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外贸的经济环境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外贸的经济环境范文1
(一)贸易利益理论分析的历程
贸易利益理论分析的历程大致经历三个阶段。
1.古典贸易理论中绝对利益论的分析。绝对利益理论分析的创始人是亚当斯密。他通过对人类互通有无、物物交换的分析,论述了社会分工会提高劳动生产率,促进财富增值,以此为前提提出他著名的“绝对利益论”。其主要内容是指:如果每一个国家都按照绝对有利的生产条件去进行专业化生产,然后彼此进行交换,则对所有交换国家都是有利的。各国都按照各自有利条件进行分工和交换,将会使各国的资源、劳动力和资本得到最有效的利用,将会大大提高劳动生产率和增加物质财富。这种由生产上的绝对优势、成本上的绝对差异所带来的贸易上的绝对利益,正是各国开展对外贸易的内在动因。斯密批评了重商主义的对外贸易财富观,认为对外贸易的利益并不在于金银的流入,并很直觉地给予了三方面的回答:(i)从使用价值的角度看,对外贸易利益在于“输出他们所不需要的土地和劳动年产物的剩余部分,换回他们所需要的其他物品,通过以剩余物品换取其他物品来满足他们一部分的需要并增加他们的享受”。[1](2)从交换价值的角度看,“对外贸易的.利益在于增加一国的价值总量,从而实现本国社会劳动的节省”。[2](3)—国在向世界市场开放以前,存在着国内没有需求的劳动产品。因此,出口贸易为国内的剩余产品解决了出路问题。
斯密的这一原理阐明了国际贸易的利益和格局,揭示了对外贸易利益的形成基础,拉开了国际贸易利益分析的序幕。
2.比较利益论的分析。绝对利益论未能解决--国没有产品在生产上处于绝对优势即在贸易上没有绝对利益的情况下,参加国际贸易是否能取得贸易利益的问题。李嘉图的“比较利益论”圆满地回答了这一问题。比较利益论的基本内容是:各国都专门生产对自己的自然条件较有利、成本较低的商品,不生产或少生产对自己无利或少利的商品,通过国际贸易彼此都会得到贸易利益。这种贸易上的比较利益,正是国际分工和各国大力发展对外贸易的动因所在。比较利益论之所以能够在国际贸易理论史上居于重要地位,就在于它反映了生产力发展的要求,包含了贸易互利性的科学内涵,从而为对外贸易经济效益树立了一个较好的理论模式。各国都生产自己具有相对有利条件的商品进行交换,就可以获得用相对较少的劳动耗费取得较多的使用价值的好处。
穆勒作为资产阶级古典学派的集大成者,以其贸易利益观出发,借助国际价值论,进一步阐述了比较利益论。他认为,对外贸易可以为一国带来直接利益和间接利益,回答了李嘉图所没有解决的问题——两国实际交换比例的决定因素,并指出:产生比较利益的两国产品交换比率的界限,是由各国国内的交换比率所决定的,要使两国间的贸易得以真正进行,必须在以上界限内有一个现实的使贸易双方都能得到比较利益的交换比率,即国际贸易交换条件。与供给因素决定交换界限相对,两国间的相互需求则对交换比率起决定性作用,它又具体表现为一国对另一国产品的需求弹性。
总之,古典贸易理论是把贸易利益问题作为国际贸易中心问题来加以探讨的。目的在于通过论证分析,对是否应该大力发展对外贸易以及发展对外贸易是否与闭关自守存在利益损失等问题作出规范性的判断。随着生产力的发展,生产的社会化和国际化程度的加深,外贸在各国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将日益加强和提高,贸易利益也远远超出了静态利益的范畴。面对变化着的国际贸易,国内外经济学者对贸易利益的认识也逐渐超越静态,走上探索贸易利益动态化的历程。
3.贸易利益的现代分析。在古典经济学家对贸易利益作了规范性判断的基础上,马歇尔及以后的经济学家在对对外贸易作一般分析的同时,着重论证了对外贸易对一国经济所带来的单向利益。
马歇尔首次提出了对外贸易所带来的经济发展利益问题,作出了“决定各国经济进步的原因是属于国际贸易研究的范围”[3]的著名论证。并从贸易结构和战略的角度来衡量对外贸易所带来的利益。本世纪30年代初和50年代末,罗伯特逊和R纳克斯分别提出和发展了“对外贸易是经济增长的发动机”的命题。60年代以来,西方经济学家进一步补充了这一学说。他们除继承对外贸易静态的或直接的贸易利益论外,还阐述了对外贸易动态或间接的贸易利益。并认为,对外贸易的高速增长,特别是出U的高速增长会带来以下几个重要的动态利益:(1)出口扩大意味着进口能力的提高。进口中的资本货物对经济落后国家的经济发展具有决定性的意义。(2)对外贸易的发展使国内的投资流向发生变化,资本会越来越集中在比较优势的领域。(3)规模经济利益。(4)出口扩大还会加强部门之间的相互联系,促进国内统一市场的形成。(5)出口的不断扩大会鼓励外国资本的流人。(6)在世界市场上进行的激烈竞争会使国内出口产业以及与之相关产业改进质量,降低成本,从而促进国内产业的发展。
(二)贸易利益理论下对外贸易经济效益的理论基础
随着当今国际贸易的发展,贸易利益呈现增强的态势,在此情况下,我们应该客观地评价外贸易理论中贸易利益的分析。只有这样,才能实事求是的、客观的为对外贸易经济效益奠定理论基础。
