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路规划设计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道路规划设计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道路规划设计

道路规划设计范文1

关键词:市政道路;设计原则;宽度;车道;布局规划

前言

目前城市道路已不仅仅是为了交通运输和人们出行的需要而建,城市道路作为城市生活的重要一部分,对整个城市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经过科学规划和合理布局的城市道路已成为城市生活中的一道靓丽的风景线,与城市的整体建筑相融合为一体,成为城市环境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城市道路带动着整个城市的经济发展,在城市建设中的重要性已越来越被大家所关注,在这种前提下,城市道路的设计就显得尤为重要科学合理的规划和布局才能充分体现出市政道路所具有的功能性。

1.平面线形设计原则

平面线形设计是有以下原则:①道路平面线形应符合各级道路的技术指标并与地形地质、水文等结合;②根据道路等级道路平面设计应合理设置交叉口,停车场出入口,沿线建筑物出入口,公共交通停靠站位置,分隔带断口等;③道路的平面设计应合理的设置加宽、超高和缓和曲线等,处理好直线与平曲线的衔接;④平面线形设计应少占耕地,少与水系、电力、通讯、交通网交错;⑤平面线形需分期进行时,应该在满足近期使用要求的同时兼顾远期发展。

在道路的设计过程中某些地方可以采取直线,某些地方可以利用短线和曲线。不同的线性对于设计可以有不同的效果。比如在主干道和交通干道上则需要采取直线和短线的设计,这样转折性小,利于车辆的行驶和快速通过。但对于一般的道路,刚选择圆弧较大的曲线要比采取直线和短线更适合。采取曲线设计可以使视觉内的风景处于不断的变化当中,使道路与周围的自然景色相融合,同时因风景的不同而消除视觉上的疲劳,更有利于行车的安全。线性设计对于道路的使用质量和交通运输的状态有着很大的影响,并利用周围的自然景观与道路实现了完美的融合,无论从景观还是安全上,都更利于交通运输的安全便利。

2.市政道路的车道设计

2.1机动车道宽度的确定

机动车每条车道宽度,一般应为3.75~4.0m 为宜;路面车道数,主要取决于道路等级和该路设计年限。从目前城市交通量发展情况看,大中城市新建的主干路,宜采用双向八车道,次于道则采用双向六车道;对小城市的主干路可采用双向六车道,次干道采用四车道为宜,可为交通发展留些余地。

2.2非机动车车道宽度的确定

单一非机动车道的宽度主要考虑各类非机动车的总宽度和超车、并行的横向安全距离确定,非机动车每条车道宽度一般为1.0~2.5m。自行车为1.0m,三轮车、板车为2~2.5m。非机动车道的基本宽度可采用3.5m(或4.0m);5.5m(或6.0m);7.5m(或8.0m)。

2.3人行道宽度的确定

人行道总宽度既要考虑地上步行交通、种行道村、立电线杆,还要考虑地下埋设工程管线所需用的宽度。大中城市在主次干路上一般不小于6m。小城市也不宜小于4m。

3.市政道路绿化设计

城市道路绿化以多变的色彩、多样的绿地形式和丰富的景观效果影响着城市景观视线和景观空间,并有助于改善小气候、组织街景、实现交通。在进行绿化设计时对于不同类型的干道,应该遵循人的行为游憩学原理和美学特征,并根据生态学原理来进行植物的配置,以体现各自的特点。绿化植物配置还应根据地点的不同而有各自的不同的特点。防护型干道的植物的配置应选择能够抗污染、隔离噪音、吸尘的植物,比如圆柏、夹竹桃、桂花、雪松、珊瑚树等。因为这类绿化植物主要是用来隔离噪音和有害有毒气体的,而且具有观赏的功能。在进行绿化设计时,采用由乔木群落向小乔木群落、灌木群落、草坪过渡的形式形成立体层次感,既有极好的景观效果,又能起到良好的防护作用。绿地的次干道常常蜿蜒曲折,因此植物配置在视觉上应疏密有致,有遮有敞,高低错落,可以有孤植树、草坪、灌丛、花丛、树丛等,可达到曲径通幽的效果。

4.市政道路照明工程设计与节能

为了给驾驶员和行人创造一个良好的视看环境,使人们舒适、迅速、安全地到达所要去的地方;并为了减少对人身及财产的犯罪行为发生,市政道路照明工程就显得尤为重要。城市道路的照明要照亮车行道路面和人行道,这样就能很快发现人或动物横穿道路等不安全因素。设计作为节能的源头,城市照明工程设计应由专业的设计人员来进行,为确定最节能的光源、布灯间距、控制系统、供电路线等等,在设计时应严格遵循道路的性质、能耗密度标准和功能对照相应的照度。设计人员在进行道路照明设计时,在保证照明的效果达到城市道路照明的要求前提下,做到最大限度地节能和节省投资,并降低运行维护费用。

5.市政道路规划布局

5.1市政道路的规划设计

市政道路的规划主要应考虑对于现状的分析,即现状地形、现状建筑的保留与拆除的分析,现状道路交通存在的问题及其产生的原因分析,解决交通问题的基本思路,交通组织方案及可行性分析;还应考虑其基本关系,并优化道路网尽可能利用原有道路,以适应人们的交通习惯和识别性要求,道路间距应适应机动车交通250m的要求和自行车的路网间距100~150m 的要求。还应充分考虑支路和小路对城市干道网的辅助作用,注意避免对干道的过多冲击。尽量避免错叉,尽可能采用公共交通港湾式停靠站。

