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创新的战略意义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科技创新的战略意义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科技创新的战略意义

科技创新的战略意义范文1

中央企业作为我国在国际经济竞争中的主要和核心的代表力量,它的主要竞争对手是规模庞大的跨国公司。调研中我们发现,中央企业在技术创新上与跨国公司存在四个方面的差距:一是大而不强的先天弱点制约整体创新能力提升;二是在核心和关键技术创新方面实力不强;三是技术创新理念和思路相对落后;四是技术创新体制机制滞后于实践。

推进中央企业技术创新的基本路径

发挥中央企业的创新主体作用。中央企业是我国在国际竞争中与外国跨国公司相抗衡的核心力量,而技术竞争又是国际经济竞争的核心内容之一,所以中央企业技术创新能力的提高对我国整体竞争力的提升有决定性的意义。在我国建设创新型国家的总体战略中必须充分发挥中央企业的创新主体作用。首先,要依托国家重大工程、重点项目来提升中央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其次,在产学研结合中要使企业处于龙头位置。

提高原始创新在技术创新中的地位。实践证明,最先进的技术不能靠引进获得,那么对于作为技术创新主力军的中央企业来说,就必须具有独立的创造发明能力,即原始创新能力。对于中央企业来说,要提高自身的原始创新能力,最根本的还是要培养技术人员争作发明家的开拓精神。“不想当将军的士兵不是好士兵”,这一点对于科技领域的人员来说也有异曲同工的含义。

把国家力量和市场作用结合起来。在我国,几乎所有涉及全局的关键技术创新都是在国家直接组织或政策扶持下实现的。当然,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技术创新已不可能像以往那样单纯依靠国家力量来推动。技术创新还必须依靠企业、依靠市场作用的发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优越性,在于把社会主义制度集中力量办大事的优势和市场配置资源的有效性有机结合在一起,中央企业技术创新的成功,则在于把国家力量和市场作用有机结合起来。

政策建议

完善中长期技术创新激励机制。中央企业的技术创新,主要服务于国家发展的中长期战略利益,我们认为要提高企业立足长远的创新热情应该从企业的管理人员和企业的技术人员两个方面入手。对企业管理者的激励,应突破企业层面,上升到国家战略利益的高度来考虑和把握。对于技术创新人员来讲,应加强对技术创新成果的知识产权保护力度,保证科研人员能够从所取得的创新成果中获益,尤其应将创新成果给企业带来的长期效益与科研人员的长期福利联系在一起,激励科研技术人员进行立足企业长期发展的技术创新。

构建科学有效的技术创新考核体系。对中央企业技术创新的考核,可以通过建立一系列指标体系测算技术创新对企业的贡献率来进行。考核机制有效性的关键,在于用于测算的指标体系的科学构建。构建的原则应该是让企业负责人清楚测评体系的原理并注意听取其建议。测评指标的设定应该是灵活的,宜针对不同类型的中央企业设定不同的测评指标。在建立考核机制时,还应该把企业的创新风险考虑进去。还应通过绩效评价体系引导企业进行具有战略意义的科技创新。具有战略意义的科技创新往往成果周期较长,短期内不易见到直接经济效益。中央企业肩负着推动国家核心竞争力发展的责任,必须更多地从战略角度考虑技术创新。

加大技术创新鼓励政策的落实力度。年国务院了指导我国15年科技发展的纲领性文件《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同时颁布了《配套政策》60条,政策覆盖面之广、“含金量”之高,前所未有。但好的政策必须落实到位,才能产生好的效果,而好效果的取得在很大程度上在于能否制定出可操作的实施细则。有报告显示,到年月,针对国务院的文件,有关方面出台了76个实施细则,使得文件中的多数政策得到比较理想执行,并收到了显著成效。

科技创新的战略意义范文2

关键词:科技创新;增强;许昌;企业;竞争力

党的十报告强调指出:“科技创新是提高社会生产力和综合国力的战略支撑,必须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是企业发展的重要动力源泉;科技创新能力是当今企业活力的标志。当前,中原经济区建设已进入重要时期,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发展规划也已获国务院批复,成为首个上升为国家战略的航空港经济发展先行区。就许昌而言,发展机遇千载难逢,如何抓住机遇、用好机遇,在“三化”协调、“四化”同步科学发展道路上朝着更高更远的方向展翅腾飞,科技创新是不可或缺的要素,对于企业的科学发展起着关键作用,也对其必然提出新的更高要求。

