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艺术设计概述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环境艺术设计概述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环境艺术设计概述

环境艺术设计概述范文1

装饰图案课程是高职院校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的一门必修基础课程,在环境艺术设计课程体系中作为绘画与专业课之间的过渡性课程。装饰图案课程对以往的教学模式是先从实物写生后提炼、概括、归纳,将自然形态转化为装饰图案形象,以此来培养学生对形的表现力和创造性思维。因此,在图案教学实践过程中进行一些探索和改进很有必要。

1.装饰图案课程教学现状分析

装饰图案教学在发展的过程中,没有与时俱进,反而逐渐变得狭窄,变为单一的写生变化,且范围仅在花卉、动物、风景的变化。随着经济不断发展,装饰图案教学模式不能完全满足大众化的现实需求,形成的负面影响。

(1)加强重视装饰图案课程的重要性。目前,三大构成学的引进,从而替代装饰图案课内容中的一些部分。后期随着电脑数字技术的发展,更预示新时代的到来,出现了一些新的设计手段,装饰图案课受局限,在基础课程中处于尴尬境地,装饰图案只解决自然形态变化组织形式的问题,仅局限在单独纹样和连续纹样的学习。

(2)教学方向不太明确。装饰图案是实践性课程,学习的内容应与具体的应用结合起来。在学习过程中,不仅要掌握图案的表现技巧技法,还要认识了解图案并做到熟练运用的能力。

(3)授课课时压缩幅度大,教学形式应相应调整。随着设计各学科的增多,挤占着有限的课时量。同时,随着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高职院校更加侧重社会实践较多的专业课程。

2.对高职院校图案课程改革的思考

(1)引入各院校先进的教学理念,加深理解,针对学生的现状进行深入研究,转变教学观念,扭转其尴尬的境遇,引起重视,推动教学改革向纵深发展。作为造型艺术的基础训练,装饰图案着重培养学生的艺术创造能力,通过对写实物象进行概括、简化等方法来研究新的形态。

(2)确立装饰图案课教学目标,改变教学方式。装饰图案教学是培养学生掌握造型训练、设计规律等基本专业技能,更重要的是传统装饰图案艺术的学习,特别是对中国传统图案的认识和掌握,起到继承、借鉴和发扬前人的文化遗产的重要作用。装饰图案课更多采用对图案的临摹手段进行学习,在有限的课程教学训练中,学生容易感枯燥乏味,教学效果不乐观。因此,我们应从赏析的方式来进行对传统图案的学习。在注重装饰图案形式学习的同时,还应着重介绍各个时期图案所产生的历史背景、内涵、风格特征等,挖掘传统图案文化的精髓。这样学生不仅认知了传统图案,更感受到了传统文化的辉煌;不但拓宽了知识面,更让学生对传统文化得到继承与传承。在课堂上既学到了图案形式,又学会了创新并且找到了创新的源泉。

(3)根据高职院校的特点拓展教学范围,精炼教学中的内容。针对装饰图案课时的压缩、教学内容出现狭窄单一的现象,应有侧重性的进行修改调整。一方面,要尽量拓展教学范围。在讲解图案概述、形式美规律法则等基础知识的学习上,更侧重学习掌握中外传统图案,特别是中国传统图案。此外,应根据高职院校培养应用型人才为目标、与时俱进的发展现状及今后的发展趋势,与学生进行分析讨论等。总之,在教学中,能够使学生做到学以致用。另一方面,由于课时被压缩,在课堂上教授的内容要尽量精简。重点内容突出,把握整体大纲内容设置,注意内容前后衔接。抓住纲要,点到为止,让学生利用课余时间自主学习,促使学生养成积极主动的学习习惯, 避免学生的依赖性与惰性,进一步提高学习效率,提升教学效果。

(4)结合环境艺术设计专业,侧重设计应用。设计改变生活,装饰图案设计也是如此。装饰图案教学关键在学以致用。学生在应用过程中,不仅要考虑美观、采用技术制作手段、工艺材料和实用价值等,更要侧重结合与符合现代前沿的时尚理念。才能做出适合的环境艺术专业的高水平设计。此外,装饰图案课属于专业基础课程,应具有更强针对性,即针对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特点授课内容有所侧重。教师在了解学生所学专业基础上,做到尽量结合学生的专业特点,把握学生的整体素质水平,合理安排授课内容有针对性的训练学习。可结合陈设、软装饰、家具设计、地面铺装设计等装饰图案的具体应用,更好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进一步提升教学效果,同时为专业课程训练奠定基础。另一方面,除了训练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还应提高团队合作能力和创造意识。

