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医疗的背景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智慧医疗的背景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智慧医疗的背景

智慧医疗的背景范文1

关键词:会计信息化 医疗保险 内控制度

今后一个时期随着人口老龄化、医疗消费需求的释放和医疗保险待遇的提高都会给社会医疗保险基金平衡带来很大的压力。在传统的模式下,社会医疗保险经办机构内部控制主要由人工完成,但在信息化条件下,通过利用计算机、网络与通信等手段对会计信息进行传输和处理,使得内部控制的方式、范围、内容等都进行了调整,这既给社会医疗保险经办机构内部控制建设带来了契机,同时也带来不少新的挑战。

一、会计信息化背景下社会医疗保险经办机构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

(一)社会医疗保险经办机构内部控制制度不健全

有些单位制定的内部控制制度不符合国家法律法规的规定,有些与上级部门的规定有冲突,甚至超越权限,起不到规范约束作用。

会计信息化使得内部控制不确定性加大,首先,财务部门需要将财务数据录入计算机转化为“机器语言”,在人工录入计算机过程中难以进行全程实时监控并且容易出现差错。其次,由于计算机网络的广泛互联性、虚拟性并时常发生网络病毒问题等,无法确保社会医疗保险信息系统百分之百的安全,并且一旦出现失误而不容易被察觉,查找起来比较难。再次,在信息化条件下,操作人员被授予一定的操作权限来掌握和更改会计信息,这种权限口令极易泄露,这就使得整个内部控制的风险较大。

(二)社会医疗保险经办机构内部控制监督管理不到位

有些单位制定了很多内部控制制度,但在实际工作中执行不到位,有的制度形同虚设,有的制度甚至只是为了应付有关部门的检查。

首先,在信息化条件下,内部控制更多的是对信息系统中的有关账务进行核查,部分财会人员对原始凭证真实性的审核可能流于形式,易出现内部控制漏洞。其次,在计算机网络信息化条件下,人们普遍都认为计算机信息系统非常准确,一般不会出错,从而对部分数据疏于复核。

(三)社会医疗保险经办机构内部控制的人员技能素质有待优化

会计信息化背景下要求社会医疗保险经办机构的人员要系统地掌握财务软件以及医疗保险管理信息操作系统。首先,现有的人才一方面可能存在理论上的不足,另一方面可能存在实践上不足。其次,从内部控制的外部环境来看,医疗保险系统中存在“受益者不付钱,付钱者不受益”的情况。

二、社会医疗保险经办机构内控制度不健全不完善的原因

社会医疗保险自2001年实施以来虽然有十几年了,由于医疗保险有其复杂性、特殊性,没有一套完善的内部控制制度,笔者认为主要存在以下几点原因。

(一)医保基金统筹层次低,地方主义严重

目前我国医保基金大部分以县级统筹为主,在统筹层次低,财政“切块”的背景下,导致医疗保险管理本地利益化。医疗保险是一个比较复杂的业务险种,近几年上级医疗保险政策出台的比较多,要了解、熟悉和掌握医疗保险政策需要一定的时间和“消化”过程。

(二)医疗保险所服务的对象面广量大,缺乏软硬件支撑

首先,医疗保险所服务的人员类型有在职职工、退休职工、离休人员、城乡居民、还有异地(安置)居住人员、异地转诊就医人员等,再加上各地大力推行“全民参保”行动,导致医疗保险所服务的对象面广量大。其次,现在面临公车改革,大部分单位没有专门的医疗保险稽查用车和稽查专用的音像设备,各市地没有统一的医保监控软件。导致实地稽查的住院人员的患者信息少,稽查人员缺少稽查专用工具、工作量大,这可能导致监管存在少许漏洞。

(三)医疗保险专业技术管理人员较少并且继续教育培训学习活动少

医疗保险经办机构大部分缺乏医学、财会、计算机等专业技术管理人员,编制人数不少,而实际在岗人员少,并且平时单位组织外出培训、继续教育的机会比较少,干部提拔晋升的机会更少,大部分人员都是依赖于以往的经验,对新的医疗管理技术和会计信息化技术掌握的较少,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不高。这与医疗保险经办机构所管理的范围和对象的规模相比比例失衡,导致对医疗保险的监管心有余而力不足。

三、会计信息化背景下完善社会医疗保险经办机构内部控制的对策

(一)建立健全内控机制,完善财务管理制度

1、严格预算控制,加大预算的约束力度

社会医疗保险基金预算是基金管理的核心内容,是基金平稳运行和医保政策目标实现的保证。医疗保险经办机构应严格按照“量入为出”的原则定“盘子”,提高预算编制的预见性、准确性、完整性和科学性。