实施科技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涉及企业的方方面面,是一项系统工程。结合许昌市自身的特点和优势,提出如下建议:

一、加强企业科技管理创新,完善政策措施体系

建立和完善级领导干部科技创新工作目标责任制,将科技创新工作考核纳入领导干部的绩效考核考核体系。加大我市企业科技创新的投入,逐步形成多元化科技创新投入体系。 人才是科技创新的根本动力,如何调动起大家科技创新的积极性,政策激励至关重要,一方面要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在全市进一步营造崇尚科学的良好环境,并形成制度,有章可循,把科技创新作为发展的重要战略,贯彻到各个企业;另一方面要让一切劳动、知识、技术、管理和资本的活动竞相迸发,让一切创造社会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为许昌的经济腾飞做出更大的贡献。

对新认定的省级以上创新型企业,给予10万元一次性奖励;对新认定的省级创新型科技团队,给予10万元一次性奖励;对新认定的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给予5万元一次性奖励;对新认定的省级节能减排科技创新示范企业,给予5万元一次性奖励。

对新认定的国家级和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企业技术中心、工程研究中心、重点实验室、工程实验室、质量检测中心等研发平台,由归口管理部门分别给予30万元、10万元一次性奖励;对新认定的国家级、省级科技企业孵化器,分别给予20万元、10万元一次性奖励;对新组建的院士工作站和博士后科研工作(流动)站,由归口管理部门给予10万元一次性奖励。

对获得许昌市最高科学技术成就奖,许昌市科技进步奖特等奖、一等奖、二等奖的,分别给予10万元、2万元、1万元、5000元一次性奖励;对新获得授权的发明专利,除正常资助外,每件给予2000元一次性奖励;对新获得国外授权的发明专利,每件给予1万元一次性奖励。

对列入国家、省重大科技专项的项目,分别给予30万元、20万元一次性奖励。

对评为国家科技进步先进县(市、区)的,给予10万元一次性奖励;对通过国家科技进步先进县(市、区)考核的,给予5万元一次性奖励。

二、加强企业技术创新,推动产业转型升级

培育扶持一批成长性好、专用性强、特色明显的高科技企业,提高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充分激发中小企业产权清晰、机制灵活、富有创新活力的优势,引导中小企业开展技术创新,形成一批“小而精”、“小而专”、“小而特”、“小而强”的科技型中小企业。引导中小企业加强协作配套,促进产业链整合。积极推进科技与金融结合,实现科技资源与金融资源有效对接,科技创新链条与金融资本链条有机结合。鼓励银行业金融机构推进金融业务创新,设立专营科技支行,对设立科技支行的金融机构,除贷款贴息外,财政资金给予一次性开业奖励。进一步加强科技创新载体建设,构建科技中介服务体系。

三、加强政产学研紧密结合,实现互动多赢

政产学研合作是推进区域科技创新最现实、最快捷、最有效的途径。要加强组织协调,整合集聚创新资源,找准企业与高校、科研单位之间的结合点,在企业与高校、科研院所之间牵线搭桥,推动重点产业、重点企业与高等院校、科研院所有效对接,在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基础上,实现互动多赢。要广泛推动高校、科研机构和生产企业建立校企联盟和产业技术创新联盟。推动大学、企业、政府三者相互渗透、相互作用,形成“政府――高校院所――企业”产学研合作长效机制。

科研机构和高等院校具备丰富的高级人力资源,是重要的科研成果基地,而企业为了生存和发展,也必须进行技术开发新产品。市政府要引导企业与省内外、国内外的其他科研机构和高等院校进行有效合作,利用他们的科研力量为本地企业服务,解决我市在企业发展中的难题,科研部门要指导企业的技术开发,加快技术引进和购买国内外技术,促进企业的发展。

构建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首先,进一步确立企业的主体地位,让企业成为技术需求选择、技术项目确定的主体,成为技术创新投入和创新成果产业化的主体。其次,高校、研发机构、中介机构以及政府、金融机构等应与企业一起构建分工协作、有机结合的创新链,形成有中国特色的协同创新体系。

