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理学的主要研究方法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病理学的主要研究方法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病理学的主要研究方法

病理学的主要研究方法范文1

关键词:高校;本科护理;病理学;教学体会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识码:A

在护理专业中,病理学是一门非常重要的基础学科,它是我们开展基础医学教学工作和临床医学教学工作的基础,它的研究重点是人体的功能和疾病的代谢变化。病理学是研究疾病本质的医学基础,对于护理专业的学生而言,这是其必须掌握的,特别是在高校本科的护理专业中,由于本科专业的学生更偏向于护理方面的培养工作,所以该课程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教师在讲解该门课程时的教学方法运用的是否合理,对学生能否掌握病理学知识有着极其重要的影响。本人结合自己多年的教学经验,对病理学教学深有体会,现总结如下。

一、结合护理专业特点,做好兴趣引导教学工作

护理专业与临床医学专业是当代医学的两大专业,病理学的课程学习都是开展后期学习的基础。本科护理专业主要是培养应用型和学术型知识兼备的高级护理人才,其培养重点在于学生对疾病的处理能力、面对疾病治疗时的协同能力、对人的辅助康复护理能力等。病理学的教师在教学中必须结合护理学的专业特点,做好学生的兴趣引导。部分学生认为病理学的课程枯燥乏味,但是碍于课程的重要性,又不得不死记硬背。在这种学习状态下,学生对该门课程的知识掌握程度不高,应用能力极低。PBL是以问题为基础进行的兴趣激发探索学习。教师可以引进PBL教学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理论结合实际,增强学生的知识理解能力

利用上述的教学方法,虽然可以帮助学生提高自主学习能力,但是学生对病理学知识的理解并不深入,还需要教师进一步理论结合实际情况,帮助学生提高相应的知识理解能力。增加对病理学知识的理解是加强病理与护理的联系,将病理的基本症状表现与护理的相关知识紧密联系起来。患者在生病住院时,护理人员必须对其各项基础生理体征进行测量,这是护理工作的第一步。护理人员要结合病理学的知识去解释,因为人在患有某种疾病时,他们的各种临床表现由于疾病的影响,从而出现各种症状,比如感冒发烧。护理工作的第二步就是进一步观察患者的疾病反应状况,一旦其体征方面发生异常,护理人员就可以报告医生进行救治工作,这是因为运用病理学知识能够联系实际,防范某些病变的发生。因此,将实际的护理工作与病理学理论进一步结合起来,增强学生的知识理解能力至关重要。

三、因材施教,提升W生的知识运用能力

学生具有个体差异性,教师在病理学的教学过程中,可以因材施教,做好各方面的教学指导工作。对于一些思维能力较强、善于自主探究的学生,教师可以通过提问来提升他们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程度;对于一些实际动手能力较强,但是思维逻辑一般的学生,教师可以通过练习和实际案例探讨分析的方法一步步引导学生。护理工作对学生的动手能力要求较强,通过实际案例的分析讨论,教师可以正确地引导学生进行病理分析和开展相应的护理工作。对于两者都没有优势的学生而言,教师要引导学生进行知识的运用和展开,以确保他们能够全面掌握病理学的基础知识。

四、结论

总而言之,病理学教学工作要主动培养和发展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和学习的积极性,不仅要让他们全面掌握病理学的各项知识,而且要通过实践来夯实他们的理论基础知识。

参考文献:

病理学的主要研究方法范文2

关键词:病理解剖学;大体标本;切片;制作与管理

(1)病理学(pathology)是一门研究疾病的病因、发病机制、病理改变(包括代谢、机能和形态结构的改变)和转归的医学基础学科。病理学的研究方法分两大类:

1)人体病理学研究方法包括,①尸体解剖(autopsy);②活体组织检查(biopsy);③细胞学(cytology)检查。

2)实验病理学研究方法,①动物实验;②组织培养和细胞培养。病理学是基础医学和形态学科中重要学科,是医学生成长为临床医生的重要环节,也是沟通基础医学与临床医学的桥梁学科,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单纯病理教学是枯燥,乏味,没有临床病理实践,就等于“无本之木,无源之水”。病理学是形态学基础医学课程,需要大量大体标本与组织学切片。

