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专业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专业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专业

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专业范文1

关键词:病理学;研究生;就业形势;调查分析

中图分类号:G64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6)02-0025-03

一、调查概述

本次调查采取书面问卷的方式。问卷所设问题采用不定项选择回答,并兼有一些开放性的回答提示。调查对象为我省某三所高校的病理学专业硕士研究生,共发放问卷120份,回收有效问卷95份,有效率79.16%。问卷由病理学专业研究生的基本情况、就业问题和培养问题三部分组成。根据翔实的调查结果分析了病理学研究生就业趋向、就业倾向、就业渠道、就业困难等问题,并提出了建议,以供参考。

二、调查背景

《2012年全国研究生招生计划的通知》和《2003年教育统计数据》显示,2012年我国研究生(包括硕士生和博士生)的计划招生规模达到了584416人,是2003年招生规模的2.18倍,这意味着10年间研究生年度招生规模扩大了1倍多。而且,自2009年开始,我国每年的医学毕业生已经超过百万。面对着如此严峻的就业形势,病理学专业研究生应该怎样去合理的应对,是我们要探讨的问题。

三、调查内容分析

1.就业趋向关注度。本次调查设置了关于“就业趋向关注度”的问题有两个,分别是:(1)“在研究生学习期间,您是否有特意去关注就业情况和各种国家政策”,其中选择“十分关注,因为关注切身利益”占37.89%;“关注,但只是觉得有这个必要”占28.42%;“偶尔关注,觉得没必要想太远”占14.74%;剩下的14.74%的受调查同学认为“完全没想过,只专注于当下的学习”,还有4.21%的受调查同学“完全没想过”这个问题。(2)对于“是否对自己做过职业规划”这一问题,多数同学还是持肯定的态度,“有,并且根据情况调整自己的职业生涯规划”占33.68%;“有,做完后并朝着这个目标前进”占32.63%。还有13.68%同学“没有”做过职业规划,另有10.53%同学“本身对职业规划认识并不是很明确”;还有少部分同学,9.47%的同学虽然为自己做了职业规划,但是“纯属应付作业”。由以上统计结果可以看出,病理学硕士研究生对个人的未来就业还是有规划的,并且关注个人切身利益。

2.就业倾向。病理学硕士研究生就业倾向的调查结果如表1、2。

表1的统计结果可以看出,硕士研究生们对自己要求更加的严格,面向“双向选择”的就业模式,只有提高自身的业务水平、综合实力,才能在众多竞聘者中脱颖而出。由表2的结果可见,同学们的就业观念相对比较狭窄。大多数选择“公立医院”求职。但是面对现在大中型城市公立医院人满为患、门庭若市的情况,大家再“一窝蜂”地挤过去,只会增加就业难度,影响就业效果。可以尝试其他相关专业,尽可能地针对就业市场的变化情况,调整自己的就业策略。

3.就业地域意向。病理学专业硕士研究生就业地域意向的调查结果如表3。

表3的统计结果显示,目前研究生还是对发达地区且有较大发展空间的地区比较感兴趣。也有26.32%的同学选择回到“工作环境稳定的家乡”。笔者认为,可以看到良好的一面是,高层次的人才追逐梦想、力求上进的精神,同时,他们也在用冷静的思维思考未来,用理性的思维去决定自己的未来。但同时,笔者也略带忧虑。因为只有7.37%的同学选择了“条件艰苦但有实际需要的地区”。这也反映出当代青年怕吃苦、怕受累的精神状态。求学多年,学以致用才是我们的目的。“大医精诚”,我们既要“博极医源,精勤不倦”,又要“见彼苦恼,若己有之”。在最需要医疗帮助的地方,发挥所长,为患者祛除病痛,带来生的希望。

4.就业渠道准备。对于“就业渠道准备”这个问题,本次调查设置了一项多选题“您更倾向于通过何种方式获得招聘信息?(可多选)”,通过对统计结果的分析,显示:现有求职方式中,仍以“网路求职”、“招聘会”和“熟人”这三种渠道为主,其所占百分比分别为91.58%,88.42%,84.21%。另外,只有12.63%的同学选择了“亲自前往用人单位介绍自己”这个方式。这反映出,新时代人才不会主动推荐自己、就业模式相对单一、与招聘单位联系缺乏主动性、自身存在的自卑与胆怯等问题。当前就业形势严峻,仅依靠自身力量寻找一份较为合适的工作实在困难,而且,就业本来就是一项社会性的系统工程,动员各方面力量解决就业问题是一种不错的,行之有效的方法。选项“学校就业指导中心”、“专业媒体”、“其他”分别占23.16%,20%,22.11%。

