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医学检验新技术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医学检验新技术范文1
【关键词】 基层卫生适宜技术推广平台; 心血管病防治; 应用效果
Research on Practice of Primary Health Appropriate Technology Platform in Prevention of Cardiovascular Disease/LIU Jian-sheng.//Medical Innovation of China,2016,13(10):102-105
【Abstract】 Objective:To summarize the method of primary health appropriate technology platform and analyze the application effects and significance of primary health appropriate technology platform on cardiovascular disease.Method:In cardiovascular disease prevention and control centers,280 cases of cardiovascular disease patients from January 2013 to January 2015 were selected as the research objects,they were divided into the control group and the research group according to the digital grouping method,each group had 140 cases.The control group was given conventional cardiovascular disease prevention education and the research group received primary health appropriate technology platform education,the changes of the indexes in the two groups were compared.Result:The related indicators of the research group were higher than those of the control group,the differences were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P
【Key words】 Primary health appropriate technology platform; Cardiovascular diseases; Application results
First-author’s address:The People’s Hospital of Heping County,Heping 517200,China
doi:10.3969/j.issn.1674-4985.2016.10.030
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与人们生活水平的逐渐提高,人们的健康越来越受到重视。相关研究报道显示,推广应用基层卫生适宜技术可以有效地促进基层卫生服务健康、快速、持续性发展,在医疗费用和疾病防治方面具有重要的意义[1]。基层卫生适宜技术推广和应用提高了人们生活水平和质量,促进了和谐社会的构建[2-3]。本研究通过对基层卫生适宜技术推广平台方法的总结,旨在分析基层卫生适宜技术推广平台在心血管病防治中的应用效果和意义,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3年1月-2015年1月心血管病防治中心收治的280例心血管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自愿参加本次研究,并签署知情同意书,按照数字分组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140例。对照组中男79例,女61例,年龄57~73岁,平均(67.4±2.6)岁,病程3个月~8年,平均(4.5±1.2)年;研究组中男65例,女75例,年龄55~82岁,平均(67.5±2.7)岁,病程5个
月~10年,平均(4.8±1.6)年。两组性别、年龄、病程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常规心血管病防治教育 对照组给予常规心血管病防治教育,具体如下:(1)常规教育,定期进行健康教育讲座,增加患者对医生的信任,不定期进行电话随访,向患者讲解相关疾病的知识,嘱患者选择低盐、低脂等合理饮食。除此之外,还可以建立心血管俱乐部,释放患者的压力;(2)药物指导,根据患者的疾病程度指导患者合理用药,对于用药不当的患者告知其服药的重要性,对于老年患者要告知其用药剂量,尽量使用长效药,及时了解患者用药情况并详细记录,予以科学的调节,保证患者的治疗效果;(3)体育锻炼,为患者制定合理的功能锻炼,运动强度和运动量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而定,增加患者的免疫力和抵抗力;(4)心理指导,由于患者的病程较长,在治疗中大部分患者出现焦虑、不安、紧张、烦躁等不良情绪,影响了治疗效果,因此,要及时和患者进行有效地沟通,发现患者的心理变化后根据患者的不同心理予以针对性心理疏导,及时缓解或者消除患者的不良情绪,帮助患者树立信心,鼓励患者积极配合治疗,提高总体的治疗效果。
1.2.2 基层卫生适宜技术推广平台教育 研究组给予基层卫生适宜技术推广平台教育,具体包括:(1)建立卫生适宜技术信息库,对所有患者的基本资料信息建立信息库,并针对临床实际问题分为急救技术、康复护理、公共卫生、中医技术及其他多类技术项目,结合患者的具体情况予以相应的治疗和护理措施;(2)建立卫生适宜技术推广网站,为了方便患者对心血管病的了解,建立卫生适宜技术推广网站,主要包括心血管病的交流、管理及技术等相关模块,可以为心血管病患者提供参考和借鉴;(3)信息的推广,该网站会定期更新新技术和相关知识的讲解,使心血管病患者能随时掌握最新动态,加强患者对心血管病相关知识的了解。
1.3 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患者对心血管病相关知识、注意事项、预防措施的掌握情况及对不同方式的满意情况。
1.4 评价标准 采取评分制对两组心血管病相关知识、注意事项、预防措施的掌握情况进行评价,判定标准为:总分60分,每项20分,分数越高效果越好[4]。采取调查问卷的方式对两组患者的满意情况进行评价,评价标准为:总分为10分,10分表示非常满意,7~9分表示满意,
1.5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20.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用(x±s)表示,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比较采用 字2检验,以P
