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管理案例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信息管理案例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信息管理案例

信息管理案例范文1

关键词:术语数据库,术语库构建,文件信息管理,Web 2.0,QuickMerger

中图分类号:H083;TP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8578(2012)06-0009-06

Development of Term Database Based onWeb2.0: Case Study of QuickMerger

XU Xiaopeng AN Xiaomi DAI Xiaoming

Abstract: This paper applies Wiki technology and QuickMerger to develop a specialist term database on records and information management. The case study justifies the advantages of Web 2.0 term database, and also identifies its limitations in tracking its evolution patterns and right management using Quick Merger. Base on our research, we proposed four suggestions for future development of Web 2.0 based term database.

Keywords: term database, records and information management, Web 2.0, QuickMerger

一 术语库工作及其研究现状

随着术语学的发展和完善,各行业内部的术语数量急剧增加,如何有效管理庞杂的术语条目成为术语学关注的议题之一。同时,计算机技术的产生和发展,为术语的规范化管理提供了一种全新的方式,在这样的条件下,术语数据库应运而生。

世界上最早的术语数据库是1963年建立的欧洲经济共同体委员会术语数据库(EURODIOAUTOM),用于翻译工作,可以在法语、德语、意大利语、英语等语言之间进行术语互译。

80年代初奥地利国际术语信息中心主任、国际标准化组织术语技术委员会秘书费尔伯(H.Felber)教授和加拿大国家术语数据库专家等来华,介绍了国际上建立术语库的动态和建库经验,随即国内有关学者开始了调研和建立术语数据库的工作。1989年以来,中国许多部委或所属的研究单位陆续开始建立不同类型的术语数据库[1]。在国际标准采标的基础上,中国了《GB/T 13725—2001 建立术语数据库的一般原则与方法》和《GB/T 15625—2001 术语数据库技术评价指南》。

但是当前对术语库的研究还没有引起足够的关注。笔者利用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以术语库为关键词进行标题检索,共命中文献14篇,且逐年平均分布,变化趋势不明显。由此可见,目前学界鲜有对术语数据库构建的探讨。进一步研读相关文献发现,在对术语库进行研究的文章中,其探讨的主题主要集中在术语自动抽取技术等对于数据来源方式的讨论,而并未对术语库构建技术本身进行探讨。

通过研读术语学相关书籍,发现其对于术语数据库构建技术的探讨往往停留于理论层面,并且时间已较为久远。且与互联网技术飞速发展相悖的是,2000年之后的书籍中已罕有与术语库构建相关的段落出现。

二 传统术语库存在的主要问题分析

目前网络上分布着一些术语库,其中较为典型的有:ISO Concept Database,IATE,NORMATERM,GLOTC和中国百科术语数据库。其中ISO Concept Database是国际标准化组织为存储其术语而建立的术语数据库。IATE是用于欧盟机构间的术语数据库,从2004年至今,IATE一直在搜集、传播、共享与欧盟管理相关的专业术语。NORMATERM是法国标准化协会(AFNOR)研制的标准术语数据库,旨在控制和存取AFNOR日益增加的术语。中国百科术语数据库是新闻出版总署的重点科研项目,以《中国大百科全书》为资源开发研制。

这些数据库都以传统的交互方式建立,数据来源权威准确,用户通过浏览器,可以完成对术语定义、上下位词、同义词等的检索和查询。同时,数据库后台管理员能够定期对数据库内容进行维护与更新。

虽然,现有的网络术语数据库具有数据权威性高、操作和维护简单等优点,但这种简单的人机交互方式也带来了一些问题,如:网站交互性不强、网站内容无法实时更新、知识的再利用性不高等。

作为世界上最为权威的术语库之一,ISO Concept Database创建于2009年10月,目前已更名为ISO Online Browsing Platform(以下简称为IOBP),提供更加简洁的图形界面供用户使用。虽然术语库构建原则中,对术语类目有诸多要求,但IOBP却采用了更加简洁的办法进行处理——对于每一个术语条目都只设置了术语全称、术语简称、术语描述、备注、术语来源五个类目。但其术语描述(description)类目却包含了诸多功能,比如既能描述术语的内涵和外延,也能根据需求加入公式、示例。

IOBP的强大来自于其丰富的资源,但作为传统术语库,其提供的功能依然非常有限,存在的问题主要有以下两点:

一是术语概念体系未能得到体现。一方面从术语的来源上看,ISO提供的术语大多只包含名称、描述与术语来源三大部分,并未包含描述术语概念体系的类目;另一方面从术语库的结构来看,IOBP亦未提供描述术语概念体系的字段。

二是术语库交互性与动态性差。IOBP只允许用户对数据库中的数据进行检索和查阅,而不允许用户对已有数据进行修改和标注。术语类目结构单一,不利于信息的索取,此外,对于同一词语在同一来源中的演变,以及同一术语在不同来源中的聚类都无法很好地体现。

三 QuickMerger文件信息管理术语库构建案例研究

Web 2.0自2004年3月被明确提出以来,其所具有的以个人为中心的信息与获取的主动性、信息组织与管理的自组织性、信息利用与共享的低成本性等显著特性,为信息的有效传播和利用提供了一种新的可行方法[2]。

目前,互联网上已经出现了基于Web 2.0的Wiki网络词典,然而尚未有基于Web 2.0理念的专业术语网站出现。而Web 2.0的典型应用带来的动态更新、互动性强的优势,为术语库的构建与发展带来了新的可能。

