中规定了比赛办法,但是对于评分办法和评价标准没有进行具体描述。而在实际操作中,尤其是第三届测评和比赛的评委们反映,比赛项目缺乏可操作的评价标准和评分办法,使得评委们只能更多地依靠自己在本项目上的评分经验和判断来进行评分,也因此出现了项目之间评分视角大不相同的现象。如:在排球自选项目当中,每位参赛教师在同一动作展示中有两次机会,取最好成绩的一次计算得分。在评分时,评委A第一次动作评分90分,第二次动作评分87分,评委B第一次动作评分85分,第二次动作评分90分。在选取计算得分的成绩时,评委A计入的是第一次动作的评分,而评委B计入的是第二次动作的评分。可以推测,评委A和B评分出入的原因,有可能是评委所处观察位置的不同导致的,但更有可能是因为缺乏具体的、可操作的评价标准和评分办法,使得评委评价标准不一致导致的。另外,将不同轮次动作的评分计入最后成绩进行计算的方法也缺乏科学性。
第二,成绩计算方法没有明确告知。测评和比赛活动采取的是多环节综合评分,除了计算个人成绩之外,还计算团队成绩。第一届比赛采用的是平均分计算方法,为了更科学合理,第二、三届比赛采取的是标准分和T分相结合的计算方法。但在比赛规程和细则当中对于综合评分的方法没有进行具体说明,也没有明确告知各代表队,因此,由于不了解,在活动过程中引起了一些不必要的误解。
评价无疑是测评和比赛活动中非常重要的环节,完善的评价体系对于测评和比赛活动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因此,在这样的全国性赛事活动中对比赛各项目的评分标准和评分办法进行具体的可操作的说明,建立一套完善的、相对稳定的评价体系是非常必要的。
3.组织工作有待进一步加强
第三届测评和比赛活动的过程中暴露了一些组织工作方面的问题。第一,测评和比赛通知下发时间较晚,给各代表队的组织工作带来了困难,经费的筹措、队员的选拔、指导和训练等要在40多天中很好地完成,的确时间紧、任务重。第二,一些省(区、市)对此次测评和比赛活动的重视程度不够。第三届测评和比赛活动共22支代表队,还有约10个省(区、市)没能组队参加。第三,比赛环境需要标准化设计。第三届测评和比赛过程中出现了场地、器材以及评委调配等组织工作的不足。测评和比赛已经成功举办了三届,为了精益求精,笔者建议,今后的测评和比赛,要对比赛场地、器材、环境的设计和评委配置提出更高的要求,如:对场地大小、器材规格、评委位置等进行标准化设计。
同时也建议,要将全国中小学体育教师教学技能比赛作为一项长期的工作开展下去,主办单位应将其列入部门长期工作计划当中,定期开展,以便各省(区、市)能据此将这项工作列入年度经费预算,提前开展基层的比赛和选拔。另外,比赛的举办方式可以多样化,目的是尽量减少中间环节,提高工作效率。
三、对全国中小学体育教师教学技能比赛的审视和展望
通过对参赛选手情况的了解发现,各省(区、市)的参赛教师均为专职体育教师。比赛规程也要求,参加测评和比赛的教师资格是从事体育教学工作满4周年及4周年以上的中小学(包括职业学校)专任体育教师。而从我国体育教师队伍的组成现状来看,部分地区,尤其是农村地区的中小W体育教学工作是由非专职体育教师担任的。那么,全国中小学体育教师教学技能比赛平台能否更开放?是否应该考虑这些非专职体育教师?如何让他们也能在这个平台上提高体育教学技能?