首先,资产阶级经济学家顺应国际贸易的发生、发展的现实,客观地指出了国际贸易的利益。但我们不能永抱这样一种观点,即认为国际分工和国际贸易受自然条件的决定,各国的贸易利益是永恒的。其次,这些经济学家大多是站在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立场来看待国际贸易的。事实上,决定资本主义国际分工的真实原因并不是因为传统的静态贸易利益,也不是由于间接的动态贸易利益,而是出于资本主义对外追求剩余价值,获取超额利润的要求。最后,比较利益论的创立者李嘉图主要是从使用价值的角度阐明对外贸易活动中产生的贸易利益关系,而以后的经济学家却撇开李嘉图贸易利益分析的正确引导,只是单纯地讲对外贸易与经济发展的关系,很难为贸易利益尊定一个价值论基础。因此也难为对外贸易经济效益作出正确的评价。
外贸的经济环境范文2
论文摘要:长期以来, 我国对外贸易都是以粗放式发展道路为主: 出口产品高耗能且附加值低,且某些进口资源过度依赖国外市场。粗放式发展道路与循环经济产生了诸多矛盾, 面临着很多制约因素, 产生了一些负面影响。在世界各国越来越重视循环经济的国际大背景下, 要实现我国对外贸易的可持续发展, 发展循环经济是一条紧迫而有效的路径。本文在深刻剖析我国传统外贸增长方式与循环经济的种种矛盾以及所面临的外贸环境的基础上, 提出了发展循环经济以实现我国外贸可持续发展的战略措施。
一、对外贸易可持续发展与循环经济的内涵研究
1、对外贸易可持续发展的内涵。对外贸易可持续发展是经济可持续发展的一个组成部分,位于流通环节,它要求一国通过制定与经济可持续发展、生态可持续发展、社会可持续发展等相协调的外贸战略与政策,促使对外贸易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与生态效益的高度统一,实现对外贸易的长期、持久、稳定、健康地增长。
2、循环经济的内涵。循环经济就是在可持续发展思想指导下,建立在资源不断循环利用基础上的经济发展模式,它以资源重复利用、循环利用、永续利用为核心,以实现经济效益、生态效益、社会效益的协调统一为目标,以减量化、再利用、再循环为原则,按照自然生态系统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规律重构经济系统,使经济系统和谐地纳入到自然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过程中,从而实现经济活动的生态化转向。
二、循环经济与对外贸易可持续发展的关系
1、循环经济与对外贸易可持续发展的本质是一致的。可持续发展是人类对自己与自然的关系进行深刻的反思后提出的全新的发展思想和发展战略,资源的持续利用和生态的可持续性保持是可持续发展的首要条件,也是可持续发展的标志,它要求经济社会的发展不能超越资源和环境的承载力。而循环经济是人们在可持续发展思维的引导下产生的一种全新的经济形态和发展模式,循环经济的指导思想是以最小的资源、环境为代价获取最大的经济效益和发展空间,实现经济与环境的双赢。因此可以说,发展循环经济就是实践对外贸易可持续发展战略,循环经济与对外贸易可持续发展本质上是一致的。
2、循环经济与对外贸易可持续发展的目标是一致的。循环经济追求的是社会、经济和环境的协调统一,它强调资源的重复利用、循环利用。循环经济一方面通过减少资源的使用量和废弃物的资源化减轻了经济系统对自然资源的需求压力,使得自然资源可持续利用;另一方面通过减少废弃物的排放量,降低环境的污染程度,把人类的经济活动和社会活动等对自然资源和环境的影响降低到尽可能小的程度,从而保护环境,实现社会、经济和环境的可持续发展。对外贸易可持续发展是以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相结合为目标。可见,两者的目标是一致的,都强调资源消耗和环境影响的最小化。
三、我国对外贸易可持续发展的主要制约因素
1、粗放型的外贸增长方式。长期以来,对外贸易特别是出口贸易实施了“高投入、高消耗、高污染、低收益”的数量型发展模式,外贸企业在追求利润最大化目标引导下,一味追求规模和速度,很少考虑环境保护和资源消耗问题。这种增长方式导致了对资源的掠夺性开采和对环境的肆意破坏,造成资源的浪费、环境的污染以及发展后劲的削弱。
2.低层次的进出口商品结构。在出口结构方面,我国出口产品多为劳动密集型的初级产品和低附加值、低技术含量的工业制成品。近年来,我国出口贸易额最大的五大行业分别为:机械、电子、电子设备制造业,纺织业,化工原料及化工制成品制造业,金属制品业和采掘业,其产品出口额占当年出口总额的2/3以上,这些行业大都是污染严重的行业,并且,各行业在出口迅速增加的情况下,环境污染程度有所上升。在进口结构方面,进口商品中能源和原材料不断增加,如原油、化工材料、铁矿石、钢材等,这些作为投入品的原料型产品都是高能耗的,在生产过程中对环境造成危害。更为可怕的是,近年来由于经济利益的驱动,我国陆续发生进口工业垃圾和有害废物的事件,给我国生态环境带来严重的破坏。