2 结果
2.1 两组对心血管病防治知识掌握情况比较 研究组在知识掌握、注意事项及预防措施方面评分均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2.2 两组满意情况比较 研究组满意度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字2=15.655,P
3 讨论
随着人们生活方式的改变及人口老龄化的加速,心血管病的发生率显著上升,成为我国重要的公共卫生问题[5-6]。心血管病防治适宜技术包括心血管病相关的新技术、新方法等,例如心血管疾病的诊断技术、治疗技术、预防技术以及护理技术等,随着心血管病相关医疗技术的成熟,要有效的实施预防行动[7]。目前,心血管病防治适宜技术推广平台已经成为基层卫生服务中心血管病防治技术的重要工作平台。
相关研究报道显示,通过对高血压患者进行综合性评估,制定科学、合理的管理方案,可以降低危险因素,有效改善患者的各项指标,提高了治疗效果[8-10]。临床大量的实践发现,随着基层卫生适宜技术推广平台的应用,心血管病的发生率显著降低,治疗的依从性有了明显的提高[11-15]。除此之外,卫生适宜技术的推广使各基层单位对心血管病的诊断更加规范化、合理化,有效的降低了误诊率,使医疗资源更加合理化。据有关研究显示,基层卫生适宜技术推广平台的推广,解决了各基层医疗单位技术薄弱的问题,提高了患者的信任度,有利于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降低了医疗纠纷的发生率[16-19]。基层卫生适宜技术推广平台为各基层单位带来良好的经济效益,利于医院稳定持续的发展。金娅娜等[20]的研究显示,对心血管病进行综合性评估,加强对心血管病知识的宣传,可以降低危险因素,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随着医疗卫生的改革,社会更多的学者认识到了卫生技术推广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开始逐渐推广各平台。基层卫生适宜技术推广平台主要从建立卫生适宜技术信息库、建立卫生适宜技术推广网站及信息的推广等方面对患者进行心血管病的防治教育,其中建立卫生适宜技术信息库,方便了患者对相关信息的查找,节约了时间,提高了整体的治疗效果。建立卫生适宜技术推广网站可以方便心血管病患者对相关信息的咨询,所有的心血管病患者可以在该网站中进行交流和沟通,加强了患者对相关疾病知识的掌握,能有效的了解相关的注意事项和预防知识,管理模块主要是及时更新心血管病近期的变化,从而使患者在第一时间内可以掌握心血管病的变化,技术管理模块主要是心血管病治疗方面的知识,主要包括心血管病治疗的新技术,例如移植手术、介入手术等,通过建立卫生适宜技术推广网站,为心血管病患者提供了有效的参考和借鉴。信息推广主要是通过各个网站更新新技术和相关知识的讲解,加强患者对心血管病知识的了解,及时掌握最新的相关注意事项和预防心血管病发生的最新方法,从而减少心血管病的发生。心血管病防治技术的推广应用不仅帮助基层医疗单位解决了技术难题、薄弱问题,同时还提高了广大心血管病患者对基层单位医疗技术的信任度,给基层单位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效益,效果明显。适宜技术的推广应用对基层的医疗卫生单位在心血管病的诊断和治疗的要求方面也做了进一步的规范,有效地降低了疾病的误诊率,减少了患者的医疗费用。目前,我国对慢性疾病的防控能力相对较差,尤其是心血管病方面,因此,在心血管病的防治工作中,要加强对心血管病的管理。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心血管疾病防治技术已渐渐成熟,有效的防治行动至关重要。基层卫生适宜技术推广平台是一个大容量的技术资源库,可以方便基层人员进行技术学习,利于其及时掌握更新的技术,对患者了解心血管防治知识具有重要意义。通过相关的调查问卷显示,与传统的心血管病防治技术比较,大部分患者对基层卫生适宜技术推广平台的作用效果较为满意,认为可以广泛的推广应用。本次研究结果表明,研究组各项相关指标评价均高于对照组,满意度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综上所述,基层卫生适宜技术推广平台应用于心血管病防治中,增加了患者对心血管病知识的了解,掌握了相应的注意事项和预防措施,具有重要的价值。
参考文献
[1]朱炜,屠海霞,林仁支,等.基层卫生适宜技术推广平台在心血管病防治中的实践研究[J].心脑血管病防治,2015,10(1):1-3.
[2]李灼日,范莎莎,龙开超,等.湖南省农村医疗卫生适宜技术推广模式探讨[J].医学临床研究,2010,27(2):362-364.
[3]刘艳丽,蒋健敏,林森祥,等.卫生适宜技术的信息化建设[J].中华医学科研管理杂志,2012,25(2):131-132.
[4]段文祥.老年糖尿病心血管病诊治分析[J].中外医疗,2012,31(34):45-46.
[5]肖太平.老年糖尿病心血管病诊治分析[J].中国医学创新,2011,8(14):182-183.
[6]姜俭,徐波,刘励军.适宜急救技术在基层的推广[J].中国急救复苏与灾害医学杂志,2014,15(4):350-352.
[7]许秀香.基层卫生院医院感染面临现状及应对策略[J].中国医学创新,2012,9(4):108-109.
[8]苏晓英,丁国娟,俞仕梅.急救基层卫生适宜技术示范基地建设的实践探索[J].中华医学科研管理杂志,2014,27(5):179-181.
[9]任建萍,郭清.基层卫生适宜技术推广影响因素分析[J].中华医院管理杂志,2011,29(1):57-59.
[10]李艳芬.基层卫生院健康教育实施中存在的问题及处理对策[J].中国医学创新,2011,8(12):119-121.
[11]郭雪,刘琴,于晓羽,等.中国适宜卫生技术评估研究的系统评价[J].中国循证医学杂志,2012,12(12):1407-1415.
[12]中国医药导刊编辑部.林曙光教授呼吁制定心血管病防治战略[J].中国医药导刊,2014,12(7):1164.
[13]刘建武.浙江省卫生适宜技术信息资源建设研究[D].杭州:杭州师范大学,2012.
[14]王文,刘文波,隋辉,等.中国心血管病的流行状况与防治对策[J].中国心血管杂志,2012,17(5):321-323.
[15]程东英,蔡文云,李子岩.鄞州农村高血压患者干预效果分析[J].中华健康医学杂志,2010,4(5):318-319.
[16]王浩然,于春江.动脉粥样硬化发生机制及治疗药物的研究进展[J].首都医科大学学报,2010,31(6):828-833.
[17]张光银,张军平,丁彬彬.冠状动脉介入术后中西医结合防治再狭窄初探[J].中华中医药杂志,2010,25(8):1180-1183.
[18]吕仕超,张军平.试论病毒性心肌炎伴志改变的治疗[J].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2010,16(2):161-162.
[19]孔微.我院心血管系统药物不良反应报告分析[J].医院药学,2012,16(1):128-129.