(2)每个大体标本和切片都是很好临床病理案例分析讨论,学生必得要对相关的问题进行查阅,这不仅只涉及病理学的内容,也必然涉及其他医学学科的内容,如内科学、外科学、妇产科学,通过网上查阅相关学科的资料或文献才能获得解答。这一系列过程实际上是分析、推理、判断和归纳等思维的发挥与应用,而此正是对学生综合能力培养和训练的过程。此期间,如果加上教师的恰当和相应的引导,学生必将获得良好收益。由于学生是主动进行知识的探索,所以印象深刻、记忆犹新。我们在病理学教学工作中,深刻的体会到应用具体临床病理案例,突出问题对于强化病理学教学的作用,学生带着问题并通过具体案例的学习,再加上相关其他医学重要资料,使他们不但加深了对病理学知识的认识和理解,也加强了病理学知识的系统化和联系性,使知识的学习由点及面,由面及里;由具体而抽象,再得出经过理解化的知识。这一过程是实践认识理论的具体化过程,也是创新意识培养和发展的过程。因此,我们在病理学教学过程中,突出以大体标本及组织学切片为基础,以临床病理及尸检案例为中心,并于不同阶段(尤其是分别完成各系统理论讲课以后)、适当时机(学生掌握一定理论知识;强调重点内容部分等)多采用病理学案例分析讨论的形式对教学有很好的帮助,有助于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加强和深化病理学的学习,同时也培养和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学生提供了一个表现自己的场所,实现以学生为主体的转变,从而提高病理学教学质量,是适应新世纪医学人才培养的一项有效训练手段之一,是十分有意义的。

(3)现状分析:通过大量病理学大体标本和切片观察,彻底改变了传统的理论灌输讲课形式,极大的调动了学生的主动学习的积极性,提高了学生应用知识、解决问题、获取与掌握知识的能力,培养了学生的主体意识与创新性。新途径的教学方法给我们以极好的启示,以问题为中心,以案例为基础的讨论式学习方法实际上也非常适用于我们法医病理学教学。学生在以小组为单元学习时,教师通常将讨论的内容变成问题提出,解决问题的思路,然后给学生们共同讨论。学生们经常利用各种信息资源,如通过图书馆、网络、请教专家等途径,获得问题答案后,再返回到课堂进行交流,教师主要起把握方向、布置任务、总结的作用。课堂上学生讨论、讲解的时间远远超过教师讲解的时间,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得以充分发挥,有效地培养了学生的表达能力、主动学习能力、利用信息资源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网络教学已覆盖到各个教学过程之中,国外,如美国各医学院非常重视网络的应用,几乎所有的医学课程均有网络教学内容。各大学都有自己的内部网络,网上内容丰富,有文字,也有大量的组织解剖图片、病理大体标本及切片等,有的还配有三维动画。当授课教师讲课时,可以根据自己的课程需要,随时切换投影内容,基本上做到图文并茂、生动活泼,基础与实践相结合,讲解的内容丰富、实用、全面。学生可以随时上网了解所学内容,扩展知识范围,查询最新医学信息、网上检索、网上答疑,网上交流已成为学生学习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在高等院校的病理学教学中,把它列为提高病理学教育质量的一项重要工作。为了提高病理学的教学质量,需要制作大量病理学大体标本和切片,然后进行分类管理,开展这个工作是十分必要的。

病理学的主要研究方法范文3

病理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教师在教学中要加强实践教学环节,强化基本技能训练,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注重教师在实践中教,学生在实践中学,培养学生的服务意识与奉献精神。因此,病理学教学改革的方向要反映先进的教学思想,教学内容要充分反映学科前沿成果并不断更新,教学方法要特色鲜明、符合素质教育的要求,形成高水平的授课教师梯队,这些是适应现代化教学需要的基本条件保障。重点是加强课程内涵的建设和授课方式的改进,使学生在获取知识的同时,提高认知能力和研究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同时促进教学观念的转变、教学方式的改革,体现教学理念的变化,带动一批课程的改革和创新。持续、深入的课程建设与改革必将带动教研室的教材建设,推进教学质量的全面提高。