四、发展循环经济以实现我国对外贸易可持续发展的战略措施
面对我国传统的外贸增长方式与循环经济之间的种种矛盾以及在循环经济下我国外贸所面临的环境, 我们必须充分认识到, 在循环经济发展的大趋势下, 通过发展循环经济而实现我国对外贸易的可持续发展, 既是我国经济发展的内在要求, 也是面临着国外循环经济发展趋势的外在约束。为此, 应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协调我国对外贸易与循环经济的关系, 以实现我国对外贸易的可持续发展。
1、正确认识循环经济与我国外贸可持续发展的战略关系。这是正确处理对外贸易与循环经济协调发展的指导思想。贸易与环境的协调发展是我国可持续发展战略中的一部分, 我们应以可持续发展理论为指导思想, 把贸易与循环经济协调发展纳入到可持续发展战略中统筹考虑, 追求贸易、经济、生态环境和社会效益相统一的可持续发展,提高环境质量, 促进科技进步, 提高我国出口产品的竞争力, 从而促进对外贸易的可持续发展。从整体上来看, 要逐步改进大进大出的粗放式贸易战略, 调整我国外向型经济政策, 在重视对外贸易工作的同时, 要加快国内贸易和国内市场的建设, 加快培育国内循环经济模式的形成与发展。
2、调整我国的产业政策和产品结构, 逐步改变资源型出口导向战略。加快调整产业结构、产品结构和能源消费结构是发展循环经济的重要途径。对出口产品来说, 就是要提高产品的技术含量和附加价值; 对进口方面来讲, 就是要提高资源和能源的利用率, 减少对石油、铁矿石等的进口。整体来看,就是要提升我国国际分工地位, 提高产品的附加值, 减少对外贸易发展中对资源的过度消耗。在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内, 一是要遏制对部分地区和行业的盲目投资和低水平重复建设。二是要加快低耗能、低排放产业的发展。三是政府要制定环境保护产业发展规划, 确保环境保护产业的发展目标和发展重点, 培育环境保护产业的国际竞争力。四是政府要制订环境保护产业发展的倾斜政策, 比如政府直接投资、信贷优惠、税收优惠、出口退税、加大研发投入和鼓励环保科技创新等。
参考文献:
[1]余敏友,左海聪,黄志雄.wto 争端解决机制概论[m].上海出版社,2001
[2]李树.技术性贸易壁垒的设置与我国的策略选择[j].改革,2003(6)
[3]孙敬水.技术性贸易壁垒的经济分析[m].北京:中国物质出版社,2005年
[4]麦文伟.技术性贸易壁垒发展新趋势及策略选择[j].中国检验检疫,2006,(7)
外贸的经济环境范文3
关键词:环境保护;自由贸易;挑战;机遇
中图分类号:F752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1)12-0278-01
环境保护与自由贸易作为一对特殊的矛盾,尽管它们表面上长期处于对立的位置,但从本质上和长远的利益来看,双方是相互促进、相辅相成的,而环境保护对自由贸易的影响也促成了绿色壁垒①的出现。环境保护是为了人类有一个可靠而安全的生存空间,自由贸易是为了我们可以获得更高质量的生存。
一、自由贸易给环境保护带来的机遇
1.有助于我国环保意识的加强。虽然WTO各成员方设置环境措施依据的环境标准、使用的评估方法等存在不少差异,而且很难统一,但WTO在环境保护上无疑可以使环保意识从地区走向全球。1991年在GATT历史上发生了第一起涉及环境问题的贸易争端――美国和墨西哥之间的海豚、金枪鱼案。1996年,美国为了保护濒临灭绝的海龟,又引发了印度等四国联合诉美国海龟――海虾案。WTO对这两个案例的处理结果显示了国际环境保护政策已开始对破坏生态环境的行为进行严厉的抵制。WTO环境规则对国际市场影响相当大,使得对环境有益,符合环保要求的产品和设备将日益占领市场,对环境有害、不符合环保要求的产品和设备将受到各种限制,会丧失竞争力而被淘汰。显然,中国要发展,必须适应国际市场这一变化,必然要求对外贸易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
2.有助于带动我国绿色产品的出口和市场的兴起。绿色消费热也的确使企业对绿色产品趋之若鹜,2009年3月,APP(亚洲浆纸业有限公司)宣布顺利完成了“碳足迹”评估项目,这是中国造纸业的首例。众多跨国公司也加入了这个行列,向外界宣传自己的环保和公益行动。环境保护从单纯的社会效益混合了经济收益,企业界已经意识到,绿色产品可以增加企业的利润和市场的竞争力。在WTO的环境规则的影响下,非绿色产品的国际竞争力越来越小,利润率越来越低,使得各国环保投资额不断增加,环保产业已成为国际竞争的新热点。我国是一个发展中国家,已加入WTO,国内市场逐渐与国际市场接轨,只能顺应这一绿色潮流,迎头赶上、抓住时机,开辟广阔的市场,才不会永远落后于西方发达国家。