医学检验新技术范文2
一、农村小学的小学科教育基本现状
从课程设置来看,所有学科一律平等,无所谓大小。那何为学校的小学科呢?它是在现实中被学校群体默认使用的一种称谓,指的是语数英以外的其他学科。它们在课程中所占课时少、任课教师数少,而且学科地位被边缘化,是弱小的学科群体。具体表现在:
1.课程普遍不被学校重视
不少学校不设课程或虚设课程,以课程表为伪饰,兼科教师将课表的小学科课程上成主科课程;兼科教师对小学科课程缺乏深入研究、课堂质量不良,领导没有或较少关注小学科的质量情况。例如,广州市白云区4个乡镇共73所小学,人和镇从没有固定调研课的学校,江高镇学校领导对小学科从未调研课达64%(见表1)。
2.校本教研未有实质性开展
小学科任课教师不开展或少开展集体备课、观课研讨、研究反思等校本研究活动,在调研中笔者发现,除语数英学科外,较少见到小学科校本教研的原始性材料,包括计划、总结、集备记录、听课记录、学业期末评价记录等,也较少见到有学科业务学习资料、学科电子资源等教师专业发展的学习材料。4个镇小学信息技术学科档案资料调查情况(见表2)。
3.学科教师队伍专业发展之路艰辛
小学科专任、专业学科教师人员数量较少,开展校本教研少,对专业缺乏追求,学校对小学科关心激励少;也有一些素质较高的专业教师,但被学校转岗教主科,本学科成为其副业(见表3和图1)。学科专任率普遍较低,任主科兼教信息科占了主要比例,可见,小学科教师队伍的专业发展之路较为艰辛。
4.学生学科素养发展不均衡
由于学校的课程安排、教师的学科态度、课堂的教学质量、学校校园文化生态等各种原因,导致学生除了语数英以外,其他学科素养的发展甚为薄弱,培养孩子全面发展的素质教育目标,被制造成公开的秘密:学习是语数英,评价也是语数英。
二、农村小学的小学科教育问题分析
上述小学科教育的问题在各种层次学校均有不同程度的存在,但在农村小学中问题尤为突出,越是偏远的学校、学校规模越小的学校,问题越严重。归结其原因有:
1.教育价值取向明显功利化
在现行评价指标体系中,小学科没被纳入升学评价体系,因而在社会、家庭、学校等强大的功利驱动之下,应试的压力从一个学段往一个学段下移。不同的价值取向,必然导致不同的行为方式,为了短期的升学利益,在显性或隐性的文化舆论面前,学校的教育活动形成了大小学科与主次学科、主流与非主流教师群体等俨然成型的文化生态,还有现时的绩效工资方案在教学成果利益分配的差异,更让小学科教师感觉被边缘化。
2.区域教育资源调配有先后
白云区在城市化进程中,原农村地区逐步转化为城乡二元化结构地区,致使区情愈加复杂。尽管近年来已加快了对小规模学校的合并,加强对薄弱学校的校舍改造、实验室配置、图书采购等教育装备的建设,但是在改造进程中,区域资源调配有先后,显然,农村学校硬件资源调配的投入对学校带来的促进作用,及不上早期已发展、现已进入软件建设进程的学校。特别明显的就是钟落潭镇、江高镇等镇偏远农村小学。
3.教师队伍存在结构性缺编
教师队伍结构性缺编是农村小学的老大难问题,也是影响小学科教育的重要因素。一方面城乡差异带来的农村骨干教师流失日益增多,另一方面生源减少,教师政策性超编造成的“只出不进”影响学校改变队伍编制结构,还有就是课程改革中新增的课程设置如信息技术等专业教师缺岗。因此,农村小学长期缺编信息技术、音乐、艺术、等学科专业人才。
4.学校校本教研管理缺力量
在新课程专项调研中我们发现,大部分学校在校本教研这一块上做不下去。基本形式上是有的,例如学校公开课、科组活动、教师集中学习等,但是缺乏建设成效。例如学校课堂存在什么问题?科组活动研什么?怎么研?这些问题,都是学校缺乏认识的。学校开展的专题讲座缺乏校本性、针对性、系列性、延续性、反馈性,而且是纯理论、较虚空的专题,缺乏一些实践性问题的诊断和专项研究。意识、方法、理论也相当缺乏,导致此问题的主要原因还是学校缺乏校本研修的专业引领和管理人力。
三、缓和小学科教育问题的策略思考与实践
教育的责任不允许等待与不作为,缓和小学科教育问题,笔者认为是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各种研究机构需要加大重视和研究解决力度的。针对目前状况,笔者提出更新教育观念、优化教育政策、强化资源配置、加强培训等方面策略在教师研修建设上改善小学科教育问题。以下是策略及实践方法。
1.更新教育观念,发挥多元教育文化导向
在行政管理上,调研员要深入调研区域小学科教师专业配置及岗位现状,要从区域整体科学配置人力的角度出发,系统筹划小学科专业人才的招聘与培养;在专业发展机会上,要平等对待小学科教师,优秀的小学科特色学校及教师要扶持,建立相应的激励机制,支持小学科优秀教师潜心发展。
在业务管理上,各级教科培研究机构要从自身做起,除却小升初、中考、高考等专项研究外,还要均衡资源和力量分配,在部门建设上重视小学科教科培研究工作,别让小学科研究人员本身也生存在被边缘化的状态,积极性受到打击。只有由上至下的教科培机制建设及文化导向规范、持续,这才有可能对下产生导向、督促、引领、建设的作用。
2.优化教育政策,实施多样化师资交流方式
农村小学缺人用,缺人才用,都是长期存在的难题。要缓和它就要建立多样化的人才交流方式,形成一种有效的全区或全市的人才交流机制,谓之“活水工程”。例如:
(1)教研员蹲点基层:到边远农村学校建立教研工作站、引领周边学片发展;蹲点学校扶持特色学校建设等。
(2)教师对岗交流:优秀教师到农村学校去开展学年性支教、农村教师到优质学校交流、骨干教师学片内对岗交流等。
(3)结构性转岗调整:超编教师区内流动,结构性超编教师转岗、跟岗培训交流等。
这些方式,虽然受惠面窄,似乎有点望梅止渴,但一定程度上,是一种缓和的策略。待小学科人才逐步引进,结构性缺编问题逐年缓和,小学科人才队伍不断壮大,师资交流方式就会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3.强化研修引领,实施多层次研修管理机制
在实践中,建立多层次的区域性教科培研修管理机制,以机制去制衡大小学科的落差过大,一定程度上推动学校小学科的运作。
