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初中语文教学的核心素养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初中语文教学的核心素养范文1
但是自从实施初高中分离制度后,大多数地区的初中和高中几乎各自成为两个独立而封闭的系统,又因高考、中考要求的不一致,导致初高中教学内容的严重脱节,加上近年来高中招生规模的不断扩大,许多在初中基础并不是很扎实的学生进入到高中学习就会举步维艰。这些都凸显了高初中衔接教学研讨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对目前初高中语文教学衔接方面所面临的问题进行分析研究,特别是对诗歌教学的脱节与衔接的分析研究,是有效地实施语文新课程教学理念的必然要求,更是有助于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
初高中诗歌教学脱节的原因可能很多,但归究起来有如下几点:
新课标在初高中阶段对诗歌教学的要求不一。新课标在7-9年级的初中阶段要求“诵读古代诗词,有意识地在积累、感悟和运用中,提高自己的欣赏品位和审美情趣”,“理解基本内容、背诵优秀诗文80篇”,而在高中阶段则是“阅读古今中外优秀的诗歌散文作品,理解作品的思想内涵,探索作品的丰富意蕴,领悟作品的艺术魅力。用历史眼光和现代观念审视古代诗文的思想内容,并o予恰当的评价。学习鉴赏诗歌、散文的基本方法,初步把握中外诗歌、散文各自的艺术特性,从不同角度和层面发现作品意蕴,不断获得新的阅读体验”,初高中的教学要求存在着较大差距,初中更重视多诵读,中考是考默写诗句,而高中更重视的是会鉴赏,高考是考诗歌鉴赏,二者差距之大,导致许多高中阶段学生这个台阶无法跨越,诗歌赏析题学生怕做、得分极低。
诗歌教学中关于艺术手法方面的问题存在盲区。高中课标的“表现手法”与初中课标的“表达技巧”就是一组容易混淆的概念。而且“表现手法”的下级概念有哪些,它以初中哪些知识为基础,师生们也觉得最为模糊。其实它的下级指标还可以分解为象征烘托、以小见大、动静结合、虚实相生、情景结合以及一些修辞手法等等。但是由于学生没有建立起相应的网络系统,所以在进入高中阶段的诗歌欣赏活动时就无法调动旧有知识来解决问题。加上初中诗歌课堂教学本来就不重视艺术手法的探讨分析,学生对此就更加茫然混乱。
在认知能力方面,初中生的感知能力明显发展,想像能力有一定程度的发展,初中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开始占优势,他们思维的独立性和批评性不强,这就决定了中考语文试题大部分是知识型的,能力型的较少,而诗歌鉴赏就是能力型的题目。就是那些学生可能考试分数较高,但科学的学习习惯尚未充分养成,应有的能力没有完全培养出来。升入高中后,部分学生仍然延续原有的学习方法和思维定势,过多地依赖老师,掌握知识以机械记忆为主,缺乏灵活的思维迁移能力,缺乏思维的独立性、批判性,自然这类学生就缺乏诗歌鉴赏能力。
初高中教师在认识上存有两个问题。首先在对待诗歌教学的认识上、教法上存有问题。许多老师对是诗歌的认识陈旧,了解不足,特别是对当代诗诗坛、诗人、诗风不熟,甚至无知。诗歌教法的单一性令人厌烦。读背法是最常用于诗歌教学的,特别是不知该如何教一首诗时。串讲法使得诗歌教学程式化,貌似鉴赏的精讲法,常把一首诗意盎然、意境优美的佳作给分析得索然无味、面目可憎。诗歌教学中,接受主体严重缺失。其次在对待初高中衔接上存有问题。有的教师对于高初中诗歌教学衔接的认识不到位,认为通过上几节课诗歌鉴赏课就可以把这项工作完成,存在“速成”的想法;个别教师在进行初高中衔接时存在对初中课改认识不正确,总是抱怨“初中老师这也没教、那也没教”;还有的教师存在重诗歌知识衔接、轻赏析方法衔接的现象。这给本身就难教的诗歌教学带来更多的障碍。
针对上述初高中语文诗歌教学的脱节的问题,采取具体可行的衔接措施是当务之急。
一、打破各自的封闭系统,建立互动合作的关系
初高中教师在教学理念上应多相互交流,在教学实践上应多互动合作。通过座谈,在明确学情的基础上,明确初高中语文诗歌教学的的任务是什么,强调初中课堂教学要注重与高中诗歌教学相关的知识能力的养成,通过课外练笔,如模仿学过的课本里的现代短诗,引导学生的诗性、诗情。
通过相互听课、评课来加强初高中教师在教学实践上的互动合作。初中教师开设诗歌教学公开课,高中教师开设诗歌鉴赏示范课,高中教师开设诗歌鉴赏专题讲座,从中找出初高中诗歌教学的断层,找到初高中诗歌教学的衔接点。初中课堂教学应初步建立起关于诗歌鉴赏方面的网络系统,特别是诗歌鉴赏的专业术语,诗歌鉴赏题的答题程序,以便进入高中阶段的诗歌欣赏活动时能够调动旧有知识来解决问题。
二、高中教师要研究初中教材、中考要求,力争从教学上以旧带新