5.2市政道路结构设计

市政道路系统的结构形式是指道路系统的平面布局,是为适应城市发展,满足城市用地和城市交通以及其他需要而形成的。因此,不同的社会经济条件、城市自然条件和建设条件,不同城市的道路系统,应根据具体条件采用不同的结构形式,常见的市政道路系统结构形式一般有四种类型:方格网式、环形放射式、自由式和混合式。我国许多城市,如郑州、太原、石家庄、福州等,其道路网属方格网式。北京、洛阳、开封等城市的旧城区道路网也属方格网式。环形放射式环形放射式道路网,是国内外大城市和特大城市采用较多的一种形式。放射环形式道路网以市中心为中心,环绕市中心布置若干环形干道,联系各条通往中心向四周放射的干道。

5.3市政道路的排水设计

一般来说,市政道路的排水设计应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方面:即车行道排水设计,人行道排水设计和绿化带处排水设计。车行道排水设计时,对于机动车道一般采取双坡排水的方式,也就是在道路两侧每隔一定距离设置雨水口收集路面水,而且通过与其连接管道将收集到的雨水排放到保留水系或河流中,对于非机动车道或路面较窄的机动车道可设置单坡排水,如此既保证了路面的完整性,又有利于施工。为便于人行道路面的排水,在设计时人行道横坡坡度朝向车行道并在道路的两侧设置不同形式的挡土墙,另外还应在挡土墙上方设置截水沟,以拦截将要流到人行道上的雨水。

6.结语

市政道路是城市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城市建设中的作用日益突出,因此,城市的市政道路设计是应作为城市建设的一个重点问题,相信只要我们能在这个问题上多努力,我国的城市道路建设将出现新的面貌,城市形象得以改善,城市内涵也会得到提升。

参考文献:

[1]李世伟.市政道路设计应注意的问题探讨[J].河南科技.2013年06期.

[2]朱行发.如何做好市政道路设计[J].中华建设.2013年06期.

道路规划设计范文2

关键词:城市道路;规划设计工作

为了保证城市交通合理、有序的可持续性发展,就必须从城市交通系统的内在机制及其与外部环境条件之间的相互作用关系出发来进行合理的交通管理规划。具体而言,应从城市结构与土地利用、城市交通结构、城市交通网络的完善与充分利用三个层次,从供给和需求量方面解决问题。因此,道路交通管理工作是城市总体规划中重要的环节,制定城市道路交通管理规划也就显得十分必要而迫切。对于城市道路规划设计好坏的最根本的标准是人和物的输送的高效性、安全性、可靠性等,也即道路交通系统的服务性能好坏。除此之外,还要考虑方案对社会环境影响的利弊,是否有利于人类和自然的可持续发展。

1 城市道路规划网的形成

对于城市道路规划网设计时,对于城市道路来说,由于公路和城市道路的性质与功能不同,所处的环境不同,人口和工农业的集中程度不同,所以公路和城市道路的规划也各不相同。城市道路规划网是城市形成和发展的最基本的动因之一。一个现代化的城市,首先就必须具有现代化的城市交通。因此,城市道路网的规划,必然也是城市规划的最基本的内容之一。在进行城市的总体规划时,必须充分考虑城市的交通运输,提出经济、合理的交通运输方案,确定城市主要干道的走向、等级及建筑红线宽度。根据国内外城市道路规划的经验,城市道路规划一般可分三个层次进行,即远景战略规划、中长期综合交通规划和近期交通治理计划。要衡量道路规划方案的充分性、适应性、协调性和可行性,必须通过一系列技术经济指标的定性定量分析和评价才能达到。交通规划方案的技术经济指标大致包括:相对规模、等级结构、布局形态、投资费用等几个方面。对于城市道路网的规划应当根据不同等级(标准)的交通设施的相对比重而考虑,如公路网中高速公路、一级、二级、三级、四级公路所占的相对比重,城市道路网中,快速路、主干道、次干道、支路所占的相对比重等。

2 城市道路线性规划设计

以上所分析的是城市道路宏观规划设计,而对于道路的微观规划设计,即对于城市城市道路线性规划设计重点在于道路平面线性规划设计和道路纵断面线性规划设计。

2.1城市道路平面线性规划设计

城市道路平面规划设计中道路平面位置应按照城市总体规划道路网布设;道路平面线性应与地形、地质、水文等结合,并符合各级道路的技术指标;道路平面规划设计应处理好直线与平曲线的衔接,合理地设置缓和曲线、超高、加宽等;(1)道路平面规划设计应根据道路等级合理地设置交叉口、沿线建筑物出入口、停车场出入口、分隔带断口、公共交通停靠站的位置等;(2)道路平面线形标准需要分期实施时,应满足近期使用要求,兼顾远期发展,减少废弃工程。同时,对于城市道路网规划已经确定了每条线路的走向、各个交叉口的控制方位。对于具体的某条道路平面规划设计的基本内容是以道路中心线为准,按照行车技术要求,详细踏勘地形,调查现状资料,确定道路在平面上的直线、曲线及其衔接,确定交叉口的型式,桥涵中心线和其他构筑物的平面位置。

另外,对于道路平面线型规划设计中曲线的衔接也很重要,直线与曲线、曲线与曲线如何衔接关系到行车的平稳和安全。城市道路中直线与圆曲线可以按照前面的规定直接相接。对于同向道路曲线上未设超高、两曲线所设超高相同,则此两种同向曲线可以直接相连,对于不设超高的反向曲线,一般可直接衔接。若设有超高,则两曲线间的直线距离至少应等于两个超高缓和段的长度之和并不得小于20m;复曲线的两个半径应尽量接近,如R1:R2适宜小于1.5。