环境艺术设计概述范文2

一、新环境对环境艺术设计人员职业能力的要求

(一)环境艺术设计人员职业能力的要求

职业能力是指一个人从事职业活动的多种知识、能力、素质和思维的综合能力,包括业务能力、创新能力和灵活应变能力等。对环境艺术设计人员而言,主要表现为专业基础能力和专业核心能力两个层面。

首先是专业基础能力,我们知道环境是人类赖以生存的空间,环境的优劣直接影响着人类的发展。人生活在环境中,环境反作用于人,环境艺术设计首先应该学习“环境”了解“环境”,明白艺术运用于环境设计中的必要性。这就要求环境艺术设计人员掌握手绘表达物体的结构、色彩、质感和实物写生的基本技能,能够手工绘制方案设计图纸,掌握物体空间造型的基本要素和形式具备敏捷的艺术设计创新能力。除此之外,还要掌握CAD、3DMAX、Photoshop、Lightscape等设计软件的应用技能,最大程度和真实的展现自身对环境的表现。

以此为基础,艺术设计人员还应该了解装饰材料的种类、性能、用途及其工艺,以便能够合理的使用装饰材料;掌握室内设计的构思和技法;掌握多种设计方案表现方法和技巧;熟悉各种家具形式与风格、家具与环境,家具与人的关系以及材料工艺的运用;要具备指导和组织施工、分析解决装饰设计工程,园林工程实施过程中技术问题的能力;能够通过市场调研、掌握建筑材料和植物材料的价格以及工程量的规则和计算方法;识别园林植物的种类,了解其生长发育特性,并能将其合理的应用与园林绿化中。总的来说,就是要在了解材料、熟悉工艺、熟练操作设计软件的前提下,具有室内外装修设计、展示设计、园林规划设计和模型制作的能力。也就是说新环境下的环境艺术设计人员必须是复合型的,集基础知识与实践技能为一身的新型人才。

此外,环境设计会面临客观对象的各种问题,环境设计需要协调业主、建筑工程施工、设备工程、消防工程、规划等之间的关系。因此环境设计专业人才还必须具备团队意识、合作精神和协调能力。

(二)新环境下的职业能力要求对课程设计的要求

高校是培养环境艺术设计人才的摇篮,高校要以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为主线,明确课程与岗位能力培养的关系,使教学的目的性与专业培养目标贴的更紧。比如透视基础教学可以考虑以建筑物、室内陈设等物体透视中的平行透视和成角透视为主,而不是单纯的讲授透视规律;素描课程考虑侧重于形体速写而不是只画静物、人物头像和石膏等;写生课可以考虑侧重于淡彩、速写,内容上更为关注表现居民建筑、城市建筑群、集贸市场等而不是传统的用水粉画表现室外风景写生的程式。对于专业课而言,要以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为主线,充分考虑课程的开课时间、先后顺序和课时安排,即满足课程设置合理性的要求,又达到使学生充分实践和实训的目的。

二、适应新环境的环境艺术设计教学改革要点

(一)从实践中来到实践中去

环境艺术设计是一门实践性、应用性很强的和实际工程项目相结合的综合性专业学科。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学生仅仅掌握基本理论知识还远远不够,必须充分得到专业实践锻炼,切实培养实际操作能力,才能达到该专业的教育教学目标。传统的教育教学培养模式,迫切需要在观念、内容和方法上做出重大的调整与改进,以适应社会与市场对专业设计人才的需要。笔者认为,环境艺术设计专业教育教学应加强应用性实践环节,紧密与市场对接,使学生能够更多地参与实践活动,从而将课堂中所学的理论知识通过实践环节得到巩固,真正培养出具有创造性设计思维的设计师,否则,环境艺术设计专业教育教学就成了空中楼阁、无本之木。

要特别重视建立以实践为主要教学形式的实践教育教学模式及实践基地。实现教育教学与市场对接,与相关企业广泛联系,加强校企合作,签订协议,建立长期的学生实践实习基地。让学生在实践基地灵活运用书本理论知识,直接接触社会,了解市场,与各种客户打交道,在实战中提高水平,增强实践能力。通过在基地的实践,学生会在学习中更有主动性、积极性、针对性,教学效果更为显着。此外,还可以建立环境艺术设计车间、室内外设计灯光效果实验室、建筑材料工作室等专业实训室,作为课堂理论教学的有益补充,帮助学生在学习理论的同时,获得充分的感性认识。

(二)转变传统教育教学思维模式

设计教育的最终目的,是使学生真正获得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这就要把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与能力作为教学的主要方向,过去比较封闭的办学模式需要向开放型办学模式转变,与社会接轨,与市场需求接轨;要面向经济建设的主战场,在科技、环境、节能、绿色设计与可持续发展等方面进行教学内容与方式的更新与探索;环境艺术设计是新兴的、综合型的边缘学科,设计教育还应从过去单一的学科发展向学科群的方向转变,发展交叉学科;对学生的培养应由过去重视设计技能和表现技巧的设计教育观,向综合型艺术设计教育、计算机辅助设计和环境艺术设计的各种社会职能的方向转变,从而将环境艺术设计人才培养成能适应多方面需要的设计、科研与管理等方面的专业设计人才。

