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国际贸易的重要性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国际贸易的重要性范文1
关键词:国际贸易;语言;文化载体;英文;中文
一、引言
语言是国际贸易的基本媒介。无论是语言交谈、书面合同或者电子文档,语言应用都是国际贸易的基本工具。随着国际贸易的发展,贸易的复杂程度不断加深,语言应用的复杂程度也随之不断加深。例如,随着商品的复杂化,对具体销售商品的质量、数量、价格、运输模式以及售后服务进行相关描述也需要复杂化、精确化。对语言的要求不仅仅取决于商品的复杂程度,而且还取决于商品的国际化程度。世界级的商品又需要国际化的交流方式。这就意味着花费在语言沟通上面的时间相当于金钱,而语言交流是商品成本必不可少的一部分。
二、语言与加深贸易合作
文化与语言在国际贸易中是不可分割的两个元素,语言是文化的载体,而文化元素往往反映在交流所用的语言当中。文化元素有助于增进谈判双方的信任程度,而文化元素又必须依赖语言来进行传播,因此,语言不仅是贸易双方交流的工具,也关系到双方的信任程度。例如,在1990年代,一个国际股票资产经理去日立公司(Hitachi)谈生意。日立公司当时的常务董事是一个强势、蛮横的电子工程师,在日立公司任职十多年之久。在九十分钟的会议中,该资产经理使用熟练的日语与其谈论了包括日本银行投资、日立公司的股份分布等重要事宜,日立公司的常务董事逐渐的开始对该经理产生好感,当会议快要结束的时候,日立公司的常务董事坚持要请他出去喝一杯,而在这个过程中,他们所谈论的事宜要比九十分钟会议中多的多,而且极大地加深了双方的合作关系。这个例子充分说明语言是贸易会谈中的工具,但是语言所承载的文化能够加强谈判双方的信任度,易于建立长久的合作关系。
三、语言与商品成本的关系
在国际贸易中,贸易双方通常使用能够降低成本的语言。因为低成本促进贸易双方的利润,而能够促进降低成本的语言往往被贸易双方经常使用。相反,不能促进降低成本的语言,往往很少甚至不被使用。语言的相似性决定了该语言是否能在国际贸易中起到降低成本的作用。有一些语言彼此之间非常相似,例如同一语族的语言,在词法、语法结构、语音等。语言之间的相似性可以促进沟通,因此国际贸易中语言应用遵循两点原则:第一,语言之间的相似程度简化学习目标语言的难度。例如,中文与日语之间在词法和语法方面非常相似,使得在贸易中中日双方学习语言比较容易。第二,语言的相似程度简化共通语,使得共同语方便学习与沟通。例如,荷兰和日本两个国家的贸易沟通,就会用共通语英语来沟通。当贸易的双方来自不同的国家,由于他们使用不同的语言,所以在贸易交流过程中,要么使用其中一方的语言,要么使用两者的共通语。如果贸易双方使用同样的语言,或者语言上非常相似,那么在沟通上基本没有语言方面的障碍。Hejazi(2011)的研究表明,双边贸易或者投资双方,如果使用差异及其微小的语言,在贸易中的交易成本就会大幅度降低。另外,语言的选择与应用也被其他一些因素所影响;例如,产品的流行程度,应用程度等。这些因素都会导致贸易双方所使用的语言改变。
四、中文与中国经济发展
到目前为止,英文仍然是国际贸易中最重要的官方语言。中文在国际贸易中虽然并没有被定为官方语言,但是随着中国进出口贸易的繁荣,越来越多的国家开始学习中文,以便贸易之需。在韩国,政府举办官方的中文考试来评估考生的中文水平。2010年约150万人参加中文评估测试。而同时相比,参加英文评估考试的人数为200万。可见,在韩国,中文与英文的流行程度不相上下。另外,其他语言,例如法语,日语,这些国际贸易官方语言的学习趋势近几年有所下降。此外,孔子学院是中文在国际贸易中的热度上升的一个重要因素。孔子学院是中国国家对外汉语教学领导小组办公室在世界各地设立的推广汉语和传播中国文化与国学教育的文化交流机构。孔子学院最重要的一项工作就是给世界各地的汉语学习者提供规范、权威的现代汉语教材;提供最正规、最主要的汉语教学渠道。自2004年建立以来,在全世界一共开设500多家,进行中文文化的传播,以及中文的普及。这也极大地推动了其他国家对中国以及中文的了解。因此,中文在国际贸易中的应用程度也呈逐渐上升趋势。
五、总结
国际贸易的重要性范文2
摘 要 本文对羽毛球意识的涵义、羽毛球意识的内容、影响羽毛球意识的因素及如何培养羽毛球意识都作了介绍,这些内容都是培养羽毛球意识所必须了解的。而羽毛球意识即所谓的“球感”,它是羽毛球运动成败与否的关键因素[1]。因此,培养羽毛球意识是至关重要,不容忽视的。
关键词 羽毛球 技战术 训练
一、影响因素分析
