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高分子材料与工程学科评估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高分子材料与工程学科评估范文1
关键词:火灾残余物 环境毒害性 评估方法
火给人类带来了光明,但火灾产生的烟气及灰分直接或间接地影响着人们的居住周围环境,包括水、大气、土壤等。以往在对火灾进行研究时,人们关注的往往是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而忽视了火灾带来的环境污染,其实火灾对环境的影响是极其深远的。因此,在防灭火技术不断进步、人们的防火意识不断增强的同时,对火灾残余物环境毒害性进行研究是十分必要的。
1 火灾残余物
1.1 火灾烟气
火灾烟气是一种混合气体:蒸汽、悬浮颗粒物或气溶胶。火灾烟气通常由以下三类物质组成[1]:
①燃烧物质释放出的高温蒸气和有毒气体;
②被分解和凝聚的未燃物质;
③被火焰加热而带入上升卷流中的大量空气。
烟气是由以上三类物质经过充分混合而成的混合物,它含有蒸汽、有毒气体和弥散的固体微粒。
火灾中可以导致人员死亡的最主要原因是烟气中毒。火灾统计结果表明:火灾死亡人数中70%-80%是烟气中毒。烟雾中的有毒气体主要来源于高分子材料在火灾中的燃烧,高分子材料在空气中燃烧产生的气体产物包括CO、CO2、SO2、NH3、CH4、HCN、HCl等,还会生成酮类、醇类、醛类、醚类以及其他一些复杂的有机化合物[2]。其中CO、CO2是火灾中致人死亡的最主要的气体。几乎所有的物质在不完全燃烧的条件下都会产生CO,它能很快与血红蛋白结合,使人缺氧而中毒;浮尘在气体的扩散作用下进入人体肺部粘附并聚集在肺胞壁上,可随血液送至全身,引起呼吸道疾病且会增大心脏病死亡率;火灾烟气具有较高的温度,对人体也有危害性;烟气能避光、降低能见度,妨碍安全迅速疏散,而且也妨碍正常的扑救,增加了中毒或烧死的可能性,对人具有较大的毒害性。
1.2 灰分
高分子材料燃烧过程排放的环境污染物,主要是由于其高温条件下的不完全燃烧产生的,主要成分是多环芳烃、卤代有机化合物和硝基化合物等。大多数高分子材料燃烧都可以产生多环芳烃(PAHs)。以苯并芘为代表的多环芳烃早已被确认具有致癌、致畸和致基因突变的三致作用。
2 火灾残余物的环境毒害性
2.1 火灾残余物对大气的影响
造成大气污染的主要物质是SOx、NOx、CO、碳氢化合物、炭黑粒子和飞灰等。烟气中的飞灰是燃料燃烧后剩余的细微固体颗粒物,少量的CO、H2、CH4、碳氢化合物、炭黑粒子等属于不完全燃烧的产物。粒径小于10μm的颗粒能在空气中长期悬浮并做布朗运动,容易进入人的呼吸系统。由于这些颗粒几乎不能被上呼吸道表面体液截留并随痰排出,很容易直接进入肺部并在肺泡内沉积,因此对人体的危害最大,其危害程度取决于固体颗粒物的粒径、种类、溶解度以及吸附的有害气体的性质等。燃烧过程产生的烟尘具有很复杂的化学组成,其中有含镍、镉、铬、铍、钒、铅、砷等的有毒化合物。特别是致癌物质苯并芘、苯芘蒽等,通过呼吸道或皮肤进入人体,引起肺癌或皮肤癌。
2.2 火灾残余物对水体的影响
火灾残余物对水体的影响主要表现在六个方面:
(1)无机污染物质。污染水体的无机污染物质有酸、碱和一些无机盐类,这种污染可使水体的pH值发生变化,妨碍水体自净能力。
(2)无机有毒物质。污染水体的无机有毒物质主要是重金属和非金属等有长期潜在影响的物质。主要有汞、镉、铅、砷、硫等元素。
(3)有机有毒物质。污染水体的有机有毒物质主要是燃烧过程中生成的氰化氢及灭火过程中冲刷出的各种有机农药、多环芳烃、卤代烃等。它们大多是人工合成物质,化学性质稳定,很难被降解。
(4)需氧污染物质。灭火救援产生的废水中所含的碳水化合物、蛋白质、脂肪和酚、醇等有机物质可在微生物的作用下进行分解。在分解过程中需要大量氧气,故称之为需氧污染物质。
(5)植物营养物质。主要是灭火救援产生污水中的含氮、磷等植物营养素。
(6)油类污染物质。主要是石油及石油产品对水体的污染。
2.3 火灾残余物对土壤的影响
燃烧产物如卤素化合物、含硫化物、含氮化合物等均能导致酸雨的产生,酸雨以自然降水形式进入土壤,引起土壤酸化。SO2、NO等有害气体在大气中发生反应而形成金属氧化物粉尘,在重力作用下以降尘形式进入土壤,形成以排污工厂为中心、半径为2~3 km范围的点状污染。进入土壤的污染物,因其类型和性质的不同而主要有固定、挥发、降解、流散和淋溶等不同去向[3]。重金属离子,主要是能使土壤无机和有机胶体发生稳定吸附的离子,包括与氧化物专性吸附和与胡敏素紧密结合的离子,以及土壤溶液化学平衡中产生的难溶性金属氢氧化物、碳酸盐和硫化物等,将大部分被固定在土壤中而难以排除;虽然一些化学反应能缓和其毒害作用,但仍是对土壤环境的潜在威胁。土壤中的污染物都可随地面径流或土壤侵蚀而部分流失,引起污染物的扩散;作物收获物中的重金属和残留污染物也会向外环境转移,即通过食物链进入家畜和人体等。NO等易于淋溶而污染地下水,NH3易于挥发而造成氮素损失并污染大气。
2.4 灭火剂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使用的泡沫灭火剂会加重水体的污染,还有大量用水是对生态环境的一种破坏;森林化学灭火剂可以通过地表径流和淋浴作用在土壤中扩散,进入溪流等自然水体时会引起水质变化,导致水生物受害;灭火剂中含有的磷酸铵、聚磷酸铵会造成植物烧伤以及生长期中毒[4]。
3 火灾残余物对环境影响的量化分析方法
目前环境的可持续发展日益成为倍受重视的课题,针对火灾残余物,可以通过其对盐泽螺旋藻和绿豆的毒性作用,来定量分析火灾残余物中烟气和灰分对于环境的毒害性大小及其具体表象。
盐泽螺旋藻是水中的初级生产者,是食物链的基础环节,并且具有生命力强、繁殖快、对环境条件变化反应敏感等优良特点,因此选取盐泽螺旋藻作为水生生物的代表是非常合理的。绿豆具有易于培养和生长迅速的优点,浮萍具有体积小,易于饲养和繁殖快速的优点,在环境毒理学等学科的研究中是非常有用的实验材料,因此在国内的生态毒理学研究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借助盐泽螺旋藻和绿豆作为受试生物,对火灾烟气和灰分进行研究,进而引起人们对火灾残余物的环境污染问题的重视,同时可以作为国家量化分析火灾残余物环境毒害性的依据,以期推动一系列的相关政策出台。
参考文献
[1] 杨元.高层民用建筑中排烟系统的问题及对策[J] .魅力中国,2009(13):45-47
[2] 陈现景,张守鹏,杨晓洁等.烟密度测试仪使用中的问题及原因分析[J] .广东建材,2011(3):22-23