(三)循序渐进地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创新是环境艺术设计的灵魂,设计就是寻求新的设计理念方案、新的空间、新的造型符号、创造新的生活环境。学校可以考虑增设系列讲座,开阔学生的视野,请在社会生产实践一线的高级技师来授课,讲授新的设计思维及社会鲜活实例。要培养学生的设计表现能力,提升学生使用现代设计语言的能力。现代设计语言包括现代设计理论、现代设计观念、现代设计思维方法和现代设计形式表达。具体而言就是在技术教学领域中,注重技术原理与理论原理教学,突出培养动手能力,同时加强计算机辅助设计教学。强化计算机辅助设计在实践教学中的应用,同时加强计算机设计教学的建设与管理。通过计算机辅助设计教学,使学生全面具备计算机辅助设计的能力,以适应人才市场需求。此外要拓宽教育视野,全面提高学生借鉴、吸纳异域文化精华的能力。

在理论教学领域中,以艺术原理的发生、发展文脉为基础,建立能够科学阐述产业发展和艺术设计属性关系的论证体系。有步骤地加强学生感性观察、理性思维、科学认知的学术能力。

三、改革方案有效实施的保障

(一)需要教师具有开阔的视野和多学科的知识环境艺术是一门交叉学科,把建筑学、园林、室内装潢,环境绘图(如标志牌和信息公告牌)的创意结合在一起,并涵盖了社会科学、卫生保健学、环境科学和自然科学。相比其他专业设计门类,更需要从事设计艺术教学的教师自身要具备综合素质。作为教师要涉及其交叉学科的相关知识,作为院系,吸收其他院校以及国外优秀的教育经验,是现在设计艺术教育开放式思想的体现。

(二)需要教师具有较强的商业意识和实践经历要使环境艺术设计专业教育教学与市场对接,从事专业教育教学的教师的能力与素质是非常关键的因素。从事专业教育教学的一些教师,没有参与过实际工程的设计施工和管理等社会实践,很难正确指导学生的实践活动。目前大多数高校教师从美术院校毕业后,考取研究生,然后在学校内工作,他们缺乏社会实践的工作经历。因此,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所传达的是美学、纯艺术的信息,而忽略了学生将来就业。我们提倡教师的关注范围是可以扩展的,除了关注专业知识的传授外,还可以与设计公司有长期的接触与互动关系,并从中汲取最新的商业动态、设计趋势、就业信息等,这样不但可以让自己的教学增加实用性,同时还可以拉近与学生的距离,帮助他们制定有效可行的就业计划。

四、结语

环境艺术设计概述范文3

关键词:教育转型;课程改革;环境艺术设计;专业发展

1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现存的问题

1.1环艺专业的课程设置,未能解决“艺术性”和“技术性”的问题

环境艺术设计专业一方面要求学生有较高的艺术修养,另一方面还要求学生有较高的技术能力。这需要针对专业要求优化课程设置,以提高学生的综合技能水平。但是,当前“艺术”加“技术”的课程设置模式并不能达到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专业要求。在目前的人才培养方案中,学生在第一阶段只需完成艺术基础课程的学习,其中包含设计素描,设计色彩以及三大构成等课程。第二阶段则重点学习本专业所涉及到的计算机辅助设计软件,例如3DMAX、草图大师、AUTOCAD等。第三阶段,则把学习重点放到了各类主题综合设计课程上,包括展示设计、商业空间设计、居室空间设计等。在现行的课程体系下,学生不同阶段学习的课程之间相互独立,不同的知识体系之间未产生关联关系,这就导致了艺术基础好的学生并不一定能学好专业课程,艺术基础较差的学生,专业也学不深刻。

1.2学生的创新性能力不强

环境艺术设计专业一直受到施工技术发展的影响,这就导致了本专业作品的想象力、创意性受到较大的限制。由于这种专业特性,导致在日常的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也是比较难。在当前的培养模式和课程设置下,学生的专业创新能力相对较弱,学生的设计作品大部分存在模仿痕迹较重,只模仿作品形式,不深究作品设计理念等问题。这种现象的出现,不仅有专业课程设置的原因,也有教学方式方面的原因。首先,照本宣科的教育方式导致学生与教师之间交流过少,教学内容无法有效传达。其次,教学重结果轻过程,教师无法了解学生的专业知识理解情况;最后,教学模式死板,学生能力提高受限。