比赛的胜负,往往取决于技术、身体素质、战术及心理素质等的训练水平,以及在比赛中综合运用这些因素的竞技能力。一场比赛的胜负可能是某一两种因素起了主导作用。但是,要想经常取胜,就需要不断的努力训练,全面提高和完善各种制胜的因素。
(一)技术要全面、熟练、并要有特长
无论是发球与接发球还是后场的高、吊,前场的搓、推、勾、扑、挑以及中场的接杀、平抽、平挡等,加上左右前后的步法,都要全面掌握,熟练运用。羽毛球技术的特点是手法一致性、灵活性、突变性强。例如:杀劈对角的特长是与杀直线或平高直线相结合形成的;网前假动作勾对角是与网前推相结合形成的,等等。
(二)专项身体素质好是比赛制胜的重要保证
羽毛球运动的快、狠、准、稳、多变的技术和战术的特点决定了运动员在全面发展身体素质的基础上,要突出速度,速度力量和力量耐力等专项素质。在场上表现为:转体侧身和弯腰动作快,下肢各种步法的变换、连接、重心的交替迅速协调,上手击球出手快,手腕,前臂及肩爆发力强等。
(三)战术意识好,应变能力强,才能掌控比赛主动权
战术意识是指运动员在千变万化的比赛过程中,能准确地观察场上的情况,并根据实际情况随机应变地准确地决定自己应如何行动的能力和同伴配合的能力。
运动员在训练和比赛过程中,要学会善于动脑筋、用心计、摸规律、求实效。要增强使用技术的目的性。出手瞬间要有变化,力求动作隐蔽些,打法诡异些,虚虚实实,真真假假,去干扰对方的判断,造成对方的判断错误,使对方防不胜防。
二、策略分析
(一)控制后场,高球压底
从发球开始就运用高远球或进攻性的平高球压对方后场底线,迫使对方后退,当对方回球不够后时,以扣杀球制胜;或当对方疏于前场防守时,就可以以轻吊、搓球等技术在网前吊球轻取。轻吊必须在若干次高远球大力压住后场,对方又不能及时回到前场的基础上进行。这种打法主要是力量和后场的高、吊、杀技术的较量。
(二)打四角球,高短结合
在后场,以高远球、平高球和吊球,在前场则以放网前球、推球和挑球准确地攻击对方场区前后左右四个角落,调动对方前后左右奔跑,顾此失彼,待对方来不及回中心位置或回球质量差时,向其空档部位发动进攻制胜。这种打法要求进攻队员具有较强的控制球落点的能力和灵活快速的步法,有速度,否则难占上风。
(三)下压为主,控制网前
主要通过后场的高远球、扣杀、劈杀、吊球等技术,先发制人,然后快速上网以搓、推、扑、钩等技术,高点控制网前,导致对方直接失误,或被动击球过网,被进攻队员一举击败的一种打法。通常也称“杀上网”的打法。这种打法是进攻型的打法,能够快速上网高点控制网前,速度耐力和力量耐力也要求较高。这种打法,体力消耗较大,如果碰上防守技术好的对手,体力就往往成为成败的关键因素。
(四)快拉快吊,前后结合
以平高球快压对方后场两底角,配合快吊网前两角(或运用劈杀)引对方上网,当对方被动回击网前球时,即迅速上网控制网前,以网前搓、钩球结合推后场底线两角,迫使对方疲于应付,为前场扑杀和中、后场大力扣杀创造机会。这也是一种积极主动、快速进攻的打法。这种打法,要求运动员身体素质好,特别是速度耐力要好,技术全面熟练,而且还具备突击进攻的特长技术。
(五)守中反攻,攻守兼备
以平高球和快吊球击向对方前后左右四个角落,以调动对方。让对方先进攻,针对进攻方打的高远球、四方球、吊球等,加强防守,以快速灵活的步法、多变的球路和刁钻准确的落点,诱使对方在进攻中匆忙移动,勉强扣杀,造成击球失误,或当对方回球质量较差时,抓住有利战机,突击进攻。
三、技战术意识的训练
羽毛球运动,它不仅需要有良好的身体素质和全面技术,而且还需要有智慧和能力,而智慧和能力来自于丰富的文化知识素养和专业理论水平。作为一名羽毛球运动员,如果没有较高的文化知识作基础,专项理论水平有限,只靠打几场比赛来培养和提高羽毛球意识,这显然是不够的。此外,从心理学中得知人的思维的灵活性、敏捷性缘于科学文化知识。培养和提高运动员的羽毛球意识,仅靠理论教学和简单的技术战术训练是很难达到较高的水平,重要的是让他们亲自参加比赛或亲自观摩高水平的比赛,让他们在实践中得到锻炼和成长。一场重大的比赛对运动员来说往往是一次技术和意识上的提高过程。由上可见,羽毛球意识是运动员提高羽毛球训练水平和竞技水平不可缺少的一项积极健康的心理活动。羽毛球教练,应通过教学、组织训练、带队参加比赛等形式来培养运动员的羽毛球意识,为提高羽毛球运动水平和今后的教学能力打下的基础。
参考文献:
国际贸易的重要性范文3
关键词:国际贸易;网络营销;管理机制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各企业间的竞争日益激烈,尤其是跨国间的国际贸易交往频繁,在信息化网络时代下借助网络营销促进国际贸易而言显得较为普遍。网络营销是在科学技术不断更新以及计算机技术不断发展下的产物,并随着互联网的广泛应用而逐渐兴起,不仅在国内各企业合作中占有重要地位,同时对于国际贸易也具有重要影响。但是目前网络营销在国际贸易中的应用仍存在诸多问题,因此本文展开对国际贸易中网络营销问题的研究,具有现实意义。
