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爱护水资源反思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爱护水资源反思范文1
关键词:品德与生活;节水意识;环境;培养
节约用水,应当从娃娃抓起。学生年龄小,可塑性极强,教师培养他们良好的节约用水意识,对他们的发展有促进作用。同时,教师要引导学生从节约每一滴水做起,做节约用水的小卫士,既利民又利国。下面,以第五单元“水和我们的生活”为例,探析如何提升学生的节约用水意识。
一、提升学生对水的认识
水是人类的生命之源,对人们的生活有着重要的意义。因此,引导学生节约用水的基本前提是让学生重新认识水,认识水的重要性。在教学中教师应当让学生认识到水是人类不可或缺的东西。例如,教师在教授二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相关内容的时候,为了提升学生对水的认知,可将教学内容设计为以下环节。一是将课前准备的多媒体课件呈现在学生面前,展示小水滴图片。二是巧设问题情境:“这个图片像什么?”然后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讨论。三是让学生说出自己心中的想法。(有的学生说图片看起来像朝露,有的学生说像水,有的学生说像一滴眼泪……学生们对图片的认识有不同的看法)。四是教师顺势在图片的周围打上一个“水”字,告诉学生无论是朝露还是眼泪,这些都跟水有着密切的联系。五是引导学生说出水在生活中的应用。(有的学生说游泳池中要有水,有的学生说洗澡必须用水,有的学生说跑完步必须喝水和冲澡,也有的学生说做饭拖地都得用水……)教师让学生说出水的用处,能让学生明白水对于人类的重要意义,提升学生对水的认知。同时,能让学生明白水就在身边,就在实际的生活当中。
二、剧情反转,引导学生深思
帮助学生认识水的重要意义之后,教师继续利用多媒体播放图片。教师先为学生播放一些关于旱灾、河流污染、污水排放的图片,并配上一首忧伤的音乐烘托课堂气氛,再用一张留着眼泪的图片收尾。在播放时,教师要缓慢控制幻灯片的进度,留给学生思考的空间。同时,教师要顺势对学生说:“这些都是日常生活中浪费水、污染水带来的后果,看到这些图片你们会想些什么?”然后,教师将学生合理分组,组织学生在课堂上进行讨论,谈一谈自己应当怎样去节约用水,爱护水资源。讨论后,教师再挑选几个小组进行回答。以下是班级中优秀小组的讨论成果,以成果报告的形式呈现。现代社会中,浪费水资源、破坏水资源的现象屡见不鲜,保护水资源,节约用水是每个公民应尽的职责。因此,节约用水,要从我做起。一是无论是家中还是学校中,在洗手时不要全部打开水龙头,并且不能不关水龙头就离去。同时,看到有同学不关水龙头的现象,应当进行提醒,监督他们节约用水。二是在家中要做到水的循环利用。洗澡的过程中,不可长时间开着花洒;家中的洗菜水,可以用来洗衣服,也可以倒入拖把桶中用来拖地。三是监督自己住的小区里有无浪费水资源和破坏水资源的行为,如发现小区里的水龙头损坏及有楼层漏水的现象,要及时向小区物业反映,以便及时维修和维护。这样,学生们通过反思自己日常行为,对节约用水有了全新的认识,培养了节约用水的意识。
三、构建节约用水的氛围
要提升学生节约用水的意识,教师就要营造节约用水的氛围,用身边的小事对他们进行渗透。教师可以在班级中张贴节约用水的名言警句和图片,让学生潜移默化地受到节约用水思想的熏陶,逐步培养他们节约用水的思想。学校也可循环播放关于节约用水的广播,使节约用水的理念遍布整个校园。对于校园中存在浪费水资源以及破坏水资源的现象,教师要对学生点名批评,以警示其他学生。此外,学校还可以定期举办以“节约用水”为主题的演讲会,在实践活动当中渗透节约用水思想,鼓励学生参与其中,喊出“节约用水”的心声,并落实到行动上。教师还可以给学生留课下作业,要求每个学生记录自己日常生活中是如何节约用水的。学生在日记中可以记录自己家的一周是如何用水的、有没有存在浪费水的现象,还可以记录校园中自己看到的浪费水资源的现象。这样,学生在日记中去感悟、去思考自身该如何做到节约用水,会逐步培养起节约用水的思想观念。
四、结束语
总之,水是生命之源,节约用水人人有责。在品德与生活教学中,教师要注重知识的教授,纠正学生错误的思想观念,逐步培养他们节约用水的意识,让他们成为爱护水资源、保护水资源的小卫士。
参考文献:
[1]程振禄.品德与社会课堂教学需要转变的五个理念[J].课程•教材•教法,2013(06).