武术基本功教学设计范文5
【关键词】中华才艺;课程;汉语国际教育
中国传统文化以其独有的魅力吸引着愈来愈多的来自世界各地的汉语学习者。弘扬和推广中国传统文化,特别是掌握一门中华才艺技能,对汉语国际推广工作具有积极意义。中华才艺以直观的形式承载着丰富的传统文化内涵,不但深受国外汉语学习者的欢迎,更是吸引着越来越多的中国学子。对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的学生而言,中华才艺是能够映射出其软实力的基本功之一。作为一名有可能走出国门推广汉语的准教师,中华才艺不但能够帮助他们更快、更好的融入工作环境,更能辅助他们从事汉语国际推广与对外交流。
在此有必要对“中华才艺”进行注释。中华才艺即为区别于其他国家的,具有中华民族独有特色的,可体现中华民族文化内涵、展现中华民族特有风貌的才能、技艺与艺术。大致上可包含有中华民族传统文化范畴中的舞蹈、曲艺、相声、书画、武术、太极拳、中国民间手工艺及中国传统器乐等等――这是刘璇于2012年著作的《太极拳与中国文化传播》一文中关于“中华才艺”的定义。
由于汉语国际教育专业涉及到语言学、文化学、教育学、心理学、社会学等诸多学科,具有跨学科的特点。如何对各个学科内容进行择优选择并合理分配使其优化组合是当前专业建设的主要任务之一。特别是中华才艺课程,如何将其归并至专业课程框架中,如何科学定位其课程性质、地位都需要我们不断探索、以实践检验理论。
截至2012年7月底,全球拥有387所孔子学院、509所中小学孔子课堂。亚洲已有30个国家和地区75所孔子学院,其中在中亚正式挂牌成立的孔子学院己达到8所,涵盖乌兹别克斯坦、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等国家。目前新疆高校中开设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的有五所,其中先后开设中华才艺课程的高校有新疆师范大学、新疆财经大学等。综观其开设的才艺课程项目包含剪纸、书法、武术、国画、京剧等(每一年在安排顺序和项目选择上略有差异)。
在对国际教育专业已修读或正在修读中华才艺课程的学生及任课教师展开调查与访谈后,我们发现:
1.对汉语国际教育专业开设中华才艺课程的必要性,大家的意见趋于一致
对“汉语国际教育专业开设中华才艺课程的必要性”进行调查、访谈后,超半数的师生都认为非常有必要,仅有极少数学生表示没有思考过这个问题或不认可中华才艺课程开设的必要性。
2.在对中华才艺课程项目的选择与开设问题上,学生见仁见智,意见不同
调查发现:包括剪纸、京剧、国画、武术及太极拳、中国结、传统器乐等在内的近十个技能项目都是学生喜爱并关注的。其中,剪纸技能居榜首,其次为国画、京剧、太极拳、武术等项目。从喜好数量多寡可见带有浓郁中国特色风格的技能,特别是能体现中国国粹与民俗文化的项目格外受青睐。
正因为考虑到已开设的课程项目并不能完全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我们还对学生的进一步需要做了调查统计。发现:大部分学生希望在开设原有才艺技能课的基础上,还希望校方提供更多的项目选择。在对填报的课程项目归纳整理后,大致分为如下五类:传统文化理论类(如:民俗介绍、中国古诗词阅读鉴赏)、棋类(象棋、围棋)、歌舞类(昆曲、肚皮舞、新疆歌舞)、器乐类(钢琴、二胡、小提琴、葫芦丝)其他特殊技能类(针灸、中国结、中国菜系与烹饪、麻将、插花、茶道、变脸、快板、刺绣、瑜伽、跆拳道)等等。需要说明的是上述五大类中的个别技能不属于(具体参照刘璇在2012年著作的《太极拳与中国文化传播》一文中关于“中华才艺”的定义)中华传统文化才艺。例如:肚皮舞、插花、茶道、瑜伽、跆拳道、钢琴、小提琴等。这些技能虽然是当今时代下较为热门的技能学习项目,但并不属于中华才艺的范畴,本研究不做论述。由此可见,虽然学生对才艺技能渴求的积极性令人欣慰,但什么是中华(传统)才艺?又如何与其他技艺做区分?对于此类问题,学生模糊不清、认识仍显不足。