社会医疗保险经办机构在编制基金收入的预算时应综合考虑上年度基金预算执行情况、预测本年度经济社会发展水平以及社会医疗保险工作计划等因素,包括社会医疗保险参保人数、缴费人数、缴费工资基数等。在编制医疗保险基金支出预算时应综合考虑本年度享受社会医疗保险待遇人数变动、经济社会发展状况、社会医疗保险政策调整及社会医疗保险待遇标准变动等因素。

2、强化基金控制约束,加大财务管理力度

在信息化条件下,社会医疗保险经办机构依法进行医保基金财务管理和核算。严格执行国家的法律、法规、政策和社会保险基金财务会计制度,建立明确的会计操作规程,对财务处理的全过程实施监督。按照不同险种依法建账,分账核算。

3、开发医疗保险付费预警监管软件

县级以上医疗保险经办机构应开发社会医疗保险基金预警监管软件并达到以下功能目标:在实现处方实时上传的基础上,将各医疗机构次均住院费用、药占比、自付率等四项指标纳入监控,还将分解住院、重复诊疗、频繁就医、超量用药及一些复合指标纳入监控考核,实现药品、检查、治疗项目等明细通过监控系统可以即时监控到开具处方的每个医师。

(二)强化对内部控制工作的监督管理,建立健全经办人员责任追究制度及考评机制

各级社会医疗保险保险经办机构应当设立稽核科或配备专职稽核人员,配备稽查专车和稽查专用的音像设备及其他技术手段。加强与审计、公安、卫生、药监等部门之间的协同配合,逐步形成联合防范和共同打击的工作机制。

建立健全内控制度考评机制。内控考评工作每年由上一级医疗保险经办机构统一组织,对上年度进行一次考评;通过考核,进一步完善内部控制制度和经办管理,发挥考评机制在服务决策和促进管理的作用。

(三)创新监督机制, 严把社会医疗保险基金出口关

探索建立日常稽核、重点(专项)稽核和举报稽核相结合的机制。首先,将社会医疗保险的定点单位、参保人员和经办机构工作人员同步纳入稽核对象范围并明确了稽核方式和流程。鼓励各阶层人士积极参与检举揭发,实现对医疗保险系统中各要素强有力的监督监管,确保医疗保险基金的合理使用。其次,建立标准统一的监管模式。授予稽查人员各类违规事件的调查权力,加强对医疗费用的审核,严把基金支出关口,有效控制违规医疗费用。最后,实行有重点、有目的的审核和稽核,群众反映强烈的、社会影响恶劣的、对医保各项规定执行不力的以及网上监控出现异常的问题都是查处的重点,一旦掌握确凿证据, 务必从速下达处理决定,凡是社会医疗保险的定点单位及稽核范围之内的项目,任何时间都可以查,任何定点单位都没有豁免权。要重点监控CT、MRL等特殊器材、材料的使用种类、数量是否符合规定,及时调取病历、约谈当事人和问题比较突出的医疗保险定点单位,建立约谈档案,定期汇总分析,提高医疗保险管理水平。

(四)加强社会医疗保险队伍建设,真正做到内行监管内行

目前,基层社会医疗保险经办机构大多存在经办人员力量不足问题。内部控制管理水平的高低,取决于经办人员的自身素质和业务能力,加强社会医疗保险经办机构人才能力建设,这能确保检查的准确性,减少争议,增加对医疗保险定点单位的震慑力。有条件的经办机构可以聘请市内甚至外市的临床医学专家,以增加稽查考核的技术力量并避免因地域等因素对稽查效果可能造成的负面影响。在专家引领的同时,经办机构稽查人员应抓住这一良好的学习机会,积极充电、提升本领 。另外,社会医疗保险保险经办机构每年应定期多批次派专业技术人员到市级或市级以上医疗保险部门组织的医疗保险业务培训活动,不断提高稽查人员的业务素质、创新能力和服务意识。

智慧医疗的背景范文2

>> 智慧城市背景下的智慧企业发展 智慧城市背景下的智慧企业建设 智慧城市背景下的智慧环保建设 上海 打造中国“智慧城市”样本 智慧城市背景下的城市规划创新初探 探究“智慧城市”背景下的城市规划创新 “智慧城市”背景下的城市规划创新 “互联网+”时代下的智慧医疗调研分析 智慧照明,光影下的智慧城市 智慧城市背景下的档案信息化 网络安全背景下的智慧城市建设 "互联网+"背景下智慧城市的发展 智慧城市与智慧园区的发展 科技打造“智慧城市” 打造智慧城市 着力打造智慧城市 打造“智慧城市”的禅城路径 重庆:打造西部智慧城市的楷模 打造智慧城市的扬州样本 信息化技术下的智慧城市与智慧校园建设研究 常见问题解答 当前所在位置:l.2015-8-17.