[3] 张光兴.土壤污染及防治对策[J] .汕头科技,2002(4):77-79
高分子材料与工程学科评估范文2
清华大学、浙江大学、吉林大学、上海交通大学、西安交通大学、北京交通大学、北京理工大学、重庆大学、南京航空航天大学、东北大学、华南理工大学等知名学府均设有机械工程及自动化专业。东北大学自建校之初便设有机械工学系,1993年7月成立机械工程与自动化学院。其中的机械工程及自动化专业为国家特色专业,它是1998年学校隶属于教育部后,根据教育部新颁布的《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在“厚基础、宽口径、精专业、强能力”的本科人才培养模式下构建的年招生11―13个标准班的一个特大型专业。
主要课程有工程力学、机械设计基础、工程热力学、现代控制理论、材料加工工艺与设备、测试技术等,由于该专业对应用能力有较强的要求,故在本科学习期间,还要参加金工、电工、电子实习、认识实习、生产实习和社会实践。
通过本专业四年学习,成绩优异、科技创新能力强、科研潜力巨大的优秀毕业生可直接选择到清华大学、浙江大学、上海交通大学等国内名校攻读硕士学位。如果是直接就业,也有广阔的发展空间。该专业学生可以到各大型企业,如沈阳机床集团、沈阳鼓风集团、深飞集团、北方重工集团、鞍钢集团、宝钢集团、首钢集团、华为、中兴集团、海尔集团、美的集团、中国一重集团、中国一汽集团、中国五矿集团、航天科技集团、航天科工集团、中国广东核电集团等世界500强企业和行业龙头企业就业。据统计,目前该专业毕业生供少于求,为学生就业提供了广阔的选择空间。
拥有国家特色专业院校:清华大学、东北大学、北京交通大学、南京航空航天大学、武汉科技大学等
电气工程与自动化
2007年6月,经过严酷高考的洗礼,在报志愿时,我对交大电气工程与自动化专业有了详细的了解,全国唯一电气学科设置齐全、师资雄厚的交大电气培养出无数优秀学子,我也渴望循着这些前辈的足迹,走出一条同样绚烂的人生之路。最终我幸运地进入百年名校西安交通大学就读于电气工程与自动化专业。
电气工程与自动化专业是按国家教育部工程类引导性专业目录设置的宽口径专业,学习内容涉及强电理论和弱电控制等,主要包括电类相关基础课程、高电压技术、电网运行等强电专业知识和自动化控制类的弱电理论。各个学校根据自身不同的优势略有偏重,如西安交大在电力系统运行方面享誉盛名,西南交大则偏重于铁路供电系统人才的培养,而浙大则在电力电子方面有很强的实力,还有学校则在电机控制方面成绩突出。总之,该学科强调电气工程与自动化相结合、强弱电相结合、地质工程
地质工程是研究人类工程活动与地质环境之间相互制约关系,主要研究如何获取地质环境条件,并利用各种地质信息分析研究人类工程活动与地质环境相互制约形式,进而认识、电工理论与电子理论相结合。
西安交通大学具有全国学科设置最齐全的电气工程与自动化专业,这里包括电机、电器、电力工程、高电压、绝缘、工业自动化和电工电子七个专业方向,我们入校时是作为电气工程与自动化专业被录取的。我们不仅要学习电气工程与自动化专业的全部基础课程,包括电路、模拟电子技术、数字电子技术等,而且在大三下学期和大四我们根据自己的专业方向,还需要重点学习自己方向的专业课程,不同的专业方向学习的课程也不同,如电力工程主要课程是电力系统分析,高电压主要学习内容有高电压绝缘技术和过电压理论,电器方向主要学习高低压电器。这就使得我们既有全面的电气知识,又略有侧重地掌握专业知识。为了使我们更加了解每个方向的研究情况,学院在大二时开设了电气新技术专题这门课程,这门课程的不同之处在于讲解的内容是各个方向最新的研究点和发展动态的介绍,同时授课老师都是每个方向最资深的教授,他们都是我们平时仰慕但又难得一见的教授,使我印象最深的是电器的荣命哲院长,荣老师当时给我们讲的是电器的在线监测,这是开关电器乃至整个电网向智能化发展的重要方向。荣老师还提出在研究过程出现的问题,不断地启发同学们思考,和同学们交流互动。不仅如此,他还给我们讲了很多做人的道评价、改造和保护地质环境的专业,它对我国的经济建设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地质工程专业知识能够普遍应用到人们平时的生活中,涉及领域有地质调查、油气及固体矿产资源的普查勘探与评价、大型工矿企业和水利水电建设、公路和铁道建设、工程地质、水文地质、地质环境及地质灾害理,这使我想起交通大学唐文治校长对交大学子提出的“砥砺一等品行方能求一等学问、成一等事业、为一等人才”的要求,这也是每一个交大人不断践行的信仰。通过两年的学习,我们对电气领域有了一定的了解,我们根据自己的兴趣选择自己的方向。在选择方向前,我们去找各个方向的老师,进一步了解每个方向的情况,每一位接待我的老师都是那么真诚,不厌其烦地回答我们的问题。这再一次使我感受到了交大老大师可敬可爱之处。
不知不觉走到了大四,一部分同学选择了继续在西安交大深造,另一些同学则选择工作。其中,工作和读研的同学比例大约各50%,电气工程与自动化专业的学生主要的就业单位包括国家电网和南方电网下属的各供电局和电力设计院、国内外设备制造企业和研究所等。考虑到专业对口和工作待遇、性质等,绝大多数同学选择进入供电局工作。对于读研的同学,绝大多数选择继续在西安交大电气深造,一方面考虑到用人对学历和能力要求日益提高,希望进一步培养自己的实践能力,另一方面西安交大电气是国内电气领域实力雄厚的高校之一,能够师从高水平的教授无疑能过学到更多东西,因此,很多同学最终选择留在本校深造。
拥有国家特色专业院校:西安交通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南京航空航天大学、中国矿业大学、山东建筑大学、福州大学等的调查、勘察及监测等。
前期的地质条件勘察工作,将直接关系到能否安全地完成一项工程项目,如果前期工程地质勘察出现了错误,在工程建设中期,发生了沉降问题,结果导致工程全部被停工,之前完成的也要被完全拆除。这是由于地质工程方面做的不足所导致的,由此可见,地质工程的重要性。
地质工程专业主要学习的课程有工程力学、岩土力学、矿物岩石学、构造地质学、工程地质学和工程技术学科的基本理论。除了理论学习,更需要我们参加更多的实践,我所在的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地质工程本科就有三大实习基地:“北戴河地质认识实习基地”“周口店基础地址实习基地”“三峡秭归工程地质野外实习基地”等。武器系统与工程
2008年,我进入南京理工大学就读于武器系统与工程专业。在大学四年期间,无数次被周围同学闲谈问及当初为什么选择这个专业的时候,我们专业
的同学都会很诙谐地答出:手中有枪,心中不慌嘛!