2.2 城市道路纵断面线型规划设计

城市道路纵断面规划设计中对于纵断面规划设计应参照城市规划控制标高并适应临衔建筑立面布置、沿线路范围内地面水的排除;同时为了有效地保证行车安全、舒适,纵坡宜缓顺,起伏不宜频繁;山坡道路及新建道路的纵断面规划设计应综合考虑土石方平衡,清除营运经济效益等因素,合理地确定路面规划设计标高。

2.2.1 规划设计道路纵坡时,应充分考虑到当地的降雨量、路面种类、行车速度及路上行驶的车辆等因素都有关系。从工程实践效果情况来看,对于路面比较光滑、行车速度较高以及非机动车较多的路段纵坡宜小,反之则可大些;至于最小纵坡,中、高级路面道路可采用0.3%,低级路面、面积较大的广场可采用0.4%-0.6%。

2.2.2 在城市道路纵断面的纵坡度规划设计时,必须注意到有些场合下台出现实际纵坡超过设计纵坡的情况,若设计纵坡取用了最大纵坡,则实际上的纵坡就超过了最大值。因此规划设计时要扣除这个增加的纵坡值。在半径较小的平曲线上,曲线内侧的长度较以道路中线计算的设计里程为短,在曲线两端高差一定的条件下,若中线纵坡达到最大值,则曲线内侧边缘的纵坡必然超过这一最大值;此外,在设置超高的弯道内最大纵坡出现在横坡与纵坡矢量和的方向,一旦纵坡用最大值,则上述矢量和方向的纵坡必然超过这一最大值。

2.2.3 另外,为了有效地确保汽车上坡能力,减少机件磨损,降低油耗以及下坡行驶的安全,应当对较大纵坡路段的长度加以限制;同时为避免忽上忽下起伏频繁的波浪式道路纵断面线型,每一纵坡度的坡长不能太短,—般规定坡道最小长度不小于相邻两竖曲线切线长度之和。

2.2.4 通过合理规划道路视距良好,以有效地确保行车安全。两个坡向的坡段中设竖曲线改善了行车平顺性,但竖曲线的大小(半径大小)不一样,仍会产生差异较大的结果,凸形竖曲线上坡时不易看到对面上坟的车辆,若此曲线半径不够大,曲线很陡,就很容易发生撞车事故;在凹形竖曲线上,视距一胶没问题,但车辆会受到离心力的作用,若半径太小,车辆机件将受到过大的超载,且进出竖曲线时因离心力的突然出现和消失,车辆常常发生颠滚,这些因素都是不利于安全的。故规定竖曲线的最小半径、最小长度很有必要。

2.2.5 道路规划之间需做到关系协调、线型美观。城市道路纵断面线型规划设计须综合考虑平面、纵断面、横断面三方面的协调,不仅要满足车辆行驶的要求,而且要照顾交通条件、驾驶员心理特性以及与环境配合等方面。平、纵、横三者的规划设计标准应统一。平曲线长一些,而竖曲线设置在乎曲线的长度之内比较有利。平曲线和竖曲线的半径也应协调,从工程实践经验表明,其适宜标准为竖曲线半径为平曲线半径的10-20倍。此外,线型与桥涵、隧道位置亦应配合,一般道路轴向服从大、中桥梁、隧道的定位;而小桥桥位则服从道路走向,等级较高的快速干道,桥位应服从路线走向。

3 结束语

从实践表明,对于道路规划设计不仅要满足道路交通系统的服务性能,还要考虑方案对社会环境影响的利弊,是否有利于人类和自然的可持续发展。对城市道路总体规划设计时,必须充分考虑城市的交通运输,提出经济、合理的交通运输方案,确定城市主要干道的走向;而对于道路的微观规划设计,即应做到合理的道路平面线性规划设计和道路纵断面线性规划设计。

参考文献:

[1] 徐吉谦.关于城市道路规划设计的几点思考[C].中国土木工程学会市政工程分会2000年学术年会论文集,2011,(12).

道路规划设计范文3

【关键词】居住区 道路 人行道 停车位

一、已建居住区道路规划设计特征分析

在目前传统邻里单位规划思想理论的指导下,我国大多数居住区道路空间只是特定的通道,作用单一。传统的居住区道路交通模式造成对人的主体地位的忽视,以车为本进行道路规划设计,将导致道路空间的细部缺失,如连续的步行系统的缺失等。

二、规划设计理念的改变

“以人为本”思想的建立成为现代居住区规划设计的新理念,从人的主体地位角度,阐述在居住区规划设计中应考虑的问题。

人居环境的核心是“人”,对居住区规划的任何一个组成部分的研究,都应该建立在对人的全面了解上。居住区道路系统属于城市居住区人居环境范畴,这就要求在进行道路交通规划及空间设计时,要充分考虑人的行为特点和居民之间的交往习惯,满足人的行为需求,而不能一味地满足车辆的行驶与停放要求。

三、创造安全宁静的交通环境

道路的走向和线型是组织居住区建筑群体景观的重要手段,也是居民相互交往的重要场所。为了合理配置居住区居民交通与交往空间、缓解居住区内交通拥挤情况和营造富有生机的居住区道路空间,通过合理地规划设计,能够塑造类型丰富的道路空间,激发居民之间交往的欲望,这对创造生活气息、邻里交往密切的生活环境十分有益。