[2]上海市政府网站.上海市推进“互联网+”行动实施意见[EB/OL].http:///2016-02/16/c135102946.htm.2016-2-16.

[3]上海城市创新经济研究中心. 互联网+交通:万亿级新经济,打造面向未来的城市智能交通体系[EB/OL].http:///index.php?c=msg&id=828&,2016-3-8.

[4]贺珊.浅谈广州市地铁导向系统的设计[J].美术大观,2009,(07):32-35.

[5]刘德礼.地铁乘客导向标识的探讨[J].现代城市轨道交通, 2009,(05):63-65.

[6]鲍宁,董玉香,苏涛.北京地铁车站导向标识系统调查分析[J].都市快轨交通,2009,(06):23-28.

智慧医疗的背景范文3

按照世界卫生组织对于人体健康的定义:不仅没有疾病或衰弱现象,更是生理、心理及社会适应方面都处于完好与健康的状态。相比之下,我们周围很多人实在很不幸。来自卫生部疾病预防控制部门2012年的一组调查数据显示,我国成人高血压的患病率为18%,患病人数将近两亿人。按照13亿余人计算,每年增加1000万人,增加的速度是相当之快的。糖尿病患者9240万人,10多个人里面就有一个,其中,1亿4千万人的血糖还在增高。心脑血管疾病超过两亿人,占我国每年总死亡人数的三分之一。可以说,在每年中国死亡人数中,慢性病的比例占到了85%。

依赖单位一年一次的传统体检,已经有太多“悔之晚矣”的病例。毕竟,传统体检虽然能告知疾病患者及时就医,但对于还未到达疾病状态的亚健康群体,单纯的体检已经无法满足需要。在大数据时代,传统体检向健康管理服务平台转变是十分有必要的,这也与国家提出的“关卡前移,重心下移”的号召是相呼应的。种种迹象呼吁:“智慧健康管理时代”尽快来临。

何谓“智慧健康管理”?通俗地讲,就是运用信息和医疗技术,在健康保健、医疗的科学基础上,建立一套“私人订制”式的健康服务,帮助健康或亚健康人群建立良好的生活方式,降低风险,远离疾病;而一旦出现临床症状,则通过电子预约,尽快安排就医。

当今世界已经进入“大数据时代”。“通过搜索引擎第一时间获悉流感病情”、“在地毯内安装内置感应器及时获知家中老人身体情况”……这些都是《大数据时代》一书中对智慧医疗的形象描述。目前,大数据在临床诊断上(病人的数据分析、医疗数据的透明性)、在远程监控中的应用十分广泛。以美国为例,通过大数据智能分析,2014年美国病人的病历将全部实现电子化。

在我国新医改的大背景下,智慧医疗也正在走进寻常百姓的生活。在福建,用手机登录“沃健康”或是登录fj12320网站,轻松预约福建省公立医院专家号,省去排队烦恼;打电话就能寻医问药、进行健康咨询和心理辅导;在手机客户端上就可以查看个人健康档案并进行症状自查。而在浙江省宁波市,2011年就了《关于推进宁波市智慧健康保障体系建设的通知》,积极开展数字化医院建设。

智慧医疗的背景范文4

随着物联网、云计算等先进信息技术的发展,城市的生产和生活方式正在发生革命性的变化,信息资源日益成为重要的生产要素,城市智慧化已成为继工业化、电气化、信息化之后的“第四次浪潮”。在此背景下,国内外一些地区和城市提出建设智慧城市的发展战略,是新一代信息技术变革和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

南京拥有优越的区位优势,丰富的科教人才资源,软件、电子信息产业相对聚集,这一切给南京建设智慧城市打下了良好的基础,青奥会、亚青会的举办更为南京提供了不可多得的实践先机,青奥会协调指挥中心如今就设立在南京智慧城市展示大厅。

南京以开放和前瞻的战略视野,高起点谋划,结合世界科技与城市发展新趋势,把握新一轮信息技术发展新机遇,以“智慧南京”建设为起点,运用“智慧”杠杆,积极抢占新的先发优势,努力探索城市发展难题,确保新型城市发展的竞争主动权。

在未来几年以及在更长的一段时间内,南京将处于转型、创新、跨越发展的关键时期,也是城市化进程加快、城市管理和居民生活要求进一步提高的时期,既面临着新一轮发展机遇,也面临着环境资源、产业发展、城市交通、城市管理、居民就业等方面越来越严峻的挑战。