建立“区教育发展中心―镇教育指导中心―学校”三级研修管理机制,加强第二级教研业务领导力和指导力的建设,为三级教研的力量传播起促进作用。
从业务管理上操作:第一级研修管理为“区教育发展中心―镇教育指导中心”;第二级研修管理为“镇教育指导中心―学校”。
从研修建设上操作:第一级研修建设为“教研员―学片中心组长”;第二级研修建设为“教育指导中心―学校”研修指导及“学片中心组长―学校教师”研修指导。
每一级研修管理和建设承担的职责和任务都不一样:在第一级更多的宏观策略调控指导,在第二级更多的是具体学科、具体业务操作引领和指导服务。在这样的研修管理机制下,由市、区落到校这一层,小学科活动被忽略、被打折扣的现象得到较好的改善。
4.省略),不仅做好了信息、资源共建等常规工作,还有基于社区的教师教育博客耕耘等。在平台上,教研员与教师、教师与教师展开专业对话,拓宽教师交流的途径,实现跨时空网络研修。
5.质量监测,发挥评价诊断反馈作用
建立小学质量评价体系监控新课程实施后小学学业质量,具体是以“主科+小学科”组团式实施抽测。抽测之后,学科教研员进行详细的质量分析,对各镇学校情况进行同类型、同层次学校对比分析,例如优秀(A级)率、不合格(D级)率,学生样本差异程度分析等(如表5和图2所示)。
同时,也将结合区“小学教学水平综合评估”工作,将小学科课堂教学质量及学科抽测评价写入指标,这样利于促进各学科相对平衡的良性发展。这不能不说是对小学科教育发展的一剂良药。
医学检验新技术范文3
[关键词]高职;医学检验;创新创业通识;信息素养;校企协同育人
[基金项目]2018年度广东岭南职业技术学院校级重点项目“产呕吐毒素蜡样芽胞杆菌LAMP快速检测技术研究”(KA201803);2019年度广东省教育厅普通高校特色创新类项目“产呕吐毒素蜡样芽胞杆菌LAMP快速检测技术研究”(2018GKTSCX076)
[作者简介]徐晓可(1980—),女,广东广州人,硕士,广东岭南职业技术学院健康管理学院微生物学副研究员(通信作者),主要从事医学检验技术专业的教学及微生物的研究。
[中图分类号]G71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9324(2020)33-0379-02[收稿日期]2020-01-09
一、引言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随着我国“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时代需求以及“十三五”全国卫生计生人才发展规划需要,大力推进医药卫生创新创业人才培养,已成为高职医药卫生院校的重要新举措[1]。
医学是一门实践学科,而检验更是一个注重技术训练的专业。长期以来,我国高职医学检验专业的培养目标就是培养从事检验的技术技能型人才[2]。当前,提高医学检验大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是适应时代的要求,也是中国高等教育的弱项[3]。如何加强高职医学检验技术专业的创新创业教育,是教育管理部门、教育部门及大学生共同关注的核心问题。本文以广东岭南职业技术学院为例,从创新创业通识,信息素养,校企协同育人三方面探讨高职医学检验技术专业的创新创业教育。
二、创新创业通识教育
为顺应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的新要求,我校结合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实施意见》和学院“十三·五”规划,建立了学校“两阶段、四贯通”创新创业教育体系,开设创新创业通识课程,学分为1.0,从创新思维、创业基础理论和政策宣传层面,培育学生创新创业[4]。
创新创业通识课程的内容以一个创意开始到创建企业的过程为脉络,以管理初创企业的创业过程的逻辑关系构建教学知识内容,构建创新思维训练和创业基础训练两大模块共细分12个教学模块内容。然后针对专业学生自身特点,从12个模块中选定与专业教学融合、互补的4个模块作为课程教学内容,极大地避免课程内容与部分专业相关课程内容同质化。
三、信息素养教育
信息素养包括信息意识、信息能力和信息道德,信息素养教育是指对大学生进行的有关信息意识、信息能力、信息道德的培养。对于创新创业的大学生来说,接受信息素养教育,能够让他们在创新创业过程中培养并提升精准获取新技能、新知识的能力。信息素养教育是培养创新创业人才的一项重要的素质教育[5]。同时,高职院校传统的信息素养教育有着自身的局限性,与专业教育融合是其发展的必然选择,也符合信息时代人才培养的要求[6]。
我校医检专业将信息素养教育融入创新创业教育和专业教育之中,实现信息素养教育与专创教育的紧密結合。继开展创新创业通识课程之后,医检专业开展了信息素养课程,培养并提升他们基于专业的角度进行创新创业信息资源的搜集、整理和分析能力。信息素养是学生终身学习和发展的关键核心能力之一,实现信息素养教育与专创课的融合,有利于学生将信息素养知识与专创课学习结合起来,切实提高学生利用专业信息的能力,同时促使学生能够运用各种信息解决他们在创新创业理论课程和实践活动课程过程中碰到的实际问题。
四、校企协同育人
校企协同理念基于创新的思想,旨在利用学校和企业各自的优势,加强校企的合作和实现共同发展,这对于高职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培养会带来促进和提高的作用[7]。
为适应当今医检教育教学改革需要,贯彻落实《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精神,扎实推进创新创业教育,其中深化校企合作,推动产教深度融合是重要途径。为实现“资源共享,合作共赢”,我校医检专业一方面积极引进企业资源,与企业共同举办定向培养班,培养具备创新精神和科研能力的高素质人才;另一方面成立了广州岭南护理院检验中心。广州岭南护理院检验中心是在学校和学院领导的指导和大力支持下,由广州岭南护理院、健康管理学院及医学检验技术专业教研室三方联合创办的双创平台。广州岭南护理院检验中心的检验项目由健康管理学院医检专业师生合力共同完成,学生在校就可以实现真实岗位的训练,提升创新创业能力。