1.专业培养目标定位

依据本学院的具体定位,结合本学科的现状,我院形成了“一个中心、两个辅助”的学科定位。“一个中心”即以教学工作为中心,“两个辅助”即科研辅助教学,外检辅助教学。

要突出形态学教学的特色,通过多媒体手段和切片标本,将病理学变化形象、具体地展现出来,使学生通过这种感性认识更好地认识、理解疾病;突出实践性特色,病理学是一门实践性十分突出的形态学学科,在课程建设中本学科着重突出了“实践”。通过大量病例分析,举行临床病理讨论会,观察大量标本、切片,参观病理标本陈列室,参观及参加病理取材、切片,以及参观尸体解剖教学等工作,学生增强了实践工作能力,提高了临床病理思维和科研思维,为学习临床课程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同时积极利用网络资源和先进的科学教育技术,建立了病理精品课程网页和多功能、设备先进的显微形态互动多媒体教室。

2.人才培养目标

病理学课程目标是:通过理论教学和实习教学,学生能够理解和掌握病理学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原理,以及病因、发病机制、病理变化、合并症、临床表现和结局。我院通过教学活动逐步培养学生的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使学生掌握病理学的基本理论知识和重要的新进展,加强基本技能的训练,培养学生独立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后续临床专业的学习、参加临床实践及科学研究打下坚实的基础。根据五年制医学专业的培养目标,课程的主要任务是讲述病理学基础理论知识和多发病、常见病的病理变化及临床病理联系,适当介绍国内外医学新成就,反映现代医学科学水平,并且积极结合临床,使学生初步掌握病理学基本检验方法、病理学常用的研究技术。

3.建立病理学综合教学模式

病理学综合教学模式应该是:理论课―实验课―网络教学―病理讨论―病例分析―第二课堂―开放实验室―知识竞赛―临床病理见习等多方面结合的教学模式。我院改变传统单一教学模式,从多方面多角度学习病理学知识,使学生对病理学知识掌握更深入、更广泛,并以理论课教学为基础,以实验课教学为重点,以实践性教学为补充。具体内容以总论基本病变和各论常见病多发病为重点,采用实物标本、课件、教学录像、教学网络的综合形式。临床病理讨论以学生独立讨论分析临床病例为主,教师启发总结为辅,旨在使学生掌握临床病理联系。加强病理学知识竞赛和临床病理见习,体现病理学与临床医学桥梁关系,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锻炼学生综合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为今后临床医学的学习奠定坚实基础。而应用现代网络教育技术,将病理学的教学大纲、教学方案、课件(讲义)、实习指导、习题等制作成网络资源,则有利于学生自学和复习,同时锻炼学生的独立分析问题能力。

4.建立与综合教学模式相匹配的教学方法

病理学的主要研究方法范文4

关键词: 中职病理教学 整体观念 实施方法

病理学基础是临床医学和基础医学的链接纽带。主要通过对解剖学、组织学、胚胎学、生物学、免疫学等基础课程的学习,研究疾病发生的病因、发生机制、病理变化及疾病的转归和结局,其教学目的是为学习临床医学打下坚实的基础。

一、构建学习中职病理的整体观念

病理学基础总论的内容有细胞与组织的损伤和修复、炎症、局部血液循环阻碍、肿瘤等,这是对基本病理与演变发展过程的描述,同时是疾病发展的基本规律。病理学的各论是针对病例演变过程的具体描述,这也是基于病理学总论之上针对病变器官的功能及新陈代谢、结构及功能病因、病理特征的一系列发展变化过程。二者贯穿完整的系统化体系结构。学生学习各论知识只会针对某一个问题以单一的思维考虑,却不将前后知识联系起来,机械化地记忆单一病理特点,没有注意到病理的变化是由基础病理演变而来的。因此,在进行病理教学的过程中教师需要强调学生将所学知识联系起来,系统认识病理规律,这将有利于研究疾病的特征及发展过程。不断提醒学生将所学知识系统化,不能偏废,树立学习中职病理的整体观念。