1.理论上的支持和技术上的支撑

相较于Web 1.0,Web 2.0具有如下特征[3]:

(1)参与性——去中心化,互联网成为平台(参与体系),用户作为开发者,在获取更多信息的同时,为用户提供更高的参与性,为网站带来更大的关注度。

(2)协同性——自组织协同创作, 充分利用集体力量和智慧。该特性能够为全球范围内术语的发展和沿袭提供一个方便快捷的平台,只要有互联网介入,就能够协同进行术语的更新和修改。

(3)集成性——通过带动分散的、独立的开发者把各个系统和网站汇集、聚合。由于进入门槛低,界面友好,使用方便,Web 2.0能够极佳地整合和汇集原有网站的信息,使其继承性得到提升。

(4)平立性——不同应用平台具有通用的界面、服务和通信等开放应用程序接口。这将会使网站的通用性得到极大的提升,方便使用软件导出数据库内容并进行分析。

术语数据库按其功能区分,基本上有三种类型:一是面向翻译的,能够实现双语或多语对照;二是面向标准化的,术语库里每条术语都经过权威机构审定和公布,术语具有单义性、科学性特点;三是面向知识的,充分利用术语作为知识的节点和知识关联,向知识库方向发展。

应该说,面向知识的术语库是术语库发展的主要趋势。而构建这样的大型多功能的术语库仅靠一个部门或机构的力量是很难完成的,需要广大用户和网民的参与。Web 2.0的上述主要特征正好契合了这一要求,同时大众分类(也叫分众分类)技术、Wiki技术为构建面向知识的术语库提供了技术应用基础。

通过文献研究发现,目前Web 2.0在术语库领域的应用依然很少,但是国外术语库已经就此进行了一定尝试。例如英国约克大学提供的考古数据服务(archeology data service)中,就对Web 2.0技术应用进行了一定尝试,其做法是将不同的词条用自定义关键词进行标引,然后在主页上对于搜索热门关键词进行展示[4]。除此之外,基于Wiki的网络百科全书的兴起,也为术语库的发展带来一种新的思路。

2.QuickMerger设计方案

针对上述的分析,课题组以构建文件信息管理领域的术语库为目标,应用Wiki技术进行设计。

在数据来源方面:由于术语的选取与认定工作一般由专家来承担,专业性较高,且自动抽取技术尚未有大规模应用,因此,QuickMerger术语库的主要术语来源依然是直接从标准文本中抽取,即抽取标准中的术语和定义章节的内容。由于文件信息数据库构建的应用对象主要为国际标准化组织信息与文献委员会档案与文件分技术委员会(ISO/TC46/SC11)的专家用于支持《ISO 30300:2011 信息与文献 文件管理体系:基础与术语》的研制工作,因此术语库内容以英文为主,术语资源来源于国外权威性组织的75个术语表或术语词典。同时,QuickMerger术语库也为专家与大众的参与保留了相应接口。由于术语的发展是一个不断演进的过程,因此在系统设计时,保留了用户自行修改与添加术语的功能,以便让QuickMerger变成一个术语聚合与再发掘的平台。

在数据质量控制方面:如前文所论述,如何进行有效的质量控制是使用Wiki技术进行术语库构建所需解决的关键性问题,QuickMerger的设计方案从术语描述、权限控制两个方面对术语库进行有效的质量控制。

规范术语描述参照GB/T 13725—2001的需求,QuickMerger术语库将描述术语的数据项分为术语描述、来源元素和术语管理事务三个元素集,如表1所示。由于数据库中的术语主要来源于各标准,大部分只包含名称(全称与简称)和描述两部分,参照ISO Concept Database的解决方案,对于术语及其来源,均采用“名称+描述”的方式加以定义。

QuickMerge中术语审定流程,主要依靠Wiki对用户权限的控制来实现。首先,系统设置管理员、用户和访客三种不同身份。用户可对数据库有完全的浏览权限,且可对术语条目进行修改和完善;管理员除了拥有用户的权限外,还能添加和删除用户,确保用户为可信群体;访客仅拥有对数据库有限的浏览权限。

在数据结构控制方面:Wiki管理数据的方式为页面,每个页面都有一个用标题和基本元数据标识的条目,这样的方式方便编辑与修改,却不方便规范化的检索与阅读。在传统Wiki的构建中,为了规范Wiki页面的数据结构,常常使用规范命名空间、页面分类与命名以及使用自定义信息模板等方式。在QuickMerger中,使用了一种更为简单的方式对页面结构进行固化,称为HalfWiki。其实现方式是将Wiki页面固化为传统数据库的“增删改查”页面,用户不以页面为单位对信息进行编辑,而是以条目为单位,编辑条目中的每一个数据项。这样的结构能够规避Wiki对页面复杂的规则设定,简化用户的工作量,最大限度保证页面的同一性,同时又能让用户参与到词条的编辑修改过程中来。

3.QuickMerger方案的实现与评价

QuickMerger以Media Wiki为基础,采用MySQL+PHP框架构建,其系统体系结构如图1所示:

4.QuickMerger功能介绍

(1)浏览与搜索功能

如图2所示,QuickMerger提供按术语表(Glossary)和词典(Dictionary)浏览、搜索术语的功能。术语按照字母顺序降序排列,可按照字母顺序进行查找,也可以在搜索框中直接点击进行搜索。