医学检验新技术范文4
[关键词]医学信息学;数据库;信息知识服务
引言: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催生了现今信息爆炸的现状,海量的知识和信息推动了社会和经济的发展,这个时代是信息化的时代。医学信息学是一门医学和计算机技术结合的学科,如何以医学信息学知识为依据,建立数据库系统,实现信息化的知识服务,是现在医学类院校需要研究的重要课题。
1、知识服务和信息服务分析
下面将分别对知识管理和信息服务展开分析:
信息服务向知识服务的转变:一般意义上的信息服务包括了收集信息、整理信息、存储信息以及加工信息等,这种服务针对特定用户,为他们及时传递用户需要的、准确的信息,是一种信息提供和信息传播服务;可以看到,现今的信息服务逐渐多元化、集成化和社会化,并且显现出了自身的局限性,例如信息之间缺乏有效关联,用户难以发现自己需要的信息,满足不了用户的个性化知识需求;而随着信息服务的发展,方向逐渐转向知识服务,例如海量的网络资源给予了信息服务发展的机会,高新技术给予了信息服务发展的动力,信息服务的水平逐渐提升到知识服务的高度。信息服务的内在要求决定了向知识服务发展的方向,由于时刻变化的网络环境影响了用户的行为,信息服务需要不断收集用户需求,这也是信息服务不断变化和发展的原因,向用户提供更有价值的知识服务,成为现今信息服务面临的机遇和挑战。信息服务在创新和发展过程中产生了知识服务,知识服务以细心资源为依托,以用户需求为目标,帮助用户制定解决问题的最佳方案;由于用户需求不同,所以知识服务的一个特点就是“个性化”,在计算机技术的支持下,用户能够随时随地获得自己需要的知识和资源。在现今的数字社会环境下,知识服务系统能够满足决策制定、顾问支持等需求,易用性和交互性都较强。
知识管理分析: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而知识是推动科学技术发展的内在因素。二十世纪九十年代,OECD发表了《知识经济报告》,指出国家发展应该逐渐转变为以知识为导向,也就是“知识就是财富”;衡量一个国家综合实力的重要依据,就是科学技术水平和知识水平。这个时代,知识才是最重要的资源,一个国家的核心竞争力就是知识资源。虽然近年来我国的知识服务发展迅速,但是缺乏统一的管理标准和规范,不同领域的人才积极探索,开发了诸如医学、IT学等不同领域的知识管理方法,简单地说,人们通过知识管理,生产、传播和扩散知识,最终形成一定规模的知识服务;“学以致用”是学生的最终目标,和学习目标相似,实现知识的运用同样是知识管理的最终目标,但是要保证合理、科学的运用知识,就必须保证知识的交流、更新和积累,所以,知识管理和知识服务并不是简单的知识组合,而是多层面、全方位的知识整合。
2、基于医学信息学知识构建的数据库知识服务分析
医学类院校图书馆的首要任务就是开展知识服务,结合高校高水平的硬件,完善图书馆的知识服务,构建一个基于数据库的知识服务平台。数据库的重要作用之一就是提供文献资源,高校应该借鉴其他院校的数据库知识服务建设经验,结合本校的馆藏资源和馆藏特点,建立具有本校特色的多媒体数据库或者全文数据库。可以看到,很多著名的数据库都被各个高校采用,这些高校依托网络技术、信息技术为院校师生提供知识服务,这也是信息服务向知识服务转变的具体表现。一般院校囿于资金原因,图书馆规模较小,馆藏量也不大,而利用数据库就能实现在较少经费的基础上,为院校师生提供海量的文献、资料资源,并且相对于传统的纸质资源,数字化资源占据的空间更小。下面举例分析几种较为优秀的数据库:
CNKI:CNKI全名为清华同方知网数据库,继承了颇具特色的“个人图书馆”的知识服务,CNKI抓取网络上的有用资源以及其他院校图书馆资源,及时的为本校图书馆推送有用信息,并且具有高度的可定制性,可以针对不同院校的特点提供不同的服务;而若干种增值服务,为院校构建知识服务提供了更多选择,我国的大多数医学类院校都购买了CNKI的医学数据库资源。
CHKD:全名为中国医院知识仓库,数据库包含了高达800多万的医学类期刊和论文资源,并且以每年50万篇的速度增加,能够满足大多数高校的信息服务需求。
万方数据;这个数据库是依托于中国科技信息所的信息服务资源建立的,万方数据的特点是全面、丰富,不仅有医学类院校需要的医学、信息学资源,还有社会、人文、金融等其他方面的知识资源,为培养高水平、高素质的复合型医学人才大有益处。
VMIS:全名为维普医药信息资源系统,这个数据库石油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构建的,包括三大平台:外文期刊、中文期刊和报纸知识资源,此数据库能够有效反映我国医学教育发展动向。
上述数据库都包含个性化的增至系统,各大医学类院校都能结合院校特点选择,例如后台管理、知识链接等。利用后台管理功能,能够建立一个以院校图书馆为名称的知识数据库,可以通过后台功能,将图书馆资源整合进数据库,利用信息技术,实现网页交流、新书通报以及读者咨询等服务,让读者清晰的了解图书馆资源情况;利用数据库技术,将不同的资源整合起来,减少了用户在不同数据库之间切换的麻烦,只需要在一个界面上操作,读者就能找到各大数据库中包含的自己需要的资源,不用再逐一登陆数据库、逐一检索资源,让知识服务更加便捷高效。
医学检验新技术范文5
关键词:移动信息技术;物理实验教学;整合;在线学习
中图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3044(2014)22-5268-02
《大学物理实验》课程是对高校学生进行系统的科学实验技术和实验方法的训练,培养学生科学实验能力和创新精神的非常重要的实践性课程。