一、网络营销的相关内容概括
1.网络营销的内涵
网络营销在营销领域又被称为电子营销,主要是指产品在销售过程中,采用一种互联网模式的新的营销形态,通过互联网、计算机以及相关的移动平台等,利用先进的科学技术与计算机软件工程,满足商家与消费者在网上的交换需求、服务需求等全过程,产品生产商家则利用网络对产品进行宣传和加之传递,从而达到对网络中客户关系的管理,进而达到一定营销目的的新型营销手段。在信息化网络时代的现代化社会中,网络营销是当前各生产厂家与消费者之间较为普遍的营销方式。网络营销具有整合性、成长性以及经济型特征,逐渐以其独特的方式逐渐成为重要的营销手段。
2.网络营销应注意的事项
网络营销通常情况下是在网络中对商品进行宣传,产品生产厂家在网络中进行产品推销,消费者在网络中对产品进行购买,由于网络存在虚拟的特性,因此企业在做网络营销过程中要注意的事项有多种。一方面,网络营销在进行网络营销前,应了解网络营销的内涵以及特征,明白企业网站设计的主要目的是为了促进企业网络营销,因此在网站设计过程中要以方便客户、吸引客户为主;另一方面,企业在进行网路营销时,不能够毫无目标的横冲直撞,应根据自身企业的发展现状以及实际情况,针对当前市场中对于自身企业产品的程度,对网络营销手段进行科学合理的制定,从而保障网络营销在企业产品经营中发挥其应用的作用。
二、网络营销对国际贸易的重要性
1.网络营销能够有效的降低国际贸易的成本
在信息化网络时代中,网络营销逐渐在企业贸易中占有重要地位,尤其在世界逐渐一体化趋势的新形势下,网络营销对于国际贸易的重要性也显而易见。首先,网络营销能够有效的降低国际贸易的成本。一方面,网络营销降低了企业采购成本,通常情况下,企业产品的采购成本与企业产品成本息息相关,通过网络营销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产品运费问题,以及采购信息不通畅的问题,极大程度上降低了企业采购的成本;另一方面,网络营销降低了企业的营销成本,以往人为营销的情况下,需要企业销售人员进行走访销售,需要付出一定的人力和财力,而网络营销实行后,能够通过网络对产品进行销售,极大程度上降低国际贸易的成本。
2.网络营销能够提高业务水平以满足客户需求
在世界逐渐一体化趋势下,各国企业之间的交易贸易往来逐渐频繁,但是由于世界各国之间存在时间差,对于国际贸易商务谈判不是十分有利,尤其对于国内企业来讲,在相对传统的条件下,对客户提供24小时服务经常会感到力不从心,由此因无法满足客户的需求,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与国际贸易之间的往来。而网络营销在国际贸易中的实施,企业可以利用先进的网络技术做到全天服务,无论客户在哪里都能够通过互联网得到相关企业的商务信息,企业根据网络营销能够有效提高国际贸易的业务水平,从而满足不同客户的需求,进而促进自身企业的健康发展。
3.网络营销能够改变国际贸易中资金的支付方式
在社会经济不断进步与科学技术不断发展的基础上,相对传统的企业资金支付方式已经无法满足现代化企业贸易,并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国内企业进行国际贸易。在信息网络化时代到来之际,网络营销的出现和发展,在一定程度上使企业在经济贸易中逐渐转变了支付工具和支付方式,有效的提升了企业的工作效率。在以往传统的商务贸易活动中,我国部分企业进行贷款结算通常会采取支票和汇票的方式,此中支付方式体现出一定的弊端,在网络营销应用于国际贸易中后,资金支付方式逐渐采用电子货币和信用卡等进行支付,不仅有效的节约了资金支付时间,同时也能够有效促进国际间贸易的平稳发展。
4.网络营销能够增加国际贸易的商机
以往在企业营销过程中,受各种因素的影响,国内企业通常不会选择进行国际交易,仅通过企业自身的销售人员进行国内销售,相对传统的销售方式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企业的进步,也为企业在国际贸易中的发展商机起到限定作用。在我国逐渐进入信息化网络时代过程中,各企业在经济贸易中逐渐加强对网络营销的运用,网路营销的主要特点体现为互联网、快捷和方便,网络营销在企业贸易中的应用,不仅打破了国内外企业之间的时间隔阂,减少了国际市场壁垒,同时也为国内企业增加国际贸易提供商机,促进国内企业更快的融入到他国市场中。