二、中职病理的教学方式

1.动态思维方式教学

研究病理学可以发现疾病发生的根源,同时可反映各种疾病不同的演变情况,这种演变过程易引起临床表现的变化,用动态的思维方式研究疾病的特征变化,才可以系统化地理解临床病理在治疗中的演变特征,从而使疾病得到更好地预防和治疗。所以,进行病理学教学过程中要注重病理特征演变同临床医学的联系。以往病理学教学模式只针对疾病某一个阶段的特征,这是一个精致的疾病状态,容易使学生对疾病及病变产生静止或者定格认识,对于研究动态病理的演变过程非常不利[1]。各类疾病都极其相似,比较难以判断哪种疾病,学生对疾病理解没有动态的思维方式,主要因为学生对于知识点只是机械化地死记硬背,而没有系统化地将其理解。到最后造成学生只对记忆的知识有一定认知,对于具体的疾病演变无法判断。传统死记硬背的教学模式根本无法培养出当前社会发展需要的创新型人才,不利于提高学生的整体素养。所以,教师应该采用动态化的教学模式,使学生对病理学习形成整体认知观念。

2.利用多媒体教学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多媒体教学方式将文字、声音、图画、视频等融入教师设计的课件中。病理学是一门形态学学科,传统教学模式主要是老师负责讲课,学生负责记笔记、听课,这种教学方式比较单调。利用多媒体教学可以改变以往单一的教学方式,教师可以将所要讲解的病理知识结构、图像及疾病的演变过程通过多媒体展示出来,使学生对具体病理变化形成直观认识。如组织的损伤修复、癌细胞的扩散、炎症时液体细胞渗出的过程等一些病理变化过程,这样就将抽象的知识具体化,使学生容易接受理解,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激发学生兴趣,使学生更有信心学习、理解疾病的演变过程。

3.启发式教学转变学生被动接受的传统

传统教学模式中老师占据主导地位,学生在老师的指引下被动接受知识,这样使学生不能自由发表意见,无法对学习产生较大兴趣。在学习病理学的过程中需要利用显微镜观察大量形态学图像。对学生而言,记忆这些图像比较有难度,即使对病理学知识点及图像死记硬背也无法形成整体认知观念,所以很容易遗忘。怎样才能让学生对于疾病的演变过程有个整体认知?这需要熟悉掌握每个阶段病理特征变化同临床表现的联系性。也就是不但要掌握病理图像,而且要系统化地认识病理变化特点,这需要进一步强化课堂教学效果。只有在病理学教学过程中运用多种教学方式,根据学习内容的要求不断革新教学方法,才能强化课堂教学效果。启发式教学是老师在课堂中讲解病理学时,改变以往学生被动接受知识的局面,让学生在课堂中可以积极主动地思考问题、提出问题、回答问题。这种教学方式可应用于教学的各个领域,采用多种形式教学,如问题启发式、故事启发式、案例启发式、类比启发式等。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应该使用具体形象的语言,使讲解的内容形象生动,便于理解。如讲授静脉性充血知识时,可以通过血压计对一名学生进行测试,把压力维持在收缩压和舒张压之间,持续数分钟后,让学生对前臂肿胀、发紫、指尖冰凉进行仔细观察,然后导入新的知识内容。也可以同学过的知识点进行对比,引导学生对其相同之处和差异有个基本了解,再进行归类总结。在教学过程中采用启发式教学,便于学生对类似疾病的异同形成正确理解,同时能将其应用于研究病理变化中,从而系统化掌握各方面知识。