四、提高企业自主创新能力

科技创新的战略意义范文3

关键词:企业发展;低碳经济;战略思考

中图分类号:F27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2)06-00-01

在现今的新的经济形势下,可持续发展和循环发展已成为发展的主题,单单发展经济的落后发展模式已不再适应社会经济的发展,发展低碳经济是世界上大部分国家包括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经济的发展方向,同样也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必然要求。低碳经济以保护环境、降低能耗、节约资源为特征,将经济的发展与生态环境的保护结合起来[1],促进可持续发展,因此发展低碳经济有利于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有利于产业结构的调整,有利于促进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和科学发展,有长远的经济战略意义。

一、我国企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发展现状

长期以来,我国企业在经济高速发展的同时,给环境与资源带来很大的压力,过度的开发水资源、矿产和原油资源、破坏自然植被和乱垦滥伐、自然环境遭到了极大的破坏,企业在发展经济的同时付出了惨重的代价。其次,我国企业的经济发展方式都比较粗放,能源、资源的消耗量巨大,利用效率低,导致环境污染严重,同时也给经济带来了巨大的损失,迫切的需要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和发展节能环保型经济。

二、低碳经济的内涵与特征

1.低碳经济的内涵

低碳经济是一种低排放、低污染、低能耗的节能型经济模式,低碳经济要求经济方式的大转变,由高能耗向低能耗转变,由高排放向低排放转变,由高污染向低污染转变,它是一种环保科学的经济形态,旨在高效利用清洁能源,能源技术创新,将经济建设与生态环境建设以及生态文明的建设相结合,促进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和科学发展。

2.低碳经济的基本特征

低碳经济的基本特征体现在内涵之中,低排放、低污染、低能耗。低排放体现清洁生产,促进高排放企业的转型,促进节能减排工作,有利于生态环境的改变;低污染,倡导保护环境,尽可能的利用无污染或低污染的原料生产,避免先污染后治理,促进经济环保两者双赢;低能耗倡导节约资源,生产开发低能耗产品,节约资源,大力发展低能耗经济。

三、企业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向低碳经济发展的有效途径

1.提高低碳环保意识

在大力发展低碳经济的同时,还要大力的宣传低碳环保的优越性,使企业的员工充分了解大战低碳经济发展的意义和优越性,转变落后的思想观念,支持低碳环保型经济的发展。在工业生产与制造业生产中,很多的企业对环保型经济的认识并不足,很多情况下还只是一味的发展生产,提高经济效益,这就需要大力的进行宣传与培训,提高企业的环保意识,要在企业文化中凸显发展低碳经济的优越性和重大的战略意义,从而促进企业大力发展低碳经济。

2.国家政府应根据低碳经济的要求制定低碳经济相关的发展战略

指导企业行动的方向与方式,例如:大排放、大能耗企业的主动转型,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企业员工拒绝一次性用品的消费与使用等。

3.企业应根据低碳经济的要求与特征转变经济增长方式

我国企业经济发展的方式要从高能耗、高污染、高排放转变成低排放、低污染、低能耗,根据产业结构冗杂不合理的现象,优化产业结构,促进产业结构的调整,例如在汽车制造业方面,企业应当生产小排量和节能型新型汽车,降低污染与能耗,保护环境。同时大力发展“三地产业”,努力自主创新。

4.大力开发新能源,促进技术创新,开发利用低碳产品

我国虽然地大物博,但能源资源分布不均,而且能源资源有限,有的是不可再生资源,然而随着经济的迅速发展,不可再生资源的使用越来越多,但是不可再生资源却越来越少。这就加剧了资源紧张的形势,同时也伴随着高污染与高能耗,使得温室效应加剧,全球气候异常,灾害不断,威胁人类生存。因此,企业必须要促进技术的创新,开发新能源,开发利用低碳产品[2],发展低碳经济,要充分利用太阳能、风能、水能、生物能、氢能等新能源,逐渐的代替造成高污染的资源能源,使得经济朝着环保经济型方向发展,促进可持续发展。