3.有助于我国外贸产品结构的进一步规范调整。风行全球的绿色浪潮必将直接影响我国的外贸商品结构,使那些不利于资源再生、环保和生态平衡的有关一系列产品比重进一步下降,而使不污染或有利于环保的绿色产品的比重日益增长,有助于我国加快产品更新换代,使我国外贸商品结构由劳动、资源密集型向技术、知识密集型过渡。随着环保产品的受欢迎程度越来越深,有关引进环保技术、环保工艺及环保设备的市场准入制度也越来越宽松,很多国家还采取各种优惠措施鼓励进口这类技术和设备。显然,这也是高环境标准在市场准入方面带来的积极方面的影响。
二、环境保护给自由贸易给带来的挑战
1.环境保护对产品成本及竞争力的负面影响。对于经济、技术发展水平较低的发展中国家和不发达国家而言,在工业化过程中的高消耗、高污染问题在短时期不可能迅速得到解决。因此,高环境标准的推行必然会牵涉到产品从生产到销售各个环节的监督与检测。出口产品不得不越来越多地接受各种检验、测试、认证和技术鉴定等繁杂手续,这样,出口产品的各种费用将会大幅度上升,出口企业在产品的生产、加工、储运等过程中因添加了环保因素提高了自身的直接成本投入。例如:我国纺织品服装的传统出口优势为产品低价位,但近年来为应对国际市场上尤其是欧盟的绿色壁垒,相关企业实施许多绿色化措施,使得纺织品服装的成本不可避免的增加,销售价格相应提升,原来的低价出口竞争优势明显受到消弱。
2.环境标准对市场准入的消极影响。 以进口产品采取的环境标准过低为由实施限制措施。进口国往往认为来自实施较低环境标准国家的低成本产品时在进行“生态倾销”,是在国际市场上不公平的获取了竞争优势,严重威胁了本国产品的竞争力②。有些国家在对进口商品作出高环境标准的同时,其本国产品可以不符合统一环保规定。最典型的例子如1994年美国环境保护署作出规定,在美国九大城市出售的汽油中含有的硫、苯等有害物质必须低于一定水平,其国内生产商可以逐步达到标准,但进口汽油必须在1995年1月1日该项规定生效时立即达到。这种内外有别、带有明显歧视性的市场准入措施的主要目的显然不是为了保护其本国环境,而在于保护期国内汽油生产商的竞争优势。
3.影响我国的贸易关系。近年来,发达国家以环保为名经常采取单方面的贸易措施限制进口,由此引发的双边或多边贸易摩擦日渐增多。我国作为WTO成员中的发展中国家,随着世界经济区域化和集团化趋势的不断加强,也不可避免与其它发达国家或区域性经济组织因为环境问题产生双边或多边的贸易摩擦。
三、结语
自由贸易与环境保护,均具有突出的国际性、广阔的影响面,为当今世界各国社会发展的主要内容。面对自由贸易与环境保护之间的冲突,特别是当代国际贸易中的绿色壁垒问题,深入分析其产生根源,有助于从根本上采取措施消除冲突。环境保护的理念应贯彻到国际贸易的全部环节中,使绿色成为可持续发展法制下国际贸易的基调,使自由贸易与环境保护的关系得以协调。
注释:
①“绿色贸易壁垒”是指一国以保护有限的自然资源、环境和人类健康为由,通过制定一系列苛刻的环保标准,对来自其他国家或地区的产品、服务直接或间接加以限制的贸易手段和措施。
②钟筱红,张志勋,徐芳.绿色贸易壁垒法律问题及其对策研究[M].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6:237.
参考文献:
[1]陈安,主编.国际经济法学刊[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12).
外贸的经济环境范文4
关键词:低碳经济;外贸;发展;措施
低碳经济的发展,对于我国外贸领域的发展及自身架构都有较大影响,会影响我国外贸经济在国际市场上的整体竞争实力。我国的外贸发展,要与低碳经济进行紧密结合,并采取针对性较强的措施,适应低碳经济的大环境与大方向,走新型的外贸发展道路。只有这样,我国外贸经济才会具备较强的竞争实力,对于我国经济整体发展才会具有促进作用。
一、低碳经济给我国外贸发展带来的挑战
在我国外贸经济的发展过程中,针对全球低碳经济发展的整体趋势,面对了一系列的问题及挑战,主要表现有以下几点:
第一,低碳技术落后。在全球市场经济中,发达国家一般具备大量资金及先进技术,低碳技术的发展得到了很好地应用。我国目前科技水平较低,能源使用过程中存在较大程度的污染情况,大多数外贸企业并不具备较高的现代化生产水平,新型技术的引进率和利用率相对较差。在低碳经济的发展环境下,很多发达国家不愿输出低碳技术,使得我国想要引进相关技术面临很多困难,对我国外贸应用低碳技术形成严重制约。
第二,低碳立法缺失。我国外贸在发展过程中,相关的低碳立法出现严重缺失。我国目前虽然在低碳经济与环境保护方面制定了相关法律,但是还是呈现出严重的缺失状态。我国很多外贸企业在进行发展的过程中,并不注重低碳技术的应用与环境保护,很多政府部门为了外贸企业所带来的经济增长,对此状况不闻不问,甚至对一些污染较强的外贸企业的发展进行鼓励。
第三,服务贸易不足。在外贸经济中,服务贸易是其中重要的组成部分,主要包括咨询、旅游等内容,服务贸易具有很强的低碳型特征,并且能够带来较好的经济收益,对于发展外贸经济有重要的促进作用。目前,我国在发展外贸经济的过程中,服务贸易发展严重不足,水平较低,竞争力相对较差。
二、我国外贸在低碳经济环境下如何发展
在低碳经济的大环境之下,我国外贸想要得到合理发展,就需要在多个方面采取强有力的措施,我国外贸在低碳经济环境下需要在以下方面进行努力:
(一)制定完善法规