点击左侧分栏中的Source glossaries右侧的New即可创建新的术语表,需要填入术语表的名称、简写及描述信息。完成之后点击Create即可创建。

术语表创建完成后,点击左侧Imported by me可以查看由用户自己创建的术语表,然后点击Edit或者Delete即可进行相应的修改与删除操作。

如图3所示,点击Add Terms按钮即可进行术语添加,添加完成后可进行修改和删除(Remove按钮)等相应操作,完成之后点击Submit即保存本次操作。

(4)创建词典功能

QuickMerger最大的功能便是能将名称相同且存在于不同术语表中的术语条目组合在一起。点击屏幕左侧Dictionaries右边的New按钮即可创建新词典。

词典创建完成之后,可使用Merge功能,将所选术语表下所有的术语进行整合,如图4所示。整合完成后,在词典中搜索任意一条术语,将可显示其在不同术语表中的描述信息。

5.QuickMerger的优势

与传统术语库相比较,QuickMerger具有4个方面的优势:

(1)有效的用户权限控制。与传统术语库只看不动、单向交流的模式不同,QuickMerger通过有效的用户权限控制,让更多用户可以使用并参与到术语库的编辑过程中,使得信息的流动从单向变为双向,提升了网站整体的互动性。同时,通过有效的权限控制,让除了用户和管理员之外的人员都无法浏览术语资源,术语资源的访问权限得到了限制,避免了可能带来的版权纠纷,保护了术语库这一知识成果。

(2)能够实现术语资源动态更新

不同于传统术语库资源静态不变的模式,在QuickMerger中,术语资源可以简单快捷地得到更新,有利于紧跟术语的发展动态。

(3)具有更大的自由度与升级空间

使用Wiki进行术语库开发,在后续使用和维护中可以方便地添加与更改相应的数据项、改变页面结构与显示模式,有利于术语库后续的开发与升级。

(4)具有更标准化的接口

使用主流MediaWiki进行Wiki搭建,为QuickMerger未来进一步发展带来了更多可能性,MediaWiki提供的标准化接口将有益于利用术语资源进行有效的二次开发利用。

6.QuickMerger的局限性

QuickMerger目前也存在一定局限,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

(1)跟踪术语发展变化规律的方式有待改进

在QuickMerger目前的设计中,并未设置跟踪术语修改记录的存储单元,对术语条目的每一次编辑都将覆盖上一次编辑的结果。因此,使用QuickMerger跟踪术语发展变化规律的方式还有待改进。

(2)权限管理有待规范和完善

QuickMerger的权限管理的基础是:所有的用户都是经过培训的专业人员,所有的术语资源都来自权威的标准。据此,QuickMerger并未设置内容审核流程,权威术语资源之外的更多有价值的术语资源的参考有待完善。

四 对基于Web 2.0术语库未来发展的建议

本文对基于Web 2.0的术语库构建提出以下4点未来发展建议:

1.完善术语库术语演变规律展示功能

建议在描述术语表的著录项中加入时间与版本信息,利用词典功能将所有术语表组合在一起之后,将术语释义按时间顺序排列即可直观展现术语演变规律。

2.建立术语提交与删除审定长效机制

借鉴维基百科的方针,依托Wiki权限控制功能,为术语库建立术语提交与删除审定流程。参照维基百科,术语库应设置系统管理员及术语仲裁委员会,并建立相应的术语收录范围,术语词条可以由用户自行修改和提交,但必须有严格的描述和出处,提交和删除词条的权力应由术语仲裁委员会判定和赋予。

3.利用链接,有效体现词间关系

可以借鉴维基百科中对分类的展示方法,利用页间链接来展现词间上下位、同反义关系。研究发现,现有术语资源对于词间关系缺少描述,建议在结束维基术语提交审查后,可以召集专家(术语仲裁委员会)手工添加词间关系与分类等数据项,更好体现词间关系,让术语库的内容更趋完善。

4.引入大众分类机制,提高用户的参与性

可以借鉴大众分类在照片分享、网站收藏等网站中的成功应用案例,开发为术语库网页加标签的功能。引入大众分类机制不仅能极大提高用户的参与性,也能极大改进术语网站的交互体验。同时,用户可利用标签对术语对应的通俗词汇进行标注,更方便用户找到所期望的术语。

参 考 文 献

[1]刘青.中国术语学研究与探索[M].北京:商务印书馆,2010.

[2]朝乐门.Web 2.0在组织知识管理中的应用研究[J].情报资料工作,2010(2): 49-52.

信息管理案例范文2

关键词:信息管理系统;安全性;安全隔离

中图分类号:TP309

随着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信息管理系统的安全问题也日益突出,信息管理系统需要同时防范内部和外部的各种攻击行为。对于通常意义上的信息管理系统而言,信息系统具有用户类型众多、用户成员分散、访问权限多变、系统中数据保密性强等特点。为了防止信息管理系统中用户的操作不当,或者越权操作给系统带来的影响,保证信息管理系统的正常运行,就要求信息管理系统必须要具备良好的安全性能,以满足用户对系统安全的需求。