[2]程振禄.提高品德与社会课堂教学实效的实践探索[J].现代中小学教育,2013(05).
[3]廖光华.品德与社会课程校本化实施的特征与策略[J].现代教育科学,2012(02).
爱护水资源反思范文2
关键词: 情感教育 新课程 化学教学
化学是一门与生活息息相关的基础自然科学,它不仅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和用途,还可以治愈疾病、改善生活、促进生产的发展。因此化学是实用性很强的一门学科,理应很受学生欢迎,但由于初中化学教学仅有一年的时间,课时少、任务重、内容分散、记忆量大,而且有些概念极易混淆,不少学生学习时间不长就兴趣索然。要改变这种状况,在化学教学中进行情感教育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
一、化学教学中情感教育的现状
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老师对情感因素在教学中的作用往往估计不足。有一些资深教师,专业和业务水平都相当不错,课也上得很认真,课堂组织能力很强,且具有较强的责任心,有时甚至不惜牺牲休息时间,辛苦地为学生加班加点,但教学效果却不理想,这是什么原因呢?是因为忽视了情感教育。一些孩子的父母常年在外,和爷爷奶奶生活在一起,在孩子在成长的过程中,家里缺失情感教育。再加上大多数孩子是独生子女,如果教师不在教学中渗透情感教育,我们的教育对学生的成长将毫无意义。化学教学更是如此,新课程中有许多生活情境,我们只有把情感教育渗透到这些生活情境中,才能间接地把情感教育渗透到化学教学中。
二、情感教育在化学教学中的作用
情感教育在化学教学中的重要作用,可以打个比方很好说明:如果说化学教学是身体(知识)的骨骼和肌肉的话,那么情感教育则是在塑造学生的灵魂。学生没有强壮的体魄是可怜的,缺乏健康的灵魂更是可悲的。在化学教学过程中渗透情感教育,是教师作为教育者在新教育形势下的责任和义务,更重要的是可以很轻松地完成教书和育人的双重任务。
一些学生认为读书不是为了自己,在他们的心目中,他们认为读书是为了老师和父母。与其和学生争论一番,还不如通过情感教育去激励他、唤醒他、鼓舞他、感化他,“以情感人,以情动人”。如果学生对教师产生了良好的情感和信任,一般情况下他就会把这一情感转移或注入这位教师所教的学科中,形成一股积极向上的动力。这时候你只需引导而不用赘言,他就会心甘情愿地完成学习任务。
三、如何在化学教学中渗透情感教育
1.创设引人入胜、生动活泼的教学情境。
在创设教学情境时,应把学生置于真实意义的问题情境中,贴近学生的日常生活和社会生活实际,注意从学生已有的经验出发,让他们在熟悉的生活背景中感受、体会、学习,这种教学情境引人入胜、生动活泼,能使教学更有效。
例如;在讲述《自然界中的水》时,如果按教材中那样直截了当地介绍,由于学生与社会的接触面很小,知识面窄,难以理解现今的水资源的状况及如何爱护水资源等,也就谈不上探索的兴趣了。我根据教材要求和学生实际,在上课一开始就创设了以下的情境:伴随着阳关三叠的古筝曲,一幅幅青山绿水的美丽图片跃然于学生眼前,学生立即就感受到水的意境和优美;当展现出我国各地的缺水图片时,我用带有情感色彩的语言,声情并茂地讲述云南地区的人民为了寻找水源,不怕高山断崖的威胁,不顾千辛万苦,纷纷上山入崖寻找水源。所有的一切都极大地震撼着学生,情感上的共鸣让学生深切地感受到水的重要性和爱护水资源的紧迫性,不仅接受了教材的观点,还产生了爱护水资源的意识。
2.通过研究教材,改革教法,深化学习化学的情感。
在化学教学中,教师要深刻挖掘教材内在的情感因素,设计课堂教学的情感“景观”。例如讲原电池知识时,可以这样引入: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是伴随在你身边的,你较熟悉、亲切而离不开的“朋友”——电池。然后让学生谈论自己对电池的认识,组织学生相互交流讨论,为学习准备情感认知和情感行为,也为学习营造轻松自由的氛围和良好的人际关系。新课开始,与学生一起评价归纳,探讨它的构成及有哪些特性等。用实验方法去探究,而且尽可能让学生亲自动手体验,制作水果电池,感受当苹果、橘子变成电池时的那份喜悦。学习结束,电池会污染环境,我们有责任保护环境。课外作业包括调查废旧电池处理和污染情况,收集整理相关材料,创办一期原电池科普知识的黑板报,为学好化学播下趣味的种子。
3.通过多渠道的评价方式渗透情感教育。