信息资源整合、汇聚是城市运行“智慧化”的前提,也是“智慧南京”建设的核心。近年来,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交通管理日益复杂,为提升城市服务与管理体系整体发展水平,迫切需要一种有效的介质出现。南京市民卡和车辆智能卡正是在此背景下应运而生的。通过“两卡”工程,南京市建立了城市管理与民生服务的信息采集渠道,汇聚到政务数据中心后,形成了城市级云计算平台和公众服务平台,为“智慧南京”提供了有力的信息支撑。

建设市民卡工程。市民卡集社会管理、公共服务和电子支付功能于一体,是服务和方便广大群众生活的重要手段。目前,南京市民卡发卡已达605万张,市区居民办卡率超过85%,60岁以上老人办卡率超过90%。市民卡应用已进入社保、医疗、文教、园林、交通、小额支付等30多个领域,可消费的网点近1000家,初步实现了“多卡合一、一卡多用”的建设目标。以“市民卡”为载体,实现了老人和残疾群体乘车优惠、郊区公交刷卡、建筑业民工权益保障等重大惠民政策的落实。同时,积极协调公安、民政等部门共同探索跨部门人口管理模型和实有人口信息共享、应用长效机制,建成全市实有人口数据交换平台,实现社区及人口基础信息部门间共享,为全市社会管理创新工作提供强有力的信息支撑。此外,依托市民卡,以“服务老百姓、支撑新医改”为基本定位,积极推进智慧医疗项目建设,通过建立电子病历、健康档案数据库等医疗信息系统,促进医疗保障的均等化和便捷化。其中,“医疗一卡通”试点工作取得阶段性成果,全市已有23家医院使用市民卡替代就诊卡,有140多万张市民卡在联网医疗机构使用,投放自助智能终端设备200多台。市民可通过自助服务,实现身份认证、挂号、缴费、检查单打印、病历查询等功能,有效提升了医疗资源使用效率。

建设车辆智能卡系统。这个系统是南京智能交通系统建设的核心先导工程,集合了公安“320”、交通指挥、环保限行、运输管理等管理需求,统一技术标准、统一采集平台,较好地实现了“资源共享、业务协同”的目标。目前,车辆智能卡发卡超过90万张,完成400多座双基自由流基站建设,初步形成南京市电子围栏系统。在此基础上,全市交通信息采集与共享平台建设已基本完成,通过对海量车流数据的实时采集、整理和分析,有效解决车辆识别、动态监测、交通流精确分析等难题,城市交通“感知”度大大提升,为城市交通的科学、动态组织管理提供了决策依据,也为市民出行提供了更多信息服务。在去年10月17日南京应天大街高架桥枪击案中,该工程提供的高清照片和视频,以及行车线路模拟功能在侦破工作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犯罪嫌疑人在几个小时之内就落入法网。

建成政务数据中心工程。南京政务数据中心建设已处于全国领先水平,完成政务内、外网的扩容工程,网络主干带宽达到了万兆,接入点带宽达到了千兆,分别联接了221和118家市级部门和单位,实现400台服务器的计算能力,为市级机关48家单位提供了应用系统迁移和管理服务,初步建成了政务云计算服务平台,为市各部门应用系统的集约化建设提供了支撑。推广试用了1000台桌面云终端,降低了硬件设备采购、运行和软件正版化成本,提高了系统的安全性和可管理性。初步建立了以居民应用、企业应用、政务资源和基础设施四大信息库为核心的公用基础数据库,为市民卡办理、人口普查、低收入居民家庭收入核对、综合治税等部门业务协同提供了基础信息资源保障。

“智慧南京”建设离不开全市信息化水平的进一步提升,利用信息技术,智慧地管理、运行、展示整个城市,是城市管理的必然趋势。目前,南京已有多个城市管理的相关信息系统,各个系统在资源共享、协同作业等方面仍存在问题,无法综合提供全面的城市运营信息。在此背景下,为了提高城市管理水平、支撑城市快速发展,南京市开展“智慧南京中心”项目的建设工作。

“智慧南京中心”是“智慧南京”顶层设计下的物理门户,也是支撑城市信息化水平全面提升的重要平台和载体。“智慧南京中心”的总体目标是以“数据集中、资源整合、业务协同”为主线,服务于各部门业务需求,通过整合相关应用系统,全面感知城市运行状态,提升城市的智慧管理和服务能力,实现城市日常运行管理以及突发事件应急联动指挥等全景指挥中心功能。经过近一年的建设,“智慧南京中心”基本建成了统一、规范、标准的空间地理信息系统,为各类信息资源提供空间化、直观化和形象化的展现和应用平台;建设了一套完整的、面向全市各部门的数据交换共享平台,能够对各类数据(如海量实时数据、大文件数据、低延时数据等)进行高效可靠地处理;建立了融合多个部门数据的数据分析挖掘机制,组织团队开展了“面向智慧城市的资源整合和信息共享机制研究”等一批课题研究;完成了大屏幕、网络环境(政务内网、政务外网、互联网)、信息中心云服务器等各种硬件设备的现场安装部署,重点突破后台技术支撑能力和展示指挥功能,同时全力推进对综合运行和展示平台的后台深度开发、对城市智能门户方案论证以及对各部门业务系统的有效对接和互相提升等工作。