1 信息管理系统常用的安全技术分析

1.1 安全隔离技术。安全隔离技术包括物理隔离、协议隔离和防火墙技术三种。(1)物理隔离。物理隔离技术从物理上将布设了信息管理系统的内部网络与Internet外部网络隔离,从而使得外部网无法直接通过防火墙或者服务器访问内部网络,是防范病毒、拒绝服务等网络攻击的有效手段;(2)协议隔离技术。使用协议隔离器隔离信息管理系统的内部网络和外部网络,在协议隔离器上用两个接口分别连接内部网络和外部网络,当需要内外网进行数据交互时,才会连通协议隔离器,而通常情况下的内外网是断开的;(3)防火墙技术。防火墙技术实现内外部网络的逻辑隔离,防火墙技术是内外网之间的数据通信屏障,可以对内外网之间的流通的数据进行检测和限制,从而对外部网络屏蔽内网络的网络结构、运行状态以及内部网络中传输的数量,达到保护内部网络数据的目的。

1.2 系统级安全技术。(1)操作系统安全。操作系统是应用软件的基础支撑平台,对整个系统的安全性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可以根据具体的操作系统类型选择合适的安全机制,例如UNIX平台上的用户优化管理,以及Windows平台的用户权限和用户访问策略,以及在操作系统上安装防毒软件等手段来保护系统安全;(2)数据加密。数据加密技术无法防止系统中的数据被非法用户窃取,但是可以保证非法用户在非法获得信息管理系统中的数据后,也无法了解这些数据所代表的具体信息。数据加密技术可以改变信息的原有表现形式,从而使得获得加密数据的用户无法了解数据中的真实信息,或者合法用户可以确认所收到的数据是否被篡改。

1.3 应用级安全技术。(1)动态权限策略。根据信息管理的具体应用业务流程,并且结合系统级安全策略,动态对系统中的不同信息和用户赋予不同的权限。例如,在OA系统中,可以设定系统中的具体文档、合同的阅读者和审核者范围,甚至可以对哪些用户可以文档中某一部分的内容进行阅读或者修改的权限进行设定,采用动态权限机制来保证系统的安全;(2)操作记录。将用户操作进行自动记录和存档,同时保存文档修改之前和之后的版本,从而记录下文档的修改轨迹。

2 安全技术具体应用案例

2.1 信息管理系统安全分析。由于电力市场的特点决定,电力系统参与的各个主体分别代表了不同的利益团体,例如电力公司信息管理系统中的交易热暖,能够申报授权范围内的交易数据,对市场信息进行查询;结算人员可以对各类交易的执行情况和执行结果进行考核结算。因此,为了防止系统用户在信息管理系统中进行越权操作,或者操作不当给各方带来的损失,需要对电力公司的信息管理系统进行安全控制。

由于电力公司所涉及的业务广泛,为此电力公司内部信息管理系统数量众多,主要包括负责对发电厂、输配电线、变电站的正常运行和生产进行监控的SCADA/EMS系统,负责电网调度运行、电网通信、继电保护进行综合管理的DMIS系统,负责电力企业决策支持的MIS系统,以及负责电力企业办公自动化的OAS系统等。根据电力行业的特点,要求在电力公司信息管理系统中必须要确保SCADA/EMS系统的安全性,其他信息管理系统安全性要求也较高。

2.2 信息管理系统网络结构设计。目前,为了提高电力公司信息管理系统的安全性,电力公司采取如图1所示的,包括SPnet(电力信息网)和SPDnet(调度信息网)的专用网络和Internet公共网络相结合的网络结构。通过内网与外网的物理隔离,既满足了MIS系统、OAS系统的Internet用网需求,同时也保证SCADA/EMS不能够直接访问Internet,从而最大程度上的保证系统安全。

2.3 信息管理系统安全体系结构设计。

如图1所示,在电力公司信息管理系统安全体系结构中采用了如下的安全策略来保证信息管理系统的安全。(1)分区安全保护策略。根据电力公司内部各信息管理系统所管理业务的重要性,对信息管理系统的安全级别进行划分,重点保护网络内的安全区Ⅰ内的SCADA/EMS实时监控系统,和安全区Ⅱ内的交易系统;(2)横向隔离。安全区Ⅰ与安全区Ⅱ内部的时监控系统,和交易系统采用防火墙进行逻辑隔离,而安全区Ⅰ、Ⅱ与安全区Ⅲ、Ⅳ之间采用正向和反向专用的安全隔离装置进行物理隔离;(3)专网专用。SPDnet调度网提供两个逻辑隔离的安全隔离装置与安全区Ⅰ和Ⅱ进行通信,SPnet电力信息网与SPDnet调度网实现物理隔离;(4)纵向认证与保护。安全区Ⅰ和Ⅱ的边界都设置了具有加密和认证功能的安全网关,而Ⅲ和Ⅳ的边界部署了防火墙;(5)整个网络只有安全级别最低的安全区Ⅳ通过防火墙直接访问Internet。从如上的分析可以看出,根据不同信息管理系统的需要,可以灵活应用物理隔离技术、逻辑隔离技术,以及辅以系统安全技术和应用安全技术,来多方位的保证系统中信息管理系统的安全。

3 结束语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信息技术在社会各个领域中的应用也越来越广泛,由于网络的开放性,导致信息管理系统不可避免的会面临着系统的安全性问题。在本研究中主要根据信息管理系统的特点,对信息管理系统中常用的安全技术进行分析,并且以电力公司信息管理系统为例,对安全技术在信息管理系统中的应用进行案例分析。

参考文献:

[1]沈昌祥,张焕国,冯登国.信息安全综述[J].中国科学,2007(37):129-150.

[2]陈颂,王光伟.信息系统安全风险评估研究[J].通信技术,2012(01):128-130.