一)动静分区、人车分流是小区交通规划的理想目标。

为了达到此目标,在有地下停车库的小区中,可采用了车行、内部人行的规划结构。通过对小汽车和消防、救护、搬家等车辆在社区内部轨迹和停车位的精心设计,是向高品位社区环境迈出了成功的一步。车库出入口可布置在小区入口处,进入小区的小汽车很快就能进入地下车库。如果有直达车库的住宅电梯给车主以身居别墅的感觉。消防紧急通道与主干道形成环状道路系统,便于紧急救护、消防或搬家等机动车辆的顺利通行。社区入口附近设地面车位,便于来访客人和临时停车。

二) 功能要求

居住区道路的规划布置应考虑如下的功能要求:①通行清除垃圾、粪便、递送邮件等市政公用车辆;②居住区内公共服务设施和工厂之间货运车辆通行;③满足铺设各种工程管线的需要;④道路的走向和线型是组织居住区内建筑群体景观的重要手段;⑤除了以上一些日常的功能要求外,还要考虑一些特殊情况,如供救护、消防和搬运家具等车辆的通行。

三) 道路的分级

居住区内部道路主要为本居住区服务的,要遵循居住区道路规划设计原则:实事求是,因地制宜;顺而不穿;分级布置,相互衔接;均匀分布,整合空 间;避免影响城市交通;考虑日照通风、防灾、管线等要求。居住区的道路一般分为居住区级道路、小区级道路、组团级道路、宅间小路及停车位路面。

(1)居住区道路:联系整个居住区,必须考虑日常通行的公交、生产、救护、消防、其它车辆等(以车行为主)。其中居住区道路最小宽度不宜小于20米,根据地区差异两侧应设非机动车道和人行道。

(2)小区路(以混行为主):机动车,非机动车、行人三者混行,但一般不引进公交、电车等系统。小区级道路最小宽度为6米,两侧各安排一条宽度为1.5米的人行道,总宽度最小为9米。

(3)组团路:沟通各出入口、建筑、各种广场、组团花园、林荫道、轻型车辆几人力车行驶,宽3~5米,应尽量设置无障碍设施,以供残疾人使用。

(4)宅间小路(以人行为主):宅间小路可分为两类,一类为通往建筑物,供居民日常出入,垃圾清运等需求,宽度为2.5~3米;另一类为通往小区广场,组团花园的园路,单人通行最小0.6米双人通行1.2~1.5米。

四)道路的结构

居住区道路结构有规则式、自由式和混合式等。其中规则式又分为:环通式、尽端式、半环式、内环式、风车式、混合式等,一般用于地形平坦的居住区。

五)道路的铺装

(1)主干道、交通性强的车行道,要牢固抗压,平坦、防滑、耐磨,线条简洁大方,排水良好,便于施工和管理及功能分区明显。

(2)小区及组团道路,除考虑其坚固平坦等原则外,还应丰富其花色以便行人区分其区域性及使用功能,宜多采用透水性良好的材料。

(3)宅间小路,除满足其使用功能外还要强调娱乐性,可不用路缘石。

(4)停车位除了要满足结构要求外,还应考虑与主要道路铺装形成对比,以便泊车。

材料的选择除了要与环境相协调外还要考虑是否便于施工,表面还要与功能匹配,粗细适度,要与路面相协调,使用不同材质块料拼砌,色彩、质感、形状等,对比强烈。

六)道路设计中的基本要求

(1)居住区内部道路主要为本居住区服务,为了保证居住区内居民的安全和安宁,不应有过境交通穿越居住区,特别是居住小区。同时,不宜有过多的车道出口通向城市交通干道。

(2)道路走向要便于职工上下班。

(3)应充分利用和结合地形,如尽可能结合自然分水线和汇水线,以利雨水排除。

(4)车行道一般应通至住宅每单元的人口处。建筑物外墙面与人行道边缘的距离应不小于1.5m,与车行道边缘的距离不小于3m.

(5)尽端式道路长度不宜超过120m,在端头处应能便于回车,回车场地不小于12m~12m.

(6)如车道宽度为单车道时,则每隔150m左右应设置车辆会让处。

道路规划设计范文4

关键词:市政道路;规划设计;探讨

一、市政道路设计的原则

市政道路是进行生产、生活所必需的车辆和行人往来的道路,是连接市政各个组成部分的交通纽带。我国的道路人均占有面积小,在城市交通日益拥堵的形势下,对于道路的使用效率就要求非常高,因此在对市政道路规划设计和布局时就显得十分重要。市政道路具有多方面的功能,所以在规划和布局设计时要综合考虑,应该使其功能性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更便于人们的工作和生活。

1.1 进行市政道路线性设计

线性设计就是在道路的设计过程中某些地方可以采取直线,某些地方可以利用短线和曲线。不同的线性对于设计可以有不同的效果。比如在主干道和交通干道上则需要采取直线和短线的设计,这样转折性小,利于车辆的行驶和快速通过。但对于一般的道路,刚选择圆弧较大的曲线要比采取直线和短线更适合。采取曲线设计可以使视觉内的风景处于不断的变化当中,使道路与周围的自然景色相融合,同时因风景的不同而消除视觉上的疲劳,更有利于行车的安全。线性设计对于道路的使用质量和交通运输的状态有着很大的影响,并利用周围的自然景观与道路实现了完美的融合,无论从景观还是安全上,都更利于交通运输的安全便利。