5.就业困难原因。病理学专业硕士研究生就业困难原因的调查结果如表4。

本题为多项选择题。由表4的统计结果发现,研究生们对现有的就业制度,学校的培养规划,还有对自身的就业观念的不足和误区都有一定程度上的认识,并且多数人(92.63%)认为“在校学习的内容与自己就业职位无关或关联不大”,还有较多一部分认为“就业人数太多”(88.42%),另有73.68%的调查者认为“用人单位的要求过高”。也确实如此,由于就业人员旺盛,而一些好的企事业单位名额有限,所以以提高招聘标准来设置“门槛”,例如某些单位只要博士生,甚至有的公立医院只招收具有海外留学经历的博士生或者硕士生。这样的只注重学历,不注重实际操作能力的条件,将很多有能力的人才拒之门外。

6.就业前景。参加调查的同学,对病理学专业的就业前景还是很乐观的,有33.68%的同学支持这个观点。同时也有23.16%的同学对自己就业前景表示焦虑,分别有22.11%、11.58%、9.47%的同学表示对未来“一般”、“迷茫”、“还不清楚”。另见表5。

表5这个问题旨在反映受调同学选择病理学专业的目的。从而观察各位同学在选择病理学专业时,是否考虑到其在就业方面的优势。结果显示:31.58%的同学认为病理学专业还是形势一片大好,并且福利较高。这也反映出当下病理学专业人才的匮乏和当前就业市场对病理学人才的渴求。28.42%的同学是对病理学有感兴趣,另有21.05%的同学是采纳了父母及师长的建议。笔者猜测家长及师长可能考虑到了未来就业问题,所以建议选择病理学。由此分析,多数同学还是认为病理学专业就业前景较好,形式比较乐观的。

四、思考与建议

本次调查,就病理学专业硕士研究生的就业问题进行了调查。经过对调查反馈的结果统计,发现了一些问题,并且笔者有一些新的见解。本次调查笔者发现多数同学选择科研的目的简单,选择病理学的目的单纯,就是因为病理学将来好就业,并且就业后待遇好。那么,怎样才能在百万就业的大潮中取得头筹,赢得主动呢?只有经过合理的就业指导,拥有正确的就业心态,具备全面的个人能力的研究生才能在“波涛汹涌”的就业浪潮中勇往直前。近年来,严峻的就业形势,深深地影响着医学生。纵观我国就业市场,发现因地区发展不平衡而导致的个别地区就业人数过少,劳动力供求不平衡,就业体制尚不完善等现象[1]。首先,医学类所面对的就业市场主要体现在国有企事业单位,就业面相对狭窄。又由于这些单位的用人机制和人事机制改革的步伐相对滞后,缺乏人才流动机制,导致就业中“一定终身”,即一次择业受用终身的不良思想,间接导致了医学生就业难的现状。这可从表2反映出来,36.84%的同学都选择去公立医院就业。其次,由于近年来的扩招,专业设置的不合理,使个别的热门专业出现“一窝蜂”的现象,这也直接导致了就业困难。最后,地区发展不平衡。高学历人才多数愿意去发达城市就业,或者回家乡。选择发展空间大,待遇从优的地区,而不愿去欠发达地区就业,这点可从表3看出。所以,随着大中型城市就业饱和现象越来越严重,就业难也就成为必然。另外,研究生本身也存在不足,例如就业渠道的单一选择、就业的负面心理、就业期望过高等问题。针对这些问题,笔者建议可以从三方面进行改进。第一,社会角度出发。应该完善就业制度,建立合理的就业市场,平衡供求。第二,从学校的角度出发。应该加强培养复合型人才,提高研究生的综合实力,培养正确的就业观念。第三,从研究生个人出发。应该降低自身期望,从实际出发,提高自身综合实力,拓宽就业思路,增强自信心。只有从这三方面共同努力,才能解决就业难的问题[2]。

总之,作为21世纪的病理学专业研究生,扩充自己的知识面,提高自身的科研能力,掌握扎实的临床技能是成为优秀病理学工作者的必要条件。无论你将来的工作岗位是什么,成为复合型人才才能实现医学的梦想,为人类生命和健康服务,完成我们当初誓词中的使命。

参考文献:

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专业范文2

关键词:高职护理专业;病原生物与免疫学;教学模式;考核方式

G712;R-4

《病原生物与免疫学》(以下简称“病原”)是护理专业的一门必修医学基础课,在护理专业教学中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为学好护理专业相关基础课程(药理学、病理学等)及后续专业核心课程(内、外、妇、儿、五官护理学等)奠定必备的基础。由于高职院校学生本身基础弱、理解能力差,再加上该课程免疫学知识抽象难懂,病原微生物内容多、容易混淆;传统的教学方法枯燥无味,各方面的综合原因使本门课程的教学效果不够理想。为了能适应高职教育的特点,培B专业性强、技能性高的护理人员,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我们从以下几方面做起。

一、紧扣护考大纲,结合护理岗位工作能力要求,优选教学内容

本门课程所使用的教材是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十二五”规划教材,全书共二十九章,分为三部分:免疫学基础、医学微生物和人体寄生虫。而课时量只有48学时,因此出现内容多,课时少的问题,这就需要教师紧扣护考大纲,结合护理岗位工作能力要求,坚持高职专业学生“够用、少精”原则,优选教学内容,明确教学目标,抓住主要内容,合理分配教学时间。