[3]郑雷雷.故障树分析法在信息安全风险评估中的应用[J].计算机科学,2011(B10):106-108.

信息管理案例范文3

[关键词] 案例教学;管理信息系统;高校课堂教学;教学效果;教学质量

1.引言

《管理信息系统》是计算机系信息管理专业开设的一门课,它可以在计算机信息管理专业或财经类专业设置为限选课或任选课,是信息管理类专业及企业管理类专业的核心课程。作为信息管理类的学生通过《管理信息系统》不仅要求掌握相关的理论知识,还应该通过该课的学习了解管理、信息技术等领域最新的思想、技术和方法,更重要的是培养分析问题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1]。

随着教育事业的发展与教育改革的深化,教学方法在整个教学活动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良好的教学方法,对于促进教学活动、提高教学效果、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具有极大的推动作用。

2.关于“案例教学法”

案例教学法起源于美国哈佛大学商学院,后流传于欧美和其他国家,多用于管理学科、经济学科的教学中。案例教学法与我国传统的填充式的教学方式有很大的不同,案例教学法所具有的启发性、应用性以及实践性,被认为是提高学生的决策能力,提高综合素质的有效教学方法之一。而什么样的教学方法才被称为案例教学法呢?案例教学法与传统教学方法中的举例到底有什么不同呢?

案例案例教学法[2]是将案例讨论的方法运用到课堂教学活动中的一种教学方法。它是教师根据课堂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的需要,通过设置一个具体案例,组织学生通过对案例的调查、阅读、思考、分析、讨论等活动,让学生在具体的问题情境中积极思考、主动探索,培养学生认识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加深他们对基本原理和概念的理解。它强调以学生积极参与为特征,强调师生共同对案例进行分析讨论,以得出结论。

案例教学与教学中使用的举例说明都是要通过一定的事例来说明道理,但二者之间有着根本的区别:一方面是教学中二者的地位不同,案例教学中案例占中心地位,要求案例具有真实性、完整性、典型性和启发性,以促进教师教学任务的完成、学生能力的培养;而举例在一般教学活动中居次要地位,很多时候都只是为了帮助学生通过形象的事例、更好的了解和掌握相关的理论知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另一方面是二者的进行主体不同,案例教学是组织学生进行自我学习、自我锻炼的一种手段,学生在整个教学活动中占主要地位;而举例说明则是教师讲解问题的一种辅助手段,教师在整个活动中居于主要地位[3]。

3.关于“管理信息系统”

《管理信息系统》是一门综合性、实践性较强的课程,因此在教学中需要注意以下方面[4]:

3.1《管理信息系统》的综合性要求

管理信息系统与人类生产活动始终相伴存在,并不是在有了计算机和现代通信技术后才出现的,对于任何一个企业来说,管理信息系统都是一个不能没有的系统。随着计算机技术和通信技术的发展,管理信息系统依据于现代信息技术这一工具得到进一步发展和应用。所以在课程教学中必须让学生们首先走出管理信息系统就是计算机的应用这一认识误区,让学生了解随着社会的发展及管理手段的改革带来的管理信息系统的发展和演变,了解今天的管理信息系统是如何处理管理与技术、组织与业务、作业与决策。这就需要结合管理学、组织行为学、计算机科学等学科的知识,其中的理论横跨多个学科,在教学中必须对这些理论进行一定深度的讲解,否则学生对理论认识不清,会感觉管理信息系统很空很大,将导致学生无法把控课程的学习。

3.2《管理信息系统》的实践性要求

《管理信息系统》与《软件工程》《信息系统分析与设计》类似,都讲信息系统的分析与设计,但是前者是基于生产管理问题,以针对实践问题的逻辑建模为主要内容的,其关键是对业务进行建模,注重生产管理特性,而《软件工程》更注重软件开发的普遍方法和工程特性分析,《信息系统分析与设计》更侧重系统的开发分析与设计流程分析。

所以,《管理信息系统》的教学要求是在理论的基础上,对某个具体的生产管理问题应用组织结构图、业务功能一览表、组织/业务矩阵、业务流程图、数据流程图、E-R图、U/C矩阵、HIPO图等分析和设计工具,清晰地表明业务的信息流特征,并构造相应的信息系统。为此,对于《管理信息系统》的教学要不断深化实习项目作业,安排学生进行企业信息系统案例设计,最好能安排学生到企业中做实际调查,注重学生对实际问题的认识和分析,进行基于生产、销售、会计等业务系统的综合实习,通过一系列的实践环节深化《管理信息系统》的教学[5]。

4.案例教学法在《管理信息系统》教学中的正确应用

《管理信息系统》课程具有较强的综合性和实践性,因此对这门课的教学提出了比较高的要求,而案例教学法在《管理信息系统》中的应用能够较好的帮助学生理解课程知识体系理论,特别能让学生在真实的实践环境下,提高分析和解决企业实际问题的能力。

4.1《管理信息系统》教学中常用的案例类型

信息管理案例范文4

 

 

电力作为国民经济的基础设施行业,在服务国家经济发展、服务百姓民生等方面有着特殊的地位。随着信息网络技术在电力企业规划、建设、生产、经营、科研等方面的应用,电力档案巨大的利用价值也越来越被社会认识和发现。企业大量档案信息通过网络传输、应用和存储,对电力企业党政综合管理部门的信息安全工作提出了新的挑战。因此,在充分发挥档案信息网络在企业管理中快速、高效、方便等优势的同时,电力企业党政综合部门必须高度重视、认真解决的一个新课题。企业管理实践证明,只有加强档案信息安全工作,才能保障电力企业实现科学发展、安全发展、和谐发展的目标。