四、企业发展低碳经济的战略意义

企业发展低碳经济,不是意味着减少生产,降低生产量,从而导致降低企业的生产效益,而是意味着生产朝着科学化、合理化、环保化、可持续化的方向发展,一个企业的核心就是经济的可持续性发展,一个企业要想长远有前途的发展就必须实行可持续性发展战略。发展低碳经济能促进企业转变经济发展的方式,能够优化产业结构,能够促进环保与经济的持续协调发展,能够真正的与世界接轨,适应世界经济的发展主题,融入世界经济的大环境,具有非常重大的战略意义。

参考文献:

科技创新的战略意义范文4

从传统农业到现代农业,每一个阶段无不以科技创新为动力。世界各国均把大力推进科技创新作为促进农业增长的战略举措,采取一系列积极有效的政策措施积极推进,农业现代化水平较高的国家农业科技贡献率平均达到70%以上。通过60年的发展,我国已进入世界农业科技大国行列,科技进步对农业的贡献率,“十五”规划期间达到48%,实现了主要农产品由长期短缺到供求基本平衡的历史性转变。

目前,我国耕地大量减少,人口资源环境约束增强,气候变化影响加剧,国际粮食供求矛盾突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和主要农产品供求平衡压力增大,要有效应对这些挑战和问题,必须加强农业科技创新,不断提高土地产出率和资源利用率;同时,农业发展方式依然粗放,农业基础设施和技术装备落后,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扩大,必须依靠科技创新转变农业发展方式,提高农业机械化和信息化水平,不断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另外,农业参与国际合作和竞争也面对不少挑战和问题,必须大力推进农业科技创新,依靠科技走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

——要大力实施“粮食丰产科技工程”,加强丰产栽培、农田改造等技术的集成,着力提高粮食单产水平和总产水平,保障我国粮食安全和主要农产品有效供给。大力推进良种培育、田间作业、设施栽培、健康养殖、疫病防控等关键技术集成创新,进一步提高农业单产和效益。适应农业规模化、精准化、设施化的要求,加快开发多功能、智能化、经济型农业机械和装备设施。攻克农产品精深加工、储运保鲜、产后减损、清洁安全生产等关键技术,加快林业、水利、气象、食品产业及农用工业等科技进步。

——要加大科技成果转化力度,加快新技术、新品种、新材料、新工艺、新产品等科技成果的应用,提高农村科技成果转化率。对优良品种、丰产栽培、节水灌溉、测土施肥等农民一看就懂、一学就会、一做就灵的先进适宜技术,进行大面积应用,促进家庭经营向采用先进科技生产手段的方向加快转变,提高农业技术水平。2008年,全国300个县实施农业科技入户工程,培育了26.7万个农业科技示范户,辐射带动近414万周边农户,主导品种、主推技术入户率达到95%以上,促进了农民增产增收。测土配方施肥、重大病虫害防治、地膜覆盖、旱作节水等一批重大技术得到跨区域或在全国范围内得到推广。

——要加强农业基础理论、重要过程和重要作用机理等研究,优先发展农业生物技术和信息技术,抢占国际农业高技术领域的制高点。要在基础性、前沿性研究和重大关键技术研发等方面,切实保障政府投入,力争在关键领域和核心技术上实现重大突破;在农村科技应用服务环节,充分发挥政府引导和市场驱动两个机制的作用,使我国农业科技投入占农业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不断提高。

——要实施转基因生物新品种培育重大科技专项。实施转基因重大专项,对于增强农业科技自主创新能力,提高我国农业国际竞争力,具有重大战略意义。实施这一重大专项的目标,是要培育一批抗病虫、抗逆、优质、高产、高效的重大转基因生物新品种,为我国农业可持续发展提供强有力的科技支撑。

科技创新的战略意义范文5

关键词:科技创新体系 科技园区 产业集群 转型升级 社会资本

当前,我国产业所面临的国内、国际发展环境正在发生深刻变化,企业经营成本高企、贸易摩擦加剧、人民币升值等不利因素要求我国产业必须加快转型升级。日本、韩国、中国台湾的产业发展史与我国类似,且我国当前产业发展所遇到的问题这些国家或地区都曾经遇到过,最终被逐一予以化解,成功实现了产业转型升级。分析上述国家或地区的经验和教训,无论传统产业还是新兴产业,创新都是提高企业竞争力和产品附加值的关键。在我国产业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创新体系建设须放在突出位置,要建立以企业为主体,产、学、研、投、融、用相得益彰的创新文化和创新体系,将国家创新体系与区域创新体系紧密结合起来,发挥辐射带动作用,提升区域整体创新水平,助推区域经济转型升级。