“智慧南京”的模式可以概括为:基于不断完善扩充的“智慧南京”顶层设计,按照分步实施、有序推进的原则,以“数据集中、系统整合、业务协同”为主线,以“抓资源、抓载体、抓应用、抓机制”建设为重点,大力推动信息化与城市化、工业化、国际化的融合,积极推进信息资源的整合与共享,围绕“两卡一中心”和“两网一门户”等示范工程建设,着力深化信息技术应用,努力探索符合南京实际的智慧城市建设道路。

智慧医疗的背景范文5

关键词:智慧旅游;旅游景区经营管理;转型升级

1智慧旅游时代到来

自1969年互联网始创至今,互联网已从最初的军事领域渗透到社会生产生活的各个方面,目前,全球网民数量已经高达30亿,中国网民规模约占总人口数的50%,其中使用手机的用户占网民总数的39.1%,2014年11月,首届世界互联网大会在中国浙江乌镇举行,人类全面进入了互联网时代。云计算、物联网、大数据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对旅游业的升级改造有序进行,旅游市场散客化进一步推动了智慧旅游的发展,在线旅游交易规模以超过年均30%的增长率快速发展。

2智慧旅游时代的市场特点

随着信息技术的普及,游客在旅游活动中对于信息技术的依赖程度逐渐提高,旅游景区是旅游业重要的生产要素,传统的旅游景区经营管理模式滞后于智慧旅游时代旅游业与信息技术相结合的发展要求,为实现旅游景区吸引游客、优化游客体验和实现旅游景区可持续发展等目标,旅游景区在经营管理中应进行智慧化转型升级。智慧旅游时代旅游市场的特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2.1散客、自助游客比例上升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和旅游需求的个性化发展,团队游模式不再具有优势,目前国内团队游比例已降至20%左右,自助游客和散客比例约占80%以上,散客时代全面到来,互联网技术可以将制式的旅游产品依据游客在食、住、行、游、购、娱等多方面的需求分拆为独立的旅游产品,再由游客自行在网上选购重组,自主安排出游路线、内容和时间,以更精确的方式满足个性化的旅游需求,充分挖掘旅游市场潜力。

2.2旅游方式向个性化、自由化、休闲化的方向发展

当今游客对于旅游体验的要求更加强调个性化、自由化和休闲化,在旅游方式上游客更加倾向于通过网上咨询、私人订制等智慧化手段出行,目前中国有超过80%的游客通过网络媒体获取旅游信息,以提升与旅游景区沟通的顺畅度及获取信息的便捷度,优化旅游体验。

2.3旅游景区传统经营管理模式难以与智慧旅游方式形成有效对接

随着智慧旅游方式的普及,传统的管理模式难以与智慧旅游方式形成有效对接,一系列负面影响逐渐显现,例如,对景区游客数量的管理不当使得客流量超过景区最大承载量,造成景区的植被退化和环境破坏。对旅游景区经营管理进行智慧化升级,充分发挥互联网在旅游景区的经营管理过程中统筹管理、优化资源分配的作用,可以帮助旅游景区经营管理人员及时感知景区状况,引导游客行为,降低负面影响。

3智慧旅游的构成要素

对于智慧旅游的构成要素,多位学者做出过相应的阐述,姚国章认为,“智慧旅游主要有智慧服务、智慧商务、智慧管理和智慧政务四种表现形式”[4];刘军林、范云峰认为,智慧旅游的主要作用在于其可以“加强景区的监督安保工作、增加景区的互动体验质量、推动景区引领趋势与潮流、改变旅游产业格局”[5]。刘利宁将智慧旅游的综合应用指标归纳为“公共安全管理、景区环境监测、景区能源管理、办公管理、景区票务管理、景区医疗、旅游交通、公共平台、智慧酒店、旅游购物、虚拟旅游”等方面[6]。本文主要研究智慧旅游在综合应用及外部表现层面的构成要素,因此,笔者将智慧旅游的构成要素归纳为智慧服务、智慧商务、智慧管理、智慧政务四个方面。

4智慧旅游视角下传统旅游景区经营管理模式的弊端

基于智慧旅游的视角,结合智慧商务、智慧政务、智慧服务、智慧管理等智慧旅游构成要素,从旅游景区经营管理外部经营和内部治理两方面出发,传统旅游景区经营管理模式存在一定的弊端。