高一教师要熟悉初中教材,特别是初三的教材。了解中考对诗歌教学的要求是背默。然后在诗歌教学中通过用初中学过的诗歌导入新课,用学过的诗歌与新教的诗歌作比较阅读,从引导初中生用曾学过的较为熟悉的常用修辞手法进行浅层次的赏析,慢慢引导他们用更多的其他艺术手法进入更深层次的鉴赏。如,高一的第一单元诗歌阅读鉴赏,可用初中学过的《沁园春・雪》引入新课《沁园春・长沙》,从学过的诗词引入,不失为很好的过渡与衔接方法。
三、要研究初中的学情、学法,找出高中相应的教法、学法
初中生思维的批判性不强,应有的能力没有完全培养出来,重知识记背,轻能力迁移。进入高中,要及时让学生明白初高中有别,高中不仅要求学生读背一定量的诗歌,掌握相关的诗歌常识,更重要的是要具备一定的鉴赏诗歌的能力,以此应对高考中的诗歌鉴赏题目,因此初高中在教法和学法上必然存在差异。高中语文教师应特别注意指导如何学习一首诗,如何举一反三。如课前预习应了解作者的生平遭际、写作背景,课堂上教师补充后,学生课后要有意识地整理归纳,从而拓展学生在诗歌鉴赏上的期待视野,为以后在课外做题再碰到同作者、同题材、同手法的题目时会进行知识能力迁移。诗歌课堂教学要多用比较欣赏教法,同中求异,异中求同,在思维碰撞中“授人以渔”。教给学生解诗的基本方法,如四看一审(看题目、看作者、看诗句、看夹注,审清题意),以意逆志、知人论世等。
四、充分尊重个体体验,提高诗歌阅读质量
因为中考不考诗歌鉴赏题目,所以在诗歌教学的课堂上,作为阅读的接受主体的初中生常常被忽略,教师总是以权威的身份向学生宣布或判定诗歌的“确切”意思是什么,这首诗运用了什么手法,这个字有多么精妙…花一定的时间就能把相当数量的诗歌教授完毕,腾出更多的时间为中考服务。但是,从初高中诗歌教学的衔接上,我们要提倡尊重接受主体。课堂上,要确立学生接受主体的地位,允许学生有个性化的接受,多给学生“指点”诗词,激扬文字的机会,从而发挥学生在课堂上的能动性、自主性与创造性。为确保学生在诗歌课堂教学中的接受主体地位,教师应留下教学空白。为学生留出几段相对可以独立使用的“空白”时间,确保学生“主体”地位在教学时间上的落到实处,确保学生能够真正参与到诗歌教学中来,确保学生的鉴赏能力得到一定程度的培养。 “空白”的设计,着力于学生由“学会”到“会学”的转化,帮助学生掌握“终身受用”的学习方法。而教师应是教材(诗歌本文)与学生(读者)的中介,教师要成为学生体悟鉴赏文本的桥梁。当然教师适度的点拨和引导是必要的,这会直接影响到学生的接受效果。
初中语文教学的核心素养范文2
【关键词】初中语文教学核心价值观渗透对策
在进行初中语文教学过程中,学生是课堂教学的主体,而初中学生正处于形成核心价值观的关键时期,此时就需要教师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渗透给予高度的重视,这样不仅可以加深学生对核心价值观内涵的了解和掌握,而且还可以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本文将会对核心价值观的内涵进行深入的挖掘,并将其逐渐的渗透到初中语文教学的各个环节之中,从而促进初中学生的全面发展。
一、叙写学习目标,深入挖掘核心价值观的内涵
新课改背景下,提出了“过程与方法、知识与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的教学目标,其中“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可以更好地满足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渗透的要求。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大多数课文,都蕴含着核心价值观的内涵,此时就需要初中语文教师在进行备课的时候,要在钻研教材,研究学情,确立教学目标的同时,深入挖掘核心价值观的内涵,尽可能把编者的意图、对学生人格品德教育等内涵挖掘出来,结合课文特点从不同的角度来对其进行深入思考,以期更好地挖掘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涵,并借助简洁的语言来对叙写教学目标,这样不仅可以有效实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渗透,而且还可以更好地实现三维教学目标要求,提高初中语文课堂教学效果和质量。例如,在进行《最后一课》教学过程中,其所表达出来的浓浓爱国情怀,对每一个师生产生了比较深刻的感染。因此,在课堂教学阶段,所设计的教学目标要注重对初中学生开展爱国主义教育,教师可以通过对韩麦尔先生的动作、神态、语言进行分析,来更好地感受人物的爱国主义思想,激励学生认真学习和爱国热情,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应有的力量。当然,这样的教学目标的叙写,要尽可能的融会于教学过程的始终,只有这样才可以更好地发挥核心价值观的作用,促进初中学生的全面发展。
二、注重语文自主探究活动的开展,促进核心价值观的渗透