三、结语

在病理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整体认知观念,让学生不再死记硬背知识点,而是把所学的各个知识点联系在一起,让学生对病理演变过程形成完整理解,从而提高中职病理教学质量。

病理学的主要研究方法范文5

病理学主要是对疾病的病因、发病机制、病理变化以及临床病例联系进行研究的基础学科,同时也是沟通基础医学与临床医学的桥梁学科,在医学教育中占据了非常重要的位置。怎样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准确把握学科特色,做到基础和临床、形态和功能之间的密切联系,充分发挥出病理学的桥梁作用,是相关教学工作者研究的重点课题。

一.病理学教学方法改革的必要性

一方面是目前病理学教学方法存在缺陷。现阶段病理学课堂教学基本上选择多媒体课件,这也是现代技术的有效应用,在很大程度上解决了过去教学资源缺乏的困境。但很多时候会出现“穿新鞋走老路”的情况,教学中常常以教师讲解和演示为主,学生处于被动学习状态,不能够获得充分的独立思考空间,长期下去很容易降低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另外在病理学理论知识教学中教师没有与学生进行良好互动,教学过于偏向于理论,学生实践动手能力不强,和临床学科的联系不紧密等等,这些都是目前病理学教学存在的问题[1]。

另一方面是站在学生认知规律层面出发,要求我们努力研究出与学生认知规律相符合的教学策略。学生在认识过程中借助于信息的编码,外部客体特征能够转换成具体形象、语义或者命题等形式的信息,再储存到学生的大脑之中。这类具体形象、语义以及命题从本质上来说便是外部客体特征在个体心理的反映,同时也是客观事实在学生大脑中的体现。从这方面而言,病理学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努力探索新的与学生认知规律相符合的教学策略,进而促进教学质量的提升。

二.病理学教学方法的改革对策

(一)不断完善更新病理学教学内容

近年来现代医学飞速发展,新的理论体系和知识内容不断丰富,在课堂教学中让学生学习的知识也越来越多,以适应现代社会发展为核心的人才要求便成为了教学改革成败的重心。因此专业课教师应当自身具备较为扎实的知识水平以及合理化的专业知识结构,同时也需要教师自身不断充电,积极学习本专业和其他相关学科的新知识,能够借助于广泛的阅读国内外和病理学相关的专著与文献资料,第一时间了解本专业技术科研动向与发展方向,主动的参与学校组织的各类学术讲座报告,努力拓展自己的知识面。同时还应当深入研究教学大纲,清晰的了解教学目的与教学重点,对于各个专业不同层次的学生,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补充一些和学生所学专业密切联系的内容,制定具有个性化的教学方案,让学生在收获知识的前提下能够拓展视野,培养其专业兴趣,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

(二)灵活应用问题为中心的教学方法

病理学课堂教学过程中,我们应当根据教学重难点来对课堂问题进行设计,通常是以病例为中心科学的提问,引导学生根据问题来推理、分析和讨论,最终解决实际问题,在这一环节中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启发他们的思维,让学生能够深入掌握疾病的发生过程与规律,进而理解和掌握新知识。比如说在血液循环障碍相关知识的教学时,我们通过下面这样一个病例融入到教学中:某一年轻男性建筑工人从高空跌落导致腰椎骨折、下肢瘫痪、休克,入院后进行股静脉插管与椎板减压术。手术完成后第六天被动翻身时突然死亡。尸检报告中肺动脉主干被红白相间的条索状物阻塞,要求学生分析该患者的死因并解决相关病变。在整节课中我们根据此病例的问题讨论几乎包含了血液循环障碍这章的全部知识点,也贯穿了从血栓形成、栓塞、梗死到猝死的病理过程,把基础医学理论和临床表现联系起来,让学生在对课堂问题的思考和讨论中获取新的知识,也有助于他们的理解与记忆。