从这几年的实际教学来看,实验课程的教学确实存在诸多问题。主要体现在:1) 在课前预习过程中,学生面对陌生的实验内容和枯燥的实验步骤,不能有效的联系理论知识和实验仪器,久而久之,使得学生普遍存在畏难情绪,失去学习兴趣,造成学生采取应付手段完成预习,实际效果很差;2) 在实验教学过程中,碍于课时的限制、教学任务的完成等原因,授课教师不得不采取“手把手”式的教学方法。学生往往做过就忘,更别谈对实验的理解和认识,极大的抑制了学生创新精神的培养;3) 测得实验数据后,学生不能有效的分析和鉴别数据的正误,往往采取相互对数据的判断方法,甚至对数据进行随意的更改和伪造,造成学生缺乏科学素养,影响了学生科学素质的提高。
教育部《关于加强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提高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明确指出:“在教学活动中应用现代信息技术是提高本科教学质量的重要手段和措施。”大学物理实验是一门以实验为主的基础学科,也是高等院校理工科学生的主要基础课程之一。
现在的90后大学生,大多是伴随着智能触控手机和平板电脑成长起来的年轻一代,他(她)们用电子产品进行“拇指交流”,在智能电子产品与虚拟世界的“包围”中成长,更倾向于通过手机和电脑获取网络上的信息。这深深地激发了笔者进行教学改革实践的兴趣,利用移动信息技术,对现有的物理实验教学资源进行改进和有效整合,建立新的学生感兴趣的学习模式。
1 教学整合的可行性分析
1.1 网络硬件条件
学校建成了以千兆光纤为主体的宽带高速校园网,通过Cernet及Chinanet双路由与Internet联网,同时覆盖无线网络的区域包括各个校区所有的教学楼、办公楼、宿舍区、食堂、操场和室外公共活动场所等,占地面积超过140万平方米。学生在校园里的任何一个地点,打开手机或笔记本电脑的wifi功能,就可以免费登陆校内各网站。
当今社会已然是信息高速发展、技术高度发达的社会,大学生们至少人手一部手机,笔记本电脑也成为学习的标准配备,平板电脑也逐渐成为学生学习和娱乐的主要设备。作为高校教师,不能对这些先进的智能设备视而不见,闲而不用,应该充分利用这些现有资源,结合学校的有线和无线网络,使教学手段丰富化,教学形式多样化。
1.2 软件资源支持
物理实验教学中心网站也已建成投入使用,已挂载了一部分教学课件、示范报告等网络教学资源,有些资源已经陈旧,和实验室现有的新型教学仪器不是完全吻合,还需要进一步完善。
直接利用学生熟悉并喜爱的腾讯QQ,微信,优酷视频等网络载体,进行实验教学内容的挂载。学生利用手机和笔记本电脑等终端进行在线学习,能随时随地的享受网络学习的便捷,这种新颖的学习方式易于学生接受,且不需要进行特殊的培训,方便快捷,同时可以让充分发挥其学习自主性,激发学生实验学习的兴趣,拥有更多思考的空间,适应现代社会的发展趋势。
2 教学整合的研究思路
2.1 充分调研
充分梳理我校物理实验课程开设的情况,对其特点进行全面分析,选取一些讲授难、学习难的典型实验(如分光计的调节、等厚干涉等实验),作为本次教学实践的研究对象。
对物理实验教学中心网站现有的教学资源进行逐一排查,找出与现开设实验内容不相符合的和仪器已经更新的部分实验课件和示范报告。
考察国内各大视频网站关于物理实验教学实验视频资源的现状,分析比较其内容和差异性。
2.2 整合改进
对物理实验教学中心网站的相关内容进行删除和修改,同时制作新开设实验的课件和示范报告,并进行上传。
针对我校课程开设的特点,录制相关物理实验的预习视频,不断进行讨论和改进,必要情况下,可进行多次录制,便于比较,选出适合学生理解,具有鲜明特点的预习视频课件。
选取合适的编程软件,编写物理实验数据诊断程序,进行数据准确性和运行稳定性的测试。
2.3 网络挂载
把视频课件和诊断软件在物理实验教学中心网站进行挂载,同时选取其他合适的网络载体,进行视频和软件的上传,初步实现移动终端的访问。
3 教学整合的实践
3.1 考察调研移动信息技术使用现状
对国内各视频教学资源进行综合调研,梳理物理实验中心网站现有资源,进行相关编程软件的学习。对视频录制技术和后期剪接处理等多媒体技术,进行初步学习。
3.2 物理实验预习视频的录制
对课本中的重点、难点进行简要讲解,并提出学生在预习中需要思考的问题,便于在课堂教学中互动。对实验仪器的重要部件进行介绍,着重对主要部件进行特写镜头的展示,同时简要讲解实验操作步骤,并做简单的使用演示。
3.3 实验数据诊断软件的编写
结合实际教学,编写相关实验的数据诊断程序软件。初步进行软件的试用,并对存在的问题提出改进措施,形成完善稳定的软件系统。
3.4 完善物理实验教学资源
根据现在的教学实际,完善和改进一部分课件和示范报告,制作新增加实验项目的课件和示范报告,把录制好的预习视频和数据诊断软件,在物理实验中心网站进行初步的试运行。
3.5 有效整合资源,实现手机等终端的资源共享
利用物理实验教学中心的校内网站和腾讯QQ、优酷视频等外部载体,将实验预习视频和数据诊断软件等挂载到网上。学生通过智能手机和笔记本电脑等终端设备,利用其自带的的GPRS,WIFI和蓝牙等无线通信功能,下载或在线观看相关视频、课件和诊断软件的在线使用。
3.6 教学效果的评议鉴定
在学生中进行广泛宣传,鼓励学生试用,并及时搜集学生对该视频和软件使用过程中的意见和建议,做出相应的改进和完善。比较采取新的教学手段后的实际教学效果,找出视频课件和诊断软件存在的问题和不足,进行优化改善。
4 结论
迎合新一代大学生的学习习惯和思维方式,将移动信息技术引入到物理实验教学中。学生通过随身携带的手机等终端设备,随时随地进行物理实验的预习工作,运用数据诊断软件,有效分析数据的合理性范围,养成实事求是的学习习惯和科学严谨的治学态度。实践证明,该整合工作极大提高了学生预习的效率,提升了理论教学与实验教学的课堂质量。
参考文献:
[1] 刘夏. 移动信息技术的应用研究[J]. 通信技术, 2013, 46 (7): 115-118, 122.