三、网络营销在国际贸易应用中存在的诸多问题
1.网络营销手段和方式相对较为单一
网路营销在国际贸易应用过程中存在诸多的问题,主要是由于我国正出于信息化网络时代的初级阶段,对于先进的科学技术仍处于摸索阶段,因此网络营销中国际贸易应用中的营销手段和方式相对较为单一。虽然多数企业中在国际贸易中应用了网络营销,但是仍存在部分企业未真正认识网络营销的内涵和特征,着重将竞争的重点定位于实体的市场,而未对网络营销在国际贸易中的重要性进行评估,致使企业相关管理人员无法做到对网络营销的正确认识,缺乏网络营销的意识,由此导致网络营销在国际贸易中存在营销手段和方式单一的问题。
2.网络营销缺乏完善的管理监督机制
虽然网络营销在企业经济贸易中属于线上营销,但是并不意味着此种营销手段不需要相应的管理机制,正是由于网络营销的特殊性,企业在国际贸易应用过程中更要采取管理监督机制,以促进网络营销的健康发展。目前部分企业在进行国际贸易时,对于网络营销的管理过于疏忽,由于网络具有虚拟的性质,因此对于网络营销管理监督的疏忽,将在一定程度上降低网络商业信息的可信度,虚假信息产生的可能性加工,容易出现骗局致使公司破产等,网络营销缺乏完善的管理监督机制,是网络营销在国际贸易中应用存在的重要问题。
3.国际贸易中缺乏对网络营销的理性选择
国际贸易中缺乏对网络营销的理性选择,是当前网络营销在国际贸易中应用存在的关键性问题。企业在产品销售过程中能够采取的营销方式有多种,尤其在国际贸易中所选取的网络营销方式也各式各样,不同的网络营销方式适用于不同的企业。当前部分企业在产品营销过程中存在缺乏对网络营销方式进行理性选择的问题,根据不完全统计,一旦社会中某企业因选择某种网络营销方式而获取成功,则可以发现同行业的其他企业多会效仿该企业的营销模式,此种盲目的营销选择对于企业的发展十分不利,由此可见国际贸易中缺乏对网络营销的理性选择。
四、改善网络营销在国际贸易应用中问题的措施
1.加强对网络营销手段和方式的创新应用
在改善网络营销在国际贸易中应用的问题时,必须要加强对网络营销手段和方式的创新应用。一方面,企业的相关管理人员要不断提高自身的水平,加强对网络营销的认识和认知能力,从根本上提升其对网络营销的认识,从而加强国际贸易中网络营销的意识;另一方面,企业在国际贸易中应用网络营销模式时,应根据企业自身的发展现状,以及市场对自身企业产品的需求情况,对网络营销手段和方式进行创新并应用,以此提高网络营销在国际贸易中的应用水平。
2.完善法律体系以促进对网络营销的监督管理
完善法律体系,以促进对网络营销的监督管理,是当前改善网络营销在国际贸易应用中问题的主要措施。在估计贸易中加强对网络赢营销的监督管理,是十分必要的,尤其通过完善法律法规体系的方式,以法律为基础度网络营销模式进行保障,对于促进网络营销在国际贸易中的应用具有重要意义。一方面,要通过各级政府加强对企业国际贸易中网络营销的管理,保障网络营销能够在国际贸易中有序并平稳的运行;另一方面,政府部门要加强对网络营销的法制宣传,使网络营销在国际贸易应用中能够有法可依,从客观上推动网络营销在国际贸易中的健康发展。
3.加强国际贸易中对网络营销的理性选择
加强国际贸易中对网络营销的理性选择,对于改善网络营销在国际贸易应用中存在的问题,具有重要意义。企业在进行国际贸易过程中,要理性的选择网络营销模式,一方面,企业在国际贸易发展进程行,要根据自身企业产品在市场上的需求,产品的自身性质和属性以及企业的综合竞争能力,选择符合企业特点的网络营销方法,避免跟随大众趋势而使企业陷入绝境;另一方面,企业内部的相关管理人员要对企业所采用的网络营销手段,进行及时的调整和评价,并对评价效果进行调查和分析,从而促进网络营销在企业国际贸易中的发展和理性选择。网络营销在信息化网络时代中的兴起于发展,在一定程度上国际贸易的发展提供了动力,同时也将以其独特的贸易方式,逐渐成为国际贸易业务中的重要手段。本文关于国际贸易中网络营销问题的研究,首先主要对网络营销的相关内容进行阐述,对网络营销之于国际贸易的重要性进行分析,同时从网络营销手段和方式相对较为单一、网络营销缺乏完善的管理监督机制等方面,对网络营销在国际贸易应用中存在的诸多问题进行探讨,并从加强对网络营销手段和方式的创新应用、完善法律体系以促进对网络营销的监督管理等方面,对改善网络营销在国际贸易应用中问题的措施进行研究,具有实际参考价值。
参考文献:
[1]赵开敏.微博网络营销对国际贸易发展的影响分析[J].通讯世界,2015,03(19):236-237.
[2]黎开莉.国际贸易背景下我国制造业企业网络营销问题研究[J].品牌,2015,02(09):62.
[3]刘苗.浅析网络营销在国际贸易中的应用[J].南阳师范学院学报,2010,05(10):31-32.