值得注意的是,近年来中国的“国粹”麻将作为一项娱乐大众的游戏日渐风靡西方社会。特别是美国和欧洲,人们通过麻将了解中国、了解中国传统文化、进而了解汉语。学生对技能需求的与时俱进性敦促了课程设计者应紧跟时代步伐,根据市场需求调整课程方案。此外,作为毗邻中亚地区的新疆高校学生,掌握具有新疆特色民族文化的才艺技能(如:民族舞蹈、民族乐器等)是绝大多数学生的意愿之一,这无疑对于中亚地区的汉语推广及中国文化传播具有积极影响。
3.中华才艺课程的教与学
首先,从教学内容上看:绝大部分学生认为中华才艺课程的内容与实际需求相符,对提升汉语教学技能有促进作用。其次,从课堂组织来看:过半数的学生认为教师在组织课堂时讲的多,练习少,导致实践机会不足等问题。第三,课下活动是否能与才艺课教学相配合使二者相得益彰也是需要考虑的因素。就调查情况来看,包含讲座、参观、展览、汇报演出等形式的课外活动丰富了学生的业余文化生活。诸多课外活动比例相当,种类丰富。第四,对课时量的安排:绝大多数学生则认为课时量过少,以至学习技能不精。第五,对授课教师采取教学方法进行调查统计后发现:只有极少的学生认同教师现有的教学方法,而而近一半的学生则认为因为教学方法过于单一,教学过程较枯燥。
面对理论大于实践、略显枯燥的课堂,学生又是否能发挥主观能动性,利用课余、课下时间多加练习从而掌握中华才艺各项技能呢?调查显示:对课后是否会主动练习巩固才艺课技能操作,绝大多数学生选择了偶尔练习;极少数选择了临时抱佛脚,通过考前突击应付考试。当然也有10%的学生选择了从不练习。因此,不同学生对才艺课程的学习效果各不相同:过半数的学生认为通过学习可以掌握所需的才艺技能,而三分之一的学生仍然认为这些才艺技能有点难度,尚未完全掌握相关操作性技能。
本调查以实证研究的方法考察了汉语国际教育专业学生在学习中华才艺过程中的意见和建议, 并对课程设置的合理性及科学性进行了相关分析, 得出如下结论。
4.结 论
4.1 对于汉语国际教育专业开设中华才艺课程的必要性,绝大多数学生日渐明确才艺技能的获得与汉语推广工作关系密切,特别是中华传统文化的传承与推广是汉语教师不可推卸的责任之一。
4.2 对于中华才艺课程中才艺技能的种类与项目,校方应在对市场进行充分调研与分析的基础上紧跟时代步伐并考虑实际师资力量,尽可能地丰富技能种类,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关注度。同时,新疆特殊的地理政治因素不容忽视,本着辐射中亚中国西部桥头堡的角色,在中华才艺课程设置上具有民族特色的技能也应纳入才艺课程项目的建设体系。
4.3 教师的课堂组织方式及教学方法还需进一步改进。具体包括认清学生的实际情况与水平,对于操作技能性强的课程需要积极寻找“讲练结合”的平衡点,尽可能多的练习才能够保证技能熟能生巧。此外,多元化的教学设计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勿让方法拖了内容的“后腿”。
4.4 课下学练的环节不应忽视。特别是校方应尽可能多的提供能够接触才艺技能的辅助活动,积极搭建展示平台。
中华才艺的学习任重而道远:这不仅仅是汉语国际教育专业学生应学习的技能,更是一代代中国人需要传承与掌握的精髓瑰宝,需要我们继续学习、终生学习。
武术基本功教学设计范文6
一、德育方面