武器系统与工程专业目前在国内院校开设较少,因此,也就造就了它的独特之处――
作为一个工科专业,打好专业理论知识基础是很重要的,高等数学、英语、大学物理等基础学科是我们学好专业的工具,特别是英语,本专业有许多课本和资料是英语版本的。同时,学习地质工程,需要您有足够的耐心、细心、专心。因为我们将来工作面对的大都是大工程,大项目,作为地质工程师责任重大,工作上来不得半点马虎。
另外一点就是地质工程专业应用较广,它所涉及的行业特别多,从资源勘察到工程建设,再到道路桥梁、市政等等。所以,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选定一个适合您的发展方向,然后潜心去发展将会很有前途。
在严峻的就业形势下,地质工程专业就业率仍然保持较高的水平。毕业生有被保送名校攻读硕士,也有进
独一无二的专业知识
我所在的南京理工大学兵器科学与技术学科排名全国第一,本科专业武器系统与工程属于机械工程学院,是国家级的特色专业。武器系统与工程专业可以说是全国独此一家,别无分号。在其他几所军工特色院校里,虽然也有类似的专业,但是如果您想学习火箭弹是如何精确定位打击目标,末敏弹是如何高效毁伤坦克,95式自动步枪有什么特色,火炮是如何工作的等等,相信只有进入这个专业,才能得到满意的答案。
独树一帜的教学方法
大学学习风气相对高三而言不可同日而语,高考后同学们都会放松自己,进入大学后对自己要求的不严格以及相对宽松的环境等等,都会把高中养成的学习好习惯逐渐遗忘,所以逃谋的现象就愈演愈烈了。但是在我就读的这四年里,不能保证100%,至少99%的同学是肯定没有逃过专业课的。为什入中国石化、中国石油、中国中铁、中国铁建等世界五百强企业,还有投身西部大开发贡献祖国的基层建设的。每年我所在学校有大型招聘会,几百家用人单位到学校要招聘,除了继续读研或者出国深造的,基本全部一次性就业。根据往年用人需求量来看,地质队、地矿局、施工单位等的需求比较多,但这些单位有时会有出野外的工作,必须能够吃苦耐劳。在工作后,也可以在工作岗位上汲取工作经验,根据国家标准去考工程师证等资格证件:设计院门槛高点,需要硕士以上学位。但是相应的待遇也要好些,对将来发展也会更好。
拥有国家特色专业院校:中国石油大学(北京)、长安大学、中国矿业大学、西南交通大学、西安科技大学等么这个专业能有这种魔力,吸引了所有同学呢?因为老师是带枪来的。您没有听错,这就是南京理工大学的特色专业的特色授课方式,作为一名即将毕业的大四学生,我犹记得第一次上专业课时的紧张与激动。
武器系统与工程专业有自己的专业教室,就在南京理工大学的兵器博物馆内。所以我们上课方式基本上就是就地取材。环顾教室四周,都是悬挂的各种枪、弹,以及随处陈列的各种制式火炮。所以说。我们专业的课永远不会枯燥,因为随处都是能让您感到新鲜的事物,更不会听不懂,因为老师随时都能从周围的陈列品中找出一两个的代表性的例子,化抽象为具体,生动形象地为每一个同学阐述明白。
在四年学习中,我们有许多的实验课。其中有许多关于穿甲弹、破甲弹等的试射以及参数的获取。有许多同学都会想,这种成本很高的实验是不是仅仅就是纸上谈兵呢,答案当然是否定的。南京理工大学武器系统与工程专业拥有国内一流的师资水平和教学条件,所属兵器科学与技术学科还拥有硕士、博士学位授予权,设有博士后流动站;设有智能弹药技术研究室为国防重点学科实验室。这一切都保障了本专业所有的实验用的都是真正的装备,包括火炮、弹药。这在绝大多数高校都是不可能完成的(安全问题是学校绝对能保证的)。因为在武器系统与工程专业里,所有的老师都很看重实验,并且教育我们只有实验才能得到真正的数据,日后的战争可不仅仅是看课本就能打赢的。
材料科学与工程
北京科技大学 杨小佳
用一句真实并且高度概括的话说,人类的世界始终是一个由材料组成的世界。在人类社会的发展过程中,材料的发展水平始终是时代进步和社会文明的标志。在当代,材料、能源、信息是构成社会文明和国民经济的三大支柱,其中材料学更是科学技术发展的物质基础和技术先导。以此,足以明了材料学在国民经济发展中的地位和重要性。
我国的材料学科始于解放初期,这与西方国家的材料学起步几乎是在同一个时期,初期的材料学科主要是研究金属材料,因此当时研究材料学的学院大多都属于冶金部。向国家输送的人才主要是面向军工产业以及钢铁厂。发展到今天,材料学科已经发展到一个十分庞大的领域,从物理化学属性来分可分为无机物材料(金属材料、无机非金属材料)、有机物材料和不同类型材料
独步天下的就业前景
当然,还有现在所有人都很关心的就业问题。从网上搜索,您会发现本专业的就业率连续好几年都是100%。很多人都不信,但以我四年的大学生活来看,这个数字绝对没有任何水分。我目前已经签好工作,从找工作经历来看,就读于本专业的学生,对于找工作绝对不要有任何的疑虑,很多人都是投完简历,当场都可以签,对于这点没有任何的夸张,我身边的例子比比皆是。
而且,对于我们来说,因为专业的特殊性,来应聘的企业绝大多数都是国企和科研院所。北方兵器工业集团和南方兵器装备集团以及众多下属子单所组成的复合材料。从用途来分可分为电子材料、航空航天材料、核材料、建筑材料、能源材料、生物材料等。
由于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涉及面广,目前,许多大学的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按大类招生或大类培养,如我所在的北京科技大学按材料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大专业招生,入学前两年进行基础课学习,三年级后按材料科学与工程、材料物理、材料化学、材料成形与控制工程、无机非金属材料工程、功能高分子材料、表面科学与工程、纳米科学与技术等若干个专业方向进行培养。北京化工大学打通了“材料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专业的基础课,设置共性专业基础课,三年级按两个专业方向(无机非金属材料、金属表面工程)学习,囊括了金属和无机非金属材料的制备、加工、结构-性能关系、复合材料等课程;同时,还增加了高分子选修课程。湖南大学该专业则包括材料物理、材料化学、高分子材料、金属材料、无机非金属材料等5个专业方向。
位每年都是固定来校招聘的友好兄弟单位,如208研究所,著名的95式自动步枪就是从那里定型;还有中国航天科技集团、航天科工集团、中航集团、船舶工业集团、船舶重工集团、中电集团等科研院所,都对本专业的学生非常青睐。如果考研究生,没关系,日后更多的机会同样会有。工作后想攻读硕士提高自己,当然可以,大部分企业部支
持员工继续在系统内深造。