国际贸易的重要性范文4
【关键词】非国贸;《国际贸易实务》;教学改革;教学过程
众所周知高职院校培养的是应用型专门人才,培养的学生是输送到工作的第一线,因此高职教育侧重的是学生的动手能力、操作能力和应用能力。高职院校按照不同的人才培养类型设置不同的课程和课程内容。比如国际贸易专业,它培养的是从事国际贸易业务的适应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应用型人才,因此国贸专业开设的课程就围绕国际贸易业务来展开,其中《国际贸易实务》就是该专业的核心课程,是国贸专业必修课。从这意义上讲,《国际贸易实务》对于国贸专业的学生来说其重要性毋庸置疑。但是随着我国经济和社会的发展,社会对人才的要求也发生了变化,21世纪社会需要的是复合型专门人才,因此在相关联的专业比如物流管理专业、市场营销专业、财管专业、会计专业等也开设了《国际贸易实务》。大家知道《国际贸易实务》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的课程,对于非国贸专业的学生来说,由于没有先修课程作铺垫,国际贸易这概念对他们是非常陌生,如果仍然是按照国贸学生的教学模式,上课的结果要么是睡觉、要么是玩手机、要么就是在神游恍惚中度过一堂课。以下是我通过对非国贸学生的授课而得出的一些心得谈谈对《国际贸易实务》教学改革的一些浅见。
国际贸易从事的工作是涉外的,所以外语是必备的工具。《国际贸易实务》涉及很多英语,如果讲授《国际贸易实务》不涉及外语,那其实不叫国际贸易了,应该是国内贸易了。外语就是非国贸学生学习的障碍,这是我们老师在对非国贸学生讲课时碰到的最大难题,我来一一分析非国贸学生学习《国际贸易实务》存在的问题。
第一就是外语基础薄弱。高职院校的学生如果不是国贸专业或外语专业的学生,英语基础很多学生都比较差,他们一见到英语就怕,学生对我说的最多就是“我一见到英语脑袋就发胀”,“我一听到英语就就不想听了”。从《国际贸易实务》的课程内容来看,其中的磋商环节、合同的订立、信用证的开立审核、单据的缮制都是离不开英语,这对于一见英语就害怕的学生,如果按照传统的教学法学生根本学不进去。
第二就是对国际贸易的认知零基础,没有先修课程。我给物流管理专业、财管专业、市场营销、会计和金融专业上过《国际贸易实务》课,第一堂课我问的问题是“你们听过国际贸易这个词吗?你们知道国际贸易是做什么的吗?”少数学生的回答说听过,其他的回答是没听过,当然对国际贸易是做什么也不知道了。《国际贸易实务》对他们来说是陌生的,全新的东西。有个营销专业的学生课后跟我说:“老师,国际贸易实务的内容好深奥啊”。这是我讲完合同数量条款后对我说的话,这条款我是用中文讲解的。她说他们本专业的课程开始也是听不懂,后来专业课上多了,就慢慢听懂了,因为她的头脑了有了一定的营销专业课知识,所以后面开设的课程就听起来有感觉了。
第三就是学生对非专业课不重视。有个教财管专业的老师课后跟我说他们班有个有些学生很拽,课上这个学生没有好好听课在睡觉,老师叫他不要睡觉,他是这样回答老师的“我只对财管专业课感兴趣,其他一概不感兴趣”。虽然这是极端个别现象,但是高职院校学生对非本专业的课不重视确实普遍存在的。所以如何提起他们的重视,也是我们老师授课时首先要做的事情。
我觉得要在非国贸专业学生中上好《国际贸易实务》这门课,就要找出学生在学习这门课中存在的问题,然后再通过改进自己的教学方法来解决这些问题。对于学生存在以上问题,我认为在教学过程要这样进行:
1、对学生对非专业课不重视的情况,授课老师一定要把国际贸易实务与学生所学的专业关联起来,强调其重要性。把《国际贸易实务》这门课的重要性摆出来。其实这些相关专业跟国际贸易还是联系很紧密的。比如市场营销对内就是国内营销,对外就国际营销,国际营销就是做国际贸易了;财管会计专业,外汇收汇核销就是跟他们密切相关;物流专业,运输就跟他们密切相关也是他们必须掌握的知识。
2、我认为教学过程中应该针对不同专业在讲授《国际贸易实务》这门课是侧重点要不一样,比如营销专业侧重点是磋商和合同签订环节,物流侧重运输报关保险环节,财管会计侧重结汇环节。这样讲授的课对他们才有意义
3、大量引入案例讲解知识点,有可能的话还可以借助视频图片给学生一个直观的感知。案例本身就是外贸业务,案例教学可以让学生把理论和实践联系起来,毕竟纯理论的东西学起来就很抽象,如果照着书本上的说法去讲解未必能理解未必能学进去,所以一定要使用大量的案例解释基本概念,并告知他们在业务中如何使用,同时通过案例来考查学生掌握知识的程度。
4、要与学生互动。国际贸易实务是一门注重实际操作的课程,所以与学生互动是必不可少的。学完一个知识点要让学生来解决问题,也就是老师要把业务中容易出错的或碰到的问题提出来,让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来解决。或者是在讲解问题是通过引导式的提问,让学生自己来把问题的答案找出来。
国际贸易的重要性范文5
【关键词】 国际贸易 产业内贸易理论 克鲁格曼
引言
国际贸易新理论(New Trade Theory)出现于20世纪60年代左右,有广义和狭义之分。从狭义看,仅指保罗·克鲁格曼等人创立的理论;从广义看,还涵盖了战略性国际贸易理论、国际贸易与国际投资相结合的综合理论、制度经济学对国际贸易的变量关系等[1]。
本文拟对产业内贸易理论及代表人物克鲁格曼的思想进行较为全面的综述。目前国内有关克鲁格曼国际贸易新理论、产业内贸易理论的研究资料,基本可分为四类:第一类是对相关著述及作品的一般性介绍[2];第二类是对现有研究进行深化发展,如从不完全信息静态博弈、完全信息动态博弈方面对布兰德-克鲁格曼模型进行扩展;第三类是结合中国出现的实际情况来应用现有理论;第四类是对现有理论的评述[3]。鉴于产业内贸易理论在学术界的重要性,在此对其进行系统的分析,是十分有意义的。