1.3学生的就业前景欠佳

目前本专业学生毕业之后,大部分学生并没有从事与本专业相关的工作,少部分学生进入装修公司后,只能从事较初级的工作,且薪资待遇相较于普通本科毕业生较低,因此,修改本专业课程设置,制定更加合理的人才培养方案迫亟不可待。

2对环境艺术专业课程建设的建议

2.1理论与实践课程分配

以工作室为引领,以项目为切入点,以职业技能培养为核心,按照实践课程占70%,理论课程占比30%的比例整合专业教学内容。专业课程应分类为:专业基础课程、专业核心课程、专业理论、职业能力、综合能力等。因此,第一学期应完成专业基础课程的培养,第二学期应完成专业核心课程的学习,专业理论的学习应贯穿在第一、二学期,第三、四学期应完成职业能力的培养。在整个专业课程设置中,应加大校外实习和实训的分量,总比应占整个课程的66%以上,这样的课程设置才能更好地体现“职业”的特点。

2.2重视学生技术的培养,引入项目化教学模式

环境艺术设计专业涉及的知识面跨度大,与科技发展关系密切,在实际的人才培养过程中,应紧跟科技发展的最新动向,以技术应用为导向,以实践教学为手段,构建技术先进、实践丰富的教学体系。课程体系的设置应注重学生实践技能的培养与提高,对于实训课程模块,应从实际出发,根据学生的专业基础、技术发展动向、社会专业需求等情况,统筹设置专业实训项目,将项目化教学引入到课程设置中来。在以项目为主导的教学模式下,教师可以以企业中实际的业务需求为蓝本,将业务需求与对应的教学任务相结合,提高教学理论与专业实践的契合度,避免理论与实践的脱节。在这种模式下,可以加深学生对专业理论与课程的理解,通过项目实践提高学生的职业能力和综合能力,学生可以通过这种模式提前了解本专业的社会需求情况,有助于学生更好的适应社会环境。在当前的教学模式下,主要是以班级为单位进行授课,教师在授课过程与学生缺乏互动,缺少知识输出与输入之间的反馈,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学生的学习效果。在班级制的教学模式下,教学过程中学生之间没有沟通和交流,无法有效锻炼学生的专业沟通能力,缺少将专业知识转化为专业能力的有效途径,所以,需要从专业性、综合性的角度出发,对现有教学模式进行充分优化。采用“小组制、项目化”的教学模式,以完成项目为目标,通过分解项目任务,强化小组成员之间的分工与合作,小组成员需要通过不断的沟通与交流,才能在相互的配合下完成项目任务。这种模式不仅能够使学生将专业理论运用于项目实践,还可以提高学生之间的沟通交流、团队配合等综合能力。在课时分配方面,需要充分考虑专业理论和专业实践方面对于前置课程的要求,根据课程的先后顺序、关联关系,优化课时分配比例。通过对课程体系的优化,形成由低到高、由浅入深的渐进式教学体系,这种设计思想体现了以就业为目标、以提高学生能力为手段的“应用型人才”培养理念。

2.3环艺专业精品课程的建设

本专业目前在尝试精品课程的建设,以《装饰材料与施工工艺》这门课程作为切入点,进行第一步探索。《装饰材料与施工工艺》这门课程往年的教学都是以PPT的形式进行的,学生只能通过PPT里面的图片及教师的讲解来了解材料及对应的施工工艺,教学效果并不理想,学生并未真正掌握课程要求学习的内容。此次精品课程的建设,准备通过视频的形式来呈现装修过程中的施工要点,本教研室老师带领学生到装修公司对接经验丰富的设计师,进行水电施工工艺的讲解录制,并且目前本教研室正在筹备建设材料样板间,让学生能够更直观地了解水路电路的施工工艺,材料的不同种类及对应的施工方法,扫除了学生做设计时硬装部分的盲区,更贴合目前市场对应届毕业生能力的要求,切实培养“应用型人才”。

环境艺术设计概述范文4

【关键词】实践教学 环境艺术设计 教学改革

一、环境艺术设计专业实践教学现状

世界经济快速发展过程中,中国迎来了城市化的,传统的设计已经很难应对目前的发展趋势,环境艺术设计专业人才的匮乏成为阻碍环境艺术设计发展的主要问题。

近年来,环境艺术专业已逐步成为各大学扩招的热门专业,目前国内设有环境艺术专业的高校已达千余所,占全日制普通高校招生总量的1/3。应届毕业生已经达到数万人,就业问题日益突出,培养高素质的艺术设计专业人才成为高校积极主动适应形势发展的当务之急。