在讲授课程时,将重点放在医学免疫学中的超敏反应、人工免疫等内容上,医学微生物学中常见病原微生物的致病性及防治原则,医院感染,消毒灭菌等内容上,人体寄生虫学的医学蠕虫和医学原虫所致疾病临床表现、标本采集等内容上[2]。减少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补体激活途径、超敏反应机制、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的应答过程等内容的讲授。

二、吃透教材、课前认真备课、课后认真总结

备好课是上好课的前提。备好课,先要备好教材,写好教案。教师在备课前要认真、仔细阅读教材,以教学大纲为依据,确定教材中的重点、难点以及各知识点之间的联系,把复杂的问题简单化,化抽象为具体,避免照本宣科[3]。如以破伤风梭菌为例说明外毒素、类毒素、抗毒素这三个概念。

备好课在备好教材的同时,还要备好学生。不同的学生知识基础、理解能力、学习氛围及自制能力等都不一样,针对不同班级层次的学生,我们所采取的教学模式、教学方法与手段、考核方式等要适合班级学生的特点,只有真正做到因材施教,才能提高教学质量。

授课后我们还要及时反思本节课教学的成功之处和失误之处,能够比较客观真实地从教学内容的选取、教学目标的要求、教学模式及教学方法的选择以及学生的掌握情况等方面加以分析总结,并提出今后的改进措施。从而不断总结经验,吸取教训,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三、采取多种教学模式,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

1.PBL教学模式

PBL教学模式是以案例为先导,以问题为基础,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导向的学习方法,通过学生的自主探究和合作来解决问题,从而提高解决问题的技能和自主学习的能力[4]。PBL教学模式包括预习项目,学习项目,实践项目,拓展项目,复习项目五大模块。例如在讲授乙型肝炎病毒时,先给学生设计一个乙肝患者病例,并给出乙肝五项检测指标,提出问题“什么是乙肝五项指标?各自代表的临床意义?这位患者处于肝炎的哪一个阶段?对于乙肝病毒我们如何去防治?”,学生以案例为中心,带着问题去预习内容;在授课开始,先去解决之前预留的问题,再提出另一个新的病例,乙肝五项指标结果不同于前者,再让同学们去讨论判断这个患者的患病情况,教师再次对同学的讨论结果,给出评价,最后通过练习题巩固本堂课的知识。采取PBL教学模式可以让学生带着问题去学习,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2.“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5]

《病原生物与免疫学》这门课程课时量少,内容多,为了提高教学效果,可以将其中理论内容与实践内容重复的部分进行有效地合理安排。如在讲授革兰氏染色方法、细菌培养及其生长现象、消毒灭菌方法和肥达反应等内容时,由于这些知识实践性比较强,教师可以在课堂上点拨带过,将时间留给学生动手操作,这样不但节约课时量,而且还能提高学生的专业操作技能,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3.基于 CBL 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6]

此种教学模式是以线上学习和课堂授课相结合的一种教学模式。教师创建网络教学平台,提供微课、教学PPT、习题、测试题、相关临床病例等学习资源供学生进行课前自主学习。在整个学习过程中,教师要督促学生自主学习的情况,并积极回答同学提出的问题。课堂上教师再拿出临床病例与同学们共同讨论分析,在课堂上师生成为互动的主体,不再是教师占主体地位,学生处被动地位,使沉闷的课堂气氛得以调节,使抽象的教学内容形象化,完成知识的内化,最终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专业范文3

摘要:医学类学生的专业基础理论课程之一就是病理生理学,尤其是在机体功能代谢变化的科学研究领域,病理生理学更是一门必不可少的研究疾病发展规律与机制的科学。因而对于病理生理学研究性教学的探讨也就极具参考价值。

关键词:病理生理学研究性教学教学方式

Doi:10.3969/j.issn.1671-8801.2014.01.298

【中图分类号】R-1【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1-8801(2014)01-0212-02

作为医学基础学科与临床学科桥梁的病理生理学科学,因其较强的理论性和较宽的知识面使得高职大专的学生们难以理解和接受,在学习的过程中出现了种种问题,影响了病理生理学的日常教学计划。传统的传承式教学模式不能充分挖掘出学生的学习能力和探索能力,因而对于高等教育的研究性教学模式的探索迫在眉睫。

病理生理学独特的学科特点以及高职大专教学过程中存在的各种限制因素导致传承性教育模式下培养出的高校学生不仅缺乏自我学习能力,同时也欠缺创新能力以及独立思考能力。近年来,高校普遍提出研究型教学模式,各高校都在积极探索研究性教学的形式和过程,以通过研究性教学的模式解决长期以来存在于诸多高校教学过程中的问题,切实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以及创新、团队协作能力,为祖国和社会培养出全能型人才。

1病理生理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在病理生理学教学过程中存在的比较突出的问题是学生对于问题的分析能力不足,缺乏创新能力,不能很好地解决问题,同时也缺乏一定的临床实践。课程中实验环节很快带过,没有深入理解实验的本质和意义。当然,教学方式也存在着陈旧和落后等致命性问题。