在这3年里,本人一直兢兢业业工作在教育工作岗位上 ,坚持依法执教,自觉遵守《教师法》等法规;我热爱那运动场上嬉戏的孩子,尊重他们的人格,平等、公平正确对待,不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我始终坚守“健康第一”的教育思想,努力提高学生身体素质的同时,注重学生心理素质的健康发展;我在工作中注重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育教学水平;我尽力与同事搞好关系,相互帮助,维护学校荣誉;对自身的要求也不放松,树立体育教师的形象,规范衣着,普通话教学,举止文明有礼貌,严格要求,注重身教,对自己的要求力争达到最好。记得有一次在上课时,我在前面讲课堂要求及这节课的主要内容,这时有个学生突然哭了起来,我就问他:“好好你为什么哭啊”?他说:“老师,那个学生上个星期借了我的钱说昨天还的可是到现在还没有还,想到这里就哭起来了”,我知道现在的小学生每天到学校上课父母们都会给一点钱他们买零食吃,可也有部分的学生由于家庭的关系没有钱来学校,但看到别的学生吃又想吃就产生了一种借钱的念头,可是借了又一时还不了。知道这个情况后我轻声对他说:“下课后你和那个同学到我这里来一下”,并叫他不要再哭了。上完课之后我用温和的语气单独跟他们聊天,告诉他们小孩子从小就要养成一个守信用的好学生,并教了他们一些做人的道理,之后那个借钱的学生把钱还了,并且我还观察到这个学生在以后的学习过程中都很认真。从这件事中我明白做为一个老师你不但要教他课本上的知识,最为重要的是你要教他做人的道理,为人处事的原则。
二、教学方面
在每学期初我都重点抓广播操教学,因为经过一个暑假或者是寒假的休息,学生对广播操有所放松和散漫,如果不及时纠正,学生养成这种不好的习惯对他们的身心和各方面都不好,所以在每学期初我都会用两到三周的时间来纠正学生的动作,这样一来学校广播操有了很大的改观,同时有时候我还在早操时站在低年级的队伍前面领做广播操,在我的带领下,那些不懂做操的同学也慢慢的动了起来。为了上好课,我还做了下面的工作:课前准备,备好课。认真钻研在新课改下的体育与健康教育教材,对教材的基本思想、基本概念,每句话、每个字都弄清楚,了解教材的重点与难点,能运用自如,知道应补充哪些资料,怎样才能教好。了解学生原有的知识技能的质量,他们的兴趣、需要、方法、习惯等,学习新知识可能会有哪些困难,但采取了相应的预防措施就好多了。考虑教法,包括如何组织教材、如何安排每节课的活动和场地。我对水平一的新教材进行了系统细致的学习。在备课中我合理的安排教材,从基本体操、走跑、投掷技巧、球类游戏、对抗与角力、武术、韵律与舞蹈、体育与健康基础知识等,使学生在多方面得到锻炼和发展。在体育课中我对低年级学生主要是体育兴趣的培养,安排了各种游戏来引导学生如何上好体育课。比如上跑类练习时我不让他们围着操场乱跑而是进行跑类游戏,如丢沙包、障碍赛跑、接力赛等游戏来进行教学,这样既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也达到了跑的练习,同时还培养了学生团结合作的优良品质及吃苦耐劳的精神;我也积极参与听课、评课,虚心向同行学习教学方法,博采众长,提高教学水平。热爱学生,平等的对待每一个学生,让他们都感受到老师的关心,良好的师生关系促进了学生的学习。
三、自我提高方面
1、加强理论学习,不断提高专业素质。
传统的课堂教学是以知识为中心的,它脱离了学生的现实生活。陶行知先生说:“没有生活做中心的教育是死教育,没有生活做中心的学校是死学校,没有生活做中心的书本是死书本。”作为教师应自学主动学习教育、教学理论,用科学理论武装头脑,指导自己的教学实践活动。《新课程标准》《小学体育新课程教学法》《新世纪教师素养》等教育教学理论书籍已成为我亲密的伙伴,只要我有空我都会拿出来翻翻并在相应的地方做上笔记,同时写上心得体会。在XX年年9学份我参加海南省组织的成人高考,顺利的被录取在海南师范大学体育系本科,现在已读了两年,通过函授本科我已经从中学到了很多理论知识,并且使我的专业素质有了很大的提高。