对于我国外贸经济来说,在低碳经济环境下的发展,首先需要相关的部门制定较为完善的法律法规。外贸经济只有在合理、完善的法律法规指导下,才能针对发展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针对性解决。在制定相关的法律法规的时候,相关部门首先要掌握和分析我国目前存在的能源问题及环境问题,要重视高碳经济向低碳经济转型的必要性和重要意义。有关部门在制定法律法规的时候,要将低碳经济的发展作为我国外贸发展的一项基本性战略措施,将低碳经济纳入外贸发展的日常规划中。
我国某市是外贸发展的重要城市,外贸经济是该市的经济支柱,该市为了使外贸经济在低碳经济环境下得到合理发展,专门制定了针对性较强的法律法规。该市有关部门在制定相关法律的时候,主要考虑了低碳经济与外贸经济之间的关系,为低碳经济在外贸经济中的发展给予强有力的支持和保障。此外,该市在制定相关法律法规的过程中还注重法规的宣传工作。该市利用传统纸媒与新兴电子媒体,宣传低碳经济环境下的外贸经济,提高所有人对其的认识,树立起相应的节能意识,引导低碳环境的营造。由于该市制定了较为完善的法律法规,外贸经济呈现出很强的低碳型,成功实现了合理转型,带动了该市经济的整体发展。
(二)引进低碳节能技术
要想使我国的外贸经济在发展过程中呈现出较强的低碳特征,还需要引进和应用新型的低碳节能技术。我国目前虽然外贸经济发展情况较好,已经是世界上重要的贸易大国,但是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还不能被称作贸易强国。究其原因,最主要的一点就是外贸经济在发展过程中没能及时引进新型的低碳节能技术。我国应该认识到低碳节能技术的重要性,在外贸经济发展过程中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合理选择,还可以邀请具备专业技能水平的技术人员来到我国进行交流。此外,我国要积极与发达国家之间就低碳节能技术进行积极沟通,引导我国外贸企业应用新型的低碳节能技术,解决我国外贸企业在发展过程中无法应用低碳节能技术的现状。在积极与发达国家进行沟通的同时,我国也要投入大量资金用于低碳技术的自主研发,为我国的外贸企业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支撑。只有积极引进低碳节能技术,我国的外贸经济才能在低碳经济的条件下得到合理发展。
(三)让企业“走出去”
我国外贸经济想要合理发展,适应低碳经济在全球范围内的发展趋势,还需要我国有关部门积极引导外贸企业“走出去”。我国可以引导外贸企业在发达国家进行符合实际的投资,这样可以为我国外贸经济的发展提供一定数量的能源和资源。与此同时,外贸企业“走出去”,还符合市场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趋势。我国外贸企业加速对外开拓,可以吸取到发达国家优秀外贸企业的经营理念和经营思想,并且可以吸收到低碳经济发展的相关经验。因此,我国只有鼓励外贸企业实行“走出去”战略,才能真正使外贸企业得到合理发展,其与低碳经济的联系也会更加紧密。这样,我国外贸发展才会日趋合理,体现出很强的低碳型特征。
(四)转变外贸产品结构
要想使我国外贸发展具有很强的低碳型特征,就需要及时转变我国现存的外贸产品结构,提高出口产品自身的技术含量与整体质量。我国有关部门应当对产品加工环节进行严格控制,对于污染情况比较重且经济增长不明显的对外贸易,要进行严格的限制。同时,要及时应用环保性质较为明显的技术,来增强外贸产品加工的综合实力。此外,我国要积极生产和开发科技化程度较高的外贸产品,不断提高外贸产品的自身附加值,让外贸产品不只是“中国制造”,更要向“中国创造”方向进行转变。最后,我国还要积极发展外贸服务业。目前,全球经济市场处于新的发展时期,带有低碳性质的外贸服务业发展情况相对较好。我国相关部门应该认识到这一点,严格把控外贸服务业的整体发展方向,对外贸服务业的内在结构进行相应的调整与积极的优化。这样,我国外贸服务业才会得到合理发展,对于我国外贸事业的低碳发展有重要的促进作用。只有做到上述几点,我国外贸产品的内在结构才会得到真正转变,这对我国发展低碳特征的外贸经济有重要影响。
结语
低碳经济的发展,不仅可以体现我国可持续发展的战略思想,还能有效解决我国经济在发展过程中的资源、能源不足情况。在低碳经济全球化的大环境之下,我国外贸经济想要得到合理发展,就要针对低碳经济采取强有力的发展措施。我国外贸应当在发展中改变传统的高碳现象,对出口产品进行精加工与深加工,加大科技投入,以此进行合理发展。(作者单位:浙江商业职业技术学院)
参考文献:
[1] 杨昌荣.聚焦低碳经济方式促进我国外贸绿色发展[J].港口经济,2010(07).
[2] 马常娥.低碳经济与我国外贸发展方式的转变[J].江苏科技信息,2010(10).
[3] 于鹏,李丽.低碳经济条件下我国外贸可持续发展研究――基于政府管理视角[J].国际经济合作,2010(12).
[4] 裴蕾.浅析低碳经济对我国外贸出口的挑战及应对措施[J].当代经济,2012(23).