1. 产业内贸易理论概述
产业内贸易(Intra-industry trade)理论,也称双向贸易(two-way trade)理论。该理论体系突破了传统贸易理论的假定,从规模经济、产品差异等方面来考察贸易形成机制,很好地阐释了战后国际贸易的新格局。产业内贸易理论的发展历程可以分成三大阶段:
1.1研究第一阶段:实证分析
20世纪60年代初,一些学者在实证研究发达国家之间贸易关系时,已经对产业内贸易的现象有所阐述,从而为产业内贸易理论的发展形成奠定了基础。例如,沃道恩(Verdoom,1960)首先系统地提出了产业内专业化以及存在着产业间、产业内两种贸易模式这一观点。巴拉萨(Balassa,1963)对欧共体内部发达成员国之间的制成品贸易情况进行了分析,对产业内贸易现象作过统计研究。
1.2研究第二阶段:理论研究
20世纪70年代中期,产业内贸易理论进入了理论研究阶段。其中,格鲁贝尔和劳埃德于1975年编写的《产业内贸易:差别化产品国际贸易的理论与度量》,成为了最早的一本有关该理论的专著,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他们首先提出了国际贸易的两大分类:产业间贸易和产业内贸易。另外,Grubel和Loyd还提出了产业内贸易指数测算公式,即“G-L”公式。
1.3研究第三阶段:丰富发展
20世纪70年代末到80年代初,产业内贸易进入了一个发展的阶段。1977年,迪克西特、斯蒂格利茨提出了一个规模经济和多样化消费之间的两难冲突模型(DS模型)。随后,保罗·克鲁格曼创造性地运用了规模报酬递增、垄断竞争和产品差别等范畴构建新型贸易理论模型。此后,布兰德(Brande,J.)与克鲁格曼合作提出了布兰德-克鲁格曼模型。
总之,这一阶段,以克鲁格曼为代表的学者们利用多种理论与模型,对产业内贸易的形成进行了多样化的解释。其中,以企业生产中的规模经济和世界市场的不完全竞争为基础的理论,得到了普遍的认可与赞同。
2. 克鲁格曼思想概述
保罗·克鲁格曼克鲁格曼在国际贸易领域名声显赫。国际贸易新理论的提出与其后续的不断完善,显现出了克鲁格曼的学术创新精神。
2.1国际贸易产生的原因
为什么会产生国际贸易,是国际贸易理论中最基本的问题。克鲁格曼承认国与国之间的比较优势是贸易产生的动因之一,但他认为不完全竞争可以长期存在于许多商品市场中,少数的垄断企业由于规模报酬递增而能增强其在市场中的地位,进而产生国际分工,形成了国际贸易。具体而言,克鲁格曼主要通过建立规模经济模型、布兰德-克鲁格曼模型、相互倾销模型,来解释国际贸易产生的原因。
2.2历史偶然性的影响
克鲁格曼认为,历史偶然性是形成国际贸易分工模式的一个重要因素。某些国际分工模式或许是因为历史上的偶然事件或者这个国家最初的经济特点所形成的,而后随着生产规模的扩大形成的竞争优势的积累,使得这种分工模式得以固定下来。
2.3技术创新的作用力
国际贸易新理论所强调的不完全竞争和报酬递增和技术创新之间存在着密切的联系。克鲁格曼认为,一个没有创新的国家将会失去其领先地位,而且这种速度将是十分迅速的。陈建斌(2004)指出,克鲁格曼的理论从技术这一最新要素的特点出发,寻找到了国际贸易与规模报酬递增之间的又一联系,并给予充分之证明。
3. 评价与总结
3.1国际贸易新理论的积极意义
3.1.1对传统理论的继承和发展
国际贸易新理论从根本上打破了传统贸易理论中完全竞争和规模收益不变的假定,进行了积极的理论创新。其引入产业组织理论,考虑规模报酬递增和不完全竞争的因素,用非比较优势贸易的观点来解释国际贸易,从而更好地揭示了当今国际贸易中的新问题。
3.1.2对战略性国际贸易政策的揭示
在克鲁格曼的理论中,证明了政府贸易保护主义的重要性。其所倡导的战略性国际贸易政策,强调由政府来干预贸易,从而使经济福利最大化。该政策的重点是通过保护进口来促进出口,而其他配套政策同样具有现实意义。
3.1.3对其他组织的借鉴作用
虽然国际贸易新理论的初衷是用于解释发达国家间的产业内贸易,但它在随后的发展中,也合理地展现了当前的国际贸易现状,因而对发展中国家也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3.2国际贸易新理论的不足之处
在国际贸易新理论受到褒扬之时,也有一些学者对其提出了质疑。总体来看,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其一,理论把报酬递增和不完全竞争放在首位,但对其他因素(包括劳动分工和专业化)没有给予充分的重视。正是因为如此,许多经济现象不能用该理论来解释,如个人层面上的专业化、市场一体化程度,以及作为贸易工具的货币的使用。
其次,克鲁格曼研究中使用的冰山型运输成本的概念过于狭隘,即使使用广义的运输成本,仍然无法充分考虑妨碍各国和地区从贸易中获益的各种因素。而在这个问题上,新制度经济学已经提出了更为合适的交易成本的概念。
3.3总结
国际贸易新理论是在对古典和新古典理论进行不断地借鉴、创新、融合的基础上发展而成的。它无法一蹴而就,既需要天才般的创意,也需要一代又一代人踏踏实实的努力。在对产业内贸易理论及克鲁格曼学术思想进行综述的过程中,笔者对前辈经济学家的智慧和勤奋深感钦佩。无论上述理论是否遭受了质疑,其都为国际贸易新动态的实证与经验研究提供了有力的工具。
参考文献:
[1] 陈建斌.克鲁格曼为代表的国际贸易新理论述评. 上海经济研究,2004(12),68-71.