1.1不重视病理生理学。目前,病理生理学还是一门相对而言较为年轻的学科,很多高职大专高校并没有为病理生理学设立专门的科研室,而有些高校中的病理生理学课程的教学是由其他类似专业的老师担任,如病理学。因此,大专类高校对于病理生理学的重要性并没有充足的认知,进而严重阻碍了病理生理科学的发展。

1.2学生自身因素。近年来,高校普遍实施扩招计划,不可避免地会降低录取分数线,进而降低生源的综合素质水平。这对于医学类高职大专学校的影响尤为明显。学生的理解能力和思维逻辑辨析能力不足,因此解决问题的能力受到制约和影响。

1.3不合理的教学计划。众所周知,本科的医学类专业学制都是五年,而高职大专类专业却只有三年的教学实践,两年的时间使得高职大专不得不减少授课种类,同时也要压缩课程学时,这将导致课程安排的极度不合理。不合理的课程安排不仅对于学生的理解和接受能力有所影响,而且会使得病理生理学的教学活动陷入一个无法突破的怪圈。

2研究型教学思路的探讨

2.1充分认识病理生理学,全面开展研究性教学。

要充分认识到病理生理学的重要性首先要提高学生对于病理生理学的认识,引导学生将学到的知识应用到实践中去,充分理解隐藏在科学知识背后的生命活动机制和规律。同时还要给予学生一定的临床实践条件,使得学生在实践中重新理解已学的学科知识。理论知识的学习对于了解各种疾病的发病机制以及人体代谢功能的变化规律和治疗的理论基础而言是必不可少的。因此,病理生理学的学习在医学专科教育中十分重要,是一门必修的基础学科。另外,教研室应当优化病理生理学的授课内容,兼顾基础理论和实验分析,增加较高含金量的课程的学时,引导学生进行自主讨论,逐步提高学生的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教学方法上应当将问题式教学、案例式教学和实验结合式教学等教学方式灵活结合起来,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增进课堂的师生交流,进而提高教学效果。同时应当注意的是,在教学过程中应尽量避免填鸭式教学方式,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积极性,将教学和科研融为一体,以达到研究性教学的目的。

2.2合理规划课程内容,提高教学效果。研究性教学将教学重点集中在培养学生的创新实践能力上,通过课堂讲授、实验项目与专题报告的相互结合,逐步建立起完善科学的教育体系,形成以基础理论教学为主,实验教学和临床实验为辅的全方位教学模式。另外,高职大专等高校应当积极借鉴国内的优秀教材,并加强各种教材的配套使用,以优化教学内容,争取在极其有限的教学时间中将更多的知识传授给学生。

2.3完善实践教学,增加学习兴趣。学生实践能力的高低在于其创新能力的高低,只有在实践教学中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才能从根本上提高学生解决各种各样问题的能力。在日常教学过程中,应当注意将实验教学和科研项目进行融合,在科研项目中锻炼并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提高他们对于学习的兴趣和热情。同时,在课堂以外,应为学生提供一定的物质和设备条件,使得学生在业余时间能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和能力水平独立进行一些科研项目的研究,以提升学生的科研素养。积极鼓励学生参与各类学科竞赛,切实培养他们的社会调研、知识获取和实践能力。

2.4全方位提高师资力量。教师团队在日常教学活动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作为教学过程中指导人和引路人,教师团队应当积极提升自己的科研能力,培养自身的科研素养,同时有丰富的临床经验,从而及时负责地引导学生。

3结束语

病理生理学是基础理论与临床实践的重要纽带,积极开展研究性教学不仅可以使病理生理学的教与学突破传承式教学的障碍,同时引进的先进的教学模式更增加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参考文献

[1]姚小梅,李敏,刘欣等.建立与临床和实验结合的病理生理学教学模式[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08,(4)

[2]朱燕,周爱玲.病例教学法在病理生理学理论教学中的实施与评价[J].西北医学教育,2008,16(3):534-535

[3]申志华,黄培春.启发式教学在病理生理学教学中的应用[J].卫生职业教育,2009,27(3):76-78

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专业范文4

实验教学是医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笔者依据医学岗位职业需求,围绕技术人才培养目标,积极进行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实验教学改革与创新研究,构建“一种模式,两个平台,三个体系,四种结合”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实验教学体系,实践应用效果显著。

关键词:

医学专科院校;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实验教学

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是研究人体疾病发生、发展过程中机体的形态结构、功能代谢变化和病变转归的一门医学课程,是基础医学与临床医学之间的“桥梁学科”。实验教学是该课程理论学习的延续、补充和发展,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环节,对学生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和全面素质培养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是实现学生知识、能力和素质一体化的重要环节。如何上好实验课,一直是该课程教改的重要目标。自2012年以来,笔者围绕技术人才培养目标,依据医学岗位职业需求,积极进行实验课程改革与创新研究,经过3年的探索与实践,取得了良好效果,激发了学生学习兴趣,全面提升了学生综合素质。