随着新课改的进行,更多地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要想更好地突出语文教学活动中初中学生的主体地位,就需要注重语文自主探究活动的开展,引导和鼓励初中学生对课文中的人文内涵及知识内容进行探索和学习,从而使初中学生更好地体会和感受到语文教材所表达的思想感情。例如,在进行《岳阳楼记》这篇文章教学过程中,教师就可以结合教学大纲要求来开展自主探究学习活动,培养初中学生忧国忧民的爱国主义情怀,以实现核心价值观的有效渗透,更好地提高初中语文教学效果。
三、重视语言交际,实现核心价值观的渗透
通常情况下,语文教学是一个“对话”的过程,有生生对话、师生对话、生本对话等。其中的师生对话交流,在整个课堂教学中占据着比较大的比重,该过程教师可以完成对学生的点拨、检查、引导、鼓励、批评等,而且学生在该过程中也能够实现对思路的矫正、知识的掌握、思想的升华和思维的培养。由于受到初中学生认知水平及年龄特点的影响,不论在是非观念,还是知识结构,甚至在人生观、世界观方面,都具有或多或少的缺陷和不足,因此重视语言交际,实现核心价值观的渗透可以有效弥补学生的缺陷和不足,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例如,在进行《百合花》教学时,学生往往会对“新媳妇给牺牲小通信员擦拭身体”这一段比较感兴趣,其不仅可以表现出小通讯员为革命勇于献身的精神,而且还可以反映学生对小通信员的敬佩之情。在这种情况下,教师就需要对初中学生进行有效的引导,从而使他们对课文主体思想有个全面的了解和掌握。在初中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加强与学生之间的交流与沟通,并通过鼓励、表扬或批评,来对学生进行有效的指导、点拨。对于那些思维、思想、知识方面闪现出的火花,需要采取有效措施给予培植、放大,而对于那些错误的、不合适的思想意识,也要给予及时地教育、纠正,这样不仅可以对学生传播正能量,而且还可以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
初中语文教学的核心素养范文3
关键词:初中语文;语文教学;多元化
初中教育阶段作为学业生涯的重要阶段,在该阶段中初中语文教学作为重要的组成部分,不仅要对小学语文学习进行总结,并且要对即将来临的高中语文学习进行体验与面对。因此,从本质上而言,初中语文教学作为教育发展的衔接阶段,是促进学生语文成绩与文学素养的重要保障。
一、初中语文教学中实施多元化教学方法的重要性
不同于小学语文注重于学生读与写的基础知识教学,初中语文作为衔接高中更为专业的语文学习的重要阶段,在教学中既有基础知识的扩展,同时也不断加强学生人文情感、语文理解能力以及良好的语文思维的培养。然而这些初中语文的教学初衷在传统的教学方法面前都难以实现,这主要是因为传统的教学方法是以教师为主导,并将教学任务以及教学进度的完成为核心,这就致使了许多初中语文教师忽略了初中语文的初衷,而多元化教学方法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实施将极大扭转这一局面。首先,多元化教学方法是一种以学生为主的多渠道、多方式的教学方法,该教学方法在初中语文教学的实施不但有助于学生掌握多种语文思维,同时对于他们的人文情感以及语文理解能力的培养也更为注重。其次,多元化教学方法的实施,可以让教师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采取有针对性的教学方式,从而有助于促使学生语文分析、判断以及概括等能力实现提升。总的来说,初中语文教学中实施多元化教学方法,不仅有利于学生语文能力与成绩的全面提升,更有力的推动初中语文教学质量的提升。
二、初中语文课堂的教学现状
从初中语文课堂教学现状来看,其中还存在不少问题,包括:学生学习积极性不高;初中语文课堂效率不高等。
1.学生的学习兴趣,会直接影响初中语文教学的有效性。
因此,教师需要不断创新教学方法,结合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选择最佳的教学方法,真正提高教学课堂的氛围,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进来,热爱初中语文课堂,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率。
2.初中语文课堂效率不高。
语文是一门实践性强的学科,与我们日常生活较为紧密,特别是在与人相处中,开展语文教学实践和提高语文教学效率具有重要意义。然而,目前的语文教学实践活动并没有得到广泛应用,同时,教师的教学理念没有及时更新,没有重视语文实践活动的重要性,导致语文课堂效率大幅度下降。
三、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应用多元化方式进行教学的具体方式