[2] 张玉冰, 胡保宇, 殷樱, 等. 任务驱动教学法在信息技术教学中的应用[J]. 电脑知识与技术, 2014, 10(12): 2811-2812.
医学检验新技术范文6
论文摘要: 语言自主学习中心是顺应网络化时代的要求,伴随外语教学改革与研究不断深入而产生的一个新生事物。本文针对高职人才培养和外语教学的特点,强调了在高职院校建立自主学习中心的必要性,介绍了武汉职业技术学院语言自主学习中心的建设情况并提出了对武汉职业技术学院语言自主学习中心建设的一些想法和建议。
一、网络化时代要求下的语言自主学习中心建设
二十一世纪是网络化的大时代,因而网络信息化英语教学必将成为一个势不可挡的潮流。这一潮流的特点是:信息资源即学习材料永远是开放和不断更新的,学习内容的选择是自主和个性化的,学习是没有时间和空间限制的。语言自主学习中心是基于网络的一个学习平台,它将一些分散、无序的资源整合起来,使学习者方便、高效地将其利用于自己的学习之中,并在大范围内实现共享,从而有效地实现学习资源的共享。
在网络化时代的大背景下,教育部对全国各高校大学英语教学的改革也在迅速地开展,经过了近十年的探索,全国已有百余所大学取得英语教学改革的成功。上海、江浙地区部分高职院校也随之纷纷启动了基于网络、教学软件开发与硬件建设、多媒体等方面的大学英语教学改革工程,推行课堂教学与学生网络自主学习相结合的教学模式,以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为中心,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构建个性化的大学英语学习模式,以全面提高学生的英语综合应用能力。由此可以看出语言自主学习中心已成为一种模式成熟并且能有效提高外语教学效果和学生外语听说能力的学习平台。
高职院校的外语课程教学目标是培养学习者的语言运用能力,使学习者掌握一定的外语基础知识和技能,具有一定的听、说、读、写、译的能力,从而能借助词典阅读和翻译有关外语业务资料,能在涉外交际的日常活动和业务活动中进行简单的口头和书面交流,并为今后进一步提高外语交际能力打下基础。以实用为主、以应用为目的已成为高职外语教学的主导思想。高职院校语言自主学习中心是学习者自主学习的一个新的场所,根据语言学习训练的不同方面,利用各类能激发学习兴趣的视听、电脑等高科技设备的辅助作用,进行全方位、多感官的信息输入,激发学习者的兴趣,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
二、武汉职业技术学院语言自主学习中心建设的相关情况
武汉职业技术学院(以下简称“武职”)在“不求大不求全,避开某些不实用、利用率不高的功能,追求实用功能的最大化,设备和软件配置适当超前”的建设思路之下拟建一个基于网络的语言自主学习中心平台,该系统平台主要具备四大学习功能,可以充分支持学生进行英语的听、说、读、写、译等自主操练,集多种学习功能于一体,以听说能力为突破口,侧重于大学生英语综合能力的养成。同时该平台还支持学习路径记录,课程作业、在线考试、自主测试、人机对话及学生之间进行互动交流等功能。
为建设好武职的语言自主学习中心,学院领导高度重视,带队考察了几所知名大学的语言自主学习中心,经过前期多方面的调研后,在场地、硬件、资金已初步确定的情况下,武职外语学院于2007年10月31日提出了语言自主中心的建设方案,包括学习中心的四大功能、建设内容及进度、风险控制和预期效果。随后,外语学院成立了由系主任为组长,公外教研室组长为主要负责人,若干名公外教研室的教师组成的语言自主学习中心讨论小组。小组成员于2007年12月召开第一次讨论会暨动员大会,会上组长详细论述了四大功能的目的和模式,并要求各成员提出认识和想法。2008年3月初,由公外教研室组长带队,小组成员前往华中师范大学语言自主学习中心参观考察,亲身实践并体验了网上自主学习的流程。随后,校领导及个别小组成员又前往西北工业大学语言自主学习中心考察,吸取了更多宝贵的经验和建议。继两次考察之后,讨论小组在2008年3月18日召开了第二次会议,重点是根据我院语言自主学习中心的建设方案讨论出语言自主学习中心的实施方案。在2008年3月25日的第三次会议上,小组深入讨论了四大功能的具体要求及模式并指定相关成员撰写实施方案。在随后的第四次会议上,小组成员就撰写好的方案讨论了相关功能的细节,对其进行修改和补充。
我院语言自主学习中心的建设在校领导和外语学院领导的高度重视和小组成员不懈的努力之下正在有条不紊地进行着。作为小组成员之一,笔者也时刻准备着为我院语言自主学习中心的建设贡献出自己的一份力量。在参与讨论和考察参观的过程中,笔者对语言自主学习中心的实施也进行了思考并提出一些建议。
三、关于学习材料的应用
语言自主学习中心学习材料的建设,必须要了解高职院校学生的英语学习需求,以便能最大限度地为他们所用。一般来说,这些材料可分为两大类:一类是出版社已发行的材料或软件。这样的材料或软件购置起来较为方便,比自己制作具有省时、经济、快速的优点;而且出版前一般都经过专家认可,质量方面较有保证。语言自主学习中心的功能之一即过级式听说将会使用相关出版社的听说软件,其中人机对话的方式及各种真实的语言材料能提供使用语言的机会,弥补缺少语言环境的不足,目的是帮助学生独立学习英语,使学生完全置身于多维的信息输入环境中,融声、像、文字于一体,可增强语言感染力,使学生在声情并茂的语言环境中身临其境地感知与运用语言。然而这种材料的不足之处在于它们中有些是针对课堂教学而编制的,往往要依赖教师的指导,因而不一定完全适合在中心使用。语言自主学习中心的功能之三即配套课后练习会使用与课堂教学相应的材料和软件,但为避免这种材料的不足,讨论小组决定由相关教师来编写一些测验题。