 

一、如何加强电力企业档案管理的认识

 

(一)提高对档案工作重要性的认识

 

领导重视是档案规范化管理的关键。要让企业的领导者和决策者充分认识到企业档案是“企业知识资产和信息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企业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项需要人人参与的重要工作。要将档案工作纳入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的工作计划上,摆上领导的重要议事日程,纳入职工岗位责任考核的制度中,对档案工作做到有领导分管,有部署、有检查、有总结、有奖惩,使这项工作得到持续健康发展。

 

(二)管理机制健全是做好档案管理的保证

 

要按照国家档案局新颁发执行的《企业档案工作规范》,结合电力企业档案工作的特点,制定并完善档案工作的各项规章制度,建立并贯彻落实部门立卷责任制,切实将档案工作的“三纳入”、“四参加”、“四同步”纳入到企业各项工作流程,严格责任分工、规范过程管控、形成闭环管理。同时要建立档案管理机构负责,企业所有部门参与的档案管理领导机构,形成专兼职档案员相互配合、上下联系,部门和档案室相互贯通、左右协调、纵横结合的档案工作网络。

 

二、改进电力档案管理的措施与途径

 

(一)领导要提高对档案工作重要性的认识

 

领导要重视档案工作,充分认识到档案管理对电力的生产经营提供重要的信息资源作用,让领导更好地了解过去、把握现在、预见未来。电力档案充分体现了它的特殊的、不可替代的特性。领导要不断提高对档案工作重要地位的认识,切实加强对档案工作的领导,将档案工作纳入生产经营活动的工作计划上,摆上领导的重要议事议程,纳入职工岗位责任考核的制度中,对档案工作做到领导分管,有部署、有检查、有总结、有奖惩,使这项工作得到持续健康发展。

 

(二)加强法制宣传,提高“依法治档”的自觉性

 

众所周知,市场经济是法制经济,电力建设档案工作同样也要纳入法制轨道。新的管理体制要求把电力档案工作纳入电力机关的自律行为范围之内。档案管理部门的宏观管理主要通过制定法规和执法监督来体现。首先,要通过宣传贯彻、落实国家有关机关档案工作的内部管理体制及管理行为,强化档案法制教育,不断增强企业领导和档案工作人员的档案法制观念。其次,市场经济体制下的电力档案,必须自觉依法治档,用档案管理部门机有关行业部门的相关政策、法规来约束自己的档案行为,接受有关部门的监督检查。同时,档案管理部门要正确认识和处理行政执法与业务知道的关系,依据所有制多元化的特点,规范档案管理工作。

 

三、深刻认识电力企业党政综合管理部门信息安全工作的重要意义

 

(一)电力企业在国民经济发展中具有极其重要的地位

 

当今时代下,电力是社会和经济运行的总开关,没有电,一切就会迅速陷入全面瘫痪。2008年初,南方数省所发生的雨雪冰冻灾害,把中国“煤电运”这种资源依赖性的弱点暴露无遗,充分体现出缺了电就没有正常的社会生活。在现代化战争中摧毁电网就是克敌制胜的法宝,这绝非危言耸听。因此,电力行业始终是国内外敌对势力窥视的重点,近年来,针对电力企业的档案信息安全攻击的案例越来越多,这就要求我们切实增强档案信息安全保密的自觉性,时刻保持警惕性。

 

(二)电力企业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必须保守商业秘密

 

多年以来,电力行业始终不渝地进行体制改革,电力企业作为竞争的主体逐步走向市场,以此来焕发企业的生命力。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形势下,市场经济的主要特征之一就是优胜劣汰,而竞争的手段是五花八门眼花缭乱的,其中千方百计地获取竞争对手的信息则是其中的主要手段之一。近年来,电力企业的国内外竞争对手出于各方面的考虑,特别是在经济利益的驱使下,利用档案信息管理工作的漏洞及失误,窃取电力企业的一些商业信息。事实证明,保护档案信息安全就是保护自己企业的利益。

 

四、加强有效防控,确保网络档案信息安全

 

电力企业已建立了统一的企业信息系统平台,员工通过平台,可以不用到档案室就能随时查询档案资料,大大突破了时空限制。因此在方便电子档案信息查询的同时,加强电子档案的信息安全防控显得十分重要。第一,在工作中要实行内部局域网和一切外网的物理隔离,确保档案信息网络传输的安全;第二,登陆企业信息系统平台要设置使用权限和密码,超时自动断开;第三,非涉密计算机不能使用涉密移动存储介质;第四,计算机要安装“防火墙”及防病毒软件并及时更新;第五,电子档案库房环境要符合温度、湿度等相关标准,光盘档案、磁盘档案要放置于防磁柜当中,防止受磁场的干扰,电子档案出入库时要加强检验鉴定等等。

 

五、总结

 

随着社会进步,电力档案发挥的作用日臻明显,所以电力机关要从意识上改进落后的档案管理观念,重视档案管理工作,在实际工作中给档案管理提供现代化的管理工具和管理技术,使电力档案能够发挥出其真正的价值,为电力建设服务,切实做好信息管理及安全工作。