对于我来说,进入到这个专业学习了四年,是一个幸运的选择。对于每一个拥有报国志向的热血男儿,我也希望您也能从本专业扬起保家卫国、献身国防的风帆,乘风远航。
由于专业方向多,所以在学习中,首先要认真对待基础课程的学习,比如高数、线代、概率统计、无机化学、大学物理等。在大一大二时学习,到了大三学材料科学基础的时候,还要再学一遍。其次要努力学好专业课,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方向多,各个专业方向的课程有所不同,材料物理主要偏向于理论、材料控制工程主要偏向于实践与操作,而材料科学便介于二者之间,学习材料物理要注重量子力学的学习,材料控制工程的控制论与机械制图都挺重要。
当然,每一门专业课都是为自己的知识体系构建储备,所谓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只有厚积,才能薄发,所以,一定要将专业知识学精、学透。最后,要注重实验课的学习,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本科期间开设的实验课程非常多,大学四年要做近百个实验。俗话说,纸上得采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实验课是理论联系实际的桥梁,要重视每一个实验,从实验目的、实验原理到实验
相遇是一种缘分
回想与矿物资源工程的第一次相遇,在一个阳光明媚的午后。那日,在那鲜艳的录取通知书上,赫然印着“矿物资源工程”专业。从此,便与矿物资源工程结下了不解之缘。其实,在我最初看见“矿物资源工程”时除了惊诧,更多的是茫然。因为,我最开始并没有报矿物资源工程专业,是被调剂到这个专业的。但是,我想那么多专业我为什么就偏偏被调剂到这个专业了呢,或许这就是一种缘分。为了这种缘分,我便开始去了解矿物资源工程,上网、查资料、进图书馆 以及后来上学后咨诲专业老师询问学长学姐等等,渐渐地我便与矿物资源工程开始了相知。步骤、实验结果、实验分析,每一个细节都应当弄透弄懂。事实上,从实验课程我们能够学习到与我们专业在实际生活中相联系的最为有用的知识。所以,要重视实验课的学习。
研究方向非常广泛,就业前景也十分广阔,从材料学毕业的学生能去钢厂发展当然会是一个很好的选择,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的学生毕业后可以到高分子材料及高分子复合材料成型加工、高分子合成、化学纤维、新型建
相知是一种福分
矿物资源工程专业一般设有2个专业方向:采矿工程和矿物加工工程,一般经过一年的基础课程学习后,从大二第一学期开始根据学生意愿选择采矿工程或矿物加工工程方向进行专业学习。主要学习矿山地质和工艺矿物学、矿床开采技术和方法、矿物加工技术和方法、矿产资源开发规划与设计、矿物加工利用规划与设计、矿山技术经济和管理、矿产资源理论前沿等内容。主要课程包括工程力学、弹性力学、岩石力学、流体力学、无机化学、有机化学、物理化学、矿石学、矿床地质、工程测量、运筹学、矿物加工学、采矿学、爆破工程、矿井通风与安全、矿物加工厂工艺设计、矿物加工试验研究方法、矿山企业设计原理、井巷工程、技术经济学等。
矿业本身就是工业的龙头行业,承担为工业企业提供能源及动力的重任,在国民经济发展中地位重要。特别是2003年以后,我国的矿业形式更是迎来了新的春天。在这种良好形式下,采矿工程专业的人才却相对稀少。所以近年来,本专业的就业率一直都高居榜首。据了解,现已毕业的矿物资源工程筑装饰材料、现代喷涂与包装材料、汽车、家用电器、电子电气、航天航空等企业从事设计、新产品开发、生产管理、市场经营及贸易部门工作,也可以到高等学校、科研单位从事科学研究与教学工作,还可以到政府部门从事行政管理、质量监督等工作。
拥有国家特色专业院校:北京科技大学、北京化工大学、武汉理工大学、中南大学、贵州大学、西南科技大学等学生都从事现代化矿山开采、矿物加工、大型岩土工程规划设计、生产经营管理、科学研究、技术监督、资源评估、投资分析等各个领域的工作,其中不乏很多毕业同学都已当上矿业公司的总经理、矿山的矿长等,待遇非常可观。同时,由于本专业的宽基础学习,很多学生在本科毕业时选择了读研,有近半左右被推荐或考取攻读硕士学位。
执子之手与子偕老
而今,从酷暑到寒冬,不知不觉矿物资源工程已然陪我走过了近3年的光景,我们由起初的遇见变为如今的相知相伴。此时此刻,作为一名矿物资源工程的忠实支持与拥护者,为了进一步与各位有共同爱好的朋友相亲相爱,共同打造矿业的青春与明天,真诚地希望您选择矿物资源工程。
高分子材料与工程学科评估范文3
【关键词】引导骨再生膜术; 骨形态发生蛋白; 组织工程骨
【中图分类号】R274.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4949(2012)09-0175-02
随着组织工程和基因工程的发展,GBR、BMP及复合BMP的组织工程骨在临床医学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现就其在口腔科的应用和发展现状作一综述。
1引导骨再生膜技术在口腔科的应用
引导骨再生膜技术(guided bone regeneration,GBR)是继引导组织再生技术(guided tissue regeneration,GTR technique)的发展和推广。它是采用生物材料制成的生物膜在牙龈软组织与骨缺损之间人为地竖起一道生物膜屏障,阻止软组织中成纤维细胞及上皮细胞长入骨缺损区,确保成骨过程在无成纤维细胞干扰的前提下逐渐完成,最后实现缺损区完全的骨修复[1]。随着生物材料的不断更新,该技术已经越来越完善和成熟,已被广泛应用于口腔科。
引导组织再生技术最早应用在牙周病学中,其后推广到口腔种植外科、口腔修复及口腔颌面外科中。在口腔种植外科中被应用于种植体周围骨量不足的治疗中,为种植体周围骨组织提供足够的、稳定的生长空间,起一定的骨引导的作用。在口腔颌面外科中已被应用于牙槽嵴裂的整复、外伤后造成的牙槽骨缺损的修复以及颌骨囊肿的治疗中。其与复合组织工程骨的联合应用,有望在不久的将来用于修复大段颌骨的缺损[2]。
1.1 常用材料:在GBR中,其膜材料常分为可降解和不降解两种,不可降解材料中常见的有膨体聚四氟乙烯,该材料柔韧性好,易于操作且生物相容性好,此外不可吸收性膜材料还有微孔滤膜、生物性硅酮膜等。但不可吸收性膜由于在人体内不能降解吸收,需二次手术取出,增加了患者的痛苦、医疗费用,而且二次手术容易造成对术区周围组织的损伤,缺点甚多。其逐渐被可降解的生物膜所取代。由此,可降解吸收材料逐渐成为了研究热点。究其在人体中的作用过程,其应满足的条件有:1、有选择性的引导组织生长;2、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3、易于操作;4、降解与引导组织再生在时间上要协调。在现阶段常用的材料有:1、天然高分子材料:胶原膜、冻干异体骨膜、聚羟基丁酸酯;2、合成聚合物材料:聚乳酸、聚羟基乙酸和GA/LA[3]。