另一类是专门制作的材料。学生的文化背景、学习风格和学习目标各不相同,特别是学生都是划分专业来学习知识和实践的。当上述材料不能满足学生需求时就应考虑由教师亲自制作材料,包括从报刊、杂志及网络上摘编适当的材料等等。其优点是能尽可能满足学生的专业英语学习需求。同时,教师在制作材料的过程中对学生的需求更为明了,因而工作起来会更投入。语言自主学习中心的功能之二即复古式背诵中的材料就需要教师根据专业的不同来编写,以促进学生对专业英语的学习。但这种材料不足之处在于专门制作费时费力,教师工作量增大,并且材料会在数量上受到限制,因此不能满足学习者即时的较大的需要。 四、关于教师在语言自主学习中的角色定位
古语说得好:“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在语言自主学习中心,教师应该起什么具体的作用呢?教师在语言自主学习中心所扮演的角色并不是孤立存在的,它与教师在课堂中所起的作用既有重叠也有对教师在课堂中某些作用的重新定义。同时教师与学生一样,对于语言自主学习中心所需技能的掌握不是与生俱来的,需要通过一定的培训和学习才能获得。首先,要求教师提高自身素质,包括专业知识的加强,也包括实用性技能的提高,如多媒体技术、网络知识等。对于这些技能,教师们可以通过中心的专门培训或者自学达到。其次,教师之间可以组成小组,通过各小组之间教师对各自所掌握情况及出现问题的分析来提高教师的相关操作和辅导技能。教师也可以进行经验交流或者在网络上建立论坛,交换教学心得,从而提高自身的各项能力。这一点我们语言自主学习中心讨论小组在华中师范大学考察时也曾看到,我院教师也可这样做。
笔者要强调并建议的是,尽管教师在语言自主学习中心要充当某些角色,但这并不意味着中心的所有职责他们都要履行。比如过于涉及处理管理员的工作及中心的清洁工作等,这样会浪费教师工作的时间,毕竟教师还有课堂教学的任务。这不是说教师只要参与这些工作就是浪费他们的时间,只是说明在各个岗位人员相对充足的情况下,教师如果过多参与这些工作势必会影响到其本来的职责。教师也不太适合未经培训的工作。一般教师掌握的是电脑使用的基本知识。关于电脑维修方面这样纯技术性的工作则需要寻求专业技术人员的帮助。教师也不适合辅导目的不一致的活动。一是如学生把其他的英语作业带到自主学习中心寻求教师的更正。这时教师应该尽量避免提供该种更正服务,对此教师可从提高学生校正技能出发,指出其中的薄弱环节来引导学生进一步的学习。二是关于一对一的教学。教师应当避免被当成每个学生的私人教师,除非个别学生操作时遇到很大的困难。教师一定要把握好辅导的力度。总之,不管是在课堂的教学活动还是在语言自主学习中心所扮演的种种角色,教师都要采用恰当的教学方法和手段来帮助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使他们能更好地接受时代的挑战。
五、语言自主学习中心在将来的使用中可能存在的问题
据统计,学生人数和用于语言学习的计算机的生机比达到12:1时,语言自主学习中心才能满足学生每周2—3小时的上机需要。我院语言自主学习中心将有300台计算机供学生使用。这样的规模在高职院校已经算是最大的规模。但每个学生到语言自主学习中心学习的时间是不固定的,又由于专业课的学习一般都在上午,这样一来很可能出现在某个时间段上机学习人数特别多,导致其他学生没有机位,这个问题需要多方面的考虑和协调才能保证每个学生的上机学习时间。
高职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能力不强,部分学生不能适应这种英语自主教学的模式,不知如何学习,并且不理解新的学习理念和学习方法;不熟悉软件系统的整体思路,功能设计等;还有部分学生会有作弊行为,请同学代做等让学习内容过关;有些学生片面追求学习进度,不求学习质量,影响学习效果;还有些学生计算机网络操作能力差,不能有效地获取知识。这些问题,都需要教师给予指导。当然我院语言自主学习中心针对这些情况也有相应的措施和监督。
六、结语
作为我院教学改革的一个新生事物,语言自主学习中心必然在建设和实施的初期会碰到很多的困难和挑战,也许会有两到三年的磨合期,我相信在院领导和外语学院的重视和支持下,有每一位外语教师的参与和不懈努力,结合我院学生实际,不断开拓创新,不断思考和总结,一定会将武汉职业技术学院语言自主学习中心建成高职语言自主学习中心的佼佼者。
参考文献
[1]教育部高等教育司.高职高专教育英语课程教学基本要求[S].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
[2]华维芬.自主学习中心——种新型的语言学习环境[J].外语界,2001,(5):41-45.
[3]何莲珍.自主学习及其能力的培养[J].外语教学与研究,2003,(4):56-57.
[4]华维芬.试论外语教师在自主学习模式中的定位[J].外语研究,2001,(3):76-79.
[5]温志,韩涌波.论自主语言学习中心的构建与应用[J].外语电化教学,2004,(99):68-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