2、加强自身的职业道德修养。
加强职业道德修养要从自我做起,这是由道德的特点决定的,教师不努力提高自身的道德修养,就无法完成教书育人的任务。做好这方面的工作,我主要从下面几个方面来做:
1) 认真学习道德理论。
2) 积极进行道德实践。
3) 努力提高文化知识水平和专业素养。
4) 努力参加课改实践。
3、利用信息技术,优化教学。
现代化的教学手段,能更直观、形象地帮助学生理解、思考问题,要利用好这种教学手段,就必须有扎实的基本功,充分利用课余时间,认真学习信息技术知识,能制作一些教学课件,利用多媒体及在网上搜集有关的教育教学信息,帮助自己提高教学能力。如我在上韵律课环节中我就从网上搜集一些底年级的韵律视频和一些简单的健美操动作来进行教学,这样借助多媒体学生就更直观、更形象的接受一些新知识,我还利用网络查阅一些相关的资料和文件,比如在网上看视频教学,参考同行人的教学设计,这样使我的教学可以从多方位多角度来进行教学。【1】
【返回 栏目列表】
4、结合新课程,制定教研课题。
教学方式的变革要遵循让学生主动参与、主动历练,主动探究的原则,要有利于实现由“要我学”到“我要学”的转变。探究式,以问题为载体,以学生自主或者合作探究为主要学习方式,以培养思维能力为核心,运用这种教学方式,要充分了解学情;要确定恰当的探究问题;在探究过程中,教师要做好组织工作,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参与探究的积极性、主动性;不能离开学科的知识与技能而架空地去探究。比如在模仿练习这一教学环节中,我首先要求学生自己模仿他们所喜爱的动物走或者是跳,之后我再根据学生实际来纠正和改进学生的模仿动作,这样学生的思维得到了很大的想象空间,在那一堂课中可以说有我想象不到的效果,有些同学既然在模仿走或者是跳的过程中还带有模仿动物的声音,这样学生充分得到锻炼和自我展现。 给学生留出更多的空间,帮助学生确立自主的尊严和获得可持续发展的动力。
四、业绩方面
XX年年9月份学校派我去琼海学习《全国中小学校园集体舞》,回到学校后我马上着手培训下面各完小的代表老师集中到我中心校学习,并在2010年六一的时候我在校领导的帮助和支持下组织了一场校园集体舞比赛,获得了学校领导的好评,同时我校的校园集体舞还获得了县组织的“六一”儿童节校园集体舞比赛二等奖;虽然我的业绩不是很多但我作为一名小学体育教师我已用我的真心来上好每一节课,对待每一个学生。
进无足赤,人无完人,当然我还有很多在教学工作中难免有缺陷,例如,课堂语言平缓,语言不够生动、偶尔会在课堂上生气,有时候也会小小的惩罚一下学生,这些我都会在今后的教学工作中改进,争取做的更好。
经过三年的教学,我认为,要想让学生喜欢上体育课,只有“寓教于乐、乐中求学、学中益智、练中健体,”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在课上,只有坚持“以人为本,健康第一”的教学理念,才能接近学生,与学生打成一片;只有以学生为主线,思、探、学、练、评结合,才能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走进21世纪,社会对教师的素质要求更高,在今后的教育教学工作中,我将更严格要求自己,努力工作,发扬优点,改正缺点,开拓前进,为美好的明天奉献自己.
【2】 对电气生产模式的认识与控制总结
物流部门员工 工作总结
学生会副主席第一个学期工作总结
防灾救灾工作总结
实习工作总结
第九周值周工作总结
见习期学习、工作小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