1.2复合膜材料: 以往的膜材料起的主要是机械隔离的作用,随着生物技术的发展,人们在膜材料改进的同时,使其与生长因子、诱导剂等相结合,改善其理化性以及提高其生物相容性,使其具有传到、诱导的能力[4,5]。如与骨形态发生蛋白与生物膜复合后引导缺损骨组织再生。
2骨形态发生蛋白以及复合组织工程骨在口腔科的应用
2.1骨形态发生蛋白: 骨形态发生蛋白(bone morphogenetic protein,BMP)是多功能生长因子,是一组具有类似结构的高度保守的功能蛋白,能够在体内诱导骨和腱样组织形成的因子,并在肢体生长,软骨内骨化,骨折早期及肌腱修复时表达,对骨骼的发育和再生修复以及肌腱的再生修复起重要作用[6]。在口腔科其被应用于口腔种植外科、口腔颌面外科骨的缺损诱导修复,牙槽嵴裂以及腭裂的修复中。其次,随着对其应用的不断深入研究,有望在对颌面部神经的修复中起重要作用[6]。
2.1.1骨形态发生蛋白7:在至今被发现的20多种BMP家族成员中,骨形态发生蛋白7已有研究阶段转入临床应用阶段[7]。现对骨形态发生蛋白7作一重点介绍:骨形态发生蛋白7(BMP-7)又称为成骨蛋白1(osteogenic pro-tein,OP-1)。其已应用于牙槽骨缺损、牙槽嵴裂以及腭裂的修复中。在牙周病的手术治疗中,应用膜引导组织再生技术,依靠膜的屏障作用及牙周膜细胞成骨能力完成牙槽骨缺损的修复,而BMP-7的应用是对修复的牙槽骨起主动的诱导分化成骨的作用。其次,也用于诱导腭裂区骨的形成以及种植体周围骨组织的形成。另外,在用牵引成骨技术治疗先天性或后天性颌骨畸形、下颌骨的缺损修复以及正颌外科中BMP-7都有广泛的应用空间[8,9,10]。其具体优点体现在:其能加速骨痂的成熟、加速骨的矿化前过程,且有关实验表明:其复合骨髓后能明显增强成骨作用,且能代替自体骨的移植。据有关报道:在牙髓组织中检测到BMP-7,其在动物实验中盖髓及诱导牙本质形成能力已被成功证明。
2.1.2骨形态发生蛋白相关载体: 骨形态发生蛋白具有诱导成骨的优点,但要使其充分发挥其优点,必须要与载体复合才能发挥作用。因为其单独在体内使用会很快被稀释及降解。究其载体应具有如下特点:1、组织相容性好,与机体排异反应小;2、可降解或吸收,对人体无害;3、载体的吸收或降解速度也应与BMP的诱导成骨作用相协调,不能降解或吸收较快或较慢。目前应用的载体有:胶原、羟基磷灰石、脱钙骨基质颗粒、α-聚酯。但各自都存在有缺陷,比如胶原无强度,不利于塑形,而且异种胶原可引起排异反应;羟基磷灰石孔径大小及脱钙骨基质颗粒制备工艺影响到其活性发挥的问题等[11,12,13]。
2.2骨组织工程: 组织工程学的创立和发展为BMP载体材料的研究、更新及发展提供了坚实的基础,为诱导成骨及骨的修复开辟了新的研究空间。骨组织工程其材料包括三部分:1、种子细胞,即有成骨潜能的细胞,如:骨膜、骨髓等来源细胞;2、骨诱导因子,如BMP、多肽生长因子等;3、基质支架,一类为人工合成材料,如聚乙醇胺、聚乳酸、钙磷陶瓷等;另一类为天然生物材料,如胶原、珊瑚骨纤维蛋白透明质酸钠等。复合组织工程骨可用于修复牙槽嵴裂、腭裂、颌骨缺损、种植体周围骨缺损以及牙周病造成的牙槽骨缺损;口腔修复科可用于牙槽嵴的增高等[14,15,16]。随着生物技术、组织工程以及基因工程的发展,支架材料与BMP及骨髓基质干细胞的复合以及寻找新的可降解、吸收支架材料成为今后的研究热点。
3GBR与复合组织工程骨的联合应用
单纯的GBR技术难以保证骨缺损区域有稳定的、足够的成骨空间,影响到骨外形的恢复。另外,由于单纯的只起到屏障隔离的作用,不能缩短骨的愈合时间以及加速骨的形成和诱导成骨,而与BMP复合的组织工程骨可以成功的解决这些问题。膜的存在避免了周围组织长入骨缺损区,为骨缺损区的修复提供了稳定的环境;同时,膜的封闭作用也保证了一定骨缺损修复区域内组织工程骨内BMP的浓度,减缓甚至阻隔了其向周围组织中的扩散,加速了其诱导成骨的作用;同时,复合BMP的组织工程骨,其具有诱导成骨的作用;同时,因为其有基质支架,使其同时具有骨诱导和骨传导的作用[17,18,19]。即能诱导骨组织生长。另外,又因为支架材料的作用使植入膜及骨材料的区域不易塌陷,有利于新生骨的爬行、替代,起到骨传导的作用[20]。
4总结与展望
GBR技术与复合BMP的组织工程骨在口腔科的联合应用,能弥补各自存在的技术缺点,有利于其在临床治疗中的广泛开展。但在现阶段所拥有的已应用到临床中的膜和复合BMP的组织工程骨的降解速度以及支架材料的强度能否与骨再生的速度完全适应,还需长期的临床观察。另外,能否人工合成更理想的支架材料以及能否开发出诱导效果更好的外源性生长因子一直是研究的热点。随着其生物技术的发展,相信骨组织工程、基因技术会给口腔科的治疗带来革命性的变革。
参考文献
[1]邱蔚六 主编.口腔颌面外科学[M].第6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121
[2]吴恒烜,邹国耀.BMP-CPC-FDDMA 修复节段性骨缺损的实验研究【J】.华夏医学,2005,18(6):920~923
[3]刘亚勇,程为庄.引导组织再生技术材料的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J】.口腔材料器械杂志,2004,13(2):102~104
[4]Hedner E,Linde A.Eur J Oral Sci,1995,103(4):236~241
[5]Linde A, Hedner E.Calcif Tissue Int,1995,56(6):549~553
[6]张云鹏,白希壮.BMP家族的研究近况【J】.解剖科学进展,2008,14(3):334~336
[7]苏拓,吕长胜.BMP-7在颅颌面外科中的应用进展【J】.中国美容医学,2007,16(11):1605~1607
[8]Terheyden H,Warn ke PH,et al.Acceleration of callus maturation using rhOP-1 in mandibular distraction osteogenesis in a rat model【J】.Int J Oral Maxillofac Surg,2003,32(5):528~533.