新课程下评价的主要目的是全面了解学生的化学学习历程,激励学生的学习志趣,改进教师的教学方法与效果,所以应且必须建立评价目标多元化、评价方法多样化的评价体系。比如课堂观察、口述法、书面测试、调查报告、一帮一情况反馈、学生相互评价、作业批改评语、建立化学成长档案等方式。不管你采用哪种方式,都要注意以下几个关键词:真实、适时、对比、激励和表扬。就算批评也要委婉一点,正所谓:良言一句暖人脾,恶语只言伤人心。在化学教学中情感教育渗透的方法有很多:比如加强化学与其他学科的联系;通过化学家的榜样力量;通过游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合作学习,培养学生交流能力和团队意识;减轻学生负担,依据学生年龄特点、兴趣爱好,努力挖掘教材的情感教育因素,等等。教师对学生的言行举止都会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正所谓“只要有心,处处皆教育”。
总之,在化学教学中渗透情感教育和体验教育,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无论是一个形象的比喻,还是一个离奇的故事,或者一个风趣的幽默都可使学生回味无穷,从而增强化学教学艺术的感染力。青年教师应该尽快成长起来,不能怕摔跤,也不要怕挫折和困难,要不断学习、反思,不断充实自己,积累经验,在实践中感悟新课程理念,让实践之树常青。
注释:
①王锋.再探化学课程中的健康教育[J].化学教学,2010(6):22-24.
爱护水资源反思范文3
【关键词】 自主 探究 合作 反思
在新课标中提出的语文综合学习,适应了语文现代化教学的需要,综合性学习作为语文课堂集中授课形式的补充与延伸,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紧密结合,特别是与其它学科的整合,打破了学科围城,是一种开放性的学习。在这里,平时所谓的优生与后进生,一样地有表现的机会,学生是在平等的环境中探究、交流,在活动中体现自己的价值,在这里,学生像鸟儿一样都能展翅飞翔。那么怎样组织语文实践性活动呢,我认为要做好以下几个方面:
一、制订方案
语文实践活动在组织管理上与课堂教学有所区别,在课堂教学中,学生更多的是在听,是在老师的一个接一个问题中,逐步完成知识的接受过程。而实践活动与学生生活更加接近,学生更乐于参加,主动性更强,因此在活动中每个人都会显得很活跃,但因为其开放程度比较高,学生的吸引力、注意力很容易发生转移,研究重点发生偏差,因此每次活动认真制订方案是很有必要的。
首先是要确定目标。本次活动的目的是什么,要达到什么样的目标,作为组织者教师来说要做到心中有数,还要让学生明白,这样才能保证活动的效果。活动目标的确定,最好是由师生共同讨论完成,这样学生感觉到目标是自己订出来的,会以极大的热情投入到活动中去。
二、自主探究
综合实践活动的主要形式是小组合作,主要内容是自主探究,在这里,真正地体现了学生是学习的主人。例如在学习《去打开大自然绿色的课本》一文后,我安排了“走近大自然”的综合实践活动,我们提出:既然是“课本”,那么这本“书”里就有很多的知识,那么有哪些知识呢?我让学生课后分组去探究,制订研究计划,并且指导了探究途经:可以在书中获取,可以在网上看看,可以问别人,当然最好是自已到大自然中去寻找答案。学生的热情很高,积极参与,在这里,没有“差生”,全是优生,在活动过程中,不断地获得新知识,又不断地产生新的疑问,在他们的脑袋中又有了许多新的问题,这些问题像一块块小磁铁,深深地吸引住了学生,引着他们走向科学的深处。在这里,学生的探究面非常广,有研究鸟的,有研究海洋的,有研究鱼类的,还有研究植物的……有的根据花儿开放的特点,编出了四季花谱,根据花儿每天开放的时间特点,绘出了鲜花时钟,根据花的药用价值,写出了花茶经……在活动过程中,组织小组相互交流,对第一手资料进行整理、补充,进行加工,提高信息处理能力、分辨能力和反思能力,教师给予适当的协调和指导。
三、注重体验
学生探究的过程,也是一个自我体验的过程。综合实践活动关注结果,但更关注的是过程,学生亲历了探究过程中的苦与乐,对一个个疑问的解决所带来的欣喜,是别人所不能体会到,特别是对那些语数成绩不太理想的学生来说,看到了自身的价值,增强了自信。学生通过“走进大自然”的活动,也明白了我们的许多知识是和大自然密不可分的,是人类以大自然为师的结果。学生在活动过程中,大量地翻阅资料,认真观察,仔细比较,对所收集的资料进行整理,相互交流,发挥小组的集体作用,互相补充,互相纠错,形成了科学的态度。