1.教师要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知识的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若是学生对学习语文知识没有兴趣,教师无论用什么样的教学方法,都不会取得好的效果。因此,教师想要提高教学效率,更好地应用多元化教学方法,就应该激发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保持学生学习语文知识的热情。学生对语文学习有兴趣,教师才能采取有效的措施拓宽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例如:在让学生写命题作文《我心目中的美景》的时候,教师可以对学生进行启发,让学生从好人好事、美丽的景色等方面来写文章,这样学生写出的作文侧重点就不一样,作文就更加有新意。教师想要让学生写出更真实、更有情感的作文,教师可以通过组织学生去公园参观、或者是去道路上观察一些真实发生的事情来丰富学生的题材,拓宽学生的思维,让学生在喜欢写作的同时可以有丰富的内容可以写。此种教学方式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调动学生参与语文知识学习的积极性,进而提高教学效率。
2.和学生进行友好的沟通。
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教师和学生之间没有沟通,课堂氛围比较严肃,学生在这样的氛围下学习,其学习兴趣自然会下降。面对这样的情况,教师在教学中应用了多元化教学方法,此方法的应用,需要建立在师生之间友好沟通的基础之上。教师应该在教学中和学生多沟通,不仅可以使课堂氛围更加融洽,还可以帮助教师了解学生的需求,教师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来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可以提高课堂效率,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3.开展分组合作,提高学生积极性。
在语文课程理念下,自主探究、合作学习作为发展的核心理念,成为初中语文教学中最为主要的发展目标。因此,初中语文教学要加强对学生自主学习的培养,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另外,在开展多元化语文教学中,要培养学生多元化思维方式,在语文课堂中,语文教师可以将学生分为几个小组,针对同一问题进行思考与分析,集思广益,让小组之间对讨论结果进行讨论与交流。
4.加强课外阅读,提升学生课外知识。
初中语文教学的核心素养范文4
关键词:初中语文 活动化教学
一.课题的界定
“初中语文活动化教学”,是指以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建构具有教育性、创造性、实践性、操作性的学生主体活动为主要形式,以鼓励学生主动参与、主动探索、主动思考、主动实践为基本特征,以实现学生多方面能力综合发展为核心,以促进学生语文素养全面提高为目的的一种新型课堂教学形式。它不同于上世纪九十年代曾一度盛行的“语文活动课”,语文活动课虽试图解决传统语文教学遏制学生主体性的问题,但它与一般的语文课相并列,将语文课的知识性(或学科性)与活动性割裂开来,形成纯粹的知识分析课和单纯的语文活动课,显然并没有从根本上解决传统语文教学的弊端,而我们提出的活动化教学正是力求寻找两者的最佳结合点。它也有别于新课改过程中提出的语文综合实践活动,语文综合实践活动立足于语文学习与生活的联系,让学生走出课堂、走进社会,拓展了语文课程资源,而我们提出的语文活动化教学立足于课堂教学,正好与语文综合实践活动互为补充,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二.研究意义
1.活动化教学实践有利于改变满堂灌、满堂问的教学现状,形成和谐的师生关系。语文课堂长期以来存在着大量的课文分析和以“一问一答”为主要形式的所谓“启发式”教学,导致学生普遍感到语文课枯燥无味,出现了学生难学、教师难教的尴尬局面。活动化教学以大量生动活泼、求知求乐、益智启智的语文实践活动为载体,让学生在活动中主动习得知识,无疑将会为改善师生关系、营和谐教学氛围产生非常积极的影响。