外贸的经济环境范文5
(一)融资困难
我国外贸企业多数是中小企业,由于其自身存在基础性缺陷,如经营风险大、盈利能力差、财务管理随意、信用状况不佳等,造成银行对其产生歧视倾向,不敢对中小外贸企业发放银行贷款。再加上一段时期国家货币政策不断收紧,央行几次上调利率和存款准备金率,银行信贷额度吃紧,多数中小外贸企业就更难以得到信贷支持,而得到信贷支持的企业又不得不面对银行上浮利率、采用承兑汇票、难以全额获得贷款、贷款周期过短等问题。一些外贸企业即便拿到国外订单,也无资金组织生产,个别企业只好把目光投向民间借贷,由于民间借贷成本太高,融资的风险就更大,在南方一些城市甚至出现外贸企业老板跳楼现象,民间借贷成为压垮企业的最后一根稻草。
(二)成本上升
近几年,企业内部生产要素成本出现了较快上升迹象。一是原材料和能源成本上涨较快。燃料动力类、黑色金属材料类、有色金属材料类、化工原料类购进价格指数增速均高于工业品出厂价格指数。二是工人劳动力成本上升较快。全国大部分地区相继大幅度调高最低工资标准和工资指导线。随着我国劳动力成本的上升,目前我国人均的劳动力成本已经是东南亚某些国家的3~4倍。在原材料、能源、劳动力成本上升的同时,由于企业之间的竞争,企业很难将上涨的成本向下游转嫁,从而使得企业的利润明显下滑。因此,一些外贸企业现在面临的不是2009年订单不足的问题,而是组织生产的问题。也就是说,企业拿到订单后,能否以合适的成本找到工人生产的问题。生产要素成本的上升使得“中国制造”的出口价格优势被削弱,我国工业出口的竞争力出现下降趋势。
(三)产能过剩
产能是否过剩,不仅要看生产能力和可能的总供给量,而且要看有多少需求。近些年来,我国在过度依靠投资拉动经济快速增长的同时,也使部分行业产能急剧扩张。全球金融危机爆发后,随经济增长速度的放缓,我国产能过剩问题再次凸显。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测算,我国制造业平均有近28%的产能闲置。产能过剩主要表现为钢材、水泥、铁矿石、煤炭等一些行业产品价格大跌,效益大幅滑坡。国内部分行业产能过剩问题的不断凸显,不仅会直接导致企业开工和产能利用不足,造成经济资源浪费,降低企业生产经营效率,而且会抑制经济增长,造成银行不良资产增加,加剧外贸企业之间的恶性竞争。
外贸企业加强财务管理的对策建议
在当前经济环境下我国外贸企业处境艰难,如何让外贸企业摆脱现状、突破重围,是外贸企业财务管理面临的重要问题。新经济环境迫切需要外贸企业财务管理在观念、内容及方法等方面做出调整。
(一)加强筹资管理,创新筹资方式
当前外贸企业所面临的融资难、融资贵问题,已成为制约其发展的“瓶颈”。因此,加强外贸企业筹资管理便成为财务管理的首要任务。按融资过程中形成的不同资金产权关系,企业融资方式分为产权融资和债权融资。长期以来,我国外贸企业主要是依靠国内贷款和外商直接投资筹集资金。今后,要创新筹资方式,进一步拓宽筹资渠道。一是积极利用好国内资金筹资。除利用好国内贷款外,要积极争取企业并购、股票上市、发行债券等方式筹资。二是积极利用好国外资金筹资。除依靠传统的外商直接投资方式外,要积极探索企业并购、境外上市、投资基金、发境外债券、转让基础设施经营权等利用外资方式。
(二)加强对内投资管理,再造出口竞争优势
我国外贸企业的规模较小,企业的研发创新投入较少,对品牌研发、技术投入严重不足,企业普遍缺乏核心技术和知名品牌,竞争力也较弱。知识经济时代,专利、商标、专有技术等无形资产对企业越来越重要,即“筹知”比“筹资”更重要,因此,外贸企业财务管理要加强对内投资管理,增强企业研发投入,培育自主品牌,加快形成以技术、品牌、质量、服务为核心的出口竞争优势。1.增加企业研发投入,提升企业技术研发能力。我国外贸企业研发投入普遍较低,全球每年研发费用最高的20家企业里面,中国只有华为一家企业。因此,要促进中国企业增加研发投入,通过科技创新实现转型升级,不断增强应对国际贸易壁垒的能力,以求在压力日益增大的国际市场上保持竞争优势。2.积极培育自主品牌。我国外贸企业缺乏自主品牌,出口产品往往以低价模仿、代工贴牌为主,产品的附加值都被国外企业拿走,企业缺乏核心竞争力。经过多年的发展之后,我国的外贸企业要实现真正的成长壮大,就必须要出名品、创名牌,走品牌化之路。因此,外贸企业要通过前期市场调查、准确定位市场、注重营销策略、提高终端服务意识、强化系统管理等,逐步建立自有品牌。
(三)加强对外投资管理,加快“走出去”步伐
外贸企业加强对内投资管理的同时,要加强对外投资管理,加快走出去步伐。这是由于对外投资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避免国际贸易摩擦,实现全球资源配置,再加上人民币“小步缓行”的升值使得企业对外投资成本下降,因此,对外投资便成为一些外贸企业的现实选择。1.有实力的建筑企业可以继续对外承包重点工程、加强对外劳务合作。2.在境外投资办厂,入住中国在境外设立的中国经贸合作区,享受中国合作区的优惠政策待遇。3.在境外发展加工贸易,通过境外加工贸易,带动和扩大国内设备、技术、零配件、原材料的出口。4.利用全球国际金融危机爆发后的机遇,积极进行低成本的并购,并购品牌、技术,大幅度提升企业在高端产业的活动。