信息管理案例范文5

【关键词】医院管理;病案例;统计信息服务功能

1医院管理中病案统计信息工作现状分析

医院病案统计信息建设工作,可将财务信息管理为主。电子系统会涉及到经济管理方面的内容,临床信息为医院的重要信息,经济信息会受到临床信息影响。这时,医院方面进行信息管理系统,实行共享信息受到限制,应用范围比较有限,管理信息内容不全面,而这也是不能达到医院信息管理需求的主要原因[1]。医院信息化管理工作内容较多且复杂,分阶段进行管理,不能考虑到医院未来发展情况。主要表现:医疗费用多为医院信息系统设计、应用,和电子病例无法保持紧密的联系。此时,医院方面如果不能正确看待电子病例,没有做好图形、图像信息的管理工作,均会限制医院病案信息统计管理工作的实施情况,并且不能达到预计的发展目标。而医院方面不能正视病案信息统计工作,使较多医院表示病案统计工作的内容为:上报医院相关统计信息,及时收集相关病例。所以,无法切实提高病案统计室工作的效率,也不能有效发挥医院病案统计的应用价值,突出典型病案信息的内容。

2医院病案统计信息服务在医院管理工作中应用的价值

2.1可做好监督工作

在计算机技术管理条件下,控制病案的各个环节,能在早期发现工作中的纰漏,及早制定对应的处理方案。常见的工作纰漏包括:医疗文书不能在规定时间内完成、初诊分析不到位、诊疗方案不规范等。所以,应加强对各个环节的监督、管理力度,旨在为患者提供优质的医疗服务。

2.2具有多元化特点

病案可详细记录患者在院期间诊治、治疗的整个过程,并明确患者的临床相关情况,如:性别、年龄、病史、病程等内容,这对于临床用药、检查来讲均非常有利[2]。与此同时,还可借助计算机的作用,加强医院病案管理、设计,主要内容包括:门诊信息、检查信息、治疗信息,以及收费信息等,明确医院各环节工作的具体信息情况。

2.3便于实行目标管理

目标管理,即为结合医院病案统计信息资料进行分析。将各项指标分解到具体科室,明确不同科室的职责、任务。医院方面定期可以通报的方式,评判不同科室的业务情况。此外,还应对科室没有在规定时间完成的工作内容、未完成原因加以分析、研究,将统计结果列入考核指标中,确定经济效益。

2.4利于为患者提供信息咨询服务

病案可为教学、司法鉴定和医疗收费等,提供准确的数据参照,存在法律的效应。针对于此,应在第一时间做好信息收集、整理、总结等工作,及时保存相关数据信息。如此一来,能为患者的治疗方案,提供有利的数据参照和标准。相关部门还可以构建相关的机制,合理设置各项费用,进而从根本上做好医院管理工作。

3医院管理病案统计信息服务功能的优化策略

3.1扩宽医院统计工作范围、制定病案信息统计机制

统计报表编制工作,为病案统计工作的重点。医院统计人员应准确掌握医院相关数据信息,扩展医院统计工作范围,顺利、保质保量完成常态下工作。然后,收集医院综合信息,制定系统化、规范化病案信息统计机制,促使医院稳定立足于经济市场中,提高自身的竞争力。

3.2加强统计工作人员综合能力及素养

首先,要求统计人员热爱自身本职岗位,有较高的责任意识。定期可经理论知识学习、操作技能培训,有效调动统计人员参与到活动中,学习计算机技术、信息技术、网络技术,使工作人员能合理运用学习的知识、技能,做好医院信息的管理、分类、分析等工作,不断提高自身的综合能力、素质,为促进医院整体发展奠定良好基础。

3.3保证病案填写质量

病案首页内容涵盖的内容较多,为医院方面最重要的信息,可为医院病病例统计、监管提供数据参照[3]。针对于此,医院应正确看待按要求填写病案工作的重要性,保证病例首页内容书写规范、准确。统计人员则需加强自身理论知识学习,不断完善文字表达能力、书写能力、阅读能力。针对不符合要求的病案,需要重新遵循具体的标准书写,并在规定时间内完成该项工作。

4结语

医院管理工作中,实行病案统计信息服务,可充分发挥信息服务的功能,秉持一切为了患者的原则和理念,开展临床相关工作,为患者提供最理想的就医服务。为促使医院获得稳定的发展,需要找到医院管理工作的不足,然后契合具体状况构建完善措施,如:提高病案书写质量、扩宽医院统计工作范围、加强统计人员综合素质等,旨在不断完善医院管理工作。

参考文献

[1]杨小草.医院病案统计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中国卫生标准管理,2017,8(22):2-4.