2.活动化教学实践有利于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实现学生的自主学习。活动化教学以具有教育性、创造性、实践性、操作性的学生主体活动为主要形式,以鼓励学生主动参与、主动探索、主动思考、主动实践为基本特征,将彻底改变传统课堂的学习方式,努力让学生学会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3.活动化教学实践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克服学习意志薄弱等不利因素。活动化教学将相对枯燥的语文知识学习巧妙地化入了形式多样的活动中,符合初中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无疑将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自觉避免注意力不集中、开小差等不利因素。
三.研究目标与内容
本课题的主要研究目标是,探索初中语文活动化教学的某些规律,改变初中语文课堂满堂灌、满堂问的教学现状,提高我校语文教学质量;探索形成初中语文活动化教学模式,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本课题围绕研究目标,主要研究如下内容:
1.研究设计初中语文课堂实践活动的方法。也就是根据语文教学的内容设计一个个生动活泼、求知求乐、益智启智的语文课堂实践活动。
2.如何进行初中语文活动化教学设计。即根据每堂课的教学目标和内容,选用合适的语文实践活动并将其有机地整合在一起,形成一个完整的课堂教学设计。
3.研究初中语文活动化教学的操作流程,构建初中语文活动化教学的基本模式或一般模式。
4.研究初中语文活动化教学模式在散文教学、诗歌教学、小说教学、说明文教学、议论文教学、文言文教学中的运用。
四.研究步骤
准备阶段:1.成立课题研究组织机构,制定课题研究与管理的相关制度。2.对我校语文课堂教学现状进行反复调研、反复讨论,查阅新课改和活动化教学等方面的专著,确定课题研究计划与方案。3.广泛占有资源,征订《语文教学通讯》等专业杂志,购买《活动教学原理与方法》等教育教学专著,开通中国知网、龙源期刊网等专业网站。4.邀请专家进行开题论证。
研究实施阶段:1.建立课题研究小组成员月会制度,将活动化教学理论与自己的语文课堂教学实践结合起来,通过反复讨论、交流,逐步形成对初中语文活动化教学的共识。2.联系语文课堂教学实际,征集导学、探究、运用、拓展等教学诸环节的课中实践活动,并围绕这一主题开展1~2次课堂教学研讨活动,力争结合现行初中语文教材设计出一批实践活动,供教师在教学中选用。3.围绕“如何进行初中语文活动化教学设计”这一主题开展理论思考、论文征集、课堂教学研讨等系列活动,力争总结出简洁明了、易记易懂、合理实用的教学设计口诀。4.邀请专家进行中期检查、评估,并结合中期评估意见对研究工作做适当调整。
初中语文教学的核心素养范文5
【关键词】有效教学 初中语文 课堂教学 运用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3)06-0032-01
随着我国教育行业不断的发展,其在教学的过程中也存在着不少的问题,有效教学是一种高效果、高效益和高效率的教学方式。当前有效教学在我国成为了研究的重点,有效教学的基本的理念就是要符合教学的规律,最大限度的提升教学的效率。其在初中语文课程教学中的应用可以有效的提高教学效率,促进学生对于知识的掌握,以下就对有效教学在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的应用做研究分析。
1.初中语文教学现状概况
由于学生年龄的差异,初中语文的教学也就区别于小学和高中的教学,其在这两者之间起到了一个承上启下的作用。但是,当前初中语文的教学现状不是很乐观,其教学效果得不到有效的提升,虽然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和学生都付出了不少的努力,但是取得的效果确实差强人意。对于这种问题,教师也很少会进行自我反思,大家经常会找各种的借口,一般就把这个责任推到国家的考试机制上面,这样就不利于初中语文教学的进步发展。其实面临这种状况,首先的就是要进行冷静的思考分析,这样就会发现造成此种现状的原因是由于教学方法的不适应。随着时代的不断进步发展,我们的教学的方式采用的还是比较传统的教学模式,这样根本就不利于当前教学的进行。课堂教学不能只是教师单一表演的舞台,也不是专门预设程序的重现,更不能是教师的满堂灌。理想的课堂教学应该是学生处在一个自由轻松的氛围之内,在其思想上要得到解放,是学生在制动和互动之下的学习。但是,当前我国的教学还是采用了传统的题海战术和课堂上的满堂灌,这样不利于学生的学习。随着初中新课改的实行,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以及相应的评价体系,把有效教育和较为先进的教学方法引入到当前初中语文教学中,已经成为现代初中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方向,也是有效解决当前初中语文教学效率低的一个重要途径。