1.战略意义

科技创新在国家发展全局中占据重要地位,是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而建设世界科技强国的坚实基础。通过科技创新体系的建设,推动科技体制深化改革,解决制约科技创新的突出问题,充分发挥科技在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和调整经济结构中的支撑引领作用,确保我国到2020年顺利实现进入创新型国家行列的目标。

科技创新关键是强化企业技术创新主体地位,企业的创新活动是经济增长的最重要的动力和最根本的源泉。建立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区域科技创新体系,培育经济增长的内生动力,使区域经济走上创新驱动、内生增长的发展道路。

2.现状分析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绩。但随着经济改革的推进,市场化、国际化程度的加深,尤其是进入2012年以来,由发达国家经济形势恶化,以及欧元区债务危机引起的世界经济大萧条,使制约我国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因素日益显现。

2.1可持续发展机遇与挑战并存。我们国家正处于从中等收入向高收入迈进的过程中,各地方政府不可避免要面对工业化、城市化、信息化、市场化、国际化发展进程中的各种新情况和新问题,必然要通过探索“两化”融合发展道路,贯彻落实节能减排战略,破解土地、资金、能源等瓶颈制约,实现区域经济平稳较快发展。

2.2区域科技创新环境有待完善。一方面企业作为创新主体的动力不足。据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2011的研究报告指出,规模以上国有企业的研发投入只占销售收入的1%左右,民营企业则更低,远低于国际上5%的企业竞争力标准。另一方面,科技园区作为创新载体的地位不明显。省内现有园区呈现数量多、规模小的分散局面,缺乏战略指导和统筹规划,资源整合不足,无法形成统一的科技园区品牌优势,无法有效发挥科技创新服务的规模效应和产业的集聚效应。

2.3中小企业面临创业创新难题。中小企业作为市场经济中最富有创新活力的组成部分,在国民经济中发挥至关重要作用。以民营经济大省浙江为例,中小企业数量占企业总数的99%以上,工业总产值、工业增加值已占全省的80%以上,财政税收、出口总额已占全省总额的60%以上,吸纳的城镇就业人数超过90%。但大多数中小企业普遍抗风险能力较弱,受到外部发展环境的影响较大。一是缺乏获取外部融资和风险投资的正规渠道,在内外环境因素相互制约影响下,中小企业融资压力急剧放大。二是人力资源成本攀升,全球经济一体化和我国的人口老龄化,加剧了人力成本推动的压力。

这些情况和问题表明,要确保在经济全球化过程中的竞争优势,浙江省必须加快转变发展方式,调整优化产业结构,深化科技体制改革,依靠区域科技创新体系建设,走出一条科技含量高、环境污染少、资源消耗低、人力资源得到充分利用的创新驱动型发展模式。

3.建设目标

以服务科技型中小企业快速成长和产业转型升级为出发点,按照开放性和资源共享性原则,集合政府、科技园区、社会资本各方力量,建设科技创新综合服务平台,实现政策、企业、资本的集聚,形成优势互补的公共服务能力,促进科技创新能力提升,带动区域经济的繁荣发展。科技创新综合服务平台的总体目标是成为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区域科技创新品牌,围绕“一个示范区,三个中心”的发展思路,使区域科技创新体系建设各项工作取得显著成效。

3.1争创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立足既有品牌优势,以省内知名科技园区为核心,进行资源重组,力争成为北京中关村、武汉东湖、上海张江之后的新一个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全面提高区域自主创新和辐射带动能力。

3.2中小企业投资管理中心。把握新三版扩容的政策机遇,围绕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发挥科技园区的中小企业资源优势,重点培育一定数量的中小科技企业在新三版、以及创业板、中小板挂牌上市发展。

3.3中小企业综合服务中心。运用网络信息技术,搭建一站式综合服务平台,提供包括公共技术平台、国际化交流、人力资源、企业家群体培育、知识产权交易、企业信用评级、企业管理咨询在内的增值服务,改善中小企业创业环境,使服务涵盖到区域内大多数科技型中小企业。