1改革思路

设计“扎实理论知识→培养临床思维→训练实践技能→开拓创新意识”的四步阶梯式教学思路,改良病理实验课教学模式、建设课程资源平台、实践创新型教学实验体系、采用结合型评价体系,以提升实践应用能力为切入点,以革新病理生理实验技术为突破口,以开展探究性实验为引导,构建“一种模式,两个平台,三个体系,四种结合”的实验教学体系。

2改革内容

2.1“一种模式”———整合式病例讨论教学模式

“整合式”教学模式的理论基础是建构主义学习理论[1]。笔者将以器官为中心的病例、大体标本和切片教学内容与多媒体、小组讨论等教学手段进行整合,以整合式病例讨论教学模式为核心进行病理学实践教学改革[2,3],使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应用于病理学实验教学中,着重强调了临床病例对意义建构的价值。

2.1.1教学设计

整合式病例讨论教学模式在实验教学中主要从整体设计、资源整合、情景设计3方面进行。整体设计以学生为中心,对学生的知识储备、课程目标、课程内容进行分析,结合学生专业需求及其能力,将教学主题、教学方法、教学媒体这些资源有效整合于一个教学系统中的教学方式。临床病例的引入是整个教学模式实施的关键。笔者根据整合后的主题教学内容引入临床病例进行情景建构,在整个情景中完成了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以及学生与学习内容的互动。

2.1.2教学过程

在整合式病例讨论教学模式中以病例为主线、大体和切片标本为研究对象,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实验并讨论,用多媒体形式提供病例临床资料,由教师组织引导,完成整个教学过程[3]。

2.2“两个平台”———数字化实验平台,精品课程网站平台

2.2.1数字化实验平台

(1)建立病理学标本数字化图片库。病理学是一门形态学课程,需要丰富的直观资料。笔者通过网络资源下载国内外较新的、适用于教学的病理学图谱和专著,同时利用教研室自有的大体和镜下标本进行摄制,应用(AdobePhotoshop7.0,ACDseev6.0)软件修图、优化、注释,对所拍的图像进行分类,最终将标本图片资料按系统章节顺序归档,建立标本数字图像档案。(2)应用显微数码互动系统。笔者充分利用数码显微互动系统进行真实图像讲解,采用语音系统进行互动交流,及时有效地对学生给予一对一的指导和帮助;利用数码显微互动系统的信息交流功能,学生可将观察到的典型和疑难结构通过大屏幕展示出来,同时也能方便地看到其他学生的实验过程,从而丰富学习内容、提升学习效率。

2.2.2精品课程网站平台

现代数字化实验教学是开放性的教学过程,笔者借助学校病理学省级精品课程网站的标本数字档案库,在实验课教学过程中指导学生进行浏览学习,充分利用现有网络平台和资源,进一步拓宽学生的学习内容及信息获取渠道。

2.3“三个体系”———病理生理学实验改革

病理生理学实验以动物实验为主,通过在动物身上复制人类疾病和病理过程的模型,探讨其发生机理。笔者经过多年探索实践形成了“改良优化实验体系,组合外延实验体系,探索自设实验体系”的“三个实验体系”,并将TBL教学法应用于实验课教学,取得了满意效果。

2.3.1改良优化实验体系

目前高专院校学生普遍理解能力和动手能力欠缺,尤其是护理专业的文科生,这就导致病理生理学实验课教学效果不理想。因此,笔者对一些实验技术进行研究,对实验参数进行优化组合,使学生实验效果得到提高。如肺淤血水肿模型的改良。

2.3.2组合外延实验体系

将具有共性的病理生理实验进行组合,在此基础上外延实验内容。例如:将“条件在疾病发生发展中的作用”和“缺氧”这两个实验合并为一个实验“缺氧的影响和类型”,并通过缺氧瓶的制作,将其外延为高原缺氧模型,开展相关实验。这样不但加深了学生对缺氧的认识,还使其观察到不同条件对缺氧的影响、各种缺氧类型的皮肤变化,从而加强了知识间的渗透和联系,节省了实验成本。

2.3.3探索自设实验体系

近3年来,笔者逐步开设了设计性实验,在学生学习掌握基本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后,根据病理学理论教学与实验教学的特点,结合临床问题,有针对性地提出设计性实验题目,要求学生自行设计实验方案并独立完成材料选择、实验准备、实验操作、数据结果分析及实验报告撰写。如建立肺动脉栓塞动物模型、家兔肺水肿模型、高空悬跳大鼠应激性溃疡模型等。