初中语文教学中有效教学的提出,主要是针对教学过程中的教学效率问题,即怎样的教学方式是有效果的,无效或者低效的教学要如何进行有效的区分,以提高教学效率为其根本出发点,最大限度的进行教学过程的优化。随着初中新课改的实行,其主要的强调了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要落实这一新的理念,在改变教学方式的过程中要以学生为主体进行相应的教学方式的改革。
2.有效教学在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的实现
2.1确立有效的教学观念
在初中语文课程的教学过程中,有效教学观念主要是体现在对于教学和学生两个方面正确的认识。首先教师应该充分的认识到教学不仅是知识传递能力的培养,并且其还关系到师生情感的交流、教学形象的塑造以及相应的教学思想的凸显等很多方面。其初中语文教学的有效性是要建立在教师对于教学的正确的认识的基础上,不然就不会达到语文教学的有效性。其次教师还要了解到其教学的主体是学生,在其教学的过程中不能让教师唱独角戏,在教学中应该和学生进行有效的配合。教师必须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语文课程学习中的积极性得到有效的提高,从而使学生的语文素养得到有效的提高。
2.2明确其教学目标
在教学的过程中,其教学目标是课堂教学的核心内容,在语文课程的教学当中,教师一定要充分理解其教材,要根据课程的要求标准和相应的一些参考资料,并且结合教学的实践以此来确定相应的教学目标,这样语文课程的教学才能有效。在语文课程目标确定的过程中,不能把目标定的太广泛,要有针对性、差异性,要确定学生要掌握或者是理解的知识内容,准确的确定其教学目标。
2.3进行有效的备课
学习并不是教师向学生进行知识的传递,而是学生自主的构建知识的过程。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通过有效地备课,在充分的了解到学生差异性的基础之上,加强其备课的针对性、目的性以及其实效性,在教学的过程中注重发展学生的潜能,从而是教学的过程得到优化,促进学生人格健全的发展。随着信息网络的不断的发挥在那,学生了解知识的渠道随之也越来越多,这就要求教师的知识储备要跟得上时展的需求,在充分的了解学生的基础上进行备课,其所讲授的课程要能够被学生接受。
2.4注重学生语文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全面发展
思维能力是语文能力的核心,思维能力的最高体现是创新性思维,其创造性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所在。语文课程的学习对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其创造性的培养要从小抓起。所以,学生的语文创造性思维的培养是语文教学实现有效教学的重要内容。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高度重视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这一重要的内容,其中学生个体之间又存在着差异,所以对于文本的理解也就会有所不同,要鼓励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
3.总结
对于语文课程的教学,没有任何一种单一的教学方式能适合所有的教学情况,初中语文教师要灵活的运用多样化的教学方式进行教学,遵循语文教学的学习规律,有效的进行课堂教学。
参考文献:
[1]邓玉玲.有效教学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应用[J].学周刊.2011(10):71-79
[2]王靓华.关于有效教学的几点思考[J].文教资料.2011(23):66-75
初中语文教学的核心素养范文6
【关键词】初中语文教学;情感教育;应用
一、初中语文教学的发展状况和情感教育
情感教育是教育过程的一部分,它关注教育过程中学生的态度、情绪、情感以及信念,以促进学生的个体发展和整个社会的健康发展。在初中语文教育的过程中,对于情感教育的应用主要包括三个步骤:首先,需要最基本的情感沟通。此过程需要在大量的课程中进行各种交流等。此过程要求中职学校的学生能够大体知道沟通的方式,这样对语文教育可以取得很好的效果。虽然占用一些课堂教学时间,却会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其次,就是在基本沟通的基础上进行大量的练习。这一阶段是情感教育的关键所在,需要很长时间。刚开始情感教育时,应遵循心口一致的原则。最后一个阶段就是巩固和提高,通过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引入情感教育,使得学生能够逐步掌握语文学习的方法,一方面可以很大程度的增强学生学习语文的信心,另一方面,加深了语文学习的功底。