3.4中小企业研究发展中心。依托国家及当地的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等智库资源,成立中小企业发展研究院,建立中小企业运行数据库,辅助政府决策参考和行业指导,提升中小企业创新能力。

4.组织架构

科技创新的战略意义范文6

(一)科技型小微企业协同创新模式选择的影响因素内外两方面因素是科技型小微企业在选择具体发展模式时所要考虑的。从内部来讲,企业自身所采取的技术战略、企业创新能力是主要考查要素;外部主要看市场竞争环境的激烈与否,本企业所在产业集群的层次和结构。下文对这些影响因素进行具体剖析:河北省科技型小微企业的发展战略概括地分为领先型战略、跟随型战略和紧缩型战略。企业定位不同所采取的协同创新模式也有所差异。领先型创新战略的实施者把创新作为企业的核心。这类企业往往希望将技术特别是核心技术由企业内部掌握,不允许其他创新企业参与核心技术。因此,领先型创新战略的科技型小微企业更愿选择社会科研机构协同创新,而非同行,同质企业。跟随战略的科技型小微企业主要通过学习外部的先进技术,自身创新的积极性不如领先型战略企业。该战略指导下的科技型小微企业倾向于与技术较为先进的科技型小微企业结盟,在合作中汲取先进企业的先进技术和经验以提高自身创新技术和水平。采用紧缩型创新战略的科技型小微企业主要依靠承担技术外包项目,从而间接地提升本企业的创新技术。从对创新的积极性来看,三种战略呈递减态势。市场竞争是科技型小微企业进行技术创新较为重要的影响因素。经济高速发展的今天,市场竞争越来越激烈。这样,市场竞争就倒逼科技型小微企业不断创新,开发新技术。市场竞争较为激烈时,与其他企业之间协同创新就变得困难,处于产业集群中开展协同创新的科技型小微企业便倾向于选择与科研机构协同创新。市场竞争缓和时,科技型小微企业出于同质企业有相似技术的原因更愿与之协同创新,相互之间的认同性和理解性也高,更有利于创新和技术开发的进行。

(二)河北省科技型小微企业协同创新模式的具体分类科技型小微企业横向关联创新模式从字面含义就可以看出,是指河北省内处于同一产业集群中的科技型小微企业建立创新合作关系,从而共享资源,协同创新。此外,科技型小微企业其横向关联创新模式还为跨行业、跨项目小微企业提供了合作的可能性,也弥补了科技型小微企业资源不足的缺陷。同时,这种合作关系建立的重要条件是企业之间资源的互补性而非随意的合作。这种创新模式包括横向和纵向,横向关联创新是由产品具有可替代性的企业确立的协同创新关系,纵向关联创新是由供应链上下游企业确立的协同创新关系,也是供求关系的要求。对于河北省这样的有大量科技型小微企业的省份来说,这种模式推广起来较为迅速,普及率也较高。与大中型企业关联创新模式主要是指在产业集群内部科技型小微企业与同质大中型企业之间各取所需达成合作关系。合作路径主要是科技型小微企业为大中型企业做外包项目来赢取利润,然而在这一合作中,对小微企业而言得到的不仅仅是其中的直接利润,更重要的是从大中型企业借鉴到的经验和先进的技术。对大中型企业而言,这种外包式运营模式也是有利可图的,因为减少了项目成本。当然,很多大中型企业出于技术保护的原因,不会将核心技术泄露给其他企业。这种保护是政府政策无法干预,河北省省内相关部门只能从引导的角度积极鼓励更多的大中型企业带动小微企业共同发展。

(三)河北省科技型小微企业发展协同创新模式的优势当今时代,科技型小微企业在我国民营经济发展过程中,是一支不可忽视的力量。科技型小微企业以民营企业为主,且技术含量较高。据河北科技厅调查数据显示,目前全省小微企业数量逾10万户,其中科技型小微企业占到百分之五左右。河北省的研发机构将近一万家,单邯郸市的研发机构就达820多家。省内二批本科及以上院校40所,投资担保机构一百家左右,再加上一流的物流服务等。这些单位和机构与科技型小微企业共同构成了各个产业集群的组成部分。出色的集群条件是协同创新运行的可靠保障。河北省看到了大力推进科技型小微企业发展的前景,也看到了其有助于提高民营经济的规模和质量,增强区域创新动力,基于对其未来发展的展望,为省内科技型小微企业选择了在产业集群中协同创新的模式。长期以来,融资问题困扰着小微企业。近年国家高度关注这一问题,不断出台新的措施,为小微企业融资寻找新出路,这一问题逐步得到改善。河北省也尤为重视这一问题,省内大量投资担保机构和投资担保公司的涌现为小微企业融资带来了新的希望。资金方面的困难不再是影响小微企业发展的主要矛盾,而创新问题则上升为主要矛盾。