1.2 进行市政道路特色设计,反映城市和环境景观特色

每座城市都有自己的文化底蕴和环境特色,随着人们对城市多元化生活的需求,城市道路设计更应考虑城市的整体特点,突出城市的文化和环境特色,在城市现在的历史和自然基础上加入新的元素进行重新塑造,使城市道路在尊重城市自然环境的前提,更具有地方特色。城市建设是在保护环境的基础上进行的,城市道路的设计更应如此,应从保护环境的出发点进行设计,应保证道路的设计与城市环境的相融合,不能为了建设道路而破坏了城市的整体环境,那样得不偿失了。

1.3 坚持“以人为本”的综合布置原则

横断面的合理布置原则是:在规划中应充分体现“以人为本”的创新设计理念,保证车辆和行人的交通安全和畅通;充分发挥绿化带的作用;与道路的性质和特点相符合;要与沿线自然条件和建筑物相互协调布置;要使雨水的排放更加便利;满足地上地下管线的铺设;考虑近、远期目标相结合。要综合比较道路等级、交通安全、行车道宽度、行车速度、绿化遮荫、减少噪音、造价等因素,在有条件的大城市一般采用二、三幅路;而在中、小城市,单幅路更具有价值。保证沿路管线的布设,避免管线、各种构筑物及人防工程的相互干扰,考虑沿街建筑的性质,要与沿路各类型建筑物保持和谐。

城市建设不应只考虑大众的人群需要,在建设中更应考虑到弱势群体的特殊需求,因此在城市道路建设中更应从弱势群体的需求出发,为其提供一个平等的社会环境,如在人行道上加设盲道和残疾人所需的坡道,在适当的地方增设儿童所需的场地和设施等。从细微处把以为人本的原则在道路设计中体现出来。

二、市政道路宽度与车道设计

市政道路总宽度即为规划道路用地控制范围,一般称之为红线宽度,包括道路横断面各组成部分用地的总称。它是道路用地范围,包括城市道路组成部分:车行道、人行道绿化带、分车带及预留地等所需宽度的总和。红线即是道路横断面范围内各种工程设施与街区的沿街建筑的分界线。确定车行道宽度最基本的要求是保证道路在设计年限,近期建设15~20年、远景规划50、100年内来往车辆安全顺利通过,车辆最多的时候也不致发生交通阻塞。

2.1 机动车道宽度的确定

机动车每条车道宽度,一般应为3.75~4.0m为宜;路面车道数,主要取决于道路等级和该路设计年限。从目前城市交通量发展情况看,大中城市新建的主干路,宜采用双向八车道,次于道则采用双向六车道;对小城市的主干路可采用双向六车道,次干道采用四车道为宜,可为交通发展留些余地。

2.2 非机动车车道宽度的确定

单一非机动车道的宽度主要考虑各类非机动车的总宽度和超车、并行的横向安全距离确定,非机动车每条车道宽度一般为1.0~2.5m。自行车为1.0m,三轮车、板车为2~2.5m。非机动车道的基本宽度可采用3.5m(或4.0m);5.5m(或6.0m);7.5m(或8.0m)。

2.3 人行道宽度的确定

人行道总宽度既要考虑地上步行交通、种行道村、立电线杆,还要考虑地下埋设工程管线所需用的宽度。大中城市在主次干路上一般不小于6m。小城市也不宜小于4m。

三、市政道路布局规划设计

3.1 市政道路结构形式

市政道路系统的结构形式是指道路系统的平面布局,是为适应城市发展,满足城市用地和城市交通以及其他需要而形成的。因此,不同的社会经济条件、城市自然条件和建设条件,不同城市的道路系统,应根据具体条件采用不同的结构形式,常见的市政道路系统结构形式一般有四种类型:方格网式、环形放射式、自由式和混合式。我国许多城市,如郑州、太原、石家庄、福州等,其道路网属方格网式。北京、洛阳、开封等城市的旧城区道路网也属方格网式。环形放射式环形放射式道路网,是国内外大城市和特大城市采用较多的一种形式。放射环形式道路网以市中心为中心,环绕市中心布置若干环形干道,联系各条通往中心向四周放射的干道。

3.2 市政道路的规划思路

市政道路的规划主要应考虑对于现状的分析,即现状地形、现状建筑的保留与拆除的分析,现状道路交通存在的问题及其产生的原因分析,解决交通问题的基本思路,交通组织方案及可行性分析;还应考虑其基本关系,并优化道路网尽可能利用原有道路,以适应人们的交通习惯和识别性要求,道路间距应适应机动车交通250m的要求和自行车的路网间距100~150m的要求。还应充分考虑支路和小路对城市干道网的辅助作用,并注意避免对干道的过多冲击。尽量避免错叉,并尽可能采用公共交通港湾式停靠站。

市政道路作为一座城市的窗口,是城市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一部分,每天承载着来来往往的车辆和行人,因此在对市政道路进行规划和布局时不仅需要设计者具有较高的专业知识,同时更应注意设计的细节,从而使设计出来的产品更好的发挥着其强大的功能性,成为城市的一道美好的景观。

四、结束语

随着城市化建设进程的加快,城市道路已成为城市建设当中最重要的一部分,城市道路规划和布局的是否合理,直接关系着城市人们的日常活动。目前城市道路已不仅仅是为了交通运输和人们出行的需要而建,城市道路作为城市生活的重要一部分,对整个城市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经过科学规划和合理布局的城市道路已成为城市生活中的一道靓丽的风景线,与城市的整体建筑相融合为一体,成为城市环境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城市道路带动着整个城市的经济发展,在城市建设中的重要性已越来越被大家所关注,在这种前提下,城市道路的设计就显得尤为重要,科学合理的规划和布局才能充分体现出市政道路所具有的功能性。

参考文献:

[1] 张林志.市政道路存在的问题与规划改进设计分析[J].民营科技,2011,(09).