2.4“四个结合”———实验考核改革

与理论课程相比,实验课程具有理论与实践兼备、操作能力与知识应用能力并重的特点,实验课教学是教、学、做合一的过程。根据课程教学要求,借鉴国内相关院校经验,笔者将终结性测评、过程性评价、学生自评与开放性评价相结合,形成了“四个结合”评价体系。病理实验部分进行终结性测评,采用数字切片与显微数码互动系统,根据不同专业要求,利用病理学数字图片库随机组题,自动控制时间,减轻实验教师的准备负担,降低教学成本;病生实验部分进行过程性评价,分别对实验过程、实验报告、实验设计、期末总结4个环节进行考核;通过课题设计、科技竞赛等活动进行开放性评价;通过学习效果总结进行期末学生自评。终结性测评、过程性评价、开放性评价与学生自评按照“5∶3∶2∶1”进行实验成绩核分。该考核测评体系进一步强化了学生对实践能力的认识,体现了实验教学的重要性,受到学生的普遍欢迎,也有效激发了其主动性、积极性。通过考核,不仅科学、客观地评价了学生的综合实验水平,且及时反馈了信息,使学生能及时改进学习方法,提高学习效率。同时,通过测试获得的教学信息,可帮助教师改进教学方法和考试设计,达到“以考促学“”以考促教”的目的。

3改革特色

3.1教育理念创新

“一种模式,两个平台,三个体系,四种结合”教学体系,实现了由“重具体知识传授”向“综合性和整体性素质教育”的转变,实现了由“强调共性教育”向“共性与个性教育并重”的转变。

3.2创新教学模式

整合式病例讨论教学模式体现了知识模块与教学资源的高度整合,发挥了各教学因素产生的合力,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和教师的组织、主导作用,改变了“以教师为中心”的传统教学模式,实现了教学主体的转变。

3.3创新教学内容

病理学实验教学内容突破了单学科章节内容和教材的限制,以器官为中心,以临床病例为主线,借助各类现代化教学媒介,重新整合知识点,构建了新的知识模块和框架;对原有病理生理实验内容进行优化组合并外延,开设自主设计实验,拓宽学生视野,满足不同专业层次学生需求。

3.4创新教学方法

应用标本数字化图片库、显微数码互动教学系统、病理学省级精品课程网站进行实验教学,将TBL教学法应用于病理生理实验课堂,将实验教学延伸到课外,增强了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提高了学习主动性。虽然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实验教学改革取得了良好效果,但仍然存在一些不足,还需要不断改进与完善。

作者:高蓉 蒲文静 周薇 马文卓 单位:甘肃医学院

参考文献:

[1]吴疆.现代教育技术教程(二级)[M].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09.

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专业范文5

关键词:病理;实验教学;教学质量

病理学是基础医学与临床医学之间的一门桥梁学科,侧重于从形态学角度认识和掌握疾病的本质和发生发展规律,也是一门高度实践性的学科。病理学知识点多、抽象难记,对学生的学习兴趣也有一定影响,是向学生重点阐述疾病过程中机体的形态、机能、代谢三个方面的变化。如果单纯在课堂上照本宣科,学生听起来不但感到枯燥无味,甚至产生逆反心理,特别对一些形态变化,单从理论讲解不易被学生接受,况且病理学中大部分内容是形态内容,是客观存在的东西。因此,搞好病理教学的首要的一点是实验教学,只有认真抓好这一环节,才能不断提高病理教学质量。因此,提高病理实验教学质量主要做法包括以下几点:

1、教师的主导作用是关键

首先,实验前教师要对教学用的病理标本和切片进行全面细致地观察和熟练精确的描述,对标本作出初步诊断,对切片作出正确诊断。其次,实验教学中教师要结合幻灯、投影、电视录像等现代化教学手段,将疾病在不同时期内的发生发展变化以及它们之间的内在联系详细阐述。建立一个比较完整的知识系统,形成知识链,再将其进一步整理,从而达到网络化。再次,教师要不断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对学生在实验中提出的问题给予正确的解答和科学的指导,并且能够举一反三,不断扩大学生的知识面,使他们掌握更多书本以外的知识,进而提高实验教学的质量。

2、针对不同专业,选用合适教材

随着高校的扩招,新专业的开办,教师所面临的教学对象相应扩大且层次不一,这就要求教师在讲授和选择的教材上既要突出专业特点,又要突出层次特点。从办学专业上,根据学生专业不同,选用合适的教材。如:我校编写的《基础医学概要》一书,主要是针对医学院校的一些非临床医学专业(影像、护理、检验等专业)学生使用,该书内容精简适应了非临床学生教学课时要求,避免了内容过深,课时紧张,学生难学,教师难教,教和学双方的无所适从感,更好地促进了学生对本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学习;从办学层次上,针对层次多样性,例如研究生、本科、成教学生等不同层次,选用难易适度、适合学习需要的不同教材。

3、组织学与病理学相结合

要想对一张病理组织切片做出正确的诊断,首先必须掌握正常的组织结构,只有将正常组织形态与病变组织形态区分开来才能进一步进行诊断,所以要想学好病理学首先要掌握组织学。