4.1外部经营

4.1.1宣传方式僵化传统的旅游景区宣传模式包括宣传海报、电视广告、节会活动、旅行社营销等传统媒体和宣传方式,宣传方式渐趋僵化,不但成本高昂而且效果有限,严重限制了景区的经营效益及发展潜力。4.1.2客源渠道狭窄传统旅游景区过度依靠旅行社客源渠道和“门票经济”,随着旅游市场由团队游向散客游转化,越来越多的游客通过网络获取旅游产品信息,传统的客源渠道和盈利模式已无法支撑旅游景区在现代旅游市场条件下的健康发展。

4.2内部治理

4.2.1服务水平较低旅游景区经营管理具有不同于一般企业经营管理的特殊性和复杂性。例如在旅游安全保障领域,配套的安全防护基础设施涉及层面多、技术领域较广,容易造成安全保障不完善,遗留下安全隐患。旅游景区的日常经营管理中,不能像其他企业一样制定严格的管理制度、形成企业文化来规范员工行为、提高员工的工作效率和质量[7]。4.2.2旅游资源保护能力较差个别旅游景区存在破坏性建设现象。例如景区建设城市化等现象易造成资源破坏和资源退化;对于客流疏导的不力和对顾客行为的规范缺失易造成环境污染、植被退化和文物古迹的破坏。

5智慧旅游视角下旅游景区经营管理转型升级的途径

基于智慧服务、智慧商务、智慧管理和智慧政务等智慧旅游的构成要素,从旅游景区经营管理外部经营和内部治理两方面出发,分析智慧旅游时代的时代要求和旅游景区传统经营管理模式存在的弊端,有必要利用新一代信息技术进行智慧景区的建设,进一步加强互联网产业与传统旅游产业的结合程度,旅游景区经营管理的智慧化转型升级主要通过以下途径。

5.1外部经营

5.1.1旅游产品新媒体营销充分运用新媒体营销手段拓展旅游产品营销渠道,加强与旅游专业网站、大型旅游论坛、手机移动终端等新媒体的合作,利用微博、淘宝、微信等自媒体平台进行大范围推广,依托大数据锁定客户群,有针对性地实现精准营销。5.1.2旅游产品电子商务平台搭建旅游产品电子商务平台,使游客的食、住、行、游、购、娱等多方面需求实现网络选购。来自中国旅游研究院的调查数据显示,互联网已成为当今旅游者选择旅游目的地、设计旅游行程和完成旅游消费的首选工具,搭建旅游产品电子商务平台有利于迎合消费者消费习惯,提高景区经营管理效率。

5.2内部治理

5.2.1景区网络通信基础设施保障景区网络通信基础设施的保障是进行旅游景区经营管理智慧化转型升级的发展基础。具体包括无线网络和手机信号全覆盖、景区智能终端配置、门户网站建设、移动软件推广等内容,以提供通信、信息查询、电子商务、信息化管理等服务。5.2.2智慧化办公加强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在景区经营管理日常工作中的运用,运用纹考勤办公系统、景区可视对讲系统等智慧化办公系统进行办公业务处理、信息管理、辅助决策和无纸化办公,有利于提高办公效率和质量,减轻劳动强度,改善办公条件,实现管理和决策的科学化。5.2.3景区电子导览服务借助自助导览移动终端、固定导览终端、移动智能终端等多种设备及设施,以无线网络、有线网络、电子影像、图片、音频等媒介,为游客提供电子导游服务。通过自助导览移动终端为游客提供电子导航和地图定位服务,为游客规划旅游路线,合理配置出行时间。通过门户网站、手机客户端软件为游客提供周边购物信息,介绍特色产品、传播风俗文化,并提供电子商务服务,支持游客进行在线选购、在线支付。5.2.4景区客流网络管理系统通过景区电子票务管理系统和交通管理系统实现对景区客流的实时管理。运用电子门禁、智能监控、人员定位、车辆追踪、停车场管理等多种技术设备进行游客信息采集、客流统计分析,以及时导览信息、公告交通状况、引导客流走向,保证景区客流量在各个区域的合理配置及旅游线路畅通。5.2.5景区运营电子监控系统对旅游景区内进行视频监控全覆盖,对景区内部环境质量、能源管理和娱乐、游览、交通、机电、消防等设备运行状况进行实时电子监控,及时感知景区运行状况,建立信息化保障和应对机制,确保景区的安全运营及游客的生命财产安全。5.2.6景区公共安全管理系统通过红外视频监控、电子巡查、火灾自动报警、食品安全检测等景区公共安全管理系统,对景区公共安全进行实时保障,通过互联网技术为游客提供便捷迅速的电子紧急援助、卫生服务、远程医疗、远程监护、移动医疗等服务。