[2] 陈瑞华.浅议现代城市道路的合理规划与设计[J].中华民居:学术刊,2012,(07).

[3] 唐明德.市政道路平面交叉口的规划设计与实施[J].中国科技纵横,2011,(05).

道路规划设计范文5

关键词:城市道路 道路结构 人与车

中图分类号:U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7)01(c)-0145-02

在经济越来越发达的今天,城市拥有车辆及通行的车辆数目越来越多,在沿海的一些大型城市相继出台了一系列的政策来限制城市中机动车的数量以保证城市的正常通行.在城市道路的设计过程中应当尤为注意城市道路的高速通行能力。该文在分析城市道路特点的基础上,结合传统街道的历史特点来对如何做好城市道路结构中的人与车之间的平衡点进行分析阐述。

1 城市道路的特点

如果将城市比作一个人的话,城市中的道路就相当于人体中的血管,人体通过血管将血液输送到人体中的各个地方以保证人体的健康,而城市中的机动车辆则通过道路来将城市中的居民输送至城市中各个地方,是城市基础设施中的重要一环。同时城市道路还可以作为城市中的各类用地、居住区、街道等的划分方式,是城市建筑艺术、街道景观的显露处。同时城市道路中的重要分支――街道是城市居民生活的重要节点,做好城市道路结构的规划是提高城市功能的重要举措。

城市道路在城市空间的划分、布局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从城市设计的角度出发,城市道路是一种基本的城市现行开放空间,城市道路在承担了大量的城市居民出行任务的同时也为城市居民提供了一定程度上的公共活动空间,其中,城市中的主干道更多地承担着城市居民交通出行的重担,这些主干道上活跃着大量机动车辆为市民的出行带来了极大的方便。而城市道路中的支路――街道等则更多地是作为城市居民日常生活及步行的活动空间,总之,街道是城市道路与城市活动空间的综合体。城市道路的空间主要是由天空、道路周边的建筑以及城市道路路面及地下等方面组成。通过城市道路的兴建可以对道路两边的建筑起到明显的划分作用,可以将具有同一功能的建筑划分到一个区域从而起到明显的建筑空间作用。在城市道路的发展过程中经历了石板路、卵石路、沥青路、地砖路等各个时期不同材料的发展历程,以上这些道路建筑材料在质感上、组织纹理上以及物理、化学特性上的特点各不相同,在城市道路的建设过程中使用不同的建筑材料将使得城市道路发挥出别具一格的特性。

2 城市道路的历史特点

在汽车发明及投入使用之前,道路承担着交通和市民生活空间的重担,通过对不同时期道路的功能进行统计分析后发现,城市道路在传统生活中承担着节假日庆典、竞技等重要职能,此时的道路规划设计需要着重考虑以上因素的影响,简而言之,在汽车出现前的相当一段时间内,城市道路都是作为交通和人生活的重要空间所存在的,究其原因是由于在汽车发明之前城市道路上所行驶的交通工具对于城市道路中的行人并不构成严重地威胁,因此,人们在徒步或是策马穿越道路时都与市民文化有机的结合在一起。

3 现今城市道路规划发展中的误区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城市道路交通状况日益下降,堵车更是家常便饭,从而使得城市道路网络所起到的交通职能被严重削弱。同时,随着城市保有机动车的数量不断上升,使得城市道路所起到的传统的生活空间作用被严重削弱,现今从城市道路所能发挥的作用上看,城市道路现今仅剩下机动交通这一作用,现今对于城市道路的规划设计也仅仅从城市道路的交通性上出发,所以,现今出现了城市内的机动车道路越来越多、越来越密且城市道路的宽度也越来越宽,但是城市内的交通状况并未得到有效缓解反而在越发拥堵,现今已经出现了“修建道路―车辆增加―重新拥堵”这一道路建设的怪圈,无法从根本上解决城市交通问题。现今城市道路的交通问题究其原因主要是人与机动车之间的矛盾,只有从这一矛盾入手,妥善解决好人与车之间的矛盾才能解决好城市道路的交通问题。

4 城市道路发展过程中的人与机动车之间的矛盾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以及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我国城市中人均保有机动车的数量急剧上升,但是传统的城市结构无法及时地跟随城市机动化进行相应的转变,由于城市道路机动化所导致的城市用地紧张、道路交通模式失调以及能源问题等都成为了限制城市发展的重要问题,城市中的文化被越来越复杂的城市道路所割裂,城市现今逐渐成为了钢筋水泥和汽车机械的展示所,使得城市道路的传统职能在逐渐消耗殆尽。汽车的出现加快了人们的现代化进程。汽车以其独特的特性迅速占据了城市道路作用的主体地位,从而使得原来城市道路中的发展主体“人”在城市道路中的作用被大大削弱。原本紧凑的城市道路空间被要求容纳它在初建时所无法想象的交通量,现今城市道路中的“人车争路”的现象日益严重。现今城市道路发展所导致的各类问题在逐渐显现:高层建筑将人们从垂直方向分隔开来,使得城市之间人的交流日益冷漠。