(三)利用网络信息技术提升教学效率

当前现代网络信息技术已经非常普遍的应用于病理学课程教学中,现代技术的应用能够让学生在固定的课堂时间内获取到更多的知识,有效的提升了教学效率。而多媒体课件能够借助于动静结合的方式,丰富病理学教学内容,让课堂变得更加具有趣味性。比如说在教学肿瘤转移的过程中仅仅凭借教师的口述与图示,学生难以理解其中的重点,若我们能够将其制作为多媒体视频动画同时配合讲解,便能够增强教学的直观性,学生也更容易理解[2]。

另外,目前大部分学生都已经建设了校园网,这也给知识的共享与交流创造了平台。我们能够借助于校园网来建立网络课堂,建立病理学课程BBS讨论板块等;另外还可以完善病理学资源数据库、搭建网络论坛,给学生创造一个良好的互联网学习环境,让他们拥有更多自主学习的机会;通过建设网络实验室能够摆脱空间的制约,让一些不能在教学中普及的实验得以实现,比如说细胞培养、活体组织检查、免疫组化等。

三.结语

总之,过去的教学改革基本上是单一教学方法在课堂中的应用,而在病理学教学中融合多元化的教学策略,取长补短,相互渗透,在很大程度上提升了教学效率。多种教学策略的融合应用也应当在其他课程中推广应用,在未来的教学工作中我们必须要进行更加深入的研究,构建符合现代医学发展的新型教学体系,保证学校教学质量的持续上升。

参考文献

[1]刘德勇.新医学教学模式下病理学教学改革的体会[J].中国培训,2016,14:195.

[2]李佩琴,杨少芬.高职护理专业病理学实验教学现状与改革思路探讨[J].医学理论与实践,2016,11:1537-1539.

[3]王爽,赵亮,周军,丁彦青.改革病理学教学方法的实践与思考[J].山西医科大学学报:基础医学教育版,2010, 12(10)965-967.

病理学的主要研究方法范文6

[关键词] 学导式教学法;病理学;提高能力

[中图分类号] G642.0 [文献标识码] C [文章编号] 1673-7210(2013)04(c)-0143-03

学导式教学法最先是黑龙江矿院副教授胥长辰提出来了,在我国的教育工作中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无论是小学、中学还是大学,各个领域中均取得了良好的效果。那么,什么是学导式教学法?所谓学导式教学法就是以学生为主体,即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主,教师则作为指导者的角色存在。学导式教学法属于启发式的教学方法,教师作为启发者,学生作为被启发者。在教师的指导和启发过程中学生能够更好地学习、掌握知识[1]。在学导式教学法的应用过程中,教师指导学生主动学习,学生可以在教师的指导下主动积极地探索,其强调的是这个探索的过程以及在探索过程中所学到的东西。

随着对病理学实验技术越来越高的要求,对医生病理方面知识的要求也在相应提高。但是长期以来在病理学的实验教学中,一直与其他实验课一样[4],是以教师为主体的传输式教育。这种教育方法的弊端是使学生学习的兴趣不大,课堂气氛沉闷不活跃,学生对所学知识印象不深等。这就要求我们要打破传统的教育理念,采用新的更能适应当今需求的教育方法。为了改变这一现状,近年来,笔者在总结以往教学经验的基础上,在教学内容的设置、教学方法的应用上进行了有益地探索和改革,在病理学实验的教学中采用了学导式教学法,并收到了良好效果。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以齐齐哈尔医学院2010级护理本科专业学生为研究对象,按照学校对病理学实验组分组的要求,把学生分为两个班,一班为对照组,另一班为实验组,且两班学生人数均为30人。学生在成绩等一些条件方面无显著性差异,并采用同一教师在相同的环境中授课[5]。同时比较实验组学生和对照组学生在课堂提问、报告写作、期末切片考试中的成绩,并进行问卷调查。