有个小组对河流进行了研究,了解我国有哪些河流,我国的水资源情况怎么样,他们在活动过程中发现我国人均可用水资源非常少,在全世界排在了后面,在我国特别是中西部地区水很少,常常面临干旱的情况。后来学生观察了我们周围的河流,被这种严重的污染现状震惊了,到处是垃圾,工业废水任意注入河中,还有农田里有残余农药和化学肥料的水的排放,几乎没有什么干净的河流了。学生还邀请我和他们一起去数我们周围有多少河,大约测算了污染面积,写成了水污染报告寄给了相关政府部门,寄给了有关工厂,上街散发传单,呼吁社会爱护水资源,在班级里发起了珍爱每一滴水的征文活动。这项活动,虽然水的净化不能一蹴而就,但学生的心灵得到了净化。
四、科学评价
科学的评价能促进学生的发展,而且对学生的实践活动能起到指导作用,学生能根据评价要求去规范自己的活动。评价我认为要做好两点:
1、在评价内容上要科学,主要评价学生在活动过程中的表现。可以分为参与态度、探究能力、合作精神、沟通能力、反思能力等。
2、要进行正面评价。综合实践学习活动是让学生在活动过程中去观察、走访、查阅,自主寻求答案,这种答案也具有不唯一性,对于学生所取得的每一点成绩,都应给予鼓励,对于探究过程中出现的偏差,也要采取宽容的态度,引导学生自己发现,自己改正。
爱护水资源反思范文4
《我们能离开水吗》是未来版《品德与生活》教材二年级上册第四单元“和水交朋友”中的第二个主题活动。
本单元的教学旨在引导学生对水的特点有初步的认识,知道水对人类生活的重要作用;了解水资源的状况,初步形成节约用水、爱护水资源的环保意识并付诸行动;能用观察、比较、调查、小实验的方法进行探究;了解水的灾害,知道如何躲避水灾及自救的方法。本课是以“了解水在生活中的重要作用,感受水与生活的密切关系,激发探索水、保护水的意识”而设计的一个活动。
二、教学理念
品德与生活课程标准指出:“儿童的生活是课程的基础。”儿童的生活蕴藏着丰富的教育内涵和价值。因此,笔者认为,在活动中,应让学生以生活的真实感受为来源,在学习过程中,通过自己的体验和感悟去进行积极的道德建构,使学习过程成为有意义的生命过程。
在《我们能离开水吗》这一主题活动设计中,教师通过组织学生进行课前调查、生活资料的收集等活动,引导学生从中发现、认识水和人们生活息息相关。在学生对水有真实的生活体验后,教师把生活场景引入课堂,设计“和‘水姑娘’捉迷藏”“你来演、我来猜”等活动升华感性认识,从而深刻感受到生命离不开水。再通过观看视频了解缺水的生活状态,感知当水资源缺乏时的生活困境,进一步提高学生对节水重要性的认识,激发学生热爱水的情感。同时,也把一切资源有效地融入活动中,使本次活动体现了由体验到感悟再逐步内化为行动的新型活动理念。
三、教学目标
(一)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1.通过观察、调查、讨论,了解水在生活中的重要作用,体会我们的生活离不开水。
2.懂得珍惜每一滴水,并在生活中形成节约用水的意识。
(二)过程与方法目标
1.体验观察发现、感悟提升的过程。
2.能积极主动地表达自己的感受和想法。
(三)知识与技能目标
1.初步了解水与我们日常生活的密切关系。
2.懂得一些收集、整理资料的方法。
四、重点和难点
重点:感受水对生命的重要作用,了解水的用途十分广泛。
难点:感受水的宝贵和稀少,体会保护水、节约水的重要性,能联系实际,为节约、保护水资源做力所能及的事情,养成良好的节水习惯,从身边的小事做起节约每一滴水。
五、板书设计
■
六、教学环节
课前活动:猜谜导入、激发兴趣。
教师活动:出示谜语,引出课题。
1.课件出示谜语:双手抓不起,有刀切不开。煮饭和洗衣,都要请它来。
2.学生猜谜(谜底:水)。
3.板书:水。
4.引题:今天就让我们一起上一节与水有关的品德课,大家说好不好?(教师板书课题。)
5.介绍“水姑娘”,贴图。
学生活动:学生猜谜,并在教师的引导下了解本课的教学内容,认识美丽的水姑娘。
设计意图:开课以谜语导入,旨在活跃课堂气氛,激活学生的知识和生活储备,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活动一:和“水姑娘”捉迷藏
教师活动:引导学生说一说我们在哪里能找到“水姑娘”。
学生活动:学生畅所欲言。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联系生活的实际,初步感受生活中很多地方都可以找到水。
教师活动:引导学生在植物和动物身上找水。
1.引语——“水姑娘”藏呀藏,藏到哪去了?