[9]Hu J,Qi MC,Zou SJ,et al.Callus formation enhanced by BMP-7 ex Vivo gene therapy during distraction osteogenesis in rats[J].J Orthop Res,2007,25(2):241-151.
[10]Abu-serriah M.Mechanical evaluation of mandibular defects recon-structed using osteogenic protein-1(rhOP-1) in a sheep model: a critical analysis[J].Int J Oral Maxillofac Surg,2005,34(3):287-293
[11]刘竟成,孙磊.骨形成蛋白缓释的研究进展【J】.中国矫形外科杂志,2003,11(3、4):257~258
[12]王敏,韩金祥.骨形成蛋白载体材料研究进展【J】.中国临床康复,2003,7(4):579~580
[13]覃昱,裴国献.骨形态发生蛋白缓释载体的研究进展【J】.中国临床康复,2003,7(23):3242~3
[14]胡稷杰,金丹,全大萍等.负载BMP的新型组织工程骨的构建及骨缺损修复实验【J】.第一军医大学学报,2005,25(11):1369~06
[15]孙明林,李涤尘,王景贵.非陶瓷型人工骨体内降解过程的超微结构观察【J】.武警医学院学报,2006,15(5):406~410
[16]姚辉 组织工程化细胞型植骨材料的体外构建与评估【J】.中华口腔医学杂志2001,36(3):170~173
[17]吴鸿,朱淑云.人工合成材料修复齿槽裂的实验研究【J】.青岛医药卫生2005,37(6):405~408
[18]李武德,李昀生,张嵘嵘.齿槽嵴植骨术与医用组织引导再生胶原膜联合应用修复唇腭裂齿槽嵴裂的临床探讨【J】.口腔颌面外科杂志2001,11(2):174~175
高分子材料与工程学科评估范文4
胆肠吻合术主要包括(肝)胆管-十二指肠吻合以及(肝)胆管空肠吻合,是外科临床中解决胆道狭窄和处理医源性胆道损伤最有效的手段。然而胆肠吻合口狭窄通常发生于手术后13个月,发生率一般为2.6%左右〔1〕,也有文献报道可高达10%~30%〔2〕。胆肠吻合口感染以及继发的反复胆道感染、黄疸、胆汁性肝硬化,已成为待解难题,也是手术失败乃至需要再手术的主要原因。笔者回顾近年来国内外相关文献,对于胆肠吻合口狭窄的机制、预防及处理做一综述。
1 胆肠吻合口狭窄机制
创伤的愈合均伴有不同程度的瘢痕形成,病变部位胶原的过量沉积又可导致瘢痕过度增生〔3~5〕。肝外胆管愈合即属于过度愈合方式,表现为瘢痕性挛缩。
1.1 组织特点 肝外胆管属于一种纤维弹性薄壁管道,黏膜下主要为大量纤维组织,平滑肌成分较少。当胆管损伤后,黏膜下纤维成分断裂。愈合过程中大量纤维细胞转化为功能活跃的成纤维细胞,导致胶原大量合成,细胞外基质过度沉积,改建较差,最终容易导致瘢痕过度增生,吻合口狭窄。
1.2 胆汁损害 胆汁中的胆盐有阻碍损伤组织愈合作用和致纤维化作用,尤其对缺氧组织有明显的致瘢痕性作用。胆汁渗漏至胆管壁内与胶原纤维接触导致炎症反应和胶原的合成过度,是胆管良性狭窄的重要原因〔4,6〕。胆肠吻合愈合过程炎症渗出期较长,修复较慢,炎症持续刺激巨噬细胞,通过释放一系列炎性介质和生长因子,导致成纤维细胞增生活跃,合成胶原能力增加,胶原过度沉积,最终导致吻合口的瘢痕性挛缩。
1.3 胆肠返流 胆肠吻合口愈合过程中慢性炎症持续存在,胆道上皮愈合较差,愈合后上皮排列杂乱,黏膜层变薄,可见少量杯状细胞,管壁增厚,纤维组织增生,均与胆肠吻合术后胆肠返流有密切关系。长期的消化液刺激,可诱发化学性胆管炎,导致胆管黏膜萎缩,杯状细胞及纤维组织增生,管壁增厚,最终形成吻合口纤维性狭窄。在胆管狭窄和继发感染的基础上,部分病例在狭窄近端胆管将继发结石的形成,并且在狭窄、感染和结石之间,将互为因果,形成恶性循环〔3~7〕。同时由于长期炎症反应,局部可能发生恶变〔8~10〕。
1.4 影响胆肠吻合口狭窄的其他因素 通常认为胆道恶性疾病、术前胆道扩张以及术后发生的胆汁漏与胆肠吻合口狭窄的发生密切相关。house等〔1〕大宗病历回顾性分析发现,这些因素并不增加吻合口狭窄发生的风险,而术前经皮穿刺胆管引流和术后胆管支架则与吻合口狭窄的发生有关。
2 胆肠吻合口狭窄的预防
2.1 胆肠吻合的手术操作 虽然有人通过评估胆道重建术后胆道功能认为肝管十二指肠吻合优于肝管空肠吻合〔7〕,但在预防吻合口狭窄方面,目前较一致的观点是(肝)胆管空肠rouxeny 吻合术后吻合口狭窄的发生率较(肝)胆管-十二指肠吻合低,可能与前者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胆肠返流有关〔1~5〕。其中(肝)胆管空肠侧端及端端吻合术式由于胆管开口较小、位置较高、引流欠畅、胆管内胆汁停滞等因素,容易发生吻合口缩窄和胆管内结石等后期胆道并发症,故以(肝)胆管空肠侧侧或端侧吻合更能有效预防吻合口狭窄。另外,术中近端胆管游离太长,引起断端供血不足,日后易形成吻合口瘢痕狭窄。再次手术局部瘢痕、黏膜对合不良等也使术后狭窄机会增大。有人认为胆肠吻合应遵循以下原则:①黏膜对黏膜吻合;②胆肠侧侧吻合为首选;③用可吸收线或单股缝线单层缝合;④优质管内支撑至少9个月。也有人认为局部管内支撑可能增加炎症反应从而导致黏膜瘢痕挛缩,并在犬胆肠吻合中应用单层浆黏膜下缝合技术,术后不使用t管支撑引流,在预防吻合口狭窄方面同样取得了令人满意的结果〔10~15〕。pellegrini〔7〕用光镜和扫描电镜对肝胆管置管前后的病理研究,进一步证实置管能导致严重炎症变化和广泛黏膜破坏,加重管壁纤维组织增生,显然对胆管壁是有害的,尤其对吻合段的修复有害无益。近年来亦有人尝试了胆管外支架预防吻合口狭窄的试验研究〔9〕,但胆肠吻合术后是否使用胆管支架,不同文献尚有争议〔13~18〕。
2.2 吻合口大小的问题 胆管壁不同于肠管壁,没有肌肉及自身蠕动,但有一层弹力纤维,当梗阻致胆管被动扩张,手术后因内压下降胆管复旧而致管腔缩小,复旧程度则受胆管纤维化及僵硬程度、厚度的限制,非炎性狭窄的回缩程度较大。当肉芽组织增生到一定程度时由于各种因素的刺激过度收缩,产生向心性挛缩,就会造成吻合口狭窄。kram〔13〕指出胆总管十二指肠吻合口在术后3 d内将缩小30% ,故若吻合口不够大,术后引起狭窄的风险大大增加。也有人认为,肝胆管和胆总管的广泛切开与空肠行大口径侧侧吻合是预防吻合口后期缩窄的最有效方法。