二、河北省科技型小微企业发展协同创新模式的意义

(一)在产业集群中协同创新对企业的意义处于产业集群中的科技型小微企业选择协同创新模式满足了科技型小微企业对人才、资金、技术等资源的需求,为其展开创新活动提供了必要的前期准备。协同创新使信息的传播和共享更便利,有利于科技型小微企业及时预测市场的变化趋势,掌握市场对技术创新的要求,降低小微企业单独创新的风险。同时,为科技型小微企业产业链的建设提供了土壤,也可以大幅度提高小微企业创新的效率。科技型小微企业在产业集群中协同创新不仅对自身意义重大,对其他企业的影响也是不可估量的。带动传统企业不断改革、创新,推动科技型大中型企业的技术水平进一步提高。处于同一产业集群下的企业,受科技型小微企业影响也提高了本企业的科技水平,小微企业对其他企业的辐射带动作用不可忽视。

(二)协同创新模式对河北省经济发展的意义河北省地处首都周边,而经济发展水平在全国排名中十分靠后。归根究底是因为河北省长期以重工业为主,发展模式较为传统。科技型小微企业在集群中协同创新发展模式对河北省而言是一种机遇与挑战并存的选择。珠三角地区发展迅速的最主要原因就是不断创新,采取新的发展模式。科技型小微企业选择在集群中发展协同创新模式有利于调整省内产业结构,增加第三产业比重。河北省的产业结构变动一直很微小,需要有一变革性事件引起产业结构的大调整,让创业者看到省内对科技型企业的重视是科技型企业兴起的关键所在,这将带动河北省的产业结构向以第三产业为主转变。第三产业的高速发展也是改善河北省环境污染的重要举措,河北省的唐山、保定等城市的环境污染问题的严重性迫切要求河北省必须调整产业结构。无论从产业结构调整的角度还是从改善环境污染问题来讲,都会是大力推动河北省经济发展的重要举措。大中小企业之间的协同创新有利于协调河北省内不同规模企业之间的矛盾,以促进省内资源的整合,达到充分、合理利用资源的目标。此外,经济发展是河北省居民生活水平提高的物质基础。科技型企业的发展必将会带来居民生活的科技化,提高省内居民的生活幸福指数,方便居民的生活,提高生活质量,使居民的生活科学化、健康化。协同创新模式的重点在创新上,河北省大力支持科技型小微企业发展必将推动河北省的科技创新水平进一步提升,逐步提高省内创新水平,最终使河北省摆脱长期落后的状态,进入靠科技而非重工业发展的省份之列。

(三)河北省推行协同创新模式对国家与社会发展的战略意义河北省作为我国的一个大省,其经济发展水平和发展模式对国家的经济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河北省的科技型小微企业在集群中发展协同创新模式对国民经济、社会发展、国际竞争力提升等都有着重要的战略意义。该模式的成功实践也将给我国其他省份、城市和地区提供借鉴经验。河北省采取这一模式对我国来说,最主要的是通过科学技术来提高生产力,生产力的提高有利于巩固实体经济的发展基础,为实体经济注入新的源泉和力量。河北省产业结构、经济结构的调整必然会带来国家产品结构和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有利于推动我国经济走高水平、高科技含量的发展道路。以科技为核心的企业污染小,对环境的破坏性弱,有利于加快建立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科技新兴产业在我国的发展越来越受重视。河北省的这一政策有利于提高我国的创新技术和能力,推动创新型国家的建立,从而提高我国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转变我国在国际上的定位,提高我国在国际社会的地位,摆脱我国在排污问题上一直受发达国家制约的窘境,有利于提高我国经济实力,为发展中国家提供技术支持,尤其是帮助亚非拉落后国家进入科技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