6结论与建议

在互联网技术与传统产业互相渗透融合的时代背景下,旅游业进入智慧旅游时代,旅游景区传统经营管理模式的一系列弊端逐渐显现,旅游景区的经营管理智慧化转型升级有利于构建智慧型景区,达到整合需求、优化供给、优化资源配置、提高服务质量、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效果,实现旅游业与互联网产业以新一代信息技术为纽带的产业创新融合,推动旅游业在新的时代背景下实现转型升级,成为国民经济体系中的支柱产业。因此有必要充分发掘互联网技术在旅游产业中优化资源配置、调整产业结构、革新工作流程、提高工作效能等作用,进一步紧密旅游业与互联网产业的结合程度,面向市场需求,从外部经营和内部治理两方面对旅游景区的经营管理模式进行智慧化转型升级,实现新的时代背景下旅游景区经营管理的科学性和系统性。

参考文献

[1]叶铁伟.智慧旅游:旅游业的第(上)[N].中国旅游报,2011-05-25(11).

[2]黄超,李云鹏.“十二五”期间“智慧城市”背景下的“智慧旅游”体系研究[C].2011旅游学刊年会会议论文集,2011.

[3]张凌云,黎巎,刘敏.智慧旅游的基本概念与理论体系[J].旅游学刊,2012(05).

[4]姚国章.“智慧旅游”的建设框架探析[J].南京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02).

[5]刘军林,范云峰.智慧旅游的构成、价值与发展趋势[J].重庆社会科学,2011(10).

[6]刘利宁.智慧旅游因子分析评价与对策研究[D].太原理工大学,2013.

智慧医疗的背景范文6

关键词:智慧城市;建设;通信网络运营

前言

随着时代和科技的发展,智慧城市已经逐渐发展为全球化的城市建设方向,也称为促进地区经济发展、提高城市建设质量、改变居住环境和质量的重要规划传略。现今我国发展过程中将“智慧化”作为未来发展的目标之一,在此背景下,我国众多城市也结合智慧城市的建设需求进行全方面的升级和转型[1]。我国上海、深圳以及宁波等多个智慧城市建设较早的区域已经取得了不错的成绩。由于智慧城市的建设要求较高,因此对于通信基础等设施的建设要求也更为严格,包括城市宽带、城市无线局域网、城市云数据库等的建设都是智慧城市的重要基础性保障设施,是智慧城市能否整体连接和运转的关键。为加强智慧城市的建设脚步,本文对智慧城市建设对通信网络的运营影响进行分析。

1智慧城市建设概述

智慧城市的建设是结合城市发展需求而进行的整体战略规划,在规划和统筹期间,政府发挥了统筹协调、政策引领等方面的重要作用[2]。智慧城市的建设是现代城市发展的必然要求,但在建设规划过程中,不仅体现了城市的“智慧”性,更严格遵照环保生态理念进行设计和建设,在城市发展的过程中保护和优化环境,实现城市和环境的共同发展。智慧城市建设有效将政府、通信网络运营体系、公共服务体系以及其它不用性质的企业紧密融合,综合考虑智慧城市建设的时代标准和需求,全方位参与实现城市信息化系统顶层设计,确定智慧城市的信息化建设目标,从而确保城市信息通信基础设施以及示范工程的的顺利开工建设。在智慧城市的建设中,市场机制对于智慧城市的资源配置有着重要导向性作用,市场机制是体现城市经济发展的实质反映,从市场机制的角度分析,多维度切入,循序渐进,以城市信息共享,跨时间、跨空间、跨地域联通为重点,切实推动城市智慧化协同发展,如此才能达成提升智慧城市建设进程,强化智慧城市建设质量,促进城市整体运行效率和服务水平不断提升的目的[3]。简单理解,智慧城市的建设可以理解为城市整体的连接互通,共同发展,也就是信息化的触角从城市这个整体性概念向下级各个领域和单位渗透的结果。智慧城市建设离不开通信网络基础设施、移动互联网、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的技术支持,其是整合城市各方面信息和智慧的基础。