4、循序渐近,按认识规律安排和组织实验教学

病理生理学实验教学也是一种认识过程,也具有事物的一般认识规律。因此,安排实验项目时,我们应遵循以下几点:(l)首先安排病理生理学实验基本知识的介绍和基本操作的演练。其主要内容包括:①实验规章;②实验动物的选择、捉拿、固定、标记及实验后处理;③实验标本的制备;④常用实验动物的给药方法;⑤常用实验仪器的性能及使用;⑥实验结果的观察、分析及数据的处理;⑦实验报告的书写等。(2)突出课程特点的实验项目,作为病理生理学实验教学的重点内容,安排在中、后期进行。在完成病理生理学实验基本知识的介绍和基本操作的演练基础上,我们把突出课程特点的实验项目,根据其难易程度、复杂程度以及实验间的内在联系,循序渐近地安排。如水肿实验、缺氧实验、失血性休克实验等,实验的难度逐步增大,我们安排在中、后期进行。在这一期间的实验教学中,既突出了课程的特点,也加强了实验教学的针对性,深受学生的欢迎。(3)综合性或难度较大的实验项目,安排在最后进行。如肝性脑病实验、中毒性肾病实验,一般安排在最后进行,并相应加强对学生的指导。

5、增加感性认识,培养病理意识

在病理实验教学中充分利用本教研室承担着附属医院临床病理诊断任务这一优势增加学生的感性认识,首次实验课安排学生参观临床病理科,使学生从标本取材、切片制作到阅片有一个初步认识,在满足其好奇心的同时增加其学习兴趣。

6、多种媒体综合,提高实验教学质量

如何应用多媒体提高病理实验教学质量一直是我们深入思考的问题,为此,我们紧跟多媒体技术进步,将不断涌现的各类先进的多媒体屏幕书写、投影技术应用到病理实验教学领域,如将传统的教学模式(例如板书)与多媒体技术相结合,通过计算机和操控笔操作来实现在屏幕上对教学内容的注解和即时板书;再如教师可利用图像分析系统将示教的标本、切片、图片、影像等投射到屏幕上直观地进行动态演示,使学生在短时间内充分地、感观地了解实习内容,使学生的注意力从分散到集中,使原来功能单一的屏幕变成了既可以投影又可以板书的多功能屏幕,充分发挥教师在教学中的主导作用。

7、自主创新实验,培养创新能力

培养大学生的创新能力是高等教育的一项重要任务,病理实验教学对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创新能力、创新思维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实验室之间通过千兆网络连接,师生可以通过病理教学网站,了解某项实验室的最新进展、学术动态,也可以相互联系,交流学习,实现资源共享,学生在教师提出实验项目或研究问题后,自己查阅资料,自己设计实验方案和步骤,自己选择实验仪器和设备,经教师审阅后开展实验,最后提交实验报告。创新实验使学生得以掌握基本的科研方法、熟悉基本科研流程、了解病理学专业研究前沿进展,其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也自然而然地得到了培养。

结束语:

通过以上病理实验教学多个环节的改革,积极培养学生扎实的工作作风,强化学生的实验技能,调动学生上实验课的积极性,保证教学质量,对提高学生整体素质和综合能力起到积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金惠铭.病理生理学[M].7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1.

[2]魏淑慧.研究式教学与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J].山东师范大学学报,2008.

[3]席民.多媒体课件在病理学实验教学中的应用[J].安徽卫生职业技术学院学报[M],2007,6(4):94-95.

[4]戴晓明,蒋凤荣,顾红宁.中医院校病理学实验教学中有效教学理念的体会[J].山西医科大学学报:基础医学教育版,2007,9(1):42-44.

[5]胡永斌,文继舫,周建华,等.病理学开放性实验教学的探索与实践[J].医学教育探索,2007,6(6):490-491.

[6]赵东海,杨淑艳,郑中华.注重课堂互动,提高病理生理学教学质量. 山西医科大学学报:基础医学教育版,2010年3月,12(3).248~250.

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专业范文6

【关键词】高职护理;病理学;教学方法

【中图分类号】G622.4 【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006-1959(2009)08-0277-02

目前,在高职护理专业基础课程教学中,由于学时限制,往往将医学教育中病理学和病理生理学两门课程合二为一,我院使用的卫生部规划教材《病理学》即是如此。由于病理学侧重点在于机体形态学改变而病理生理学偏重于机体功能和代谢变化研究,因此在教学方法的选择上应多样化,根据不同的内容采用相应的教学手段。

1 案例教学法

从临床病例入手进行病理学教学在实际工作中广为采用。由于高职学生相对基础较差,采用案例教学法能够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1]。如在讲解高渗性脱水时,以正常人进行体育运动时机体的变化为切入点,引导学生联想运动时机体“皮肤汗液排出增加、口渴、尿少”等表现,通过这一案例帮助学生理解和记忆较为抽象的理论知识,从而提高教学效果。在案例选择时应注意循序渐进,在学生具备一定的分析思维能力后,要适当采用一些较为复杂的案例,以强化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如脱水这一章节内容学完之后,就可以举“发热体温下降期最容易导致高渗性脱水”这一案例来进行病例分析和总结,这样做既巩固了理论知识,又联系了临床实际,教学效果明显。总而言之,案例教学法可总结为“课前引言病例浅,课后思考病例深;单节课病例浅,阶段性讨论病例深”。