二、目前实践教学存在问题

(一)实践教学内容陈旧,形式单一

环境艺术设计专业是典型的应用型专业,实践能力是对环境艺术设计专业从业人员的最基本要求。现在许多院校的环境艺术设计专业都把实践课纳入教学计划中,但只是单纯地拿出一些设计图纸让学生去做,没从根本上解决实践教学。还有的学校的一些实践课被安排在假期,缺乏学校的组织和专业指导监督,形式自由松散,实践效果差。

(二)实践教学缺少实训实习基地

目前,很多院校没有相对应的实训室和实训基地,实践起来非常困难。实训室对于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的学生来说非常重要,实训室的建立可以大大提高学生的实践性和主动性,但与此同时,其建立也是一个庞大的工程,所以,很多院校都没有设置。

(三)实践教学方法落后不能与时俱进形成特色

以市场为依托联系实践,大力推行特色化教学模式的改革,创新教育理念为引导切实提高教育教学水平,使学生获得最新、最好、最扎实的环境艺术设计相关知识和技能,这样才能真正提高应用型人才的培养质量,满足市场的需求,才能不被市场所淘汰。这一点,无论是对国家还是对学校都有着相当重要的意义。

三、实践教学改革途径

(一)专业课程内容与结构的调整

对课程内容结构进行调整,加大实践工程案例的分析和讲解,以“项目教学”为切入点,学生可以从项目教学中学到具体工程项目的设计创意、各种装饰材料的使用以及不同风格装饰造型的实施手段与制作工艺等。可以达到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拓宽学生视野、培养创新性思维的目的。而这一切正是学生所缺乏的,也是现代装饰工程企业聘用人才非常看重的。

加大实习实践环节的比重, 具体措施:

1.整合实验教学内容,将一些课程中分散的实验课程整合成独立的综合实验课程,从而更好地达到实验效果;

2.将专业主干课程、专业核心课与职业标准相结合,以就业为导向,将相关专业的职业技能证书考试科目纳入到课程体系。

(二)创新教学模式

如何将本专业设计理论知识的合理有效转化为设计创意、节点构造使学生在课堂理论教学中更加容易理解,是创新教学模式的核心。

首先,采用多媒体教学方法,通过增加更直观完整的图例,直接展示理论性较强的知识。其次,通过聘请国内外学术界有影响力的学术带头人、设计公司首席设计师任客座教授,引进全新理念多元化教学。

(三)完善“校企合作”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

1.校企联合办学模式

校企合作办学模式是顺应市场需要而生的一种新型办学模式,既解决了企业选人难同时也解决了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校企合作办学模式根据用人单位的需求制定人才培养方案,企业可以安排优秀员工到学校授课,学校教师必须定期到企业进修,使教师成为“专家型职业人”。教师可以在企业中了解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在教学中改进授课模式,培养更贴近市场需求的人才,学生毕业后即可上岗工作,大大缩短了企业用人周期。

2.订单式培养模式

订单式培养模式是有效缩短学生实习期的快速融入工作的优选模式,在校学生就是企业的准员工,学校根据企业用人需求制定培养方案,学校专业教师与企业的骨干员工共同完成教学任务。

有针对性地培养适合该企业需求的员工,企业根据人力资源配置计划,实现招工与招生同步,教学与生产同步,实习与就业同步。对学生实行量身定制,加强人才培养的针对性。企业和学校商定教学计划,与学校签订“订单”培养协议。

(四)校内建立大量的实训室为学生提供实训实习基地

1.工程制图实训室

工程制图实训室建筑面积需达到700平方米,拥有桌椅、绘图板等绘图设备260套,培养和训练学生对专业基础手绘的表现能力。

2.装饰材料实训室

建筑面积需达到200平方米,拥有各种装饰装修材料1000余种,拥有墙体材料、装饰线板和水电材料等。

3.建筑装饰施工技术实训室

建筑面积需150平方米,拥有实验设备共58台。该实训室以真实场景、实物、工程项目为载体,让学生分组感受材料的使用特点和工艺操作,学会工具使用。

4.建筑装饰设计实训室

建筑面积需100平方米,拥有高性能计算机150台,有装饰工程CAD相关软件、圆方设计软件、3DMAXS设计软件、PS设计软件、工程造价软件等。

(五)建立教师工作室模式的教学方案

以专业课题小组的形式由专业骨干教师牵头组建设计工作室,在工作室内教师可以有针对性地因材施教,学生有更多的机会接触实践,可以灵活自由地组织学术探讨、案例分析等。工作室的教学内容必须是校企合作企业提供的实际设计与生产项目,教师的科研课题可以作为辅助教学内容。这样才能保证工作室的教学贴近实际,落实“真题真做”,实现专业技能教学与社会需求的零距离。

总之,环境艺术设计专业实践教学改革,不仅适应了经济发展的需要,更符合社会和时代对大学生的要求。环境艺术设计专业实践教学改革在社会发展和学校建设方面有着长远的意义。

(注:本文为辽宁省高等教育学会2013-2014年度高等教育研究课题《市场需求导向下高校环境艺术设计专业实践教学改革研究》,课题编号:GHYB13195)

参考文献:

[1]贾丽红,梁军.独立学院应着力“应用型创新”学生培养[J].中国高等教育,2009(Z1).