2智慧城市对通信网络运营的影响

2.1智慧城市建设是通信网络运营的机遇和挑战

通信网络基础设施的建设是智慧城市建设和发展基础部分,也是确保智慧城市这个庞大系统能够有效运转的关键[4]。为顺应智慧城市发展,在基础通信设施的建设方面也有了更高的要求,这对通信网络运营商而言既是难得的机遇,也是其面临的选择和挑战。在智慧城市建设的基础上,对通信网络的要求更高更严格,因此通信网络运营商需要考虑的问题是如何最大限度地满足智慧城市的需求,同时又能保障自身的利益和发展不受影响。智慧化城市的建设有效促进了通信网络的升级改造,面对传统通信网络中网建设进程缓慢、覆盖范围小、覆盖质量低、各类网络自成体系,相容性低、网络通信传输速度慢、网络收费偏高以及居住区网络入户重复率高等突出性问题,网络运营商只有加快解决问题的速度,加大建设力度,才能跟上智慧城市的发展节奏,并实现自身的存在价值。由于智慧城市建设中通信网络的突出作用,致使众多通信网络运营商在现有的基础上不断挖掘新技术,力求提高现有通信网络运营维护效率,突出通信网络的实用价值,增强通信网络基础设施在智慧城市建设中的实际效用,在此背景下有效改变了通信网络运营商之间的恶性竞争,让诸多运营商在发展和创新的同时,以提高自身通信质量为要求,广泛与各运营商相互合作,积极探讨最新的建设方案,加大网络覆盖率、提升宽带质量、建设4G移动通信、对基础通信设施升级改造,优化WiFi覆盖范围,共同推进智慧城市的快速建设。

2.2通信网络运营为城市各领域的融合提供了平台

智慧城市对于通信网络基础的建设要求是“整体规划、统一建设、多家共用”,在此要求上优化网络结构,对整个城市的网络体系统一规划,完善线路走向,建立骨干网与城域网,区分工业、商业以及家庭网络的建设标准,严格按照接入网与家庭网络的实际对接要求进行建设和升级。此外,智慧城市的建设还要求运营商加强与物联网、传感网之间的互动和合作,实现网络融合,预留网络接口[5]。因此智慧城市的建设对于通信网络的实际要求不仅严格,而且细节化、规范化,但从另一个角度来看,通信网络的运营也为城市各领域的发展和融合提供了平台,成为了城市建设和进一步发展的重要媒介,这也凸显了通信网络在城市建设中的重要地位。在智慧化城市的建设进程中,通信网络的建设和应用能够融合大量的城市信息,将数据、图像、文字、视频以及其它相关性的信息存储并通过网络进行传输,将这些繁杂的信息转化为有价值的,能够实质呈现城市发展和运行规律的数据,消除了“信息孤岛”现象,方便了城市的统一规划建设管理。通过通信网络,运营商、政府、行业企业之间可以跨空间交流,消除移动通信数据的共享限制,突破信息中的鸿沟,将信息价值最大化发挥和利用,从而促进智慧城市的进一步建设和发展。

3通信网络在智慧城市建设中的应用和发展

3.1城市管理方面

通信网络在智慧城市的建设中应用众多,首先体现在城市管理方面,城市管理部门及政务部门能够利用通信网络的便利实现政府管理职能和服务职能的融合,建设城市管理数据库,与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等技术实现对接,简化公共办事的流程,优化城市管理部门的职能结构,整合城市发展所需的有效资源,将全新升级后的信息上传并成立新的政务领域管理系统。如此政府以及城市管理部门能够不受空间、时间的限制,随时共享和获取城市信息资源,从而提升办公效率,随时随地为城市群众提供更便利的服务。

3.2企业发展方面

智慧化城市的建设,在企业方面集中体现了通信网络运营的巨大优势,尤其是在电子商务企业以及智慧物流两个行业领域,通信网络可以说是支持其发展的主体。电子商务和智慧物流对于通信网络的依赖性极高,该行业领域发展中的消费、交易、资金、保险等的监控和管理都要依托于网络通信进行;在智慧物流方面,能够实现全自动化的物流监控,利用网络通信连接整个物流供应链,使购买、生产、包装、运输、配送、售后等一系列环节都可以随时监控,并且利用网络及时准确的获取数据,实现远距离衔接,推进高效智慧物流信息网络的进一步发展。

3.3公共服务方面

通信网络运营对于智慧城市建设中的智慧民生领域有着重要的作用,突出体现在医疗和交通两大领域。在医疗方面,人们身体若有疾病反应,则在医院就诊过程中能够通过医疗通信网络实现快速的电子档案查询,调出历史病理并且快速做出临床诊断;在智慧交通方面,城市各个街道、角落布控的摄像监控系统,都需要依靠通信网络进行传输,在定点防控、卡口设备、人脸车辆识别等方面也需要通信网络的支撑,从而形成实时高效的综合交通运输管理网络系统,确保人们安全出行。

参考文献:

[1]郝锋钢.智慧城市建设对通信网络运营的影响[J].中国有线电视,2016.

[2]吴燕,李康玉,金鹏,汪强,耿亮.基于智慧城市发展的电力通信网优化方法研究[J].电气应用,2015.

[3]智慧城市发展研究课题组.“十三五”我国智慧城市“转型创新”发展的路径研究[J].电子政务,2016.

[4]陈如明.智能城市及智慧城市的概念、内涵与务实发展策略[J].数字通信,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