2 问题分解教学法

问题分解教学法指将复杂难懂的问题分解为多个相对容易理解的小问题,以点带面,将小问题解决后再处理复杂问题的教学方法。以酸碱平衡紊乱章节为例,本章内容多,知识点分散,采用问题分解教学法将总论部分分为三个问题:①什么条件下会发生酸碱平衡紊乱?②体内酸性或碱性物质增多后机体如何应对?③如何判断有无酸碱平衡紊乱?针对第一个问题,学生们要掌握体内酸性物质和碱性物质的来源,明白不仅病理条件下会有酸碱物质的改变,而且日常饮食和活动也可导致。回答了第二个问题,也就掌握了机体对酸碱平衡的四种调节机制,并且为理解代偿性和失代偿性酸碱平衡紊乱概念打下了基础。第三个问题涉及到判断酸碱平衡紊乱的指标,解决这个问题能够使学生理解这些指标的重要意义和临床应用价值,这样就可提示学生重视临床实验检查结果。问题分解教学法可以总结为“化整为零,各个击破;先分后合,聚沙成塔”。

3 对比教学法

对比教学法在病理学教学过程中是经常使用的一种方法,通过对比教学,使学生能够较深刻地理解和掌握重要的知识点。例如,在讲解组织细胞的损伤这一部分时,就可以采用两方面的对比教学法:一是组织损伤后与正常组织比较有哪些形态结构的变化,如讲解肝脂肪变性部分时,如果同时对比正常肝组织的镜下结构和大体标本,就可以使同学们直观形象的抓住发生脂肪变性时的病理学变化特点,对于理解性记忆脂肪变性这一知识点大有帮助;二是不同组织损伤类型之间的对比,如讲述干酪样坏死、液化性坏死和坏疽这三种组织坏死类型时,如果能够把这三种病变的典型标本同时呈现给同学们,并且列表对比它们的发生原因,病理学特点等等就可使同学对于坏死的类型印象深刻,较之将这三种坏死类型分开讲授的方式教学效果明显要更好一些。

4 讨论式教学法

讨论式教学法强调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参与,运用得当能够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是一种较为先进的教学手段[2]。在高职院校应用讨论式教学方法最大的难点是学生的基础较差,自主学习能力、逻辑思维能力都较薄弱,对于提出的讨论问题分析较肤浅,无法深入到问题的本质。因此,片面盲目的使用这种方法可能会适得其反,起不到预想的效果。我们的体会是运用讨论式教学要把握“先易后难,先熟后生,适量适度”的原则,精心选择要讨论的问题。在刚开始时尽量选取一些同学们较为熟悉的生活中能够遇到的小问题来进行讨论,如“买回家的肉泡在水里会发生什么变化”、“脚扭伤了什么时候要热敷、什么时候要冰敷”、“有些运动饮料为什么平时喝口感不佳、运动后饮用却很爽口”,这些问题同学们都有一定的了解,课堂讨论时就能够踊跃发言,讨论的气氛就逐渐形成。在同学们逐渐熟悉了讨论的过程和方式,不再有畏惧心理之后,就可以循序渐进,逐渐加深问题的难度,这时就不用担心没有人发言了。同时,鼓励同学们在讨论时注意尽量使用医学术语,减少不规范的用语,为今后的学习和工作打下较好的基础。

5 加强实验、充实理论

常言说,“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这句话说明了实验在病理学教学中的重和要作用。目前,由于学时的减少,不少学校为了保证理论教学普遍压缩了实验教学时间。众所周知,病理学和病理生理学教学中实验教学是非常重要的环节,通过实验,能够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理论教学内容。因此,怎么把有限的实验时间利用好值得深入研究。首先,要创新实验的模式,把某些课堂实验改变为临床实验。如在进行肿瘤教学实验时,可以把学生带到医院病理科,实地了解病变组织切片的取材、固定、包埋及染色等一系列过程,同时,选择性地观察其中具有典型意义的肿瘤切片,通过这种面向实际工作的实验教学远比单纯镜下观看已经制作好的切片的效果要好。其次,要注意选取典型实验,结合学生专业发展进行选取。例如,在做肺水肿实验时,考虑到护理专业学生要经常进行输液操作,因而采用静脉插管大量快速输液方式复制肺水肿模型就具有很好的应用价值。选择这个实验,不仅可使学生了解肺水肿病理学发病机制,更强化了他们对输液操作危险性的认识,起到了一箭双雕的作用。

以上探讨了一些较适用于高职院校护理专业学生的教学方法,随着卫生职业教育与改革的不断发展,在病理学教学过程中对于教师的教学能力要求越来越高,要想适应新形势下的要求,必须结合学校和学生的实际情况,研究和探索教学手段和方法,以期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自觉性,提高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 杨红梅.应用病例教学法提高病理生理学教学质量.卫生职业教育. 2009,27(1) :82-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