2.3 正常口径胆肠吻合口狭窄的预防 通常情况由于胆管已有扩张或借助拼合成形而获得宽大的胆肠吻合口,直视下易于吻合从而避免或减少日后瘘和狭窄的发生。可是,也有少数胆管口径近乎正常或较为细小且无法扩大,尤其是近年来随着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的广泛应用,术中胆管损伤率由过去的0.1%~0.2%增加至现在的0.4%~0.6%,据报道有1 /3的重大损伤在术中被发现而采用立即修补〔11〕,使得外科医生面对更多正常口径胆管但又必须行胆肠rouxy吻合的情况。此时,究竟采取何种方法来有效地保证高质量的小口径吻合以避免瘘和狭窄,就显得令人棘手并至关重要。有人曾提出改良的胆肠黏膜吻合法并成功地应用于临床,由于将胆管壁全层与空肠黏膜缝合并将此层吻合充分向内推入肠腔(约2.0 cm) ,再行第二层浆肌层间断缝合,形成所谓肠腔内再造的样结构,无需留置内支撑,大大降低手术难度,同时可有效预防吻合口狭窄〔14~18〕。ooi 等〔16〕报道在局部操作条件较差和小口径胆管的rouxeny吻合时,由空肠盲端插入intestofix导管(b.braun,melsungen,germany)作为胆肠吻合口支架,有利于术中吻合口定位,同时可有效预防术后胆汁漏及吻合口狭窄。也有人应用球囊扩张、内支架等方法预防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胆管损伤术后吻合口狭窄,但经长期随访后的疗效评估,还是以手术效果最确切〔1,2,11~15〕。
2.4 其他预防狭窄的方法 吻合口狭窄主要是由于吻合口处瘢痕组织增生挛缩所致,故kram等〔13〕应用实验性纤维蛋白凝胶、外科黏合剂ob 胶或fg黏合胆总管吻合口,替代了丝线缝合,避免了吻合口组织损伤,减少了局部胆汁对瘢痕组织的刺激增生作用,成为一种预防术后吻合口狭窄的有效措施。碱性成纤维细胞因子(bfgf) 是一种能广泛促进来源于中胚层及神经外胚层细胞增殖的生物活性物。基础研究和初步临床观察已经证实,bfgf对烧伤、外伤及各种慢性难愈合创面具有显著的促修复作用。有人在犬胆肠吻合口愈合过程中应用bfgf,证明其可有效防治吻合口瘢痕性狭窄〔14〕。
3 胆肠吻合口狭窄的治疗
3.1 球囊扩张 球囊扩张术是将带有气囊的导管通过经皮或内镜途径置入狭窄部位,通过充气球囊扩张狭窄,1975年burhenne报道此种方法后,胆道狭窄的治疗中越来越多的应用球囊扩张〔1,2,13~18〕,并取得较好的疗效。有人报道有50%的胆肠吻合口狭窄的病人可通过球囊扩张取得较好的治疗效果〔19〕。国内王雨等人〔20〕目前应用球囊扩张术与胆肠吻合术相结合的方法来预防或治疗胆肠吻合口狭窄,取得了较好的疗效。这种先吻合后扩张的方法,有三个明显优点:①变被动扩张为主动扩张,通过球囊来调节胆管管径,使其能在短时间内达到“理想管径”;②缩短了等待胆管扩张时间;③避免了梗阻性黄疸。近年来,jonathan等人〔21〕报道了在肝移植术后胆肠吻合口狭窄应用球囊扩张术,取得较满意效果。一般认为球囊导管进行支撑,其时间不能短于6~9 个月〔17~21〕。但球囊扩张术后是否继续应用支架支撑有人也持有异议,认为支架作为异物可能造成局部炎症反应、纤维化增生从而再次引起吻合口狭窄。pellegrini等〔7〕也通过50例吻合口狭窄复发病人的手术证实过度延长支架支撑时间并不能获得更好的治疗效果。
3.2 放射性介入金属支架 部分胆肠吻合口狭窄可能由恶性病变引起,此时应用放射介入治疗经皮肝胆管引流术(ptcd)或内镜途径置入金属支架治疗效果较好,但不能同时处理合并的结石,在应用上受到一定限制。近年来在腹腔镜手术后胆道损伤修复中也有人使用了金属支架,取得了一定疗效,此方法也扩大了胆道镜的应用范围,使得内镜下应用金属支架在治疗胆肠吻合口狭窄方面扮演重要角色,但其长期治疗效果可能还不尽如人意〔22~26〕。有人认为球囊扩张的使用可增加支架置入成功率。
3.3 手术 虽然治疗胆肠吻合口狭窄的非手术方式较多,但根据治疗效果的长期随访,目前认为治疗胆肠吻合口狭窄最为有效的方式仍然是(肝)胆管空肠吻合的胆道重建,处理方法常常是拆除原有吻合口,准备出更大的胆道开口,再次行胆肠吻合或者直接行longmire 术,但仍有10%~30%的病人再次发生吻合口狭窄〔1,2〕。因此在发生高位胆肠吻合术后再次狭窄的病人,不要急于永久置管行内引流或扩创再行肝内胆管与空肠的胆肠吻合。
根据lillemoe〔2〕统计的上世纪90年代术后胆肠吻合口狭窄的治疗方案,认为术前胆道造影明确狭窄部位,通过经皮穿刺的胆道导管定位,最后行rouxeny 肝管空肠吻合重建胆道,使得98%的患者取得了良好治疗效果。而对于一般条件较差的病人可能更适合应用内镜和经皮肝穿途径球囊扩张或置入支架等方案〔27~30〕,因此,胆肠吻合口狭窄的治疗虽然以手术最佳,但目前越来越趋向于使用气囊扩张、支架和手术相结合的综合治疗方案。
3.4 具有仿生阀门的人工胆管 胆肠吻合口狭窄进行气囊扩张、支架和手术相结合的综合治疗后,仍有相当一部分病人会发生再次狭窄,尤其是高位吻合口再次狭窄,由于残余肝外胆道组织过短,大大增加手术吻合的难度,可能使患者丧失治疗机会。近年,一些人工胆管替代物的相关研究,为胆肠吻合口狭窄甚至胆肠返流等严重胆道术后并发症的彻底解决提供了更加行之有效的方法。具有良好生物相容性的高分子材料、固定口径的人工胆管连接于胆道及肠管之间,避免了不同组织间愈合造成的瘢痕挛缩、狭窄,特别是一些具有仿生阀门的人造胆管〔31〕,由于其具有oddi括约肌“压力控制、定向开放”的仿生学特点的阀门控制胆汁排放,大大降低了胆肠返流的发生率,减少了胆汁对吻合口组织愈合的不利刺激。
随着医学科技以及组织工程学的发展,各种具有良好生物相容性、适合人体的医用高分子材料的研发,必将为胆肠吻合口狭窄提供更多的治疗方法。
【参考文献】
1 michael g,john l,richard d,et al.incidence and outcome of biliary strictures after pancreaticoduodenectomy〔j〕.ann surg,2006;243(5):5718.