[2]王军伟.以就业为导向职业教育课程和教材改革的研究与实践[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

[3]周勇.教育空间中的话语冲突与悲剧[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4 .

[4]李国艳,田鸣.系统化实践教学体系――基于就业导向视角的研究[M].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2012.

环境艺术设计概述范文5

关键词:高职院校 环境艺术设计 教学改革

近年来,随着人们对室内室外居住环境要求的不断提高,市场对环境艺术设计人才的需求也越来越大,我国的高校随即争相开设环境艺术设计专业,使环境艺术设计成为高校热门专业之一。高职院校的环境艺术设计专业教学取得了不小成绩,但也存在着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本文将针对高职院校环境艺术设计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探寻高职院校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的改革之路。

一、高职院校环境艺术设计的专业体系特征

不同于中职学校或者是高等本科院校,高职院校的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的专业体系设置有着自己的特点。我们只有认清了这些特点,明白我们的专业特色为何,现在存在着哪些与专业特色建设相悖的地方,才能更好地把握专业发展走向,有效地进行专业改革。

1.以市场需要为导向发展专业建设,重视职业教育的培养

以市场需要为导向来设置、调整并发展相关的专业是高职院校的传统特色之一,这也是由社会分工及其所带来的产业调整的必然结果。适应市场发展的需要,不仅提高了高职院校毕业生的就业率,也为高职院校的良性发展创造了契机。同时,对高职院校来说,专业是面向不同的职业分工来设置的,这就决定了专业体系具有鲜明的职业性特征。

2.综合性与灵活性并存

环境艺术设计专业是艺术类的一门综合专业,在具体的应用中,不仅需要设计类的专业知识,还需要对专业外的知识例如各国文化等有相关的了解。这必然就决定了环境艺术设计专业所具有的综合性特征。然而社会职场瞬息万变,在以市场职业需要作为专业设置的前提下,高职院校的环境艺术设计教育也存在着适时而变的特点,相关的课程设置也会适时而变,因而它也就具备了灵活性的特征。

3.具有鲜明的地方性色彩

我国疆域广阔,地势呈三级阶梯状分布,经济文化发展也从西至东呈三级阶梯状分布,且产业发展状况、社会结构状况也存在着较大的差别。在教育多结合各地区乡土教育的背景下,高职院校的环境艺术设计专业就具有了鲜明的地方特色。例如民族地区的职业技术学院,从学校的景观设计到学校的专业教育,处处体现了本民族地区文化的影子。

4.注重高技能的培养

高级技能人才是指在具备扎实的实践操作基础的情况下,还对本专业的理论知识和操作原理有较为清楚的了解。同时,高级技能人才还要较快掌握本专业的最新前沿技术,与时俱进,以便能够朝着更综合性的方向发展。这是高职院校教育与中职教育的较大区别,也是高职院校所培养出的学生称为高级技术人才的原因之一。

了解了高职院校环境艺术设计专业教育的特征,我们就能对高职院校的专业特色有更好的认识,在制定相关的改革措施时能把教学理论为教学实践服务做得更好。

二、高职院校环境艺术设计教学的现状

专业就是学校根据现实社会的分工、按照生产劳动的需要划分为培养人才的科学单元。这些科学单元间相互补充相互作用形成了专业体系。专业体系的建设在人才培养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居住环境的要求不断上升。对具备高级技术的环境艺术设计人才需求不断加大,这一需求与高职院校的培养目标不谋而合。积极反思专业体系建设中的不足,能够为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的发展做好充分的准备。

1.对职业教育的观念缺乏科学的定位

所谓职业教育是指对接受教育者传授将来从事某种职业时所必须具备的知识、技能。技能训练是职业教育的重点和难点。因此职业教育也被称为职业技术教育或者是实业教育,与基础教育、高等教育和成人教育同为我国教育的四大板块之一。它与普通的实践教育存在着一定的差别。

在我国现阶段的高职院校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的教学过程中,就没有对环境艺术设计专业职业教育的清晰定位,所进行的实训项目也多是相应的专业技巧,没有针对日后工作中将可能运用的技能进行专项的定位,即没能有效做到工学结合。

2.对专业高级技能型人才的培养目标不够明确

高等职业环境艺术设计的培养目标应该是:培养面向广大艺术设计行业或各种企业的一线设计岗位的、能结合地方特色和适应环境发展的技能型和实用性的人才。这样的人才必须具备本专业扎实的理论知识基础,同时还必须掌握良好的专业技能,具有创新意识,能够运用高新技术解决实际工作中的各种问题。这就是在现实的培养中所实行的双证制培养模式。