2.教师出示:桔子。
3.引导学生用“尝一尝”的方法在水果中找“水姑娘”。
4.用“切一切、挤一挤”的方法在蔬菜中找“水姑娘”。
5.得出结论:植物里含有大量的水。
6.阅读课本第五十页,了解动物、人类体内也含有大量的水。
学生活动:在有趣的活动中寻找可爱的“水姑娘”。
设计意图:扩大找水活动的范围,让学生既能注意到一些看得见的水,同时也能关注到我们看不见的或不容易看见的水,引导学生充分感受到水无处不在。
教师活动:引语——植物、动物和人类体内的水量一旦减少会怎样?
1.学生交流讨论。
2.得出结论:有了水才有生命。
3.板书:水是生命之源。
学生活动:说说水对动植物生长及人类身体健康的重要作用。
设计意图:进一步感受水与动、植物生长及人类身体健康的密切关系,让学生知道我们人类的身体健康离不开水,自然界中的动物与植物也离不开水,体会水对生命的重要作用,激发学生热爱水的情感。
活动二:你来演、我来猜
教师活动:通过游戏活动,感受水在生活中的用途。
1.导语——水是生命之源,我们离不开“水姑娘”。
2.学生思考:生活中,我们做哪些事的时候也离不开“水姑娘”?请你用动作来表示,我们一起猜一猜。
学生活动:用动作表示水在生活中的用途,大家一起猜一猜。(如刷牙、洗脸、喝水、洗澡、洗手、洗衣……)
教师活动:课件出示日常生活、工农业生产、城市建设、休闲娱乐等关键词及图片,引导学生充分感受水在人们生活中的重要作用。(板书:水的用途十分广泛。)
学生活动:观看图片,充分感受水的作用。
设计意图:儿童的生活是课程的基础。学生通过参与表演活动、交流讨论,欣赏课件展示相应的生活图片等活动,充分了解了水在人们生活中的重要作用,体会了我们的生活离不开水,进而突破了本课的教学重点。
活动三:缺水的麻烦(烦恼)
教师活动:导语——水的用途真是太广泛了,那么同学们在生活中有没有遇到停水的情况发生呢?
学生活动:交流停水带来的麻烦事。
教师活动:引语——短时间的缺水都会给我们的生活带来这么大的麻烦,那么要是长时间没有水,又会给我们的生活带来哪些不便呢?
学生活动:阅读课本第五十一页,谈体会。
设计意图:以学生自身缺水的经历,谈谈缺水给生活带来的不便,让学生在说的过程中产生情感的共鸣。
教师活动:播放视频《缺水的地区》。
学生活动:观看视频后畅谈感受。
设计意图:由于现有的生活经验,以及学生生活所处地区,他们很难想象到缺水地区的人以及动物、植物所面临的严峻生存状态。此处,教师通过呈现缺水地区人们生活的视频,引导学生从中获得真实的情感体验,心灵受到震撼。
教师活动:图片补充假如没有水,还会发生哪些可怕的事?
学生活动:欣赏图片,谈感受。
设计意图:学生通过欣赏一系列缺水地区的图片,引起内心的触动,进而使学生的体验由表及里,充分认识到我国水资源的缺乏,产生珍惜水资源的情感,主动节约每一滴水,从而突破难点。
活动四:珍贵的水资源
教师活动:介绍《地球上的水》和《我国水资源现状》的相关资料。
1.导语:真的会没有水吗?