(四)加强风险管理,防范和化解财务风险
国际经济环境难以预测,企业往往面临筹资、投资及各种经营风险,因此,外贸企业要增强风险意识,加强风险管理。1.积极投保。出口信用保险是克服和减少涉外经济领域风险的最佳手段之一,也是促进中国企业“走出去”的坚强后盾,因此,外贸企业要积极投保,开展保单融资,规避贸易风险,缓解资金困难。2.规避人民币双向波动形成的汇率风险。过去人民币汇率风险相对透明、可预期,大多数企业一般运用远期结售汇产品来规避汇率风险。但在人民币双向波动的前提下,仅靠远期结售汇一种产品是无法满足各种规避汇率风险需求的,外贸企业必须学会运用衍生工具规避汇率风险。3.坚持多元化的发展道路。在巩固传统市场的同时大力开拓新兴市场,改变出口市场过于集中的状况,有效规避市场风险。
(五)更新财务管理手段,提高信息化水平
外贸的经济环境范文6
关键词:外贸企业;风险管理;宏观经济环境
引 言:当代科技的快速进步不但极大地促进了贸易的发展,而且使得整个市场更加透明化。另一方面,金融危机后世界主要经济体都不同程度地陷入衰退,我们正在经历一个经济结构调整的宏观经济周期。这些现实结合贸易企业的固有特点,使得外贸企业的利润水平下降,从而对风险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结合时代特色及实际情况重新思索外贸企业的风险管理是非常必要的。
一、宏观因素
1.预判宏观经济环境
对外贸企业而言,宏观经济环境中最主要的因素有:经济周期、价格、利率与汇率。
(1)经济周期-增长与衰退。简言之,经济运行可分为增长周期、衰退周期,自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以来,世界经济由繁荣陷入衰退,总需求下降,国际贸易深受影响。
(2)价格-供求理论与投机波动。按照经典经济学理论,供求关系决定商品价格,这也是长期指导机构及企业基本面分析的金科玉律之一。我们结合特定商品的生产供应和需求情况可以从基本面上确定该商品的合理价格区间,脱离这个合理价格区间的商品定价对外贸企业是具有风险的。
另一方面,随着世界金融和通信的蓬勃发展,国际贸易中主要的大宗商品均已按标准化合约方式登陆交易市场。每个交易日,巨额资本参与这些交易以及由这些交易衍生出的海量衍生品交易。事实上,诸如期货等交易中仅仅存在小部分合约属于实体性质,而绝大部分交易中的合约属于投机性合约。这引发了更为剧烈的短期商品价格波动,其波动方向、峰值和力量日益取决于资本的流向和流量。
因此外贸企业不但要洞悉商品供求的基本面,通过对基本面的分析避免出现对价格走向的方向性误判;而且要掌握资本流动的风向,提防价格巨变而导致的违约,以及价格误判而造成的机会成本。企业可以通过交易软件了解市场行情的潮起潮落,在必要时,可以利用期货市场进行套期保值,锁定利润,规避风险。
(3)汇率-贸易收支、国际资本流动及央行干预。贸易收支、国际间资本流动及央行干预对汇率有根本性的影响。
汇率的波动对外贸企业利润的影响是显而易见的。在以外币为结算货币的基础上,当人民币对外币升值时,我国进口商按人民币核算将获得额外的汇兑收益,而出口商则遭遇汇兑损失;反之当人民币对外币贬值时,进口商损失而出口商获益。值得一提的是通常出口部门提供更多的就业并“收入更多财富”,因此世界各国往往倾向于本币贬值。近期日元竞争性贬值近30%的事实就有这方面原因,然而这是一种严重损害他国利益的行为。
外贸企业加强汇率方面的管理非常必要,主要有两方面措施:一方面是采用人民币计价结算,实质上汇率波动风险即从我方转移至外方。另一方面是采取远期结售汇工具避险保值,预先锁定收、付款时的汇率。
(4)利率。外贸企业,尤其是大宗贸易商,事实上大部分在做杠杆操作,即以较小本金撬动大额交易。而某一时段内的综合利率水平就是全部企业获得资金的成本,利率还会通过影响生产者、需求方等途径把资金成本压力传递给作为媒介的贸易商。
值得注意的是,主要经济体央行对利率的管理体现着其对经济形势的应对和预判,可以通过央行对利率的调整总结前期经济形势并预期未来一段时期的经济走势。对外贸企业而言,积极总结过去经济走势及央行的对策并及时把握最新动态,对于判断宏观经济形势有很大帮助。
外贸企业对利率和汇率形势进行研究,可以发现通过财务和金额工具的组合可以获得额外的安全收益。如付款可以通过银行海外融资,获取低息外币资金融通,节省的人民币资金做定期存款并配合远期购汇锁定利率,到期提取本息支付贷款,获得一定的套利利润。无论如何,要谨记避险原则,外贸企业需要的是锁定风险,而不是投机!