[2] 张旭.克鲁格曼的国际贸易“新思路”及其启示. 山东大学学报,2004(3).
[3] 海闻.国际贸易理论的新发展.经济研究,1995(7),67-73.
国际贸易的重要性范文6
一、实践教学在国际贸易专业培养中的重要性
1、国贸专业的发展现状决定了实践教学的重要性
目前多数高等院校已经意识到了实践教学的重要性,从专业培养方案到教学计划的制定,都纷纷向实践教学倾斜。但是许多高等院校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的课程设置仍然过多地沿袭了旧的做法,重理论、轻实务,课程设置的调整还很不到位,没有突出实践教学的地位,实践教学环节课时在整个教学课时中所占比例过低。有的高校即使在教学计划中明确规定了实践教学环节,但在具体的执行过程中也没有严格的质量监控体系和检查标准。我国的民办高校起步较晚,基础薄弱,国贸专业的发展较滞后,竞争的激烈性和发展现状决定了实践教学在整个教学中的重要性。
2、培养目标决定了实践教学的重要性
高校是以培养实践型、应用型人才为主要目标的,国际贸易专业又是操作技能很强的应用型学科,与生俱来地具备应用型的特点。本专业的学生除了要掌握国际经济和国际贸易方面的基本理论以外,更要具备很强的实践操作能力。本专业培养的学生应在系统掌握经济学基本原理和国际贸易的基本理论,熟悉通行的国际贸易与国际投融资规则和惯例,以及中国对外贸易的政策法规的基础上,掌握国际贸易实务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具备熟练进行国际贸易和国际投融资业务的能力,成为基础扎实,知识面广,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强,能在涉外经济贸易部门、企业及政府机构从事实际业务及管理工作的应用型国际经贸高级人才。而要达到这一培养目标,仅有理论教学是不够的,因为培养学生专业能力最有效的途径是教学、研究与关注真实世界问题的结合。
3、社会的需求决定了实践教学的重要性
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和高等教育进入大众化阶段,社会产生了对人才的多层次需求。它不仅需要高层次的具有领导才能的精英群体,也需要具有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一线高素质员工。随着经济全球化和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国贸专业各类层次的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和国际商务专业应运而生。但是,毕业生中真正从事国际贸易工作的却寥寥无几,出现了外贸行业急需要大批国贸人才,而国贸专业的学生却无法就业或不在外贸岗位就业的现象。外贸企业需要的外贸人才,不仅要懂得外贸知识,更重要的是要具有外贸业务能力。据2005年麦肯锡咨询公司对83家高等院校毕业生进行的调查,毕业生进入企业后马上能够胜任工作的仅占10%。这些年的情况也大体如此。如何培养适应经济全球化发展的应用型国际贸易人才,是我国高等教育改革面临的一项新课题。
二、应用型高校国际贸易专业的实践教学主要内容
实践教学环节是培养应用型人才的根本途径,是学生理解、消化课堂知识的重要过程,为学生创造了广阔开放的空间、身临其境的感触和发展变化的社会经济背景,能有效激发学生的自主创新活力。
1、利用网络教学平台进行模拟训练
可以对学生进行如制单、报关、网页制作等单项实训,也可以进行综合业务实训,亦即货物出口整个流程,从洽谈签约到货、证、船、汇,直到核销、退税等环节逐一地操作,提高学生的综合业务水平。
2、课内仿真案例讨论
在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理论教学中,可以精选真实案例组织讨论。案例核心事实应接近事实,对采用的处理方式和结果可以拓展讨论。
3、组织专业讲座
请有实践经验的企业专家为学生讲授工作实例、常见问题以及新动态、新趋势等,增加学生的间接经验。
4、积极参加社会实践
假期社会实践能够培养学生社会适应能力和职业道德。近年来中国贸促会商业行业分会主办的“全国商科教育学科竞赛”,是结合国际经贸专业的一项很有实践意义的行业社会活动,高校应当积极组织学生参与。
5、专业实习
安排学生到商贸流通领域进行专业实践,从而让学生了解商贸活动的一般规则和基本要求,参与进出口业务流程及各部门之间的联系,并了解行业人才的素质要求。
6、毕业实习和毕业论文
毕业实习是学生在毕业前的练兵,能为就业做好准备,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通过毕业论文的设计和制作,提高学生的专业理论水平。