2.教师介绍相关资料。
3.总结,板书:水资源有限。
学生活动:通过资料介绍,了解水资源现状。
设计意图:教师补充大量的水资源资料,从而丰富学生的知识储备,使学生珍惜水资源、节约水资源的意识得以强化。
教师活动:引语——面对有限的水资源,我们该怎么做?
学生活动:
1.畅谈“我的感想”。
2.说说自己的节水金点子。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真切感受和树立节水意识、养成节水习惯,教育学生联系生活实际,为节约用水、保护水资源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
七、课后反思
(一)重视学情分析,做到有的放矢
在教学本课之前,笔者一直简单地认为:“水”这一话题的讨论对于二年级学生而言是非常简单的。然而,在与学生充分交流之后,笔者改变了自己之前的想法。可以说,本课的教学内容“水”对于他们而言看似司空见惯,实则知之甚少。在这群七八岁孩子的眼中,水是司空见惯的物质。他们知道水、见过水、甚至每天都能接触到水,对于水他们不以为然。然而,当笔者与他们一起交流、探究我国水资源现状以及节约用水的重要性时,感觉他们知之甚少。学生淡薄的节水意识促使笔者一定要上好这节课。
那么,为什么会产生如此的现状,笔者又该如何应对呢?
首先,学生从来没有真正了解过水。以前,教师也进行过一些口头教育,但还是没有引起学生内心的触动,浪费水的现象依然存在。为了培养学生初步探究的习惯,笔者课前与学生进行短暂交流:大致了解了学生对水的重要性的认识。在课堂学习的过程中,笔者着力引导学生与他人合作,交流对水的认识;分享感受水的重要及缺水的不便与危害。
其次,由于现有的生活经验,以及他们生活所处地区,学生很难想象到缺水地区的人以及动物、植物所面临的严峻生存状态。因此,课堂上教师通过呈现大量的缺水地区人们生活的视频、图片,引导学生从中获得真实的情感体验,心灵受到震撼。
最后,节约用水和保护水资源的道理对于低年级的儿童来说并不陌生,但真正落实到行动上却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为此,笔者与学生共同搜集了大量的学习资料进行课堂补充,循序渐进地引导学生认识水的重要性、了解水资源状况,并努力使学生将所学知识内化为道德认知(水来之不易)、道德情感(珍惜水、保护水)必然得引向道德行为(节约每一滴水),这也正是课标中所阐述的:道德来源于生活,最终将回归生活,才能提升德育的有效性。
(二)关注儿童兴趣点,建构有效课堂
我们的教学应该关注儿童的实际生活,关注儿童的兴趣和需要,关注儿童成长中的困惑与问题,从中捕捉有教育价值的课题作为教学内容或课程的生长点,提高教学的针对性。
在本课的教学中,笔者从学生的兴趣点出发,设计了多项他们喜爱的游戏活动。如“猜谜语”“和‘水姑娘’捉迷藏”“你来演、我来猜”“缺水真可怕”“珍贵的水资源”等。开课伊始,笔者便引出了“水姑娘”的形象,并将其贯穿于全课始终,引领学生探索水资源的奥秘。随后,播放的两段感人至深的短片加深了学生对缺水地区人们生活状态的了解,强化了学生对水资源现状的认识,升华了学生珍惜水资源的情感。最终,展开的“节水金点子大讨论”活动,又将学生的情感认知落实到节约用水的行动中来,一步一步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
爱护水资源反思范文5
探究型学习是常见的一种作业形式,它不仅能够很好地体现生本教育的特点,同时符合课程的目标要求。在“生本”理念指导下的探究型学习作业设计和传统的作业设计最大的不同在于: 传统的作业是在升学导向下,围绕着知识目标和提升应试能力而设计的,忽视了人的个性特点和生命发展的需要。而“生本”理念指导下的探究型学习作业设计则是以实现学生全面、可持续发展为目标的。
以“生本”理念为指导,笔者在思品课的教学中,设计了《厦门水资源状况的调查与思考》探究型学习作业,下面以此为例,探讨探究型学习作业的设计。
一、“生本”理念指导下探究型学习作业设计的步骤和内容
1. 确定探究学习的主题和任务。
教师首先应该明确教程的总体目标和阶段目标,根据学生的具体学情和实际,制订出每一阶段的探究学习的主题和任务。
学生对资源国情和环境国情有一定了解,但对其严峻形势认识不足,保护资源和环境的意识不够强烈,浪费资源和破坏环境的行为屡见不鲜。通过对教学目标和内容的分析,根据学生的具体学情,确定本课探究学习的主题和任务:
[主题]厦门水资源状况的调查与思考
[任务]以四人小组为单位,通过探究学习,了解厦门水资源状况,思考我们该如何应对。
(1)了解我市水资源、水环境的状况,树立资源环境的忧患意识。
(2)学习保护资源、保护环境等基本国策,培养亲近自然、珍惜资源、爱护环境的情感,树立可持续发展的意识,树立科学发展观。
(3)增强珍惜资源、爱护环境的能力,积极行动,参与实践,为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贡献力量。
此设计意图是要求学生通过亲身参与实践、亲手调查,深入体验,了解本地水资源状况,进而了解我国的资源国情和环境国情,从而促进知识的意义建构,实现多维目标,达到知行意行的统一。
2. 创设情境。
情境的创设应当创设与当前学习主题相关的、尽可能真实的情境,从而把学习活动变成学习者的精神需要。近期适逢厦门面临水费调整的问题,笔者利用这个契机,设计了以下情境。
[情境]“水费要涨了?”爸妈最近有点烦,“这是怎么回事?如何控制水费开支?”