在我国现阶段高职院校环境艺术设计人才的培养中,还是存在着重理论、轻实践的现状。这种现状的形成与我国长期存在的理论发达而实践薄弱的教育体系是分不开的。在这种培养模式下,就会过分注重专业理论的完整性,而忽视了高级技能人才的培养目标。

3.实践教学体系不够完善,考核评价体系有待改进

环境艺术设计概述范文6

关键词:环境艺术设计;毕业设计;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2)33-0239-02

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的毕业设计课程是该专业学生毕业之前的最后一门必修实践课程,整个毕业设计过程从课题选择、调研、资料搜集、草图构思、设计制作、集中展览历经时间超过十周,很少有专业课程可以达到这么长的时间,所以其重要性不言而喻。近年来,从事环境艺术设计这一专业的师生不断增加,网络、图书、期刊等信息资源也得到了很好的利用,国内环境艺术设计专业发展迅速。但是从毕业设计的质量上来说形式却不容乐观,在学生作品中出现了许多错误的倾向和亟待解决的问题。出现这些问题的原因有学生自身的原因,也有教学过程的问题,因此我们有必要探讨环境艺术设计毕业设计的教学改革。

一、环境艺术设计毕业设计的重要性

环境艺术设计专业毕业设计是该专业学生毕业之前的重要实践课程,对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具有重要的作用。

(一)毕业设计是学生四年所学专业知识的综合检阅。毕业设计中会综合运用课题选择、市场调研、装饰材料与施工工艺、造价与预算、计算机辅助设计、模型制作、建筑制图、建筑构造、印刷工艺、中外设计史、设计学概论、三大构成、外语等各学科知识。

(二)毕业设计是学生实践能力的集中体现。毕业设计是环境艺术设计专业最重要的实践课程之一,对于项目调研、个人科研、项目实施等各方面实践能力的锻炼具有重要作用。

(三)毕业设计是学生独立科研及创造性培养的关键课程。

毕业设计中学生对课题的选择和分析和制作过程都需要亲身实践与创新,都是对自身科研能力的锻炼,对于以后的工作和继续深造作用巨大。

二、环境艺术设计毕业设计存在的问题

(一)不够重视。学生对于毕业设计的重视程度正在不断降低,这其中有多方面的原因。首先,教师要求不够严格,毕业设计成绩是由教师主观打分,几乎是全部都能通过,而毕业设计成绩的高低与评优评奖的关系又不大,这就给了学生应付了事的借口;其次,学生在毕业之前已经找好工作,没有将全部的精力放到毕业设计中;再次,不重视与实际项目的结合,学生的毕业设计往往与实际项目的结合度过低,不利于学生主动性和能动性的发挥。

(二)选题不当。根据近两年的毕业设计来看,学生对于毕业设计课题的选择上还有很大的盲目性与跟风性。盲目性主要体现在学生选题的随意,没有从实际情况出发,要么就是高谈阔论的要设计一个“城市”,要么就是缺乏新意的要再造一座“拙政园”。跟风性主要体现在选题的相似性,缺乏设计的独特性与新颖性,往往涉及的层面较窄,要么是清一色的商业空间,要么是清一色的居住空间。

(三)缺乏调研。学生对毕业设计的调研持有无皆可的态度,课题调研流于形式。仅仅依靠网络和图书馆的资料。对于课题的调研不够全面深入,导致对设计课题的理解存在偏差甚至误解,表现深度不够,随后的设计效果可想而知。

(四)草图潦草制作粗糙。草图阶段是毕业设计过程中调研完成后学生根据调研情况和个人思维的第一个阶段,一个准确、完整、有意味形式的草图对于毕业设计具有重要的作用。学生在这个阶段往往出现两个问题:第一,设计方案的创新性有待提高。学生群体相对视野狭窄,缺乏深厚的理论支撑,容易受到现有设计的限制而难以完全发散自己的设计思维,往往是“照猫画虎”;第二,方案缺乏文化性,学生做的方案90%以上为“方盒子式”的现代主义的空间设计样式,从中很难找到文化内涵的融入,这对于新世纪文化竞争下的设计发展是不利的;再次,在草图阶段,往往草草了之,没有对方案进行深入的分析,甚至具体的尺度、比例、造型、色彩、材质、灯光等没有细致推敲就开始进行下一步的工作。在最后阶段的设计制作上,模型制作技术、软件操作、手绘表现等熟练程度和制作水平都或多或少存在一定的问题,往往设计思路与设计制作上出现脱节,因表现手法或表现方式的不完善而没有达到预期的设计效果。