三、目前国际贸易专业实践性教学环节存在的问题
1、校内实践性教学环节上存在的问题
在校内实验、实训条件方面,首先需要投入相当大的财力,建立实验室、实训室,购买适合本专业的教学软件、硬件,配套的教学设备。其次对教师的教学水平要有较高的要求。近年来,随着我国高等教育事业的快速发展,师资队伍的质量与结构确实有所优化,学历结构与科研能力迅速提升,但真正能够胜任实践类教学课程的师资显然不足。从实践教学考虑,国际贸易专业的教师必须有扎实的理论功底,同时还要有娴熟的业务经验,较强的外语说听能力,能理论联系实践地将知识与业务能力传授给学生。而事实上,许多专业老师是高校毕业后直接到高校任教的,理论功底没有问题,但在国际贸易实务、运输保险、商检报关、国际结算、商务外语沟通等领域的实践环节显然薄弱。教科书上的有些内容在文意上空洞艰涩,但只要有实践经历,通过简单的解释就能让学生理解掌握。
2、校外实践性教学环节上存在的问题
要使国际贸易专业的学生应用能力突出,必须建立健全良好的校外实训、实习基地。对这类基地来说,既要能配合教学需要安排生产作业周期、配备经验丰富的职业人士传授和指导实践操作,又要完成企业的工作任务和经营运作。学生到公司实习,对公司正常的生产经营活动形成一定的冲击,因而有些公司不愿意接受学生实习。同时对学生实习的管理需要严密的制度安排,需要学校、指导老师和企业的潜心合作。往往因为管理的缺失,使得实践教学环节得不到较好的效果,甚至有些内容根本无法落实。
以通常教学安排来说,大学一年级要组织学生到相关外贸企业参观学习,使学生对国际经贸活动建立基本认识,为专业课学习做好铺垫。而进出口业务涉及到商品生产、包装、运输、保险、商检、报关、制单结汇等多个环节,这一过程不可能由一次参观而达到深入全面的效果,也不可能给学生带来深刻影响。
实习阶段是国际贸易专业实践性教学最为关键的阶段。但是外贸企业除了前面分析的不太欢迎学生实习的一般原因以外,还有其特殊原因:首先,在洽谈签约环节,贸易谈判及营销策略涉及到进出口双方的商业机密,而且在谈判中也需要营造特殊的谈判氛围,一般不会让实习生亲临其境,当然谈不上实习效果。其次,进出口业务涉及时间较长,实习单位很难有一单完整的交易过程让学生观其首尾。最后,进出口贸易涉及很多部门,业务工作量大面广,所需的人力、物力较多,实习过程的组织颇费周章,如果安排不好,费时费力还不见效果。因此,大多数情况下,实习生到实习单位后,也只能感受一下外贸企业的工作氛围,要想达到真正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的效果比较困难。
四、对实践性教学环节的改革建议
1、配备高水平的教师队伍
为了保证实践教学效果,配备一支高水平的指导实践教学的师资队伍是必不可少的。从事实践教学的指导教师不仅要有丰富的课堂教学知识和经验,更要具备丰富的实践教学能力和经验。要使教师达到相应的要求,需要不断对专业教师进行培训。首先,引导教师树立“基础理论适度、专业知识牢固、应用能力突出”的培养应用性人才的教育理念;其次,通过培训使教师改进教学能力和方法;再次,通过进修学习和到企业实践学习,提高教师自身的实践能力。与企业共建师资队伍是实践教学势在必行的选择。所谓共建,就是在校内教师“走出去”的同时,还可以以“请进来”的方式聘请既懂理论又有实际操作能力的国际经济与贸易业界人员做教师,可以在实训实习阶段请他们授课,也可以不定期请他们来校面向师生进行业务专题讲座。
2、对校内实验资源加大投入,同时进行科学整合,开设特色课程,设立学用密切结合的实践环节
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在开设实践课程时,应充分考虑学校学科优势及特点,开设相应特色的实践教学环节。考虑到电子商务作为一种全新的商业运作模式,已经成为当今国际商务往来的主流,国际经济与贸易课程中的实践教学完全可以和电子商务课程整合,让学生在校期间掌握国际电子商务的常见处理方式及运作手段。在软件环境建设方面,配备世格外贸实习平台、国际贸易实务教学软件、外贸单证模拟软件、国际贸易全景仿真系统软件、电子商务实验软件、信息管理系统软件等形成软件平台和知识连锁,创造一个完全仿真的国际经贸环境,让学生掌握进出口业务在电子商务环境下的操作技能,增强涉外商务实践能力。
3、建立稳定的校外实训、实习场所
稳定的实训、实习基地是实践性教学环节顺利进行的基本保证。学校应当与从事进出口业务的企业建立长期固定的实训实习基地,与基地签订学生实习合同,落实学生实践环节的实训安排,并保持密切的沟通联络。实习结束以后,由实习基地对学生的综合表现做出鉴定。这样紧密合作的方式,便于高校和企业的及时沟通和调整教学内容、改革教学手段,可以保证学校对学生实习过程的跟踪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