2 lillemoe kd,melton gb,cameron jl,et al.postoperative bile duct strictures:management and outcome in the 1990s〔j〕.ann surg,2000;232:4301.
3 robinso cj.growth factor:therapeutic advances in wound healing〔j〕. ann med,1993;25(4):5358.
4 laukkarinen j,chow p,sand j,et al.longterm changes in hepatobiliary physiology after rouxeny hepaticojejunostomy〔j〕.j surg res,2007;143(2):270275.
5 chen cf ,kuo ch.toxic effect of bile acid ingestion in rats〔j〕.j formos med ssoc,1992;91(8):7436.
6 stringer md.wide hilar hepaticojejunostomy:the optimum method of reconstruction after choledochal cyst excision〔j〕.pediatr surg int,2007;23(6):52932.
7 pellegrini ca,thomas mj,way lw.recurrent biliary stricture;patterns of recurrence and outcome of surgical therapy〔j〕.am j surg,1984;147:17580.
8 tocchi a,mazzoni g,liotta g,et al.late development of bile duct cancer in patients who had biliaryenteric drainage for benign disease:a followup study of more than 1,000 patients〔j〕.ann surg,2001;234(2):2104.
9 robert j,lee ft,john a,et al.longterm biliary function after reconstruction of major bile duct injuries with hepaticoduodenostomy or hepaticcojejunostomy〔j〕.arch surg,2002;137:88994.
10 miller ga,yeh bm,breiman rs,et al.use of ct cholangiography to evaluate the biliary tract after liver transplantation:initial experience〔j〕. liver transpl,2004;10(8):106570.
11 范作升,李 杰,李兆然,等.胆肠吻合不放支撑引流管的临床研究〔j〕.中国普通外科杂志,2005;(14):5736.
12 梁云鹏,韩德恩,王秋实,等.外置支架防止胆肠吻合口狭窄动物实验研究〔j〕.哈尔滨医科大学学报,2005;(39):2635.
13 kram hb,garces ma.common bile duct anastomosis using fibrin glue〔j〕.arch surg,1985;120:12506.
14 jason k,melissa s,keith d,et al.surgical management of bile duct injuries sustained during laparoscopic cholecystectomy:perioperative results in 200 patients〔j〕.ann surg,2005;241(5):78695.
15 李 杰,周科军,吴 敦.改良胆肠端侧黏膜吻合法在小口径胆肠吻合术中的应用〔j〕.江苏大学学报(医学版),2005;(15):4124.
16 ooi ll,chung yf,wong wk.biliaryenteric transanastomotic stenting with intestofix〔j〕.anz.j.surg,2002;72:6767.
17 walsh rm,henderson jm.longterm outcome of biliary reconstruction for bile duct injuries from laparoscopic cholecystectomies〔j〕.surgery,2007;142(4):4506.
18 徐 勇,耿智敏,王居玢.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对胆肠吻合口愈合的影响〔j〕.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2005;(19):3413.
19 davidson br,rai r,nandy a,et al.results of choledochojejunostomy in the treatment of biliary complications after liver transplantation in the era of nonsurgical therapies〔j〕.liver transpl,2000;6(2):2016.
20 王 雨,田伏洲,蔡忠红,等.胆道球囊扩张术在胆管损伤后再狭窄中的应用〔j〕.四川医学,2005;(26):2668.
21 jonathan r,gregory d,brian f,et al.balloon dilatation of biliaryenteric strictures in children〔j〕.ajr,2005;184:1515.
22 walsh h,vogt r.management of failed biliary repairs for major bile duct injuries after laparoscopic cholecystectomy〔j〕.j am coll surg,2004;199:1927.
23 haruta h,yamamoto h.a case of successful enteroscopic balloon dilation for late anastomotic stricture of choledochojejunostomy after living donor liver transplantation 〔j〕.liver transplant,2005;11(12):160810.
24 lasnier c,kohnehshahri n.biliaryenteric anastomosis malfunction:retrospective study of 20 surgical cases.review of literature〔j〕.ann chirurg,2005;130(9):56672.
25 lorenz jm,denison g.balloon dilatation of biliaryenteric strictures in children〔j〕.am j roentgenol,2005;184(1):1515.
26 salvalaggio ro,bambini da.simultaneous surgical and interventional radiological approach to treat complicated biliary strictures after pediatric liver transplantation〔j〕.pediatr transplantat,2004;8(5):5136.
27 kcher m,cerná m,havlík r,et al.percutaneous treatment of benign bile duct strictures〔j〕.eur j radiol,2007;62(2):1704.
28 siriwardana hp,siriwardena ak.systematic appraisal of the role of metallic endobiliary stents in the treatment of benign bile duct stricture〔j〕. ann surg,2005;242(1):109.
29 de palma gd,masone s.endoscopic approach to malignant strictures at the hepatic hilum〔j〕.world j gastroenterol,2007;13(30):4042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