三、环境艺术设计专业毕业设计课程的改革措施

针对毕业设计过程中出现的以上问题,提出如下改革措施供各高校和业内人士探讨:

(一)转变观念,提高学生对毕业设计的重视程度。首先教师做到严格要求,积极进行毕业设计指导前的学习,挖掘教师自身的潜力。有必要的情况下可以聘请校外设计院或企业的一线高级设计师或策划师担任导师,对毕业设计的实践环节进行指导。教师严格要求,对于毕业设计明显应付了事的学生一律不能给与相应的学分,增强学生对毕业设计的重视程度;其次针对学生已经工作的情况,可以要求学生提前进行毕业设计或利用下班时间主动找导师交流毕业设计进展情况,毕业设计导师要掌握学生毕业设计的每个过程。

(二)毕业设计课题选择阶段。首先,提前对学生进行毕业设计宣传动员,让学生提前将毕业设计选题落实到某一点上,而不是某个面上,同时结合毕业论文会更增加毕业设计的分量,让学生的毕业设计选题不会仓促和盲目;其次,学生在课题选择的时候参考导师的意见和建议,积极主动的与导师沟通交流,同时尽量避免和同学之间出现雷同选题的情况,以“独一无二”为选题标准,;再次,课题的选择可与各类环境艺术设计大赛接轨,既可以作为毕业设计来做,又可以作为作品参赛,或者选题结合实际项目也是很好的选择。

(三)毕业设计调研阶段。让学生主动进行课题调研,详细讲授调研的程序,特别强调对课题调研过程要进行人员分配、数据收集、采访、抄录、录音、拍摄等详细程序,提前规划好调研的线路及时间,准备好采访、抄录、拍摄的内容,如果多人合作一个课题可细化调研人员调研分工,具体到某个人担负什么调研任务做到心中有数,同时成员调研完毕后需将不同的调研内容撰写调研日志并统一归档。待全部人员调研工作完成以后,结合调研日志撰写课题调研报告,从所选课题的背景、课题现状、可行性、课题拟解决的实际问题、设计重难点、初步设计思路等多方面阐述所选课题。

(四)草图阶段和设计制作阶段。前期草图阶段要让学生从课题的空间造型、色彩、材质、灯光等各方面进行全面的分析,详细的画出该课题的平、立、剖面图,并着重推敲空间造型的比例、尺度及创新性与文化性。让学生主动联系老师指导草图,对出现的问题及时作出调整。加强学生传统文化知识的学习,鼓励学生进行形式的创新和文化元素的导入。

(五)增加教学投入。首先图书、期刊杂志、网络课程、电子图书、计算机等硬件设施对于拓展艺术设计专业学生的视野尤其重要。特别是在毕业设计阶段,增加图书、期刊杂志、网络课程、电子图书、计算机等硬件设施的投入,多方面设计资源及材料的搜集整理及参考对于设计创意的形成阶段、制作阶段具有关键作用。其次是拓宽毕业设计实践环节的投入,针对学生毕业设计与实际项目结合度低的情况,健全校内实训基地和校外实训基地。所在学院或教研室要与实际项目做好调研、实习等的沟通并与项目实施单位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有条件的学院或教研室可成立专门的实训基地或工作室,让学生的毕业设计能够更好的结合实际项目,充分利用实训基地,做到课题的设计与施工一体,从项目实践中获得准确的数据,从实践中获得设计经验和心得体会,将所见所学应用到毕业设计中去,为走上工作岗位奠定专业基础。

(六)实现规范的过程管理,严格毕业设计评审。要制定好毕业设计的初期选题、中期检查、进度计划等一系列教学计划。严格要求教师和学生分别制定毕业设计的进度计划,按期检查,实现进度汇总,并严格按教学计划组织毕业设计进程。定期走访学生,了解学生的需要,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教师对学生在毕业设计中存在的实际问题做出弹性的调整,以适应不同水平学生的设计。制定规范的毕业设计评审标准,从选题、草图、调研、设计制作等多方面综合评审,聘请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校内外专家、教授和具有丰富项目经验或实践经验的工程师、设计师等参加毕业设计的评审,实现对学生的设计思维、创新能力、设计成果的综合评价。同时对教师创新意识、指导方法、科研水平进行集中检阅。对于不能达到毕业设计要求的学生,责令限期重新制作,或成绩评定为不合格,不给于学生毕业设计相应的学分。对于在毕业设计中不尽职尽责或其所指导的学生整体毕业设计较差的指导教师,在教师年度或学期考核中给与不合格并取消其毕业设计指导教师资格。

参考文献:

[1]韩叙.高校艺术设计专业毕业设计改革[J].河南科技.2012.06上.

[2]周宇.环境艺术设计专业毕业设计教学改革研究[J].教育研究.2009.02第二期.