2.研究宏观政治指向
外贸企业应当正确解读政治纲领,研判政治动态对经济贸易的影响。
我国今年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是:国内生产总值增长7.5%左右;居民消费价格涨幅3.5%左右;城镇新增就业900万人以上,城镇登记失业率低于4.6%;城乡居民人均收入实际增长与经济增长同步;国际收支状况进一步改善。
保持合理的增长速度,为增加就业、改善民生提供必要条件,为转方式、调结构创造稳定环境。引导各方面把工作重心放到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和调整经济结构上。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
从中可以领会到今年乃至一段延续的时间内将以“调结构”为主线,维持一定程度的经济增长目标以及相应的财政、货币政策都是为发展方式的调整和产业结构升级这条主线而设计的,同时也要为就业和民生保驾护航。那么,这将意味着至少在今年大部分时间内,高能耗、高污染的低端制造业出口和涉及铁矿石、煤炭、冶金产品等等的重工业类贸易将被迫“调整”,接下来的日子会不好过,应当顺势而为研究对策。
二、外部风险管理
1.信用风险管理
信用风险管理的核心是反欺诈。信用可谓贸易的灵魂,但是,商业欺诈行为在贸易中屡见不鲜,必须格外加以防范。
外贸企业应当树立和强化信用风险意识,加强客户管理,注重信息搜集,建立自己的数据库。可以求助于专业咨询机构,调查交易对手资信情况。对于和就业紧密相关的广大出口企业,国家予以扶持,鼓励通过中国出口信用保险公司为企业保驾护航。
对于新客户要加深了解,采用有利的收、付款方式,还可以要求对方提供第三方担保,如银行保函、备用信用证或实力雄厚的第三方出具的商业担保,或由资质良好的银行开具信用证。对于老客户要注意更新其信息,记录其信用情况,关注其财务状况、高管变动情况和公司突况。
外贸企业应尽量拉近与贸易终端(即实际的最终买方或卖方)的距离,减少中间商数量,缩短交易过程,降低贸易流程的信用风险和时间风险。
2.运营链风险
从发现需求到实现供给的过程中有两条明显的运营链接,即
(1)供需链:需求――合同――备货――运输――需求满足或供给实现。外贸企业要甄别需求的真实性。在我国对进出易的真实贸易背景是有原则性要求的,而且这也是反欺诈的重要方法之一。近年来,由于国内很多企业资金偏紧且利率高企,而美联储实施量化宽松带来的美元融资低利率就显得极具吸引力,因此出现了一定数量的融资易,值得注意。例如,商品涨价时,利用延期付款模式融资;还有更复杂的模式――境内外关联公司配合,通过不入境不报关的转口贸易,用远期信用证贴现获得低息融资。值得担忧的是这些融资交易几乎很少参与套期保值和汇率锁定,一旦价格、汇率发生重大波动时,链条就有瓦解崩溃的可能。当外贸企业有意无意地牵扯到这种贸易链时,风险会大大增加。
外贸企业要确保订单的及时性和准确性。公司应当在对宏观经济形势有所判断,充分掌握价格信息且了解对方资信情况的基础上审慎签订合同。合同涉及的时间点、时间段要明确,表述要清晰,术语要正确,以便准确执行,及时履行义务,还要明确法律适用,纠纷解决方案等,维护自身权利。
外贸企业在备货中要注意运营管理的细节,尤其是本身涉及生产运营的企业,更要注意流程控制和安全。
外贸工作者应具备一定的航运知识,尤其是涉及费用的时间点、术语及计算方法,运输过程要注意避免产生滞期费用和纠纷。另外,无论我方或外方承担保险责任,对标的货物上保险都是必须的。
只有一丝不苟地完成连接上的每一个环节,才能保证最终的需求满足或供给实现。
(2)资金链:供应商――卖方―(结算)―买方――需求方。注意选择相对安全的结算方式,如出口方要求对方通过知名银行开具的保函、信用证,及进口方要求对方接受托收、汇款等。在资金流转中可能出现无法“无缝对接”的情况而需要外贸企业暂时垫款,要审慎处理,充分调度现有资金存量调剂现金流,或选择适当的资金融通方式,如出口押汇、福费廷、进口押汇(代付)等。此外,还要注意美国、欧洲、日本、香港等国家和地区的节假日,期间相关货币无法清算,以免导致款项无法划转造成纠纷。
3.交流中的不确定性
外贸行为是涉外活动,必然存在因不同国家的语言、文化(共性)、法律的不同所引发的差异,又加之不同个人的偏好(个性)、思维方式、能力等方面的差异,都会对贸易行为产生不确定性。因此,为确保运营过程的及时性和有效性,对这些差异事先了解是很有必要的。
三、内部风险管理
1.贸易企业的固有特点
少数知名贸易商已经积累了雄厚资产,但多数贸易企业普遍存在应收及应付账款数量大、比例高,同时实收注册资本和固定资产较少,对现金周转要求较高的特点。随着全球化的推动和信息技术的发展,外贸企业的利润水平逐渐下降,呈现“本小利薄”的现状。
2.制度建设
外贸企业想做大、做强、做长久,就一定要根据自身情况加强制度建设,规模小的公司通常偏向于少数精英管理,而规模大的企业集团则需要完善的制度管理。
企业要建立处理日常事务的常态化运营制度和应对例外事务的紧急处置措施。要有授权和审批机制,还要有独立的内部审查机制,大型企业还应定期接受外部审查。
3.团队建设
任何制度离开执行者都是纸上谈兵,一支过硬的团队是实现制度的基础,外贸企业一定要注重团队建设,提高全体人员业务水平,既要深入又要全面。此外,外贸工作几乎是“全天候的”,每个工作岗位留有后备人员很有必要,防止个人休假、病假、辞职等情况造成不良影响。
4.财务管理
好的财务管理,精通于打理公司的现金流,懂得为公司带来一个合理的资产负债表,更能洞察经济环境和形势,知道采取什么样的财务策略。优秀的财务管理,不但成为公司安全经营的重要保障,还可以通过财务、金融的组合为企业创造额外的安全收益。
四、结论
在经济上行和繁荣时期“躺着赚钱”的时代渐行渐远,期间形成的很多理念也不再适用。社会的发展和宏观环境的变化决定了当代外贸企业必须提高认知能力,加强风险管理。总之,假如把管理一个外贸企业比作驾驭一艘航船,那么预判宏观经济形势就犹如预判天气和海况;而辨明政治指向就如同明确航向,而严格的内外风险管理就形如船只的日常管理;各环节相辅相成,缺一不可,综合加强企业风险管理才能拥有持久的安全续航力,在今后的经济复苏中赢得历史性机遇。
参考文献:
[1]邹昭.《企业战略分析(第三版)》【M】.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