因此,在课堂上,教师有责任多给学生创造运用语言进行交际的机会。因此引入情感教育对于提高学生综合运用语言的能力大有帮助。初中语文教学是初中教育的主要组成部分,但是在初中语文教学教课的过程中却往往不能收到很好的效果。因此提高初中语文教育对于学生素养的培养具有重要的作用。随着社会的进步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越来越多的家长将大量资金投入到孩子的前期教育。从某种程度来讲,这种行为具有很多有利的影响,不仅扩宽了学生的视野,能够使学生更好的接受不同专业的培训,同时也增加了学生的知识,陶冶了情操。但是这些行为也存在很多盲目的性质,很多老师随意的引入教学方法或者没有很好的统筹规划,都造成了很多不利的影响。
二、情感教育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应用分析
情感教育是制定具体目标的出发点和依据,也是情感教育理论的核心如果在初中语文教学中采用情感教育,其目的是让学生先实际地掌握语言材料,再从他们积累的语言材料中总结出语法规则,并且由量的积累达到质的飞跃。因此,情感教育是初中语文教学中必不可少的方法。在初中语文教学的过程中,教师有责任多给学生创造运用语言进行交际的机会。如让学生自编、自演短剧,举行适当形式的小型竞赛等。对于提高学生综合运用语言的能力大有帮助。对于日益激烈的学校之间竞争,对学校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为了更好的适应时代的变化,和国家政策的导向要求,只有做到与时俱进,才能更好的有利于学生的健康发展,培养出高水平的人才。这样的原则对于初中语文教学亦是如此。因此以下对策在引入情感教育可以用于提高初中语文教学水平。
首先,对于初中语文教学有一个清晰的定位。只有有了清晰的定位,才能更好的在初中语文教学中使用情感教育。初中语文教学应该明确目标。总之,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更应该结合市场的现实状况,仔细分析未来的发展走向。从而更能培养学生的语文学习能力,进而引入情感教育,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为以后学生的职业发展奠定良好的职业理论基础。
其次,通过引入情感教育,设置良好的课程,以培养学生良好的学校能力,并且为学生以后的就业打下坚实的基础,因此这就对课程设置提出了较为严格的要求,初中语文教学设置一方面减少应对考试所需要的知识,另一方面加强学生对语文理论和语文功底的学习。因此在初中语文教学的过程中,注意情感教育的重要性,更能增强学生的语言功底和学术能力。近年来,很多学校可以发现,初中语文教学课程的设置引不起学校对其重视,究其原因,一方面是人们潜意识的误解,认为初中语文教学课程耽误时间,没有什么实际用途。另一方面,认为初中语文教学与人们的现实生活脱节,没有实际价值,总而言之,必须端正正确的学习态度和学习观念,才能设置更有利的初中语文教学课程。
三、未来展望
外部环境的激烈变化,使初中语文教学在动荡的环境中面临更多的挑战和机遇,只有在快速的时代变化中抓住机遇,才能够实现未来的长远发展,总而言之,只有教师采用正确的教学方法才能使得初中语文教学教育的健康发展,学校有利的学习环境也是初中语文教学教育的健康发展的重要保证,但是学习的主题是学生,只有激发学生的兴趣,才能够实现语文教育的基本目标,因此这就急需语文教师制定有趣的课程和良好的培养氛围,最终为我国的语文教育人才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情感教育能够很好的吸引学生,开发学生的智力,因此在不久的将来如果能够在语文教学中推广情感教育,那么会收到很好的效果。
【参考文献】
[1]侯国金. 情感教育与语境洽商.外语教学.2003.1
[2]陈建生.语文词汇研究史纲.国防科技大学出版社,2001.10
[3]桂诗春. 应用情感教育[M ] . 长沙: 湖南教育出版社, 1999
[4]胡壮麟. 情感教育教程[M ] . 北京: 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0
[5]刘润清. 西方情感教育学流派[M ]. 北京: 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2002
[6]刘森林. 认知情感教育因素的结构化[ J] . 四川外语学院学报,2000, (4)
[7]何兆熊. 新编语用学概要[M ]. 上海: 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1997
[8]苗兴伟. 关联理论与认知语境[ J ] . 外语学刊, 199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