1.2 研究方法

1.2.1 授课方法 对照组为护理1班30人,采用传统的教学方法;实验组为护理2班30人,采用学导式教学法。用同一教师对两组学生进行授课,对照组采用传统的教学方法,以教师的讲解为主,学生被动式地学习。实验组学生上课步骤:上课前将相关资料交给学生――进行预习――课堂上以学生的学习为主――教师指导――学生自主观察――绘制切片――总结、提问。教师在课堂上启发学生的形象思维,使学生更加主动积极地进行学习。老师指导的过程中根据教学大纲,对重点问题、疑难问题以及主要要求掌握的内容进行总结,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对不同的学生进行知识的扩展,上课结束前对学生知识的掌握情况进行考核,并给出相应分数,这些分数最终记入期末总成绩。

1.2.2 考核方法 对照组和实验组学生按照统一方法、标准进行考核。具体考核方法如下:病理学实验总成绩为30分,其中平时成绩5分(17%),主要考察学生课堂表现情况;实验报告册10分(33%),检验学生绘制图片、重点知识的掌握以及病例分析的能力;期末切片观察15分(50%),考察学生一学期对所学知识的总体掌握情况。

1.3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1.0软件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分析与处理。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以P < 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病理学实验各项成绩平均分比较

实验组在平时提问、读片答对率、切片考试三方面成绩均高于对照组,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 < 0.05)。见表1。

2.2 学导式教学法应用效果问卷信息反馈

在本学期试验课程结束时,对实验组学生和对照组学生进行无记名问卷调查,以此来了解学导式教学法的应用效果,实验组学生在学习病理学实验时的感受要明显好于对照组。其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兴趣、满意度、课堂气氛、培养创新思维、满意考核制度等方面。调查结果表明学导式教学法的应用达到了预期的效果,只有少数同学对学导式教学法教学模式提出了改进意见或更高的要求。见表2。我们会结合调查问卷的建议,在现有基础上更加完善学导式教学法。

3 讨论

病理学属于形态学科,它既是一门基础学科,也是一门桥梁学科,在基础医学与临床各学科间起到承前启后的作用,医学院的学生都要学习这门课程,而且是学习的主要课程。在国外,病理医生被誉为医生中的医生,这并不是说病理科医生要比其他的医生重要得多,而是说明了病理医生是其他医生诊断治疗的基础。只有病理医生出具了准确的诊断[2],其他科的医生才能根据其诊断来进行疾病的治疗。特别是在一些比较严重、特殊的疾病中,例如肿瘤。这样也就突出了病理学科的重要性,它的任务决定了它在医学中不可替代的作用。

疾病是一个极其复杂的过程,病理学的任务就是运用各种方法研究疾病的原因在病因作用下疾病发生发展的过程以及机体在疾病过程中的功能、代谢和形态结构的改变,阐明其本质,从而为认识和掌握疾病发生发展的规律,为防治疾病,提供必要的理论基础。病理学的研究方法有很多,其中最主要的就是形态学方面的,这主要包括以下几个部分:尸体剖检、活体组织检查、动物实验、组织培养与细胞培养、病理学的观察方法。病理学实验主要的学习内容就是病理学的观察。病理学的观察又分为以下几点:大体观察、组织学观察、细胞学观察、超微结构观察、组织化学和细胞化学观察[3]。

在病理学实验教学中,学导式教学法的应用目的是使现有的教学模式适应现在对知识的要求,同时促进学生能力的发展,最终达到提高培养能力的教学目的。学导式教学和传统教学法相比较,它的教学是以学生为主体,而传统式教学法是以教师为主体;学导式教学法主要教学形式是学生自学提问教师答疑[6],传统式教学法是教师讲授学生记忆;学导式教学法主要以是自学、查阅文献资料、讨论、演练为主,传统式教学法则主要以教师讲述、学生听课为主;应用学导式教学法学生的学习气氛很浓,课堂气氛比较高,传统式教学法课堂气氛则比较平淡。总体来说,学导式教学法运用了科学思维的现代化教学方法,注重素质教育,对培养敢于探索、独立思考、富于创造的个性人才具有重要意义。但是同时也对应用教学法的教师提出了较高要求,教师备课难度比较大,对教师知识水平素质要求高,而且对学生基础知识[7]、自主学习方面的要求也比较高。