你想了解水费涨价背后的原因吗?你想为父母排忧解难吗?
真实性的学习情境有利于激发学习者的好奇心、求知欲,使学习者可以利用自己原有认知结构中的经验去同化知识,达到对新知识意义的建构。更重要的是,这一真实的生活情境有利于学习目标的实现,使学生们认识到资源和环境的严峻形势,感受到树立保护资源和环境意识的紧迫性,促使他们积极行动起来,参与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实践。
3. 探究学习过程设计及指导方案。
学生是认知的主体,是教学的中心,是知识意义的主动构建者,无论是教学模式、教学方法、教学设计,包括作业设计,都要明确“以学生为中心”,突出自主性。
[过程](1)明确本活动要解决的几个问题:
①厦门水费现行收费标准是怎样的?
②厦门水费为什么涨?
③我们身边存在哪些浪费水资源、破坏水环境的现象?(可通过各种方法收集图片或音像资料)
④面对这种局势,我们应该怎么办?(分别从个人、家庭、企业、国家等角度谈。可到社区、企业收集一些好的举措与大家分享。根据我市或家庭的具体情况,为节约用水献计献策)
⑤请你用合适的方式对调查的过程及结果进行简要的概括整理,准备在班级展示。
(2)制订活动方案,四人小组分工,明确各自的任务及完成的时间。
(3)学习小组汇总材料,交流意见。对材料进行取舍,确定需要补充和完善的内容,讨论以何种形式展示活动成果。
(4)小组内预演,反思本阶段探究活动中出现的问题,并探讨如何解决。
(5)全班学生进行交流汇总。
(6)延伸:在这个活动过程中,你还存在什么样问题,或有什么发现想进一步进行探索研究,请你或与你的小组成员一起继续完成。
[成果]
通过学习活动,学习小组将形成下列成果:
一份活动方案(包括小组成员及分工、活动步骤、完成时间等)。
一份调查成果(可以是小论文、课件、手抄报或建议书等)。
一份此次活动存在问题的汇总文件。
此设计努力做到:在学习过程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体现他们的创新精神;要让学生有机会在不同的情境下应用他们所学的知识;要让学生能根据自身行动的反馈信息形成对客观世界的认识和解决问题的方案。
4. 学习效果评价设计。
评价包括对小组合作过程和成果的评价、小组对个人的评价和学生个人的自我评价。评价内容主要围绕:自主学习能力、协作学习过程中做出的贡献、是否达到意义建构的要求来设计。
[评估]
对合作小组的评价项目:分工协作、信息收集、信息加工、成果要求、学习方案的合理性。
学生自评与互评项目:开朗、积极的合作态度、在分工中勇于承担责任、所收集材料的有效性、在小组讨论中的作用、能倾听他人的发言、在成果制作中的作用、在成果汇报中的作用、保持愉快的心情参与课堂、积极回应老师的提问或指令。
评价的内容、等级标准都应有明确的规定并告知学生,使学生在不感到压力,保持兴趣与热情的情况下,客观、公正、确切地评价自己和别人,如实反映每个学生在探究型学习过程中的学习效果。多元化的评价方法和手段能有效引导学生转变学习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促进生命的发展。
二、“生本”理念指导下探究型学习作业设计的实践与思考
1. 深入了解学生,是作业设计获得成功的提前。
学生们正处于身心快速成展的年龄,对社会的变化发展感到好奇,充满关注。这就需要教师与时俱进地研究学生的心理、生理发展的特性,研究思想品德课教学的发展规律,研究实施素质教育的方法和策略,以有效地实现思想品德课特有的而其他学科不能替代的教育功能。作业的设计同样必须建立在教师对学生认知结构、心理需求和能力水平等学情的正确认识上,才能确定出有意义的主题,创设出学生感兴趣的情境,使学生饱含激情投入到探究学习活动中来。