5 做好现代城市道路规划设计注意要点

在城市道路日益发展的今天,做好城市道路的规划设计需要注意以下几点:(1)首先确保城市道路能够满足日益发展的城市机动车行驶要求,现今的城市道路首要作用是作为一地连接另一地的重要联系通道,所以,确保城市道路的交通功能,保证人员与车辆的安全、舒适通行是十分重要的,因此,妥善解决好城市道路与人车之间的矛盾则就成为了城市道路发展的重要方向,既要保证机动车辆的通行方便又使其不会对行人产生一定的干扰,既要保证人、车的进出,又要防止穿越的交通,使得穿越过境的车辆从城市的边缘穿过,构建大范围的城市道路与街道网络,处理好城市道路规划过程中步行道、车行道、绿带以及停车场、街道交接点之间的关系,确保其协调发展。(2)在城市道路的发展过程中,在城市中的许多路段,特别是在一些商业区、游览观光的重要地段,需要解决好土地的综合利用,创建和培育人们交流的场所,构建起一个颇具吸引力的步行商业圈。在城市道路的规划设计过程中需要设立相应的人行道护栏、休息座椅等,做好行人与机动车道路之间的彻底分离,从而发挥城市道路在保障行人通行与机动车行驶之间的难题,现今在很多的城市中所发展出来的步行街就是一种很好的典范。

在城市道路的规划设计过程中还需要做好道路街景与周边环境之间的协调统一,尤其需要确保其连续性,其中这一连续性主要包括城市建筑设施的建筑风格、尺度、用材和色彩等多个环节,从而使得城市道路发挥出跟多的e极作用。

6 结语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以及城市内的机动车保有量不断增加,使得城市内的道路、人与机动车之间的矛盾日益严重,妥善解决好城市道路规划设计过程中的人与机动车之间以及人与城市道路之间的矛盾成了现今乃至今后一段时间城市道路发展的重点,该文在分析城市道路传统作用的基础上对城市所带来的城市道路与人、机动车之间的矛盾进行了分析,并就城市道路在规划设计中的一些主要问题进行了分析阐述。

参考文献

[1] 徐循初.城市道路网系统规划思想及实例解析[J].城市交通,2006(1):30-35.

道路规划设计范文6

关键词:功能定位;交通量预测;景观设计

Abstract: The scenic road is traffic, landscape, recreation and protection combine multiple functions such as special landscape road, its planning and design elements with the general road is different. First, the transport occurs mainly due to the scenic tourists out of life, based on OD data traffic forecasts four-stage method is easy to distortion of the results obtained, this article will explore the area based on the number of visitors traffic prediction based prediction methods. Secondly, scenic road landscape requirements, pay more attention to the integration of the area, this article will explore how the design of road landscape with scenic natural history, culture, ecological conditions echo each other, side by side.

Keywords: functional orientation; traffic forecasts; landscape design

中图分类号:U412.1+3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金坛市地处江苏省南部,古迹众多,风光秀美,尤其是西部的茅山,峰峦起伏,绵延百里,是闻名世界的道教圣地,史誉“秦汉神仙府,梁唐宰相家”。金坛茅山风景旅游区位于茅山东麓,规划总面积约108平方公里,以茅山风景名胜区、茅东旅游度假区和方山森林公园为中心,打造一个集生态游憩、宗教观光、康体养生为一体的休闲度假乐园(图1)。

为配合景区开发建设,金坛茅山风景区规划建成以“五横三纵”为主骨架的风景旅游道路网,辐射各旅游景点,服务景区内各居民安置点。(五横:白乾公路、直茅公路、金沙公路、张常溧公路、金竹公路;三纵:茅山——方山旅游路、新浮路、花茅——薛茅公路)

1、道路功能定位

金坛茅山风景旅游区内部道路系统,在 图1

满足各功能区基本要求和组织景观的前提下,分为主要道路、次要道路和其他道路三个等级(图1)。主要道路是旅游景区与周边道路相衔接、景区内部各功能单元之间相相衔接的主要道路,构成旅游区的路网骨架,以机动交通为主,如金沙公路、新浮公路。次要道路是景区内各功能单元内部、与主要道路之间联系的道路,通向或连接主要景点,以人行和机动车为主,如致和公路。其他道路是景区各功能单元内各游赏景点的联系道路,是旅游景区深入每个景点的游览线,以人行为主,部分路段考虑游览车和消防车通行。

2、交通量预测

金坛茅山风景旅游区由于历史、地方经济发展水平等客观因素的制约,景区开发比较滞后,现有景点少,景区内道路基本以三级公路以下的乡村公路为主。若采用一般公路交通量预测常用的以现状OD资料为基础的四阶段法,由于相关小区和路网资料的缺乏,将导致预测结果失真。

考虑到作为景区内的风景旅游道路,未来的交通流量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未来的游客人数和周边旅游景点的开发 图2

强度,因此采用未来游客人数结合沿线景点开发的方法进行预测(图2):把金坛茅山风景区作为一个整体进行考虑,根据未来特征年景区的预测游客总人次,以景区未来的路网规划和主要景点的区位确定游客在风景旅游区中交通出行的主要路径和分布,参照类似景区的经验数据确定游客出行中某一道路的占有率,结合该道路沿线居民的出行数量,最终确定其未来各年的交通量。

以新浮公路为例,计划于2012年建成通车,交通量按15年预测,远景年为2027年,各特征年定位2015年、2020年和2025年。

(1)旅游交通出行

① 游客人数预测

根据《金坛茅山风景旅游区总体规划》,茅山风景旅游区到2012年,接待游客规模约为250万人,2020年游客接待规模约为520万人,根据插值法和考虑未来的游客增长率,确定未来2025年和2027年的游客人数分别为680万人次和730万人次。考虑到未来日游客人数与本项目的日均交通量密切相关,而风景旅游区旺季和淡季的游客人数变化较大,完全按照旺季或者淡季来计算日游客人数会造成投资的浪费或降低道路的运行的质量,参照一般风景旅游区的经验,全年可游天数(日)按200天计算,具体数据如下表:

金坛茅山风景旅游区可以分为南北两片(图3),南片主要是方山森林公园游赏区,北部片区主要为茅山风景名胜区、茅东旅游度假区和观光农业康体体验区。北部片区的纵向道路主要有新浮公路、花茅公路和茅山旅游路:新浮公路位于路网中间,沿线主要为生态观光园、休闲度假村;花茅公路位于东侧,其东侧为扬溧高速,西侧主要为观光农业区;茅山旅游路位于西侧,沿线主要为茅山风景名胜区。

根据《金坛茅山风景旅游区总体规划》,结合景区内四个主要游览区和规划路网,确定四个游览区游客吸引量。图3

未来年各主要游览区游客总量预测表(万人)

按游客在旅游区平均每天出行次数为2.5,计算各主要游览区各特征年出行次数:

根据新浮公路沿线景点规划、与对外公路的衔接状况,结合相关调查数据,确定新浮公路分担的游客出行次数为观光农业康体体验区和茅东旅游度假区出行次数总量的50%,各特征年出行次数见下表。

未来各年新浮公路出行次数预测表

② 车型比例预测

新浮公路主要服务于旅游区游客,客运占主要比例。因此,进行旅游区游客交通量预测时将车型比例分为小客车、中客及大客四类,符合新浮公路旅游道路的出行特点。

根据项目区域路网历年交通构成分析,车种的比例变化与GDP有着良好的相关性。车型预测采用指数模型,与GDP回归预测,同时参照类似景区的经验数据(如杭州龙井山等相关景区),对预测结果进行适当修正。

式中:Y:交通量; X:GDP;α、β:回归参数。

车型比例预测结果

③ 游客交通量

根据车型比例预测,按小客车平均载客3人,中巴为15人,大巴为30人考虑,计算出未来各年由景区游客产生的客车出行数量。

未来各年游客交通量预测结果

(2)沿线内部交通出行

新浮公路向南直接联系薛埠镇区,沿线兼有致和安置点,具有服务沿线和镇区居民出行的功能,货车主要服务于沿线度假区、休闲社区以及生态农业基地的物资运输,具有一定的比例,参考一般经验数值,沿线内部交通量取游客交通量的25%。

(3)路段流量预测结果

综合以上分析,新浮公路未来路段流量见下表:

未来年流量增长主要集中在2012至2020年,一是由于景区景点和基础设施的逐渐完善,二是由于生活水平的提高带动了居民的旅游需求,同时小汽车的普及也会不断增加景区的游客人数,进而使本项目在这一阶段的流量激增;2020年之后,景区发展趋于平缓,增长率逐渐降低,流量稳步提升。

3、道路景观设计

风景旅游道路景观设计既要使道路本身成为可供游览的景观,又要让道路融入整个景区,成分景区的组成部分,不能对景区产生明显的分隔作用。金坛茅山风景旅游区道路景观设计以整个茅山道教悠久的历史文化为主线,通过对道教文化的提取、概括,结合不同道路沿线衔接的不同景点,既融合道教文化的精髓,又营造各自的氛围。

以茅山旅游公路和金沙公路为例,茅山旅游公路沿线主要经过乾元观坤道文化保护区、仙姑文化旅游村、道教文化博览区(元阳观、崇寿观)等富有盛名的道教观宇,因而将其定位为人文景观路,旨在让游客感受 “天人合一”的道家思想。考虑在道路交叉口或局部开阔地设置道教文化景墙、三清道尊像等元素与植物结合在一起,通过道教文化符号诠释其景观特色,凸显道教文化特点(图4)。金沙公路沿线主要经过旅游度假村、民族风情度假园、茶园、苗圃等生态农业观光园区,因而将其定位为生态景观路,通过节点设置景石图腾柱、景石与花卉组合诠释其景观特色,营造路在景中的氛围(图4)。

在此基础上,道路各专业设计注重细节设计,配合景观总体设计要求,主要体现在:

(1)线位布设顺应丘陵区的地形走势,不改变区域固有的地势特点。尽量绕避生态敏感区(植被茂盛区、物种分布连续区以及独特珍惜物种分布区),尽量减少破环和切断生态链。路线布设把握与景观的空间关系:对于规模宏大的景观,路线布设适当远离,给观赏者提供足够的视野;对于点式景观,线位适当靠近,便于游览。

(2)边坡防护以自然植被为底,配以景观树种、山体开挖石头形成景观小品,削弱道路的独立存在感,融路于景。利用山体挖方边坡,篆刻道家经书典籍或反映道家文化的画作,增添道路的景观文化。

图4

(3)道路排水边沟采用矩形代替梯形,同时减小边沟宽度、加大深度,以减少圬工敞口面影响景观视觉。

4、结论

(1)根据风景旅游道路的交通组成特征,提出将风景旅游道路交通量分为因游客产生的流量及因沿线内部出行产生的流量两大部分,并均以景区未来游客人数预测为基础的方法。继而以金坛茅山风景区内的新浮公路为例,验证该方法的可行性,为风景旅游道路交通量预测方法提供借鉴。

(2)道路景观设计以金坛茅山风景区的道教文化基础为背景,结合不同道路沿线人文、生态景观差异,赋予每条道路不同的景观设计主旨,做到统而有别、形散而神不散。同时道路路线、排水、防护等各专业设计注重细节,服务于道路景观要求。

参考文献:

(1)《金坛茅山风景旅游区总体规划》(2008-2020),江苏省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200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