信息管理案例范文6

[关键词]管理;建设项目;档案

doi:10.3969/j.issn.1673 - 0194.2017.02.098

[中图分类号]G270.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0194(2017)02-0-02

1 项目档案管理的现状

1.1 项目档案管理普遍存在的问题

在项目施工过程中,领导、基层管理人员及施工人员意识不到项目档案管理工作的重要性,基层单位没有专职或兼职的档案管理人员。另外,各单位和部门之间缺乏相互的沟通交流,不落实档案管理责任,往往是重工程建设,轻档案管理,在工程完工时,各单位才开始整理工程资料。种种因素,造成项目档案资料管理无序,资料流向不明,收集不齐全,组卷、归档的档案存在与工程实际不符的情况,给工程后继工作带来了严重的影响和无法估量的损失。

1.2 当前常见的项目档案管理方法

1.2.1 组建项目档案管理领导小组

建立由建设单位(业主)牵头,设计、施工、监理等单位参加的联合项目档案管理领导小组。

施工单位建立以项目经理为主,技术员、施工员为辅的,负责管理好施工现场的施工图纸、设计更改通知单、施工更改设计、补充设计的施工图纸等档案资料的团队。

设计单位,由项目施工图纸的设计者和档案部门的管理人员一起负责施工图纸、文件、计算数据、会议纪要等资料的收集、整理。

监理单位,由现场监理负责施工现场的各种文件、资料,图纸等管理情况。

建设单位(业主)以合同为依据,以经济为杠杆组织协调各单位,建立健全项目档案管理工作的各项规章制度,明确各方责任。明确工作范围,明确归档时间,责任落实到人。

工程从立项到竣工,由施工单位负责收集施工全过程的图纸、声像等档案资料,整理后按时移交给设计单位的档案管理人员,他们再进行整理、组卷、文件资料的数字化加工。

1.2.2 建立完善的项目档案管理工作流程和管理制度

建立完善的项目档案管理工作流程和管理制度是保证项目档案完整、准确、齐全的前提。根据国家、行业的有关标准、规范,并结合各单位的实际情况,建立行之有效的建设项目档案管理制度和管理工作流程,实现档案管理工作的常态化、标准化、规范化与信息化。

加强项目档案管理制度建设,建立档案管理工作程序,是做好项目档案管理工作的根本保障。必须明确归档范围、归档时间、归档要求及归档责任人。建设单位是工程项目的业主,也是工程和项目档案的接收者,应承担好工程建设过程中档案管理工作的组织者,把项目档案纳入合同管理,明确各方责任,组织协调各方工作,及时沟通档案资料的管理现况,交流档案管理信息,根据合同规定,要求各单位管理好与建设项目相关的文件、档案资料,并整理组卷,按时向档案部门移交。

2 信息环境下的项目档案管理

2.1 链接局域网,建立设计单位档案管理部门网站

建立设计单位档案管理部门网站,搭建档案信息平台,令档案管理系统通过局域网与相关业务系统OA、EIP系统对接,实现各类档案信息资源的集中管理,遵循电子文件与实体文件同步归档,本着“谁产生、谁录入、谁审核”的原则,由档案管理部门将条目的主要信息录入到档案管理系统中,同时上传相应的电子文件,实现档案信息资源共享,

2.2 以档案管理系统为平台,构建档案信息网页

建立档案信息网页,为用户查询、检索提供了极大的方便,用户不用再跑到档案部门,足不出户就可以完成借阅、查看档案信息、浏览电子文件全文、归还电子档案等。

建立档案信息网页,传递建设、设计、施工、监理等各单位的档案管理情况,及时档案信息,在各类档案中为用户提供方便快捷的查询和检索功能,档案管理工作的效率和质量都将得到极大的提高,实现项目档案的动态管理。

2.3 项目档案数字化建设

使用数据库技术以及高速扫描技术将声像文件、纸质文件、电子档案,系统地组成一定结构的档案信息库。

档案数字化建设的主要方法是全文储存档案,实现数字化形式的管理,对档案信息中的文字内容与有图像信息进行融合,把这些相关信息录入目录数据中进行管理,并且实现把目录数据制作成相关的检索入口,从而才能更好、更便捷地实现对整个档案的全文检索。这也需要将纸质材料进行数字化转换,其可以利用扫描仪进行输入。它还包括了对图像文件进行压缩管理后的重命名,并存放在一个固定的路径上,在需要时可以通过文件名查找。有些档案是需要永久Υ娴模需要对光盘进行刻录,这样才能妥善处理这些问题。

2.4 做好档案信息资源的提供利用工作

档案的提供利用工作,是档案的基础性管理工作,是档案功能的再扩展,其能够产生明显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档案信息资源的开发与利用,能有效地促进项目档案管理信息化的进程。在进行档案信息资源开发时,要重视对档案信息进行科学合理的分类与整合,将信息集成化,系统化,采用统一的管理模式,减少信息的分散程度。

同时要注重档案管理信息化的规范性和标准化,规范性和标准化可以提高档案管理的工作效率,提高档案信息的利用率。制定标准规范要对档案信息进行分类整合,形成规范化、标准化的档案管理模式,有利于档案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

2.5 依据不同需求选择项目档案管理软件

项目档案管理选用软件应注意的事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第一,软件进行档案信息管理时,同时要具备对信息管理平台进行及时的维护与升级的功能。第二,软件要具备安全性与保密性,要有一定的监控功能。这样增强了档案信息管理查询的权限,也可以对所有的用户进行实时的安全监控。第三,软件管理系统必须具备较快的反应速度,满足查询以及操作的需求。第四,软件必须符合国家行业的相关标准和规范,应当通过国家标准的认定。

3 结 语

建设项目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建立档案部门网站,搭建档案信息平台,以及与协同办公系统的无缝对接,有效地实现了建设项目档案的动态管理,提高了档案管理工作的效率和质量,节省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档案信息资源的利用率及共享水平都将得到提高,为社会的发展提供更为快捷有效的档案信息资源的服务。

主要参考文献

[1]杨秉光,王永梅.企业数字档案系统的建设研究――江苏省电力公司数字档案系统案例研究[J].中国档案,201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