2. 教师的有效指导,是学习活动顺利进行的保证。
“生本”理念指导下探究型学习作业设计,强调“以学生为中心”,并非忽视教师在教学活动中的组织者与指导者的地位与作用。相反地,对教师的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在学生的探究学习活动中并不是旁观者,而是学生学习过程的积极帮助者和忠实支持者,不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发和保持学生的学习动机,对学生的学习过程进行全程跟踪、观察,提供必要的帮助和指导。教师的指导还应是有针对性的,包括针对全体学生的共性指导和针对不同学生的个性指导,以增强学生在探究学习活动中的实效性。
爱护水资源反思范文6
城市是人类文明的产物,建筑是人类建造的满足自身需求的生活场所。城市和建筑使人类的生活充满智慧、激情、惬意和舒适。而这两者均是人类借助自然资源建造和积累的。在此过程中,我们得到了什么,又失去了什么?今年的4月22日是第43个“世界地球日”,回溯人类与地球,建筑、城市与自然的关系,真是触目惊心!
在浩瀚宇宙中,地球是目前发现唯一适合人类生存的星球,地球资源是人类和经济社会发展的物质基础。数万年来,人类依赖地球的自然资源繁衍生息,形成了和谐相处的生态链条,使人类从万千生物中脱颖而出,成为高等智慧生物;数千年来,人类利用自然创造了文明,建造了令人骄傲的建筑和城市,从古代的埃及金字塔、中国万里长城、希腊神殿、罗马斗兽场等文明古国的遗迹,到中世纪的哥特式教堂、文艺复兴建筑、巴洛克建筑、中国木构建筑等,无不彰显人类在自然资源的支撑下无尽的创造力;近两百年来,人类加速对自然的探索,加速对资源的攫取,不断使文明进化、使城市扩大升级、使生活充满智慧,也不断过度消耗地球资源、破坏自然环境,这种破坏不断加剧。今天,人类创造的城市、建筑及汽车、飞机等,已成为消耗自然资源的超级大户,人类对自然的需求已经超出了地球生态可承载力的50%!为了争夺自然资源,超级大国意欲控制全球,利益相关的国家则互相虎视眈眈,不断制造争端和战争,使全球不得安宁。
再来反思我们的建筑和城市。全球城市化率不断加速,也带来资源过度消耗和环境污染破坏的问题。人类利用地球的矿产资源、水资源和森林资源,制作建筑材料,建设越来越多、越来越大的建筑,形成越来越多、越来越大的城市,然后用自然资源再来维系城市和建筑的生命。我们行走在水泥或石材、复合地板上,长久与泥土隔绝;我们开空调、用暖气,永远生活在“春天”里,却抛弃了“夏天”和“冬天”。总之,人类对自然资源的需求已远远超出了地球的可承载力,可利用资源已走向枯竭。同时,超大尺度的建筑和城市,也使得我们成为自然的弃儿。我们消耗了自然,又离开了自然。
今年我国地球日的活动主题为“珍惜地球资源,转变发展方式”。作为依靠和消耗自然资源最多的建筑和城市,也应该转变方式,尽量节约资源,与自然和谐相处。城市的建设者和管理者要树立尊重自然、爱护自然的情怀,使得我们的建筑和城市能更加适应自然,可持续地发展、可持续地为人类服务。这种自然情怀要求建筑和城市应尽量采取节约资源的方式建设,尽量选用节能、节地的方式,选择可再生的建筑材料,选择高效节能的设备,尽量利用清洁和可再生能源,有效节约资源;这种自然情怀也要求建筑和城市与自然和谐相处,与所处环境相得益彰,不要一味突出建筑的标志性和特异性、与自然环境格格不入。希望全社会都能对自然怀有一份关爱、敬畏、珍惜之心,实现地球资源的有序利用和人类的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