在本研究中,通过对实验组和对照组在平时成绩、实验报告成绩、期末切片考试三方面进行的调查中显示,实验组即应用学导式教学法的学生成绩明显要高于对照组。同时,通过对两组学生无记名调查问卷的考核中,了解学生对学导式教学法和传统式教学法这两种教学方法的体会,更加说明了学导式教学法在很多方面所具有的优势。在今后的教学工作,在继续发扬这些优势的同时还要做出相应的改进[8]。

学导式教学法为课堂教学注入了生机与活力,使教师的“教”不再是单纯的书本知识的传授,而更多的是学习方法的探索与学习能力的培养,使学生的“学”也不再是被动的接受式学习,而是在主动探求知识的过程中培养自身的自学能力与独立思维能力。学导式教学法使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大大提高,课堂上原有的那种讲台与教室、老师与学生之间的距离感消失了[9]。在对学导式教学法的探索实践中,教师在管理学习、调动学生、驾驭课堂、处理突发事件等方面有了很大的提高。在课堂中教师与学生的距离拉近了,更容易发现学生在学习中遇到的困难,及时给予他们帮助,并指导了教师自己。学导式教学法在教学中的推广应用不能急于求成,要通过实际调查了解,要充分了解对学生情况,还要求教师主动探索新的教学模式的积极性高,善于调动学生。本研究中,在应用学导式教学法时,要先掌握理论知识,然后采取分段推进法。第一个月主要培养学生的自学习惯与自学能力。第二个月主要培养学生敢于大胆提出问题、主动讨论解决问题的能力。然后教师精心备课,课堂教学中做到精讲答疑。

学导式教学法是以自学为主并得到恰当的指导、学在导前、学中求导、学导结合、学以致用、优化智能、尝试创新、用以促学的课堂教学模式。该模式以学生的自主学习为主体,以教师的启发引导为主线,以学生优化学力(能力、智力、动力)结构为主标,提高课堂教学效度,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其中“学”是重点,“导”是关键,“力”是目标,“效”是目的。学导式教学法的应用首先要鼓励学生成为自己学习的主人,而不是学习的奴隶[10]。要告诫学生,他们所面对的是一个竞争的时代,一个科学技术迅猛发展的社会。一个合格的人才必须具备自我发展能力与开拓创新精神,只有现在培养起自学能力,将来才可以有效地、主动地吸取先进的科学技术知识,获取自我发展的基础。学导式教学法在素质教育中所体现的意义,不能只用眼前学生的考试成绩去衡量,重要的是它能培养学生思维能力以及学生终生学习能力。

几年来的病理学实验教学的改革与实践,使师生都受益匪浅。多样化的教学手段,精心组织的教学内容,学导式的教学方式体现了现代科技与教育教学艺术的融合,在实际教学中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们要把其继续发扬光大。

[参考文献]

[1] 王学林,曾凡吉,张庆再,等.在生理学教学中应用学导式教学法[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1993,10(4):34-35.

[2] 张人杰.大教育学[M].广州: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315.

[3] 刘宏武.课程改革教师岗位培训资源包新课程的教学方法选择[M].北京: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2004:4.

[4] 肖敬辉.中医内科学导式教学法[J].福建中医学院学报,2004,14(3):50-51.

[5] 王崇宇.医学高职教育病理学教学改革思考[J].山西医科大学学报:基础医学教育版,2005,7(6):572-573.

[6] 钟观凤.学导式教学法在组织胚胎学教学中的应用[J].医学理论与实践,2004,17(7):860-862.

[7] 汪正清,黎庶,谭银玲,等.改革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提高微生物学教学质量[J].山西医科大学学报:基础医学教育版,2005,7(3):226-228.

[8] 胡永轩,杨志英,李木兰,等.多媒体在微生物学教学中的应用[J].中国热带医学,2007,7(1):130-131.

[9] 李燕燕.学导式教学法应用观察[J].医学信息,2009,(4):5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